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信仰》后感

2024-06-01

观《信仰》后感(共11篇)

观《信仰》后感 篇1

——观《信仰》后感

在这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信仰》。影片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背景,介绍了90多年来涌现出的大量的以共产主义为坚定信仰的伟大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深刻的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这90多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影片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坚守自身的共产主义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这一全人类的曙光由欧洲开始迅速蔓延,传向世界各地,传到中国。1919年6月,陈望道留学归来,带回了《共产党宣言》,并于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自此,马克思主义之光真正地照耀到了中国。

1921年,烟雨蒙蒙的嘉兴南湖,一艘载着真理之光和民族重托的游船轻轻地拨动历史的双桨。13位先驱者冒着生命危险低沉而饱满地喊出了“中国共产党”。如同隆隆的春雷,敲打沉睡的大地;如同

跳跃的火种,引燃斗士的激情;如同强大的磁场,聚拢优秀的力量;如同明亮的北斗,指引前进的方向。从那一刻起,信仰两个字就写进每位共产党员的心里。

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就是无所谓的了。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极其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每个人不管已经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幸逢的时代,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做好承担历史使命的准备,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坚定地共产主义者和优秀的建设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是方志敏的名诗《死》,其中写到了他一点都不恐惧死亡,因为他信仰的共产主义是真理,为了他、为了革命牺牲也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指引着无数革命者为了新中国,为了我们蛮可爱的中国,为了我们的“母亲”,做出伟大的贡献,虽然是将生命为代价。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因信仰变得强大,勇于面对,懂得奉献,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我们的目标。方志敏是这样的,我们也应该像他这样。

共产党打天下,参加革命的并不全都是穷人,豪门富家的有之,位高禄厚的有之。这些人脱下了皮鞋穿上了草鞋;甩去了优裕,选择了艰辛,竟然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彭湃就是这样一个人,脱下了皮鞋穿上了草鞋,甩去了优裕,选择了艰辛。舍弃了“鸦飞不过”的彭家大院,毅然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组织农会进行革命斗争。那时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都能为了信仰带领无产阶级团结起来革命。我们呢,现在不需要革命了,但仍然需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仍然需要有共产主义信仰。不仅要有,更要坚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一个建党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壮大成今天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主义的信仰,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行,信仰成就价值。英国19世纪著名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一书中这样描绘:“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对每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只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任何艰难、复杂情况下,始终保持坚定政治立场,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在《信仰》当中,我们看到,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王进喜,到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的杨善洲。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信仰,从八一枪声到井冈烽火,从遵义城楼到延安小米,从林海雪原到淮河惊

涛,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打造了一轮崭新的太阳。共产党人在共同信仰的感召之下,前赴后继。他们踩着前人的鲜血和足迹前进,又为后人铺下更加开阔的道路。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不变的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还要不要信仰?信仰还有没有力量?回答应当是肯定的。毛泽东同志讲,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从哪里来?就源于信仰。兰考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同志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新时期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唱响了一曲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壮歌;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用如歌的生命和奔腾的热血完成了一名共产党员“要留正气在人间”的志愿,人民的好法官宋鱼水等等,更是用行动谱写了信仰的壮丽诗篇。

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是需要共产主义作为坚定不移的信仰,来完成时代赋予我的责任和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青年冲锋在前,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浴血奋战、赴汤蹈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发愤图强,为改变国家一穷二白面貌勇挑重担、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广大青年锐意进取,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顽强拼搏、再立新功。一代又一代青年茁壮成长、发奋成才,涌现出一个个

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谱写出一首首感人至深的青春凯歌。作为广大青年中的一员,我必须要循着先辈们的脚步,向着共产主义的曙光,努力奋斗。

党和国家如此关心我们青年的成长,对我们给予厚望,我们决不能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希望。毛泽东同志把我们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式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也指出“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要以坚定地共产主义信仰,实事求是地为祖国、为人民牟利,以此来回报给党和国家。

我会牢牢记住我是一名大学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会在现在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绝对支持以总书记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在共产主义道路上,我会不遗余力地奋斗,不惧困难、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始终保持共产主义者的先进性。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如果追逐个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会满足,追不到则会失望痛苦。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自己又如何坚信仰呢?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学习生活中,重

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观《信仰》后感 篇2

对于纯个人生存层面的意义而言, 如何评价个人的信仰选择, 这也纯粹是个体化的。如果你未曾经历过少年派的那种磨难, 你也不会去接触到所谓的上帝和神;如果你未曾知道过有关神的一切, 你也不会去在那样的时刻去寻求所谓神的庇护。你也许会质疑说, 作为一个未曾接触过宗教的某个中国人, 他即便不知道上帝、真主阿拉和毗湿奴, 他处在少年派在海上的困境时, 也肯定会祈求老天爷的眷顾。然后, 你就会总结道:“其实这个中国人眼中的老天爷就是上帝和真神, 或许, 你还会郑重其事的告诉我们:‘少年, 不要被名字和称号迷惑了双眼, 那不过都是神的化身。’”我尊重有信仰的人, 我也不是对宗教信仰有不敬之意, 有人说:你不能给我证明, 我便不会去信;也有人说:正因为荒谬, 所以才信仰。有些时候, 一些极端言论的出现和使用总让人感觉很别扭, 本来完全不用这样说的, 为何要如此之绝对?

非也, 我们在评价古代中国之礼法之争的时候, 儒家与法家关于法律的态度, 也是如此的让人难以理解。比如, 儒家说法律这东西只能是低级的, 社会秩序的维护要靠礼之教化, 靠圣人、君子之德性来引导民众, 曰: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又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讲“为人君着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 则臣为之;上行之, 则民从之” (礼记·乐记) ;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而法家则反对此种人治之思想, 而重视客观的工具, 将赏罚之规则客观化, 名为法或律、刑、令。方式是通过重刑威慑。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 尧不能正一国” (韩非子·用人) 、“无庆赏之劝, 刑罚之威, 释势委法, 尧、舜户说而人辩之, 不能治三家” (韩非子·难势)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 (商君书·画策) ”。儒法之争看起来是针锋相对, 水火不容。其实在明眼人看来, 为何要如此争得头破血流, 其中之缘由无非政治企图耳。如果儒法两家之代表人物都将其思想作为治国之根本思想, 并以期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相互攻击的极端化就可想而知。然而, 众所周知的是中华法系的特点就是以礼入法, 礼法结合。在中华法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儒法两家各自绝对之观点互相吸取精华慢慢走向融合之路。

那么说在信仰与理性之间, 是否一定要划清一条界线、两者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吗?在我看来, 大可不必如此, 理性和信仰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暂且不说康德的“在理性之外给信仰留下地盘”, 还是克尔凯郭尔的伦理阶段还是宗教阶段。没有理性的反思和追问, 就如同没有理性的怀疑, 就不会有真理的答案或意义的评价。在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内对价值的判断是两种相对区分的系统, 在自然科学内, 以理性的逻辑演绎推论而求真为最大的价值目标;在社会科学内, 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方法论范式, 来试图解读社会价值背后的意义, 没有终极价值标准, 只有尽可能地反映事实的真相以及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对客观的价值选择。由于后者没有绝对, 人就会在没有绝对中寻求一种绝对、超越性的存在, 那一部分是信仰层面的事情。

如果说, 人的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层面上的思考导致了宗教信仰, 这完全是纯全个人的思想自由, 你可以选择信仰一个神, 也可以选择信仰成百上千个, 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选择其中之一来寻求慰藉;然而, 如果说, 群体层面上的信仰, 最大的价值就是秩序, 关于如何维系这个秩序以及如何定义这个秩序的价值追求, 这就很难说必须用到宗教信仰。关于秩序的看法, 有种信仰叫世界观信仰, 有人认为无政府主义的秩序是其认定的最美好的秩序, 那就是这个无疑就是他的信仰, 有人固执地认为人间天堂的存在, 我们也无妨称其为一种信仰。至于信与不信, 一曰看教育, 二曰看实效。前面提到了法律人, 法律人对于秩序构建和维系方面的基本世界观, 仍不妨称之为信仰的部分。法律人对秩序构建以及秩序的价值追求, 在笔者看来, 法治是必然之势, 用什么词汇来指代这种信仰, 笔者以为不要回避, 也不要怕解释, 无非法律信仰耳。明明说的是法律信仰, 为何要避而求法的信仰、法律信任等词汇?就如同那些宗教信仰者可以告诉你, 你在信仰老天的时候, 他会告诉你, 其实老天就是上帝。你为何不能说, 你在说关于法治对社会秩序的价值时, 其实, 那就是法律信仰呢?有信仰的人是可敬的, 有人选择信仰上帝, 有人选择信仰天命, 也有人信仰主义, 也有人信仰某个人, 于是他们都获得了理性以外的力量。他们活得从容而自信, 只因他们有了信仰。你问他为什么?他也许会说, 我就是信。我想, 这也可以算作信仰的一部分, 来自内心深处难以明说的确信和遵从。可是, 如果我要信仰法律, 在大家都认为法律仅仅是一个工具的语境里, 我就不得不去解释我为何要信仰法律。也许, 信仰法律的人大可以说, 我就是信仰法律, 那是我的事。可是, 如果要更多的人去信仰法律, 如果信仰法律可以带给我们更良好的秩序、更能保障我们的权利、更能约束政府权力的滥用等, 那么, 我们就必须对法律信仰做出很好的解释。

法律信仰论者注定因为现实中法律所遇到的种种困境而倍加痛苦和艰难, 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法律信仰的合法性、合理性, 并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正如塔马纳哈教授在《论法治》一书的末尾处所说:在整个历史上, 法治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政府官员和一般民众接受法治的价值和正当性, 并逐渐视其为理所当然之事。也许有些人会说, 我们的传统中, 就不存在什么法律信仰, 我们的文化中就没有这样的因子。所以,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以过去不曾有什么, 来否定现在和未来不能有什么的逻辑, 也没有多少可信性。

法律信仰代表了最大层面上的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作为个人而言, 你鄙视和抵制法律信仰的说法和价值, 那完全是纯全个人的信仰自由, 但是对于一个社会、国家而言, 这种信仰是无法鄙视和抵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实施30周年的讲话里, 说宪法的伟力来自人民真诚的信仰。法治是一种方式, 更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手段, 更是一种信仰。于是, 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时候, 他不会想到什么法律信仰, 但是他来到了陆地, 他必然生活在世俗社会的秩序中。不要因彼信仰而忽视了此信仰。非此即彼, 在信仰领域不必如此。

摘要:时下有关信仰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 有关信仰的讨论也逐渐深入。然而究竟何为信仰?通过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解析与探讨, 可以把握信仰与理性的辩证关系。而法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是人类理性设计的规则体系。那么, 法律信仰就代表了最大层面上的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

哈萨克族民间信仰生成的生态观 篇3

摘 要:原始信仰作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所有的人类群体中都可以见到。由于各民族所处的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其所形成的原始信仰也各具特色。哈萨克族的原始信仰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并生成了哈萨克族流传至今的生态思维。哈萨克族的原始信仰包括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等两大体系。

关键词:原始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态观

一、原始信仰概述以及哈萨克族原始信仰的产生

原始信仰是指原始社会人们对某种宗教,神,思想的信奉。在民俗学中,专指原始宗教心理,即相信有超自然的世界与的力量(神灵,精灵,魔鬼等)存在。在信仰者看来,这种存在不需任何证明,而自然传承。原始信仰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主观臆想和缺乏认识的自然的反映。哈萨克族的原始信仰作为哈萨克族的原始文化的一部分,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原始信仰是个非常广大的领域,其起源并非与人类的产生同步,而是在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过去,首先,哈萨克族人无法解释周围世界的季节变换,雷电风雨以及人类自己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其次,大自然在提供给他们种种生存与发展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危害,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精神上的压力与恐惧。因此,他们认为,在冥冥中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在主宰着自然界的万物,控制着万物的盛衰枯荣,令其即可以造福于他们,满足他们的生存需求,也可以加害于他们,将他们置于死地。因此,他们只能怀着惊恐和神秘的情绪,臣服在大自然的脚下,对其顶礼膜拜,并企望通过种种崇信仪式,能将大自然中危害自己,威胁自己的力量变成顺服自己,帮助自己的力量。哈萨克族原始信仰意识就这样产生的。

二.哈萨克族原始信仰生成的生态观

1.哈萨克族自然崇拜生成的生态观

水是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对象。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人类对水的依赖远远超过任何其他自然物,因而水便成为人类最早产生并延续最久远的自然崇拜之一。人类的生存不可缺水。人类很早就发现水可促进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带给人类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人类在以采摘植物为生的原始社会早期,就体验到了雨水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同时,水中还生长着无以数计的动物和植物,直接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料。但是,水也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祸害。一方面,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淹没大地,吞噬人畜,带给人类毁灭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久旱不雨,江河干涸,大地龟裂,庄家枯死,颗粒无收,人类又面临着饥饿与死亡。水可以施福,施祸与人类的两重性,导致了人类对水的依赖和恐惧,产生了原始的水崇拜。

水在操突厥语民族的意识中,是构成世界最早,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基于对水神的敬仰,哈萨克族建立了许多关于水的禁忌,这些禁忌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原则上:玷污了水,也就触犯了水神。如,哈萨克族禁止在泉水,河水上游方便,若有违反,会惹怒水神,会被它诅咒;不能往水里吐痰,这样等于往爷爷的胡子上撒尿;不能往井里吐痰,不能再流着的水里洗衣服,不然会被水神诅咒;不能堵住流着的水,不然事情会不顺利;把被堵住了的水松开让它流走,是件很好的事情,会让你的事情变得顺利。由此可见,哈萨克族通过对水的崇拜建立了一些列关于水的禁忌,而这些禁忌中充分体现着哈萨克族不能浪费水,不能玷污水的生态思维。

植物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原始人天天出没森林,攀崖涉水,采摘植物为生,把植物当做自己生死存亡的命根子,对它抱有特殊的感情。在万物有灵的自然宗教观念的支配下,对于地上生长的花,草,林,木都看做是由人类情欲和品格的东西。客观食物变化多端,自身主观认识反复无常,难解难分,幻觉地认为,植物具有超人的意志和力量,神奇莫测,秘奥难明,因此引起狂热的植物崇拜。

哈萨克认为春天新长出的青草,树枝,树叶是生命的延续,所以不能随便揪草,折树枝,否则就会遭到树神的报复。在哈萨克族的习俗中,不能踩踏农耕,农作物,这样做是不团结,是不吉利的预兆。放火烧草地与像河水撒尿相同的重罪。不能砍伐荒野郊外的独树,不然会失去独子。认为这棵独树是树神,不能触犯它。不能砍伐连根生长的树木,不然你也会失去你的另一半。不能砍伐生长着的树木,点火要用牲畜的干粪。哈萨克族通过以上禁忌,禁止人类砍伐树木,踩踏绿洲和耕地,以此来维持原始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哈萨克族认为鸟窝不能破坏,不然你的家庭也会家破人亡;不能打碎百灵蛋,否则脸上会长雀斑;不能踩踏蚂蚁窝,否则你会变瘸子;不能频繁猎获老虎和熊,它们是动物神;不能打死青蛙,否则会发洪水;不能碰触蝙蝠,否则会遭它的诅咒;不能猎获动物的幼崽;不能猎获老鹰,否则会遭它诅咒;不能往鸽子扔石头,不然会破坏团结等等。以上禁忌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原则:加害动物,也就触犯了动物神,触犯了动物神,就会被诅咒家破人亡。通过这种方式,哈萨克族减少并阻止了对动物的猎获和破坏,维持了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

狼崇拜是古代许多民族都曾有过的崇拜内容,从印第安人到古罗马人,莫不如此。哈萨克族也有狼与氏族起源有关的神话传说:古时候,哈萨克乃蛮部落的一支突然遭到外敌的入侵。敌部烧杀掳掠,把这一支乃蛮人都杀光了,只留下一位年老力衰的巴特尔,他们砍断他的四肢,把他抛弃在荒野,企图让他羞愧地死去。敌人退去后,跑来一只母狼,把巴特尔藏进阿尔泰山的一个峭壁岩穴里保护起来,并且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后来有孩子了,子孙繁衍,这支乃蛮人又重新发展起来。因为母狼和巴特尔藏身的岩穴是在名叫额尔捷涅·孔的山巅,所以后来这支乃蛮也就名为额尔捷涅·孔乃蛮。⑥这则神话反映出这支乃蛮人是把狼作为自己的始祖母的。所以说,在哈萨克族的图腾崇拜中也充分地涵盖了原始生态意识。

三.结语

哈萨克族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在对传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维持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可以借鉴的镜子。民族的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今科学技术一样,都是人类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族的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由于之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了解生态系统平衡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因而生态保护意识十分强烈。因此,有必要提取哈萨克族传统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中的生态文化,并使之转化为现代文明,提升为现代的生态伦理观,在现在的中国环境乃至世界环境和生态保护中发挥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江帆 著《生态民俗学》[J],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227-236页.

[2] 木拉提·黑尼亚提,迪木拉提·奥迈尔 著《论哈萨克族民间信仰》[M],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 第2期,第51-53页.

观《信仰》有感 篇4

7月3日深夜,根据医院党总支部的要求,观看了人民网《信仰-我们的故事》,看完之后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个为国家、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活灵活现地向我走来,他们的步伐是那么的坚定,因为他们充满了自信,而这自信来自于他们坚定的信仰。这是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一度曾经熟悉而今却又陌生的字眼再度映入我的灵魂,激起我感情的波澜,催我深思、反思、自问。我的信仰曾否有过?而今还是否保留坚持?忘不了书中的一个个英雄人物,从大革命开始时期,从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就是人才辈出,热血儿女前赴后继。他们接受了先进的马列主义理论,深受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影响,为自己的祖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状况心急如焚。他们奔走呐喊,为民请愿,目的就是实现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幸福、富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一旦他们认识到美好的理想是科学的和一定会实现的,他们就坚持不懈、百折不饶甚至牺牲生命为之奋斗,而这正是信仰的力量!

通过观看《信仰》,我看到了个人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离党员要求的差距和不足;让我明确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工作的的信心和干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努力学习。信仰的奋斗无止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无数代人的不懈奋斗。信仰的奋斗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填新的内容,所以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做到“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通过学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体现价值;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它是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完善自身的素质同时向党组织靠近,不断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信仰而战;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信仰。

二、爱岗敬业。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信仰浴血奋斗,牺牲生命在所不惜,目的就是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了,消灭了剥削阶级,人人平等、自由,为信仰而奋斗被赋予新的概念,不再是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大义凛然的赴死,不再是董存瑞炸碉堡的举动,而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倡导的爱岗敬业、艰苦劳动、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努力学习、尊重知识、发明创造等等行动。英雄模范人物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为信仰而奋斗的内涵,这就是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人们在不同的岗位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以人民利益为重,为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殚精竭虑、做出卓越奉献甚至牺牲生命。形式不同,本质都是为共产主义的大厦添砖加瓦。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我来说,能否严格要求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能否自觉地改造自

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并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自己能否不断进步的关键。要锤炼忠诚坚定、攻坚克难的作风、埋头苦干的作风。作为一名护士,我们怎样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医改的推进,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一方面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在日常工作中必需扎扎实实服务好每一位病人。要用党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态度,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病人和护士双满意,服务好病人和护士,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做病人的好老师,护士的好姐姐。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践行宗旨,带好团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查找病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严抓落实。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要。

观《信仰》有感 篇5

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我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片中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的枪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味信仰敢舍身的年代,让我们深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走出低谷、走出曲折、历经风雨沧桑和考验。始终坚忍不拔地奋力向前。

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了91个春秋,在这91年里,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在中国革命的艰难时期,勇于牺牲,在和平岁月里,忘我奉献,展示了共产党员兢兢业业的优秀品质、热爱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平凡但很传奇的故事。信仰是一种精神,澎湃,一个富家子弟,宣称“我即为贫民、我即制度的叛逆者”,他用了一种最直接最直达肺腑的方式,去冲破一个富家子弟与农民之间的隔膜。在大榕树下,当着一万多的农民的面,他将一箱子的田锲和铺约一张张烧毁,在烧毁的同时伴随着的是折合成今天每年400万人民币的收益的东西。在烈火中闪耀的,是与传统剥削和压迫制度的决裂。动员农民起来革命的信仰之光,1935年1月,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在北上抗日途中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烈士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写下了著名的《清贫》和《可爱的中国》,坦然地走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刑场。“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是陈毅在广东和江西边界的梅岭被敌人围困20多天后,奋笔写下的“绝笔”诗。死后也要召集那些此前牺牲的旧部,在阴间革阎王爷这个统治者的命!革命和写诗都到了不要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有什么力量可以战胜这样的共产党人呢?这种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的精神信仰令人无比的敬佩。

信仰是一种传承。雷锋做的事,件件平凡。这些平凡的小事汇聚起来,却是那样的不凡,这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为雷锋式的“一滴水”,却必须用信仰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这就是“雷锋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信仰,立下的时代坐标。张思德,一个在1933年就参加了红军的老同志,曾经在战斗中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多次负伤。经历三过草地的长征到达延安后,他的职务还只是一个班长。1942年部队整编,他又到中央警卫团当普通战士。经常做的事情就是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编草鞋、喂战马。1944年,他主动报名到离延安 70多里路的安塞县生产农场烧木炭。一天,炭窑在雨中崩塌,危急时刻,他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土里牺牲了。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留下大功大业,唯一留下的这张照片,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像一个四五十岁的普通农民。然而,他却拥有充满幸福感的开心笑容。这个笑容让人动情,让人看到了普通共产党人的信仰和宗旨。

信仰是人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人活着,总要相信一些东西,坚持一些东西,或许,我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丰富了但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惊呼,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其实,只要仔细观察,或是读一读历史,或听老人们讲讲就会发现,原来,信仰不是个遥远的名词,而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会有着信仰,但作为一个人,是追求理想,还是追求名利结果会大不相同,追求理想是奋发向上的过程,也是升华人生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开始时工作很不错并且很有成绩的干部,后来却是堕落成人民的罪人,原来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现在我知道就是信仰上出现了问题,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

败的考验,就不会有持之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

《观我们不能没有信仰有感》 篇6

通过这次学习是我认识到信仰是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基础,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也是我们前进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动力,是一种坚持,也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当我们选择要入党的时刻,我们应该首先问问自己值不值得,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无疑是辛苦的,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无论我们身在哪里都应该冲锋在前,为其他人做出先锋和表率作用。一个人要想活的有意义,就要有信仰。信仰,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信仰却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让人的精神有寄托。因此正是有了寄托,才会让人们活的更有意义。做出对整个社会有意义,有贡献的事。所以,信仰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有了信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相反的,如果一旦人或者团体的信仰消失了,那么,表面的强大掩盖不了内在的虚弱。在冷战后期的罗马尼亚,每六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共产党员,但是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际,罗马尼亚共产党在一夜之间迅速垮台,没有人为此感到难过,因为他们了共产主义信仰。与此相对的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之下,身着单衣同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奋勇战斗,最终打败了敌军。

观《信仰》心得体会(最终版) 篇7

《信仰》党员教育电视片共分三集,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面貌以及党员的理想信念。系统地观看下来,我发现不论是“只要主义真”的建党之初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壮志换新天”的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时代先锋行”的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时期,不同时期党员的使命和职责不同,但是党员的信念始终不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是奔向战场杀敌,还是跳入油田挖井,或者献血植树造林,行为不同,可信仰始终如一,正如片中彭湃的孙女彭伊娜所说:“他们更关注‘大我’而不是‘小我’,所以他们是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去寻找信仰,去践行信仰。”国家和民族是“大我”,个人是“小我”。共产党员可以为了“大我”而忽略“小我”,甚至可以牺牲“小我”来保全“大我”。生命对于人的意义不言而喻,可比生命更高的东西是什么呢?“时代先锋行”这集中有一段话给出了答案——“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地思索,越会觉得它永远新鲜,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没错!比生命更高的正是道德。为大我而不为小我,这是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道德;履行共产党员义务、服务社会发展,这些都是道德。

可是,我们都知道道德好、为人民服务好,然而在面对利益和欲望的诱惑时,为什么有的党员信仰那么脆弱,道德底线不堪一击?这是大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如何走我未来的路,我想我需要认真地思考清楚。否则,自己堕落事小,让人民群众因为我一个人的言行而对党组织产生误解事大。

如何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我想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认清“大我”与“小我”的关系。国家和民族是大我,个人是小我。大我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小我好比身上的一个个器官,无数个器官组成了人体。既然是一体的,就要共同为了人体的健康而互相协作,而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喜好,不顾整个人体。作为党员,我们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为了党、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只有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长治久安,而只有国家安定和平,我们个人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幸福。所以,为大我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为小我;而只顾小我,则会毁了大我、也毁了小我。这个逻辑关系,不能不认清。

二、持续学习,不断巩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种体验,每次参观烈士纪念馆或者观看类似于《信仰》这类纪录片时,总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看过之后不久这种感觉就失掉了。因为作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断地学习。古人讲“学而时习之”,在克服人性的学习上,没有一个人是学一次就能记住一辈子的,必须反反复复地学习实践,印象才能深刻,偶尔的一次两次不起作用。作为预备党员,我不敢讲对照《党章》标准自己是完全合格的,与革命先辈和时代先锋相比,我差得太远了,只有通过学习来弥补。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多看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我自己的触动比较大,这种学习比较有效果。

三、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信仰并检验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坚定,不是嘴上说说的,需要通过具体的事情才能检验出来。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局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看得出来。工作马虎不认真,这就是信仰不坚定;工作偷懒,这也是信仰不坚定。当工作有点多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不抱怨,而是有条不紊地一样一样干好?当工作有点繁琐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先不叫苦,而是先开始着手干?当有的工作我不爱干的时候,我自问能不能不挑三拣四?然而我必须承认,多数时候我还是会抱怨、会叫苦、会挑三拣

四、会懒惰,但是不怕,我想这就是坚定信念的道路上所必然经历的,没有一次次的历练,你如何能知晓自己到底是玻璃还是钻石?

共产主义信仰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实。在观看了《信仰》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因信仰而伟大—观雷锋影片有感 篇8

——观雷锋影片有感

许久不去影院,而去看这种红色主题的影片更是间隔遥远了。看着影院里成双成对的情侣,心里有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实事求是地说,若不是单位组织,个人一般是不会来看这类主题的电影,但看完之后,却确确实实有许多的感受。

纵观影片,雷锋能不计较个人得失,事事以组织为先,支持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呢?在影片中,有几处可以体现他的想法。一是挽留老乡时说的:“你不要说你是毛主席家乡的人”。说明他心里想的是自己是毛主席家乡的人,所以应当自强争先。二是他师傅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见毛主席时,他拿出自己几个月的细粮票给师傅践行。说明他心里觉得见毛主席是无限光荣的一件事情,也是他奋斗的目标之一。三是兵役局的领导展示他学习过的毛主席语录,到处都写着他学习的新的体会。从以上不难看出,雷锋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就是对毛主席的绝对崇拜。雷锋的个人目标就是: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雷锋带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必须有一个明确而强大的精神信仰,就像海上的灯塔指引着人生的方向。没有精神信仰的人,就彷如在大洋上失去导航的船支,漫无方向地漂泊。雷锋的信仰是毛主席,那我们的信仰是什么呢?西方的人大多都有宗教信仰、道德信仰,这也是我们看得的为什么他们能做到秩序排队,不闯红灯,主动帮人。也许他们的道德本身并无崇高伟岸之处,对信仰的追求能

驱使着他们去做出符合自身信仰要求的行为。精神信仰加法律约束购成了社会行为的框架。而对于国人来说,最缺乏的恰恰就是精神信仰。

年轻人会时常感到迷茫,找不到追求的目标与方向。常常在思考,什么的人生是快乐的?而我们又该追求怎么的人生?追求金钱的积累会快乐吗,富翁里忧郁的也很多;追求物质的享乐会快乐吗,满足后往往感觉是更空虚;追求权力会快乐吗,权利永无止境,领导人都会感觉自身处处受制;那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呢?蜜蜂采花酝蜜,享受着辛勤工作的快乐;蚂蚁合作搬食,享受着大家庭和谐的快乐;蝴蝶翩翩起舞,享受着悠闲宁静的快乐;鱼儿畅游水中,享受着自由自在的快乐;牛羊漫步食草,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快乐。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精彩。简单的幸福,往往是最美的幸福。只要听从心内信仰的呼唤,按照信仰行事,人生自然安宁幸福。

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 篇9

——《信仰》观后感

影片片放完,电视中的画面任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

电视片《信仰》是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触感,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再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

1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伟大的旗帜。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九十年前,南湖澎湃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慷慨,《共产党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在自己信仰力量的支持下,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东方巨狮再次挺起那巍峨的身躯,发出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时代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国人经过艰苦创业和改革开放,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了我们对时代无尽的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鸦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近一百年的奋斗,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大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复兴,这更需要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信仰。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从历史的坐标中,寻找着属于今天的方向,在新时期让信仰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影无形间积聚着强大的力量。历时虽然远去,但人爱自己的历史应该像鸟爱自己的翅膀,是不可以轻易折断的。继往开来,我们继续迎着曙光将春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观《信仰》后感 篇10

勿庸讳言,在相当一部分国人中,也包括一些大学生,存在着精神迷失的现象。人们困惑,但也在思考。这样,“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信仰’成为一个不能不谈的重大问题了”。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通过与大学生平等对话,通过浅易的语言,使这个颇有学术意味和现实争议的主旨得以明晰,从而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辨识理想、建构信仰,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刘建军教授及其作者团队,用平实的话语、学术的态度和信笺的形式,别有新意地撰写了《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在阅读了此文本后,我有一些心得体会迫切想与大家分享。

《信仰书简》这本书是十几位高校教师写给学生们的几十封书信。这是些普通的信件,但其中讨论的却是一个不寻常的话题――信仰。在娓娓道来的家常话语中,在充满个性的思路言说中,师生们探讨了人类心灵世界中的这一敏感而奇妙的话题。什么是信仰,怎样来把握信仰?信仰对社会有何意义,对人生有何意义?是否没人都需要信仰,是否人人都具有信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怎样的信仰选择,树立起怎样的信仰呢?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总得信仰些什么。”在谈到人为什么要寻找信仰呢?白岩松引用了杨肃明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要解决三个顺序,这三个顺序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白岩松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三十而立,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人和工作等等。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你可能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对手等等。当人到40岁以后你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人生是一条单行线,终点是不可逆转的,你已经隐约地看到终点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究竟做的是不是有意义,财富积累的太多,如果无从消化的话,我积累的意义又在哪里。出现的困惑太多,人必须要解决自己与内心之间的挑战……”白岩松承认:“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对死亡恐惧,再往后就不那么简单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觉得才会慢慢平静,才会靠近幸福,不信的话挺可怕的。”圣经中所罗门也说过:“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将这事放在心上!”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会对迟早来临的死亡有洞察和准备。因此,人要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如没有思想的傀儡,徒有躯壳。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帮助摔倒人本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近年来屡次发生碰瓷现象,使“要不要扶”成为大多数人面临问题时的迟疑态度。最终“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人际关系的形象描述。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本书中屡次提到的“小悦悦”事件,着实让人痛心,面对这样一个弱小而可爱的小生命遭遇着如此惨痛的折磨,一个个都视而不见,仿佛此时此刻只剩下那掉了一地的道德与信仰!无论是没有还是已经失去信仰的人儿,就如脱轨的列车,无法得到控制和约束,会变得心灵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安放。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厦大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在主题为《文明与信仰》的讲座中说,没有信仰的人并不可怕,但要守住底线,不唱高调。中华文明不讲信仰,但讲底线、信念,孔子说以直报怨,正当防卫,戏称那些唱高调的是批量生产伪君子。他还用地沟油举例,说他们没有信仰是抬举他们,他们是没有底线,“孔乙己时期也在白酒里掺水白开水,但至少还是白开水啊。”针对当今一些没有底线的商家等现象,易中天先生作出了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一个国家要站的住,就必须要有底线;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信仰。这是《信仰书简》给我的答案。我想,怎样寻找并建立信仰,一定得先由守住底线开始,这是根本。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信仰?一开始,我所认为的信仰就是大而空的远大理想,离我们生活本身很远且够不着的。但在阅读完《信仰书简》一书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信仰并不是大而空,虚而不实的。而是落实在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当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虚心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步踏出自己的道理。这是实干,但光有实干是不够的,这时候你的信仰就驱使你去树立合理正确的目标,而不是让你永远够不着,达不到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理想。志存高远也如此。

信仰观后感 篇11

通过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纪录片,让我重新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深刻理解信仰的含义与其在当代的的价值。在纪录片中,也诠释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的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仰,让建国前的中国共产党解放旧中国;信仰,让建国初的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信仰,让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共产党发展新中国;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同时应该树立自己的信仰,并为之奋斗。

《信仰》纪录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纪录片之“只要主义真”展示了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的建立,共产党人从信仰的选择到信仰的坚守,从践行信仰的宗旨到信仰的最终胜利。其中引用了好几位突出的共产党的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曾经的付出和走过的艰辛。是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国家今天的辉煌和繁荣。我深深受到他们坚定的信仰感动。

《信仰》纪录片之“壮志换新天”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共产党人信仰的践行。主要是被战争洗礼后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怎样践行自己的信仰,怎么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那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在需要保家卫国的时候,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没有石油的时候,迸发出“大庆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了“雷锋精神”;为了让旧貌换新颜,涌现出“红旗渠精神”。在需要发展科技的时候出现了“钱学森、邓稼先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信仰》纪录片之“时代先锋行”记录了新时期共产党人改革创新、争优创先的时代本色。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改革开放,靠着改革创新,推动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和各项试验的重要窗口,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和平年代,我们远离了战火硝烟,也很少面临瞬间要做出的生与死的抉择考验。然而,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危难关头,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人民、勇于担当、永葆先进、不怕牺牲、依然是共产党人信仰里嘹亮的音符。如“非典”时期和汶川大地震之际。

上一篇:解读新《苏州市消防条例》下一篇:个人所得税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