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

2024-08-30

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共8篇)

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 篇1

(一)融资渠道单一

1、过多依赖债务融资。我国虽已构建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但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有限,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这种管制包含金融机构主体资格的限制和业务准入的审批,核准制度这种管制在发挥金融风险防范的同时也限制了资本市场的正常发展,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和资本供给体制改革的缓慢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资本供给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有资料表明:我国78%的中小工业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是银行各类贷款,来源于权益性投资的比例为33%,从权益性投资的构成来看,近80%的企业仍以自身的资金积累为主股东投资和风险投资分别为18.1%和16.7%,使用外商投资的企业比例为4.9%。

2、贷款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债务资本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中小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金融机构缺乏将风险相对较高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工具,使得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无法分散,从而限制了其他金融机构涉足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中小企业贷款只能求助于商业银行。

(二)融资成本高昂

1、贷款利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银行选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很少选用信用贷款的方式,一般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以弥补部分贷款风险。自以来,为了解决经济过快增长和通货膨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采取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紧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水平连续升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利润。此外,商业银行常设置“补偿性余额”、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手段来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承担了的这种歧视性高利率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2、融资中间费用比例过高。在资金筹集费用方面,中小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进行财务审计,这些费用的支出一般具有数额固定的特点。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小,这些费用在筹资金额中的比重就会相对较高。在中小企业自身资产不足需引入外部担保的情况下,考虑到担保支出的影响,筹资费用将进一步升高。

(三)资本供给结构的不均衡

1、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本供给差异。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会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格局,那些技术水平先进,符合市场潮流,管理水平领先的中小企业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成长性,自然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不论是通过风险投资引入股权资本或者是通过商业银行引入债务资本都能居于主动地位,顺利满足资本需求,甚至出现资本供给过剩的局面,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对市场的占有控制力较弱,经营风险较大,在资本引入过程中则面临很大的障碍,商业银行对于此类项目表现出明显的惜贷倾向,也不为各种风险资本、私人股权资本所看好,资本成为此类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地理区域上的资本供给差异。除了中小企业之间的资本分配不均外,在中小企业发展和资本获取方面,不同地区之间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小企业活跃、信用体制相对健全、民间资本充裕等因素,同时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的资本运营意识突出,也容易获得外部融资机构的支持,所以不论在资本来源的渠道上,还是在资本供给总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

(四)私募股权资本的集体错位

1、二级市场溢价引发行业集体中后期投资。在一个正常的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在投资方向上,专业投资机构在投资阶段上应有着相对对立的分工,如投资于项目初创期的天使基金,投资于成长期的风险资本和投资于发展期或成熟期的股权资本,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资本支持,这种专业分工是有必要的。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有着非常高的破产率,不仅需要投资机构的资本支持,同样寻求投资人在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公司业务上的指导。而发展期和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在公司运营和治理上已相对成熟,多在财务上需寻求帮助。但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机构自身运营能力、人才构成上的不足,除少数国际优秀投资机构外,大多投资者都投资于中小企业发展后期,造成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的有效支持不足。国内投资机构偏向中后期投资项目的另一个原因自以来的牛市行情的诱导,在二级市场持续走高的引导下,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估值水平应也水涨船高,发行市盈率和市净率比正常情形下的二级市场还要高。所以众多投资机构重金投向准备上市的公司,通过投资公司上市短期内以获取高额回报。

2、投资风险回避导致资本扎堆传统企业。风险投资的产生源于对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孵化,在高科技通过分散投资,获取超额利润。但在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特征就是在传统行业中的大规模投资,而立足高新技术行业的生物医药、微电子、新材料、电信业等行业由于技术的专业性和投资管理上的难度,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存在一定的劣势。风险投资作为普通债务融资和股票发行融资的一种补充,其对高科技行业的支持作用并未充分显示出来。另一个非理性因素就是扎堆投资,行业内分工不明显,除少数优秀投资机构外,大多数投资机构没有明确的特定行业选择,投资方向短期化严重。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政策成因

(一)融资促进的制度保障力度较弱

1、中小企业融资立法保障上的不足

一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务操作性不足。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的立法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主要的法律支持为《中小企业促进法》,该法明确规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精神,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我们同时应看到该法的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操作意义,对条文的内容和法律精神的运用仍需通过深层次的专业立法来实现。如在资本市场法制建设方面,目前除了主板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较为健全外,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运作等层次的政策规范上,立法步伐仍相当滞后。中小企业立法的不足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就是中小企业融资运作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资本供给机构选择较少参与或回避的做法,使得融资因法制因素而萎缩。

二是中小企业融资机构运营的法律障碍。长期以来,由于创业板市场和三板市场的建设滞后,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投资机构的立法方面一直比较慎重。目前,只推出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整体而言,中小企业投资机构立法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投资领域的资本筹集和投资。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信托机构股权私募业务主体资格问题。信托机构作为和银行、证券、保险业并列的一个金融行业,其在资金筹集上采信托形式,投资周期较长,单位主体资本要求和申购要求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高端财富主体的闲置资金。该类资金具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追求高回报,风险投资或股权投资是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但在我国,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大规模应用于风险投资的现象却没有出现,主要是信托计划投资企业在公开上市时面临的股东主体披露问题。按证监会关于股票发行的政策规定,公司申请股票发行必须详尽披露现行股东的实际控制人,按信托计划的信托人和受益人可能不一致,且来源广泛,披露实际控制人存在实施难度。所以信托计划参与投资的中小企业在以后的上市融资中将成为核准障碍,这种障碍使中小企业考虑将信托作为资本来源,也限制了信托投资人对股权类信托的参与积极性。

2、政府机构中专业融资保障机构的缺位

一是政府各部门中小企业发展机构设置上的重叠。我国现行政治体制的设置对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保障程度有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属的中小企业司是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专业政府机构,而农村乡镇企业的领导又由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负责,这种根据农村和城市的二元性质来分别设立中小企业的领导、规划工作会因为部门分割和行政职能的块状划分而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作的整体一致性与协同性。

二是中小企业发展机构的低级别限制了支持力度。在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其自身规模和获取资本支持能力等限制,各国中央政府都设立专门机构和部门通过政策指定和引导,由政策性融资机构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美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设立了以中小企业管理局(sba)为核心、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为两翼的完整融资保障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融资担保等一整套融资服务。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二)多元化融资渠道设计的缺失

1、商业银行债务融资的供给不足

一是政府的固定利率政策。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盈利状况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抗风险能力比较低,破产概率较高。根据风险收益匹配原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相对正常状况时的贷款,应该上浮一定的利率,以实现风险补偿,由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状况和市场利率水平协商确定贷款利率的市场行为可以在两者之间实现均衡。我国金融环境的相对不成熟,政府对金融市场实现高度管制,利率政策和水平由政府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协商的空间非常小,如此,政府利率和市场利率等同的概率很小,市场利率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商业银行愿意提供的水平相等自然很少出现。商业银行多数情况下不能在政府利率水平下实现风险补偿,所以,选择不发放贷款自然是其理性选择,中小企业债务融资供给不足的矛盾便凸现出来。

二是政策性歧视。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务中商业银行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公”、“私”的观念影响仍然存在,大型国有企业是服务的重点,中小企业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股东多为个人,性质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商业银行的国有经济定位与中小企业的这种私有背景的这种观念冲突,使得非国有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造成的局面是大量的国有企业贷款没法回收,形成呆账、企业举债无门,白白错失发展良机。这种所有制歧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意识的残留,反映了政策改革不力,金融行业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商业银行的运营以客户所有制背景为导向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拓展,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的效率。

三是商业银行的“大企业”战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思路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商业银行的“大而全”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导向,对国家、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存贷款业务的争夺激烈,普遍忽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开发。由于大企业和大公司本身资产雄厚,经营稳定,融资渠道多元化,所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对其而言重要性和紧迫性远不像中小企业那样突出。另外一些资本实力强,盈利能力突出的地区商业银行纷纷选择区域扩张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这种跨地区的市场扩张不仅放大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失去了拓展本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良好机会。对中小企业而言,则意味着资本供给不足。商业银行这种不顾自身资本实力和竞争优势的“求大求全”的经营思路使本来求贷无门的中小企业融资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2、资本市场结构层次单一限制

一是主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时期较短,监管水平相对低下,资本市场目前只有主板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在公司规模、冶理结构和盈利记录方面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如:按照目前我国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企业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3000万元,股票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这些规定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却也将大量的中小企业挡在资本市场之外,中小企业的权益资本来源中所有者投入比例占多数。其次为中小企业留存收益,但这两种渠道下的供给非常有限,提高中小企业股权资本比例应求助于外部资本市场,欧美国家纷纷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二是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长期缺位。我国长期以来资本市场结构单一,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推进的进程缓慢,阻碍了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制度、股票发行等外部股权融资方式的发展。在国外,创业板市场被视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但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的滞后和主板市场的产权改革问题,创业板的推出一再延后。中小企业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股权融资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板块中的上市企业是严格按照主板的上市条件来审核以控制市场风险,所以说它还只是主板的一个板块,不是独立的市场,它离真正的创业板还有相当距离,只是在创业板稳步推进过程中打造的一个形式上的外壳而已。

三是三板市场的建设停滞。被称为“三板市场”的券商股份转让代办系统长期因为处理主板上市公司的退市交易问题而产生,退市上市公司本身基本资产质量比较差,所以该系统面临着成为主板市场“垃圾桶”的尴尬地位。除了股份转让代办系统交易公司自身质地差之外,该市场的参与交易的公司数量少,投资者参与规模有限,整个市场在职能承担、交易机制、市场培育和主板衔接方面也一直缺少规范和支持,俨然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鸡肋。我国目前最有潜力发展成为未来三板市场的区域性产权交易所自推出至今仍发展缓慢,这类产权交易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流转问题而产生。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已基本完成,或重组、或破产、或出售,在此背景下,地方产权交易所的职能也日趋边缘化,仅成为部分国有企业或国有上市公司产权转让的公告牌。若不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职能分工和合作,该类交易所的区域性特征和封闭性特征将使其进一步孤立、萎缩。

3、政策性融资机构的缺位

中小企业由于经营风险大,融资成本高,所以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其发放贷款,所以,政府在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中应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是欧美国家的成熟做法,这些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通常由财政出资,或联合社会资本,以融资促进为经营目标。

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不断的增长,为我国GDP的增长贡献着不可小视的力量。虽然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占全国企业的百分之九十之多,但依然存在着融资困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尤其是融资困难,成为限制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资金周转失灵,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扩大信贷规模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中小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信贷规模的涨幅却并不突出,在全国信贷规模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重不到百分之五,而中小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百分之九十之多,两者间的数据形成巨大的落差。中小型企业数量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与社会的服务保障机制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无疑是为双赢局面的形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具体分析

(一)中小型企业自身原因

1.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信用状况不佳。

当下企业的自身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纰漏,导致融资结构混乱,无疑成为阻止企业融资道路的障碍之一。银行等金融机构之所以不愿意向中小型企业开放融资平台,一部分来源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加之制度上的不够严明,是得银行在融资对象的筛选上态度明确宁缺毋滥。其次企业的管理与企业的责任意识相挂钩,也与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制度上的缺陷将会导致企业信用状况受到质疑存,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一旦企业发生资金风险,加之企业在融资负债上的态度不够明朗,很可能给资金提供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自有资金缺乏,融资成本高。

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第二个自身原因,就是企业自身资金的缺乏导致融资成本过高,超过了银行的风险承受范围,无形中也堵塞了部分融资渠道。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依靠两股力量,来自于自身的积累和内源融资的动力支持,两股动力相互做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自身积累资金空间过少,将会给内源融资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内源融资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减小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企业运营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然而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融资的重要作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长远的发展,大大放慢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压缩企业的发展空间。

3. 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

中小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实力薄弱经营风险较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其较多的不稳定因素成为金融机构不愿向其提供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开始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进行过渡,然而部分传统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经营理念也相对落后,无形中加剧了经营风险。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丰富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小型企业在行业中站稳阵脚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部分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研发创新的重要性,产品缺乏多元化和创新化发展,不能把握市场需求根据顾客心理对产品结构进行改革和优化,导致企业发展空间受限。

(二)外部环境压力

1. 政府方面没有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政府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政策上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得较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支持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文件一直处于留白区。国家在政策上没有给与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僵局迟迟没有被打破。目前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文件,大多是借鉴西方先进的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缺乏对融资领域进行理论性的研究,导致目前现有的法律,概念模糊认知度不强,同时也没有很好的结合我国基本的国情,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融资法律文件。其次中小型企业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在融资问题上处于劣势地位,没有享受到国有企业等同的高待遇。税收压力使得中小型企业负担加重,该企业的现金流量造成一定的冲击,税收问题得不到改善,资金周转困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难题,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 金融机构没有对中小企业融资予以重视。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对扭转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局面而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存在于融资困难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机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贷款方面,重视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融资门槛过高,融资的数额受限,融资规模过小。首先,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提供给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或发展前景较大的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工程。由于中小型企业信誉不高,经营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没有提高足够的重视。中小型企业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型企业开放融资项目,降低融资门槛更能从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发展中获得较大的收益空间。而部分金融机构并没有意识的融资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其次,金融机构为了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数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而额度较小的融资资金并不能真正的解决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第三,金融机构提供给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要一个较长的审核时间。当中小型企业面对资金周转不足,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时,通过融资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因此如何简化融资的审核程序,高效便捷地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放大自己的收益空间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融资门槛过高,融资数额受限,融资规模过小,归根结底,是金融机构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项目重视都不够,因此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僵局没有从从根本上被打破。

3. 民间融资没有得到有限的管理和规范。

民间融资的出现,暂时缓解了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燃眉之急。民间融资将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可靠的平台聚集,再投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企业将所获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支付于民间融资的利息,实现双赢的局面。民间融资大大的提高了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民间融资虽然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但是由于民间融资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规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大,无形中给民间融资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生存前景。首先,民间融资缺乏法律文件的管理和规范,为不法份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没有法律的强制手段的制约管理下,不法交易肆意横行扰乱了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目前民间融资的合同规范性,还需要有着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在借贷双方姓名,金额利率,违法责任等问题上,都应该进行明确的规定。民间融资固然能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但疏于对民间融资的管理和规范,不规范渠道的民间融资,于企业而言无疑是饮鸩止渴,适得其反。因此,如何规范管理民间融资成为解决融资难题的另一个挑战。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政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加强管理和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就中小型企业自身而言,需要从管理和经营两方面出发,降低存在的经营风险,才能提高获得融资的概率。在内部管理体系上,企业要完善现有的内部管理体系制度,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管理,为企业信用评估等级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企业要将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披露,及时偿还融资贷款利率,在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完善上,可以学习西方先进国家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适度的改进,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对员工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要扭转传统的经营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需要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中,丰富产业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根据市场需求和顾客的消费心理,对产品进行研发和销售,快速在抢占市场份额。第三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风险,同时当风险发生时,企业要形成紧急风险预案来应对危机。另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优秀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保障企业内部结构的有条不紊,在管理、经营、风险防范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自然会获得金融机构青睐从而为融资赢得机会。

(二)政府建立相关政策制度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对中小企业政策关怀。同时放宽税务的要求,减轻企业负担。为了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政府要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政策支持,出面解决这一难题。政府方面可以与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合作,通过给与金融机构较高的待遇,提供金融机构与政府合作项目之间的机会,作为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交换条件。通过福利作为交换条件吸进金融机构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注资,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第二政府可以形成支持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理念,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多的销售渠道,以此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第三,政府方面可以放宽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期限,缓解背负在中小企业肩上的经济重担,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意义重大。

(三)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程度

金融机构要重视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办理,虽然中小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但风险背后同样也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金融机构通过放宽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标准,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能为金融机构带来丰厚的利益。提高中小型企业在融资问题上的重视程度,可以先从完善现有的审核评估制度入手。目前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办理问题上,审核评估制度繁琐,工作效率低,耗时长,不能及时的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无形之中也压缩了金融机构的收益空间。第二,金融机构的参考指标要打破现有的单一性特点,金融机构在办理融资业务时,不仅要侧重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生产运营成果重视,也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进行预判。同时金融机构要重视融资项目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带长远持续可观的收益,金融机构选择融资无疑是实现双赢局面的不二选择。第三,金融机构要从根本提高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重视。虽然,国有企业资金实力雄厚风险性较小,但其融资机会也较少。而针对中小型企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开拓融资业务的办理市场,必将为金融机构带来可观的利息收入。

(四)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管理和规范

民间融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机构在解决融资难题上的空缺,极大程度地迎合的市场的需求,并逐渐的被中小型企业所认可。民间融资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无形之中提高了对民间融资门槛的要求,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管理和规范工作变得尤为重要。金融机构繁琐复杂的融资手续,在企业急需资金,作为解决周转难题的背景下,便捷高效的民间融资更切实有效。民间融资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债券任何债务人之间进行简单的协商,即可快速办理手续。民间融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融资,较大的时间跨度,同时也提高了闲散资金的利用率。在这种背景下规范民间融资手续现在尤为重要,将融资手续的办理过程和协议的签订内容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困难局面的压力,同时也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次,我国需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民间融资市场管理制度,在法律文件的约束和监督下,督促资金流向趋于公开透明。第三,在遵循民间融资市场的制度的前提下,双方要按照协议内容,遵守良好的民间融资环境,让民间融资参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中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融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以充足的资金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丰富产业结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融资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尴尬局面一直没有被打破,原因主要来自企业自身和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我国应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民间融资活动的管理和规范,以此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加强管理和经营,降低经营风险,以此为融资赢得机会,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原因,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2]李奕坤.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成因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中国市场,2016(1):116-117,119

[3]倪玲连,石曦.保证保险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浙江金融,2015(3):62-66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与相应对策 篇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投资的不断增加、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有效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等方面。从政府层面来说,从中央到地方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地位也越来越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现实却反映了问题的另一面,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来源上却很难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相匹配。资金供应紧张、融资渠道狭窄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众多的中小企业陷入发展的资金供应瓶颈。中小企业如何进行融资创新己成为政府、企业和研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综合多种创新方法,从比较完整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及创新策略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及其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融资的问题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首先现有的融资环境和现行的融资政策、贷款原则允许的条件下,金融部门尽了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得到了满足;二是尽管金融部门为支持中小企业投入了信贷资金,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就银行现有的资金力量和社会环境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问题的关键是中小企业要求改变目前的融资现状,因此本章对中小企业的现有融资渠道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这既是本文分析问题的前提,又是提出建议的依据。

(1)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来讲,企业内源融资的成本低于外源融资,企业合理的资本给构应以自有资金为主,以借入资金为辅.如1979-1992年美国非金融企业美元融资的比率,约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60%-90%。但是,就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看,三种类型的工业企业自有资金的比率都不到30%,这意味着企业内源融资医乏,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一套具有“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机制,企业在利润分配中普遍存在着“重消费轻积累”的倾向,甚至相当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出现“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增盈吃存量”的短视行为。

(2)外源融资困难

外源融资是指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资金的流通,其范围既可以限于国内,也可以扩展到国外。从企业竞争和发展历程看,在国际资本市场全面开展外源融资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趋势。外源性融资渠道,可分为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渠道。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体系和二板市场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权益性融资缺口”。而在我国,风险投资体系很不健全,二板市场的推出一缓再缓。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利用权益性融资遇到了困难。债务性融资渠道,又可分为直接性债务融资渠道和间接性债务融资渠道。直接债务融资基本上是在非正式金融安排下发生的。政府往往对这类融资采取歧视性政策,常以“扰乱金融秩序”、“乱办金融”为由被强行取消。间接性债务融资是指企业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以用于创业和经营。而现实情况是从正式金融如银行和有价证券方式获取的外源性资金在中小企业中占据的比例很小,特别是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有较大障碍。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企业融资难呢?究其原因,是三大顽疾制约了小企业的融资。

第一 ,中小企业综合信用差。近年来,国家对小企业的发展比较重视,要求各商业银行给予大力扶持,但在银行信贷工作的执行中遇到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

(1)小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融资比较严重。

(2)账表不实、透明度不高。小企业由于其产生和发展中的诸多原因,其账表不规范,数字不实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在一些企业而且是相当严重的。

(3)贷款保证风险性大。现行贷款一般都采用抵押、担保两种保证贷款形式。但根据小企业实际,这种保证贷款形式潜在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对有抵押的小企业贷款,如果其抵押物实际价值不高,如遇抵押物产变现要求,拍卖价值更低,出现变现困难重重。

(4)贷款管理困难。由于小企业在其操作上透明度不高,经营相对集权,致使信息扭曲、沟通不畅,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督察是相当困难的。

第二,商业银行内部营销机制不配套阻碍了开拓小企业信贷市场。信贷管理政策过于统一,缺乏适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性的对应措施,一些银行信贷准入条件过于严格,使相当多的优质小企业贷款需求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常常忽略了健康成长的小企业的融资合理要求,产生“惜贷”、“俱贷’,从而形成了制度与现实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第三,传统信用评级是银行信贷进入小企业的绊脚石。现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作为贷款准入的重要标准,不利于银行对一些小企业的支持及投向管理。由于一些小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报表不规范,因此以该评定办法评出的企业信用等级将不能体现企业真实的资信。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不准,使得该进入的不能及时进入,而不该进入的又发放了贷款,为规避风险,基层行只得采取不全进入的策略,导致丢失了一些优质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第一,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企业形象

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得到广泛的资金支持,必须不断地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在资金支持方面的重点,是那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应当注意产业升级和转化问题,找准自己的位置,注意在优胜劣汰中走出一条规模化、优质化的发展道路。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当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加强经营管理,实现战略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技术和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组织结构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专业化协作和公司化、集体化转变;融资方式上,由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向多元化融资转变;产权制度上,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企业管理上,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转变。

实现中小企业内部资金良性循环,增强还贷能力。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在于企业产品市场效益的低下。我们知道,大企业由于宏观政策的倾斜,受到各方面的优惠,而中小企业起步发展的基础差,无资金支持,在这种不平等的状况下,它们却要受同一市场的检验。此外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难以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赶不上日益变化的市场,结果使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扩大再生产的矛盾就集中体现在资金不足上。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生产适应市场的产品,这样一来才能够使企业内部的效益提高,形成一定的内部资金的来源。

坚持创新,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外延扩张己难以支撑企业的有效发展,新的市场条件和需求状况要求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工作,因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是企业最能通向成功的道路。

适当提高偿债能力指标,降低财务风险。银行直接关心的是企业对贷款的偿还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与融资难度成反比。而评价企业的偿贷能力高低,银行一般通过一些财务指标来判断,如流动比率、资产负侦率等。所以,企业一味增加负债比率而降低资本成本,实为一种短视的做法,其结果是银行的惧贷,从而导致企业没有足够资金用以自身发展。

第二,注重企业信用建设,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信用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当前企业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讲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基本要求。

树立信用意识。要认识到信用是企业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发展的重要“凭证”,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要强化制度。有效的信用建设需要严格的制度保证。要取得信用建设的成功,必须将企业各种信用理念以制度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渗透到各个层面,落实到各个环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付诸行动,从而为企业赚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利用新的融资手段,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县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解决办法 篇4

一、**县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一)企业贷款难。**县中小企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2008年**县生产总值为79.8亿元,除一产业中千家万户农户创造的农业增加值和三产业中机关团体等创造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外,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所创。目前,**县共有2000多家中小企业和20000多个体工商户,其中大部分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资金缺口约2至3亿元。中小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所需资金需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而向银行贷款是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县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以及存在着企业发展初期所固有的系列矛盾等,容易受到经营环境、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变数大,不确定因素多,企业发展缓慢,再加上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干脆没有帐,有的则有两套帐,企业所提供的财务信息银行部门无法对其真实度进行认定,不敢贸然贷款给企业,因而造成企业贷款越来越难。

(二)银行放款难。截止目前,全县各项贷款余额为253347万元,其中私营企业和个体贷款余额只有622万元,仅占0.25。形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一是银行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将贷款权限上收,基层商业银行贷款权限受到限制。目前全县国有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余额286815万元,贷款余额仅55977万元,存贷差达到230838万元。二是银行内控制度规定非常严格,特别是对贷款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从而抑制了金融部门贷款的发放,相反,激励机制却又相对不足,使得象**县电信局、**县电力公司等少数效益好、资信高的中小企业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而一些很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并不好的企业却受到冷落。

(三)银行和信用社授权、授信不足。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授权、授信主要是参照上级行制定的标准执行,该标准只注重企业规模、所有制性质和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效益性则退居二线,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不能进入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范畴或因等级较低而难以贷到款。目前,全县只有20多家企业能够达到授权、授信标准。而其它企业也往往只有在需要贷款时才将所需资料送到银行部门审查,再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繁杂、时间长、利息高,很多企业一般都选择银行贷款以外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四)金融环境有待改善。近几年来,经过政府、银行等多个部门的宣传与扎实的工作,社会信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故意拖欠贷款不还的情况,如**县某单位拖欠县农业银行贷款70万元,另一单位拖欠农业银行贷款20万元等长期未还,给社会诚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银行维护金融债权难度较大,经常存在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局面,这为银行放贷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全县一季度收回不良贷款仅为189万元。

二、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对策

目前,银行和企业普遍存着银行有钱不敢贷,企业要钱又贷不到款的尴尬局面。我们认为中小企业要解决筹资难的问题需从长远发展和现实来看问题,既要注重内部积累,提高企业竞争力,又要以诚信为本,提升企业社会诚信度。

(一)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可以从财政、税收、政策性贷款和直接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针对中小企业的不同特点,选择政府采购、担保、减免税、利息补贴等多种方式对企业进行支持。同时积极推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信誉的提升,必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

(二)多方合作,建立共赢局面。企业申请抵押贷款,主要困难是企业产权界限模糊和价值难以评估,这需要多方协作:一是银行部门要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征询系统,降低信贷准入“门槛”,让更多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得到资金支持;二是完善信用评级制度,资产评估中介机构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中小企业评估体系,贴近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行业自律;三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宣传社会诚信,完善服务,建立各类信用评级制度,广泛开展“信用户”、“信用乡镇”、“信用企业”的评定活动。建立以查询、评估、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档案,从严规范其经营行为;四是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贴近企业进行跟踪服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在营运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困难,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便捷贷”等更多金融产品出炉。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篇5

【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特点和缺陷,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格局使得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减慢,融资问题更是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以内源融资为主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据测算内源融资在融资方式中的比重超过一半。亲友借款,职工内部集资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融资成本高

我国中小企业中有60%以上从未获得中长期贷款,这种畸形的融资局面使得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仅获得全国总贷款数量的20%。融资成本上。同时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渠道,但由于中小企业一般资信度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贷款成本很高。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一)中小企业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竞争力不足1)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另外我国中小企业整体上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技术和市场都比较成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开发型行业。这就造成多数中小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对投资者、银行金融机构缺乏吸引力。

2)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不健全,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用人机制落后,这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导致企业信用度下降。

2、中小企业信用度不足

由于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差,抗危机能力较弱,中小企业欠款欠息的现象很严重。另外部分企业为了得到贷款进行财务造假,形成银行信息与企业实际信息不对称。这导致了金融机构谨慎的对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外部融资环境原因

1、我国缺乏多形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缺乏资本中介机制,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狭窄,大量资源不能迅速有效地进行配置。同时我国以纵向信用体系为主的国有垄断融排斥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也限制了内生性民营融资机制的产生,提高了民间资本进入的壁垒。

2、信用和担保体系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资金规模小、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担保人才、自身信用不足等问题,以及政府对担保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中小企业可抵押资产少,抵押贷款落实相当困难。

(三)政府方面

政府对扶持国有经济具有内生的偏好,对中小企业缺乏支持。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乏兴趣最重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弱。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弱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国家对行业准入的限制。很多投资效益好,报酬率高的行业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垄断,中小企业根本无从进入,这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导致追求更高收益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兴趣不高。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包括了企业本身、金融机构、政府政策、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及政府的密切配合,建立起中小型企业融资的有效长效机制,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1)中小企业应该应不断深化改革,健全自己的管理结构,完善产权结构,实行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营销市场化,提高企业投资效益,增强企业的产业竞争力。

2)强化信用观念。在企业内部要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对外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关系。要多沟通和联系,争取个方面的理解与支持,树立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二)资本市场的完善

1)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只有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开放对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和发展,放松利率管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与大银行相比, 小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优势来自于双方所建立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体系不仅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也不利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只有建立起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包括主板、创业板、非正式权益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二板市场,才能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政府作用的重塑

1)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必须尽快建立,维护和管理以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机构为主体的企业信用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其运作方式。最后在现有法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原则,建立健全的担保业法律体系。

2)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我国可以借鉴成立政策银行的经验,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和低息贷款,同时还可以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业务。

只有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培养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良好的银企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才能优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 篇6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最活跃的因素,然而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内蒙古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并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建议。借鉴发达地区经验,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抵押

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本区的就业,调整了经济结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内蒙古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截至2011年 6月末,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 97.19 万个,创造了全区70%左右的GDP和 50%以上的税收,对于人口、资金的流动和集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伴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迅速上升。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全区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总体融资能力差,主要依赖自有资金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种企业不断出现,然而,中小企业大多处于附加值低、规模小、经营管理不善的初级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相对比较薄弱,生产经营主要靠自身积累,利用外资的能力较差,很难通过外部融资获得更加充足的动力,中小企业考虑到融资成本的问题,只要自己拥有的资金充足就不会想银行贷款,而且企业也不会利用财务效应,更不会轻易考虑其他融资成本,比如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民间借贷等高的融资手段。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情况如表一。

(二)中小企业从大型商业银行融资难

在现实中,原有的大型企业相关领域的商业银行业务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这种稳定的平衡状态是不容易打破的,要想打破是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的。同时许多大型企业都在寻求市场,争取融资,这就使商业银行以后的发展增加了很大压力。所以,商业银行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愿景,就应该将眼光投放到影响巨大,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上,从而不断增加收益,提高竞争力。然而,即使在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信贷规模大幅增加,巨大的资金流也流向了中小企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中小企业融资难就很容易知道的。与此同时,贷款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一直是商业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多数情况下愿意把资金贷款给那些条件具备、信誉好的大企业,而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就不容易获得贷款资金;商业银行考虑安全方面,会花人力、物力和大把的时间去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信水平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而同等情况下,相对于贷款给大型企业,平均成本会更高。由于内蒙古本地的中小企业具有产品结构单一,财务体系不完善,内部机制不合理,抗风险的能力较差等特点,商业银行从各方面出发,全方位的考虑,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的概率大大降低。相关数据也表明,同期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14%,而2010年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为3.3%。

(三)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资金有限,而且还会受到各种限制,即使贷到资金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中民间融资发挥着其他融资方式不能满足的作用。民间融资的方式比较灵活,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金融支持。据调查统计表明,在统计的327户中小企业中,27%的企业从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过贷款,截至2009年6月底,全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开业、筹建的小额贷款公司已达到186家,注册资金总额140亿元,已覆盖内蒙古90%的旗县。其中,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为121家,2009年前6个月已累计发放贷款额60亿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目前无论是政府、企业、银行都认识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使融资渠道多样化,创造完善的社会信用环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中小企业自身需要不断的提高融资能力

为了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中小企业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企业素质,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加强信用观念的提升,逐渐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具体做法:1.企业要提高自己的企业法人形象,增强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信用观念,就要做到及时还贷,既然借了就要按时按要求规定的还款,减少在银行的不良信用记录。2.企业要自觉规范经营管理的行为,对员工的素质,经营的理念,企业文化等做出全面的规定和自觉的执行,提高企业自身素质。规范企业的财务报表制度,财务信息要明确,各种财务明细要全面详细的进行规范管理。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度和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加强管理。3.中小企业应该主动与金融机构联系,加强沟通,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联系,对于政府部门组织的企业与银行的交流活动,中小企业要积极参加,使得银行对企业有一个了解,以求的共赢。4.企业自身要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有效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结构调整,增强市场的抗风险能(下转第53页)(上接第51页)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政府应该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其自主常新的能力,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健康顺利的发展。加强并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撑,使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城乡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要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考虑建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及进出口银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之前各方直接融资的经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直接的市场条件。例如建立地方性的股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的股票上市提供服务。上市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所需资金,开辟更宽阔的融资渠道。

(三)开拓并加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的拓宽,要有选择的把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推进上市融资。发展和完善扶持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在内蒙古地区有条件的话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增强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同时要不断地开辟中小企业的债券和股票的融资渠道,调整相关的法律规定,规范中小企业的债券发行机制,使得交易的手续简单化,放宽资金的募集条件,尽量允许符合要求的企业走上融资的道路。

(四)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良好的信用是重要的保障。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完善的企业和个体的社会信息共同享有的信用机制,企业只有讲究诚信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自身应该加强诚信的观念,没有诚信企业将无法立足,政府要加大对丧失信用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信用信息网络系统,结合有关部门的对于企业的经营信用,纳税信用,法人行为信用等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综合的评估登记,建立档案库。这样有利于银行掌握企业的风险,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综合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进行评估,有利于银行更好的选择客户。

(五)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

我国以及世界的许多发达地区实践已经很明确的证实,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完善担保体系。首先要明确中小企业的法律担保地位,企业的运营规则和体系,银行与担保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能力,降低各方风险,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保障中小企业的收益。其次要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组织机构,发展会员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担保等形式,为贷款创造条件。还要建立信贷担保机构,使中小企业获得及时有效的担保。

参考文献:

[1]邢乐成,《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2011,(1)

[2]吉昌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济南金融,2011,(12)

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 篇7

近年来, 河南省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为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由于河南省既没有地方性资本市场, 又缺少中小银行,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十分严峻。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 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的运行质量, 更关系到河南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局。本文从河南省情出发, 首先介绍了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接着对造成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措施建议。试图通过该研究, 探索一条中部地区在不完善的金融体系条件下,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路径。

二、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 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大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02年对河南311家中小企业的调查资料显示, 247家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 几乎占到被调查企业的80%。2008年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在对本省2235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中小企业认为贷款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90%以上的中小企业因自身积累少、贷款困难而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进行技术改造。2011年河南省银行系统对本省35家中小企业的资金供需状况调查显示:19家中型企业存在贷款缺口302912万元, 13家小型企业存在贷款缺口9478万元, 而3家大型企业获得的贷款数却超出其资金需求4705万元。可以看出, 近几年河南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不仅没有缓解, 反而进一步加深了。

2. 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较高

首先, 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过短。据统计, 河南省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期限在一年期以内的占60%以上, 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进行周转, 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其次, 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利率较高。一般大型企业可获得基准利率, 而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平均上浮30%-40%, 部分地区甚至上浮70%-100%。第三, 由于大银行贷款审批环节多、审批链条长以及中小企业贷款数量小、频率高、管理复杂等原因, 使得中小企业进行银行融资的间接成本较高, 远远高出大企业的贷款成本。

三、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 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

(1) 中小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 管理基础薄弱, 缺乏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 再加上企业流动性大、交易复杂、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等问题, 使得银行很难充分地掌握中小企业的治理机制、管理结构、财务制度等方面信息。同时, 中小企业出于生存和竞争的考虑, 具有强烈的隐瞒信息的偏好, 最终使得资金提供者与资金使用者双方在交易过程中,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从而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中小企业也就很难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

(2) 中小企业信用度相对较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过程中, 为了规避信贷风险往往要求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抵押。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企业信用体系, 使得中小企业面临信用评级欠缺的问题, 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取得有效的担保, 同时, 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 往往很难提供另银行满意的抵押物。另外, 少数中小企业存在恶意借贷行为, 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断下降, 也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不足。

2. 中小金融机构供给不足

与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不同, 中小金融机构更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一方面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 更重要的是中小金融机构较大型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 有助于解决和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尽管我国已建有遍及城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主要包括地方商业银行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 如农村信用社。但是我国现有的银行体系仍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度垄断的市场地位, 中小金融机构相对比较弱小。从河南省2010年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结构看, 中小银行营业网点资产11304.79亿元, 仅占河南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40%;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江苏、浙江中小银行资产总额分别是河南的2.20倍、2.71倍。中小金融机构的缺乏减弱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3. 地方性资本市场不健全

目前, 河南省的地方性资本市场几乎处于空白。河南风险投资活动处于规模小、效率低的发展阶段。2009年风险投资募集资本额仅占全国的0.19%;河南风险投资机构仅10家, 而江苏93家、广东160家, 差距巨大。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包括全国性主板以及中小企业板, 并于2009年4月推出了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创业板市场, 但由于进入条件和容量等限制, 使其只能是极少数中小企业幸运儿的市场, 根本无法满足河南近40万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

4. 民间金融市场发展不规范

由于通过正规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困难并且成本高昂, 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将融资渠道转向民间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 河南省各类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民间金融市场以其期限灵活、手续简便、资金流动性强、贷款门槛低等优势, 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是, 由于缺少有效的金融监管, 加之民间融资机构本身运作不规范, 相应的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 导致民间借贷存在风险大、利率高等问题, 使得中小企业负担越来越重, 甚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四、破解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措施建议

1.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是增强其融资能力的关键。一是尽快建立产权明晰、结构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建立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以及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有利于提高融资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 从而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度。三是不断加大在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方面的力度,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抗击风险的能力。

2. 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

一方面可以考虑建立有民间资本参与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统筹运用中小企业内部和社会闲散资金及资本,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 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应改变经营理念, 主动为中小企业服务,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 建设区域性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区域性资本市场是针对本地区特点所设立的资本市场, 在面对不同质量、规模、风险程度的企业时, 能够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资本需求。主要包括地方证券交易所、柜台市场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个层次。一是设立郑州证交所。将其建设成为整个中部地区的资本市场, 主要服务于具有一定规模 (如规模以上) 但又难以在全国性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小企业。二是河南柜台市场。应以现有的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为基础, 并对其进行改造、整合, 使其成为企业实物资产、技术产权和产业基金转入市场在内的初级资本市场交易体系, 主要服务于河南规模以下的中型企业。三是风险投资基金。主要服务于本省处于创业期或早期成长期的小企业。

4. 规范中小企业民间金融市场

由于民间金融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来说, 具有融资成本优势、灵活的担保优势以及信息成本优势, 因此, 开放民间金融市场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方式。鉴于民间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 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 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在现行法律体制下, 河南省应大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 如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 建立民间借贷组织的行业规范, 建立中小企业与民间资本的关系网络,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使民间资本能够较快地进入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曲三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及破解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60-64

[2]陈秀丽, 董玉.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探析[J].前沿, 2012 (5) :90-92

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现状 成因 对策

现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乎民生的经济命脉,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小微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中小微企业约7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以合肥市为例,中小微企业增长明显发力。截至2015年12月底,规上工业中,小型、微型工业企业2063户,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87.1%。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697.16亿元,增长面达68.3%,占全市工业的30.9%,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增加值增长19.5%,高出全市工业1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2%,同比提高35.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机成员,在积累社会财富、增加财政收入,丰富市场、技术创新、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小微企业是最大的金融弱势群体,中小企业一直困于过于融资渠道的狭窄、融资成本的过高、融资周期的短暂和发展潜力和速度受到严重制约的窘境。2016年3月,中小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马斌公开统计数据: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仅占20%,间接融资占了80%,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不到5%,其余的95%都是用的企业自有资金。目前,小型企业还面临融资贵的问题,贷款综合成本大概是13%到15%。

两会再提普惠金融,据资料介绍,普惠金融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这就包括处于金融弱势地位的中小微企业。因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和协调,及时对相关政策加以调整和完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扶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政府大力推动及利率市场化等制度变革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改进,比如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等。但是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1融资渠道比较狭窄

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如下方式:

内源融资自筹融资、留存收益融资、内部集资、折旧融资、变卖融资等内生性、成本低、具有产权控制权、有利于企业降低财务风险、融资规模有限成立初期或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

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国内上市、海外上市、发行债券等)分散性、信誉差异较大、部分不具有可逆性、相对较强的自主性成长期或成熟期的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相对较集中、信誉差异小、全部具有可逆性、金融中介掌握融资主动权。

通过这几种方式的比较,中小企业从成立初期到发展壮大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企业主的投资、吸收内部职工资金和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鉴于投资风险考虑,对中小企业设置条件更为严格。总而言之,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狭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之一。

1.2银行信贷可及性低

现行金融体系扭曲,多数金融机构对大型企业“笑脸相迎”,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受限、经营波动大、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特点,使得银行“冷眼相待”。据统计,大型企业对GDP贡献率不到40%,却能够获得我国全部银行贷款的70%以上,中小企业虽然对GDP贡献率达到60%,但在我国的银行贷款中却达不足30%,对照之下,泾渭分明。

1.3选择民间融资

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资金缺口的增大,由于资产抵押能力弱等方面的局限,从正规金融机构银行等获得融资会面临较大约束,因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方式,以此缓解融资困境越发突出。民间借贷有着手续简便、放款快捷等优势,但令人遗憾的是,民贷资本的逐利性,其利率高出普通银行许多,会加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反过来又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危害,2011年发生的温州借贷人出逃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因素分析

融资难是企业普遍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具有较为特殊的存在,既有外因(经济体制、金融体制问题),又有内因(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具体表现有:

2.1内因—中小企业自身层面

中国银监会张金萍认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客观事实,究其原因,与生俱来的内在缺陷是一个原因,多数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以致银行不敢贷款,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

2.2外因

2.2.1商业银行方面

银行对待中小企业融资理性不足,认识不到位,加上资本的趋利本性,注定商业银行的“嫌贫爱富”;专营的服务中小金融机构缺位,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然处于边缘化;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民营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由于民营金融机构在法律层面,对其身份的模糊性,有关部门对民间金融的管理也“堵多疏少”,难得的民间金融之水已经形成“堰塞湖”,很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帮助,这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2.2.2国家层面原因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股票融资规模非常小,仅占国内融资量的1%左右,债券市场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的要求异常严格。可见,资本市场的缺陷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不可能;信用担保体系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除上述因素外,另一原因是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不足,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完整性的政策扶持体系缺乏,资信调查体系发展缓慢等。

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建议

3.1中小企业自身的对策

第一,完善现代化管理机制,剔除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软肋”,突破家族式管理的局面,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

第二,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建立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定期公布会计报表,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清晰明朗,打破信息不对称局面。

第三,珍惜企业自身形象,强化企业信用观念。“立信为本”,在企业的偿债能力、偿债情况、产品质量、品牌、市场前景管理理念等方面下足工夫,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让银行主动愿意提供贷款,企业自身形象是一个品牌,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2银行层面的创新

3.2.1推动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近年来,在工业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各地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在这些产业链中,围绕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其上下游依附一大批中小企业。为此,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企业供应链、生产链和销售链的不同特点与需求,适时推出“产业链金融”服务业务,把核心企业与其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实行信用捆绑,使处于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能最大限度地分享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

3.2.2积极推动银担联合进行产品创新。银行、担保公司可以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与特点,进行一些融资产品、业务、流程上的创新,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由于担保公司的介入,银行贷款风险已基本转移,因此银行可以考虑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或一定幅度下浮。

3.2.3贷款抵押方式的创新。支持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开展融资租赁等多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业务。如目前中小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往往土地是租用集体的,房屋是自己建的,或者是在管理不规范的历史条件下,响应各级政府“先上车,后买票”的号召发展起来的,二者都办不了房地产权证,因而就做不成抵押物。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尽快解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土地、房产确权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或确实不能解决的,应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担保抵押贷款。

3.3政府层面的创新

3.3.1加快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突出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性作用和调控功能,从金融政策层面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额在全部新发生融资担保业务比重。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完善国有融资担保公司资本持续补充机制。担保行业是中小企业过冬的棉袄,目前,我国政策性、营利性担保机构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广大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同时,已成立的担保公司存在制度性和体制性缺陷,普遍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担保资源低效运行。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增强与协作银行合作放大能力,为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包底。同时,在银行准入上,切实提高民营担保公司的国民待遇;完善政策、法规,规范担保操作程序。

3.3.2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以多对多,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设立产业、行业投资基金,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聚集和引导社会资金进行产业项目的直接投资,将社会闲置资金转变为直接投资资金。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已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为进一步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还应争取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综合性产业投资基金。美国80%的中小企业通过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众筹等方式获得融资,值得借鉴。这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革命性变化,投资者也将能够购买初创企业的股权。因此,现在众筹成了初创企业融资的热点;积极推动“规改股”、“股上市”,对符合条件的“规改股”企业给予奖励。对纳入新三板挂牌后备资源库的企业,在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订挂牌辅导协议并完成股改后,给予预拨经费支持,对挂牌费用给予补助。对首发上市的中小企业,由同级财政给予奖励,对成功发债融资的中小企业,由同级财政给予奖励。

3.3.3落实配套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集资融资。相关具体分管部门应制定和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明确专门部门负责牵头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可在预算中为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增加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实际话语权。此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各种途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风险基金由政府出资对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偿,综合成本控制在10%以内,增强担保机构偿付能力、抗风险能力及信用放大能力,从而促进担保机构放大支持效应,为更多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参股中小企业实际资金管理部门,让其能够滋润到中小企业;督促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定额定量单独考核,对向中小企业贷款多、风险控制好的银行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引导银行贷款流向中小企业。

3.3.4应积极主动组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具体主管部门认真分析资本运作规律,建立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统一的,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的信用评估体系。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能够得到实时反映,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信用支持。目前,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用评价分散、重复,“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而且规范性差、随意性强,使企业无所适从。为此相关部门要从实际考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信用等级标识制度,实现“评级权威,多方认可”,把企业信用评级推向市场,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应用。对获得信用评价级别较高的中小企业,在实际操作层面,例如在银企推介、融资规模等方面,实实在在地给予优惠,提高银行信贷效率,从而整体提高信贷放量水平。

3.3.5继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银企对接会,开展银企对接,创造合作机会。对此,还需进一步重视辅导、扩大宣传、扩大金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实现良性互动,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1]郎咸平.小微企业,大未来[M].印刷工业出版社,2011:2-3.

[2]常瑞.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J].研究学之友(B版),2009.

[3]翟超.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4(11):67-68.

上一篇:专科毕业自荐书下一篇:冀教版《勇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