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调查问卷

2024-05-29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调查问卷(通用4篇)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调查问卷 篇1

1.您的政治面貌:

1)中共党员2)共青团员3)群众

2.您现在有没有担任团内职务:(选1回答下一题,选2跳过)

1)有2)没有

3.您担任团内职务是

1)团委书记2)团委副书记3)团总(支部)书记4)委员5)没有担任任何职务

4.您所在的学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状况是:

1)定期组织2)偶尔组织3)从来没有组织4)不知道

5.您认为新时期高校青年最喜欢的教育形式和载体是:(限选三项)

1)互动交流2)实践体验3)参观寻访4)专家讲座5)解决实际困难

6.您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有信心?(限选一项)

1)非常有信心2)有信心3)说不清楚4)信心不足5)没有信心

7.您认为某些共青团的活动,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限选两项)

1)活动内容不新颖,形式单调2)活动不能满足青年需要

3)奖励力度不够4)团干部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不够

5)活动安排与青年日常工作学习发生冲突6)其他(请写明)___

8.面对新时期的新特点和新需求,您认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有哪些不适应:(限选二项)

1)团的工作内容不适应新时期的多样性需求

2)团的组织设置不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分布和流动

3)团的工作方式不适应新时期的自主性和现代性要求

4)团的工作体系不适应新时期群体的不断分化

5)团的服务能力建设不适应新时期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6)其他(请写明)___

9.您认为当前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限选一项)

1)大大减弱2)有所减弱3)没有什么变化4)有所增强5)大大增强

10.您认为高校共青团增强凝聚力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限选三项)

1)团内民主建设不完善2)团员流失严重3)经费短缺4)说不清楚

5)团干部积极性差6)工作手段落后7)难与团员青年交流8)人才培养

11.您认为高校共青团应该主要靠什么提高凝聚力:(限选二项)

1)理想道德教育2)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服务3)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4)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5)丰富工作载体和手段6)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7)对青年社团发挥引导作用8)其他(请写明)___

12.对于如何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你有什么想法?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调查问卷 篇2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研究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现状

(一)个体凝聚力现状

个体凝聚力主要指组织中的个体对加入组织后个人的利益诉求表达和满足感,具体到高校共青团,主要包括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表达及满足现状。在高校,团员青年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最大的利益是如何完成学业,同时在大学阶段尽可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当前,高校团组织主要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成长方面进行极为有力的补充。但是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并没有完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团员青年反响不高,降低了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形象。

(二)群体凝聚力现状

群体凝聚力主要指组织信息共享的程度,在高校共青团中,主要存在三种表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信息的畅通离不开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渠道,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组织,主要靠一个一个的层级逐级传达,时间慢,内容损耗成为单一的信息沟通的弊病;信息沟通方式机械,主要依靠文件和会议传达相关精神,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信息沟通内容过滤,出于政治性和保密工作的需要,部分信息被处理后传达给广大团员青年,引起部分团员青年的不满。

(三)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是指组织本身对于成员的吸引状况,共青团组织自身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形象宣传不足,虽然《团章》中对共青团的任务、宗旨等等都有明确定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团组织干部魅力欠缺,如部分团干部年龄较大,与青年团员距离较远等;团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强也是影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一大因素。

二、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基于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现状,要切实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应该构建“三位一体”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框架。

(一)构建服务型共青团组织体制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1]。从团员青年实际需求出发,关注青年的兴趣爱好,要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在实际工作中维护青年的利益诉求,建立正常的团员青年利益表达渠道和反馈机制。要把团的工作中心放到高校人才培养这个大局上来,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服务并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

(二)拓展全方位共青团组织渠道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覆盖”明确指出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组织覆盖是一个基础,在高校实际中,由于学分制改革,原有的班级团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团组织活动的需要。学分制改革下,应该构建公寓建团为主的基层团建模式,并根据具体活动和项目再辅之以社团建团、网络建团,在研究生中辅之以学术梯队建团,实现团组织的全方位覆盖。以网络建团为例,团学工作者可通过建立团建网站,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团建信息、团员交流、团学动态、团模展示等服务,开展网上团校、网上论坛、网上讲坛、网上调查、网上活动方案征集等活动,以此开辟新型团员思想教育空间,让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网络之中[2]。

(三)改进共青团组织工作模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是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由于现有的一些思想教育方法和方式的生硬和机械致使团的思想教育效果受到影响,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努力探索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团学活动形式,针对团员青年的兴趣爱好,开展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一些活动,赢得团员青年的认可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莉, 王诚, 张元, 宗娜, 王晓园, 郝鹏.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新探索[J].科技资讯, 2006, (2) .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研究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现状

(一)个体凝聚力现状

个体凝聚力主要指组织中的个体对加入组织后个人的利益诉求表达和满足感,具体到高校共青团,主要包括团员青年的利益诉求表达及满足现状。在高校,团员青年的另一个身份是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最大的利益是如何完成学业,同时在大学阶段尽可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当前,高校团组织主要从校园文化活动方面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成长方面进行极为有力的补充。但是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并没有完全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团员青年反响不高,降低了团组织在团员青年中的形象。

(二)群体凝聚力现状

群体凝聚力主要指组织信息共享的程度,在高校共青团中,主要存在三种表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信息的畅通离不开多元化的信息共享渠道,共青团作为一个群众组织,主要靠一个一个的层级逐级传达,时间慢,内容损耗成为单一的信息沟通的弊病;信息沟通方式机械,主要依靠文件和会议传达相关精神,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信息沟通内容过滤,出于政治性和保密工作的需要,部分信息被处理后传达给广大团员青年,引起部分团员青年的不满。

(三)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是指组织本身对于成员的吸引状况,共青团组织自身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形象宣传不足,虽然《团章》中对共青团的任务、宗旨等等都有明确定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来;团组织干部魅力欠缺,如部分团干部年龄较大,与青年团员距离较远等;团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强也是影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一大因素。

二、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基于当前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现状,要切实提高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应该构建“三位一体”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建设框架。

(一)构建服务型共青团组织体制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为党做好青年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好服务青年的工作[1]。从团员青年实际需求出发,关注青年的兴趣爱好,要根据青年的兴趣爱好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要在实际工作中维护青年的利益诉求,建立正常的团员青年利益表达渠道和反馈机制。要把团的工作中心放到高校人才培养这个大局上来,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服务并促进青年的成长成才。

(二)拓展全方位共青团组织渠道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覆盖”明确指出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组织覆盖是一个基础,在高校实际中,由于学分制改革,原有的班级团建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团组织活动的需要。学分制改革下,应该构建公寓建团为主的基层团建模式,并根据具体活动和项目再辅之以社团建团、网络建团,在研究生中辅之以学术梯队建团,实现团组织的全方位覆盖。以网络建团为例,团学工作者可通过建立团建网站,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团建信息、团员交流、团学动态、團模展示等服务,开展网上团校、网上论坛、网上讲坛、网上调查、网上活动方案征集等活动,以此开辟新型团员思想教育空间,让广大团员积极参与,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网络之中[2]。

(三)改进共青团组织工作模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年是团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是由于现有的一些思想教育方法和方式的生硬和机械致使团的思想教育效果受到影响,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努力探索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新格局。进一步丰富团学活动形式,针对团员青年的兴趣爱好,开展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一些活动,赢得团员青年的认可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王莉,王诚,张元,宗娜,王晓园,郝鹏.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与新探索[J].科技资讯,2006,(2).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凝聚力调查问卷 篇4

扬州大学团委吴荣军

高度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学生规模和群体结构的新变化,学生数量激增,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变化使高校共青团面临着更为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也带来了一些更为复杂,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如何为党执政扩大团员青年群众基础,引导和帮助团员青年自觉学习和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理论武装、团员教育、组织建设、服务能力、工作作风更加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思想教育创新,积极探索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第一,要重视理论武装,努力在深化认识上下功夫。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青年运动的主题。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学生,构筑团员青年学生精神支柱,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把团员青年培养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共青团首要的政治任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思想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坚持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头脑不仅有助于凝聚青年的力量,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第二,要注重长期坚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理论武装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要防止疲倦情绪、畏难情绪和工作中的表面化,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团员青年的工作贯穿到学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我们各项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形成机制,完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使团员青年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观念。第三,要尊重思想教育规律,在实际效果上求突破。理论武装工作要遵循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做到真懂,要帮助团员青年准确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和实践基础,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认识基础;其次做到真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团员青年切实感受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升华认识,提高认同感,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思想基础。最后做到真用,就是要在认识论的三个层次上帮助大学生不断深入认识,自觉运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这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的实践基础。第四,要抓好典型示范,将创树育活动引向深入。要善于发现并培育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集体和个人,通过典型示范,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第五,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坚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抵制错误思想、不良文化和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高校团员青年主流是好的,他们有着强烈地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思想活跃,最少保守,创新意识强。但由于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团员的大众化使得不少学生淡忘了自己的团员身份,因而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不能时刻以团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团员甚至存在思想认识模糊、理想信念动摇、自我要求不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特别是团员意识的薄弱则成为当今制约团组织工作展开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共青团思想建设着力点主要放在增强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团员意识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和构建团员“长期受教育,永远跟党走”的长效机制,引导和教育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思想上追随党,用实际行动拥护党,努力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增强团员意识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从而达到提高团员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共青团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和促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加强,为不

断提高团的服务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大力推进“强基工程”。

团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团结青年、教育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发展青年,担负把党的要求和团的任务落实到团员青年的重要职责,只有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党的要求化为团员青年的自觉行动,才能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必要保证。因此,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共青团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共青团生命力、战斗力的源泉。高校共青团要保持政治上的先进,组织上巩固和发展,实现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就要不断地重视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首先要切实加强对党对高校团建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党建带团建的领导责任制,将团的工作融入到整个学校党建工作之中,不断完善五个制度,做到五个方面衔接。一是坚持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制度,做到党团工作建设上的相衔接;二是坚持团干部协管制度,做到干部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三是坚持“推优”制度,做到党团员队伍建设上的相衔接;四是坚持党团校联合培训制度,做到教育环节上相衔接;五是坚持把团建任务纳入党建任务一起布臵和实施制度,做到了目标管理上相衔接,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带建的工作机制;其次,高校团的组织建设要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灵活团的组织设臵,及时巩固、调整基层团的组织。在抓好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其在教育管理、组织生活、推优入党等方面功能的同时,积极创新基层团建模式,在坚

持《团章》的前提下,寻求基层团组织设臵的新的依托,探索培育基层团建新的生长点,不留团组织覆盖的空白点。一方面,要依托学生社团建团,在政治上引导社团,在组织上规范社团,在内涵上丰富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管理体制要求和学生党建模式,及时在学生生活社区建团,做到哪里有团员,哪里就有团组织。

四、坚持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团干部服务水平。高校团干部队伍是学校党的干部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重要来源。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主体又进入新一轮激烈竞争态势。这不仅对高校管理队伍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高校团干部能力和素质带来了严峻挑战。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团干部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完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状况越来越突出,有的团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缺少创新精神,凭感觉凭经验干工作多,有的团干作风华而不实,甚至有浮夸、虚假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同高校共青团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非常不相适应,必须通过加强团干部能力建设加以克服解决。首先在用人观念上拓宽视野,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把团干部培养使用纳入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机制中,同时通过党校培训、挂职锻炼、干部交流等形式对团干部进行系统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他们领导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坚持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团干部的良好形象。以作风建设为重

上一篇:缅怀远去的父亲作文下一篇:中考作文真题赏析:平凡中的发现或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