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2024-07-14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通用8篇)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1

年初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区委第十一届二次会议和区第十六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两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六区”建设目标,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强化对经济运行的监控和调控,全区经济发展平稳趋好。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季度,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8亿元,同比增长5.8%,位列九区第三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9%,比去年同期提高56.8个百分点,比全市高40.4个百分点,位列九区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1%,位列九区第一;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7亿元,同比增长4.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4,238万元,占预算的25.7%,同比增长4.8%,是九区九县当中为数不多的五项经济指标全部正增长的四个区县之一,全区经济实现稳中有进,平稳向好。

(一)从三次产业情况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亿元,同比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7.5:91.6调整为0.7:9.9:89.4。

1.农业平稳发展。一季度,农业经济各项指标稳中有增,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9个百分点,主要是农业产值增加。备春耕生产形势良好,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筹备充足,下摆顺利。严控转基因种子种植富有成效,农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扎实推进。在我区扶持政策的带动下,设施农业加速发展,新增大棚620亩,温室35亩,全区棚室达到8,504亩,新建低温贮藏库5,750平方米,总量达到10.4万平方米。

2.工业快速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9%,起到拉动作用的是两个行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40.9个百分点。一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34.5个百分点;二是专业设备制造业,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6.4个百分点。同时,博时自动化、广瀚新动力等10户产值超亿元的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2%,同比增长79.5%,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53.9个百分点。

3、商贸服务业增速放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增长3.6%,比同期低4.7个百分点,比全市低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9.4%,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7.1%,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我区传统商业企业业态调整还没有到位,哈药集团医药公司、中央红集团、新一百、联强商业等骨干商业企业呈现下降或放缓态势,增幅分别为-14%、0.3%、-8.4%、-59.6%;与传统商业相对照,新兴业态及服务业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新世纪家得乐、远大群力购物中心、美特斯邦威、宝丰医药连锁分别增长91%、3.5%、13.2%、18.5%。从细分行业看,有升有降。汽车销售行业企业57家,零售额25.0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石化行业企业6家,零售额17.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商贸行业企业78家,零售额24.43亿元,下降5.2%;医药行业企业9家,零售额16.4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1%。

(二)从需求情况看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升。

增速高于全市94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74.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依然保持对投资的强势拉动作用,同比增长141.2%;民间投资活跃度明显增强,投资达到8.2亿元,占比达到86%,同比增长266.41%,成为投资主体。

二是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7亿元中,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195.7亿元,同比增长4.6%;住宿餐饮业销售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6.4%。

三是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季度,内资企业总数为2.89万户,同比增长了7.3%,注册资金总额为1,456亿元,同比增长了28%;新增个体工商户2,274户,同比增长了38.3%。内资新注册的1,144户企业,主要占比:批发和零售业占3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0%,科学研究和技术业占8.6%,居民服务占8.1%,显示民间投资正在向现代服务业转移。同时,“放管服”“审批流程再造”等一系列改革工作效果逐步显现。

(三)从项目建设情况看

1、产业项目启动建设进展顺利。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情况良好,20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已开复工项目17个,开复工率达85%,年计划投资29.1亿元,已完成投资3.5亿元,投资完成率12%,投资完成率高于去年同期9个百分点。5个省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复工,年计划投资12亿元,已完成投资2.7亿元,投资完成率22.5%。

2、招商引资效果显著。一季度,实际利用内资50.99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8.9%;实际利用外资2,646.11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2.77%。新签约产业项目2个,投资总额30.5亿元。今年,招商项目产业链高端化趋势强劲,去年11月集中签约的深哈合作20个产业项目中,3个项目开工建设。

(四)从经济运行质量看

1、财税收入实现增长。一季度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4,238万元,占预算的25.7%,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同期3.5个百分点,主要因素是XXX银行调整汇算周期,致使本期减收。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5,330万元,占预算的26.2%,同比增长20.6%。主体税种中:改征增值税完成25,609万元,占预算的26.5%,同比增长51.5%,受税制改革影响,本期新营改增行业增收较大;个人所得税完成13,534万元,占预算的36%,同比增长17.7%,拉动个人所得税增长的主要企业是X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X分行、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XXX供电公司3户企业合计增收1,908万元;契税完成29,728万元,占预算的25.7%,同比增长65.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使契税大幅增收。

2、金融产业贡献凸显。引进金融项目5个,累计注册资本9.8亿元,基金拟募集规模15亿元;获批即可落户的项目4个,企业累计注册资本1.4亿元,基金拟募集规模9亿元;在谈金融项目7个,注册资本35.5亿元,基金拟募集规模59亿元。平安普惠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发放贷款57万笔,共739亿元,纳税2,232万元,其中为我省9,000余户中小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11.3亿,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创新驱动步伐加快。我区高新技术产值31.74亿元,同比增长56%;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9.31亿元,同比增长23%;新注册中小型科技企业12户,同比增加20%。通过前期强力推进工作,黑龙江创孵产业园已经于今年1月份正式对外试营业,创孵产业园一站式服务逐渐完善,并开展广泛宣传,吸引优质企业入孵。一季度,龙门、普智等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入孵企业15家,注册资金1,840万元。重点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公共安全产业园、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园区等一系列与XXX工业大学合作项目9个,总投资55亿元,继续跟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乐聚机器人研发中心等智能制造类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9.5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缓慢。

以医药、房地产、汽车、石油等为代表的旧动能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以“双创”、金融、新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在培育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经济的拉动。二是新开工项目数量少、体量小。受季节影响,存量项目刚刚复工;新项目承载空间受限,招商项目落地难,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三是工业增长基础不牢,还应继续巩固。虽然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48.9%,但主要是XXX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正向拉动较大,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项目牵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结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一)强化项目建设,促进增量投资实体化

项目建设是我区扩大经济基础,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一要保开工。这是项目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要搭乘省市打造最优服务环境的东风,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单位破解前期工作中的一切困难,确保已落地招商项目在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二要保投资。招商部门要继续跟踪协调项目单位,按照工程形象进度,确保资金到位,确保按计划进度推进项目建设;三要保目标。6月份是实现项目建设全年目标的关键节点,也是市委、市政府进行全市项目拉练,进行检查验收的关键节点,在抓好开工新项目同时,抓好复工项目推进,确保项目投入运营或完成分期阶段性目标。

(二)强化招商引资,加快新动能持续注入

引进资金和产业项目,仍然是我区全面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源头活水。一要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体系。学习福田经验,突出对智能制造、互联网、特色产业园等领域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XXX市群力西区产业项目投资促进政策》。二要加快推进32个特色产业园招商与建设。对先期启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普惠金融园、科技金融中心园区、昆仑康养医疗园5个产业园建设,安排专人专班负责,紧锣密鼓推进,力促早日启动建设。对前期谋划的新金融产业、技术创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生态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五大类产业板块特色产业园进行认真梳理,明确近期、中期工作任务,全面启动特色产业园建设工作。三要进一步完善招商体系。注重精细化服务,实施精准化、靶向化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效益。四要加快招商项目签约工作。继续推进与哈工大合作的9个项目,投资66亿元,以及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智能制造类投资8个项目,投资9.5亿元,跟踪落实在谈的7个金融项目及12个文体旅项目,特别要加大力度落实去年11月份集中签约的深哈合作项目。

(三)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抓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实施“放管服”,加强对招商项目和现有企业服务。一要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充分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精简环节、缩短时限、提高效能。二要学习借鉴深圳先进经验。学习借鉴福田经验,下大力气抓好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治安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严厉整治不作为慢作为问题;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涌入。三要加快项目落户进程。对已签约的招商项目,加强审批、建设、运营等方面精细化服务,使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发展好。四要加强企业服务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运行动态,指导企业研究各项政策,找准切入点,为企业争取各项省、市项目资金扶持。

(四)强化预警监测,确保全年目标任务

要突出重点指标,盯住难点指标,确保均衡推进。一要紧盯薄弱环节。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等指标,加大分析、推进的频度和力度,提前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和预案,及时掌握指标的完成进度,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二要强化协调配合。对GDP等综合性指标,涉及到的财政、工信等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避免因配合不到位产生忽高忽低问题,实现均衡推进。三要全面对标。既要瞄准省市及横向各区指标完成情况,确保不掉队,又要瞄准先进地区,自加压力,强化赶超意识和进取意识。四要完善统计体系。强化对福特汽车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入统”服务,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

(五)强化责任落实,问题抓到根措施落到底

一要强化各部门服务责任。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提高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效能效率,重点项目和企业涉及到对上审批的,相关部门“一把手”要包案协调、限期办结。二要强化区级领导调度督查责任。继续实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区级包保领导工作机制,要切实负起牵头协调的责任,把主要精力用到抓项目上,坚持走到项目一线抓调度、抓督查、抓招引和抓推进,及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为全区各级干部集中精力抓项目当好表率。三要积极调动企业主体责任。充分激发现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上项目、抓投入的积极性,形成“行政推动+市场化推动”的互动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家人脉资源和信息渠道,加强政企联动,引资金上项目。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2

1 当前我省畜牧业生产和流通形势

1.1 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当前仍有利润,后市形势严峻

当前我省生猪生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生产稳定发展,后劲充足。行业快报显示,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2761.44万头,同比增长3.80%;季度末生猪存栏6231.1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657.23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63%和10.45%。能繁母猪占猪群比重为10.55%,比正常年份高出1个百分点。全省除广安能繁母猪略有下降外,其余市(州)均呈增长趋势,成都、遂宁、阿坝增幅超过20%。据对全省26个农区县260个村定点调查,能繁母猪占猪群比重自去年7月以来一直高于12%,12月底最高,达到13.77%,2009年以来虽然有所回落,但也高于13.5%;20公斤以下仔猪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2009年2月存栏量比最近10个月的平均存栏量高16.35%。从当前猪群结构分析,如果不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动物疫情,今年我省生猪出栏会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6月份以后,将迎来出栏高峰。二是价格高位回落。一季度生猪价格总体处于高位,但出现明显回落。据全省36个定点县集市价格调查,当前每公斤(下同)仔猪、活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6.31元、11.61元和20.03元,同比分别下跌38.17%、27.35%和20.55%,比年初分别下跌3.83%、12.10%和9.09%。从波动曲线上看,活猪和猪肉价格1月份表现稳定,2月以来持续回落;仔猪价格1月份处于上涨态势,2月初每公斤比年初上涨0.5元左右,3月以来下跌明显。

今年全国各地猪价走势基本一致,总体上都呈现回落态势。目前我省仔猪价格在全国偏低,活猪、猪肉价格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省 (市、区)间仔猪价差较大,当前价格最高的青海省(30.20元)与最低的江苏省(12.34元)差价达到17.86元,说明各地养殖成本存在明显差异;活猪和猪肉价差相对较小,3/4的省(市、区)活猪价格在11-12.5元之间,猪肉价格在18-20.5元之间,说明随着市场一体化发展,产销区、南北方价格差别正在逐渐缩小,产区价格优势逐渐减弱。三是当前养殖仍有效益。当前猪粮比价为6.75∶1,养殖仍有效益,但随着猪价回落,养殖效益也在下滑。据对26个农区县的780个生猪养殖户调查,按购入仔猪饲养计算,2月份每头出栏猪平均饲养成本为1191元(其中仔猪成本509元,占42.7%;饲料成本635元,占53.3%),平均养殖效益为140.27元。

从宏观经济形势和生猪供需关系分析,后市价格下行压力大,2009年后几个月生猪产业形势严峻,如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可能出现新的低迷期。预测价格走势(未考虑宏观调控措施)为:今年4、5月份活猪价格会继续小幅下跌至11元以下,逼近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6∶1)。随着夏季消费减弱和出栏高峰的到来,可能会跌到10元左右进入谷底,并在谷底持续一段时间震荡。年底前,随着消费的增加,猪价才会缓慢回升。不考虑疫病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理由: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省猪肉出口外销形势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国际金融风暴,目前尚难言底。受其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大幅下滑,我省外向型发展的生猪产业面临很大困难。据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1-2月我省出口冻猪肉2727.74吨,同比分别下降25.51%;省商务厅定点监测企业分割肉外销约4.3万吨,同比下降26.5%。二是根据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生产快速恢复,形成新的供需格局之后,市场价格将会进入回落期,寻找新的平衡点。近两年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扶持生猪产业,陆续出台了能繁母猪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良种补贴、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促进了生猪生产发展。2008年,中央和省级畜禽良种建设资金增加了2.39亿元,同比增长28.59%,仅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能繁母猪补贴两项就分别增加了0.44亿元和1.73亿元。与此同时,2007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攀升,且较长时间处于高位,养殖效益可观,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养猪业,加速了生猪生产发展。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能繁母猪和仔猪存栏显著增加,大大高于正常年份,生猪供应充足,猪价还有一定下跌空间,但空间不会太大。

尽管形势严峻,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政府、媒体和养殖户对猪价波动的关注程度和敏感性都是空前的。年初,中央6部委就联合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明确了一系列调控和应急措施;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纷纷加大对生猪市场行情的预警分析,提出风险警示;同时随着规模养殖程度提高,养殖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提升。这些因素都将一定程度缓解猪价下行的压力。

1.2 牛羊生产稳定发展,价格高,效益好

受肉牛、肉羊市场价格高,养殖效益好的拉动,牛羊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据行业快报,一季度全省牛、羊出栏分别为78.79万头和642.8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59%和3.89%;季度末牛、羊存栏分别为1091.46万头和1934.56万只,同比分别下跌1.55%和1.64%。

牛肉、羊肉价格近年保持持续走高态势,今年1月下旬达到历史最高,分别为31.84元和34.77元,2月以来开始出现缓慢回落,目前仍处于高位,价格分别为31.10元和34.49元,同比分别上涨13.92%和18.56%。根据牛羊肉目前价格走势和消费习惯来看,预测2009年牛羊肉价格不会继续走高,随着夏季到来,还会微幅下跌,年底将会回升。按目前价格测算,农民出栏一头肉牛可获利1500元左右,出栏一只羊可获利200元左右。

全国近期牛肉、羊肉价格也处于微跌态势。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牛、羊肉价格最高,超过40元,宁夏、青海、黑龙江等地最低,低于30元。我省牛肉价格比全国均价大约低2元,羊肉价格略高于全国均价。

1.3 小家禽畜持续发展,禽产品价格波动不大,雏禽价格有所回升

据行业快报,一季度全省禽、兔出栏分别为3.19亿只和4583.7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57%和6.96%,增幅在主要畜种中居首位;季度末禽、兔存栏分别为4.85亿只和6248.9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91%和3.90%。

今年1-2月活鸡、鸡蛋价格都处于高位运行,3月份受国内部分省市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影响,价格明显下滑。目前分别为18.36元和9.04元,同比分别下跌2.50%和2.69%。蛋雏鸡和肉雏鸡价格目前逐步走出低迷,有所回升,当前价格分别为3.04元/只和2.95元/只,同比下跌19.36%和20.70%,但比年初上涨13.43%和13.46%,反映出养殖户对今后形势仍然看好,补栏积极。据调查,目前饲养一只肉鸡可获利8元左右。

我省家禽价格在全国相对较高,目前活鸡、鸡蛋、蛋雏鸡、肉雏鸡分别比全国均价高出4.63元/公斤、1.66元/公斤、0.45元/只和0.35元/只。

1.4 玉米价格稳中略跌,配合饲料价格平稳

玉米价格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上涨,2008年4月达到1.95元的历史高价,随后出现小幅回落,目前玉米价格为1.72元,同比下降9.95%。根据供需状况和国家宏观政策分析,预测今年玉米价格将稳中略跌。一是供给充足、需求减少,拉动价格下跌。从供给来看,2008年玉米继续保持丰收,市场供应充足。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资料,预计2008年全国玉米产量为16550万吨,同比增长8.7%。从需求来看,当前玉米饲料消费略有增长,但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等深加工消费量明显减少。近年来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拉动了国内玉米消费的增长。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处境艰难,不少企业处于减产或停产状态,这部分消费大量减少。二是稳定粮价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重要目标。国家正在实施增加玉米储备计划,将新增收购2000万吨玉米以支撑国内玉米价格,今年国家玉米收储将达3000万吨,预计在国家调控措施的作用下,玉米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相对玉米而言,配合饲料价格表现平稳。育肥猪配合料、肉鸡配合料和蛋鸡配合料近一年来波动幅度在10%以内,当前价格分别为2.72元、2.85元和2.72元,与去年同期相同。

与全国其他省(市、区)相比,我省玉米、育肥猪配合料价格相对较高,当前分别比全国平均高0.15元和0.26元。

2 当前我省畜牧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1 重大项目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进度加快

今年是省局确定的项目建设年。各地结合灾后重建,按照“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思路,着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项目执行进度和加强项目监管力度,目前重大项目建设和灾后重建正在有力有序地推进。一是去年底我省畜牧方面新增5208万元重点项目投资,其中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4338万元,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860万元。目前中央资金全部到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也全部到位,项目全面完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76.19%,开工率100%,总投资完成率50.90%。二是灾后重建作为我省独有的区域性特殊政策,是我省畜牧系统近三年的重要工作。各地因地制宜,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确保灾后重建顺利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第一批恢复重建资金安排中,截至3月10日,51个重灾县已安排畜牧业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85个,安排各类资金3.80亿元。三是全省畜牧业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据统计,一季度末,全省畜牧业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已达9.3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64亿元,自有资金7.75亿元。投资总额比2008年同期明显增加,投资积极性显著提高。

2.2 现代畜牧业稳步推进

一是现代畜牧业试点成效显著。资阳市不断创新畜牧业发展运作机制,创建了“六方合作+保险”的畜牧业一体化经营机制,探索出“三级良繁+合作社”的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和“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目前全市生猪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53个,DLY、PIC等优质生猪普及率达到37.5%,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7%;遂宁市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依托,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生态化。目前全市已发展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3个,省级5个。畜产品转化、市场营销率60%以上,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眉山市以奶业为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在创新投入机制,促进产业转移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政府投入引导,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形成了以蒙牛、新希望、妙士为龙头,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的乳品加工能力。二是规模化养殖比重明显提高。在国家政策导向和现代畜牧业试点的带动下,我省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2008年底,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出栏50头以上肉牛、出栏100只以上肉羊、出栏2000只以上肉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2.10%、6.08%、5.23%和43.08%,同比分别提高7.45、0.91、0.55和7.62个百分点;三是畜禽良种面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末全省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65.03%,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牛、羊、禽、兔良种面分别达到38.01%、85.02%、83.01%和86.61%,同比分别提高2.18、1.67、0.51和0.11个百分点。

2.3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卓有成效

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我省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春防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按照"早部署、早动员、早开展"的思路,省局年初召开全省春防工作会,提出了采取七项措施开展今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省局统筹安排精心部署下,目前全省动物疫病春防工作正顺利开展。由于防控得力,在近期国内7省 (市) 先后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6省(市)先后发生口蹄疫情的情况下,我省基本实现了清净无疫。二是畜产品质量监管效果明显。我省以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为契机,通过整治饲料、兽药、生鲜乳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市场,加大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今年1-2月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畜产品中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进行了抽检,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对动物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新城疫抗体、猪瘟抗体和口蹄疫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均符合农业部规定。2月份,又开展了三聚氰胺和"瘦肉精"专项抽样检测,结果均符合规定。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未检出进出口动物产品兽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检测结果表明,我省畜产品安全状况良好。

2.4 畜产品市场开拓和畜牧业信息服务力度加强

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要求。作为畜牧业大省,我省畜产品不仅要面向省内市场,更要面向省外市场和国外市场。今年我省已经制定了在国内外、省内外举办一系列重大展会和畜牧经贸洽谈、对接活动的计划,包括举办中国畜牧业暨饲料工业展览会,组织畜产品加工企业赴沿海参加春季农副产品交易会,赴俄罗斯、新加坡开展猪肉产品推销活动等,以拓展市场,解决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阶段性滞销问题。与此同时,畜牧业生产信息引导服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年初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通过实施对生猪预警指标的监控,实现分级预警、分级响应,迈出了信息引导、宏观调控实质性的一步。目前,我省正结合实际,制定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调控预案。

3 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省畜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一是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畜牧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效益提升不同步。2008年我省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为32.1%,比全国低近20个百分点;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各环节利润联结机制不健全,生产环节处于弱势,利润无法保障;三是养殖风险特别是疫病和市场风险整体加大。畜禽疫病复杂多变,养殖较为分散,防疫难度增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市场行情波动大、频率高,养殖效益不稳定;四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着力提高畜产品质量

一是加大投入,逐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加快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加强基层兽医站建设,提高疫病防控能力。二是加强畜牧业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重点加强在畜禽新品种培育技术、新型饲料资源产品研发、畜牧业现代化生产装备研发、重大疫病防控治疗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提高畜牧科技水平,改善畜牧生产条件。

3.2 加快农民组织化进程,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大力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培育生产者利益代言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吸纳入股等多种形势,促进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形成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利益关系。

3.3 采取综合措施,防范重大动物疫病风险

强化免疫培训、健全免疫档案,加强免疫信息报告,将集中免疫与日常免疫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防疫、免疫工作;强化重点区域,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频率,建立健全疫病防控监测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健全防疫制度,完善养殖档案,加强养殖场防疫管理,降低发病率;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力度;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强化应急准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3.4 加强宏观调控,构建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要继续建立完善主要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在主产区和主销区建立市场信息监测点,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畜产品市场监控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测,开展主要畜产品市场风险分析,及时发布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养殖户生产经营决策,规避市场风险。二是要建立调控预案,必要时通过增减政府储备和发放,鼓励或限制进出口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三是要尽快建立生猪期货市场。生猪期货在世界农产品期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养殖者可利用期货市场的远期价格发现功能,合理安排生猪养殖,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目前,应尽快选择生猪主产省开展生猪期货试点。

3.5 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3

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东部地区

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直接、最明显。一季度,投资、进出口、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同比仍在下降。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5%,比2008年同期低了4.07个百分点,在4大板块中也是最低的。东部10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为51.31%,比2008 年同期下降了4.53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大幅度下滑,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一季度,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5.14%,回落了48.10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88.07%,同比下降了0.36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增长,但增幅下降。一季度,东部10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比2008年同期下降4.93个百分点。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增长速度同比降幅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

4、工业增长明显减速,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滑。一季度,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9%,比全国5.10%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比2008年同期低11.85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59.24%,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01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

受惠于国家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及“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一季度,西部地区投资和消费同比增长都比较快,但受原料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下滑的影响,进出口同比下降的幅度非常大。

1、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大,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一季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14%,比2008年同期高18.4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东北地区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1.70%,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2.69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滑较快,占全国比重降低。一季度,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0.75%,比2008年同期回落68.05个百分点。下降的幅度在四大板塊中都是最大的。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05%,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21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中有升,态势良好。一季度,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75%,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中部地区。

4、工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7%,尽管比2008年同期低8.43个百分点,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97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增长最快的。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15.40%,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75个百分点。

(三)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经济外向度不高,受外界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相反,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给其固有经济潜能的发挥创造了有利条件,投资和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一季度,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3%,比2008年同期高23.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23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是增速最快的。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67%,比2008 年同期上升了0.91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在全国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一季度,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0.66%,但比全国平均下降速度低4.24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也是下降幅度最小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4.20%,比2008年同期上升0.22个百分点。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缓步增长,态势平稳。一季度,东北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达到18.40%,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中部地区。除黑龙江省与2008年同期持平外,辽宁和吉林的增长速度均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

4、工业保持低速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略有升高。一季度,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0%,尽管比2008年同期回落10.10%,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四大板块中仅次于西部地区。由于工业保持了低速增长,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9.46%,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0.24个百分点。

(四)中部地区

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逐步传导的趋势。一季度,中部地区的投资、消费和工业等方面的增速在四大板块中表现仅好于东部地区。

1、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占全国的比重相应上升。一季度,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72%,比2008年同期低1.50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2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仅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为22.33%,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95个百分点。

2、进出口总额下降的幅度较小,占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一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同比下降26.17%,在四大板块中下降的速度最快。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同期的3.75%下降到2009年的3.68%。

3、消费水平平稳增长,内部不平衡已然显现。一季度,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为19.66%,在四大板块中最高。总体增长较快。除山西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余5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4、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一季度,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1个百分点,在四大板块中位居第三。6省中,除山西为负增长外,其余5省均保持正增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比2008年同期的15.88%提高了0.01个百分点。

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形势普遍严峻,中西部农民工问题比较突出

从东部地区来看,由于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出现困难,企业用工量大幅度减少。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显示,求职总量首次超过需求总量,求人倍率降至0.95,其中普工的求人倍率为0.8。这意味着相当部分的农民工难以找到工作。

另外,2009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00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产业高级化和“保增长、保就业”存在冲突

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势必提高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占GDP的比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的“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的目标,5年间第三产业比重要提高6.4个百分点。而珠三角近几年重工业的发展趋势比较明显,还将陆续上马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目标将非常艰难。除此之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保增长”、“保就业”的指导方针,也会使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放缓。

(三)东部地区对外依存度高,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自2008年第4季度以来,东部地区进出口总额环比逐月下降,2009年1月份环比甚至下降21.90%。2月环比下降的幅度虽有所降低,也达到11.35%。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等虽为正增长,但在四大板块中均居末位。这表明,目前东部地区经济还处于低增长的水平。

从国际上看,虽然G20金融峰会推出的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提振了市场信心,但金融危机是否触底还有待观察。即便如有些学者乐观预期,1.1万亿美元陆续得到落实,欧美市场的复苏也要等到第二季度。此时,东部地区进出口才可能出现回升。

(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4—2008年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依靠30%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1—2月份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速度达到新高。但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这种高投资拉动的高速增长是难以为继的。最近2—3年的情况也表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开始下滑。

而进出口和消费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有限。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在45%以上,而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2%左右,这表明其经济的外向程度远低于东部地区。尽管2009年1—2月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消费增长整体优于东部地区,但主要受益于以下几点:一是节日消费;二是大量返乡农民工的消费;三是2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的“家电下乡”的主战场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农村地区。

三、对策建议

(一)把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提高消费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要为广大人民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提供基本教育、基本医疗、基本设施和基本保障。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再加两年的免费职业技术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谋生的基本技能,是目前社会最需要的。建议在现行合作医疗的基础上扩大覆盖面,在免费防疫的基础上增加免费体检,在各建制镇建立不以盈利为目的、适宜规模的医院,配备必要的检查设备、医护人员和病床。加快通村道路、农田水利、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要把解决低收入群体的温饱问题作为政府的重中之重。提高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发达地区对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是应鼓励的,欠发达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更为需要,也应该有计划地发放,作为扩大内需的措施。应把最低生活保障列入政府预算,当地政府财政解决不了时,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释放农村需求。除继续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外,还要扩大“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品种。

(二)加倍重视农民工问题,拓宽就业渠道

异地就业的农民工所在城市应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在遇到企业倒闭或企业裁员时,政府应伸出援手。制定和完善融资政策、科技服务政策、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允许各地方政府向企业发放就业补贴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人才。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拓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加强和免费提供农民工培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三)鼓勵企业间兼并重组,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步伐

要鼓励企业进口先进设备,政府和金融机构应为企业提供设备进口信贷和进口设备补贴。要强制淘汰耗能高污染重产品质量低的生产线和设备,鼓励和支持各地区设立产业准入门槛。应结合十大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费减免、加大财政支持和规范行业管理等,重点支持并大力发展包括第三方物流、营销服务、产品设计、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和进出口服务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通过推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领域的机制体制创新,促进旅游、休闲、时尚、传媒和体育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港口优势、资本市场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

(四)加强对包括资源型城市在内的问题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重点关注资源型城市、贫困地区、干旱地区、地震灾区等问题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财政应重点予以支持。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探索建立区域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和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进一步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加快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引导东中部地区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4

今年以来,xx县在市商务局的精心指导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招引及消费促进等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季度xx县商务工作情况如下: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我县在库批零住餐限上企业xx家,其中企业xx家,大个体xx家。一季度我县限上零售额增幅xx.xx%。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幅x.x%。截止目前,已完成新增限上企业入库x家,另有x家己提交入库资料,正在市统计局审核中。预计x-x月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xx%;零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xx%;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xx%;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xx%,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xx%。

x.内资方面:一季度省外系统已认定项目x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x个(xx亿元以上项目x个)。一季度市系统已认定项目x个,其中x亿元以上项目x个,xx亿元以上项目x个。实际进资xx.xxx亿元,增幅xx.xx%。

x.外资方面:2022年市里下达的实际利用外资指导目标是xxxxx万美元(其中现汇xxxx万美元)。一季度我县实际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其中现汇xxx万美元),同比增长xx%。

x.外贸方面:2022年市里下达的外贸出口指导目标是xxxxxx万元。一季度,我县外贸进出口总量xx.x亿元(位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xx%,其中外贸出口总量xx.x亿元(生产型企业出口x.xx亿元,占比xx%),同比增长xx%。预计到x月底,我县外贸出口总量xx.xx亿元,同比增长xx%(生产型企业出口x.xx亿元,占比xx%)。

x.xxxx项目:2022年一季度已向市局申报xx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xx亿元的锂电新材料龙山基地北区项目,目前项目已经签约,一期项目已基本完成,并部分投产,目前待审核认定。

二、存在的问题

x.招商引资工作受限。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前期已经规划的招商活动受限,招商人员出不去,客商进不来,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加大。部分招商引资单位主要精力用于疫情防控,招商力度下降较为明显,签约项目总体偏少。

x.外贸企业发展面临困境。2022年受国际金融环境和疫情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我县外贸生产型企业出口量大幅下降,企业发展面临困境。如xx铜业铅锌金属有限公司一季度的出口同比下降xx%,xx中红普林医疗制品有限公司一季度的出口同比下降xx%。另外,外资现汇储备也存在短板。

x.商贸企业经营面临挑战。春节前开展了各类促销活动,以及放开对餐饮业酒席限制,致使元旦春节宴会大幅度增加,加上全市电子消费券发放等举措,一季度消费增长作用明显。但x月份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县零售业零售额相对下滑,餐饮业影响较大,部分餐饮企业已关门停业。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x.创新工作方式,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调度,坚持周调度、月排名、季通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做好招商服务。运用视频会议、屏对屏签约等云招商形式洽谈项目,充分发挥在外乡贤作用,开展以商招商。

x.坚持强化政策引导,持续做大外资总量。一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招商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以外资方式投资,鼓励我县招牌挂的土地(房地产业)优先以外资形式投资开发,新项目以外资方式进资的优先提供用地或配套更多优惠政策;二是鼓励增资扩股,通过调研摸排所有老牌外资企业,努力挖掘存量,力求通过股权变更等方式,实现外汇投资。

x.扎实推进“两转”,确保外贸稳定增长。一是着重调研中小型且在外地有总部的企业,深度挖掘潜在出口企业;二是积极发挥我县进出口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作用,为xx进出口企业提供报关、货代、船务、进出口国际贸易等全方位服务;三是加大宣传“直航”促“三同”及其他外经贸扶持政策,并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及办理兑现手续,不断降低企业运费成本,帮助外贸企业轻装上阵。四是破解生产型外贸出口不稳定因素,全年目标数据增长点以流通型贸易为主。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5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医改进入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2016年一季度,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院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为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业务开展情况。截止日,医院业务收入达到万,同比增长%,截止到日全院门急诊人次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住院人次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 %。

2、继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狠抓“十三项”核心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大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拓展医院服务功能和增强综合实力,有效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3、继续推进县乡一体化建设。今年医院继续与全县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的基础上,与乡镇卫生院合作,将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到村一级:一季度医院已经派出医疗专家为乡村医生讲

课次,医疗义诊分队前往多家乡镇卫生院,义诊次,为近名村民提供免费义诊服务,发放宣传资料近份。

4、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医院通过大力落实十三项核心制度、加大对“高危病人”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病案质量、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推行护理APN排班、持续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术等新技术项目、加大院感、疫情知识培训及急救技能培训等等举措,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确保了医疗安全。

5、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纠正医疗卫生方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医院成立巡查领导小组,开展自查自纠和下临床科室现场巡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等专项治理活动,建立健全有效长效机制,铁腕重拳整治药品商业贿赂,索取收受病人钱财,拒收、推诿病人,不按规定转诊病人和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6、人人动手,积极保持创卫成果。为保持我县创省级卫生县城的成果,打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医院坚持创卫工作不懈怠,形成创卫工作常态化。医院每周四下午进行创卫大扫除活动,并由医

院负责创卫工作的人员组织检查。今后医院还将严格按照爱国卫生运动及创卫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监管,扎实推进创卫工作,为职工、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就医环境。

7、进一步完善医院设施建设。一是根据医院业务发展,尽快完成的引进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2016年第一季度,虽然我院在各项工作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较多不足的地方:部分职工服务态度较差,工作不认真,低年资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学科建设还待加强,新绩效考核方案还需进一步完善。

负责人签字:单位(公章):xx县中心医院

2011年一季度经济盘点分析 篇6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十一次全委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二次跨越发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六大攻坚年”活动,务实创新,合力攻坚,经济大幅增长,效益明显提升,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6.8%,占计划23.9%。全部财政收入44536万元,同比增长85.4%,占预算34.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465万元,同比增长54.5%,占预算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同比增长33.4%,占计划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4335元,同比增长11.5%,占计划26.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88元,同比增长17%。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特别是财政收入仍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二、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4.2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牧业产值3.8亿元,占总农业总产值的90.7%。全县蔬菜播种面积151公顷,总产量4057吨,同比增长21.6%。食用菌213吨,同比增长9.2%。生猪出栏14.79万头,同比增长6%;牛出栏0.67万头,同比增长4.7%;羊出栏10.93万只,同比增长9.5%;禽出栏106.38万只,同比增长22%。完成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种子、农药、化肥、农膜供应充足,保证了春耕生产需要。

(二)第二产业较快发展。工业方面: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生产、销售、效益大幅增长态势。主导产品铁精粉产

量200万吨,同比增长7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25.2%,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5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同比增长90.7%;利润总额15594万元,同比增长166.5%;上缴税金11349万元,同比增长51.4%。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拉动下,全部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32.6%,工业占全部经济比重达到50.1%,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建筑业方面:年后各工程项目克服重重困难,加紧施工,拉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一季度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60万元,同比增长32.9%。

(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不升反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比分别下降9.5、2.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同比增长4.5%、3.8%,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17.5、4个百分点。“两节”期间城乡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繁荣发展,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同比增长16.4%。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指标未达均衡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引进市外资金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落后于时间进度,与均衡进度相差16.5、3.2、13.5个百分点。

二是重点项目投资进度缓慢。受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贷款难度大的影响,部分签约项目推迟落地,落地项目延长建设周期,严重影响全县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进度。

三是护林防火工作形势严峻。我县森林植被茂盛,群众防火意

识不强,加之去冬今春雨雪稀少,天气异常干燥,稍有不慎,极易引发大面积山场火灾。当前,要以抚宁“4﹒12”山火为诫,坚决克服麻痹思想,高度重视野外用火,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节能减排压力空前。今年我县被省政府列为新一轮 “双三十”重点县,确定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降低能耗排放强度、实现淘汰落后要求、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建成垃圾处理体系、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严格执行政策法规、环境整治取得成效等8项目标任务,并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由于基数低、任务重、产业结构偏重,我县的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四、下步工作建议

二季度,要按照年初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实现省政府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提出的“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要求。

(一)力促工业快速增长。矿业生产事关我县今年能否实现第二次跨越。因此,要抢抓当前铁精粉市场持续向好的有利时机,加强生产调度,力促停产企业转车、转车企业满负荷运转。同时,抓紧完成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续证办证和双电源配备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狠抓企业管理,搞好企业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要以中植集团成功入驻为契机,加快推进资源整合步伐,形成采选能力配套、资源集约利用的矿业开发格局。

(二)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要认真落实统筹全市城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千方百计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当前要抓住栽植季节,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工程,确保按时完成造林绿化任务。及早动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畜饮水安全。要以中红三融肉鸡深加工项目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标准化肉鸡饲养大棚建设新

突破。以沟域经济为抓手,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畜牧、林果、中药材、蔬菜、桑柞蚕、杂粮等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按照“三个集中”发展思路,以“六型”建设模式为主,把握与中冶合作建设新民居的有利时机,加速推进新民居建设。进一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

(三)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攻坚”行动,抓住当前气候回升,适宜开工建设的良好时机,强化协调调度,继续强化“四个一”制度,责任单位、包项目领导要实行“一线工作法”,积极推进既定项目建设步伐。德龙铸业、中红三融肉鸡屠宰深加工、杨—明—桲土地整理等在建重大项目,要盯紧盯牢,现场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力促早日竣工。稀土永磁电机等传统工业项目,要全面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投入使用。

(四)强力实施城市建设上水平攻坚战。围绕打造“区域中心之城、山水园林之城、民族特色山城”的目标,全力实施规划完善、拆迁改造、道路畅通、设施配套、住房保障、景观提升、精细管理七大工程,力促城市空间再拓展、功能再完善、品位再提升。重点推进城市布局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完成集贸市场、长途汽车站、交警指挥中心、党校迁建以及家居建材城二期、汽博城二期、星级宾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等工程;加快推进传媒大厦、满族风情园建设进程,高水平建设南山生态城;开工建设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和档案馆。依法加大拆迁力度,加快城区改造,完成迎宾路北侧开发改造、山水雅园度假村及商业街北部、育龙街、招待所北、商贸中心等片区拆迁改造工作。采取“市场拉动、政策促动、行政推动”的方式,促进相关产业尽快归行纳市。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香港投洽会的后续工作,并认真做好“节庆搭台、经济唱戏”这篇文章,把祖山天女兰节办成项目发布会和招商引资推介会。精心谋划好铁合金、新型铸管、天津大享山楂制品等重点项目,确保在廊坊经贸洽谈会签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强力推进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争取引进更多的经济支柱型合作项目。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月”活动,充分利用暑期,锁定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促签约落地。强力跟踪已签约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开工,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要有新突破。

(六)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要着力打好“民族自治县”这张牌,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放大政策优势。发改部门要发挥协调作用,加强与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搜寻信息,及时了解掌握上级资金安排动态。加紧项目谋划与包装,特别是河北青龙经济开发区(大巫岚)的供水、污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全力搞好工作对接、项目对接。同时要密切关注主体功能区规划修订的动向,加大跑办力度,力争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青龙县城、重点镇和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适度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以唐山、秦皇岛、青龙为中心的冀东铁矿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支撑经济发展。”等内容列入规划之中,为我县的长远发展拓展空间。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7

一、2012年一季度,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将实现较快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呈下滑态势, 我区经济将呈下行趋稳态势

(一) 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将增长13.3%左右

2011年, 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 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季度增速从上半年开始呈现下行趋势, 降幅逐季扩大 (见图1) 。全区宏观预警指数由2011年11月的31点逐月回落至今年2月份的26点, 继续在正常区域回调 (见图2) 。

我区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2012年全国经济增长目标下调为7.5%, 低于上年实际增速1.7个百分点, 国内有关研究机构预测一季度经济增长8.4%, 较2011年回落0.8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我区经济增速也将继续延续上年下行态势。另外, 从我区先行指数走势看, 先行指数从2011年4月份开始逐步下降, 10月份到达谷底后开始回升。根据我区先行指数领先于经济发展趋势6-10个月的经验判断, 今年一季度我区经济下行态势将愈加明朗,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3%左右, 上半年同比增长14%左右, 三季度经济将稳步回升, 增长15%左右, 全年经济将保持14%左右 (见图3) 。

(二)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将同比增长16%左右

我区工业预警指数从2011年8月份的正常区域逐步调整为今年前2个月的偏冷区域, 工业下行趋势明显 (见图4) 。今年前2个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见图5) , 较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 在全国的位次由去年的第12位下降为第19位。

尽管受国内市场需求下降、我区工业企业利润下滑等影响, 但总体看, 促进我区工业增长的利好因素较多。

一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去年以来, 我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制造业对工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增强, 60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3, 其中, 化学、装备制造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今年前2个月, 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 其中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3个、38.6个和27.8个百分点。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加快推进, 风电装机稳步扩大, 云计算产业开始起步, 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逐步显现。国家加快铁路建设, 将带动铁轨、薄板等冶金产品生产较快增长。

二是东部盟市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前2个月, 除锡林郭勒盟外, 其它四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其中兴安盟、呼伦贝尔市分别以28.5%、26.9%的增速位居全区第1位、第2位。随着产业体系的不断健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蒙东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力将进一步加强。

三是中小工业企业对于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强。2011年, 在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政策的推动下, 我区深入开展了“促进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年”活动, 全区4200户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今年前2个月, 全国中小企业PMI指数分别回升到52%和55.2%, 结束长达8个月50%以下的低位运行局面, 显示小企业发展形势稳定向好。在此形势下, 我区中小企业对于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将逐步提高, 从而进一步提高全区工业增长的稳定性。

综上分析, 预计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同比增长16%左右。

(三) 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将同比增长28%左右

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警指数从2011年2月份开始逐步回调, 所处状态由去年的偏冷区域逐步调整为今年的趋冷区域, 呈现缓慢上行态势 (见图6) 。今年前2个月, 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 高于上年同期22.4个百分点 (见图8) 。分产业看, 在制造业、采矿业投资的拉动作用下, 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同比提高67.9个百分点;制造业、采矿业同比分别提高101.5个百分点、32.7个百分点;受去年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0.4个百分点。

初步判断, 推动今年我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利好因素较多。一是自治区工业重点建设项目年内投资1678亿元, 比2011年1109.3亿元多569亿元。工业投资是我区投资的主体, 工业投资规模的扩大, 将带动一季度整体投资增长。二是2012年国家计划安排铁路建设投资5000亿元, 我区力争完成呼张客运专线、呼准鄂铁路项目、东乌与包西联络线和锡二铁路等铁路建设330亿元, 加上全区交通建设计划完成投资500亿元, 开工建设霍林郭勒、阿拉善通勤机场, 将拉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三是今年我区计划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7.77万套, 投资约426亿元, 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商品房投资下降带来的缺口, 从而拉动整体投资增长。

综上分析, 预计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将同比增长28%左右。

(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将同比增长15%左右 (全口径)

我区消费预警指数从去年开始在正常区域呈现小幅回落态势 (见图8) 。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全口径) , 逐季增速平稳。但今年以来, 消费市场出现降温迹象, 前2个月即使处于元旦、春节的黄金消费期间, 全区消费同比仅增长14.9% (限额以上) , 较去年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 (见图9) 。

注:2011年以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均为全口径统计数据, 2011年以后, 其月度统计范围为限上数据, 季度统计范围为全口径统计数据。

促进今年一季度消费增长的有利因素:一是传统消费品的刚性需求依然强劲。食品、服装、金银珠宝、家具等商品零售增速已连续多年高于全区消费增长的平均水平。今年前2个月, 受节日因素影响, 传统消费品的增速仍然快于其它类消费品增速, 已成为全区社会消费的稳固支撑。二是汽车消费逐渐回暖。进入3月份, 国内汽车制造业升势强劲, PMI指数达到60.4%, 显示出汽车市场回暖。另外, 前2个月, 我区汽车零售总额达到57.25亿元, 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22%, 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汽车消费开始向常态增长水平回归, 有利于全区消费的平稳增长。三是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模式兴起和爆发式增长, 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综上分析, 预计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 (全口径) 。

二、2012年上半年, 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脆弱, 我国经济将呈趋势性回落态势, 我区经济增长幅度将继续收窄

(一)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趋势性回落

从经济增长的阶段特征看, 我国经济增长将稳步回落。依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低成本的资源开采利用、大规模的投资等, 我国实现了经济30余年的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但发展中也积累了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新的竞争优势尚未确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过去粗放型的高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去年以来我国加大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 经济主动回调。从未来看, 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将继续稳步回落。

从出口看, 尽管近期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持续转暖, 去年四季度GDP实际增长3%, 今年1月份消费信贷余额同比增长4.3%, 前3个月失业率回落至8.3%, 但3月份NFIB小企业信心指数环比下降1.8、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74.3、高财政赤字和高债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显示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强力拉动还有待时日。再考虑到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国际石油价格高企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脆弱。这导致我国外需市场下降和出口持续下滑,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而且, 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发挥更加低廉的土地资源和劳动成本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对我国形成了强大的替代效应。在外需萎缩和供给替代压力增大双重作用下, 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严峻的形势。

从投资看, 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加大。资金来源方面, 近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指出要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释放出下阶段可能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信号, 但考虑到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处于20.5%的高位, 今年二季度贷款规模既使有望增长, 信贷环境总体偏紧的局面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企业贷款规模增长依旧有限。产业领域方面, 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抑制产能过剩和淘汰落后产能, 高载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长将受到影响。另外, 国家继续从严房地产调控, 将导致房地产及关联产业投资增幅回落。

从消费看, 消费增长快慢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 即收入水平的高低。我国目前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与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的要求不相符, 尽管国家已在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但短期内很难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外需下降导致企业生产放缓、利润下降, 这将直接影响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进而造成居民消费能力的下降。因此, 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需要较长的时间, 短期内作用不明显。

(二) 我区经济将继续下行回稳

从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看, 我区与全国的基本一致, 但一般滞后3-6个月, 随着全国经济增长放缓, 上半年我区经济增速也将继续回落趋稳。 (见图1)

从市场需求看, 我区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比重高, 市场消费主要依赖于区外市场。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 加上国家为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压力, 今年将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 这些将导致对我区煤炭、电力、冶金等主要资源型初级加工产品需求的下降。尽管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回升, 新订单指数摆脱持续多月低位徘徊的局面, 回升态势突出, 反映出当前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回暖, 但是必须看到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从历年的PMI来看, 一般情况下3月份均会上升, 并且升幅较大。未来国内市场需求回升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 我们也应看到, 今年国家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重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将为我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从财政政策看, 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重点强调结构性减税, 将有利于我区服务业、中小微型企业减负和竞争力、开拓能力提升, 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 有利于我区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

从货币政策看, 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优化信贷结构, 有利于缓解我区企业资金紧张状况,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国家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有利于我区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 拉动整体投资增长;国家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有利于降低我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规范民间各类借贷行为, 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领域, 有利于我区民间融资规范健康发展。

从“调结构”政策看, 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有利于我区转变投资拉动型、产业重型化的增长模式, 有利于我区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及物流、文化、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国家强化节能减排,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有利于我区利用政策产生的倒逼作用, 促进非煤产业快速发展和工业结构优化调整。

从扩大消费政策看, 国家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有利于我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逐步增强拉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国家加快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有利于我区工资正常增长和制度保障机制的建立完善、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增加和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 从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国家鼓励发展文化、旅游、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消费, 有利于我区在扩大商品消费规模的同时, 加快发展服务消费。

综上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区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 预计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左右。

三、尽管我区经济趋稳的发展势头继续巩固, 但在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消费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

(一) 工业主要行业产量下降、经济效益滑坡致使工业经济增长放缓

从工业生产看, 工业主要行业产量下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短期难以扭转, 不仅“挤出”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煤产业发展的空间, 而且对推进“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带来消极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难度较大。二是受国家限制高耗能产业政策及节能减排条件约束、全区工业企业去库存化、季节节庆导致企业开工延后等因素影响, 资源型及其初加工产业增速下滑较为明显。三是2011年我区煤炭产量接近10亿吨, 远高于“十二五”确定的目标, 使得煤炭产量上升空间有限, 前2个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4.7%。受国内需求下降的影响, 前2个月我区发电量增幅放缓, 同比仅上升1.7个百分点, 同期, 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增幅同比分别下降6个、5.9个百分点, 电力行业发展速度放缓。四是受国内电解铝行业、甲醇产能过剩影响, 前2个月我区电解铝产量同比下降18.6%, 精甲醇产量同比下降47.4%。五是受国家对房地产调控趋紧的影响, 我区建材工业受到一定冲击, 其中平板玻璃、水泥产量下降明显, 同比分别下降55%和65%。六是受食品安全问题影响, 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增速明显下降,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3.1%、23.3%, 其中黄曲霉素事件对乳制品行业形成较大冲击, 乳制品和液体乳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6.2%、34.5%。主要行业生产放缓将对上半年全区整体工业经济增速带来不利影响。

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看, 受市场需求萎缩、原材料价格上升及资金等生产要素偏紧等因素影响, 我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前2个月,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煤炭、黑色金属、食品和电力等主要行业销售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 其中黑色金属及煤炭销售率仅为73.5%和94.8%。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4.9% (见图10) , 创2010年以来历史低点。企业资金流呈紧张局面, 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了29.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增加了35.1%。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回落, 再考虑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要素成本上升趋势仍较强, 资金环境短期难有显著改善, 上半年我区工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 新开工项目不足、投资资金上升空间有限和主要行业投资增长受限制约投资稳定增长

从投资项目个数看, 前2个月我区施工项目个数为143个, 同比下降7.1%, 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18.2%, 本年投产项目同比下降30.6%。投资项目数量回落将影响我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后劲和潜力。

从投资资金来源看, 招商引资方面, 产业配套能力较弱、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制约我区大规模承接装备制造等非煤类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银行贷款方面, 尽管去年12月初, 央行下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均处于历史高位, 信贷环境同2010年以前相比依然偏紧, 2月末我区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7.5%, 比上年同期下降9.4个百分点, 企业不仅面临信贷规模减小的压力, 而且还必须承担较高的贷款成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度下降制约了工业企业投资能力。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投资领域狭窄、市场准入门槛高、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制约着民间投资规范、理性增长。

从投资的行业走向看, 去年国家公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按省区、行业下达了任务分解目标, 并继续从严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支持, 将对我区煤炭、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等能耗水平较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资源能源型产业和太阳能、风电等产业投资增长形成制约。国务院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 要求各地政府继续严格执行调控政策, 将导致我区房地产投资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回落。

(三) 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加大消费扩张难度

从物价看, 前2个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虽有所回落, 但仍处于4.7%的较高位。其中, 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类涨幅依旧较高, 肉类、鲜菜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121.7和116.0, 日常必备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居民对其它领域的消费预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社会消费总量。而且, 作为拉动CPI价格水平上涨主要因素的食品价格, 在今后一段时期回落的迹象并不显著。近期, 受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因素影响, “被限价”的食用油市场再现涨价, 将带动与之关联的其他食品价格的上涨, 因此物价上涨预期仍较强, 对全区消费持续扩张造成直接影响。需要关注的是, 食品类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需及时采取相应的补贴措施。

从居民消费意愿看, 2011年下半年以来, 全国居民消费信心指数连续几个月走低。今年2月末我区金融机构个人存款比年初多增358.56亿元, 同比增长17.9%, 高于金融机构单位存款6.6个百分点, 表明全区居民消费意愿依然不强。另外,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家电下乡政策拉动效应走弱和年初住房消费持续低迷等因素也将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 对全区消费增长提升形成抑制。

四、对策建议

上半年, 我区应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目标, 按照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总体要求, 着力做好“稳工业”、“促投资”、“优环境”和“控物价”四方面的工作, 以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一) 稳工业

一是落实好国发21号文件差别化产业政策, 稳步推进国家重要能源、新型化工、有色金属及绿色农畜产品市场加工四大基地建设, 夯实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二是大力实施“煤电用”一体化战略, 提高煤电就地转化率。同时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医药、装备制造等非煤产业集群, 推动全区产业结构向多极支撑、多元化发展转型, 逐步减轻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程度, 提高对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三是密切注意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 重视部分产品价格波动对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四是加强企业生产要素的供给保障和运行指导, 及时了解企业在生产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及早采取减税赋、财政补贴等手段, 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要素瓶颈制约, 确保企业产能有效恢复和提高。五是要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着力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进一步发掘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六是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鼓励更多企业走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扩张、产能升级、品牌带动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 促投资

大力挖掘民间投资。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积极协调银行增加对我区金融贷款规模、扩大创投基金和企业直接融资的基础上, 着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尽快出台《内蒙古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规范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 降低民间投资的风险和成本, 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良性格局, 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的“两难”问题。密切关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进展情况, 积极谋划和争取国家在鄂尔多斯市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加强大项目支撑。抓住贯彻落实21号文件的历史机遇, 按照文件鼓励的投资方向, 先行先试, 围绕国家重要基地建设, 推动由单个大项目向国家报批转变为多个项目系统报批, 提高国家对我区大项目的批复率。合理利用自治区资源配置政策, 吸引一批技术含量高、转化能力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在我区投资建设。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抓手, 重点在新材料、新医药、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服装纺织等非煤产业领域加大投资规模。

(三) 优环境

面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下降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 我区应着力通过优化内部发展环境, 弥补外部不利环境对我区经济的影响。一是减轻中小微企业税负, 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抓住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 采取将中小微企业营业税起征点进一步提高至5万元、提高增值税起征点、减免所得税、免征行政性事业收费以及积极创办零税收、零收费的“双零”企业等多项税费优惠政策, 通过“减负松绑”为中小微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减轻制造业及配套环节的税费, 促进制造业配套能力提高。对新建装备制造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超基数部分, 将地方留成部分的50%返还给企业。按照最低标准核准制造企业用地出让价, 并减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过程中的相关费用。三是尽快出台我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从市场准入、投资、税费、价格、融资等方面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 促进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试点省区、国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省区, 促进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服务业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发展。

(四) 控物价

2022年一季度商务经济形势分析 篇8

一、一季度经贸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

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7.8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但比我省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1.0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略有回落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消费品向大市场集聚趋势明显。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市场实现零售额2969.9亿元,增长13.5%,高出全省零售总额增幅1.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7.5%提升为52.1%,增加4.6个百分点,说明主要消费品越来越向规模较大的市场集聚。

二是大类商品销售稳定增长。统计的25大类商品销售额2801.6亿元,增长13.7%,高于全省零售总额增幅1.3个百分点,有12类商品高于零售总额增幅,其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中西药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等,分别增长18.5%、17.4%、15.7%、15.1%、17.2%,增幅较高。

三是餐饮消费有所回升。实现餐饮收入572.3亿元,增长10.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125.5亿元,增长12.7%,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

四是汽车消费保持稳定增长。全省汽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行业实现销售额631.4亿元,增长15.1%,高出全省平均2.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五是房地产市场回落。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房地产业自身调整等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需求降低,市场需求明显回落,消费者持币观望氛围浓厚。一季度全省房地产销售面积1409.6万平方米,增长4.9%,销售额747.8亿元,增长7.0%,同比分别回落23.0和31.2个百分点。

六是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消费持续升温,一季度全省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约329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630亿元,同比增长40%。

(二)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省进出口65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出口311亿美元,增长6.5%;进口348.4亿美元,增长15%。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1.8个、9.9个、13.4个百分点,在全国6个主要沿海外贸省(市)中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一位和第二位。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较快增长,纺织服装、农产品出口平稳增长。机电产品出口118.7亿美元,增长10.4%,高于全省3.9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的3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3亿美元,增长26.6%,高于全省20.1个百分点,占全省的13.6%;纺织服装出口47.5亿美元,增长3.5%,占全省的15.3%;农产品出口35.4亿美元,增长3.2%,占全省的11.4%。

二是对美国、欧盟出口拉动作用增强,对新兴市场出口出现分化。对美国出口49.5亿美元,增长9.5%,占全省的15.9%;对欧盟出口48亿美元,增长11.4%,占全省的15.4%。对美国、欧盟出口拉动全省增长3.2个百分点。对巴西、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105.4%、14.4%、10%;对俄罗斯、非洲出口分别增长1%、1.6%;对澳大利亚出口下降21.6%,对香港出口下降33.4%。

三是农产品、机电产品对进口增长贡献大,部分资源能源性产品进口量增价跌。农产品进口73.2亿美元,增长32.4%,占全省的21%;机电产品进口68.5亿美元,增长24.4%,占全省的19.6%。两大类产品进口增加额占全省的69%。铁矿砂进口数量增长7.3%,进口均价下跌4.3%;原油进口数量增长48.6%,进口均价下跌4.3%;煤炭进口数量增长47.3%,进口均价下跌16.2%;天然橡胶进口数量增长40.8%,进口均价下跌24.7%。

四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大企业对稳定进出口增长作用突出。民营企业进出口337.8亿美元,占全省的51.2%,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全省的37.1%和11.7%。全省百强外贸企业进出口285.2亿美元,增长19.1%,占全省的43.3%,对全省进出口增量贡献率达到71.1%。

五是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加工贸易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贸易进出口409.7亿美元,增长12.8%,占全省的62.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93.8亿美元,增长7.3%,占全省的29.4%,增幅低于全省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进口增幅分别低于全省1.8个、2.6个百分点。

六是四市进出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烟台、日照贡献三分之二的增量。烟台、日照、德州、泰安等4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全省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6%。其中,烟台、日照进出口113.8亿、96.5亿美元,分别增长21%、31.9%,合计增加43.1亿美元,对全省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

二、上半年和全年走势分析

尽管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是经贸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积极因素,助推内外市场平稳增长。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为内外贸易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今年,国务院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推广自由试验区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鼓励短缺产品进口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推进“一带一路”、孟中印缅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市场监管、推动流通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等,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贸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信心,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主动培育和发展新的竞争优势。“走出去”步伐加快,同时也带动了机电和成套设备出口,以及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endprint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助推主要商品出口和消费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从消费品市场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推出,电子信息、健康养老、文体娱乐等居民消费将不断增加,新的消费热点将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实体零售业正积极与电商合作转型,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展营销渠道。从外需市场看,纺织服装、农产品、化工产品、轻工工艺品等四大类产品占我省出口总额的78.1%,今年出口预期依然较好,集成电路、手机、中央处理器和液晶显示屏出口摆脱了去年低迷状态,实现了快速增长,富士康、三星等重点企业在手订单较为充足,一季度烟台富士康集团进出口27.7亿美元,增长33.5%。预计全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人民币市场化进程加快,预计全年升值不会太大。从进口看,资源能源型产品进口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和全面深化改革举措的逐步落实,企业投资扩大将进一步带动机电设备、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据晨曦集团反映,今年将进口大豆1200万吨,比去年增长20%。另一方面,我省作为铁矿砂、大豆等产品进口集散地,对周边省份进口的辐射作用愈发凸显。去年我省进口铁矿砂中21.1%供省外企业生产使用。

三是主要出口市场回暖为出口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对欧美日出口占我省出口总额的43.8%。一季度对欧美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4.9个和3个百分点,对日出口也由去年的下降5.9%转为增长1.5%。我省500家重点企业调查问卷显示,83%的企业认为今年发达国家需求呈稳定向好趋势,比去年8月份调查时高26个百分点,72%的企业反映在手订单好于去年同期。从济南海关“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调查结果看,36%的样本企业新增出口订单增加,为2012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从进料加工贸易进口看,去年四季度以来降幅逐月缩小,一季度增长14.8%,为全年加工贸易出口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四是软硬环境改善将推动消费市场稳定增长。今年国家将出台收入分配实施细则,预计全年居民收入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能力将明显增强。实施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将使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

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初步判断,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有望维持两位数增长,下半年增幅可能回落,全年进出口增幅有望超过去年水平;消费品市场将稳中趋旺,能够实现全年13%的计划目标。

三、对策措施建议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保持消费需求和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必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

在扩大消费方面。长远来看,要统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购买力水平,使居民“有钱消费”;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居民“有钱敢消费”;三是引导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供给,充分发挥生产创造需求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消除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使居民“有钱有处消费”;四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消费信贷领域和品种,引导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使居民“钱少也能消费”;五是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使居民“有钱愿意消费”。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政策贯彻落实,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去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信息消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等若干政策措施。我省要抓紧制定实施意见,尽快将政策落到实处,在增加居民收入、培育消费热点方面见到实效。

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生活服务需求。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放宽市场准入,加快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三是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拉动经济增长。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尽快编制实施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建立统一信用信息平台,促进诚信经营、诚信消费;加大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监管,大力宣传普及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完善市场秩序监管长效机制,为居民消费创造安全、舒心的环境。

在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方面。长期来看,提高外贸竞争力的根本措施是加快经济转型,加大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抓专业机构建设,为外经外贸提供优质服务。在省内设立由法律、经济、投资、科技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省级对外经贸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实驻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经贸代表处力量;在与我省经贸合作密切的东盟、南美、中东、非洲、南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贸代表处,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信息咨询、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二是抓政策落实,降低企业成本。切实落实并完善市场开拓、科技创新、出口退税、进口贴息、贸易便利化等扶持政策,开展打造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促进商品市场内外贸融合、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工作;调整信贷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三是抓市场拓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施好“国际市场开拓三年行动计划”和“百展市场计划”,重点办好日本大阪展,开辟尼日利亚山东出口商品展、机电产品中东欧(匈牙利)展览会两个自办展。

四是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扩大进口。抓住国家鼓励进口和部分能源产品进口垄断局面将被打破的机遇,积极扩大省内急需的能源资源、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等进口。

五是抓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加快济南、潍坊等综合保税区建设,争取临沂、东营、威海等综合保税区尽快审批,加快推进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青岛自由贸易港区设立建设,打造功能多样、高效便利的对外经贸合作载体,培植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在电影中感悟下一篇:一封母亲给儿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