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2024-08-24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精选9篇)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1

[摘要] 以人为本,即一切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为参观者提供全面优质服务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最高宗旨,让他们处处感到舒适和方便,玩得开心,学得愉快,真正享受科技、享受文化、享受艺术,实现满足感。

[关键词] 展览教育 科技馆 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科技馆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方面负有无可推脱的责任,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等做出积极的贡献?泉州市科技馆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以人为本”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中心

以人为本,即一切从满足人的需要出发,为参观者提供全面优质服务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最高宗旨,让他们处处感到舒适和方便,玩得开心,学得愉快,真正享受科技、享受文化、享受艺术,实现满足感。泉州市科技馆2007年开馆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与它从展品设置、布展设计和展览过程等方面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分不开的。

1.1 确立以人为本的展览教育主线

泉州市科技馆将展览教育的主题设计为“人类?探索?创新”,正是关注人在科技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人是科技发展的主体,人类理所当然也应该成为科技展览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不应该被排斥在科技发展和展览之外。

1.2 配置展品重视人性化

展品配置和设计人员必须熟悉人机工程学知识,要处处为参观者着想。尽量让他们看着舒适、操作方便、无不安全因素,使展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充分考虑受众的非理性因素。创新展品应考虑结合当地经济、人文状况和本馆实际。个性化设计是对人性化布展理念的必然补充,只有个性化才能进一步彰显人性化。

1.3 以观众为中心,强化对辅导员、志愿者等展厅服务人员的培训

注意培养一批既懂得展品结构和展品所展示原理,又懂得展示教育知识的辅导员队伍;培训和管理好志愿者队伍,是展示教育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保持展品完好率,加强技术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展品研发和创新功能,才能保证展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全面发展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最终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从本质上讲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人的彻底解放的。

2.1 科技馆展览教育的理念要符合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有利于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自身的全面发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新时期赋予科技馆的主要教育功能,也是全面发展人才观在展览教育理念上的新飞跃。

2.1.1 科学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我国由于受科技教育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几千年封建主义文化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式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蒙蔽性。有了科学知识,不等于就有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起来。现在特别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使他们从小养成科学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科技馆负有重大的责任。

2.1.2 科学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科技馆展出内容的总体情况大体上分为:(1)基础科学内容。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方面的科学知识。(2)高新技术的内容。旨在让观众了解某些领域科技发展的动态,及时将最新发明创造、成果等展示给观众。泉州市科技馆以“人类?探索?创新”为主题的展品展出形式,让观众看了科技成就或现代科技的发展历程,自开馆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许多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在留言薄上写下“从此立志于科学研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奋图强”的誓言。(3)社会发展需要普及的内容。如涉及环境污染问题、生态保护问题、普及计算机问题。

2.1.3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和客观的看法。科学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科技馆是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的科普阵地。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观众通过观察、实验、体会等,了解科学原理,认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2.2 科技馆是实现素质教育、体验教育的实验阵地

科技馆展览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形式上一改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传统教育思想,把受教育者(观众)置于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地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创造性;在思维方式上,也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现象本身做启示,让观众从特殊的现象中自己探索总结出一般规律。这样,科技馆就成为学校教育形式的有效补充,与学校以及其他教育形式一起构成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

科技馆里把书本上深奥枯燥的原理变为可以直接操作的展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来消化课堂里难以理解的东西。如勾股定理、万有引力、纵波、横波、大气压强、力的传递、声聚焦等,“马德堡半球”展品前,学生们可以通过七八个人也拉不开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抽空了空气的半球的实验,让观众亲身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钉床展品由8300多颗钉子组成,人躺在上面一点也感觉不到疼痛,就很形象地解释了压力、压强与受力面积,穿透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2

群众文化因其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范围广泛、幅射层面多元、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彩, 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其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一、磁场效应与凝聚力作用

群众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文化磁场, 诸如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健身文化、娱乐文化、休闲文化、美容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礼仪文化、网络文化、广告文化等等, 每一种文化都是一块磁石, 把个体的、分散的、随意的变为群体的、集中的、有组织的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全体公众;群众文化的主体也是全社会的所有公众。这两大主体的相同, 恰好充分证明了群众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作用与关键作用。

每一块文化磁石都会吸引、凝聚一大批人, 加在一起, 整个文化磁场就吸引、凝聚着全社会的人。因为群众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也渗透在每一个公民的心中, 它紧连全社会, 紧连你、我、他。

吸引力、凝聚力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前提, 用两句老歌词来概括, 就是:“团结就是力量”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二、亲和作用

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其乐融融、安定祥和, 温馨舒畅的社会环境。群众文化正是一座这样的文化温室, 它温暖、平静、安全、可靠, 从而具有独有的亲和作用。

群众文化将众多素不相识的人变为文化的知心朋友, 把毫不相干的人变为文化的伙伴。在群众文化活动中, 增强了团队精神和群体意识, 也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顾全大局精神。为了共同的文化成就和文化成效, 许许多多的人自动地、共同茁壮成长, 像亲人一样牵手共进、并肩齐飞。

三、纽带与平台作用

和谐社会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而是动态的、多变的。因此,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都不是封闭的、休止的, 而是交往的、融入的。

在这种社会需求下, 群众文化正好是一个文化大平台, 它集信息交流平台、知识交汇平台、技艺交融平台、人际交往平台、情感交流平台等功能为一体, 起着文化纽带的重要作用。

是群众文化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志趣、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人们组织在一起, 连接在一起, 提供了互相了解、互相认知、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大平台, 使人们在人际交往的互动中各取所需、各扬其长、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各得其所, 真正起到优势互补、互惠多赢的良性作用, 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 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条件与强大的智力支持。

四、熔炉地位与陶冶作用

群众文化不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的“老好人文化”, 也不是不辩方向, 原地转圈的“拉磨文化”, 而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这种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与精神支柱。

因此, 群众文化就是文化大熔炉, 起着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的参与者, 通过活动项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感染、感动、熏染、熏陶, 通过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互相影响、互相感染, 不仅陶治了文化品格与文化品位, 更为重要的是, 陶冶了自己的人格、道德、思想、情操, 从而纯化了人格、强化了道德、净化了心灵、美化了情操。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3

构建和谐社会,代表了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的性质决定了工会组织的一切活动必须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必须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好、发挥好、维护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工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建设职能,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积极探索和创新群众性经济技术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能培训等活动,把职工群众潜在的智慧和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把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职工群众最大范围地动员组织起来。

工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充分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能,发挥工会的特点和优势,在职工中大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带动和影响广大职工群众乃至社会各界。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等,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把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凝聚到党的方针路线上来,把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和谐社会是公平的社会。维护职工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工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责的主体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建立,职工群众一些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往往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工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以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要根据我国工会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对劳动者的维权保护机制。进一步突出维权职能,加强平等协商、合情合理合法地化解大量微观层面的利益摩擦,促进互利双赢、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要根据工会自身的特点,促进补偿调节机制的建立。包括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救助制度,协助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等。促进社保、医保覆盖面的逐年扩大,通过建立补偿调节机制,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和谐社会所带来的实惠。

工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参与职能,疏通基层民主渠道、保护职工民主权利,建立民主参与机制,通过强化民主协商制度等,加强源头参与。在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强化职代会的各项职权,落实职工代表的各项权益,开辟多种参与企事业民主管理的途径和办法,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在充分民主的环境中体现相互尊重、团结友爱,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企业与人的和谐,雇主与雇员的和谐。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4

作为一个工会工作者,现就工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社会转型呼唤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出来。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封闭向开放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社会转型期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就业困难、劳资关系矛盾凸显等各种不和谐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社会稳定。

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内涵。社会不稳定,改革难以进行,发展无从谈起,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不能得到有效维护和实现,所以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对于社会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实现,我国的劳动关系在总体上是健康协调的。但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导致一些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激化、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劳动关系矛盾的增多已经成为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构建和谐社会当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追求劳动关系和谐,以“两促进”、“两满意”,实现劳资双赢为目的和手段,这正是工会的出发点。近几年,工会处理了大量的劳资纠纷问题,化解了社会矛盾。如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解决拖欠工资、协调劳动关系;工会设立职工热线电话,开通了“12351”工会职工热线电话;建立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旗帜鲜明地及时介入处理一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重大事件等。

建立和完善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高度出发,工会应协助党和政府不断解决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与呼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处理职工群众性事件,化解矛盾。总的来说,在社会转型期,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二、工会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工会发挥其自身作用,特别是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更应有所作为。我认为,工会需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最大限度地组织职工,投身改革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会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切实把工会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积极发挥工会作用。切实发挥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阶段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工会组织越壮大,作用发挥越充分,党的阶段基础、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越巩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越有保障。

二是切实履行维权职责,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会必须依法履行维护和表达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着眼于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要维护和表达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包括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政府和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等制度以及重大侵权事件快速反应制度,发挥这些制度在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要依法健全完善工会法律监督组织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实施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另外,要切实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是切实为困难职排忧解难,当职工的贴心人。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当职工的贴心人。对困难职工,要从工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济难救困。一要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大力加强困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着眼时代要求,忠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一、围绕发展,必须服务中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社会,监察机关要强化中心意识,在提高服务第一要务的能力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大力增强反腐能力。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以发展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决策来筹划监察工作,不断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积极研究阻碍经济发展、影响发展环境和妨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不断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动性;下大力解决一些机关存在的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纪检不作为、纪检乱作为、为政不廉等问题,打造坚实的诚信环境,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建造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在案件查处中,要保持从严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高压态势。善于用发展的眼光查找因行风政风导致生产关系紧张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根源、部位和环节,敢于治理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吃、拿、卡、要”等严重挫伤群众建设积极性的不良行为,突出惩处破坏、干扰、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和事,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必须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社会,监察机关要强化民本意识,在提高执纪为民的能力上下功夫。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把执纪为民的基本理念贯穿于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意愿为制定纪检管理政策措施的基本依据,注重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入手,狠刹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抱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服务,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切实解决“为谁执纪,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特别是在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企业农民工工资兑现、教育收费、农村教育“两免一补”、医疗服务和医药购销、农

民负担、公路三乱、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上,当好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保护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努力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纪检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

三、围绕创新,构建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富于创造、充满活力的社会,监察机关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国家和社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监察机关必须着眼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有创造性。一是观念要更新。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深入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廉政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实现思想观念由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复合、平面向立体、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二是思路要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监察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一些违法违纪行为由公开向隐蔽、由个体向集团、由局部向跨部门跨地域、由初始化到智能化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更新思路,拓宽领域,大胆探索,综合运用经济、纪检、法律等手段,不断提高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含量。三是体制要创新。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深化纪检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尤其是在医药购销、设备采购等领域,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全面推行公开招投标,坚决纠正交通、建设等重点领域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四是举措要出新。法纪法规教育要由单一条款灌输与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并用;监督工作由机关行风评议监督与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并举;制度建设由临时的、分散的向规范化、系统化转变;实现事后惩处与事前、事中教育监督紧密结合,旗帜鲜明地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违纪者、追究诬告者。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的主要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纪检监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通过严肃政治纪律,在促进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上发挥保障作用。政治纪律作为党的四大纪律之首提出,是党员干部应该首先遵守的纪律。政治纪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可目前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对遵守政治纪律的重要性和对违反政治纪律造成的危害性的认识还没形成共识。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同样要受到处分和对违反政治纪律往往比违反其它纪律的影响还要大还没有认识到位。基于此,纪检监察机关应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自觉性的教育,有必要在全党开展一次严肃政治纪律的专题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保证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通过对选任干部的监督检查,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上发挥保障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内在的必然要求。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因素。选任干部关口把的不好,出现一些贪、庸官,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强对选任干部的监督检查,对选拔干部实行全过程监督。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卓有成效的办法是纪检监察机关要全程参与对选拔干部的民主推荐,演讲答辩,组织考察、考核,党委会票决等各个程序的监督。同时加大用人责任追究力度,确保选好人,用好人。

(三)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为经济建设发挥保障作用。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为经济建设清阻排障。当前,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查办阻碍经济发展的涉软案件,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案件和失职渎职的案件等作为查办的重点,加大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从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通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保障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作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顺利实现。纪检监察机关要把解决群众的热点问题切实抓在手上。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认真解决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改制中侵害职工利益,土地征用中侵害农民利益,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发包中侵害村民利益,农

村林木间伐侵害村民利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使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维护,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五)通过开展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在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上发挥保障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党风政风。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是源头治腐、端正党风和政风的源头性和基础性工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既注重形式,又注重效果。开展的送党规党法下基层活动,正反面典型教育活动,勤政廉政和求真务实的“两政一实”主题教育,重要节假日前发提示信活动,召开指定内容的民主生活会等,都收到了较好教育效果,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自觉筑牢防线,提高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六)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在构建反腐败机制上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制度反腐是党中央实施反腐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可以有效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反腐败体系提供制度保障。工作实践使我们感到,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强规范思想教育的制度,严密的权力制约制度,严格的权力运行制度,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严厉的打击惩处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七)通过澄清举报的问题,在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上发挥保障作用。保护干部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对干净干事干部的保护,可以大大调动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敢想敢干富有创造力的干净、干事的干部。纪检监察机关既要加大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又要对勤政廉政的干部加以保护,通过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为干净干事的干部澄清问题,使他们轻装上阵,在经济建设中建功立业。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

应注意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四个理念。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必须牢固树立四个理念:一是牢固树立发展决定一切的理念。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谋划部署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服从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二是牢固树立治党严于一切的理念。要始终坚持必从严治党原则,树立治党严于一切的理念。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要把为群众谋利益做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四是牢固树立创新高于一切的理念。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纪检监察工作要不断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没有创新,纪检监察工作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要落后于时代,因此要树立创新高于一切的理念。

(二)正确处理五种关系。纪检监察机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还应正确处理五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份内工作和分外工作的关系。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畴的,要认真处理好。对不属纪检监察机关受理范畴的,也要注重搞好协调处理好。二是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点应紧紧围绕中心,为大局服务,这个重点要紧紧抓住一刻也不能放松。其它一般性的工作也要兼顾好。三是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以往抓纪检监察工作的成功经验要很好的继承,同时要注重纪检监察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要正确处理牵头和协调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做为反腐败的牵头部门,要真正起到牵头作用。做为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主要助手,要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协调各责任部门和单位抓好工作。五是正确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纪检监察机关在执纪办案中要做到宽容相济,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处理,既要使违纪者得到应有的处理,同时还要考虑查办案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6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

纪检监察工作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基础。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引发的矛盾,必须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解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渠道。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原则问题上高度一致,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作风保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能够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四是构建和谐社会是纪检监察工作追求的最大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执纪办案、预防和惩治腐败、监督检查、行政效能监察等各项工作,都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

1、纪检监察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反腐倡廉的组织协调职能作用

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是社会和谐与否的重要标志。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现阶段,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工作,不坚决反对和预防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当前全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通盘谋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战略任务,针对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和任务分解,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督促它们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等。在具体加强组织协调工作上,一是搞好调查研究、作好组织协调预案这个基础。要围绕组织协调的目标和任务,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作好组织协调预案,预案内容主要包括协调目标、任务分工、措施和手段、对协调效果评估等。比如,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惩防体系主要任务立项分解方案》、《党风廉政预警机制实施方案》、《预警信息员制度》等。二是把握争取领导、协调各方这个关键。“争取领导”:纪检监察机关协调的是事关一个地区全局性的反腐倡廉的重要事项,就要争取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重视、支持和理解;纪检干部要就组织协调事项争取分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大事多请示、多汇报,使纪检监察工作引起重视,列上议程、定期研究、具体指导。请示汇报要做到,事先有充分准备,汇报时有自己的见解、打算,提出意见供领导参考,当好参谋、助手。“协调各方”:就是主动牵头,平等协商,明确各自职责,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或科室个人,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合力查办大案要案;加强与组织、宣传、文化、广电和新闻单位的组织协调,发挥党风廉政“大宣教”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办、教育、卫生、财政、建设、农业等部门的组织协调,开好政府廉政工作会等。三是建立健全好组织协调制度这个长效机制。对一些带有稳定性、长期性又涉及各个层面的工作要切实建立健全组织协调制度。比如,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在查办案件中加强协调配合机制、损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协调制度等;加紧建立

治理领导干部涉足非法利益格局问题、治理招投标领域的腐败行为、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中腐败问题等组织协调制度。通过全面整合反腐资源,形成强大的反腐合力,推动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

2、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廉政教育职能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要立足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要坚决纠正反腐倡廉教育是“软任务”、“虚功”等错误认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从思想源头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突出重点,切实把廉政教育抓出成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对象。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干部是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能不能做到廉洁从政、执政为民,将会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都掌握着一定权力,是权力的掌管者和行使者。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居于主帅位置,集人、财、物权于一身,往往成为那些心术不正者和不法之徒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抓好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活动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反腐倡廉教育必须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内容。要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教育;针对理想信念问题,经常开展理论教育;针对法纪观念的问题,经常性开展党纪政纪法纪教育;针对心存侥幸的问题,经常性地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抓住重点时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节假日和婚丧喜庆等时

机敛财,要适时进行廉政提醒教育,使他们不要在温情默默的糖衣炮弹下“一失足成千古恨”。开展党风廉政教育,要突出重点部门。管钱、管物、管人的实权部门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掌权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二是灵活教育载体,增强教育实效。要继续运用党课、培训、报告会、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征文、报刊专栏等一些传统的教育形式;不断发展举办展览、专题讨论,摄制电教片、公益广告等新的教育形式;认真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开设廉政网站、网页,加强反腐倡廉网上舆论疏导和引导的工作。通过不断改进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方法,增强领导干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深入研究反腐倡廉教育规律,大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建设。坚持把廉政教育贯穿于一个党员干部成长的每个阶段,形成终身教育格局。要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意识教育;以入党培训和初任培训为阵地,加强对新入党人员和新录用公务员的党风廉政首因教育;以干部任前培训和廉政谈话为手段,加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责任意识教育;以中心组学习会和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提醒教育;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业务特点制定轮训计划,对各级干部进行定期的党风廉政教育培训。坚持把廉政培训制度、廉政谈话制度、廉政承诺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教育形式制度化,通过整合资源,形成立体教育格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发展廉政文化思想,创新廉政理论,努力构建起一个包括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廉政风尚、廉政作风等在内的廉政文化学科框架,引导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更高更新的平台。要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鞭策着人们的行动;要紧贴生活实际,创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反腐力作,全方位多角度激励人,促进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3、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纪检监察工作要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坚持依法执纪、依法办案,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一方面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把监察重点放在为老百姓办事的机构和部门,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行为,坚决纠正“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乱作为”的现象,规范依法行政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监察投诉制度,引入公众监督机制,要倾听群众呼声,亲办群众之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满意留在基层。要积极探索执法监察和纠风工作的听证制度,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纠风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民主监督,从制度上规范权力运行。一是针对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弊端,要用制度适度分解权力。“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腐败”。权力过于集中,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要解决因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腐败问题,关键要用科学的制度科学配置权力,使权力适度分散与平衡,把一人掌握多种职权改为一人掌握一项职权或多人交叉掌握某项职权,形成部门之间、单位之间、领导干部之间权力运行各个环节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控制越权行为,防止权力滥用。二是针对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和领域,要用制度规

范从政行为。抓住权、钱、人管理等环节和领域中存在的弊端,制定严格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限制和制止权力进入市场;要建立财务审批制度,变“一支笔审批”为“领导班子集体审批”;要通过制度建设,严格监督干部选拔任用,把好用人关;要通过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削减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领域的自由裁量空间,消除权力寻租现象。三是针对人民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要用制度营造民主监督氛围。人民群众作为领导权力的承接主体,其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必须通过制度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变人民群众因不知情而无法监督的问题。要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制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

4、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案件查处职能作用

构和谐社会就是要崇尚公平正义。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保持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以反腐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一是惩戒碌碌无为者。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对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对那些“不谋事专谋人”的人,决不能任其行事,要通过实行责任追究、引咎辞职、末位淘汰等制度,形成高压态势。同时,要通过查处抓典型,形成人人想干事、谋大事、成大事的积极向上氛围。二是严惩以权谋私者。当前,以权谋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以权代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要遏制这些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必须死死盯住有权的人、用制度监督制约有权的人,坚决查处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人。要通过执法、纠风、行政效能、信访等渠道发现案源,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同时,要让以权谋私者,在政治上付出沉重代价,在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三是打击为虎作伥者。要通过查处,重点打击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司法人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四是狠抓扰民乱民者。腐败和不正之风严重干扰了经济发展秩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要通过案件查处,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案件查处,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纪检监察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充分发挥依纪保护职能作用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社会成员共享文明成果的社会。纪检监察工作要在方方面面贯穿执纪为民的基本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际行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真正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一是严肃执纪,挽救干部。纪检监察工作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既要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为经济建设排除干扰,又要准确执法量纪、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教育失误者、惩处腐败者、追究诬告者;要通过案件查处,有针对性地帮助发案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发案的深层次原因,提出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7

提及音乐, 在人们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各种不同的场景。在音乐家看来它可能是一个个跳跃在五线谱上的音符, 在艺术家看来它可能是创作作品最好的“伴侣”, 在老师看来他是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情商的最佳“教材”, 在医务工作者看来它可能是治疗心理疾病的“利器”, 在退休大妈看来它可能是广场舞中的一首《江南style》, 在年青人看来它可能是时下最流行的各种音乐选秀活动, 在田间劳动的人们看来它可能是一首首俊秀的山歌……正如美国画家马赦韦尔所说:“艺术远没有生活重要, 但是没有艺术的生活是多么乏味呀!”音乐在社会形态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以它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在原始社会中音乐有它起源的“模仿说”“劳动说”, 在社会形态形成初期有求雨、祈福的“图腾崇拜”, 在封建社会音乐更是统治阶级的“软武器”, 封建社会结束后万物更新, 音乐又成了外国音乐文化的载体, 到现今音乐早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为何说音乐可以在构成和谐社会中发挥彩虹桥的作用呢?这首先要从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出发。无需多言音乐的特性, 用近代音乐家青主的一句话就可以表明“语言穷尽之处便是音乐发起之时”。音乐在感染人、教化人时从不需要用具体的文字、实例, 它就像经典的诗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所以, 音乐具有其它行政工具所不能发挥的效应, 可以为我们和我们梦想的和谐社会之间搭起一座彩虹桥。正因为音乐所具备的特性它随之带来的功能性与它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一、对实现梦想的激励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作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不同的人对构建怎样的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 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 音乐不同于其它行政工具, 无需文字、哲理, 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那音乐是如何在实现梦想中发挥着催人奋进、励志图强的作用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音乐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共识感, 这种共识感也可称之为一种信号的象征性。这是由音乐的认知功能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是人们要有共同的理想、梦想, 也就是信仰。在听到国歌时, 无需多言, 人们都能从音乐中产生共识。“喊一声心会跳, 喊二声鼻尖一热的那名字就是祖国”。这是希腊著名作家Nikos Kazantzakis在自己诗句中对祖国的表达。无需言语的解释, 音乐所带来的这种共识性很容易让人们有共同的信仰、并为之共同努力。

不管是在当下, 还是在过去, 经典的音乐作品总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 在抗战时期, 许许多多的歌曲催人奋进, 不管是铿锵有力的《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黄河大合唱》, 还是延绵抒情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松花江上》, 人们都可以从曲调和歌词中感同身受。音乐给予人们的这种共识感不局限在歌曲中, 在纯音乐中也是异曲同工。在俄罗斯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交响乐作品, 有人称之为《肖“七”》、也有人称之为《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首作品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世之作。作品创作的时期正值列宁格勒即将失守的危急时刻, 在音乐首演时聚集了几千人在音乐大厅里, 当音乐结束时人们纷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冲出音乐大厅, 回家拿起锄头就投入到了革命当中。这就是著名的交响曲《肖“七”》。音乐的魔力就在此, 它无需具体的图像、无需文字说明, 人们总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找到梦想的“样子”, 并为之奋斗。

二、对社会成员的教化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我们成为音乐家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却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教化人, 服务社会的作用。

当社会成员之一的儿童, 在幼儿园里就有歌曲《五要、五不要》:歌曲的内容言简意赅。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举止是得当的, 哪些行为举止是不正确的。当孩子们慢慢成长会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伴随。在成长的每个阶段, 歌曲都会贴近现实、反应现实, 但它又有不同于说教。当举国期盼的奥运会来临之际, 有歌曲《北京欢迎您》, 《You and me》。当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时有网络歌手杨臣刚版的《八荣八耻》, 有军旅歌手谭晶版的《八荣八耻》。这些看似简单的音乐却在播放、传唱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着人们。

当然, 音乐的教化作用远不止几首歌曲这么简单。在欧洲的德国曾有一项运用音乐成功解决社会问题的经典案例。这件案例的“主角”是小偷, 地点发生在地铁站。当局政府想了很多方法, 例如增派警力、便衣但是这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小偷还是非常的猖狂。正在当局一筹莫展的时候, 有人提议在地铁站播放巴赫的《众赞歌》, 一经播出偷盗的犯罪率锐减, 经过一段时间犯罪率基本为零。当局对这种情况非常满意也非常惊奇, 他们请来了心理学家, 播放人们在听到巴赫《众赞歌》时的行为举止。心理学家发现, 人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 动作比以前放慢了一些, 人们变得彬彬有礼, 男人变得更加的绅士, 女人变得更加的温柔。著名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就有过这样的语句:“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 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正在新建的长沙地铁不知在运行初期会遇上怎样的问题?在德国发生的这个经典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灵活运用“音乐”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对高尚情操的陶冶作用

在人的一生中, 我们不断的在学习, 在接受新的事物。但是我们细细的想一下什么可以伴其一生, 甚至从我们还只是腹中胎儿的时候, 答案是音乐。音乐之所以可以伴其一生最本质的并不是它的“理性”教育, 而是其无穷无尽的“情感”体验, 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使我们终身受益。纵观历史, 对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有着极高的音乐修养。如法国思想家卢梭, 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 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我们的革命导师列宁、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心智健全、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好的体验着生活, 更好的享有着和谐社会为我们带来的成果。

古云:“乐者, 德之华也。”乐者, 即是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音乐不是小众的。它不仅仅是音乐家在创作时的酣畅淋漓之感, 也不是音乐评论家在聆听时的“摇头晃脑”, 它属于每一个人, 属于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音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从当下非常流行的胎教音乐, 到儿时妈妈枕边的摇篮曲, 直至我们开始接触音乐这门学科, 到我们自主的选择我们喜爱的音乐。音乐好像人们的良师益友, 随传随到。当在国际合唱节上响起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时, 当唱起“在你温柔翅膀下面, 一切人类成兄弟的”时, 人们在那一刻浑然不觉的“陷”如了贝多芬所向往的“世界大同、博爱”的高尚情操中。音乐用音响的魔力作用于人们的情感, 引起联想产生共鸣,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 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构建“和谐”的人。

四、对不良情绪的化解作用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音乐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传入我们的耳朵。例如网络下载、视频、电视选秀节目, 手机、ipad等等。在上、下班途中, 运动锻炼途中、就餐休息途中, 听上几首自己喜爱的音乐, 舒缓紧张或是不安情绪, 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功效在医学上早已得到了证实。用柔和、优美的音乐, 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 可用缓解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 在公共场所, 如医院、工厂、旅店、酒楼播放, 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环境气氛、消除不良情绪。

音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现实中的压力, 在认知功能上还具有超现实的作用。这对于化解不良情绪更是一味“良药”。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 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当人们不堪重负的时候, 音乐的超现实作用就可以帮助人们短暂的脱离现实社会, 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 通过精神上的洗礼之后, 人会变得更加的豁达、乐观。正如音乐评论家描述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常用的一句话:“时听时新”。言下之意就是当你苦闷的时候, 它是一剂“强心针”;当你飘飘在上的时候, 它是一棒“重锤”;当你欢心雀跃的时候, 它是你脚下的一副“弹簧”。所以说, 音乐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它的超现实作用可以缓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难免出现的一些问题, 使人们凝聚在共同的梦想之下。

五、对人际关系的润滑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能和谐共处。社会这台“大机器”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 组织之间的差异。它包含着乡村、城市, 穷、富, 党员、非党员, 群众、干部等形形色色的不同关系。如何使这些不同人、不同组织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为, 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了, 社会才会和谐。加大不同个体、组织之间的联系, 润滑人际关系“话不多”的音乐正好帮上忙。

现下非常流行的广场舞就是不错的润滑剂。现在在每个小区附近, 只要有一个空闲之地就有一些热心的大妈组织着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他们有的是为了健身, 有的是喜爱舞蹈。人们在流行、愉悦的音乐中跳着、说着, 好像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般。音乐所带来的这种简单、少投入的社会性大众活动无疑为构建和谐社会添上了一块基石。在不同社区有着不同的群体, 有的是离退休干部、有的是社会无业人员或是下岗人员、有的是正在上班的“中坚”力量, 他们代表着我们社会的不同环节, 音乐的“大熔炉”可以将有业的、无业的等形形色色的人们安定下来, 无需语言的交流、无需共同的文化底蕴, 它就能让无“事”的人们有“乐”, 让有“事”的人们少“忧”, 让普通大众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既有责任就有享有。让我们充分发挥音乐的彩虹桥作用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努力。科学的政策方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等等。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人。作为构成社会主体的人, 承担了一切构想、实施、接受的全过程。音乐作为社会发展中的“软武器”, 以它独具的特性, 为人们与构建和谐社会搭起了一座彩虹桥。

科技馆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篇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其本质要求就是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内部各要素的和谐相处。老年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作用。老年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呢?本文就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东辛采油厂老年分校把握时代的脉搏,围绕老年人精神文化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本素质教育,不断完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挥老年大学教育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和桥梁作用。通过标语、宣传栏、座谈会、影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邀请有关领导、专家举行民主法制和时事政治报告会,引导和帮助学员转变观念,调整思想,摆正心态。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促成学员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工作人员之间互相关爱的和谐氛围。坚持在老年队伍中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以老学员们的先进道德风范带动和影响其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等,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带动起周围的人保持稳定。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的发挥作用。

2、增加文体、保健学科,推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指的是老年人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家庭健康、社会环境健康,个体、群体和社会达到协调共进,良性发展。推进健康老龄化就是要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工作目标。其中老有所养是基础,老有所医是保障,老有所教是手段,老有所学是动力,老有所为是方向,老有所乐是所要达到的效果。老年教育正是推进健康老龄化,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东辛分校通过问卷调查针对老同志的喜好,先后开设了器乐、书法、威风锣鼓、太极拳、剑、健身球、地掷球、门球、舞蹈、绘画、秧歌、腰鼓、广场操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学科,使老同志心情更加舒畅,精神更加振奋。同时针对老年人普遍要求健康长寿,但缺乏科学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的实际情况。分校每年都定期开展系列健康知识讲座和四季养生课堂。普及健康保健知识,使老同志们树立起全新的健康观念,从而提高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已经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分校的百人威风锣鼓队多次在油田职代会和大型活动中代表东辛做开场展示。戏曲班也多次在油田离退休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成为厂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艺术品牌。分校还联合局老年大学、其他二级单位老年分校、社区广泛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比赛活动。组织老同志走出去,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向社会彰显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充实和丰富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

老年大学还是老年文体骨干的培训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分校文体专业70%的学员常年在社区、广场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大部分都是活动的带头人和教练员。随着这些骨干人员的带领,非在职群体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率达到了80%以上。当子女看到自己的父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他们为油大干的热情也倍增。蓬勃发展的老年文体活动为全民健身,健康老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挖掘老年智力资源,服务采油厂和社会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5届会议指出:“老龄不仅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而且还能使人们根据自己的信仰和愿望,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厂离退休人员中有为数不少的老专家,老学者。他们人老身未老,体力衰退而智力并未衰退。他们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老年大学举办的采油厂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活动,使老同志了解目前采油厂的形势,鼓励老同志发挥专长为采油厂生产建设和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有技术专长的老同志的才能,动员老地质专家、老工程专家结对子带青工。组织好老同志支持在职人员工作,为领导献计献策,为前线鼓劲加油,为采油厂原油上产做贡献。成为稳定社会、教育后代、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健康力量。采油厂原副总工程师沈鑫贤多次在老年大学组织的“传、帮、带”学习活动中为青年职工做宣讲。讲述当年的帐篷、马厩、干打垒,回忆当年的行军床、土炕、地瓜面、敞篷车,号召广大青年朋友,不忘老传统,弘扬胜利精神,争做讲文明、有知识、懂技能、会管理的新时期石油人,为采油厂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老年教育是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众多功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东辛老年分校重视文化建设,各个班级经常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每学年都举办老年大学教学成果展示。目前依托学校建立的文化艺术团体多达18个类别。其中书画、舞蹈、威风锣鼓、戏曲、民乐协会各1个,腰鼓队、广场操、地掷球队各2个,柔力球、健身球、秧歌队各4个,合唱队6个。参加人员近千人。地掷球班学员组成的地掷球队多次代表油田在山东省掷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书画班学员的作品也多次在油田各大书画展中展出,几年来有近百人次学员的作品荣获各种奖项。学员劉凤源还擅长写作,退而不休,笔耕不辍。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著出了一部二百多万字的散文集《生活是铁》。正如马代鑫厂长在这本书中的序言中所说:“凤源先生应该是一个执着之人,在岗位执着于宣传工作,笔耕不辍,妙笔生花;退休后,虽然年事已高,似乎童心不老,继续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着,实在难能可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积极发挥好老年教育的作用,才能保障老年人享受终身教育的权益,从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 篇9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妇女这支伟大力量的参与。从古到今,妇女和男子同是历史的创造者,妇女在发展物质生产、文化艺术、家

庭建设诸方面都做出了特殊贡献。发挥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既是现代妇女工作的新领域,也是现代妇女发挥聪明才智的一个新机遇。

[找材料,到-http:///,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通过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妇女工作实践经验,对如何充分发挥妇女自身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作了如下初步的思考。

一、妇女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既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基础和执政水平,同时也将展示我们这个民族的能力和水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国当前社会内部良性运行的要求出发,对我国各种社会关系应具有的状态和特征所做的概括,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缺失妇女视角。广大妇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妇女不仅解放了思想,而且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使当代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二、发挥妇女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妇女参与经济活动是获得自身解放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没有物质的发展和极大丰富,妇女发展就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妇女的参与,妇女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各级妇联组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引导妇女走科学发展之路,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功立业。要进一步提高城乡妇女的综合素质,激发妇女创造活力、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千方百计为城乡妇女发展生产、扩大就业、自主创业提供服务,引导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精神,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妇女的协调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三大主体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妇女只有积极投身跨越发展大业,努力促进和实现发展的和谐,才能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之道。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和物质之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最终要靠发展。广大妇女要紧扣发展主题,全力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提升能力。农村妇女要在深化农村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劳动力有序转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城镇女职工要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激发各行各业妇女的创造活力,真正使想创业的有机会,会创业的有舞台,创大业的有地位。

三、发挥妇女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需要共同理想做支撑,需要和谐文化做保证。用先进文化提升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树立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培育全体人民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基础,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的有效途径。各级妇联要引导妇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巩固共同的理想信念。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妇女教育和建设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努力使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成果,将为妇女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提高妇女的思想文化素质是妇女发展的内在因素和重要途径。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农村落后地区妇女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破除旧的、封建的、愚昧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宗教的消极思想对妇女的毒害和影响,提倡移风易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加强对妇女的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使她们学法、懂法、会用法。动员和鼓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妇女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会进步等工作中做出新的贡献。

四、发挥妇女在家庭和谐中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家庭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和谐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是幸福的发祥地。家庭和谐了,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基础。各级妇联要把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整合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培育亿万和谐家庭。现代妇女应该倡扬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内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之源。健康和谐的家庭有利于每个家庭成员的自由、平等、健康和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现代妇女应该引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争做尊老爱幼的模范、夫妻和睦的模范、勤俭持家的模范、邻里团结的模范,以促成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平等发展、融洽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家庭和谐的内在动力。广大妇女在妇联组织开展的各类家庭文明创建活动中,积极参与,追求男女平等、尊敬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团结邻里,坚持不断学习,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她们以“德”育人,推动了家庭美德教育;以“文”促学,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素质;以“情”睦邻,提倡新型邻里关系,以其妇女独有的智慧、澄澈的心灵和对美与艺术特殊的感悟带领家人浇灌出“家”字号的文化绿洲、爱与美的精神家园,彰显了妇女的风貌,展现了妇女的风姿。实践证明,现代妇女在促进和实现家庭和谐,夯实构建和谐社会基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为广大妇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妇女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就要不断提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努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006年10月20日

上一篇:技术部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部队检讨书下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