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2024-09-10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精选12篇)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1

任 务 书

南京工程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八月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与应用课程,是检验应考者对冲压模具设计的

掌握情况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对冲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冲压工艺分析、工艺计算及模具设计的实践能力;冲压模具标准、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初步掌握制订合理冲压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的方法;国标、冲压工具书和设计资料的使用方法。

二、选题要求

选题可由指导教师选定,或由指导教师提供几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自己选题,但学生选题需通过指导教师批准。课题应在设计周之前提前公布,并尽量早些,以便学生有充分的设计准备时间。

选题要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选题内容不应太简单,难度要适中,最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选题,并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注意选题内容的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应适合实践教学和启发创新教学的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参考)

本课程设计按2周时间计,具体安排请学生根据自己工作情况而定。

2、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A、方案合理,结构正确,图形完整,说明书格式规范、内容翔实 70% B、创新能力 10% C、态度和纪律 10% D、答辩成绩 10%

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四、参考资料

《冲压手册》(修订版),王孝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贾俐俐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

《冲模设计应用实例》(第1版),模具实用丛书编委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王秀凤、万良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

附件:

一、课程设计题目(以下表格可以用CAD打开)

二、选题要求

1.自选题目: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岗位选择课程设计题目,但难度要适当高些;每个选题只允许1人完成; 2.教师给题:学生可以从教师给的题目中选择1个题目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每个题目的选题学生不超过7人; 3.自选题目时间:7月29日-7月31日;教师选题时间:8月1日-8月7日

序号 1序号 3名称:力调节杠杆材料:板厚:5批量:大批量生产序号 2名称:弹性片材料:65板厚:2批量:中批量生产序号 4处名称:止退垫片材料:板厚:1.5批量:中批量生产名称:连接垫板材料:235板厚:3批量:中批量生产名材板批4.选题表见上表

5.每位学生可以选择2个课题,供教师调整课题时参考;

6.对每个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并以其中1道(或2道)工序作为冲压课程设计课题;

7.填写课程设计选题表文件名称以自己“姓名”命名,于8月10日前以电子档形式发zzw99530@163.com或qq邮箱(只要发送一次就可以)。

三、课程设计工作量要求;1.论文总页码不少于25页(不含附件),按提供的格式排版,具体内容可以调整; 2.装配总图1张(A0或A1图纸一张); 3.主要零件图纸不少于4张(越多越好);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2

从2002年至今, 国家连续3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 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明确提出要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并部署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现阶段我国各类医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主要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 学生仅以通过考试为目标, 这与“以能力为本位, 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办学理念,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办学方向不符。当前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重点表现为职业教育定位不准确,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2 培养途径———能力是目标, 任务是载体, 能力要实训[1]

任务引领就是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教育、教学的形式, 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等环节, 使学生具备与护理岗位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戴士弘教授阐释了课程评价的新标准, 确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 引出课程教学设计三原则, 即突出课程能力的目标, 能力要以项目任务来训练, 课程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1]。以能力为核心就是将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中心, 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并以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护理技能。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课程的内容、方法、模式就不同。课程设计应突出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 课程内容的载体是项目或任务而非语言文字,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非以教师为主体。

3 产科学及护理课程的单元设计

助产专业是我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传统骨干专业。2003年12月, 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首次提出了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助产士的能力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及产科相关技能三大板块。产前孕妇评估属产前相关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推算预产期、建立围产保健手册档案、全身体检、测量与腹围、听胎心音、骨盆测量、四步触诊、阴道检查、肛门检查等, 要有评估、观察和动手能力[2]。传统产前检查课程的设计是: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妊娠诊断、妊娠监护与管理。

上述课程设计偏重于理论知识, 内容抽象、难懂, 未能充分体现职业能力需求, 且学习难度大, 很难满足临床需要。我们按职教特点对产前检查课程进行改革, 单元设计方案如下:精心确定能力目标, 收集视频资料, 引入必要的理论知识, 实验示范, 操作实训, 模拟情景教学。

模拟情景法是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台词, 分角色演示操作过程。教、学、用一体化教学, 打破了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 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笔者曾在2008级助产3班和2009级助产3班进行尝试, 发现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讲授时间少, 学生练习时间增多,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能力。

这只是产科学及护理课程中的一个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整体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还在摸索中。通过改革课程目标, 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不仅能掌握产科学及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还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能力是靠任务训练出来的, 不是通过教师讲授知识获得的, 所以要教课, 不要教书;要设计, 不要照本宣科;要应用, 不要单纯学知识;要能力, 不要单纯理论;要一精多能, 不要泛泛应付[1]。为此, 我们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实现以下4个方面的转变: (1) 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2) 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 (3) 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4) 评价体系: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多元评价相结合”。

关键词:任务引领型,产科学,护理课程,单元设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1(A)—0018—01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来说,“任务”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学会开机与关机”“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操作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第一,“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四、“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并将猜想作为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同时,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

五、“任务”设计要注意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统一。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相关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4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用PLC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2.根据控制要求,掌握继电器—接触器的电气控制方法,使学生了解用电气控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内容:见任务书

三、课程设计要求

1.现场完成全部课程设计内容; 2.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课程设计地点

机械电气楼A207、B202等。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1. 确定设计方案,I/O地址分配表,I/O接线图,编写控制程序;2. 现场实现模拟控制过程。

3. 编写PLC课程设计报告。

六、课程设计组织管理

1.严格考勤,并作为考核的内容; 2.注意安全,爱护公共实训设备。

七、课程设计成果要求

1.控制目的一定要实现;

2.课程设计报告要求4000字以上。

八、课程设计考核方法

1.考勤;

2.现场具体操作情况; 3.课程设计报告。天 4天 2天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

一、控制要求:

1. 系统工作受开关控制,起动开关 ON 则系统工作;起动开关 OFF 则系统停 止工作。

2.控制对象有八个:

东西方向红灯两个 , 南北方向红灯两个,东西方向黄灯两个 , 南北方向黄灯两个,东西方向绿灯两个 , 南北方向绿灯两个,东西方向左转弯绿灯两个,南北方向左转弯绿灯两个。3.控制规律:

1)高峰时段按时序图二(见附图)运行,正常时段按时序图三(见附图)运行,晚上时段按提示警告方式运行,规律为: 东、南、西、北四个黄灯全部闪亮,其余灯全部熄灭,黄灯闪亮按亮 0.4 秒,暗 0.6 秒的规律反复循环。2)高峰时段、正常时段及晚上时段的时序分配按时序图一运行(见附图)。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按题意要求,画出 PLC 端子接线图、控制梯形图。

2.完成 PLC 端子接线工作, 并利用编程器输入梯形图控制程序,完成调试。3.完成实训报告

三、考核问题:

1.正常时段 6:30 的起始时间改为 5:30,梯形图作如何改动? 2.高峰时段 16:30 的起始时间改为 16:00,梯形图作如何改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5

——基于QuartusⅡ的抢答器的设计与仿真

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电子07-

基于QuartusⅡ的抢答器的设计与仿真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掌握基于QuartusⅡ的数字系统设计流程;

2、熟练掌握VHDL文本和原理图的输入方式,加深理解自顶向下的编程思想;

3、掌握抢答器电路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设计思路。

二、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基于FPGA器件的抢答器。该抢答器具有总控制允许、复位、优先抢答判决、倒计时抢答、参赛选手编号显示等功能;完成抢答器设计方案的分析和选择,并在QuartusⅡ软件中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等。

三、设计要求

1、系统组成可分为FPGA内部电路和外部电路两大部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FPGA内部各个模块的设计、仿真和验证等;

2、可同时进行6路抢答并按动开始键后,选手才能抢答,否则禁止抢答;

3、当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并按动开始键后,选手才能进行抢答;主持人具有总允许开始答题和复位按键;

4、判决最先抢到答题的选手,该路报警并显示选手的编号;

5、当主持人宣布开始答题时,选手必须在5S倒计时时间内完成抢答动作,答题时间为15S(倒计时显示,该时间不包括5S抢答时间);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有选手答题,或在规定的时间内无人抢答,或开始答题后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时,倒计时立即停止并显示抢答时间,同时禁止其他人抢答;

6、倒计时时间和选手编号采用数码管显示;

7、FPGA内部包括底层模块和顶层电路模块的设计。底层模块大致包括:判决模块、倒计时模块、报警模块、译码模块等;

8、FPGA外部端口包括按键和数码管等。按键分为主持人控制的开始和复位按键以及选手的抢答按键等。

四、设计步骤

1、设计步骤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实现过程独立完成,步骤中应对各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具体说明;

2、设计步骤中应包括系统组成框图及简要说明。注意:严谨互相抄袭,独立完成。

五、结果分析

应对所完成的系统的功能、性能、运行情况、设计方法和方案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客观地进行说明和分析,并给出真实而准确的评价。注意:严谨互相抄袭,独立完成。

六、设计心得

应具体、客观,真实地简述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七、程序清单及仿真截图

程序和截图打印即可。将程序汇总在一起,每个设计模块应用数字和文字表明模块的顺序和名称;将截图集中打印,每个截图下方用“五号宋体”注明截图的名称。

需要打印的截图包括: 1、5S倒计时模块仿真波形; 2、15S倒计时模块仿真波形;

3、抢答判决模块仿真波形;

4、顶层原理图。

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书中前6项内容均采用山东轻工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专用纸书写,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2、程序代码由于太长,截图难以手工绘制,因此程序和截图按要求打印即可;

3、设计步骤、结果分析、设计心得、编写程序以及截图等应独立完成,不可相互抄袭,雷同者按0分处理;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 篇6

1、目的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课程过程中,结合各章节的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理论,总共用10个课时完成课程设计。在基本实验完成的基础上,逐步完成课程设计。要求用C或C++语言描述及上机调试,实现一个小编译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产生,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重要子程序,其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功能必须完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受到软件设计等开发过程的全面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符号表

确定符号表的组织方式,一般应包括名字栏和信息栏,其中名字栏作为关键字。要考虑能够存储有关名字的信息,并可以高效地完成如下操作:

a.查找:根据给定的名字,在符号表中查找其信息。如果该名字在符号表中不存在,则将其加入到符号表中,否则返回指向该名字的指针;

b.删除:从符号表中删除给定名字的表项。

(2)设计词法分析器

设计各单词的状态转换图,并为不同的单词设计种别码。将词法分析器设计成供语法分析器调用的子程序。功能包括:

a.具备预处理功能。将不翻译的注释等符号先滤掉,只保留要翻译的符号串,即要求设计一个供词法分析调用的预处理子程序;

b.能够拼出语言中的各个单词;

c.将拼出的标识符填入符号表;

d.返回(种别码,属性值)。

(3)语法分析与中间代码产生器

要求用预测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法、算符优先分析法、SLR分析法(几种方法任选),实现对表达式、各种说明语句、控制语句进行语法分析。

若语法正确,则用语法制导翻译法进行语义翻译:对说明语句,要求将说明的各符号记录到相应符号表中;对可执行语句,应产生出四元式中间代码并填写到三地址码表中;

若语法错误,要求指出出错性质和出错位置(行号)。出错处理应设计成一个出错处理子程序。

(4)优化器

a.局部优化:设计出划分基本块的算法,在每一个基本块中实现:合并已知量、删除多余运算和删除无用赋值三种局部优化。设计构造基本块的DAG图的算法,以及将DAG图还原实现基本块的优化的算法。

b.循环优化:只做一重循环优化,完成代码外提,强度削弱和删除归纳变量等三种优化。要求实现while循环和for循环语句的优化。

(5)目标代码生成器

能完成指定寄存器个数的情况下将一中间代码程序段翻译成汇编语言目标代码(汇编指令应包括加、减、乘、除),要求指令条数最少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寄存器,尽量少访问内存,这样才能做到运行效率高。

3、样本语言

样本语言为C-语言(见附录),其中基本的语句要求必须实现,其余部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现。

4、要求

各函数和过程应有框图描述,有功能说明,有入口和出口参数说明。

5、参考资料

《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原理》,陈火旺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编译原理》,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编译原理》,Alfred V.Aho等,李建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6、考察方式

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编译程序。要求输入一小段完整的C-语言源程序,输出各编译阶段的运行结果。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上机运行,展示运行效果。

7、作业提交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7

一、任务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目前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取向已从传统的重视面向知识结构体系的学科教育, 转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培养面向岗位职业能力, 我们按以下基本思路进行设计学习任务设置:

1.了解职业能力需求。国际劳工组织 (ILO) 对职业能力的表述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这一表述的深意在于, 对于职业能力不但有基本理论与技能上的显性要求, 更要有未来适应岗位需求变化的能力, 即一种可迁移的、持久的、整合的能力。也就是说对能力的认知要从单一的专项能力、关键能力向整合能力发展。[2]高校要保持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灵敏反应,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及时了解职业能力需求, 从而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合理框架。

2.划分学习任务大类。根据职业任务需求, 结合学情分析,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 明晰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提炼出课程的任务大类。

3.细分典型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大类与课程知识负载有机结合, 细分形成若干典型学习任务。在任务的呈现上注意任务的层次性。既要有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侧重对知识的掌握和验证的定向性任务、流程性任务, 也要有蕴含问题的开放式特殊任务、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 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对问题本源的探索式学习, 对解决方案的多样性进行创新性学习。

4.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任务的载体, 它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活已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 又能实现向学生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新知识的学习, 最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首要教学原理的思想可以让我们的情境选择更科学:教学内容要在联系实际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加以呈现;教学中要能有效激活从前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教学过程应是展示论证 (实际举例) 学习内容而不应是仅仅陈述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应有机会实践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教学要能促进学生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3]

5.学习任务发布。学习任务的发布要选择合适的平台, 这一平台既要利于信息的接收与反馈, 又利于任务实施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与指导。单独的课程网站、学校的课程中心平台、博客等教师个人的网络平台都是学生喜欢的形式。注意学习任务与课堂教学间的有效衔接性, 把握任务发布的节奏。根据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和任务类型, 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发布时机交替进行, 可以更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市场调查预测学》学习任务设计实践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调研目的, 搜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动态、进行营销决策与管理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组织协调、市场开拓等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起重要支撑作用。下面结合本课程组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对任务设置谈下体会。根据本研究已取得的调查资料显示, 目前调研主要从事调查研究、统计分析、预测、营销、咨询、管理、统筹、策划、广告等工作领域, 其中最直接的工作职位是企业市场部的市场调查专员、市场分析师 (初、中、高级) 、市场调查主管。初步调研显示这些岗位的主要职业任务及核心能力情况如图1:

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门课程主要在大二到大三开设, 课程组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制定了课程的目标, 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 设计学习任务, 并分解为若干个典型任务。具体见图2:

围绕典型任务, 课程组构建了情境案例库。除了针对每一项具体任务要求, 注意选取包含相应知识点、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先知知识外, 更注重了情境的有效衔接。如在典型调查方法任务中, 选择的情境是几个观察法、实验法的案例, 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看到调查除了他们熟悉的询问、问卷调查之外, 还有其他的方法, 那其他方法是如何使用的呢?引入下一个情境, 宝洁家庭录像观察情境。传统的观察法主要通过观察消费者外在行为表现分析消费者行为, 而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 网络痕迹观察、数据挖掘技术等方法和新技术大量出现, 从而进行下一个情境:阿里淘宝消费者行为分析、某类人群的网络购物数据抓取案例。在任务发布上, 本课程组选择了学校的课程中心平台进行分布, 师生通过平台进行指导与交流, 对共性问题再在课堂中给予引导, 进程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 或是之前预习性的自主学习为主的任务, 或是之后应用、实践性的任务。

按着以上学习任务设置思路, 本课程组对《市场调查预测学》教学进行了全新设计, 并在几年的教学中进行实践, 教学效果明显。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能力, 它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合理地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而每门课程在其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本研究仅从《市场调查预测学》一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谈起, 教学方法改革之路漫漫, 我们将不断求索。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在目前高校教学方法改革中被广泛采用。合理的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法实践的关键, 研究提出根据职业能力要求, 按着设置学习任务大类、细分典型学习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发布的基本思路, 以《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为例, 总结了课程组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对同类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有所借鉴。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职业能力,情境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上) [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33.

[2]王玄培, 田园.论职业能力观演变的逻辑[J].教育科学论坛, 2012, (23) .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8

关键词:药物化学 任务驱动 行动导向 教学设计

一、课程学情分析

药物化学课程的任务包括:为合理利用已知的化学药物提供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为药品的分析检验、剂型选择、正确使用、保管贮藏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等奠定化学基础。其涉及的药物品种多,理论知识抽象枯燥、结构及有机反应复杂,而学生对理论知识接受的能力差,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以任务为中心,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发展综合能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探索与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其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参与度,必须把课堂设计成工作情景,多提供讨论、表演、汇报等平台,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近几年,在对药品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基础上,通过与药品医药公司及连锁药店的沟通交流,分析出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笔者将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通过设计学习情境,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的六步工作过程展开教学,做到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和社会综合能力。

2.教学设计举例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出任务→分解任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结合行动导向六步工作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创新设计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以下是以药物化学课程中“拟肾上腺素药”和“解热镇痛药”这两节为例进行设计。

教学课题:(A)拟肾上腺素药;(B)解热镇痛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认识常用拟肾上腺素药及其构效关系;懂得分类管理麻黄碱类制剂,懂得指导用常见的拟肾上腺素药。(B)认识常用解热镇痛药及其构效关系、阿司匹林酯键与稳定性的关系;懂得指导应用解热镇痛药,能说出阿司匹林生产、销售或贮存工作中的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比学习、讨论交流、收集处理信息以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点应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有效的工作效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A)麻黄碱、伪麻黄碱的结构与应用;(B)阿司匹林结构中的羧基与作用特点的关系,酯键与稳定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A)拟肾上腺素药的构效关系;(B)阿司匹林结构酯键水解。

四、教学小结及反思

首先,利用集多媒体和药品营销实训为一体的教室,营造真实的岗位情境,学生在模拟的岗位环境中实施任务,做到课堂上“教、学、做”融为一体,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任务设计是通过创设情境,文字、图像、视频等媒体综合设计的,学生完成任务不会困难;学生学习热情高,积极主动交流、分析、讨论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学环境不合适、任务设计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具备或是教学方法不灵活都会对整个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完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运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振梅.药物化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2]杜利月,邢志霞,王丹,郭留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8).

[3]冯琳,郑薇薇.“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4).

[4]罗新密,薛建新,常曦.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

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篇9

(1)了解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熟练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罗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某多层厂房采用筋钢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其中三层楼面荷载、材料及构造等设计资料如下:

(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k=_7.5_kN/m,厂房平面尺寸34.8*21.6m。(2)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m),板底及梁用15mm

3厚石灰砂浆抹底(=17kN/m3);

(3)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或HRB400;

(4)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柱的截面尺寸400 mm×400 mm。

(5)厂房平面尺寸见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主编《混凝土结构》中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4、活荷载见任务分配表。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绘出弯矩包络图。

(2)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和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比例1:100~1:200);

2、楼板图及配筋平面图(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100~1:200);

3、次梁图及配筋平面图(标注次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50,剖面图比例1:15~1:30);

4、主梁图及配筋图(按同一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标注主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50,剖面图比例1:15~1:30);

5、在图中标明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的种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3)计算书

要求计算准确,步骤完整,内容清晰。

四、课程设计进度

第一天:布置设计任务,阅读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例题,复习有关课程内容。确定梁格布置、板计算及绘制板的配筋草图;

第二天:次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 第三天:主梁的计算及绘制配筋草图;

第四至五天:绘制板、次梁和主梁的施工图。

五、设计指导书:

沈蒲生主编 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六、主要参考文献

1、吴培明主编 混凝土结构(上)第二版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彭少民主编 混凝土结构(下)第二版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3、周俐俐 陈小川等编 土木工程专业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4、GB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6、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7、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8、GB50083-2002 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基本术语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9、GB50001-2002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10、结构设计资料编委会 建筑结构常用数据手册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11、方鄂华 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2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10

一、课程设计目的

《Photoshop课程设计》是为本课程而独立开设的实践性课程。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

1、加深、巩固学生所学课程《Photoshop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文档的能力。使学生得到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处理图片等的实践训练,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际业务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

3、利用所学知识,调研查阅相关信息,发挥创造力,掌握运用Photoshop与其它相关设计工具的综合应用的技能及独立设计能力。

4、为后继的《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等课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题目

本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出的多种题材的题目,请从下面提供的题材中两个并确定分别拟定设计题目。

(1)产品销售广告设计(含POP广告)(2)灯箱广告设计(3)公益广告设计(4)海报设计

(5)图书、杂志封面设计(6)贺卡设计(7)包装设计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明确作品的诉求对象,形式感应与传达内容一致; 2)信息突出,正确无误地表达作品内涵; 3)注重图文并茂的视觉效果。作品的字体图形设计,色彩组合、情节编排等完全符合人的感觉规律,提高作品的视觉强度;

4)注重人文精神,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5)准确分析公众的美学价值观和审美趋势,根据公众的审美需要和大众文化创作作品;

6)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风格,以特色化的视觉形象提高作品的影响力。

四、设计要求

1、按时上机实训,充分利用上机时间巩固所学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亲自动手;

3、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要工具,作品保留图层、通道等原始信息;

4、每类题材的作品设计一套(3幅),从两套作品(6幅)中挑选你最满意的一幅撰写设计报告;

5、按基本原则创作作品,作品质量高;

6、设计报告要做到文字通畅、内容充实,格式规范,观点正确;

7、按规定时间提交作品和课程设计报告。

五、设计报告主要内容

(一)前言(主要对本课题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系统功能和使用说明

1、硬件环境:本系统适用于那种类型的计算机,内存容量为多大,应配备的外部设备有哪些等。

2、软件环境:本系统的设计采用的是何种软件,应在什么软件环境下使用等。

(三)主题:选择或确定的主题是什么?完成什么样的需求(作用)?

(四)创作过程及表达意图:说出组成作品每个细节的制作过程及在整体作品中所起的作用或寓意(不少于2000字)。

(五)心得体会:写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感受及收获。

(六)参考文献:在设计过程中所参考的书籍、论文等,参考文献格式要符合规范,见附件。

六、提交材料:

1、作品(含所用素材)

2、设计报告(Word文档与纸质文档各一份)

说明:

1、创建文件夹并以自己姓名命名,将作品、素材、设计报告文档复制到该文件夹下相应的文件夹中;

2、作品文件以PSD格式保存,保留图层和通道;

3、纸质设计报告要求手写,封面自行设计;

4、所有材料在设计结束时上交。

七、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综合评定:出勤率及独立工作能力30%、作品40%、实训报告30%。成绩计分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5级评定。

八、上机安排(详见实训中心下发的实训机房安排表)附件:

参考文献书写规范

参考文献书写应使用顺序编码制,主要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M—专著、D—学位论文、K—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刊、2—其他文献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业页码(任选).如:

[1]刘国均,陈绍业,王风翥.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冯西桥,核反应推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 [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

[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

[9]KAYEAMM.ncompatibledisplacementmethods[A].SPRIET J A。Numefic and Computation Methodsin StructuralMechanics[C).NewYork:AcademicPress,1973.43—57.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L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如:

[10]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11

【关键词】国际贸易课程设计任务驱动

目前,高职院校正在大力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在有限课时内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精髓,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必须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细节的重新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一、课程性质及设计思路

国际贸易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国际汇兑等课程的基础,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紧密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并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够将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国际商务等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的职业技能标准。以任务驱动作为导向,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分解成为若干模块项目,根据项目工作确定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知识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教学。教学中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紧密结合当前我国与国际贸易实践,对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实务进行系统介绍,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网上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校外见习等,从而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能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进出口业务,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适应岗位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节设计为了使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达到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笔者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取得多位行业专家、企业骨干的大力支持。聘请的专家分别对外贸业务员岗位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进行了梳理,通过现场归纳和总结,本课程开发的思路逐步清晰。岗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能力逐项得到确定。教学项目的设计找到了工作任务这一载体,围绕这一载体我们确定了教学中贯彻理论性、实务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课程学习中让学生逐步明白“知道什么”、“会做什么”。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实践教学,将课程教学设计为以下环节:

第一,理论教学。在理论内容上力求全面、完整,理论体系严密,使学生系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教育。同时,注意及时吸收学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识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课程教学中。第二,案例教学。教师举案例,不仅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且也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以我国加入WTO后在对外贸易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模拟教学。课程围绕外贸业务员职业岗位的需要来开展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国际贸易学生操作素质,教师以实例或资料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后将实例或资料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或资料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训练学生思考、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第四,实践教学。在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与分析问题训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外贸公司、货运公司、报关行见习,进一步加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设计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内容大致分为: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交换与世界市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贸易条约与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传统教学中内容独立,自成章节,学生感受不到知识的连贯性。常规的教学中又都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适当的练习等辅助教学。这些章节内容繁多,知识枯燥、数字繁多且知识难度大,学生不易掌握,极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根据国际商务的职业特点及国际商务工作岗位的要求,本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重新设计教学内容。

在新的课程内容中.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各项活动中,体现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的原则。

三、教学建议

第一,本课程教学中根据高职高专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的重点问题,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第二,由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变化很快,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时有调整与变化,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学生任务的内容要及时更新。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报告 篇12

一、工程任务课程化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指工科专业在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中, 将生产实践中每个阶段的工程任务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通过真实的工程任务作为教学模块, 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将在课堂中进行详细讲解, 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也协助企业完成了某项工程任务。

二、课程设置与企业工程项目相结合

(一) 传统教学模式

国内高等工科院校在前苏联专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随着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大量知识变革、技术革新, 国内大、中型企业均面临着革命性的挑战, 需要引进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工科专业型人才。

由于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中, 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知识更新速度缓慢, 教学内容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结合迟缓, 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脱节的现状。

(二) “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

培养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 采用“先学后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即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实际的生产项目相结合, 把课堂移到工程任务现场, 师生共同在生产实践中学习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让学生在生产的第一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摩生产实践的全过程, 随后再回到课堂上, 对工程实践内容进行系统的理论剖析和讲解。由于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对工程任务的各个环节已有深刻体会, 因此对于课堂教学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可以迅速的理解。例如:在《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将教学内容与家具企业的生产任务相结合, 把家具企业某项生产任务作为教学的一个模块, 学生深入家具企业, 并参与配料、机加、涂饰、包装和安装等家具生产的全过程。

由于学生在没有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前, 已在企业学习了家具生产工艺、结构和材料, 熟悉了每道工序在家具生产中的作用, 教师即可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具体的工程任务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设计理论教学。

在熟悉生产工艺、结构的前提下, 学生设计的作品内容含金量较高, 真正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的需求相迎合。

(三) “工程任务课程化”的作用

“工程任务课程化”的先学后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变革:

1. 解决昔日教师在《家具设计》教学中对具

体设计内容的教学环节只能是描述或者看图讲解, 学生难以理解, 导致设计的作品内容空洞这种长期存在的产学脱节问题。

2. 改善教学内容。教师在第一时间更新《家

具设计》教学内容中有关中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知识, 使高校的《家具设计》教学内容主动迎合家具企业的人才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三、教学团队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改革方案, 专业的教学团队是其重中之重: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专业教师除了要全面掌握基本授课内容, 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更是关键。随着现代家具生产工艺、新材料的发展, 专业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 更要不断学习家具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甚至于与之综合的应用能力。

专业教师应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 通过相应的科研项目、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 工程项目带动教学水平。

(二) 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的建设在整个“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是高级工

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一个部分, 其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这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应优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团队, 选派具有创新思维、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 以具有企业丰富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为核心, 组建“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团队。

2. 为适应“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的需

要, 以工程任务为模块作为授课内容的划分依据, 把在该领域专业技术水平突出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 形成教学团队内的多个模块小组, 结合企业内部的兼职教师队伍, 提升教学团队在

黑龙江孟勐

各领域的整体教学水平。

四、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直接影响到“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 解决工程任务的驱动力源是“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

由于“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中一改往昔填鸭式的枯燥教学模式。在协助企业进行的工程任务中, 教师根据工程任务现场的具体情况, 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融合一体, 教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体差异化的教学,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工程任务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家具设计》的教学任务和企业生产任务。

五、利益驱动, 成本中心

企业是利润中心, 项目是成本中心。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结合“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实际生产项目的部分资金管理, 让学生懂得企业的发展只有在坚持以效益为中心, 通过自我积累, 才会走向革新发展的良性轨迹。

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带到学习中来, 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之下, 学生会更快地掌握企业资金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理论讲解, 能让学生在“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中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最终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

“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将改变现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弥补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初期其思想意识中没有资金成本控制的缺陷。通过“工程任务课程化”的教学模式, 可以从根本上缩短学校与企业对人才要求之间的差距, 培养适应目前企业需要的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学民.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上一篇:本科生个人学习计划表下一篇:教师招聘面试常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