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2024-08-02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精选10篇)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1

创造生活的每一天

——记读《活着》有感

一口气在网上看完了余华的《活着》。

他笔下的故事令人深思。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徐福贵的老人的故事……

他是一个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却因为赌博、上妓院,而输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亩地,把祖祖辈辈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亲因为儿子的不争气,气得病重,最后因为从村口的粪缸上掉下来而摔死。自此,他从一个富贵人家的少爷变成了一个要从别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开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实实地用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人。

他的母亲也老了,最后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几块银圆让他去城里请郎中。可郎中没请成,却被一个国民党的小小的连长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个没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见到明天太阳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艰苦的,他们的粮食都要争抢着吃。好在认识了两个朋友,生活也就不会太过乏味。(虽然其中一个叫老全的人还未摆脱那样黑暗的生活就先在战场上死了)

他们这一连的炮兵从不打仗,却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个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国解放,他领了共产党团长给的盘缠,踏上了归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这两年玩命似的时间里,他无时无刻不想着这个小茅房。他看见了他的女儿、他的儿子,还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当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搂着妻子在门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来了。

悲惨的生活从此开始。

他的母亲在他离开的两个多月以后就死了,现在他要和妻子一起养活两个孩子。可是他的儿子徐有庆毕竟要读书,家里的口粮就成了问题。他的女儿徐凤霞因为小时发高烧,留了后遗症,从此变成了聋哑,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龄不会没人来提亲。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儿送人。

他的妻子虽然不舍,却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儿送给一个老夫妇那里干活。他的女儿偷偷跑回来了,可他送女儿回城里,就快到时,他却忽然心疼他的女儿了:他的女儿很懂事,他不舍得送人。于是,便背着女儿回家。当晚,他告诉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

他们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艰难地生活着。虽然贫穷,但他始终不抛弃人性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却紧接着传来。他的妻子得了当时无法医治的软骨病,渐渐地干不动活,又变得走不动路,最后连一根针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为她会先行离开家人。但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儿子才10岁,小小年纪便魂归西天。

他们村的县长的妻子因为生孩子时大出血,急需输血。但却没人的血型对得上。碰巧,他的儿子的血型正好相同,于是,医生便开始抽血。本来现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许献血的,且献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当时的.医生是极度不负责任的,可以说是根本没有道德。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来了。他可怜的儿子徐有庆就这么被活活地抽干血,死了。

埋了他儿子,他始终不敢告诉他妻子。但最后他的妻子还是知道了,哭得伤心欲绝。时间是治愈心病的最好良药,渐渐的,想起他们的儿子也只是悲伤一下了。他们便开始烦恼怎么才能找个好婆家,把他们的女儿嫁出去。终于,在同村村民的帮助下,他的女儿凤霞嫁了个好丈夫。女儿虽然是个聋哑,但他的女婿仍是十分疼爱他的女儿。不久,他的女儿就怀孕了。

这本事一件喜事,可似乎到了他们家就成了丧事。他的女儿分娩时,却也因为大出血,而永远离去。

女儿生了一个男孩。他的妻字看着她的外孙这么可怜,刚出生就没了妈,便给这个男婴起名为“苦根”。

真的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他的妻子原以为自己快要死了,却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女双双在自己前面死去。不久以后,她也撒手人间。

他的女婿自从他女儿死后,就把苦根当命看。他的女婿是个搬运工,天天上工都背着苦根。好了,等到苦根会说话、会自己走路、自己玩的时候,苦根的父亲也丢下他命归西天了:他的女婿是被两跨水泥板活活压死的,整个人被压得扁平,成了一摊肉酱!

他就承担起了养育小外孙的责任。

苦根一天天长大,也渐渐懂事,会帮他外公做一些田里的活了。这自然让他十分高兴。可天不尽人意,苦根有一次发高烧了,他却浑然不知,等到烧得厉害了,才知道,他的外孙生病了。当时家里多穷,跟本没钱买药。听说姜汤可以治感冒、发高烧,他便去弄了碗姜汤来。可有觉得这样太苦太辣,就又向村里人借了一点糖。本来要还,别人知道他家的处境,可怜他,也就叫他算了。

外孙喝了姜汤自然好了许多。他就为自己原来外孙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感到内疚。于是煮了一大晚豆子放在桌上,还放了点盐(当时的糖和盐对老百姓可都稀有着)。他可怜的小外孙,就因为这么一碗豆子,而活活被撑死!

自此,这么一个贫困的家庭就破裂成如此,全家就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于是他买了一只原本要宰杀了的老牛做伴。“两个老不死”就这么过着平凡的生活……

如果有人遇到了如此的人生待遇,想必他一定是不愿在回首。可这位老人却依旧如此详细得同作者娓娓道来,仿佛在活了这么一段人生。

且不说这个,许多人,遇到一点生活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更何况是老人遇到的这种艰难: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可老人依旧活下去了,而且活得充实、快乐。所以我们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我们不可能要做一只胆怯的蜗牛。

想必,这就是作者余华所要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如同书名——《活着》。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2

合上书,抚平自己心中微微泛起的叫做“苦郁不平”的涟漪,认真思考起来。“活着”这个词的本身其实就是对于《活着》这本书最好的诠释吧。

活着,那到底什么才是活着呢?是一生璀璨辉煌,名利双收,就此走向人生巅峰?还是吃喝不愁,放飞自我,肆意挥霍?还是穷苦一生,茫然无助,默然忍受坎坷一生?不,都不是!活着,是繁华落尽一片萧瑟中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是以活着为基本目的而产生对生命本身的一种要求。

福贵想活着,于是他就去做了,努力的活着!翻看《活着》一书的评论,是微微有点诧异的。我并不喜欢去反驳别人的想法,但我真的不太认同“富贵的后半生是一种麻木的苟活”的这一类的想法。福贵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他有着去补偿他过去所犯下的错误的权利,同样,他也可以有着过一个平凡的生活的权利。前半生,福贵欺民霸市,目无尊上;后半生,他戾气全无,只想为自己的后半生而打拼。福贵想活着,于是他在经历了一次次伤心苦痛后选择了坚强去忍受。曼德拉曾经说过:“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我欣赏这种有弹性的生命状态,快乐地经历风雨,笑对人生。”所以,像福贵这种有弹性的承受生活的所有苦难,能接受自己从高处跌落下来的落差,还不足以证明他的努力,他的奋起吗?难道就因为福贵在后半生并没有活出我们期待中的样子,就因为他的沉默忍受,而把他的行为看成是一种“麻木的苟活”吗?不,他能度过生命中的所有不幸,这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始终不会出现“绝望”的态度。曼德拉不就这么说的吗?“你若不屈服,这世界又能把你怎样”?

《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而余华,就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残酷的本质从一层层的假象里剥离出来。记得余华在他《活着》一书中写到: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这就是对感动深刻的理解。真正在苦难的拷打下刻画出的轮廓是坚硬与无奈的,更是无声的。因为习惯苦难,习惯到自己都不觉得它是苦难。福贵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习惯到最终把自己都当成了一位人生的看客。

福贵生活的时代背景可能就带有点灰色低沉色彩。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虽小说有意淡化了社会政治背景,但是这样反而更容易让我们看清楚福贵想挣扎却愈发挣脱不开的无力,看清苦难下一种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也因此,让我们更近一层地去感受福贵的忍耐之路的心酸历程。也许,一个人前半生的罪过要拿他整个后半生来赎还,也许一个人不能选择生活的因,一个人生活的果却可以去选择。所以活着的人本身就是伟大的,他战胜了太多的存在和不存在、发生和没有发生的意外。

活着又何必多言。余华在自序中说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当我们学着去忍受,当我们学着去用乐观承受生命之重,当我们把活着当成一种责任,那么苦难和悲痛也就不再有刚提起苦难和悲痛的那般苦涩,自然生活中也就不再存在绝望。“千钧一发”大概就是在说这样一种对苦难的巨大承受力吧。活着,责任,乐观,坚持,所有的词汇合起来让我有了一层新的领悟。

淡然!是晚年福贵给我最大的感触。岁月的磨练让心灵在尘埃中洗尽铅华,洁白纯净。游览过万千世界,经历过生命的倾盆暴雨,凝聚而成的却是生命的一泓清水,给似水流年增添了柔和,让生命在落叶中安享静美。恬静的年华里,不再问花开几许,只问是否浅笑安然。一人一牛,乐的安然自在。

整个故事已经读完,人物的结局也已经了解,心中的涩然久久未平,但晚年福贵心中的淡然也算是给我们读者的一丝丝欣慰了吧!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3

人生有三大悲剧: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福贵的一生成了悲剧的真实写照,他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的离去,谁又能够懂得他的痛苦,他是男人,他不能够哭天抢地,不能倒下。只有坚强的面对,挺过去了,也就成功了。

他本是一个嗜赌的地主少爷,放荡不羁,从不听老爷子教诲,直到自己被人设计输光了祖业才追悔莫及,活活气死了父亲。不再是少爷的他懂得了生活的艰苦,受尽了磨难,日子还是那样穷着过。种过地,也被拉去当过兵,心中的信念没有让他倒在战场上,也没有让他倒在命运面前。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是他,我是否还有勇气去活着,还会认真的活。命运开起了各种玩笑,先是他母亲的死,接着又是儿子、女儿、女婿、妻子、孙子。最后身边只剩了一头老黄牛。

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块钱,这十块钱我饿死也不会动它,村里人也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他没有埋怨,只是平静的叙说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死。言语之间让人感动,那种面对生死坦荡不拘的心境,很少有人能学会。

或许是我太年轻,经历的太少。总也不能平静的看着他生命的起落。但我知道,不管前路怎样艰辛,他都能过去。

总也忘不了,他最常哼唱的那句“皇帝召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脑海中便一直浮现着这个像痞子一般的模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辈子,有一个不离不弃的爱他的人——家珍,她几乎没来得及享福,就开始了自己为一日三餐都要担忧的惨淡生活,她是个执着的人,执着着自己的选择,不怨天尤人,也不曾后悔,她在心里得到了幸福。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我不能做一个结论,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而活着。我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过程。

福贵的悲剧没有使他放弃活着,是为什么,是为了那撕心裂肺的痛楚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正是这些痛楚才使活着的感觉更加强烈。人生本来就有悲有喜,没有人可以完全的悲,也不可能有彻底的喜,因为了那些悲伤,才使得我们更清醒的活着。

在福贵的不公命运里,我读到了,活着就有希望,无论生活给了什么样的苦果,都不要气馁。坚持的活下去,才是真正的王者。对于福贵的“活着”,我们可以读得很悲观:人活着,便是活着。青山依旧在,万事转头空。活着而已。我们也可以读得很积极:历尽世间磨难,尝遍人间悲苦,是强大的毅力与不败的灵魂使生命屹立不倒! 生命,很伟大;生命,太伟大!

活着心得体会1500字 篇4

《活着》采用第一人称,以主人公福贵平淡的语气讲述了他坎坷的一生以及身边人的命运。旧社会地主家庭出身,年轻时的福贵,吃喝嫖赌,财阀家的败家公子。新中国成立后,家道中落。父亲气极猝死,母亲念儿而死,战友中弹身亡,儿子抽血夭折,闺女难产而死,妻子抱病而终,女婿工伤致命,外孙吃豆噎死。在他的身边,所有他倾注了情感的人,都离他而去。福贵一家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

文章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亲人一个个的离去,命运对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起初看得很详细,后来都不忍心深读下去。福贵早年玩物丧志,之后家道中落后,父亲因被福贵气到身亡,母亲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福贵在进城为母亲请大幅的路途中被迫充当壮丁,背井离乡去打战拉大炮。在战场上结实老全与春生,在枪弹雨林的战场上患难与共,一起抬大米、抢大饼。靠着强烈的生存欲望和对家人的思念苟活了下来。之后国民党战败,共产党放的福贵回到家乡。几个月后回到家中,才知母亲已故,爱女凤霞因年幼时变成了聋哑人。靠妻子家珍一人支撑的整个家庭。本以为到这,我以为福贵往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可是命运何曾放过过谁呢。

土地改革惩罚地主,龙儿做了富贵的替死鬼。在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社会上上下下挨着饿,饭吃不饱、觉睡不好。可怜的家珍软骨病越来越严重,我都几度以为她会撑不下去了,可为了子女、为了福贵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拖着一身病,柱着木棒一步步的走去城里娘家去讨米。我都不知道她那瘦弱的身体是如何拖着那一袋大米走十几里的路走回家的。我曾经说过活着很简单,只要保持健康、保持运动,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活着很简单。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活着是那么的难。但那时候的他们却又是那么的善良,在自己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还愿意把自己口粮分享给他人。尽管生活很困难,却从未丢掉过做人的义气。

好不容易一家子勒紧裤带熬到了收稻米的季节,生存了下来。谁料小儿子友庆在为县长(春生)的老婆,学校校长生儿子的时候献血。读后感m.simayi.net活活被医院荒.唐的医生抽干了血,死了。这个为了给家里省钱,为了得到田径跑步比赛奖励的运动鞋,光着脚丫子跑赢初中生的小孩子。小小年纪为家里分担家务,奔波在学校、家、割羊草食的小朋友。生活从未待他温柔过,可他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这个世界对他太残酷,或者,死去反而是对他的一种解脱。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泪已经止不住了,旧社会官员的命是贵人命,平民百姓的命却低贱到尘埃里。从此,春生欠着福贵一条命。

我以为当凤霞嫁人之后,这个家庭就走上了幸福之路。可不曾想这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凤霞生苦根大出血,和友庆死在了同一家医院,同一个砖砌的小屋子。这个失聪而纯净的女孩,疾病夺去了她的声音夺不掉她天使般的心灵。优越的童年背后却是无穷的苦难,一个柔弱的女子,在如花似月的年纪担起着支撑这个破碎家庭的重担。最让我心疼的是她对父母的理解对弟弟的爱护,最让我心酸的是为了家里的一口口粮,和别人争夺一个地瓜,因为哑而遭受欺凌;最让我痛心的是在幸福在向她招手的时,她却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后悄然离去。苦根对于她来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

福贵的妻子家珍,一个贤惠又坚强的女人。软骨病没能停止她辛勤劳作的步伐,直到双脚不能站立,这一生,她为福贵活着、为凤霞、为友庆活着。待凤霞、友庆相继离世后,她也走了,走得很安详。突然想起林徽因在徐志摩坠机死亡后的郁郁寡欢,想起旭凤死后锦觅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

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打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几十年后的我呢,面对身边人的离去,我是否可以平静的面对,坦然接受,又或是悲痛欲绝、一蹶不振,我都不知道。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得接受。只愿自己能在有限的时光里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能够健康并且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努力善待身边的人。到了那天能够微笑着向世界道别,对身边的人道别。

二喜和苦根或许是本书中穿插的人物,出现得短暂,二喜死于工伤,被板车压死;苦根死得有点戏剧性,吃豆子吃死了。家珍、凤霞、友庆、二喜、苦根,都是经福贵的手埋的。最后,福贵老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但年老的福贵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那头老牛也叫福贵,或许福贵正是为了诠释自己的一生才给自己的老牛取个自己的名字。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5

前段时间,FRANK还在提醒我,说我很长时间没有写日志了。他告诉我,希望我有了灵感就能坚持下去,不要在乎文章有多长,有多烂,因为他喜欢我的文字,他更加坚信只要坚持,我就可以实现当自由作家的梦想。我听了这番话很感动,谢谢他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每一次当我在生活中遇到不快乐的事情时,他总能用他独特的视角来分析我的不快乐,用睿智的话语给我以鼓励和支持。其实,不是因为不想写,而是因为当生活太忙或者是太糟糕的时候,我的世界是苍白的,苍白的世界怎么会有灵感呢?你也许会问,难道你会忙的连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吗?我想说,考研的路途很漫长,我每天有12个小时是在自习室度过的,所以忙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成为一个充满怨气的人,对自己对其他人都没有好处。我更不想成为他人口中所谓的“无病呻吟”的文艺青年。本来,我还在想,我应不应该把我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其实,想想也没什么,所以就无所谓了。

我得感谢。20,不管是不是世界末日年,我都觉得生活给了我太多的思考。今年春节,我觉得比以前任何一个春节都热闹,因为我们一家人终于又在一起过年了。前几年,我们几家人都是各过各的,尽管都能体会自己小天地里的那份天伦之乐,但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应该是一种情结。而今年,在我的积极撮合下,大伯二伯和我们都在一起过了个欢乐的春节。在团年的气氛当中,我感觉到了一种亲情的归宿感。或许是人年纪越大,就越发喜欢回忆往事,就越发喜欢回归。这让我也越发懂得血浓于水的亲情的重要性,我想我会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情感!不管以后走多远,心始终都会牵连着他们。

而同时,小时候一起玩儿的姐妹也从外地回来了,除夕夜那晚,我、她、我的堂弟和侄子四个围在火炉边边喝着啤酒、看着无聊的电视剧边互相袒露心声。聊得过程中,我发现在学校和社会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组织中,生活在里面的人其实都有着自己的无奈与悲哀。生活在鱼目混杂的大社会里,什么样的人都要接触,哪怕是被自己所唾弃的,但是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强颜欢笑;而在比较清净的学校里的人,也是时刻在为自己的梦想而苦苦奋斗着,同时还要为自己以后所承担的风险而担忧,因为教育的收益并不总是和投入的成本成正比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不必总去羡慕别人的好而埋怨自己的`不幸,应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知足常乐便能收获幸福和快乐!

除此以外,我觉得爱情也给了我不少感想!开学的第一节外教课上,mike问了我一个问题:what is your fear in your life?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告诉他:I fear everyone that loves me will leave me alone in the world because many things tell me that everything is changing. 是的,不得不承认,那段时间我实在是不相信爱情的,因为当一个人在最快乐的气氛中丢掉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时,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落为乞丐,看什么都是苍凉。虽然我的爱情成绩单不及格,但那并不代表我不在乎。记得是在过年的前几天我失恋的,那晚,我的身旁还睡着我的姑姑。为了不把她吵醒,我只能不断地把泪水往肚子里吞 ,第二天早上眼睛肿的不成样子,怕引起他人怀疑,我只好把头发披下来遮住眼睛。以前从不喝酒的我,也第一次接触了酒精,并且发现酒的味道没我想象的那么糟!家人和朋友,可能都无法理解,所以这份自己种下的苦果就必须由自己来品尝。到学校后,刚开始我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所以只好用各种书本来填塞我的头脑,并慢慢习惯一个人很快很快地行走,眼中没有风景,只有背不完的英语单词和推不完的经济结论。不过,这也让我发现自己真的正如某人所说的:除了学习,我什么都不会!本以为我会从此就这样不再相信爱情,但是哥哥的故事让我对其有了希望!他的女友文凭很高、家世很好、才貌双全,而他文凭和家世都不如她,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他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和一颗负责人、爱她的心!在世俗的人眼里,他们根本门不当户不对,但是在真爱面前,他们却相处的十分和谐。他告诉我,任何阻力都不会让他们分开,即使他不取她不嫁,也要相守那份情感!听后我真的很受感动,在一个情感泛滥、贬值的社会,依然存在着这样的真感情,实属不易。所以,为了他们的那份执着,我再次相信爱情了,也祝愿他们能够走到一起,不离不弃!而我也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编织的网里,所以,在失恋第33天,我问学长,怎样走出来,他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这种办法最快捷、最有效。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当初自己的前女友就是这样做的。我觉得很不靠谱,而且也觉得不太符合我的个性,所以没去做。取而代之的是,那天我邀上室友陪我去吃饺子,那是他喜欢吃的,最后一次吃,算作了结吧,自此以后,我发现我再也没去吃过那种饺子。我很喜欢《北爱》里有句话,原话不记得了,意思是:每个人都会失恋,别人起初能忍受你是出于同情,但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它,因为它不是特权。是的,当我来到教学楼的最顶层,遥望着蓝色的天空时,我顿时发现,我最喜欢的那种宁静和深邃一直都在我的上空,只是在快速行走的过程中,我只注意了脚步,而忘记了抬头!所以,渐渐喜欢一个人在楼顶吹风看风景,在安静的环境中,我渐渐明白,我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完成我的小说、和相爱的人去丽江去巴黎。梦想虽很遥远,但是没梦想更是可怕!

今天爸爸打电话来告诉我,弟弟语文考试考了95分,需要我给他发奖品。我真的很为他高兴,一直以来语文是他的弱项,而他并没有为此放弃过。我们家的制度就是,考好了会有奖品的,去年,他用自己的努力换回了心仪已久的自行车以及喜欢的玩具。年底时他把压岁钱交给了我,并且很郑重地告诉我:8年后,也就是他18岁的时候,他要用每年收的红包和省下的钱买一台很高级的电脑。而且还嘱咐我:姐,钱呢,存到你那儿,可以先借给你用,只要8年后我能有自己的电脑就行了。听得我只好笑,我反问他,那你自己拿着吧,我怕到时候没钱还你,他倒反应很快,回了句:存在银行有利息啊!而且我相信你!晕倒,还利息呢,说不定8年后人民币贬值的一塌糊涂!这回他听不懂了,只好灰溜溜地跑了。其实,他年龄虽小,但是也懂得了奋斗,在他的世界里,一件玩具都是一个目标,当他慢慢长大,就会慢慢明白,人生的奶酪包含着很多很多,有亲情、友情、爱情、事业、责任心。

人们常说,年轻就是资本,所以,在有精力奋斗的时候就要珍惜机会,珍惜光阴。生活就像卡布奇诺的味道,第一口下去满嘴的牛奶泡沫,有一种浪荡虚华的感觉。当你再次品味的时候,牛奶的芬芳顿时会浸透全身,就像德芙所宣扬的:此刻尽丝滑。遇到挫折后,就像品尝到真正的咖啡,有种苦涩。待到将一切艰难困苦都消灭掉的时候,就会苦尽甘来了!所以,历练是必须的!一直以来,我很喜欢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尽管是出自于一个精神和身体上都遭到剧烈打击的画家之手,但是它应有的生机和对生命的热情永远是向上的。所以,我更欣赏梵高。一个底层社会的贫苦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理念,宁愿割下自己的耳朵,宁愿遭受世人的排斥,但是从不宁愿向世人妥协,所以他笔下的向日葵也给了人希望的动力!(但是遗憾的是,他最终向自己妥协了,选择了自杀来一了百了!)

关于《狼王梦》读后感1500字 篇6

书中讲的是狼,却仿佛折射出人类世界里许多残酷又无奈的事情。紫岚是一只狼,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狼王,它把先是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强壮漂亮的黑仔身上,其它的狼崽吃不到充足的奶水,半饥半饱。狼的生存条件是严苛的,不能雨露均沾,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人也这样对待子女,偏心其中的一个,不让别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权利。

黑仔逐渐健壮成熟,紫岚对它寄予厚望,没有阻止它鲁莽的行为,反而把有勇无谋当成胆量过人,致使黑仔在追逐一只小松鼠时被一只金雕俯冲下来捕杀。紫岚一味培养它的攻击性,却没有教会它保护自己这就是悲剧的原因。失去黑仔后,紫岚又将希望放在第二个孩子身上,悲剧却再度因为它的急躁而发生了。蓝魂儿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急于在母亲面前建功立业,想要邀功请赏,结果看到诱饵山羊就莽撞地冲了出去,成为捕兽夹上的猎物。

紫岚只是一只野兽,它没有深谋远虑,不懂得教育学,可是人作为高等生物,有时候却犯下相似的错误。多少父母看到别人家的“狼爸虎妈”就开始焦躁不安,急于培养孩子,好大喜功,揠苗助长,忽视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

失去两个孩子的紫岚孤注一掷地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个孩子双毛身上,想尽一切办法消除它的怯懦,重建野性,可是紫岚忘记了,“造成这个不幸悲剧的原因,很明显,是在双毛断乳期前后,自己因为偏爱黑仔和蓝魂儿,便有意无意地把双毛摆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更糟,它常常被两位哥哥戏弄和欺凌,从小养成了一种自卑意识。”最终双毛还是因为怯懦,在争夺狼王的决斗中死去了。

得不到爱的孩子,无法正常发展。紫岚品尝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天下犯下相似的错误的父母还少吗?当初没有好好关心孩子,等到孩子长大还怨怪他不成才,却不知道正是自己毁了孩子。紫岚苦心孤诣想寻回孩子的野性,最终功亏一篑,象征着童年时缺失的东西成年后永远没有办法补偿。

紫岚的最后一个孩子是母狼媚媚。紫岚为了让家族优秀血统能延续下去,不惜杀死媚媚喜欢的软弱公狼,在媚媚终于和强壮的公狼走到一起之后,紫岚为了保护孩子,与金雕搏斗至死。

紫岚的母爱是伟大的,却也是狭隘自私的。身怀六甲的她为了保住孩子不惜和大白狗搏命,当看到孩子被捕获,她作出最艰难的决定,为了狼的尊严,不惜亲手杀死孩子。那些时刻她都是最高贵的母亲。可是,她要把后代培养成狼王的畸形思想断送了她和孩子的未来。

紫岚的牺牲不可谓不悲壮,但它又得到了什么?一个个孩子都因为紫岚的失误死于非命,紫岚却一意孤行,最后还要拆散女儿的爱情,媚媚也因此对它恨之入骨。这只母狼付出了全部的母爱,却一无所有。

野兽有自己的丛林法则,它的悲惨命运或许是狼群中难以避免的,因为狼的世界尊崇弱肉强食,但是人类的世界,不该如此。偏偏现实生活中又有太多像紫岚一样的人了,那些强势的父母,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为了让孩子成才,对他们苦苦相逼,在孩子怨恨自己到时候又哭天抢地诉说自己付出了多少,孩子却不领情。的确有些孩子的潜力被激发了,高压环境下也出现了少部分优秀的人才,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功亏一篑,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关怀和鼓励,只感觉到无穷无尽的压力,从而对父母产生了叛逆心理,或者产生深深的自卑感。更何况那些所谓的优秀人才,纵使有才能,人格也往往是不健全的,仍旧后患无穷。

人类社会中,紫岚式的家长们是可怕的,他们的偏执、自私,只能不断造就悲剧。他们用狼的方法养孩子而不自知,只能把孩子养成白眼狼。沈石溪在书中写道:“狼是没有上帝的,也没有人类社会的法律。狼只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强者就是法律,力量就是真理。你必须学会这一生存原则,才能在狼群中生存下去。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7

关于人生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完美可以在巅峰时带来幸福感,缺陷却可以在低谷时带来坦然。相信地坛也有玉砌雕阑、门可罗雀的时候吧,那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磁铁般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还有那眼底充斥的向往,无不是它傲视周围的资本。可是当浮华褪去,时代更迭,当钦羡的目光统统散去,它会庆幸,坍圮所带来的坦然,自己用年华沉淀下来的那份古朴与率直,正如大地般,源源不断的向它输送着一份踏实。

地坛如此,人亦如此。

人只有在真正失去后才会思考什么叫拥有,只有在不幸过后,才能正视什么是挫折。 他真的很幸运。在这嘈杂的世界上,还有一块圣洁的处女地供他栖息徜徉,审视自己的生活,直面人生的苦难,寻找活着的意义。让他有机会看到时光,看清自己的身影。

关于母爱 ——“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母亲的爱是坚韧而无声的。 母爱韧如丝,她需要加倍的承受儿子的不幸,还要承受因“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所带来的恐惧; 母爱润如水,于无声中恰如其分的滋润着儿子心田每一隙干涸、脆弱而敏感的角落。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照顾着儿子的起居,揣测着儿子的想法,理解着儿子的倔强与敏感,母亲从未给儿子带来多少麻烦或不快。因为母亲的默默承受所带来的舒适感,甚至让儿子忽略了母亲的心情,仿佛不存在般,直到多年以后,母亲已然离去,这个迟迟没有参透人生的“少年”,终于听见了母亲的埋藏多年的呼唤,同时,也看到了天边那一道暖意的曙光。 有过车辙的地方,也有母亲“茫然又急迫”的脚印。爱如空气,而母亲永远只是远远的看着,看着……

关于角色 ——“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一句话,已道明一切。 休论公道,不是说不公道,而是说在上帝的角度,每个人的价值是一样的,绿叶举出红花,丑女造就美人,众生度化佛祖。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站对了人生舞台,为梦想奋斗过,哪怕是永远的平平碌碌,永远的默默无闻,依旧是高尚而值得敬佩的。 红花固然绚烂,但是一片绿叶,又何不是为世界增添了一份阴凉呢? 史铁生终究是幸运的。上帝很公平,在让他失去了身体的支撑点后,赐给他一座园子,一个精神上的栖息地、心灵上的避难所。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永恒与变迁的对比,使人世更无常了些。

夕阳下携手同行的恋人,不知道曾经度过多少的风风雨雨,人老了,情深了。那种素朴的,风雨无阻的真情,不会随时光流逝,可时光却把人从中年送到了暮年……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8

时至今日我才发现差点错过一本奇书,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启蒙读物。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到马克思,这些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一代一代的促进着哲学和社会的发展。想分两点谈谈读完这本书的思考。

关于容错率:

我很喜欢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结尾处小孩指着没穿衣服的皇帝说:你明明没穿衣服啊!哲学家们在社会中就扮演者小孩的角色。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是骗人的。对,现实社会是怎么样的?苏格拉底因为求知,与当时世界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就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送往法庭。以否定神的存在和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的罪名,判以死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苏格拉底代表着雅典的良心,当雅典法庭把自己的良心判处死刑的时候,这个城市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如果在当时社会,我也不敢肯定苏格拉底的思想就一定是对的,并且认同他的做法。苏格拉底只是触犯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统治。包括后来的哥白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话说回来,看着这本简易版的西方哲学史又觉得很神奇,一个观点被提出来,不久之后又有人对其进行批判,柏拉图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应该像姜饼人饼干(有些想吃姜饼人饼干)的模具一样有个完美的模型,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反对,先有具体的型而后抽象出一个共性。就看着这些哲学家一代一代的推动着世界的思想的发展。世界是存在容错率的,直到现在容错率越来越高,也是经过长达两三千年的努力。

这让我联想到北京听过一个关于文学的讲座,讲的大概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整个讲座老教授都没有否定陶渊明的隐士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操。那个诗句从他的解释中和当下主流思想大相迳庭。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医术古籍中,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肯定了菊花的药用价值,而陶渊明的故乡,有山,但是山不在南部而在北部,那为什么陶渊明要写“悠然见南山”呢?这里的南山指的是寿比南山。也许陶渊明采菊花是为了服用,延年益寿,寿比南山。

虽然我和其他人讨论过,但是好像他们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我还是应该好好学习,不要去听一些乱七八糟的讲座…这件事件想知道真相,怕是只能去问问陶渊明本人了。这个教授也只是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罢了。

做人嘛还是要有批判精神,完成内心的否定之否定,才能达到升华。不要怕犯错,犯错都很正常。难道要把二十岁犯的错留到三十岁再犯,把二十岁喜欢的大红色口红留到三十岁再涂嘛?

关于统治与被统治:

因为这本书,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周边历史。在这里也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们知道古代中国经历过几次南北的朝代更替,北方游牧民族总来欺负南方农耕民族,这个就挺有意思的。后来看到古希腊,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传闻中师从亚里士多德的亚历山大一路南下席卷整个中东,要是没有喜马拉雅山脉,不知道和古中国直接产生交集就是如何,扯远了。马其顿构成了一个超大的帝国版图。他们凭借武力征服了古埃及、波斯等等,这些城市中有很多都城都叫亚历山大。那么去征服的一方就一定是文明比较进步的一方吗?答案并不是肯定的。就在亚历山大对他国进行侵略的时候,其中也包括犹太这个民族。大家都知道犹太教中演化出来的基督教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中东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第一大宗教。

顺便说一句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古希腊人生活富足,幸福所以一直秉承着一种活在现世的观点,不和别人谈论来世。而不幸福的地区就越是不幸福就越是把思想感情寄托与来世这就产生了来世宗教。基督教就是来世宗教的一种体现。你有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来世吗?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9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应有尽有,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一起走向天堂,我们一起走向地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写这篇《包法利夫人》读后感的时候,突然想到《双城记》的开头,想借用这个句式。

这是一个女人充满幻想的一生;这是一个女人虚妄的一生;这是一个女人不理智的一生;这是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

《红楼梦》里贾母评论《西厢记》的时候,说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偶然间见了个书生,便忘记了自己的小姐身份,飞蛾扑火一般,不惜瞒着父母以身相私定终生。莺莺小姐与包法利夫人这个出身边远乡村的女孩有点类同,见过的异性少,因此见一个就会爱上。

包法利夫人在还是个漂亮的大女孩的时候,是个没有出过远门的边远山村的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但她爱看书,幻想,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想拥有让人艳羡的爱情。

为父亲来接断腿的医生,是个文质斌斌的好男人,第一次见到这个有些符合她心中好男人形象的干净男子,她禁不住多看两眼。

碰巧死了比自己大很多岁的妻子的医生包法利,想起了乡下女孩美丽的容貌,娶她为妻。

从边远乡村走出来女孩,参加了有钱人的舞会,见到了穿着精致燕尾服,举止优雅迷人的一群帅哥俊男,他们优美的舞姿,不俗的谈吞,迷住了女人。她这时才觉得自己的丈夫是那么的死板无趣,没有一点可人之处,自己以前居然以为这就是爱了,还自以为找到幸福。

从此女人的心蠢蠢欲动,不再满足当下死水一般的家庭生活。她的心像小鸟一样飞到了半空,每天郁郁寡欢,身体出现了不适。无知的丈夫决定为了心爱的妻子的身心健康着想,放弃有稳定客源的小镇,搬到另一个地方居住。

在新的环境里,女人遇到了一个帅气的书记员,他们一起读书一起谈论理想、诗歌、音乐,还有外面的世界,自以为彼此找到了知音,惺惺相惜。感情也在不断加温。女人心里极其矛盾,一边想抓住爱情,一边担心着被别人查觉,挣扎着又抗拒着。最终书记员在女人欲迎还羞,模棱两可的态度中到城里求学去了。

为仆人过来求医的一个还没有成家的花花公子,被美貌的女人迷住了,他找各种借口接近女人,很有把握地让女人迷上他。神魂颠倒的女人自以为找到了真爱,要抛家舍业跟着男人私奔。

满口答应的男人不断地拖延着日期,在最终决定私奔的日子里,给女人留下一封信就离开去远方旅游了。

女人陷入了绝望不可自拔,她没想到自己的爱情竟如此不可一击。

很快新的恋情让女人忘却了被抛弃的苦恼,她和书记员在城里相遇,死灰复燃,两人深陷偷情的快乐。为了见面,女人借口学音乐,每个星期都要到城里幽会。

医生微薄的收入满足不了女人的开支。放高贷的奸商,找到了这个被欲望挤空了脑瓜的女人,热情友好地给她送来很多的“必需品”,还一二再主动借钱给她。等钱额达到一定数目时,商人丑恶的嘴脸开始显现,他让恶霸上门清帐,女人无力偿还请求延期。却被告上法庭要没收全部家产进行拍卖。

女人借遍了朋友,也没借到一分钱。她想起了书记员,书记员无耐地表示出去借借看,结果遥遥无期。她又想起了第一个情人,情人很坦然地表示自己没钱,无能无力。

走头无路的女人此时陷入了绝望,她以为的爱情如此不堪一击,她追求的纸醉金迷的世界到头来一无所有,还令她破产,让她在丈夫和周围人中抬不起头来,一心赴死。

女人吞下了砒霜,去了另一个世界。深爱着她的丈夫,为爱妻的离世悲痛欲绝。他打开妻子锁着的铁盒,看到里面挚热的情书,才发现了妻子的背叛。丈夫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不久之后突然离世。她们的孤女被寄养在远亲家中,不得不像个下人一样干活,忍饥挨饿。

女人的一生何其不幸。

穷养儿子富养女,如果见惯了世面,女人眼界宽了,世界大了,她可以优中选优,或许可以找到一个真心的爱人,彼此相爱。

关于活着读后感1500字 篇10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很温暖的书,它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给我们描述的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更是个充满爱心和幻想的地方,主人公小豆豆在这里不仅学会了爱,还学会了在生命的别离中得到感悟,最重要的是,她在这里珍藏了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本书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候的一段真实的故事,读来觉得非常有意思,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故事中的小豆豆本是个天真活泼、善良可爱的小女孩,因为与当下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而成为众人眼中的“问题孩子”,无奈之中,在妈妈的带领下,她来到了自己的绽梦之地——巴学园,开始了在这儿的精彩生活,最终成长为一个聪明又不失冷静,活泼而又十分礼貌的女生,而这一切,大部分要归功于小林校长,他是书中成熟、睿智的象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小林校长之所以成功,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思想地工作。“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成为富有个性的人。”这就是小林校长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当然,他不仅这样想,更是躬身实践着。你看,面对小豆豆长达四个小时的喋喋不休,他居然哈欠也不打一个;面对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他让所有孩子光着身子游泳,懂得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这个道理;当小豆豆因为不小心把钱包掉进了学校的厕所,为了找到钱包,用长把舀子把便池里的东西舀出来时,小林校长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弄完了,把这些东西全都放回去。”……真感叹二战前日本就有这样好的教育尝试,有这样人文的办学理念。反观我们的周围,这种真真正正遵循教育本质的人几乎消失殆尽,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恨不得把自己的思维套用到孩子脖子上,对于孩子的过失,总习惯居高临下地痛骂学生,或者用罚做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这是多么失败的教育啊!其实,像小林校长那样,俯下身躯去接纳孩子的过失,蹲下身子去用心倾听学生的诉说,远离心浮气躁,摈弃急功近利,我们的学生会在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里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成长为心理健康,有专长的人才。

第二、有创意地工作。小林校长其貌不扬,但创意非凡。他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为了让高桥君获得“我与其他人一样”的自信,他会特意在学校运动会设计好几个项目,让高桥君也能拿到冠军;为了让孩子们接近自然,体验大自然的无限乐趣,他还会亲自带领孩子们外出散步,而即便是同样的散步,小林校长也让孩子从中学到了历史、地理、生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至于用“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来增进孩子们的食欲,并让兴趣盎然的孩子们从中了解到山里和海里的食物种类,那更是令人叫绝;而要求每个孩子饭前先讲一个故事,则不仅锻炼了胆量,同时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音乐课上,允许学生用粉笔在地板上涂涂画画,但要擦干净的这一“招”,让学生了养成了不能乱涂乱画的良好行为习惯……这些细节的巧妙安排,真可谓是匠心独具,足以见证小林先生作为一位教育家的智慧所在!试问:有了这些充满智慧的设计,有了这些有趣的活动,还有什么样的孩子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有技巧地工作。巴学园最提倡的就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作为校长的小林先生,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这点。书中,尽管他对犯错的女老师发火,但他没有选择还有别的老师在的职员室,而是在谁也看不到的厨房里,真正让我们见证了尊重式的批评艺术。读着读着,我看到了一个有着与众不同教育方法的小林校长,也想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反应慢、纪律松、成绩差的学生,心情好的时候,提醒、交流都还做得到,但要是碰上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那些一错再错、屡教不改的学生就不会那么幸运,一顿狂批肯定是免不掉的,哪会管什么方法,更不会分时间、地点和场合,跟小林校长相比,真的觉得好惭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绝不是口头的口号,只有像小林先生一样构建融洽的师生情感,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尊重规律,学生才会自然的把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上一篇:军事经济学院分数线下一篇:让女友回心转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