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2024-08-16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精选5篇)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篇1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德育处以学习十八精神为突破口,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建设荷文化为重心,以班级主题教育为抓手,围绕青奥活动、特色班级、文化年级、校本德育课程、德育课题研究等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力争形成学校德育文化特色,为学校发展提供正能量。

二、主要目标

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和日常学生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寓德育于具体活动之中,以具体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实施德育,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特点,打造“青奥校园”、“和谐校园”、“礼仪校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懂得尊重生命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工作措施

本学期,以荷文化建设为重心,从缔造完美教室、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德育活动入手,实现学生生存状态、班主任行走方式、学校德育发展模式、德育科研范式的改变,为此,全力开展十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突出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善班主任一日管理常规,不断提升管理力,完善“四级一体”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管理力执行力度,实现“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组——班级”的垂直管理;同时,建设好班级公约、班级口号和班级精神,完善学生为制定主体的早晚自习管理条例。用好班级日志,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建设好班务委员会、年级组家长委员会,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努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管理、自求进步、自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2.深化“规划人生、励志成才”教育项目,不断强化励志教育和公共责任教育,建构新形势下班级管理的新观念,做到新学期新规划、不同年级不同规划、高中规划整个人生,丰富学生的“做人•学习”梦想,引导学生心怀未来,立志成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推进年级整体文化建设,建设高效年级组。上学期,学校文化建设,取得实效,高一文化建设初具特色,高三年级完成了整体德育文化设计;本学期推开,在全校层面上形成文化年级、文化班级。

3.深入实施“迎青奥行动计划”,开展节日教育活动,拓展学生德育才艺,促进我校节日文化发展。节日文化是我校德育特色。本学期将结合重大节日开展教育,增强学生青奥理念,活跃校园文化。如清明、“五•四”等传统节日内容教育、结合优秀学生评比,进行“五•四”十大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开展“春天的歌唱”诗朗诵与校园十大歌手评选,通过参加网上青奥活动,提升我校的文化影响力。推进“青奥体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科技、艺术等各级各类大赛。

4.重视心理教育,加大心理教材开发力度,创建市示范心理咨询室。我校心理教育,成绩斐然。本学期,继续开展三个年级的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加大心理宣传与咨询力度。同时,要大力开发基于我校特点的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校本教材;创 1

新心理教育的新形式,做到每学期各个年级组均能够开设心理讲座;实施“问题学生”辅导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5.开展生命教育,安全生活教育,让生命成长更加健康。高中教育即是成人教育,要让学生成人,就要给学生的生命中注入成人的文化因子,本学期,将开展高一感恩教育、逃生演练教育;高二高三励志教育;

6.开展德育文化展示活动,创建品牌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特色班级品牌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本学期,德育处将举办教育论坛,提升班主任科研素养;加强学习力研究,将相关管理论文结集,并进行优秀班主任经验推广。

7.组织评选省市“优秀班主任”、学校“十佳班主任”,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品牌班主任,形成学校班级管理的特色。

8.开展富有本校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书吧”建设活动,推进“捐书助学”教育活动。上学期,学校开展了建立班级书吧活动,本学期,从班级考评的层面加以推进。同时开展资助乡村中小学图书活动,倡导班主任捐2本书;团员学生至少1本;其他1本。在此基础上,各班级要通过观摩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黑板报、精神植物引领、班级优秀事迹介绍等多种手段、方法,不断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由显现物态文化想班风纯、学风正、集体意识强的隐形精神文化延伸,进一步促进优秀班集体形成,优化校风。

9.加强班主任师德考核,完善班级常规考评办法,建立年轻班主任上班会课年级组预先汇报审核制度。开设“班主任论坛”,继续组织市区优秀班主任与新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实行班级管理导师制,让校本管理效益最大化;深化学习“六星学子”评价体系、班主任考核细则的学习;促进青年班主任遵循教育规律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推动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向前发展。

10.开发德育课程,形成校本德育课程特色。优秀班主任不仅仅要能够管理好班级,还要能够研究好班级教育,开发好德育校本课程。本学期开展《荷文化课程》《班级学习力课程》《校本心理活动课程》等研究,力争出版校本教材。

四、本学期德育工作主题活动月计划

2月 “激发学习力”主题教育月

1.升旗主题:迎接新挑战

2.班级“目标”建设:高三迎接二模,高二迎接小高考

3.加强管理,建立班级生活常规

4.班主任开展“学习力”主题教育

5.高三年级百日誓师大会

6.优秀班主任与六星学子表彰

7.班主任“学习力”论文评选

8.讨论重大德育活动内容

3月“荷文化”建设月

1.雷锋日·敬老活动教育

2.高二小高心理与“诚信考”教育

3.建设班级书吧·助学“我捐2本书”

4.组织参与南京市网上青年奥运会活动

5.班级精神代表植物,教室植物摆放评比

6.分年级开展受处分学生集体教育

7.筹备春天的歌唱·诗歌朗诵会

8.高一学生校园逃生演练

9.课题研讨·周恩来班建设

4月“感动校园”月

1.开展“我创造·我感动”班级主题教育

2.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教育

3.常规管理反馈与宿舍评比活动

4.校园陋习与世界卫生日教育

5.学生会与社团组织建设主题活动

6.宣传荷文化:组织走进一中教育活动

7.与电教中心联合检查班级用电安全

8.省市优秀班级及班级干部评选活动

5月发现“成长足迹“月

1.五四·感动校园十佳学生公布

2.青年节与母亲节感恩母亲教育

4.校园无烟与世界无烟日教育

5.“青奥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成果检查与评比

6.“我歌唱”校园青奥歌手评选

7.参与组织校科学艺术节

8.德育课题研究与班主任论坛

6月告别母校·创造辉煌月

1.禁毒教育与国际禁毒日宣传

2.高三年级告别母校教育

3.高二高一期末复习动员教育

4.六星学子评选方法学习

5.区优秀班主任及班级干部评选活动

6.学校“十佳班主任”评选

7月份期末考试教育月

1.爱国爱党与建党节教育

2.期末考试诚信教育

3.荷花奖与六星学子评定

4.完成学期班级工作评价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根据“建设和谐校园, 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宗旨, 树立科学发展观,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 以增强课堂效率和德育工作实效为重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夯实学校基础性工作, 促进内涵发展, 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内涵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所谓内涵发展, 就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 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加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优秀的教师团体

1.加强领导队伍建设。

“团结、高效、务实、创新”是领导班子必须树立起的形象, 要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 顾全大局, 不各行其事;处理问题要讲原则、讲正直, 不徇私情;办事要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 不谋私利,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的工作作风, 努力做好分管工作。同时, 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领, 在参与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 在参与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抓好师德教育。以“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为全体教师的座右铭, 树立教师新形象。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 实施教师形象工程, 使每一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 发扬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爱生如子、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 抓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拓宽渠道, 为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设广阔空间, 加强与校外名师联系, 拜师学艺;另一方面自加压力, 实行“开放”教学, 争取早日成为名师。

(3) 抓青年教师队伍。要持续抓好“青蓝“工程,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开展“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活动, 使青年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不断提升, 创设机会有计划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增长见识, 使他们更快地取得佳绩。

(二)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增强德育实效性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 提高德育实效。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处着力抓好常规教育。各个年级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从学生行为习惯的细微处入手, 坚持从小事抓起, 加强观察监督引导,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评选文明班级、十佳少年、优秀学生干部等“星级”少年, 通过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争做文明少年。

2.以德育活动为契机, 进行思想教育。

(1)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中, 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统化。

(2) 开展读书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

(3)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探讨教育的实效。

(4) 做好心理健康专题辅导。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建立心理咨询室,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宣传功能, 大力宣传健康、活泼向上的学生典型。

3.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

(1) 坚持全方位育人, 通过少先队建设及学校系列讲座,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办好家长学校热线、家长学校网页, 使其了解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形成合力, 共同育人。

(2) 与社会各部门形成教育合力。与政法部门联合, 实施法制与治安教育系列活动;与光荣院联合, 举办报告会、联谊会, 参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区交警队联合, 举办交通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为学生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网络。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

首先, 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健全班主任每月例会制度, 加强班级工作研究, 强化班级管理, 形成良好班风;其次, 通过德育课题研究和工作研讨,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充分发挥德育处的指导作用、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 做到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5.重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全面加强学科德育渗透作用, 以品德课为重点, 以语文、心理课为辅助, 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前途理想教育, 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 深化教科研活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校本培训。

一是加强集体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标准, 并利用周四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收看“空中课堂”节目, 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二是关注个体, 强化自主学习, 要求教师每人至少订阅一份教育刊物, 每年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 每月至少写一篇心得, 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 以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开展“听评课”校本教研。

“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做好理论培训:由教研处领导做听、评课的专题辅导, 指导教师如何听评课, 同时邀请专家、教研员进行理论讲座, 通过“自学”与“培训”两条线对教师的理论与业务进行专业引领。二是在小组内开展同伴互助, 结合新课程理论进行评价, 形成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针对自己设计的每堂课, 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的说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系列教学活动, 走“边教边研”之路, 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3.抓好科研工作, 促进观念更新。

(1)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将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方面教导处要对每一个课题平时的研究进程作进一步指导和监控, 另一方面要详细安排各个课题的开题评估工作, 特别做好各个课题的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 撰写好课题的开题报告。

(2) 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教导处将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 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 并完成科研成果汇编工作。建立好教科研档案, 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保证教学工作稳定发展。

(1)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认真上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 杜绝挤占、挪用课程现象,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教导处每天安排专人检查。

(2) 加强备课质量。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现象, 各教研组强化备课, 提高备课质量, 使每一位教师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除个人备课之外, 网上备课落实到人, 集体备课定时间、定人员, 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做到省时高效。备课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并在教案上标记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

(3) 上课注重实效。本着向“35分钟要质量”的原则, 要求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学习的新路子, 注重因材施教,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提高效率的前提———明确教学目标,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2) 提高效率的基础———吃透教材内容,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钻研教材; (3) 提高效率的条件———了解学生状况, 客观认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了解学生生活经验,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4) 提高效率的关键———优化教学结构, 使“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各部分合理分配,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5) 提高效率的因素———营造教学气氛,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6) 提高效率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精心选择作业。

作业量要适中, 及时批改、认真规范;作业的数量与难度应体现和对应学生的差异性, 着眼能力的提高, 防止机械重复,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6.凸显学校特色。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校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建设教学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2) 打造英语教学品牌。利用英语教师的资源优势, 不断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把英语放在与语文、数学并重的位置。课堂上构建以训练为主、活动为主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推动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 狠抓重点, 促体卫艺工作再上新高

1.积极开展体育工作。

(1) 继续强化对“两课”“两操”的管理。进一步改进体育课教学, 抓好活动课, 完善大课间, 加强田径、排球、乒乓球等业余校队的科学训练。实施“阳光体育工程”, 加强体育工作。

(2)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确保体育合格率达98%, 积极参加各级体育赛事并争取优异成绩。

2.提高卫生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文体活动、板报、广播等形式, 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开展各种疾病的防疫宣传工作,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3.积极开展各项艺术活动。

加强对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 抽查课堂教学情况, 检测教学效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园艺术月活动, 每学期举办多项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竞赛。

(五) 加强后勤服务, 建设和谐校园

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 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投入、奖金发放的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 实行收费公示制, 创建“财务管理规范学校”。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严格防火、防电、防盗, 做到常宣传、常教育、常检查、常汇报, 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篇3

一、制度、规范建设

1、制定了《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辅修专业暂行管理办法》、《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大赛管理与奖励办法(试行)》

2、修定了《学分制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升级与留、降级的管理规定》、《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3、重新制定了《教学任务安排流程》等20项工作流程。

二、常规教学

1、学期初组织完成10级205人次33门课程的毕业前补考;组织完成11级、12级共726人次46门课程补考。并根据补考成绩完成了部分学生学业警示与留降级工作。

2、保质保量完成全校89个教学班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

3、组织完成5个系22个专业69个班级的学生参加40门课程的期中、期末考试工作,整个考试过程顺利、秩序井然。

4、编制完成2013/2014第一学期校历及教学运行表,编制完成了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进程表,并下发至相关部门;按照不同专业编制2013级教学计划模版,审核完成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各年级实施性教学计划;落实完成了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任务并下发了任务书;

5、对各系教学资源重新进行了调整,按12级和13级上下午轮换上课的安排,编制完成了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课表。

6、完成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材使用统计,并于7月14日

完成了教材采购招标工作,同时安排部署了校本教材的印制工作。

三、社会考试及技能鉴定

1、于3月份、6月份分别完成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考试组织管理工作,共计完成考试3402人次。组织完成了9月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

2、组织完成了两批282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即6月的中级工程测量员和维修电工高级工。并与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联系,落实了中级测量员和高级维修电工考评员的培训计划。

3、组织教师参加了辽宁省信息化教学大赛,4名教师参加了比赛,其中2人进入了复赛,1人进入省代表队。

四、专业建设

1、实施开办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客运方向)辅修班,共有121人参加了辅修学习,其中工程系59人,机车系62人。本学期,辅修班的教学活动按照教学计划如期完成,学生考试成绩全部合格。

2、完成了2014的专业申报工作,本次申报1个专业和6个专业方向。

五、课程建设

1、组织评审完成了《机车控制技术》等8项校本教材通过了立项申请。

六、教师培训

1、完成了2012/2013学年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2、组织安排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50多人次。

七、支部工作

1、制定教务党支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2、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网上答题。

3、参加党工部组织的“展师生风采、树文明风尚、亮学校品牌” 首届校园板报大赛。

4、组织参加校“贯彻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知识抢答赛。

5、教务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支部。

八、其他工作

1、制定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制定教务处“管理年”活动组织机构及活动计划。

2、编报2013年各专业招生计划。

3、负责完成了2013职称评审的“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和“工作量”的认定评审工作。

4、负责起草完成《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5、参与完成省级示范校的申办工作

6、组织完成新教师招聘的笔试考试及阅卷工作。

教务处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篇4

校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学校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的关键之年。围绕学区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我校2011年的工作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校本培训活动,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校本培训特色,引领教师实现有效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

二、培训目标

1.有效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

2.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准,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推进。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1.师德教育——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

师德教育以提高师德师能为核心,深入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积极开展“三要八不准”师德承诺活动,切实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培训、考核等工作,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采取“一票否决制”,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加强教师的学习制度,倡导文明、健康、正气的职业道德风气,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师表工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社会对我校师德师风满意率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度。

2.专业引领——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抓好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重点是现代课程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的拓宽、应用与其他学科联系综合,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

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要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3.同伴互助———校本培训的主导形式

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立足课堂,研究课堂,发挥团队合作的积极作用。

开展以说课为起点、听课和课堂观察为基础、评课和反思改进为核心的听评课活动。

组织开展教师协同互助的校本课程开发,挖掘教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4.搭建平台——校本培训的主动机制

组织开展“名师成长”等系列活动,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名师培养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 教学结构,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学习指导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5.实践反思——校本研修的内化与外显

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针对自身的各项专业能力,撰写课后反思、教育叙事,进行案例研修,认真修炼教学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四、培训要求

1.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校本培训计划,建全校本研修管理机制。

2.参训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培训记录和相关作业,撰写教学案例或心得体会,并根据自身需求,自学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素养与学科教学水平。

五、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订校本培训计划,建全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2.实行学时制,每人每学期不少于20学时,每年不少于40学时,切实加强过程管理,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及时总结。特别要记载好每课时的主题内容、过程,保存好各项原始记录(如文本课例、教案、反思、教学叙事、随笔、发言稿等),记载好学校教师发言提要。

3.在培训活动之前,要根据学校培训计划确定好培训主题与内容,落实好培训的主持人、主讲人。培训时要做好出勤记录,记载好每课时的主讲内容、过程、教师发言记录,收集好各类文本课例、教案、反思、教学叙事、随笔、发言稿。

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培训计划 篇5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确立并坚持“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为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激发教师投身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校各个教研组建构成学习型组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岗位)为主阵地,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式,以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教学能力。

2、坚持从实际需要选择校本教研方式和内容的原则,采用教师选定研究课题与指定研究课题相结合的办法,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按照计划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突出实践性,注重发展性。

3、坚持以集体(集体备课组)研究为主,以个体研究为辅,个体研究和团体(课题组)协作研究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校本教育科研的基本模式,形成全员参与校本教研的工作机制。

二、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

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实施具有极突出的影响,全体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明确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切实构筑崭新的教育研究体系。

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培育教师业务上的发展意识、精品意识和创造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的师资队伍。

2、养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4、构建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使教学反思成为职业习惯,在协作、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成新的认识,实现个体的自我提升。

5、建立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校本教研骨干力量。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逐步实现“学习、培训、研究”三位一体。

三、校本教研的方式

1、教学反思。提倡、鼓励教师及时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坚持撰写教学后记与教育随笔,倡导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从现代教育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比较来发现问题。

2、教育论坛。依据教师教育教学反思中提出的普遍问题以及学校即将实施的新举措,或是从学生情况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等,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开设教育论坛。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3、集体备课和研究课。研究课包括上课、听课、说课(教学方案设计说明)和评课。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单位,召集教师集体备课或观摩典型课例(案例),以参与互动式活动进行评课、讨论、研究并完善教学设计。

4、课题研究。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等)为单位,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关注某个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5、专家引领,联合教研。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实现专家引领校本教研,加强学校之间的协作教研,或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广泛的教学研究与交流。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研究方法

根据客观性原则,努力创建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校本教研模式,总结和发掘具有我校校本教研特色的经验,依照“借鉴导入、建立模式,积累方法、创建特色”的要求,把下列两种模式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

(一)行动研究模式。行动研究的方法现已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行动研究本质上就是用教育科学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因此,它是校本教研中比较

适宜于教师的一种方法。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当在持续的教学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生涯中。

行动研究的具体方法有:

1.多角分析。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对学校学科建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召开由学科教师、学生、研究人员、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校长参加的多角分析座谈会。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了解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教师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的感受、变化和想法。

2.访谈。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包括学生访谈、家长访谈和教师访谈,了解和征求各方意见。

3.问卷调查、态度量表和能力测量表。主要用于问题诊断和课题立项阶段。设计相关量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态度调查和水平测试。

4.日记/教学反思录。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研究人员和教师坚持写试验研究的日记/日志,记录每次研究活动的情况并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5.课堂观察。主要用于研究过程阶段。对每次试验课进行课堂教学观察和记录。

(二)“引导自学巩固提高”模式

对于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刘华良博士提出了校本教研的一种操作模式:“引导自学巩固提高”。

第一、基于教学问题的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它是教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践性的问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意味着校本教研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或经验性问题解决。需要教师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能使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校本教研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

第二、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

在确认了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能转化为研究课题这个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澄清的是设计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即备课)所形成的方案即教师的教案。校本教研意义上的设计虽不完全等同于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但它实际上离不开教师日常的、具体的、以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校本教研中的设计意味着教师在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设计与其说是个体化的备课、写教案,毋宁说是具有合作意义的(不是形式化的)集体备课和说课。集体备课和说课实际上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当教师在集体备课、说课中借鉴他人的经验或他人的智慧来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时,这种备课活动或教学设计活动就具有校本教研的意味。

第三、基于教学对话的教学行动

行动是指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校本教研所设计的方案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那么,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的合作者的听课(即一般所谓的集体听课,此时教师的上课被转化为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

就教师的上课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在教学对话中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就不得不保持某种教学对话的情境,在教学对话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根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

第四、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反思

整个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反思实际上是贯穿始终的。问题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设计之所以可能,行动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执行方案的过程,都有反思的介入和参与。也有人因此将设计的过程称为行动前的反思,将行动的过程称为行动

中的反思,将回头思考的过程称为行动后的反思。不过,所谓反思一般指回头思考,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地被解决,就需要进一步搞清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如此等等。

由于校本教研常常是一种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合作研究,因此这种反思也可以称之为集体讨论,它与此前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相呼应。事实上,校本教研需要经常性地与学校已经存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等教学研究制度相结合。这样看时,校本教研与其说是对传统的教学研究方式的改变,不如说是对传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种落实和恢复。

五、校本教研的组织和管理

1.校本教研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建立校本教研四级管理机构,即“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集备组”。其中的“教研组”可以作为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课题组或学校处室的项目工作小组来建构。

(1)校长室职能:

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队伍与制度建设,考核与评价,并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条件。

(2)教导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职能。负责规划、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的指导、登记。建立校本教研教师档案。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提交相关文字材料。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等)的登记、审核、申报、交流、展示、推荐、汇编等工作。

(3)教研组职能:

履行校本教研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的职能。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并提供业务、技术保障。做好校本教研活动的记录,收集、提交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资料。做好课题研究成果(如论文)的登记、审核、交流、推荐工作。汇报校本教研工作进程,并提交相关文字材料。

2.校本教研队伍建设

建立校本教研骨干队伍。学校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请或指定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员。职能:履行“教学研究组职能”,并承担其它工作任务。

3.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流程

(1)校本教研工作流程(群体性的校本教研工作流程):

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在学年(期)初提交学年(期)校本教研课题→教务处做出规划→校长室做出决策→教导处→教学研究组组织实施,并把相关成果、资料提交、推荐→教务处登记、审核、提交→校长室审定、评价。

(2)校本教研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上一篇:输油管道专项应急预案下一篇:初中文言文部分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