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2024-08-05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篇1

一、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增强训练实效性。

旧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的大量的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是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不低效呢。针对这种实际,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其内容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对于“三讲”中的“讲重点”我们的落实措施是:

(1)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

(2)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

举例如《故都的'秋》一文中,我重点落实这样几个问题:

1、北国的秋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找出能反映作者情感基调的词语,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渲染和刻画的?举例说明。

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此为本课教学重点。3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此题旨在让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对于难点采取以下措施落实:

(1)精心设计思考讨论题让学生讨论

(2)教师引例和学生举例相结合

(3)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师可以不讲。

对于易错易混知识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三不讲”的内容,教师也要将知识问题化和要点化,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总之,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勤反馈和强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二、巧设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开始进入学习的疲劳期,有的学生也会出现走神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帮助学生调整。把学生的困倦的情绪激活起来,就是设计提问,把学生调动起来。为此设计问题要反复推敲,使所提问题既能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展开。还要预先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什么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决策做好思想准备。比如对于枯燥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它设计生活实际背景,使问题鲜活起来,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也便于提高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如教授《变形记》一课时,为了挖掘这篇文章的主旨,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家里有一个人患了大病,作为亲戚的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马上热烈地讨论起来,我会接着问那文中的主人公的爸爸、妈妈和妹妹怎么会有那种态度呢?这与什么有关系?通过问题进而引导同学要联系文章的背景去揭示文章的主旨。对于思维含量较高,学生直接体会困难较大的题目,教师可以先作适当铺垫,搭好梯子,让学生能够攀缘而上。使问题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直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不仅是记忆的重现而是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在这其中学生就会自我陶醉,忘记了时间,也克服了疲劳。课堂教学的气氛也真的活了起来,每个学生也都成为了参与的一员,彼此交流,展示自我,在课堂上也真正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有效调空教学时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课堂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对语文教材怎样运用,与有效调空课堂教学时间关系重大。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语文教学当中去;强调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生个性阅读,独特感悟等等,都很花时间。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时间的安排,与考试成绩的提高这些矛盾怎样解决,我们语文课堂怎样处理教材,都要求我们要合理地调空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既能较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又能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这些都要求我们以减轻学生负担为标准,用最佳的形式、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学的同行,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办法。语文课的长文短教,教师的课堂精讲,是新课改中人们对语文如何教的有益探索,也都不失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之举。比如: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点拨;温故知新,深入拓展。“长文短教”最关键的是要善于从课文中选准切入口。如:《荷塘月色》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眼”——““颇不宁静”来展开教学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如何有效地进行“长文短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抓住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

抓住关键性词语去感受。

只有合理挤出有效的教学时间,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多读、多想;师生对话、文本对话、拓展思维;为学生减负、不布置或者少布置课外作业,而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等,语文教学的“时空有限”与“需求多样”的矛盾。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篇2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在教学中, 通过动、静交替, 讲、练结合,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于学习, 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这样,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

例如, 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时, 可先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 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4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6份;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0份;……在操作中,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一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在以上操作的基础上,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完成以下填空练习: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占这个苹果的 () , 单位“1”是 () 。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6份, 每份分别是这个圆的 () 、 () 。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0份, 每份分别是这条线段的 () () , 单位“1”是 () 。

教师在教学中着重讲清单位“1”和自然数“1”的不同之处:分数中的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品, 也可表示一个整体, 如一个苹果、一堆沙子、一个班集体、一件工程等, 被分的那个整体被看做单位“1”。再通过“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比较, 强调“平均分”的意义。通过以上操作、练习、讲解, 使学生对“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 叫做分数”这一定义有较为深刻、准确的理解。

二、通过知识迁移,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对知识进行类化, 使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例如, 除法、分数、比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通过知识的迁移, 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 又能使学生弄清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异同:虽然“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 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 “:”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 它们都可表示两数相除的关系, 但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是一个数, “比”既可表示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也可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根据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解这三类应用题时, 通过灵活转换, 化难为易, 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把一种农药和水按照1∶2500配成药水。在1000千克的水中, 应放这种农药多少千克”这道题时, 可用比、分数、除法三种方法解答:

用比例方法解:1∶2500=x∶1000 x=0.4

用分数方法解:1000× (1/2500) =0.4 (千克)

用除法解:1000÷2500=0.4 (千克)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篇3

第一,备好课。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就必须先备好课,在日常教学每节课前都要确定教学重点,只有教学的重点在下课铃声响起来之前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才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我们观摩学习了不少优质课,如果我们反思一下,这些教师为什么能上好,原因何在?就是教师认真备了课。

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应备好以下内容:

1.备教材。熟悉教材要求,从教材上把握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学深吃透,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

2.备教法、学法。这是课堂的关键所在、精髓所在。正所谓“授人以渔,方可受益终生”,为了达到制定的目标,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备课时全面地考虑、充分地准备,这样既兼顾了自己的教,又重视了学生的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3.备学生。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也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能力肯定是有所差异的,这就需要老师全面分析、正确对待,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些什么要求和问题教师都要有所准备。

4.备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教师要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还有没有自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广泛地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这样上起课来方能得心应手。

第二,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互动互促、共同进步和发展。学生眼中,你既是一位严肃可敬的师长,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朋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发展,学生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平时还可以多开展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巧妙地运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中,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地教、学生机械地学。相反,这种学习方式能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能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解放和激发。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将进一步加强,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三,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确立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是超前的教学思路,是我们当今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创造和谐课堂、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我们走进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模式还是普遍存在的,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及创新精神的激发。我们的学生在固有的模式教法中已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受不到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他们的个性完全被压抑了。作为老师,我们经常会感觉学生在这种毫无个性的学习中变得木讷、呆滞。这样的学生如何能适应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活,我们的素质教育如何能得到真正落实,教学的质量又从何谈起。

个性化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不再单纯地“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个性化教学之路,在于通过教师风格鲜明的课堂风采,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才能实现知识更新,甚至达到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究的习惯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感觉知识点似乎都已经落实,学生也看似基本上已掌握,可是在检测效果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不对劲,情况不是很理想,学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出现。仔细去查找原因,就会发现是因为我们平时忽视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个关键问题没有被我们从根本上解决。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学生的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当然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学习,他们就会学得轻松、主动,还会懂得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篇4

对于高校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教学效果的表现,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衡量,那么教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的思考如下:

一、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学到老,活到老”,知识更新速度的步伐加快,教师要是课堂鲜活,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熟悉企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了解行业前沿,加强实战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认真备课

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表现力,利用视频、图片让课堂变得生动。

三、搞好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不喜欢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活跃气氛的课堂不是好课堂,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要把教学过程设计的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计良好的互动环节,是整个课堂节奏紧凑

互动很简单,但是好的互动才能起到作用。良好的互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变的生动,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所授知识。

五、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作业分量和难度要适当,不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进行不加选择的布置作业。作业数量要有弹性,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避免机械的重复训练,杜绝

把作业作为处罚学生的手段。对学生练习、作业的批改,做到及时、细致,记录好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重视讲评,提高练习课质量。语文(基础知识)、数学、英语的作业原则上都要批改,特殊情况下每次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其他科目一般不布置作业,如有布置,都必须批改。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清楚明白,批改文字要工整、端正。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鼓励并有激励性评语。提倡教师作错题笔记,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认真分析及时讲评;鼓励教师对学困生坚持面批,并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六、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每堂课后、每个月、每学期都应该对课堂教学、教研工作进行反思,思考每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思考每次开展的教研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具体要求如下:

1、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并在自己教学设计中写出教学反思;

2、在教研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

新坝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篇5

新坝中心小学教导处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分析了我校教学工作的现状:根据学期初摸底考试的情况和我校自己组织的期中考试数据来看,我校教学质量还不够理想,与其他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区划调整之后,我校划归广陵区,而广陵区内名校众多,教学质量很高。我校由于地处工业重镇,而且外来人口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1/3,这些外来学生流动频繁,知识基础薄弱,行为习惯较差,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导致全校主学科各率方面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距离,与名校相距甚远。为了尽快改变现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将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行政值班人员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学校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实现有效教学。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准备应包含两方面:

1、学生的准备。学生课前物品摆放规范有序,及早进入上课状态。

2、教师的准备。教师要提前到教室侯课,教具、学具、小黑板课前要准备好。备课要充分,往往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重点、难点,以及采用哪些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了然于胸。还要备学生,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后进生成长档案;(2)任课教师必须对任课班中的后进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3)教师须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4)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三、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我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

第二、抓两头保中间。一年级和六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避免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名单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担责任。第三、分层转化。转化后进生共分四个层次:

1、学校监控:教导处制定将制定《后进生转化制度》。现规定:后进生成绩每提高5分,过程考核奖励任课教师10分;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优先评优评先等。对学生而言,学校每学期期末在后进生中开展评选“学习进步奖活动”,凡学习进步较大的后进生均可参评,在开学或结业典礼上隆重表彰。通过建立制度,使后进生转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重点监控。确立五个重点:重点年级、重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重点教师、重点学生(自己不学、家长不管,成绩特差的学生)。

3、加强检查。教导处按规定对后进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

第四、教师操作。教师要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让后进生树立信心。坚持日常转化。任课教师每周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进行谈话,补习至少一次并有记录,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要多启发诱导,多提问差生,多检查他们的课堂作业。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起奋发向上的动力。最后一名差生进步了,整体质量就自然会水涨船高。

第五、自我提升。开展“一帮

一、齐进步”结对子活动,后进生主动找“先进生”,取得他们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成绩。

第六、家庭协助。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四、实行月测月圈,及时了解学生学情。为了做到对学生学情的及时了解,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在一至六年级实行月测月圈,语、数、英三科教师每月要对学生进行至少一次检测,完成一次三科成绩汇总,三科教师要坐到一起对全班学生的各科成绩做一次全面分析,确定下一个月各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和班级三率的提高目标。教导处负责汇总记录。对毕业班六年级的月测月圈,教导处要亲自组织,除此之外,六年级还要实行周清,即语、数、英三科每周要对进行教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测试,将测试试卷和汇总成绩单上报教导处,教导处根据分析要及时反馈,提出意见或建议,指导六年级教学工作的开展。

五、进一步规范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制定合理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教师奖惩办法,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六、与家长常联系,争取支持,共同促进学生教育。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我们要站到主动的立场上,除召开好集体家长会之外,我们通过下队家访,打电话,发信息等方式,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尽量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篇6

兴趣能够推动小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发展学习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小学生,以小学生为主体,注重加强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并在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小学生思维,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其次,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式丰富多样,采用现代化手段,利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语文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与生动化,鼓励小学生独立思考;再次,教师注重对小学生多肯定、多表扬,耐心进行指导,让小学生增强学习信心,乐于学习,并保持学习兴趣。

(二)创造情境,提高小学生学习自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造情境,使小学生走进大自然与社会生活,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以利于其理解与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小学生具有质疑意识,多提问、多思考;其次,教师通过精心设置难点与问题,引导小学生思考、分析与总结,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留给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应明确要求小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并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与总结,从而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提高其自主性与效率性。

(三)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学习方法

要想学好语文,仅仅依靠教材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扩展视野,并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教给其阅读方法,做好阅读推荐。并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指导与督促其进行课外阅读,以利于培养其阅读与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外,学习方法是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还应加强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听、说、读、写”等要求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其会学、善学。

(四)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篇7

1 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热情

高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反思,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激发创新的关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实行严格的训练和考试;以激发创新为主的方法,则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并给以自由发展的机会。前苏联、日本等国采用第一种方法,造就了几百万工程师;而美国则采用第二种方法,造就了成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两种教育方法所反映的是继承与创新的矛盾。我们通过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感到“分层次”教学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传授知识与激发创新上有所侧重。对于本科生,以传授知识为主,为授课学生做出简明扼要的课件,再配以形象生动的图片或动画,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对于硕士研究生,则着重介绍新进展,如讲到超抗原时,就其参与某些病理过程、与自身免疫应答的关系、与免疫抑制的内在联系并可发挥抗肿瘤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们拓宽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并能捕捉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

教师在授课时还可结合授课内容,介绍一些与免疫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热情。如讲解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时,可简要介绍因发现免疫球蛋白基因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学者利根川进(S Tonegawa);在讲解免疫耐受时,可将澳大利亚学者伯内特(FM Bumet)在免疫耐受理论和实验中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介绍给学生;在讲解单克隆抗体时,可将德国免疫学家克勒(G Kohler)和美国美国生物化学家米尔斯坦(C Milstein)在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制备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学生分享[2],以达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内容、不同授课对象我们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导入法、比喻法、比较法、设问法、案例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1 导入式教学法

“导入”好比一首乐曲的“引子”,设计巧妙的“导入语”能够渗透主题,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免疫学的第一章“免疫学概论”教学中采用导入式教学法,设计的“导入语”为:人们常说机体好比国家,而免疫系统好比这个国家的军队,那么当外敌入侵时,免疫系统是如何保护机体的呢?由此引出免疫的概念;古代人民认为免疫即免除瘟疫的能力,由此引出抗感染免疫的概念。接下来可提出设问:免疫力仅仅就是抗感染能力吗?之后又会自然引出现代免疫的新概念。这样的“开场白”能即刻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又可引起学生的浓烈兴趣。

2.2 比喻式教学法

应用比喻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讲授抗原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时,将抗原比喻为免疫系统的启动剂,体内一旦有抗原进入即可导致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称为免疫应答。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抗原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比喻为钥匙和锁的对应关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在讲述“补体”激活过程时,将激活过程比喻为“多米诺骨牌”效应,只要推倒第1张,骨牌长龙依次倒下;即只要激活补体C1q成分,其经典途径的全过程随后即被活化。在教学中采用贴切、恰当、生动的比喻有时胜过千言万语,使人豁然开朗,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2.3 比较式教学法

是通过对知识结构进行对比、归纳,探求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式教学法施教,对“适应性免疫应答”与“固有性免疫应答”、“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与“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外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与“内源性抗原处理和提呈”、“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与“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进行比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4 设问式教学法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准确设问,能给学生以悬念,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在“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防治”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可用已知的抗原测定未知的抗体,或可用已知的抗体测定未知的抗原?为什么给机体注入抗原与注入抗体后免疫力维持的时间不同?为什么疫苗一般要注射多次?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积极发言回答问题,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

2.5 案例式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超敏反应”一章后,我们与学生们共同分析如下案例:一个八岁男孩,最近体重减轻并伴低热,右侧淋巴结肿大。无咳嗽且X线胸部检查正常。淋巴结检查肉芽肿性浸润,但未见抗酸杆菌。现正在等待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培养结果。结核菌素皮试48小时出现直径为20mm的肿胀和红斑。试分析:(1)哪种类型的淋巴细胞与皮肤试验反应有关?如何诊断?(2)给家庭成员作皮试时,男孩的五岁弟弟也呈阳性反应,但是他很好,胸部X线检查也正常。他的免疫应答皮试结果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案例教学中,我们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分析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前后联系、融会贯通

运用前后联系的方法系统学习,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讲解体液免疫应答时,让学生先复习一下抗体的基本结构、产生细胞、抗体的生物学功能等,并将学过的抗原提呈过程,T、B细胞的表面标志与后面要讲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于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复杂,涉及到抗原呈递,TH细胞和B细胞的双信号活化,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的过程,每一过程都有许多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在讲解这一过程时,先在黑板上画一简单的反应流程图,再由浅入深进行讲解,逐步将该过程图添加详细完整。这一过程的关键是TH细胞的活化,其活化的三个阶段中双信号刺激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一关键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按图讲解,层层深入,已达到很好地理解免疫应答这一复杂过程。

4 课尾进行小结、课后及时评估

每次课的内容讲授完后,用5~10分钟将重点、难点再一次复述,或解答学生不太清楚的问题,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系统理解和掌握,对所讲授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4]。课后评估就是每次上完课后,自我回顾上课中的教学情况,内容是否讲清楚,教法是否得当,时间安排是否合适,与授课计划有多少出入,学生的反映如何等等。这种回顾,对上好下次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付出程度,为此,督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

参考文献

[1]汤红明,赵杰,邓维秀.“四备一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4):352-353.

[2]高小明.免疫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白英明,肖浩文,陈玉涛.《医学免疫学》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1):36.

提高教学质量的点滴体会 篇8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成绩的基础和关键。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我个人认为良药并不应该完全是苦的。我们老师为什么不在我们的“良药”中加点糖,带点甜味,而让学生更喜欢我们的“良药”呢?

我的做法是,不管情绪怎么样,只要走进教室或者遇见学生,我都要面带笑容,让孩子感到非常亲切。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刚进入学校任教那会,当每天早上值周的少先队员向我敬礼说:“老师好!”的时候,我都要向他们微笑点头回答:“同学们好!”刚开始我回答的时候,有些孩子先是诧异,而后偷笑。但反复多次以后,我发现孩子们对我的态度有很大的转变。我想是因为我真诚的回应最终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他们也应该真实地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吧。除了尊重孩子之外,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和生活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班里有个小女孩家庭比较困难,父母靠卖菜为生,成绩也非常一般。直到一次周末我遇见了孩子帮父母卖菜时我才知道这种情况。第二周上课期间,我从帮父母分忧解难这个角度不点名地表扬了她,当时她很惊喜,对我表现得很亲近,学习的积极性高了,成绩也有较大的提高。正因为我平时非常注重微笑、平等、关心、真诚这些简单的词汇在我身上的表现,才捕获了孩子们的心。才有了开学第一天就有孩子扑到我怀里说:“老师,终于又见到你了,想死我了”我摸着她的小脸说:“老师也想你呀!把老师想死了,你就见不到了。”这些感人的情景,才有了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我说的意愿。

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认为老师要学会利用亲和力感染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无形中就是使了“巧力”,对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做到态度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并保持适度幽默,努力去做孩子的朋友,给孩子解压,让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沐春风,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我们相信学生乐学了,自然就会好学。

二、注重教材的拓展延伸,做到策略最优化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以教材为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做好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灵活地处理教材、驾驭教材,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同时,要注重策略最优化。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广角“找次品”的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操作、实验,从待测物品中找到次品,然后寻找规律,引导学生采用流程图的方法来表示找次品的推理过程。

但在考试时“找次品”在试卷中都是以填空、判断等客观性题型出现的。因此我在学生完全掌握用思路图“找次品”后,再拓展教材,补充一节课,做到解决问题最优化。也就是教材第137页的数学专栏,让学生认真观察所测物品数目与测试次数的关系。然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在试卷中答题时就能快速而准确的写出结果,整体不会被扣分,借助巧干提高成绩。

另外,当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我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大量查阅资料,利用电脑“无所不有”的资源,进行课外延伸,突破难点。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时,教材第36页的第2题,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做题时,我们大多数老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进行判断。但是在考试时学生不方便操作。为此,我查阅资料,专门补充了一节课。把所有的正方体侧面展开图的11种,又归为以下四类1-4-1型,2-3-1型,3-3型,2-2-2型。并且教会学生歌诀记忆:

中间四个一连串,两边各一随便放;

二三相连一对齐,三一相连一随便;

三个两排一对齐;二二相连各错一。

所以在试卷中出现这种客观性的题型时,全班学生几乎没有丢分现象。这样的巧干也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回报。

三、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过程,核心在课堂,瓶颈在学困生。所以必须在学困生教学上下功夫。学困生的转化,应从“低、严、小、多、快、勤”六字出发,工作做实,他们的学习成绩便有希望提高。“低”就是低起点,低要求。“严”就是约之以规,严而有度,严而有效,让孩子步步发展,处处有收获。“小”就是小步子,立足于教材和课堂。对学困生不要贪多,只要求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逐步培养,让其一点一点进步。“多”就是多活动,多奖励,多层次。“快”就是快反馈,老师要及时通过提问、作业、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一点对学困生更为重要。“勤”即勤矫正。对存在的不良行为和问题进行勤引导、勤矫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防止反复,使之不断改进提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他们的成绩一定会提高。

另外,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老师对学困生的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甚至拍一拍学生的肩膀,充满善意的沉默,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

例如,我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成绩比较差,在课堂上我有意地给他制造机会,当他把问题回答正确时,全班同学自发的给予热烈的掌声,他的小脸露出了笑容。这种恰如其分的鼓励,激起他的希望与进取的火花。

四、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合理复习

通过总复习,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先专项训练,再综合提高,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进入期末总复习,教师要吃透教材,做好期末总复习的计划安排。做到试题的试卷就在我心中,把学过的知识经过用心梳理,分成模块,用心备课,先把要讲的知识点吃透,再翻阅大量资料找出相应的习题。上课时,先讲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接着进行相应的题组练习。

比如,先归类复习完一轮后,再综合训练。学生边做教师边转着批,大部分学生把一项做完后,要求学生放下笔听老师讲解,然后再这样循环。教师做到每份试题每天面批、面讲、面改,一个学生都不放过。至于家庭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就把当天的知识内容少留一些甚至不留,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的作业要求家长配合辅导。

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篇9

认识不足,看清差距,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学习教材、教法,系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掌握学生情况,深入学生内心。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全面落实分层教学,使优秀学生成绩更加突出,后进生成绩大幅度提升。全力以赴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

平时多学习多借鉴别人优秀的的教育教学方法。多提问、多交流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能闭门造车自以为是,要用成功的教学案例教学经验武装自己。以赤诚的心善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成为孩子良师益友。

知耻而后勇,我坚信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 提高教学质量

★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浅谈

★ 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 初中数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 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总结

★ 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总结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篇10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在短期内提高数学成绩的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尤为重要。可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又是复习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我认为:

一、认真制订好总复习计划

首先摸清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拟订好复习计划,再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程。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备好课、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上好课是关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而要上好课就要备好课,只有做充分的课前准备,课才能上好。怎样才能备好课呢?我认为备课时,不仅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思路,而且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出儿童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2、优化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3、激发学习兴趣,用“活”教材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利用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进而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另外,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倍增。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A、巩固基础知识

B、突出能力教学

C、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D、专题训练,各个击破

针对学生容易发生普遍性错误和个别性错误的知识点,我采用典型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加强针对训练,展开专题复习方式,各个击破的复习思路.三、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目标;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增加困难。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比如说:作业的书写是否整齐,干净,有没有抄错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情况等等。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自动的行为动作,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

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四、写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任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有成功的经验,也都有失败的教训。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需要积累的财富。上完一课后,及时分析,总结这节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地写在教案的后面,这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的重要依据,是积累教学经验的具体素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法宝。

教学反思的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怎样?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教学中你突然得了什么灵感?学生提出了哪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

当然,写教学反思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最重要应当从以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处着手、总结。我认为

教学反思可以这样写。

1.记录经验。上完每一节课后,都应对自己的课作出分析,肯 定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成功经验,这些成功经验是自己的第一手材料和切身感受,所以不仅容易总结,而且可信实用。

2.记录不足。而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难免出现失误。“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及时记录下来,可避免以后教学出现同样问题,有利于自己教学日趋成熟和完善,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记录灵感。每位教师在上课时,都会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产生奇妙的灵感,这一灵感稍纵即逝,若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稍长就会遗

忘。

4.记录“启发”。一节课上了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后,教师在阅读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或教学案例时,往往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也应及时记录下来。

五、用好单元测试卷、综合测试卷

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复习,加强知识的连贯性,每一章节复习完之后要灵活选择时机进行专题测试,在测试评讲后,要求学生对本次测试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自我评估。在查漏补缺之后,综合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试题反馈.待发现问题,再进行定向突破.训练中必须做到定时定量,鼓励学生记录好人手一册的“总复习错题集”,灵活运用错题集,经常翻阅,便于随时复习反馈。

六、注重学科联合本学年,六年级升学考试由以前的单一考评向注重学生全面素质转化,淡化分数,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在此情况下注重多学科的融合至关重要。加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间的横向沟通与联合。通过学科综合、学科渗透、系列教学等形式,使各科教学在知识背景、教学内容、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七、加强家校沟通。

应主动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作为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分内的事。但教无定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 篇11

一、借助问题情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問题是探究的前提,也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文本,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阅读《巨人的花园》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自主阅读:(1)巨人训斥了孩子们几次?(2)每次训斥完之后,花园会出现什么变化?(3)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不断的变化?(4)巨人推到墙之后,花园出现了怎样的变化?……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解答上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阅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对比阅读,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对比法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对比中理解文本大意,进而在加强理解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夜莺的歌声》与《小英雄雨来》进行对比学习,两者的共同点就是描写的对象类似,都是抗战时期,小英雄们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不同点就是两人的事件和行为不同。所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下的基本理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展现语文阅读价值,进而,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走进阅读,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郭倩沁.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篇12

关键词:备课,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 生生合作的机会多了, 师生关系和谐了, 课堂气氛活跃了, 教学质量提高了。然而,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隐患, 课堂教学表面看似热闹, 实则质量不高, 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透彻, 将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乱用一通,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那么, 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精心备课

(一) 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教学要求, 若教师未研究透彻新课程标准, 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要求, 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因此, 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 吃透新课程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 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 这样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二) 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 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重视教材的研究。一方面, 教师要从整体把握与研究教材, 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组织结构、重点章节, 进而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关系, 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另一方面, 教师要研究新授课内容,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进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 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 深入研究教材, 深度开发教材资源, 就能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

(三) 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他们进行, 而一个班级往往有几十名学生, 他们存在个体差异, 若教师不了解学生, 盲目授课, 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深入研究学生,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一般来说,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深入研究学生, 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感与意志等, 进而明确学生该学什么, 能学会什么, 该培养什么, 能培养什么等, 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 备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与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的方法有很多, 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只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合理选用, 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教师必须清楚它们的优缺点, 将它们优化、组合, 使之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如结合生活实际展现情境,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等,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二) 组织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 竞赛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 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 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开展的竞赛活动有很多, 如朗读比赛、写作比赛等。只要教师抓住时机, 恰当切入, 就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三) 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 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三、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一) 合理分组

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合理分组, 它是确保合作效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 教师应坚持“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按照4~6人分为一组, 以确保组间竞争公平, 人人都能有所收获。

(二) 明确分工

为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 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分工。如选择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等。当然, 组内成员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有时也可灵活变岗。

(三) 选准合作时机

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自己就能找出答案, 合作只会浪费课堂时间;问题过于有难度, 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层面, 哪怕学生合作讨论也不可能得出结论。因此, 教师一定要选准时机, 在学生思维受阻但经过合作能有所收获时, 组织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四) 及时点拨

小组合作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一种学习活动, 但教师不能作为“观众”袖手旁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应融入讨论中, 在学生思维受阻或讨论偏离正确方向时加以点拨、引导, 确保他们能顺利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不能在学生还未深入讨论的情况下就直接给出答案, 应为学生合作讨论留出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的思维都活动起来。

参考文献

[1]肖菁敏.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 (11) .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篇13

而另外两方面的评价还不完善,大多数人把教学质量理解为分数的高低。就现状来看,也只能这么认为为,但是不是与其它的教学的环节、教学目标没关系呢?是不是只重视中成绩就可以了呢?我想大家都明白,其实整个教学的过程,是相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敬业精神,教学方法、学法、爱心等,下面我对我认为很重要的两方面,来谈谈看法。

一、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然会好,学生的成绩也会相应提高。 备好课的方法我认为就四个字:学习、钻研。先进的教学方法,经验、设计。有很多,有的也非常适合我们,要布顿的学习充实自己,孤芳自赏,只能成为井底之蛙。钻研,多城市,都总结多反思,在不断的总结中提升自己,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好课是提高成绩的前提。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当学习充满快乐时,才更为有效。一个人要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就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欲望,产生“我要学”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学生都像是被迫的“要我学”的状态。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受到的诱惑数不胜数,是一群缺乏自制力的群体。

天资一般的,对学习厌倦;家境富裕的,认为学无所用;而又有些很努力学习的,又是因为在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下苦学。而真正意义上的爱上学习,因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是学习真的没有乐趣可言吗?还是我们教育的方式出问题了?或者是我们根本上就忽略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的那种.种感受?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以下几个办法可以尝试一下: 1、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有信心去学习,感觉得到我能学会,能学好,并不是笨,不聪明。如果学生失去自信时,就会灰心丧气,厌学也是自然的了。 2、鼓励孩子敢于质疑,“学习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句话常挂在人们的嘴边。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兴趣。 3、培养抗挫能力,“败而不馁,就是胜者”。当学生遇到失败时,我们要帮助学生把它转化成经验和力量,用这份经验和力量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

4、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所以我们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既不过高,又不过低。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 5、其次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6、灵活多安阳的教法吸引学生来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篇14

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

二、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

四、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

五、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 篇15

一、边远山区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现状

1. 学校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和阻力

(1)落后边远山区学生居住分散、校点多、规模小、学校经费不足,导致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金秀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山区群众居住相对分散,现存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所限,大部分乡镇校点还是较多,笔者所在的中心校,下辖9个村委的16所校点。校点过多势必影响中心管理,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2)管理粗放。边远山区小学的内部管理现仍采用的是经验管理,属于粗放型,仍将管理定位于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按部就班,忽视了学校办学特色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确立,制约了学校规范管理和学校发展。

2.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低下

(1)师资队伍中的许多教师已成了老年教师,有能力的年轻教师纷纷想尽办法跑出山外学校或改行。教师编制紧,工作任务重,影响山区教师的敬业乐教的积极性。笔者所在的中心校教师编制是100个,实际在职教职工只有74人;管理者因学校为地理环境所限,经费不足,因而不求办学特色,只求安于常规,安于相对稳定,不求发展,教师进取心、竞争、质量意识不强。

(2)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差,农村教师积极性偏低。边远山区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收入差距较大,给农村教师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老教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青年教师工作迷茫,缺乏引导激励,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不强,思想消极,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二、整合教育资源,改变资源分散局面

点多面广、分布零散、师资紧缺、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质量差距大,这是目前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如何让农村的孩子接受平等教育,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近年来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突破口。而撤点并校实行多年来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1. 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有利于节约教育成本、整合教育资源

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这样既可以帮助政府节约教育成本,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集约化使用,撤点并校后,政府可以集中财力投入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增添教学设备。像兄弟县鹿寨拉沟小学合并到中心校后,几乎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网络教学自然成为现实,英语、计算机课程就可正常开设,有效缩短城、乡、村的教育差距,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

2. 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观念,促进自主学习。因为并校后,班级学生人数多了,课堂就有了一种氛围,学生学习就有了竞争对手,如果不并校,一个班才几个学生,交流的面就窄,其他活动也无法开展。并校后不同学科都有专职的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课程的知识。如不并校,由于师资紧缺,除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他课程都由教师兼职来上,有的教师兼职几门课程,即使开设其他素课,也形同虚设。

3. 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后,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并校后每个年级班级增加,同学科的教师就有了互相商讨、沟通的机会,不并校这种机会就非常少。另外并校后,有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解决教师上下班疲于奔命的问题,为教师创造了安逸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三、让远教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教学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犹如“信息高速公路”,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1. 优化教学,提高效果

远程教育资源中,大量的信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这里有许多同行的优秀论作,如优秀教案、论文、课件等,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利用远教资源,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审美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利用远教资源,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远教资源,能促进师生感情的融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想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一定能提高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篇1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质量提高

G623.2

一、前言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要想有效的做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就应当从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针对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在整体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效果上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而要想做好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应当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兴趣培养的整体效果。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兴趣教学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2.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选取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保证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应当在课堂中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跟随老师的步伐,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1.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堂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氛围比较敏感,如果课堂氛围相对枯燥,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实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课堂教学氛围,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推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课堂氛围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

3.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除此之外,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点和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将课堂氛围的构建作为衡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氛围的构建,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调整教学模式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前提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支持和教学模式保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满足了课堂教学需要,但是随着教学形式的变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能够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系是否紧密,只有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这一特征,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之后,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的结论,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教学方法能够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并在适当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保证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是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除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之外,还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整体效果和针对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红;付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J];时代教育;2013年10期

[2]向利;;小学语文课改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年21期

[3]史增民;;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6期

[4]霍卫华;;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J];课外语文(教师适用);2012年08期

[5]李亚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神州;2012年26期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查摆发言下一篇:小学第二学期英语教学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