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情诗诗词

2024-09-12

李清照情诗诗词(通用10篇)

李清照情诗诗词 篇1

This was once a love poem,

before its haunches thickened, its breath grew short,

before it found itself sitting,

perplexed and a little embarrassed,

on the fender of a parked car,

while many people passed by without turning their heads.

It remembers itself dressing as if for a great engagement.

It remembers choosing these shoes,this scarf or tie.

Once, it drank beer for breakfast,drifted its feet in a river side by side with the feet of another.

Once it pretended shyness, then grew truly shy,dropping its head so the fair would fall forward,

so the eyes would not be seen.

IT spoke with passion of history, of art.

It was lovely then, this poem.

Under its chin, no fold of skin softened.

Behind the knees, no pad of yellow fat.

What it knew in the morning it still believed at nightfall.

An unconjured confidence lifted its eyebrows, its cheeks.

The longing has not diminished.

Still it understands. It is time to consider a cat,the cultivation of African violets or flowering cactus.

Yes, it decides:

Many miniature cacti, in blue and red painted pots.

When it finds itself disquieted by the pure and unfamiliar silence of its new life,

it will touch them—one, then another

李清照情诗诗词 篇2

李清照 (公元1084-1151年) , 号易安居士, 宋朝济南 (今山东济南市) 人。她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达官贵人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学者和散文家, 母亲亦出身大家闺秀, 知书识礼, 能诗善文。她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从4岁开始, 父母便教清照读书识字。而清照勤奋好学, 聪慧颖悟, 记忆力特别强, 深受家人喜爱。到她5岁时, 就读完了《诗经》和《楚辞》等中国诗歌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大多数篇章不仅能流利地背诵, 还明晓其意义。然后她开始广泛阅读儒家的经典著作。

从10岁起, 父母开始教清照作诗填词。而小清照表现出惊人的理解力, 没用多长时间, 她便掌握了写作诗词的基本规律。在学习过程中, 她对古代和当代诗人的名篇名作爱不释手, 总是抄写了一遍又一遍, 反复吟咏, 从不感到烦腻。

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 小清照自己开始创作诗词。她创作诗词时, 态度非常认真, 从不马虎, 一首诗词要反反复复地修改好几遍, 直到她自己感到满意后才拿出来给大家看。她的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 受到父母、亲友和文坛前辈们的一致推崇和称赞。正因如此, 当她还只有十四五岁时, 便才华卓异, 所写诗词立意新奇, 被人们称为“才女”。

一天, 李清照家里又来了许多客人, 大都是平时和父亲十分要好的文坛挚友。父亲让家人安排了丰盛的美味佳肴款待客人。宾客们聚集在客厅里唱和赠答, 饮酒作诗, 谈天说地, 好不热闹。忽然, 从内室传出一阵悠扬的琴声, 使宾客们顿时安静下来, 一个个侧耳细听。随后, 在悦耳动听的琴声伴奏下, 有一个小姑娘用清脆的声音吟唱着一首《浣溪沙》。细细品味, 那美妙的歌词, 颇有情趣, 过去未曾见过、听过, 似乎是什么人刚刚创作的。那唱词是 (《浣溪沙》) :

小院闲窗春色深, 垂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一曲唱完, 在坐的各位宾客皆齐声称赞, 一时弄得主人很不好意思。其中有位宾客问道:“这是谁在吟唱?吟唱得真是太好了!”

李格非回答说:“这不过是小女清照在那里随便唱唱而已, 承蒙老兄过奖了。”

座中还有一位在文坛上很有影响的著名词人晁补之, 他这是第一次到李家来参加这样的聚会, 便对李格非说:“这首词填写得极为清丽, 可以说字里行间充满了优美动人的丰富情感。李兄, 这真是你家小姐自己创作的吗?”

李格非笑着说:“小女清照经常写些这类的东西, 仅仅用作消遣而已。常来我家的朋友大都知道, 不足为奇。只因晁兄是稀客, 你想见见她吗?”

晁补之非常高兴地说:“能见李小姐一面, 实在是太令人高兴了。”

李格非转身走进内室, 不一会儿便把女儿带出来了。晁补之见了大吃一惊。因为他所见到的竟是一位个子不高, 却清秀无比的女孩子。

美丽文静的小清照, 将自己写的词章, 双手递给客人们, 然后谦逊地说:“小女写得不好, 还恳请伯伯、叔叔们多多批评指教。”

晁补之立即接过来与众文友相互传看, 那一笔清秀的小楷, 若没有名家指点, 加上长期的刻苦练习是很难达到这种程度的。再看彩笺上有些字的墨迹尚未干透, 松脂的清香之气还隐约可闻, 可见词章书写的时间不算长, 而细细品味词的内容, 你会感到是那样的委婉清脆, 楚楚动人, 难怪大家要连连称赞。大词人晁补之看完后, 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感慨地说:“小清照果然是女孩子中的奇才, 照这样发展下去, 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名留青史的大词人!”

于是, 李清照的“才女”之名, 便在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中广泛传开, 以至于朝中吏都尚书 (曾任宰相) 赵挺之亲自登门, 来为儿子赵明诚求婚。时任礼部员外郎的李格非自然应允, 李清照在18岁那一年, 嫁给了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 结为伉俪。这是后话。

时隔不久, 南宋的另一位著名诗人张耒, 新作了一首《读中兴颂碑》诗, 在文坛上广为传颂, 被公认为是少见的佳作。一天, 李格非与张耒等人聚会后, 便将那首诗带回家, 拿给女儿看。小清照捧着诗稿, 一遍又一遍地吟颂, 慢慢地体味其蕴含丰富的诗意, 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三天后, 她便写下了两首《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的诗。李格非看了女儿的和诗, 颇感满意。后来, 李格非去拜访张耒时, 说到了这件事。张耒早就听人说过好友的女儿清照才华非凡, 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当面见识见识。现在听说她写了两首和《读中兴颂碑》的诗, 便急切地想看到和诗。当他从李格非手中接过小清照写的和诗后, 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刚刚吟咏完, 便赞不绝口, 连称好诗。从此, 张耒在与文友相聚时, 总是逢人便夸赞李清照是天下少有的才女。

李清照情诗诗词 篇3

“只要是爱,它就确实美丽 / 值得接纳 /火焰是勃勃生机,让庙堂或柴堆燃烧 / 一样的光亮从火苗里跳出 / 而爱情就是这火焰 / 当我不禁喊出:我爱你 / 我的脸庞为你透出新的光芒”(《勃郎宁夫人十四行诗》第十首)热烈奔放的诗句,汩汩涌动的情感,如火如荼的爱使她不遗余力地抒发能炙燃对方的爱慕之情。这种炙情之句都表达出她对爱情的“慕”的心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笔下的凄婉柔和的诗句,体现忧郁怅惘的情感,抒写难以释怀的哀怨。她的凄婉之句可谓是描写中国爱情的“怨”的胜境。爱情是美妙的,追求爱情应是热烈的,如何在中西爱情诗中体悟两种质地不同的情感?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意识形态。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理论,乃至社会价值取向、个人心态结构和行为模式等,都同宗教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它在西方的诗词篇章中屡见不鲜,也体现在勃郎宁夫人的爱情诗里。伊莉莎白·勃郎宁是一位残疾的女子,一直觉得与罗伯特身世悬殊,不敢接受他的爱,当能勇敢接受的时候,眼前显现一片光明。爱消除了她心底的自卑感,迸发出平等的火光、喜悦的感觉。这种感情给了她强大的力量,使她终能拥抱爱情的甘美和炽热,所以她的诗中充满了荡气回肠的诗句。“两颗搏动着双重声响的心 / 一种深沉的爱。”诗人笔下的爱情成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成了圣灵赋予结合的一种外在标志,圣洁而美好,无处不闪耀上帝的仁慈和关爱。如果“上帝让我们萌发了爱 / 那么上帝也会对你投下爱的闪光 / 神明就是命令 / 是天意决定让我们相爱。”(第十首)。“我是如何爱你?听我细诉端详 / 爱你,以心灵所能及的深广 / 让情感超越现实尔隐藏 / 直道万物不复,抵达理想中的殿堂。”(第四十三首)上帝,宇宙的最高主宰和人类灵魂的庇护者,人类精神的家园,无不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人的心理意识与思维方式。

李清照的诗中没有万能的神和至福至乐的彼岸世界,自然成为她对逃避现时苦难的最佳选择,成了宣泄哀怨心理和凄切思绪的最佳处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诗人借景依情,将情景融化无间,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独自惆怅的愁绪和相思之苦,增强了凄婉和怅惘的感伤气氛。在中国世俗文化状态下,自然近乎成了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然与人之间存在着“物我相召”的精神契合,成了诗人抒发亲情别情,描摹乡思闺怨,吟咏风光寒月,感慨春愁秋恨,哀叹人生如梦的依凭;对自然的皈依膜拜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它为人们构建一个自由驰骋的精神空间。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使爱情受到道德责任的约束。读李清照的诗,常常是凄婉扑面而来,或是悲凄自己孤寂的处境,“独行独坐,唱独愁还独坐,伫立伤神,无奈凄寒著摸人,此情难见,泪光残存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菩萨蛮》);或是坦率轻灵细腻的心思,“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或是抒发怀人念远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抵它,晚来风急。”(《声声慢》)这一绝唱抒发了对丈夫的眷恋及独自伤感的愁绪,哀婉凄凉,字字如涕,悲情冉冉而升。这种哀伤情绪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曲折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飘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哀愁的内心世界,“肠断与谁同依”的无奈和悲凉。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肯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西方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道德观和价值观就决定了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基于男女双方的自由选择,女子具有同等的主动权。他们婚姻自由,指环交换,出于纯粹的爱情。勃郎宁夫人在她的抒情诗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她对丈夫的爱慕。“…… 爱你,是我每一天最静谧的渴望/从日出时分到摇曳的烛光 / 尽情地爱你,一如人们追求正义 / 无邪地爱你,一如人们谢绝赞扬 / 爱你,我用尽所有旧时的悲伤 / 还有儿时纯净的信仰……若上帝允许/ 在来世,我将依然爱你,而且更深”(第四十四首)这是痴语,至情之语,情感如悬崖奔瀑,一泻而下,读来让人荡气回肠,可谓西方爱情诗中“慕”的胜境。

勃郎宁夫人和李清照身处异域他国,但她们的爱情诗却犹如一朵异香扑鼻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诗歌园地中据有一圃芳丽;两者以真挚的情感,精湛独到的诗艺赢得了古往今来、国内国外的读者,优美动人的诗篇不知使多人感动肺腑,低回吟思。但同时,细读她们的诗,又不难发现两者迥异的意象。

参考文献:

[1]方平译.勃郎宁夫人抒情十四行诗[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6.

[3]E·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3.

[4]丰斯·特龙彭纳斯.在文化的波浪中冲浪[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李清照诗词 篇4

1.《点绛唇·寂寞深闺》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蝶恋花 离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

柳眼梅腮,

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

山枕斜欹,

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翦灯花弄。

5.《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6.《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

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

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

暖风迟日也,

别到杏花肥。

7.《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敧,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8.《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9.《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10.《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李清照诗词全集 篇5

1、《一翦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3、《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4、《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5、《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6、《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7、《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8、《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9、《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10、《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11、《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2、《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13、《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14、《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5、《永遇乐》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6、《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诗词全集 篇6

1、《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2、《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4、《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稻∶坊ㄎ藓靡狻S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5、《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10、《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1、《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12、《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

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13、《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14、《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1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17、《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18、《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19、《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

20、《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21、《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22、《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F774。

23、《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挡腥铮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24、《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25、《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

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26、《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27、《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论李清照和柳如是诗词的审美特质 篇7

关键词:审美,崇高,悲剧

0 引言

在中国女性词人中,生活于两宋交替的李清照和明末清初的柳如是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时代,成长环境迥异,但她们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们以往只注重她们诗词婉约、清丽、阴柔的一面;但对打上深深时代烙印所具的独特个性的审美特质所形成的高洁、激昂、雄健、豪放的阳刚一面却常被忽略,本文将着重论证二人诗词共同的审美特征的阳刚风格所产生的崇高感。“所谓崇高,主要指文章风格的审美特质。”

1“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雄健、豪放阳刚气

李清照和柳如是都生活在对女性歧视的男权化封建社会中,男权的巨大阴影几乎笼罩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但她们却能在男权化的社会中敢于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显示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气概,表现出豪放、雄健的“丈夫气”,使诗词充溢着崇高感和悲剧美,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她们内心里强烈的男性化倾向,使她们发挥超人的想象力,把这种丈夫气表现在词上,带人进入柔中见刚,洋洋洒洒,径直酣畅的崇高境界。如李清照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气势恢宏,凝重、沉郁之气溢于言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以云涛、星河、千帆、九万里风鹏等意象,营造了天界开阔动荡、磅礴的气势,千帆竟舞的景象,表现她雄心难泯的奇情。

她们用宏大的意象、开阔的意境与豪放雄健之魂塑造出的“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形象令人感叹。她们精神上、心灵上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冲突,使她们无法与命运抗争,只能以感性生命遭受摧残和毁灭成就了精神生命———诗词的崇高感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使读者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成为人们心灵之中的“伟丈夫”。

2“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的激昂、深沉爱国情

郞吉弩斯认为,没有高尚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崇高。“崇高的风格是一棵伟大心灵的回声,一个终生墨守狭隘的、奴从思想和习惯的人,决不可能说出令人击节称赏的言词。”[2]两位女性都把高尚的爱国情怀贯穿于她们的一生。她们生活在异族入侵的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在金人入侵,北宋王朝瞬时灰飞烟灭之时,随夫南奔临安,饱受动荡颠沛流离之苦,在表现个人哀怨的同时也呼唤民族英雄的出场;一个在新兴的女真政权登基燕京,备感国破家亡之痛,积极联络抗清志士,为反清复明活动而奔走,表现出“侠义”的女性风采。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悲剧使她们后期的诗词不再局限于写“一己之哀怨”,而是极力表现家国之大不幸。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说过,真正的悲剧感永远是与崇高感、伟大感不可分地连为一体的,它是崇高感的一种。

李清照在靖康之难后,在她得知朝廷派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为正副使臣赴金国求和后,她把韩肖胄比作西汉成帝时匈奴敬畏的丞相王商、唐代联回纥征吐蕃的郭子仪,期待他们能不辱使命,大扬国威:“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同时指出敌人:“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的掠夺本质。《打马图经》她借古讽今,称赞东晋率军伐蜀的桓温和取得淝水大捷的谢安:“生平不负,遂成剑阁之勋;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她慨叹朝中并不缺乏像桓温、谢安这样杰出的人才,只是未得重用而已:“今日岂无元之(桓温),明时不乏安石。”《打马赋》中“望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以“止渴”“充饥”之戏表达主战恢复中原的决心,“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反映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她关心“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的沦陷人民,她“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深沉浓重,痛苦难耐的家国之思使她:“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正是这“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的爱国主义激情使她“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希望回到被金寇占领的故乡。可是,当时秦桧为相,无人敢言兵,“庙堂只有和戎策,惭愧深闺《打马图》。”(黄檗山人《题打马图》)。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的诗句表现出为国犯颜、不怕断头的胆略和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令苟安者汗颜。诚如清人李汉章所评:“国破家亡感慨多,中兴汗马久磋跎。可怜淮水终难渡,遗恨还同说过河。”“家国不幸诗人幸”,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和国家的悲剧中更有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隔五百年后,柳如是面临着惊人相似的同样的民族的悲剧。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有“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己者焉。”来评其爱国情怀。诗人面对抗金英雄岳飞的坟冢,面对沦为异族统治国土,她写出了:“钱塘曾作帝王州,武穆遗坟在此丘。游月旌旗伤豹尾,重湖风雨隔旄头。当年宫馆连胡骑,此夜苍茫接戌楼。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东山酬唱集·岳武穆词)铿锵有力的诗句,深沉激越的感情,体现出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她来到同样与岳飞忠骨葬于杭州的于谦墓前,赞颂于谦“少保绝世人,功名寄辽廓。方其用兵时,战守何精确。意气吞龙荒,事业高云阁。”可是“自公替凌后,几人称荦卓。所以徒步客,恸哭霸王略。”(《于忠肃祠》)一改以往情诗的悱恻缠绵,凄婉哀绝,而是讽古喻今,心荡豪气。

精忠报国的英烈激励着她,她积极投入到抗清复明的活动中。

柳如是在清军兵临城下时,曾劝丈夫钱谦益殉国以保名节,钱谦益辞以不能,她便欲投水自尽,因被拦而不得行。后钱谦益在她的鼓动下,积极支持瞿式耜和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活动,她则暗地里支持抗清复明的组织,以实际行动来实现她“三户亡秦之志”的爱国情。

李清照情诗诗词 篇8

关键词:李清照  席慕蓉  抒情女主人公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故古代的女性文学长期都无法企及男性文学,但李清照却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词坛。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诗词中关于女性形象的题材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席慕蓉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题材多以感情诗为主,具有女性独特的视角。二人是女性诗词作家的代表,研究其诗词对深入了解女性的心理有一定价值,笔者拟就二人诗中抒情女主人公的比较做简单研究。

一、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相同之处

李清照(1081-1140?),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骄人成绩。席慕蓉(1943-),原名穆伦·席连勃,笔名萧瑞、漠蓉,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李清照与席慕蓉的诗词中多写女性,其形象也较为鲜明。因此诗词中女性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相同点。

(一)热爱家国,怀念故土

爱国与怀乡都是中国文学的母体,从《诗经》开端,至晚清的诗文,再至现当代的诗歌,以两者为主题的诗歌不胜枚举。两位作者的诗词中也多有涉及。李清照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她目睹国家朝政黑暗,感受到民族的危机。她的人生经受了一次次的打击,她看遍世间坎坷。因金兵大举南下,南宋妥协投降,面对国破家亡,词人只得南渡,备尝艰辛。她把自己对国家故土的思念化为词作。李清照表达热爱家国的情感,其代表作如《永遇乐》[1]中“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是伤今追昔之作,写的是元宵的热闹景象。诗酒盛会的繁华与女子的面容憔悴对比,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对故国的神伤,对旧时时光的怀念。一个鲜明的热爱家国、怀念故土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词文字上亦俗亦雅,亦淡亦浓,作者突出国难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用情至深,宋词人刘辰翁读后也不免“为之泣下”。《声声慢》《武陵春》也是怀念故土的佳作。

席慕蓉生长在四川,在南京、香港生活过,随后跟着父母迁至台湾,对于家乡十分向往,诗歌也通过女性来表现怀念家乡的感情,同时也说出了迁往台湾、有家难回、思念祖国同胞的心声。例如《命运》[2]中“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而塞外/芳草正离离”两句,通过写女子期盼心爱男子的到来而幻想家乡的迷人风光,从而抒发乡愁,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热切的期盼与思念。她的《父亲》与《狂风沙》也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传统意识和寻根意识,她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回忆与怀想,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泼天真,情窦初开

李清照幼时生活较为安适,富足的家庭给予了她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从而造就了其活泼率真的性格,所以她早期诗中多为欢快无忧的内容。例如《点绛唇》一词,“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中没有描写大家闺秀,而是刻画了一个含情脉脉却又顽皮的少女形象。她在院中荡着秋千,累出细汗,见有陌生人到来,慌忙逃回闺阁,羞涩却又忍不住好奇,探出头来窥探到访之人。《浣溪沙》描写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对爱情充满幻想的情状。上片写了少女如同荷花般清纯美丽,眼睛灵动,面容姣好。下片把她怀春却又怕人识破的娇羞刻画得生动传神。词中的语言尽显自然本色,但并不平淡乏味,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

席慕蓉诗中多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渴望与追寻,塑造出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天真活泼的。诗中对于抒情女主人公的直接描写较少,但读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情怀。《十六岁的花季》中“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在意那一切被赞美的/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花季少女着白裙,活泼俏皮,引人注意,写出了少女对于爱情的懵懂。青春充盈着易逝的迷惘,爱情充满了无尽的向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结,是我们共同的情感体验,激起了读者对于青春与爱情的记忆。

(三)直率真诚,敢于示爱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如同神仙眷侣。但婚后不久两人分离,离别总带着惆怅与伤感。于是她将对夫君的爱意融于词中,通过词作来大胆表现对夫君的思念。如《醉花阴》全词写夫妻离别相思,妻子独守空房时难以摆脱的思念之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仅写出重阳佳节,深秋凄清寂寥的气氛,同时也以花喻人,少妇因思念而消瘦,大胆倾诉、尽情宣泄对心爱男子的思念。此句向为人所赞赏,清沈祥龙《论词随笔》称之为“言情之善者也”。

席慕蓉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通常柔情似水、温柔美好,对爱情也始终如一。《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的代表作,“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用“五百年”新颖而又独特地夸张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及坚贞;用简单纯净的语言张扬了女性对浪漫爱情的狂想,表现出女子的率真勇敢。

二、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点

李清照与席慕蓉的女性特点多种多样,两人都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抒情女主人公各具特色,因此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也存在着不同点。

(一)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沉郁忧愁,追求独立平等。

1.抒发忧愁之情,表达黍离之悲

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军入侵,打破了她安逸的生活,两年后赵明诚也因病而死。李清照面对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满腹忧愁无处排遣,只得将一腔愁情化入词中。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作通过写黄昏与拂晓时室内外的景象,写出女主人公彻夜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眠的情景。词作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无奈,同时也刻画了一个沉郁忧愁的女主人公。《声声慢》属悲秋之作,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南渡以来沉重的人生痛苦,抒发黍离之悲。

2.无视封建礼教,追求独立平等

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并不以其身为女子而自甘卑微,是勇敢追求男女平等的形象。封建社会的女子一生被囚禁在三从四德的牢笼之中。但是词人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表现出国破家亡的伤痛,写出了时代的强音,其对国家社稷有深切的忧思,具有较为独立平等的意识。词作中的女性多敢于表达自我情感,追求爱情,敢于写夫妻之情。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又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等词作中的她们表现出对国家社稷的关注,可见李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追求独立平等,无视封建礼教。

(二)席慕蓉的诗作

席慕蓉诗歌深受大众的喜爱,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女性,在席慕蓉笔下抒情女主人公多为温柔谦卑,浪漫美好的。

1.温柔谦卑,心地纯净

席慕蓉诗中的女子清澈似水,又颇为温柔。《盼望》中写道:“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诗中是一个温柔、对美好的爱情有所盼望的女子,虽不知是否能长相厮守,但依旧抱有美好的期盼。字里行间索绕着她的祈愿与知足。即使受过伤害,也只念爱情的美好,仍然温柔如初。

2.美好浪漫,温婉多情

席慕蓉的诗总给人温暖的感觉,使人们对于爱情充满向往,同时其刻画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美好浪漫的。如《夏日午后》:“想你和那一个/夏日的午后/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席慕蓉用温暖委婉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敏感的女子对昔日与心爱男子浪漫邂逅的回忆。《前缘》中写道:“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烧著/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席慕蓉总是用轻柔的笔触,幻化出浪漫美好,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愿化作一柱香陪在心爱的人身边,静静地感受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三、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的成因

时代环境的差别,是造成李清照与席慕蓉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的主要原因;同时,两人所生活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也是重要原因。

(一)时代背景不同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较为黑暗的时期,因为主和派掌权,对于抗金的将领多加阻挠,宁给金人称臣纳贡,也不愿收复失地,社会政治动荡黑暗。词人在饱尝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后,把满怀的愁绪都集中到笔端。与李清照相比,席慕蓉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为开放,她幼年就随家迁居香港,不久又居台湾,青年时期在欧洲求学,生活的时代较为稳定,所能看到的黑暗面还是较少的,所以她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更向往,更执着。

(二)生活环境不同

李清照受到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熏染,眼界开阔,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又赋予她独立和高洁的性格。其思想意识是超于其所处时代的。她在心理上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礼教束缚,所以其刻画的抒情女主人公虽有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一面,但更多地表现出坚强勇敢,不受礼教束缚的性情。相比李清照所处的环境,席慕蓉生活的环境更加开放,但其思想中还是受其父母的影响,有着女性需服从于男性的想法,甘居卑微,作品中虽有女性意识的体现,但是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关于男女平等的想法。所以其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多为温柔谦卑、美好浪漫的形象。

(三)作者个性不同

李清照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早期美满的婚姻,但她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种种现实使她的性格变得较为刚毅坚强,张扬叛逆。清代裴畅就曾评说:“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与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冯金伯《词苑粹编》卷九)[3]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李清照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有着自己的影子,通过写“愁”来反映现实和寄托情感。对于席慕蓉来说,舒适的环境、温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顺随的工作、美满的婚姻造就了她温婉的性格。她笔下所写出的诗歌充满着灵性与希望,表现出的是内心中的那一份柔软。

总之,李清照与席慕蓉诗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之异同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思想有关。两者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对抒情女主人公进行塑造。通过对两人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不难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近代诗人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爱情中男女应该相互尊重,追求平等,当代女性面对爱情需要热情、勇敢,同时又需要冷静、理智,同时更应该通过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身价值。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副教授)

注释:

[1]王英志:《李清照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其他篇目详见《李清照集》)。

[2]席慕蓉:《时间草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其他篇目详见《时间草原》)。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233.

[2]钱忠相.李清照诗词创作中女性形象浅论[J].名作欣赏,2012,(8).

[3]樊洁.浅谈席慕蓉诗歌中的女子形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李清照诗词名句 篇9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重阳节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

3、《声声慢·寻寻觅觅》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4、《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6、《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描写梅花 宋·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

7、《点绛唇·蹴[1]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1]罢秋千,起来慵整[2]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

8、《点绛唇·寂寞深闺》闺怨诗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1...

9、《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

10、《蝶恋花 离情》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

11、《浣溪沙》寒食节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12、《浣溪沙》 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薰炉闲瑞脑,...

13、《浣溪沙》 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

14、《浣溪沙》闺怨诗 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

15、《浣溪沙》爱情诗 宋·李清照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16、《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

17、《临江仙·欧阳公作《蝶恋花《 宋·李清照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

18、《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描写梅花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

19、《念奴娇·萧条庭院》寒食节 宋·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

20、《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思乡诗 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

21、《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描写春天 宋·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

2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闺怨诗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

2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2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25、《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描写花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6、《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描写秋天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2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闺怨诗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2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29、《浣溪沙》 宋·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已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

30、《浣溪沙》 宋·李清照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

31、《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

32、《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

33、《蝶恋花·暖日晴风初破冻》 宋·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

3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3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

36、《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37、《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宋·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

38、《浣溪沙》 宋·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

39、《浣溪沙》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

李清照优美诗词 篇10

1.《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2.《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6.《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

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

上一篇:想成为像他一样感悟生命的人下一篇:蛋白质含量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