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冬天作文

2024-08-07

安徽的冬天作文(共14篇)

安徽的冬天作文 篇1

家乡的冬的另一亮点是河流。由于地质是喀斯特地形,河水是从地下突出来的,所以河流冬暖夏凉,因此即使在雪花飘纷的季节,河水也是不冻的。年轻的妇女们在河水中衣洗、洗菜,也不觉得冷。说到菜,家乡的包心菜特别好吃,因为过了冬,经历了霜冻,包心菜变得更硬、更脆,尝在口中便觉得甜脆可口。

冬季来临,寒风也构成了家乡冬季的特色。寒风呼啸,刮掉了树上枯黄的叶子,散落了一地,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踏在厚厚的积叶上,发出沙沙响声,心中无比惬意。而家乡人们更是风味十足,三人五人的围坐在火炉边,一边细细品味着温暖的米花茶,一边漫漫聊天,无比温馨。

安徽的冬天作文 篇2

选拔功能:检测基本素养,突出“中成”目标

这里讲的“基本素养”主要指热爱母语、感受生活、领悟语言、训练思维、学会审美、规范写作的意识与能力,——其中最根本的要素是“感受生活”和“规范写作”;“中成”目标即新课标上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例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等,——其中最核心的目标是“科学地积累”,“负责地陈述”和“个性地表达”。然而,随着高考竞争程度的日益加剧,中学作文教学也日益浮躁起来,越来越多的考生喜欢走背“范文”、仿套路这条“终南捷径”,于是,一篇篇文体自选的写法整齐划一的像散文又像议论文又像随笔又像读后感的“万能作文”,铺天盖地地袭击过来,令我们哭笑不得!

近三年的作文试题(2006年以“读”为话题写文章,2007年“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带着感动出发”),无不以感受生活为前提,不仅检测了考生的写作知识与能力,而且考查了积累与提炼材料的过程与方法,更检验了思想情感与价值观,考查的是考生原有的生活积淀:总之,来不得半点虚假,因为“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语)。尽管三年考试均用“文体自选”的形式,“写什么必须像什么”一直是我省作文评分细则中不可逾越的底线。更值得一提的是,从考查结果看,“提篮春光看妈妈”与“带着感动出发”两道题目,规定了考生必须“负责地陈述”,任何虚情假意、陈词滥调都难得高分,而以“读”为话题且自选文体写文章,这就让“个性地表达”实现了最大化。

导向功能:强调三维目标,催生生态作文

先进的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科的学习,除了要掌握知识技能以外,还要掌握认知策略和形式态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制定写作目标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除了有行为目标的规定外,还有注重写作过程和方法的生成性目标,如在“表达与交流”中明确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此外,还规定写作目标中还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性目标,规定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自然状态下,我们写出的文章一般都能达到“言为心声”的要求。那么,“言为心声”最核心的标准是什么?梁启超早在其专著《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提出了“求真”“求达”的说法。这与后来张中行先生在谈到文章内容好坏时所说的“一看是否‘真实’”,“二看是否‘通达’”等标准(见张中行《作文杂谈·言为心声》),有着惊人的相似。然而,我们在书店里经常看到的正式出版的所谓“高考范文”或“满分作文”有不少是徒有外表的新八股,如以“酒”为话题的作文,常见的样式是:

酒,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烟云中:曹操煮酒论人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借酒诉孤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轼举杯叹功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而女词人李清照则饮酒话愁绪“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经过比较不难发现,用这样的文字写“提篮春光看妈妈”和“带着感动出发”,就显得空洞无物,华而不实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读到了不少材料鲜活、情真意切的佳作。因此,从价值导向看,近三年我省的作文命题都旗帜鲜明地反对当下盛行的新八股公式化、空洞化、矫饰化文风,提倡个性化、原始化、现场化的表达,让时下流行的辞藻华丽、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的伪文化散文失去市场。

教育功能:倡导“人”、“文”融合,突出考生主体

我们知道,“吾手写吾口”,“作文即做人”,才是写作的真谛。遗憾的是,三年前,一些省市高考作文题是有严重问题的:无论是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上看,还是从一味强化思辨能力的“二元关系类话题”形式看,命题者没有完全站在考生立场上,没有尊重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忽视了“人”、“文”的自然融合,使高考作文只考“文”品,不考“人”品。一个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作文命题一般都是“代教师立言”或“代社会立言”。请看以下几类题目:

一是政治型的“切时文”话题。如“纪念”,“说安”。

二是学术型的专业化话题。如“人文素养与发展”,“语言与沟通”。

三是晦涩型的宽泛化话题。如“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倘若要给这三类作文题代出合适的“写作主体”,那么这三类人大概分别是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社会学家。一旦丢失了“真我”,这样的作文不可能是从学生心里流出的琼浆玉液,而只能是套话、空话、假话的劣质组合。

再反观我省的考题吧。从“读”到“提篮春光看妈妈”,再到“带着感动出发”,我们都不难读到隐藏在题目后面的活生生的考生主体——事实上,也能从不同的文章读出不同的人品来。例如。“提篮春光看妈妈”和“带着感动出发”这两道题都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这样命题,对目前仍在流行的评价高考作文轻人品、重文品之不良风气,的确起到了及时的纠正作用。笔者调查发现,在“孝心”“爱心”这方面毫无修炼的考生是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美文的。——这正好应验了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反馈功能:多用“裸题”形式,消除审题障碍

三年前,一些作文题目中的“语言中介”问题多多,已成了考生审题的语言障碍,从而影响了考试真实信息的反馈。这里所说的“语言中介”指的是作文题目或话题前的“引入材料”和“提示性语言”。我总结了“语言中介”的几种典型错误。其一,暗示立意。例如,2004年有道试题:“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学生在构思前,文章立意显而易见要受这先入之见的影响。其二,表意不明。2005年有一道题:“请联系提示文字对它们加以比较”,表述不清,因为考生不知要联系全部提示文字,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有人调查发现,“不少考生就是理解为‘全部’,……使文章内容发生混乱”。其三,兼考文言。2005年还有一题引用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文字作引语:“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不要说整段话的原意、引申义是什么,就是“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生气”、“高致”这四个关键词,就足够让考生推敲半天,但到头来,“谁解其中味”?最近一两年,有的省市高考题中,引导文字或提供的文字材料篇幅过长,内容深奥(如一则没有任何提示的寓言),有的甚至是文字艰深的古典诗歌,倘若考生理解“失之毫厘”,整篇作文便“谬以千里”。这样,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考写作,还是考阅读?

近三年我省作文命题,都不存在上述弊端,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文字简要,表述明确,语气温馨,对考生不设任何阅读障碍,有的从审题到选材还做了必要的提示,十分具有亲和力。这样,就确保了对学生基本写作能力考查的直接性,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实践证明,在高考这种国家级的考试中,“裸题形式”的作文是值得提倡的最正统、最有效的考查方式之一。

示范功能:凸显信度效度,兼顾承上启下

高考是“国考”,应该具有最大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通过增加题目的限制,增强写作内容规定性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预防了考生猜题、押题和宿构之弊端。根据本人2007年调查,不少考生考试后都认为,考前准备的“范文”很难派上用场,他们回忆说,当时看到这道题,“就‘死机’了,几乎所有的‘内存’都激活不了”。再看2008年的情形:“70%考生作文涉及地震素材”(《安徽商报》消息)。由此可见,大部分考生在考场上“现炒现卖”的作文是最具信度和效度的。

从考查形式看,命题的过渡是平稳的。对我省来说,新课标(实验)虽在六年前已公布了,但新课改才实行三年,因此2008年是我省传统高考命题的最后一年,2009年高考命题将有较大的改革和变化,2007年和2008年采用“裸题”的命题方式,是考生司空见惯的;同时,又蕴含催生个性化作文等新理念:这就为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提前埋下了伏笔。

附:安徽省近三年高考作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6年)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二)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07年)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不得抄袭。

(三)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08年)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冬天作文:冬天的想念 篇3

当冬天来临时,城市被茫茫的大雪所覆盖,披上了一件厚重的白色绒衣.

泡一杯咖啡握在手中,感受着从杯中传来的温度,看着烟雾缭绕,你是否会在此时想念我.

在夜晚独自睡觉,盖上被子后,闭上双眼,你会想念我身上的味道吗?

在独自走在街上时,手在身边晃,你会想念我的温度吗?

在独自喝一杯清水时,你会想念我的唇瓣吗?

你会想念吗?只有我们的那些时光,它们是否存在于你的`脑海中...

遇上了闲暇的周末,可以赶上好时候睡个懒觉,一觉睡到十一二点,获得个又深又熟的好睡眠,还真是个幸福的事情呢。满意的醒来后打开手机,看到接到的第一条信息是爸爸发来的说家里那边下了一场小雪,告诉我要严防感冒,添衣服,感觉很温暖,因为家人给予的时刻牵挂,有一些窃喜,因为雪总是冬天里的一些期待。

前几个夜晚,听到半夜有雨声,现在天气预报预测可能会有雨夹雪来临,期待在这里看到今年的雪吧,想一想,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日子过的真的很快,几度春秋,生命里来来去去那么多的人,有几个是一直存在于心里的呢,可我依然时刻怀有一种感恩的心理,多些感激之心,多些满足的心理,生活自然更美好一些,这也是所谓的知足者常乐吧。

冬天的想念里多些记起,多些牵挂,多些祝福,亲爱的家人,朋友们,一切安好!

冬天的作文:小城的冬天 篇4

我住在江南的小城,小城不大,但很有古朴的韵味,在冬天里更显诗意。

小城的冬天的不下雪的,有的只是呼啸的寒冷,那寒风把人冻得冰冷冰冷的,似乎要把人们冻僵了才甘心。所以,人们不得不穿的厚厚实实的,走在街上,就像一只只企鹅行走在路上。

小城冬天的`早晨是有雾的,迷茫茫的一片,整个城都笼罩在这雾中,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好象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而又极宽大的窗帘。河里淡淡的白烟和这漫天的大雾融合在一起,人,桥,雾组成的小城冬天别有特色的风景,这是一幅优美又飘渺的风景画。

再过些时候,太阳缓缓升起,一切又重现眼帘,有一种拨开迷雾,重见光明的感觉。这时候,在被窝里睡懒觉的人要起床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忙忙碌碌的身影,走来走去,哈着气,捂着手,表达出人们对冬天冷的该有的反应。

中午,太阳的光线比较强烈的时候,也是一天之中最暖和的时候,整个阳光明媚,像似给小城抹上的淡淡的金辉,阳光洒在湖面上,湖上泛起点点金光,为这冬日的湖增添了几分妩媚。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远方的天边有着红云而中午的暖意逝去,仅存的那金色的光芒也将不复存在,渐渐的留下那黑色的夜,呼啸的夜,冰冷的夜。小城冬天的夜很美,幽静的美。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到高空,一片透明的灰云,淡淡的遮住月光。给人一种静谧的气氛,让人安和。

冬天作文:致冬天的宠儿 篇5

冬天的宝贝

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清爽优柔的你

给我一种喜悦的感觉明明不知为的我

总会给我些鼓励

凄凉

摧残

是我的个性

带着你给我的鼓励

我渐渐快乐帮我与冬拉近距离

与无数的.雪花交错

声音是那么甜蜜

惭愧的是无缘与你同唱

平面的冷淡

却是个

热情奔放的你

对着世界大声呼喊

AMY

作为妹妹的我对你说声

新年快乐

个宠儿姐的一段话:宠姐对我的支持,我是绝对不会忘记的,更不会忘记宠姐的歌曲~~~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安徽的冬天作文 篇6

一考生

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轮明月,如明镜一般,照亮了我阴霾黑暗的心灵天空;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泓清泉,如乳汁一般,滋润了我干渴荒芜的心田;忘不了,忘不了故乡那一承血脉,如脐带一般,记录着我作为华夏子孙的深情。忘不了,忘不了故乡的一草一木,忘不了故乡的乡音乡情,忘不了……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听说北方有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将它唱响,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1948年,余光中21岁,与母亲一起前往台湾,寻找失散的父亲,这一去竟有半个世纪与祖国分离;43年后,余老重回故里,听着南京紫金山下钟声作响,看着重庆锦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老人不禁潸然泪下。在南京大学,与千名师生席地而坐,高唱着他的诗篇“纵使全身焚烧,那唐魂汉魄仍萦绕在我的心间……”全场学生激昂奋起,与这位来自台湾的游子激情吟唱,眼泪在天空中挥洒……

余老回来了,带着他那对故乡文化的崇敬和热爱,带着他那汉魄唐魂,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头一望已雪染白头。”75岁,52年。2005年,连战回家了。剥掉政治的污衣,让我们感受到了游子重回故里的赤子之情。从台湾出发,连战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默不作声;回福建拜祖,跪在祖先的坟前,只见那泪水在他的眼中打转。不知有多少滴滴落,寻根问祖,其实是在寻找真正的家啊!“两岸血浓于水,和平是最终的趋势”,连战的话掷地有声。

连战也回家了,带着他那对故乡先人的爱,带着他那赤子之心,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这位年轻的台湾军官,纵身跃入海中,向厦门方向游去……这是多么漫长的泅渡啊!可是他完成了这一奇迹,从北大毕业到学者再到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爱台湾,更爱大陆,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时刻挂在他的嘴边。

林毅夫也回家了,带着他那不尽的梦想和对大陆深沉的爱,还有那不尽的泪水……

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人是家乡美……出发吧,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那一脉相承的根,带着那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要回家,越过浅浅的海峡,带着感动出发……

[点评]这是一篇从题意到结构、从内容到语言都彰显作者才情与实力的佳作。其突出的特点如下:(一)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该考生抛开当前热点话题,选取海峡对岸骨肉相连的华夏儿女作为抒写对象,深切表达了因感念大陆、思恋故土、心怀感动而出发的美好情怀。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层次清晰,首尾呼应。(二)语言简练,富于才气。全文句式整散结合,行文自如潇洒。尤其是场面描写,形象逼真,把余光中、连战和林毅夫等人物生动地凸现了出来。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暴雨之中,是谁,为你撑起一把伞?漫漫黑夜,是谁,为你点亮一盏灯?怀着一颗感动的心,你会发现,暴雨后总有美丽的彩虹,黑夜里总有星星的闪烁。带着感动出发吧,让你的人生变得温馨而美好!

感动,珍藏在我们心中,又时时刻刻向外散发着光与热。带着感动出发,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寻人生路上的风景,我相信,无论是广阔的大自然还是热闹的社会,都会使我们收获最宝贵的财富。

带着感动出发,在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中行走,我们将收获发人深省的哲思。当川端康成感动于夜半时分盛开的海棠花时,他便在这洁白如雪的花瓣中领悟了孤寂与纯美的结合律;当宗璞驻足在紫藤萝瀑布下,体味这紫色波浪带来的感动时,她便领悟了生活与不幸的辩证法;当史铁生在地坛的花花草草中停留,感动于昆虫们的辛劳时,他便看穿了生与死的轮回……人总是由自然而生,与自然中生灵万物有着共同的感应;而感动,便是这样一把钥匙,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

带着感动出发,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当奥运圣火在异国他乡遭遇袭击时,我们看见一位瘦小的残疾姑娘弯腰护住火炬,完成了她人生中最出色的防守。那一刻,奥运圣火为之感动,燃烧出耀眼的光芒!当冰雪肆虐我国南方时,我们看见无数绿色的身影忙碌在铁道、公路两旁。那一刻,冰雪为之感动,为之消散!当地震突袭四川时,我们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面带忧虑,在废墟中穿行。那一刻,国人为之感动,世界为之惊叹!在风雨之中,在瓦砾之上,我们用感动见证了最顽强的民族,最伟大的爱!带着这样的感动出发,谁不会变得更加成熟?谁不会更了解温暖的含义?

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自然中聪慧,我们在社会中成长,于是,我们要将这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们。伸出你的手,将爱心的感动传给孩子;坚守你的岗位,将敬业的感动传给同事;攀登你的高峰,将拼搏的感动传给同伴……我相信,这些感动会在心中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而这,也就是带着感动出发的意义所在。

请带着感动出发,在暴雨中为他人撑一把伞,在黑夜中为他人点一盏灯。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世界将永远是晴天,永远充满光明。

[点评]文章立意明确,扣题紧密。作者由自然中的海棠、紫藤萝等“让我们打开与自然的感应之门,收获朴实而深刻的哲思”,过渡到“在人间社会的喧闹与冷暖中行走,我们将收获感人至深的温暖”,表现我们因爱而感动,因感动而爱岗,因感动而敬业,从而把“出发”的内涵诠释得相当到位。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张力。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沙漠中没有路,驼铃依旧在响;天空中没有路,苍鹰依旧在飞;生活中没有路,我们带着感动出发,踏上征程。

从小就爱看书,因而了解了许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人们的事迹,在翻动书页的刹那,我被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动着。

谁能够看得见美人泪?谁能够听见昭君哭?谁能够笑谈着沧海桑田?别叹息,听我说——没有不老的红颜……

湛蓝的天空辽阔得让鸟儿绝望,金黄的大漠遥远得让游子的目光无法企及故乡,昭君的曲子在回荡……

离别长安城那柔美的月光,离别长安城那向上扬起的檐角,昭君的心里有些不舍,但她很快明白,凄冷的皇宫不是她真正的归宿,明争暗斗不是她一生的追求,或许在大漠,她的心才是另一番壮阔。于是,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教会这里的人们耕与织,在人们的欢笑的眼神中,她明白了自己的归属。

经历了风沙,但却多了一份大漠女人的妩媚,这是另一番神圣的美。昭君的故事千古流传,她的事迹感动着我:江南水乡女子离开生她的地方,到遥远的大漠传播文化,为人们带去幸福,她的精神让人们学会感动,带着感动踏上征程……

万丈高楼坠足,扬子江心翻船。司马迁心惊肠断。铁链套头,镣铐加脚,狰狞磨刀,豺狼捋袖,一声惨呼,鬼神泣,天地愤……

本以为你会奔赴黄泉,可你却活了下来,坚强如山,意志如铁。在岁月的风雨中,你带着你那如椽的大笔,走南闯北,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一滴血,点石成金;两行泪,浇红花蕾。生命诚可贵,精神更动人,在你的选择中,促成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于是,我又被感动了:人的生活不可能永远“潮平两岸阔”,偶然的黯淡,恰是天才进步的阶梯;中秋之月不可能岁岁如水,偶然的朦胧,恰是镜子背后之面。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朦山色……

在风中,我流着泪,我发现自己其实不是在感动的边缘流泪,而是在幸福的风中泪花如雨坠……

带着感动出发,人生无限美!

[点评]本文作者从历史人物入手,选取王昭君和司马迁的故事作为材料,来表达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使“我”带着感动踏上征程。文章扣住“感动”与“出发”,把两者关系诠释得较为透彻。文章主题鲜明,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尽显文采,是一篇新人耳目的优秀作文。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也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不曾感动过见多识广的你。

也许,“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酸,不曾感动过历经沉浮的你。

也许,“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待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唯美,不曾感动过风华正茂的你。

也许,“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顿悟不曾感动过心如止水的你……

那么,当你听到一位9岁的小男孩领着其他同学逃离地震危险后,说了一句“因为我是班长”时,再坚强的你,能忍住泪水的横流么?

那么,当你看到一位在地震中死去的老师身下,活下来的安然无恙的学生时,再沉着的你,能止住心灵的哀泣么?

那么,当你听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在被俄罗斯救援队救出来后,幽默地说“我还以为地震把我震到外国去了”时,再冷静的你,能屏住苦笑的颤音么?

那么,当你看到救援的公路两旁,木鸡般呆立着的人们,在泪痕未干中举起一块块写着“谢谢”的纸板时,再铁石心肠的你,能抑住号啕不禁的感动么?

至少,我不能!

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老人,在杀死了鲨鱼后,孤身屹立船头,在猎猎风声中缓缓说道:“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无法被打败!”一个民族,又何尝不是如此!雪灾、事故、流言蜚语中,我们决然地高昂起自己的头颅。8.0级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更挺起了脊梁!一幕幕救灾时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的真谛……

黑格尔曾说过,在我们人类的天赋中,有一项既仁慈又残酷的本能,那就是在失去的当时,并不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倒是过后绵绵无期的思念,更令人撕心裂肺。

那么,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携手共同安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吧!

[点评]本文情感真挚,思想深邃。作者从优美的诗句入手,拓展到众人感动的汶川救灾现场,进而展示自己被震撼的内心世界,并发出号召:“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携手共同安慰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吧!”全文感染力强,能激起读者心灵的共鸣。文章行文老练,不同凡响。无论是排比句的运用,还是对名言的引用,都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积淀。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当岁月飘然逝去,沉淀的无言的断壁残垣,春风吹来的时候,谁人忆起,那时花开……

——题记

阳春三月,风和日暖,信步城外看阡陌之上,杨柳依依,野花绚烂,身心不由得自由而浪漫。“三月风情陌上花”,古远的诗句似乎随风从远处飘来,从历史的深处飘来,拂过阡陌,袭上心头。诗是前朝的诗,可眼前的陌上风情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由眼帘入心扉,滋生着一腔的感动,蔓延在烂漫的花开之中。

陌上花开,如果没有从世俗的生活中走出来,悄然伫立陌上并为这三月风情所陶醉、感动的人,那么花开也是寂寞,风情也是苍白,于是一句“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矣”不知道被多少人吟咏了多少遍。三月陌上花,让人爱,让人痴,仿佛人的骨子里都是沉淀了花的影子,花的意韵……

陌上花开,是花在其中生命得以璀璨,人在其中心情得以畅然的一种意境。人归缓缓,那花便开得执著,便有了灵性;花开陌上,那人便有了感动,便抛开了尘俗。

陌上花,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带着感动出发。

我不禁低头,嗅着这些花儿。我突然觉得这一束束、一丛丛,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的陌上花,一直在伴随着历史而开而落。我不敢说自己可以见证历史,但我可以深情地抚摩这些娇嫩而顽强的花朵。这不仅仅意味着悠闲的诗意,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心中始终充满感动。而对生活中的种种,我们拥有因为感动而散发的芬芳。陌上花开,它们可以不伟大,但它们庄严;它们可以不永恒,但它们真诚;它们可以不完美,但它们努力。

这些渺小却不卑弱的花儿,让我们带着感动,从春天出发,驶向彼岸的怒放……

缓缓归,缓缓归,披一袭三月风情,再采一束陌上花。

缓缓归矣,我心已是陌上花开。

[点评]该考生从“眼前陌上花开”入题,进而联想到“三月风情陌上花”的诗句,并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与感受,用抒情的笔调、充满感情的文字,表达了内心深处对“那时花开”的感动之情。文意层层推进,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全篇的感染力;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读来富有韵味。

(点评:唐惠忠)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易被感动的人,但是今年的五月,我却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题记

五月,本是一个祥和的季节,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我们生活的宁静,更是给汶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灾难面前,我们失去了同胞,失去了财富,但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许多的感动,这将是我们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我感动于那神圣的职业操守。在关键的时刻,一个普通的老师用他那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谭老师是个普通教师,但在关键时刻,他却做出了不普通的举动。强震突袭,人民教师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感动呢?

我感动于那伟大的母爱。“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一位母亲出于本能用自己的身体为怀中仅四个月大的孩子撑出了一片天地。伟大的母亲,你的灵魂可以安息了。

我感动于那纯真的友情。“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废墟上一个男孩用早已血肉模糊的双手刨着那些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身边的围墙还在颤抖。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女孩得救了。生离死别之后,他们相拥相泣。

我感动于那危难见真情的爱情。“宝贝,我很想你,我们结婚吧!”在听到女友的最后一次呼唤后,他发出这样一条短信。而电话的那一头的她早已泪流满面,声嘶力竭:“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你的女人。”灾难阻隔了他们今生的情意,却阻挡不了他们来世的相约。

我感动于那真情的无私。四只羊只换回了1000块钱,而这几乎是她全部的财产,她却毫无保留地全献给了灾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淳朴的灵魂。

我感动于那母性的博爱。“娃…妈妈…来不及…啊…”危难时刻他一手一个抱出了两个孩子,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身陷废墟。

我感动于他们神圣的使命。大地又颤抖了,上级下了死命令,所有人员立即撤离。但随即,几名战士大叫:“还有活着的孩子。”转身又要往里钻,另几名战士死死将他们拖住。这时,一名刚从废墟中抱出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下了,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在鲜活的生命面前,他们义无返顾,这是他们神圣的使命。

五月的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生命的活力。我要带着这些感动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去创造……

[点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考场作文,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考生热爱生活,掌握了大量的时新作文素材,并在作文中巧妙地演绎,以“我感动于——”这样开头的排比段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感天动地的英雄画面,也使得本文语言如高山流水,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二是这篇文章在描绘了一幅幅感人画面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写道:“五月的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也给了我生命的活力。我要带着这些感动出发,去拼搏、去努力、去创造……”这不但写出了这些感动带给“我”的深远影响,也巧妙地点了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评:张坤)

带着感动出发

一考生

我是一棵树,一棵长在黄山之巅的树。

谁说草木无情,冷若冰霜;谁说草木麻木,迟钝呆板。作为一棵树,我也有喜怒哀乐。我对这个世界是满怀着感动的。每当红彤彤的太阳刚露出云海,彤光四射,把周围的一切都染红的时候,我会感动,因为我觉得那景象神奇而惊心动魄;每当夜幕降临,月亮阿姨唱着甜美的摇篮曲哄星星宝宝入睡的时候,我会感动,因为在这静谧的夜里,此情此景是多么的甜蜜而温馨。

我在群山之巅,山腰山脚的同伴在羡慕我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的同时总是惋叹我的孤独寂寞,其实,我是很快乐的,因为我能够经常看到游客们不畏艰难的攀登。

瞧,那儿有一群人正在吃力地往上爬,背上的行囊压得他们只得弯着背。刚开始还挺顺利,层层阶梯还算稳当,道旁的栏杆和手中的拐杖还可助他们一臂之力。道路两旁的风景固然好看,而我知道他们的目标是山顶,看着他们的那股韧劲就知道,所以,他们也无暇四顾。黄山的路有的地方还算平坦,而有的地方就比较崎岖了。他们四个人在山间一块休息的地方商量着什么。一人拿着地图比划着,似乎遇到什么困难了。哦,对了,不远处朝北的地方有一段陡峭的山路,就像诗中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这一段路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这是通达山顶的必经之路。他们好像有了办法,个个脱下自己的衬衫连接起来,排头的人将一端捆在腰间,后面的三个人依次抓牢用衣服连起来的长绳,他们开始攀登天险了。狭窄的小道两旁都是坚硬的岩石,没有扶梯,从上往下看就像一把利剑从顶劈下的剑痕。我的心紧紧地揪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只要有一个人脚下打滑他们就会全部滚落下来。排头的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向前挪动,后面的三个人则依靠衣服的牵引紧跟着。突然一个人似乎坚持不住了,前面的赶紧拉住他,排头的双手双脚向四面张开撑住石壁,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山顶。

我在心底为他们高呼“万岁”,他们战胜了自然,更战胜了自己,我很感动,我是被这人间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的奇迹而感动。我将带着这份感动,整装出发,在这高山之巅继续迎接风雪的挑战。

[点评]本文是一篇较好的考场作文,它以其如下两方面的特征获得阅卷老师的一致认可:一是本文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如“排头的身子几乎是贴着地面在向前挪动,后面的三个人则依靠衣服的牵引紧跟着”,作者这里以动作描写为主,真实确切地再现了四位登山者艰难的攀登过程;“突然一个人似乎坚持不住了,前面的赶紧拉住他,排头的双手双脚向四面张开撑住石壁,经过几番周折,他们终于到达山顶”,则活现了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前进的情形。这些描写读来如在目前,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二是本文构思新颖独特,给人以新意。作者把自己设定为黄山之巅的一棵树,因为身处绝顶而见识不凡,于是,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的升起落下而感动,为社会上的芸芸众生的不懈攀登而感动,这既有新意又见深度,让阅卷老师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点评:张坤)

[作者单位: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关于冬天的作文:白色的冬天 篇7

我爱冬天雪白的色彩。

早上,我一推开楼门,哇!下雪了!看着道路上的一行行脚印,这雪快到脚面了。我高兴地跟爸爸说:今天,咱们走走上学吧!爸爸说:别闹了还是打车吧!我们来到路边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就像铺上了一层雪白的地毯,踩上去,软软的,就像踩在白砂糖上一样,我的小脚印也留在这片糖的海洋里。车终于坐上了,我在车上看路边的房子上像被盖上了一层厚白棉被,路边的车顶就像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奶油,雪仍在下着,行人的头上就像被撒上一片片白色的小礼花。

到校了,我站在操场上,放眼望去,操场成了一块白色地毯,在这地毯上,自然被踩上四行通向前后楼的正门和侧门的脚印,我顺着脚印往教室走去,抬头一看,大树的头发全白了,就像一个巨大的棉花糖,真想咬上一口!

安徽的冬天作文 篇8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補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名师题解】

安徽今年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半命题的形式出现,但又要求学生必须从给定的四个短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从实质上看,它介于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之间,自由与限制同在,既能考查学生按要求写作文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写作能力的广阔空间。这也是安徽近五年来第四次出现这一命题形式。

从题目来看,“你”是写作的对象,是叙事的主体。“你”可以是老师、同学或父母,也可以是公众人物;可以是现实中的人物,也可以是历史人物、书中人物等;“是我……的”表明了“你”和“我”之间的关系。“贴心”“感激”“牵挂”“欣赏”等词语,则表明了“我”对“你”的态度与感情等,也提示考生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历史等题材入手进行写作,素材的选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身边的素材。生活是写作的宝库,父母亲人的关爱、同学朋友的关心以及身边陌生人的帮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这些素材来自生活,自己感受真切,更能收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如父亲远在外地,却时刻不忘关心寄宿学校的“我”;老师为了不耽误一节课,拖着带病的身体为我们上课;曾经的闺蜜,在一起时无话不说,如今却天各一方,等等。他们都可以是“感激”“贴心”“牵挂”“欣赏”的对象。(2)时事类素材。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或无私奉献,或不畏强暴,或身残志坚,或心怀祖国,给我们带来力量,让我们欣赏、感激。如身体高位截瘫的郭晖,凭借顽强的毅力求学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位女博士;屠呦呦在失败了190次之后,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3)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素材。如不辱使命的晏子、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等,他们有的是历史人物,有的是文学形象,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4)名言警句类素材。可以表现人物精神的名言,也可以是表达个人感受的名言,还可以是有关的俗语等,比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冬天的作文:冬天的精灵——雪 篇9

看着看着南飞的雁阵;听着听着树叶沙沙的飘落声;触着触着一丝丝的凉风;都让我想到小学冬天的日子。

校园里最有乐趣是冬天,冬天天气寒冷,一般都会下雪,我们同学却不怕冷,在一起玩打雪仗、堆雪人,十分乐趣!校园里最热闹的还是冬天,因为有元旦陪伴。

我记得那天校外寒风阵阵,寒气逼人。但在我们校园里却一片欢声笑语,热气腾滕。

在那个一年一度的元旦里真令人释怀、兴奋的日子,对于我,自懂事的时候起,似乎就没有过个什么新鲜过,以往这时候发生过什么,脑海里象个抽空的瓶子,没有一点印象。那年在学校过的元旦却丝毫不同,这天所做的事,仿佛已深深地铬在心间,想必以后应该不会再有那样的痕迹了!因为那天我第一次在这个学校里参加了元旦文艺表演,我清清楚楚记得那年比赛,虽然只得了第三名,但是我们已经非常努力了。我也记得那时二年级的我心里也是很紧张,心砰砰的跳个不停!

那年学校的文艺节目五花八门,精彩连连,令人眼花缭乱,小演员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有各的长处。我也被那些精彩绝伦的节目所吸引。

现在的我也明白学校举办元旦表演不在于名次,只图个热闹、开心!正是如此,经过这场表演后,小演员们和观众们都很开心,脸上都洋溢着美丽的笑容。

美丽的冬天作文:迷人的冬天 篇10

今天我开心极了,妈妈领我和姐姐们去江边照相,

我们坐车来到了江边,映入眼帘的是白茫茫的一片,连绵不断的山峰披着银色的外衣,柔美的线条在

我们爬上了一块大石头,在上面摆着各种姿势拍照。在下来的时候, 忽然看见不远处有许许多多的冰块。这些冰块形态各异:有的像帽子,有的像企鹅,还有的像蘑菇。我们在这里照完相后,来到了旁边的两块大冰块上面这两块大冰看上去更像是两张床,侧面看有二十厘米那么厚,也许是厚的原因吧,看上去还有点淡淡的绿色,像碧玉做成的一样,晶莹剔透,美丽极了。我躺在上面,兴奋不已,真想把它搬回家,

 

藏北的冬天 篇11

天还黑着哪!牧民桑曲的妻子贡嘎起床了。她用牛粪烧着了火,到百米之外的山泉去背水,烧制酥油茶,整理院落,擦去佛坛上的尘土,为马上就要到草场放牧的小儿子多杰准备行囊……做这一切的时候,贡嘎都轻手轻脚,她怕吵醒了她的婆婆、她的丈夫、她的儿女和她的牛羊。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年过半百的贡嘎从睁眼干到闭眼。和所有牧民的女人一样,贡嘎容貌有些憔悴,腰背永远直不起来,而脸上却是永远的平静。

藏北 1999沈桥摄

摄影记者沈桥和觉果也起个大早,他们本想在贡嘎起床前从当雄县城赶到她家的,可是大雪刚停,40多里的山路太滑,车开不快,等他们赶到时,贡嘎孤单而忙碌的身影已在寂静的山谷里晃动了。两个记者走过贡嘎,如同走近自己的母亲或姐妹。在永远直不起腰的贡嘎面前,沈桥和觉果也弯着腰蹲下来或干脆跪下来拍摄,他们离她很近,近到能听到她的呼吸,嗅到她的气息,感受到她粗糙皮肤的温度,看到她干涩黯淡眼睛中的柔光点点。寒风如刀,砭刺着两个记者的肌肤,可他们被这个藏北女人平静甚至麻木背后的尊严、被一种近乎于母亲的温暖和力量包围着,拍摄变得庄严起来。

户外零下20多度,拍完几个画面后,天边霞光开始出现,两个记者回到毡房的炉火边时,嘴唇冻得发紫……

这是1999年1月新华社摄影小分队的一个工作镜头。沈桥和觉果今天拍摄的专题名为《远离死亡线——不再是藏北草原冬天的神话》。再等一会儿,等贡嘎的婆婆、丈夫、儿女和牛羊都起来后,他们会怀着和这女人同样的爱走向他们,继续着他们近距离拍摄。

我在离沈桥和觉果不远的地方看着,感受着,眼含泪水。在旷野和寒冷中,在无言无语的人影簇动中,心前所未有的安静,安静极了。在1999年其它的日子里,藏北草原的这个早晨不断被我深深怀想。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完美而透彻的日子,而这一天,我拥有的就是完美和透彻。

来来往往的摄影者离藏族人真实的生存状态太远了。他们脚步匆忙,把高原的女人、孩子、喇嘛和牛羊都当成物来拍,像雕塑一样美却毫无生命。没去西藏,我以为我过去看到的照片就是西藏;去了西藏,我用眼、用耳、用脑、用所有的感知重新建构对西藏的认识,并为我诸多同行的浮躁和没有耐性感到羞愧。

关于冬天的作文:雪飘冬天 篇12

如今气温越来越暖,天气越来越旱,于是冬天里的雪也越发的稀罕了,姗姗迟来,匆匆离去,还没等人们来得及看清楚它的容颜,就转而消逝了。

今冬,天气异常晴朗,几乎每日都是阳光普照,到了数九寒天还依然暖着,尽享深冬难得的温柔,也在期盼着雪的降临。

老人说近日天气这么暖,有可能是温雪。果不其然冷天气在晴空万里的背后打了一个大大的伏笔,天气说变就变,一股强烈的寒流袭卷了上空,气温骤地降了下来,晴朗的天空一下子阴霾了。

北风夹带着哨音呼呼地吹响,令人不由得寒意从心头而发,好冷!看来今年冬天真正的来了,只不过来得晚了些。

风夹带着雨丝飘落下来,先是零星小雨,悄无声地浸润着干裂已久的土地,后雨丝渐渐转为了雨珠,于是大地咕嘟咕嘟饥渴地吮着上天赐予的这场甘露,雨的无声也变为了有声哗哗哗。

今夜我无眠,蜷在床上听雨珠啪嗒啪嗒肆虐地敲打着窗,任绵绵不止的冬雨把惆怅注满心房,对着漆黑的夜听雨声:哀叹发间夹杂的银丝又多了几成,困惑缠绕心头的烦忧挥之不去,感伤大半的年华无声地消磨。

雨珠没有因我的思绪而止住,仍肆无忌惮地在夜空哗哗哗地畅响。我又感慨着最是风雨惹人恼。

不知何时睡着了,也不知何时雨止雪飘,醒来时,发现窗外已是软雪堆积。不由得令我想起陶渊明的诗句: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雨。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大地天空莽莽苍苍一片,雪飘冬天,一阵狂喜,心中的郁结也随之释去。

眼前软软糯糯的雪花,已令我把昨晚的惆怅抛于脑后,何苦自寻烦恼?于是长长地呼出胸中的浊气,深深地纳入一口新鲜的空气,任之在身体里畅快地运行,感觉很舒畅。

同是大自然送给冬天的礼物,却给了我两种不同的心境。

雨生惆怅,雪生祥和。

下了整整一夜,雪花还在风中漫天飞舞着,落地无声,洋洋洒洒,在无人操纵下正大手笔地绘着冬雪图。

软雪炫目的反光刺痛了我的眼,情不自禁地眯起,可又不舍弃眼前的雪景不望,怕它再匆匆离去。于是睐来眼睛,推窗观赏,飞花入户,寒风迎面,只觉面似刀子深刮,身体不由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而呼进的气流却似别样的清新,又深吸了几口,不觉雪花趁机飘入,凉凉的,滑滑的,还有一丝的甜润。

此时我任风雪拍打我的面,伸开温热的掌心,令蓬绒的雪花落入,我要和它亲近,还没等数清楚雪花到底有几个棱角,它竟自化去了,在我的掌心里化做了一滩水渍。我惋惜着,看来雪花只属于寒冷,而于温度无缘。

虽没有见过冰天雪地,也没有见过万里雪飘,但每年冬天能看到一两场飘雪就感到很满足了。

雪是洁净祥瑞的像征,又向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可雪一直在我的眼里是静寂的,清凉的,雪中没有喧嚣,雪中也没有迷惑,雪中唯我,享受着这种安静的同时也就有了置身红尘之外的感觉。

雨张扬,不分季节,一年之中不知令人会多生出了几起惆怅。

雪软糯,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才会飘起,用着一种特殊的方式荡涤人们燥烦的灵心。

雪被无声地铺上房顶,玉树琼花悄然地绽满枝丫,就连路面上那些凌乱的鞋印也被刚刚飘起的雪花遮盖住了。一切都是那么安静,雪在悄悄地装点着大地。

冬天的作文:冬天是一个童话 篇13

同学们穿上厚厚的棉衣,带帽子和手套,拿上铁铲和小桶,一起在学校门口开心地玩起雪来。他们在玩堆雪人的游戏,大家开始分起工来,有的同学铲雪,有的同学滚雪球做雪人的身体和头部,还有的同学去寻找雪人的“眼睛”和“鼻子”。不一会儿,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做好了。同学们高兴极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开心和满意的笑容。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已经经历了十几回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同时,季节体验给我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冬天,是我的最爱,在一白茫茫的雪地里玩耍,这我已知足了。

大多的人一听起冬天就一副讨厌的样子出现在脸上,而我对冬天有一种不同的感觉。

冬天,洁白的雪从天而降,落到地面上。从而想起堆雪人,掷雪球什么的,在铺满雪的雪地上玩耍。而在我的印象中,冬天的这个季节最美的是大雪之后。

大雪之后,走出房子一看,全是雪。一层厚厚的雪成了房子、树木、街道的白衣裳!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树木,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此景象让人一种幸福而快乐的感觉,那感觉无法形容……

其实,冬天也并不让人讨厌。只要懂得观赏冬天的美丽,讨厌的感觉就不会出现,让优势占先。

冬天,在我心中是那么亲切,那么美丽。他的地位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从而,我便想起梅花。它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把它定为好榜样。在遇到挫折时,一定要想起梅花。

冬天的发现 篇14

哇,我突然发现我家厨房外墙上的下水管成了“冰冻水管”——管子四周都是冰。啊,气温已经下降到0℃以下了。

可是,我家窗台上放着的一碟酱油为什么没有结冰,而下水道水管却结了冰?我问妈妈,妈妈说是因为下水道里流的是冷水。我将信将疑。

到了中午,热腾腾的饭菜端上了桌。爸爸对我说:“孩子,去拿一瓶白酒,冬天喝一点暖和暖和身子。”我拿来一瓶酒,发现它也没有结冰。我又问爸爸,爸爸告诉我:“也许酒里含酒精较多,所以酒不结冰。”我听了仍是将信将疑,而且心里的疑团也越来越大。

下午,我决定做一个实验。首先,我在四个碟子中分别倒入同样的酒和酱油,其中一碟酒和酱油放在室外,另两碟放在冰箱里的冷冻室。此时,室外温度为零下6℃。两小时后,酒和酱油都没结冰。我打开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零下18℃,令我大吃一惊的是——酒和酱油居然也没有结冰。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上网查了查有关物质凝固的资料。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原来,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的凝固点是零下117.3℃;酱油中含有许多食盐、氨基酸和糖类,它的凝固点是零下40℃左右。而我们周围的环境达不到这个温度,所以酒和酱油在室内或冰箱里都不会结冰。

我兴奋不已,立刻把正确答案告诉了爸爸妈妈。

江苏省江都市实验小学六(4)班

上一篇: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下一篇:一诺千金四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