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

2024-08-13

让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共7篇)

让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 篇1

(副题)铁东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工作纪实

(引语)2014年9月28日,铁东区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对铁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实地验收,在鞍山地区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目标。这是继2007年 “省双高普九”,2013年“省教育强区”之后区域教育的又一个新跨越,是铁东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标志着铁东基础教育已进入优质均衡的新时期。

鞍山师范学院的张教授至今还在庆幸当初把孩子送进了家门口的东长甸小学。事实上,这真是一个挺艰难的抉择。早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张教授就考虑在名校附近购房读书。在孩子即将入学时他却改变了主意。2010年,作为铁东区的第二批标准化建设学校东长甸小学实现了华丽转身,塑胶操场、全新的教学楼,高标准的功能室,这一切让张教授心动了。尤其在了解了学校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充实的优秀师资力量之后,更坚定了张教授让孩子到东小就读的想法。

东长甸小学只是铁东区实施“标准化改造”、“学区共同体建设”的众多中小学的一个缩影。如今,不管你走进城南的农村学校,还是市中心的学校,一座座新建的教学楼、优美整洁的校园、崭新的塑胶体育场,都成为铁东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铁东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让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普照每个孩子”的承诺变成现实。

(小标)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教育标准化均衡

教育均衡的本质是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2007年“双高普九”后,铁东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布局,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铁东区大胆尝试新的办学模式,一是实施“集群化办学”。如将华育外国语学校联并区域内相对薄弱的十五中学,一校两区,将优质校区办学理念等移植到薄弱校区,以促进薄弱学校内涵式发展。几年来,铁东区抓住新旧城区改造契机,采用集群化办学的模式,先后撤并了四所薄弱学校,新设立了三所学校,即扩大优质教育面,又解决了城市新区缺少学校问题。二是实行“学区共同体”。即将区域内学校按“名校+弱校”的模式组成协作团体。团体以优质学校为核心,实行优势资源共享、管理互鉴、教研联动等策略,在缩短差距中彰显差异,在共享资源中分享智慧,在互促互生中共谋发展。

在合理战略布局的同时,铁东区对所有学校实施“校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坚决不做“形象工程。2009年出台了《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几年来,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近6个亿,平均每所学校投入达1600万元,新建扩建教学楼9栋,新增教育用地12000多平方米,加固、改造、修缮教学楼覆盖率100%;学校操场实现了塑胶和草坪化处理100%。自动录播教室、心理活动教室、科技活动室等现代化专用教室平均每所学校达15间,全区总藏书量120万册,人均近40册,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小标)落实惠民政策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学校对弱势群体的接纳度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所在。

铁东区委、区政府对区域内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实施“全纳性教育”。将符合条件的学生全部就近安排到中小学就读,确保他们享受到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2012年,投入3000余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1628平方米,人均占地达125平方米高标准、高质量的特殊教育学校。新址设置职业实习基地、星雨康复中心,逐步建立起教育、康复、培训、就业一条龙的服务办学模式,为这些折翼的天使融入社会做好铺垫。全面免除义务教育杂费,对弱势群体实行“两免一补”、“三免两补”政策。近三年为700多名特困生、4000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学生减免课本费共计212.8万元,受益学生达1.3万人次。

古语云:“有教无类”。如何打破“择校“、“择班”的社会乱象,让孩子们能公平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09年,铁东区在鞍山市率先实施“阳光入学、分班”政策,中小学学区全部网上公布,新生分班采取计算机随机分配均衡编班,所有过程在市、区纪委以及民主监督员、家长、教师代表监督下按程序进行,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阳光入学分班实施6年来,“择校择班”乱象得到根本遏制,社会风气得到了净化,此举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赞誉和支持。

(小标)创新培养交流模式 实现队伍学术化均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学校教学质量的差异,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差异。

为了使师资队伍学术化水平在较高的起点上得到发展,铁东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实施“教育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铁东区教育局北上“东师”南下“辽师”,深入重点高校自主招收所需专业教师,两年来先后有31名应届毕业的教育博士、硕士扎根铁东任教,为铁东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提高各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铁东区确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将全区教师划分为“职初型教师”、“成长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培训群体,促进各个层面的教师均衡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抓手。2010年出台的《铁东区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共享实施意见》,明确优质资源校、骨干教师在学区建设中的辐射作用,开启了“名师领航工程”;建立了集一线名师的“学科教研工作室”;同时依托外力,联手打造并实施了四大工程——与东北师大合作“优质学校创生工程”、与沈阳师范大学合作的“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与东师信息学院合作的“百名现代技术应用名师工程”;与上海静安区、天津北辰区等先进地区合作的“区域联动名师塑造工程”。分层次、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促进铁东教师队伍迈向学术性专业化轨道。

“源头引活水,流通有灵渠”。铁东区积极探索干部、教师交流机制,相继出台了《铁东区中小学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方案》、《中小衔接实验研究方案》和《小中高教师支教活动管理办法》一系列政策。三年来,交流一线教师148人,交流比例达15%。《铁东区教育系统中小学校级干部轮岗交流办法》的出台,使得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年轻人交流到薄弱学校任职,使这些学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小标)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实现教育特色化均衡

教育个性化、办学特色化,不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更高层次均衡发展的关键。

铁东区教育局积极鼓励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发展特色,最终实现整体提升。2010年铁东区全面启动了优质学校创建工程,每年设立优质教育发展专项基金300万元,通过政策扶植、专家引领等形式鼓励特色兴校、内涵强校。如今, 全区100%的中小学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在传统文化特色校东长甸小学,每名学生在小学阶段都会系统学习到30多部经典著作;在三棋特色校风光小学,100%的学生都较深入地掌握一门棋艺;在自主教育特色校钢都小学,孩子们逐步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铁东学校的一校一特、一校一品促进了全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铁东区还将视野拓展到盘活社会教育资源上,为学生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成立了全国一流的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艺术中心”。创办了全国第一所青少年科学院,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曲艺艺术教育基地、辽宁省文联文艺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鞍山评书传承基地。建立广泛的教育共同体和区域教育合作组织,就近利用教育辅助中心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满足学生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缤纷的课程、精品的社团、品牌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小标)加强国际教育交流 实现教育合作化均衡

铁东区坚持“开放促改革、交流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香江活水,推动教育创新”,2010年铁东区教育局与香港教育局签订了“铁东区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赴港研修培训”协议书,开启了同香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组织四批校长、教师赴香港培训学习,提升了全区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与此同时,还扩大学生的对外交流渠道。目前,铁东区已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新西兰、加拿大、韩国、日本、香港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开展友好往来。全区已有8所中小学校具有接收外籍学生的资格,已先后接收过二十多名外籍学生。多次承担国家教育部、省市教育局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们放眼世界,具有了初步的国际交往能力。2011年被评为“鞍山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先进单位”,铁东教育已步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轨道。

(小标)建立资源无边界服务 实现教育数字化均衡

如何对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将教育驶入“信息高速路”?铁东区不断在教育信息化上做大文章,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铁东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近1个亿。目前,全区学生计算机拥有量达7337台,生机比6 :1,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覆盖率100%。建成了铁东教育城域网和铁东教育数据中心,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完成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名师在线、网络视频会议、网上教研、图书一卡通等功能将各类教育资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教师备课、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等教育系统融会贯通,为基础教育和公共教育提供种类丰富的无边界服务,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论坛、2012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大赛纷纷落户铁东区,2012年铁东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数字化校园示范区”,教育信息化为铁东教育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让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 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阳光管理,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里, 每个孩子都是很是未来的绚烂的花朵, 作为教师要把阳光时时刻刻给我们的孩子, 给我们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教育的温度, 为班级洒满灿烂阳光。我认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要鼓励孩子, 表扬孩子。这样他们一定会发挥出我们所想象不到的能量。发出绚烂的光芒。鼓励和激励在班主任工作培养孩子的效果很好。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 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 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工作中,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其才能, 释放其潜能, 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学生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班级管理还需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但是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班主任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注意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教育中既要有规则约束更加重要的人文关怀, 有好的关系才能有好的教育。教育中要注意“霍桑效应”也就是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关注。在平时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会发现每个孩子当得到老师的关注会有很大的进步。班主任的肯定都会让孩子们感到老师的爱和肯定。我们所接触的职业学校的学生, 他们对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很重视。在教育中, 每个孩子都应该多鼓励, 在表扬的时候要用广播, 批评是要听筒。多了解学生多给鼓励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在我们的班级中有很多孩子成绩不一定很好, 但是有很多的闪光点, 当我们把这些好好的引导他们会发挥巨大的能量。我们作为教师也要进行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孩子。

苏霍木林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在当今的社会, 社会发展的很快, 孩子都很我们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 停下研究的脚步就真的变成了老八股, 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不仅仅要学习孩子们的心里学进入他们的心里世界, 还应该好好学习新时代的社会流行趋势, 和孩子们共同过16、17岁的生活, 和他们一起面对, 和他们一起度过一起努力。还有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的手段, 来辅助班主任的工作。教师关爱学生,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了解到中国教育梦是——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终身学习, 人人成才。中国职教梦——技术技能强国, 全面发展, 人人成才, 进展其才。我希望我自己能好好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好教师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有好的老师, 才有好的教育。在学校,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久, 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 非常重要。

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我们的也要让班级阳光洒满!在班级管理中还应该适当的加入很多的班级活动, 让孩子们在班级有作为班级主任的, 让他们感受在班级的快乐, 并且这些班级活动中可以增加很多温暖阳光的成分, 比如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班级同学的集体生日, 在每月都有过生日的孩子们, 我们将为每个过生日的孩子过一个班级的集体生日, 也可以在班级的评比的多元化的基础上进行班级的评比, 可以评出每周表现最好的同学, 还可以评价出每月表现最好的学生, 这些评比可以通过孩子们自己来进行投票。另外最后可以评比一个年度最棒的孩子, 给予他奖状, 这样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很受大家重视。在班级里的活动里可以加很多的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元素, 比如可以在班级里建立微信群以及班级的QQ群, 让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孩子们的状态, 还应该把班级的情况记录下来, 多拍一些班级的活动照片, 最护进行编辑, 这样可以创立班级自己的活动刊物, 让孩子们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 在未来的毕业季时感受到班级的温暖。而且也对班级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加强。在班级的管理中我们不但要进行活动而且要把活动多交给我们的孩子自己来完成, 这样就能让每个孩子有归属感, 并且可以都加入一些体育活动。让孩子们身体健康并且身心一同发展。

“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孩子 篇3

小班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克服了人数过多,学生参与面少,难以互动,缺少实效等问题,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口语交际。那么,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下面介绍一下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训练学生说中有情

在小班化的课堂里,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容易改变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先决条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等;其次,更容易指导学生确立目标,为每一个学生量体裁衣,制定学习进度,调动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倾注情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再次,更容易指导学生,要求内容体现目标、结构体现层次,问题要有指向性。

小班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在教学中创造宽松的环境,从而激起孩子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精心创设交际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多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欲望。

二、挖掘教材,联系生活,训练学生说中求真

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学生在教学时间、空间所占份额就大大增加。小班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教学,除了从课本上规定的几次口语交际训练外,还要从生活和学习中及时发现和利用一些资源,拓宽口语交际渠道,开展口语交际训练,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学生在生活中的经历很多,我们可以进行有效地筛选,挑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安排好场景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学生平时都有自己制作手工的经历,我们可以把手工制作搬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既在经历生活中的事情,又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话题,说制作过程,说制作中的趣事,还可以利用自己买卖东西的经历把自己的制作向同学进行推销。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创设出了多样话题,学生兴趣昂然。生活中的趣事总是学生最想表达的,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经历,才能让学生放飞语言的翅膀,乐于表达交流。

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能力提高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如组织参观、调查、慰问、做好人好事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还可以在校内开展模拟社会活动。如模拟“购物”、“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风土人情、景物等。这种模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往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走近学生、内化素养、训练学生说中创新

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师生课堂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的真正提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

日常生活中口语的主要方式是谈话,即兴讲话,讲故事等。在日常教学中应留心各种说话情境,经常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力争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操场看看并说一说:同学们在操场上做什么?问学生:假如你来到滑滑梯前,想玩滑滑梯,可是这里人很多,你应该怎么做?假如好几个同学都要拍皮球,可是只有一个皮球,大家应该怎么玩等等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此时的学生爱问一些问题,教师就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放过。

多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喜欢听表扬是人的天性,更别说是小学生了。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说话,我都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知道的知识真不少!”“你说得生动极了!”“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你的想法真独特!”大拇指、大红花等小礼物更是我常奖励给学生的,学生们听到表扬,得到奖励,就十分高兴,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不觉就喜欢上口语交际活动了。对于学生说得特别好的,我会请他到台前说给大家听,并向大家介绍经验,低年级的孩子表现欲强,看到别的同学到台前去说,自己也暗下决心,努力加油,争取也到台前说给大家听。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交流的积极性。

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利于拓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合作——参与,让课堂涌动生命的灵性

小班化教育不单纯是减少班额,而是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诱导和鼓励。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生动活泼地体验,兴致勃勃地述说。在交际过程中,他们肯定有很多跟老师与同学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应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这样,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交流,建立起一个“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的宽松环境,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形式,使学习活动的施动方不再只是教师。

总之,在小班化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小班化的优点,有效效运用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就能为学生开创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让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说会道。

让每一个孩子充满阳光 篇4

在暑期师德培训中,大关实验幼儿园王连园长来我园进行师德讲座。王园长要和我们一起来谈的话题是,让阳光温暖每个幼儿的心里.“阳光就是爱”王园长和我们一起分享了,在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教学教育之谈。王园长问道:“怎么样让自己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怎么样体现自身的价值。我认为:给每个孩子同样的爱。王园长微笑的点了点头,我们教师要用爱,拥抱每个孩子,用美好的心灵去相互碰撞出火花。

听了王园长的讲座,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教师应该用心灵去培育心灵,用人格去感化人格,用爱心唤起爱心的教育事业,要求在教育工作中理智与情感兼有,智慧和爱心相融,我认为一个教师可以不具备靓丽的外貌也可以没有过硬的唱画弹跳的技巧和理论知识,但是要有热爱孩子的心灵、敏感、耐心及对生活有足够的信心。我想只有这样,孩子才拥有良好的心理成长空间,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记得,在上学期开学那几天,淇淇是我们班新生之一,入园前和爸爸妈妈在加拿大生活和学习。由于她对新的环境感到害怕和陌生,一直哭闹的不想上幼儿园。这天,淇淇已经和妈妈说好了上幼儿园不哭的,可是不知为什么,看见妈妈离开还是流下了眼泪。可她又不想让别人看见,因为妈妈说过宝贝长大了不准哭,要不会让人笑话的。这时我走到她的身边,淇淇把头低下来。我说:“淇淇你怎么啦?”淇淇把头扭向另一边。我摸了摸淇淇的头说:“这多象妈妈的手呀!”,淇淇眼睛又泛酸了。“淇淇不哭,妈妈下午早早就会来接你的。”一听见“妈妈”两个字,淇淇的眼泪又忍不住哗啦啦掉下来了。她就想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淇淇别哭,”小朋友都围了过来拉着淇淇的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一起去玩搭玩具吧”,可是淇淇用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紧紧的抓住我的衣服躲在我身后一步也没动。我每天早上都很担心淇淇的情绪是否稳定。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次谈话的内容是“我最喜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在开动小脑筋,而她呢正捧着一本睡美人的书全神贯注地看着,于是我就让她把书里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听,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你看她讲起睡美人来是头头是道,对小朋友的提问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看着他如此的耐心,我竟无法把眼前的她和整天哭闹着要回家的那个孩子连到一起,我灵机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 于是我就让她来做小老师,专门给小朋友讲她喜欢的故事,同时鼓励、表扬她的每一个进步,也进一步对她提出希望要求,几天下来,她慢慢的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从一开始哭闹着不想上幼儿园,到现在又活泼又开朗的淇淇真是大转变,她现在班里面又会说,又会唱,说到跳舞更像一个小舞蹈家,在小朋友面前大胆自信的翩翩起舞,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更会是一个全面发展出色的小朋友。

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郭泳霞 篇5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等生教育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中等生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调皮捣蛋、令人头疼。他们成绩一般、循规蹈矩,甚少惹是生非。所以,班主任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培优辅差”上,而忽略了这个占大多数的群体。于是,他们的梦想在老师的忽略中挫伤,他们的激情在老师的漠视中耗尽!这对中等生的成长、对班级的和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要重视中等生的教育。

关键词:中等生

观念

表扬

机会

合上日记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李运泽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写出的话。他在日记中说:“今天老师又表扬了杨威,他经常没有完成作业,今天完成了,老师竟然表扬了他。我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可老师从来都没有表扬我!真伤心!是不是我也要像杨威那样,老师才会表扬我呢?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关注我、表扬我啊!”回想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确实如此!我们班主任最关注往往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刺头儿”和成绩优异、品行优良的优等生。而这些“中等生”总是默默无闻,往往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备受冷落,他们像一群灰色的小鸟,疲惫地行走在现行教育遗忘的边缘。

其实,中等生身上也存在优等生的潜质,甚至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更胜于优等生。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们同样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来自于老师、家长的爱!他们是学困生的预备队,是优等生的后备军!如果能得到老师适当的关注和鼓励,他们会力争上游,成为优等生,但是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可能会更加默默无闻,甚至沦落为学困生!当我意识到自己这种片面的教育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时,我开始反思,开始关注这群隐形的中等生,试着走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被隐形,让教师爱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结合自身的经验,下面我将谈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等生的教育。

一、转变观念,重视中等生。

在应试教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往往把“两头”表现的学生视为重要的关键人物,认为抓好品学兼优的学生,班级各种活动的开展、优秀成绩的取得等就能有了好的带头人,抓好了“后进生”,就一定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班级就能平稳,因而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两头”,对他们分别进行鼓励和鞭策,而对大批中等生则不闻不问,忽视了对大部分同学的锻炼和培养。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每个班的优生和后进生只是班级的一小部分,而中等生则占据了班级的60%到70%,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不是舍本逐末吗?

美国著名教育家,《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先生来中国交流时,就曾这样介绍自己的“教育经”:我把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孩子,他们是上帝赠与我们的礼物、是非常好的学生,他们喜欢学校、喜欢老师们、很聪明,而且在学生当中也非常欢迎,有非常好的表现。第三类孩子讨厌学校、讨厌老师、他们的父母也讨厌学校和老师,他们讨厌学校里所有其他的孩子。如果你想要管教他们的话,他们会威胁你的,他们的父母也会威胁你,他们会跑出教室打其他人。很多老师可能会花自己所有的时间放在一类孩子和三类孩子身上。但是我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放在三类和一类孩子身上,我喜欢的是第二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是一般普通的孩子,他们并不是跑的最快的人、也不是最漂亮的女生、也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不是最出色的作家,但是他们很好。因为他们很好,所以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可以说,我每天把时间花在这类孩子身上,我鼓励他们更喜欢我的课堂。于是他们就开始朝一类孩子看齐,最后我终于相信他们了,这当然是非常美好的。对于三类孩子来说,那些调皮的孩子看到二类孩子有了进步就不想再捣蛋了,因为他看到二类孩子特别喜欢学校。所以,我们要转变我们老师的观念,应该重视中等生,通过“抓中间,促两头”,而不是“抓两头,带中间”。

二、表扬优点,增强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更何况是这些还不错的孩子。或许他们成绩一般,但他们中有品行优良、乐于助人的,有书写工整、字迹优美的,有能歌善舞、精通绘画的,有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的„„他们看似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其实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愿望与憧憬,也有与同学一比高低的雄心壮志。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优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送去鼓励的话语,他们一定会从老师的信任与期待里获得动力,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提供机会,展示我风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用灵敏的手去抓机会。”班主任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同时,中等生通过“表现”,就会在同伴中实现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和“表现”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并在自豪荣耀的基础上,树立自尊心,增强自豪感,不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逐步跻身于优等生的先列。

我们班上有个文静的小女孩叫王雨桐,长得很普通,成绩也一般,在班上一直默默无闻,是个典型的中等生。期中考试之后班干部换届,所有职位都竞争激烈,唯有卫生委员这一职位无人问津,因为这是一个脏苦累的活儿。在多次询问无人应征之后,我只能自己选了!扫视了一遍教室,我发现王雨桐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但发现我盯着她的时候,又赶紧低下了头。想到她平时搞卫生搞得又快又干净,我说:“王雨桐,要不你来试试?”她一听,猛然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我,红着脸说:“老师,我„„我不行的!您还是找别人吧!”我走过去,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说:“怎么会呢?你平时卫生搞得那么好,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她犹豫着点了点头。事后,我一直在观察她!没想到她的表现这么棒:不仅每天监督提醒值日生认真搞好卫生,而且还常常主动帮忙搞卫生。在我多次表扬后,她越干越有劲,性格开朗了很多,成绩也慢慢跟上了,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她!在学期末的时候,她高票当选优秀班干部。看着她越来越自信的笑脸,我想:有时我们给这些中等的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她往往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确立目标,让中等生迎难而上,通过积极鼓励,让中等生摆脱自卑的心理,通过竞争机制,培养中等生的进取心„„

让书香浸润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篇6

——东台市责任督学督导工作案例

【案例描述】

我担任责任督学的南沈灶镇小学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2017年1月学校期末考试时,我去南沈灶镇小学巡视检查,发现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课外阅读这一块中,有一道小题要求“写出你本学期读的课外读物《月光下的肚肚狼》一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考试结果统计整个年级78%的学生竟没有准确答出。这充分说明了小学生课外阅读严重缺失。【现象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严重缺失呢?这其中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首先一些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看课外书不重视。这在农村家庭中非常普遍。他们认为只要读好语文书就行了,顶多完成盐城市教育局规定的必读书的阅读任务,选读书目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行书目,根本看都不看一眼。他们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课外书内容与教学科目没有多大关联,阅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只支持孩子读“作文书”“参考资料”等单一的辅助教学用书,让孩子一味地做习题、练题型、扎进题海里。

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经济结构也逐步改变。南沈灶镇小学的许多学生的年轻的父母都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就近在一些乡镇企业上班。由于工作忙,就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他们把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庭里,爷爷奶奶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只能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对年幼的孙子孙女的学习的辅导几乎是空白,尤其是对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虽然我市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但教师们仍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农村各小学仍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于是教师为了学生的成绩而教,在怎样提高学生成绩上下功夫,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农村小学很少甚至是没有开放式的可供学生阅读的阅读室。由于学校的经费问题,书籍也不能及时地更新,甚至有的学校担心图书外借散失、破损而采取不开放、不借阅的措施,图书室只是用来应付督导检查的面子。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被切断了。

再次,由于学生到校较多地就被“困”在教室里写各种各样的作业,阅读课被用来上自习课、语文课、作文课,学生被剥夺了大量自由阅读的时间。即使是给了阅读的时间,也要求写读书笔记,学生的阅读有了压力感和负担感,逐渐失去了阅读的真正的动力和兴趣。

最后,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也走进了农村的千家万户,较之阅读,这些高科技产品在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多彩的动画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各种刺激的网络游戏冲击着学生的感觉和视觉感官,各类歌手明星走秀节目充斥荧屏,诱惑着学生懵懂无知的心灵,污染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之农村家长自身缺乏控制力,习惯在孩子面前低头摆弄刷屏手机,给自己的孩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于是很少有学生主动捧着书本去阅读了,感觉阅读已经枯燥无味,被动地接受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并且大打折扣。【对策思考】:

纵观目前小学教育,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特色学校,这当中有许多是围绕课外阅读这一主题展开的,许多已经形成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为了使南沈灶镇小学小学的书香校园成为学校的的特色项目,进而成为办学特色,我与学校领导及时沟通,建议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强化校长品牌意识

校长是学校之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质就是校长认准目标、有的放矢、持之以恒,通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使学校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有显著的起色和收获。不仅如此,校长还要善于学习借鉴他山之石,既要学习书香校园创建的相关优秀经验,也要注意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另辟蹊径,找到独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

二、加强教师队伍打造

优秀的教师群体是建设学校书香校园特色的关键,因为校长的办学思想要靠教师创造性的积极工作去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打造。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良、意志坚定、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让他们爱阅读,好学习,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努力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以此来教育和影响广大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如进行“青蓝结对”,打造“学习共同体”,建立“专业化发展发展团队”等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整体提升教师素质。此外,还必须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为保障,培养一批智慧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三、注重环境氛围营造

建设书香校园,离不开浓郁的书香氛围。学生只有沉浸于浓郁的书香之中,其阅读兴趣、阅读潜能才能进一步有效地得以激发。为此,学校应当苦心经营,深入思考,通过精心布置校园的板报橱窗,认真设计制作校园电视广播,丰富校园的馆藏图书,增加开架陈列的书目,让孩子随处都可以阅读。美化校园的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烈的书香氛围。此外,还要通过好书推荐、阅读赏析、心得交流、专题研讨、征文评比、故事演讲等多种形式去丰富和完善环境建设,让学生置身其中,其乐融融。还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学生时时阅读,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建立课外阅读评价网络体系,创设学校课外阅读记录评价APP,建立学校阅读公众号和班级阅读微信群,引领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并实时记录自己的孩子阅读的进度、效果。

四、拓展学生阅读活动

书香校园的最终落脚点,是要付诸于学生实际的阅读活动。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在提高他们的同时自己也得到提高。因而,在创建书香校园的过程中要注意拓展学生的阅读活动。我们在平时实践中,通过布置学生定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坚持每天不少于1000字,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行思考,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鼓励在书上写边注感悟,圈画好词好句,以此来丰富和完善知识积累,加深记忆,提高效率。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节,作家进校园等形式来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加入到阅读实践中,践行新教育提出的“晨诵午读暮醒”的阅读方式,让孩子拥有幸福充实的童年。

让优质教育资源阳光普照每一个孩子 篇7

2007年5月,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出台《关于实施优质教育全面覆盖工程的意见》,2008年9月26日,区教体办与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正式签订了《红谷滩新区优质教育全面覆盖工程合作协议》,红谷滩新区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的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造教育品牌,力争在5~8年内实现区内优质教育的全面覆盖,即围绕构建完备教育体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任务,积极推进新区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这是该区推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举措。为此,记者专访了该区教体办主任陈挺。

领跑未来的民心工程

谈起优质教育全面覆盖工程,陈挺主任非常兴奋,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与自信。他说,按照建设“魅力新区”、打造百年经典城市的目标,新区强力推进“四大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优质教育全覆盖工程就是四大工程之一。

陈挺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全区教育的总体情况。他说,区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新区教育在短期内经历了接管、探索、改革、创新、发展和初步完善的过程,现已形成机制新、体制活、特色强的良好局面。目前,区域范围内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所,其中幼儿园10所、中小学19所、高校7所。新区的中小学教育网点分布完全是依据规划入住人口的规模,按照高标准,在78平方公里范围内适度超前规划制定而成。

陈挺说,红谷滩新区是新兴的城区,创新办学机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区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体,多种体制的学校同步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多种形式筹资建校。在“引大、引强、引品牌”的战略和“但求所在、不求所有”的理念引导下,引进了江西师大附中、南昌二中、南昌二十二中、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南昌市育新学校、南师附小等省内外的名校入驻或加盟,还引进了4所知名幼儿园入驻,形成了公办、民办、民办公助、政府联办、政府派驻等多种办学形式。现在,孩子们不出新区便能享受从幼儿园到大学连贯、优质的教育,“学在红谷滩”教育品牌日益唱响。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不足。”陈挺说,“我区成立时,接管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学校,基础差,底子薄,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待优化,学历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质量都需要提升。基于对现实的充分认识,学习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少走弯路,高位嫁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优质教育全面覆盖工程,是新区审时度势后作出的重大举措。区教体办与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进行项目合作,是一次双赢的合作。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将用三年时间,通过对学校规划、队伍建设、特色打造、形成品牌等方面指导,帮助新区实施优质教育全面覆盖。通过几年的努力,力争到2011年,全区完成16所幼儿园、17所中小学和1个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引进6~8个知名品牌学校,打造2~3个省级示范幼儿园,3~5个自主品牌学校;推行学校‘星级教师制,全区星级教师要求达到总教师人数的50%以上,优质教育覆盖率达80%,把优质教育送进千家万户。”

合力打造教育品牌的重点工程

作为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自然是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1号工程”。陈挺主任说,新区成立了由教体办牵头的实施优质教育全覆盖工程项目合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项目学校学制不同,分为小学组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组,加强统一调度指挥。各项目学校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项目合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并不定期召开推进会、座谈会、调度会、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会……

陈挺欣喜地告诉记者,新区上下已形成了支持工程实施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对涉及教育方面的工作,相关部门做到好事快办、特事特办,为工程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陈挺说,区财政加大了对工程实施的支持力度。一是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落实到位,确保按“三税”总额的3%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二是投入实现多元化,做到“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同时用感情、用项目、用工作、用诚心争取上级部门更多的教育专项补助和支持。在教育公用经费和各类专项教育经费之外,区财政每年安排了200万元的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教学研究、教师的培训与交流以及奖励教师等等,并做到逐年增长。2008年区财政预算安排区属各校教育支出达3856万元,比上年增长32.1%。

在谈到教育人才高地建设时,陈挺介绍说,为形成一流的教育人才储备,新区开通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教育人才直接引进,共引进20余名教育人才。他深有感触地说,实施人才战略要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从教育人才引进、促进教师成长和教师的医疗、编制、职称、户口、奖励等多个方面激励教师。教师津补贴工资在全市领先,公费医疗优于邻县区。同时,加大奖励突出贡献的教师,新区还出台了《红谷滩新区星级教师评定办法》,以打造名师为目的,开展星级教师的培养与评定,为新区师资建设铺就了成功之路。

陈挺说,各项目学校都以高位推进项目实施为契机,高起点制定了中长期规划、近期计划并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根据本校实际,育新分校以“寻找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为主攻方向,努力优化教师结构,全面构建有效课堂。实验学校以打造理论水平高、教科研能力强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为突破口,创建优质教育示范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凤凰学校,学生处于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过渡期,该校着力打造德育特色,实施“三人”(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的文明人、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中国人、个性优良的现代人)德育模式。全区学校都依托优势上项目,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非常明显。规划和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成为文化引领的过程、特色培育的过程、人心凝聚的过程、教育品牌形成的过程。

高位嫁接的质量提升工程

实施优质教育全面覆盖工程的关键词是优质教育,其主战场在学校。合作项目启动以来,沪赣两地学校来往频繁。由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专家和上海名校校长组成的专家组,每月来项目学校活动一次,为教育教学活动把脉问诊。

陈挺主任认为,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他说,观念就是财富,眼界决定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发展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指导,然后才是教育行政指导。因此,文化氛围是最大的管理力量,高位嫁接上海优质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是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新区分期分批组织校长和教师赴上海、南京,参观了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曲阳第四小学、曹光彪小学、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学校、华东师大和南京市东庐中学等学校,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在走出去的同时请进来。新区先后聘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郑增仪,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等一批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担任教育顾问,经常请他们来新区指导教育规划、决策和管理。

同时,全区大部分学校分别和香港、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名校结成了友好互助学校,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并长期保持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教育部门及著名高校的交流互动活动。每年都要派出优秀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到先进地区名校进行为期3~6个月的挂职培训。同时,和驻区高校实行合作互动,成立高校实验基地,充分发挥驻区名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教育品位。通过多种形式与专家交流,虚心求教。每一次专家的意见,项目领导小组都会整理成册,然后按照教体办各科室的职责进行分解,形成意见分解表,以便对照整改,并汇编信息简报,印发全区。教师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也及时反馈给专家组。

陈挺说,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过程,所以要把制度建设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就制度而言,有两种性质的,即鼓励式的和限制式的,但新区学校的制度更多的是鼓励式的。因为好教师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欣赏、激励、引导、培养、关心、爱护的结果,更是其自身内在的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进取心、良心等优秀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工作中的自然体现。

制度的引领,使新区学校的教学研究如火如荼,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沪赣两地积极开展教学交流,新区的教师赴上海上课,开展学习交流;上海的教师来新区上课,传经送宝。项目学校常年组织公开课,每次教研活动一个主题,如“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国外优质课观摩”“优秀教育电影赏析”“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运用”等,项目学校的领导、教师和专家一起听课、评课。这种实打实的教研,让教师的业务提升获益匪浅。此外,新区还举办“名家大讲坛”“教育管理者沙龙”“教育论坛”等活动,促教师素质稳步提升。

上一篇:变化多端的雨作文下一篇: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光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