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2024-05-29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精选6篇)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篇1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2013—20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序号

 

 

 

 

 

 

总分

 

核分人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我愿意拟想,我们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些急着向路人跋扈( )地炫耀自我的人发出不屑的哂( )笑。庄严的生命必是bǐng( ) 弃浮华、拂去陈屑的。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不会热zhōng( )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心,才会那么黏,总试图黏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 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B. 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C. 局长请几个学校的领导参加创强会议。

D. 教育能否均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布局规划是否科学、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3、下面各个词语的书写以及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气冲斗牛(dǒu) 扶腋(yè) 枘凿(ruì záo) 亵渎(xiè)

B、强聒不舍 (guō) 恪尽职守(gè) 睿智(ruì) 殒落(yǔn)

C、一抔黄土(bēi) 一幢(zhuàng) 恣睢(zì) 拮剧(jié)

D、诘难(jié) 狡黠 (xiá) 豁然开朗(huò) 滞碍(zhì)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5、仿句:(2分)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两句话,送给某两门学科的老师。(2分)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诗词中运用典故,使得诗词语言既含蓄又能表明作者的用意,从而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运用“ ,。”

这一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的心情。

(2)最近上级任命他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此时人们都说是:“ ,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3)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 。

(4)《沁园春·雪》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 。

(5)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得分

 

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与运用(7——8题)(共4分)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7、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8、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学习及探究9——11(共6分)

材料一:在美国,各社区都有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德法等国都设有国家阅读基金,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担任主席或名誉主席。韩国为了推动国民读书,也有各种各样的读书组织和读书节……中国对国民的阅读状况也非常关注,提出了“国民图书阅读率”这个概念,每隔两年在国内进行一次调查。

材料二:目前,黑河市各中小学正在努力建设“书香校园”,通过师生诵读、经典推荐、图书漂流、读书征文等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切实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9、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答: (2分)

10、学校围绕“书香校园”活动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一: (1分)

问题二: (1分)

11、为宣传阅读的重要性,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答: (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共41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2——16题)(11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解释下面的加点字:(2分)

(1)将军既帝室之胄 ( ) (2)保其岩阻 ( )

(3)深入不毛 ( ) (4)庶竭驽钝 ( )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4、甲、乙两段文字各自刻画出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具体是指“ ”的战略方针;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

我的积累:①

(二)阅读《故乡》选段完成17——21题。(9分)

①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②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原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③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A,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B么?只是他的希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④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7、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18、第④段中,作者在文章的最后结尾处为什么又重写这些美好的景物?(1分)

19、第④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第③段中加点的“偶像”一词有什么特殊含义?请分别解释。(2分)

“偶像”A: ;“偶像”B: 。

21、解释第②段中加点的三个“辛苦”的含义。(3分)

“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睢”

(三)阅读《用劳动托起中国梦》回答22—25题。(11分)

①说起中国梦,我们总觉得遥不可及。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呢?我们不妨从普通劳动者的身上寻找答案。

②张大哥是一个从山东到徐闻寻梦的中年汉子,每天都会骑着一辆旧单车走街串巷卖馒头,大老远地就可以听到他响亮的叫卖声:“馒头,馒头,老面馒头。”当我问他知不知道“中国梦”这个词,他自豪地说:“知道!咋会不知道?电视上都播着呢?俺的中国梦就是努力做馒头,努力卖馒头,让更多的人吃到放心馒头。还有就是在徐闻买一套房子,让俺孩子能娶上媳妇。”

③这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梦。其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当我们不再为生活拼爹拼孩子,不再为上学择校发愁,不再为房子让婚姻成为“拉链”,不再为看病半夜排号打地铺,工作稳定了,收入满意了,居住环境舒适了,社会保障可靠了,百姓生活无忧了,那么中国梦的实现也不远了。

④当然,“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它需要我们用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用不懈的努力去追逐。

⑤潘大姐是我的一个学生家长,她今年五十三岁了,是一个清洁工。“五一”那天,我在大街上看到她时,太阳火辣辣的,她正在挥汗如雨。我说:“潘大姐,您都靠扫大街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了,还用这么拼命吗?”潘大姐笑了笑,说:“我以前努力工作是为了供孩子读书,这个梦已经圆了。我现在只希望大家的环保意识能有所提高,徐闻的环境越来越好,我就开心了。再说,钟书记都给咱环卫工人涨工资了,咱得对得起这份工资。”多朴实的语言,多实在的梦想!如果人人都像潘大姐那样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徐闻海峡城市梦的实现还会远吗?中国梦的实现还会远吗?

⑥说了这么多,那都是别人的梦,那么我的梦呢?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的梦很简单,也很单纯,就是为我的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用我的劳动托起学生们的梦。为了这个梦,我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着,为学生的学业而操心,为学生的健康而担心,为学生的烦恼而忧心。我与学生的关系不像是师生,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无话不说的朋友。这种朋友的关系一直保持到他们毕业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记得我生小孩那一年,还没坐完月子,就有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电话:“柯老师,我小孩在外地读书回不了。他一再叮嘱我,等您坐完月子,一定要买两个老母鸡去看望您。”一听这话,我当时就笑了,因为这个学生是个男的,竟操心起老师生小孩的事了。但笑过之后,我挺感动的,因为他已经从学校毕业出去两年了,还惦记着自己的老师。每当想起这件事,我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而这又会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工作,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美丽。

⑦劳动,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每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个人又都是圆梦者。如果少了“个人梦”的追逐,如果没有“个人梦”的铺垫,如果没有“个人梦”成真的机会,中国梦甚至会变得虚无缥缈。朋友们,让我们都来争当建设者,争当奉献者,都来添瓦加砖,用诚实的劳动托起中国梦。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3、第④段引用了习近平同志的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24、第③段和第⑤段举了什么事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25、(2分)“中国梦 劳动美”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习近平同志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你的“中国梦”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是怎么通过劳动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

(四)阅读《燕 子》回答(26—29题)(10分)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26、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2分)

27、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28、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29、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2分)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 (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30、请以“读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31、请以“逆耳忠言助我行”为题作文。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50字。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

1、(2分)hù shěn 摒 衷。

2、(2分)D(A项语序不当,把“将来”放到“希望”后面; B项缺主语,去掉“由于”;C项有歧义,“几个”修饰“学校”还是“领导”,不明确。)3、D(2分)。4、D(2分)。

5、(2分)你文思如泉涌,像一本无所不知的词典,引领我们走进文学殿堂。(语文老师)你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音乐老师)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

口语交际(4分)

7、表示歉意之意即可。很抱歉,没能让大家尽兴。我们一定把更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大家.(2分)、8、表示失望之意即可。(2分)例:真遗憾,我所崇拜的歌星竟这样没风度!

三、综合性学习(6分)

9、(2分)答: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国民阅读,中国也不例外。

10、(2分)示例一:你现在获得书籍的来源主要是什么。示例二:你阅读书籍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示例三:你对自己的读书状况是否满意。( 能围绕主题同答即可)。

11、(2分)能紧扣主题,语言精炼,有积极意义即可。

四、阅读理解及分析 (41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2——16题)(11分)

12、(2分)⑴后代; ⑵险阻,指形式险要的地方;(3)长草的地方;(4)比喻才能平庸。

13、(2分)(1)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你呢?(2)先帝知道我认真(小心)慎重,所以临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4、(2分)甲文段:有卓越的政治远见(或敏锐的洞察力)乙文段:感恩图报、忠心耿耿。

15、(2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6、(3分)略。

(二)阅读《故乡》选段,完成17——21题。(9分)

17、(1分) 反问和比喻。

18、(1分) 表现了“我”对“希望”的美好憧憬。

19、(2分) 希望的有无如同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

20、(2分)“偶像”A:指的是闰土所崇拜的神佛;“偶像”B:指的是“我”手制的希望。

21、(3分)“辛苦辗转”的意思是像“我”那样异地谋生,到处奔波,生活不安定。

“辛苦麻木”的意思是像闰土那样在社会的重压下贫困艰辛,精神萎靡而麻木。

“辛苦恣睢”的意思是像杨二嫂那样生活每况愈下而尖刻、泼辣、放肆、自私自利。

(三)阅读《用劳动托起中国梦》回答22—25题。(11分)

22、(2分)用劳动托起中国梦。23、(3分)更有力地证明了“用劳动托起中国梦”这一论

点(1分),具有权威性,并引出下文(2分)。

24、(4分)(1)山东汉子在徐闻卖馒头,实现自己的中国梦(2分);(2)清洁工潘大姐扫大街,

实现自己的中国梦(2分)。

25、(2分)能结合实际写,语句通顺即可。(点出自己的梦1分,阐述怎样实现1分)

(四)阅读《燕 子》回答(26—29题)(10分)

26、(2分) 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

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27、(2分)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28、(4分)(1)(2分)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

(2)(2分)连用了三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做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29、(2分)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五、作文(50分) 评分细则:

1、满分卷为50分。指在拟题,立意,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方面极具特色的奇文或美文。不要求完美无缺,致使满分卷空缺; 也不要随意放宽标准,出现过多满分卷。

2、一类卷:49——44分。基准分为46分。主旨突出,切合题意,结构严谨,文情并茂。注意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评为一类卷,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3、二类卷:43——37分,基准分为40分。主旨较明确,较有文采。

4、三类卷:36——30分,基准分为33分。主旨较明确,表达清楚。

5、四类卷:29分以下,基准分为25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评分建议:

1、卷面整洁、字迹美观,在相应等次的基准分上酌情加1——3分,反之扣1——3分。

2、错别字,标点错误,酌情扣分(5分之内)。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篇2

现在“中国银行”的行徽(见左图)是“圆形方孔”图案。有人习惯于将钱戏称为“孔方兄”,典出“圆形方孔钱”。下列以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A)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我查阅到,中国银行行徽呈古钱形状代表银行,中间“中”字代表中国,外圆表示该银行是面向全球的外汇专业银行,行徽由圆和长方几何图案组成,图案简洁、稳重,容易识别,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行徽曾在国际设计审展中获奖。我认为,该题命制都试图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材料实现“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沟通,并对教师平时教学产生引领。

如第28题:《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见闻,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极大兴趣,结合课本知识填写下表。判断事件的真假或可能性。(表格略)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史”是在“证”即客观史实的基础上对历史的阐述与解释。该题命制的出彩之处就是设置具体问题强化这一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本质上是在检测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环节。这样的题型在以往试题中较少见,我认为既体现出新课改的成果,又指明今后教学关注点的明确指向。

当然,综观整份试卷,白璧微瑕。特别是在命制过程中参考人家的试题时尤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推敲斟酌深思熟虑。我试举几例,与命题者相商榷。

一、全盘拿来,警惕纰漏

如,第17题: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B)。

A.孟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第17题)

该题源自2006某地区(校)期末考试试题,这在网上能搜索到。

常常有人对法家产生望文生义式的误解,认为他们主张法学,其实法家主张的是组织领导极权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法家代表人物更倾向于政客而非法学家。这在《史记》、《资治通鉴》等古籍对商鞅、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生平事迹的记载中足可明了。

一般认为在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所以,法家思想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具有根本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

因此,题中关键词“法制”与“法家”、“韩非子”是命题者生拉硬扯而成,其间缺少必要的史学内涵与逻辑。当然,这样的错误在中考试题中也屡有发生。

例如,2009年浙江省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湖州市试卷第12题:图中的“和”包含了“人际和谐、相互关爱”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的古代思想家是(C)。

A.老子B.孙子C.墨子D.韩非子

令我感到奇怪的是, 以老子为例, 谁说他没主张“和”的思想呢?老子认为政治干预是罪恶的渊薮, 如果让百姓任其自然, 天命将与大自然以及彼此之间和谐相处……老子的学说有息事宁人和不因受害而报复的教义 (“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 ;主张人与人之间以慈爱为上 (“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提倡平均主义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美) 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 (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200、201]

《孙子兵法》虽为用兵之法,但孙子尤其重视“和”、“非战”:“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二、略作改动, 留心细处

如,第21题唐朝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写道“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这一诗涉及的重大事件是(A)。

A.安史之乱B.澶渊之盟C.七国之乱D.陈桥兵变

该题出处是2002年上海市高考历史第29题。原题如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 (节录)

唐·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 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 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元”是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

(2) 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陶圣坚, 邢泊.文化素养类试题在历史试卷中的体现.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http://www.chneic.sh.cn/edu/ftp/sucaiku/zonghe/contents/main/lm03/lm0301/lm0301_01.htm.)

命题者在原题基础上删除了部分小题,然后把原题中“后来”一词改成“涉及”,令命题者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改却改出了差错。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据唐代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时贵妃太真宠冠六宫,禄山遂请为养儿。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一曰,是禄山生曰……后三曰,召禄山入内,贵妃以绣绷子绷禄山,令内人以彩舆舁之,欢呼动地。玄宗使人问之,报云:“贵妃与禄山作三曰洗儿,洗了又绷禄山,是以欢笑。”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禄山起兵反,以诛杨国忠为名。可见,诗中“禄山宫里养作儿”时,大致是指公元747至751年,这时安史之乱并未发生。

在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中所述时间与上述材料相同:“(天宝)十载……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经查证,诗中姚崇、宋璟之死,虢国夫人之事也在安史之乱之前。所以我认为还是把“涉及”改成原来的“后来”才不会出错。

三、沿用文句,须明逻辑

如,第29题:近年来,反映封建帝王的电视剧热播荧屏,掀起了一场学习历史的热潮,结合下列影视海报,回答问题:

(1)电视剧《贞观长歌》描述的是哪一位封建帝王统治时出现的繁荣景象?

(2)请问上述三位封建帝王中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是哪一位?

(3)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影视工作者,请你在上述三部影片中向观众推荐一部你欣赏的影片,并说明你推荐理由。(友情提示:运用课本知识,从人物主要作为及其政绩方面考虑)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 篇3

1.美洲是一块古老的大陆,长期以来与世隔绝,把它与世界联系起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哥伦布远航B.麦哲伦环球航行

C.达·伽马远航D.迪亚士远航

2.有关《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其颁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C.具有反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性

D.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3.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完成了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地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个图示的发明()

5.新航路开辟后,在连续300多年的“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

A.欧洲B.亚洲C.美洲D.非洲

6.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由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B.这次改革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C.在改革中,农奴获得解放的时候可以无偿地获得一块土地

D.它加快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

7.1931年,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重期间,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A.瓦特B.法拉第C.爱迪生D.爱因斯坦

8.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B.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9.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而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大革命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中考历史备考专题复习中,如果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概括,那么你认为下面各项中不准确的是()

A.从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

B.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C.从专制主义到政治民主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11.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

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

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

13.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14.下列哪些事件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苏德战争爆发③太平洋战争爆发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是()

A.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B.建立了区域合作

C.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D.美国的经济援助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非洲,其中有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是()

A.1952年B.1959年C.1960年D.1990年

17.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

C.东欧剧变的影响

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18.右侧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下列各项与这一政策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19.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演变过程,这三种格局的相同点有()

①合作与对抗并存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④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共商区域经济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endprint

A.平等、包容、协作、互信的亚太伙伴关系

B.互利、安全、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C.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D.民主、互谅、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60分)

21.(12分)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散去,但它留给世界的伤痛和教训永远存在。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1)材料一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2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面对法西斯的肆虐,世界人民走向了联合,1942年1月1日建立了共同抗敌的组织。此后,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向反法西斯一方转折直至走向胜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材料二中共同抗敌的组织指什么?(1分)请举出各国通力合作的典型事例。(两例即可,2分)二战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材料二认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材料四二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战争有何危害?(2分)为此,你有何感想?(1分)

22.(14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其中发现美洲的欧洲航海家是谁?(1分)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使整个世界日益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2)列举三次科技革命中,促进“地球村”形成的成果各一例。(3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纪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3)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原因有哪些?(2分)材料二、三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相同因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什么问题?(2分)

材料五

(5)材料五中的四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请你说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是怎样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2分)

23.(16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历史上合作事例有很多,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合作”主题的探究任务。

【正面印证】

(1)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候,国家间的合作能够化解危机和灾难。请以二战中的典型史实加以说明。(要从史实及其作用两方面作答,2分)

(2)战后的西欧在政治、经济上密切合作,促进欧洲一体化的措施是什么?(2分)产生了什么作用?(2分)

(3)1991年,我国加入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此后一直积极参与该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2001年和2014年两次成功举办该组织会议。中国积极参与和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

【反面对比】

(4)写出图一示意的两个组织名称。(2分)两个示意图反映的信息分别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2分)

【感悟启示】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想和启示?(2分)

24.(18分)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大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小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对美国和日本进行了综合比较探究,请你一起参与进来。

【美国崛起】

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三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1930年达420万;1931年攀升近一倍;到1933年,竟然有1500万~1700万工人失业。还有很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穷人的生活更加拮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分别指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2分)它们分别在美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材料二表明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1分)面对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它对美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日本腾飞】

材料四“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endprint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

材料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大量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每年将全部财政的20%以上投入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4)材料四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弃旧图新”指该国实行了什么措施?(1分)该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2分)

(5)材料五和材料六说明了什么?(1分)

【综合探究】

(6)通过以上探究,你发现美日崛起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2分)这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2.B3.C4.B5.D6.C7.C8.A9.C10.A11.C12.A13.D14.D15.B16.C17.A18.D19.A20.C

二、21.(1)范围广、破坏性大。(2分)影响: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分)事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等。(2分)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原因: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1分)

(3)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的困苦。(2分)感想:战争危害巨大;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等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哥伦布。(1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汽船。(任举一例即可,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任举一例即可,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电子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任举一例即可,1分)

(3)生产力的推动,科技革命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2分)相同因素: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分)

(4)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2分)

(5)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国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分)应对: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分)

23.(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或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使德国东西受到夹击。)(2分)

(2)成立了欧共体,后来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盟。(2分)作用:促进了欧共体(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2分)

(3)对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扩大了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等。对世界: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4分)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2分)图一后果: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图二:德、意、日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法西斯不断侵略扩张,二战的阴云逼近各国人民。(2分)

(5)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反之阻碍各自发展,给人类带来灾难,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国家间要加强合作,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学生要树立正当的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正当合作;等等。(2分)

24.(1)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国内战)。(2分)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1分)措施: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意义: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2分)

(4)日本。(1分)实行了明治维新。(1分)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2分)

(5)说明了日本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的腾飞。(1分)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篇4

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

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启蒙运动的中心B.第二次工业革命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1882年5月20日某些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

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奥匈帝国B.德国和俄国C.英国和奥匈帝国D.英国和俄国

15.假如你是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16.下面关于启蒙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D.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7.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个豁口。

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地圆说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D.进化论

18.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又称为

A.第一交响曲B.第二交响曲C.第三交响曲D.第四交响曲

19.右侧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有力说明了十月革命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B.有效净化了工业革命后被污染的地球

C.彻底打击了俄国的竞争对手

D.使俄国取得了独霸地球的地位

20.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军备问题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D.奥地利独立问题

21.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业集体化

22.生命权和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

区却出现了反人类的罪恶。下列由德国法西斯制造的惨剧是

A.屠杀印第安人B.屠杀黑人

C.屠杀犹太人D.屠杀中国人

23.在二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

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希特勒话中的“狗”是指

A.英国B.法国C.苏联D.美国

24.关于诺曼底登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B.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C.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D.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25.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第28题8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

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与中国签订的哪一条约“得到了回报”?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有怎样的认识?(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这一事件中最具标志性的发明有什么意义?(2分)

(2)材料二中交通工具的革新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存在什么矛盾?由此最终演变的结果是什么?(3分)

(4)材料四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何警示?(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国内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美国的这两场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3分)

(4)综观上述三则材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江苏省大丰市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6.(1)新航路开辟;(1分)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2分)

(2)条约:《马关条约》;(1分)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

不断加剧;(1分)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

(4)认识:主动走向海洋;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7.(1)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

(2)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培养了人们的守时意识;便于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

围。(2分)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

民地。(2分)结果形成两大集团,导致一战爆发。(1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分)我们要反对战争,提倡和平。(言之有理即可,1分)

28.(1)美国独立战争。(1分)

(2)奴隶制的废存。(1分)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

(3)罗斯福新政;(1分)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分)

(4)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改革生产关系,推进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篇5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禅院shán 海市蜃楼shân窗扉...fēi不容置喙.huì

B、栖息qī苦心孤诣yì肥硕..shuî忍俊不禁.jīn

C、唱和地hàn吮取yǔn三省吾身xǐnɡ .hâ擎天撼...

D、酝酿.liànɡ心旷神怡.yí黄晕.yùn头晕目眩.x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智子疑邻变化无常随声附和返老还童

B.踉踉跄跄险像叠生盘虬卧龙黯然缥缈

C.莽莽榛榛水波凌凌恍然大悟德高望众

D.赅人听闻千姿万态弱肉强食阴晴园缺

3、下列加点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谨慎严肃)塞翁失马(边塞)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B.津津乐道(有滋有趣)猝然长逝(突然)肃然起敬(恭敬的样子)......

C.玲珑剔透(精巧细致)风声鹤唳(鸟鸣)繁弦急管(指管乐器)....

D.花枝招展(迎风摆动)获益匪浅(非、不)德高望重(看见)....

4、指出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A.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C.紫藤萝花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D.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景图。

5.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A.你的意见提得很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改进。

B.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C.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说了。”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

(一)根据要求默写、填空(每空0.5分,共5分)

6、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语文伴我走过古代,我和孔子对话

“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加强修养的重要性;我读曹孟德的诗“________,若出其里;_______,若出其中。”让我领略了他的博大胸襟;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我和白居易同游西子湖,眼前是“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仿佛让我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伴随辛弃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蛙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

语文伴我走进各位中外文学大师的心灵世界,我从冰心的《繁星》《》读出了母爱的伟大,童真的纯洁,自然的美丽;我读《爱的教育》,为主人公恩

利科的日记感动;从《伊索寓言》中,我体会到了这部书折射出来的生活的智慧

和想象的魅力„„

7、仿照例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例句:有人说,生活是万花筒,其中的世界五彩缤纷„„

有人说,生活是一团麻,其中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

有人说,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补出下面文章中老人和青年对话中的省略的部分,注意切合语境和人

物性格。(3分)

有—位风华正茂的青年,平时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一天,他在园林中遇到

一位老人,两个人边走边谈,青年见到一丛鲜艳的花,就说:“青春,就像这花

一样 ①,”又看了一下落叶,说:“人的暮年,就像这落叶一样,干瘪、枯黄,在耗尽体内的养分之后,被大自然无情地抛弃。”

老人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买了二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手中,说道:

“你的比喻有的对有的不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②”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

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③。”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40分)

(一)(12分)

[甲]草色无限

最先响应春风的当然是草,因为它们距离土地最近,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

冉的了。

唐人有句子说:红苋时将叶作花。其实岂止是红红的苋叶如花,二月三月,万花寂寥,浅草悄然在我们单调的视野里绣出一片绿色,比花更有力量,诗人张

祜就有雅兴“聊将草色当屏风”。

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最普通的植物就有办法让漫山遍

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放,仿佛浅草一声喊,藏在土地之下的各种植物就呼啦啦齐

声应和,闹闹洋洋地一下子全都撑开自己的一把生命伞,于是你就看到了越走越

远的青葱和越攀越高的春天。

[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

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9.甲、乙两文都是描写春草的,甲文中写春草“稍稍一努力,就青青冉冉的了”,在乙文里只用一个“”字就表达出它冲破土层的挤动,甲文中的“稍然”在乙文中则用“”来形容春草不知不觉出现,生动表现春

草的活力。(2分)

10.甲文用“万花寂寥”来衬托春草“”,乙文却借助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快乐。(2分)

11.乙文描绘春草抓住特征。“嫩嫩的”写春草的,“绿绿的”写

春草的,写春草的长势却用了“

”这一句子。(2分)

12.甲文中说,“浅草最初的出现改变了一种生存姿态”这种生存姿态指的是。(2分)

13.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2分)

14.为什么说“青葱”越走越远,“春天”越攀越高?请选出理解恰当的一

项()(2分)

A.草木越长越高,绿色向远方延伸。

B.当草漫山遍野的时候,春天已离开了我们,到了树木青葱的夏季了。

C.当树木青葱的时候,春草已经枯黄了。

D.草木青葱,预示夏天的到来,春天自然就离我们更远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ù)

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

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

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近:___________ .

②人皆吊之吊:___________ .

③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___________ .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家富良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死者十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由这个寓言中概括出的成语,可以叫“塞翁失马”,也可以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2分)

走进天堂的门票

①有一对长相酷似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

到了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

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

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②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

弟弟去读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③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的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④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⑤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⑥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⑦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⑧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少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措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产品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⑨弟弟进了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又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⑩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送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位子上,他的脸顿时烧灼得发痛。

19.文中“天公无眼识良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弟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说说“欲上天堂,先下地狱”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弟弟的所作所为并非偶然,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根据文章,谈谈

你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谈谈你读本文的感想。(限5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口语交际(4分)

2008年奥运会,假如你作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们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各种情况下你该怎么说?(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23、(1)接待外国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待中国运动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园地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春天到了。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飘摆,歌颂春天的到来„„”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生长,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几天后,一只母鸡在庭院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进到鸡肚子里去了。

发挥你的想像,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0分)

1、B2、A3、D4、C

5、A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0分)

6、见贤思齐焉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开轩面场圃谁家新燕啄春泥沉醉不知归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断肠人在天涯春水

7.略,符合情境即可。

8.①“亮丽多彩,芳香四溢,充满活力。”② “鲜花虽美,生命却很短暂;果实虽其貌不扬它的价值却可以永存。” ③ “并非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只有经过阳光的普照,风雨的洗礼,鲜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阅读理解(36分)

(一)(12分)

9、钻偷偷地

10、绣出一片绿色春到人欢

11、质地色泽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12、让漫山遍野的缤纷绿色次第绽开

13、春草钻出地面,冬眠的其他植物也发芽生长了

14、A

(二)(12分)

15、①靠近、接近②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安慰③带领

16、①塞翁家有许多好马②十个人中战死的就有九个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8.略,符合情境即可。

(三)(14分)19.老天不长眼,不认识有才能的人。表现了弟弟自恃“才高”,不但狂妄无知,而且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落榜的原因。

20.只有艰苦奋斗,才能获得幸福。

21.提示:抓住弟弟落榜后的怨言和拿到哥哥录取通知书的言行回答即可。

22.无论做什么只有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奋斗不息,才能取得成功。

四、23、①②略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篇6

一、积累运用

1、mào 缀

2、B

3、C

4、画面由两片荷叶、一朵荷花、三株藤杆、一只蜻蜓、一塘涟漪的水构成。画的左上角绘有两片荷叶,叶脉纹络清晰,如荫似盖的绿叶下渲染出大片墨块,浓淡相宜。两叶之间有一朵盛开的荷花,花苞在田田荷叶之间,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中间振翅低飞的蜻蜓翩翩起舞。画面右方的三株藤杆粗细、长短不一,彼此交叉着,塘底的涟漪给人一种微风吹动、水波荡漾的感觉。整幅画气韵生动,浑然一体,匠心独运。评分: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抓住特征得 2 分,成语运用得当 1 分,共 3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评分:①-③每小题 1 分,第④小题 2 分,共 5 分。①-③小题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第④小题答对连续的两句得 1 分,全答对得 2 分。

6、法布尔;《昆虫记》;准备捕食蝗虫时;机警从容。(每空0.5分,共2分)

7、(1)(2分)示例:①曹文轩获奖,使中国在此奖项上有了零的突破。②此奖项大多被欧美所得,我们还要努力追赶。或:我们和欧美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要努力追赶。

评分:第①小题,答出“曹文 轩获奖”或“中国在此奖项上有了零的突破”即可;第②小题答出“有差距”即可。

(2)(2分)示例:中国航天领跑全球,中国高铁位居前列;中国航天领跑,中国高铁超前;中国航天成就辉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评分:①上下联要分别围绕“中国航天”和“中国高铁”来写;②字数相等,内容基本合乎新闻事实即可。)

二、阅读

8、(2分)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9、(2分)答案示例:构思: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

一、二两句写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后两句表现了乡野山村晚景的可爱,牧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写法一: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由近及远,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写法二:借景抒情。借恬静优美的景色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情与景高度统一。

语言一:巧用修辞。示例:“山衔落日”,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日落西山的农村晚景,化静为动,生动形象。

语言二:凝练传神。示例: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茂盛而美丽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浸”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评分:从构思、写法、语言中任何一个方面答题均可;其中写法、语言答出其中的一个角度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1)衡:通“横”,梗塞,不顺(2)孰:哪一个(3)臣:使…称臣或使…臣服(4)恐:担心,害怕(每题0.5分,共2分)

11、(2分)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译出大意给1分;关键词“然”“往”两处,译对一处给1分。

12、(2分)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出“治国思想”的,给1分;结合文段进行具体分析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13、(2分)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

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3分)①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谬论的满腔义愤,也流露了一种弱国弱民的辛酸。

②失望、气愤、痛惜

③作者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对民族的前途表示出极大的忧虑。

15.(2分)这句话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看到自己同胞不觉醒的痛苦心情。

16.(3分)说游离了题目是不恰当的。一是所叙之事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二是通过日本青年和藤野先生对鲁迅态度的对比,反衬了藤野先生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品质。

17、(3分)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作用;具有消毒和抗癌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防衰老作用(使人保持年轻)。(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18、(3分)答案示例:作比较(1分)。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分)。

19、(4分)答案示例:不能删去(1分)。“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2分),“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所以不能删去(1分)。

20、(4分)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21、(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各2分,共4分。)

22、为后文写母亲深夜敲盆赶鼠的情节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23、(1)“白发”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2)“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3)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以及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每点1分,共3分)

24、答案示例:示例一,“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秧苗的生机之美,突出了母亲插秧技术之高,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

示例二,“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运用比喻(对偶、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示例三,“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句中“跪”、“爬行”等动作描写,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母亲此时的劳累和体力不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评分:举例 1 分,赏析 2 分,共 3 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25、(1)年老体弱的母亲独立支撑着家庭,艰辛地劳作,任劳任怨,并不失对儿女的慈爱,让身在外地的“我”深感愧疚,对坚强伟大的母亲充满敬重感激之情。(2分)

(2)回答“怎样感恩” 略(言之成理,表达简明通顺即可给分)(2分)

三、写作

26.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项目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① 内容 20 分 20—18 分 17—15 分 14—13 分 12—11 分 10 分及以下

② 表达 25 分 25—23 分 22—21 分 20—19 分 18—16 分 15 分及以下

③ 文面 5 分 5 分 4 分 4 分 3 分 2 分及以下

写作评卷建议:

①作文试卷评阅应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写作课程目标与评价建议的精神与要求,切近初中学生学习实际,不宜要求过高。

②建议两人评阅一份试卷,求和的平均数,得分四舍五入。两人评判同一份试卷差距在7 分以上者,建议重判。

③宜于在及格线(30 分)以上拉开档次,赋分不宜于集中在某狭小的分数区间,具体分数分布建议如下:

分——46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0%,其中满分卷不少于 1%。

分——41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5%。40 分——36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5%。35 分——31 分 约占试卷总量的 20%。30 分及以下约占试卷总量的 10%。

上一篇:小学作文文章突出重点下一篇:通用银行行长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