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未来教育

2024-07-30

Intel未来教育(共10篇)

Intel未来教育 篇1

intel 未来教育教案

未来教育教案 TITLE=intel    地球的热泪―间歇泉          单元计划模板   单元作者 姓名 何倩倩 scuba 电子邮件 scubahqq@sina.com 所教学科 地理 学校名称 上海师范大学 学校地址 上海市 徐汇区 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 200234 联系电话 13501972472   单元概览 单元标题 地球的热泪―间歇泉 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间歇泉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单元问题 1. 地球的眼泪是悲伤的眼泪还是喜极而泣的眼泪? 2. 地球会哭瞎吗--间歇泉最终会消失吗? 3. 间歇泉是天使还是魔鬼? 内容问题 1. 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有间歇泉? 2. 间歇泉的栖身之处有什么特别? 3. 为什么“盖策”是世界上对间歇泉通用的称呼? 4. 谁为间歇泉加油打气? 5. 间歇泉属于温泉家族吗? 6. 间歇泉先喷气还是先喷水? 单元概述  响应社会号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学生分工合作上网查有关间歇泉的资料,4到5人为一小组,然后在课堂上把小组成果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接着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来回答内容问题,并小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单元问题的看法。中间老师会让学生们分组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法直观的感受管长和管径对喷发周期的影响。最后上升高度让同学们谈谈她们可以学习间歇泉的哪些品质。通过对间歇泉这一美丽奇观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以及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间歇泉  地质 地理 课程标准(本单元所针对的课程标准或内容大纲):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学习目标: (一) 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间歇泉所在地的地质特点 2. 了解形成间歇泉的基本要素 3. 能利用网络搜索、整理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内化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4. 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比较温泉和间歇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通过观察实验法,将自己的观察所得整理出来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上网搜索有关间歇泉的图片和资料,整合收集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学会把收集到的凌乱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2. 通过观察世界各地间歇泉的地理位置,运用比较和总结归纳的方法归纳出间歇泉所在位置的地理情况 3. 通过观察实验法以及控制变量法,研究管长和管径对喷发周期的影响,获得直观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上台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通过对间歇泉消失与否的探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通过让学生对问题作出自己的假设从而培养学生大胆思考,不怕错误的学习能力 4. 通过对间歇泉特点的研究,感悟人生:绝大多数人更像是间歇泉,一阵一阵地有所作为,同时一阵一阵地沉寂下来,是为了接下来的积极展示而积蓄新的能量。   (二)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 1. 学会通过互联网有效获取地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方面信息 2. 学会从网上下载有关图片,文字以及视频材料 3. 学会把小组的成果做成多媒体的形式展现,比如说ppt, flash 过程(教学或学习过程): 说明:在描述单元的教学或学习过程中,您一定会用到培训中制作的文档,请在用到这些文档的位置,注明相应的文件名,并设置链接,以便浏览者方便查看相应文件。建议按照教学实施进度的时间顺序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预期目标及意图 所需资源和环境 教师研读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利用互联网搜集间歇泉的相关资料。制作成充满乐趣又涵盖很多知识面的课件 教师利用网络把篇幅有限且涉及内容广而浅的课本教学资源进行扩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计算机、网络环境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对间歇泉建立初步的认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搜索有关方面的资料 (30分钟)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课本,网络教室 以4-5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利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小组的研究并把研究转化成多媒体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计算机,网络环境 每个小组设计好自己的研究以后,每组派出1到2名同学上讲台展示她们的研究成果(15分钟) 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效果, 网络教室   学生们都展示好研究成果后,老师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然后再把老师自己准备的丰富有趣的教学材料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20分钟)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进行正面强化,帮助学生树立信息,使学生巩固知识 计算机 网络教室 老师让学生们回答内容问题,让他们在课本中寻找答案 (10分钟) 巩固学生的知识 课本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们对间歇泉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要通过观察实验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研究管长和管径对喷发周期的影响 (30分钟) 通过实验来证明这个知识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执着 实验室 随即抽取学生让其在讲台上讲讲他的发现和结论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网络教室  计算机 老师对学生们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正面强化,巩固学生的知识 网络教室  计算机 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单元问题以及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需要关注的问题: 1地球会哭瞎吗―间歇泉会消失吗? 2.我们可以从间歇泉那里学到什么? 小组成员头脑风暴,5个学生可能就会有5种不同的答案 (20分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参与性,每个人都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达到地理学科所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普通教室 学生总结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间歇泉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网络平台上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网络教室 学生先以评价量规为依据对所在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然后再是小组间的互评   网络教室   预计时间(如,45分钟、4小时、一年等): 六课时 前需技能(学生在开始此单元前必须掌握的知识或技能): 1. win xp的操作2、上网查询搜集资料的操作。3、PowerPoint的操作。 本单元所需材料和资源: 所用教材及版本 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高中地理第一册 印刷资料   辅助材料   网络资源 1. 百度百科―间歇泉 baike.baidu.com/view/85493.htm?fr=ala0_1_1 2.间歇泉-花子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s/blog_4dce24110100gylf.html   其他   评价工具(请将制作完成的评价工具名称列在这里,并设置链接,以便指向相应的文件): 对演示文稿 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对出版物   对网站/网页   其他评价 学生研究作品分级评价表 为个别化教学所做的调整: 需要帮助的学生 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博客的方式给教师留言 高材生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提出建设性建议

Intel未来教育 篇2

1. 教学观念的改变———明确“鱼”和“渔”的关系

传统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是以知识传递者的身份出现的, 教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授之以鱼, 莫若授之以渔”则是教学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教育者不光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不光要重视学生是否学会, 更要重视学生是否会学。“Intel未来教育”通过问题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查阅有关学习主题的各种资料, 再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及教师或学生的总结来获得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个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2. 对计算机教学认识的转变

有很多教师都认为计算机在教学中主要是用来制作课件和演示课件的, 把计算机当作一个辅助教学用的工具。使用课件教学其本质仍然是教师的“教”为主, 强调以教学内容为重点, 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 使计算机成为教师授课的演示工具, 如果使用不当, 就只能起到一块“电子黑板”的作用。“Intel未来教育”认为学科教育应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育, 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资源的利用, 计算机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 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工具。网络是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资源平台,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巨大的资源库, 在上面查询有关学习主题的各种资料, 与网络上的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共享资源。

二、教法的转变

传统教学方式是通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实际运用, 达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整个过程是以知识的获取为主要目的, 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教学目的。“Intel未来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基于资源的研究型学习方式,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1. 任务驱动式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必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此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 发展自己。

2. 协作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需要小组的协作, 在小组协作时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 发挥自身的特长, 共同学习进步。教师在启发学生的同时, 也同样可以获得新启发。这种新型的教学关系, 使教学相长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三、自身素养的提高

1. 学会研究性学习

“Intel未来教育”是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而且教师自己也要学会研究性探究。要不断积累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 会使用研究性学习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

2. 加强自身知识储备

教师不能固守已有知识, 而应该经常接受新知识、新信息, 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必须对学生研究的课题加以研究, 利用大量的资源, 形成一个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从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3. 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在“Intel未来教育”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科学研究的情境, 引导学生以研究的眼光去发现问题, 用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作为教师, 要指导学生具备研究能力, 自身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 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增强了科研意识, 提高了科研水平, 才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练至高.新课改中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障碍成因及应对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2) :4850.

[2]章剑卫, 姚灶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8) .

[3]王全林.知识人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教师角色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 2007 (5) .

[4]吴柳.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角色的变化[J].教师博览, 1997 (12) :7.

[5]刘德华.论教师文化的时代转向[J].教师教育研究, 2008 (2) :1115.

Intel未来教育 篇3

1.“Intel未来教育”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问题意识

现行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解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如引导学生打破书本教材编写的限制,以一单元或一课内容为背景材料,从宏观上梳理出教材的线索,领悟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框架;从微观上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挖掘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困惑;可以是原有认知与书本知识的冲突;可以是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产生的矛盾……例如,在学完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我在教学中跳出教材观点的束缚,使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确立君主立宪制而结束,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保守性,请谈谈你的看法。”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围绕如何评价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到底是什么等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激发了学生新的探究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如,高中历史必修Ⅱ教材没有提及李鸿章的评价问题,在教学中,我举出这样的两个观点:有人说李鸿章是卖国贼,也有人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功臣。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李鸿章的洋务活动、签订不平等条约等有关史实,对李鸿章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结论是次要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其实,高中历史教材中可质疑设问的内容很多,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起于思,源于疑,解于问。发现这些问题,必然引发学生求知欲,改变被动意识下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继而能“坚持学”。

2.“Intel未来教育”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教学生知识,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充当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教师只有使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合作,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显现出来,学生的能力才有机会得到锻炼。如组织“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改革开放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等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并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3.“Intel未来教育”促进学生在课后的探究活动

“Intel未来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处处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特点。异彩纷层的网上资源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这种诱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学习过程、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最后的学习成果展示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学生个体对课题目标的实现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真正放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单元计划的实施中,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他们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强大内在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手段,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当然也可以离开书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科,从而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开放的学习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信息社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现代人素质。

Intel未来教育 篇4

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陈静波

摘要:“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Intel未来教育”进行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Intel未来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角色 韩愈在《师说》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角色的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Intel未来教育”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我所执教的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顾名思义是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渠道的实践性课程,它超越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强调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活动中需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时教师就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朋友。

“Intel未来教育”进行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因此,转变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我在“Intel未来教育”的实践中重点注意了以下的几个方面:

1、注重选题指导,做学生实践活动的引路人。

开始选题时,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了让学生的选题更有意义,也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自己总是先冥思苦想,定下主题,然后布臵给学生,让学生去完成任务。其实我们知道,这样做是有悖于综合实践活动宗旨的。但是如果我们把选题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的话,学生的选题又是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大,范围也很小,有的根本就不具有探究性,不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往往是花费了好多时间,选择的题目却没有意义。我觉得,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一个好的选题,会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会激起学生活动的兴趣,要想开展好活动,选题指导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必须指导好学生学会选题,做好学生实践活动的引路人。

2、注重方法指导,做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帮手。

比如刚刚开展活动,我们的孩子不会填写计划实施表,教师就应该及时指导,告诉他们填写计划实施表的要求,引导学生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学生考虑活动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什么时间去做,由谁来做,都要细细考虑,尤其是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或家长帮忙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考虑家长或教师是否有时间,把活动安排在什么时间更合适,然后再填写计划实施表,才能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就减少了活动的盲目性。填写好计划表后,最重要的还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亲历亲为。具体做法是:在开展调查活动前,一般都要选一定的时间,进行模拟练习,有时是在班级,有时是让学生回家与家长进行演练,让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掌握了一定的调查方法以后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这样就会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碰壁。

3、关注活动过程,做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经历是不同,感受也是不同的,既有成功的喜悦,也难免会出现失败的苦恼,甚至是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我们的孩子都可能会遭遇到,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去鼓励,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要做他们活动的支持者。还记得在研究《家乡的风俗》时,学生在采访中遭到一位陌生人的不理解。孩子的满腔热情被一盆冷水浇灭,如果此时教师不予指导和鼓励,活动也许就会终止,教师就要一方面帮他查找采访未成功的原因,一方面积极鼓励他:你很勇敢,敢向别人发问,这就说明你的采访已成功了一半,再换一种方法,也许你的采访就会成功。也许我们的指导还不够科学,但孩子们有了你的鼓励,才会有继续研究的勇气,才会有活动的动力。

4、参与汇报展示,做活动成果的分享者。

学生经历了一番探索与实践,总会有收获,如何把他们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更需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全面细致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我觉得成果展示不仅仅是调查报告所搜集的文字材料、图片、照片等,更主要的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兴趣、主动性、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学生的实际发展才是活动最重要的成果。比如《走进春天》的实践活动,展示的内容就不应该局限于学生调查到的有关春天的知识,更应该设有“春天的故事”、“赞美春天的演讲”,“画眼中的春天”等环节,这样形式不一,更能让学生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总之,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让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深深感受到“Inter未来教育”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老师的地位相比传统教学中更重要,任务更艰巨。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师的引导作用在于,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与方向。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启发的作用在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提示点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

Intel未来教育 篇5

作者信息

姓 名

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 语文 所教学段 高中

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

本模块将用来记录您在模块1至模块3中的学习反思。在前三个模块结束时,您都需要使用这个模板,根据所学内容在其中添加新的想法或设计。

第1步:选择单元(模块1第2节后完成)

请选定一个您所教的、且包含有项目学习要素(如探究活动、高级思维、真实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的单元。在下面空格处简要介绍这个单元,包括您当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

原单元概述:

在唐代,尤其是在盛唐时期,边塞诗成为盛极一时的题材走向。盛唐的边塞诗为何能有如此充沛的精神力量,中晚唐的边塞诗体现出那些不同的感情倾向,边塞诗又包含了哪些丰厚的思想,这些问题都具有探究的价值

本单元学习在高二年级上学期进行。

通过设计单元学习,引领学生结合《唐诗宋词选读》中有关唐代边塞诗的阅读,了解边塞诗歌写作的特点,探究边塞诗人的精神内涵,分析时代背景对于文学艺术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边塞诗歌的特殊魅力,用博客书表达阅读感受,最后完成关于“唐代边塞诗之我见”的论文写作。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注

在单元实施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唐代边塞诗及其写作背景进行评价。此阶段运用讨论、师生讨论会、检查表进行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讨论评价,检验学生对唐代边塞诗的精神内涵分析研讨的自主、合作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评价,检验信息资料的运用能力;运用观察法和师生讨论会进行评价,进行全过程的学习帮助、激励、管理;运用量规进行形成性评价,检验小组合作的充分性。

在成果展示阶段,对学生博客展示的唐代边塞诗论文进行终结性评价,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运用博客评价量规。: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所有的评价内容)

第2步:21世纪技能(模块1第2节后完成)

在模块一中您学习了在教学中考虑21世纪技能的必要性。那么,在您选定的这个单元中,您将在什么地方来培养21世纪技能呢?请在下表中至少列出您将整合在单元中的三个21世纪技能,也考虑一下利用什么技术工具来支持这些技能的学习。

21世纪技能

技术工具

交流与合作 qq群 微博

主动性和自主学习量规

信息与素养 博客、主题网站百度、ppt演示文稿

批判性思维 专家指导

修订后的单元概述:

考虑在本单元培养某种21世纪技能后,您的单元设计是否发生了变化?在下面空格处重新介绍这个单元,清晰简洁地介绍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单元概述:(教学内容 活动)

本单元主题是:边塞豪情——唐代边塞诗探究

唐代的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特殊的时代背景,展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在研究唐代边塞诗的过程中,将会形成多元的解读及批判性思维,这对学生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21世纪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是高中二年级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其中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课本内容,另外补充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前出塞》、李益《上汝州城楼》、陈陶《陇西行》。这些诗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着各自丰厚的思想内涵,体现了边塞诗歌的不同风貌。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4节课时间完成。

第一,开展头脑风暴,制定学习目标。利用2课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课本内容,另外补充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前出塞》、李益《上汝州城楼》、陈陶《陇西行》,查阅有关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设计的问题指向核心主题——唐代边塞诗之我见。

第二,讨论会。举行“我眼中的唐代边塞诗”主题讨论会,通过观察、辩论、写随笔等,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个性的观点。

第三,举行“送你一首边塞诗”个性朗诵比赛,通过富有个性化的演绎展现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第四,综合展现学习成果。整合建构反思后,撰写一篇“唐代边塞诗歌精神浅探”的论文,利用博客或主题网站,展示学习成果。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

(注: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如有的评价内容)

在单元实施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唐代边塞诗及其写作背景、对学生任务中的需求进行评价。此阶段运用讨论、师生讨论会、检查表进行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讨论评价,检验学生唐代边塞诗的精神内涵分析研讨的自主、合作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评价,检验信息资料的运用能力;运用观察法和师生讨论会进行评价,进行全过程的学习帮助、激励、管理;运用量规进行形成性评价,检验小组合作的充分性。单元概述:(教学内容 活动)

本单元主题是:边塞豪情——唐代边塞诗探究

唐代的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朵奇葩,特殊的时代背景,展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在研究唐代边塞诗的过程中,将会形成多元的解读及批判性思维,这对学生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21世纪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是高中二年级选修课《唐诗宋词选读》的内容。其中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课本内容,另外补充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前出塞》、李益《上汝州城楼》、陈陶《陇西行》。这些诗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有着各自丰厚的思想内涵,体现了边塞诗歌的不同风貌。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4节课时间完成。

第一,开展头脑风暴,制定学习目标。利用2课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课本内容,另外补充王昌龄《从军行》《出塞》、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前出塞》、李益《上汝州城楼》、陈陶《陇西行》,查阅有关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活动设计的问题指向核心主题——唐代边塞诗之我见。

第二,讨论会。举行“我眼中的唐代边塞诗”主题讨论会,通过观察、辩论、写随笔等,帮助指导学生形成个性的观点。

第三,举行“送你一首边塞诗”个性朗诵比赛,通过富有个性化的演绎展现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第四,综合展现学习成果。整合建构反思后,撰写一篇“唐代边塞诗歌精神浅探”的论文,利用博客或主题网站,展示学习成果。

描述您当前在这个单元中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的:

(注:请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使用时间等进行概述,而不需要直接陈列如有的评价内容)

在单元实施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唐代边塞诗及其写作背景、对学生任务中的需求进行评价。此阶段运用讨论、师生讨论会、检查表进行评价。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讨论评价,检验学生唐代边塞诗的精神内涵分析研讨的自主、合作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评价,检验信息资料的运用能力;运用观察法和师生讨论会进行评价,进行全过程的学习帮助、激励、管理;运用量规进行形成性评价,检验小组合作的充分性。

Intel编程笔试题 篇6

2. 编写一个尽量快速的MMX程序,将一个8x8的矩阵(每个数都是8位)转置?

算法设计和编程(C/C++)

1. 请简介各种排序算法(以箱排序,冒泡,快速排序和堆排序为例)的.排序过程,及其空间复杂度,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时间复杂度.

2. 请检测一个未知长度的单向链表(NULL结束)是否存在环路.

3. 输入一正整数N,去掉其中任意S个数字后,剩下的数字按原左右次序组成一新正整数.寻找一方案,使剩下的数字组成的新数最小,输出结果.

力挺Intel整合平台等 篇7

冰点风暴——盈通G31战警版

盈通G31战警版采用Intel最新的G31+ICH7芯片组,支持最大1333MHz前端总线的Intel全系列LGA775接口处理器。虽然G31+ICH7的芯片组组合略显低端,不过G31北桥芯片整合的Intel GMA3100显示核心性能上还是够看。为了节省成本,产品只提供了两条DDR2800内存插槽,日后内存的升级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产品在整合GMA3100显示核心的同时,还提供了两条PCI—E×16插槽,可以支持ATi CrossFire双卡互联技术,让用户拥有更高的升级潜力。目前这款产品售价仅为409元,在价格上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破解支持CrossFire——昂达魔剑A770

Intel上海lab笔试题 篇8

1,

Intel上海lab笔试题

。写出下列信号的奈亏斯特频率

(1)f(t)=1+cos(2000pait)+sin(4000pait)

(2)f(t)=sin(4000pait)/pait

(3)f(t)=(sin(4000pait)的`平方)/pait

2.填程序

把一个计算m^n的程序填充完整

大概的意思是:

有一个全局数组char s[BUFSIZE]

利用这个数组计算,就是每个单元存放计算结果的一位,index小的存放低位,index大

的存放高位

3,有两个线程

void producer

{

while(1)

{

GeneratePacket();

PutPacketIntoBuffer();

Signal(customer);

}

}

void customer()

{

while(1)

{

WaitForSignal();

if(PacketInBuffer>10)

{

ReadAllPackets();

ProcessPackets();

}

}

}

(1)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提高程序的性能

(2)可不可以不使用信号之类的机制来实现上述的功能

4。优化下面的程序

(0)sum=0

(1)I=1

(2)T1=4*I

(3)T2=address(A)-4

(4)T3=T2[T1]

(5)T4=address(B)-4

(6)T5=4*I

(7)T6=T4[T5]

(8)T7=T3*T5

(9)sum=sum T6

(10)I=I 1

(10)IF I<20 GOTO (2)

Intel未来教育 篇9

面试Intel:技术能力高于一切 -面试技巧

跨国公司的面试通常不会“一劳永逸”,都是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Intel自然也不例外。应聘软件工程师一职,Godix共参加了4轮面试,其中前3轮是技术面试,由技术部门主持,最后一轮才是HR的面试。这样的安排意图很明显:对这个职位来说,技术能力―――也就是“硬”技能―――的重要性要超过情商等“软”技能,只有技术能力十分优秀的人,才能通过技术部门的严格筛选,有资格走进HR的面试间。技术面试涉及的内容面很广,软件、硬件、编程、网络系统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会问到,还有一些智力题。每场面试的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印象最为深刻的一轮面试花了整整一天,共接受了8位技术部门面试官的“车轮战”,直到累得说不出话来。最后的HR面试,主要考察的`是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情商等内在素质。 应聘心得 “车轮战”式的技术面试是对智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这种面试很辛苦,需要高速扫描脑子里存储的技术知识,并立即整合出精确、流利的回答。如果技术知识的准备没做好,一定逃不过众多技术工程师的“火眼金睛”。好在Intel的面试官都很nice。这里告诉你一个小窍门,在Intel软件研发中心这种技术研究气氛浓厚的环境下,技术工程师们更愿意和能够安下心来搞研发的人一起工作。面试时应尽力传递出这一信息,相对休闲、干净、整洁的着装更能博得面试官的认同。

INTEL:从奔腾到睿智 篇10

信息革命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一次社会变革浪潮,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这一浪潮的推动者,包含着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在这些参与者中,英特尔公司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全程参与者之一,不仅用40年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迁,也为全球商业呈现出一个典型的品牌体系,以及诸多行之有效的品牌行销方法。

近20年来,英特尔中国从一个办事处发展成为英特尔全球体系中独立的大区,其整个发展过程,同样和中国的信息产业、营销环境、生活方式的变迁紧密相连。英特尔中国的发展和英特尔全球的发展策略有着明显的延续性,其最典型的特征则在于,企业及品牌的发展,都是稳稳扎根于推动消费环境、产业环境的发展和科学化的基础上,而所有的行销策略,都鲜明地体现着客户至上、以结果为导向、质量保证等基本的价值理念。

创造需求:技术标准与战略同盟的建立

众所周知,英特尔为计算机工业提供关键元件,包括性能卓越的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是标准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这样,英特尔从一开始的商业模式就定义于B2B的公司。由于不生产整个计算机,英特尔的产品必须销售给电脑制造商,然后才能使技术传导供消费者使用。作为计算机价值链上偏于上游的环节,英特尔的话语权非常有限。事实上,截至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公司在美国仍属二流企业,远远没有IBM、HP等品牌制造商那般风光。

由于《反垄断法》的严格限定,尽管英特尔投入大量的费用用于技术研发,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英特尔必须为占据市场第2把交椅的AMD提供技术授权,以分享技术成果,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由于技术研发成本相差悬殊,AMD的CPU销售价格基本比Intel的低20%左右。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价格上的劣势,英特尔几乎没有理由要求电脑品牌制造商指定购买其产品。

同时,技术创新过快,新研发的CPU也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消费者很好的认知,电脑制造商更没有必要不断更新其产品。为此,英特尔历史上的第一个广告在1 988年问世,主要用于宣称386电脑的性能远高于286电脑,进而推动市场上电脑产品的更新换代。然而,这依然无法改变电脑制造商钟情于AMD的局面。特殊的竞争形态,成为英特尔难以突破的瓶颈。

为了使技术创新成为公司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英特尔必须在消费者中创造一种显性的需求,通过让电脑使用者明确英特尔的技术优势,向电脑制造商指定要求采用英特尔的核心零件,从而改变竞争局面。为此,英特尔一方面通过政府及法务公关,改变《反垄断法》规定下的不合理条款,停止对AMD的技术授权;另一方面,广泛宣传英特尔在计算机零件中的技术优势,以期在消费者中形成技术领先的形象。

通过让电脑的最终使用者指定购买电脑的重要零部件,使得电脑制造商对英特尔产生显性的购买需求,进而为英特尔与电脑制造商之间建立紧密的战略同盟创造合作基础,这是英特尔40年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策略之一。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英特尔开始开创了具有明确名称,以市场认知为基础的奔腾品牌,同时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了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Intel Inside”计划。

1991年,包括IBM、DELL、HP、康柏等大品牌在内的约300家PC制造商加入到“Intel Inside”项目。“Intel Inside”项目是基于B2C领域而设立的,即针对消费者市场而采用的联合广告攻势。该项目最主要特点在于,联合品牌制造商,英特尔将其营销费用直接支付给品牌电脑制造商,成为品牌电脑制造商广告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品牌制造商的电脑中加注“Intel Inside”商标,在广告中严格限定使用“Intel Inside”及其标准化的图像和音符。据了解,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球范围内共有超过2700家电脑制造商参与了“Intel Inside”项目。随着“Intel Inside”项目的深入开展,英特尔真正奠定了其核心零件的技术标准缔造者。一台电脑是否贴有“Intel Inside”标签,直接成为其是否具备标准性能的关键。英特尔也在高速成长中迅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

“对于市场,尤其是消费者市场的极度敏感,是英特尔扭转竞争局面,创意Intel Inside策略的关键。”一位前英特尔中国高管这样描述英特尔核心文化与“Intel Inside”策略形成的紧密关系。正是这种对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创造需求的营销远见,推动了英特尔在市场中形成广为认同的技术标准,与众多电脑制造商建立战略同盟,从而推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消费者生活的深刻改变。

英特尔在中国:业务策略及立体式的行销传播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特尔开始转变在中国市场的策略,着手建立中国大陆的核心团队,尤其是营销团队。面对整个空白市场,英特尔中国的高层在英特尔全球的支持下确立了“建立中国计算机行业”的使命宣言。其策略是不仅对中国市场输出技术产品,更要向国内合作伙伴输出先进的管理能力及营销能力,协同他们共同培育和开拓计算机市场。这和英特尔全球的策略有着非常紧密的延续性。

当时中国整体市场环境呈现出计划经济痕迹明显、营销环境处于无序的竞争状态、国内企业技术及管理经验滞后、市场消费能力较弱等特征。对于计算机市场而言,国际品牌电脑生产商只销售其过期库存产品,在欧美市场热销的以奔腾CPU为内核的计算机在国内却鲜见其身影,且价格高达1.8万元左右,远远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渠道价格不透明,厂商无法管控经销商的售价,使得消费者无法获得合理的价值;国内计算机品牌制造商缺乏技术及生产能力,无法有效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中文应用软件的缺乏成为电脑性能发挥的瓶颈。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在中国的输入,也有着明显的限制,这更进一步限制了中国计算机行业及市场的发展,因此,英特尔在中国的开局相当艰难。

尽管困难重重,英特尔不会改变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为了有效培育市场,英特尔中国团队采取的行动是:通过政府公关,解除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输入中国的一些限制。该项目由英特尔中国总经理主持,由英特尔总部提供支持,向相关各方传达中国市场的潜力及在中国大陆推广计算机技

术应用的意义。不过好事多磨,该项目用近一年时间才获得美国相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电脑的使用性能,英特尔提升了其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对中文应用软件的研发速度,尤其是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研发。

英特尔通过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深入沟通,获得准许扶持国产品牌电脑制造商的发展:其成果是建立了与联想、方正、浪潮等国内电脑厂商的合作基础,而与其中每个厂商的沟通和协调,基本上都花费半年以上时间。除此之外,英特尔中国还深入了解不同合作方的触媒习惯,通过《参考消息》、《计算机世界》、《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进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普及宣传,分别影响政府官员、渠道商及品牌制造商、消费者等群体对计算机技术的认知,也深化了其对英特尔公司及品牌的理解程度。

英特尔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消费者对电脑的接受程度及购物特征:加深与国产品牌厂商的合作,以合理价格为其提供最新产品,并协助其进行渠道的梳理,建立合理的分销商管理机制(通过新的规矩统一最终销售价格,渠道的利润由生产企业支付,原则是“多卖多得(佣金比率高),少卖少得(佣金比率少)”,每月结算一次)、“神秘访客”项目的执行(通过派驻特殊顾客到渠道终端了解服务员对英特尔及品牌制造商的推销程度,考察渠道商的忠诚度)、市场推广策略、生产及技术支持。

针对中国电脑市场的组装机市场风行的特点,英特尔向渠道商市场推出“盒装中央处理器”,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并与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签订服务合同,为其提供计算机组装及应用方面的培训,委派其成为服务大军,用自行车载计算机到顾客家装机并提供“随叫随到”的保修服务。

借鉴英特尔全球的成功经验,英特尔中国的策略重点仍然在于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资源,准确定位自身的品牌,发挥技术、管理优势,和国内品牌厂商、渠道商形成强力的战略同盟,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使市场走入健康、有序的营销环境。在此基础上,英特尔又联合电脑制造商、渠道商进行铺天盖地、立体式的品牌行销传播。

英特尔通过公关的方式,与媒体合作传播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的相关信息,有效影响合作方及支援方对英特尔及计算机的了解,提升公众对计算机的认知度,培育市场需求。同时,英特尔也通过良好的媒体关系,有效地传播其最新的技术提升、品牌理念、活动信息。

持续推进“Intel Inside”传播计划,是英特尔中国在广告策略中的重点。大量的营销费用投入及国内厂商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使国内市场很快认可了英特尔的技术领先地位。同时,这一计划在广告之外的终端互动环节也进行延伸,通过经销商、品牌制造商等第三方向消费者有效传播英特尔的技术优势。在传播媒介上,英特尔也有所突破。英特尔印发了数百万张“Intel Inside”的自行车反光贴纸,在各种场合分发,贴有“Intel Inside”的自行车跑遍一、二级城市的大街小巷,有效地撬动品牌的人际传播,用较低的成本大大提升品牌知名度。

英特尔认为:与广告相比,更为重要的传播方式是活动,这是以互动性为典型特征的传播方式。在市场培育阶段,由于目标群体对产品的理解较为空白,存在诸多疑问。只有通过互动的形式,有效消除这些疑问,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市场潜在需求向显性需求的转变。如果厂商能将活动这一传播手段运用得当,甚至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忠诚度。因此,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电脑市场而言,这无疑是最佳的传播方式。英特尔同样联合品牌制造商、渠道商来执行这一任务。一方面,英特尔在奔腾CPU的每次更新换代,以及品牌厂商新产品的推出时,在众多城市组织大量的发布会,宣传产品的性能及品牌的理念,创设别具创意的互动体验环节,使消费者直接接触并使用产品,主动了解产品及品牌信息,形成品牌偏好及良好的口碑传播;另一方面,英特尔也针对组装机市场,在全国一、二、三级市场发动“计算机组装”比赛,结合当地经销商,渠道及学校的资源,在各地办“庙会式”的活动,在各城市的计算机街或商店街办展示、教育活动或各种比赛。铺天盖地的营销活动,甚至使英特尔中国的很多员工在春节都来不及回家过年,而是在客户那里过年抑或开展活动。在铺天盖地的营销活动背后,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那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这正是英特尔所倡导的价值:技术的价值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这就使得所有的营销活动都有了最实际的意义。

行销传播的整合和深入,最终使得英特尔的处理器随着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使英特尔在中国拥有众多的拥趸,以及无可匹敌的品牌忠诚度。

网络时代下的英特尔:战略转型及品牌策略演进

在中国计算机产业从诞生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英特尔中国的运营着重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从奔腾的更新换代中,不断保持其技术领先的产业地位。其行销传播,对奔腾、赛扬等子品牌的宣传,更侧重于产品的技术和性能,强调技术创新对生活质量提升的价值。对于英特尔这一母品牌而言,则在消费者的心中,在技术形象方面建立起了巨大的品牌价值。消费者或许不了解英特尔芯片复杂的技术,但却知道英特尔是一个芯片技术的领先者。这种被广泛认知的品牌印象在中国乃至全球已牢不可破。

然而,速度、运算能力等CPU的技术参数在新兴的网络时代变得不那么重要了。随着网络媒体、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购买电脑,越来越多地注重其网络应用的性能,而对CPU的运算能力、速度等性能的关注程度正逐步降低。为此,英特尔应市场需求而推出迅驰处理器,满足笔记本市场对网络的应用需求。然而,为了更深入地分析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势,英特尔需要作出更大的改变。

2005年,财务出身的新任CEO保罗·欧德宁从营销的角度启动了英特尔的整体战略转型。得益于数十年来在技术上的领先及高效的成本控制方法,英特尔的战略不再锁定技术领先,而是力求转变为一家以营销导向的公司,不单纯锁定高端市场,而是力图通过变革产品线,涵盖高、中、低端市场。这无疑拓宽了英特尔品牌内涵的边界,将技术应用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得品牌文化更具张力。

在此战略下,英特尔于2006年开展了换标活动。更具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英特尔公司新标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两个弧形包围中的“Intel”字样,其中字母“e”不再采用下沉设计,另一部分是公司新口号“Leap ahead”中文版为“超越未来”。这和原先沿用37年的技术型LOGO截然不同,新Logo更具时尚感和亲和力。另一方面,英特尔也终止了奔腾品牌的使用,而推出以酷睿为核心的子品牌群。通过开设不同

技术标准的产品,供应定位于不同市场的电脑品牌。比如2008年,针对上网笔记本的风行,英特尔中国则开设了新的品牌——凌动,供应这一市场。

除此之外,这种战略型也为英特尔带来了新的合作伙伴,比如创意型导向苹果公司。同时,对于新兴的手机行业,由于手机对支持多媒体的芯片技术的需求,这一领域也存在着英特尔新的商业机会。

在新的战略下,英特尔的品牌策略也有着新的转变。娱乐营销这一策略受到英特尔营销部门的重视,并开始针对新的需求被广泛运用。2007年,英特尔先后在全球热映的动画片《料理鼠王》、国内热映电影《长江七号》中进行植入式广告合作,让消费者在娱乐中领略到英特尔芯片技术。此外,英特尔还与第九城市联合推广《魔兽世界》,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广酷睿处理器的性能和价值;在网络视频中进行广告植入、与土豆网合作来举办视频创意大赛以吸引更多的网民了解及关注英特尔品牌……

这些新的营销计划的实行,围绕着网络时代下人们的触媒习惯而设计,无不体现着英特尔品牌对网络时代下新的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创造需求、把握需求,这正是英特尔品牌管理的核心。

企业核心文化与品牌成功的关系

英特尔作为专注于技术应用的公司,不停地在围绕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及品牌建构。英特尔为履行企业使命,对业务领域进行拓展,其遇到的困难主要在于行业壁垒:英特尔在新兴市场面临的最大的壁垒是文化。而40多年来的发展,英特尔不停地攻克这些难题,建立起强大的品牌群落。根据INTERBRAND品牌价值咨询公司的评估,英特尔品牌已经跻身前五位,比肩可口可乐、麦当劳、丰田等品牌。

通过梳理英特尔品牌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英特尔的每一次跨越,都和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对市场的极度敏感,使得英特尔能够洞察并创造需求,从而抓住先机扭转困局,并取得领导地位;客户至上的价值观,使得英特尔关注资源的整合,搭建战略联盟,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拓展市场,有效地推动产业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质量保证的原则,基于英特尔生产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而被始终贯彻,这是因为英特尔深知作为制造“电脑引擎”的公司的价值;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塑造了英特尔承担风险的责任感以及对技术应用的全程推动,同时也决定了其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和品牌营销活动的结合,真正造就了英特尔成为广受尊敬、具有良好商誉的品牌。

上一篇:关于苗木的养护措施下一篇:北京市朝阳区营业执照登报遗失声明流程,补办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