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仓库管理规定

2024-09-05

危化品仓库管理规定(精选8篇)

危化品仓库管理规定 篇1

1.目的: 1.1.明确危化品仓库的安全管理要求,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仓储部管辖的油漆库、油品库(油槽)、废弃危化品库。

3.管理要求:

3.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化品库。

3.2.危化品库应有明显的禁烟禁火标志,严禁带入火种;

3.3.防火区域内进行明火作业必须严格落实“三级动火”管理要求。

3.4.危化品库必须配备足够、适用、有效的消防器材、黄沙、锯末等应急物资,并且定置在明显位置,通道应保持畅通。

3.5.每天对库内消防设施和温度、通风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并做好记录;每天做好库房及周边的7S工作。

3.6.危化品库管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及取得上岗资质,不得任意调换。

3.7.库内不得装设电钟,或使用电话、手机、对讲机等能产生火花的通讯工具。

3.8.库内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安全要求的防爆设备,叉车等搬运车辆进入仓库必须配置防火罩。3.9.库内温度超过30℃时,应开启通风降温系统加强库内排风进行降温。

3.10.下班前,库管员应检查库房及周边消防安全,关好门窗,切断电源,库房内严禁住人。3.11.入库物资要参照ERP订单清点确认,做到凭证齐全、包装完好、无破损泄漏。3.12.检查合格证书是否齐备,检查保质期限,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入库。3.13.发放油料、油漆及化学品时,必须审核《领料单》的有效性。3.14.油料、油漆及化学品的必须存储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

3.15.油料、油漆及化学品应分类分项堆放,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品,不得在同一库房内存放。

3.16.油漆托盘叠放不得超过2层,垛底应垫高10cm以上,油料、油漆及化学品的商标一律向外。3.17.油料、油漆及化学品应根据施工或试验需求,随用随购,尽量减少库存。3.18.对能分解、发热、自燃的化学品要设置专门的储存库,并定期检查。

3.19.浸有涂料、稀释剂的破布、纱团、手套和工作服等应及时清理,不能随意堆放,防止因化学反应而生热、发生自燃。

3.20.对汽油、苯类、酮类等溶剂进行整理、分装换桶时,均应在通风良好处进行,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以防中毒。

3.21.油料、油漆及化学品装卸时,必须轻拿轻放,严禁碰撞或在地上滚动。

3.22.油料、油漆及化学品在装卸过程中,必须检查封闭是否良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23.碰撞、相互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他危险的物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抵触的物品,不得混合装运。

3.24.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在装运时应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4.应急处理:

危化品仓库管理规定 篇2

英国联合胶体化学公司爆炸事故

1992年7月21日14时20分, 英国西约克郡布拉德福德市联合胶体化学公司原材料仓库发生一系列爆炸, 引发火灾。

事发公司概况

英国联合胶体化学公司成立于1935年, 是一家从事特殊化学品生产的公司, 特别是生产用于处理污水, 生产纸、漆料和农药的化学品。1953年, 迁到此次事故发生地, 即布拉德福德市Low Moor地区。该公司仓库内储存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 是一级重大危险场所。

联合胶体化学公司有1 900余名员工, 占地13万m2, 旁边即为占地5万m2的农药生产厂。紧邻公司东、北和西南方向的是居民区, 南方和西北方向为正在建设的工业区。

原材料仓库位于公司的西部, 1989年7月投入使用, 是此次事故的核心区域。其东面是2个外部化学品桶罐存放区域, 分别为X区和J区, 加工完毕的货物放在H区。仓库南面存放有桶装易燃液体, 此外, 距仓库150 m处有6个大型储罐, 里面是高度易燃的、有毒的丙烯腈。

事故中损坏的原材料仓库和X区, 原计划储存非易燃原材料和一些易燃的成品, 但随后仓库用途发生重大变化。事发时, 原材料仓库存有化学品936 t, X区有712 t, J区有1 050 t, 一共约450种。仓库内部东北角有2间防火货物间, 其中2号货物间存有偶氮二异丁腈1.9 t, 过硫酸铵12 t, 过硫酸钠5.2 t, 其他氧化物6 t (主要为硝酸物) 和其他少量化学品。

事故经过

7月21日9时, 公司接收到1份4桶偶氮二异丁腈, 7袋过硫酸钠的订单。10时, 员工从2号货物间备完货后, 关闭卷帘门。当天早上, 曾出现降雨, 叉车经过数次后, 仓库地面变得潮湿。于是, 电工打开加热鼓风机, 对仓库进行烘干。但他忽略了温度调节器, 只看了控制面板便离开了。2号货物间的加热系统开关和鼓风机同在一个面板上, 电工说他没有触碰过加热系统开关。13时30分, 仓库后面的叉车驾驶员发现2号储物间下部通风口出现烟雾, 随即激活警报。公司5位包括安全经理在内的高管和内部消防队出动。

首先到达的消防员稍微抬起房门, 发现2桶或3桶偶氮二异丁腈爆裂, 液体洒落到低处的货架和地面上, 并产生了尘云, 但并没出现火情。随后, 安全经理、值班化学工作者及其他人员把房门升到1 m, 又确认了这一信息。然后关闭了门。桶上方蛭石的隔离板也出现了损坏, 一片长为300 mm的板断裂, 坠落在地上。

内部消防员把消防车停在X区内最近的出口处。人们认为当时形势可控, 并且部分现场员工已经撤退。当时储物间的温度约为18℃~20℃。那些留在现场的人开始讨论如何清除这些洒落的液体。人们在查阅了供应商提供的偶氮二异丁腈相关信息后, 决定使用真空吸尘器清除有毒尘云。

约14时10分, 员工又在原材料仓库后面的通风机处发现了烟雾, 这预示着仓内又发生了泄漏。5 min后, 值班化学工作人员从门口观察2号储物间。这次他发现在刚才泄漏处下方的1袋过硫酸钠也发生了泄漏, 烟雾和蒸气云从袋中飘出, 还伴随有气体泄漏的嘶嘶声。他意识到情况严重, 但还没来得及进行喷水扑救, 蒸气云已经燃烧, 火苗大概有300 mm长, 火苗立即蔓延至整个2号储物间。

该值班人员开始撤退, 还没迈出4步, 便听到一声巨响, 随后摔倒在地。此时, 储物间附近的所有人正在撤退。正在装载货物的安全经理听到物体坠落的声响后, 跑进仓库寻找正在撤退的员工, 并通过储物间敞开的约1 m高的门, 看见从门口到后墙有2/3的地方都在燃烧。人们尝试灭火, 但随后发生了几次小爆炸, 所有员工撤退。

14时22分, 拨通火警电话。6 min后, 从当地消防站出发的救援人员首先到达现场。当时, 浓浓的黑烟从仓库中冒出, 火势蔓延到外部的X区后逐渐增大后, 烟雾也大量喷发。

X区域的化学桶罐变成了炮弹, 发生爆炸, 其中1枚将成品库屋顶砸坏, 坠落到仓库内。当时有西北风, 风速为25 km/h, 所以浓烟一直往东飘, 影响到了距公司3.2 km外的道路交通。最终从距离公司16 km的利兹市中心也能看见浓烟。

随后, 应急预案激活。所有员工都聚集到公司南面空地。随着火势的持续, 该区域有可能会受到烟雾的影响, 员工又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消防救援

在火势达到最高峰时, 现场已有36辆消防车, 173名消防员, 由副消防队长统一指挥。消防员在获取水时, 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因为当地供水管道不能提供足够的水。最终, 从距事发地点西面900 m和东北方向500 m处的地方获取水。

在火势影响到外部的桶罐存放区之前, 人们还在X区和J区用泡沫进行灭火, 用掉了公司所有的泡沫灭火器。然而, 泡沫不能冷却成品仓库和易燃液体。

14时45分, 大火产生的浓烟惊动了布拉德福德大都市政府环境健康官员。向群众讯问后, 把相关信息告知了市应急计划官员。在当地官员的协助下, 首先安排了将更大范围的居民疏散到附近的体育馆内。市长也到达了市政大厅的应急指挥中心。

消防员之前和公司事故负责人联系过, 强烈建议启动公司警报, 通知附近的民众和事发场所的员工, 但是公司一开始并没有听取建议。进一步的沟通和火势增大后, 最终在14时55分启动了警报。警报一直持续到15时40分, 直到大火影响到电力输送站, 电力组工作人员切断了电力输送。

停电导致公司的污水排污泵暂停, 不能及时排除的污水就从事故现场向外扩散。15时45分, 消防人员通知约克郡自来水厂和英国国家河流管理局 (Nationanl Rivers Authority, 简称NRA) , 告知他们大量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从事发地向外扩散。

8月8日, 大火最终得到了控制。事故发生后18天内, 消防员在清理事故现场时, 还会看见复燃现象。

伤亡和损害情况

尽管火势巨大, 但所幸公司员工无人伤亡。只有那名首先发现泄漏烟雾的叉车驾驶员感觉不舒服, 在经过公司医务人员检查后, 未再接受任何其他治疗。3名群众被送往布拉德福德皇家医院接受检查, 其中1位暂留医院过夜。当地1位残疾人士的肺部出现急性哮喘, 住院1周。这应该是警报提醒群众关闭门窗之前, 他吸入烟雾导致的。

救火结束后不久, 有33人被送往医院, 其中包括20名消防员。6名留院治疗1天。1名交通指挥员因病休假4个月, 而1年后仍没有完全恢复, 29警察上报有出现身体不适。

原材料仓库大部分被化为灰烬, 其他的部分建筑结构也严重损毁。X区和J区完全烧光。成品储存处也仓库也收到严重损坏。几部叉车和一辆装有16 t化学品的卡车被烧毁。

污染

污水从事发现场流出后, 大部分顺着水沟流向北布赖尔利污水处理厂 (North Bierley Sewage treament works) , 但小部分污水则直接流入斯宾河 (Spend Beck) 。化学污水和未处理的工业废水储存在处理厂的雨水罐中。17时30分, 雨水罐被注满, 而处理厂没有其他的储存设备, 只能让水流向河中。这个过程持续了24 h, 污水相继流到了斯宾河、考尔德河 (River Calder) 、亚耳河 (Rivers Aire) 、乌斯河 (River Ouse) 等。

NRA对斯宾河、考尔德河与亚耳河3条河流生物活动进行了超过3周的监测。火灾后的第3天, 人们发现考尔德河出现鱼类死亡;后来, 确定污水对50 km水域内水生物产生了严重影响。除监测死亡鱼类数量外, NRA还对有毒物对微生物的毒性进行了基因测试。

流入河内的水包含有悬浮沉积物, 它们的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非常高, 含有高浓度的清洁剂和溶剂。这意味着鱼类和无脊椎生物不仅仅是因为化学品而死亡, 还有工业污水的原因。NRA估计考尔德河下游与亚耳河共1万条鱼死亡。

事故原因

英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起初把注意力都集中于火灾的源头, 最终认为爆裂的偶氮二异丁腈遇到硫酸盐后, 可能被盖子掉落到地面时产生的能量引燃, 发生爆炸。

调查还发现, 2个货物间并非按照当初设计用途使用。1号储物间不仅存有4.4 t有机过氧化物, 还有0.8 t的偶氮二异戊腈。2号储物间有25.4 t的化学品, 其中21 t为过硫酸盐, 1.9 t为易燃的偶氮异丁二腈。而过硫酸盐和偶氮异丁二腈不可以储存在一起的。

X区本来用于储存非可燃性材料, 但实际却储存了大量的易燃性材料, 包括毒性材料和67 t高度易燃液体。J区储的材料虽然可燃性不强, 但其旁边停了一辆装有16 t乙酸正丁酯的运输卡车, 这导致了火势蔓延到J区。

公司物流部门125名员工, 没有化学专家或有具备安全资格的人。公司除对物流总监进行几个小时的SHE政策解读外, 其他人员均未接受相关安全管理培训。

吸取教训

此次火灾暴露出的严重错误就是化学品分类, 并把2种不相容的物品一起储存。尽管公司有书面隔离化学品的政策, 但还不完整。此外, 该公司还没有遵守1986年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局出台的《有包装的危险物品储存标准》 (The storage of packed dangerous substances) 。仓库和其他储存化学品的地方, 应按照设定的用途进行使用。尤其注意隔离易燃的、不相容的物体。

公司提供健康和安全相关培训时, 不应该忽视非生产部门。风险评估时, 上述区域也应受到重视。定期检查仓库安全情况, 建立事故和伤病数据分析资料;仓库安全也应该视为公司安全计划的一部分。重视与安全相关的维护保养;管理人员、监督人员和化学品仓库操作员应该接受相应培训, 特别是化学品安置和隔离等方面的培训。对每位员工接受的培训做记录。

火灾初期, 公司没有提供烟雾的毒性信息, 这对消防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因为他们必须立即决定是否需要封锁道路、疏散居民和穿戴防护衣物等事项。事后, 面对来自公众和媒体的问题, 消防员仍然缺乏烟雾毒性信息。公司应给应急人员和其他公众提供潜在毒性信息。

事故发生发生后若有升级趋势, 则应立即召集应急人员。这项要求应该包含在应急计划中。

除了公司安全管理、仓库使用、信息公布, 现场外部的应急计划应清楚表明如何采取必要措施控制环境污染。此处尤其要注意的是, 灭火需要千万升的水, 这些水会和泄漏的化学品混合。混合物再流入河道内, 会污染水源。事故报告发布时, 英国国内还不存在简单明了的处理事故污水的指南。污染水源与HSE部门、NRA和应急服务部门密切相关。公司指定应急计划时应考虑如何控制消防污水。建议HSE部门应与其他有关部门联合, 建立控制污水的指南文件。污水外泄会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还应该考虑相关部门设施能储存多少污水或如何减轻污水外泄的影响, 考虑到此次事故的最严重后果即为环境污染和鱼类死亡, 这一点是重中之重。此外, 无论是正常作业还是紧急撤退时, 公司都应尤其注意避免出现拥堵。

美国宣伟公司火灾事故

1987年5月27日, 宣伟公司仓库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3 200万美元的损失, 1名公司员工受伤, 1名消防员把腿扭伤。美国俄亥俄州戴顿消防局因为没有尝试扑灭宣伟公司仓库大火, 而避免了双重灾难。

事发地点

宣伟漆料仓库建于1977年, 占地1.8万m2, 墙高10 m, 是大型的、配有办公区域的仓库。仓库位于蓄水层上方。蓄水层的水井为该区域十几万居民提供饮用水。如果消防用水和泄漏化学品混合物失控后, 会污染水源, 造成比火灾更大的损失, 就像1986年瑞典山度士化学品仓库 (Sandoz Chemical Warehouse) 火灾事故一样, 污染莱茵河水。

仓库内配有自动喷淋系统和消防泵。自动喷淋系统的流量为1.2 L/min, 覆盖区域为371.6 m2。消防泵进水由直径为30 cm的管线完成, 一侧连接着直径为25.4 cm的出水管, 出水管连接着自动喷淋系统。

该仓库储存有5 678 m3的漆料和大量的罐装气溶胶和其他易燃液体, 这些液体多数以19 L的容器装载。仓库内的货物都储存在4层高的货架上, 此外, 仓库内拖车上还储存有其他物品。

水系统

俄亥俄州戴顿及周围区域的公共用水都是从宣伟公司仓库下方的蓄水层内抽取的。仓库所在地及周围区域就有很多水井。

化学品可能从地表渗入地下水层, 污染水源。这种可能性在仓库建设之初便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尽管火灾之前人们就对此进行过激烈的讨论, 但消防部门没有采取任何具体措施来应对这种风险。

火势情况

1987年5月27日晚, 正在操作叉车的员工突然晕倒, 将几罐易燃液体洒在仓库东部区域。洒落的液体可能被叉车产生的火花引燃, 使该员工受到严重烧伤。在其他同时的帮助下, 人们把员工衣服上的火扑灭了。但其现场他部分的大火已很难控制, 于是撤离了现场, 期间没有其他人受伤。员工把这种行为归功于公司的培训, 所以他们知道如何应对。

大火触发了自动喷淋系统和警报, 戴顿消防局也不断接到来自周围居民和公司员工的报警电话。消防局启动了应急警报, 21时07分, 1名分区指挥官、1辆卡车和3辆机车出动。在出动过程中, 指挥官再次启动应急警报, 此后又出动了1名分区指挥官、2辆卡车和4辆机车。21时14分, 首先到达现场的指挥官要求第3次启动警报。最终现场有84名消防人员、10辆消防车、5辆卡车和12辆其他车辆。

第1批消防员达到现场时, 大火已烧毁屋顶, 仓库东部也完全被大火吞噬。气溶胶罐从仓库内飞出。人们首先想保护未着火的部分、办公区和消防员安全。分区指挥官立即决定不让消防员连接消防泵的喷水管, 因为其位置离仓库墙体很近, 很可能会让消防员受到高温的威胁, 墙体倒塌和飞出的气溶胶罐也很危险。随后, 大火穿过防火墙, 向西部蔓延。21时32分, 消防员被告知, 该建筑可能会被完全烧毁。

仓库的喷淋系统已被大火吞噬, 几乎对仓库中心大火扑救无任何效果, 但它的确拯救了仓库的办公区。人们还发现损坏的喷淋系统管道开始漏水。不久, 便手动关闭了系统。

格伦·亚历山大是火灾初期的指挥官。他下令不许在仓库灭火时使用水, 只有在消防用水能够控制和监测时才可使用, 因为他考虑到消防用水流出后会污染水源。

施救过程中人们还考虑了仓库的储存物、选择空气污染还是水污染及其他问题。事发当天, 除了当地供水部门外, 该州空气和水污染专家也到达了现场。人们达成一致, 决定不采用喷水救火, 避免增加风险。

道格拉斯·霍尔是戴顿水力部门的环境保护经理。他说, 没有采用喷水灭火这个决定很果断。这之所以很容易决定是因为人们了解到仓库中没有剧毒材料, 周围也没有居民。如果不是考虑到对地下水源的威胁, 或许就会采取喷水灭火, 并对消防用水进行控制。虽然没有采取这种措施, 但自动喷淋系统也运行了一段时间, 产生了废水, 流到了迈阿密河。事故第1天, 人们把河中的漆料溶剂等物质分离出去;事故第4天河道的大坝开始截水, 为最后的污染物处理做准备。事故还造成了轻微的土壤污染, 但污染程度显然可控, 所以没有影响到水源。

据报道, 大火在5月28日0时12分得到了遏制。但实际上, 直到大火发生的6天后, 即6月2日, 才被控制住。

合规情况

事发仓库遵守了《俄亥俄州建筑标准》。该标准规定, 只要仓库有完整的喷淋系统, 就可以有无限的存储区域, 但没有提及类似仓库的完整喷淋系统应包含什么。如何才能在遵守相关条例的同时, 采用成本较低的消防安全设计, 从而可以储存有大量易燃材料的仓库, 便成了人们的疑问。

第1种方法是将仓库再下分为不同的隔间, 每个隔间都要有高流量的喷淋系统。第2种方法是用几面防火墙和可以控制某些火灾的小流量的喷淋系统 (但这种火灾从未出现过) 建造更宽阔的空间。第3种方法就是在安全、偏远的地方建造轻便的一次性仓库, 但这个方法不符合多数规定。如果担心污染环境, 可以在仓库周围建造蓄水池, 拦截消防用水。

经验教训

风险管理从此事故中学到的最重要经验不仅是简单的“有些火灾应该允许任其燃烧”, 而是“所有救援行动的后果一定要从科学与知识角度出发, 深思熟虑”。亚历山大指挥官将消防队长描述为“风险管管理者”。这是风险管理的良好应用, 它延伸了消防队长的角色和职责。类似火灾事故的风险管理需要考虑如下因素:涉及物品和化学品的特性;空气污染还是水污染;风力、风向和天气状况;是否有能力控制火势, 将其扑灭, 或拦截消防废水的能力;选择短期影响还是长期影响;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及疏散等问题。

水污染此次事故中决定不适用水灭火, 减少了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和财产损失。当地空气和水污染专家被调往现场提供咨询。瑞典山度士化学品仓库事故就向人们展示了如果不考虑水污染将导致的后果。然而, 如果有较高的风险或严重空气污染问题, 任其燃烧也不可取。危险物品火灾救援制定计划前和制定计划期间应该考虑到救援会造成的水污染。

保险和起诉亚历山大指挥官说, 仓库投保的保险公司将不会因其没有用水灭火而起诉消防局。主要原因是消防队长决定放弃用水时, 仓库已经完全烧毁。但如果仓库本来有拯救的可能, 事情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出于对保护环境的考虑, 消防部门决定让火继续燃烧之前, 应该与律师和财产主人进行沟通, 这是救援预案的一部分。

自动喷淋系统与防火墙自动喷淋系统和放火墙都在大火中失效了。显然, 喷淋系统很快被大火吞噬, 不能提供所需水量, 而该系统又符合俄亥俄州的标准。仓库的防火墙没能抵抗住大火, 烧出了缺口。所以亚历山大呼吁重新审核自动喷淋系统标准和防火墙标准。

消防员安全值得注意的是, 此事故中只有1名消防员受到轻伤, 这主要归功于指挥人员的决定——不让消防员连接消防泵, 远离墙体。

土地开发如果当初不允许仓库建在水井区, 事故就不会对地下水造成的威胁。环境影响应该是土地开发决策中的主要因素。然而, 火灾可造成的潜在影响并没有体现出。消防部门应尝试确保这些因素在土地开发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员工培训此事故是由员工意外引发的, 这种火灾是否可完全预防值得人们讨论, 但有些措施未必可行, 比如不允许会产生火花的机械在任何可能发生易燃液体泄漏的地方出现。

此次火灾因为员工培训达标, 所以他们才能很快撤离、集结, 扑灭叉车司机身上的火苗。然而, 员工们集结的地方受到了大火中崩出罐体的袭击, 导致员工不能集结在一起, 无法通过点名确定是否所有员工已撤离。

事故指挥此次火灾近乎为事故指挥系统的模范。随着警报不断启动, 高层领导顺利与前期指挥人员顺利交接, 期间也没有遇到重大沟通问题。接警人员也成功处理了公众及公司员工对此次事故的报警电话。事故指挥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美国Drill Chem化学工厂爆炸事故

事故描述

2015年8月14日16时30分左右,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北部蒙哥马利县康罗市 (Conroe) Drill Chem石油工业供应公司发生爆炸, 引发三级大火, 将该公司2间用于储存化学品的仓库烧毁, 产生大量浓烟, 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发仓库于2008年建成, 占地1858 m2, 曾经为某绝缘材料公司所在地。事发公司前几年搬到现在的位置, 并且没有火灾或违反消防规定的历史。

距爆炸中心1 km左右的居民韦恩·帕特森说, 他大约听到3~4次爆炸声, 最后1次爆炸冲击到了房屋。他出门时, 发现了空中的浓烟。随后帕特森收到了当局发来的短信, 要求关闭空调。另外, 他表示自己眼睛有灼烧感, 虽然并不严重, 但可以感觉到很不舒服。

消防救援

当地消防局局长麦克·勒古德斯说, 当时消防局接到报警, 发生了爆炸, 其他信息一无所知。随后约50余名消防员出动, 并封锁了事发区域周围部分道路。还成立了移动指挥中心, 急救车也赶到现场准备救援, 但最终没有收到人员伤亡报告。

消防员尝试确定仓库内危险化学品种类。尽管勒古德斯认为事故并不会立即对居民健康产生影响, 但还是派遣了1支危化品处理小组前往现场, 并进行空气质量监测。事故信息也上报到了美国环保署 (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还要求周围3.2 km内的居民在住所内避难。

蒙哥马利县消防局局长吉姆·威廉姆斯说, 由于不清楚化学品种类, 并考虑到用水灭火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最终决定采取让其自行燃烧 (burn down) 策略。期间尝试确定燃烧物为何种化学品, 应用何种阻燃剂进行灭火。18时左右, 消防员开始用泡沫灭火, 2 h后将火势控制住。傍晚时分, 事发地点0.8 km内的居民被要求避难, 其他地方的警报解除。

编后语

危化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也属于此类。关于消防救援和“burn down”策略 (划出隔离带, 人员撤离, 里面烧完炸完再进去处理) 的争论, 从上述事故中可以看出, 国外的确有应用“burn down”救援策略的案例。这种策略的选择要根据火灾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比如燃烧物的种类、数量、特性, 事故周围情况, 燃烧是否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若喷水灭火是否会对水源造成污染等。

科学救援或救援策略的选择是消防人员素质的体现, 也是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及消防员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条件。事故为人们提供借鉴, 从事故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才能提高消防救援水平, 这就是案例分析的价值所在。

编译自英国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局和美国国土安全局官方材料及外媒新闻

危化品仓库管理规定 篇3

关键词:石化企业仓库;危化品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危险化学品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物资,应用于石化企业的储存、生产等各个环节。在生产环节,危化品所具有的毒害、腐蚀、爆炸、燃烧等性质以及可能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的危害受到重视,因此,由于危化品造成的事故很少发生,在仓储场所更不多见。天津港“8.12”特大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各级政府、各大石化企业敲响了警钟:安全事故不仅会发生在从事生产作业的装置,也会出现在仓储场所,而且,物资集中存放,难以控制,会造成整个企业的生产线全面停产,事故后果更加严重。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和实践,对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设计规范问题。企业现有的化学品库房大部分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设计施工,各类危化品存储在普通库房,达不到危化品储存的要求。大多数危化品库房没有火灾报警、排风及视频监控等安全基础设施。原因分析:库房建设时间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建设时没有相应的规范指导。(2)专业知识问题。企业危化品管理部门对危化品禁忌存储风险分析不到位,对危化品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危化品的特殊性质和管理要求了解不深等。原因分析:危化品的管理专业性较强,从业人员缺乏危化品专业知识,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政策,没有有效的渠道获取专业技能,致使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处于封闭的自我运行状态。(3)管理水平问题。危化品存储存在没有按化学性质分区、分类、分库存放等问题,达不到《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标准要求;库房禁止、警示等安全消防标识不齐全,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内容不规范、信息不全,应急处置卡数量不全,内容空泛,不能满足应急处置的要求。企业危化品库房的应急预案内容较空,预案演练、评估流于形式,实战演练没有关键环节的推演和实际操练,效果有限;应急物资种类、数量不全、不足。原因分析:各级管理人员对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甚至存在推诿现象;没有严格按“五定“原则组织专业人员研讨,没有制定有效、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没有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导致工作拖延和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二、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应对措施探讨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储存合规合法。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符合国家规范、适合本企业危险化学品存储的高标准库房,从硬件上实现存储的本质安全。同时,严格按照《建规》等建筑规范,对现有库房全面评估,通过改造、合并,规范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技术装备,使库房达标。(2)以人为本,从人员配置和技能培训入手,提高人员技能。提高重要岗位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危化品专业技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保证安全运行。(3)对危化品和危化品库房的概念要理解、完善。按照规范对所有库房和化学品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类、危化品划分,最后参照产品MSDS储存要求科学存放。(4)加强危化品储运环节依法合规管理,建章建制,在国家规范和标准指导下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严格考核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操作纪律和日常巡检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采取追究和激励机制并行的管理手段,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5)明确危化品的管理分工,对企业各相关部门明确管理职责,确定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6)大部分石化企业年代久远,超过保质期及装置报废不再使用的老库存存量很大,应该及时处理,不但降低库房存储压力,消除隐患,还能盘活资金,提高企业活力。(7)石化企业危化品存储现状必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企业应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摸清实际情况,不能立即达到完全合规的企业,要马上排查出所有隐患,在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实现安全管理。明确权责,监督过程,督查结果,实现全层级参与,尽早完成现有隐患和问题的整改,实现危化品库安全运行的达标管理。(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石化企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将仓储场所列入生产运行序列进行管理,现在提高了管理力度,原来的管理方式及不适应,应该参照装置运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符合仓储实际运行的操作规程,规程要从国家和行业规范出发,合规合法,同时符合石化企业实际情况,统一标准,操作性强,能够作为仓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从体系上保证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危化品仓库管理规定 篇4

1、全年不发生一起死亡、重伤事故。

2、全年不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3、全年不发生经济损失一次超过一万元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

4、全年不发生一起因危化品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

二、职责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服从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监督管理,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2、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1~2次,并做好演练记录。

3、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经营管理台帐、安全检查记录、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并及时认真做好台帐记录。安全检查、自查活动做到一日一查,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及时做好整改工作,确保企业经营安全。

4、按国家规定持安全上岗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注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5、对剧毒品必须严格执行“五双”安全管理制度,剧毒品仓库

防盗报警装置必须保持正常使用状态,同时,强化安全管理,确保经营、储存安全。

6、必须在危险化学品仓库、油库、经营场所内显著位置设有“严禁烟火、119火灾报警”等安全警示标志。

7、对经营、储存设施每年进行一次防雷防静电定期检测,确保经营、储存设施的安全,防止雷击、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8、灭火器、消防水泵、泡沫灭火泵,必须保持正常使用状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并认真记录在安全检查台帐内,做到有据可查。

9、危险化学品仓库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库内危险化学品要堆垛有序,摆放布局要合理,禁忌物料不能混放,通道应保持畅通,剧毒品必须专库存放。

10、应将各岗位的主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周知卡上墙,并告知职工了解和严格遵守执行。

11、及时完成上级安监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

三、考核方法

1、考核期为每年的12月31日左右。

2、在次年1月5日前,就责任目标执行完成情况写出书面自查报告,报公司。

3、在自查报告的基础上,由公司相关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复核、评定,提出考核结论。

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篇5

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总则

1.1、为了加强全公司化学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预防和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中毒、爆炸事故,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1.3、本制度专项适用于各部门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

2、职责

2.1、安技环保部、保卫部负责对危化品防爆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环保特性进行评审工作;对储存、使用危化品废弃物处置进行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负责危险化学品保管人员的监督管理;核实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监督管理剧毒化学品、废弃易燃品的处理和销毁;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理;组织参与调查重大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和环境污染事故。

2.2、采购部负责督促供应商提供危险化学品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负责验证供应商资质证明,并保存复印件;负责联系危险化学品的购进和运输。

2.3、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日常巡查,并完善出入管理台账。在日常工作中选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尽量选用危险性低和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危险化学品。新产品替代时,应充分考虑其危险性和环境影响。

3、危化品管理

3.1、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防爆储存柜内,并设置相应的通风、防潮、防晒、防泄漏、防爆、防火、防雷、静电导除、防盗、报警、灭火等安全设施。

3.2、危险化学品应分类存放,每种化学品要标明MSDS。3.3、管理人员要负责制定使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要经常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员工进行安全教育。

3.4、应指派责任心强,并熟知危险物品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的人员管理危险物品。实行两人管理、两人使用、两人运输、两人保管和两把锁为核心的安全管理。专用储存柜实行双人收发签字、双锁管理。

3.5、库管员应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数量和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用时,必须立即通过安保部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3.6、危化品防爆柜存放区域应设有温度表,定期检查记录。同时根据物品的性质,采取密封,通风和室内吸潮相结合的温度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并保持房内的温度≤30℃。对储存化学危险物品的橱柜要定期检查储存条件,在夏季(6月15日至9月15日)要注意降温,定时测温通风,严守每天上午11时以前运输、发放化学危险物品。

3.7、针对易燃液体,检查封口是否严密,有无挥发和渗漏,有无变色、变质和沉淀现象。做好记录。

3.8、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必须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防止泄漏、爆炸、火灾、中毒、污染等事故的发生。

3.9、化学品的成分应经对照说明确认,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

3.10、化学危险物品严禁任何部门以个人名义购买、储存、调拨、使用,凡违规者视情节予以处罚。严禁私自接收外单位转让和赠送的爆炸品、剧毒(易制毒)化学品,也不得向外单位转让和赠送爆炸品、剧毒(易制毒)化学品。

3.11、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必须采用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

3.12、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和自动报警等措施。

3.13、危化品防爆柜室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住人。

4、出入库管理

4.1、入库物品必须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和MSDS,进口商品必须附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它说明。4.2、物品性状、理化常数应符合产品标准,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验。

4.3、库管员对物品外观、内外标志。容器包装及衬垫进行感观后作出验收记录。验收应在室外安全地点进行。

4.4、验收内容包括:数量、包装、危险标志、产品安全说明书等。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4.5、出库时按生产日期和批号顺序先进先出。

4.6、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人员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4.7、仓库管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告知提醒装卸人员。

4.8、在出入库过程中,库管员应严格监督执行相关规定,严禁摔、撞、击、拖、拉和倾倒物品。

4.9、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经办人签字。保证帐物一致,工作留痕。

5、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5.1、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2、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

5.3、公司内转运应保证两人以上操作。

6、生产和使用 6.1、危化品防爆柜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6.2、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各项安全制度和作业指导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事故应急措施。

6.3、使用危险化学物品的单位,应提交危险化学物品使用申请报告,经部门分管领导批准后,根据实际需要最小量采购,减少库存量。使用危险化学品现场,必须随用随领,所领取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剩余的要及时退回储存柜。

6.4、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方可进入作业场所作业。

6.5、危险品作业场所应配置保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并定期定人进行维护检查,以确保其完好。

6.6、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粉尘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凡能相互引起化学反应发生新危害的废物,不要混在一起排放。

6.7、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6.8、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6.9、严禁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吸烟。

6.10、危险化学品储存和生产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6.11、凡发现化学危险物品丢失被盗,要及时向公司安保部报案,并保护好现场,否则后果自负。

7、报废处理

7.1、剧毒物品用后的包装箱、纸袋、瓶、桶等必须严加管理,要统一回收,专人负责管理。

7.2、铁制包装容器不经彻底洗刷干净,不得改作它用。

7.3、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带有危险物品,必须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危化品安全管理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管理办法》为依据,以涉危化学品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规范管理,预防因涉危化学品有关单位、有关环节管理不当引发事故,保障全校师生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制定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清查登记,掌握全校危化学品的基本情况及其危化学品的品种、数量等情况;通过现场检查、限期整改等措施,查处涉危化学品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目的。

三、工作措施

(一)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学校要按照计划要求,指定专人负责,详细调查核实涉危化学品单位、品种和数量,并建立涉危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档案。

(二)加强涉危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监管。实验室管理员要定期对剧毒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流失、被盗。

(三)加强涉危化学品的封闭式管理。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涉危化学品的规章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完善使用手续,确保安全管理不留空白。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涉危化学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彻底查清我校剧毒化学品现状,保护学校师生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本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清查整治。

(二)、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工作,做好自查自纠,学校总务主任和实验室管理员每月共同检查一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有效地整改,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安全教育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从讲政治、保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风险控制在危化品管理中的应用 篇7

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 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 因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更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从众多的事故案例中, 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事故都是由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漏洞导致的, 许多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之所以没有得到控制, 导致事故发生, 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问题,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是管理上的缺陷;如果在初期进行了风险分析, 对可能发生的所有异常状况进行了有效控制, 那么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做到本质安全。采取风险辨识来发现风险, 制定措施进行控制, 从而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手段, 进行控制是有效降低风险的方法。

1 风险识别

1.1 风险、危险源的定义

风险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危险源是可能引起事故的根源或状态。它来自作业活动中物、人、环境、管理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既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 危险、有害因素

1.2.1 危险、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类别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繁多, 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依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生产过程的危险与危害因素分为6类: (1) 物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2) 化学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3) 生物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4) 心理、生理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5) 行为性危险与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与危害因素。

1.2.2 危险、有害因素易造成的后果

(1) 人身伤害, 包括伤亡及疾病; (2) 财产损失, 包括停工、违法、社会影响; (3) 环境的破坏包括水、空气、土壤、噪音污染。

1.2.3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就是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 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通过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缺陷的识别与分析, 明确危险、有害因素会造成的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很多, 并且表现形式也很复杂。为正确有效的识别, 必须建立有清晰的识别思路: (1) 本因素存在什么危害; (2) 谁 (或什么) 会受到伤害; (3) 伤害会怎样发生; (4) 伤害的后果如何。

2 风险评价

2.1 风险和风险评价的概念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即:

风险度 (R) =可能性 (L) *后果严重性 (S)

L:可能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 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S:后果严重性是指在现有的预防、检测等措施的基础上, 特定的危害事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

只要在可能性或后果严重性上加以防范与控制, 都能降低发生危害事件的风险。

风险评价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隐患, 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的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危害程度评价, 针对危害程度的不同, 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使隐患得到治理或处在可控状态, 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2.2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

进行风险评价, 需要选择所使用风险评定的工具或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的选择和确定是核心问题。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才能正确地使用这些方法,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评价方法必须具备科学性, 其次必须具备针对性。需要风险评价的物质千差万别, 涉及到作业条件、设备设施、作业过程、预期使用、误用、使用者、空间、时间等各个方面, 不可能有一种方法能适合所有。所以采用的评价方法应该是专门针对性的,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评价方法还必须具备适用性。一切方法都要适用于应用, 方法要简单、结论要明确、效果要显着, 这样人们才能乐于接受。一些设定的参数值过多, 计算复杂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风险评价因评价范围的不同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 (1) 工作危害分析 (JHA) ; (2) 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 ; (3) 预危险性分析 (PHA) ; (4)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 (5) 失败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 ; (6) 故障树分析 (FTA) ; (7) 事件树分析 (ETA) ; (8)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LEC) 等方法。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2.2.1 工作危害分析 (JHA) 方法

(1) 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过程; (2) 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3) 针对每一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具体见表1。

2.2.2 安全检查表 (SCL) 分析方法

(1) 先对一个检查对象加以分解, 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个小项; (2) 针对每一个小项, 查找有关资料, 确定检查标准; (3) 针对每一项检查标准, 确定未达标准的后果; (4) 针对每一个后果, 确定现有的控制措施; (5) 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 制定改进控制措施。具体见表2、表3。

2.3 风险评价程序

2.3.1 建立风险评价组织为使风险评价体系有序的开展工作,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 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专业组。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明确评价准则和职责。

2.3.2 对识别出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评价准则进行评价, 总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等级。

2.3.3 依据风险评估表确定风险等级。

2.3.4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隐患治理 (风险控制) 的时间与措施。

3 风险控制

3.1 风险控制分类

根据风险度等级控制措施可分为:根除危害的措施;降低或减少后果的措施;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到可以容忍或可忽略的水平。

3.2 控制措施的选用

通常选用控制措施须考虑如下因素:措施的可行性 (可操作性) 、可靠性;措施的安全性、先进性;措施的经济合理性;技术的保证与服务。

风险控制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 树立“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的安全生产零理念。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强化生产事故责任追究, 促使人人负有安全责任心, 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安全投入作保障。无论教育培训还是设施的更新及隐患治理, 均需付出劳动和成本。所以, 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障, 在落实整改措施时一定要落实资金来源, 安全投入即是代价更是效益。

在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后, 重点则在于措施的执行和落实, 要具体到人, 有了具体的实施人, 才有可靠执行的保证, 并且在执行完毕后, 要有复查人员进行检查确认, 将各类风险及隐患做到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时限, 定资金来源, 定复查负责人, 实行闭环管理, 真正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以保证生产的安全。

3.3 控制结果

作为危险化学品产品及原材料种类繁多的危化品生产单位, 通过风险控制的引入, 在2011年和2012年的生产过程中, 没有一次危险化学品泄露或污染, 灼伤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风险控制在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4 结论

在化工工业生产过程,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 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 通过措施的执行, 可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能够有效控制事故发生。

摘要:危险化学品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易腐蚀等特点, 与其他行业相比,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更多, 危险性和危害性更大, 因而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更严格。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 本文针对化工生产领域目前尚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有关风险辨识和分析评价的各种方法, 阐述了风险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指出风险控制是危险化学品管理中的重点。

关键词:风险,危险源,风险识别与控制,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吴宗之, 高进东等编著.工业危险辨识与评价[M].气象出版社, 2000.

[2]刘诗飞, 詹予忠主编.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危害后果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吴宗之, 高进东, 魏利军编著.危险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冶金出版社, 2001.

浅论电子制造型公司的危化品管理 篇8

关键词:危化品;存储;使用;易燃易爆;通风;应急;火灾;泄漏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危化品的燃烧爆炸事故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其与危化品的数量和性质、燃烧爆炸时的条件以及位置等因素有关。燃烧爆炸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其它可燃物质的火灾,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爆炸后产生的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产生冲击波,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使人员伤亡;燃烧和爆炸时,会是大量有毒物质外泄,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天津港危化品爆炸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使人们对危化品敬而生畏,作为安全管理人员,对公司危化品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管理方法,落实管理措施,防范事故发生,就尤为重要。

一、常用危化品种类和特性

在电子制造型公司使用的危化品一般情况没有放射性物品,只涉及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化学品。常用的危化品包括:

(一)助焊剂

焊接时用的,即松香水,属于中闪点(18℃)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二)稀释剂

用于稀释助焊剂,属于中闪点(27℃)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其蒸气比空气重,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三)有机清洗剂

属于低闪点(-18℃)的易燃液体,具有刺激性且有毒。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切换为水性清洗剂。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四)水性清洗剂

气味小、无闪点、不会燃烧爆炸、无毒性等优点。

泄漏:用水冲洗。

(五)天那水

用于稀释油漆等,或用于清洁。易燃易爆且有巨毒,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建议禁止使用,用其它稀释剂和清洗剂替代,无法彻底禁止的,少量控制使用。

(六)酒精

常见危化品,用于清洁等。属于低闪点(16℃)的易燃液体,易挥发,具有刺激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扩散到较远的地方,遇火源燃烧。其蒸气也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干粉、二氧化碳、沙土。

少量泄漏:用沙土吸收,或用大量水冲洗。

二、危化品储存管理措施

(一)库房

必须是专用库房、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耐火等级为一级,防火间距12米。具备通风条件。必须分类储存。张贴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责任卡。

(二)防火防爆

库内电器必须是整体防爆(防爆电器、防爆开关、防爆线管、防爆排气扇等)。要有防雷、防静电措施。禁止使用能产生电火花的铁质工具。禁止使用手机打电话。

(三)监测报警

要有监测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器。

(四)防泄漏

要有防泄漏措施。

(五)急救

要有应急水源,配备洗眼器。

(六)消防

配备消防器材,包括自动灭火器、手动灭火器、沙土。

(七)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安装温湿度计,张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警示标志。出入库登记完整。

三、危化品使用管理措施

(一)临时存放区

不超过当班(或一昼夜)用量。

存放于专用防爆柜中,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

配备消防器材。

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二)操作者

有上岗证,接受危化品知识培训,了解化学品危险特性及防护措施。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三)岗位

张贴作业指导书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分装的危化品容器须有盖,容器上应粘贴安全标签。

严禁在附件进行明火或高温操作。

严禁使用容易起火花的铁质工具。

需要通风换气或排烟处理。

四、危化品应急处置

电子制造型公司使用危化品数量少,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一般预防二类事故:泄漏和火灾。应该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培训员工,并定期演练,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排除,防止事故扩大。

(一)泄漏事故

1、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迅速切断车间及周边电源的总开关。对泄漏化学品已经扩散到的地方,电气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随意开或关;对接近扩散区的地方,要切断电源。

3、检查周边,清除点火源;

4、用沙土堵漏,并在泄漏化学品上铺设沙土吸附,然后进行转桶处理。严禁使用铁质工具。沾有沙土的泄漏化学品在事后收集交相关部门处理。

5、对泄漏现场进行清洗。

6、注意事项:参与应急人员需要佩戴好防护用品,未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严禁进入事故现场。

(二)火灾事故

1、现场人员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迅速用灭火器进行灭火(注意要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禁止使用水)。扑灭初起火灾至关重要,事发岗位人员必须经过训练。

3、边扑救边呼喊事故周边岗位操作人员及其他人员前来救援。

4、如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组织疏散、警戒,拨打119报警,等待场外救援。

5、注意事项:应急人员需要佩戴好防护用品;灭火时与火源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事故威胁到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

四、结论

电子制造型公司使用的危化品数量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因而未列入政府监管部门重点监督检查对象。但是作为易燃易爆危险品,任何小的疏忽可能酿成大祸,小事故可以演变成大事故,因而在危化品的管理上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按照法律关于单位全面负责的原则,企业必须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本文对于这类企业危化品的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总结,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标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到位,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员工、管理人员的具体操作,为保障安全生产做出应有贡献。

致谢

上一篇:矛盾论实践论读下一篇:摩擦力学案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