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2024-07-14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共13篇)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1

第二节 变阻器

(一)教材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二)教学目的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三)教具

1.学生实验:学生电源一个,学生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只,导线若干条.

2.演示实验: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个,小灯泡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电阻箱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

(1)导线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这种说法对吗?应该怎么说?

2.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么逐渐变暗的?(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做演示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在不改变电源电压的条件下,在电路中串联了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元件,移动滑片就能使小灯泡的亮度改变.这节课研究的课题就是变阻器.

3.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滑动变阻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分析演示实验的电路:小灯泡的亮度变亮,说明通过它的电流变大,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减小电路中的电阻.

提出问题:根据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减小导体的电阻?哪种方法简便?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有四种方法:减小导体的长度、增大导体横截面积,选用电阻率更小的材料制成导体,降低导体的温度.其中用改变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的电阻简便可行.)

做演示实验:将一根较长的镍铬合金电阻线AB、小灯泡、电源、开关和演示电流表按图4所示电路串联起来.其中P是金属夹制成的触头,当P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灯逐渐变亮;P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小,灯逐渐变暗.

提问:触头P移动时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分析:当触头P向左滑动时,电阻线AB接入电路部分变短,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一定,所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亮.

用触头在电阻线上滑动,改变接入电路部分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变阻器”.

提出问题:怎样改进,以方便实验的操作?

改进方法:把电阻线绕在绝缘的瓷管上,并且瓷管上各匝线圈之间互相不接触,使触头P在线圈上滑动.

出示自制教具(图5),并用它替代图7—4电路中的AB部分,做演示实验.移动触头P,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分析.(分析过程同上,略)

用自己桌上的滑动变阻器实物跟图7—5所示的自制教具对比,弄清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变阻器的构造要介绍瓷管、线圈是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绕制而成,电阻线表面涂着绝缘漆,所以制成的线圈各匝之间相互绝缘,滑片就是自制教具中的触头P,为使滑片P跟电阻线接触良好,线圈上接触滑片的地方,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绝缘漆被刮去,为了便于接线,将滑片套在金属棒上,金属棒右端安装有接线柱.

注意:要强调滑片滑动时,改变的是线圈中A—P部分的长度.来达到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目的.

小结:

一、滑动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2.构造、结构示意图和元件符号(图6).

提出问题: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利用投影幻灯片,也可以用电脑设计程序模拟电流流经变阻器的路径.同时配合演示实验.

接法:将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要将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常见错误有两个:一是将导线接到滑片上;二是将导线接到支架上,要注意纠正.)

分析过程要有序: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哪一段电阻线?清片向右滑动时,这段电阻线的长度怎样改变?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怎样改变?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怎样变化?

学生实验: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学生电流表接入电路.做下面实验:

(1)滑片向右移动时,观察电流表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先分析再动手实验、观察.

(2)移动滑片使电流表示数变大,灯的亮度变亮.先分析再做实验.

(3)移动滑片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先分析再做实验.

观察变阻器滑片上的铭牌,说明铭牌上的一组数值表示的含义.用投影幻灯表示出铭牌,见图7。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3.使用:

(1)串联在电路中.

(2)弄清滑片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阻线长度怎样变化,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

(3)使用前应将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位置.

(4)使用前要了解铭牌.铭牌上标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和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提出问题:变阻器不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电阻值,能否有一种可以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呢?引出电阻箱.

出示挂图,说明电阻箱的构造和读出电阻箱示数的方法.同时展示电阻箱的实物.

用投影幻灯片练习电阻箱读数三次.

小结:

二、电阻箱

1.能表示出接入电阻值大小的变阻器.

2.读数:各旋扭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它们之和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

练习题:

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电阻线的______段,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______,电路中的电流变______,电流表示数变______,灯泡变______.

发给每人一个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请学生先观察它的构造和接线柱.结合它的结构示意图(课本上有此图)进行讨论:

(1)若将变阻器的B、C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变阻器的哪段电阻线连入电路?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变化?做实验验证一下.

(2)把它连接在电路中,能有几种正确接法?说出每种接法所用的是哪一段电阻线?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4.小结

这堂课的重点是滑动变阻器.要知道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其中包括了解它的铭牌,使用前把滑片放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要把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并能判断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怎样变化.此外,要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五)说明

1.旧教材中使用的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连入电路的方法有四种.新教材用的是只有两个接线柱的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方法只有一种,跟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内容和要求都降低了,有利于教学.但在实验中往往用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因此,为了将知识阔展,使有条件的学生会使用有四个接线柱的变阻器,可以增加这一内容.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弄清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是哪一段电阻线,常见的错误是把金属棒接入部分也当成是电阻,这里应指出金属棒电阻几乎为零.

3.在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不但知道滑片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怎样改变,电路中电流怎样变化?反之,给出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化或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也应会判定变阻器的滑片怎样移动?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2

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物理成绩两级分化特别严重, 各种水平的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差异性十分巨大。学案导学分层教学法既要适应班级学生的共同特性, 又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 使导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学习中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物理导学案教学呢?本人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

承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如何充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 倡导“导学”方式多样化;同时最大限度的缩小“课程-教材-课堂学生”的落差, 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 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1、备导学案时, 老师要把角色转变, 把导学案的“学习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学习目标”的表述要具有可操作性, 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2、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 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 “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 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 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暧谈起》中的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 会用体温计给家人测量体温。与同学交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给周围的人提出几条合理的控制建议等。这样的目标既对学生提出的知识要求, 有对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 同时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又了解到了地球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使他们产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 一举多得。

二、设计由易到难的预习学案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 笔者认为, 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1、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学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 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 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如: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缠成一团的铁丝怎能量出它的长度?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做这些题目, 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 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2、预习作业应有适当的动手实验内容。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的时候, 直接打开课本, 依葫芦画瓢, 脑子中却毫无印象。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价值, 反而浪费时间。老师在编写导学案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少一些“死知识”多一些“做一做”。如:在手背上涂一些白酒, 白酒会 , 同时手背会有的感觉, 说明液体蒸发时 (要 / 不要) 吸热。学生边做边想, 预习效果自然就好。

3、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 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 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 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 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 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 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 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因此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如:回忆小学所学知识后回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液体的和液面上方空气有关。在炎热的夏天, 园艺工人为什么要给一些花草带上“纱巾” (遮阳布) 呢?这样难易适宜, 学生容易接受而又乐意参与。

三、做出科学探究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归纳。此时, 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中,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 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 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学习技能和知识点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 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学生指导, 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选择不同教学法, 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在教学目标上,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它是深入“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使学生人人成才, 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巩固做好课堂练习

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老师在编写“课堂巩固”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目标对应。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 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 这种方法既快又好。

2、题目要“少而精”。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 当堂讲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堂巩固”。老师在编写巩固习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体型, 既能节约时间, 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巩固题应难易恰当。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 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 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 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 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导学稿既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 让学生学习物理能有备而来, 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也能指导学生预习, 引导学生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提炼思想方法、形成反思总结模式, 还可以引导或帮助教师 (特别是年轻教师) 借助学案、教材内容、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物理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 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指导, 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摘要:初中物理老师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如今, 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一份高质量的物理导学教案, 它是学生学习的航标和船舵, 充分承认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八年级物理变阻器教案 篇3

白水镇初级中学

教学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连接方法。

教学器材:

干电池两节,小灯泡一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只,变阻器两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么影响的?

二、引入课程

调一调收音机的音量旋钮,声音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调一调电视机的亮度旋钮,亮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呢?学了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 变阻器

三、新课教学

(一)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符号 出示并介绍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符号。

(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三)探究

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思考下面的问题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电阻的并联-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4

电阻的并联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线中的电流一样大;根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问:什么叫并联?画出2个定值电阻并联的电路图。(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如课本图8—10的电路图,然后老师引导同学一起在图中标出干路电流I,支路电流I1和I2,和R1、R2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U。

(3)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I1+I2。〉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l)实验:

明确如何测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将这个阻值与R1、R2进行比较。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论:实验表明,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板书:〈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问: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板书:〈设:支路电阻分别是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表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练习:计算本节实验中的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3)练习

例题l: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简介:当两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计算式:

=5千欧。

例题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学生读题,讨论此题解法,教师板书:

认清此题中灯泡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解法一:灯L1和L2并联,答:电路的总电阻是15欧,干路里的电流是2.4安。

解法二:根据欧姆定律: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答:略。

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1、L2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由于L1、L2是并联,有:U1=U根据欧姆定律得:IlRl=I2R2

表明: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或反比。

4.小结

并联电跟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5.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末练习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课。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电功率的计算-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5

电功率的计算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会根据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算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和用电器的电阻。

2.理解计算实际功率的思路。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初步综合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二)教具

“220V25W”、“220V60W”的灯泡各一个。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问: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电功?什么叫电功率?

4.用电器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工作?

5.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进行新课

例1:课本中的〔例题l〕。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做,一位同学求“PZ220梍25”灯泡的电流和电阻,另一位同学求另一盏灯。其他同学同时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然

用它比较两灯电阻的大小,再让学生传看这两只灯,观察比较它们灯丝的粗细。

例题小结:①若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状态,可求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

上所标明的额定条件,理解为给出了用电器的电阻。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②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大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例2:课本中的〔例题1〕。

分析:当电灯两端电压发生变化时,可认为灯丝的电阻没有改变,的功率也变化。

解题思路:①根据额定状态求出灯泡的电阻。

③根据P=UI求出新电压下的功率。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算出灯泡在210伏和230伏电压下的功率P1和P2,其他同学在课堂作业本上解此题。

讨论:问:本题还有没有其他解法?学生回答,教师指出:用比例

例题小结: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②求实际功率的思路。

例3:将灯L1(PZ220梍25)和灯L2。(PZ220梍60)并联接在220伏的电压上,哪盏灯泡亮?为什么?若将它们串联接在220伏的电路上,哪盏灯泡亮些?为什么?

分析:要判断两灯的亮与暗,只要比较二灯的实际功率大小就可以了。

解:并联时,每盏灯的实际电压均为220伏,则其实际功率就等于灯的额定功率,因此可直接判断出灯L2比灯L1亮。

串联时,因每盏灯两端的电压均小于220伏,所以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根据例1的结果知道,灯L1的电阻R1大于灯L2的电阻R2,又因为两盏灯串联,所以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大。因此可根据P=UI=I2R判断出出P1>P2,L1这盏灯亮些。

例题小结:在并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小;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大。

例4: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伏的电源上?若要使小灯泡接上后正常发光,应怎么办?

分析: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不难判断,因为9伏已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6伏,如果直接接上去,因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得多,灯泡会烧坏,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所以不能直接接入。若要接,应和灯泡串联一个电阻R再接入,让电阻R分担3伏的电压。

解:不能直接接入。应和一个阻值是R的电阻串联后再接入。

讨论此题还有哪些方法求R。

例题小结:当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许多时,用电器可能会烧坏,应和它串联一个电阻再接入。

3.小结

由以上四题可知:(1)已知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可根

(2)用电器的实际功率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若

(3)判断用电器能不能接到某一电源(或电路)上,要把加在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和它的额定电压作个比较。若U实=U额,能接,且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若U实电阻串联后再接到电源(或电路)上。所以用电器安全工作的条件是加在它两端的电压的实际值不能超过它的额定值。

(四)说明

1.对于基础不够好的学生,若时间偏紧,例3可不讲。

2.在分析例2时,要强调I随U的变化而变化。解此题时注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1)若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不等于额定电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导学案 篇6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设计导学案, 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 精心钻研教材, 并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抓住知识要点, 通过年级组组织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集体研究, 广泛交换意见, 集众家之长, 达成共识, 形成能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 提高学习效率的导学案。

二结合导学案, 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情景创设, 利用多媒体课件,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 适时交给学生导学案, 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

根据物理新授课内容的特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借助导学案阅读自学;另一种是自己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对于导学案的阅读自学, 教师则应做到: (1) 在导学案中, 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设计和必要的材料, 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索, 让他们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让他们体验成功、兴奋与快乐,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要抓住关键, 找准重点, 突破难点, 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 (3) 学生阅读时教师要不断巡视,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 督促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控制时间和速度, 并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探究学习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 实验前教师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 讲清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要不断巡视, 进行指导, 如在进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时, 按照课本内容, 只准备了不同材料、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导体, 但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导体的电阻还会与导体的温度有关的疑问时, 教师该如何应对?这就要求教师编写导学案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不要受教材的禁锢,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控所需实验器材, 同时实验前要对实验探索提出明确的要求, 以保证探究活动沿着完成教学目的的方向顺利发展。

三找出问题, 合作学习

在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的步骤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的指导: (1) 对学生合作技巧的指导, 指导各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 指导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辅导同伴, 指导小组成员交流, 协调各小组成员中的意见分歧等。 (2) 对学习困难的指导, 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 教师也是学习合作者, 应积极地参与到不同的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 与学生平等对话,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收集起来, 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

四精讲点拨, 释疑解难

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 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 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练、准确, 富于启迪性。 (2) 精讲要具有针对性, 切忌面面俱到, 学生经过老师的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精讲应揭示知识的规律性, 并让学生能对其他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总结、归纳, 形成一套自学的方法。利用导学案进行课改教学法, 对老师的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老师的讲解恰到好处, 讲到点上, 讲到困难之处, 讲到需要之时。另外, 对讨论交流中, 学生提出的创意性问题要给予鼓励、表扬, 以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 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幼稚的问题, 不能讥笑讽刺甚至挖苦, 要保护学生参与教学探讨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分层练习, 共同进步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 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层次的练习题, 既让优生吃好吃饱, 又让稍差的学生有所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问题, 教师要及时矫正, 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习题, 进行强化提高。

六梳理反思, 形成网络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取长补短的过程, 教师切忌故步自封、自以为是, 一堂课教学结束时,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要点, 重点内容, 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 对于不完善之处, 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同时, 师生共同把知识梳理成线, 形成网络以加深印象。另外, 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评价, 同时, 注意信息的反馈, 这样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总结,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如何使导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创新。

摘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利用好导学案进行教学, 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的课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编写好导学案, 利用好导学案, 对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7

新课改下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中考更是将理化试验作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最重要的电学器件之一,它能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很方便地改变接入电路的阻值,这是由于这一点,使得它是很多物理实验中必不可少的器材。下面笔者将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做一个梳理。

一、保护电路

每次物理电学实验只要涉及滑动变阻器,通常都有同一个要求,在闭合开关之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使其接入电路中阻值最大。而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分电阻的变大都会使等效总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大就会将电流限制得很小,无论是对电表、电源还是导线,在这样弱电流的条件下,都不容易损坏。

二、改变电路两端电压实现多次测量

(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使结果更加精确 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的实验中(如下图),实验中由于待测量是一个不变的量,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需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是结论更全面 在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如下图)

本实验由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小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对一个本身变化的物理量求平均值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此实验中多次测量主要是得出全面结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随着加在它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当小灯泡的实际电压变大,实际功率也变大,小灯泡越亮。

三、保持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不变

在探究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如下图)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8

http://

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目标:

1、了解电阻的概念,认识电阻的符号。

2、知道电阻的单位欧姆、千欧、兆欧,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4、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连接方法。

5、合作交流,探讨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调整电路中的电流。教学重点:

1、电阻的概念。

2、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

3、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1、电阻的概念。

2、制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的实验方案。

3、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是怎样改变电阻和控制电流的。

实验器材:

1、教师演示器材:1架演示电流表、1块示教电路板、收音机、电视机的 线路板各1块、若干单个定值电阻、电阻定律演示器、1个电阻箱、调光台灯、收音机定位器。

2、学生实验器材:1只小灯泡、3节干电池、1个开关、1架学生电流表、1个日光灯管灯丝、打火机、1个滑动变阻器。教学过程:

一、电阻

1、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与水流对比,认识到电荷在导体中移动会受到阻碍作用。)

2、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学上有关电阻的定义、电阻的符号的规定,电阻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电阻的图形符号。

3、教师出示收音机、电视机的线路板,告诉学生导体中的电阻存在也有利弊。

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1)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商店中卖的导线为什么不用铁做,而用铜或铝做?有粗有细?它们导电效果是否一致?(3)空调电线为什么比台灯电线粗?

尽量让学生提出各种猜想,教师适当归纳后提出先研究电阻是否与导体的长度、粗细、材料有关,若有关,会成怎样的关系?

2、实验探究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粗细、材料的关系。

教师引导:应当使用变量控制法去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教师出示课本第65页图14-2所示的实验电路、介绍实验器材。(2)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讨论: ①用什么方法比较电阻大小?

②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长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③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横截面积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④怎样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探究材料与导体电阻的关系?(3)交流与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

①分别将导线a,c两端接入实验电路,从电流表读出通过a,c中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比较a,c电阻大小,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研究长度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②分别将导线a,b两端接入实验电路,从电流表读出通过a,b中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比较a,b电阻大小,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研究横截面积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③分别将导线c,d两端接入实验电路,从电流表读出通过c,d中的电流,通过比较电流大小来比较c,d电阻大小,在横截面积、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研究材料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④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三、变阻器

1、探究变阻器构造原理

教师用前面探究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粗细、材料的关系时使用的电阻定律演示板演示即可启发学生思路,改变导线接如的长度,只要将其中一个导线夹在导线上滑动,电流表的示数就随着变化,而且是连续的;改变接如导线的粗细,要将两根导线合并;改变接如导线的材料;改变温度,对导线加热或冷却。

2、怎样使用滑动变阻器(1)认识滑动变阻器

(2)探究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对应每一种接法在结构示意图中画出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电流的途径,想象金属滑动片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如何变化,电阻的阻值怎样变化?

3、认识电阻箱

教师出示电阻箱给学生看,告诉学生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可以连续改变阻值,但不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多少,电阻箱不能连续改变电阻值,但能直接读出电阻值。

四、课堂小结

亿库教育网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9

一、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

问题1:导学案的编写缺少创造性

有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编制导学案时仅仅是教材的复制,这样编织出来的导学案失去了导学案真正的价值,没有真正的把教材解析出来,而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即使完成了导学案的编制工作,那也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教材不经过解读,那教材只是教材,教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利用其实施教学改革的目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有些老师对导学案这一新生事物没有深刻的认识,只是单纯的听说过这个名字,或者仅仅只是见过这种方式,对于导学案的实质并没有清楚的理解.一部分老师缺少对教材的深刻挖掘,没有真正的理解教材编撰者的教育理念,有些教师对于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新教材的新变化新特点一知半解,若老师对于新教材本身的认识就存在局限性,那么在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编制导学案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大的缺陷.导学案的编写基于对教材全面透彻的解读,同时编制的导学案要以学生为导向,导学案最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编撰科学的导学案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提高其学习效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只有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编制导学案,才能真正的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的达成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问题2:教学目标设计缺乏目的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但现在一些老师在制作导学案时,缺少具体的教学目标,老师在教学中按照其导学案教授学生,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漫无目的,并不知道学习的重点,这就失去了利用导学案完成教学目的的意义.物理中有“浮力”这一课时,所要设计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达到什么程度属“了解”层次,达到什么程度属“理解”层次,很难把握.又如,有教师在“组装电路”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连接电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3: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没有以学生为导向

编制导学案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材,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因此,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就成为关键,好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导学案的编撰者,应该注重导学案中问题的设置.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编制者往往把问题解读为单一问题,这并不是把问题层次化,而只是把问题单一化,那么其学生利用导学案的创新的动力也就丧失,原本应该尘封裹层深入的问题成为简单问题的堆砌,学生思考空间被极大的缩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扼杀.真正的导学案不是“课前做预习题、课中做巩固题、课后做复习题”,以“做题”来代替“探究”过程,它应该通过学习任务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进行必要的思考、探究、归纳,从而理解知识技能、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积累的目的.

问题4:例题、练习题的选择没有针对性

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问题:“海量的题目需要讲解,时间不充裕”“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导学案中并没有相应的例题,没有实际的例子帮助学生练习相关知识点.”“大量的题型相同,解题思路相同,甚至这两个题只是换了一下‘小明’这个名字,”“题目太难,好像不是咱们这个年纪的吧?”学生和老师都在讨论导学案,这说明导学案在例题的问题上是存在问题的,难易度的不适中,海量习题却是无意义的重复,这并不符合新课标发展的趋势.问题的出现,实际上在提醒我们如何设计导学案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新课标推进的不断深入,对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教师不再单纯的教授书本的内容,照本宣科,教师需要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解读和再创造,必须成为教学改革的推进者而不是适应者.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寻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不墨守成规,在新时期这日新月异的大潮中,不断地走在教育变革的前沿,适应社会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提出适应时代的新命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完善各种制度

教学改革需要制度的保障,没有适应新时期的制度就谈不上进行彻底的教学改革,去全面推进新课标.这需要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集体备课制度,统一的要求,保证备课质量.其次,科学完美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考评机制.在考评机制的设施上,要充分考虑新课标的变化,能够反映教育工作者在创造性劳动和教学改革上做出的努力.

总之,导学案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要充分的体现新课标的新,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和反思,只有教师真的了解新课程,才能真正的推进新课改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正美.多媒体教学精彩不断——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10

内能 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

1.物质是由 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 和。

合作探究

一、物质的构成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

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

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这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

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归纳总结:

1.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 ,分子运动越。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探究活动:

(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的内容,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归纳总结:

1.分子之间既有 又有。

2.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 和。

3.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气体具有 ,容易被压缩。4.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很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 ,具。

课堂检测

1.对于飘在空中的尘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大

B.它包含几个分子

C.一个尘埃就是一个分子

D.它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2.关于扩散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只发生在液体之间

C.只发生在固体之间

D.可以发生在任何物体之间

3.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沙尘暴,飞沙满天 有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5.关于分子,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6.如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左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7.泡绿茶时,水由无色变为绿色,这是 的结果。“冷水泡茶慢慢浓”这个事实表明。

8.小雪同学在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时,在注射器筒内先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把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她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选填“引力”或“斥力”)。

9.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 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 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 2.5在空中的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 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分子、原子 百亿分之几米 10-10 m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

3.无规则运动 温度 高 剧烈

4.引力 斥力

合作探究

一、物质的构成 2.分子、原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无规则的运动

2.高 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斥力

2.体积 形状

3.流动性

4.形状 流动性

课堂检测

1.D 2.D

3.C 解析:飞沙、粉笔灰都不是扩散现象。

米粒都是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宏观物体,它们的运动9、4.D 解析:“破镜”不能“重圆”的意思是镜子破了,就不能再回到原来的完好状态。原因是镜子破了,破碎的镜片即使靠得很紧密,分子之间的距离还是很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几乎为零,所以是不能“重圆”的。

5.D

6.A 解析:在题图乙中,由于肥皂液薄膜中的分子间存在引力,两侧的薄膜都对细线产生拉力,所以细线在中间位置平衡。但是在图丁中,当左侧的薄膜被戳破后,细线只受到右侧薄膜的拉力,所以细线被拉向右侧。

7.答案:分子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慢

解析:水由无色变为绿色,表明有新的物质成分——茶进入水中,这里没有借助外力,是茶分子和水分子运动的结果。冷水的温度较低,用其泡茶“慢慢浓”,表明扩散较慢,或分子无规则运动较缓慢。

8.答案:斥力

解析: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教案】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图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学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教学重点】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会用变阻器改变电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实验验证法、类比分析法。【教学准备】

演示用:电池、各种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 示器、变阻箱、导线。

分组用:电池、开关、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导线(每四人一组)。【教学过程】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

1、电阻的概念。

问:水在不同的管中流动有何区别?

答:粗的、内表面光滑的水管中水流更快。说明水管对水流有阻碍作用。

类比: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就叫电阻。

2、符号:R

3、单位及换算。

欧姆,简称欧。用符号“Ω”表示。千姆(kΩ)兆姆(MΩ)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实物展示。了解他们常用在收音机中、电视机等电器中。

5、电阻的作用:调节电器中的电流和电压。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引入:问: 你家的输电线用什么材料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

你家安装的电线为何比总电线细?

师: 是因为对电阻大小的要求不同,哪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猜想:(由学生回答)

1.可能与长度有关,越长电阻越大。2.可能与粗细有关,越粗电阻越大。3.可能与材料有关。

4.可能与电流,电压有关。

制定计划与进行实验:

问: 为了验证猜想1可以怎样来实验呢?

为了避免如粗细,材料等影响,我们用相同粗细,相同材料的不同长度的导线,当电压一定时,看哪一根流过的电流大,则它的电阻就小。

教师请两个同学配合进行演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填写教材P65的空白。

同样的办法得出横截面积、材料对电阻的影响。

问: 刚开灯的时候灯泡亮些或暗些?

要亮一些。

问: 说明这时灯丝的电阻较大或者较小?

较小。

问: 这前后变化了的只是灯丝的温度,说明电阻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介绍电阻如何受温度的影响:大多数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介绍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得出探究结论: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导线越粗,电阻越小

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以用怎样的水管对水流的阻碍小些类比来加深理解)巩固探究结论:回答引入部分的两个问题,特别强调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指导学生阅读并了解不同材料的电阻率。

三、变阻器。

引入:

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然后请学生分组完成本次演示。

1.分组观察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并对照课本第94页图15-3理解各部分的名称,作 用。

2.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符号,示意图1 P 3.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对照上面的电路图符号,请学生回答滑片如何移动时连入

图1 的电阻增大,对照示意图:要想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阻减小,应将哪两个接线柱连入电路,要想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呢?

讲解滑动变阻器的连入原则:一上一下。

4.再次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体会滑动变阻器的连入方法,并如何改变电路中 的电流及电压,即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5.请学生找生活中见过的滑动变阻器。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旋扭等。

6.简单介绍电阻箱的作用,优点以及计数方法,出示电阻箱,调节后让学生练习读数。

四、课堂练习设计(投影展示)

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导体的电阻由它的()、()、()决定的,还与()有关。2.一般导体被均匀拉长后,它的电阻将(),这是因为()变大,且()变小的原故。

3.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上以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A。增大 B 减小 C 和原来一样 D 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当连接小灯泡的电路两端分别接滑动变阻器的左下和右上两接线柱时,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的亮度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

1.性质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2.变大 长度 横截面积 3.B 4.灯泡的亮度变小。

五、小结:由学生回答

1.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连接方法。

六、作业

教材P67 1、2、3题

【板书设计】

一、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电路图符号。1.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符号:R 3.单位:欧姆(Ω)千姆(KΩ)

兆姆(MΩ)

1KΩ=1000Ω 1MΩ=1000000Ω

4.电路图符号、示意图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1.长度: 2.横截面积: 3.材料: 4.温度:

三、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2.电阻箱

【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完成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12

八年级江荣跃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完全是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以为在编写的过程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就是一本习题集。

首先、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即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其次、知识体现在问题中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完全导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样填、填什么。再次是问题的提出要循序渐进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

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关于导学案的使用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是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导学案

使学生知道导学案主要是指导他们在做中学,借助导学案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其以充分的自主,让他们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提高。对导学案的使用,课下自学的质量,是保证导学案有效实施的关键。必须课前学习阶段认真写,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其二是教师要知道如何使用学案

首先、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将导学案个性化。导学案是针对大多数人和班编写的,教师在上课前要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再备课,以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是学案检查要及时到位。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学习方法和规律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

四、关于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建议:

1.编写过程中要集思广益。导学案由某个老师写好之后应在教研组或备课组的相关的会上进行讨论,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2.对某一个学案,每个教师在使用之后,都应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讨论后进行再次修改,力争一次比一次更完善。

变阻器-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篇13

21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育思想,要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知识中来。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

传统的重教轻学,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以及人们对学会学习或学会求知的关注,教育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作为教学最基础的工程——备课,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为适应这一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案教学应运而生。“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现在着力推广的学案导学的主旨正在于此。

所谓“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学案导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编写和使用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以学案为载体,确定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即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导学法的实质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应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目标

导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在“导”,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合适的导学案,导学案决不是练习题,也不是定义、定律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尽量做到:

1导学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2设计时一定要结合物理教材,明确目标,符合物理新课标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3力争做到将物理知识问题化,将探究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也就是一本习题集。

二、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 基础和关键。即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物理新标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2、物理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能通过学案学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其它方式,在何处去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还必须要学生知道怎样填、填什么,从而达到整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

3、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特别是复杂的物理探究过程),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活动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各个探究过程或各知识层面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率,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能做目标检测。

三、导学案的设计内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标题及学时;

2、本节学习目标;

3、导学学法(这是导学方案的核心部分);

4、问题引导;

5、知识网络的构建;

6、知识链接(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7、问题探究;

8、分层次的训练或练习。(针对一个班学习成绩不同情况的同学来设计的专项练习题。分三个层次,A 级(基础):要求学生独自当堂完成。B 级(中等):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成。

C 级(拓展):综合性习题

学生是否做可自己决定。)

9、解释疑惑、小结

10、课后评价反馈。

四、导学案的正确使用

1、突出问题点,增强探究意识

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学案中设计一些必要的问题,尤其是突出面向探究过程的学习问题,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全面地掌握知识。物理教学中往往能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怀着目的去探究知识,就更具有针对性。如:在学生学习《比热容》这一节时,我紧扣“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让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自行设计实验,完成后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完成学案的学习目标。在围绕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不再有条条框框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为了让学生有交流的主题,学案中有必要制定交流提纲。提纲主要围绕关键问题,交流的内容

可以是教师发现学生自主预习时存在或暴露的问题;教师预计学生还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在学习中好的设计思路、好的学习方法等。

2、加强知识的运用,注重培养能力

如:在学习“大气压”中时,学生就围绕沸点表中为什么要注明“在标准大气压下”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理论上的东西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得跨度大的知识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这一次的讨论而一线牵上,长时间的疑问得以释疑。又如“观察水的沸腾”一节中,要求学生说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前一节和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这两种汽化方式,从发生的位置、发生的程度到这两种方式发生都要吸热的共性,学生都能通过对比分类和比较,总结归纳出它们的异同。一“想”一“议”,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同时学生的思维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延伸。

3、导学导练,加强学生知识反馈

教师“导”为辅,学生“自主”为主,能更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并不是直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本,而是指导学生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看课本。“学”“练”结合,是完成课堂环节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中的“直线运动”时,我设计的学案抓住重难点,学练结合来设计物体运动的计算题,让学生围绕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多训练多反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为使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可根据学习的重点选择变式或发现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问,将知识规律巧隐在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更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使用注意事项。

1、教师应用要灵活。在对导学案的使用上,需要教师再认真钻研,对课标、教材做内化处理,结合学生实际和物理生活实际进行再认识,完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设计,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使课堂教学具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

2、在预习中给学生自主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的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去感觉,在感觉中去提升和完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对教材进行预习,特别对实验器材的准备,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器材等都应在预习范围之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又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应用,通过教师的积极引领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品味物理的乐趣。

3重教轻学,包办代替。

许多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养成习惯,重“讲评”,轻“探究”,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究的实验、独立思考的问题、相互交流等太耽误时间,还有就是认为学生探究所得的结果不如自己讲效果好,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指导或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学生予正面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4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或自主探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学生不会的还是不会。在学案的使用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上一篇:理财课程学习心得下一篇:老鹰捉小鸡的乐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