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

2024-07-17

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共9篇)

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 篇1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在工资水平较低的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尽管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机械手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那些电子和汽车业的欧美跨国公司很早就在它们设在中国的工厂中引进了自动化生产。但现在的变化是那些分布在工业密集的华南、华东沿海地区的中国本土塑料加工厂也开始对机械手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要面对工人流失率高,以及交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实现工件的装卸、转向、输送或操持焊枪、喷枪、板手等工具进行加工、装配等作业的自动化,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要求供料机构更加灵活、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机器人在伴随着科技飞速跃进的几十年的时间里,从理论设计到实际应用领域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机器人应用发展现状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机器人进行了定义:“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

以上就是我实习情况总结。

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 篇2

顶岗实习是高职学院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毕业生走向社会正式上岗前提高专业技能素质的必经阶段。但各高职学院对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教学管理中常碰到以下问题:如政府或行业协会关注少, 企业重视程度不够, 学院改革措施不到位, 三方没有形成共同管理好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保障机制;学生对毕业顶岗实习重要意义认识不深, 有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性不强或个别同学的不适应经过一定时间后返回学院;实习指导老师对地点分散、工种多样化的实习组织管理方式感到压力, 克服困难的主动性不强, 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所得到的指导费偏少, 积极性普遍不高, 处在毕业顶岗实习三个位置的各自角色没有形成一体化工作格局。我院课题组依照顶岗实习的新要求结合我院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实践开展了顶岗实习模式研究项目, 通过项目实践, 大家一致认为实施并推广“三方联动, 三位一体”毕业顶岗实习模式势在必行。

二、三方联动, 积极探索毕业顶岗实习新模式

为形成各社会力量共同关心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办学氛围, 学院应主动联系政府或行业协会、企业, 三方联动共同探索适合国情和市情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企业对快速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三方联动就是要各方主动做好各方面工作, 积极探索顶岗实习新模式。

(一) 学院主动联系, 促成顶岗实习实施方案。

学院分管领导分头行动与政府或行业协会有关职能部门, 学院各相关部门领导联系有关生产厂矿和集团公司有关业务部门, 针对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学生身份问题和生产厂矿提出的教学场地问题、师资问题、学生待遇问题等, 进行了周密研究和探讨, 为顶岗实习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确定了相关方案, 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方案于2006界毕业生开始落实。

(二) 企业主动沟通, 顺利开展顶岗实习。

企业需求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基础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是进行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基础。企业既需要“下得去, 用得上, 留得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又需要稳定的一线职工队伍, 保证生产经营高效运转, 顶岗实习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找到了企业和学院的利益共同点。企业在出现人才需求时, 不是坐等上级主管部门政策, 而是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探索、主动沟通, 顺利开展顶岗实习期间的准员工培训使他们最快独立工作, 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进行,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三) 政府或行业协会主动协调, 保证合作机制的有效性。

我院在重庆市经济委员会指导下与重煤集团公司等企业共同成立“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制定《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章程》。有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协调与支持, 合作就会更有保障, 地方经济的大发展才会有职业教育培养出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做后备军。

三、三位一体, 努力提高毕业顶岗实习实效

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 学生、实习指导老师、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三个角色是毕业顶岗实习新模式具体实施者, 促成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是取得毕业顶岗实习实效的关键。三位一体就是用三位互评机制实现绩效考核, 把三个角色的利益共同点定位在搞好毕业顶岗实习上。首先, 用三位互评机制促进毕业生应深刻认识实习意义, 端正实习态度。学生是企业员工, 必须遵守企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在待遇上,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施同工同酬, 学生每月可以获得800元左右的工资, 该收入应由企业根据指导教师和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评为依据做增减。端正了实习态度, 基本杜绝学生因工作不适应返回学院的现象, 学生表现出了踏实工作的精神面貌。其次, 用三位互评机制加强指导教师自身发展, 树立责任意识。以实习学生、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对该教师考核为依据分不同档次提高他们的待遇, 促进他们提高业务能力, 努力提高毕业顶岗实习实效。最后, 用三位互评机制提高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待遇, 提高指导实习积极性。

四、结论

通过“三方联动, 三位一体”毕业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探索实现了企业、学院、学生三方满意。企业储备了一线职工队伍, 在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大大提高了一线职工队伍的素质;学院在企业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培养出的人才与生产结合得更加紧密, 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既能加深专业理论知识, 又能锻炼实践能力, 还能获得劳动报酬, 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我院以示范建设为契机, 通过和重庆永川职教城的几所院校交流推广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1]李普伶.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5) :62—64;[2]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 (5) :47—49;[3]马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通讯.2006, (10)

参考文献

[1]李普伶.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 2002. (5) :62—64;

[2]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 (5) :47—49;

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高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机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41-02

近年来,我院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是让学生熟悉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掌握工作方法,理解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适应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是大型实践教学,是学生把在校所学各种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实行的顶岗实习对毕业设计的进行有着较大影响。

一、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

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

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

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1]

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 ,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

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對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2]。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

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

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

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3]。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

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4]。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

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

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

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設计。

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

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

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

7)机电一体化类 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5],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4)为了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毕业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专用实验室。

参考文献:

[1]黄绘.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广西教育,2013,(9):115-116.

[2]卢艳,邢晓林,刘鹏超,等.高职机电专业校企合作平台下毕业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8):29-30.

[3]王文涛,冯华.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改革与创新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30-32.

[4]谢宝智,潘安霞.高职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建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41-44.

[5]王颖.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方法探究[J].电子测试,2013,(22):211-212.

机械毕业生的实习报告 篇4

单位简介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是中电投集团公司以中电霍煤、白音华煤电公司及区域为单元对蒙东资产重新进行整合,组建了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现有煤炭年生产能力3400万吨;电力在建及运营装机7776mw;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42.6万吨。是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是全国13家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培育的重点企业之一;是中电投集团公司发展的重点区域和能源基地及产业链条核心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实现百亿产值的第一家大型能源企业。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的方针,确立了“煤电化铝路港”绿色价值倍增6战略和“以好做大搏强、八年实现6个1”的发展目标,逐步建成跨行业、跨地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现代能源企业集团,更好更快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煤电化铝路港”绿色价值倍增6战略是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好做大搏强,八年实现6个1”是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

绿色:标志着企业的运营质量、效率效益、生产安全、品牌信誉、价值取向,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的总体要求。

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价值;二是员工价值;三是社会价值。使企业、股东、员工、社会的利益协调统一、目标共同一致、价值和谐共享。

倍增:反映企业发展的速度。战略首先是“增”,价值要提升,要好字当先,科学发展,好中求快,要“更好更快”成倍地增加。

6战略:首先是“煤电化铝”四大产业的协同运作,产品正反向循环,在形成“o”型闭环运行的基础上,以煤业为原点向外延伸,承接铁路与港口,其象形为“6”,也与‘煤电化铝路港’六个产业相一致,又蕴含顺利之意。

“以好做大搏强,八年实现6个1”的内涵就是好字当先,科学发展。

好:标志着企业要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好字当先,好中求快;

大:标志着企业的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并成比例增长,成为蒙东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竞争能力最强的大型能源企业集团;

强:标志着企业组织配置、经营运作、资源利用、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能力达到现代企业的一流水平。

八年实现6个1:即:到2015年,实现煤炭生产1亿吨;电力装机1000万千瓦;有色金属产能100万吨;铁路1000公里;总资产1000亿元;利润100亿元。

一个强势发展、厚积薄发的现代能源企业集团正在蒙东大地崛起。

做强做大做优蒙东能源,成长成功成就企业员工。中电投蒙东能源集团公司将牵手八方朋友,携手并肩,真诚合作,共同创造世纪的辉煌!

实习过程

安全第一。对于任何机械厂,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对我们进行了一些安全教育和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比如在进加工车间时了,不允许穿凉鞋进厂;进厂必须穿长裤;禁止在厂里吸烟,进厂后衣服不准敞开,外套不准乱挂在身上,不得背背包进厂;人在厂里不要成堆,不要站在生产主干道上;在没有实习老师的允许情况下,不准乱按按扭、开关;

1.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3.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5.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对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6.工厂师傅对我们做的工件打分,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认识,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

7.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才得以完成任务,使我们对团队的概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也使我们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对机械制造的体会;

历时将近一周的实习结束,该次实习,真正到达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前线,了解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也粗步了解了机械制造也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在将来机械制造将会向“四个化”发展,即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

对本次实习的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亲自动手等方式,对在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特点,方式.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机械加工厂大学毕业生实习报告 篇5

学校安排我们外出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加的了解社会上的工作,还有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句话不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吗?”在我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工作实践当中时,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增加了我们一定的工作经验,对我们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刚来到工厂报到,负责人就带我进去让我跟着这些前辈工作实习,由于刚开始我没有工作经验,对于安全知识等问题都不了解,而这些小企业不可能为了几个人而搞专门的培训,所以我们刚来实习的技工,就会边做边学。刚开始我在里面就是做一些杂货,简单的说就是粗活,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很费劲,特别是对我这个小身板来说,工作了一下午,我在前辈的带领下回到宿舍,宿舍是合住的,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比较干净,我把工作服换下,洗了一个澡,随便吃了一点东西,就倒到床上睡着了,这是我睡的最沉,最安稳的一个觉了。

第二天上班就比较熟悉了,那些前辈就开始跟我讲一些工作经验,还有操作的技巧,慢慢的我也尝试的开始操作和动手实践,刚开始我很不熟悉,不熟练,而且第一次操作就弄坏了一个模具,辛亏旁边的师傅眼疾手快,不然我就闯祸了,前辈们没有说我,而是鼓励我,让我多学习几天然后再做难度大点的工作。在前辈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我发现自己的进步相当的大,每天的工作都给自己积累了一些工作上的经验,对工作也越来越熟悉,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习,对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我也可以独立圆满的完成,还有其他工作方面我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在大公司分工明细,每个人得到的分工部分就少,所以学到的东西就少,在私人小企业由于资金的问题,也许一个人就要做许多的事情,学到的东西也是很多的,所以我知道,想要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那么就要不怕吃亏,要多动手实践才行。

机械毕业实习报告 篇6

这个难得的实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终身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心学习,努力运用我们的大脑,做更多的事情,不要害怕麻烦,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天。突破铁鞋后,发现一家企业愿意“接纳”,却无处可寻,这真是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快乐。似乎意识到大学生找工作的困难。最后来到南海区一家实业有限公司实习虽然实习时间越来越短,但却受益匪浅。要不是有更多的运营管理课程,我不会有机会得到这么好的实习机会。彩色印刷厂和纸厂主要是其机械厂的实习工作该公司的下属企业有机械工厂。为了成为集研究、生产、销售、技术培训于一体,机械厂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型专业包装设备制造商,配有高精度电脑控制加工中心等成套加工设备。目前,我们主要生产瓦楞纸箱机。我们的产品包括:自动和半自动旋转开槽和切角机,全电脑高速油墨印刷开槽机,全电脑高速油墨印刷开槽和模切机。公司还与国际知名企业日本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生产高精度、高效率、先进的自动平压模切机等。这家机械厂的组织结构非常简洁。管理不同部门的主要是主任秘书和会计经理生产线不会像往常一样挤满工人,因为机械厂的设备非常先进。一两个人主要负责工作流程这便于我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属于订单供应类型的生产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要求高,本厂生产的纸箱机械需求稳定。因此,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单一产品的需求量也不大。同时,每种产品的价格都很高贵,超过一万元营销、生产部门主要包括技术、生产、供应和销售被分配到供应部门工作然而,它的工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地写作,而是和部长一起到处跑,在运动车厢里,甚至在外面做生意。碰巧工厂的货物快用完了。在实习期间合作日本企业的订单生产正在全力进行。当我和供应部门的员工一起工作时,我发现供应部门在企业中非常重要。供应部门必须与相关企业做好交易。供应部门与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是好是坏。首先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销售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系统运行,保证企业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问了她很多很多问题他说只要供应部长有空事实上,工厂的大部分销售都是通过自己与买家的接触来实现的,但他们主要是老客户,关系模式主要是合作。例如,与日本企业的合作等由于多年的合作,这些老顾客有很强的关系,但每当公司的外联人员被替换或在其他特殊情况下,他们往往很容易失去顾客。当然,有许多内部原因不便于外人向我透露,但主要原因是老顾客很恼火,因为离职或退休的员工经常带走他们,或者新员工不了解老顾客的习惯和一些原有的特殊协议。因此,供应部门的人员更换非常谨慎。与此同时,顾客的责任将被分散,以防止顾客追随他人。供应部门不仅要做好企业外部的关怀工作,还要与生产和工业部门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供应部门是传达客户信息的主要方式,通常在这个时候向生产部门传达客户需求报告中提到的跨部门机构非常有趣。谈到供应部门和生产车间之间的沟通,我认为工厂的布局非常合理外宾会议室、高级职员办公室和其他部门的办公室都在同一栋楼里。他们之间的距离很近。当外宾来访时,他可以看到员工的工作态度,这是对员工的一种无形的监督,也是向外宾展示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厂完善制度的一个机会。有一扇门,合理的位置是供应部门所在的地方。这扇门特别方便供应部人员去生产车间。它为人员和部门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我拜访了公司的董事,后来当提到工厂的部门布局时,董事们觉得很有趣。原来这个工厂是主任的个人建筑设计。在考虑布局时,真正考虑的是部门沟通,尤其是供应部门和生产车间之间的沟通。这让我感到有些自豪,因为我也考虑到了思考的问题,也因为我在运营管理课上学到了供应链知识,并在实习中体会到了这种思考。

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 篇7

十届机械大类毕业生总人数达6734人, 其中男生5572人, 女生1162人。具体专业人数分布如下表所示:

调查情况介绍:2014年初, 课题组采取网络抽样调查的形式, 对2002届、2007届、2012届三届机械大类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收回问卷224份, 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92份。本次调查过程在相应届毕业生辅导员老师的大力配合下完成, 填写过程前, 辅导员对问卷填写及问卷调查的目的做了详细说明, 因此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二、调查结果报告

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92名被调查毕业生中, 2002届毕业生31人, 占比16.15%;2007届毕业生63人, 占比32.81%;2012届毕业生99人, 占比51.56%。中共党员108人, 占比56.25%;共青团员48人, 占比25%;其他36人, 占比18.75%。毕业生家庭来源、家庭经济状况、专业分布见下表:

2. 工作单位性质。

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 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1.25%和34.38%, 在事业单位、民企、中外合资企业等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占比较小, 基本符合学部毕业生就业单位基本情况。

3. 工作岗位性质。

调查结果显示, 56.25%毕业生从事技术或管理岗位职务, 18.75%毕业生已经担任相应项目经理, 只有9.38%和3.13%的毕业生已经任职部门主管或单位负责人等高级职务, 还有12.5%毕业生选择了其他选项, 说明机械大类毕业生大多数从事项目或技术岗位, 少部分从事高级管理岗位。

4. 求职中优先考虑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 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 毕业生更看重薪酬福利和个人发展机会, 两个选项分别占比46.88%和43.75%, 而地区和是否可以发挥个人专业特长, 则没有太多学生在意, 两个选项分别占比6.25%和3.13%。

5. 您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 此项多选题中, 分别有43.75%、43.75%、46.88%、50%的毕业生选择了通过家庭和社会关系、学校提供的信息、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人才招聘网络几个选项为有效的求职途径, 而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比例为0%。说明以上几个途径, 已经涵盖了学生求职的基本途径, 且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 作用大体相等。

6. 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 78.13%的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更加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 53.13%、56.25%的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更加关心学生所在学校的名气及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毕业生在其他方面的特质, 如学历、品德修养、专业成绩、社会实践等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7. 您认为对大学生哪方面的就业指导更重要。

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之后, 认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十分重要, 而大多数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较差。有56.25%的毕业生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选项, 其次就业形势与政策、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调适, 分别占比21.88%、15.63%、6.25%, 而并没有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和就业流程两个选项。

8. 就业政策与大学生实际需求吻合度。

毕业生认为, 目前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 并未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就业或择业。分别有46.88%和15.63%的学生选择了存在较大差距和存在很大差距, 只有37.5%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吻合, 而并没有毕业生选择非常吻合一项。

9. 您目前的月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整体月收入较高。其中, 46.88%的毕业生月收入工资可达10000以上, 25%的毕业生月收入达8000~10000元, 21.88%的毕业生月收入达5000~8000元, 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毕业生仅占3.13%。

1 0. 目前工作与本科所学专业是否对口。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本科所学专业对口。有15.63%和53.13%的学生选择完全对口和比较对口选项, 只有15.63%的学生认为所从事工作与专业完全不对口。

三、对机械大类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1. 加强组织管理, 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

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 针对就业形势, 组建专业就业工作小组, 召开工作会议, 研究、探讨毕业生毕业和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布置和落实毕业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就业推荐、毕业生联系等各项工作。

建立良好的就业信息体系, 从学校到学部, 各辅导员到毕业生工作小组各个环节按部就班, 保证就业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传达给毕业生, 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就业条件。加强就业指导,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整合各类资源, 拓展专业就业途径。

组建学部职业规划发展与就业协会, 为学部各专业学生提供就业知识帮助和就业工作支持, 利用校内外有关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社团组织, 多交流沟通, 吸取经验, 互惠互利, 团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

利用社会资源, 邀请企业和专家进行就业讲座, 提升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素养。建议与相关专业负责老师及涉及一些企业建立定向培养、参观实践等模式, 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企业, 了解专业就业环境等, 多吸取更多地区企业信息, 例如与南方地区、西部地区企业建立长期发展合作关系。继续支持和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企业HR多些来学校做社会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每年定期邀请毕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来校做学生如何更好更快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国家有用的人等。

3. 注重数据科学研讨, 提升就业工作科学性。

从2012年本科生毕业情况我们可以分析出就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很多企业存在不景气的现象, 导致企业大大地降低了对人才的需求量, 就业竞争越发严重;部分毕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到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 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就业思想, 还没有端正“先就业, 再择业”的理念, 存在等待、观望和患得患失的心理, 因此影响了整体就业质量;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新一代的毕业生相对于往届毕业生来说越来越娇气, 在吃苦耐劳的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差, 甚至有学生出现了“怕就业、不想就业”等现象。学生对于就业地区选择上过于盲目地向大中型发达城市扎堆, 造成日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跳槽现象频出等等。

摘要:本次调查, 主要面向2002届、2007届以及2012届机械大类毕业生。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及调查需要设计, 共涉及毕业生基本情况、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收入水平、专业对口情况、有效求职途径等20余项内容。旨在通过问卷调查, 对在校学生培养提出更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毕业生,机械大类,调查,建议

参考文献

[1]赵威, 王娜.关于高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01) .

[2]杨河清, 谭永生.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比较及对我们的启示[J].人口与经济, 2011, (06) .

机械厂毕业生实习报告 篇8

关键词:机械类毕业生;“产学结合”;必要性

一、学生的现状

技校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技术型工人为目标,技校毕业生应该具备技术工人的最基本的能力,特别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在企业中应发挥技术型工人的作用,对厂里的技术难题有自己的见识,厂里的新产品自己能够单独生产,对具备生产条件的产品会编工序和生产工艺卡片,同时在企业的生产中起领头、骨干的作用。实际中也只有这样的技术工人才能使自己的技术能不断更新,才能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也不会落后于社会需求。

而现实中我们中技的学生经过了三年的学习,取得所规定的相关证书。可经过培养后的学生走出了校园,是不是就能够符合技术工人的要求了,在进入企业后是不是真正能够担当技术工人的角色呢?现实中技校出来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还不能马上进入技术工人的角色,大部分学生仍然是充当学徒式的工人,这样就体现不出技校生的特点,甚至有些学生在工作中对自己所学的技能越离越远,到最后变为一些厂里的普普通通的流水线工人,浪费了自己的所学知识和所拥有的技术能力,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二、企业对技能型学生的需要

当今社会,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都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而我们技校就应培训出这样的学生,或经过较短时间的培养和成长成为这样的人才中的一员。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技术型员工的技术过关,那么那些工程人士规划、设计的产品,在生产的第一线就能够及时生产出来,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批量的大规模生产,使企业的产品早放市、早收益成为可能,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就要挑起技术上的攻关等任务,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技术能力在企业里融入到产品的加工中去。

三、学校对毕业前学生培养的新思路

技校学生在毕业前,他们的技能操作能力按照每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已单项进行过训练,但他们的综合技能能力还需要强化,他们的观念对进入企业还没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如一件产品进行加工,学生完成加工后,通过教师评分,如评分得到九十以上,会觉得很高兴,如评分在六十分以上,会觉得自己已经及格,也就可以了,这种以分数来衡量产品的模式,对学生进入企业是十分不利的。在企业中不说六十分以上,就是九十分以上的工件,如关键精度达不到要求,该工件可能就是一件废品。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将要毕业进入企业的学生如仍用这种评分模式来衡量学生,那是不合适的。

学校针对这种不合适的评价模式,可参考高校“产学研教学”这种模式。当然作为中技教学来说,“产学研”中“研”的这一部分对全体学生来说可不作要求,对技校全体学生,毕业前都应该参加“产学结合”的课题训练,按照企业对产品的评定要求来衡量,从而提高毕业前学生技能的综合能力。

四、“产学结合”课题的设计与实施

针对以上情况,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我们设计合适的“产学结合”的课题:由学校管理学生技能实训的负责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从企业中争取到几类产品,由学生来完成。该产品完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所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相当或稍高。当然学生不是单纯地对该产品加工就行,而是每位学生结合三年所学的知识,从零件实物测绘开始,当学生绘好图纸后,然后将企业中的实际图纸交与学生,两者相互比较,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实际经验,然后根据企业中的图纸进行电脑绘图和造型、确定加工工艺并编程,最后才进行批量加工和检测。加工出来的产品由学生分组轮流检测,按企业验收产品质量的标准来进行,教师再进行抽检。通过以上“产学结合”的课题综合的训练,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以下一些能力。

1.学生测绘、读图和制图的能力。给学生一批企业中在生产出的工件,让其进行测绘练习。将企业生产的实际的图纸交于学生,与自己所画图纸比较,学会读图,然后进行计算机绘图等。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编写工艺和程序能力。将企业产品的加工过程写出工序以模拟企业中单件的试生产,并完成某一件加工的工序卡以模拟企业中批量的大规模生产,同时要求学生将工件的装夹要求编写成说明。根据不同的加工特点编写加工程序。

3.培养学生加工制造和检测的能力。在加工过程中熟悉各种机床的性能与加工要点,熟悉各种工、量、刀具的使用。

学校在布置任务时应指派实训教师进行带队指导,以确保此过程实施的安全和学生的正常管理。并在实施前,实训管理负责人将从企业中接到的任务要求事先提出,指导教师根据所接任务分解到学生中。落实任务时,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只在关键技术处起把关作用,同时在具体的细节上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以上任务流程中,针对测绘、制图、工艺设计和编程过程,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理性进行交流、指导,而对产品加工和检测阶段,则严格按照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进行把关。并制定激励措施,可支付适当的工资作为酬劳,同时也制定相应的罚款措施,对于未按时、出废品或出现安全事故的学生,进行处罚,让他们提前体会到企业中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和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根据“产学结合”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经过一系列由学生独立学习和生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会有综合的提高,由于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能独立进行,到企业后也就能胜任绘图、编程、制造、检测等各个不同岗位,那么在企业工作岗位中就更能体现出自身的技术优势,也使自己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有更宽广的道路,以及为今后的进一步技能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机械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篇9

实践时间:**天

实践地点:吉林省四平市中成风机工程有限公司

实践内容:风机相关的简单内容

风机选用手册学习

cad练习

机械装配、动平衡调整等

实践总结:

与以往的师兄师姐们相比,我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可以说幸运得多。在风机厂里我受到了不少照顾而不是像许多师兄师姐所说的那样到工厂里只是搬了一个月的砖头或者其他各样的体力活却没有学到什么更实际的东西。说起来,我想我的实践与其说起来是“实习”,更不如说是“学习”,因为我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无论是纯理论还是操作在这里都几乎没有用处。前五天我的实践内容大多都是坐在工厂里的办公室里进行的,我相信,不会有哪个同学通过实践学到的东西会比我的更理论。当然,这样的实践也并不轻松,经过了一个月不洗澡不理发每天在自习室里学习14个小时以上的期末复习的煎熬之后在暑假实践,我也同样相信,所有人都宁愿去底下搬砖头。而之后的内容则是到车间里练习装配和平衡调试等工作,虽然都只是拧螺丝之类的打下手的工作(技术工作我也根本作不了),但凡是其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几位师傅都会详细地给我讲解,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得到了更透彻的理解,之前在办公室里学到的东西也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和工人师傅们在一起很开心。

通过这次实践,我所认识到的最重要的是:我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在工厂里究竟有什么样的用处。在实践刚刚开始的时候,机械原理和材料力学考试才刚刚结束。本来以为这些东西都会给我的实习带来很多帮助,但实际上,它们几乎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机械原理关于动静平衡的知识点在给叶轮做平衡时有助于我的理解和操作)。在工厂里,我们不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去选择用料,起码在我参加实践的工厂里,常用的材料只有q235,16mn,ht250,zg45等几种,钢材常用的也只有槽钢角钢和带钢,带钢在学校的相关课程里还没有学习过。工字钢和t型钢在建筑中可能用的会多一些但是风机这里基本不用,而且槽钢的用处大多是用作支架,不用像材料力学中计算扭转时那样麻烦。而对于钢的热处理,也不会要求到组织转换那么细致,只需要知道通过怎样的工艺多长的时间能得到要求的强度刚度就可以了。对每个部件都进行强度和刚度的校核然后对应地选取最好的用料,这是没有效率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很多部件的铸造已经有了对应的标准或者手册里有对应的经验公式,而设计中对相应的工件也都保守地达到了安全。以前不理解为什么工程力学毕业的学生不好找工作,现在明白了,没人会花钱去雇用一个掌握着自己跟本用不到的本领的大学生。虽然这样说,我并不是说在学校里学习没有必要,相反,在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没有太多用处的同时我竟矛盾地感觉学习这样的东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里的学习提高的不是我们的技术,而是我们的能力,而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到了工厂里我们将一无是处。

开始的几天通过看y4-73-11no20f的图纸(锅炉用离心引风机,压力系数乘以5后取整为4比转速73设计序号11机号20即叶轮直径2000mm联轴器传动叶轮安装在两轴承之间,好不容易学的东西实践报告里拿出来得瑟得瑟),对风机的一般工作原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当然,更细节的东西不是通过几天就可以学会的,我也就放弃了更细致的研究,而之后在车间实习的时候这些细节竟也都弄懂了。在工厂里学习的好处得到了体现:在看图无法理解的时候可以到楼下车间里找到对应的零件观察,比如说叶轮和调节门等相对比较复杂的零件,依然有疑问的话可以询问身边的设计者,比如说止推轴承和支撑轴承的区别。这个型号的风机进风口用的是马蹄性状的特殊式样,设计和制作都十分困难,很少应用,在车间里我没有找到对应的部件,只能想象它的样子。工程力学系的工程图学和机械原理学的都是b(似乎08级的课程是a),所以对这样的方面我感觉自己没能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层上。当然,拿过一套风机图纸,我已经能完全看懂了。至于实际加工,没学过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学,毕竟我读的是吉大而不是“技大”,想学到工人的手艺,师傅们告诉我:“没两年时间下不来。”

上一篇:管理途径下一篇:《乌鸦喝水》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