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2024-05-14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共12篇)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1

教育光靠老师,家长甩手掌柜

现在很多父母,因为自身工作等各种原因,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到了其他方面,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完全指望老师教育好孩子。

许多父母都贯彻这一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他们却忘了,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远远大于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5+2=0”公式,说的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所谓的“5+2=0”,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如果没有跟上的话,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甚至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学校里,孩子上的是一样的课,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他们的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回到家里之后,父母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效果自然不同。有些父母给孩子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自己也起到了榜样作用,孩子自然好好学习。而有些父母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便有样学样,不好好学习,如何提高成绩?

教育部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教育具有双向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

正如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所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舍得教育,无条件放纵孩子

现在生活中动不动就听到“熊孩子”这个词,特别是近些年来,“熊孩子”频频上新闻头条。深入分析事件的背后,几乎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些“不计较”养育的父母。

有人说:“孩子还小,不懂事”,这是父母对孩子说的最残忍的话。孩子是小,但因他们不懂事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法挽回的。而正因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所以才更需要教育。孩子小的时候或许没有对错的界限,没有形成丑恶的分辨。如果父母不教育他,长大后,他们就会被社会狠狠地教育。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教育的底线是什么,就是起码不让孩子变熊。

遵从孩子意愿,任由他快乐成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越来越崇尚快乐教育。

他们认为,孩子的感觉最重要,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到痛苦了,那么就不要逼着孩子学习。殊不知,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这是父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歌手刘欢在某次采访中说起女儿的教育问题,他十分后悔当初没有逼女儿一把。因为一直和妻子秉承着所谓的“快乐教育”,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刘欢的女儿是那种喜欢弹琴,但吃不了苦,不愿练琴的人,于是他们对女儿妥协了。如今的他感叹:“从小没有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此外,刘欢还奉劝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长们:“其实你迫使孩子练一练,他可能就很好。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还是可以推一把的。”

世上没有后悔药,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点枯燥且乏味的阶段,这时候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那么孩子的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下浅尝辄止的阶段。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现在的社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如果不好好努力,不坚持学习,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为了孩子好,父母千万不要在学习上放任孩子,鼓吹快乐教育。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父母一定要狠下心来,适当逼孩子一把。要相信,长大后孩子一定会感激你们当年的严厉和坚持。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愿每一位家长都不要错过。千万不要奢望等孩子长大了再去努力、弥补,那个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缺少陪伴,抚养有老人代劳

陪伴,这个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在当今的亲子关系中却极为“奢侈”。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父母早出晚归,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时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父母没有在孩子最需要陪伴的那几年和他建立亲密的联系,这就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正如龙应台所说:“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

父母在抚养孩子这件事上偷懒,缺席了孩子成长中最为关键的那几年,以后会有更多更大的麻烦等着你。

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来自父母的陪伴。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重要性,对策

家庭是孩子的寄居所和人生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也是一生的老师。家庭环境是否健康良好,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以后是否成长成才, 因而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处于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 在孩子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家庭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独生子女家庭比例增大, 同时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影响, 使孩子形成多重不健康人格, 表现出如:自私、抑郁、冷漠、自卑、虚荣、任性、人际关系紧张、过分依赖、性格古怪等不良个性特征。此外, 随着社会发展, 农村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也存在诸多忧虑, 家长未能发挥有效抚养与严格监督的作用,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空缺。再者, 由于家长自身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的限制, 导致了家长型和溺爱型等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教育内容上, 忽视孩子的个性培养和孩子的全面发展, 重智轻德、重养轻教, 导致孩子教育偏颇,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与独立自主意识, 未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课堂

古语云“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等, 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孩子最先是在家庭中获得教育的熏陶和启迪。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因而父母应该自觉做好家长的角色, 用自身的优良品行感染孩子,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 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知识学习素养

具备高文化、高素养的父母经常与孩子探讨学习问题、天文地理和文学作品, 或者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及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不仅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 扩宽视野, 提高学习兴趣, 无形中也能够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陶冶情操。自然孩子的学习效率、效果及知识素养得到相应提高。

(三) 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是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更为关键。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 应该体察孩子的内心, 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 不断对孩子灌输正能量, 积极引导孩子用健康的思想规范自己和评价他人。父母也不能一味的让孩子处在温室中, 应适时地让孩子经历挫折, 从而提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思想品性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作用。

三、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 以身作则, 用良好的品行感染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 首先是父母自身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自身的言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因而, 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先锋模范, 影响和感染孩子, 为孩子成长创造文化氛围浓厚、文明水准较高的家庭生活。

(二) 改善方法, 用全面的眼光教育孩子

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 进行不同的家庭教育内容, 但不管何种方式, 家庭教育都应该涵盖广泛的内容, 不仅应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和知识学习, 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 努力把孩子培养成综合型、全面发展型人才。

(三) 立足现实, 用合理的期望要求孩子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更希望孩子今后成才、大有作为。这无可厚非, 但父母也一定要立足于现实, 不能有过高甚至给孩子造成负担、成为孩子沉重包袱的期望值, 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制定合理的、孩子量力而行的期望值, 进而循序渐进, 以追求教育的最优效果和最高价值。

总而言之, 教育乃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 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因此, 作为父母, 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更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实施恰当适宜的家庭教育方式, 从而与学校一同培养一个个身心健康、个性完善、乐观积极、人格高尚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 推动社会和谐、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 2008.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3

今天我要讲到的是英国的信息化和创新。信息通信技术其实是一个有问题的词。我们在英国提到信息通信技术其实讲的是三个完全没关系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对学生讲信息通信技术时,指的是计算机科学;有时候指的是在这个教程中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教学;有的时候,我们讲信息通信技术是指电线、设备这些东西。因此,我们在下定义时,事先要搞清楚。

那么,我今天说的信息通信技术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讲的是计算(Computing),这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元素,也就是计算法、设计程序等。我谈的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并且理解这项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是指计算机学科,而是学习、技术等。现在,我说的信息通信技术指的是用科技来促进所有课程的学习。如今,技术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学科的内容。如果你是在学校外面工作,不管你是数学家、化学家、历史学家还是体育名人,你现在做事情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想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呈现出的对问题的理解的方式都不一样了。我认为,学校中的教学课程都应当和学校外的这些学科相关。如果校外的东西变了,学校里面的课程也应该随之而变。技术给了我们一种新的策略来帮助学习者。作为专业的教育者,你们一定明白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帮助那些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下学习某些特定的学科。其中,你们就会使用到数字技术。

我跟政治家或者是信息技术公司的人聊天的时候,会谈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再换一个话题聊聊计算机科学,虽然好像这两者没有什么关系。我不得不说,我不会让那些计算机科学家来教如何与人互动、合作。那么,我们有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跨学科的数字技术,也就是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呢?我想这两者其实没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大家回顾一下,会发现文献中其实没有很多证据来体现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大家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只有在某些环境中,在某些人群中,以某种方式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并不是普遍的。这并不是说信息通信技术就是一把金钥匙,它并不可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最近的一项报告显示,我们并没有从信息通信技术中受益。也就是说,现在很多教学方式并没有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因此只有改变自己的教学体系才能用到这些技术。虽然我们花了几十亿英镑在教育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但是对学校没有形成很大的积极影响。对我来说,真正的问题来自于这个方面的不可评估性。如果教师的绩效根据学生在国家考试中的成绩来评定的话,那么教师肯定会根据课本来教学。评估会成为教师在学校选择传统教学方式的驱动力。如果你测评的东西是错的,你问的问题是错的,你的方向是错的,那么,你肯定会被蒙蔽。因此,在学习成果中,我们就看不到巨大的改变。最终,我们也不可能让学生毕业之后适应校外的生活。我认为,现在学校就是要帮助学生成为高效的全球公民,因此,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评估、改革和教育愿景是一致的。就算我们有一个教育愿景,它也不会告诉你该做什么、教育系统该是怎么样的,更不会直接转化成你应该如何去教育学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信息通信技术实际上造成的影响呢?我们如何描述这种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方式呢?我想这里有三个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信息化工具的影响。第一,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有了什么样的改变。第二,我们的教学法、教学方式有什么改变。第三,我们需不需要技术来支持学习,可不可以脱离技术。

在支持层面上来说,课程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教学方式变得更加有效。在英国,我们就是用那种普通的白板,教师也可以使用PPT,还可以从因特网上找到视频在教室中给学生播放,信息通信技术使得这个教学过程有更高的参与度。但是,最终我们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下面一个层面是主干部分,即教学方式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即使没有科技的帮助也是可以达到的。举一个合作的例子,在英国的小学,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甚至90年代的时候,我们让学生围着计算机进行合作使用,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很多好的电脑,所以他们必须分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想控制键盘,这就制造了矛盾。教师们强调学生要合作才能让每个人都有使用电脑的机会。但是,直接给他们画板和一张大画纸就够了,毕竟他们的任务只是每组设计一张海报,这并不需要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因此,我们要清楚我们要做什么,什么是最佳方法,技术不一定总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要实现这种教学方式和课程的改变,就要有效地使用技术。

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些案例,第一个案例并不是一个好的实践。一所学校的每个教室有一台电脑,每一个学生有一台平板电脑,或者说一台移动设备。我们的同事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当设备出现障碍该如何处理。比如说,我现在所在的这样一种环境就存在不同设备之间的同步问题。我使用的是平板电脑,但是我在操作平板电脑的时候,无法同步操作我的笔记本电脑。那么,怎么能够实现这些设备的同步;一个设备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协调。在英国、澳大利亚,我们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小组使用台式电脑,有的小组使用笔记本电脑。他们有自己的设备,但是只能在学校使用,不能把它们带回家。然而,当每个人手上都有这么一个设备时,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在这个电脑上做一些不让教师知道的事情,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属于个人的东西,不需要让教师知道,所以在教学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研究是澳大利亚的一所大概只有100多名学生的小规模的私立学校。这所学校不想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台电脑,因为她希望孩子们之间能够进行合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尽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平板电脑。但是,我们到教室时发现学生们在合作使用电脑,他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互动,而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彼此反馈,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且不常见的方式。当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设备时,他们可以有这样一个合作的环境。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技术设备由谁来进行支付,是当地的政府、某些机构还是公司?我们知道在家里使用的设备由家庭来支付,但是这些设备不能够带到学校,那么,在学校使用的这些设备该由谁进行支付呢?有的地方采取自愿的方式,由家长支付一部分的费用。在澳大利亚的一所学校中,一些学生家里有三台设备,如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些是能够拿到学校的,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想把存储私人信息的设备带到学校去跟别人分享,因此这些学生就希望家长为公共设备付费。学校不强求学生一定要使用公共设备,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设备带到学校去,不过,这就给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我们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这样一个问卷来看看学生在家里是怎样使用这些设备的,他们拥有几台设备,有多少学生愿意在学校使用自己的设备。在英国,我们了解到很多的学生在家里至少有一部设备,但是家长会控制孩子们上网的内容和时间。另外一个案例是在2009年,英国希望在学校普及iPod Touch的使用,但很多的学校不太愿意提供技术上的投入,因为校方认为这个成本比较高。

2009-2012年,我们对一所学校进行了研究。该校有一座新建成的教学楼,需要一些新的设备。学校进行了评估,发现这种技术的引入可能和目前的考试体系无法兼容或者有一些冲突,因此必须把技术暂时搁置来确保考试体系顺利地进行。还有一点就是,有些技术的使用需要经常的练习,否则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成为一种障碍而非帮助。还有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校长认为这种学习技术,或者他们所称的校园技术应该转变成一种消费者技术,如教师要使用这个设备的时候需进行预订。学校还鼓励教师帮助孩子们从网上搜集一些学习资源,因此,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和学生的学习伙伴的角色。对于教师来说,要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最后的一个案例,就是在小学可以通过当地的浏览器来了解类似TeachMe的网站,我认为它是非常专业化的一个网站,它是一种从正规向非正规转化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基于人们的这种需求来进行教学。他们非常关注职业教育,在2011年,有一些国际专家将30%的数字技术开发的资金用于专业开发。我们认为,在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务实,而且要将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东西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促进教育和教学的执行。

(本刊根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现场录音整理,标题系本刊所加)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4

奖励篇

1.有言在先:事先向孩子明确传达父母们期望的行为是什么。比如“妈妈希望你玩好游戏后,自己把玩具收拾起来,这样才是爱整洁的孩子”、“你要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是大孩子应该做的”。知道某些行为会获得父母的喜爱和大家的欢迎,孩子就产生了作出良好行为的动力。

2.及时奖励:表扬孩子必须注意时效性。例如孩子主动扫地了,父母们要及时肯定。同时,表扬不等于乱戴高帽,一定要有针对性,让孩子知道具体“好”在哪里,比如孩子爱劳动、勇于改正缺点等等。

3.并驾齐驱:采取合适的表扬方式,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互结合。父母们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你做得很好”,并且拥抱、抚摸、亲吻孩子,用肢体语言传达对孩子的支持。何时应采用物质奖励呢?爸爸妈妈最好等孩子自己提出要求,之后共同商量并明确指出:必须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得到这份礼物。

4.制订规则:要奖励习惯养成、学习表现等长期行为,可以使用“代币制”。爸爸妈妈在纸上画好方格,与孩子达成协议:每次表现良好,就画上红圈或往上升一级,每次表现不好,就画上蓝圈或往下降一级。一个月或几个月下来,红圈达到一定数量或上升到一定级数,就可以实现孩子的愿望。

惩罚篇

1.以德服人:接纳孩子,要以了解具体情况为前提。无论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父母们自己先要静下心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开心,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父母们这么一说,孩子就对大人产生了信任感,感受到父母们对自己的理解,很自然就承认自己的过失。要了解孩子具体做了什么错事,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在某些现象背后孩子确实有自己的道理。

2.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情绪容易波动,他们往往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以符合规则,因此不必把他们的错事刻意夸大。比如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看见饭桌上好吃的菜就要夹来自己吃……对于这些现象,父母亲要宽容处理,向孩子说明并示范正确的行为,作出榜样,不要刻意用“捣乱”、“没礼貌”等严重的词语给孩子“定罪”。

3.晓之以理:无论对孩子惩罚与否,在此之前都要说理。说理要就事论事,简明直接,用孩子能理解的话来讲。最关键要说明两点:第一,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要惩罚;第二,怎么做才是好的。如果父母亲反复唠叨,讲的都是大道理,孩子只会越听越糊涂,越听越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了。

4.故意忽视:如果孩子做出了无理取闹的行为,例如无端发脾气、无端哭闹等,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亲故意不予理睬,只顾做自己的事情。孩子作出这些行为,主要是为了吸引大人注意或提出要求。一旦他们发现父母亲不吃这一套,自然也就不再哭闹了。故意忽视切忌半途而废,最终向孩子妥协。他们一旦得逞就更觉得这一招有用,以后还会变本加厉。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篇5

摘要: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个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儿童的早期教育是社会培育一代新人的初始阶段,其地位和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不断揭示和证明。那么,儿童的性格形成有什么规律?儿童早期教育应该关注儿童发展的哪些方面我们从中要借鉴和注意什么方面都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环境; 儿童性格;发展;

一、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及现状

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气氛。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结构、家庭的资源配置、父母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状况;软环境指家庭成员关系和教养方式。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特点:

(1)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具有早期性。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2)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连续性。父母的行为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影响着子女。这些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给予影响和示范。

(3)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的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性格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主要从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庭教育方式三方面分析。

(一)家庭氛围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家庭氛围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氛围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

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父母之间形成的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平等,平等是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的前提。过于强势的父母影响孩子认知风格方面的的独立,孩子意志品质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可能会因父母的强迫而被干扰。当出现错误时孩子会想当然的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因为是他们做的抉择。平等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 理智,只有理智能够克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并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使孩子养成客观全面的认知风格。

③ 开放,这里所说的开放是指家庭成员能够坦率地平等地以其他成员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毫无顾忌地发泄。让孩子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二)家庭结构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子女的成长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家庭里,往往家庭气氛融洽,家庭所扮演的各个角色恰如其分,有足够的精力关心、照顾子女,使其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有些夫妻感情不和,其品质缺陷暴露无遗,他们互相攻击,谩骂,即使在子女面前也毫不避讳,子女在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性格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父母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影响孩子的判断,孩子可能会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三)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影响

在各种家庭因素中,对儿童行为影响最大的、研究最多的是家庭教育方式,许多其它因素通过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方式和儿童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所以,在纵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三、正确的家庭环境与教育策略

孩子应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我们认为,主要有:(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3)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

那么,培养问题良好的性格应采取怎样的家庭教育策略呢?

(一)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理智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成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从而形成自卑封闭的性格。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形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并从中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三)有民主,才能有“自立”。出色的孩子,健康的性格是培养出来的。

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像对成年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申辩自己的行动理由和自己的感受,在听清楚明白后再进行理智的帮助和教育。只有这样在民主的实行中孩子的自立意识才会随之诞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的性格也会随之而来。

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生活旨趣、认知风格、意志品质、和态度倾向。这四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在人的一生成长中都有极重要的意义。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是个人成长的指路明灯,是个人成长的牵引力;正确的认知方式是个人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准确地获得外部信息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态度是个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向上,并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个人实现人生理想、实现有意义的人生过程的最重要的心理调节因素。

总之,家庭环境在孩子性格培养方面乃至一生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孩子的家庭环境是不完善的,那么这对于孩子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大遗憾。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是现代人成才的三大支柱,家庭环境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只要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必定回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参考文献:

① 姚本先、何军《: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见《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第2期

② 沙毓英、张锋等:《〈中国学生性格问卷〉(11-18岁)的编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原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6

原生家庭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叫原生家庭,自己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组成的家庭叫作:“再生家庭”。

心理学中经常会讲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包括父母的婚姻,孩子早年的经历、依恋方式、父母的意识、潜意识、情绪、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影响。

经过研究和对比发现,其实中国人很早把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总结为了两个字“家风”。其实不仅仅是小家庭,中国人以前的大家族对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中国历代有名的各大家族,历史上有名的人,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是“家学”传承,不论从皇氏到“书香门第”到地方一代富商大贾,抑或是“手工业”等,这些后代的传承大多是从家族中成长起来的。

有些孩子不仅相貌上和父母很像,行为方式也很像,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从遗传学来讲“龙生龙,凤生凤”,“虎父无犬子”等等,都说明了血脉的传承,基因的传承是一方面,父母有优秀的基因固然是孩子先天之本的优势,而后天的教育和耳闻目睹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环境氛围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包含居住环境,物质生活条件,软环境包括家里的氛围,精神生活,只想追求,做人做事的标准,所接触的阶层及社交圈子等。这些都是比较大的方面,也没有办法一概而论,我今天讨论是单纯从家庭教育看,原生家庭是怎样影响人的。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未来成就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经过十余年对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很多出现问题的孩子家庭有如下情况:

妈妈很强势,父亲教育缺位,妈妈很要强,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就活不出自己,会没有主见,养成“巨婴”,而妈妈永远对孩子都不放手。

父亲太严厉,孩子就会很胆小,除非这个孩子内心刚毅、抗挫折能力很强,否则孩子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也会害怕权威,在青春期容易与父母发生严重的对抗,长大会工作了也很有可能会和领导处理不好关系。

父母关系不和的家庭,容易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自卑,生活在恐慌中,社交障碍。尤其如果家里父母经常吵架、家暴,对孩子影响更为巨大,有可能孩子就会在学校“欺凌他人”或者“被他人欺凌”等等,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婚姻充满恐惧或也不抱希望,很有可能复制父母的模式。

脾气暴躁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要么唯唯诺诺,要么也是一样火爆的脾气。

精神都很匮乏的家庭,家长又比较负面的话,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容易培养出“愤青”。

在束缚比较多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孩子,谨小慎微、活得很拘谨,生怕出现错误。

家庭环境凌乱的,无法让孩子自己的生活变得整洁有序,更会让孩子的思维混乱,缺乏专注力。

如果孩子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很自由宽松,成长起来的孩子自信大方。

如果孩子的父母夫妻关系和谐,邻里关系融洽,孩子的内心就会有更多的爱。

如果父母有创造力,孩子也会有很丰富的想象力。

如果父母诚实守信,孩子也一样会是守诚信的人。

爱整洁,愿意整理家的妈妈,孩子也变得很愿意整理。

爱美的女性也会培养出爱美的孩子。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7

一、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孩子不良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这类家庭的儿童自卑心理较重、 性格较孤僻、 容易产生孤独感, 逆反行为的产生几率也较高, 所以家庭结构的不健全使孩子极易出现消极情绪和不良情感反应, 具体表现为情感脆弱, 易激动, 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严重者可能会表现出如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等, 他们会害怕与人交往表现为沉默寡言甚至会从仇恨父母发展到对社会仇恨, 同时儿童周围榜样及对成人模仿对儿童性格及行为发展影响尤为重要, 家庭离异造成孩子被迫与父母中的一人生活, 如果男孩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是女性角色, 行为生活中缺少具有阳刚之气的父亲榜样, 性格中也就缺少这方面的素质;相反, 如果女孩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那么他们接触更多的男性角色, 行为生活中又可能缺少具有阴柔之美, 母亲榜样性格中也就缺少, 对其成年以后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无疑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对家庭结构不健全孩子的心理干预

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篇8

教育是人类生存永恒的话题,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教育问题一直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那么教育工作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真正有效,无非就是几点,一是社会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三是家庭教育。可以说三者相辅相成,今天从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分析中国式家庭教育现状到底如何。

一、家庭的示范教育

一提到孩子教育,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说他了,他也不听我的,即使听了,也就几分钟,更有甚者说,他根本不听我说什么,我家的孩子没法教育,其实,当你静下来想一想,孩子刚刚懵懂时,谁才是他真正的老师,一句话,就是家长;当你再埋怨孩子没有听你说什么时,做为家长的我们,请你想想,我们做了些什么,是不是什么也没有做,是不是做的不够好,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做一个真正的有意义的示范作用,答案是肯定的。那你还有什么理由来要求孩子按我们的思维定式去做什么呢?所以改变思想,时刻做孩子的榜样,用行动去唤醒孩子的求知渴望比千言万语更有效。

当然示范性要符合孩子年龄的实际特点,不要一味的超越年龄,让孩子必须和我们大人一样,达到我们的所做的标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是一个攻坚的过程,做为家长,要适时、适当的把自己的言与行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教育得体,适当,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家庭的感恩教育

我们这一代人从改革开放中走来,从计划生育的大潮中幸运的出生,我们从小吃不好,穿不好,但那时我们没有丢掉的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对老师的尊重,对朋友的真诚,但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是亲情感,缺少的是关爱感,缺少的是尊重,更缺少真诚,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一种习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的理念,认为所有人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做的,必须做了,没有意识到人家是帮我再做,这就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感恩教育。

怎么样让孩子有感恩的思想呢?怎么样让孩子从小对身边的人与物能在意和关注呢?怎么校能让孩子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乐施于人呢?其实就是要求我们的父母能不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利用节日、父母生日、爷爷、奶奶生日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父母身先力行的去做孝敬老人,熱爱祖国,乐善好施等一切善举,义举,让孩子也参与其中,让孩子享受亲情的快乐,享受分享的幸福,享受荣誉的快乐,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的感恩教育,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能从父母那里耳闻目染的学习到感恩带给自己一辈子的幸运。

其实感恩教育也是亲情教育和人情教育的结合,只有使这两种教育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才能让感恩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得以稳步推进,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教育中体会到在成长过程中艰辛却伴着喜悦的幸福感。

三、家庭的文化教育

为什么提到父母的文化教育,可能有人会想,一个没有入学或者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文化教育没有多大用处,上学之后不还有老师呢吗?其实不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度。

所以做为家长平时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经常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教育的方法,当然更要学习孩子一定时期内的课程,让孩子有一种崇拜感,这样有助于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以父母为榜样,不断努力的改造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孩子一生的成长,使孩子向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四、家庭的信仰教育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家庭是由不同个性的人和物组合而成,父母要正视自己孩子与其它孩子的差异,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客观的评价,更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个正确的认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种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就应该从小抓孩子的信仰教育,让孩子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和希望背后的成功,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坚定的意志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品味,现在中国对孩子最缺少的就是信仰教育,需要我们的家庭、社会、学校能让孩子从小树立起为祖国、为家庭、为自己追求美好的信仰。

论孩子对家庭的影响 篇9

【摘要】孩子作为一个家庭中爱的结晶,既是父母之间爱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份属于这个家庭的责任。当社会大众普遍都在关注家庭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之时,当社会舆论均把压力转向不成功的家庭教育之时,笔者作为一个在普通的家庭中生活了20几年的孩子,同时也目睹了很多同我一同成年的孩子的生活历程之后却发现,与其说家庭要为孩子的成长负主要责任,不如说孩子和家庭是一同成长的一个整体,兴衰一体,荣辱与共。

【关键字】精神支柱

目标明确

责任感

时代

一、坚定家庭奋斗目标

1、事业方面

每一个父母在孩子出生之时甚至在孩子还未出生之前都会或多或少为孩子的将来做打算。对于这突然多出来的一张嘴,经济问题是每个家庭所必须面对的。在中国,培养出一个孩子的经费到底是多少,曾有一本名为《49万养大一个孩子》的书风靡一时,从此就可见一斑。因此在中国很多的家庭,孩子和父母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等级是一同长高的。为了将自己的孩子培养的更好,父母不得不为家庭重新打算,也因此不得不提升自己的事业心,虽然不一定每一个家庭在壮大自己的路上都是一方风顺的,但是努力追求进步的思想却是相同的。笔者认为虽然父母的事业有所起落会给孩子造成相应的压力,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财富,无论是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单纯的感恩之心,都是很好的培养。

2、人生理念

有了孩子的父母嘴边常常挂的词必然会有“我家孩子”,想事情的时候也多会将孩子放在首位考虑,若说一个人年少轻狂之时没有什么奋斗目标,那么有了孩子之后,这份属于自己的血脉必然会激起他对孩子的责任之心。因此有了孩子的家庭的父母的人生理念会悄然变化成一切为了孩子:苦点累点没关系一切为了孩子,我自己没关系反正为了孩子。这样的思想让父母们的人生信条上多了一个底线——至少为了孩子。因此本无规划的人生多了一份目标,为了孩子更好。如果能使得孩子更好,那么一定也会使得家庭更好。

3、荣誉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声,当自己的孩子有所成绩之时,在后方默默奋斗的父母必然会颇感欣慰,这份随之而来的荣誉感会成为坚定父母继续努力生活的动力。或许有人说没有孩子父母依然会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人生均不可自己操控,属于父母的人生或许有太多遗憾,再努力也于事无补,但是对于孩子,父母会为了让孩子不再有自己的遗憾而倾尽全力为他提供需要的一切。因此,这份荣誉感不仅是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也是他们和年轻岁月时无力的自己重逢时最美好的姿态。

二、维护家庭完整

1、责任感

当婚姻家庭由自由的二人组合变成三人行之后,多出来的一份责任是需要每一个成年的家庭成员所慎重考虑的。未成人的孩子有很多应得而脆弱的权利是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的,例如单亲是每一个孩子幼年无法承受之重。很多父母也深知此理,因此这份情感化为理性会让父母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和爱人互相体谅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拥有了这一份责任之时家庭就不再只有荷尔蒙的冲动而更多的是成人的担当,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将心比心如果是自己会想要一个怎样的童年如果是自己多年后会怎样看待自己这样一位家长。如此一来家庭的网开始坚固的支撑了起来而家庭关系也开始有了理性上的保障。

2、踏实感

传统思想认为有了后人就有了“根”,有了血液和家族的传承,虽然多了一份封建思想但是不得不承认孩子对于家庭确实有一层踏实的意义。有了孩子的家庭中的成年人的人生不再如浮萍,悲观一点说父母终究会老去枕边人不一定会白头但是孩子永远流淌着曾属于自己的血液。因此无论你在哪里,总会在那个地方有一个对你心存感激的人等待你的归来,他的人生最大的希望就是和你一起幸福的生活,每个孩子心中涌动的虔诚的爱都是那样纯粹,父母无需迟疑,因为你能够接受是孩子最大的心愿。这份自己付出后应得的回报会增添父母心中的踏实之感,这样才能保证在大风大浪都有可能随时袭来的人生中多一分心灵上的安宁。

3、缓解多重压力

对于每一个新组建的家庭来说,来自工作,家庭,子女的到来与否以及父母的期望的压力都是十分巨大的,一旦有孩子降临在这个家时,来自父母的压力和想要孩子的压力就极大减小,同时也让多年以来为自己操心的父母能稍微放下心来,对于稳固家庭关系有十分大的帮助。虽然“丁克家族”这一词汇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还是社会主流是更广泛的大众所能接受的,也是更多大众的内心世界真实表露。作为几乎所有家庭成员都甚为期盼的一员,孩子的到来本身就会成为家庭的一颗定心丸,也会在缓解多方面压力的同时为维系整个家庭成员的团结做贡献。

三、调剂生活

1、带来惊喜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来说,生活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奇所在,因此他们的生活会被不同的因发现而带来的惊喜充斥着。但是在父母的成长过程中可能没有经历过或者忽略了这些小事情,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时常感受到这样的小惊喜。我们说生活中从来不会缺少美,只是会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透过孩子明亮的双眼,家长会发现更多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会享受到更加精致的生活。

2、重温旧时

每个人都是从孩提时代走过来的,几乎所有人在以为逃离了有太多管辖和束缚的童年之后。每当回首往事之时都会怅然若失,因为他们会发现童年独有的童真带给他们永生难忘的快乐。因此家长陪伴孩子一同长大的过程也可以看做是家长重温孩提时代重拾旧梦的过程,看着孩子稚嫩的过着童年,体会着属于孩子的童年,或许是家长对自己年幼时期表达的最真挚的敬意。

3、紧跟时代

每个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远比任何人想象得到的都要快,因此每个成年人都会有和社会脱节的苦恼。但是有了孩子之后,为了减轻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和孩子沟通,家长们一定会多多了解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一般情况下也就是最为新潮的一些事物,这样很容易减轻了家长们和社会的脱节程度,让家长们不是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能够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个人总结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10

高新中学 尹荐

摘要: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小环境。家庭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无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成长空间,进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还影响着孩子的智商与情商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呼吁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 成长

自从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教育便日益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素质教育在中国实施以后,教育的重要地位更是不容置疑。随着近年来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的数量与日俱增,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真的是我们的教育出现问题了吗?我们的教育问题出在哪里?不仅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说到“教育”,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它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广义上来说,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的范畴。教育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养成不同的行为习惯,性格方式。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侧重于健康心理的培养。而这样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而怎样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就成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极为关心的问题。

朱永新曾经说过,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的训练,很少有人教我们怎么做合格的父母。父母不仅仅是要为未成年的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尤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行为习惯、性格、能力方面的培养。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第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容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第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容易出错。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如今,我们有不少家庭具备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家长学历水平也较高,但是在家中却没有为自已的孩子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存在过大强弱对比,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由此可见:家庭氛围作为家庭环境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瑞典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健全家庭结构的孩子患各类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要高两倍以上。这是在瑞典全国人口中进行了近10年之久调查后得出的结果。由此可见,家庭结构的健全与否不仅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迫在眉睫。

二、家庭教育应该为孩子提供的空间和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作为父母来说,应怎样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应提供怎样的空间和条件呢?

(一)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足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影响举足轻重。首先,全家人要建立一个和谐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教育目标要一致,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的习惯和观念的形成与家长是息息相关的,因此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榜样。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对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作为父母必须尊重、孝敬老人,对待兄弟姐妹要宽容和帮助,夫妻之间理解和信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孩子才可能获得稳定、温暖的家庭幸福感,并从中感受学习到关心与信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给我一百个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群知识分子,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一批庸人,这些都取决于教育者,他想教给孩子什么,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优秀出色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而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里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因此,在家庭中必须尊重孩子,把他当作平等的人看待。尊重他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意见,那怕其意见是幼稚、不成熟的,也要对孩子充满信任,相信他的眼光和看到的世界,面对孩子的不当看法,像对待朋友一样,阐明其道理,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当孩子犯错误时,更要表现出家长的民主性,允许孩子对自己不当的行动理由和感受做辩护,在听清楚原委后再进行理智的教育,而非纯发泄性的责备和带侮辱性的谩骂,这不仅是父母形象的“自损”,也绝不会取得任何教育的成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他需要关心,呵护的方面很多,除了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其体魄的健康成长外,孩子内心的塑造、性格的健康发展,情感的滋润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应同样予以重视,树立“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意识,给孩子以全面的关注。家庭,虽然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但它不可能有学校教育中的课本和施教的课堂。对孩子提出的力所能及的要求,如果是正确恰当的,一定要坚持,尤其是一些需要在长时间中形成的习惯,更要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对孩子要求严格,是爱的明智表达。

当然,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他因为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愧,自觉低人一等。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二)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要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旦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其次,培养孩子要树立“我能行”的意念。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或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某项任务。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如果孩子在生活、学习中真的有什么困难时,父母帮助的手、亲切的关爱,是他扬帆前进的风,是自信心的最好助长剂。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作为家长,要允许和接受孩子的失败和挫折,这是帮助孩子面对并接受失败与挫折的第一步。同时要告诉孩子失败与挫折并不可怕,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积累着经验。指导孩子分析失败或受挫的原因,教他学会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去做。

(三)培养孩子为人处事之道

学会倾听,做孩子的朋友。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其实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交朋友的第一个要求——坐下来听孩子倾述,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只要静静地听孩子把话讲完,让孩子觉得您真正理解了他的想法,感受到父母对他是尊重的,孩子也就满足了。父母作为倾听者给孩子的尊重、时间和关注,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孩子渴望父母能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玩最好的,孩子就会感到快乐。绝大多数家长舍不得打孩子一下,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到了过度的程度。可这种关爱却形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有的孩子逆反心理很强、有的孩子长大后没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这样的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将会是十分困难的。孩子不能面对挫折,表现为稍遇困难就退却,甚至发脾气,通过一些破坏行为“发泄”怨气。这样的孩子是不快乐的。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拥有诚实、正直美德的孩子,长大才能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因此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以诚实、正直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教育孩子要诚实、正直,可以以名人小时候的故事来点化他,但切忌讲摸不着头脑的大道理。他们毕竟是孩子,更乐于在做事和生活实际中接受教育。因此,在茶余饭后,不妨给孩子讲讲中外历史上名人的故事。如周恩来、牛顿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需要在孩子明亮的眼睛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只有这样,家庭才会成为孩子做人的第一正面教育课堂。要教育孩子做诚实、正直的人,更需要的是让孩子实践,让孩子在千百次寻常的学习、生活小事中养成习惯。

教会孩子“爱”别人。现在不少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爱别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它是关系到道德情感和怎样做人的大事。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知恩必报,增强孩子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从而培养起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首先要教育孩子见到长辈应主动打招呼,学会使会尊称和礼貌用语,懂得长幼有序;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和长辈讲话时要和气、礼貌、绝不允许高声大叫。一定要养成虚心听取批评意见的习惯。家长对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坚持,不要孩子一闹就妥协,当然,家长也要注意批评的方式与方法,让孩子在家里干些力所能力的事,做到日常生活自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将会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各种领域内面临同样的命运——不被接纳重用,从而让自己陷入一种难以逃离的怪圈之中。

(四)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许多父母都说:生孩子容易,教孩子难。可在父母的关爱下出现了许多怪现象:许多做父母的人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己所愿。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唠叨。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其实,在这种关爱下成长的许多孩子也觉得苦恼。为什么作业总也写不完?为什么课外班越来越多?为什么父母总说别的孩子好?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孩子们衡量父母的尺子也在变。作为父母不仅要在乎孩子的物质要求,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还应该了解孩子内心情感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父母。因此,父母应关心、帮助孩子,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1.调整心态和孩子一起学习。

上学读书,对孩子来说是件生活中的大事。如果说孩子的生活是幸福的,必须有快乐的学习生活为支撑;孩子的学习生活,成为家长关注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教育任务,但帮助孩子适应学习生活,是每位家长的责任。带孩子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旦可以送入学校了,好多家长会从心中产生一种解脱感,交给老师了,现在自己可以轻松一下了。认为像接力赛一样,家庭这一棒,如今交给学校、交给老师了。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家庭教育,永远是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的,孩子送进了小学,作父母的是开始了更高一层次的学习和实践。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造就孩子的一生。

孩子入学后,作为家长来说,应该教育孩子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不管是否有趣都要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在家里最好给孩子准备一间专门的书房来学习。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协商,由孩子主动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好读书、学习、休息、睡觉的时间,并由孩子自觉执行,以培养其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入学之初,安排一定的和孩子同学习的时间,最好在晚饭前后,并询问孩子上学的情况,班里发生的新鲜事,这样父母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强化孩子对学习的重视。除此之外,家长要鼓励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培养其学习积极性。课外,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多看书,养成事事动脑、动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实践证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只看成绩结果是不理想的。因此,家长要关心、重视并帮助孩子学习,做孩子学习的助推器。

总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美好期望,而要把期望变为现实,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携手共进。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需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一起为孩子的成才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孩子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家庭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篇11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被重视。

正常的家庭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夫妻俩手拉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而中间位置,这是最正常的家庭关系。因为小朋友要受到爸爸妈妈的呵护才有安全感。妈妈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来滋养他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他外在的世界,两者必须是同步的。但大部分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是有问题的,这类问题是家庭关系的无序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如果爸爸很喜欢女儿的话,家庭关系就变成爸爸拉着女儿的手,妈妈站在父女的后面。在这种关系中,女儿就代替妈妈成了爸爸的心灵伴侣。无形之中,这样的关系对孩子会有一个沉重的生命压力。因为这个女儿从小就会觉得,我必须代替妈妈承受爸爸生命中的一部分。等她长大以后,她也永远没有办法来正常面对她的爸爸。因为她觉得她有责任使爸爸幸福,她代替了她妈妈的位置。由于她代替了妈妈的位置,她就把妈妈的责任背在了自己的肩上。另一种情况是:妈妈跟孩子手拉手。爸爸站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儿子就代替爸爸成了妈妈的心灵伴侣。那么,妈妈从心理上就会一切依赖于他,这样。孩子就成为妈妈的“丈夫”,妈妈的幸福与一切就由孩子负责了。

这就是家庭关系的秩序混乱。这种混乱导致夫妻其中一方被排除到家庭的归属之外。这就会带来家庭的不稳定、关系的纠葛以及同外在关系的问题。同时,也会造成孩子未来的婚姻问题。

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篇12

《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可是, 这些界线现在在电视的猛烈攻击下变得越来越模糊。电视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 把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低年级时他们的认识、价值观和思想都是模糊的, 但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一、偶像剧营造的虚幻世界对小学生影响的现状分析

本调查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四、五、六年级这三个年级的等比例学生为样本, 做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在综合分析相关资料、采访部分家庭以后, 展开了更为准确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2000份, 回收了1831份, 有效问卷共792份。

此次调查问卷和采访, 面对的调查对象在家庭经济程度、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根据抽样调查的数据做了统计, 得出以下结论:

(一) 偶像剧营造的虚幻世界对小学生认知的影响

由图1看出, 小学生对偶像剧营造的虚幻世界中所衍生出来的现象中, 早恋现象最为明显。小学生的思想还处于懵懂的状态, 对事物的善恶没有确定性的判断能力, 模仿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能够准确界定可行性的行为。传播学研究表明:“阅读文字能记住10%, 收听言语能记住20%, 观看图画能记住30%, 边看边听能记住50%。” (1) 因此, 偶像剧所营造的虚幻世界里展现出来的不良现象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也影响着小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感受,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映射出他们对高尚、完美生活的向往。这方面的影响, 则是偶像剧所营造的虚幻世界的最大益处。

(二) 透视教育对偶像剧营造的虚幻世界的干预

综合图2中的数据, 家庭干预的整体状况较好, 学校教育较弱。区别于每个家庭的知识水平、家教严厉程度, 以及兴趣爱好的差别,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并不精确。总体上来说, 这份统计数据代表了大多数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所受到的观看偶像剧的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在孩子的生活中, 为其接触到的事物、人物等做出筛选, 用言语、行动引导他们, 正确判断并区别对待电视传媒, 尤其是偶像剧所营造的虚幻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 为小学生的自由翱翔营造一片澄净、透明的天空。

二、偶像剧的社会责任度探析

“电视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神经性的组成。它将触角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的同时, 人类社会也就依赖其而运转。” (2) 电视的发展已经贯穿了社会的各个层次, 联系了各种群体的生活, 不仅仅是小学生, 所有的社会人都在电视中汲取养料, 亦或受其影响。“当今的整整一代人是在影像的包围之中, 在影像的灌输之下成长起来的, 因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他们每日共生的影响密不可分。” (3)

而面对这种影响, 应加强偶像剧发行的把关力度, 偶像剧制作中对于人物的刻画、叙事手法的运用、情节的编织等都应高度重视, 切实贴近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笔者认为,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当下, 注重人性美的刻画、健康的婚恋关系、人际和谐的社会关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一切所营造出来的轻松的状态, 对于小学生的发展都将会产生乐观的效果。

(一) “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失衡带来偶像剧失衡

偶像剧同其他电视剧一样, 所体现的文化属性不是单一的, 而是融合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 他们既共同存在又相互对峙。不正之风以及某些社会不良现象使得这三种文化没有完全属于平衡协调状态。当这三者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下时, 电视剧就会出现问题, 或者是过分追求经济效益, 顺应一些观众的低级趣味, 只满足与感官刺激和精神虚幻, 电视剧中的豪华风、戏说历史风、婚外情多角恋、滥情风就会愈演愈烈。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对于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的作为, 在经济基础发展的同时注重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文化产业发展, 但是力度还远远不够。

(二) 偶像剧在经济发展前提下“重收益, 轻质量”

电视剧与其他电视节目一样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教”的任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单一的计划经济过渡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大众传媒在政府“断奶”后必须得“自谋生路”。增加收入已经成为传媒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在中国, 电视台的电视剧广告总收益达到300亿, 但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电视台, 用来购买电视剧的总经费不足30亿。但在韩国, 政策规定电视台必须把电视剧广告40%以上的收益用来投资电视剧, 这是一种比较垄断的健康的以国家政策为支柱的制播分离。电视剧制作公司在投入自己的剧本后就可以被电视台选中获得比较丰厚的制作资金, 这些钱不能作为暴利为己所用, 一般利润只有10%~15%, 主要的钱必须全部用在制作上。所以在制作方面投入少就不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三) 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的严重缺失

这些年韩剧、美剧风靡中国, 对于外国电视剧的引进我国采取宽松政策, 鼓励引进外国电视剧。虽然能带来经济收益, 但是我们对此缺少批评。在韩国, 他们十分重视宣扬自己的文化理论, 也很注重健康的文艺批评。中北影视公司总导演尤小刚说:“我们这十年来, 报纸的文艺版上能看到的, 几乎都是八卦消息和各种的追星新闻, 真正冷静下来的文艺理论, 真正健康、清醒的文艺批评几乎绝迹, 这是一种消费文化的消极现象。这样下去我们的文艺产品就不会有生命力, 我们对于自己的传统缺乏正确的认识, 就会对我们电视剧作品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 我们会走到纸醉金迷、‘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地步’。”对于明星八卦消息的过分报道也弱化了偶像对于孩子们的榜样力量。

(四) 缺乏“分级”制度

我们都知道, 电视节目包括电视剧电影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受众群体, 有些作品只适合特定年龄段的观众观看。但是中国的电影与电视剧都缺乏分级制度, 在电影分级制度还未尘埃落定的时候, 网友们就开始呼吁电视剧也应该采取分级制度。在中国, 大部分人都认为动漫 (动画片) 是适合儿童、青少年看的, 可是殊不知在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 动漫作品也是有分级制度的。在这个文化交融性强、文化产品丰富多样的时代里, 信息的多源化是发展趋势, 在我们不能限制受众看什么的情况下, 可以限制某些人在某些阶段不适合看什么。在台湾的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屏幕的右下角有一些标志, 这就是对于电视节目 (包括电视剧) 的分级。

只有偶像剧在自身发展上有所改进, 偶像剧的虚幻世界更注重青春、唯美、友善的打造, 才能具备更宽阔的市场, 加之教育对小学生观剧进行引导, 相信未来的偶像剧将会开拓一片新天地。

摘要: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 电视剧已渐渐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电视剧, 尤其是偶像剧所营造的虚幻世界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诸多影响。本文就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小学生为例, 从偶像剧营造的虚幻世界对小学生早期心理素质及价值观的导向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探讨正确引导小学生面对偶像剧的虚幻世界的方法。

关键词:偶像剧,虚幻世界,小学生,电视传媒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 (美)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城郊中心小学2008-2009第二学期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工作总结下一篇:第八章服务渠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