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同伴互助帮扶记录

2024-08-04

教师同伴互助帮扶记录(共9篇)

教师同伴互助帮扶记录 篇1

蒋红梅

在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中,我与同组的凌境老师结成了互助,我们已经由原来的帮教中“升华”上来,我和凌境老师都积极主动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我从中收益良多。现在对本学期同伴互助工作作出几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发扬优点,客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教学观念达共识。

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观念,在互相学习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观念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备课。平时备课和同伴互助的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作业。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课件,课后及时对课件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教学模式同进步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物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这一阶段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再进行二次反思,不断的充实自己,锻炼自己,对听的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评价都记录在听课本上,在进行二次反思,不光是对自己,而且也针对同伴老师的课。通过一学期的同伴互助的活动,我们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和教研水平。增强了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精讲精炼,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集思广益共提高

教师同伴互助帮扶记录 篇2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节市级公开课, 为了上好这节课, 我前前后后花了三个星期时间。期间碰到要做什么事, 我能推迟则推迟, “一切等这节课结束了再说”。三周磨一“剑”, 虽谈不上光芒四射, 但比平时耀眼许多。欢天喜地之后, 我开始汗颜。为什么平时我做不到让学生喜欢每一节课?我经常有改变现状的念头, 可是改变总在下一次。为什么?拿这次公开课来说, 为了上好它, 我投入了三周的时间 (包括周末) , 除必须完成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外, 其余的时间和精力都在想怎么上好这节课, 都在为它忙碌着。如果每节课都要这样付出, 那我就没有时间做其它事。但这是不现实的, 推迟做某些事是有时间底线的, 而且遇到事情特别多的时候, 不可能所有的事都推迟。除了教学任务, 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 大大小小要处理的事情很多。

怎么办?一方面想上好每节课, 上得精彩, 让师生产生教与学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又因为纷繁琐碎的事, 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只能流于应付。

当我听到同伴互助这个词, 竟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于是我满心欢喜地去了解它, 揣摩它, 实践它。

三周准备一节课, 学生喜欢我高兴, 但是, 高兴之余又有些沉重:什么时候能够把“家常课”上成“公开课”呢?时间不够, 就需要苦干和巧干结合。于是, 我尝试“多元互助”的备课方式, 感受了“多层双赢”。

一、多元互助:高效备课的秘诀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之一, 区别于过去那种“教师个人的行动研究”。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指的是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 开放自己, 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形成“研究共同体”, 共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

1. 小组备课———集体智慧共生的平台

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集体备课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它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研究的元素, 教学岗位变成了进修与提高的乐园。集体备课既能协调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又能为教师解决疑难问题, 为其相互了解教学风格、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 (1) 同时它还能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 集中教师的智慧, 减轻教师的负担,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师们先讨论好各人分工负责一个或若干个单元的教学。从单词到语法到文章等各方面, 每个教学流程都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展示出来, 一目了然, 并且围绕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在上这个单元之前, 负责的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拿出来集体讨论, 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典型的教学问题, 然后大家针对问题谈自己的想法。 (2) 每个班的学生特点不同, 教师们可分析这种集思广益的教学设计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分别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当然, 任课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并清楚调整的依据。

集体备课不是让教师变“懒”, 而是使教师有机会把课做“精”。虽然花在教学上的总时长并不会缩短, 但教师们可以在提高合作能力的同时开阔眼界, 互相取长补短, 同时仍能保留自己的个性特点, 使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锻炼, 专业水准有所提升。也许教师处理教材的某些地方的时间少了, 不需要到处找材料, 不需要事必躬亲就有了所需要的教学思路和辅助课件, 但上课的效果却更好了。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好课, 而不是忙忙碌碌却平平庸庸。因为集体备课, 老师们的互相“依赖性”增强, 这促使大家要安排固定的时间坐下来好好沟通和讨论, 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并从中得到“实惠”。

想想集体备课的好处, 也许我们会很兴奋, 但真正实施时要做好“不怕麻烦”的准备, 毕竟原来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 是好是坏自己承担, 现在变成了大家的事, 你既可以享受别人的“劳动果实”, 又可以为别人奉上“美味佳肴”。另外, 集体备课需要教师们定期交流, 这会给教师个人的安排带来一定的麻烦, 需要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克服困难。

2. 课例讨论———集体智慧聚焦的方式

课例研究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所进行的种种活动, 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 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如果说集体备课强调的是课前的“备”, 则课例研究的范围更广, 不仅有课前的活动, 而且有课中、课后的活动, 它所关注的不仅是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 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具体操作起来可以这样:在上一节课之前, 主讲人与同伴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讨论教学设计;上课时同伴听课, 观察课堂并进行实录, 包括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个步骤和学生的表现和反应, 如果来不及记下每个细节, 就可以利用课堂录像回头再逐步详细记录;课后, 团队里的所有教师分头与该班学生访谈, 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得出结论。然后大家一起仔细分析本节课, 如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方式、教学行为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还存在些什么问题, 需要怎样改进。接下来, 仍旧由第一节课的教师在另一个班主讲同一课题, 重复上面的活动, 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进行第三次讲课与分析, 得出结论。在做课例研究的时候, 并不需要面面俱到, 可以围绕教学的一个方面 (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进行研究。

课例研究改变了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局面, 为教师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毕竟个人的视野有限, 而且还有“不知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 “一直这样, 习以为常了, 不觉得这是问题”或“知道这是问题, 但不知怎样改变”。在研究的团队里, 不管是主讲人还是同伴, 大家都处于平等的地位, 可以在心态平和、气氛和谐的状态下进行探讨和研究, “矛头”指向问题不对人, 这有助于强化友好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 推动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通过多次反复对同一课进行“打磨”, 能深入地就某个问题进行研究, 克服“蜻蜓点水式”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弊端。

要提高课例研究的实效, 教师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专家的引领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有意识地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 花时间花心思去琢磨、推敲, 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志同道合的同伴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 “我帮你, 你帮我, 大家帮大家”, 保持开放的头脑, 从同伴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中受到启发 (3) 。

3. 资源共享———集体智慧生成的沃土

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积累一些资料, 有自己撰写、制作的, 有搜集、整理别人的, 其中很多资料可以在不同学科、不同班级间通用。教研组或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 让教师把可以共享的资料放在公共区域, 需要的教师可以自由取用, 网络的开发和应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资源共享丰富了教师团队总的资源储备, 既集中了各人的智慧和才干, 又节省了大家的时间, 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二、多层“双赢”, 同伴合作的效果

1. 学校与教师“双赢”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学校品质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伴互助促使教师们立足于本校校情、学情, 立足于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 开展教与学的研究, 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教学效果, 因此能大大推动学校的发展。反之, 学校的发展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 良好的研讨氛围会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同伴互助的队伍中, 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好处。学校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 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条件和氛围。学校应该“以人为本”, 管理的基础是依靠, 依靠的基础是培养, 培养的关键是学习。

2. 教师与教师“双赢”

就像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样, 教师之间存在竞争, 但更多的应该是合作。通过同伴互助, 教师们能避开个人力量有限的劣势, 借助他人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 共同解决一个或多个教学问题, 从中学习、研究改进教学的方法。每位教师都是参与者, 也都是受益者。教师会在与同伴的互助合作中,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尝到其中的“甜头”后, 教师们会用更多的激情去实施同伴互助, 用更多的真诚去维护同伴互助, 用更丰富、厚实的思想和行动去回馈同伴互助。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一下, 我们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一下, 我们都有了两种思想。

3. 学生与教师“双赢”

学生发展需要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直接、影响最大的力量。当教师群体把教学、课堂、学生当作共同的研究对象细细琢磨, 不断从实践中提炼经验, 教育、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自于成功的教学, 目睹自己的努力给学生带来帮助, 体会到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给课堂带来活力,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让教师们快乐、满足呢?

结语

教师发展维系着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 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只要教师们善于发现, 善于学习, 善于合作, 群策群力, 就一定能有大的收获, 实现多种“双赢”。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校本教学研究设计:教师教学研究设计指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洁.课例研究: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修[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23) .

同伴互助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篇3

关键词:同伴互助;高职教师专业发展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间发生的,以促进专业发展为导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旨在实现持续主动地自我提高,协调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研究共同体”面对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问题,主动构建起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有关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思考能力。因此,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

教师同伴互助的方式与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教学观摩,也可以是共同研讨示范教学,共同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等。教师同伴互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同伴互助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同伴互助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 ,教师同伴互助是如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呢?

(一)更新高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是在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形成的,是对教育实践、教学活动、教育对象等的认识。教育观念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作用也要与时俱进,与教育教学实践行为相适应。萧伯纳说过:“每人一个苹果交换之后, 仍然是每人一个苹果, 但是每人一种思想交换之后, 每人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互助的所有人员若都能心心相交, 得到的不只是两种, 而是多种思想的交融, 大家都会得到质的提升。

教师间同伴互助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各种冲击和考验,使每个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教师更新已有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与现行教育教学行为相适应的新的教育观念。在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实践推动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实践决定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教师间各种同伴互助活动,使教师们在已有的教育观念下相互交流与切磋,从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观念,从中发现已有教育观念的不足,摒弃已有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吸取先进的优良的教育观念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许多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某项任务,或者他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困惑和问题,这样组织成为协作的团队。

通过专题研究小组定期开展协作研讨,围绕一主题,教师需要检视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是否专业,并在反思的基础上将其按照某种理念加以系统化。在协助研讨中互助参与者共同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教学中实践(骨干教师实践,同伴协作进行观察记录)一尝试从教学中梳理提炼策略(同伴协作商量策略的定义、操作程序)—寻找理论支撑(同伴协作寻找观点)一在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策略(同伴协作修改)一教师发展教学实践(每位教师尝试运用)一完善策略(同伴协作确定策略的定义、操作程序、呈现的案例)。

教师同伴间一起观察、研究、讨论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其他教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化自身对教学的认识,并梳理出解决教学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设想,与同伴间展开激烈的讨论,充分发挥个体与团队的作用,使得同伴团体更向前发展和进步。

(三)同伴互助有利于提高高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通过参与同伴间的一些学术探讨,来发现问题,然后与同伴一起来解决问题,并提高自我水平。教师在课题教学研究过程中,单个教师的力量明显薄弱,不仅实验数据不够充实,而且研究时间有限,对问题的分析可能不全面、不深刻。而同伴互助活动能够弥补这些不足,由互助的同伴一起组成课题组,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梳理,彼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对于比较复杂、繁琐的相关课题研究,同伴互助可以发挥很大的效果,把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化整为零,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们就自身个人的经验,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苦辣酸甜、心得体会,甚至存在的苦恼,同时,分享其他教师的经验、体会和收获,借鉴他人经验,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

三、我院教师同伴互助的现状及努力方向

目前我院同伴互助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同伴互助的方式与手段单一;(2)同伴互助的问题层次浅,缺乏深入的研讨;(3)缺乏互助合作意识,缺少足够的互助时间和环境(4)互助合作目标不明确,合作形式简单形式化。(5)政策性支持的缺乏使众多参与者望而却步,失去参与的热情和持续性。

教师同伴互助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性人际关系。作为同伴互助中的参与者,应该做到与同事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与不同的老师沟通情感,增进了解,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师间的互助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二)虚心开放,自觉构建合作互助的文化氛围。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研究过程中增强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提高了效率。我们要转变观念,虚心开放。这样一来, 我们就能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我们之所以强调教师集体的互助合作研究, 在一个教师群体中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可以弥补教师个人研究的多种局限性。因此,教研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要有谦虚开放的心态,打破自我封闭的藩篱,在内心开放的前提下,大家共同构建起一种民主的、积极的、合作的互助文化氛围。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探索的同時, 还要加强与本学科或跨学科教师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

(三)同伴互助组织者应加强互助活动的计划性,并创造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我院同伴互助之所以效果一直不太明显,原因之一就是计划不清晰,目的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所以在实施同伴互助前,必须制定好详细的阶段互助学习计划。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并要定期抽查其进度与取得的成效,并根据情况,实时改变帮扶计划和学习计划。

同伴互助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校内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可以是校际间的教师同伴互助;可以分为同学科内部教师间的合作,也可以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师间的交流。同伴互助的参与主体是教师,人数灵活,形式多样,可以是不同的组合,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三个人、四个人等。组织者应创造灵活的组织形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学院应给以政策性的支持。学院要注重对同伴互助指导者和参与者的培训、沟通、关心与鼓励,为指导者提供管理支持,定期召集指导者,了解培训的进展和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学校层面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加大对同伴互助指导者及参与者在本校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申报政策上的倾斜,以调动指导者和参加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同伴互助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丹丹,宋继华,孙丹,张宇,朱丽叶.教师同伴互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3,(8):237-238.

让青年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长 篇4

——东燕小学校本研修特色工作汇报

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而明确的目标定位则是校本研修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校校本研修的总体目标是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文与科学素养为根本目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以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为根本宗旨,依靠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自身问题的分析、研究与决策,让教师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学习,在合作研究中学习,使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对学校全体在职教师所进行的各种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最终达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两年来,我校在整体构建分层、多元的校本研修格局的同时,将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推动全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以青年教师的培训带动全体教师的研修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明确 形成互助互动培训格局

我校的青年教师的培训目标是以尽快适应或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专业成长为主要目标,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育技能为培训的重点,推动青年教师的升格培养,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汇聚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推动我校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能更快地脱颖而出。

学校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周三下午一、二两节课是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时间。校长亲自负责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都会召集相关人员专门研究青年教师的培训,开学初学校还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还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及时总结表彰。

学校力图构建一种开放、多元、全方位、互动式的培训形式,让青年教师在同行互助互动中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展示、共同成长。专题讲座式——让青年教师聆听专家的声音,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分享专家的成功经验;课堂观摩式——推磨式开课活动、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青年教师好课赛、青年教师研讨课等课堂观摩活动让青年教师在相互听课、评课活动中,对观摩的每节课进行研究、思考、探讨,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最终实现自我课堂的提升。自修反思式—-就是让青年教师读点书,读些好文章,通过读书使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实现自我的超越。

二、骨干引领 建立帮扶式的同伴互助

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培训的质量。如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我校以研究教育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为主要目标,通过骨干教师经验的分享和成果的展示,建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式的同伴互助,以此推动骨干教师风格的形成,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青年教师活动时,骨干教师的现场点评,对骨干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一种推动,也是一种经验的分享、成功的体验;而“骨干教师菜单服务制”,让众多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根据青年教师的各自需求,开辟示范课、一对一辅导、讲座、工作室指导、跨学科结对、课题论文指导等方面的选择服务项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也推动着骨干教师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引领的作用,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我校王悦负责的教研组长培训时间同时也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时间,学校经常安排两个培训班一起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开研究课,教研组长进行点评;而教研组长开示范课、观摩课时,青年教师成为评课人,从而让这两个特殊的教师群体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着经验,既有利于青年教师更快的成长,也有助于教研组长进一步的提升。

三、同伴交流 构建自助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自身的互动交流既符合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也有助于激发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中,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培训的主体。2012年暑期《不做教书匠》的读书活动,让许多青年教师在读书中反省着做教师的真正价值,《不做教书匠》的演讲比赛让更多青年教师在交流中展现了自我,提高了能力;2012年暑期的读书交流活动,让青年教师在自由选读中体会到读书使人心静,读书让人增智,而开学后的分组交流活动让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分享着读书的快乐,交流着新的思想、新的收获。为期三周的青年教师好课赛及听课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了自己学习实践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青年教师在准备自己赛课的同时更多投入到吸取同伴经验的学习中去,而好课赛结束时评委的总结点评让青年教师收益更多。心晴工作室的专业心理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在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发挥着作用,专业心理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互动交流,让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增加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让青年教师有了更多的同伴支持。

四、团队协作 形成合作式的同伴互助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能单靠专家、骨干老师的“教”和“导”,更需要借助青年教师自身的参与活动让青年教师成为培训的主角。为了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倾诉困惑、谋求脱困的场所,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温馨的活动乐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或讨论、或演讲,或辩论,或游戏表演,或载歌载舞,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学习、研究,借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的青年教师工作室共设有两个分社:一个是由钱小燕主持的中青年工作室,一个是由骨干教师王春莉主持的工作室,学校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工作室的成员。工作室还聘请了镇学科带头人朱永红老师和如皋市优秀班主任孙小飞老师为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由青年教师轮流主持、组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活动的,合作小组由青年教师自由组合,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解决青年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每次活动主题都由青年教师自行申报,话题均围绕着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心理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青年教师困惑的问题进行。准备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每次活动都请专家点评,从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开展了多期活动,如《如何开好家长会》、《谈谈班级的硬环境》、《从“说课”说起》、《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提升》、《教学反思之我见》、《架起家与桥的桥梁-家校沟通初探》、《教师博客的制作》、《学会鉴别并及时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等,2008年5月还开展了《我参与、我成长、我分享、我快乐》的培训汇报活动。

青年教师帮扶指导工作记录 篇5

时间:2010年5月25日上午 地点:英语组办公室 指导教师:李大林 年青教师:杨秀丽

内容:指导杨秀丽老师如何填写个人三年规划分析表。

认识自我

我们调出杨秀丽老师的三年发展规划,逐一解读各个项目。首先告诉她要完善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引导并帮助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强势是什么?我们分析到,她作为学校的专职英语教师,本科学历就是自身的一大优势,这在我们学校是独一无二的,年轻,精力充沛,目前还没有孩子,正是努力干事业的年龄,这是优势二。劣势、弱势主要表现为缺少教学经验,工作主动性不够,心理素质不高等,这些通过训练和强化是可以解决的。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机会较多,教学论文征集等。挑战是作为专职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成果来肯定自己的工作,展示专职教师自身的素养。

目标

给自己设定预定目标,一年入格,二年定型,三年合格,这是青年教师的最基本的目标,为了实现每年的目标,我们还要求把每年的分段目标罗列清楚。如第一年,学习专业理论书籍《做有思想的教

师》,撰写读书笔记,每月上一次研讨课,课后撰写教学反思。,每期写课后反思20个,每年撰写教学论文1篇。

措施

1、推荐理论书籍1本,写学习笔记。

2、帮扶组每月听课1节,交教案、教学反思各1份。

3、争取参加各级展示课和研讨课,甚至赛课,磨炼教学经验。

4、每期写课后反思20个。

5、每年完成1篇教学论文。

要求

教师同伴互助帮扶记录 篇6

【关键词】同伴互助 高校英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同伴互助模式最早产生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前后教师培训工作日渐受重视。70年代研究表明,仅10%教师将在专业培训中习得的教学技能和策略用于教学实践,新知识迁移率很低。80年代以前,教育者认为教师专业培训就是在学者、专家引领下学习新教育理论,再返回学校的实践。该时期,有关教师如何掌握和应用新教学策略的研究很少,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是失败的,教学效果改善甚微。80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首先提出“同伴互助”概念,认为改变早期教师培训模式的设计和组织方法有助于教师将培训内容迁移到教学实践中,过去将教师培训低效归咎于教师自身是错误的。他们假设,教师需要一些持续的帮助和反馈才能在教室里应用新教学策略和方法。在随后研究中验证了这一假设,并证实了同伴互助的效果:教师可以与同事或同伴保持互相信任和依赖关系,共同规划教学活动、提供反馈意见和分享经验,拥有“同伴互助者”的教师比独自工作的教师更善于运用新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实践中发现,相对于管理层和学生的教师评价而言,同伴的评价更有助于改善教师自我教学行为。乔伊斯和肖尔斯建议学校让教师组织和参与同伴互助小组,使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他们大胆提出假设并给出相应验证,使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与高校师资力量有着密切关系,现在美国高校教师职前、职后及后来成长等一系列过程都会用该模式。可见,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对于学校和高等教育发展何等重要。

高校担负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重任。高校教师是实现这一任务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高校教师只有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培育出高质量人才。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个体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种最有效方式, “同伴互助”是最快捷、持久、现实的一种方式。在“同伴互助”时,通过倾听他人分析、与他人思想碰撞,使每位教师受到启发和提示,思路跳出原先狭隘圈子,获得对问题和经验更深刻、准确、全面的认识,使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加速自身专业成长。

“同伴互助”引入我国后,主要被中小学采纳,同行教师对彼此所讲授内容比较熟悉,整个操作过程省时省力。而高校中的专业划分细、教师专业性强,有些活动难以展开。但高校一些相近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则完全可引入“同伴互助”活动,如高校英语教师:他们教学工作、课程设置、课程进展、教学对象基本相同,都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专业课教师较少的学科相比,大学英语教师可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同伴互助式学习,这为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发展策略。

我国教师专业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培训。受高校间独立发展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限,培训效果不明显。就我国的现状而言,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还需更加丰富的形式。所谓的“专业”不是把所教“学科内容”,而是把教师“教育行动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作为专业发展的一种策略,教师“同伴互助”是一个以教师为实践主体“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为教师所享有”的过程。“同伴互助”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对话、探究、合作。高校英语教师的“同伴互助”指英语教师在发展与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英语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将教育活动与教育行动完美结合,达到寓教育于专业的过程。日常的备课、上课、课后讨论、教学反思和日志交流,可以用声像纪录,进行交流、学习、反思和进步,使教师真正达到在专业生涯中不断成长与发展,而不是学科内容的简单重复。

我国的研究现状:一方面,“同伴互助”理论性研究已形成较密集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受某些因素制约,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内容和问题维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理论研究方面:周芳元《同伴互助式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同伴互助培训模式现实意义、开展形式及注意事项;张慧珍、段艳丽《同伴互助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同伴互助两种形式及可以解决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张亚珍《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同伴互助》对同伴互助的产生发展和高校教师实施同伴互助的必要性及特征三方面进行描述;朱舜丰、王珺《浅谈教师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指出了高校进行同伴互助的特点、作用,要求学校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实证研究方面:主要有陈蔚《从胜任到优秀—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用问卷对某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查,得出同伴互助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张萍《教师同伴互助的校本研究模式研究》指出初中教师同伴互助的目标、特点、组织结构和实施过程等;周三红《同伴互助视域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探究》旨在探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专业成长中的同伴互助过程;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从作用、模式、理念三方面入手对高校实施同伴互助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建议。

综上所述,同伴互助这一模式自从引入我国后,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这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也正从中小学向大学渗透。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虽然高校英语有相对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内容进度以及教学对象等特殊优势,但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策略却仍然有待研究。这一模式的起源、发展、内容、组织方式、实施,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办法等一系列研究都旨在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本文试通过理论来说明高校英语教师采用这种培训方法的合理与可能之处。未来还可通过实证研究来证实这一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采用问卷、观察和开放式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使用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Eleonora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2003.

[2]罗晓杰.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述评[J]. 教育科学研究,2006(7).

[3]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译.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宋祖荣,王青.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7.

[5]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评述[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

[7]岳慧君,高协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0(5).

同伴互助小结 篇7

上 坊 小 学 李 建 明

本学期,根据学校要求继续开展“同伴互助”活动。我与罗永华老师同伴互助又一学期了。期间,我们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教法。本着互帮互学的原则,进一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现就本学期在“同伴互助”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今后的教育教学,现做工作总结如下:

1、每周,我都能与罗老师共同参与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共同学习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黄金莲同志等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思想上、行动上受到了极大的激励,立志要以优秀教师为榜样。

2、互助双方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数学科《课程标准》,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构建新课程理念,共同认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广泛涉猎各种知识,通过学习,我能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全新的素质观接受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从中也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尝试采用新教法,注重把学习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方法。“同伴互助”中,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所以我即严格要求学生,又能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对待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气氛,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转变教学观念,在互助学习中,做到每月互相听课2节,共同探讨教学教法,取得共同认识,从而懂得教学应结合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要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坚持每月共同备课2节,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 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和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4、转变了教学模式,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比如罗永华老师的课,在教学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注重课前准备工作,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好的起到了一个引导者。

新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讲究艺术性,尽量上好每一节课。另外要加强说课和评课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煅炼自己,对每节课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把所有听过的课评价都进行记录,再进行二次反思,不光是对自己而且也针对其他老师的课。通过一学期的同伴互助活动,我们逐步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增强了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数学课,就连以前极讨厌数学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5、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 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今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共同探索数学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开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我校校本教研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学校教学同伴互助 篇8

雷锋曾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合作的社会里,只有互相帮助,群策群力,才能发挥最好的价值。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我们的教育也需要合作的意识,合作的精神。

有人说,“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教育创造从哪里来?来自我们教师间的共同研讨和合作。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探讨,共同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形成一种专题来进行研讨。

今年,我与冯俊丽等老师、组成了同伴互助小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和教学经验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有着很多这样那样的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冯老师那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是课堂中一贴很好的催化剂。擅长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能让课堂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进入角色,继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在不断的听课学习,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集体智慧,每次同伴间听完课,都会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提一条缺点,提一条优点,提一条改进,再说说如果我来讲这节课我会怎么上。

平时备课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备课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集体备课的方式。课下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

除了集体备课这一方式外,以课例展示的形式开展了的一系列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通过互动式的探讨,学到了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同伴间的交流是学习成长的最好途径,因为自己的眼睛关注不到的地方,同伴会给你指出来,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建议的方向也不同,直言之必有获益。正所谓教学相长,在互助中,每个人都获益良多。每学期我们都要随时互听对方的课时,通过互听,互评,互议,使我们得以认清自我,既可以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为自己提供了难得的学习研讨机会,引以为鉴。

在参加各级的教学公开课中,我们互帮互助,在各自的教学中表现优良。除了课堂教学,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我们也是相互给予指导、帮助、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仍会将“同伴互助”的教研形式进行到底,团队合作,互补共生,争取彼此的更大进步和发展。

李四林

本学期,我与冯老师结为“同伴互助”,在这学期里我们能按照学校要求制订互帮计划,全身心教书育人,潜心教育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习为同伴互助夯实基础

在制订互帮计划时我们每人给自己一个任务——本学期里至少学习一本教育书籍,并互相督促检查。而这学期又推行了新课标(修订稿),围绕这个课标学习,我们互相谈理解谈认识,共同分享着我们在学习中的收获。

二、在互相听课中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1.听课:在教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途径就是听课。每次听课后,我们都及时的向对方指出授课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而对方也总能认真地总结,之后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通过比较、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讨论:要想教学技能与方法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讨论、交流是有效的方法。我和她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经常在一起进行研讨,有时候还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解决,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课上的更精彩,可以说随时随地的交流方法心得,得出了很多好的想法。

3.研究教材:钻研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除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坐在一起以外,其它时间也随时交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时我们也通过共同听某一位老师的课而进行共同探讨教材等。

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 围绕本学期的课题我们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关。例如,在上个学年中我和她围绕着如何开展小组合作进行了研究,这学期中我们继续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尝试,初步摸索了一些开展小组合作的技巧。所以,我感觉用课题研究带动同伴互助,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产生内在的学习与研究的动力需要,形成了问题意识,让我们逐步走入“研究型”教师行列。

四、相互汲取班级管理经验: 冯老师曾多年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并取得杰出的成绩,所以我们也经常积极主动地相互交流班级管理经验,交换意见,我经常与其探讨班级个别学生的情况,总结出好的班级管理经验。也为我们在导教活动中提供了好的经验。

总之,同伴互助结对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彼此都给予对方很多帮助和建议,也使我们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水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我们彼此都获益匪浅。

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制度 篇9

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要学会开放自己,教师之间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形成“研究共同体”。面对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对话、协商、合作解决问题。在同伴互助前,教师要独立思考,合作过程中,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牵强附会;提倡不同观点的碰撞、交锋、比较,将自己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与别人的感受、认识、体验、经验之间进行对接、兼容。

1、同伴互助的形式

(1)集体备课

同学科教师共同备课、听课,课后再进行集体议课,反思原教学设计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再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实践,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2)结队帮扶

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教师与新教师采取结队帮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或学校领导跟班听课等形式进行指导,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3)经验交流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是解决同类问题的一条捷径。通过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做到经验共享。

(4)专题研讨

围绕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5)网上对话

通过上网与同行、专家讨论、交流,获取教育信息,提高业务水平。

2、具体落实措施

(1)每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体备课、学习汇报、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进行。

(2)学校每学期末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

(3)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来后,在全校组织学习汇报活动,做到资源共享。

(4)鼓励“聊天式”教研方式,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谈话,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信息。将心得随时记录整理。

校本教研学习制度2007-12-11 22:361、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校本教研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学习方式:

(1)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学校每周安排具体时间作为教师集体业务学习的时间。教师平时要加强自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专著,做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2)独立学习与相互交流相结合: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学校要经常提供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的机会。

3、学习时间:

学校每周六定为分片集中学习研究时间,由教务处负责;各教研组每周至少安排一次研究学习活动,由组长负责。

4、学习要求:

(1)集体学习的时间教师要积极参加,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2)对于学习内容要做好业务学习笔记。

回澜小学校本教研学习制度

加强业务学习是新课改的要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己任,以自身专业发展为目的,为实现用新理念指导教学,用新资源服务教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实效这一目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

二、组织领导

校长为组长,各基点校校长、科室主任、教研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办公室负责通知学习时间、地点,做好学习记录及保管、整理学习档案等。

三、学习内容

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学习《陶行知论德育》《给老师的建议》等教育论著;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四、学习形式

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读原文看录像与专家辅导相结合,集体交流与典型发言相结合,专题研讨与理论研讨相结合。每年召开1-2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五、学习时间

每位教师集中学习时间每年不少于60学时。全镇性集中学习每年两至四次,各基点校每周一下午为政治业务学习日(间周政治学习,间周业务学习),每周二、三下午分别为语文组、数学及艺体组学习日,镇学科教研组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学习,教科室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因故不能参加学习者,需履行请假手续并经学校批准,事后需补课。

六、学习要求

上一篇:基本的去澳大利亚留学费用介绍5则范文下一篇:我的故乡谢家大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