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2024-05-15

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精选8篇)

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篇1

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巫山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山教育[2009]16号)和《巫山县中小学生一日常规(试行)》(山教育[2009]6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素养,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在教育上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完善制度,措施到位。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相结合,齐抓共管,全面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素养。

一、活动主题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10日到1月10日

三、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领导小组,完善教育制度:

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

为了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发动学校各部门协同努力,坚持和完善由校长负责,大队辅导员、其他中层干部、班主任老 1 师为主体,其他任课老师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成立专门的领导评估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组 长:廖开武 副组长:刘庆环 成 员:各班主任。

2、完善各项制度,保障教育的实施。(1)、规范升旗仪式制度。

严格落实升旗仪式制度,做到每周一有升旗仪式(仪式规范:出旗、唱国歌、升国旗、国旗下讲话),星期五下午要降旗。(2)、规范“班会课”制度。

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为“班会课”,严格禁止调换本课,要求专课专用。班会课由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重大活动安排,处理班务等。由大队委员和红领巾志愿者每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行为规范示范班”和“班主任学月考核”挂钩。

(3)、常规评比制度。

由值日教师和学生对全校学生一周的行为规范进行观察、劝导和记录,主要涉及学生礼仪、主题教育、班级卫生、文明用餐、校园安全等方面。由值日教师在周五统计各班得分情况,每周向成绩突出的中队颁发“流动红旗”。根据“流动红旗”、行政抽查、红领巾志愿者协查、文明用语监督员巡查、校园伤害事故汇总等,每月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做到天天检查,周周汇总、月月评审,评比结 果与班主任学期考核挂钩。评比结果在展板上公示,接受师生和家长的监督。

(4)、评优制度。

各中队推选行为规范表现突出的学生参评“行为规范小标兵”,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在主题教育月期间,各班捕捉先进事迹,组稿在红领巾广播中加以表扬和宣传,号召更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小标兵”与学生个人学期各类评优挂钩。

(二)、强化认识,加强训练:

学校层面:宣传龙溪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

利用校会课、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解读龙溪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力求帮助学生理解《小学生一日常规》内容,熟记相关的行为要求,号召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层面:根据班级情况制定《推进方案》。

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拟定方案。加强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龙溪小学一日常规》。留意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反复教育和训练,发现好的做法和榜样,运用各种激励表扬机制鼓励学生做得更好。记录好《班级行为规范教育推进》记录本,记录教育过程,留下教育足迹,便于反思和总结经验。家庭层面:强化学生行为训练。

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调查问卷等途径赢得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经常了解学生在家、在社会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教育,强化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

(三)、全面渗透行为规范教育:

1、行为规范教育和各科教学相结合。

在学校各科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教材切合实际地把行为规范细则渗透到教学中去。各科教师在课前准备、上课纪律、作业习惯等方面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长期的行规教育,各项训练要求落到实处,根据教材实际有机渗透各类行为规范教育。通过班会课、品德与社会课、等教育平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

2、行为规范教育和各项活动相结合。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单靠说教肯定浮于表面,关键看学生如何落实到行动。各项活动的开展是检验学生的好时机,学生会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流露行为规范的养成。学校各类集会、听讲座、各种活动等。在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行为规范表现,活动后及时总结反馈,使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扎实有效地推进。

3、行为规范教育和主题教育相结合。

除了常规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是强化行为规范训练的重要载体。利用学校每学期开展的“法制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珍爱生命”、“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等主题教育,引导和教 育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保持行为规范的行为,努力改进不足,养成更文明的行为习惯。

4、行为规范教育和“八荣八耻”相结合。

牢记“八荣八耻”,从小事做起。不光是理论、观念上弄明白“八荣八耻”,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要引领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班荣我荣”、“班衰我耻”做起。如积极为班级多做好事。维护班集体,伸张正义。从家里做起,体贴父母,孝敬长辈。帮邻里做些有益的事情,见难就帮,见善就为。开展送温暖的活动,做环保小卫士。

五、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意见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几次教育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

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 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告别零食”、“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学校将通过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巫山县龙溪小学 2010.12.10

附:习惯养成教育和八荣八耻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要请假。

2.课上专心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课堂上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善于独立思考。

3.学会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4.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5.认真上好早读、自觉遵守纪律。6.常看课外读物,并做摘记。

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教室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6、不在校园内用早餐,严禁买零食进校园。

三、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敬队礼,高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课间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做操时动作规范,精神饱满。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10、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四、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1、放学回家,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2、不到河里玩耍。

3、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

4、不准爬树,不准坐在楼梯走廊的栏杆和骑在楼梯扶手向下滑,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不爬篮球架。

5、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擦洗门窗时没有老师在场不得进行。

6、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7、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八荣八耻内容

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篇2

1. 从小事做起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 一段时间以来, 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 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 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 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 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呢?我仔细分析其中原因, 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学校是我家, 爱护靠大家”的倡议书, 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 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 简单的签名, 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 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 两周之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2. 从实事入手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有时候很难把握, 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教诲, 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之类的大道理, 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小学生来说, 教师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 不实际”的误区, 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 讲究教育实效。比如, 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 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孩子们收看中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 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的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就是对他们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 他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家争光, 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爱家也是爱国。为此学校还专项开展了“好孩子, 做家务”活动, 并安排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 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 就一定及时与此学生沟通、督促改正;如果屡教不改, 还会通知家长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 要随时发现“闪光点”, 加以表扬。每周三下午队会课, 总结本周班上学生一周来的表现, 树立榜样。经过长期的努力,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 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3. 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 他们的举止常影响孩子的言行。因此, 教师不但要用爱来教育学生, 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 让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学校又开展了“弯弯腰”活动, 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 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 学生看见领导、老师都亲自弯腰捡起垃圾, 学生也就能跟着做, 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 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以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喜爱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多项集体活动, 调动学生的参与,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 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每学期或年度的文明标兵、美德少年、四好少年、优秀队干、优秀队员等的评优活动。多年来, 结合工作实际, 我组织学生开展过“红岩精神你代代传”“爱祖国爱家乡”“我有一双小小手”“奥运来了”“感恩老师”等主题队会;“感恩祖国·快乐童年”“同铸中国梦——幸福娃娃”“学习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等活动。

5. 从细微处评价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82-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情操,以至发展个性特长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也是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的开始。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在充分顾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由浅入深,重点抓好礼仪、卫生、书写、劳动等习惯的培养。

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文明习惯必然要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我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见到老师、父母及长辈要主动问候;人人都必须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好”等礼貌用语。还要使用好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礼让、起立等体态语言,递送或接受礼品、奖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递送或接过。

学生一旦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如在教室里设一个“文明礼貌角”,谁在这一天中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就奖一朵小红花,贴到“文明礼貌角”中去。如果做得不对,就摘掉一朵小红花。一星期评比一次,一周中能得到五朵小红花者,就评为“文明学生”,并奖给大红花一朵。讲文明礼貌,不仅能得到家人的称赞,还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就会越做越好。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熏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且大都任性、自私、懒惰、不珍惜劳动成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零花钱也随之增多。好多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且边吃边乱扔果皮与食品包装纸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室里、走廊上常常可看到果皮纸屑之类的脏物。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利用每天的自习课自编故事讲给学生听,提醒学生要时刻注意环境卫生。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应将其行为纳入制度规范。结合学校的要求,制定《班级清洁卫生制度》,具体做法是:①班级的卫生清洁区采取“分片划块、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的办法,把卫生清洁区分为公共场地、走廊、教室三块,每块每天指定一个小组负责打扫;②门窗、黑板、桌椅、垃圾筒也都责任到人,门窗、桌椅每天擦两遍,早上一遍,放学后一遍;垃圾筒每天清理两次,中午一次,放学后一次;黑板每堂课后擦干净;③不许乱扔果皮纸屑,如发现有人乱扔,那么这个人就要站“文明卫生监督岗”。

从认知入手,用制度规范,双管齐下,持续不断地抓,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应使学生从小打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外,还应特别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写好规范汉字。

首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握笔,怎样运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身离桌边“一拳”,眼离桌面“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不断反复、重复的教育过程,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为了能使学生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我在班中开展了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每天的作业都要进行一次讲评,表扬书写认真的同学。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不仅审阅正误,还给学生加“书写评语”:如“好”、“认真”、“优”等鼓励性评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一星期评比一次书写“周冠军、周亚军、周季军”。(依据是看老师的评语中谁得到的“优”最多。)每个月进行一次书法竞赛,让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一展风采,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书写热情。学生是有可塑性的,看到同学比自己好,会奋起直追。因此,促进了全班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注重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

劳动习惯的培养是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而,从抓行为规范入手,把劳动习惯的培养落到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抓学生自我服务。对低中年级,要求自己穿衣、系鞋带、洗手帕、整理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自己洗衣、钉钮扣,整理房间等劳动。其次是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参加“你丢我捡”活动,到“老年之家”打扫卫生,做好值日等。

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篇4

——平邑街道第四小学

国锋

唐俊英

怀霞

崔萍

高健

王辉

两个《意见》、《规程》、《大纲》、《守则》、《规范》的精神指导下,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阶段的活动,以达到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学生。

结合各种教学常规活动而进行的有层次、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系统教育,且具有教育的渐进性、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的内容。

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礼仪养成教育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客人主动问好。

“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教,态度要诚恳。

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习惯养成教育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

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不随地吐痰,严禁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严禁把零食带进校园。

思想,提高认识,各中队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使队员的文明意识更上一个新台阶。

造文明氛围,扎扎实实开展好本项活动。

结一致,共同行动,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四小校园,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的行为习惯。

《平邑四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卡》学习材料

栏,进行宣传教育

进行“爱我校园,争做文明小学生”宣传和学习

养成的几点意见。,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良好习惯的转化。

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告别零食”、“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版权所有:平邑县街道第四小学 管理登录

打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二、教育目标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教育内容

根据《松山区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细则》的具体要求,本着为学生终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目标。扎实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了《东山小学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标准》,依据此标准开展工作。

四、方法和途径

1、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坚持每周一及重大节日升旗和国旗下讲话制度,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文明礼仪、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安全知识等常规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

2、利用专项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结合重大节日活动、安全教育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开展系列专题活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利用学科教学对学生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教育点,渗透德育教育。特别是要发挥思想品德课育人作用。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班主任组织设计好班队会,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好班队会的主题,通过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5、建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效评价机制

利用教育局基础教育股下发的综合组织评价手册,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学期末汇总,评选“星级少年”、“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进行表奖。

五、主要工作措施

1、成立学生良好行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创新思路,研究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措施,拓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渠道,真正把学生养成习惯教育落到实处。

组 长:李洪恩(校长)

副组长:王文忠(政教主任)

成 员:周子云(班主任)

于国莉(班主任)

郭海广(班主任)

纪凤芬(班主任)乔秀忠(班主任)

高凤杰(班主任)

张海波(班主任)

李相林(班主任)

乔秀武(生活组组长)

2、班级建立红领巾“督查岗”,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以中队为单位成立红领巾“督察岗”,督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3、评选“优秀班集体”、“文明宿舍”,4、班主任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及时勾通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5、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为长期性的常规工作来抓,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2012年9月至10月)

1、学校成立良好行为习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2、全校动员,全体参与,结合校情,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教育重点,制定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评价标准。做到统一要求,统一布臵。

3、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4、通过校讯通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共同探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二阶段:确定目标阶段(2012年11月至12月)

学校在深入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导下,制定教育目标,工作重点。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

巫山县龙溪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案 篇6

近年来,教体局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出台多项措施遏制有偿家教,尤其是2011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的通知》(玉教体字[2011]102号),针对我县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家教(违规代管留守生)乱办班,教师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其他物品等不良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由此全县教师的师德行风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但目前我校仍有少数教师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学生办班补课,违规有偿家教(违规代管留守生)的现象,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扭曲了师生关系,阻碍了我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据教体局[2013]30号文件精神,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违规有偿家教(违规代管留守生)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成立学校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领导小组

组长:郑石峰

副组长:黄代发颜肇立

成员:其他班子人员及村完小校长

二、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2月24日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教体局【2011】10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的通知》、教体局

【2013】30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的通知>的通知》、教体局【2013】13号文件《十条规定》

和教体局【2013】21号文件《六条补充规定》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提升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意识。

2、责任到人。中心小学和村完小校长签订有偿家教治理工作责任状,村完小校长与教师签订规范教育教学行为责任状;教师写出书面承诺书;每位教师要向学校作出书面承诺,教师个人的承诺书由学校统一存档。

3、自查自纠。各校组织教师进行自查自纠,代管留守生的相关资料、自查结果、责任状等于3月5日上交中心小学毛立冬处。中心小学将自查情况汇总后于3月8日上报教育股。

4、跟踪管理。坚持每周本校进行一次检查(有记录),并将检查情况汇报中心小学,中心小学每月至少随机督查一次,并将情况汇总每月一次上报教育股。

5、有报必查。中心小学设立举报电话:0793-2422083,***;并在校门口设立举报箱;

三、纪律要求

1、学校班子人员、骨干教师和先进教师,要率先行动,积极抵制有偿家教,以身作则。

2、教体局【2011】102号文件规定:(1)教师不得私自办班和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如确因学习需要,家长要求对其子女进行一定的辅导,应由家长写出书面申请、辅导教师向学校写出书面报告,经学校批准存档后方可开展辅导,且参加辅导的总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不准收费。凡未经学校批准或辅导人数超过三人的家教均视

为违规行为。(2)不提倡教师代管留守生。如留守生家长确需将其子女委托老师代管的,应由家长写出书面申请交给老师,并与代管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代管教师向学校书面报告。学校凭家长和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严格审核严把条件关,按有关规定予以批准。经学校研究批准后,教师方可进行代管。每位教师代管学生总人数不得超过五人,且与本文第二条的“接受家长申请为其子女进行学科辅导,总辅导学生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之规定不得同时进行。

3、凡违反玉教体102号文件的,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属于学校集体违规,村完小校长免职。教师个人违规,当事人逆向调动,职称降级。

4、严格执行有报必查制度,做到“四个一”,即举报一件、调查一件、处理一件、通报一件,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举报投诉有打击报复的,将从严处理。

双明中心小学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7

儿童的模仿性强, 可塑性大, 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在此期间, 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 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 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1 小学低年级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良好的习惯,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对个人来讲, 一种好习惯能使你终身受益。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入小学, 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 许多好习惯尚未养成, 他们就像一张白纸, 等待着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内容。所以低年级时学生各中心为习惯养成的关期, 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 学生才能学会认知, 学会合作, 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虽然, 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 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转移, 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 低年级的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比较听话, 好训练, 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 就像一包融化的铁水, 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但等孩子长大了, 就像冷却的铁水, 变成了一块铁坨子, 再改变就困难了。因此, 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关键期”, 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从幼儿园刚刚快入小学大门的儿童来说, 将面临着许多的变化: (1) 环境变化。学习生活环境有以家庭, 幼儿园为主转变为以小学校园、班级为主。 (2) 活动变化。幼儿园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 儿童的活动转为主。 (3) 主要指导者的变化。学前时期幼儿的主要指导者是家长是家长和幼儿园阿姨, 进入小学后, 主要指导者转为小学教师。此时, 教师及时地体察到小学生面临的这些变化, 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性, 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 引领他们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他们遵守学校常规, 唤醒其习惯养成意识, 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遵循,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 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条件反射, 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的动力定型, 使教育获得最佳效果。

2 养成教育的实施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要求具体化。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 教师应提出从小事做起, 内容要具体、形象、直观, 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做得到、记得牢。在各种习惯之中, 小学低年级的培养重点应放在生活习惯和一般的学习习惯上;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 低年级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即对本班同学, 对父母, 对老师有礼貌, 乐于助人等, 因为低年级学生对这些习惯要求较容易理解, 经指导认识较明确, 操作起来较方便, 小学生也容易做到。

例如:尊敬长辈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在训练时把它具体化: (1) 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 不要东张西望, 不插嘴; (2) 长辈批评时不顶撞, 可以解释, 但不能撒野; (3) 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礼貌, 不高声大喊; (4) 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 会使用文明用语; (5) 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 (6) 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 (7) 长辈累了要知道热心照顾, 如倒杯水、送拖鞋、递毛巾; (8) 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 耐心照料等。这样要求具体明确, 学生可学可行。

2.2 训练规范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行为养成训练也得有个规矩, 即力求达到一定的标准。小学生年龄小, 可塑性大, 如果训练没有标准, 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以后再纠正就困难了。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内容, 如对人有礼貌, 遵守课堂纪律, 升国旗时要肃立等, 对这些规范点必须以规范化的动作反复训练学生, 使之形成习惯, 成为不由自主的行动。

例如, 培养学生“用眼卫生”的习惯, 训练一开始就应按“二要”和“二不要”进行规范训练。“二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 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市尺;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 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二不要”即不要在光线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这样一来, 教师时时的指导和检查, 学生也学有要求、行有尺度。开始的第一步走好了, 以后的每一步就能走好、走稳。

2.3 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看, 小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他们的感知觉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容易被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 如果行为训练的形成单一,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愉快的接受行为训练, 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力求“趣味”二字。

(1) 仪式法。为培养学生“我是少先队员了”的意识, 并且促使他们在此意识下, 产生自豪感、责任感、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 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在学生入学后加强少先队知识和要求的学习, 使学生一开始便对红领巾产生渴望感, 然后在建队日举行隆重的入队仪式, 从老队员手中接过红领巾当上少先队员。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2) 游戏法。对低年级儿童的训练增加一定的游戏性, 使训练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如训练一年级学生正确的五姿 (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 , 在班中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有趣活动, 课前或课中适当时间, 老师做出一个正确姿势, 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 ”同学们立刻学做老师的样子, 并说:“我就向您这样做, ”反反复复, 经常不断, 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有兴趣, 活动的同时不仅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3) 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借助小学生容易体验到的事件或场面, 让学生体验, 从而强化正确的需要, 否定错误的要求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 晨间活动等, 创设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当时的情感, 并产生强大的影响。如教育学生“过马路不乱跑”时, 先让学生观看录像中有关交通事故的精彩场面和惨剧, 使学生强烈的感到:“多危险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和“血的教训”在孩子们的内心引起强烈的震撼, 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安全需要, 促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4) 竞赛法。这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形式进行某一项或几项行为能力训练的方法。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在思想品德课上, 学生懂得了讲卫生的意义;生活劳动课上教师再进行洗手、洗脸、刷牙、剪指甲等项行为能力的训练;此基础上, 定期在班上开展此类竞赛活动, 评比卫生小旗手, 并给与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促进学生对此行为操作技能的掌握。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 精心策划, 不断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因此, 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契机, 严抓严管、奖惩分明、常抓不懈, 为日后的道德品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德育的层次性, 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自发走向自觉。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8

著名作家与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学校应该始终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基本要求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主要有十二项: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卫生健康、锻炼身体、勤奋学习、课外阅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园“八无”的要求:地面无垃圾、教室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活泼文明无脏话、团结同学无斗殴、完成作业无抄袭、学风端正无作弊。

二、多种途径落实

1.利用升旗讲话“导”

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清怎样做对,怎样不对,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如《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谈行为习惯养成》《谈读书》等。

2.利用校园广播“引”

我校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二、四中午准时开播,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全校征稿,由学生负责播音、编辑工作,四至六年级的班级轮流主播,主要介绍校园新风、好人好事等。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行为养成的沃土。

3.利用日常检查“督”

人都有惰性,学生在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检查,我校采取教师督学生查的办法,实行教师学生轮流值周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通过“督”使不良行为失去发展的空间。

4.利用主题活动“促”

我校重点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以“轻声、慢步、礼让、右行、问候”为校园文明十字公约。以“楼道文明、出行文明、集会文明、用水文明、活动文明、居家文明、课堂文明、购物文明、出操文明、就餐文明”为十个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5.利用学科教学“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校各学科教学都把习惯养成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如,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等。特别是语文、思品课中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他们的良好行为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6.利用学校文化“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感染,我校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诚信、博爱、励志、自强”为校训。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好问”的学风。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一楼“爱的教育”,二楼“行为习惯养成”,三楼“我们爱读书”。学校还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的心里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培养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夕之功,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上一篇:变电站技术员安全责任制下一篇:2010两会人大代表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