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

2024-05-29

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精选4篇)

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 篇1

一、市情概况

市地处东部,属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105°20′—107°50′,北纬34°54′—35°46′,全市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六县一区,102个乡镇,152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2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4万人,占总人口的85.1%。横贯其中,海拔890—2857m。年均降水量420—700mm,年均气温7.4—10.1℃,≥10活动积温2600—3400℃,无霜期156—188天,年蒸发量1300—1690mm,年日照时数2413小时,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黄河一、二级支流泾河、水系的干支流17条,流域面积8000平方公里,年总径流量15.28亿立方米,年土壤侵蚀模数在5000吨以上。全市林业用地778.13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73万亩,灌木林17.76万亩,疏林地5.66万亩,未成林18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195.3万亩。在有林地中天然次生林56.88万亩,人工林316.1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98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7.79%提高到现在的22.32%,净增14.53个百分点。截止2007年底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149.6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59万吨,果业直接产值1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全市农民人均果业综合收入达到62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8%。境内植被稀疏,分布不均,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干旱少雨,风沙、冰雹、霜冻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

二、林果业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取得的成效

我市林果业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各级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增加了林草植被,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不断显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778.1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73万亩,分别是1978年的4.7倍和3.3倍。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生态工程,全市新增造林464.3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319.08万亩,培育林业助建新农村典型近100个,累计绿化铁路1条80公里,国道200多公里,省、县、乡、村四乡公路500多条2000多公里。城市和重点乡镇拆墙透绿,按需设景,共建各类绿地1.7万亩,城镇绿化率达3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全市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486平方公里,年降水量由1999年的465.4毫米增加到了2007年的578.1毫米,年均降水量达到516.5毫米,沙尘天气逐年减少,使的生态环境和对外形象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蓄积量由1977年的458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980万立方米,农田庇护率达到49.5%,基本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平均每年每公顷农田增产粮食227公斤,增产率达10.6%。贮备了森林碳汇,年森林碳汇贮备达到1793.4万吨。通过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促进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形成了人人爱绿、播绿、护绿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市先后获全国绿化奖章的有15人,省绿化奖章9人,国家级各类绿化先进县(区)10多(次);省级各类绿化先进单位7个,先进个人40多人(次),为全市造林绿化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二)强化了森林资源管理,确保了生态安全。多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作为林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严格贯彻《森林法》,建立健全了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等组织管理机构,加强了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护林组织建设,落实了人员、经费,强化了管护责任,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各级林业部门坚持向基层和群众宣讲林业法律、法规规定,现场办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以案说法,不断提高基层法制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法律水平,提高了林农执行法律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三是依法开展行政许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严管天然林,管活人工林,管好公益林,规范林木采伐程序,做到合理有序凭证采伐林木。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提前介入,同建设单位一道,进行征占用地的勘察丈量,加强协调与服务,及时审核并上报省林业厅批准。近年,我市实施涉及征占用林地的项目共5项,其中平定高速公路和华庄公路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1751.5亩,已分别取得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下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油管道工程、兰州东至75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和西长凤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已申报省厅核批。加强林权颁证的管理,按照“当年退耕,翌年颁证”的原则,及时颁发林权证,止目前,共颁发林权证28.8万份,颁证面积352.12万亩。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组织执法力量,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和伤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行为。去年下半年,组织开展“绿盾二号行动”,出动森林公安、林政执法人员368人(次),车辆101辆(次),查处各类毁林案件43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69人,清理木材、野生动物加工场所44处,收缴林政罚款6.9101万元、木材4.81立方米、野生动物死体101只、作案工具15件、自制土枪3支,共检查运输木材2100立方米。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0起,查处率100%;共检疫、检验各类林木种苗17万株、木材103立方米、花卉1723盆(株)。五是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制度改革。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委办发[2008]68号通知精神,组织县(区)对集体林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县被列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已开展前期工作。全市将以此为契机,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三)培育形成了全市林果支柱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我市始终把果产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金果”品牌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是基地规模形成。到2007年底,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149.6万亩,培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果带12条、高效果业集中区3个。全市共有建成果树万亩乡镇36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279个。二是质量效益提升。全市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32万亩,认证出口注册基地6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60.4万亩、落实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5034亩。优果率达到了58%以上,商品率达到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59.29万吨,其中以苹果为主的水果总产量53万吨。果品产地价连续4年位居全国之首。果业直接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3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4%,全市果农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625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8%。三是产业链条延伸。建成果品库、窖5000多孔,贮藏能力达到37万吨,占到果品总产量的71.9%;培育引进以果汁、果酒、果醋为主的果品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果品超过3万吨,占果品总产量的5.3%;兴建果袋、包装纸箱、发泡网等关联生产企业20多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从事果品营销各类企业(公司)200多家,有7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四是品牌效应凸现。“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五张国家级名片和省著名商标。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参加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等大型节、展会,“金果”知名度显著提升,以红富士为主的七个系列产品多次获得金奖和“中华名果”、“奥运推荐果品”称号,市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金果”已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俄罗斯及港澳地区,2007年,果品直接出口3700吨、创汇249万美元。

(四)推广实用技术,提升了林业科技水平。全市引进林果优良品种31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166.8万亩。累计完成林果业科研课题(项目)98项,28项分获国家、省部级、市厅级奖励,完成了黄斑星天牛防治研究、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研究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研项目。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林业科技水平,促进了林果业技术推广、林业科研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为我市林果业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保障。

在林果业建设中,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六个方面的转变,积累了五条工作经验。

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建立了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多方集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投入机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了工程建设活力。三是探索出了五种治理模式。山顶梁峁建设防风林带、山腰发展经济林、沟底营造水保林、沟坡地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护坡护沟林的荒山荒沟治理模式,塬区营造“点”、“线”、“带”结合的农田防护林网治理模式,川区以大通道宽林带多树种混交建设国省县绿色通道及以泾河、芮河、葫芦河等主要河流营造护岸林治理模式,城镇面山营造水保林及休闲观光生态林业建设模式和城区单位花园、草坪、亭台、水面景观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四是完善了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对工程规划、苗木质量、施工栽植、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了目标管理规划、科技推广、服务承包、检查验收、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等制度,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发展思路上,由过去单纯造林栽树的营林理念,转向把林业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和后续产业开发融为一体,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二是在工作指导上,由过去平均分解任务、撒胡椒面的做法,转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了生态脆弱地区的绿化治理。三是在工作推动上,由过去林业部门单打独奏的局面,转向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相关部门互助联动,抓点示范,班子换,事不变,开展绿化接力赛的可喜工作局面。四是在造林机制上,由过去集体大呼隆式的造林方式,转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供苗、分户管理和统一规划、分户整地、分户栽植、分户管理的个体承包措施。五是在树种选择上,由过去树种单一的造林模式,推行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混交的复合经营。六是在管理措施上,由过去重造轻管,转向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造林方针。

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二是坚持保护与建设齐抓、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并重,是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三是坚持以大项目带动,依托科技支撑,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四是坚持依法治林、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五是坚持不断创新营造林体制机制,激活各种生产要素,是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

三、今年林果业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林业投资结构调整,各级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果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克服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精心谋划,超前安排,扎实工作,坚持以扩大绿地面积、扩大果园规模、扩大认证基地,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果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扩两提一增加”为重点,立足抗灾生产,争项目、抓生态、强产业、争效益,持续推进五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集中实施果产业开发六大战略,使全市林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检查掌握的情况和各县区汇报,全市春季完成造林封育面积16.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9.3万亩,占计划的100%,完成补植补造39万亩,占省上检查验收通报12.94万亩的301%;天然林保护工程2.3万亩,占计划的115.3%;三北四期工程6.17万亩,占市上预安排的102%。义务植树完成585万株,占计划的103%;育苗2.02万亩。新植果树经济林18.6万亩,占市上计划的89%,其中苹果15.97万亩,干果2.63万亩。新建苹果育苗基地0.18万亩,占市上计划的90%。新建果品标准化基地10.53万亩,占市上计划的105.3%。创建苹果丰产园19.41万亩,占市上计划的388.2%。新建苹果万元园1.05万亩,占市上计划的105%。实施树形改良10.75万亩,占市上计划的107.5%,授粉树改造9.83万亩,占市上计划的98.3%。完成果实套袋15.2亿只,占市上计划的101%。超额完成了市列先进典型5万亩优果工程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

一是果产业建设在强势推行中有了新突破。在果产业建设上,全市总结推广经验,各县(区)进一步理思路、定目标,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行,狠抓基地规模扩张,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开展了果业建设千名干部抓点示范活动,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走点上突破、片上扩张、带上延伸的发展路子。新植面积扩大,果园管理水平提升,质量效益提高。在基地扩张上,各县区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加大以优质红富士品种为主的果园规模化栽植,完成新植18.6万亩,其中苹果15.97万亩,干果2.63万亩。同时,狠抓了受灾幼园的补植补栽。在人才开发上,采取聘请国内外专家现地指导、院地联合和走出去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今年培训果农4.33万人(次),新增持证农民技术员715人,印发农户生产记录册3.1万本。全市有11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抓点示范625处,26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果园管理水平的提高。果园管理上,对已注册认证的66.73万亩绿色基地、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全面落实各项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创建标准园、丰产园、万元园等优果工程39.8万亩,推行高光效树形改造、授粉树配置、配方施肥等提质增效措施,全市果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品牌打造上,市果办和各县(区)果业局、果品经销企业,积极开展了“金果”省著名商标注册申报和奥运果品组织起运工作,两次已向奥组委果品供应商供应果品12吨,进一步提升了“金果”品牌档次和市场价值。在产业提升上,各县区坚持走出去,拿回来的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兴办储藏、加工、营销等龙头企业,招商引资510万元,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在市场营销上,全市已实现果品出口创汇102.5万美元。

二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全市造林面积、质量、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好于往年。在荒山荒坡造林上,各县(区)在切实抓好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新造的同时,把补植补造作为荒山造林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栽植地点、树种、密度“三不变”的要求,完成补植补造39万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同时,还加强了退耕还林和公益林管护。在城镇面山绿化上,全市集中抓了中心城镇的绿化,共治理面山9处1.01万亩,工程质量、苗木规格、成活率普遍很高。城市新区龙隐寺至山下面山绿化,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绿化,五年成林美化,十年见效”的总体目标,市林业局组织市直部门和中央、省驻平单位、部队在龙隐寺面山栽植侧柏、油松、国槐等大规格苗木4万株,绿化面积4494亩。并与水利部门投资40多万元在北山建贮水池2个。协助团市委在山下新建“奥运林”300亩。组织专业绿化队在城区泾河大道前两年栽植各类高规格绿化树木8万株的基础上,今春在南侧建设长3.2公里,宽25米绿化带,栽植3米高雪松、胸径8公分国槐、柳树等大规格苗木5000多株。在绿色通道建设上,各县(区)围绕提高县、乡道路绿化档次,坚持大通道、宽林带,乔灌搭配、针阔混交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高质量完成了县乡(镇)主干道路27条、511.84公里绿化任务,构建了县乡绿色交通长廊。区在大道西段栽植4.5米高的雪松2376株。在林业助建新农村建设上,各县(区)整合林业项目资金,采取林业部门投苗,村社投劳,按照村屯、道路、住宅“三化”的标准,集中抓了区官庄村、县红旗村、县向明村、县庙北村等37个重点新农村建设工程,占市上计划的106%。完成了高平、什字、策底、万泉等15个重点乡镇农田林网建设66处、232.3公里。在生物能源工程上,围绕加快全市生物能源建设,认真实施了国家林业局和中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在我是试点的文冠果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在国有林场栽植文冠果10526亩,其中区4000亩,30万株;县在高平原梁、后庄、官山林场栽植3026亩;县在百里大华沟栽植500亩;县栽植3000亩,18万株。

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在严查严管中实现了安全平稳。今春,面对气温高、干旱少雨、大风扬沙等恶劣天气,市护林防火指挥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加强春季护林防火工作。针对“春节”、“清明”前后林区处于高火险等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市护林防火指挥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督查指导防火工作。市、县(区)及早谋划,及时预警,精心部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责任措施落实的工作合力。市、县(区)把太统山—山、莲花台、五龙山、云崖寺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关山局等沿关山一带天然林区作为重点区域,坚持“疏堵结合”,增人增岗、分区划片、包干到人的办法,落实防范措施,严防死守,高度警惕,严格管理和防范野外用火,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同时,积极做好武警市森林支队成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于6月28日市上举行了武警市森林支队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完成了武警省森林总队市森林支队组建工作。

四是灾后重建工作紧张有序推进。“5.12”汶川大地震给我市六县区和关山林管局造成了892.79多万元的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后,市林业局认真按照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调查摸排全市林业系统受灾情况,落实责任领导和值班制度,加强灾情报送和信息反馈,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捐款3.085万元,捐衣159件。同时,积极为帮建点县中台镇坷台小学灾后重建捐款6万元,并联系滨河集团九粮液品牌营销公司和嘉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坷台小学捐款20万元。为了搞好灾后重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厅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地调查评估,制定全市林果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积极与市发改委、省林业厅作了汇报衔接,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搞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抓:

一抓组织动员。市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搞好国土绿化的重大意义,宣传全市林果业建设成效和先进典型,为迅速掀起春季造林高潮营造了强烈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上先后四次召开会议,对全市春季林果业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3月25日,市委、市政府在县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暨果业现场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全市林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分析了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目标,扎扎实实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3月5日召开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测报工作。3月20日,市政府、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召开了全市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春季森林防火工作。4月8日,市上召开了2008年春季城区北山义务植树动员大会,对城区北山义务植树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抓责任落实。市上将今年林果业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按照市委扩大会、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对林果业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逐级分解细化任务目标,把任务落实到了山头、地块。在春季林果业建设中,全市各级继续实行政领导包片抓点,业务部门包点抓工程责任制,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三抓督促检查。3月初,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林业等业务部门负责人,深入造林生产第一线,抓督查、抓协调、提要求、定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春造工作。3月12日,市林业局由分管局长带队,组织业务科室人员逐县(区)、逐乡镇、逐工程进行督查,保证了春季林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6月下旬,市果办分成2个检查组,对各县区今年的新植任务、标准化管理、产业开发、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抽查和全面检查。

四抓工程质量。各县(区)狠抓春造造林质量,各级业务部门从整地、苗木选择、栽植、管护等方面层层把关,使今春造林呈现出树种优良、模式多样、新技术应用率普遍较高的特点,造林质量普遍高于往年。在具体工作中严把规划、种苗、整地栽植、检查验收关,确保了造林质量。4月霜冻发生后,市上以明传电报的迅速将气象信息及预防霜冻具体措施电传各县(区)政府,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连续7天发布灾害预防信息12条,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气象动态信息,指导县(区)及时预防低温霜冻,防治病虫害,保花保果,使低温霜冻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上半年,我市林果业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干旱影响,个别造林地块苗木成活率较低。二是果产业由于遭受低温、冻害和冰雹等灾害受到了一定影响。三是由于干旱少雨,一些造林地段造林成活率不高。四是地震灾害也给全市林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下大气力,认真研究解决。

几点建议:

1、建议尽快出台封山禁牧条例,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提供法律依据。

2、恳请国家延长天保工程实施的年限,提高天保工程投入补助标准,保证国有林场职工生产生活,以便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

3、建议将天保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立法,依法进行管理,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 篇2

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情况的报告

市住建局:

2月13日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无棣县住建局迅速落实会议精神,在局系统认真学习传达刘来河局长和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瑜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内容,并结合无棣实际,认真研究部署,确定工作思路和重点,更好地开展2012年城乡建设各项工作,为加快推进建设富裕文明魅力幸福新无棣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报告如下:

一、迅速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结束后,无棣县住建局立即对会议情况进行了传达,先后召开了局党委扩大会议和中层干部大会,专题学习会议精神。在学习贯彻中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贯彻会议要求,结合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无棣今年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二是结合无棣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黄河三角洲县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新要求的实际,从更大的区域、更宽的视野去谋略无棣建设蓝图;三是结合科学发展,增强建设队伍科学发展意识。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会议要求,特别是刘来河局长和市政府党组成员王瑜同志的要求,在市住建局的统筹部署下,以更加只争朝夕、积极向上的状态,以更加奋发有为、敢想敢干的-1-

工作干劲,尽心尽力投入到当前的城乡建设工作中去,确保圆满完成今年承担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在新起点上开创无棣城乡建设事业新局面。

二、贯彻会议精神,创新工作布局

按照会议精神,结合今年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完善了无棣城乡建设“235”工作布局,坚持“突出两大重点,强化三项保障,实现五大突破”,力保无棣城乡建设事业“稳中求进”。

“突出两大重点”,就是突出配合古城建设和推进“蔷薇花都”行动。集中主要力量全力配合以古城建设为重点的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区域道路、供排水等基础配套工程和水利风景工程,确保3个安置小区按时搬迁入驻,吴式芬故居、张宅、老县衙、城隍庙、文庙、冯安邦故居、四座城门、大觉寺东扩等古建筑主体工程完工。深入推进“蔷薇花都”行动,完成主要道路、节点、公园、国省道、县乡公路、生态文明村绿化美化提升任务。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街道绿地建设及提升工程,完成荷花湾一期绿化工程。力争完成新增城市绿地18.9公顷、改造提升绿地293.9公顷任务目标。

“强化三项保障”,就是强化规划编制、行业管理、招商引资三项保障。树立全域规划理念,逐步将信阳乡、水湾镇纳入县城一体发展大格局,搞好相应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和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古城区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县域内主干道路路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建设用地控规的全面覆盖和及时更新。完成燃气专

项规划、供热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小城镇规划区详细规划编制进度,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编制进度,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开发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进一步拓展“数字城管”、“网格城管”管理范围,推进城管执法、环卫保洁、市政公用、绿化管护长效管理,提高数字城管系统运行效率。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和养护维修,提高设施完好率,保证天然气、供热安全运营。加强和改进工程建设管理,推行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数字化信息联动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深入推进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和分户验收制度。严格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提高工程抗震水平。规范监理行为,提高监理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建设行业优势,继续推行全局招商、全员招商,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目标,加大奖惩力度,有选择性地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不断为全县城乡建设事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现五大突破”,就是指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节能减排、做强建设产业、行风建设等五个方面下功夫,力争实现新突破。突出城市龙头地位,完成中心大街东延、棣新三路北延道路配套建设工程,完成安康街东延等11条道路路灯安装及改造工程,建立节能型城市照明体系,完成老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完成新城区塌陷维修、泵站维修工程,实施人民广场和镜湖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实施青波河、幸福河、古城护城河美化亮化景观水系古城。积极指导小城镇建设,确保全县小城镇载体功能有明显提升。积极配合生态文明村建设,完善村庄整治规划,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725户棚

户区改造任务,完成2012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740套、棚户区改造任务740户,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77户,确保160套在建廉租住房和100套在建经济适用房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指导各乡镇(办)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健全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尽快实现与省、市联网。加强节能工程施工监管,继续抓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深入发展应用新型墙材,全面开展供热计量改革。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规范提升无害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指导各乡镇(办)建设垃圾中转站。引导开发企业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地产开发模式多元化。深入开展争创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和A级住宅活动,全面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合理调控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和数量规模,着力培植高资质企业,做大做强建筑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继续深化行业文化建设,抓好行政服务和行业文化品牌建设,巩固发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全面推行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维护行业安全稳定,提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城镇房屋征收行为,妥善解决征收纠纷。积极拓宽行风监督渠道,加强建设信访工作,畅通群众渠道,维护行业和谐稳定。完善农民工工资拖欠预防和处置机制,维护

群众合法权益。

三、强化工作措施,完成任务目标

无棣县住建局坚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是加强内部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以工作为主,从工作出发,搞好团结,加强程序化管理。强化立即执行、快速执行的意识,科学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在高速、高质的推进中解决问题,在快节奏、高效率中把重点项目一项一项推进到底,把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对承担的重点工作和重点工程任务,也包括份内工作、招商引资、临时性工作等早谋划、早动手、早落实,倒排工期抓推进,分秒必争抓落实,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确保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实现争先进位。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的工作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切实强化绩效考核杠杆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努力在全系统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境界标准,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理念,坚定“市内争第一,省内争上游”的信心和勇气,创新实干,保障整体工作上台阶、上档次。

三是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阳光建设。坚持把推行政务公开作为工作作为规范部门行为,从源头治腐和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方法,推动政务公开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定期组织行风监督员座谈会,聘请老领导、老干部和社会各阶层代表,开展“挑毛病、找问

题”活动,适时组织监督员开展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成绩,监督工作开展。

在新的一年里,无棣县住建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难攻坚,务求实效,认真落实无棣县委、县政府和市住建局各项工作目标,全面做好住房和城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创造良好建设环境。

全市建设系统信访工作总结 篇3

一、高度重视,把信访工作作为全局的大事来抓

领导重视是抓好信访工作的前提。我局始终把信访工作纳入到全局总体规划中,成立由局长为组长的解决信访问题领导小组,并且每年都与基层单位签定信访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此基础上,工作中我们还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把信访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把信访工作和城乡建设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三年来,全局共召开研究信访工作的党委会45次,局长办公会72次,共处理解决各类急难信访案件近400件次。二是将信访工作与选优评先相结合。把信访工作作为衡量和检验基层各项工作的一把尺子,对信访工作不力的基层单位坚决不予选优评先。

三年来因信访工作被动而被取消选优评先的基层单位达到6家。三是将信访工作与选人用人相结合。为调动干部积极性,我们把信访工作作为使用干部的一条标准,凡要重用的干部,以信访岗位上的干部作为首选,推荐系统和县里的后备干部也是信访干部优先。三年来,有两名从事信访工作的同志进入局领导班子,有3名同志被列为全县副科级后备干部,有7名同志进入基层领导班子或基层重要岗位,有5名同志因信访工作不力被调离。

二、创新方式,建立信访工作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

实践看,建设系统的信访矛盾错综复杂,靠一般抓法很难奏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源头治理机制,才能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在这方面,我们积极创新思维,不断总结探索,形成了从源头预防和治理信访问题的“五制”。一是领导下访制。制定了《建设局信访工作下访制度》,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每周都要有一天时间到所属基层单位,主动接触群众,就地研究解决信访问题,使大量的信访矛盾在基层就得到了很好的化解。二是领导接待制。我们把每周二做为系统的接待日,由党政班子成员及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轮流进行信访接待,对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给予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向群众解释清楚,并拿出解决计划,给群众一个明白的交待,将大量的信访问题控制在了系统之内。三是督查督办制。

制定了《建设局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制度》,对系统内发生和信访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逐一建立督办台帐,从局办公室拿出一个专人全程跟踪落实,直至问题解决到位。四是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谁第一个接待,谁就负责分流、处理、督办、反馈,全程负责,全程跟踪,做到问题专人管,事情专人办,责任专人担。五是信访保证金制。对系统内所属的各基层单位每年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用经济手段促进信访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基层做好信访工作的积极性。

三、强化稳控,促进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工作中,我们坚持把稳控工作作为解决信访矛盾的关键来抓,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定期排查,超前预测矛盾。

我们要求基层单位和局机关在每周的周五必须进行一次矛盾排查,并将情况报告到局里,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情况,及时就地解决问题。

2019年秋季,房产砖厂多年来经营不善,职工意见很大,极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集体访。

掌握了这一情况,我们立即召集职工座谈,在广泛征求他们意见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公开竞价租赁经营,年末用租赁费按比例解决了职工多年来拖欠的待遇问题,职工气顺了,情绪稳定了,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消除了。

二是畅通信息,及时掌握矛盾。

调整充实了基层信访信息员队伍,做到每个企业都有专职信访信息员,目前共有信息员18人,网络覆盖全系统,95%的苗头性、倾向性以及越级访等不安定因素,通过信息员局里都能及时准确的掌握。

2019年初,车站街居民对常年使用手压井饮用地表水意见很大,信息员掌握这一情况以后,及时向局里反馈了情况,我们将这一重要的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向政府参谋和建议,使财政拿出了60余万元对车站街安装了自来水,让××街2019余户居民彻底告别了饮用20多年的地表水,吃上了自来水。

三是定期会战,集中解决矛盾。

针对一个时期以来排查和梳理出来的问题,我们采取定期研究,集中会战的办法,力争做到信访无积案,大大的提高了一次性办结率。

2019年末、2019 年初,由于受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职工并轨和城镇拆迁方面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解决起来难度都特别大,一时间长期困扰着我们,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采取了一企一策、一事一招的办法集中加以解决。

例如房产住宅公司,我们对企业进行了转制,将企业的债权债务整体出售,一次性地足额解决了职工的并轨资金、拖欠工资、独生子女费问题。

四是规范秩序,依法化解矛盾。

坚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解决信访问题,对有法律依据的信访问题,坚决给予解决,对没有法律政策依据的但合乎情理也努力去解决。

对于那些无理无据的信访问题,我们也是思想工作在先,但决不姑息迁就,严格依法规范。

西南社区的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朱凤云因宅基地纠纷经常上访,经几次联合调查处理,均认定其属无理上访,但她就是上访不休,我们做了大量的耐心思想政治工作,甚至派4名同志24小时监控,也无济于事,后来通过警示教育和行政拘留等措施,使其彻底息诉罢访。

2019年8月份,我县城西路改造,被拆迁户李秀芝以补偿价格低问题而上访,并拒绝搬迁,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认定其合法利益已经得到了保护,对其必须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于8月14日对其被拆迁房屋进行了强制拆迁,事后她经过多方探讨,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后来还和拆迁办主任处上了朋友。

同时,我们对于一些缠访户、闹访户,一方面继续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监控工作,24小时掌握他们的情况,一经发现有越级上访动向,就向县信访等有关部门汇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免因他们的无理取闹对上级部门造成不必要的工作影响。

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建设工作会议 篇4

刘新建局长讲了三个问题,就如何开展好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

一、提高认识,增强开展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省地税局作出在全省地税系统开展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的重大决策,既体现了省局党组真正重视基层、真心支持基层、真情服务基层的指

导思想,又赋予了基层建设工作新的内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地税事业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要求,实现更好发展的可靠保证,也是解决基层问题、激发基层活力的必然选择。各级一定要提高对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基层高度负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寝食难安的责任感,扎实有效的开展好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和基层同志们的期盼。

(二)要充分认识菏泽地税基层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税收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办公条件差,影响和制约着地税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一是税收执法难。二是经费困难。三是干部管理难。四是税源管理难。菏泽经济欠发达,税源分散,税额小,征收成本高,管理难度大。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正视,去努力解决。

(三)要充分认识新一轮基层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省局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在精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对经济落后、经费困难的单位将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支持。对我们而言,更是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依法治税的机遇。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机遇。三是基层办公、生活条件改善的机遇。四是构建和谐地税的机遇。新一轮基层建设坚持以和谐建设为主线,关注干部职工的诉求,重视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以人文关怀促和谐,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地税提供了机遇。

二、强化措施,切实解决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有排头就站,有红旗就扛,有第一就争”的争先创优意识和永不服输、不甘人后、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跟勇的争,敢同快的赛,争取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取主动、赢得主动。

(二)要严格依法组织收入。牢牢坚持 “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执行组织收入“十不准”和省局提出的“三条纪律”,严格执行市局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税收征管严格收入质量监管的紧急通知》,强化征管,应收尽收,确保质量。今后将定期不定期开展收入质量检查,对各征收单位每月20日以后入库的大额税款须经市局认定属正常税款后方可入库。加大查处力度,对5月18日全市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专题会议以后继续虚收空转的,第一次发现对直接责任人及该分局局长(中心所所长)全市地税系统通报批评,第二次发现停职检查,第三次发现就地免职。市局将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组,自6月21日起分赴各县区局、市局有关分局开展收入质量检查,对虚收空转等违法违规问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三)因地制宜推行集中办公。实行集中办公,就是把分散在城区周围的基层分局(所)集中到城区办公,把分散在几个乡镇的基层分局(所)集中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办公,原有的机构、人员、工作职责、征管范围等都不改变。推行集中办公的目的是改善基层办公、生活条件,节省办公经费,规范基层管理,强化干部监督,降低基层执法风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提供条件。市局总的要求是,对基本具备集中办公条件的,通过置换、调整、适当改造,于2010年底前完成;对目前暂不具备集中办公条件的,要多方面争取支持,创造条件,于2011年底前完成;对于目前县区局需要新建办公大楼、列入规划的,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全面实现集中办公。市局决定,对集中办公工作落实行动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达到省、市局建设要求的单位,在集中办公方案被省局批准获得补助的基础上,市局再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经费补助。要加快推行现代化、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以税库银联网为契机,力争三年内全系统网络申报、双委托等申报的纳税人达到全部登记纳税人的90%以上。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强化教育培训,2010年市局将举办1期科级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1期基层分局长、中心税务所长培训班,1期专业骨干人才培训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6月底全市地税系统第一期基层分局长、中心税务所长及业务骨干人员培训班将开班。要鼓励地税干部职工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司法资格考试和省、市局组织的骨干人才考试,市局将加大对业务能手奖励力度,特别是对在全省业务能手考试中进入前20%名额以内的人员,在省局奖励的基础上加倍奖励。考取全省业务能手第一名的,奖励10000元;第二名的奖励8000元,第三名的奖励5000元。并在干部选拔使用上优先考虑,凡是获得全省业务能手考试前20%的,竞争上岗选拔干部时给予重加分,特别是各县区局,凡是

连续两届获得省级业务能手的,在基层分局、中心税务所副职配备上优先考虑;连续三届获得省级业务能手的,优先考虑安排副科级职务。进一步强化班子建设,配齐、配强、配合理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到2012年底前,确保每个县区局都至少有一名35岁左右有基层工作经历的班子成员,至少有1名精通税收业务的干部,实现基层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专业化。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化竞争上岗、轮岗交流、能级管理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采取县区局之间横向交流、县区局内部轮岗交流、市局组织科级干部到县区局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增强基层领导班子的活力。对基层分局长、中心税务所长在同一岗位任职达到规定年限的必须进行交流。市局每两年组织一次市局科级干部到县区局挂职锻炼,期限为2年。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单位不准以推行集中办公为由擅自增设内设机构,不得擅自增加领导干部职数和增配干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问责制,把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基层单位争先创优和主要负责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大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税检共建、税纪共建等活动,积极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参加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确保实现“保二争一”的目标,力争队伍不出问题。

(五)积极做好经费争取和使用工作。积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搞好沟通和协调,争取经费与地方收入挂钩办法的早日出台,为地税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全面厉

行好节约,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保工资,保运转,保改革,保稳定,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基层建设最需要的地方。

(六)积极推行税源管理新模式。要以推行集中办公为契机,积极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一方面,按照分级监控的要求,对占税收总收入80%左右的重点税源,由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进行集中重点分析比对、纳税评估和税收预警,实现对重点税源户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改革全能型、集权式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在操作层形成以流程为导向,既按事设岗、分岗管理又衔接紧密、协作配合的专业化管理方式。要结合自己的队伍状况、管理基础、信息化应用程度等实际,稳步推进。

(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减轻基层负担。要切实转变文风、会风、工作作风,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体谅基层的困难,力戒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听真话,摸实情,切实掌握基层的第一手情况;要认真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积极采纳各种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进一步落实好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报表、减少检查、减少考核、减少评比、减少审批、减少悬挂不必要制度等“八个减少”,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争取尽早实现在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劳资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统一实现网络办公。

(八)切实做好职工食堂、基层取暖、微机配备和身体健康等干部职工关注问题。加强基层中心所(分局)食堂建设,解决干部职工就餐问题。基层中心所(分局)的食堂建设和取暖问题要求各

县区局2010年底以前全部予以解决。市局将对取暖设备购置费用适当给予补助。计算机配备实行省局统一采购,配发到包括县区局的每一名基层人员。要切实关心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心理调适和人格培养,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集中组织一次健康查体,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辅导,市局适时组织体育比赛活动,促进干部职工健康发展,以人文关怀促和谐。

三、加强领导,确保新一轮基层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级地税机关要把加强基层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领导分工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实行“一联五保”,对所联系的单位,实行“保工资发放、保收入任务完成、保执法不出差错、保廉政不出问题、保队伍稳定”。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落实好领导干部基层建设分管、分片、分单位的责任制和联系点制度,真抓实干,做好表率;市局机关各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与基层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基层工作负担,优化服务水平,培养和树立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精打细算、节约开支,积极为基层建设筹措资金,提供保障,市局要积极争创“服务基层优秀单位”;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职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人翁作用,勇于开拓,对自身可以克服的困难、可以解决的矛盾、可以调剂的资源,要努力地做好。对上级给予的支持,特别是资金、人才、政策方面的倾斜,要抢抓机遇、用足用好,确保见到实效。县区局要积极争创“基层建设优秀单位”。

(二)要强化责任分解,加强督导考核。各级要结合实际,制定基层建设具体目标和措施,并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岗位和人员,保证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要加强督导调度,严格考核奖惩,狠抓工作落实。省市局将把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与经费补贴挂钩,与评先选优挂钩,与干部选拔使用挂钩,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上一篇:班主任给家长的短信下一篇:订货合同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