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2024-06-05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共9篇)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1

2011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深入开展“三思三创”活动,全面落实“六个加快”战略,破难题、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转型加速、优势提升、民生改善”的积极态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6010.5亿元,总量再上新台阶,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快于全国、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7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35.4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4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2︰55.5︰40.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0448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7798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分别为16177美元和12074美元)。

(一)工业稳步提升,服务业较快发展,农业基本稳定

工业经济综合质量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3.2%。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5389.8亿元,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1848.2亿元,增长17.9%,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9.7、6.2和4.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与市场实现较好衔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1607.6亿元,增长18.5%,产销率为98.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加大拓展内销力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中内销比重达到76.8%,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14.9亿元,下降2.0%,利税总额1151.8亿元,增长5.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279.8分,比上年提高6.3分。

服务业稳中见进。2011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高于GDP增幅0.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40.3%,比上年提高 0.1个百分点。主导行业带动作用明显,2011年服务业中占比最高的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两个行业合计实现增加值1054.1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3.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合计拉动服务业增长5.4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高,2011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25.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4.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大型企业规模效益显著,2011年在全市5370家限额以上企业中,大型企业119家,占总数的2.2%;实现营业收入2228.0亿元,增长27.7%,快于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6.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41.8亿元,增长23.2%,快于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8.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粮食总产量88.7万吨,增长1.8%。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1191.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和41.1%。

(二)消费持续走旺,投资较快增长,开放优势继续巩固

消费品市场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完成零售额442.7亿元,增长14.9%;批发业完成132.6亿元,增长54.6%;零售业完成1701.7亿元,增长16.5%;住宿业完成30.4亿元,增长9.0%;餐饮业完成154.1亿元,增长18.1%。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9.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7.7%,金银珠宝类增长35.8%。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97.3亿元,增长14.1%;民间投资完成1151.3亿元,增长21.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8.1%;工业投资扭转连续几年的低迷局面,完成668.7亿元,增长8.0%;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56.9亿元,增长35.8%。

外贸总量持续扩大。2011年,全市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8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出口608.3亿美元,增长17.1%;进口373.6亿美元,增长20.8%。口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004.4亿美元,增长24.2%。新增外贸经营备案登记企业2635家,累计17321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2010家。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出口额增长20.9%,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达54.0%,进口额增长24.0%,占全市进口总额比重达44.6%,拉动全市进口增长10.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5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0%,增速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21.0%,增速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新批项目206个,实到外资15.3亿美元,增长119.8%,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9.0亿美元,增长119.5%;全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54.4%,同比提高24.5个百分点。

(三)财政收支快速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

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7.6亿元,增长23.8%,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4%、20.6%、34.6%、12.7%。全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0.7亿元,增长25.0%,增速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31.8%、27.1%、70.3%、28.9%、34.7%。

存贷款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659.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0435.9亿元,增长9.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676.8亿元,增长13.4%。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大幅回落,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016.2亿元,增长1.3%,比上年回落25.3个百分点。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净利润2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5.1%。不良贷款率为0.89%,比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证券成交总额15568.3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其中股票和基金成交13880.7亿元,下降22.2%。2011新增上市公司6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8家,新增10家企业向证监会上报IPO申请材料,通过IPO实现融资49.1亿元。2011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48.6亿元,增长16.4%,赔款和给付支出48.2亿元,增长30.7%。

二、转型升级不断加速

(一)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

一是战略性、新兴、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增长,全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35.9亿元,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2.8%,比上年增长19.4%,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百分点。二是大型企业竞争优势凸显,全年累计实现产值2816.9亿元,增长19.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分别高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2.9和1.5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242.4亿元,增长25.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8.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3076.9亿元,增长20.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五是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35.6亿元,增长 27.8%。

(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011年引进了中物院宁波工业技术工程研究院、国家安科院华东分院、同济大学宁波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研究机构,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投用,城市综合创新能力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2011年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80%,比上年提高了0.14个百分点。2011年全市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26项,其中一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9项,其中一等奖9项;年内全市4个项目正式列入2011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重点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90万元,重大、重点项目补助资金额度为我市历年之最。

三、民生进一步改善

(一)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3%,涨幅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在6月份达到高点之后,涨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八大类价格呈“七升一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上涨1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4%。2011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6%,出厂价格上涨5.9%。房价回落态势明显,全年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逐月回落,10月份起出现负增长,12月同比下降1.3%。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18元,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12︰1缩小为2011年的2.06︰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53元,增长14.9%。

(三)社保覆盖面继续扩大

2011年末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34.4 万人、305.0万人、253.4万人、200.6万人和214.7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净增50.9万人、23.7万人、15.2万人、14.4万人和13.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地区的参保人数达到118.2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人数56.6万人,重点参保率升至85.7%。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五大社会保险人数为156.8万人,比上年增长15.2%。

(四)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强化

低保对象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2011年末全市共有城乡低保48886户72983人,支出低保资金2.07亿元。全市农村五保对象5398人,集中供养人数5214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6.59%,城镇”三无”对象1217人,集中供养人数121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年内新增床位1600张,年末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05个,床位30700张,在院老人数15034人。

(五)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2

2011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2万亿元, 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0.5亿元, 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640亿元, 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60亿元, 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430元, 实际增长9.7%, 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70元, 实际增长13.5%, 增幅高于沿海省份平均水平。

2. 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预计44个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705亿元, 增长43.2%, 占全省比重由2007年的13.7%上升到26.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20亿元的县达到13个, 比上年增加7个。

3.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100项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等工业五项工程,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实现利润超过1600亿元。

4. 城区经济和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全面完成了第一个城区经济三年倍增计划。预计56个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4亿元, 增长28.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20亿元的城区达到21个, 比上年增加8个。

积极推进10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沈阳金廊、大连钻石海湾、鞍山达道湾、锦州十里商街、铁岭东北物流城、辽阳佟二堡皮装裘皮市场等36个服务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

5.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2.7亿美元, 增长17%, 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吸引内资5370亿元, 增长31%。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3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2010年的高速增长,但增速从下半年开始呈现出缓慢回落的态势。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步,服务于高端用户的高档机床供不应求。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进口再创历史高位,而国产低端产品需求明显减少。国际市场继续呈现不同程度复苏,我国出口到新兴市场的机床工具产品平稳上升。

1~12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进出口统计

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定义规模以上企业由年度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以上,统计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2011年12月机床工具行业统计企业个数为4385家,比2010年年末减少2000多家。本文所涉及2011年数据均在4385家企业范围内。

1、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国统局数据显示:1~12月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06.5亿元,同比增长32.1%;产品销售产值6424.9亿元,同比增长31.1%产品销售率达到97.3%,比上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利润445.8亿元,同比增速为28.0%产值利润率为6.7%,与上年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本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4,7%。

具体到小行业,金切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9亿元,同比增长23.1%。金切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0.6%;成形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7.3亿,同比增长36.0%。成形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比同期增长0.9%和13.0%。

2、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1年,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3、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及市场占有率

2011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产值达2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其中金切机床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成形机床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7.4%: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达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32.9%。

金属加工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按金额计)为66.1%,较2010年降低0.8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56.6%,较2010年降低0.1个百分点。

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生产、进口及出口总体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市场需求高端化的趋势加速,主要呈现以下5个特点:

1、产销增速高位运行,增速放缓

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产值继续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其中金属加工机床产量突破100万台。中国仍将继续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年机床工具行业呈现高位运行、高开低走、趋势放缓的走势。在五月份增速达到最高、6月份单月产值达到634.9亿元后,增速开始缓慢下行,在8月份跌破了连续保持23个月的单月增幅高于30%的纪录后,9月份到达谷底。进入四季度,虽然出现了预期的机床工具行业一般规律的反弹,三个月产值连续攀升,且10、11两个月的月度增速又回归至30%以上,12月份当月产值达到全年最高682亿元,但受市场需求影响,反弹力度不足,12月份月度产值同比增速则再次跌回至2609%。

机床工具大行业中,增速最高是机床附件小行业,铸造机械和成形机床增速次之,金切机床增速最低。

从七个小行业重点联系企业(部分)的新增订单统计数据看,其走势更为严峻。一是市场需求信息减少;二是低档产品订单下降幅度较大;三是重型、大型机床产品订单明显下滑,其中大型机床产品尤为突出;四是一些企业已完成的订单,用户也不急于提货,甚至明确要求延迟交货;五是数控系统供应商订单在10月份以后下滑明显,库存增加,同时也出现用户延缓提货的现象。

2、产品结构调整明显进步

2011年,一大批机床工具行业科技进步成果进入应用领域,同时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内外动力的推动下,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明显进步,一批中高档机床工具服务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重点领域,甚至还为国外高端用户提供了成套装备。如:济南二机床有限公司在美国福特公司压力机生产线招标项目中,一举中标,将为其提供两条世界最先进的压力机生产线,总价值10亿元。

从相关数据可见,近几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无论以数量还是金额计算,均在不断提升,2011年产量数控化率比上年增长1.8个百分点,产值数控化率,比上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值增速也大大高于产量增速,金属加工机床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5.3%,其中成形机床平均单价同比增长35.9%。

3、进口又攀新高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速高企不下,同比增长29.3%,月度进口额依然处于高位,但月度同比增速逐步趋缓。

金切机床是机床工具各类进口产品中的绝对主力,达到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40.0%;成形机床进口27.0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增长较快,进口额已超过数控装置,跃居第二位。1~12月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数控机床1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1%。加工中心、磨床,特种加工机床、车床位居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前四位。金属加工机床主要来源地前四位的是日本、德国、台湾地区和美国,占进口总额的79.5%。

4、市场需求加速升级,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未见提高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转方式。因此,用户行业的结构升级与转型成为推动机床工具市场需求向高端化发展的动力。受到高居不下的进口压力,2011年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66.1%,与上年相比降低0.8个百分点。

2011年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增速高达40.6%,高于我国同类机床产值增速11.2个百分点。来自德国和日本的进口额在总量中占2/3,推高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平均单价同比上涨33.2%。反映出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加速,用户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也反映出国产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产业化、适应市场能力、整体服务等诸多方面仍不能满足这一变化的要求。

5、出口稳定增长

1~12月机床工具产品继续保持稳定增速,出口额达到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出口额创多年以来同期最高。尽管我行业已有一些高档产品出口到海外,但是出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格局没有改观。按产品类别看,排在前两位的是切削刀具和磨料磨具。从出口增速看,夹具附件增速最快。

从出口企业性质看,私人企业、外企和国企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44.9%,26.8%和15.6%,三者增速分别为39.4%、30.6%和6.4%。数控装置、机床夹具、机床零部件的出口主力军是外商独资企业,其占比均超过40%以上。其他产品,如金切和成形机床、刀具、磨料磨具、木工机床等出口主力军均为私人企业,其占比均超过40%以上,其中成形机床占比达到60.1%。

2011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市场中,无论是美、日、德等传统市场还是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出口去向前10名排序如下: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德国、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香港、泰国、韩国。其中,印度,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发展很快。

关注问题积极应对

由于我国前期4万亿拉动内需产生了一定的提前消费、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美国为解决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通胀压力增大,以及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变化等诸因素影响,使得我国机床工具市场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1年5、6月份新增订单开始大幅回落,增速趋缓态势已经形成。与此同时,以下问题也须引起高度关注:

1、投资增长过快喜忧参半

2011年全年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2214.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设备工具购置额同比增长54.0%。

在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50余家行业企业的调研中,也反映出近两年各企业厂房扩建、设备购置投入巨大、产能扩张过猛的情况。投资额的快速增加,保证了机床工具行业的工艺装备的先进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活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但也会造成产能过大、重复建设等问题,最终难免形成市场无序竞争,资源浪费。

2、必须持续加强产品结构调整

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我们在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高端产品还是以进口为主。2011年从日本和德国进口的金属加工机床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50.3%和40.0%。二是中档产品的产业化也亟待加强。从我国台湾和韩国进口的加工中心金额较上年分别增长23.7%和24.3%,与我国数控金切机床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反映出我们尚未有效减少中档机床的大量涌入。三是功能部件瓶颈现象尚未明显改观。2011年我国功能部件发展速度与进口的功能部件增长速度也基本相当,反映出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还是依赖国外进口,其基本格局虽有改进,但未发生根本变化。

3、进出口大幅度逆差不容忽视

机床工具行业一直是进出口逆差行业,2011年进出口逆差进一步拉大,达到历史之最,其原因在于:一是进口大幅增加。虽然出口产品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增速仍低于进口增速,且出口基数也低于进口,故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大。二是出口产品结构仍然存在问题。我国出口金额最大的前两位产品是工具刀具和磨具磨料(二者出口金额占比达到44.5%),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低价的低端产品和原料型出口。进出口价格的差异也无助于逆差的缩小。展望2012年迎接挑战

2012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面临以下六方面挑战,一是主要用户行业发展放缓,内需拉动难以乐观;二是生产原料价格继续上行,效益增长难度增大;三是汇率上浮压力持续,对外贸易优势受到削弱;四是全球经济复杂多变,进入新的不确定性阶段;五是银行贷款有所松动,资金紧张不会根本改变;六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内资企业压力明显增大。正确判断形势,充分准备,积极应对,努力拼搏,是保持机床工具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要务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打下良好基础。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助推了企业自主创新、高端产品研发和中高端产品产业化进程:近10年的高速发展,企业工艺装备条件有很大改善:《机床工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工作要点(试行)》明确了机床工具行业由大变强的努力方向,指明了“十二五”期间行业的重点任务及采取的主要措施。确立的三大标志性目标是:在为重点行业核心制造领域提供装备和服务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中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若干世界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工作要点”已在企业中取得了广泛共识。为此,全行业要努力做到资源、精力,目标等三方面的集中,分阶段逐步实现“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

预计2012年:

1、经济运行速度与2011年相比将呈明显下降趋势,产值增幅将保持在15%左右,利润总额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运行态势则可能先低后高。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4

一、全市经济运行开局平稳

(一)、工业生产持续增长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6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2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

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平稳增长。1-2月,全市规上能源化工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8%,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1.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回落1.73.6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回落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工业增长16.3%,加快6.2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加快9.3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增长6.2倍,医药制造业增长10%,加快0.8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回落最大,由上年同期的增长16%,转为下降2%。食品工业下降1%,回落20.4个百分点点,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回落1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回落24.3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6.7%,回落7.3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除煤炭增长外其余增速回落。1-2月,全市原煤产量1512.2万吨,同比增长11.9%,增速较上年同期增加10.6个百分点;焦炭220万吨,增长0.3%,回落16.9个百分点;钢材85.5万吨,下降4.5%,回落18.3个百分点;生铁.90.万吨,下降6.1%,回落11.8个百分点,发电量53.1亿千瓦小时,下降6.7%,回落4.6个百分点。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同比增长25.2%,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

工业投资高速增长。1-2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65.8%,其中制造业增长109.1%。能源化工投资增速减缓、占比下降。1-2月全市能源化工行业投资下降

7.2%,;占工业投资比重39%,比上年同期下降26.6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增势不减。1-2月,全市民间投资6.6亿元,同比增长37.9%,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全年6.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持续回落。1-2月,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9%,增速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回落态势,较2013年回落3.2个百分点。1-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2%,增速比2013年回落4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0.6亿元,下降17.9%,增速回落28.9个百分点。

(三)、消费市场增长放缓

1-2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2.2亿元,同比下降2.3%,较上年同期回落9.4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20.9亿元,下降1.8%,回落11.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6亿元,下降12.7%,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

商品零售中,吃类商品增长幅度最大。1-2月,全市限上企业(单位)实现吃类商品零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上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穿类2亿元,增长12.4%,回落0.5个百分点。

石油销售类、汽车类商品销售下滑明显。1-2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石油类下降20.5%,回落24.5个百分点;汽车类增长3.7%,回落16.8个百分点。

(四)、主要先行指标走势平稳

——用电量增速平稳。1-2月,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工业用电量增长7%,分别较上年同期加快9和8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增速有所加快,分别增加5和6个百分点。

——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放缓。1-2月,全市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

8.3%,较上年同期减缓3.5个百分点。

——物价稳定运行。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5,较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1月上涨2.7%,2月上涨1%,涨幅有所回落,整体运行平稳。

——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回落。作为反映工业生产的重要指标,1-2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0.9,较上年同期增加0.1个百分点。其中,2月为90,均较1月回落,分别回落0.2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1—2月,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其中,各项税收13.5亿元,增长13%,非税收入6.5亿元,增长34.5%。全市财政支出24.1亿元,同比下降4.2%。其中教育支出3.4亿元,增长14.3%,增速高于财政支出15个百分点。

(六)、对外贸易形势喜人

1-2月,全市对外贸易实现“开门红”,进出口总额0.64亿元,同比增长

1.8倍。其中,出口0.12亿元,增长2.23倍;进口0.52亿元,增长76%。

(七)、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加

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66亿元,较年初新增18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1169.8亿元,新增60.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39.8亿元,较年初新增21.5亿元。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17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79%。

二、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各项主要指标增速继续提升。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65.8%,比去年同期高19.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长7%,比去年同期高8个百分点。

(二)与去年同期位次相比,多项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全省位次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前移。

(三)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多项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省水平。规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全省水平高5.1和2.9个百分点。

三、全市经济运行进中下行压力仍较大

总体上看,1-2月全市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但影响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尤其是部分工业行业经营困难的局面未出现大的改观,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工业经济困局有待改善。2月份我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0%,仍未转正,还需一定时间,降幅较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当前工业产品价格走低,加上部分企业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用电量增速主要靠高耗电行业拉动。1-2月,全市用电的75%左右,而高耗电行业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

——传统行业经营困难局面尚未改观。2013年,煤炭等4个行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以上。今年1-2月,四个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近98%。煤炭行业市场持续低迷,煤炭类产品价格呈走低趋势,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开始亏损。前两个月,煤炭行业生产仅增长4.7%。钢铁行业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市场需求不旺、经营成本攀升。1-2月,钢铁行业同比下降8.7%,电力行业发电负荷不足,利润空间依然有限。1-2月,电力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焦炭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首先是县市区之间指标增速不平衡,如公共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低之间差距十分明显,在投资方面,各县区总体增速差距不大,但结构差异巨大,过度依赖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不足。

四、助推发展的建议

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形势复杂、困难较多、挑战严峻的特殊时期。按照当前情况预判,经济平稳发展局面没有改变,但一季度全市GDP增速离期望值仍有一定差距。要取得更好地成绩,必须要做更多的工作。

(一)夯实工业增长基础。一是要继续深化企业帮扶。当前深化企业帮扶,要结合企业在用工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下滑、资金压力增大等方面突出问题,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二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政府相关部门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搭建好产销衔接平台,通过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和经贸洽谈会,帮助企业做好产品推介,为企业拓展市场。三是切实加快创新转型。要瞄准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发力,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

(二)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抓项目融资。狠抓项目谋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省支持;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与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外来资金;抓好银企对接,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针对今年国家要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要抓好政策对接,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二是抓项目进度。对进度推进缓慢的、尚未开动的项目,尤其是重点项目,要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把重点项目帮扶制落到实处,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三是抓结构优化。要充分发挥投资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以投资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技术改造投资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最大限度提高投资效益。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2013年,全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发展有所加快,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下阶段,要加快商贸集聚区、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型业态,加快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综合发展示范区等等,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四)部门协同,相互支持,做好相关指标之间的协调性研究。工业增值税,建筑业营业税增速是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投资增速依据的主要因素,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占80%的权重。这就是说税务、发改、工信、商务、住建等部门相互结合,加强研究,分析原因,找准关节,做好工作。各县市区要提前介入,做出初步预判。准确把控,避免并杜绝出现数据忽上忽下的状况。

2011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篇5

杭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九日)

2011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富民强市与社会和谐主旨,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节能减排不断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发展格局,为“十二五”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7011.8亿元,总量再上台阶,与上年相比增长10.1%,连续21年持续两位数增长,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实现增加值236.07、3322.15、3453.58亿元,增长2.5%、9.8 %和11.0%。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5:47.8:48.7调整为3.3 :47.4:49.3。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约合12380美元。

(一)工业稳步增长,服务业较快发展,农业基本稳定

2011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37.78 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一是内销市场开拓成效显现。全市规上工业内销产值增长21.6%,高于出口交货值8.4个百分点,内销占比84.1%。二是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加快。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杭州企业占22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杭州占30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有58家,上榜企业数连续第九次蝉联全国城市和浙江省首位。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以重

大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汽车产业及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工作。汽车产业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58家,销售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增长28.6%。

2011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453.58亿元,增长11%,高于GDP增幅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9.3%,提高 0.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增速快于全部税收,全年服务业税收799.04亿元,增长18.6%。一是重点产业培育加快。信息软件业增加值增长20%;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增长63.9%;旅游总收入 1191亿元,增长16.1%。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高。速度和总量继续保持“双领先”,实现增加值1529.73亿元,增长13.4%,占GDP总量的21.8 %,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三是金融文创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31.49 亿元,增长11.3 %;文化创意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4.1%。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63亿元,增长13.1%,粮食总产量为97.3万吨,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都市农业势头良好,“六大优势”、“五大特色”产业 增长13.3 %;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收入增长23.7%。

(二)消费、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外需继续扩大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36亿元,增长18.7%,其中住宿餐饮业增长较快,增幅为21.6%,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主要热点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长明显,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1%;改善型、保健型和投资型消费商品快速增长,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62.5%,化妆品类增长20.9 %。2011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05.16亿元,增长17.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02.27亿元,增长 36.2%。民间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民间投资达1738.18 亿元,增长27.1%,占全市投资的56%,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39.7亿美元,增长22.2 %,其中出口总额415.2亿美元,增长17.5%。对新兴市场出口强劲增长,全市对拉美、东盟、非洲、韩国、俄罗斯出口分别增长28.4%、24.0 %、27.2 %、32.0 %和35.3 %。

2011年,全市协议外资81.71亿美元,增长6.0%;实际利用外资47.22亿美元,增长

8.4 %。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16个,占全市的63.2 %,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2011年末,共有8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州投资设立140个项目。

(三)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存贷款增速走低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88.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7.0%。民生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47.5亿元,增长21.2%,其中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公共安全和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3.1 %、25.3%、22.0%和24.7%。

201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396.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 %,新增存款 1453.82亿元,同比少增1261.4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16573.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新增贷款1670.44亿元,同比少增237.68亿元。

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

(一)创新驱动持续增强

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科技经费投入增长24.9%,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1%,新产品产值率达22.3 %,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 3200.63亿元,增长20.3%;全年专利授权2.93 万件,增长10.5%,其中发明专利4512件,增长39.4%。

(二)十大产业加快发展

2011年,我市扎实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在机制、扶持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全市实现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增长13.5%左右,高于全市GDP增速3.4个百分点,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42.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三)节能降耗取得一定成效

2011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2%,降幅较上半年扩大2.1个百分点。预计全社会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1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3天,比上年增

加19天,优良率达91.2%。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达82.1%,比上年提高

8.9个百分点。

三、民生进一步改善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65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5245 元,增长15.6%。

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86%,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新增就业人员 25.27 万人,帮助13.17 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加。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个全覆盖”。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有 428.12、386.33、355.28、277.53、254.38万人,比上年末新增44.15、41.09、40.33、33.55、25.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2.35万人,医疗保险392.69万人。

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2011年,全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59万套,完成目标107%,主城区新增廉租住房保障家庭3035户。

四、物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到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翘尾因素逐月减少,我市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低于全国、全省均为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分别上涨4.7%和10.8%,进出差价为6.1个百分点,比年中收窄1.6个百分点。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6

“十二五”乃至更长的一段时期,是XX市抓住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奋力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工业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在转型发展的艰难时期,工业经济实现了稳定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展望全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继续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35.98亿元,增长14.3%,增幅低于全省6.4个百分点(全省增速20.7%,全国增速14.2%)。其中,煤炭开采与洗选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40.64亿元,增长13.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9.28亿元,增长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35.2%。1-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9.4亿千瓦时,增长8.95%;其中工业用电量37.9亿千瓦时,增长5.56%。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54亿元,同比增长34.5%,增幅低于全省9.9个百分点(全省增速44.4%);实现利税90.8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低于全省12.7个百分点(全省增速29.3%);其中利润35.83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低于全省21.5个百分点(全省增速36.1%)。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44,比去年同期提高18.73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98.43)。工业品产销率为99.3%,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总体来看,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全年运行情况预测:预计全年有望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46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二、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增势强劲。1-9月份,4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2亿元,增长27.8%;实现利润28.9亿元,增长15.3%。其中煤炭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8.3亿元,增长17.1%;电力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3亿元,增长14.5%;化工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3亿元,增长44.6%;

二是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制造业比重不断提高。1~9月,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2.66亿元,同比增长4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全省增速28.6%)。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53.1%,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2%。1~9月份装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1%,随着XXX汽车项目建成投产,预计明年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55亿元。(2012-1-

年XXX汽车公司计划生产汽车3000辆,产值12亿元。)

三是技术改造投资质量明显提高。设备提升型、工艺改造型项目较往年增多,设备更新和设备购置费用占比加大,设备投资成为我市工业生产性投入的主要载体。今年我市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中,设备投资占计划投资总额的52.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内涵性投资增长成为工业投资工作的新亮点。

四是工业效益稳步提高。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54亿元,同比增长34.5%;实现利税90.84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利润35.83亿元,同比增长14.6%。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44,比去年同期提高18.73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为99.3%,居全省第一。

三、2012年我市工业经济运行预期目标分析

2012年,随着一批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预计明年的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形势将好于201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有望达到535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16.3%。

2012年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主导产业增长的带动作用。预计,随着XXX矿等矿井的投产,XXX矿业集团2012年原煤产量有望达到6900万吨,XXXX2012年原煤生产计划1800万吨,较2011年8200万吨预计增长300万吨,新增产值将达到21亿元以上。预计明年上网电价每度提高0.02元,按照年发电500亿度来计算,产值将净增10亿元。二是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对明年工业经济增长稳步提高的拉动作用明显。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投产的较大的工业类项目将达到55个以上,新增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XX钢铁轧材生产线技改二期项目投产新增产值将达到3亿元;XXX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将达到17亿元以上;XX集团年产20万吨硝铵技改项目完成后将新增产值5亿元。三是一批2011新开工项目(2012年续建项目)也将于在2012年陆续建成投产。这部分投产项目新增产值也将达到26亿元以上(计算时间截至2012年7月)。重大项目如XXXX汽车项目预计将于明年4月左右正式投产,2012年计划生产汽车3000辆,产值约12亿元左右。2012年7月份以前投产的中小项目,如XXX项目、XXX项目、XXXX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产值将达到14.2亿元以上。

以上合计新增产值约110亿元以上,折算为工业增加值约50亿元。再加上新增规上企业的拉动及现有其他工业企业产能、产量的增加等增长因素,约新增产值70亿元,折算为工业增加值约25亿元。合计预计明年新增工业增加值75亿元。

四、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重点行业拉动效果减弱。受产能限制,作为占全市工业总量70%左右的煤炭采选业,1-9月份原煤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1%,但洗煤则同比下降3.5%,这直接影响了全市工业发展的速度。但随着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制造业所占比重的不断提高,我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将会有根本性的好转。

二是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存在,将导致我市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受国家宏观调控因素持续“发酵”,央行六次调高准备金率,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上环保、土地、银根收紧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明显,直接影响到一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再投资的意愿降低,可能会出现慎投、惜投甚至不再投资的现象。导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三是工业项目储备中缺乏对行业带动作用明显的项目。从现有资料来看,多数工业储备项目投资规模偏小,部分较大项目尚处于接触洽谈中,投资意向尚不十分明显;个别大项目虽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但后续工作进展缓慢,尚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五、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需要把握的着力点

一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用意识,努力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以信取资。同时在银企信息、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政策配套。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不断地加强与央企、民企对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跟踪落实已签约项目的转化和落地,加快条件成熟项目的开工建设,切实把合作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并做好项目协调和推进。同时密切关注央企、民企的发展战略和投资方向,深入研究投资热点变化,积极寻求结合点和切入点,主动加强与央企的沟通联系,增加往来密度,增进彼此感情,深化合作关系,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开展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发展成果。

三是全方位支持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服务环境。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联系与衔接,及时了解中央投资及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认真做好申报项目基础性工作,第一时间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的支持。同时,对重点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上下左右协调,优化投资软环境,提升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水平,完善开发区、工业集聚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利于民间投资的硬环境。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7

1.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

上半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4%, 对全省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0.8%。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19.2%, 超过冶金工业和石化工业, 跻身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上半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86.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实现利税1536.7亿元, 增长20.2%。

2.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大项目带动作用较强。

上半年,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09.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1%,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 增长41.1%;大项目投资项目带动明显。全省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306个, 比上年同期增加547个, 增长31.1%;完成投资3231.3亿元, 增长60%。

3. 消费市场活跃, 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3.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7.1%。其中, 城镇为3581亿元, 增长17.4%;乡村为272.5亿元, 增长14.1%。汽车等消费趋于理性。上半年, 汽车零售额36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1.6%, 增速同比下降17.5个百分点。1-6月全省物价指数为5.2%, 其中6月为6.8%。

4. 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使用外资继续增加。

上半年, 全省进出口总额459.4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其中, 出口总额248.7亿美元, 增长19.1%;进口总额210.7亿美元, 增长16.1%。上半年, 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9.9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5.8%。

5.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2011年农村经济总体形势分析 篇8

宋洪远说,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主要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二是农产品价格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三是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给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带来挑战;四是我国今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有望实现;五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要求十分紧迫。

宋洪远告诉记者,今后应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大对农业资金投入;加大非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政府公共投入导向上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

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预计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5%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资金为9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际投入规模将首次达到1万亿元。宋洪远告诉《经济》杂志记者,在这些投入下,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国务院研究部署粮食和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了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农业部门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加强技术指导和科学服务,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产品价格也普遍有所上涨,部分产品涨幅明显。其中生猪和糖料价格涨幅较大,多数产品涨幅超过10%。

同时,各地继续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国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外出务工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2004至2010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实现了6%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今年以来,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有望超过去年的8.5%。

农业生产与供求形势:

部分品种价格波动剧烈

201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宋洪远指出,受成本上涨及宏观经济影响,农产品价格整体出现上涨格局,很多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部分品种如棉花价格波动剧烈。

今年早稻实现恢复性增长,中晚稻丰收已成定局。预计稻谷产量为20003万吨,比上年增加2.2%。我国稻谷产量将实现“八连增”。连年增产使国内供需情况大为好转,从前些年的供求偏紧转为略有盈余。但是由于生产、加工、运输成本增加以及最低收购价上调等原因,稻谷价格呈现稳中上涨格局,预计后期大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此外,小麦、玉米、大豆等价格受供给偏紧影响,都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而油料和糖料均因产量影响,价格仍将大幅上涨。

生猪存栏自2011年2月起止跌回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9月生猪存栏4715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76%;能繁母猪存栏484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09%,能繁母猪存栏占生猪存栏总数的10.3%。受生猪供应偏紧,饲料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度飙涨。预计后期生猪供应量将逐渐上升,但随着猪肉消费高峰期的再次来临,春节前猪肉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棉花产量面积双增长,预计产量72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0.1%,前期棉花价格急涨快跌剧烈波动。后期随着国家临时收储预案细则的出台,棉价才止跌企稳。预计国内棉价将呈现弱势震荡格局。奶业因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后期随着消费的季节性增长以及养殖成本上涨,生鲜乳价格将止跌回升。

改革不断推进

农村主要政策措施积极落实

2011年9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3个省(区、市)的111个县(旗、市、区),以及其中的9808个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了解今年以来国家财政投入、农业支持、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以及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的比重上升,用于农村的比重保持稳定。全部调查县平均每县预算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17.2%上升到19.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1.0%下降到20.3%。

耕地占用税收入用于农业的比重、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双双下降。耕地占用税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6.5%,其中用于农业的部分预计下降1.6%,占耕地占用税的比重为60.6%,比上年下降了5.0个百分点。土地出让收益预计比上年增长13.0%,用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预计下降2.5%,占土地出让收益的比重为56.7%,比上年下降了9.0个百分点。

各项农业补贴略有增长,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有所加大。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来看,有45.5%的调查县补贴金额比上年增加,有10%的调查县补贴金额比上年减少,有44.5%的调查县补贴金额没有变化。从良种补贴来看,县均补贴总额比上年增长3%,增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从农机具购置补贴来看,有97.3%的调查县对购置农机进行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品种范围扩大;从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来看,有59.8%的调查县对农户进行了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全部调查县平均,保费补贴金额比上年增长13.3%。

国有粮食部门的粮食收购价格继续提高。国有粮食部门的小麦收购价格为2.03元/公斤,比上年提高9.1%;水稻收购价格为2.71元/公斤,比上年提高12.8%。产粮大县得到的奖励补助资金较快增长,部分项目和补贴资金到位较慢。其中,“全部取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水库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政策落实进展缓慢,还有75.5%的调查县没有取消。国家确定的“东北和内蒙古优质大豆、长江流域‘双低’油菜生产基地”、“新一轮长江流域、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基地”建设资金到位缓慢。

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相关政策落实较好,但部分补贴资金增速缓慢、部分补贴资金有所减少。在“五大惠民工程”建设上,除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投入分别增长21.4%和2.7%以外,各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均有所减小。有80.2%的调查县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在没有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县中,通广播电视的村占72.2%。有综合文化站的乡镇占总乡镇数的92.6%,有文化室的村占总村数的61.5%,有农家书屋的村占总村数的76.2%。通油路或水泥路的乡镇数占总乡镇数的比重为97.7%;通油路或水泥路的行政村数占全县行政村数的比重为86.1%。

扩大农村消费政策的实施力度继续加大。全部调查县均被纳入“家电下乡补贴实施范围”,各县平均补贴品种为11个,与上年相同。县均累计发放的补贴金额为11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8%,带动家电销售总额92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5%。有46%的县提高了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县均享受购置补贴的彩电销量7620台,电冰箱9745台,洗衣机4928台,空调4013台,热水器3673台,摩托车2277辆台,电脑1834台,汽车419辆,手机366部。有77%的县家电下乡补贴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国有农林场职工。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一是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融资业务的市县比例在提高,且融资规模有所扩大;二是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继续发展;三是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有所改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也平稳开展。全部调查县中有48%的县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县。2011年1-8月,县均获得上级财政保费补贴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上级财政补贴占保费总额比重为53.0%,比上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县均保费总额为1377万元,比上年增长33%。

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48%的调查县有农民专业技术协会承担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有41%的调查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纳入“国家示范社建设行动计划”范围,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县中,有90%的调查县财政对培训合作社人员给予支持,有93%的调查县免收合作社税务登记工本费,有57%的调查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获得贴息或低息贷款,有64%的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国家涉农建设项目。

主要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继续存在

近些年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但在自然资源与劳动等要素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主要农产品国内供给能力有所增强,但影响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农业生产国际化,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但也给我国的农业产业安全带来了挑战。我国今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有望实现,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仍存在一定的变数。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要求十分紧迫。宋洪远指出,未来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趋势及其特点是:主要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

宋洪远建议,加快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011年宁波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总结 篇9

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2-20

2011年,临武县克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县”建设为总揽,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五个年”活动为抓手,保持了全县经济持续加快发展。

一、2011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从国家宏观形势和当前临武县经济运行态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分析来看,临武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主要产业持续发展

2011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之上。从月度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生产形势不稳定,月度增速波动较大,8月份还出现负增长。

2、农业经济平稳增长。经过上一轮价格上涨后目前农产品价格正处于下降通道,全年第一产业仍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8%。

3、服务行业快速增长。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二)投资较快增长

201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投资惯性保持强劲增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392%。但全县重点项目仅完成2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3.9%。

(三)各项收入增幅快速增长

1、财政收入增速较快。1-12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7.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1亿元,增长46.7%。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15836元,增长13.7%;农民居民纯收入将达597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

二、对2012年临武县经济发展的展望

对于2012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未来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加大,变数增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形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环境趋向不利

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根据2011年9月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动力不足。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发达经济体逐步陷入衰退到缓慢复苏的发展进程中,进入2011年欧美等国又受主权债务压力所累,发达经济体正在步入滞胀泥潭,部分发达经济体可能出现一至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衰退。二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处于高位,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普遍趋于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步显现,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将呈放缓态势。因此2012年全球外贸需求总量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对我县出口经济和工业生产将形成一定冲击。

(二)国内环境基本面仍然偏紧,经济增速可能放缓

一是从宏观政策层面看。今年控制物价较快上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预计2012年,国家仍会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仍然不会大幅度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2012年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继续积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关系,由于当前物价涨幅得到一定控制,明年国家宏观政策将会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首要任务,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落实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中,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为我国经济进一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创造条件,首先将会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因此预计政策环境基本面仍然偏紧。

二是从经济增长前景角度看。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今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基本上得到确认。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这一首要任务的不断推进,以及房市持续调控以后可能出现的房价下降、房地产企业倒闭重组和地方政府财力减弱等因素叠加产生负面经济效应,明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三)我县微观环境将有所向好,但产业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一是从处境层面看。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地用能和环境的约束力度加大,人民币继续升值和外贸壁垒风险不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面难以有效好转,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依然严峻。但是随着换届工作的陆续结束,新的领导干部配套到位,齐心抓工作干事业的氛围会越来越浓,政府服务企业的环境会有所好转。交通电力不断改善,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投入,制约临武的交通电力瓶颈已经逐渐解决,2012年桂武高速、临嘉二级公路、临连公路均通车投入使用。工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提升企业的发展热情。

二是从需求层面看。投资:“十二五”各项规划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会有所加快。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会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周期,房地产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国家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对我县消费产生刺激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实施,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也将不断加大。

三、对明年我县经济预期目标的建议

根据我们对2012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初步判断,综合考虑今年各项指标值完成情况,展望2012年:基于农业增加值增速平稳、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上升、三产发展形势略低于今年这样的情形综合判断,我们认为明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计划目标以14%左右为宜。

1、农业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若2012年我县不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农林牧渔业经济发展基本仍保持平稳。预计农业将保持平稳发展,首先,粮食和蔬菜将保持平稳;第二,由于今年新建的几个大型养殖场生猪出栏,加上舜华鸭业公司的拉动,养殖业将有所增长,并带动第一产业的增长;第三,烤烟生产2012年生产目标快速增长;林业也会大幅增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将增长4.0%以上。

2、工业经济将平稳发展。2011年由于安全生产整治、锑浓度治理和三十六湾环境治理,我县矿山企业停产整顿近3个月,目前已经整顿到位,2012年煤炭和有色采选企业将保持正常生产。预计2012年我县工业生产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煤炭企业受产能影响基本已经饱和(每年120万吨左右),不可能大幅增长。第二,锡、铅锌等有色金属价格变化将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011年上半年煤炭和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顶峰,下半年逐步下跌,预计2012年价格将继续下跌。对于以矿业经济为主的临武经济来说,价格下跌将影响矿山企业生产积极性,拉低GDP和工业增幅。第三,工资、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会促使企业主动收缩生产规模。第四,2011年工业性投资持续低迷,2012年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缺乏动力。今年工业性投资以矿山企业技改为主,明年除风电项目能产生效益外,基本上没有工业项目投产增效。预计工业将保持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变价)将增长20%以上。

3、服务业形势喜忧参半。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会更加有利。但是目前我县服务业的主要增长极仍在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明年全县商贸市场发展形势估计仍保持平稳,传统服务业领域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管理人才缺乏,发展稳定性不足,增加值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较小。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将增长12%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根据2012年临武县市级重点项目的初步筛选,我县2012年市级重点项目50个,2012年计划投资62.54亿元,按照完成75%计算预计能完成47亿元。另外一些县级重点项目和新项目完成5亿元,我县2012年预计可完成52亿元,增长3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实施,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也将不断加大,将有力地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预计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综上所述,预计2012年全县(GDP)将增长14%。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谋划新时期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进程。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大力推动“双轮”驱动战略,努力实现产业转型。一方面要做强矿业,继续保持矿业经济拉动。坚持按照“打非、整合、加工”的思路,年内完成铁砂坪矿区、泡金山矿区资源整合,理顺香花岭锡业公司股

权。做大做强湘香锡业、湘桂公司、聚鑫锰业等成长型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一方面要走出矿山,实现新增产业推动。一是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扶持东佳电子、高新电子、宏业数控、湘电和华润风电等新兴企业。二是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扶持舜华鸭业、金福科技、小徐瓜瓜、沙田牛巴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三是做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商贸娱乐业等为主体的城市经济,以汽车运输为主体的物流经济,以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为主体的旅游经济。通过转型发展,把临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民间资金优势转化为产业投资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商贸流通优势,真正打造成为经济活跃的“特色县”。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环境。

一是突出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桂武高速、临连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实施重要乡道升级改造工程,真正建成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二是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三是突出产业承接。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和京珠复线开通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郴资桂一体化辐射圈,积极对接珠三角,推进大招商,全力招大商。四是突出制度建设。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规范行政行为,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

(三)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重点项目的建设不仅是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也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全县必须下大力气,花大精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收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政策的实施,临武投资项目的融资压力加大。要抓住国家对水利设施、保障房、“三农”等领域重点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投资。要放宽投资限制,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风险特点、回报要求、项目类型等特征,多元化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二是改善施工环境。依法打击强揽工程、阻工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化解拆迁矛盾;加强建设质量监管,查处非法违法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施工环境。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议由发改局牵头每月召开项目调度会,明确单位责任,各项目牵头单位或部门加快未动工项目开工准备,努力缩短前期准备工作时间。特别是对未确定开工时间项目要尽快明确开工时间,争取提前开工;加强已动工项目的施工组织和协调管理。抓住黄金施工时间,强化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和项目所在地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并按建设进度完成投资;进一步强化项目保障服务。不断优化缩短项目审批、招投标、开工手续办理时间,加强项目业主与安监、环保、质检等部门之间的衔接,提倡上门服务、约时办理。

(四)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上一篇:网络作文高一700字下一篇:毕业生面试自我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