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的导游词

2024-08-11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精选8篇)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 篇1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 篇2

当代都市社会的人们,面临经济的、社会的、环境的和精神的压力,这些压力萌发了人们想逃离都市的念头。为了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获得愉悦的感受,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乡村旅游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何景明认为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盲目建设、产品单一、季节性强、经营水平低。徐琪通过与国外经验的对比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存在认识不足、产品单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差等问题。黎洁,赵西萍提出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他们认为社区参与不足是解决乡村旅游存在的一切问题的根源。

社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选取婺源乡村旅游研究案例,从社区参与角度出发,分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社区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和社区参与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乡村旅游”的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对应的英文主要有rural tourism,agro—tourism、farm tourism。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研究乡村旅游的问题,但至今为止乡村旅游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如莱恩(Lane,1994)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远不仅是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相反,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的旅游活动。弗洛切特(Frochot,2005)认为,乡村旅游定义难以取得一致,首先是源于界定乡村或乡村性的困难。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的物质世界发生的小规模的,主要是体现乡村的环境,历史,经济,地域的旅游活动。国内的学者在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诠释。何景明,李立华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分析,认为乡村性是界定乡村旅游的重要标志,并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王兵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虽然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大多数认为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入乡村旅游的基础,也是乡村旅游营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综上,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旅游目的地,以乡村性为旅游吸引物,为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二)社区参与的内涵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的系统综合体。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重点。1985年墨菲(Murphy)在其著作《旅游:一种社区方法》中首次系统地从社区的角度研究旅游。墨菲认为社区旅游与社区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保继刚认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同时他也在《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首次指出当地居民是桂林旅游发展的主体。郑群明等对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机制也做过一些探讨。

二、研究区概况

(一)婺源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皖赣浙三省交界处,婺源是徽州府古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2001年以来,婺源围绕“文化与生态”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开发了江湾景区,大鄣山卧龙谷景区,文公山景区,鸳鸯湖景区,灵岩洞景区,思溪延村景区和李坑景区等20多个景区,其中江湾景区于2013年1月17日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婺源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婺源县政府根据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作出“优先发展旅游、培育主导产业”的决策,倡导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婺源县政府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转让景点的经营权,实行“公司+农户”的社区参与模式,即政府指导,旅游开发公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旅游接待的方式。2000年江西金叶集团公司和政府,村民签订了李坑风景区30年经营年限的开发协议。并且协议中居民可以得到19%的门票毛收入,民居古建景点户还可以得到2.5%门票毛收入。公司在开发旅游过程中倾听居民对发展旅游的建议与看法,并将这些意见纳入旅游开发决策中。

2. 社区参与旅游接待

旅游业是综合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饭店、旅行社的发展。婺源县至今已有宾馆、饭店145家,通过开展了“万户农家乐”工程,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有“农家乐”馆店232家,旅行社13家,吸纳从业人员近3万人,大大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3. 社区参与乡村自然和文化环境保护

良好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而环境的保护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参与。随着近年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在给婺源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婺源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参与旅游开发中,婺源各个景区安排了村民对景区、景点实行严格的巡护、检查和清理,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同时加强对景区内的自然环境保护,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婺源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婺源社区居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自发组织保护古建筑。宋代廊桥——彩虹桥曾被洪水冲塌一桥墩,当地群众自发捐资7万元及时将廊桥修复。

三、婺源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参与认识不足

孙九霞认为社区参与即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主体和参与主体,以便在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实现社区的全面发展。婺源乡村旅游的参与者对社区参与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居民对社会参与缺乏正确的认识。虽然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非常高,有的景区甚至过度参与但是村民只注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忽视旅游的消极影响。二是政府没有意识到社区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在婺源乡村旅游规划中没有对社区居民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旅游企业仅仅是单纯地提供一些简单的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给当地村民,没有对村民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严重阻碍了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深度。

(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开发中共同利益主体之一,迫切希望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给自身带来经济利益。由于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乡村旅游收入分配带来诸多困难,造成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引发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例如,2011年媒体报道了婺源江湾景区,李坑和汪口遭堵门一事,严重扰乱景区秩序的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景区门票收入分成不均,有的村民一年可以拿到一千多元,有的村民一年只拿到几百元。对于村民质疑的利益分配问题,旅游开发公司没有给予重视,严重影响了婺源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婺源各景区经营权转让概况如表1所示。

(三)参与机制不完善

资料来源:个人根据婺源县旅游局提供资料整理而得。

婺源乡村旅游开发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旅游开发商投资经营管理的旅游开发,社区居民力量薄弱,处于旅游参与中的弱势地位。这样,社区农民丧失了旅游开发中的主动权,在旅游参与过程中处于“被决定”的被动参与状态。其次,没有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专门机构。这样社区居民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不能参与到旅游决策中来。

四、婺源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提高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识

居民对乡村旅游缺乏足够的理解,这也是影响其参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居民之所以对参与不感兴趣,除了受到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外,对旅游发展的理解程度和态度,对自身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定位等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首先,要正确理解乡村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认清乡村旅游和社区参与的关系。其次,要认识到环境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保持“乡村性”和“乡村意象”。最后,要理性分析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应对乡村旅游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加强居民技能教育和培训

调查发现婺源景区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是初中文化。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限制了自身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没有享受到乡村旅游开发的成果。因此,当地政府和开发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对社区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引导村民参与相关产业。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乡村旅游的热情,使社区居民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

(三)加强乡村社区基础建设

婺源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内部交通比较落后,景点之间交通线比较少,可进入性差。因此婺源县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交通落后的情况。例如,开通连接各个景区的观光巴士,建立旅游目的地标识系统,完善自驾车旅游信息系统服务;加强景区的集散功能区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

(四)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江西婺源天堂的郊区 篇3

穿越最美 乡村古镇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黄山以南,既是茶乡重镇,也有中国最美丽乡村古镇的外号,不过到这里骑单车的最大收获,并不是明信片上可看到的油菜花田,而是未被旅游化、最“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情。骑单车最怕人多,放弃三月人头涌涌的“黄金油菜花田”,选择淡季与朋友到访,方便悠闲深入乡间,还顺道游览另一古镇宏村。九天旅程没有预先规划,住宿都是找当地人家叩门,单车在当地租,路也是到了那边之后才边探边走,过程冒险,但这才是真正的游历!

宏村:

离婺源县城不到2.5小时车程的宏村也是传统徽式建筑古村落,独特之处是整个村的“牛”形布局,后面靠着的雷岗山是牛头,村口两棵树是牛角,中央的半月池塘“月沼”是牛胃,贯穿全村小路旁的水道是牛肠。由于是《卧虎藏龙》取景点,村子出了名,旅行团很多,清早出发骑行最写意。

大理坑:

由婺府县城的旅游中心到大理坑要骑车超过100km,这里大有名堂,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历朝出过不少大官,村内两边都是“尚书第”、“司马第”等白色官邸宅群,中间有条自山上流下来的小河贯穿而过。

大理坑 住快乐农家

优美风景可以从相片看到,不过当地淳朴人家才让人大开眼界。在大理坑的农民家住宿,屋主都会将客人奉为上宾。收60元一晚,他们给你最大的房间,每晚加菜同台吃饭,都是粗茶淡饭,尤其是那道“水勒菜”,口感粗得要命!原来都是婆婆特别走到山边采摘的,她说怎么也得让我们试试这里的特产,听后感动得立刻“硬啃”整碟粗菜!出外看风景,一排排的白色徽式小屋沿着小河两岸而立,没有修葺过的建筑带点残旧,反而更具生活气息,加上村前的小狗、河边洗衣服的婶婶,看人简单、风景也简单,如此质朴的人物情景就只有这些未被旅游化的小村才找得到。

大理坑位于婺源县城北面的深山之中,现有约400多户农户,大部分村民都是种水稻为生。

除了油菜花,田间还有这些又白又紫的不知名小花,夏季时作为一片鲜绿的点缀,也很好看。

这条村明清年间出过三十多位大官,连村民养的狗都有书卷气,喜欢赏花扑蝶,不会大吼大叫。

村前有一棵千年老樟树,不但成为村子标记,也代替了公车站牌,每天出村的客运面包车都会停在树下等客。

图1、村民饮食吃得清淡,一碗米粉加蛋就是村内最常见的早餐,胜在够健康!

图2、婺源山水清甜,制出来的豆腐更是特产,这里有一道叫“糊豆腐”的名菜,就是以切碎的豆腐制成。

图3、村内都是最传统的徽式建筑,有些房子残旧得白色的墙身几乎完全剥落,露出一块块红砖头。

图4、大理坑现时住了近千人,里面不是老人家就是小孩子,年轻人都走到景德镇或杭州市打工。

图5、除了小型面包车,村民都以单车来往附近村庄,因此连小孩都是单车高手。

图6、婺源在秋季傍晚6时左右太阳便会下山,有心向山上古道挑战,就要计算好时间,别摸黑下山啊!

图7、村口有题字写上“山中邹鲁”之名,纪念南宋儒学家朱熹这位老同乡,连在村口等人的村民都手执着一份报纸。

图8、沿途也有不少美术学院的学生,来到大理坑骑单车兼写生。

图9、大路每隔数百米都有这些省道的路标,最远可连接到安徽及浙江省。

宏村 漫游现成写真馆

游大理坑外,还有另一著名古镇宏村,其前靠“月沼”后靠山的宏大徽派建筑,和婺源县一带的清新绿田园又是另一种风格。整个村的布局就像一只牛,如果从飞机上看,设计其实比麦田圈上画公仔更神奇,千里迢迢来到,当然立刻租单车于村内漫游,这里日租¥5的单车虽然刹车偶有失灵且不能转换档位,但畅游村庄绝无问题。村子的灰白建筑简约而精致,穿梭于黑瓦白墙的小巷之中,走的都是几百年前的石板路。来到村口水塘“月沼”,除了游客,都会见到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手拿木椅,在湖边架起画板就开始写生。原来这里是国内40多间美术学校的指定写真地点,学生说随意挑选一个位置都可画到好东西!宏村有多美,可想而知。

走远一点,宏村周围就是田园,3月的时候这里都会种满油菜花。

游览宏村唯一的不满就是游客太多,中午的时候湖边水泄不通,骑单车很不方便

小巷穿插很易迷路,只要顺着水流方向就可以走回起点南湖。

屋顶一级一级的墙又称为马头墙,古时用来防火,后来成为身份的象征,越多级代表人家地位越高。

村外田间都是泥泞路段,不宜踩得太快。

村内没有大型食肆及酒店,吃得最多的就是蒸蛋及简单的面食,几块钱已可吃得饱饱的。

水塘四周都种满高大的树木,无论是写生的学生还是环湖骑单车的,都有大树好遮荫。

竹是宏村一带的特产,而宏村附近的竹海与村内的月沼,都是《卧虎藏龙》的取景点。

夜间骑行 山路摸黑

在婺源逗留的4天里,我们就以大理坑为中心,每天由早踩到晚向周边探路,当地更有多条上山古道,最远可踩到黄山,翌日投宿后向村民打听,便大胆向地图没有显示的古道进发,结果预算一小时行程以迷路收场,多用了一倍时间, 踩到天全黑还在一个不知名的山上,眼看都是大斜坡及急弯路段,而且水也没带、山路险要。总之十分危险,但领队反而庆幸有这难忘经历,只是对农家婆婆有点愧疚:“村民入黑就会睡觉,要她等门口到晚上8时多,还怕我们饿坏,煮了鸡粥给我们吃。”

晚上村子只剩几间酒馆挂着大灯笼,卖的不是寻常啤酒,都是自家酿制的竹筒酒,夏先生说酒性烈得不得了。

山上的路牌样子都像墓碑,一不留神就会看走眼!

大理坑沿路路况其实非常好,上下山都铺设了柏油路,新手不一定要像夏先生专抄山上崎岖不平的古道。

实用资料

当地骑单车注意事项

1单车质量参差,所以就算当地租车都要带备可以修理单车的“六角螺丝栓”,方便有螺丝松脱时即时维修。

2 乡郊山路多,路牌指示不清晰,好些地方GPS都无法显示,必备指南针。

3 婺源一带村与村之间最少相距十数公里,途中没有补给点,准备充足才好出发。

门票及住宿

门票:婺源:套票5天内可以畅游婺源各大景点,每人¥180。

大理坑:需另购¥60门票。

宏村:旺季¥80(连导游),淡季¥65

住宿:婺源:住宿小型民宿,每晚约¥240。

大理坑:住宿农民家,每晚¥60,伙食另计。

宏村:1住宿村内小型民宿,每晚约¥160,伙食另计。

江西婺源导游词精选 篇4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 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江西婺源油菜花导游词 篇5

篇一:江西婺源油菜花导游词

婺源油菜花盛开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但有早、有晚,不同的年份,时间有时相差半个月。

游客一般都想在油菜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前来,所以,对花开的情况十分的关心。总的来看,每年婺源的油菜花开情况是这样的:地势低平一些的地方的本地油菜花开得最早,然后是这些地方(如严田,长滩,樟村一带)的“胜利油菜” 大面积开花,再就是篁岭、庆源一带的油菜花开。一般在花开最盛的时候,一场大风、大雨,油菜花就谢了。前前后后花开有一个月左右,但最适合观赏的时间约二十多天。而今年,婺源县油菜受到暖春影响,提前在二月份就开放得黄灿灿的,把婺源的田野装扮成一片片花海,与粉墙黛瓦的民居构成一幅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图画。

2021年婺源油菜花的主花期预测如下:3月8——11日油菜花由零星开放到慢慢进入初开期;3月12—17婺

婺源油菜花(9张)源油菜花慢慢过渡到初旺期,3月18—4月5(清明节时)油菜花处于旺花期,4月8—15前绝大部份油菜花走向谢幕。婺源的春天繁花似锦。黄灿灿的油菜花、洁白的梨花、粉嫩的桃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花,将田间装扮得热闹非凡。每当春暖花开,置身篁岭万亩梯田,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印成趣,构成一副天人合一的画卷。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心灵自由飞翔,尽情释放。

江西是油菜花大省,江西最美丽的油菜花在婺源,走进婺源,村村是 婺源油菜花旅游赏花摄影攻略景,漫山的红杜鹃,满坡的绿茶,金黄的油菜花,加上白墙黛瓦,五种颜色,和谐搭配,胜过世上一切的图画。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就是这样一种意韵。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最美的季节是油菜花开放的时候。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中,掩映着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使得每一个逃离纷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归宿。

除去油菜花,婺源其他的美丽景致同样很多,比如小桥流水,比如吊角楼,还比如古朴民居,所以,想要拍出一张有婺源特色的油菜花婚纱照,需要景物之间的配合。还有几个典型画面值得拍摄。婺源廊桥,这是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清华镇上的彩虹桥,可以以它为远景,从不远处的郊野油菜花田里拍过去。李坑的小桥流水,一条小河从村子中间潺潺流过,几个小桥默默横架其上,拍这里的油菜花田和小桥流水。著名的大水车,从彩虹桥往下游走,会有一个很著名的大水车,用它和油菜花相配合做背景,虽然有点俗套,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相当好看。在婺源拍摄油菜花海婚纱照的最佳时间是细雨初停时,油菜花上挂着水珠,色彩最为鲜艳明润。

篇二:江西婺源油菜花游记

清明好时节,风和日丽,是出玩的好季节。我们全家开车去了江西婺源去看油菜花,早听说那里风景可人,这次我们真的如愿以偿了。

一路春光明媚,心情愉悦,特别是一路上的风景更是迷人,满山遍野的油菜花,还有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依山傍水的村庄,简直像一幅浓艳的山水画,让我赞叹不已!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傍晚时分到了目的地,这里的游人可真多啊!让我亲眼目堵了风景的魅力,吸引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来到这里,为得是能留住油菜花最美的瞬间。

满野金黄色的花朵迎着春风在向我们招手,蝴蝶在花丛中嬉戏,蜜蜂忙着采蜜,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油菜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好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天推开房门就可以欣赏到如此美丽的风景!

篇三:江西婺源油菜花游记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相约来到了江西的婺源观赏油菜花。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每年三四月份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婺源的油菜花和独特的建筑给每一位游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上婺源的万亩梯田式油菜花种植基地的山顶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像阳光一样灿烂,像金子般的耀眼。走到田埂上,我才发现,这里不止种植了油菜花,还有白色的萝卜花,只是萝卜花的颜色很淡,被耀眼的油菜花掩盖,从上往下仔细看仿佛在金子上点缀了几滴奶油,美丽极了!走进种油菜花的田里,你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里,偶尔会看到几只蝴蝶和蜜蜂在争相采蜜。还有带着甜蜜的油菜花香味的微风,让你的烦恼和不顺心的事通通被抛到九霄云外,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听着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躺在柔软的草地上,闻着芳香扑鼻的油菜花,看着天上的朵朵白云晃晃悠悠的越飘越远,让我再细细品味这幅画卷。

江西婺源油菜花导游词 篇6

篁岭海拔约500米,地处婺源旅游东线的江湾镇东南7公里,隶属江湾镇栗木坑村委会管辖。这里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地无三尺平”,四面环山的篁岭古村,经年的民居受地形限制高低排布、错落搭建,周边古木参天、梯田密布,村民晒晾农作物只能使用竹匾晒在自家眺窗前木架上,形成特有的“篁岭晒秋”农俗景观。

篁岭是自然的宠儿,依偎在石耳山的怀抱,被周边数万亩梯田簇拥,层层叠叠的梯田印衬着鳞次栉比的农舍,四季皆有各种颜色的呵护、娇宠,稍不留神就会碰翻颜料桶,于是乎漫山遍野的大红、新绿、嫩黄……

阳春三月,婺源县10万亩油菜花田陆续开放,成片的金黄色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徽民居组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吸引游客踏春赏花。

作为 “中国最美乡村" 田园风光的代表作 “篁岭风光” 不仅是世界级摄影基地,更由于古树、河流、梯田、农舍、农作物合理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天人合一”在这里得以完美展示。尤其是山顶人家成了篁岭风光的大背景,远眺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云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被誉为中国春季“四大花海”之一。

江西婺源的导游词 篇7

江湾镇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 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 镇域面积316平方公里, 是全国文明镇、卫生镇。江湾镇区位优势明显, 距风景名胜区黄山96公里, 离瓷都景德镇110公里, 溪婺公路穿境而过, 合福高铁穿镇而过, 交通十分便利。江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经济作物以油茶、雪梨、绿茶为特色, 大畈歙砚响誉国内外。

婺源原属古徽州一府六县, 因此江湾的建筑、民居与其他乡镇相同, 也保留了传统的徽派风格。江湾镇始终坚持“旅游强镇”不动摇, 婺源四大著名古建, 江湾独有其二。堪称国家5a级景区的江湾村坐落镇区中心, 传统的徽派古建配上后龙山和梨园水, 使得江湾镇区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2 生态立镇, 文旅建镇

江湾镇始终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一产业”、核心产业、特色产业, 在历届党委、政府和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江湾旅游业蒸蒸日上, 已然成为婺源乃至全省、全市乡村旅游的品牌和名片。目前, 辖区内有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 江湾、篁岭等景区全国闻名, 还有石门山峡谷、莲花溪休闲养生谷、钟吕大龙谷、松风翠二期、古蜀地村等一大批新型景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先后获评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首批8个美丽宜居小镇、“美丽中国”十佳旅游镇等“国字号”旅游名片。

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江湾雪梨、晓起皇菊、大畈砚台、大潋山茶油等传统农业、工业产品均从中受益, 特别是农家乐和新兴的民宿产业, 依托旅游业的发展, 形成的篁岭民宿群和龙

坦农家乐等集群效益, 成为江湾的又一特色。通过旅游业发展, 该镇吸纳解决了辖区内以及周边乡镇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带动农村发展的效果明显。

同时, 生态保护作为引进项目、发展产业、推进建设的前置条件, 绝不因一时的发展破坏生态、不为眼前利益影响江湾长远发展。江湾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9%, 被誉为“生态绿洲”, 近年来更是严格落实“天然阔叶林禁伐”机制, 大力打击盗伐、滥伐林木行为, 逐年减少针叶林采伐量, 一方青山得到有力呵护。

作为婺源三个副中心之一, 江湾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5%, 江湾、梨园、篁岭等大型停车场的建设有效缓解了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先后实施了“万人千吨”自来水工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公共设施项目建设,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特别是注重抓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科学分类处理农村垃圾, 进一步优化了镇区环境卫生。科教文卫事业快速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精细化, 全面推进镇区建设和管理是精品建镇的立足之本。该镇先后完成了江湾精品文化步行街、江湾小河流域治理、s201省道改线“两桥一路”建设, 启动了江湾风情小镇、江湾滨河民宿风情街、梨园新区等建设, 使得镇区功能日益完善, 集聚力和辐射力全面提升。

3 历史沿革及文化产业形成的过程

徽文化和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 而江湾一直以来就是徽文化传承保护的先行者。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 是婺源为数不多的千年古镇, 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汪口村, 江湾等3个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汪口、晓起等中国传统村落4个。不仅如此宋至清, 江湾养育了进士与仕宦5 0余人, 走出了明代军事家汪、篆刻大师何震、抗倭名将江一麟, 清代朴学大师江永等贤仕, 还是伟人故里。传世著作有92部, 其中15部161卷选入《四库全书》。江湾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传播,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伴随着旅游业开发, 徽文化和婺源传统文化在江湾开枝散叶, 徽州三雕、歙砚雕刻、绿茶制作、徽剧、傩舞等婺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生根发芽。

近年来,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江湾镇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方面成效明显, 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龚全珍式”好干部黄欣泉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的熏陶作用, 着力打造汪口、前段等家风建设示范点。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星级文明信用户创建、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帮建, 广泛吸引和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使之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着力塑造基层文明新风貌。

4 特色旅游名镇的借鉴经验及发展目标

4.1“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创新——“山水人文融一处, 中国旅游第一镇”

近年来, 江湾镇结合自身实际, 创新理念、发展战略及目标。在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目标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全业融合、打造全景名镇、实现全民共享, 把江湾建设成魅力绽放、实力雄厚、美丽雅致、和谐幸福的“中国旅游第一镇、全域旅游样板区”和“山水人文融于一处”的特色风情小镇。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即将江湾旅游业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产业、第一产业来抓, 创新了“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的发展新模式。

坚持规划引导, 结合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 制定完成《婺源县江湾镇总体规划》《梨园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2 0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 切实提升规划的可行性。使得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游客接待流量、旅游综合收入均有大幅度提升, 江湾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

4.1.1 发展全域旅游

(1) 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 从景区景点向全域全镇发展

丰富旅游业态, 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多样化、差异化旅游项目, 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宿产业, 致力于打造包括以篁岭度假酒店为代表的大型度假民宿和以晓起村为代表的单体集群式民宿, 力争每个行政村都有独具特色的民宿, 把江湾打造成乡村民宿发展的典范。

(2) 进一步提升景区品位, 优化旅游交通, 生态交通

全力支持篁岭景区创5a工作, 积极引导现有景区按照4a级以上的要求提升品位, 力争3~5年内新增5a级景区1个、4 a级景区1个, 成为全国拥有4 a级以上景区数量最多的乡镇;加快推进多条线路的旅游公路建设, 科学有序的建设生态停车场、立体式停车场, 使交通容量不断提升,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春季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

4.1.2“旅游+”的发展模式, 促进产业融合

以旅游大发展带动产业大融合, 助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农业”, 在进一步做大“油菜花”经济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以晓起皇菊、江湾雪梨、有机茶、大潋山茶油、冷水塘鱼等为重点的生态农业, 扎实推进“松风翠”等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建设;振兴婺源传统四色之一的“江湾雪梨”, 加强良种培育和栽植, 利用合适地域栽植连片梨园, 打造集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体验观光园, 再现江湾“万亩梨园”辉煌。同时扎实推进“旅游+工业”, 进一步完善招商措施, 优化发展环境, 重点做好以“博达矿泉水项目”为依托的“水”文章和以“大畈砚台产业”为抓手的“石”文章。力争到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 达到14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达到86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 达到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接待游客达到600万人次以上, 门票收入达到2亿元, 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亿元。

4.1.3 提升集镇品位, 建设美丽江湾

加强生态保护, 严格落实“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政策, 全力呵护好一方青山;切实把江湾“步步是画”的资源优势转变为“处处宜游”的发展优势。并且继续抓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 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确保在“十三五”期末实现20个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

提升集镇品位, 围绕“全国特色小镇”项目建设要求, 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 全面推进精品步行街、滨河民宿风情街等镇区项目建设和管理, 将江湾打造成为“山水人文融于一处”的特色小镇。

同时建设美丽乡村, 推广和规范农民建房的“汪口模式”, 扎实推进汪口村保护设施项目的建设, 切实优化村庄面貌;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探索更多地依靠社会投资建设村庄的方式, 将更多村庄打造为“不收费的景区”。

4.1.4 感受幸福小镇, 实现全民共享

狠抓扶贫攻坚, 深化篁岭精准扶贫模式, 力争每年打造1个以上精准扶贫示范点。发展社会事业, 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 加快推进江湾中心敬老院居住环境提升、江湾中学运动场、江湾小学教职工宿舍、江湾中心幼儿园等民生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 加大村级文化中心和村民活动中心建设, 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好事, 不断提升全民道德素养、促进乡风文明。维护社会和谐,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措施,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在江湾生活得幸福、游客在江湾感受到幸福。

4.2 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4.2.1 县级支持政策

(1) 赋予灵活的户籍管理制度, 在江湾镇规划区内有合法职业、固定住所 (含租住) 的农民, 经审核批准, 本人及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 均可登记为江湾镇城镇户口。

(2) 优先保障江湾镇建设用地指标, 积极推进江湾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平台, 缓解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 增减挂钩的周转指标扣除农民安置用地以外, 剩余指标的20%留给江湾镇使用。

(3) 民宿产业发展奖励资金优先安排江湾镇民宿产业投资者, 促进江湾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

4.2.2 落实镇领导项目管理责任制

(1) 实施镇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 每个项目都有1名镇班子成员挂钩负责, 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督促、协调和推进。

(2) 创新建立举报奖励、保证金缴纳、定期巡查等规范建设制度, 有效控制镇区建筑风貌和体量。

(3)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大力推行群众自治和参与社会管理。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措施, 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化解在萌芽状态, 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与公众安全感。

(4)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消防等重点领域和加油站、烟花鞭炮经营点、民营企业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 及时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 坚决防止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5 结语

初探江西婺源和谐居住环境之美 篇8

关键词:江西婺源 和谐 居住环境 自然美

一、和谐居住环境释义

和谐居住环境是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共栖的存在形式。在人类与大自然磨合的进程中,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人类不断总结经验,沉淀文化,最终产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使得我们的环境与功能、色彩、材料、技术和生态等各要素融为一体,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追求和谐美的生存环境(如图1)。

几千年来,中国在园林住宅环境设计思想上始终不渝的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美,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主张美源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当前的自然山林中,婺源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拥有“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是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乡村形象(如图2)。这种形象真正体现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相结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和谐居住环境评判标准

1 符合功能和谐的要求

一切设计创造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来适配相应的功能,即实用功能。在实用功能不断被完善的同时,人们往往忽略自然发展的规律,不能妥善处理人工环境与内部机能之间的协调关系。我们在进行环境设计的同时,必须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实用功能的统一与协调,力求实现功能和谐的居住环境。

2 符合文化和谐的要求

居住环境的文化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环境与人的行为过程之中,并以不同的角度与方式从空间形态、比例、尺度、界面、色彩以及细部的表达来传递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居住环境是文化内涵的综合体,是自然环境的建筑风格、社会风向、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所构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场所。居住环境的和谐文化是一个不断提升和演绎的过程,能使居民恢复对生活的记忆和体验。环境文化的和谐可以很好的提高居民的自觉意识,同时,文明的活动也会促进环境和社会风尚的提升。因此,文化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符合生态和谐要求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居住环境的生态和谐要求人与自然共生栖,应该把自然中的山、水、植物、和空气等自然元素带进集中设计领域,使人工物能融入自然风景之中。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是实现生态和谐的必经之路,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能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对情感的寄托,人们也只有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美。

三、江西婺源民居和谐的本质

就婺源和谐居住环境而言,同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本质,即人工物质与自然物质,自然物是一种为组成环境的物质因素,即自然物和人工物,自然物有空气、阳光、及霜、雨、雪、气候、水、土地、植被等组成。但,由于婺源独特的自然环境,也铸就了婺源民居环境的不同性格,这也是婺源民居建筑独特性所具有的基础。人工物是指被人工改造、加工和制造出来的事物,如建筑物、道路、灯具、休闲设施、小品、雕塑、家具器皿等。另外,物质还表现在婺源人民千百年来与自然环境的磨合中,通过有形的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工艺进行物质改造与创造,结果仍以实用为主要依据,并以物品、空间、场所等形式产生,同时,也真实记录了婺源人民在历史的发展中所经历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如图3)。就环境设计来讲,精神、文化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的不同也必然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因而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进程中,对材料、工艺、技术、生产方式、设计美学的运用会有所不同,创造出来的人为事物也是多元化的。如在婺源围绕“和合”精神的对联每家每户随处可见,在民间楹联中不少都体现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在社会交际上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民居环境和建筑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特征。我国“堪舆学”当中的堪舆工具“六壬盘”和“风水罗盘”,就是时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是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模式化和仪轨化。风水将吉祥的地方称为“穴”,穴的山环水绕,名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追求环境的会和封闭和完整均衡,背阴朝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爽垲高敞等等都是古人为美化生活、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所做出的构想,也是物质与精神统和谐的具体体现。

四、江西婺源乡村之美的体现

婺源坐落在江西省东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婺源民居以粉墙黛瓦和极具地方特色的马头墙为特征,建筑与环境体现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特色,整个居住环境清新质朴、幽雅宜人,极其适宜人的居住(如图4)。婺源乡村之美主要体现在和谐美、健康美、文化美、生态美几个方面。

1 和谐美

这里所指的和谐是人们对大自然的依靠以及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互磨合,最终形成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大和谐。就婺源民居而言,其内部结构大多采用木质材料制成,这种做法是本地区的气候特征所决定的。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的砖瓦一直是防雨、防晒、防火的最佳建筑材料,但在江南水乡领域里并非是最完美的和唯一最适合的。针对南方夏季高温潮湿,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木质材料在室内的大量应用不仅减轻了江南雨水过剩时所带来的潮湿,也为冬季的寒冷添加了少许温润(如图5)。另一种更为直接的原因是南方雨水充沛,植被丰富,能够便捷的提供各种木质建筑用料。在部分有富裕人家的梁柱上刻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图样,普通人家的建筑在窗、门上或周边也有各种花纹雕刻。这种建筑做法和装饰无不体现出婺源民居在文化、物质、精神上的和谐与统一的本质内涵。婺源有着古老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文化,有着承传和发展的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居住环境设计中还应该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创造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建筑新风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与统一。

nlc202309022153

2 健康美

婺源具有一尘不染的天空,涓涓不息的河流,悠闲适静的村落,最具独特的是有着被茂密的天然森林覆盖的自然环境。这是婺源人与自然美的体现。这种温馨祥和的大气环境滋润着每一个当地的居民,使他们不仅在平日里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情,也悄悄地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最优质的空间环境条件。健康是生存之本,关注我们的身心健康才是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这也要求我们对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空间和心理需求有一个详细的认识。当然,健身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现代社会人们高频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十分缺乏运动已是事实,我们的居住环境应以构建能够满足居民锻炼的空间和配套设施的需求为基本标准。噪音会使人烦躁不安,引起人的疾病。因此,婺源民居环境中灿烂的阳光,潺潺流水的河流,无噪音污染的环境,合理的活动空间和绿色的自然条件都是此地人们身心健康美的重点所在。

3 文化美

居住空间环境通过文化内涵形成其建筑风格与空间分布特点、并体现社会风尚。文化由审美情趣、民俗传统、自然条件等构成。如婺源建筑的“马头墙”是在居住场地并不宽松的条件下,山村居民为防止火灾扩散所采用的屏蔽手段,由于这种独特的功能,后来演变成为徽派建筑的特征之一。粉墙黛瓦也是婺源建筑环境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在婺源自然村落当中,每个村落都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色彩以及细部精雕细刻的花纹表达传递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已渗透到环境与人的活动中。婺源的文化使婺源人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他们的家园,并且,也提高了他们的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也会促进社会环境的改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它支配着人们的精神,也支配着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是居住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

4 生态美

生态气息浸入了婺源的村落文化,使当地群众自古就有了朴素的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加上政府的提倡和引导,使婺源的生态环境得以良好的保护,青山碧水与镶嵌在绿色之中的民居形成了天然的美丽图画。而层层的梯田、乡土的气息,加上连天的阴雨捶打后的油菜花,都给人以崇尚自然的唯美心理。这样山清水秀、百花招展的景色与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徽派古村落终究让人深刻难忘。美国著名的景观建筑师西蒙德先生认为“应该把自然中的山、峡谷、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设计领域,细心而有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间,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婺源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这也是当前居住环境设计中应值得借鉴的“宝典”。同时,从这些美丽的自然村落当中我们也能得知,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趣和对情感的寄托,只有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美(如图6)。

五、婺源和谐居住环境的启示

婺源民居环境和谐美给了我们新的认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必须本着对历史、社会和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握时代特性,不断继承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探寻居住环境设计的新理念、新方法,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居住环境和谐美的营造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规则,需要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要处理好各种植物巧妙的搭配,与阳光、空气的融合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空间效果,不但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充满文化内涵与和谐的氛围,而且具有健康美的保证与生态美的纯真。当然,现代社会已经是经济高度集中、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但能源、土地等有限的资源却及其紧张,在这种条件下,节能、智能化、环保等问题,仍然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婺源民居和谐环境美启示我们居住环境设计的和谐性集中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

六、结语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对美的追求都不会停止。居住环境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演变。在城市爆炸式发展、地球资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该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更多的关注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方式,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更加健康、协调的发展。提高人类生活环境的品质,我们应正确认识和谐居住环境的本质含义,寻找并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规划来美化我们的环境,美化我们的生活。婺源民居环境不仅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同时,也启迪着我们对居住环境设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进一步的思考。

上一篇: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力量小学作文下一篇:机关秘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