乡镇长任职工作总结

2024-05-18

乡镇长任职工作总结(通用8篇)

乡镇长任职工作总结 篇1

我的家庭主要成员有:父亲xx,现年75岁,已丧失劳动能力;母亲xx,现年71岁,已丧失劳动能力;妻子xx,现年38岁,下岗职工;儿子xx,现年18岁,高中在校学生。

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内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的整体合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xx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将本人任职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执政能力。

作为一名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意识到要履行好镇长职责,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知识。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虚心听取党员群众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增强自己的党性党纪观念。

二、以发展为目标,开拓创新,推进xx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两年来,我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本职工作:

(一)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扶持种养殖业大户。一是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全镇已有规模较大的养殖户30多家,主要养殖生猪,家兔,土鸡,生态鱼和原生态鹅等。二是重点培养香叶尖,嫩绿芽,茶叶专业合作社。

2、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红塘村,倒流溪村风貌整治上档升级和扩面工程,极力打造乡村旅游四a区建设。

3、精心实施好各类民生工程。

(二)狠抓招商引资工作

全力打造xx土陶,香叶尖基地等重点项目,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努力开创我镇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新局面。

(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功能进一步完善。

一是对高三,高金公路破损路面进行了整治。二是组织群众投资投劳兴建村级公路34公里;兴修山坪塘14口,整治塘、库、堰15口。

(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五)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综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认真做好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几年来全镇未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和非正常到市、到省,进京上访的人和事。

(六)狠抓计生工作

(七)财务管理工作

制定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本着厉行节约,量入为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和民生工程上,实现了“保发展、保运转、保稳定”三保目标。

三、坚持原则,反对以权谋私

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勤政、廉洁、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树好人民干部的公仆形象,在工作中能坚持原则,敢于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同时不接受与工作相关的吃请,不收受他人的礼物,做好“慎独、慎微、慎初”,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为私利而迷失自己,保持自己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

乡镇长任职工作总结 篇2

近年来, 随着院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各高等院校还承载着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任职教育培训,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工作的地位日益凸显, 有效推进院校任职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抗大所取得的办学成绩源于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这些特点对当今院校任职教育培训的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抗大教学的基本准则, 院

校任职教育培训应秉承以“注重实践、聚焦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强调教学内容既要坚持理论的原貌, 又要使其通俗化、具体化和中国化。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 抗大的教学始终从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的需要出发, 一切从抗战前线的需要出发。在教授学员文化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促进学员由理论水平向实践能力转换,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 在劳动实践方面。

抗大将生产运动正式列入教学计划之内, 抗大人开荒种田, 由学员轮流做饭;自己弹棉花、纺线、办缝纫工厂, 制作衣服鞋帽;自己钻研制作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在艰苦的劳动中, 他们学到了在任何课堂和书本上都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从未参加过体力劳动的同志来说, 无疑是一场考验。但抗大的大多数学员都能克服困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他们不再以劳动为苦, 而把它当做一种竞赛, 一种特殊形式的享受。艰辛的劳动锻炼了学员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品格。

2. 在军事实践方面。

抗大从抗日战争敌强我弱的特点出发, 组织学员学习了解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使学员掌握如何开展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 如何在敌后开辟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及怎样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等实践知识。为使教学紧密联系抗日前线的实际, 抗大经常组织教师学员深入部队搞调研, 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前线部队的情况,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 抗大有时还组织教职学员直接参战, 以经受战火的洗礼。如1939年7月挺进华北敌后办学途中和百团大战期间, 抗大组织教职学员参加了洪岭战斗、三十亩战斗。在华北敌后办学期间, 抗大还经常组织教职学员参加反“扫荡”作战。[3]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以解决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具有技能职业性、岗位指向性、实践依赖性、整体融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院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提高学员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 而学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更多的要依靠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和反复锻炼。借鉴抗大实践教学的经验, 任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进行实物操作模拟培训和实景应对模拟培训, 使学员置身其中提升实践能力;二是积极促进院校与用人单位资源共享, 以校准实践教学的方向;三是建立健全针对实践能力的跟踪考核制度, 制定科学可行的成绩衡量标准, 可与用人单位联考联训检验培养效果。

二、坚持少而精的教学设置是抗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要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少而精的教学设置是根据当时教学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 即抗日战争的特定条件、干部的需要紧迫, 学习周期的长短来确定的。这种实际情况决定了抗大不能像传统大学那样可以读几年, 而是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这段时间内, 既要教育学员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 又要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本领, 因此抗大采取了少而精的教学设置。

在课程安排上, 紧扣时代主题, 为抗战服务,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选择抗战急需的课程, 采用“堆栈”式而不采用“百货店”式, 即课程门类要少, 内容要精。在讲授内容上, 是实实在在的“热点”、“难点”问题, 极少空洞抽象、“催人入眠”之语, 并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员的水平及接受能力,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效果, 取得最大的成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抗大反对齐头并进, 实行单科独进, 每科集中在两周时间内教授完毕。其目的是使学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 对每一门课程不仅能正确理解, 而且能正确运用, 反对学而不解、一知半解或食而不化。总之, 抗大一切以培养抗日干部, 服务于抗日斗争为目标, 务必使每一位学员学有所获, 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 大多数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周期的短暂性与抗大相似, 而用人单位对教学效果的要求和期盼又比较高。因此,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在研究教学方式方法时可借鉴抗大少而精的教学设置, 采取启发式、实验式和研究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针对填鸭式、强迫式的教学模式而言的, 注重启发学员自主思考, 培养学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每次给抗大学员讲课, 都列举大量生动的实例, 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深入浅出, 生动形象地阐释某种理论, 不仅使学员印象深刻, 而且发展了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在教学中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原理, 引导学员从具体熟悉的事物出发, 思考问题, 分析问题, 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验式教学是为了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抗大在军事课教学中, 根据学员实际和斗争需要, 增设了伏击战、破袭战等课程, 要求学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地操作, 实战训练;在政治课教学中, 要求教学与前线密切配合, 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 及时了解前线部队的情况, 吸收实战经验, 充实教学内容。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采用这一教学方式就是要老师少讲, 学员多做, 多开展实地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学习内容, 做到学以致用, 培养学员独立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研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学员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与实践经验相互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班级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采取以自学为主, 学员在阅读资料的基础上, 分组讨论, 老师给予辅导, 释疑解惑。学员的自学讨论时间往往多于老师的讲课时间。院校任职教育培训应注重采用这种方式, 培养学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开拓思路,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三、坚持因材施教是抗大教学的成功举措,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要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展开教学工作。

抗大为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 不仅开设军事、政治教育课程, 而且还开设国文、算术、自然科学、史地常识等基础课程, 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 军事、政治、文化课各占60%、20%和20%。但是, 抗大的学员来自不同背景, 思想觉悟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也不尽一致, 只用一种教学模式、一套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抗大坚决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不同的学员在时间和课程的安排上不尽相同,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抗大第4、5期学员主要是来自各地的爱国知识青年, 实践经验少, 文化程度较高。针对这一特点, 抗大突出了马列主义概论、中国革命问题、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民众运动等课程的教学, 使其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而第6期学员主要来自抗日根据地的基层干部, 大多数经过武装斗争的考验和革命工作的实际锻炼, 但文化程度很低。鉴于此, 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重点抓学员文化水平的提高, 侧重语文教学, 加强课外辅导,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出适合工农出身学员特点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的通俗化, 以最容易为他们所了解的词句来表达抽象的原理, 以民间流传、群众所熟悉的故事来说明原则。由于方法得当, 学员和教师配合默契, 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为军事政治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

教学对象专业差别大、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不只是在抗大, 在当今任职院校中仍然存在, 并且极有可能成为制约任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的现实问题。抗大的经验做法为任职院校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因材施教应当贯穿于任职教育的全过程,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

首先开学之初拟定好预案, 是指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条件、目的, 拟定针对本次教学的专属预案。主要解决学员从什么岗位来、到什么岗位去, 储备什么知识、需要什么知识, 具备什么能力、部队需要什么能力等问题, 为顺利开展教学打好基础;其次要在教学之中做好修正, 具体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私下交流等方式, 了解学员对培养课程的认可度, 切实摸清学员所思所想, 围绕普遍感兴趣的话题和重点难点问题, 掌握学员的接受程度, 根据反馈有所侧重地调整教学环节、纠正教学偏差;最后要在结业之后做好分析, 具体是指在结业时组织摸底测试, 弄清受训学员的具体提升程度, 并建立存档机制将分析结果计入档案库, 为下次开展教学做铺垫。总而言之,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全面提高了学员素质, 应当成为院校任职教育培训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四、坚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抗大教学的基础工程, 院校任职教育培训须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抗大始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首先体现在着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上。抗大创办之初仅有少数几位专职教师, 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 抗大从部队和机关选调干部到抗大任教, 从优秀学员中选拔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 到1938年4月第4期开学时, 抗大已拥有1300多名教职员, 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4]其次体现在提升教师质量方面。为了提高抗大广大教职人员对所从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端正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态度, 毛泽东同志专门给抗大全体教职员作了一次报告。同时, 抗大经常举办教师训练班, 经过培训,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抗大还广泛聘请中共中央、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领导人作为兼职教师, 多方邀请社会名流、著名学者来校演讲, 以便及时了解全国各战场的形势和动态, 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 提高教师授课的针对性。为使教学紧密联系抗日前线的实际, 抗大经常组织教职学员深入部队搞调研, 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前线部队的情况,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抗大在对教师的关心照顾方面, 为了使教师保持充沛的精力, 校务部门想方设法为其改善生活。如1938年, 抗大给在校教职员工发放的津贴比普通干部多20%。抗大的这些举措, 使广大教职员更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心甘情愿地在教研岗位上默默奉献, 努力为军队院校建设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1]

我国现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都承担着各地政府、公司等用人单位的任职教育培训, 师资力量并不匮乏。但是面对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的转变, 如何借鉴抗大经验,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任职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 是尤其重要的。

1. 实现教师思想上的转变。

引导教师克服对任职教育培训概念上不正确的认识, 切实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任职培训教育的深刻内涵与本质要求。把教学目的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 开发学员潜能, 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机制转变为“以学员为中心”, 让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5]

2.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虽然各高校在教师数量上并不匮乏, 但考虑到任职教育的特点,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是极为必要的。借鉴抗大扩展教师队伍的经验, 应当建立和完善教师选聘机制, 把社会上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选聘到任职教育培训岗位从事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课外讲座、专题辅导、经验介绍、专题讨论等方式) , 这是提高院校教师任职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举措。

3.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

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的好坏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 根据抗大的宝贵经验, 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至少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整合教师队伍, 原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要秉承“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打破专业限制, 盘活人才队伍。[6]结合编制调整时机, 把每个教师用准用活, 防止出现浪费人才、偏颇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学历升级及鼓励教师校外任职等方式,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建立教师与用人单位双向代职制度, 鼓励教师参加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重大课题、项目活动。要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各类岗位需求, 强化院校和社会合力育人, 加大开放式培养力度, 建构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全程培养机制。

4. 优化教师队伍成长环境。

教师队伍的成长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首先要优化教学科研条件。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设施建设, 改善办公条件, 以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网建设为支撑, 积极推进科研平台功能的整体跃升。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补助、津贴制度, 制定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倾斜的政策, 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教师, 鼓励争先创优, 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教师的晋级、提拔、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 真正发挥奖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志民.革命熔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

[3]杨芳乔林.抗大对知识青年的思政教育及其现代启示[J].跨世纪, 2008, (12) :31.

[4]刘家国.试论抗大办学治校的成功经验[J].军事历史研究, 2006, (4) :65-72.

[5]王智祥向晓春余志祥.抗大精神对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5) :5-11.

乡镇长任职工作总结 篇3

摘 要:任职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质、特性,深化任职教育工作,摒弃学历教育的传统思维观念,深刻掌握任职教育的自身规律,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即根据系统科学理念从单元到体系,树立系统方法论;根据实际需求牵引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任职教员角色转换;根据岗位指向从知识到能力,突出任职教学模式转变。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角色;信息环境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识码:A

任职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学历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样,相对于整体的任职教育而言,军队任职教育具有军事特质、军事特点。军队任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围绕军队干部“担任职务”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开展的教育,即岗位任职能力教育。这是任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任职教育是一种技能补训和知识拓展的继续教育。这是由教育对象任职上的目的指向性所决定的;第三,任职教育是一种心智提升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想在任职教育工作中有所建树,就需要在充分掌握任职教育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军队任职教育特质和特点,在实践中遵从规律、把握特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不断深化任职教育工作。

一、从单元到体系,系统分析任职教育规律特点

任职教育各业务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彼此之间存在着必须影响和间接的关联。分析任职教育规律,把握任职教育特点就需要树立系统的方法论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系统地分析军队任职教育,掌握其协同性、稳定性、广延性等特征,有利用于深化任职教育工作、加强岗位能力建设、提升任职教育效益、加强综合素质。

(一)任职教育具有协同性,要掌握任职教育全员参与的特点

协同性就是功能单元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共利。任职教育工作需要教学组织的多部门协同共赢,这一规律特点也属于系统的自组织现象。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外部世界的表现则是“相对静止”。同样在组织工作中“无序是绝对的,有序是相对的”,但表现则是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对有序的”。在任职教育工作中也必然存在着大量的相互矛盾、不合拍、不协调的工作,这些相互冲突的工作造成了组织的“无序”,但是从整体角度和发展的角度上看,组织各业务单位之间必须相互配合、协调共利,这是任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组织协同性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特性,有利于院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生长教育实施中,教学过程一般由院校训练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政治(干部)部门一般只是在学员毕业这一环节上介入;后勤部门一般不介入教学组织过程;各基层教学单位(特别是专业教研室)只要按照训练部门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安排教学力量就可以了。任职培训则不同,由于受训干部住宿、伙食、车辆保障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后勤部门基本上要全程介入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训练部门的教学安排则必须征得上级机关或基层部队以及基层教学单位的意见;基层教学单位则成为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的主体。所以,任职教育的教学过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充分协同来组织实施,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

(二)任职教育具有稳定性,要辩证地看待其平稳和突变特点

任职教育的稳定性说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建设中不能不顾实际,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学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教学内容与任职需求之间的适应性关系,部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的时期是相对平稳的,任职教育工作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是相对稳定的,即为满足相对稳定的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也设置课程,准备教学。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在军事装备运用上的不断更新、军事理论以及后勤改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国际政治和军事环境领域的不断变化等,使得教学内容对同一个专业在不同承训时间的班次上,也必须立足于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提炼的新理论而适时做出更新。此外,诚如上述,在同一个专业培训班次上,受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有所差异,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学内容也要适应这种差异做出相应变更和调整。同时,也必须看到,任职教育必须以部队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其实施往往是上级机关依据部队现实的任职需求,给相应院校下达培训任务;也有的班次是上级某一业务机关,甚至是某一基层部队就特定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需求等委托院校实施培训。对上级机关或者基层部队而言,一般要列入年度计划,但对院校而言则应当是随时接受任务随时实施培训。

(三)任职教育具有广延性,要以长远的眼光审视研究

教学评判的广延性价值规律体现的是教学效果与培训目标之间的评判关系。认识到这一规律,有利于对院校任职教育效果做出客观、有益的正确评判。之所以存在这一规律是因为,就像教育学所揭示和实践证明的那样,院校教育不可能承担起部队需求的全部内容。所以,虽然任职教育突出强调培训内容的实践性或实用性,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只能回归到工作实践中去消化、掌握和提升。这样,院校实施任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是否真正提升了受训人员的思维方式、知识视野和工作能力,而不是以当下就“会干”的考试成绩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惟一评判标准。这一规律还意味着,任职教育只能是开放式教育。院校培训要延伸到部队、追踪到部队,适时了解部队需求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受训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任职教育中的受训人员都是具有一定工作阅历和生活经验的“成人”,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培养任职教育学员提炼实践经验往往比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具实践指导意义。所以,任职教育中的教学实施,应当充分允许受训人员有思辨性讨论,有不同的思考结论,立足长远培养受训人员综合素质。

二、从理论到实践,深化任职教员角色转换

如何自觉地适应向任职教育转轨的需求,从院校学历教育教员的角色转变到任职教育教员的角色上来,这是准确把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特点规律的基本出发点。任职教育教员的角色和素质的科学定位要求自觉实行以下三个转变。

(一)从院校型、学科式教员向实践型、应用式教员转换

所谓院校型、学科式教员主要是指教员着眼于院校学科建设需求,遵循专业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跟踪专业学科教学的发展前沿,进行学科教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任职教育教学,主要不是着眼于院校专业学科建设长远建设的发展需要,而是着眼于当前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不是从学科教学的原理出发,而是从当前部队任职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当前部队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原有的教科书是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的。从事任职教育的教员,必须把教科书的一般原理,上升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任职教育教员要跟踪部队任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理论创新和教学实践创新。因此,部队官兵任职的实践型和应用式,是任职教育教员角色定位的最鲜明特征。只有突出这一鲜明特点,才能卓有成效地进行任职教学的创新。

(二)从稳定型、程序式教员向动态型、应急式教员转换

任职教育教员的第二个角色定位,就是由原来稳定型、程序式教员,转变为动态型、应急式教员。原来稳定型、程序式教员,主要表现为教员的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等,都是稳定型、程序式的教学活动。而现在的任职教育教员的教学往往都是带有临时性、动态型、应急式的教学任务;与此相适应的任职教员的角色定位,也是动态型、应急式教员。部队干部任职需求的动态性和应变性特点,决定了任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动态性和应急性,也由此赋予任职教育教员角色的动态性和应急性。因此,只有着眼于任职教育教员动态性和应急性角色的特点,任职教育才能更好地贴近部队建设实际、贴近新军事变革的现实需求。

(三)从学历型、阐述式教员向生长型、创新式教员转换

原来学历型、阐述式教员,主要是依据学历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点,教会学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学员能否获得毕业的学历证书,是检验教员教学水平的基本依据和基本标志。既有成型有效的基本标准,又有成型有效的基本办法。而任职教育则是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基础上,满足部队干部胜任现职和晋升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满足当前部队创新实践的迫切需要。任职教育教员的教学实践,着重教会学员现实生长的技能和创新的技能。这生长性和创新性,是任职教育教员角色的显著特点。任职教育教员是否具有生长性和创新性,是检验任职教育教员是否合格、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这种角色的科学换位,才能承担起任职教育教员的职责使命。

三、从知识到能力,突出任职教学模式转变

任职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关键就在于采取双向式的互动教学,是对教员学员知识与能力双向提高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双方不能有效互动的转变,就会使研讨式教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找准差距所在,以“问题为桥梁”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的转变。在教学中发挥对学员启发、引导、激励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由学科为主向岗位为主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任职教育质量必须首先更新思想教学理念。军事变革要求任职教育由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变,着眼战争需要,瞄准岗位需求,使任职教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培训。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必须克服任职教育是学历教育线性延伸的片面认识,转变教学理念,从注重学科教育、系统教育转变为解决现实岗位需求;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转变为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转换教学思想,不但需要聚焦实践工作中普遍出现、反复出现的老问题,还需要集中精力,着力关注新时期、新变革条件下,任职岗位实际中的新问题,由问题推动教学。在任职教学中,学员所面临的问题是不断翻新、复杂多变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就需要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素质。创新思维素质也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创新思维素质,才能使学员从容应对、妥善解决今后任职岗位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作为任职教学的重要组织者,教员在任职教学中也不可能拘泥于固有的模式、不可一味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因此,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新战法、新矛盾,必须加强创新思维素质才能胜任任职教育的需要。教员与学员双方创新思维素质的不断提升,才能不断的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从而进一步适应未来岗位的现实需求。

(二)更新教学方法,由教员为主向学员为主转变

必须坚持“紧跟实践、紧贴实战、突出专题、学员为主”的原则,以部队现实问题为主体,以学员需求为根本、以案例、想定为补充,满足学员的多维需求,以突出学员岗位能力培养为主旨。教学的视角从教员转变为学员,突出学员需求,以学员为主导开展教学准备,研究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更新教学方法。事实上,任职教育决不是就问题而分析问题、就情况而说明情况。任职教育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学员进校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部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备任职所需,力争成为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的新型人才。然而,时间短、任务重、层次多是任职教育的突出矛盾。要在任职教学中兼顾学员岗位需求和教员任职教学之间的突出矛盾,必须加强教学双方自我学习意识、提高自我学习素质。教员和学员都需要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断强化自我学习素质,充实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法,才能保证任职教育更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前沿性和全面性。

(三)更新教学形式,由单向教学向双向互动转变

在任职教育中教员的授课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进行组织教学,指导学员学习,教员还要成为与学员课程问题的合作伙伴。学员学习也不单纯是专业知识记忆,也是教学参与者、问题发现者、需求提出者。任职教学学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需要侧重培养学员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专业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教学中,在提高学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特别需要提高认知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在任职教育中,学员需要在综合素质的牵引下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断深化学员认知的过程、优化认知结构,保证学员有效获取知识信息,适应环境的新变化。只有提高综合系统素质,才能使指挥人才在较高的科技素质上“复合”,参谋人才以较深的科技功底“谋划”,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专长”;才能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领导部队信息化建设和指挥信息化作战的综合能力。要开展真正的任职教学,就要促使教员学员双方从教学意识、教学角色、教学行为等方面同时转变。因此,任职教育必须在教与学之间构成闭合的循环回路,即学员提出岗位需求、现实问题,教员提供组织教学、指导思考,双向式互动教学,双向提高教员学员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忠付.开展任职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2008.(1).

[2]董会瑜.透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J].中国军事教育,2004,(5).

副镇长任职表态发言 篇4

***

(2015年3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承蒙各位代表的厚爱,选举我为**镇副镇长,初到**,工作未有任何建树,我要感谢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也感受到了代表们对于政府副镇长的殷切期望,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

今天我能够任职副镇长这个职位,我深知,这不仅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为了履行好自身职责,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一、奋发进取,做好学上进的政府干部。工作中,带着责任、带着热情,虚心地向干部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弥补不足、充实提高的过程,变成拓展思路、谋求发展的过程,变成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过程。

二、敢于担当,做守土尽责的政府干部。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集体领导,按照既定的思路,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果不松劲,以最佳的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把上级的部署落实,把发展的事业抓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实。

三、坚持团结,做胸襟宽阔的政府干部。工作中注重沟通,注重团结,注重合作。一要正确对待自己,摆正位置,谦虚待人;正确对待同志,互尊所长,相互理解,坦诚相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一切围绕镇党委中心工作,同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推进**经济发展。二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严格地把自己置身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对党委部署的工作,及时、认真地抓好落实,对于关系全局的重大事项和决策,及时、自觉地请示汇报,使政府工作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三要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听取建议和意见,在群众监督之下办好利民为民之事。

副镇长任职表态发言稿 篇5

一、奋发进取,做好学上进的政府干部。工作中,带着责任、带着热情,虚心地向干部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弥补不足、充实提高,拓展思路、谋求发展,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过程。

二,明确责任,做守土尽责的政府干部。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集体领导,按照既定的思路,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见成果不松劲,以最佳的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把上级的部署落实,把发展的事业抓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实。

三、坚持团结,做胸襟宽阔的政府干部。工作中注重沟通,注重团结,注重合作。正确对待自己,摆正位置,谦虚待人;正确对待同志,互尊所长,相互理解,坦诚相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一切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唱一首歌、同下一盘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推进本地经济发展。

自觉接受党委领导。严格地把自己置身于党委的领导之下,对党委确定的工作部署,及时、认真地抓好落实,对于关系全局的重大事项和决策,及时、自觉地请示汇报,使政府工作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乡镇党委书记任职表态讲话稿 篇6

刚才,陈部长宣读了市委的任免决定,任命我担任中共_县委副书记,并提名我为县人民政府县长候选人。我完全拥护市委决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回顾在_工作的_年多时间,非常荣幸能够在_成书记和__县长的领导下工作,他们为_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__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强,以他为班长的县委班子,既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又为全县上下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__县长带领县政府一班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我们接续奋斗,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得益于他们的正确领导,我们才得以在前进的道路上,成功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他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深受教育,倍受洗礼。我将坚持前后相继,一以贯之。

当前,_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全县风清气正、风帆正劲,正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我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我将在以__为班长的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历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创造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围绕“五个更加注重”,全面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市委、市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一是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四化一业”同步发展不动摇,不断做优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运行质量的同步提升。二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问题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如既往地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革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持续增强_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三是更加注重强基蓄力。以编制“十三五”规划为契机,精心策划、编制项目,积极申报、谋划项目,全力招引项目,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四是更加注重凝心聚力。坚决服从县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调动班子成员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形成整体合力,致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良好局面。五是更加注重工作落实。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落实八项规定不打折,努力做到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扎实推进治庸强能、治懒提质、治散增效、治奢树廉活动,着力提高政府系统执行能力、服务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将与同志们一道,以雷厉风行、奋勇争先的激情,事业至上、追求卓越的热情,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心系百姓,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倾情惠民生,恪尽职守,勤政廉政,苦干实干,努力为_人民服务,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_人民的重托。

浅谈加强乡镇供水工作 篇7

加强乡镇供水工作, 首先要按照区域和地形特点, 合理确定供水对象和供水范围, 搞好需水预测, 制定一个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对工程项目要加强水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论证, 设计过程中合理确定设计用水量, 选定合理的净水工艺和先进的净水方法, 做好方案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 搞好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分析, 保证项目实施方案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设计上先进。

2 创新投资机制, 加大供水产业的投入

发展乡镇供水产业, 建设乡镇供水工程, 需大量的建设资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仅要用好国家补助资金, 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渠道, 按谁受益, 谁投资的原则, 依靠群众, 依托社会, 融合企业, 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机制, 增加社会投入, 加强乡镇供水的发展活力。

3 强化项目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

乡镇供水工程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切身利益和工程运行效益,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 要严格审查工程实施方案,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性, 规范市场行为,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度, 实施工段监督制, 加大工程质量监督, 对工程使用的材料、设备要采取政府分级招标采购的办法, 保证质量, 降低成本。

4 完善供水市场制度, 加强供水市场管理

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制度, 加快供水产业的发展, 政府要加强供水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推行供水特许经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和污水治理的监督体系建设,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确定供水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及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确定勘察设计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制定规程及审批权限, 确定峻工验收标准, 工程建后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积极研究开放投资对供水行业带来的影响, 制定政策引导和规范投融资行为, 创造社会资本包括外资进入供水行业的条件, 加强供水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合格供水工程和供水企业进入供水市场。

5 采取措施, 完善工程经营管理体制

对现有工程要结合各自工程的运营现状和特点, 明确工程所有权, 放开工程经营管理使用权, 对长期经营管理不善, 经济效益差的工程, 在保证供水工程供水质量的前提下, 进行承包、租赁和拍卖等管理体制改革, 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或采取兼并、控股、合作等形式盘活部分资产, 加大资金运作和工程改造进程, 加强工程运营管理。

对新建工程, 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 放开工程建设权, 明晰工程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 使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入市场化, 实行供水企业商业化运营。

6 建立良好的价格收费体系, 确保供水产业的良性运行

水费是乡镇供水产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合理核定供水价格是发展乡镇供水产业的先决条件, 乡镇供水价格要按价值规律要求, 并要体现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的原则, 在供水成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投资利润进行合理确定, 并适当增加环境水费的征收, 要逐步完善价格收费体系, 实行计量收费, 定额管理, 超用加价制度, 利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培育社会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和水的商品化意识, 逐步完善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

7 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和供水市场

乡镇供水企业要积极扩大服务领域和供水市场, 依托主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增强供水企业的经济实力。

7.1乡镇供水企业要大力发展和培育农业用水市场, 实现供水网络与高效农业节水灌溉系统的联合, 扩大高效农业灌溉供水量, 扩大供水市场。

7.2提高景观意识, 建设环境工程、风光工程, 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和餐饮服务业, 扩大服务领域。

7.3大力发展水的深加工产业, 生产符合不同健康标准的自来水或矿泉厂、纯净水, 借鉴广州、黑龙江等省市的“水杯子”工程的经验和做法, 实施直饮水工程, 促进依附于自来水产品的第三产业发展。

7.4发展污水处理产业,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加大水的使用价值, 在为城乡发展的服务中不断壮大行业经济实力。

结束语

乡镇长任职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现状 政策及变化 反应和影响 教科室的引领

一、该校近年来教育科研的良好势头

该校是苏北地区的一所农村三星级普通高中,自创建的10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达25个教学班,学生1500余人,教师100余名。

近几年来,该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7年教科研发表论文综合得分进入了所在市高中的前十名;截止到2008年底,学校已经结题和在研的课题达60多个;仅2008年一个年度该校教师就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2009年在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210余篇,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中有80多人次获奖,有2个市级和1个省级课题立项。该校的教科研成绩已经连续3年位居所在地区的评比第一名。

该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越来越高,同时教育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工作也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该校所在地区职评政策的相关规定和一些变化

1、江苏省的相关规定

在苏职称[2009]14号文,即《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关于教科研的职评要求。

其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为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

2、所在市职评政策的相关变化

从2009年起,该市推出了“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评分表”,并在2010年做了部分的调整。

(1)中学一级教师。2009年,评分表满分为100分,科研工作占15%并分为达标内容和加分内容。

达标内容为9分: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或在县区以上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参编市级以上教学参考资料、或承担校级及以上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结题的课题。加分内容为0.5-6分:论文获市二、一等奖分别加0.5、1分,获省三、二、一等奖分别加0.5、1、2分;市、省级发表每篇分别加1、2分;主持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1、3、5分,参与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0.5、1、2分;参编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专著每部加2分;可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6分。

2010年,评分表满分为120分,科研工作占20分,比重略有提升。达标内容:教研工作业绩等达到文件要求。加分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获校、县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先进个人分别加1、1.5、2.5、3分;参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专著5000字以上每部加2分;主持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1、2、3分, 参与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0.5、1、1.5分。论文市、省级以上发表每篇分别加2、3分(教学设计、非核心刊物降档);论文(教学设计降档)获三、二、一等奖,市级0.5、1、1.5分,省级分别加1、1.5、2分;县级二、一等奖分别加0.5、1分,可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10分。

(2)中学高级教师。2009年,评分表满分为120分,科研工作占25分,分为达标内容和加分内容。达标内容:论文发表或在市级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或参编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或参加过市级以上教科研项目,并结题;论文答辩需达到合格及以上。

加分内容:①论文、教案获奖每篇:省三、市二0.5分;省二、市一1分;省一2分。发表每篇:市1分、省及以上3分;核心5分。答辩优秀1分。②主持课题每项:校级0.5分、县区级1分、市级3分、省级5分。参与课题每项:县区级0.5分市级1分、省级2分。均需结题。③参编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每篇部加2分。这三点需经评委鉴定,具有真实性和原创性和一定价值;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20。

2010年,评分表满分为120分,科研工作占25分。达标内容和加分内容。达标内容:教研工作业绩等达到文件要求。加分内容:获乡镇、县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先进个人分别加1、1.5、2.5、3分;参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专著5000字以上每部加2分;主持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1.2.3分, 参与县区、市、省级课题分别加0.5、1、1.5分。论文市、省级以上发表每篇分别加2、3分(教学设计、非核心刊物降档);论文(教学设计降档)获县一、市二、省三等奖加1分,市一、省二加1.5分,省一加2分,可累计加分,最多不超过15分。

三、教师对量化表的不同反应

1、认为教育科研所占比重太小了。有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教育科研所占比例至多才15%或者25分,今后评职称教育科研工作即便不是可有可无,也用不着再费力劳神去搞了,因为所占比例变小了。以至于有些同志因平时过于放松到最后临渊羡鱼或后悔不迭,还有的同志因为自己的成果较多而“愤愤不平”。

2、认为教育科研所占比重太大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所占比重太大,自己别的都很好,就是这一块的分数得不到,因此意见非常大。有极端的同志甚至对教育科研采取“愤而放弃”的态度,但最终受到损害的却远不仅仅是自己的利益。

四、评审量化表对该校教育科研的影响

1、有利于学校层面工作的开展和校本教研的深入。因为量化表中明确规定了校级课题、公开课、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都可以加分。

2、很多教师对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因为在除了校级以外,各个层次的竞赛很多,获奖机会较高,分值较高。而且参评费用相对较低,仅在20~50之间。

3、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大为提升。因为除了主持人可以得分之外,参与者也可以降档得分。这就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教学设计降档得分使得部分教师颇有怨言。他们认为这是对教学研究的轻视,并进而认为教育科研有脱离课堂教学的嫌疑。

5、论文发表、专著的热情有所下降。虽然论文市、省级以上发表每篇分别加2、3分,但非核心刊物降档后仅为1分、1.5分。同时论文发表的版面费太高,动辄数百、成千,往往令没有实行绩效工资的很多教师心痛不已。再加上有相当的刊物是给钱就发,这在无形中也降低了发表论文教师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更降低了很多论文在职称评定中的竞争力。而撰写专著一般的教师又做不到,几乎不做努力。

6.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量化表中对课题主持人、课题参与者、论文获奖、论文发表、专著、教科研先进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不偏不废,非常有利于教育科研的各个项目的开展。

五、学校教科室要加强引导

1、化功利为激励。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进行教科研工作的功利目的过强:一切都围绕职称评定来,一旦职称评上后,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就不愿再“费神费力搞什么教科研”了。对于这部分同志,就需要用各种手段来激励他们,比如使他们认识到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从而为他们树立更高的奋斗目标以激励其继续前行。

2、用教育科研促进专业发展。通过教育科研,使学校同仁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弥补短板。形成既重视实践智慧,又注重理论学习和运用的氛围,从而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推进“名师工程”。通过对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的学习,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教育科研历史和现状的了解,明确自身在专业发展上的巨大差距,鼓励他们进行系列研究并撰写论著,激发部分教师立志成为“高端教师”。这应该成为学校教科室的重大任务和教科室主任的重大职责之一。

4、树立对教育科研的敬畏和尊重。不论是处于初次发展阶段还是二次发展阶段,通过参与教育科研,很多教师人已经对教育科研产生了敬畏和尊重,以前经常听到的一些牢骚怪话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些都为教育科研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5、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于生源和所处的位置,该校教师比其他高中要更辛苦一些,加上高中的绩效工资尚未实行,有好多工作10多年的教师拿到手的工资才1500元左右,在现实情况下,很多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通过教育科研,有很多教师更多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提高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对于广大教师,我们可以说:教而不研行而不远,研而不教无源之水。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部门,教科室一定要敢于担当,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才能为科教兴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苏职称[2009]14号文,互联网资料

[2]《关于做好2009年全市教育系统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连云港教育网

上一篇: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四下一篇: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