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024-05-26

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精选8篇)

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篇1

休闲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资源的深刻理解。虽然杭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类旅游休闲场所和设施,如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类;以五大博物馆和浙江图书馆等综合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文化娱乐类;以黄龙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体育健身类;以杭州大厦和武林女装一条街为代表的都市购物类;以“楼外楼”和“张生记”等新老酒家和各类休闲吧与茶室为代表的休闲餐饮类。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有些人造景区和娱乐场所虽然经济效益不错,但对外地游客来说,在其它地方也可找到替代者,难以形成强烈的吸引力。总体上看,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目前杭州文化休闲项目依然处于分散的、浅层次的、粗放式的阶段。

基础薄弱,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杭州市的饭店经营方式以观光型、商务型为主,没有突出体现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一些度假村打着休闲的牌子,却没有具备休闲度假村的条件和设施;导游服务水平、技能跟不上,不能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景区建设缺乏休闲设施,可供游客长时间逗留和游览的景点不多;而专业学校很少有针对休闲业开设的培训课程。

缺乏品牌推广,国际知名度不高。一直以来,杭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例如在近邻日本,杭州的知名度除了低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之外,还低于苏州,甚至大连、长春、哈尔滨。在韩国,更是低于青岛、烟台等地。旅游形象缺位的直接后果就是入境游各项指标不尽如人意。

杭州有许多值得自己骄傲的荣誉,如中国重点风景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国际旅游城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居民治安满意率最高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国际最高奖等等,可是很少向外宣传。杭州的一些旅游宣传资料内容单薄,游客无法轻松便捷地找到所需信息,无法让游客在杭州的时间变得很充实,无法长时间的留住游客。

因此,杭州休闲产业的当务之急是立足资源优势,把入境游作为扩大杭州休闲产业国际知名度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努力提高杭州休闲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专业人才不足,经营管理知识欠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朝阳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休闲产业人才应该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外语要好,信息要通,还要具有国际休闲市场的开拓和应变能力。杭州休闲产业在最近几年才得到较快的发展,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比较欠缺。一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休闲产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缺乏素质较高的休闲产业服务人才。人才是根本,人才的缺乏将限制杭州休闲产业的充分发展。

资源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是西湖,它三面环山,一面临城,画桥烟柳,山色葱茏,混然天成,形成了中国境内“西湖天下景”的独特旅游风光。而另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则构成了中国江南水乡最具特色的黄金旅游线。此外,作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杭州,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据统计,西湖风景区内遍布65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类人造旅游娱乐项目近百家。应该说,杭州的休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缺乏整合与有效利用,甚至有部分资源存在开发不当的现象,严重损坏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

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外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西班牙的马德里市只有400万人口,但每年吸引着近6000万国外游客,旅游收入占到国民收入的10%;,杭州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016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却只有123万人次。“杭州国内市场做得太安逸,没有海外市场也能过得很舒服,所以杭州对海外市场的开拓还不够。”西班牙专家JoseAntonio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杭州应该利用国内旅游市场份额高的优势,吸引国内富裕的旅游者来杭州游玩,做好了国内高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吸引了国外远程旅游者,对抢占欧美的旅游市场非常有利。

进一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塑造休闲产业品牌

要注重休闲与文化的结合,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杭州休闲产业的品牌个性。

将休闲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是休闲业深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使杭州的休闲产品具有特点和品牌的竞争力,最好的办法是给休闲产品注入文化品位和人文含量。运用文化内涵的深化来提高品牌号召力和亲和力,形成品牌个性。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最典型的现象在杭州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如古人类的文化——良诸文化;物产文化——丝绸茶叶等的文化;宗教文化——东南佛国;艺术文化——飞来峰石窟等;民俗文化——西湖香市、钱江观潮等。从文化角度来看,“清水绿山、丝府茶乡、东南佛国、文物之邦”16个字高度概括了杭州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是挖掘、开发,进而形成杭州休闲旅游品牌个性的方向标。

如何将文化转化为休闲生产力是关键。首先,杭州需要一个集约式地展示杭州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具有休闲旅游观赏价值的核心项目。这个项目,能让国际的休闲旅游者通过它得到个性化的休闲愉悦,并在短时间内直观的了解杭州的历史与现实的各类文化的精粹。其次,依靠杭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风景开发杭州的休闲农业、休闲渔业和景观房产。再次,用重视历史的信息、借助名人的光环效应和开发独特的地域文化等方法来挖掘文化的内涵。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要充分利用杭州举办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与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的极好机会,与上海联手发展国际休闲业,共建“世博圈”,以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的层次和国际影响力。

杭州具备发展休闲产业的条件,但由于杭州的城市知名度在国际上不高。正如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来杭考察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时所说,“杭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目前杭州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世界上许多人都知道中国的北京、西安、上海,却很少有人知道杭州也是中国的主要大城市,而且是非常美丽的旅游胜地。另外,杭州始发的国际航班很少。”

然而,杭州的另一个优势是毗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并号称上海的“后花园”。我们完全可以好好利用这一地域优势,借用上海国际知名度的延伸,来提高杭州的国际知名度。杭州可以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业,休博会的一些项目也可以让上海直接参与,甚至还可以将一些项目放到上海去举办。当然,另一方面,我们杭州也可以积极协助参与上海的一些休闲与会展活动,比如担当上海的一些大型休闲会展活动的协办或承办者等。上海申办20世博会取得成功,这正是与上海联手发展休闲产业与会展业,提升杭州休闲产业知名度的大好时机。并且还可以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其他城市一道打造“世博圈”。

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

目前,在国际上不少人已从传统的海滩度假转向参加各种乡村文化和风情风俗活动。文化设施、科技公园、主题娱乐场所等新的休闲去处和服务项目不断出现。杭州可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开发、设计新的休闲项目,如富有冒险性的`空中跳伞、飞行模拟、森林旅游、水上活动等,带有科普性的现代科幻、未来世界生活、海族馆,鼓励人们回归自然的农事活动,锻炼与开发动手能力的技工作坊,各种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等。小型休闲项目的运作可考虑以民营为主,政府应鼓励股份制休闲娱乐公司,鼓励中小型的投资,以个性化的特色丰富休闲业的品种。同样重要的是,政府应借鉴引进海外对休闲业的管理模式,这不仅能满足市民的需要,也将吸引海内外来杭人士。

发展多元经营的休闲经济

浙江有着非常发达的民营经济,民间有着巨额的资本,他们出于经济目的,有着强烈的投资欲望。所以我们正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吸纳民营资本来促进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比如宋城集团和横店影视城就是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杭州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

以旅游业为例,可将旅游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采用委托经营或买断一定时限的经营权等方式,由国有股份公司或民营公司等投资经营,以解决资金筹集、经营管理等问题。同时,旅游产品也应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游乐、度假旅游,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休闲需要。

强化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和相关软硬件建设

一方面要实施大旅游与休闲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利用在杭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大旅游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如旅游与节庆策划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目的地信息化人才、小语种(韩语、泰语等)导游等。

另一方面,要抓好杭城休闲业软硬件建设,按国际标准搞好相应的配套设施。要使杭城成为休闲之都,必须要在道路建设、公共交通、通讯信息、购物街区、金融业务、宾馆饭店、渡假区、新闻传媒、文化设施、公共厕所等方面按国际标准进行大力投资建设或改建。有专家指出,一座“休闲之都”整个接待设施至少30%要吻合国际休闲这个条件和标准,且整个城市建筑格调、色彩、尺寸都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市民的素质、游人的观念和生活的环境也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另外,政府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让来杭客人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

提高休闲产业和休闲消费的质量

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得到美的享受,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笔者的理解,其实“美的规律”就是要“尊重自然”,对于我们杭州而言,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不能破坏杭州业已形成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根据这一论断,在休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休闲产业和休闲服务等方面,如何具体实现“美的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质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就要在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各个方面都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例如,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如何重视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反对那种掠夺式的所谓“开发”?如何开拓、营造一个优美的人文环境,充分创建有地方特色、高层次的人文景观和休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享受?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开发休闲资源,必须开发真正具有文化品位的优势资源,必须用先进的文化来引导人们的消费导向,决不能开发“文化垃圾”,用低级庸俗的东西来误导人们的休闲生活。(如杭州的苏小小墓:慕才成为“摸财”。)“要把文化融入到休闲中去”。要创新休闲方式,改变过去人们传统的“吃、喝、玩、乐”的休闲理念,要把休闲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将积极健康文化的休闲方式融于杭州的旅游休闲中,创新传统的休闲方式。

加强城市间合作

对于杭州休闲产业而言,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国内其他城市,更主要是来自于国际竞争。我国已加入 WTO,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壁垒将逐步被拆除,我国休闲产业将面临外国同行更为直接和激烈的冲击,休闲经济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和国际接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既有新的机遇,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入世,面对竞争,当务之急是我们必须打造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休闲产业“航母”——企业集团,从而使我国休闲产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篇2

随着世博会的举办, 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此时的杭州已今非昔比, 努力当好上海世博会的第一分会场, 在服务世博中接轨大上海, 在接轨大上海中发展自己。

可以说, 今日的杭州, 相比于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 更是一次难得的契机, 申办世博会的成功, 不仅是上海的历史机遇, 对于杭州来说, 作为服务世博的重要城市, 关系到杭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对于杭州产业的发展意义及其重大。世博会本身就是一个展览, 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最为突出的一个就是会展业的发展, 可以说杭州此时的会展业现状对于杭州整体的发展都是一个难得可贵的机遇, 杭州是中国会展业的一个宝地。近几年来杭州会展产业发展较快, 包括每年举办的西博会, 以及刚定下来永久落户杭州、五年举办一次的休博会。可见, 国家对杭州休闲产业发展的肯定与支持。

根据相关数据报告, 世博会期间杭州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 杭州将努力吸引国内外游客以杭州为整个世博观光期的居留地。据调查资料显示, 80%的受访者表示在参观完世博会后将进行观光旅游, 其中约75%的受访者将选择到上海及苏浙一带, 那么, 杭州吸引世博会游客的目标是多少呢?根据预测, 上海世博会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 有35%会顺道去周边一游, 而在周边城市中, 杭州是首选, 预测显示, 杭州将在世博会期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杭州将努力实现在世博会期间“住杭州, 观世博, 游长三角”的构想, 吸引部分国内外世博会游客以杭州为整个世博观光期的居留地。杭州“钟摆式”的生活将成为现实。38分钟意味着沪杭两地将真正形成“同城效应”, “工作在上海, 居住在杭州”的生活就业方式完全能成为现实。

目前, 杭州休闲产业的现状可谓达到了最优时机, 杭州将以“精彩世博—休闲杭州”为主题接轨世博的总品牌, 杭州正在积极筹划开通“精彩世博—休闲杭州”的旅游专线, 面向大众推广“休闲之都、品质之城—杭州”旅游产品等。可见, 杭州的发展指日可待。

二、存在问题

(一) 休闲旅游产品的设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杭州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宋城、杭州乐园等为代表的休闲旅游集团。但休闲旅游产品的个性依然不够鲜明。杭州多数人造景区及购物场所, 大同小异, 虽然客流量打, 效益可观, 但却缺乏个性, 随处可见。可见杭州休闲产业还缺乏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有效形式, 产品设计缺少文化内涵, 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 现代旅游服务结构不合理, 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现代旅游业是指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 (占服务业比重40%多) , 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针对旅游产业的服务领域狭小, 质量不高, 竞争力也较差。此外, 杭州还没有明确具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 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促进机构, 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规章不够完善;缺乏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了解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 没有采用国际通行的统计口径, 统计资料也不全面, 较难开展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三) 旅游资源再开发利用中未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作为七大古都之一, 杭州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文化遗产至为丰厚。也正是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弥补了杭州自然矿产资源等不足的缺陷, 也为当今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于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就成为发展杭州旅游产业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四) 客源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

观察杭州旅游主要人群属性我们便可发现, 每年每季的人群都有所不同, 长三角等高经济消费人群正日益减少, 而外国游客随有所增多但随本国经济影响的波动性较大, 稳定性较为缺乏。

(五)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杭州市旅游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来看, 普遍存在着受教育水平低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 , 缺少熟悉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和国际旅游惯例要求的专业人才。这一现状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杭州旅游管理和经营水平, 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极不相称, 也与广大游客越来越高的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

(六) 旅游项目和内容单一, 旅游花费水平低

由于杭州大多 (包括西湖60%以上的景点) 旅游项目是免费的, 部分的收费也不高, 且对旅游项目的发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 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 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 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会展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旅游景区中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两大消费水平低, 文化、娱乐等产业增长缓慢, 年增长缓慢, 近两年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都还不到0.8%, 普遍低于其他产业;同时而许多优秀的旅游文化资源和项目, 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 如会展业、民间艺术展览业等。

三、杭州休闲产业发展对策

(一) 发掘休闲产业个性化市场

杭州突出的表现最典型的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 要注重文化内涵在休闲产品的作用, 逐步发掘个性化市场, 形成杭州休闲产业的品牌。首先, 杭州需要一个具有休闲旅游观赏价值的并与杭州的历史、文化、民俗紧密结合的核心项目。这个项目, 能让旅游者通过它得到个性化的休闲愉悦的同时, 还可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很直观的的了解杭州发展历程中留下的精粹。其次,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休闲农家乐和建造景观房产。再次, 发挥历史的重要作用、借助英雄的光辉形象及特有的民俗等方法来挖掘文化的内涵, 从而稳定市场地位。

(二) 加强城市间合作, 充分发挥地理优势

杭州号称上海的“后花园”。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的成功举办, 使杭州的知名度也上升不少。这说明要发展杭州休闲展业可通过加强城市间合作, 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的资金与人才客源优势, 同时要与杭州、温州、宁波等广阔的腹地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在这些城市内部, 应根据不同的城市特色和资源优势, 进行较为细致合理的分工与布局, 进行差异化的建设与定位。上海适合开发建设节奏快的现代生活观念的休闲活动为主, 而杭州以开发愉悦身心与休闲养生的休闲活动为特色, 宁波与温州以海上趣味运动与豪情购物娱乐等其他特色为主。

(三)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配套设施建设

首先要制定适合于发展杭州休闲旅游的人才引进与培训计划。对旅游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人才的放低门槛, 大量储备人才;利用杭州的各大培训机构及各高校的师资力量, 提高杭州休闲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 如大型节庆活动策划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小语种 (俄语、韩语、日语等) 导游等。

其次, 按国际标准配以相应的配套设施。有专家指出, 一座“休闲之都”整个接待设施至少30%要吻合国际休闲这个条件和标准, 且整个城市建筑格调、色彩、尺寸都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 市民的素质、游人的观念和生活的环境也要围绕休闲这个中心转。因此杭州必须要把基础建设、公共设施及大众传媒等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另外, 政府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 让来杭客人真正体验到“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 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

(四) 吸纳民营资本来促进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

浙江民营经济异常发达, 民间资本充实, 杭州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吸纳民营资本来促进杭州休闲产业的发展。比如宋城集团和横店影视城就是利用民间资本发展杭州休闲产业的成功案例。以旅游业为例, 可将旅游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采用委托经营或买断一定时限的经营权等方式, 由国有股份公司或民营公司等投资经营, 以解决资金筹集、经营管理等问题。同时, 旅游产品也应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休闲、游乐、度假旅游, 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休闲旅游需要。

摘要:本文通过对休闲产业的详细解剖, 对杭州发展休闲产业提供了诸多条件, 以及对杭州休闲产业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为杭州进一步发展休闲产业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对策, 从而使杭州休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休闲产业,杭州,文化资源,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康保苓.杭州休闲的文化性[J], 信息空间, 2004.7

[2]、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

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 水果;产业发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2

1 发展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水果种植面积已达3 333 hm2,主要集中在余杭西部地区(如鸬鸟、瓶窑、百丈、塘栖及良渚等地)。2013年,总产量达28 973.4 t,总产值25 478.95万元,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蜜梨891 hm2,产量9 556.7 t,产值6 213.94万元;枇杷990 hm2,产量4 823.5 t,产值6 817万元。有水果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科技示范户100余家;规模型园区23家(面积在33 hm2以上),是浙江省枇杷、梨等鲜销水果主产区。

表1 2013年杭州市余杭区水果生产统计

2 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能力弱,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余杭区水果种植户主要集中在余杭中西部,以家庭经营为主。小、弱、散的问题不利于水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散户很难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导向同时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二是,散户家庭型经营规模偏小,果农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低,运作情况较差,总体服务能力不强。

2.2 农户盲目发展,布局结构不合理

目前,余杭区传统水果发展,仍处于追求产品的数量为主,属粗放型阶段,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品种分配不均,一些比较效益高、受市民喜爱的品种(如樱桃、葡萄、猕猴桃、草莓等),又盲目发展,2012年余杭区葡萄发展面积超过100 hm2,猕猴桃种植面积也从2012年的2.71 hm2到2013年的35.3 hm2;20113年新发展葡萄面积20.7 hm2、猕猴桃20.1 hm2,且有面积继续扩大的趋势,导致产品过剩,区块经济发展不明显。

同时,余杭区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工商资本投资余杭区现代园区建设。20余家水果类规模型园区以农业休闲旅游(水果采摘)为主,品种上以樱桃、草莓、葡萄及枇杷等为主,导致出现果树品种种植过度集中,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造成了鲜果集中大量上市,使得水果市场供大于求而出现滞销情况,果农利益受到影响。

2.3 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

自古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余杭区虽属经济较发达地区,但部分果园选址都是山区,基地设施较差,机械化等不高,农户建设的标准低,又缺乏资金进行日常维护,造成现有果园的基础设施薄弱,老化陈旧;排灌等水利建设也相对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如2013年出现了50年一遇的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造成部分果树枯死、大面积减产,其中梨减产19.47%,桃减产15.03%;10月7日,台风“菲特”带来的强降水造成草莓大面积被淹,产量减少250余吨。

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对果树生长也不利,如梨树易出现落叶、早期黄叶等异常现象,对来年的产量和产品品质都会带来影响,减少果农的经济收入,打出果农的积极性。

2.4 销售渠道单一,品牌效应不明显

余杭区虽然有“花果之地”之美称,近年来,也拥有了“塘栖枇杷”、 “天堂鸟”蜜梨等一批知名品牌,但千家万户的经营模式,散户缺乏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一味追求产量,市场过剩后相互之间压价销售,销售模式单一(路边销售为主),做不到优质优价销售,也不能真正体现名优特水果的品牌效应,生产管理上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包装粗放,配套、保鲜(贮藏)设备落后,已不适应新时期发展。

3 规范提升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余杭区水果产业要确保面积、产量稳定;合理优化布局,突显区块特色经济,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水果类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组织化提升等,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余杭水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1 优化产业布局

以余杭区目前传统优势水果品种为主,发展特色小水果为辅,合理布局,改良和更新品种、加大名优、高效品种推广力度,整合资源,发展特色基地。

3.1.1 大力提升塘栖枇杷基地

“塘栖枇杷”是隋唐贡品,是余杭区传统优势水果,是中国驰名商标。原产地保护区域内主要集中在塘栖、仁和、崇贤等地。对现有6个枇杷规模基地,通过品种改良、老园改造等措施提升,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同时,在原产地保护区域内,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园区,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扩大基地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结合农业休闲采摘等途径,做大做强塘栖枇杷产业。

3.1.2 大力培育精品蜜梨基地

蜜梨产业是余杭区优势水果,也是浙江省优势主导水果产业。一是要加大现有资源的改造与开发。通过品种结构改良,适当增加早、中熟和适于加工的梨品种比例,延长生长采摘;二是做好提升蜜梨品质这篇文章。如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生态有机、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生产基地等措施,在源头上确保蜜梨品质;同时,政府与果农还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举办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加大了余杭蜜梨知名度。

3.1.3 大力培育水蜜桃基地

瓶窑大观山水蜜桃在杭州地区享有盛名,区块经济明显。近年来,余杭区良渚、百丈等地也发展较快,发展水蜜桃要结合地方气候选择合适品种,大力推广黄桃和蟠桃等新优品种,注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采用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加强配套及耐贮运设施的建设,提高果品质量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endprint

3.1.4 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基地

余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比邻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小水果种植,有利于周边城市自驾游采摘。目前,在良渚、瓶窑、仁和、塘栖等近效发达乡镇以及余杭、径山镇等生态旅游强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小水果产业格局,时鲜小水果调节了水果供应空档,更成为都市一簇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有“塘栖枇杷”、蜜梨等种质资源,通过 “引、育、繁”水果资源,加快余杭区优质良种繁育建设。2013年在种质资源圃和颐果庄园开展塘栖枇杷设施栽培研究与示范,通过示范连栋温室、单体大棚+塑料薄膜、单体大棚+防虫网12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8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60目等设施结构,对枇杷树体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一系列严格测定和试验,筛选出适合余杭本土的品种,同时要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范围田间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植株,积极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果新品种。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生产模式图,如《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余杭蜜梨生产技术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蜜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底,全区水果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93 hm,绿色食品认证160 hm2,有机果园面积达到133 hm2。

加强机械化设施建设,对山区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果园基地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基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要加强果园田间地头生产管理,大力推广省工省时等生态栽培模式。

3.4 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散、弱、小的果农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等方式,规避果农的风险,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合作社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方面的带头作用,做好“五化四统一”的生产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政府应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3.5 打造余杭水果品牌

强化打造余杭本土水果品牌意识,加大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力度。按照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商标使用等实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模式,加强质量监管,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政府举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余杭蓝莓节等节庆活动,参加省、市有关品评会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天堂鸟”牌蜜梨、“贝莱特”蓝莓等余杭品牌水果影响力。如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品牌,打开销路,使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召开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区部各有关部门,合作社、企业代表与会座谈,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促进塘栖枇杷产业转型升级。

3.6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农庭农场等农业休闲采摘是城市白领自驾游喜爱节目,余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经济。余杭水果产业发展要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把余杭特色水果发展融入余杭生态休闲旅游之中,建设农业观赏型、娱乐型、生态采摘型等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生产的元素调整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生活元素,由此形成动静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余杭水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1.4 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基地

余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比邻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小水果种植,有利于周边城市自驾游采摘。目前,在良渚、瓶窑、仁和、塘栖等近效发达乡镇以及余杭、径山镇等生态旅游强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小水果产业格局,时鲜小水果调节了水果供应空档,更成为都市一簇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有“塘栖枇杷”、蜜梨等种质资源,通过 “引、育、繁”水果资源,加快余杭区优质良种繁育建设。2013年在种质资源圃和颐果庄园开展塘栖枇杷设施栽培研究与示范,通过示范连栋温室、单体大棚+塑料薄膜、单体大棚+防虫网12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8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60目等设施结构,对枇杷树体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一系列严格测定和试验,筛选出适合余杭本土的品种,同时要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范围田间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植株,积极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果新品种。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生产模式图,如《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余杭蜜梨生产技术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蜜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底,全区水果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93 hm,绿色食品认证160 hm2,有机果园面积达到133 hm2。

加强机械化设施建设,对山区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果园基地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基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要加强果园田间地头生产管理,大力推广省工省时等生态栽培模式。

3.4 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散、弱、小的果农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等方式,规避果农的风险,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合作社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方面的带头作用,做好“五化四统一”的生产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政府应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3.5 打造余杭水果品牌

强化打造余杭本土水果品牌意识,加大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力度。按照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商标使用等实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模式,加强质量监管,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政府举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余杭蓝莓节等节庆活动,参加省、市有关品评会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天堂鸟”牌蜜梨、“贝莱特”蓝莓等余杭品牌水果影响力。如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品牌,打开销路,使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召开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区部各有关部门,合作社、企业代表与会座谈,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促进塘栖枇杷产业转型升级。

3.6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农庭农场等农业休闲采摘是城市白领自驾游喜爱节目,余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经济。余杭水果产业发展要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把余杭特色水果发展融入余杭生态休闲旅游之中,建设农业观赏型、娱乐型、生态采摘型等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生产的元素调整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生活元素,由此形成动静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余杭水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3.1.4 大力发展特色小水果基地

余杭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比邻上海、杭州等地,发展樱桃、蓝莓、葡萄等特色小水果种植,有利于周边城市自驾游采摘。目前,在良渚、瓶窑、仁和、塘栖等近效发达乡镇以及余杭、径山镇等生态旅游强镇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名优小水果产业格局,时鲜小水果调节了水果供应空档,更成为都市一簇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的新场所。

3.2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以现有“塘栖枇杷”、蜜梨等种质资源,通过 “引、育、繁”水果资源,加快余杭区优质良种繁育建设。2013年在种质资源圃和颐果庄园开展塘栖枇杷设施栽培研究与示范,通过示范连栋温室、单体大棚+塑料薄膜、单体大棚+防虫网12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80目、单体大棚+防虫网60目等设施结构,对枇杷树体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一系列严格测定和试验,筛选出适合余杭本土的品种,同时要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范围田间对比试验,评选出优良植株,积极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水果新品种。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

近年来,余杭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和生产模式图,如《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余杭蜜梨生产技术规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和《蜜梨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底,全区水果通过无公害认证面积1693 hm,绿色食品认证160 hm2,有机果园面积达到133 hm2。

加强机械化设施建设,对山区等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通过推广喷、滴、灌等节水措施;加强果园基地路、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基地抗旱、排涝能力,同时,要加强果园田间地头生产管理,大力推广省工省时等生态栽培模式。

3.4 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散、弱、小的果农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等方式,规避果农的风险,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思路,加强农户、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合作社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应用方面的带头作用,做好“五化四统一”的生产模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和供应,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政府应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着力培育一批示范社,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3.5 打造余杭水果品牌

强化打造余杭本土水果品牌意识,加大水果品质提升和品牌宣传力度。按照标准化生产、包装设计、商标使用等实行严格管理,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监管”模式,加强质量监管,树立品牌形象。

通过政府举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余杭蓝莓节等节庆活动,参加省、市有关品评会等赛事,进一步提升塘栖枇杷、“天堂鸟”牌蜜梨、“贝莱特”蓝莓等余杭品牌水果影响力。如2013年,成功举办中国杭州塘栖枇杷节、鸬鸟蜜梨节等节庆活动,宣传品牌,打开销路,使果农真正尝到了甜头。召开塘栖枇杷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浙江大学、杭州市农业局相关专家,区部各有关部门,合作社、企业代表与会座谈,各界人士共同出谋划策,促进塘栖枇杷产业转型升级。

3.6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打造生态旅游农业

农家乐、现代农业园区、农庭农场等农业休闲采摘是城市白领自驾游喜爱节目,余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经济。余杭水果产业发展要与农业休闲观光有机结合,把余杭特色水果发展融入余杭生态休闲旅游之中,建设农业观赏型、娱乐型、生态采摘型等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生产的元素调整为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生活元素,由此形成动静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体系,促进余杭水果产业多元化发展。

杭州承接产业转移信息 篇4

8月29日,东至县承接(浙江)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在浙江省杭州市百合花酒店会议厅隆重举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张瑞中、史孺牛、朱福民、董求安、章旭、罗以强和县发改委、招商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杭州市70多家企业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县委书记张瑞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对参会的嘉宾客商为了两地的经济合作、共谋发展,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出席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张瑞中说,杭州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之一,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是长三角第二大经济城市,是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指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指数、人气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长三角地区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断孕育着勃勃生机,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成长的空间。东至始终围绕 “加快追赶、奋力崛起、实现跨越”的主题加速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努力做好长三角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经济的梯度转移承接工作,积极迅速启动了各项前期工作,重点加大现有园区、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拉开园区框架,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特别是东至当前的发展更是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 大潮中孕育着无限商机。

张瑞中说,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东至被安徽省评为科学发展先进县,这是近些年来全县上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化境,提高服务水平的成果。他诚恳地表示东至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然而“不足恰恰就是潜力”,召开此次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就是要向大家展示东至、宣传东至、推介东至。“百闻不如一见”,真诚地邀请与会客商到东至去走一走、看一看,到东至去作客、去投资兴业,共商共赢。

县长史孺牛在推介会上致辞,就东至的区位交通、资源概况、产业基础以及投资环境向参会嘉宾作了介绍。他说东至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越区位。东至定位为沿江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安庆、安池铜两大产业组团,一批重大项目,已经进入承接产业转移规划项目布点,随着示范区建设效应的叠加和深入,东至发展的区位优势将会越发凸显。而且东至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产业承载平台完善,拥有安徽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和大渡口经济开发区(石台工业园区)2个省级开发区以及东流、胜利2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同时东至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环境。东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让客商留得住、安下心、投下去、火起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已经形成,优良的投资环境已经得到了外来企业的广泛肯定。加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东至发展前 景十分广阔。

他表示这次东至县四大班子带着加深感情、增进了解的良好愿望率队来杭州,诚恳地希望在座嘉宾能够寻求合作,共谋发展。东至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让所有来东至投资兴业的客商,尽情施展才华和抱负,开创自身事业与东至发展的美好明天!推介会上,播放了东至县招商引资宣传片。浙江省浙商研究会秘书长余礼明、副秘书长金结明以及与会客商纷纷发言,对东至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热忱及具备的优势环境给予了高度赞赏,并表示将适时来东至实地考察、投资兴业。

杭州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 篇5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西湖创意谷

2007年4月22日,杭州西湖大道与定安路路口的开元中学旧址被一个新名称代替——西湖创意谷开元198。

这座汇集了逸飞集团、设计师吴海燕的东方国设计馆、中国美院的色彩研究所、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渠晨明的雕塑艺术研究院等多家艺术类公司的建筑物,将其触角延伸到包括时装设计、城市建筑色彩研究、家居陈设、模特经纪、环境艺术等在内的领域当中,成为发展艺术品业、建筑景观设计业及时尚消费等特色产业。

之江文化创意园

如今的文化创意园,依旧可见当初水泥厂的建筑形态

园区内正在举行的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作为之江文化创意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4月7日,凤凰·国际创意园的标志性建筑——双流水泥厂,用其后工业时代的粗糙印记,向世人展现其野性和粗犷之美。在艺术家眼里,之江文化创意园中的双流水泥厂建筑群以其质朴感官和极具层次的建筑分布形态,让这一特殊的工业建筑形态变身为新生的现代创意办公展示空间。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

文一西路75号,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汇聚着中国博客网等52家数字娱乐类企业,构建了数字娱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研发、孵化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内容包括数字娱乐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制作、娱乐网站经营、衍生产品及服务、手机短信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

始创于1958年的杭州化纤厂,地址为杭印路49号,当时是中国大陆首批建造的4家化纤厂之一。现在被改名为LOFT49,开始成为艺术时尚工作者的基地,开始有了新的活力。

而LOFT49的华丽转身,也给了拱宸桥一带旧厂房一个很好的变身范本,于是A8艺术公社、唐尚

433、乐富智汇园等产业基地,把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培育成文化艺术、设计服务的基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

原杭州重机厂地块将被打造成集文化娱乐、商业休闲、科研孵化、新型都市工业于一体的杭州次级商务商业中心。

创新创业新天地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66.3公顷,周边为杭州新兴的北部居住区,区块北部和东部为城市快速路石祥路、石桥路。将来园区内会有创意产业区、新型都市工业示范区、商业休闲区、科研孵化区、总部商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创意良渚基地

创意良渚基地

创意良渚基地主要由中国良渚文化村片区、良渚城镇一期行政商务片区和二期商业街区组成,将构建为杭州北部集聚度最高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杭州市北部市级服务业基地的主体。而玉鸟流苏创意文化街区是“创意良渚”的主要产业集聚区,拟建为杭州市级特色商业街区,今后扩展延伸到良渚商业中心,构建为规模更大的良渚创意文化街区。

西溪创意产业园

西溪创意产业园

西溪湿地的静谧和源于自然的野趣,对于无污染的IT产业,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组合:1.5万平方米的桑梓漾西溪文化艺术村落,投资约8000万元,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浙大科技园和西溪湿地周围高档商住街等串珠成链,打造以艺术创作室为主体的,集技术创作、艺术交易、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艺术基地。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

当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落下帷幕,在看似平静的休博园内,正悄悄地发生一些改变。2007年2月28日,休博园百城馆区正式被批准建立成为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紧接着的浙江首届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又将为休博园打响“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的第一枪。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休博园威尼斯水城区块。

该园以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挂牌运作为契机,带动湘湖周边区域产业集聚,主要发展艺术设计、文化休闲旅游及文化会展等产业。

下沙大学科技园

嫁接了周边高校的智慧大脑,下沙大学科技园有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也难怪其初建不久,就先后落户了新加坡杭州科技园、第五时尚设计产业中心及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计量学院ZILOG(杭州)应用设计中心等高校文化创意园和机构。下沙大学科技园总规划88万平方米,联合各高校,发展十大特色产业园,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影视制作、文艺创作、时尚设计、传媒文化、旅游及城市规划等产业。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杭州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篇6

一、物流信息管理在杭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现如今,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重要指标。杭州人口众多,而且经济领域的行业非常多,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健全,对杭州是极其有利的。先进的物流管理会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很多行业的保障,物流信息管理的健康发展,将会让杭州乃至全社会都受益匪浅。良好的物流也可以带动企业和城市合理的利用资源,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可以节省企业的财力,让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杭州物流信息管理的现状

(一)部分企业对物流信息管理不够重视。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城市对物流信息管理并没有高度重视,杭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仅是货物的储藏和运输,忽略了在运送和储藏的同时,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也非常重要,物流信息没有及时把握,会造成很多货物运送的延误,这样很难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设施落后。很多企业认为物流信息管理设施只是重复单一的工作,不需要很好的设备,尤其是有些物流公司,仅仅用几个人力来记录物流信息,这样对以后的物流信息管理会产生极大的负担和隐患。物流信息管理设施的落后,是导致企业物流运送的最大问题之一,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大力加强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多功能的信息管理设备。

(三)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妥当,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在很多企业中,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方面并没有完全设立一个专有的部门,所以,对于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也没有良好的规划和管理,这样就导致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松散和分散,企业的物流管理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整合。

(四)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网络信息技术十分落后,自身发展受局限。现如今,虽然杭州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有些信息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手段和方式都比较单一,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技术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和应用,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仍停留在最初的认知阶段,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完善,就会造成物流信息无法完全显示出来,同时,客户反馈给企业的信息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五)缺乏相关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物流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行业,它不但要求极高的技术含量,同时行业具有覆盖性广泛的特点,所以,这就要求了物流信息管理人员也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水平,拥有物流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才能够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灵活的掌握,并且熟知技术运作。

目前,我国虽然有很多在物流方面的管理人才,但是究其根源还是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的,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的城市,人才十分紧缺。杭州一些企业的职业培训学习体系不够完善,当企业选用了一些物流信息管理人才之后,应该进行有机制性质的学习,不断丰富职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让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三、关于物流信息管理策略的探讨

(一)高度重视物流信息管理,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管理概念。现代企业当中,物流信息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在竞争力十分强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物流信息的管理,树立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高度的重视物流管理。加强对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强化物流的重要性,将物流的重要意义深入每个工作人员的心目中,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决不能影响生产、运输以及客户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的以客户的需求为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为客户服务的水平和态度。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基础设施。要想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益,那么企业就要加大投入,物流信息管理的设施是企业物流运作的基础,应该积极的推进计算机、有关技术,还有仓储技术的应用。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部门的机构,增加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首先,要建立符合企业经营的专门物流信息管理部门,企业要坚持整合物流信息管理的观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物流计划,明确物流信息管理的职能,让物流信息管理职能贯穿于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生产等过程,并且,能够让物流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物流信息各个环节的控制和掌握,大大的提高物流活动的执行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建立并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部门机构,要实现销售业务与物流活动业务之间的分离方式,转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使得销售业务与物流活动业务相互不影响,互相分离。销售部门专门负责销售业务,掌握客户的资料,合同的管理,还有货物的多少等等,而物流活动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在物流中出现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且实行岗位责任制,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对自己的职位负责。这样依次进行,让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工作中就不会出现太多的弊端。

(四)加强物流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加强第三方物流的管理。一个物流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自身要在物流管理上创新之外,还要不断的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利用计算机的学习,对员工们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找一些企业的优秀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对他们进行时时培训,将新学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当中。

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不但可以有效的节省企业的开支,同时,还能够大大优化物流的过程和环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库存,使得企业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来运作,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生产力,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就会上升。

(五)培养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专业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才的缺乏导致物流行业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强对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决定。政府有关部门、各大院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培养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教育部门可以根据社会物流行业的需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符合要求的高校来开设有关于物流行业的专业,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让物流专业教育变得更加强大。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大,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已经将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中的目标之一,我国的物流行业现在处于有利的环境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步的复杂化,要想在众多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对物流信息管理的投入,坚持与时俱进,保持企业思想的先进性,通过降低物流的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合理的利用物理信息管理资源,对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协调发展,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物理信息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励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佳,张建平.关于建设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01)

[2]张仁萍.乐山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策略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1)

杭州老年养老需求现状调查分析 篇7

1 被访问者的基本情况描述

本次调查男性占到68%, 女性占到32%, 性别比例将近达到6∶4。从年龄构成来看, 55—59岁占到10%, 60—64岁占到18%, 65—69岁占到26%, 70—74岁占到16%, 75—79岁占到13%, 80—84岁占到11%, 85岁以上占到6%。从老年人家庭居住规模来看, 仅有8%的老年人过着三世同堂的生活 (不包括老人帮忙带小孩而临时居住在子女家中) ;有19%的老年人是与子女一起生活;而61%的老年人则是与配偶两人一起生活;还有10%的老年人是独居生活。由此可见, 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渐受到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影响, 致使家庭养老的功能正被逐步弱化, 并且家庭养老的承载力明显下降。在生活照料方面,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 虽然有73%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完全自理生活, 但目前还是有27%的受访老人认为自己需要他人帮忙照料。而在自认为能自理的老人中也有很大部分患有常见的慢性疾病, 可见老人对于上门的医疗服务等日常照料的需求会逐步上升, 这也是将来老年人养老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从老年人参保情况来看, 杭州老年人参与养老或医疗保险的已经极为普遍, 将近91%的老年人参与了社会保险。而且随着社保制度的贯彻和深化, 参与养老或医疗保险的人会原来越多, 这也为老年人自我居家养老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老年人是否有自有住宅来看, 有78%的老人拥有1套住宅, 有13%的老年人拥有2套住宅, 仅有4%老年人没有自己住宅。可见, 杭州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住宅。住房的高自有率, 也为老年人改善养老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2 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分析

2.1 养老方式调查

经过调研发现, 目前杭州现行的养老方式以居家养老为主, 占到59%;其次是家庭养老占到34%;而机构养老的老人, 仅占到7%。

2.2 养老资金来源调查

本文经过调查显示杭州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来源中, 有392位老年人有离退休金, 有41为老年人有在职收入, 这部分老年中有部分是离退休后单位反聘, 因此同时还有离退休金, 有87为老年人其子女会提供赡养费, 其余26为老年人还有政府及社区福利的补助等, 可见杭州老年人的养老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自身的离退休金, 单纯由子女提供赡养费的老年较少。

2.3 养老收支情况调查

本文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收支进行调查后得到下列数据, 受访的杭州老年人其月收入 (涵盖家庭提供的赡养费) 的平均值在2800元左右, 在支出方面, 不考虑请保姆或者入住养老机构等个别老年人的特殊支出方面, 在常规支出中, 每月的饮食费在600元左右, 每月的交通费在100元左右, 每月的医疗费用在300元左右, 其余生活开支 (包括水电煤费用等) 在300元左右, 支出占了收入不到一半。此外, 有10%左右的被访问者由于请保姆或入住养老机构, 这部分开支大约在2000元左右, 虽然费用比较高, 但这部分老年人往往收入较高或者子女提供的赡养费较高。当然, 不同老年人养老成本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健康状况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因此医疗费用或保姆等开支也会较大。

2.4 对居住住宅满意度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果反映, 仅有31%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满意, 而有69%的老人对目前的住房条件感到不满意。认为自己居住条件不满意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使用面积过小, 建筑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日常的生活;二是希望改善现住房屋的结构和楼层、朝向、缺乏无障碍设施等不合理的状况。一些老年人受限于自身健康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一些建筑的结构、楼层、朝向都感到不合适, 并且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三是希望改善住房的质量。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住房质量差反映比较强烈, 特别是一些自建房属于旧房产, 少数还是危房破房, 通气采光情况不佳, 另外还会出现漏水、泛潮、下水道堵塞等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严重干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 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还有待改善, 那么今后住宿成本有可能会逐渐提高。

2.5 社区提供养老或医疗服务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的社区会提供老年体育活动设施和老年活动室, 老年体育活动设施覆盖率达到89%, 老年活动室覆盖率达到了78%, 这主要是得益于国家与2001年提出的老年星光计划, 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城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 以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和学习。因此目前杭州大多数社区都有室外体育活动设施及老年活动室, 但相对比较简陋, 而且室外体育活动设施经常会有损坏并得不到及时维修的情况。此外, 有277位老人提出所居住社区的老年人会自发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文娱活动, 但主要是以广场舞蹈为主。但涉及家政服务中心、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和老年食堂这些设施和服务, 老年人反映较少, 其中受访的老年人当中只有91位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社区提供医疗服务, 78位老年人知道自己的社区提供家政服务中心。另外由于被访问的老年人数量有限, 因此本次调查中, 认为提供老年大学和老年食堂的社区为0。

2.6 社区服务及设施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 大部分老年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和服务项目不太满意, 而对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也做出了保守的评价。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养老需求, 显然目前的社区服务及设施是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的。

3 老年需求特征调查分析

3.1 无障碍住宅的需要

所谓无障碍环境, 就是指无障碍居住环境和无障碍社会环境。人到老年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论是肢体还是感官、智力技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高会逐渐妨碍老年人对台阶、沟槛、楼梯、蹲式便器等设施的使用, 那些由于疾病造成的身体的某些器官障碍的老年人 (如偏胖、残疾、卧床不起等疾病) , 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会更高。针对无障碍的生活环境, 从我们所调查得到的数据显示, 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社区及住宅有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无障碍设施, 包括无障碍步行道、无障碍防滑坡道、地面材料防滑处理、设置扶手、低按键高插座设置、户内紧急呼叫、电子安防系统等。

3.2 社区服务及设施的需要

在调查中了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能够为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老年活动室、老年健身中心以及文娱交流中心等日常服务及设施。这说明老年人对于保持身体身心健康的需求非常急迫, 因为容易患病的老年人特别需要社区内提供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比一生病就往大医院跑要方便省事得多, 更何况日常能够做好保健也起到了预防的作用。另外, 老年活动室、文娱交流中心的需求也说明了杭州老年人对于心理健康的需要, 因为离开子女的老年人非常孤单 (包括丧偶的老年人) , 只有通过文娱活动和相互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保持心理的健康。具体需求见图1所示。

3.3 日常生活服务需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老年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送餐、洗衣、扫除、陪护看病、上门医疗服务等日常服务。可见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的需求比较普遍, 见表2所示。

综上所述, 目前杭州老年人对当前的养老现状并不满意, 杭州各社区虽然都逐渐注重兴建各类老年服务设施, 但由于经费的不足、场地的限制及组织管理等问题, 使得大多数由街道、居委会兴办的社区服务设施不仅简陋且功能单调, 无法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休闲、饮食起居和护理等服务。为此本文在参考了国外养老模式, 并结合杭州实际情况认为, 可以在城乡结合处集中开发大规模的老年社区, 并配有老年公寓、老人食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等设施, 使老年既有居家氛围又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润生, 焦丽娟.城市养老需求差异及对策研究―以长沙市天心区M社区为例[J].民族论坛, 2009, (8) .

[2]贾云竹.北京市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助老服务的需求研究[J].人口研究, 2002, (2) .

[3]张晶华.我国养老地产现状简析[J].经营管理者, 2010, (4) .

[4]韩燕琴.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 2008, (4) .

[5]徐寒冰.城市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0, (3) .

杭州地区物流信息管理现状及策略 篇8

关键词:物流信息;信息管理;信息化处理

一、物流信息管理在杭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现如今,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重要指标。杭州人口众多,而且经济领域的行业非常多,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健全,对杭州是极其有利的。先进的物流管理会带动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很多行业的保障,物流信息管理的健康发展,将会让杭州乃至全社会都受益匪浅。良好的物流也可以带动企业和城市合理的利用资源,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可以节省企业的财力,让企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杭州物流信息管理的现状

(一)部分企业对物流信息管理不够重视。到目前为止,有很多城市对物流信息管理并没有高度重视,杭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部分企业认为物流仅是货物的储藏和运输,忽略了在运送和储藏的同时,物流管理中的信息管理也非常重要,物流信息没有及时把握,会造成很多货物运送的延误,这样很难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设施落后。很多企业认为物流信息管理设施只是重复单一的工作,不需要很好的设备,尤其是有些物流公司,仅仅用几个人力来记录物流信息,这样对以后的物流信息管理会产生极大的负担和隐患。物流信息管理设施的落后,是导致企业物流运送的最大问题之一,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大力加强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多功能的信息管理设备。

(三)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妥当,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不充分。在很多企业中,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方面并没有完全设立一个专有的部门,所以,对于物流的每一个环节也没有良好的规划和管理,这样就导致了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松散和分散,企业的物流管理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整合。

(四)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中网络信息技术十分落后,自身发展受局限。现如今,虽然杭州的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管理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有些信息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手段和方式都比较单一,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技术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和应用,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仍停留在最初的认知阶段,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完善,就会造成物流信息无法完全显示出来,同时,客户反馈给企业的信息也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五)缺乏相关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物流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行业,它不但要求极高的技术含量,同时行业具有覆盖性广泛的特点,所以,这就要求了物流信息管理人员也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水平,拥有物流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才能够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灵活的掌握,并且熟知技术运作。

目前,我国虽然有很多在物流方面的管理人才,但是究其根源还是远远没有达到要求的,尤其是像杭州这样的城市,人才十分紧缺。杭州一些企业的职业培训学习体系不够完善,当企业选用了一些物流信息管理人才之后,应该进行有机制性质的学习,不断丰富职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让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三、关于物流信息管理策略的探讨

(一)高度重视物流信息管理,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管理概念。现代企业当中,物流信息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在竞争力十分强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高度重视对物流信息的管理,树立现代的物流管理理念,高度的重视物流管理。加强对企业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强化物流的重要性,将物流的重要意义深入每个工作人员的心目中,对于物流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决不能影响生产、运输以及客户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的以客户的需求为宗旨,强化服务意识,提升为客户服务的水平和态度。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基础设施。要想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益,那么企业就要加大投入,物流信息管理的设施是企业物流运作的基础,应该积极的推进计算机、有关技术,还有仓储技术的应用。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部门的机构,增加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首先,要建立符合企业经营的专门物流信息管理部门,企业要坚持整合物流信息管理的观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物流计划,明确物流信息管理的职能,让物流信息管理职能贯穿于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生产等过程,并且,能够让物流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物流信息各个环节的控制和掌握,大大的提高物流活动的执行能力和工作能力。其次,建立并完善企业物流信息管理部门机构,要实现销售业务与物流活动业务之间的分离方式,转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使得销售业务与物流活动业务相互不影响,互相分离。销售部门专门负责销售业务,掌握客户的资料,合同的管理,还有货物的多少等等,而物流活动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在物流中出现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并且实行岗位责任制,让员工找到归属感,对自己的职位负责。这样依次进行,让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工作中就不会出现太多的弊端。

(四)加强物流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加强第三方物流的管理。一个物流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自身要在物流管理上创新之外,还要不断的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物流信息技术水平,通过利用计算机的学习,对员工们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找一些企业的优秀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对他们进行时时培训,将新学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当中。

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不但可以有效的节省企业的开支,同时,还能够大大优化物流的过程和环节,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库存,使得企业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来运作,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生产力,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就会上升。

(五)培养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专业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才的缺乏导致物流行业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强对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对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决定。政府有关部门、各大院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联系,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培养专业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教育部门可以根据社会物流行业的需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符合要求的高校来开设有关于物流行业的专业,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让物流专业教育变得更加强大。

总之,随着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加大,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已经将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中的目标之一,我国的物流行业现在处于有利的环境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逐步的复杂化,要想在众多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对物流信息管理的投入,坚持与时俱进,保持企业思想的先进性,通过降低物流的成本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紧随时代的发展,合理的利用物理信息管理资源,对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协调发展,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物理信息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励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佳,张建平. 关于建设煤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探讨[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1(01)

上一篇:OPPO手机应该如何录制屏幕视频下一篇: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