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2024-08-17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共12篇)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1

知识目标:

1.使学生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 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

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 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难点: 无

教学准备:景观图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 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 流和湖泊?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讲授新课:

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主要的河流

读图: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请同学们看《中国的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 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再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塔里木河、弱水河。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

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转折 过渡:那内流区和外流区 是如何划分的呢? 读图:在《 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上找 出外流区和内流区

启发提问: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

读图:让学生对照《中国 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和《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启发提问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 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 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 线。)

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过渡:我国的河流众多,如果说河流就象大地的动脉源远流长,那湖泊就象一 颗 颗明珠镶嵌在 祖国的大地上。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主要湖 泊。

2、主要的湖泊

让学生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鄱阳湖、太湖、青海湖。

讲述:位 于内流区的湖泊 称为内流湖,例如:青海湖,内 流湖基本上是咸水湖,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外流湖,外流 湖是淡水湖,例如:鄱阳湖。

过渡:我国的河湖众多,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河流,例如京航运河、灵渠等。请同 学们阅读教材 P90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说说京杭运河的作用?流经哪些省区?

课堂小结:河流是大地的血脉,为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水产、水能之利。我国有许多大江大河,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浩浩荡荡,注人海洋;也有许多小溪小河,穿过原野,绕过山岗,—一路欢歌,悠悠流淌……”我们祖国山河自然美,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山河。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主要的河流

2、主要的湖泊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2

那么, 第一课时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呢?

做好预习检查, 为第一课时做铺垫。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中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充分的预习会给第一课时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对预习进行充分地检查、反馈, 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培养其预习习惯。

预习中, 学生会有一些疑难, 例如教学《白鹅》一课,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一些词语很难理解, 如“净角、堂倌、窥视”等, 于是我引导学生读课文, 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他们会有成就感, 那阅读的兴趣也就会得到提高。接着, 我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 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 学生就读得很有兴趣, 不会觉得枯燥无味, 进而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辅垫, 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乘兴而来, 让第一课时开门红。第一课时往往是学生对新知识最感兴趣的时候,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策略时, 要确切地理解学生的“兴奋点”, 这样针对性才强, 学生兴趣才会更浓, 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学生接触新的文章时对“内容”是最感兴趣的, 标题又是文章的眼睛。标题会让学生产生很多遐想, 很多疑问。这种对新内容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渴望, 就是教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的最佳时机。如讲授《巨人的花园》时, 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想象:“巨人的花园是怎么样的呢?和我们平时的花园一样吗?”这时, 教师应顺势利导, 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 找一找描写花园的句子、词语, 学生自然就会兴致勃勃地学起来了。

当然这种新鲜感是非常短暂的, 老师要把最新鲜、最有趣的内容安排在“新鲜感期”内。在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要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最迫切的问题, 让学生乘兴而来。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让第一课时张弛有度。“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 “弛”是慢节奏。在教学中, 教学内容简单的, 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 或内容比较有趣的, 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 比较枯燥的, 比较抽象的, 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则要“慢动作”进行。

如在教《去年的树》这课, 生字都不是很难, 就可以简单读过。但是, 对于“伐”字的讲解是很容易出错的。在这里要穿插讲解“伐”字的发展史, 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伐”的意义和字形, 感受汉字的魅力, 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文中树和鸟儿的友情是重点学习的部分, 要让学生慢慢感受, 为第二课时体会它们分离后还信守诺言的品质做好铺垫。

不过在教学中, 还应注意张弛有度。“张”, 时间不可太长, 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 也不可过度, 应不致使学生的注意力涣散。

教学版块有机整合, 让第一课时简单务实。很多老师反应, 第一课时在解决生字和读通课文上花费的时间多, 节奏慢, 内容乏味, 整节课显得不充实。如果我们适时地将一些教学板块给予合理的整合, 就可以节省出时间, 使教学内容更加充裕。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 我出示了两组词语:

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阳光明媚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

我让学生读一读这两组词, 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就在读和想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了生字。接着, 我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了巨人的花园中”展开思考, 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 在接下来找和读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轻松地理解了这些词语, 同时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将词语的教学和理清脉络进行了整合, 为其他部分的学习留足了时间, 课堂学习就变得饱满充实。

《中国气候》第一课时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加强学生的竞争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读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和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归纳法,联系实际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二组情境

情境1:在中国地图上动画展示小明放寒假了,去哈尔滨的外婆家过年,沿途经过了武汉、济南,最后到达哈尔滨,衣服由夏季服装换上了冬季服装,他仍感觉冷。放暑假了,海口的小明再去哈尔滨的外婆家。这时,小明有经验变聪明了,特意带上了羽绒服,可是他沿途又经过武汉,济南,到达哈尔滨,却没有感觉到冷。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情境2:“猜猜植被的所在地”,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在这幅图上有四个城市闪动,接着展示四幅不同的植被的图片,将这每一幅图片的植被合理安置在四个城市中。“猜猜民居所在地”。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在这幅上有四个城市闪动,接着展示四幅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图片,请同学们将这四个民居安置在四个城市中。教师提出问题:以上两组图片产生植被和传统民居差异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通过以上两组情境,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自主学习

展示学习任务单:读教材30页---37页内容,找出如下问题答案: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说出我国五个温度带

3、说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4、1月0℃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

5、我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6、我国南方雨季开始的 ,结束的 ,雨季 ;北方雨季开始的 ,结束的 ,雨季 。

7.根据气候的干湿情况,我国划分哪四类地区。

8.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

学生活动二:读图验证

1、学生读“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读每两个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温差,和南北气温之间的差别总结归纳出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2、学生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出我国降水季节差异和地区差异: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多。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活动三:探究原因

学生读“我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我国冬季和夏季风分布图”、“我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下面问题

1、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为什么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2、1月0℃等温线在哪偏离纬线,为什么?我国降水为什么空间分布不均?

学生活动四:学会辨析

学生读“世界五带划分图”和“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对比两图后,回答下面问题

1、世界五带划分为哪五个温度带?我国主要位于哪个温度带?

2、世界五带划分的依据?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我国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区?

学生活动五:联系实际

1、大显身手:将中国各温度带的名称填在中国地图上。

2、能联系:山东在哪个温度带?塔里木盆地在哪个温度带?你居住在哪个温度带?

3、知影响:将每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填写在中国温度带图上。将苹果、梨、桃、柑橘、芒

果、葡萄、香蕉龙眼等水果安置在中国温度带图上。

分析晾房、蒙古包、四合院、竹楼等传统民居与降水分布之间的关系?

4、能联系:读我国干湿类型分布图说出你居住在哪个温度带?

将各干湿类型与降水量和植被、耕地类型连线。

学生活动六:善于归纳

读“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干湿类型分布图”、“中国地形图”等总结归纳也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见下面:

1、大致与1月0℃等温线类似

2、冬季河流有无结冰的分界线

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南方和北方分界线

5、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6、水田和旱田的分界线

7、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学生活动七:谈收获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4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时)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时安排:二时

板书设计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2、跨近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时

〔导入新〕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疆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活动)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本的“中国疆域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E多。

最西:x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总结:北-头顶黑龙江

南-脚踩曾母暗沙

东-嘴喝两江汇合水

西-帕米尔上摆摆尾

(读图)本3页中国的疆域图

(提问)算一算我国最南端与最北端纬度约相差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我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相差约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南部。我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寒带。

〔分组讨论〕分析我国的纬度位置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我国领土南北跨越近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我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

〔板书〕

2、跨近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我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区至东9区,共个时区,即最东和最西时间相差个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尔米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我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边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边的帕尔米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我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我国南北距离相差多少千米。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5

【学生视角】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书信,它包含着一个孩子渴望和平的真挚情感,读文后使学生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愤恨,同时使学生心中涌出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懂得和平的重要性。

【教师思考】

课文形象地描绘出一位优秀维和战士的儿子对失去父亲的悲痛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由此表达对和平的强烈呼吁。教学中紧紧围绕理解词然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自能读书,课前收集的资料,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内容,了解语言中的呼吁,体会对父亲的怀念。

【设计特色】

激活学生潜在的内动力,使之在自主的阅读实践各,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思路,逐步积累成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利用不同途径庥资料,交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渐入自能读书的佳境,为今后的主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资料】

当今世界所发生的战争,世界地图,战争火花。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并能正确读准本课生字,新词的音。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利用谈话自然引入新课。

二、自主读书,初读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并把难读部分作好记号,反复读。

(还学生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交流读书情况。读书过程中还没解决的困难。

(合作学生,让学生把课文读准确)

3、检测读书情况。

(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研读体悟,合作探究

鼓励质疑,疏导并解决疑难。

让学生质疑,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利用集的资料结合地图理解弥漫及此句意思。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合作探究,理解重点词及句子的含义,感悟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解疑时注意以下问题:

⑴ 教师适时鼓励多读多思,利用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善于引导学生归纳、疏理问题。

(使问题的呈现,由易到难,由分析对综合,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探究的需要并从学习中得到满足)

⑵ 环节之间衔接紧密,使用民主性的语方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去体验、互动解决问题。

⑶ 在交流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涵,从而有事情朗读。

(在疑中读,疑中交流,交流中悟,悟中读,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边读、边议、边悟。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深入感悟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和词语复述课文第二段。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指名读课题,体会说话人的心情。题目中的“我”是谁? 为什么他会为能到中国去而感到兴奋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弄明白其中的缘故。2.听录者,了解课文大意。

(1)听录音,思考: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课文中有哪些人物?

写了件什么事?

3.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自由读文,划出生字词,自然段编序。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字词,说说易读错、写错的字。

(2)结伴

星星点点

浸泡

忽隐忽现

饱览

胜景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7

歌剧, 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 自从在中国安家落户后, 中国的音乐家们开始将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与本国的国情和民族审美习惯相结合, 进行大胆尝试, 使其中国化。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萌芽阶段——儿童歌舞剧, 探索阶段——秧歌剧, 歌剧阶段。

萌芽阶段——儿童歌舞剧

由黎锦晖首创的儿童歌舞剧, 是在中国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西方歌剧舞剧的形式创作出来的。形式上既有独唱也有重唱, 还有舞蹈表演, 音乐将剧中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代表作有《小小画家》《可怜的秋香》等。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 是西方歌剧舞剧与中国民间音乐相结合的除初次探索, 这一具有启蒙意义的创作探索, 为中国歌剧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探索阶段——秧歌剧

1942年, 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 文艺工作者们根据文艺座谈会的指示, 深入民间, 挖掘基层军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他们的视角敏锐的捕捉到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被称为“秧歌”的民间歌舞形式, 在“秧歌”的基础上将话剧、戏曲、民歌因素融合在一起, 于是便形成了一种进行的歌舞短剧——秧歌剧。秧歌剧, 主题鲜明、内容简练、演出方便, 深受广大抗日战士、群众欢迎。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扩展到了抗日根据地, 形成了音乐工作者和群众创作表演秧歌剧的高潮, 即新秧歌运动。代表作有《兄妹开荒》 (王大化、李波、路由集体创作, 路由作词, 安波编曲) 、《夫妻识字》 (马可等) 。

在秧歌剧的影响下, 以马可为代表的文艺工作者创造性的从新的角度, 运用新的形式, 在1945年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贺敬之、丁毅等编剧, 马可、张鲁、瞿维等作曲) , 使得秧歌剧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 完成了从秧歌剧像新歌剧的转变, 并预示着中国歌剧时代的到来。

歌剧阶段

称《白毛女》为新歌剧, 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将深刻感人的民间故事和音乐戏剧形式进行近乎完美的统一, 将民间音乐元素的传承与借鉴西方手法相统一, 第一次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的巨大艺术魅力。在《白毛女》创作成功之后, 作曲家们纷纷效仿其创作的成功经验, 掀起了以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的歌剧阶段。

这一阶段的著名歌剧有《小二黑结婚》 (田川等编剧、马可等作曲) 、《洪湖赤卫队》 (朱本和、杨会召等编剧, 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 、《江姐》 (严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 。这一时期形成了无人不知《北风吹》, 无人不晓《绣红旗》, 无人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些优秀歌剧的诞生, 在全国引发了如雨后春笋般的歌剧创作浪潮。

二、从中国歌剧发展历程引发的思考

黄翔鹏先生曾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流”, 笔者对传统的理解是, 经过世代传承的先辈们创造的有形或无形的, 精神或物质的文化形式。音乐就是在这条传统的长河中形成的文化财富。

从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 就会受到来自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体现并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气息。在音乐的传承过程中, 会不断地进化、改革, 甚至吸收其它民族的音乐元素, 使其发展壮大, 直至融入到世界音乐的海洋, 并在世界音乐的海洋中树立自己。就像人们经常说的: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西方歌剧经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 而中国歌剧从诞生至今才仅仅几十年。从中国第一部歌剧《白毛女》算起已百部有余, 但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深入人心的屈指可数。中国人为何写不好自己的歌剧呢?笔者觉得, 是因为部分作曲家不能从时代出发、从本民族的传统出发, 或者可以说, 对本土音乐缺乏深入的研究, 不能发觉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在研习西方歌剧时一知半解或照本宣科, 结果创作出来的作品中不中、洋不洋, 既不符合中国听众的音乐审美习惯, 也不符合西方歌剧的规范。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歌剧创作现状倒是很贴切。熟读唐诗三百首, 即便不会创作, 也会吟诵。但如果连读都不读, 那就连吟诵都谈不上。

就像美国学者保罗·罗宾逊在《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中提到:“如果对创新没有一个开放的态度, 艺术将会变的愚昧可笑和机械呆板…但如果不尊重传统, 艺术就不可能一脉相承, 也不能与前人的艺术成就达成创造性的结合, 这是所有成功的发明必不可少的立足点。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并赋予社会活力的艺术, 必须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1) 之所以要强调传统, 是因为它对一个民族或个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不断地追寻历代祖先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财富, 这是我们认识自己和打开灵感源泉的钥匙, 失去传统将会失去创造力。这就像接力赛一样, 前面的运动员必须接过后面运动员的接力棒才能往前跑, 如果没有接过接力棒便跑, 即使他最先到达终点也不会得到承认。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创新是对传统的肯定和发展。世界上没有空中楼阁。

中国由56个民族组成, 有那么多的音乐形式, 有那么多的传奇故事, 有那么多的文学家、民族音乐学家、艺术评论家、作曲家、歌唱家。尤其是对于一个民族音乐学家来讲, 他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各民族音乐形式, 以文字记录或录音的形式使那些鲜为人知的或濒临灭绝的音乐形式重见天日。但如果仅仅将历尽艰辛整理出来的音乐记录下来, 或是存放在博物馆里, 那就失去传承与发扬它的意义了。因此, 笔者觉得, 为何不能组建一个歌剧创作团队呢? (中外第一部歌剧都是集体创作的,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将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汇入到歌剧这座大熔炉当中, 既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活态”保护与传承, 同时也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

结论

历史是一面镜子, 它能使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这面镜子不仅能照出人的优点, 也能照出人的缺点, 正如历史的发展有光明, 也有曲折一样。我们要以史为镜, 在历史的演进中, 找到开启未来的钥匙, 笔者相信, 中国歌剧一定会树立在世界音乐的海洋之中。

参考文献

[1]钱苑.林华著.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6重印.

[2]朱敬修主编.西方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5.

[3]维纳尔-简森著.路旦俊译.歌剧指南.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4.

[4]居其宏著.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6.

[5][美]保罗·罗宾逊著.周彬彬译.杨燕迪校.歌剧与观念——从莫扎特到施特劳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4.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篇8

一、选择题

1.夏朝开启了“家天下”局面。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 C.实行禅让制

B.分封制

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析: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实质上反映了“家天下”局面的形成,故选D项。答案: D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解析: 本题抓住关键信息: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它体现了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答案: B 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C.禅让制

B.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 从材料中“戎”“从”可知诸侯的义务,“王”“国”“侯”等反映了古代的分封制。

答案: B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C.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B.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 D.目的是为了拱卫王室

解析: 由“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 C 5.《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 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 材料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纣王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这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答案: B 6.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 C.血缘关系

B.财产制度 D.政治态度

解析: 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而宗教信仰、财产制度和政治态度则与材料信息的要求不相符。

答案: C 7.(2016·湖北江陵县一中高一上期中)《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C.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解析: 题干中涉及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C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A项只涉及分封制;B项只涉及宗法制; 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中反映的宗法观念,指出与宗法制有关。第(2)问应注意分析材料二指出大宗和小宗的关系。第(3)问应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为确保大宗地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1)观念:宗法观念。制度:宗法制度。

(2)解释: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

《中国的河流》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授课人:李小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湖泊的划分和分布,记得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其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淡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及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结合湘江河实例,区别学习内流河、外流河

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中国主要内流河、外流河的名称及其分布

结合中国气候特点,分析位于不同地区河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环保理念,并尽可能地影响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流程:

(导入)以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引入课题

了解湘江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利用学案中对湘江河流域概况介绍)思考:

湘江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源?

电力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小结: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大河流,它们也像湘江河一样哺育着两岸的人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板书)

一、认识河流 展示全国水系图 学生利用书上P47图2-40,找遍布中国的河流(在此教会学生使用正确方法,高效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2、在PPT上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展示各条河流,学生说出河流名称(识记河流位置及其名称)

3、观察河流分布特点---东部河流多、西部河流少(东西部河流长度、水流去向比较)

引入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概念

最终流到海洋的河流我们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外流区; 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呢-----内流河 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内流区。

(过渡)不同地区河流特点不同。

湘江河与长江、黄河等大河比较,河面上就没有水上运输的利用,这和河流大小有关。了解每条河流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利用河流。

二、了解河流 了解河流,我们一般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几方面进行认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候知识,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河流的以上特点和气候有着密切关联。

活动:

读图《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析内、外流区和季风、非季风区两条分界线之间的联系。

季风区以外流区为主,非季风区以内流区为主。两者分界线近似。(引入对中国干湿状况地图的学习)

观察内、外流区分界线与哪条降水量线大致相符。400ml等降水量线。

即湿润半湿润地区多为外流区,干旱半干旱区多为内流区。

小结: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太平洋暖湿气流,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外流区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身居内陆的内流区河流径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充。

(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题)

读地理书P47图2-41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1、观察河流流量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观察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呈现__大__小的特点(从水量大引入对汛期定义的讲解)

3、根据四条河流汛期到来的早晚,给它们排排序

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

1、化大,以北地区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稍小,汛期较短,水位变化较小。

练习:完成学案第三题

结论:中国外流区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夏季风)给外流区河流带来充沛降水,因此,外流河水流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北移,使得外流区南方河流更早进入汛期、汛期较长;北方河流进入汛期要晚一些,汛期较短。

(转)图片--黑龙江冬季破冰捕鱼

在地理的气温分界线上,秦岭—淮河线还是0度等温线,因此该线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比方说长江无结冰期,而黄河呢有结冰期,那么黄河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呢?

泥沙多(含沙量大)。

河流的含沙量大小是根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来判断的,辽河、黄河、海河等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很大。

(随意提出一条大河流,学生回答该河流特征)

我们对河流基本概况的描述,在地理的专业术语中,叫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大小、水位的 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条河流呈现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和这条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国的内流区。

内流区的范围(干旱半干旱区,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内流区主要河流---塔里木河

活动:阅读塔里木河介绍,试分析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水量

判断依据: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水位变化

河水补给形式—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

夏季气温升高

含沙量

周围环境—塔克拉纳干沙漠 结冰期

一月均温

(小结)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外流区,外流区面积达61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年径流量占全国的95%以上。外流区为主是中国河流的主要特征。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界线相符,季风区即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区即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是内流区。

完成学案第四大题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对该河流水文特征进行判断,但是同学们发现没有啊,以湘江河为例,我们不能明显的看出该河流水量大小和水位变化,什么原因呢?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河流水量的调节、控制,比方说水库)在很早的古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河流的改造。受西高东低的地势影响,我国大河流多呈自西向东流,东西方的水运交通便利,但是南北向交通不便。有效改善南北方水运交通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认识京杭大运河

课外拓展:

我们在行动----

在人与河流的关系中,怎么做才能让两者和谐相处,让河流最大限度地为人类服务?

(教师根据不同班级情况,合理引导)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一、认识河流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二、了解河流 水文特征:流量

水位

汛期

含沙量

《拉萨的天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1.同学们,在遥远的青藏高原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拉萨(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找到拉萨所在的位置),它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板书:拉萨)

2.(师介绍拉萨)拉萨位于西藏自治区,每天平均日照时间8小时15分钟,所以被称为“日光城”。拉萨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圣地”。(板书:圣地。)指读。“地”可以组成什么词?那“圣”可组成什么词?“圣地”的意思就是神圣圣洁的地方。刚刚像我们这样理解“圣地”的方法就叫拆词法。(板书:拆词法)指名读,齐读。

3.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拉萨,去欣赏那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补充板书:的天空)

4.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评价:听你读真是一种享受,我仿佛看到了拉萨圣洁的天空;那可是圣地的天空啊,再读读,就更有圣洁的感觉了。)

5.读着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课文至少两遍;三、思考拉萨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3.(检查预习读书效果)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映衬,视线,壮丽,圣地,掬一捧,对照,不忍,雄伟,窗帘,依山而建。)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正音。齐读。

4.刚刚我们读完了课文,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说)。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圈画出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默读)生默读,师巡视。

5.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圈画出了什么词?(板书:湛蓝、透亮)从哪个句子中找到的?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1)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指名读。读书就是要把句子读短,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读出了拉萨的天空是——湛蓝、透亮的。

“湛蓝”是什么样的蓝?(深蓝色)注意湛的偏旁是什么?这就是说,“湛蓝”是蓝得和水一样清澈。“透亮”什么样的亮?(剔透、通透、透明、明亮、亮晶晶、亮光)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拉萨的天空还是什么样的?你还圈画出了什么词?指名说。(板书:纯净明洁)

指名读相应的句子。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从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理解后带着体会读。

从这句话中,我们读出了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拆词法,还记得吗?纯净(纯洁明净)、明洁(明亮洁净),读出这份纯净、明洁的感觉。齐读。

读着读着,这句话变成了一首清新美丽的小诗。出示小诗。想读吗?指名读,齐读。

(3)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难怪——(出示“有人说”一句)齐读。

“掬一捧”是什么意思?默读这句话,想一想。指名说。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平时你是怎么洗脸的?(引导学生说出两手捧)是的,掬就是两手捧的意思。

(4)你还圈画了哪些词?(板书:神往)指名读句子。

(5)你还圈画了什么词?(板书:蓝晶晶)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指名读,相机正音。

是啊,(出示)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依山而建”是什么意思呢?翻开语文书,36页的插图,或是看大屏幕,知道什么叫“依山而建”了吗?(紧挨着山建造)

6.小结:你看,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简单多了?我们可以采用拆词法,可以利用语文书上的插图,还可以把词语放到文中去,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

7.拉萨的天空就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那么纯净,那么明洁,让人神往。拉萨的天空可真美啊!想看看吗?(出示图片)

能读好这些词吗?指名读,想象着画面,美美地读。

8.同学们,刚才我们粗略地把课文读了一遍,长长的课文读成了几个词,这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运用上。接下来,我们来学写字。

三、教写绞丝旁的字

1.出示:纯、线。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都是绞丝旁)

2.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

绞丝旁的字,写好绞丝是关键。再去观察,怎么样才能写好绞丝呢?指名说。

师说要点:(出示)两个撇折撇平行,撇折夹角略不同。两个撇折写紧凑,提画出锋不要平。同桌间互相说说要点。

3.写好“纯”字,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右边的竖弯钩要舒展)师范写,一边写一边说要点。

打开习字册,找到“纯”字。写之前,先观察,脑中想一想这个字的要点。想好了动笔,描一个写一个。学生写“纯”字。

4.写后评价:正确得一颗星,整洁得一颗星,美观(符合字的结构要点)再得一颗星。

投影展示:正确得星,整洁得星,“纯”字写得美观吗?还记得它的要点吗?对照标准去评价。

5.“纯”字,我们知道怎么写美观了,那么(出示“线”)同是绞丝旁的“线”字,要写得美观些,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生说要点,师引导:“线”字左窄右宽,右边的斜勾要舒展。

看老师写。(师范写“线”字,一边写一边说要点。)

生练写:描一个写一个。投影展示、评价。

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谁想做做小老师,来评一评他的字吗?谁来评?指名评价。

6.我们会写绞丝旁的字了,课后继续练写。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继续练写绞丝旁的字。

2.完成习字册。

地理初二中国的河流教案 篇11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

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河流的水文特征

难点: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我国几种特殊天气中在主要在冬季爆发,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是,主要影响江淮地区的是主要在春季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的是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是。

2、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季节,主要发生在我国。

二、自主学习读教材第42―4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读课文理解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2、内流河是指外流河是指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内流河主要分部在的区。

3、读图2-28完成活动题(1)答:。(3)答:。(4)答:京杭大运河经过的省(市)有。沟通的水系有:。

4、我国的特殊河流: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我国第一大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汛期最长的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南方地区河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

5、填表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

水量(大或小)水位结冰期(有或无)

夏季风

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

形成

成因

冬季风

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

形成南方:北方:

成因

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

地区 代表性河流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

海河

黄河夏季

冬季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

珠江夏季

冬季

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流量一般较外流河,季为丰水期,冬季有的河流出现,大部分河流为河。7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和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第44―45页阅读材料,你认为该如何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三、课堂总结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内流河

河流和湖泊内流河水文特征

主要湖泊

外流河水文特征

四、课堂诊断

1、下列是我国主要的河流,把其代号填入相应处: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E、塔里木河 F、京杭运河

①我国最长的外流河 ②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③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④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⑤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⑥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读我国水系分布图,回答:

(1)写出我国主要的河、湖名称:

河流:

湖泊:

(2)写出我国正在兴建的水利枢纽工程:A B (3)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所在的河流是 ,请在图中用⑨表注出来。

中考复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24 篇12

课型:复习执笔:李合审核:闫信宇时间:2014-05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河流的概况,知道长江、黄河和珠江的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治理措施。

2、知道我国水能开发现状,识记主要的水电设施及经济意义 【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会描述其水文特征并会分析其主要的成因。【学习过程】

一、依学习提纲自主复习(1)河流概况:

1、了解有关河流的几个概念:

外流河、外流区、流域、内流河、内流区、水系、分水岭:分隔两大水系的山岭或高地,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2、河流的水文特征(动态):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包括:——、——、——、——、—— 无明显汛期----全年多雨或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汛期不明显。

如淮河的水文特征为水位和流量夏季高,冬季低;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汛期较短等。★ 小结: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很大

3、内流河、外流河:最大的内流河——,流向印度洋和北冰洋的河流是——、———。

4、咸水湖与淡水湖区别

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最大的湖———,最高的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五大淡水湖———、———、———、———、———。(2)长江、黄河:

1、长江概况:长江发源于峰,全长是中国第大河,主要流经高原、云贵高原、盆地和平原等四大地形区,最后注入海。上、中、下游的分界处分别是湖北的和江西的。由于通航条件优越,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动脉。长江流域的古代水利工程——— 堰它屹立于长江的支流江中游。现在更有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工程。治理长江的重要工作是采取

2、黄河是中国第大河,主要流经青藏高原、高原和区,与长江都流过的省级行政区有省、省。黄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根源是游高原地区的十分严重,所以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是,根本措施是在游(3)京杭运河:

流经省市:沟通水系:——河、——河、——河、——江、——江

现在: 境内的运河段,仍是重的要的运输线,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

二、展示自主复习成果

分组展示(提前分清任务,每组安排1人上台展示,要求面向大家,大方自然,及时评价上组,注意总结,语言规范、流畅,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咬文嚼字,字正腔圆。

三、检测与反馈:

1、导致1998年长江流域爆发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 下游成为“地上河”B 中游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C 上游植被遭破坏

2、黄河的水文特征?

(1)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_____、_____级阶梯,__________资源丰富(2)中游流经_________高原,_________多

(3)下游进入_________平原,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而形成了“_________”。

13、.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流经的十一个省区(全称及简称):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4、读中国政区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全称及简称):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5、长江与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__高原,共同流经的两个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江主要支流:__________(经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注入长江干流)、_________(经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注人长江干流)、_________(在湖北省省会武汉注人长江干流)、_________(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干流)黄河主要支流:汾河(主要流经_________省)、渭河(主要流经________省)

7、长江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长江干流上)、葛洲坝水利纽(长江干流上)、丹江口水利枢纽(长江支流汉江上)黄河主要水电站及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刘家峡水电站(黄河干流上)、三门峡水利枢纽(黄河干流上)、小浪底水利枢纽(黄河干流上)

8、长江、黄河水灾原因及治理措施?

9、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其主要原因是长江()

A.年径流量大B.水力资源丰富C.航运价值高D.流域内资源丰富

10、黄河下游在华北平原上形成一种“人在水下走,船在空中行”的景观,这段河被形象地称为“地上河”。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①结冰期较长②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变慢,泥沙沉积③水流含沙量大④人类向河中倾倒大量固体废弃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1、下列水利工程,位于长江干流的是()

A.三峡水利枢纽B.三门峡水利枢纽C.龙羊峡水电站D.小浪底水利枢纽

12、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形成“地上河”B.水能资源丰富C.水土流失严重D.支流、湖泊众多 教学反思:

上一篇:2023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细则下一篇:飞行器动力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