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

2024-07-27

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精选10篇)

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 篇1

罗浮山千溪百涧,峭壁危崖,造就许多瀑布流泉,其中以白水漓瀑布最为闻名。盛夏观瀑,凉爽宜人。有“罗浮第一泉”之称的卓锡泉,泉眼径尺,旁有9孔,满而不溢,汲而不涸。

罗浮山不仅自然景色奇丽,而且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以竹、木、花、果、药材最著名,山鸟野禽有竹鸡、八哥、绣眼、蓝翡翠、斑鸠等。罗浮山的甜茶和酥醪茶也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 篇2

一、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赞可夫说:“应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

(1)观察要突出事物特点。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要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等方面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当然,并不是在写每样景物时,都要运用以上这些描写方法,应根据所写景物的特征,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

例如,可以这样描写白云:“像海洋里翻滚着银白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这一片断抓住了云朵的形状和大小来写。再如:“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这一片断是观察了火烧云绚丽色彩进行描写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必须让他们细心观察且要从实际出发。学生写作时容易摘抄一些优美的片断,如用鹅毛、棉絮、羊毛等修饰雪,但殊不知雪有时也像味精,像白糖。

(2)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大多数学生观察往往只调动视觉,写景较单一。其实不然,应该调动各种感官丰富内容。如《春》第5自然段,先以触觉写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风的芳香,然后从视觉写风的美,最后从听觉写风里和悦的声响,让人倍感新颖。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得到不同的感受,体现景物不同的内涵,以此产生如临其境、如睹其形、如闻其声的体验效应,让读者自然陶醉于其中。

二、讲究修辞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其中很有道理。“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十分中肯的意见。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方法很多,而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使用修辞。

(1)巧用比喻。比喻用在写景文章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事物如在眼前。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写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手法将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分别比作“火”“霞”“雪”,将美丽多彩的春天描写得形象生动。教师在这方面就应注意引导和培养。记得笔者在上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些其他春花的颜色,因为有很好的分析和引导,同学们写出了这些句子:“油菜花黄灿灿的像金子一样,玫瑰花红的像火……”虽然句子不是怎么优美,但至少他们觉得运用比喻比不用好。在以后的写作中好多同学都能自如地运用这一手法。他们将夏天比作娃娃的脸,因为她善变;秋又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为她经历丰富。比喻也要创新。有个名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则是蠢才。恐怕他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2)善用排比。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抒情可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笔者曾经问学生:“你们认为友谊是什么?”不一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说道:“友谊是一杯美酒,让人陶醉。友谊是一束火把,让人温暖。友谊是一首歌,让人传唱。友谊是……”听完这些句子,我很欣慰。通过排比这一手法,孩子们至少懂得友谊是给人帮助、活力的美好事物。它使文章内容集中,节奏鲜明,酣畅淋漓。

(3)妙用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同学们不爱惜公共设施了,笔者会说:“瞧,同学们,我们的墙壁在哭泣,桌椅在呻吟,窗户在发愁……”,“哭泣”“呻吟”“发愁”这些带有感情的词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公物的心情,大家都认为用了拟人好,可以让大家从心底里重视和爱惜公物,并在轻松的环境中让同学们掌握知识。以后在他们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我们去出游,小鸟在唱歌,树枝向我们招手,小溪在弹奏……”。只有做一个有心的人,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三、注重艺术手法

动静结合是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景与静景,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大多数学生写景时容易写静景。其实我们在这方面不必要求过高,只要他们能有动有静便可,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深入。初中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就可以了:“春天来了,大地穿上了绿装,小鸟在枝头卖弄清脆的歌喉,小河也演奏着动人的乐曲,柳枝亲吻着河面”,其中“鸟叫”“河流”“柳佛”都是动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融入真情实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离开了情,就没有了生命力,而情又需要通过一定的景来表达。只有景情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注情感的方法通常有,触景生情,情随景生;以情驭景,借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小学生写景习作的指导 篇3

一、大题小做选景点

写景的文章往往可选的范围很广,如果简单的让学生去写,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往往笼统的写,就会使内容空洞,言之无味。一次习作中我们不可能将一处大场景写的面面俱到,所以在选题时我们就应当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把景点确定的小一点,有选择地写,那么就要找一处或几处有代表性的景物,突现它的特点,来表达对整体的印象,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习作前要先想想关于这处景的印象最深或深有感触的是哪里?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秋天的画”,可以算是第一篇写景的习作,指导学生介绍自己所选或画的图画的内容,其实这是编者在有意识地告诉我们选题要小一点,“秋天”大的让人无从说起,但浓缩到一幅小小的图画上,可以是一棵挂满果实的果树,也可以是风吹落叶的图片,有了着笔点就好写多了;再如:写家乡的景物,我们家乡要写的实在太多,那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大题小做来选择景点,构思时,要选择具有鲜明的家乡特点的事物,比如我们沂蒙山区就可以选择村后的那座山,村前的那条河,我家的果园,我们的小山村等,从中选取一个作为代表来写,假如我们写家乡的山,我们知道,家乡的山上也有很多的景物可以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写,从家乡的山中选一两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比如山上的花草奇石,山上的悬崖峭壁。比如写家乡的小山村,可以写写村前村后的景象,写写街上的鸡鸭小狗,写写村里的奇闻异事。

二、按顺序写作

这是老话长提,可这始终是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描写景物时,既可以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也可以由近到远,由低到高,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是按时间顺序,如果要写《家乡的小河》,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按早晨、中午、傍晚、夜晚的顺序,写出景物一天内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再一种是地点变换顺序,例如我们描写《可爱的小山村》,可以先写村前,再写村子里,村子后,写一座山可以先写从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再写从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高处看是什么样子,从低处看是什么样子的顺序等。当然,写作顺序并不是固定的,这要根据学生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

三、抓住景物的特点

每个老师都会告诉学生,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可哪里才是这个景物的特点?学生就茫然了。要告诉学生,所谓的特点就是你看到的事物和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怎样才能找出景物的特点呢?就需要你留心观察要写的景物。只有认真观察了,亲身体验了,你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否则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写起来就显得空洞了!最好举几个例子,比如,我在教学写家乡的时候,跟学生一起讨论家乡的特点,先让学生自己说,结果东拉西扯找不到重点,我就问他们,我们这里的哪些景象和城里不一样?有学生就说:我们是山区山多小河多,村庄都座落在半山腰,村子里鸡鸭成群就在大街上跑,狗猫在村子里嬉戏也不拦着,晚上鸡都上树休息,不用进窝等,我说这就是我们这里的特点;那写《可爱的小山村》,就可以抓住了山村人家那无拘无束生活,各家的鸡鸭狗都在村口玩耍嬉戏,傍晚大槐树下人们喝茶,拉呱的悠闲自得,这是城里人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景象。这样,学生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就能做到言而有物。

四、寄情于景物

景物的描写离不开抒情,只有在景物中渗透了作者的情感,才能使景物活起来,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才会更加突出。在描写时要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要做到情景交融,需要根据感情抒发的需要,抓住最能表现自己感情的景物特点进行描绘。告诉学生在写景时,景中的花花草草,小鸡小鸭,甚至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都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它们高兴着他的高兴,悲伤着他的悲伤。如学生写《可爱的小山村》:“树上挂满了桃子,有的羞红了脸拉一片桃叶藏在后面,有的咧开嘴在冲你笑,还有的裹在被子里不肯露脸,每一个都会让你产生要亲吻她的冲动。”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小山村的一草一木都带有着深深情感。

小学生写景作文指导 篇4

写景作文

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景物,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云飘雪降、山海湖泊、名胜古迹、城镇村落、街道庭院„„哪一样不值得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去讴歌呢?

一是胸中无好词佳句,二是作文言之无序

学习目标

1、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会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写法把景物描写具体。3.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自学指导

1.认真研读习作要求。

读一读,想一想:

(1)你准备写什么景物?确定什么题目?(2)再想想你要按什么顺序写?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看到这个景物你有什么

发现和感受?。

(3)列提纲。动笔之前,你要想清楚:先写

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完成习作。写完后要仔细阅读和修改。

景物描写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⒈写景要按方位顺序

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

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3、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种种特征 : 形状、色彩、质地、声音、气味

每一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主要特征,不必对某一景物的各种特征作面面俱到的描写。描写景物,有时候需要写得细致一点,一句接一句地描写出某一景物的细部,有时候,只需要三言两语把景物的大致轮廓告诉读者。

4、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5.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

景和情,一个是实的,一个是虚的,它们各不相同,可是在作文里,景和情又常常是分不开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景是人写出来的,人是凭着见闻、感觉、想象来写的,见闻、感觉、想象里面就有情感的因素

清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晨光下,满地的落叶泛出金光。路边的菊花迎着微风亭亭玉立,有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远处的柏树林仍然是一片深绿色的,充满生机。我好像觉得秋天的空气更加新鲜,真是秋高气爽,我的读书的好时光来了!

这一段作文里,“我”一路见到美丽的秋景,得到美的享受,感奋之下,生出要在大好时光里多读书的激情,这便是触景生情的写法。

把景物写得有人的喜怒哀乐,这就叫移情入景了。

当我走出鸡舍的时候,夜色已经很浓了。满天的星星显得格外明亮,它们不住地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微笑,又像在跟我说什么,我心情愉快地朝家里走去。满天的星星通了人情。星星的动态里有了人的感情。星星眨眼睛,星星在微笑,星星好像要对“我”说一些赞许的话,这是因为“我”自己动手把鸡舍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有一种特别愉快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去看星星。

6.要仔细观察

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如何写春夏秋冬之景

1.描绘一年四季的景色,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2.描绘某个地方的四季景色,表达自己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描绘早晚景色的变化,锻炼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参考题目

1.《秋天的雨 》 2.《家乡的秋天》 3.《池塘春景》 4.《春在我家》

5.《校园的春天》 6.《春天的小花园》 7.《夏天的傍晚》 8.《清晨》 9.《冬天的夜晚》 10.《我爱___》(填一个季节)

参考开头

1.《家乡的秋天》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天。家乡的秋天是金色的,是沉甸甸的。

第二种开头:在我们的家乡,秋天是最美好的,大街上到处都飘溢着桂花的幽香。

2.《夏天的傍晚》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吃过晚饭,我和爸妈一起去平门桥上走走。

第二种开头:平门桥的傍晚是很迷人的。3.《冬天的夜晚》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妈妈有事外出了,家里只剩了我一个人。外面的北风呼呼地刮着,像一只怪兽在吼叫。

第二种开头:冬天的夜晚是那样地寒冷,那样地使人感到害怕。

参考段落

1.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地暖和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树木也发出了嫩芽,花儿在春风的吹拂中展开了花瓣,燕子在天空一边飞一边欢快地叫着,仿佛在祝贺春天的到来。(嫩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和欢叫的燕子,组成了一幅春天的图画。)2.初夏季节,各色野花都开了,有红的,有紫的,有粉的,有黄的,就像绣在一块绿地毯上的绚丽的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苦地飞来飞去。(主要抓住色彩来写,给人的印象很深。)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柿子树上缀满了小红灯笼似的柿子,沉甸甸的,把枝头都压弯了。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像一堆正在燃烧的火焰。那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像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小作者似乎很喜欢用比喻句,你看,作者用小红灯笼比喻柿子,用火焰比喻枫叶,用金色蝴蝶比喻风中的落叶,写得多好!)

4.校园里的梧桐树的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枝枝杈杈伸向天空,寒风一吹,颤颤抖抖;院子的水池也结了冰。下了早读课,太阳出来了,发出淡淡的光,好像害怕寒冷似的,躲得老远老远的,不肯把暖意给我们。(把太阳当作人来写,就很有情趣。)

5.清晨,公园里空气清新,鲜红的太阳跳出了地平线,把柔和的阳光均匀地洒在绿树草地上。花草散发出香气,绿叶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那棵枝叶繁茂的榕树,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写花草的香气,写绿叶的清新气息,都非常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6.一个无风的中午,天气十分炎热。耀眼的阳光显得格外威严,照到人的身上就像火烤一样。地上升起的热气,仿佛划一根火柴就会点着。(最后一句写得极好!)

7.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的美丽啊!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么地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在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遐想。(在文章中用一些带“啊”的句子,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7.正当我们在天文台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天突然变了脸,一阵阵乌云压了下来,接着竟下起了霏霏细雨。老师催促我们快步下山。在下山时,我又注意到了佘山的绿。那密密的细雨,好像是给佘山洗了一次淋浴,满山遍野的树叶,被冲洗得翠绿闪亮,还挂满了晶莹的小水柱,这佘山雨中的绿,是闪光的绿,透明的绿,是迷人的绿,醉人的绿..(抓住了“绿”来写,也就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给人翠绿满目的感觉。抓住色彩来描写景物,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8.因为云块不断流动,天边的色彩也不断变幻;因为云块形状不断变化,天边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形象,瞬间又消退:飞禽走兽啦,花草树木啦,古今人物啦..好像是哪位伟大的画家用饱蘸夕阳余辉的彩笔,在天边这块幕布上精心描绘着一幅迷人的画卷。(写作文是需要想象的,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写起作文来就会很轻松,这一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9.现在已是初冬了,立冬已过了半个月。初冬的早晨和晚上,冷风中略带有一分寒意,而中午,气温又升高了,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可达十度以上。苏州的初冬,跟北方的秋天差不多,人们还没有感觉到冬天已经到了,身上还只穿了两件毛衣。(小作者用比较的方法来写苏州的初冬,把苏州初冬的特点一下子就写清楚了。平时大家都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这句话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10.晨风迎面吹来,像一只大手抚摸着我们。刚刚苏醒的小草,在风中跳起了舞蹈,一颗颗晶莹的露珠纷纷从叶片上滚落了下来。一片片树叶伸了伸懒腰,吮吸了一颗颗清凉的朝露,便像小姑娘似的活跃了起来。朵朵白云如仙女一般,悠悠然飘过来。树上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向太阳,向大地,向人们问好。早晨,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我的每一天都是从这最美好的时刻开始的;大地上的一切也都是由这最美好的时刻开始的

11.火红的太阳慢慢地西落了,归鸟们纷纷从我头上飞过,飞回到它们的小巢。一轮明月从东方静悄悄地升上来。夜空中美丽的星星,似乎在眨着眼睛对我说:夜,来了!(小作者特别喜欢和擅长用动词,归鸟飞,明月升,星星眨,这些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小作者是在写作,又不是在写作,而是用汉字在画画呢!)

12.乡村的夏夜,多么美好!那满天的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似乎也在静静地聆听着,聆听着老人们的故事、妇女们的新闻。那皎洁的月光,撒向田野、村庄,伴着孩子们的嬉戏,伴着年轻人的歌舞。那阵阵的晚风,送来了田野上稻谷的芳香,又送走了人们爽朗的笑声..(美好的乡村夏夜,是那样令人向往。大家有这样的经历吗?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一趟农村,最好能够过上一夜!包你玩个痛快,看个痛快!)

比喻是景物描写中最常见的手法。它的作用在于使景物明白、生动,并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景物形象的内涵。

①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作者把紫藤萝花比喻为“帆”和“船舱”,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拟人也较多地运用在景物描写中,用人的形态、动作,甚至情感来描画景物,使之表现 得具有人一般的思想情感,会说话思考,有喜怒哀乐,具有生命的活力。

对比也是写景文中常用的手法。在描写景物时,把两种互相形成对照和比较的情况放在一篇文章里进行具体描绘,使之形象更为鲜明,相互映衬。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便以北平冬天刮大风,伦敦冬天难见日光,热带地方的毒日作对比,映衬出济南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真算得上是宝地这么一个主旨,很有说服力。

写景作文口诀

 写景作文最有趣,借景抒情用比喻;  景物不同特点异,抓住特点要牢记。 时间变化纵向思,地点变化横向联。 景中有人景有趣,景中有情文章鲜。 总分写景最常见,描写景物抓特点;  四季变化最常用,春夏秋冬是重点。 定点写景有顺序,时间变化分层点;  静态动态对比写,颜色形状联想变。

 动点写景是参观,地点变化交代全;  首尾呼应最重要,结构完整是一篇。 联想写景最好玩,巧妙联想趣无限;  视角变化写景物,空间方位要突出;  拟人抒情景生情,想象联想并列段;  景物童话有乐趣,细节描述新故事。 写景多用修辞法,语言优美人人夸;  首尾呼应结构新,景中有情情要真。

当堂训练 必做题:

以“观×××的景物有感”为题写作文。要求:

1、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是否详略得当,抓住

了景物的特点来写?

2、是否选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或作比较等方法?

3、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4、读给大家听,分享快乐。(比一比,看谁写得最棒!)

美丽的小公园

我家乡的小公园,是美丽的小公园,它不光一个季节美,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树木长出绿油油的枝叶。公园里迎春花、百合花、瑞香、月季花、君子兰等鲜艳的花儿都开放了,真是美丽极了!

夏天,树木长得很茂密,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树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三种好处,一是给人们乘凉,二是挡风暴,三是给大自然提供新鲜的空气,所以,我们应该少砍树,多种树。

秋天,柿子树上的柿子熟透了,梧桐树上掉落下来许多叶子,黄黄的。菊花开了,有白的、黄的、紫的„„秋天的到来说明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雀叼来树枝造房子,池塘里小青蛙,正在加紧的挖洞。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冬天,大地上积起厚厚的雪,我和小伙伴们快活的堆雪人,我们堆积的雪人课好看了。

家乡的小公园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我爱这个美丽的小公园!范文:

这篇作文写的怎么样? 你来改一改!范例:

美丽的小公园

我家乡的小公园,是美丽的小公园,它不光一个季节美,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叶,小草弟弟戴上又绿又尖的帽子。公园里迎春花、百合花、瑞香、月季花、君子兰等鲜艳的花儿争相开放,花匠叔叔们,展现他们高超园林艺术——蛋糕形花坛,把这个春天装扮的更美丽了!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的,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树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到了傍晚我总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树下乘凉,哪里人可多了,大家说说笑笑,热闹非凡。这些树除了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好去处,到了下雨天还能挡风遮雨呢!

秋天,果实累累,高高的柿子树上的柿子熟透了,像天上挂下来的灯笼,苹果被秋姑娘吹红了脸,鸭梨像一片片梧桐树上掉落下来的叶子,黄黄的。菊花开了,颜色各种各样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秋天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临,小喜雀叼来树枝造房子,池塘里小青蛙,正在加紧的挖洞。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

冬天,大地被雪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我和小伙伴们快活的堆雪人,我们堆积的雪人有一个粉红色的鼻子,戴着一双黑色的手套,戴着一个蓝色的帽子,一身深蓝色的衣服,威武极了!

家乡的小公园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我爱这个美丽的小公园!

要说我家院子里的景物,那可真不少!有石榴花、绣球花、四季豆,还有刚成熟的葡萄和杏子„„可真是五花八门、丰饶美丽呀!

先说石榴花吧,它的花萼有六个同样大小的锐角,花有红色和白色的,花朵里藏满了密密麻麻的黄色花蕊。远远望去,绿树红花,格外娇艳。绣球花刚开放时,像个大盘子;全开放了,就像仙女从天上抛下的一个个大绒球,有白、蓝、红三种颜色。

再说四季豆吧,细细的藤蔓爬上竹竿。它每天都在爬,竹竿有多高,它就爬多高。如果竹竿伸到天上去,也许它也会爬到天上去了。

枇杷树上垂下一簇簇诱人的果实,一颗颗枇杷果挨挨挤挤的,就像永不分离的好兄弟。有的枇杷是青的,有的已经成熟了。橙黄的杏子在枝叶间藏不住了,常常被馋嘴的小鸟啄下来,掉的满地都是。它不像枇杷那么硬,而是软软的,摔到地上就是个稀巴烂„„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5

3月的一个星期天,和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爸爸带着我踏上了游览漓江的游船。

漓江,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绿”。绿绿的山、绿绿的水、绿绿的草、绿绿的树,就连那正在水中玩耍的小鱼仿佛也是绿的。

瞧,漓江的水真清啊!江水清澈见底,站在船上都可以看见水中那可爱的小鱼和水底的沙石。小鱼们正在欢快地做着游戏,不时跃出水面,好像在向游客们表示欢迎。水里的小石头形状万千,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五彩的颜色,美极了!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一块碧玉,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小小的扁舟从江面上轻轻地划过,只留下一丝丝水痕:大的游轮从江面开过,打破了江面的平静,划出一簇簇水花。

漓江两岸,是一望无垠的田野和树林。田里,最多的还要数那些绿油油的禾苗,绿得发光,绿得鲜亮。

一阵春风吹过。禾苗就跳起舞来,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荡起浪花。那一株株三尺多高的油菜。一片片花瓣簇拥在一块儿,组成了朵朵黄澄澄的菜花。

田野上空的布谷鸟叫个不停,好像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远处的山坡上,那一片粉红的桃花,就像从天上落下的彩霞,那鲜红的杜鹃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还有那新芽才发的柳树,那翠绿欲滴的竹林,更是惹人爱……

我一边观赏着美不胜收的景色,一边听着导游小姐的讲解:“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流经灵川、桂林、阳朔、平乐等地,流人珠江。漓江景区一路奇峰万点,水光山色何等美丽,定会让你目不暇接……”

漓江春色真美啊!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2

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秀”著称。在崇山峻岭和茂密层林之间,镶嵌着无数奇峰异石和100多处流泉飞瀑。山得水而秀,水因林更美。这里的春天,鸟语花香,流水欢歌,生气盎然。

盛夏,登临海拔一千多米的五子石峰,满山杜鹃,姹紫嫣红,堪称一绝。深秋,红枫尽染,与青松翠竹相映,五彩纷呈,令人陶醉;秋高气爽,极目远眺,群山莽莽,层峦叠嶂。朝赏日出,夕观落霞,高山壮丽的景色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豪情满怀。

入冬,遍山玉树琼枝,银妆素裹,好一派北国风光。由于山高林密的地理特点,构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森林小气候,使大围山具有“天然空调”,“大氧吧”的优势。这里年平均气温11.4℃,年相对湿度85%以上,夏天平均气温20-28℃。特别是这里空气清新,负离子高,水质优良,能满足人们保健、美容、延年益寿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是十分理想的休闲、度假、旅游、会议的胜地。

这里真是个美丽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3

迷人的植物园在我们学校的`东校区,有一个迷人的植物园。走进植物园那小巧玲珑的门,那几棵高大的蒲葵首先映入我的眼帘。它们笔直地挺立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我们学校有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地方,那就是植物园。远看,植物园像画家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近看,植物园像正在举行音乐大会,各种植物好像在唱歌,有的像在拉小提琴,有的像在弹钢琴,有的像在吹笛子,还有的……植物园像一面魔镜,只要你看一眼,就会被吸引过来,使你流连忘返。

植物园里左右两侧各有一位虎背熊腰的“守护神”。一位是青皮木棉树,另一位是假椰槟树。青皮木棉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好像这件绿衣服十分漂亮,舍不得换别的衣服。青皮木棉树的树皮极滑无比,再加上树干的下边有很多刺,要爬上去非常艰难。这就是它的护身甲。远远望去,青皮木棉树像一个“守护神”拿着“武器”在守卫着自己的家园。假椰槟树的颜色有三种,绿色分布在上面,而黑色和白色则分布在下面。它的叶子长在最顶上,像一根根头发。微风吹来,叶子在风中飘荡着,甩动着,好像一位姑娘在跳舞,也好像在说:“你们最好不要动我的家园,否则我要用我的“万发齐刷”将你们打得粉身碎骨,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假椰槟树中间长着很多白色的“胡须”,冬天的时候会结出一颗颗小小的橘黄色的果子,可以拿来玩,但是不能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植物园中间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小将——仙人掌。仙人掌满身长满了刺,像一只刺猬。远远望去,仙人掌象一名卫士,拿着利剑,身穿战甲,还顶着炸药包,好像在警告人们:“千万不要破坏我的家园,否则我所有的装备一起上,加上我的“铁头功”,一定让你死无全尸!”

植物园里还有一“双胞胎”——红润和黄润。这对“双胞胎”样子和高低都差不多,都是由几根树枝组成的。叶子长在枝头上,非常稀少。远远望去,红润和黄润就像两兄弟一样,偎依在一起,十分迷人。

植物园里还有人参果树、夹竹桃树、粉竹、夜来香……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是植物生活的乐园。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4

去年暑假我和表哥来到了庐山的含都口游玩。那一天,碧空清澄,大地如洗,大自然露出了美丽的容颜。我站在含都亭上向四周望去,历历的青山,绿油油的庄稼,层层梯田上是一片茶树,连村庄的乡间小道也清晰可见。大地上,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我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忽然,人群中发出“起雾了,起雾了,起雾了”的喊声,我举目望去,只见云雾从山底悄悄地漫了上来,一朵朵如云似絮,织成了一层薄薄的轻纱,遮住了天,铺满了地,围绕着山,盖住了水,眼前的一切都只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云雾还在一层层积聚着,越积越厚,汇成了一片云海,庐山成了茫茫雾海中的一座浮岛。云雾忽聚忽散,时而像奔腾的骏马,时而似放牧的羊群,时而如腾飞的蛟龙……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这就是庐山有名的云海奇观。那云雾似海洋一般无边无际,游人们在云雾中融人化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啊!多么壮观的庐山云海!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5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色九月里,我有幸来到八达岭长城。来到这儿我才知道,长城的秋色是多么美丽啊!坐在长城的高墙上,海浪般的风打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十分舒服。

回来的路上,漫山遍野的落叶飘飘洒洒落了不少,有的像一群漂亮的蝴蝶,有的像一个个小伞兵,还有的像一位老奶奶。枯黄色的落叶纷纷落到地上,堆积起一座小山,踩起来软绵绵的。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6

调皮的雾姑娘来到马路上,她把手一挥,路上全是雾。雾姑娘是那么洁白,可是她给行人带来了不便。行人为了不出意外都放慢的脚步。

妈妈带着我在雾中慢慢行走,还没到学校,妈妈的头发就湿漉漉的,像被雨淋过一样,可好笑了,我想这肯定是雾姑娘在捣鬼。

这时,我仿佛听见有人在吵架,原来是树爷爷和雾姑娘。树爷爷在赶雾姑娘走呢。“你快离开这里吧,你看你给人们造成多大的困难啊!”树爷爷说。雾姑娘生气了:“你凭什么赶我走,我就不走。”“你在这里会给路上的行人造成安全事故,你还是离开吧,我也是为大家着想。”雾姑娘听了红着脸走了。接着太阳公公出来了。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 篇7

“学法问题是初中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 他们的阅读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阅读实践去完成, 别人谁也代替不了”[1]。因此, 阅读方法指导, 如同交给学生打开阅读大门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日本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明:积极主动学习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是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效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见学法指导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写景散文阅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找出线索, 理清思路。“阅读文章, 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 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2]。散文的线索统帅着文中所有的材料, 只有把握了散文的线索, 才能理清脉络, 领会作者的思路。如在《白杨礼赞》一课教学时可这样引导:中心线索“不平凡”。文章起笔开门见山, 点明中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在高声赞美白杨树后, 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然后从白杨树的形态、色彩、精神三方面入手, 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 最后再次点题。学生理清线索, 对文章思路就清晰。

2.学会抓住文眼, 理解文意。“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 能抓住文眼, 就是读懂文章。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 就容易找出文眼。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清”“静”“悲凉”, 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二、进行质疑, 引导比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只有学生积极思维才可能真正进入意境投入学习, 才可能让教学舞台动起来。笔者认为:动起来的关键在于“质疑”, 即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由“无疑———有疑———无疑”的质变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多问几个问题, 提供几处让学生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联系的场景, 阅读就一定会拥有一个自主、个性、互动的新平台。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学生就能做到“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写景散文把景和情恰当结合起来, 景是情的依托, 情由景而生。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发现,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事物间的区别, 认识文章多种手法的运用。如教《春》时, 让学生思考: (1) 在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写作安排有何不同? (2) 绘春中, 各图景的描写有何不同? (3) 朱自清的“春”与咱们的“春”有何异同?你又会怎样绘春?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学习课文不仅要理解每段内容, 还要学会注意上下文联系, 注意与生活联系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心, 理解写作技巧。学习“绘春”部分, 则主要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引路, 通过启发, 引导学生联想思考、探索、对比、讨论、交流, 最后解决问题, 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有疑有问、有思有创的能力。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 就实现在阅读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真正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学生“体”的作用。

三、有感情朗读, 教学生“品”

“品读, 顾名思义, 就是品赏性阅读, 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特有的方法”[3]。在读中理解, 在读中感悟。品读:就是让学生不仅读进去, 还读出来。读进去:是指让学生通过初步的读, 感知文章要说明的是什么?有哪些关键词句?是哪些知识的积累或迁移?读出来是指:让学生带着初读的感知, 进行深入的品, 力求品出问题, 品出情 (文中的情感) 与思 (对作品的感悟) , 以情启思,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 使文章如出己口, 如出己心, 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当然,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 要深入品味, 就须透过语言文字, 读出丰富的内蕴。要养成这一习惯并让它成为一种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散文仔细玩味的好习惯, 只有认真品味, 才能读出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让学生明白文章的语言美不仅要求在“炼字”、“炼句”上下工夫, 还要在读中悟其义, 品其味。笔者在《春》一文教学指导过程中运用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春天美景。通过“听—想—试”来读, 用喜悦、赞叹的语气读, 分角色读, 多层次的训练后学生很快掌握文章的中心, 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四、巩固学法, 进行迁移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及态度形成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4]。进行迁移训练就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自读方法, 进行其他文章的阅读。在写景散文阅读指导中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

学生学透写景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后就把有用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链、知识网。在阅读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后, 应引导学生掌握的“法”求待探求的“知”, 引导学生学习迁移由自发而趋于自觉, 举此“一”, 有效地“反”三到课外阅读中。在学习自读《春》课文后, 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如何“读一段课文”的学习方法的提要, 然后分析课前准备好的一段课外收集的“春”的片段, 这样就把方法运用到课外分析上, 实现能力的迁移。

总而言之, 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 通过对散文的分析可以体会散文语言的艺术, 培养和提高写作的构思、选材及表达能力,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陶冶思想, 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指导写景散文自读时, 认识到各个环节虽是紧密联系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确定目标→指导→反馈时, 可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不一定按部就班。散文教学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 分析好散文本身就是艺术创造。学好写景散文关键在于感受→朗读→品味→理解, 以读 (朗读、析读) 为本, 读中明理, 读中入境悟情。

参考文献

[1]初中阅读教学学法指导浅见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

[2]林庆丁.高中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

浅探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篇8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写景;观察

写景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进行观察。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鸟的天堂》中,作者巴金有这样的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么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了细致观察,然后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移步换景

观察点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即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幅幅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园景。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于景物描写。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然一体。

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对山雨的喜爱。

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美,又有动态美,才能深深感染读者。

例如《第一場雪》这样写道:“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这个片段中,作者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结合观察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地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

参考文献:

[1]杨凌.学生作文辞典[M].海南教育出版社,1995.

[2]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小学生写景作文 篇9

那是多少年没有看到的景色呀!在烈日炎炎的午时,在风姑娘的吹拂下,几个儿童正欢乐的游玩着。不知不觉中,我已默默的站到了窗前,凝视着这些令我羡慕的儿童,他们才是真正快乐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只知学习的“痴情”人罢了。我低下头,心中很不是滋味,虽有千言万语,皆化作一声轻叹。

再一次注视着他们,看着他们高兴的脸上,尽情奔跑着,我仿佛看到了从前的我。打卡,玩溜溜球,这些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玩具,却能使孩子们忘掉一切的不快乐,无忧无虑的过着自己的童年。我为什么却有如此烦恼呢?是我长大了,还是我想的事太多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宁可永远做一个小孩子。

……

不知不觉中,那几个孩子已经离我家的窗户几米近了。其中一个小声说道:“大哥哥,我们一起去玩好不好呀?”听着他幼稚而又有些害怕的话语,我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只是推开了门,走到了他们的跟前,点了点头,马上几声欢呼响了起来,原来是他们太激动了呀。这时我才发觉,我也是有很多小朋友的,一颗童心悄然在我的身体里发芽了。我慢慢的将他们抱了起来,带着他们玩着小时候的游戏,原本略带忧伤的心情早已改头换面,充满了阳光。很快就到了傍晚,我挥手告别。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 篇10

一是习作对象内容空洞,或不合逻辑,或常识错误,即言之无物。如一位同学这样描写新疆喀纳斯,“我们来到了卧龙湾,只见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经过与小作者交谈,笔者得知学生游览时观察不细致,习作时凭借模糊印象,再调动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就出现了多种景象云集的不合逻辑的情况。

二是习作语言干巴无力,或缺乏想象,或词句单一,即言之无文。如一位同学写小蛮腰:“小蛮腰的夜景很漂亮,整个塔身五光十色,有蓝色、黄色、绿色、红色、紫色,真好看!一到放烟花的时候就更漂亮了,烟花千奇百怪,有的直接发射,有的绕着小蛮腰发射,真是壮观!”这段文字描写了小蛮腰的夜景,光色和烟花,求真求实,若整篇文章都是这样的文字,就会缺少想象、词句单一,语文的味道不浓。

三是习作杂乱无章,或段落无序,或句子无序,即言之无序。如一位同学描写自己的小区,先写门口花坛如何美不胜收,再写小区如何大、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最后又掉过头写花坛如何美,显得结构混乱。

因此,笔者以人教版部分写景课文和其他课文的部分段落为阅读材料,结合写景习作模型,探索文本的写景规律,做了一番“言之有物”“言之有文”和“言之有序”的尝试,为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提供新的途径。

一、 观察有道,言之有物

一般来说,观察的完成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占有表象、比较差异、筛选要点。考虑到写景特点,笔者认为观察景物要做到如下三步。

1.整体印象

第一印象一般是整体的,可运用多觉法、跟踪法、鸟瞰法等欣赏景物的整体及构成景物的要素,如:《桂林山水》,整体感觉是山水如画;学习《颐和园》后,人们感觉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2.筛选要点

巴尔扎克曾说“细节成就作品价值”。在欣赏整体美的感觉下,总有一两处景物格外引人注目。如《桂林山水》,最吸引人的还是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其他景物,如空中迷蒙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只做点缀。

3.抓住特点

景物是丰富多彩的,通过比较观察,能够欣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样描写山,繁花似锦的七月的天山、如笋似玉的桂林的山、云雾飘渺的黄山,就有很大不同,吸引游客的魅力也不一样。如《索溪峪的“野”》一课,张家界的风光千奇百怪,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野味十足”,继而通过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四个方面展开描写。笔者以《桂林山水》为例,引导学生重温观察景物的三个步骤。

师:桂林山水给作者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或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师:《桂林山水》写了哪些景?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竹筏小舟、绿树红花。

师:最能体现桂林风光甲天下的是什么景?

生: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即桂林山水。(筛选要点)

师:桂林的山水和其他地方的山水有什么不同?具体描述一下。

生: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抓住特点)

师:你们去过哪处景点?总体印象如何?里面有哪些景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具体描述一下。请依据这些提示写一写。

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言之无物,主要是因为其观察的精确性不高、判断力不准、目的性不强。有人对小学生的观察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提高,对事物进行分化观察的能力增强,但不具普遍性;开始区分观察事物的主次特征,注意有表现力的特征,但不具普遍性;一般能按先后顺序观察;观察目的性增强,但与低年级学生的随意观察无显著差异。精确性与判断力方面的特性反映到学生习作中就是容易出现言之无物,即描写笼统、泛化,注意无表现力的特征,忽略有表现力的特征。以教材中的写景文为范文,可以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明白观察是有路可循的,只有做到观察整体、筛选要点、抓住特点,才可以将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二、 养护想象,言之有文

想象实质上是观察的深化,如果说观察是为了真实地反映景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无我之境”,那么想象就是景物在游客心目中的主观呈现,是一种“有我之境”,运用想象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文采、艺术魅力,还可以让景物的意境更有情,更能凸显写作者的独特感受。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表现在语言这一物质外壳上,则是大量使用拟人、比喻。因此,写景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多用比喻、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辞格,来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传达对景物的某种情感,增强习作的魅力。

笔者以《山雨》为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独特感受。

(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和描写内容)

师: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技巧写出山雨的韵味呢?结合相关语句说说。

生1:作者写雨声,用了比喻,把沙啦啦的小雨比喻成无字的歌谣,而且越来越清晰、响亮,突出了山雨越下越大的特点。

师:比喻的手法,抓住了雨势的特点。

生2:作者写雨声,还加进了幻想的色彩,他把雨丝比喻成柔软的手指,把岩石比喻成琴键,给人一种很唯美的画面。

师:是什么样的画面?再想一想。

生3:山雨,像烟一般,雨里的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雨姑娘优雅地弹起钢琴,琴声美妙动听。

师:也是比喻,却隐含着一幅画。作者正是通过联想和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雨飘洒图。同样是描写雨声,如果这雨是下在别处,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4:“啪哒,啪哒……”咦,是谁在敲打我的窗?掀开窗子,哦,原来是雨来拜访了。

生5: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狂,像极了森林狂想曲,不是狼嚎就是狮吼。

生6:雨过天晴,瓦片上的雨滴依然落个不停,滴在石板上,叮咚——,真是余韵悠长呀!

……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拟人、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表达独特的感受。

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并不难,难在抓住特点把景物写优美,写出语文的味道,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感受表达技巧,并结合文本情境再造画面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灵感,做到言之有文。

三、 理清表达,言之有序

1.观之有序,言之有序

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思维才有条理,表达才能层次分明,否则,事倍功半。小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观察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因为学生观察的无序,导致了习作的无序。因此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就非常必要了。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一段时间内景物的时间变化顺序,如《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和“早中晚”,《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中、潮过后”,甚至《火烧云》中的短暂时间变化顺序“一会……一会……”。

2.移步换景,游中有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学生基本能掌握时间变换的顺序,但在运用空间变换的顺序时容易出现混乱,特别是定点观察和游览两种。定点观察就是固定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景物,或由远及近,如《观潮》;或由近及远,如《山中访友》等。而游览就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要想让学生会用游览顺序,宜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鼓励学生从课文入手,找出游览的语句,抓住游览的动词,画出游览示意图;再领着学生游览一下校园,沿着自己的足迹逐一观察发现的美景,并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自己曾经到过的地点、看到的风景,画出游览图;最后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独立完成习作。

笔者以《颐和园》为例,引导学生理清文路,言之有序。

师: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开火车读画出的第一句话,想想这是什么顺序?(游览顺序)

师:请把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圈出来,再把作者的旅游路线画下来。

师: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写写我们的游览顺序。

师:根据刚才的游览,写一处景物。例如:进入校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笔者在发现一些学生不会运用游览顺序时做出的一次补救,旨在探索文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并不惜时间把课堂搬到了校园,让学生在游览中学习游览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习作前进行这样的指导,相信效果会更突出。

综上所述,写景习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观察、想象、表达缺一不可。观察,求真,让习作有话可写,言之有物;想象,求美,让习作生动形象,言之有文;表达,求清,让习作文路清晰,言之有序。

参考文献

[1]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 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3] 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 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言访谈录[J].小学语文教师,2008(6).

[5] 王尚文.此为“之一”,并非“唯一”[J],小学语文教师,2013(5).

[6] 闾海燕.原始(儿童)思维与比喻、拟人修辞[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

上一篇:中秋情人短信浪漫祝福语 给老婆的中秋浪漫情话下一篇:2020行政主管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