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

2024-08-08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精选7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 篇1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点评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教研室 刘建梅 蔡俊生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父、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了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民乐街小学教师周文艳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她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在读中感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爱的伟大力量。2.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理解“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的”这句话的含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对父爱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4是教学难点。

纵观这节课,优点主要是:

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围绕父子的“了不起”,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体会父亲是如何克服重重艰辛兑现承诺,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在逆境中创造生命奇迹。整个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自由地说、补充说、选择说。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发展,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以读为主,读出个性化的理解。课文学习,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首先通过读懂语言文字中饱含的深意,然后再把体悟到的通过朗读课文得到宣泄,由于个体差异,所以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周老师的课堂始终伴有朗朗读书声,这种读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各有特色,各怀感情,是不同理解程度的外化表现。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周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

三、以人为本,构建立体的父爱体系。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决不能就课文而止步,生活永远是语文学习的源泉。为此,在读思结合、读议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受到了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周老师还结合一些图片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让学生把自己对父爱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以情导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效果非常好。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 篇2

新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 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设计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 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通过生命奇迹的创造, 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亲情的可贵;通过大地震相同事件不同结果的对比, 让学生明白事情的经过比结局更让人感动。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知识)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父爱的伟大。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4.充分体会和感受亲情的可贵。

教具准备

搜集有关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多媒体课件和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1. (板书:

地震) 师:同学们, 今年我国发生了5·12四川汶川大地震, 余震波及全国, 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学生谈论)

2. 师:

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 请看…… (学生观看《震撼世界的七日》视频片断: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一个父亲从下午就开始挖, 只用一双手, 一个人默默地挖, 很快他的双手就流血了。武警来了, 看着他掉光指甲的双手, 他们来帮他挖。父亲呼喊着儿子的名字, 挖了三天三夜, 第三天夜里终于挖到了他的儿子。他忽然笑了, 很温柔地笑了, 他的儿子已经死了而且被压得变了形。父亲把儿子擦干净整理好, 抱着儿子坐了一夜, 偶尔还亲亲儿子。天亮了, 运尸体的车把他的儿子拉走了。最后, 他一个人转身走了。武警战士说, 那个父亲两手食指的第一节骨头都挖断了。)

3. 师问:

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4. 揭示课题:

是啊, 地震是多么的残酷, 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 流离失所。1989年, 当大地震侵袭美国洛杉矶时, 有一对父子同样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 初步感知

1. 自由读文, 要求:

(1) 自由读文, 借助字典,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 明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在小组内交流。

(4)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 学生自由读文, 交流学习收获。

(教学意图:读通全文, 夯实字词;走进课文, 初步感受父爱。)

三、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

1. 小组内交流探究, 提出问题。

2. 全班交流, 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 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

(2)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

(3)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 帮助教师把握学情。)

四、深入情境, 品读感悟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师生交流, 重点感悟使自己深受感动的描写。

(1) “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 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冲”字, 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 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 他感到极度痛心。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 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 评议, 齐读。)

(3)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句话中, 你感悟到了什么?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请大家讨论后练读。 (个人读, 评议, 齐读。)

……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重点句, 与文本对话,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五、总结全文, 感受感动

1. 师问: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 学习后, 你有什么感受?

2. 师引:

在汶川大地震中, 坚持到最后的父亲虽然没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儿子的爱难道不让人感动吗?本篇课文, 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让学生感受事情的过程比结果更感动, 感动于这位父亲伟大的父爱、坚定的信念, 感动于他超乎常人的坚强。)

3. 师小结:

爱, 使人坚强和勇敢;爱, 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 更会创造生命的奇迹。今天, 我们认识了一位伟大的父亲, 同时, 父亲也用爱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我们最受感动的不仅仅在于结果的完美, 而且在于父亲那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的信念和对孩子深深的爱。

(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 通过事件结果的对比, 让学生升华情感, 获得深度感悟。)

教学评析

一、创设情境, 深度感悟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清楚自己为什么感动。课文不长, 即使没有教师的精心引领, 学生也完全可以把这篇课文读懂, 被“这位父亲”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所感动。然而这样的接近于奇迹的结局毕竟太具有偶然性了。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 假如这位父亲不顾其他人和警察的劝阻, 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后, 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 甚至在余震中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学生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所以要让学生思考:感动, 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 还是为事情的过程感动。所以我先入为主, 创设情境, 让学生观看了汶川大地震的视频, 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深度感悟。

二、抓住情感, 读中体验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3

在彻底的破坏与混乱之中,一位父亲飞奔到他7岁儿子就读的学校。触目所及,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那栋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绝望地跪倒在地,哭喊着:“阿曼达,我的儿子!”嚎啕大哭之后,他猛然想起了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他冷静下来,站起身,坚定地走向那片废墟。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右边的角落,便疾步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瓦砾中挖掘起来。

在挖掘现场,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束手无策,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无奈而绝望地离开了。在他们中有些人试图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他们说,“一切都太迟了!孩子们全死了!”“没用的,回去吧。”父亲双眼直直地望向他们,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埋下头去,接着在废墟中挖起来。

消防队长出现了,他也试图把这位父亲劝走,他说:“火灾频频出现,四处都在发生爆炸,你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回家吧!”对此,这位父亲只抬眼看看他,问道:“你们要帮我吗?”

警察赶到现场,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难以控制自己,但是你这样未必能找到你的孩子。还是交给我们处理吧!”这位父亲回以同样的话:“你们愿意帮我吗?”

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他们无计可施,摇头叹息着陆续走开了。为了弄清楚儿子是死是活,这位父亲独自_人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他挖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时间推进到第38小时,父亲推开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隐约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疯狂大叫着:“阿曼达!”他听到儿子的回应:“爸爸吗?是我!爸,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了,他们也就获救了。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边。’你做到了,爸!”

“你那里的情况怎样?有几个人活着?”父亲喜出望外。

“我们有14个活着。我们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爸,我们又渴又饿又害怕,谢天谢地,你在这儿。”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快出来吧!儿子!”父亲声音颤抖地呼唤。

“不,爸,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因为我知道你会和我在一起的!我不怕!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永远都会来到我的身边!”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过巨大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篇4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

在不知不觉中,眼泪在眼角流过,划过脸颊,流到嘴里,滴进心里。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与子那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老师说得对,有时父亲对自己的孩子照顾得比母亲还细。然而,父亲给我的,不仅是伟大无私的夫爱,还有慈母般的呵护。

他太辛苦了。面对我这为生活日夜奔波而三个星期才回一趟家的父亲,面对我这为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辛苦的父亲,怎能没有一丝感动?

血浓于水,根叶相连。父亲给了我他所有的爱。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每一次进步都有他的鼓励。我知道,父亲从我小的时候就非常疼我。有了弟弟以后,他依旧那样爱我,呵护我。对我的爱胜过对弟弟的爱。记得小时候,我比较调皮。常常把鞋子弄得很脏很脏。而父亲,用他那双大手给女儿舒适、快乐;用他那双手为我做他所能做的事。

爸爸每天都在外边奔波,我虽然每天都见不到他。但令我自豪的是,我们能向《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样。心永远在一起,永远都不分开。

我为了爸爸留下了一行泪。让这泪化作一阵春风,吹干爸爸脸上的汗珠;让这泪化作——个信息,让爸爸快快回家;让这泪化作一腔祝福,在人生之旅中陪伴着这个最爱我的人——爸爸!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2

一本散发着墨香的语文课本放在我的面前,我好奇地翻阅着,一篇篇文章是多么生动优美啊!特别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章讲的是19xx年,美国发生大地震,面对巨大的废墟,许多人都绝望地放弃了救援,只有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在废墟里挖了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14名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了18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使我深受感动。我真敬佩极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为了儿子,他可以不顾一切,在废墟中挖呀挖呀,这是爱的力量的支撑,这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全心全意的付出。为了孩子,生命可以不要,一切身外之物都可以舍弃。这位坚强、勇敢的父亲,正因为他心中有爱,任何事情都动摇不了他救儿子的决心。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见到儿子,决不放弃!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现在我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可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

虽然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是这对伟大的父与子的所作所为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当我想起他们,我就会认真地跑步,认真地学习,认真地做人。他们的伟大品质使我终身难忘,永远激励着我前进。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3

如果你的儿子已被昔日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的废墟所埋,你会不断挖掘,救出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是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4

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一位父亲为了儿子不怕各种困难,因为他尽了一个父亲应有的父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长途坚持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父亲坚持不懈、努力挖掘,不怕困难、不怕艰辛、无比坚定,不顾劝阻以及时刻为孩子着想的浓浓父爱之情。

父亲不怕困难,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别的家长都走了,而他还在不停地挖,许多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了,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但他一心想着儿子,不再理会旁人的劝说,当他挖到38小时,他终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当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说明了父亲为了救出儿子,自己这么苦都还在坚持挖掘,这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呀!

没有这无私、高大坚定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危机四伏的挖掘,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父亲那浓浓的父爱吗?

生活中,我也常常体会到父爱。

每天爸爸都会送我上学和我说再见,一次,快迟到了,一到门口,我忘记和爸爸说再见了,刚跑一下,爸爸,忽然叫住我:“拜拜,好好学习哦”,然后,跟我挥了挥手,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进,从那以后,每天爸爸都要跟我再见并鼓励我一句,这段时间,我感到了父爱,从这不经意的动作中体会到爸爸对我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正是有了这坚定的父爱,才能把儿子救出来的。

有些父爱是无言的,从那细心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严厉的,从那一声声训斥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关心的,从那声声问候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美好的,从他陪你的玩乐可以看出,有些父爱是是幽默的,从那声声笑话中可以看出。

总之,一句话,生活中谁都离不开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5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父亲的所作所为肃然起敬,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这篇文章讲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他人劝阻,历尽艰辛,经过艰难而又漫长的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执照而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次地震来得快,波及至的人数多。阿曼达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阿曼达的父亲看到废墟,眼前一片漆黑,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他大哭了一阵后,想起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便坚定地站起身,挖掘起来。在那期间,不断有家长急匆匆赶来。大哭一阵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尤其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心中充满了一股热流,不禁热泪盈眶。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呀!文中的父亲不怕余震给他带来的危险,不顾他人劝阻,坚持挖,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他不吃,不喝,不睡,这是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呀!这是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呀!他伟大的父爱,使我感动。

在生活中,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有一次,我发高烧,嘴里还溃疡好几处。爸爸为了照顾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有时侯我晚上发烧醒来,爸爸还在床前守着??那一段时间,爸爸每天都为我准备可口的菜,为我买药??我的病好了,爸爸也操劳了许多??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我为我有一位为我操劳的父亲感到自豪,也为文中父亲坚忍不拔,有责任心,遵守诺言的品质感到敬佩。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一位对儿子有着执着而伟大的父爱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6

有的人说父爱如山,坚固可靠,最近我学了一篇课文,名叫《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父爱并不比母爱逊色。父爱也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这种爱一直都在无微不至的关心着你,照顾着你,看着你一点一滴的长大,它一点也不比母爱少。只是父亲更多的是对你的严格要求,可是自从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却懂得了这个道理。

这一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在混乱中,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去找儿子,找儿子的过程中不断有好心人去劝阻他。可是他总会问到:“谁愿意帮助我?”可是没有人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他就会埋头接着挖,消防队长和警察都阻挡他,可他还是不听劝阻,直到他挖到第38个小时找到了他们……

当我读到12个自然段的时候,觉得这里就是最精彩也是最感人的片段时,总会不禁感慨道这位父亲真伟大,为了找到儿子,这位父亲不眠不休的找了38个小时,这位父亲为了找到儿子奋不顾身,而文中的阿曼达被父亲找到的时候,第一时间并没有先让自己急着出来,而是先让同学们出来,这种先人后己的精神值得让我们学习。

而这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父亲,说我写字不好看,说我考试考不好,反正我在我爸爸的眼里就是这样不好那里不好,这个应该这样做,那个应该那样做,必须要听从他的话,必须要做的规规矩矩,每天都是对我严格要求,可是文中的父亲却为了找儿子奋不顾身,感动至极,在我的眼里爸爸对我太严格了点,我甚至有一点厌恶我的爸爸了,可是爸爸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让我长大以后有出息,才会对我要求严格,看到阿曼达那先人后己的精神,就会想到自己的同学动不动就吵架,斤斤计较,因此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父爱并不比母爱逊色。,懂得了父爱也是一种力量,只是你看见摸不着。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7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我深受感动。

这篇文章记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时候,他没有放弃,坚持要从废墟中救自己的孩子。而其它孩子的父母看到一片废墟时都悲观失望地走了,路过的人见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不仅没有帮助他,还劝阻他,甚至以为他疯了。可他丝毫不受外界的影响,坚持不懈地挖掘,终于创造了奇迹,救出了儿子和14名同学。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这是一句多么朴实、真挚的话!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天崩地裂,强烈的父爱给了父亲极大的勇气使他和儿子生死不离、永不放弃!这种爱,就是一种承诺,一种责任!我从这对父子身上不由地想到了汶川大地震后发生后无数的感人故事!多少父亲、母亲在地震那一瞬间用身躯挡住了石板,救下了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爱需要勇气,勇气能创造更大的爱!

从这篇文章,我还想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上星期,我生病了,不停地拉肚子。爸爸妈妈一晚上都没睡觉,一直守在我的身边。半夜时,每当我睁开眼睛,总看见他们在我身边,怕我脱水,我一醒就给我喂生理盐水。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父亲母亲对我的爱虽然不惊天动地,但平平淡淡的爱更令人难忘。

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有爱的世界真好!我要像爸爸妈妈爱我一样的去爱他们,像老师爱我一样的去爱老师,像同学爱我一样的去爱同学!用爱去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把这种爱传递下去。我要实现我的诺言!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8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里的一句话。

一想到这句话,我就想起文章中的主人公阿曼达和他的父亲。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似一棵小草,在天灾降临时,也许就会被天灾夺去生命。但是这对父子,在大自然的灾害来临时临危不惧。父亲怀着不放弃一丝救孩子的希望,而儿子阿曼达也怀着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的心理来接受困难和考验。终于老天不负有心人,让这对父子又团聚了。

老天可能会关上一扇门,但也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要以为一件事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就像汶川大地震一样,全国人民心连心,各地群众自己送来了救命的物品,在大家众志成城的努力下,从废墟中就出了许多生命。终于,如此之大的困难,我们也克服了。

所以,我们要像那对父子一样,遇到困难勇于面对,不能半途而废。今年夏天,我就克服了重重困难,登上了黄山。黄山飞来石景观是我向往已久的,从早上出发,我和爸妈一路走,一路喘,马不停蹄地向飞来峰进发。可是来到山脚我傻眼了——那么陡,那么高啊!原本不恐高的我想打退堂鼓了。可是,我这一路气喘吁吁地爬了大半天,不就是为了一睹为快吗,不能白跑一趟啊!可我就是小腿肚打颤。妈妈看出我的心思,大声说:悦悦,加油啊,你看我体力不如你都爬上来了,你也不能落后呀!爸爸也在一边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到现在都没让我们扶一把,一定会完成自己的心愿。听了爸妈的话,我鼓起勇气,扶着石壁小心翼翼地爬上了山顶。站在飞来石旁,望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的心胸一下子变得极其舒畅。眼前起伏的群山,连绵的云海尽在我的脚下,这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此时此刻,我忘记了害怕,尽然来到峭壁边扶着栏杆嚷着要妈妈给我拍照,留下这难忘的一瞬间。

现在,每当我看到当时留下来的照片,就会想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我将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像地震中的父子一样,永不言弃!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9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地震中的父与子》里面说道: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一位父亲经过三十八个小时搜救后,找到自己的孩子,而儿子又做出惊人之举,先让同学们出去,他后出去,他不怕,非常镇定。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多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啊!勇敢的父亲是多么“失常”,而这“失常”更显伟大。父亲为了儿子,遵守对儿子的诺言: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其他父母绝望地离开,只要父亲在挖掘,因为他坚信,孩子在等他。他挖了三十八小时,那是非常了不起,在这三十八小时内,儿子战胜了不吃不喝不睡,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会来救他,也会救同学;他不怕黑暗,因为父亲的诺言使他心中温暖,仿佛看见光明。儿子为什么让同学先走?是因为儿子知道爸爸在废墟上面,儿子也具有舍己救人的好精神。所以,爸爸和儿子都十分的了不起。

我,在家是位小公主。学习时,遇到难题就空出来不做了;或者有时心情不好,把作业本往桌子上一扔,“砰”的一声,踹开门去玩了。可自从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改变了。有一次,因为小伙伴耍赖,我玩游戏输了,我愤愤不平。一回到家又被妈妈叫去做数学题,我更不高兴了。这时,我正好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加上心情超极不佳,正想扔本子,可我的脑海中激荡起地震中那位父亲在挖掘儿子的身影,那身影仿佛在提醒我:想一想,不思考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好的。只会依赖别人,还乱发脾气,这样更不好。我认真地想了一想,会写了,我欢呼着,小小的心充满着欢乐。

如果每个人都有坚定的信念,又不轻言放弃,那么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难题呢?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0

我懂得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我们作为子女的应要尊重父母。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位父母不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儿女的,虽然,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好好地跟孩子谈话,玩。但,你知道吗?我们的父母却默默地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你的父亲感到荣耀的莫过于你以最大的热诚继续你的学业,并努力奋发以期成为一个诚实而杰出的男子汉。——贝多芬。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劝报亲恩篇》这些名言名句不也就说了父爱是伟大的吗? 在文章中,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正是这句话,使父亲坚定了救儿子的信念,在其他人认为没有希望的情况下,父亲不顾一切,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以及其他伙伴。父亲对儿子的责任感使我深深受感动了。其实儿子也很伟大,是因为常达38小时的漆黑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七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要坚持。当得到父亲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人是他人说让我的同学先出去吧,无私无畏,勇敢的同死神搏斗,最终得以生还他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

记得有一次,我去学吉他那一天,下了倾盆大雨,而我却没有带雨伞,是爸爸拿着雨伞去接我,雨伞只带了一把,爸爸毫不犹豫的把雨伞给了我,我没有被淋着爸爸却被雨淋成了落汤鸡。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文中父亲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信念是隐藏在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信念,让我们勇敢无畏的面对生活艰难贫困和命运的潮起潮落,信念与无无形的强有力的支撑着我们精神的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坚定信念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1

四年级的时候,老师教了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从中,我明白了很多。

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许多人都在仅仅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位父亲,坚持救出自己的孩子。而当他找到自己的孩子,并让他从废墟里出来的时候,他的孩子却说:“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因为我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这个孩子懂得舍己为人,舍己为人,舍己为人……这段话便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舍己为人”,简单地说就是心中有他人。也许很多人说自己是舍己为人的那种人,也许还有人说自己肯定会成为舍己为人的那种人,但真正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做到“舍己”呢?如果你做到了“舍己”,你肯定会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你在大家的心里肯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印象,竞选班干部,你的票数肯定也是遥遥领先的。“舍己”,对,就是“舍己”!

“舍己为人”,还让我想起了许多人。第一个就是最美司机——“吴斌”。当不明飞行物砸向他的时候,他忍着剧烈的疼痛,做好了停车工作,确保了二十多名旅客的安然无恙,而他自己却因为伤得太重,而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一年,吴斌年仅48岁。

“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杭州滨江市的一个小区里,有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接住了那个女童。但是她自己的手臂却骨折了。这难道不是舍己为人吗?

舍自己,帮助别人,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学习的品质。文中的孩子,是舍己为人的,而他,是我学习的目标。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舍己为人”,一个对我来说意义深刻的词语。

“舍己为人”像一团火苗,不断地向人们展现它那无限魅力。人们将会永远记住这火苗!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2

今天,孩子让我读了,让我难以忘怀,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好多遍,读完文章,泪水早以模糊了我的双眼。多么伟大的父亲啊!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是信念,是承诺,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爱的动力,哪有那么多的生命获得新生呢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教学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哭了一阵子想起了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不顾各种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在人们认为几乎不存在希望的情况下,执着地从瓦砾堆中营救儿。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最后他终于找出了他的儿子,父子俩又救出了14个同学,这是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没有这种无私而伟大的父爱,谁也不可能坚持这样长时间的、希望渺茫而危机四伏的挖掘,儿子也许便因为人们的放弃而葬身于瓦砾堆中。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

在地震当中哪个父母不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孩子;哪个父母不是为了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在危险的时候,哪一位父母不是奋不顾身地去保护他,恨不得把儿女的伤放在自己的身上,哪怕是替孩子死他也愿意。有人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哪怕是为儿女赴汤蹈火,父母也在所不辞。

父爱是多么伟大啊!我们都要向父子俩学习,学习父子俩的无私、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要长存。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3

刚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我感触颇深。文中的父亲不听别人劝告,因为对孩子爱的承诺,执着不停地挖啊挖,挖了三十八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儿子。我被这种伟大而深情的父爱深深地打动了!

为什么父亲在那种艰苦的情况下,竟然能连续挖掘长达三十八小时,并救出儿子。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苦苦挖了38小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对孩子浓浓的爱!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每一位父亲都和文中的父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有着深深的爱。那是一次放学的午后,爸爸和往常一样到校门口接我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我没有带雨具,爸爸看见我跑出校门,马上把自己带的唯一的雨伞给了我用。我说:‘爸爸,你也打伞啊!’可是爸爸说:‘没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雨,才只带了一把伞,还是你用吧,我没事。’我也没多想,就撑起雨伞,往家走。而爸爸只穿了件单衣,外面胡乱套了件夹克衫,夹克衫的扣子还少了一只。爸爸只好把夹克衫捂在一起,在刺骨的冷风中瑟瑟发抖地顶着风雨走在我的前面,为我遮风挡雨。我有点不忍心,说:‘爸爸,你下来点儿,我们俩一起打伞。’爸爸却说没事,让我自己用,别淋湿了。过了一会儿,我不由自主地踮起脚尖儿,把伞往爸爸头顶挪了一些。爸爸急忙推开我,说:‘好孩子,你必须自己打伞,可千万别淋了你!’我又想把伞给爸爸一些,爸爸突然跑开了。我想还是别争了,于是自己打着伞往前走,但我分明看见爸爸在大雨中一步一挪地走着

到家以后,我像没有经历风雨一样,没一处淋湿;而爸爸全身都湿透了,像刚刚洗了个雨水澡!我的眼睛不禁泛红!

实际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正所谓‘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总有一种东西缠绕着你---那就是父母真诚、深沉的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4

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

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爱的力量高于一切赞同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彼岸,是爱的动力,是爱的决心,是爱的毅力,是爱的自信,才使我到达彼岸,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是高尚的,爱是崇高的!爱的力量高于一切!用我的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15

最近,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地震中的夫与子》这篇文章。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件有关父爱的传奇故事。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竟不顾自己的安危,克服重重困难挖了38小时,救出了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14名孩子。

文中这样写道:“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在这36小时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爆炸。可是这位父亲不吃不喝、不休不眠挖了足足36小时。

原来,世界上不仅母爱是无私的,父爱也同样是伟大、无私的。这令我联想到了我的父亲:我非常喜欢玩电脑游戏,但玩起来就没有了时间观念,父亲经常告诫我电脑游戏不要玩太久,玩太久会伤害到眼睛。而我却当作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的一种爱,一种责任。古人说过:“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正正印证了父亲对我所做的一切。

《地震中的父与子》不仅让我感受到了血浓与水的父子情。更让我敬佩的是这位父亲身上所带有的责任感。是的,做人应有责任感!这个世界赋予每一个人生存、求知和工作的权利,也赋予我们一定的责任。生命本是脆弱的,是责任赋予它坚不可摧的动力;生活本是单调的,是责任赋予它丰富的色调。是责任谱写了这首父爱的颂歌。人类因为有了责任而生生不息,社会因为有了责任而日新月异。

做人应有责任感!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负责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如果我们放弃了责任,也就等于放弃了整个世界。”是啊!责任是多麽重要啊!长大成人后,赡养父母是你的责任;成家后,支撑家庭是你的责任;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你的责任;爱护环境为地球减少一份污染是你的责任……它无处不在,连接着你和我,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为了寻找儿子,锲而不舍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与儿子劫后相逢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表现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本单元几篇课文表现并赞美了父爱、母爱、师爱、亲邻间的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纯真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育他们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个角落。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到文中父亲是怎样的了不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及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二)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 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及部分问题。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观看地震视屏

2.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什么视屏?

生:地震(师板书“地震”)

3.相信在座的每位都还记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吧!那一幕幕还恍惚在眼前,当我们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时,都只能以眼泪来祭奠他们。可是,也有一些顽强的人,在废墟里掩埋了几十小时、甚至上百小时,终于等来了救援,重获了新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同样顽强的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事。

(二)、初读课文,引出课题

1.请同学打开课本93页,快速默读课文,谈谈你的观后感。

(师板书“中的父与子”)

2.生发表自己的感受。3.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在这里也有一些感受。在灾难之后,都会出现很多英雄,正是这些英雄带着人们渡过了难关,在这篇课文中,也有着这样的两位英雄。他们不放弃、守诺言的精神拯救了14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位英雄的事迹。(板书“父亲”)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位英雄是?(手指黑板,要求生齐读父亲)5.师:你们读了课文之后,发现这位父亲是怎样了?

生:了不起的(师板书“了不起”)

6.生齐读完整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

(三)、初步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请同学们默读1—12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2.生回答。

3.虽然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的句子,但是对这位父亲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刻的去体会这位父亲是怎样的了不起。

(四)细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 教师部分:

1.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指名回答:突然、大 2.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看到1、2自然段。①、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3.请生用波浪线勾出一下词语:30万、4分钟、欢声笑语、一片废墟,在朗读的时候请注意。

4.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现在我请同学带着大家看看这位父亲在灾难面前的反应时怎样的。

学生部分:

1号学生展练:父亲的第一反应

1.请同学们在第2自然段找出,地震后这位父亲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及多音字?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2.请同学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3.请同学们把“冲向”圈出来,找它的近义词?(奔向、跑向、扑向)4.请大家给“冲向”造句。

5.作者在这里用“冲向”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父亲知道儿子有危险后的急切心情,他挂念着儿子的安危,迫切的想知道儿子的情况。)

6.我想知道,当这位父亲冲向儿子的学校后,看见一片废墟,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父亲的心情是悲痛的,父亲眼前一片漆黑,跪在地上大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让他伤心欲绝。)7.我的展练完毕,请下一位同学带大家学习父亲接下来的反应。2号学生展练: 1.请同学们把3、4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一次。2.请问这段话中写道父亲做了怎样的决定?(他坚定地站起身,疾步向那片废墟走去。)

3.请同学们圈出“坚定”、“疾步”,想一想这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突出了父亲救助儿子的急切与决心。)

4.那又是什么让这位伤心欲绝的父亲变得无比坚定?

(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请同学们把这句话读一次。

6.请同学们仿照不论„„总„„.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7.我的展练完毕,请下一位同学为大家展练。3号学生展练:

1.面对地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有什么异同之处?

2.正是这位父亲的不同,体现了他的了不起,伟大的父爱。请大家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3.请大家用“急匆匆”造句。

4.请大家看到3—5自然段,用圆圈圈出以下词语:顿时、跪、猛地、坚定、废墟、疾步、挖掘、不断、急匆匆、绝望、直直的、埋头。5.请大家把以上词语读1遍。6.请同学们带有感情的朗读3—5自然段,体会这位父亲与其他父母的不同,读时注意刚才圈出的词语。

7.我的展练完毕,请下面一位同学继续为大家展练。4号学生展练: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位父亲不同于其他父母,他不停的挖掘,在这过程中都有哪些人劝过他呢?

(一些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2.他们又是怎样劝的?(指名同学回答)

3.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应是什么?(指名同学回答)

4.刚刚的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对,下面请何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学习课文。

教师部分:

1.请同学们读一读红色字体,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句话体现了父亲不同的心情,从恳求——焦急——崩溃、疯狂)2.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分角色把5—10段有感情的读一读。(蓝亮饰好心人,林梦琴饰消防队长,罗欣饰警察,李可饰父亲,其余生读。)

3.刚刚的朗读,同学们让我感动了,让我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当人们都摇头叹息的离开了,认为这位痛失爱子的父亲精神失常了,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继续挖掘,这是什么念头 呢?

(儿子在等着我。)

4.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支撑着他,让我们齐读11自然段。5.请同学们默读12自然段,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为什么? 6.生回答。

7.在12段中,最让老师感动的词语是“挖”,因为“挖”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和坚持,请问这位父亲一共挖了多久?

(38小时)

8.38小时等于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还剩2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很多同学渡过了美好的双休又来到了学校,而这位父亲经过38小时的挖掘,他,变成了什么样呢?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9.请一位同学把这句话读一遍,体会这位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10.同学们她读的好不好,那我请全班同学在读一次。

11.是什么力量支撑这位父亲挖了38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38小时?

(为了体现时间的漫长、突出父亲的坚持)(父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

(五)、总结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 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 篇6

品读该文我们不难发现, 父亲的形象聚焦在三个场景的描写中:面对废墟, 坚定站立;不顾劝阻, 坚持挖掘;夜以继日, 伤痕累累。透过三个场景, 我们看到了一位既了不起又伟大的父亲。但对学生而言,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如何才能让父亲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立起来, 透过语言文字触摸到一个有温度的、立体的、鲜活的父亲形象呢?

一“跪”一“站”中, 品父亲的坚强

【场景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大喊:“阿曼达, 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 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 向那片废墟走去。

【解读】聚焦细节, 父亲绝望地“跪”和坚定地“站”,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什么力量让父亲从绝望的“跪”中坚强地“站”了起来?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亲对儿子庄严的承诺。一“站”一“跪”中, 一个恪守诺言、说到做到的父亲形象鲜活起来了。

一问一答中, 品父亲的坚定

【场景二】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 说:“太晚了, 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 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 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 我能理解, 可这样做, 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解读】在其他父母看到这片废墟绝望地离开时, 父亲却一直在挖掘。好心人拉住他, 消防队长挡住他, 警察劝他, 他都没有离开, 只是眼直直地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的眼神里, 透出来的是期望, 是孤独, 是无助, 但更是坚毅。因为有一个信念在有力地支撑着他:“儿子在等着我!”“直直的”眼神, 加上“一个念头”, 透过一问一答, 让我们看到一个信念坚定、决不放弃的父亲形象。

一分一秒中, 品父亲的坚韧

【场景三】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 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 是你吗?”

《地震中的父与子》点评 篇7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

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犹如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犹如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板书课题)

二、抓住重点,合作研究

1.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研讨学习填写读书报告单。

2.以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想象一下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可能克服哪些困难?让学生用“不论……总……”说句话。

(2)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引导学生抓住父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体会。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课件出示问题一):让学生发现感叹句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教师相机配乐导读带叹号的句子。

(课件出示问题二):你能为本文重新拟一个题目吗?

三、拓展文本,加深体验

师配乐朗诵《伟大的名字叫父亲》(课件出示),然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曾做过的饱含浓浓的父爱的小事,并把它珍藏在日记里。

四、总结

爱是一曲不老的歌,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五、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与子 了不起 语言

不论发生什么 动作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神态

上一篇:年度人物评选办法(试行)下一篇:替换词语的解析及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