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安全标准化

2024-07-01

危化品安全标准化(共8篇)

危化品安全标准化 篇1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下简称《规范》)和《关于认真组织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2007〕135号)精神以及省安监局《关于印发〈江西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赣安监管一字(2010)74号)等文件要求,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结合我公司(厂矿)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遵循“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和公司(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安全理念。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标准,通过实施《规范》,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矿山本质安全程度,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二、任务目标

国家和省、市安监局规定:2013年底凡未达到最低标准化等级的,一律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关闭;2010年之后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未实施安全标准化的,不予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第三轮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之前安全标准化未达标的,不予延期换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考核检查发现未启动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不予通过考核检查;将是否启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日常监督检查重要内容。

根据创建标准化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公司(厂矿)在2011年8月底前,完成所有整改、试运行、考评工作,并出具考评报告和结论,向省安监局提交申请材料;2010年10月底前,完成安全标准化等级认定等所有工作,并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的企业必须具备的以下条件:

(一)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营业执照、地勘资质、矿山工程施工资质有效,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履行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程序)且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二)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AQ2007-2006,以下简称《规范》)要求建立并良好运行标准化系统6个月以上的企业;

(三)尾矿库必须达到正常库标准;

(四)至申请之日前一年内,未发生死亡、重伤3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

三、技术指导及考评机构

由专家组对我公司(厂矿)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由省安监部门组织专家对我公司(矿)进行考评定级。

四、组织机构

(一)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

长:汪水泉

副组长:何景良 黄金春 王锦斌 李特来 谢高明 曹华雁

成员:赖炜

汪永明 卢德文 柏振兴 朱自芬 龙礼珠汪华阳 汪飞龙 龚清海

各厂矿负责人

(二)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小组

长:黄金春

副组长:王锦斌

成员:李特来 赖炜 汪永明 卢德文 柏振兴 朱自芬

龙礼珠 汪华阳 汪飞龙 龚清海 王福荣 柏振兴

胡振好 汪胡林 边辑

苏日文 各厂矿有关人员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培训、宣贯、策划(时间:2010年8月底以前)

1、组织召开安全标准化动员大会。

2、成立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3、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培训。

4、组织召开工作小组成员会议,布置下阶段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估(2010年8月至10月30日)

1、各单位工作小组成员对本单位全体职工传授并巩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技术。(2010年8月至9月10日)

2、工作小组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进行系统、全面的危害因素辨识,为安全标准化支撑系统的编写提供法律依据。(2010年8月至9月10日)

3、工作小组收集梳理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识别与安全标准化规范体系等相对应的制度、文件、规程或其他要求,为安全管理制度手册编写提供依据

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威海公司石岛油库整体安全水平,促进安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发生中石化销售企业等级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在威海石岛油库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油库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深化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油库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

二、活动时间:

二00九年一月五日至二00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油库主任为组长,主管为副组长,各班组组长及自评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根据威海市安监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库实际,组织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汇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工作开展经验;提高全员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指导和协调基层部门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改;联系考核机构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评审;逐步实现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沟通、宣传与学习,这是搞好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外部: 与安监部门沟通,掌握对该工作的最新要求; 汇报企业工作开展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情况;

试点企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联系专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内部: 标准化文件的上传下达;

工作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气氛;

标准化内容的教育培训;

相关资料的相互传递与信息沟通

2、安全标准规范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是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前提。通过学习,明确日常管理使用的相关规范,为自查测评提供依据。

3、自查与综合测评,这是查找和消除隐患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安全标准化工作达标的保证。我们可以结合省、市公司的安全设备检查工作,利用安全标准化检查表的方法进行打分自评。

4、隐患整改,这是我们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目的。通过对隐患的落实整改,消除油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将其控制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保证生产的安全。

内容:a)设备设施存在隐患的查找、整改; b)各种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修订补充;

c)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纠正;

d)其他

五、本次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过程可分五个阶段,上述四方面的工作贯穿其中。

1、宣传发动阶段(2009.01.05—2009.02.28)

a)安全标准化相关文件的传达贯彻;

b)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宣传;

c)对全员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学习培训,获取全员对实施安全标准化活动的认可。

2、初始状态评审阶段(2009.03.01—2009.04.30)

结合各级安全设备检查,对现行的安全管理状况、设备设施隐患进行评审,发生的事故、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搜集整理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为下一步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3、风险分析阶段(2009.05.01—2009.06.30)

a)结合省公司推行的HSE做好《安全评价报告》的工作,完成对油库个作业环节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

b)各部门针对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及识别危害、评估风险的结果,对隐患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4、具体落实阶段2006.07.01--2006.10.31)

a)各部门做好各类安全台账、记录的填写.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会议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b)按规范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清罐等危险性作业环节加强管理,做好作业记录及作业许可证的填写工作。c)在库区、泵房、发货区悬挂或张贴警示标志,进行危险、危害告知。

d)按照《中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结合石岛油库实际情况,编制石岛油库应火灾、爆炸、油品跑冒泄漏、洪水、地震、台风、传染病等应急救援预案。

5、自评与评审阶段(2009.11.01—2009.12.31)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后,结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进行自评,自评活动由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进行现场考核打分。并编写《自评报告》;提出考核评级申请。评审考核组现场考核,现场考核应覆盖公司所有的部门、区域;考核组编写考评报告,将考评报告分别交给企业和考核机构;申请考核机构根据考核组的考核意见进行评审,确定对企业的考核评级结果。

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 威海配送中心

安全生产标准化定义:

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人员教育培训、设备设施运行管理、作业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编辑本段规章颁布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安全生产行业标准,标准编号为AQ/T9006—2010,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编辑本段目录

前言...II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1

术语和定义...1

一般要求...1

4.1 原则...1

4.2 建立和保持...2

4.3 评定和监督...2

核心要求...2

5.1 目标...2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2

5.3 安全生产投入...2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2

5.5 教育培训...3

5.6 生产设备设施...4

5.7 作业安全...4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5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6

5.10职业健康...6

5.11应急救援...7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7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8

编辑本段全文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国庆、高明、侯茜、王屹、高英杰、李会英。

本标准首次发布。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

安全绩效 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核心要求 5.1 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3 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5.4.3 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4.4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5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5 教育培训

5.5.1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5.5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5.6 生产设备设施

5.6.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5.6.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6.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5.7 作业安全

5.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7.2 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5.7.3 警示标志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5.7.4 相关方管理

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5.7.5 变更

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8.1 隐患排查

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5.8.2 排查范围与方法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8.3 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5.8.4 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5.9.1辨识与评估

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5.9.2登记建档与备案

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5.9.3监控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10 职业健康

5.10.1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10.3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5.11应急救援

5.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5.11.2应急预案

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5.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5.11.4应急演练

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11.5事故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5.12.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5.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13.1绩效评定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5.13.2持续改进

危化品安全标准化 篇2

我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大国,作为三大高危生产行业之一,一旦发生危化品安全事故,将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的影响[1]。安全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2]。为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要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逐步建立并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确保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现有的危化品安全标准化通过考评打分的方式,对不同类型企业依照同样的方法和同等的权重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其针对性和客观性存在一定的不足,且各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差异程度较大,难以把握,导致对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从而出现严重的层次差别,对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影响不利。本文参考现有的标准规范,合并重叠的评价因子,用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来评价危化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标准化等级,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并建立合理的评价集,给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评价体系。

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即是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模糊层的综合评价模型,发挥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全面考虑影响评价系统的各种因素,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3,4]。

1.1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AHP)基本的思路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组成要素,将这些因素按照一定的规则进一步分解,主要是按照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有序的梯级层次结构,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对每一层次的各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构造出判断矩阵,对不同情况的评比给出如表1[5]所示的数量标度;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其主要步骤如下[6,7,8,9]:

(1)根据表1中的标度方法,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即判断矩阵为

式中:aii=1,aji=1/aij。

(2)将判断矩阵A的各行元素相乘,并将所得乘积分别开n次方得n个方根值,即

(3)将W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wi,即

(4)计算其相应的特征向量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

(5)进行一致性检验:

(1)计算一致性指标为

(2)依据表2不同阶数矩阵对应值,由n找出相应的一致性比例系数RI;并计算一致性比例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A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单层次判断矩阵的构造符合数学逻辑,可以依据该矩阵进行权值的计算;当CR≥0.1时,必须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直到取得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1.2 对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在确定层次因素取得一致性判断矩阵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8,9]:

(1)建立综合评判因素集U={U1,U2,U3,...,Uk},反映被评价对象的一级指标

式中: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ni为Ui的元素个数。

(2)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确定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集为

(3)建立评价集V。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做出的各种评语等级的集合,通常评语等级个数m在4-9之间[10]。

(4)组织相关人员对各二级指标通过投票进行评价,得到评判矩阵为

(5)求出总评价矩阵B为

式中,Bi为一级指标Ui的评价向量

(6)求出总目标评价向量C为

(7)计算确定总目标评价向量C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评价集可判定目标层对应的评价语,从而得出结果。

2 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等级模糊层次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层次分析法中的递阶层次结构特点,根据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特殊情况,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在现有的技术规范[11]基础上,建立了评价过程适用的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10个准则层,44个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如图1所示。

2.2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2.1 确定指标集

根据图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集为U,其包含10个一级指标,也即U={U1,U2,U3,U4,U5,U6,U7,U8,U9,U10},一级指标包含44个二级指标,即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25},U3={u31,u32,u33,u34},U4={u41,u42,u43,u44,u45,u46},U5={u51,u52,u53,u54,u55},U6={u61,u62,u63,u64},U7={u71,u72,u73,u74,u75},U8={u81,u82,u83},U9={u91,u92,u93,u94,u95},U10={u101,u102,u103}。

2.2.2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依照表1的判断矩阵标度建立一级指标U的判断矩阵:

求得其特征向量W=(0.058,0.209,0.082,0.076,0.161,0.154,0.082,0.042,0.045,0.091)T,λmax=10.245,CI=0.027。根据阶数查表2得到对应RI=1.49,则CR=CI/RI=0.018<0.1,可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表明以特征向量W的各个分量wi作为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是合理的。

以同样的方法,构造出U1-U10的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检验,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具体计算结果见表3。得到的二级指标对应权重向量分别为W1=(0.222,0.231,0.231,0.316)T,W2=(0.145,0.216,0.211,0.283,0.145)T,W3=(0.297,0.223,0.248,0.232)T,W4=(0.151,0.155,0.138,0.243,0.151,0.162)T,W5=(0.229,0.198,0.201,0.199,0.173)T,W6=(0.232,0.287,0.232,0.249)T,W7=(0.147,0.204,0.211,0.262,0.176)T,W8=(0.311,0.356,0.333)T,W9=(0.251,0.218,0.146,0.152,0.233)T,W10=(0.333,0.311,0.356)T。

2.3 建立评价模型的评价集

为了保证一致性,建立划分安全标准化等级的目标评价集,并构造出适用于各二级因素的评价子集,与目标集相映射,即目标集V={Ⅰ,Ⅱ,Ⅲ,Ⅳ},评价子集V0={好,较好,一般,差}。

3 实例应用及结果分析

3.1 应用对象概况

本文应用实例为广东佛山南海区某家化工涂料生产企业。该企业在职员工50多人,占地3万平方米,各品种的涂料产品年总产量达8000多吨。为加强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企业管理层积极响应安全监管部门的号召,主动地逐步建立起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3.2 构建模糊评判矩阵

为对安全标准化等级进行评估,现利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请10位专家对各二级指标通过投票方式按评价子集V0={好,较好,一般,差}进行打分评价,得到评价矩阵:

通过前述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可知权重集W1={0.222,0.231,0.231,0.316},因此可得一级指标“负责人与职责”即U1的综合评价向量为B1=W1·R1={0.054,0.399,0.392,0.155}。同理,可计算其余9个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向量,最后得到总目标的评价矩阵为:

3.3 标准化等级评判

前文计算出来的一级指标权重集为W={0.058,0.209,0.082,0.076,0.161,0.154,0.082,0.042,0.045,0.091},进一步计算应用于该涂料企业的总目标评价向量为C=W·B={0.084,0.428,0.350,0.138}。由于评价体系的目标层评价集为V={Ⅰ,Ⅱ,Ⅲ,Ⅳ},因此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该涂料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等级为Ⅱ级。

3.4 结果分析

该涂料企业经考评机构进行现场打分考评后,被评为二级达标企业。这与利用本文建立的安全标准化评价体系得出的结果一致,同时通过本体系总评价向量可以宏观地知道该涂料企业相应等级的隶属程度。

4 结论

考虑到现有的危化品企业考评方法没有划分成具体的种类,且指标权重单一不变、针对性不足及标准分值较难把握等缺点,本文对危化品行业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更有针对性的权重值,明确了各级指标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并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发挥两者的优点,建立了一套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等级的评价体系,最后以实例验证体系的可行、合理、有效和适用。通过分析和实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利用现有的考评方法出现临界值或接近临界值,导致难以准确判定标准化等级时,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可提供切实可行的辅助参考依据。

(2)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如石油、涂料、烟花炮竹等行业,根据其不同特性,利用本文的评价体系可弹性地确定更合理的各指标权重值,提高评价指标权重可信度,因而比现有的考评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特点,评价体系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的模糊性,符合人的认识模糊性,能够有效降低个人主观片面性,比一般的评比打分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摘要:当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中存在针对性不足、标准分值难把握等缺点,结合我国危化品生产储运及安全监管现状,为合理地评价危化品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等级,参考现有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出了采用10个一级指标和44个二级指标来评价危化品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有机结合,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各级指标权重值,创建了一套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评价体系。最后以某涂料企业作为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实例,并对比现场考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可行、有效,指标权重可信度高,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不同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可为评价危化品企业的安全标准化等级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权重

参考文献

[1]赵来军,吴萍,许科.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7):165-170ZHAO Lai-jun,WU Ping,XU Ke.Statistic analysis andcountermeasures on dangerous chemical accidents in Chi-na[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9,(7):165-170

[2]高建明,曾明荣.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现状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52-55GAO Jian-ming,ZENG Ming-rong.Current situation andmeasures of dangerous chemical safety 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1(3):52-55.

[3]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2,14(2):80-88ZHANG Ji-jun.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J].Fuzzy Systems and Mathematics,2002,14(2):80-88

[4]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在安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2):69-72GUO Jin-yu,ZHANG Zhong-bin,SUN Qin-yun.Applica-tions of AHP method in safety science[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2):69-72

[5]胡淑礼.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13-34

[6]LU Li,Zhi-Hua Shi,Wei Yin,etc.A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approach to eco-environmental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for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are-a,China[J].Ecological Modelling,2009,(10):3439-3447

[7]黄世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3):52-55HUANG Shi-guo.Research on safety management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ased on fuzzy-AHP[J].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09,23(3):52-55

[8]Demirci M.Genuine sets,various kind of fuzzy set s andfuzzy rough s et 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 based Systems,2003,159(11):467

[9]孙建国,刘镇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系数在模糊评判中的应用[J].磨床与磨削,2000:78-80SUN Jian-guo,LIU Zhen-chang.Application of determi-ning weights with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n fuzzy e-valuation[J].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2000:78-80

[10]黄韬,江诗咏.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液氯运输过程安全性评估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6):58-64HUANG Tao,JIANG Shi-yong.Apply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n road transport system ofliquid chlorin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logy,2007,3(6):58-64

让生命远离危化品安全事故 篇3

调整行业结构迫在眉睫

针对危化品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刘宇航建议,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相关技术和政策研究,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强化政策引导,加快专业物流企业发展,推动先进技术应用。他还建议取消禁止危化品车上高速路的规定,让有资质、有安全措施的合规危化品运输车走高速;取消《危化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办理统一的危化品通行证。

另外,刘宇航认为调整行业结构迫在眉睫,“提高全国危化品车辆的正规性、增强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系数,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是改变“小、散、乱”的行业现状,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行业整合,淘汰违规小企业,推动龙头企业的形成。

他还指出,并购并不是实现行业整合的最好方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危化品分会将通过建立危险品驾驶员诚信体系、推动实施危化品物流团体性标准、建立区域性公路运价参考指数、建立化工业PMI等方式逐步引导和带动整个行业的整合,向规范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改革目前的处罚制度也有助于行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通常是罚款之后即放行,而国外在发现违规情况后,往往是先扣留车辆、禁止继续行驶,进而追查,对涉事公司进行整改或停运的惩处。”刘宇航认为,学习国外的惩处制度能够防止小企业违规“钻空子”,并为专业化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外,当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发生时,事故处理团队都是由企业自建。随着危化品运输量的不断增大,刘宇航建议,未来政府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补贴的方式,促进救援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成政府工作重点

其实,监管部门也已经意识到了潜在危险,开始整顿与反思。国务院安委会连发两个通知要求展开检查和整治,吸取事故教训。对于危化品行业的问题,中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司司长李万春表示,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下一步将重点整治危化品企业与人员密集区安全距离不足的问题,还将针对危化品问题采取3项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打击危化品企业违规生产及特殊作业,重点整治危化品企业与人员密集区安全距离不足的问题。

二是强化执法检查,关注动火、倒罐(山东7·16爆炸事故系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球罐区在倒罐作业过程中着火所致)及特殊作业、危险作业的事发现场;同时,对事故进行严格查处,对于发生致人死亡事故的企业,吊销或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按上限进行经济处罚。三是要吸取教训,健全完善危化品的管理机制体制,落实行业和属地政府的责任。

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委会副主委则撰文指出,要突出部门职责,强化生产监管。切实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相关安全生产情况,协商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部门职能划分及时处理并反馈情况。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定期进行安全许可情况集中排查,坚决关停无证非法生产企业。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新成立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前,进行经营、环评、消防、气象、地震等联合审核,提高行政许可工作效率。实行先培训、后取证、再上岗准入机制,组织开展在役化工生产装置安全设计诊断,严格按要求对生产装置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并建立保养台帐。引导化工企业和新建企业入驻化工园区,督促危化品生产企业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救援演练。鼓励企业组织力量进行安全技术课题攻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危化品专业救援队伍。

还要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仓储能力。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增加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工业用地中危化品仓储类用地的份额和地点,确保仓储类企业能够满足当地危化品的储存需求,突出前瞻性,预留发展空间。通过跟踪考核、业绩评估等手段,对现有仓储、码头进行清理整顿,优化布局。鼓励仓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区域性危化品贮存交易中心,交易与贮存分开进行,实现危险化学品链条式管理模式,掌控生产、运输、储存、购销、使用等各环节以及危险化学品在流通过程中上下游之间的动态动向,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学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标准 篇4

莱西市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为了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确保学校实验室及师生人身安全,保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发展,结合我校实际,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实行严格管理,为使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特制订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标准。

一、健全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要明确和细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合力。学校校长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相关责任人,药品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

2、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办法。

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

二、规范的管理。

1、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常规管理细则》的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管理要设专人、专室(危险化学品室)、专柜(危险化学品柜)、双人双锁,严格执行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出入库手续,详细记录领用人、领用量、消耗量和剩余量,定期清理核对,严防化学危险品流出实验室,如有发现被盗或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学校负责人和主管部门,以尽快采取措施。

2、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防护设施建设。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处必须远离火源,要设置明显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链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要配备相应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设施,如防火、防盗、防破坏等设

备,并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3、要组织学校领导、实验教师及相关人员进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及应急知识的培训学习,系统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和规定,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三、安全的操作。

1、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清理工作场所,认真清点物品数量,清洁用过的各种物品,对剧毒品、放射性同位素的容器、废液、残渣等,应按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学校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的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2、使用化学危险品过程中的废气、废液、废渣、粉尘应回收综合利用。必须排放的,应经过净化处理,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剧毒物质或过期化学危险品销毁处理必须经主管部门同意,报公安部门批准,采取严密措施,方可按规定程序进行。

3、定期组织人员对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及重点部位进行彻底细致、全方位的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种类、数量等具体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重点排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存放、处置等是否规范;剧毒品、危险品管理是否严格;领用、回收台账是否健全;废弃危险化学品是否安全处置;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责任是否落实;实验室防火、防爆、防盗等措施是否完善等。对排查出来的隐患、问题,要列出清单,建立基础台账,制定整改方案,立即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预防重大事件的发生。学校不能解决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县教育局汇报,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协调解决。

学校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是为了保证全体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各地各学校务必要

加强管理,以此为标准认真扎实抓好此项工作。

危化品安全管理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管理办法》为依据,以涉危化学品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规范管理,预防因涉危化学品有关单位、有关环节管理不当引发事故,保障全校师生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制定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清查登记,掌握全校危化学品的基本情况及其危化学品的品种、数量等情况;通过现场检查、限期整改等措施,查处涉危化学品储存、使用、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除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目的。

三、工作措施

(一)调查核实,摸清底数。学校要按照计划要求,指定专人负责,详细调查核实涉危化学品单位、品种和数量,并建立涉危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档案。

(二)加强涉危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监管。实验室管理员要定期对剧毒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防流失、被盗。

(三)加强涉危化学品的封闭式管理。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涉危化学品的规章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完善使用手续,确保安全管理不留空白。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涉危化学品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的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彻底查清我校剧毒化学品现状,保护学校师生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本次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清查整治。

(二)、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工作,做好自查自纠,学校总务主任和实验室管理员每月共同检查一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有效地整改,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安全教育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从讲政治、保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危化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篇6

利津县广源沥青有限责任公司无自己的运输车辆,原料与产品的运输全部依靠社会运输车辆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危化品交通运输安全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加强危化品发货和装卸环节安全管理对交通运输安全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不具备安全运输条件的运输车辆、驾驶员、押运员,不予开具提货单或不予装载货物。这对促进运输车辆所在运输企业落实安全运输主体责任,保证交通运输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开具提货单前的资质查验制度

1、运输车辆所在运输企业的资质。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2、运输车辆资质。具备:

(1)机动车辆行驶证;

(2)与核准经营范围相一致的《道路运输证》;

(3)运输车辆及罐体与行驶证照片一致;

(4)《道路运输证》核定载质量与行驶证标注的载质量一致;

(5)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承压罐车)最大充装量应不大于行驶证核定载质量。

3、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具备:

(1)驾驶员驾驶证、《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2)押运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

4、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运输车辆、罐体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安装告示牌和喷涂“爆”等文字及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标志。

缺少上述任何一种证件和不符合要求的,均不予开具提货单。

(二)装载前的车辆安全状况查验制度。装载危险化学品前,除运输单位工作人员要认真检查运输车辆安全状况外,发货单位必须查验运输车辆消防、抢修、防护等应急器材安全配置情况,达不到国家规定条件的,不予装载危险化学品。

(三)装载过程中的操作制度。装载过程中,必须有提货单位驾驶员、押运员和发货单位操作人员在场,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操作规程,严格控制进场车辆数量,严禁超装、混装、错装,充装量不得超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证》核定载质量,且承压罐车充装量不得超过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最大充装量。

(四)车辆出厂前的安全核准制度。装载完毕后,发货单位必须对装载重量、系固情况及装载安全防护设施配置情况进行检查、核准,对不符合规定的,严禁驶离。

(五)登记制度。对发货和装卸环节的查验、核准工作进行认真登记(详见《危险化学品装车查验、核准登记表》),建立工作台帐,并明确责任,确保危化品发货、装载环节的安全。

二、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相应处理措施

装载危险化学品时,如违反操作规程或现场没专人监护等原因,则可能发生汽车槽车冒罐溢油,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还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汽油槽车事故处理

泄漏事故处理:

(1)切断一切火源,避免引发火灾;

(2)立即关闭装车阀门;

(3)禁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

(4)喷水雾以减少蒸发;

(5)用砂土等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处理;

(6)如泄漏量较大,可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

火灾事故处理:火灾发生时,可用干粉、CO2、水幕或常规泡沫灭火,并用大量水冷却槽车,直至火灾扑灭;如有可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槽车移离火场。

2、液化气槽车事故处理

泄漏事故处理:

(1)切断一切火源,避免引发火灾;

(2)立即关闭装车阀门;

(3)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

危化品安全标准化 篇7

危险化学品[1], 简称危化品, 是指具有易爆、 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物质, 且对接触的人员、设施、环境可能造成伤害或者损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8类物质。危化品特征归纳为3大特点[2]:1本身属性, 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2应对属性, 再生产、运输、使用、存储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需要特别防护, 国家对此有很多特殊要求。

我国危化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偏少, 而且需求比较分散。 作为钢铁、石化、电力工业主要原材料, 不可避免的存在危化品大量运输的需求, 同时也带来了运输安全隐患问题。随着运输的危化品的品种和数量急剧增加以及危化品运输船舶及装卸码头迅速增多, 危化品水上运输安全监管问题日益突显, 受到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地监管部门的重视[3-4]。

目前部分地方监管部门 (海事监管部门、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等) 、危化品生产企业、港务公司和航运企业根据各自需求, 不同程度上自行建设了与危化品监管相关的应用系统, 但这些系统大多各自为政, 系统间未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资源分散, 存在数据多源、采集途径多样的信息化通病; 而且已建或在建的系统主要是针对危化品运输的某一具体环节, 如载运申报、运输动态、存储动态、 应急处置等, 尚未形成危化品水上运输全程动态监管体系, 因此亟待利用信息化手段, 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 建设全国统一的危化品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

全国危化品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包括国家、省、地方3级平台, 在建设过程中, 横向需要与公安、海事、质检、安监、环保等多个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 纵向需要与各省、各地方监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标准是数据交换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数据交换标准, 并针对危化品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的国家、 省、地方3级平台的不同建设基础和数据交换特征, 构建基于危化品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体系, 使数据资源能够更安全、更高效、更流畅的进行交换, 使平台能够高效、智能的发挥监管功能, 提升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实现危化品的联合统一监管。

1流程标准体系研究

1.1数据交换标准体系

数据交换是通过电子方式, 采用标准化的格式,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构成数据交换系统的3个要素是:数据交换软件和硬件、通信网络、数据标准化。数据标准化是整个数据交换系统最关键的部分[5]。

数据交换标准分为3层, 包括传输标准、数据文档标准和流程标准, 见图1。传输标准和数据文档标准都属于底层数据交换标准;流程标准属于高层面向流程的标准。

数据交换3层标准体系中, 越底层的标准协议越广泛, 如AS2传输标准可以传输ANSI×12格式报文, 也可以传输EDIFACT格式报文或者其他格式文件;数据文档标准包括标准报文 (transaction set) 、数据元 (section) 、数据段 (seg- ment) 等主要部分, 标准报文是1个交易单元, 称为交易集, 是每1个具体应用数据的结构化体现, 所有的数据都以报文的形式传输出去或接收进来;流程标准通过对企业间业务流程的建模、过程分析, 并定义此过程想达到的目标, 以方便计算机按一定流程智能化的处理数据, 使数据交换系统具有自我调整性、高效性和智能性。

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在数据交换过程中, 需要同34个省级平台进行数据交互, 同时每个省级平台需要同地方监管部门和企业的监管平台进行对接, 数据交换量庞大。另外, 基于实时动态监管的需求, 要求数据交换具有实时性, 高效性和智能性。因此该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将采用高层面向流程的数据交换标准。目前国内外在高层面向流程的标准中, 关注较多的2种模式是Ro- settaNet和ebXML。二者所关注的都是通过规范的企业间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整合企业间的运作, 由于创始机构和成员不同, 目标也有所不同。

1.2 RosettaNet

RosettaNet (www.rosettanet.org) 是由全球400多个顶尖企业包括电子原件制造商、信息技术及半导体制造商在1998年共同组成的非营利性的组织, 致力于建立、应用并提倡开放性的电子商务标准。其最初目标集中在供应链及其优化上, 旨在提高速度、效率和可靠性[6]。

RosettaNet提供1个公共交流平台, 也可以说是1种公共语言, 它允许参与业务流程的不同合作伙伴自动化流程并在Internet上执行。Ro- settaNet标准包含以下3个核心部分。

1) RosettaNet合作伙伴接口程序 (PIPs) 。 以系统间XML语言为基础, 定义了合作伙伴间进行特定业务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对话式业务处理步骤, 并通过为合作伙伴指定业务文档的结构和格式, 活动、操作及角色来封装业务流程。PIPs通过获取行业最优方法来处理业务流程, 大大减少了启动业务合作伙伴之间对话的准备时间。开发PIPs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两个不同组织间的接口使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能够得以顺利流畅的进行[7]。

2) RosettaNet实施架构 (rosettanet imple- mentation framework) 。定义了在业务文档交换中全部的RosettaNet业务消息格式, 提供了对于授权、认证、加密机密等应用在信息格式方面的支持;同时具体规定了可选用的传输协议的范围;另外, RNIF定义了为保证交互双方在RosettaNet架构下进行信息交换的可靠性所必须遵循的操作规范[8]。

3) RosettaNet词典。定义了合作伙伴接口程序PIPs使用说明以及相关业务文档和应用指南中需要使用到的属性集合, 可以细分为商务词典和技术词典2部分。其中RosettaNet商务词典中记录了关于交易双方基本业务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相关属性的定义, 作为作业处理时词汇的使用标准。这些属性包括:业务属性 (例如, 业务地址) 、业务数据实体 (例如, 业务活动标识) 、基础业务数据实体 (例如, 企业名称) 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虽然不同行业在业务逻辑和业务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所有行业的RosettaNet标准公用同1个RosettaNet商务词典。RosettaNet技术词典是关于技术特性的, 其内容主要是叙述产品信息, 如产品的分类、特性和数值等, 使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能够更容易地描述产品属性[9]。Rosetta- Net标准体系组成结构见图2。

1.3 ebXML

ebXML[10-12] (www.ebxml.org) 是1999年由联合国贸易促进及电子商务中心 (UN/CE- FACT) 和美国结构信息标准高级组织 (OASIS) 开发的全球规范标准。ebXML的目的是开发1个以开放的XML标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基础结构, 并逐步拓展出1个统一的全球性电子交易市场, 使每个加入ebXML体系的成员企业能够在1个所有成员相互兼容、安全和协调一致的环境下实现全球通用的电子商务信息交互, 使得任何规模、任何行业的企业之间都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发现对方、协商成为业务伙伴并从事商务活动。

ebXML的技术体系结构尽可能使用了现存的标准, 建立在EDI经验之上, 并利用了XML的灵活性和Internet的普及性, 整个体系结构是模块式的。各个模块按照一定的功能层次来实现整个ebXML职能:

1) 贸易伙伴信息 (trading partner profile) 。 ebXML的贸易伙伴概要和协定规范提供了对贸易伙伴概要 (TPP) 和贸易伙伴协定 (TPA) 的文档的定义。TPP描述了贸易伙伴的实际能力 (业务上的和技术上的) 。经过协商后, 2个贸易伙伴的TPP交集形成了TPA[13]。

2) 商业流程 (business process specification schema) 。商业流程模型描述了合作伙伴间进行合作的可互操作的业务过程, 为了实现互操作性 (即合作伙伴的ebXML应用软件能互相理解对方的业务过程) , 必须按照统一的建模方法 (UMN) [14]来表示业务过程, 该规范指明了这个统一的业务流程模型。

3) 消息服务 (message service) 。ebXML消息使用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规范, 定义信息封包方式, 满足安全的信息传输服务和商业需求;

4) 核心组件 (core components) 。核心组件是1个通用模块, 可以形成业务文档。ebXML核心组件提供行业间的互操作性和商务性能。核心组件识别商家最常使用和跨行业的数据项, 给它们分配中立的名字和惟一的标识符。通过核心组件, 企业能够将1个行业的数据同另1个行业中相似的数据对应起来, 或从1个XML术语对应到早先定义的EDI交易。

5) 注册/存储库 (registry services) 。注册是1个注册业务文档和相关元数据的机制, 它作为1个指针指向存储地, 元数据可以作为查询结果而返回。企业通过注册表登记CPP (collaboration protocol profile, 协同作业协议) , 列出它们的电子商务服务能力供潜在的贸易伙伴检索, 也可以通过注册表搜索合适的贸易伙伴。存储库 (re- pository) 则是用于存储这些内容的。

ebXML标准体系组成结构见图3。

1.4 RosettaNet和ebXML比较

1) 标准体系结构比较。通过上述对Rosetta- Net和ebXML标准体系的介绍, 可以看出它们采用的数据标准都是XML, 但传输标准和流程标准不一致。底层传输标准RosettaNet采用Com.App通信软件, ebXML采用SOAP标准。Com.App通信软件并不是RosettaNet自己提供的, 但它详细地说明了这种通信软件应该实现的规范。高层流程标准RosettaNet和ebXML都详细的定义和规范了其各自不同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其创建目标不同, 在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数据交换流程也不相同。

以RosettaNet标准为基础的数据交换流程见图4;以ebXML标准为基础的数据交换流程见图5。

RosettaNet在业务流程和文档格式规定方面比其他标准更详细, ebXML在框架结构方面比其他框架更合理。可以说RosettaNet是以交换标准为主的标准, 而ebXML是以框架为主的标准。

2) 标准特征分析。比较ebXML与Rosetta- Net可以发现, ebXML的首要目标在于降低企业进入壁垒, 简化交易, 尤其是与中小型企业相关的交易。从ebXML的主要构成模块来看, 注册表模块是实现数据交换的基础步骤, 通过注册协同作业协议CPP允许企业提供其基本业务能力以供潜在的合作伙伴检索, 同时查询适合的交易对象。换言之, 在ebXML模式下, 参与的合作伙伴是虚拟的, 不稳定的, 参与对象面临的是众多在web条件下可以提供所需服务的多个对象, 并从中按照某种内部原则选择其中某1个, 因而整个相关链条体现出较强的动态性。另外, ebXML所针对的主要是企业间的交易流程, 这能够充分满足中小型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实现其首要目标, 即整合交易流程, 实现交易信息的集成。 因此, ebXML模式下匹配的是众多中小型企业的“松散耦合”。

至于RosettaNet模式, 可以看到主要是由IT产业链中一些大型企业所发起, 并且不仅其自身已经实施了该模式, 而且推动和要求其上下游业务伙伴也加入这一体系当中。从RosettaNet合作伙伴接口程序PIPs以及实施架构RNIF来看, 它并不像ebXML那样通过注册表支持陌生企业之间相互发掘潜在的交易对象, 而是在企业已有的合作关系对象之间规范各种业务消息格式、简化企业内部系统之间相互识别业务信息和匹配流程的困难, 实现跨企业流程的全面整合需求。

此外, 由2种模式的简单技术比较可以看到, RosettaNet标准的实施费用相当昂贵, 不是一般的小型企业所能够承担的, 而且系统的有限灵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特定企业间的关联性。 因此, RosettaNet模式下匹配的是由大中型企业构成的、并且围绕着1个或几个核心企业的“紧耦合”。

3) 实施与效率影响比较。ebXML模式匹配的是众多中小型企业通过较低层的信息合作实现的“松散耦合”, 这种合作方式对于参与方的内部运作影响很小, 基本不涉及核心业务流程重组。 至于RosettaNet模式, 这种由核心企业发起, 通过广泛的信息协同实现的“紧耦合”, 不仅要求企业间外部业务流程的规范化, 更强调企业内部核心业务流程的整合, 因而所涉及的流程重组和流程优化的范围就比较大, 导致系统实施难度较高。 但“紧耦合”的RosettaNet模式由于更好地实现了跨组织的信息协同和流程整合, 因而效率也会明显高于“松散耦合”的ebXML模式。

2基于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流程标准体系

全国危化品水上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包括国家、省、地方3级平台, 存在国家、省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和省、地方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整体结构见图6。

2.1国家、省平台间流程标准体系研究

1) 国家、省2级监管平台建设情况。目前国家层面尚未有统一的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 省级层面也不存在针对危化品水上运输全程监控平台 (包括运输、存储、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多个环节) , 即使仅针对运输过程中某一环节的省级监控平台, 也少之又少。因此国家和省级监管平台建设基本不涉及已有数据资源整合、业务流程重组等问题。

2) 国家、省2级平台数据交换特征分析。在国家、省2级平台建设过程中, 参与数据交换的对象包括1个国家级交换平台和34个省级交换平台, 因此可以认为参与方具有已知性和稳定性。 危化品运输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跨省运输现状, 因此各省级平台监管数据需要实时、高效的交互共享, 各省级平台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属于紧耦合模式。数据交换过程中, 各省之间的数据信息不直接交换, 统一通过国家级平台进行交换, 因此可以认为国家级平台是国家、省2级平台间数据交换的核心, 具有统领地位。

通过对国家、省2级监管平台的建设情况及数据交换特征分析, 可以发现更适合采用Roset- taNet标准做为国家、省2级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标准。

2.2省、地方平台间流程标准体系研究

1) 省、地方2级监管平台建设情况。前面已经提过, 目前省级层面不存在针对危化品水上运输全程监控平台, 但地方港口、航运企业、危化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监管部门都或多或少的建设了危化品水上运输相关监控平台, 拥有大量与危化品运输相关的数据资源。在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建设过程中, 应当充分基于已有系统的基础上, 避免重复建设。但这些系统大多各自为政, 系统间未实现互联互通, 数据资源分散, 存在一数多源、多个采集途径等问题。因此省、地方2级监管平台间进行数据交换时, 应主要针对数据交换参与方的数据交换业务流程, 实现交互信息的集成, 尽量避免涉及各个系统内部的业务流程优化、重组, 基本不涉及核心业务流程重组, 争取对内部运作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2) 省、地方2级平台数据交换特征分析。在省、地方2级平台建设过程中, 参与数据交换的对象包括1个省级交换平台和地方港口、航运企业、 监管部门等若干个地方级交换平台, 相对于国家、 省级数据交换参与对象而言, 其具有参与对象动态性、不可预知性。由于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主旨是加强监管部门对危化品水上运输过程中涉及到的港口企业、航运企业、生产企业等所有相关企业的监管能力, 因此地方级监管平台的接入存在被动性和不情愿性, 而且各企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 这就要求在省、地方2级监管平台间进行数据交换时, 除了降低对企业内部运作的影响外, 也需要采用实施难度较低的数据交换标准, 降低企业进入壁垒。

通过对省、地方2级监管平台的建设情况及数据交换特征分析, 可以发现更适合采用ebXML标准做为省、地方2级平台间的数据交换标准。

2.3基于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流程标准体系

根据2.1和2.2节部分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流程标准体系分析, 构建的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数据交换整体架构见图7。

由图7可见, 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国家、 省级平台适宜采用的数据交换标准和省、地方级平台适宜采用的数据交换标准不同, 这就导致省级平台存在RosettaNet和ebXML 2种不同的数据交换流程标准, 数据资源需要在这两个标准之间进行转换, 这不仅提升了系统复杂度, 增加了系统建设成本, 而且降低了系统运行效率。为解决优化这些问题, 笔者将以上述平台数据交换整体结构 (见图7) 为基础, 研究如何将RosettaNet标准和ebXML标准相结合, 构建1个适合于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流程标准体系。

1.4节从结构上对RosettaNet标准和ebXML标准作了详细的比较, 知道RosettaNet标准是以标准为主, 在业务流程和文档格式规定方面比其他标准更详细, ebXML标准是以框架为主, 在框架结构方面比其他框架更合理。因此笔者汲取Rosetta- Net标准和ebXML标准各自优点, 对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设计和实现, 发挥每个框架的优势。

首先从传输标准层, RosettaNet标准建议使用Com.App, 但并不提供该通信软件, ebXML标准采用SOAP协议。根据成熟度和强制性, 建议使用ebXML标准规定的SOAP协议。

其次在数据文档标准层, RosettaNet标准和ebXML标准都采用了XML标准, 因此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数据文档标准也采用XML标准。

最后在流程标准层方面, RosettaNet标准是目前所有数据交换标准中, 对业务流程定义最为详细的1个标准, 因此将采用其PIPs体系结构。 ebXML标准的注册/存储库, 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快速检索的机制, 笔者研究的标准体系将继续保留注册/存储库结构;ebXML标准的贸易伙伴信息和核心组件部分包含了数据字典功能和信息格式的定义, 因此将采用ebXML标准这2个结构, 替代RosettaNet标准中的数据字典和实时框架体系机构。

重新构建的基于危化品水上运输监管平台的流程标准体系组成结构见图8, 其数据交换流程见图9。

3结束语

危化品安全标准化 篇8

关键词:石化企业仓库;危化品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危险化学品作为化工生产的重要物资,应用于石化企业的储存、生产等各个环节。在生产环节,危化品所具有的毒害、腐蚀、爆炸、燃烧等性质以及可能对人体、设施、环境造成的危害受到重视,因此,由于危化品造成的事故很少发生,在仓储场所更不多见。天津港“8.12”特大化学品爆炸事故的发生,给各级政府、各大石化企业敲响了警钟:安全事故不仅会发生在从事生产作业的装置,也会出现在仓储场所,而且,物资集中存放,难以控制,会造成整个企业的生产线全面停产,事故后果更加严重。基于此,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和实践,对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设计规范问题。企业现有的化学品库房大部分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设计施工,各类危化品存储在普通库房,达不到危化品储存的要求。大多数危化品库房没有火灾报警、排风及视频监控等安全基础设施。原因分析:库房建设时间早,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建设时没有相应的规范指导。(2)专业知识问题。企业危化品管理部门对危化品禁忌存储风险分析不到位,对危化品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危化品的特殊性质和管理要求了解不深等。原因分析:危化品的管理专业性较强,从业人员缺乏危化品专业知识,也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政策,没有有效的渠道获取专业技能,致使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处于封闭的自我运行状态。(3)管理水平问题。危化品存储存在没有按化学性质分区、分类、分库存放等问题,达不到《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标准要求;库房禁止、警示等安全消防标识不齐全,无法起到警示作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内容不规范、信息不全,应急处置卡数量不全,内容空泛,不能满足应急处置的要求。企业危化品库房的应急预案内容较空,预案演练、评估流于形式,实战演练没有关键环节的推演和实际操练,效果有限;应急物资种类、数量不全、不足。原因分析:各级管理人员对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甚至存在推诿现象;没有严格按“五定“原则组织专业人员研讨,没有制定有效、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没有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导致工作拖延和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二、危化品仓库安全管理应对措施探讨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实现储存合规合法。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符合国家规范、适合本企业危险化学品存储的高标准库房,从硬件上实现存储的本质安全。同时,严格按照《建规》等建筑规范,对现有库房全面评估,通过改造、合并,规范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技术装备,使库房达标。(2)以人为本,从人员配置和技能培训入手,提高人员技能。提高重要岗位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危化品专业技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保证安全运行。(3)对危化品和危化品库房的概念要理解、完善。按照规范对所有库房和化学品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类、危化品划分,最后参照产品MSDS储存要求科学存放。(4)加强危化品储运环节依法合规管理,建章建制,在国家规范和标准指导下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严格考核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的操作纪律和日常巡检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采取追究和激励机制并行的管理手段,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5)明确危化品的管理分工,对企业各相关部门明确管理职责,确定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6)大部分石化企业年代久远,超过保质期及装置报废不再使用的老库存存量很大,应该及时处理,不但降低库房存储压力,消除隐患,还能盘活资金,提高企业活力。(7)石化企业危化品存储现状必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企业应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摸清实际情况,不能立即达到完全合规的企业,要马上排查出所有隐患,在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实现安全管理。明确权责,监督过程,督查结果,实现全层级参与,尽早完成现有隐患和问题的整改,实现危化品库安全运行的达标管理。(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石化企业一直以来都没有将仓储场所列入生产运行序列进行管理,现在提高了管理力度,原来的管理方式及不适应,应该参照装置运行的管理模式,建立一套符合仓储实际运行的操作规程,规程要从国家和行业规范出发,合规合法,同时符合石化企业实际情况,统一标准,操作性强,能够作为仓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从体系上保证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下一篇:民爆安全教育培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