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8-16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2篇)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读书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止歇”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

课前准备:

1、学生提前将课文熟读;

2、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别人请教等方式简单了解林肯的生平情况;

3、学生自学课文,准备课堂老师检查。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走近林肯,了解林肯的生平。

1.师:谁能告诉大家自己的父亲是做什么的?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说:那么你就是××的儿子了。随即提问3到5名学生。(板书:××的儿子)

师: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和别人有钱的或当官的父亲站在一起,你心里会怎么想?当别人瞧不起自己的父亲时你又会怎么想?请实话实说。

林肯是一位鞋匠的儿子。(板书:鞋匠)在你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来学习《鞋匠的儿子》看看林肯先生是怎么做的。(齐读课题)

2.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对林肯的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指名介绍。

[出示林肯的生平,了解林肯的不朽功勋。]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吗?或者说你能来谈林肯给你的感受吗?(引导学生体会到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

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总结:林肯是一位鞋匠的儿子。他在因为自己父亲的职业被别人嘲笑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赢得了对方的理解和尊重。

[设计意图:学生不了解林肯,就很难真正地走进课文,去体会林肯在面对批评、讥笑、诋毁时的自信与潇洒。]

二、整体感受当时参议院的气氛,从平静的文字表面体会“羞辱”。

1.请你自读课文,读完后告诉大家,在参议员们看来,鞋匠又是个怎样的职业?

2.交流: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们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1) 理解“尴尬”:通常情况下,怎样的时候是尴尬的时候?

(2) 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怎么会使整个参议院都感到尴尬?

[设计意图:1、整体读课文,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2、在整体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尴尬”一词的理解来达到让学生感受当时气氛的目的。]

三、细读课文第3、4自然段,直面“傲慢”与“羞辱”。

1.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读出这一种“傲慢”。这难道仅仅是傲慢吗?你还从中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来?(羞辱、讥讽、嘲笑,让林肯下不了台来,让林肯从此抬不起头,置林肯于死地)

2.你认为这种种意味都集中于这句话的哪个词上?你能听出来吗?

3.指导读这句话。

4.然而不仅仅是一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开怀不已,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你真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参议员话中的含义,学会从中读出言外之意;2、明白当时总统的处境,从而为学习辩论性文章树立一种有效的解读范式。]

四、有感情地朗读林肯的话,从他的话里体会林肯伟大的心灵。

1.在《晏子使楚》中,面对侮辱诋毁,晏子巧妙反击;在《狼和小羊》中,面对挑起的事端,小羊据理力争;我们同样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中看到类似反驳:

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在竞选省议员时,因幼年时吃过外国奶妈的奶水而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外国血统。朗宁机智地回击说:“你是喝牛奶长大的,那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了!”驳得对方无话可说。

林肯与参议员的辩论方式与朗宁一样吗?

2.你能通过读来表现出林肯独特的辩论吗?(进行朗读指导)

3.文章里并没有说林肯当时说话的神情如何,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林肯印象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林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让我们通过林肯的名言与有关他的笑话来进一步了解他。

六、作家林清玄简介

1.本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他也是一位出身很贫穷的作家,所以他对林肯的故事有强烈的共鸣。(作家简介及其感动杀人犯的故事)

2.卑微的伟人。

造化有时会把宠儿放在下等人中间,让他们操着卑贱的职业,使他们远离金钱、权力和荣誉,可是在某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领域却让他们脱颖而出。让我们来看看《卑微的伟人》。

七、拓展:

1、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怎样看待你父母的工作?

2、当你收到别人的无礼攻击时,你将采取什么态度方法解决?为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然后写成一篇小文章或一个小片段,不拘形式。

八、总结

1.有关林肯的再次总结(幻灯片6)

2.这节课到这里马上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真情表达带给老师的感动和快乐。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包括老师在内的五(3)班所有成员都能像林肯先生那样,尊敬自己的父母,热爱自己的父母,并且学会以宽容的心态、智慧的方法对待别人的误解甚至攻击,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今天晚上希望大家回到家里将你写在本子上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给你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1.巩固生字词的写法, 并对它们的含义进行深度理解, 以求牢固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课文的脉络, 聚焦林肯的三次讲话, 发现林肯说话的艺术, 读好“三次讲话”。

3.通过林肯的讲话, 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 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学设计】

一、默写词语, 理解词义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生读课题) 。先请同学来听写词语, 谁愿意上黑板来写? (尴尬、卑微、羞辱、毫不犹豫)

2.评价, 随机理解。

尴尬:注意这两个字的部首。部首的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一些。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尴尬的情形吗?

卑贱:“卑”字中间的撇是连着的, 是一笔。

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其实, 任何人是崇高的或者卑贱的都由自己决定。 (生齐读)

羞辱:注意“辱”字是上下结构。

你被羞辱过吗?那是什么感觉?

总结:这种感觉很伤人, 我希望同学们都不要遇到。 (生齐读)

毫不犹豫:“犹豫”是什么意思?那么, “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

3.生订正, 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从词的读音到写法的强调, 从理解词语到运用词语, 从感受这类词的温度到这类词的朗读。】

二、默读课文, 理清脉络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快速地读一读课文, 等会儿看谁能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出示:文中是谁感到尴尬?又是谁觉得谁的身份卑贱?)

2.于是, 他们就想用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这一身份来羞辱林肯。那他们为什么就认为用鞋匠的儿子这一身份可以羞辱到林肯呢?

交流:当时, 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 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 而林肯却是鞋匠的儿子。

鞋匠的儿子就低人一等吗?不是, 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着严重的等级观念, 并且也认为林肯会以他是鞋匠的儿子为耻。

3.可事实恰恰相反, 林肯非但没有因为别人的羞辱和嘲笑而—— (无地自容) , 相反, 在最后他还赢得了他们的—— (掌声) 。 (板书)

4.这真是让人意外。其实, 议员们的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是听了林肯的三次讲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 让学生对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产生质疑和兴趣, 从而把教学引向使参议员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三次讲话”。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回顾了课文, 同时也让学生在回顾中引发思考, 将目光聚焦在教学重点上, 起到了过渡作用。】

三、读懂对话, 发现说话艺术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找出林肯的三段讲话, 自己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魅力。

2. 交流: (出示)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 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1) “忠告”这个词本身是指善意地劝告的意思, 但在这里, “忠告”是指文中的哪句话? (“林肯先生, 在你开始演讲之前, 我希望你记住, 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2) 试着想想看,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那位参议员应该是怎样的口吻呢?你来读一读。

(3) 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忠告”吗?如果你听了这样傲慢、讥讽的话, 你会怎么样?

(4) 而林肯, 他非但没有生气, 没有和他争吵, 相反却礼貌地把他的话称作“忠告”。此时你想对林肯说些什么? (板书:心胸宽广)

(5) 点拨:当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时, 争吵、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学习林肯, 要以礼貌、沉着的语言给予别人最有力的反击。

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1) 从这儿你又读出了什么?林肯不以自己是鞋匠的儿子为耻, 相反他觉得很自豪。

(2) 点拨: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 况且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知道我做总统, “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从这个“永远”中你又读到了什么?对父亲的敬爱、对自己的谦虚。 (板书:尊敬父亲、谦虚)

(出示整句话) 当面对别人的羞辱时, 林肯首先是这样说的—— (齐读) 此时参议院里一片静默, 此时林肯又讲话了。

就我所知, 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 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 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1) 这段话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所在呢?

他不但没有生气, 而且还愿意亲自帮那位参议员改鞋子。

他不认为鞋匠这个职业是低贱的, 而且还把它称作是“伟大的”。

(2) 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总统!请注意关键的词语, 想象林肯说话的语气, 读好这段话。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 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 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 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 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 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1) 这段话是林肯对谁讲的?你从中读到了些什么?

(2) 生齐读。

3. 在面对嘲讽与羞辱的时候, 林肯没有抬不起头, 他以他的宽宏大量、不卑不亢赢得了别人的赞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林肯的三次发言, 学习他的说话艺术的同时来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吧! (生齐读)

4. 林肯连任了美国两届总统。在位期间, 他颁布了《宅地法》和《黑人独立宣言》, 维护了国家统一。这位鞋匠的儿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齐读)

【设计意图:看似简短、普通的三次讲话, 初读时学生肯定不理解, 也根本感受不到什么。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词以及当时林肯说话时的情境, 感受林肯言语之中的人格力量, 让学生懂得:是林肯言语背后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参议员的认同和掌声, 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三句话。】

四、写名言, 总结全文

1.出示:批评、讥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这是本文作者, 即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林肯的评价。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

2. 别人的批评、讥笑、诽谤, 只要你换一种角度去认识对待, 把它们转化为自己人生的动力, 你就能找到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找到成功的大门。这是林肯人生最好的写照。林肯的一生是坎坷的, 可是林肯却是这么说的:人, 走向追求之路就会快乐终生!成功是屡遭挫折而快乐不减!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

3.那么, 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刚才读的两句都是名人名言, 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凡人名言。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人, 但只要你把自己的真切感受写下来, 并写得有道理, 那么也可以成为名言, 说不定还可以成为激励别人的名言呢。

4.总结:林肯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 读读他的人生, 从中你能收获更多。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1.巩固生字词的写法,并对它们的含义进行深度理解,以求牢固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课文的脉络,聚焦林肯的三次讲话,发现林肯说话的艺术,读好“三次讲话”。

3.通过林肯的讲话,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学设计】

一、默写词语,理解词义

1.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读课题)。先请同学来听写词语,谁愿意上黑板来写?(尴尬、卑微、羞辱、毫不犹豫)

2.评价,随机理解。

尴尬:注意这两个字的部首。部首的最后一笔要写得舒展一些。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尴尬的情形吗?

卑贱:“卑”字中间的撇是连着的,是一笔。

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总结:其实,任何人是崇高的或者卑贱的都由自己决定。(生齐读)

羞辱:注意“辱”字是上下

结构。

你被羞辱过吗?那是什么感觉?

总结:这种感觉很伤人,我希望同学们都不要遇到。(生齐读)

毫不犹豫:“犹豫”是什么意思?那么,“毫不犹豫”是什么意思?

3.生订正,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从词的读音到写法的强调,从理解词语到运用词语,从感受这类词的温度到这类词的朗读。】

二、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等会儿看谁能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出示:文中是谁感到尴尬?又是谁觉得谁的身份卑贱?)

2.于是,他们就想用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这一身份来羞辱林肯。那他们为什么就认为用鞋匠的儿子这一身份可以羞辱到林肯呢?

交流: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而林肯却是鞋匠的儿子。

鞋匠的儿子就低人一等吗?不是,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着严重的等级观念,并且也认为林肯会以他是鞋匠的儿子为耻。

3.可事实恰恰相反,林肯非但没有因为别人的羞辱和嘲笑而——(无地自容),相反,在最后他还赢得了他们的——(掌声)。(板书)

4.这真是让人意外。其实,议员们的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听了林肯的三次讲话。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回顾,让学生对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产生质疑和兴趣,从而把教学引向使参议员态度发生重大变化的“三次讲话”。这个环节不仅使学生回顾了课文,同时也让学生在回顾中引发思考,将目光聚焦在教学重点上,起到了过渡作用。】

三、读懂对话,发现说话艺术

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林肯的三段讲话,自己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魅力。

2. 交流:(出示)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

(1) “忠告”这个词本身是指善意地劝告的意思,但在这里,“忠告”是指文中的哪句话?(“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2) 试着想想看,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那位参议员应该是怎样的口吻呢?你来读一读。

(3) 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忠告”吗?如果你听了这样傲慢、讥讽的话,你会怎么样?

(4) 而林肯,他非但没有生气,没有和他争吵,相反却礼貌地把他的话称作“忠告”。此时你想对林肯说些什么? (板书:心胸宽广)

(5)点拨:当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时,争吵、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学习林肯,要以礼貌、沉着的语言给予别人最有力的反击。

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1) 从这儿你又读出了什么?林肯不以自己是鞋匠的儿子为耻,相反他觉得很自豪。

(2) 点拨: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况且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从这个“永远”中你又读

到了什么?对父亲的敬爱、对自己的谦虚。(板书:尊敬父亲、

谦虚)

(出示整句话)当面对别人的羞辱时,林肯首先是这样说的——(齐读)此时参议院里一片静默,此时林肯又讲话了。

就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1) 这段话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所在呢?

他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愿意亲自帮那位参议员改鞋子。

他不认为鞋匠这个职业是低贱的,而且还把它称作是“伟大的”。

(2)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总统!请注意关键的词语,想象林肯说话的语气,读好这段话。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1) 这段话是林肯对谁讲的?你从中读到了些什么?

(2) 生齐读。

3. 在面对嘲讽与羞辱的时候,林肯没有抬不起头,他以他的宽宏大量、不卑不亢赢得了别人的赞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林肯的三次发言,学习他的说话艺术的同时来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吧!(生齐读)

4. 林肯连任了美国两届总统。在位期间,他颁布了《宅地法》和《黑人独立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这位鞋匠的儿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看似简短、普通的三次讲话,初读时学生肯定不理解,也根本感受不到什么。教师要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以及当时林肯说话时的情境,感受林肯言语之中的人格力量,让学生懂得:是林肯言语背后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参议员的认同和掌声,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这三句话。】

四、写名言,总结全文

1.出示:批评、讥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这是本文作者,即台湾作家林清玄对林肯的评价。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

2. 别人的批评、讥笑、诽谤,只要你换一种角度去认识对待,把它们转化为自己人生的动力,你就能找到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找到成功的大门。这是林肯人生最好的写照。林肯的一生是坎坷的,可是林肯却是这么说的:人,走向追求之路就会快乐终生!成功是屡遭挫折而

快乐不减!请同学们再读读这

句话。

3.那么,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刚才读的两句都是名人名言,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凡人名言。虽然我们都是平凡人,但只要你把自己的真切感受写下来,并写得有道理,那么也可以成为名言,说不定还可以成为激励别人的名言呢。

4.总结:林肯的一生就是一本厚厚的书,读读他的人生,从中你能收获更多。

【设计意图:好的课文不仅在于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给予提升,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个环节让学生写一写名言,是让学生在激励别人的同时也激励自己,并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嘲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27团中学余永萍

一、教材分析

《三个儿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二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课文,本课中的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哦,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多读用心体会是本课的重点,以读促悟,学生不难理解。重点指导朗读,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做一个爱父母的好孩子。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收到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引导孩子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情感与价值

懂得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师:孩子们,你们的父母表扬过你们吗?怎样表扬的?我们去看看三个儿子的妈妈是怎样夸她们的儿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个儿子》(师板书课题《三个儿子》)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正确、流利的自读课文。

2、找出三位妈妈夸她们儿子的句子,用---标出。)

2、学生汇报:三位妈妈怎样夸她们的儿子?

3、指导朗读:怎样的读出三位妈妈夸儿子的话?

(两位妈妈是自豪,一位妈妈平稳,平和的语气)

4、指名读

5、三位妈妈是怎样提水的?(在课文中找出来)

6、你能读出妈妈们提水的辛苦吗?(从第8自然段中“重、晃荡、走走停停、痛、酸”来体会。)

7、三个儿子看见了,又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8、说话训练:一个(只)____________一个(只)________ 另一个(只)_____________说一段话。

9、质疑讨论: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0、自主评价:三个儿子,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10分钟)

阅读资料58页《爱像小船》、《妈妈,我爱您》、《妈妈笑了》。

四、拓展写作

过渡语 :在生活当中其实孝敬父母真的很简单,它也就是我们一句关心的话语,一种理解的眼神,也许我们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会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表达我们的真情。拿起笔写一写吧!

孝敬父母就是„„

板书设计

23、三 个 儿 子

翻跟头

唱歌

提水(好儿子)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团 中 学

余 永 萍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 篇5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

嗓 子 拎 着 水 桶 晃 荡 沉 甸 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

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

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

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

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

(生分别读三句话)

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

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生齐读)

4、交流二:

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

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5、交流三:

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

师:这两个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那第三个妈妈呢?谁来读!

(一生读的好)

师:哎呦,你读懂了课文。

(一生读的不好)

师:再想想该怎么读?生读好了。

师:对,就这样读!

6、师:让我们继续读课文的7到11段,去认识这三个孩子吧!

(生自由读)

师: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再齐读三个儿子的表现)

四、指明中心,分角色朗读

1、师:接下来,你和你的同桌,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12、13段的对话。

(同桌练习)

2、师:谁来?

(指明一组表演)

3、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全文吧!

(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个小朋友朗读的很好,来为我们展示一下吧!

(叫读的好的学生)

五、升华主题

1、师:你认为老爷爷看见的应该是哪个儿子?为什么?

2、师:那前两个孩子怎样呢,他们就不孝顺了吗?为什么?

(生展开辩论)

师总结:是啊!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3、师: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想起《三字经》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五、拓展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⒈通过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认识“既、嗓、拎、桶、晃、甸”6个生字,学会“拎、桶、停、聪、甸、胳膊、晃荡”9个生字,学会“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的句式。

⒉通过“分角色朗读、指导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第三个儿子的孝顺,懂体会父母的辛苦,懂得为父母分忧。

⒊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第8自然段再次感受水之重,体会儿子此时的举动正是妈妈最渴望的。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儿子,妈妈们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了,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水桶的重?(出示第8自然段)

2.你仿佛听到什么?(水晃荡声、妈妈说话的声音以及妈妈的喘息声)

妈妈们在说什么呀?(好累啊,谁能帮帮我们就好了)你能读出妈妈的心声吗?

二、初读课文,引导质疑

1、是呀,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桶向我们走来,他们的儿子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PPT出示阅读要求)

①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②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用笔做一做记号。

2.交流反馈:你看到了什么?(PPT出示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①相机出示句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②学习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用这个句式说说话。

3.梳理学生的问题,引出核心问题: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看到的到底是哪个儿子呢?(PPT出示)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板书:一个儿子?)

三、精读课文,感受孝顺

1.重点研读第三个儿子:

①你喜欢哪个孩子?说说原因(学生交流,PPT出示对比句子)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都被他迷住了。(板书:聪明、有力气)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板书:好嗓子)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板书:没有什么)

②出示对比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另一个孩子走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的水桶,提着走了。

2.当你跑到妈妈面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3.展开想象,看到儿子跑到妈妈面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这时,三位妈妈又会说些什么?

5.联系实际,说说你觉得这个儿子除了帮妈妈拎水外,他平日里还会帮妈妈做些什么?

6.课文学到这里,你一定知道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了吧?指名说。(PPT出示句子)(板书:孝顺),齐读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四、拓展延伸

口语交际:你想对另外两个孩子说什么?(可以只选其中一个说)

思考--同桌交流--指名说

五、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聪明,有力气

好嗓子

没有什么--孝顺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那么,如何才能上出本色语文的味道———简单的教学形态、扎实的教学常态、轻松的教学生态呢?现在,我就以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为例,试着谈谈如何“洗”出语文课堂的本色。

一、关注需求,激发学习热情

要“洗”出语文课堂的本色,首要因素是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很多,在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是常用的手段。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联想。如果在“课堂序幕”中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迅速产生轻松和愉悦之感,从而呈现出轻松的教学形态。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我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用富有描述性的语言拉开“课堂的序幕”,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十九世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总统,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出示,学生齐读———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这位总统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林肯,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这些震撼人心的字眼,立刻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疑问和想象的空间:“一个鞋匠的儿子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他靠的是什么?他是一位怎样的总统……”这种富有感染力的叙述,怎能不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呢?情满而自溢,老师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一时刻,让学生带着问题愉悦地自读课文,主动地到书本中寻找答案。看似简单的教学,却呈现着生命的涌动。

二、创造条件,发挥学生潜能

“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教师若能创造适宜的条件,激活其沉睡的能量,帮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势必能催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与信心。”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设置一些富有争议或思考性的话题,让学生自觉愉悦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闪光处,让学生围绕这些话题讨论、争辩,在讨论和争辩中,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潜能,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鞋匠的儿子》课文中有这样一条隐线,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迅速找出最能说明参议员前后态度变化的四个词语:“羞辱、大笑、静默、掌声”。然后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变为发出赞叹的掌声呢?”通过置疑争辩:林肯在演讲中究竟说了什么?林肯具有怎样的神奇魔力,一下子扭转了参议员的态度?……从而激起学生探究人物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

三、架设桥梁,搭建一方舞台

语文课堂中,孩子们需要一方舞台,去实践,去习得。以往的课堂中,我们习惯采用“告诉”,因此,课堂舞台的主角多数是老师。诚然,常识性的东西,我们不妨简化环节采用“告诉”。但是,对文本意蕴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却不是老师能“告诉”的。老师所要做的首先就是设计引领性的环节,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使学生一次次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然后,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积淀解读文本,实现自我与文本的自觉对话。进而,通过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的思维碰撞,完成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这时,文本中的景物特点、人物形象等,就会在一次次解读中丰厚起来。

如果带着这样的理念,再次解读《鞋匠的儿子》一文,我们发觉,课文撇开林肯的辉煌业绩,仅通过他一次简短的演讲凸显了林肯鲜明的人物形象,可谓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揣摩、比较,那么对描写人物一类的习作就起到了引领作用。所以,老师除了紧扣参议员们态度变化的线索引发学生探究外,还要重点抓住表现林肯人格魅力的三段演讲词展开品读活动。我们不妨设计以下三个半开放性、促读促思的问题:

(1)假如你就是上流社会优越的议员,你面对的是鞋匠的儿子,你会怎说?

(2)面对议员的羞辱,假如你是当时的林肯,你会怎么做?

(3)如果你是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讲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借助以上“三问”,学生就会自觉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潜心会文,静思默读,零距离地触摸、品味、揣摩林肯的演讲词,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交流中,老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非常、一定、永远、那么”几个关键词,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从而将文本内化,学生在自我吸收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三问,就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的表现比老师的预设要精彩得多。课堂实践中,有位学生运用《简·爱》里的名句说:“我们是平等的……至少我们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到上帝面前。”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与内化,生成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就说明:只要教师放手,给机会,给时间,给予展示的广阔舞台,学生就一定会给老师意想不到的惊喜。

《鞋匠的儿子》一文的教学启发 篇8

领悟人文内涵

立足读者 读者就是学生。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角色心里,深入人物内心活动,品悟人物的品质,汲取精神滋养。本文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突现林肯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课文的重难点是林肯的三段话。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读三段话,找异同,激活学生的思维。

了解作者 作者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贫穷家庭。少年时随父兄在椰风蕉雨中度过,在田间胼手胝足地劳作过,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但是他坚强不屈,永不言弃。从《林肯传》可以获知: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的一生充满坎坷。幼时丧母、读书无门、妻子又不够温柔贤惠,从35岁到52岁的17年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竞选失败,好不容易当上了总统,又赶上了南北战争的爆发,经历了4年的煎熬战争结束,又迎来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剧院被刺杀。作者林清玄借林肯的故事,使大家相信:出身卑微并不可怕,不怕贫苦出生,要奋发图强。语文教学要注重构架文本、作者与读者三者的联系,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以及坚强面对人生的意义。

走近编者 教材编委在结尾加上“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脚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为什么加了这样一个结尾,貌似和主题无关。苏教版主编朱家珑的讲座解开了疑惑:2000年台湾大选,陈水扁上台,两岸关系紧张,海内外呼吁反分裂。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才编排了《鞋匠的儿子》。语文,也代表着国家意志。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除了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魅力,更要对学生进行国家统一的人文教育。

品味演讲的艺术

在美国,任何人都可能凭借演讲的才能而当上总统。那么美国民众为什么凭演讲来决定选票?因为演讲展示了一个人的才能。是“才能”,而不是“品德”。林肯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伟大的人格魅力,还与他超人的演讲口才密不可分。从语言角度讲,要让学生品味林肯作为一个演讲家的艺术。

耐心地倾听 林肯的演讲很具有技巧。当林肯上台演讲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羞辱林肯,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过后,林肯才开始演讲。林肯耐心地听完羞辱他的话。这样的“等待”,既显示了他的风度和涵养,是有力反击的基础,更是一种基本的演讲技巧。

智慧地反击 林肯的即兴演讲——文中的九句话。这九句话觉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句话都暗含着林肯的智慧反击。例如议员嘲笑——“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虽是羞辱,却是事实。林肯如果针锋反击,说什么人人平等之类的话,就有替自己卑微的出生进行辩解之嫌,势必会使他失去一大批拥护者,而那些议员们会趁机加倍的嘲讽他。才思敏捷的林肯智慧反击——“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虽说“感激”,其实是绵里藏针,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反击方式,警告对方:我尊重你,请不要无端挑衅。“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意思是说:我没忘记身份,将对方那句“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置于死地。

真诚地表达 林肯说的这三段话中,没有一处华丽的词藻。但读来却这样打动人。这是为什么呢?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那一“感激”,先“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再对“所有的参议员说”……无论演讲技巧多么高明,没有真情,是不可能感染别人的,林肯的演讲,情真意切,娓娓动人。正是林肯的“真城”,征服了大家。

学习谋篇布局

选材精当 这篇课文写了两件事——参议院演讲和维护国家统一。林肯一生可以记述的事例很多,而作者只选择了两件:在参议院演说及反对分裂,突出了他追求平等的执政理念。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核心品质精选材料,这也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

布局精心 本文在布局上也独具匠心,前后两件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第一个事例是详写,抓住一个特定的场面,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卑微,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持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以精彩的演讲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第二个事例,略写了林肯就任总统后不久,南方发动分裂战争,林肯号召人民结束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一线总牵 执教《鞋匠的儿子》时,一位学生质疑:“老师,课文围绕‘林肯就职演讲去写,但最后又补加林肯就任总统后的治国情况,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呀?”教师稍一迟疑:“大家想想,多余吗?”结果,学生的观点并不统一。“作者这样选择还有别的用意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说:“在林肯的内心深处,他把治理国家看作是修理鞋子,鞋子破裂不能穿,国家分裂也不能生存。”“与前文是有内在联系的。鞋子、房子、人心、国家,都必须保持整体统一性,这是做鞋的艺术,也是治国的艺术。”这样“统一”思想成了贯穿两个事例的主线。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9

1.学习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从中欣赏林肯机智的辨论艺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十九世纪,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总统,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于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这位总统有一个伟大的名字--林肯。跟老师一起写下这个名字(板书)

2.(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林肯,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同时,他也是鞋匠的儿子(指题目)

3.在昨天,你们语文老师布置预习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同学自觉地搜集有关林肯的资料,谁能用一两句话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林肯吗?(学生自由介绍)

4.是的,林肯出生贫寒,一生坎坷。但就是这样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什么成就了林肯,相信大家读了课文后就会有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述了关于林肯的哪两件事。

2.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尴尬 羞辱 毫不犹豫 名门望族 卑微 静默 嘲笑 傲慢

3.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会写,还要写漂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怎么写才能把他写好?

(1)“辱”在写的时候要用“辰”包住“寸”。师范写。

(2)“豫”则要左窄右宽。师范写

(3)打开书到122页,让我们一起工整地书写这两个字。(学生描红,师巡视)

(4)表扬写字姿势好和书写好的学生。

三、精读课文第1--5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一件事,思考林肯在演讲前,演讲中,演讲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戏剧性的变化呢?

学生自学,边读边圈圈划划。

2.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参议员的态度是怎样的?

尴尬:你怎么理解尴尬?(态度不自然,没面子,下不了台,陷入僵局)

气氛为什么会尴尬?你是怎么知道的?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想法?

在他们的心中,总统应该是什么人?而林肯是什么人?

(人与人是不平等的,那些参议员都是有钱人资本家,在他们眼里,鞋匠是被人瞧不起的,林肯做了总统似乎不可思议,使他们蒙羞,可见他们只重出身,当时社会是不平等的。)

(联系上下文理解,但是偏偏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竟会在竞选总统的时候打败了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因此让参议员们尴尬。)

3.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参议员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羞辱 嘲笑)

(1)林肯在演讲前参议员是怎么羞辱、嘲笑林肯的?

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谁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话里,你听出了什么言外之意?

(你不配当我们的总统。)

谁再来读读他的话?

(语言里充满了嘲笑,轻蔑,目中无人。)

过渡:听了这个傲慢的议员的话,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

这是怎样的大笑?

(笑声中充满嘲笑,讽刺,开怀大笑)

(2)林肯在演讲中参议员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静默)

(3)林肯在演讲后参议员的态度是怎样的?(板书:赞叹)

4.同学们,林肯在演讲中究竟说了什么,具有这样神奇的魔力,一下子扭转了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这番精彩的演讲,想读几遍就读几遍。

(1)出示:“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从林肯第一段的演讲中,你读懂了什么?

(宽容大度的胸襟,把别人的讥笑当做忠告;

(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为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而自豪;

(对自己的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谦逊)

三个永远,层层递进,林肯用其智慧的语言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再读。(个别,男生,女生,想读的读)

小结: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耐人寻味,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敲击在每个参议员的心上,此时他们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他们会感到--羞愧难当,此时他们会感到--无地自容,此时他们会感到--自惭形秽,因此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

集体读完整。

(2)同学们真了不起,读出了语言文字后面的内涵,我们再来读读林肯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演讲。

出示:“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和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思考:林肯为什么说完会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赞叹的掌声呢?

句一:我父亲为你的家人做过鞋,我父亲为你家人服务过,参议员以怨报德,忘恩负义,林肯以德报怨,宽容大度形成对比,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重劳动者,傲慢之中见渺小。

句二、句三: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我指谁?你,你们指谁?如果按等级,参议员为总统服务才对,林肯做了总统愿为参议员服务,说明他没有等级观念,没有高低贵*之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句四:虽然我没有父亲伟大,但愿用学到的做鞋的艺术为你服务,他从父亲那里不仅学到了做鞋的艺术,学到的是做人的艺术,为大家服务的思想。

句五:伟大,无人能比,父亲在林肯心中崇高的地位,林肯对父亲充满了感恩,崇敬之情。他深爱着自己的父亲。

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小结:同学们,在演讲的时候,林肯是怎样的心情呢?他是怎么说的?--动情,激动万分,慷慨激昂,字字铿锵,义正词严,热泪盈眶,我们要读出这种心情。林肯号召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倡导平等。

个别读,分组读。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语:

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演讲字字发自肺腑,正是这份真情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这就是他的演讲所具有的魅力,所具有的神奇的魔力,使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2.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把林肯那动情的演讲再读一读吧,老师引读。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而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停止后,林肯说……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3.第5自然段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在经久不息的赞叹声中,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板书:富有爱心 宽容大度 懂得感恩 提倡平等 充满智慧 具有魅力……)

5.林肯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林肯的人格魅力还远不止于此,下一节课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林肯的故事。(板书“……”)

6.同学们,林肯的这番演讲不仅体现了他语言的魅力,更展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使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听了林肯的演讲,参议员们不再为他当选为总统而感到难堪,不再羞辱他,不再嘲笑他,心中充满赞叹,欣赏,和尊敬。

7.总结板书:

林肯就是这样一个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总统。(板书:伟大的总统)

五、指导写法,课外拓展

1.指导写法:

这篇课文是记叙文中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人物。在第一个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让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一大特点。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个事例,第二个事例我们下节课学习。相信学习了第二个事例之后,大家对林肯这个人会了解得更加全面。

2.课外拓展:

课后,我们一起来搜集林肯的相关故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开个座谈会,来谈谈你“眼中的林肯”。

第二课时 (略)

第二课时内容简介:

1.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体会林肯仁爱正义的优秀品质。

2.“我眼中的林肯”故事演讲会。进一步深入了解林肯。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10

一、检查预习

1、师:昨日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鞋匠的儿子》,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怎样样?指名两名同学上台听写(卑微、尴尬、羞辱、傲慢、静默、赞叹、名门望族)

2、重点指导“尴尬”的书写。(“尴尬”的偏旁不就应是“九”,而是“尢”,其实不瞒你们说,胡老师以前也写“九”的,幸亏上次经过一位大师的指点,不然这天可就尴尬。赶紧把这个字再听写本上再写3遍。)

二、概括文章主要资料

1、这天我们继续学习《鞋匠的儿子》,这是一片写人的文章,我们明白写人的文章是透过写事情来写人的。此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用几件事来写鞋匠的儿子林肯?(板书:林肯)

(1)林肯在当选总统的那一刻,在参议院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而林肯的一番话,把参议院的羞辱化为赞叹的掌声。(板书:化解羞辱)

(2)林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

国家分裂这是一场危机,林肯也化解了。(板书:化解分裂)

2、这样一概括,两件事印象就更深刻了,我们高年级要学会概括,概括要么用一个句子,要么用一个短语或者词语。概括潜力是语文阅读潜力的标志。

3、用两件事来写一个人,这两件事是不一样的,哪件是大事?哪件是小事?(化解羞辱是小事,化解分裂是大事)因为化解羞辱是个人的事,而化解分裂是国家的事,一件事是详写,一件事是略写。哪件是详写,哪件是略写呢?我们再来找不同,前面化解羞辱林肯用什么化解的?(语言,也就是说话。说说话就能化解)那分裂呢?指名读第6自然段,用战争来化解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南北战争资料)

4、师: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化解国家分裂,维护关国家统一,这是林肯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照理说就应详写,但是课文恰恰重点写的是化解侮辱。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出示资料),这天我们就从“化解羞辱”这件小事上来感悟这位传奇人物身上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伟大的人格。(板书:独特的精神力量伟大的人格)

三、精度感悟“化解羞辱”

1、快速地读一读1-5自然段,思考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板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2、我们来看看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出示PPT)指名读。(参议员话中有话)你从参议员的话里听出了什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总统??为什么参议员不直接说出“卑微”呢?

3、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都等着看林肯怎样收拾这样的场面,大家到课文第三段中找出林肯说话前的一个小细节?为什么林肯等到大家的笑容停止后才说话?(应对傲慢的参议员的嘲笑,林肯没有反唇相讥,而是表现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的稳重和睿智。这就是独特的精神力量)我们来看一看林肯的三句话,(出示林肯的三段话)林肯在说什么?他想说什么?(由表及里,话中有话)

(1)出示句子:我十分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必须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明白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林肯话里的三个“永远”有着不同的意味,你读懂了吗?“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是林肯对参议员的感谢,体现他宽容大度的胸襟,同时也是对参议员傲慢和偏见的有力委婉的回击;“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是说林肯不会因出身低微而自卑,这表现出林肯的坦诚和自信;“永远无法像父亲。。。。。。”是林肯表达对父亲的尊敬、爱戴、和感激。

总结:林肯的话先声夺人,让参议员们感到震撼,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这就是林肯人格的魅力。

(2)出示句子: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能够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师:林肯评价父亲是“伟大的鞋匠”,父亲在林肯的心中拥有着崇高的地位。“从小从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林肯从父亲身上不仅仅学到的是手艺,还有高尚的品格。林肯不以总统自居,而以鞋匠的儿子的身份与参议员交谈。充分显示出他的自信与谦逊。使参议员为自己的浅薄和狂妄感到羞愧。这就是林肯身上伟大的人格魅力——不卑不亢。林肯要以改正不合脚的鞋子为由,委婉的告诫对方:人与人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与人的互助与合作十分的重要。

(3)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到,而他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必须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能够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师:此时的林肯陷入对父亲深深的回忆之中,这是动情的泪,是怀念的泪。林肯用发自心底对父亲的诚挚的敬爱之情,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用谦逊和朴实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赢得了大家的感动和掌声。

4、这些就是林肯高尚的品格,这就是智慧的语言,林肯不愧是有魅力的伟大的总统。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三句话(出示句子)。

四、实践运用,课题练笔

师:同学们,写人写事的文章,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而这篇课文只写人物的语言,可见语言中见智慧。(出示林肯的故事)

想向林肯学习说话的艺术吗?用机智过人的品质化解尴尬。(你竞选班长,有人说:“你做事丢三落四,我们怎样放心把班级交给你呢?这也是恶意的,反对你的,请你学林肯,想想就应怎样说,)用上“我十分感激…….我必须…….如果……

我十分感激你让我想起我这个缺点,我必须会记住这个你这个忠告,以此来警醒我自己,如果我能当选为班长,我会对班级的事时刻用心,更多的关心班级的大事。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仅学习了林肯身上伟大的人格魅力,还从他那儿学到了说话的艺术,收获真不小啊!马云说过“平庸的人用嘴说话,聪明的人用脑说话,智慧的人用心说话”。

《鞋匠的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沉浸文本, 扎实阅读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 他们的阅读常常只是简单感知一下文本, 就被匆忙地设计了许多问题和活动, 启发学生谈自己谈生活。文本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引子。阅读不仅要读懂文章写了什么, 还要能通过语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体会语言的力量。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 对于小学生来说, 即使是高年级的学生, 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想真正沉浸于作家的语言中, 尤其是远离自己的生活的人的语言中, 那就要我们教师去引领和帮助。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时, 我从下面几点入手。

1.年级越低越难沉浸文本, 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那么有的文章就必须做好预学才有利于学生沉浸文本, 所以, 这节课的预学是必不可少的。

2.文题质疑, 引趣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 就不怕做不下去;有了兴趣, 就不怕读不进去。所以, 我以一个疑问引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学生的阅读动力。

教学片段:

师:鞋匠的儿子是谁?

生:美国总统林肯。

师: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鞋匠的儿子怎么会成为总统。

生2:还是美国的总统!

师:怎么会有这样的疑问呢?

生1: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差太大了。

生2:太难了!

生3:太了不起了!

师:是的, 怎么会呢,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让我们读读课文, 你应该就能明白了。

一个小小的反差, 激起了学生们的讨论热情, 让他们对林肯产生了无穷的好奇, 在他们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一个鞋匠的儿子是怎么成为美国总统的?这正是学生们走进文本的巨大的动力和很好“沉浸剂”, 是扎实有效阅读的开始。

3.对比运用, 衬托人物。

写作中常常会运用对比手法, 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 安置在一定的条件下, 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 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 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教学中, 我们不妨也运用一下对比, 通过一系列的比照, 使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请你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的几个词语。

生:傲慢、羞辱、静默、赞叹……

师:看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生1:态度变化太大了!

生2:在一次演说中就有这么多次的态度转变, 这得受了多大的影响呀!

师:是的, 受了什么影响呢?

生1:受林肯演说的……

只是参议员们前后态度的变化对比, 就让学生们更加感受到林肯的伟大。人物形象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也深入透彻了许多, 这比我们再多的讲解都有效许多。

4.联系上下文, 凸显人格魅力。

古语有云:凡大家为文, 如行云流水, 不假修饰。文章虽然在形式上有段落、章节之分, 但可谓是行断而意连。一篇文章段落和各句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正确理解这种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和对全文的深入理解。我们对阅读理解短文中某个段落或句子进行理解分析时, 不能把该段或句子孤立出来, 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只理解个别段落或句子的含义是远远不够的, 要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弄清前后句之间, 前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从语篇的角度上对全文进行理解、分析、判断。因此, 联系上下文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通过林肯的演说改变了参议员们的态度, 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总统。现在请你们再读一读林肯演说时说的话和文章最后一段中说的一段话, 联系起来, 再思考一下, 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林肯很热爱和平。

生2:林肯尊重劳动人民。

……

通过联系上下文, 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林肯的超凡的智慧, 博爱的胸襟, 还让学生看到他作为总统的杰出。不禁让人为林肯这个人物而动容、鼓掌。

5.朗读文本, 浸润情感。

当学生对这个人物有了深刻的理解, 就会产生浓浓的敬佩之情。这时让学生来读文本, 一定会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一致, 读起来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滋味。他们会体人物之情, 感作家之想, 悟语言之意, 得语感之练。他们会让文本的语言活起来, 生动起来, 悦耳起来, 让听的人也为之感动。相信学生们一定已经深深地沉浸于文章的语言中。

通过这样几个环节,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一定是深层次的, 对人物的认识是深刻的, 和作者的情感也是有共鸣的。真正完成了曾宪一老师所说的语文教学的使命。

二、反思阅读, 感悟谋篇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我很认同武凤霞老师在她的《让阅读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地》一文中的一段话,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 如果每一篇文章的阅读, 都是一次写作过程的体验, 那么, 几年下来, 即使最不喜欢作文的孩子也一定知道该怎么写”。我们为什么要带着我们的孩子们读一篇又一篇“别人”的文章呢?因为这些文章是语言运用的典范, 是语言运用的技巧展示, 是榜样, 是例子。我们沉浸在这些经典的语言中, 读读、悟悟、说说、念念, 正是为了学习运用语言。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一定不能只停留在欣赏感悟上, 而要带领学生沉浸于文本语言中, 并以文本语言为例, 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述说自己的心理。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林肯是个伟大的人物, 他的身上有着许多伟大的品质。作者是不是一一向我们介绍的呢?

生:不是。

师:那你们又是怎样在短短的30分钟的时间里, 就能如此深入地了解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的呢?

生:是通过课文里的描写知道的。

师:是的, 能通过作家的一篇文章, 就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人物, 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生1:通过文章开头的背景介绍, 我感觉林肯很有智慧, 而且很沉着。

生2:还有通过参议员们的态度变化, 让我感觉到林肯的演说才华很了不起。这应该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衬托吧。

生3:就是侧面烘托。

生4:还有参议员们的傲慢和林肯的谦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更让我觉得林肯很大度。

生5:我觉得林肯说的话最让我们感动, 一个总统遭遇下属的羞辱, 还这样的大度, 这才是大智慧。

……

师:同学们, 作者正是通过前后对比、侧面反衬以及描写人物的语言、背景等方法, 用几百个字就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伟大的总统。这是作家的语言艺术的展示, 更是语言力量的展现。我们都拥有语言的力量, 我们要学会使用这种力量, 就要像作家一样, 在写作前好好地构思与谋篇, 让我们的语言有力。

《鞋匠的儿子》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

品质。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

3.习作选材指导:

(1)写人物要言行一致,注意题目与文章选材的关系。

(2)学习就人物事迹发表相应的感想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难点:习作选材指导。

【教学准备】

1.搜集林肯的资料及林肯当选总统时的背景资料。

2.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了解人物

(师板书课题后,生齐读。)

师:鞋匠是干什么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生:修鞋的。

生:卑微的职业。

师: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却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这位了不起的伟人就是――

生:林肯。

(师板书:林肯)

二、测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林肯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他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

(生读课题《鞋匠的儿子》)

(师课件出示文字,生填空)

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这些出身()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的鞋匠的儿子,决定在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

()他。

师:“尴尬”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尴尬的经历。理解“羞辱”“毫不犹豫”的意思。

(生开火车读课文)

三、导,理清条理

1.明确学习目标。

师:一位鞋匠的儿子靠什么成为国家总统?

(生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参议员对林肯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表示变化的词语。)

(师板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

师:参议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课文的第1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师:为什么整个参议院的议员们都感到尴尬?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1自然段。

生1:当时美国的参议员们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而林肯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生2:参议员们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新总统是一个出身卑微的人。

师: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等级歧视异常严重,人与人之间是极其不平等的,在这种严重的歧视面前,鞋匠是――

生:卑微的。

师:总统是――

生:高贵的。

师:平民是――

生:卑微的。

师:上流社会贵族是――

生:高高在上的。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四、延

(师课件出示:林肯家境贫寒,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在艰苦的劳作之余,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他夜读的灯火总要闪烁到很晚很晚。两年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律师,坚持为正义的一方辩护。)

师:默读小故事,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勤劳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诚实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林肯。

生:我看到了一个坚持正义的林肯。

……

师:假如你是一位支持林肯的参议员,你会怎么说?怎

么做?

五、写

师:(课件出示小练笔)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支持林肯的参议员,你会――

第二课时

一、测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鞋匠的儿子》。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首次到参议院演说前发生了一段小插曲。请同学们读这段填空(出示课件),回忆他即兴演讲的原因,将缺省的词语默写在本子上。我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写。

师:在参议员的眼里,当总统的应该是――(生: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而不应该是――(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有个傲慢的参议员当场就羞辱起了林肯。(课件出示并引读参议员的话)

生:一个鞋匠的儿子,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林肯新官上任,迎接他的不是恭喜,不是支持,而是――

生:羞辱。

二、导

师:他是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羞辱的?在他演讲前后,参议员们的态度有何变化?从这些话中,你感受到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上节课同学们已在书上作了批注,也圈画了关键词。现在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3~5自然段,梳理一下思路,准备与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师:我请三个同学合作读一读林肯的三段话。

(生合作读)

师:听了这番演讲,参议员们的态度有何变化?

(师板书:静默、赞叹)

师: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何会有180度的变化?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一下他的语言。

(师出示林肯说的第一段话,指名读。)

师:听出来了,这段话的大意是――

生:感激参议员的忠告。

师:两者比较,后一段少了点什么?

生:非常、一定、那么。

师: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生1:明明是羞辱,林肯却说是“忠告”,而且要永远记住,中国人说“以德报怨”,林肯就是在这么做。

生2:他从参议员的话中读出的不是羞辱,而是参议员语言背后的思想――参议员出身名门望族,生活优越,高高在上;而鞋匠是――卑微的,像鞋匠一样的普通劳动者在贵族眼里都是卑微的。

生3: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美国的南北分裂将继续。新上任的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人为的等级观念,让“人人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他非常感激参议员的忠告,还要永远记住。

生4:林肯是鞋匠的儿子,这个身份不会改变,他也不想改变。

生5:参议员眼中的“卑微”,在林肯眼中却是自豪。他引以为荣。

生6:父亲在林肯心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林肯尊敬他,怀念他。

(师指导朗读,生齐读。)

师:此言一出,刚刚还开怀不已的参议员们一下子――

生:静默了。

师:林肯又转向那个参议员。(出示林肯的第二段话)

师:理解“艺术”。我们一般认为什么才能称之为“艺术”?

生:像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

师:我们脚下的鞋子称得上是艺术吗?流水线的产品只能叫技术,但是手工制作、量脚定做、独一无二才可以称得上是――

生:艺术。

生:林肯父亲无论是制鞋还是修鞋,都精心、用心,参议员家人脚上的鞋就是最好的例子。

(师指导朗读,生齐读。)

师:读到这样的话,你赞叹了吗?你赞叹的是――

生1:我赞叹的是林肯的宽容大度。

生2:我赞叹的是林肯的演讲艺术。

生3:我赞叹的是林肯的孝敬父母。

师:林肯不愧是律师出身的演说家,即兴演讲感人肺腑。谁愿意像林肯一样上台来说一说呢?

(生上台展示)

师:当你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也像林肯一样把“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化成了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生齐读)

师:这句话是人教版教材的这个故事的结尾,而西师大版课文里的这个故事到“赞叹的掌声”就结束了。为什么我们苏教版的课文里还有个第6自然段呢?有存在的必

要吗?

师:第6自然段写了什么?请自读、思考。

师:在这段话里,“房子”指的是――

生:美国。

师:不希望房子塌下去,意思是――

生:不希望美国分裂。

师:这句话表达了林肯的执政理念:反对――

生:战争。

师:支持――

生:和平。

师:林肯有鲜明的理念,有高明的演说才能,更有坚决的行动。真不愧是――(课件出示句子)

生: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师课件出示资料)

师:在美国民众评选历届总统排名时,林肯得票最高,超过了――

生: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师:超过了――

生:美国的新政总统罗斯福。

师:现在你感到这最后一段有存在价值了吗?

师:那么,能不能把林肯的丰功伟绩写具体点呢?甚至比他的即兴演讲还长?

生1:若是这样,那课题就该是《林肯传》。

生2:若是这样,那课题就该是《伟大的总统》了。本课以《鞋匠的儿子》为题,告诉我们课文只是讲了一件名人轶事,只是想从侧面表现林肯的伟大。

三、延

师:我们来看一下林肯的名言和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

(课件出示)

1.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我们绝不能成为敌人。

――林肯

2.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

――林肯

3.在整个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从每一个战场,每一个爱国志士的坟墓延伸到每一颗跳动的心和每一个家庭,它们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的合唱曲。

――林肯

4.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林肯

5.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的人……这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见的人物……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马克思

四、写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感触很多,就请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选择一个角色,写一段话吧!(出示小练笔:

假如,你是一位支持林肯的参议员……

假如你曾是一位嘲笑过林肯的参议员……)

(生写话,交流分享。)

五、总结

师:虽然出身卑微,但林肯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是――

生:伟大的。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一些林肯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小故事。并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在班队课上开展一个小型演讲会:《我眼中的林肯》。

2.推荐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从而了解林肯当总统时的社会背景。

板书设计

鞋匠的儿子

卑微 鞋匠的儿子

伟大 林肯 宽容大度 自信从容 真诚友善 ……

名门望族 参议员 尴尬 羞辱 大笑 静默 赞叹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南湖小学)

上一篇:上学期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下一篇:普华通讯二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