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档案管理制度

2024-06-23

情报档案管理制度(精选9篇)

情报档案管理制度 篇1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在信息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在我国,曾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开展过一些讨论和探索,但并未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章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重点分析了制约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作 者:舒任颖 肖文建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管理学院,湖南,411105刊 名:情报资料工作 PKU CSSCI英文刊名: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SERVICES年,卷(期):2006“”(4)分类号:G35关键词:图书 情报 档案 一体化管理

情报档案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趋势,问题,实践

在网络环境下, 全球性、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传输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图书情报、档案部门作为主要信息源和信息服务机构, 传统体制下各自为政的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利用方面的需求, 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 人们希望信息部门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模式, 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目前图书、情报、档案日益靠拢, 相互交叉, 相互补充, 已形成一种趋势。之所以能形成这种趋势, 一方面是三者具有相似的理论、技术、载体基础, 使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则是信息时代,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而产生的对信息整合的需求, 可以说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既有必要条件, 也有充分条件。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具有广泛的基础

图书、情报、档案同属文献信息范畴, 同属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 并且载体相同。档案侧重的是原始的信息, 情报侧重的是最新的信息, 图书既含有原始的, 又有最新的和一般的知识信息, 信息是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三者研究内容都包括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对象、性质、体系结构等, 是整个学科的理论基础;技术理论研究工作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等, 是一种对实际工作的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是两者在具体实践中问题的应用研究。图书、情报、档案三者都是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都是经过人脑加工处理后再现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均属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工作, 它们本身都不直接参与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 但都是提供知识信息的服务性工作。这种服务性, 是三者生存和共同发展的基本因素。由上可知, 图书、情报、档案具有相似的理论、技术、载体基础, 具有相同的工作标准和规范, 具有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广泛基础。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信息资源整体化的需要

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生存环境, 不可能离开信息网络去孤立发展。因此, 只有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网络化, 促进信息服务的交叉与融合, 并完成同国内信息基础设施与国际互联网的对接, 才能共享全球信息资源, 高校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信息源, 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又能通过网络将自身的发展成果推向世界, 扩大影响, 使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它应有的价值。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

图书、情报、档案源于一体, 具有相同的学术渊源, 学科内在体系结构也十分相似, 都是研究社会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的科学。它们在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从一体化走向独立, 又从独立走向一体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分化独立的纵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 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随着学科向综合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学科间互相渗透交叉越来越多, 科学研究方法也在向整体化发展, 各自为政、纵向伸展的图书情报、档案体系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科研对图书、情报、档案的需要是整体性的, 既要原始的档案资料, 又要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数据、参考资料, 还要求提供最新的科学信息;既要全面系统, 又要精、准、快、手续方便。

二、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进程中的问题

当前, 我国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尽管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实际运作中仍存在一些足以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思想上不重视, 管理意识需要提升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工作的迅速展开关键在人, 而在我国, 人的主观意识与一体化工作的要求相差教大。长期以来, 图书、情报、档案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相互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人们受封建意识的影响, 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 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对一体化工作持有抵触情绪。即使在管理和领导层中, 也有相当部分人没有意识到一体化的重要性、必要性, 尚未达成共识, 仅停留在节约经费、统一协调管理、利用网络化的层次上。另外, 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在一体化进程中尤为重要, 如果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依赖信息资源软要素的意识没有建立起来, 那么他就很难认同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资源或者说是经济资源, 所以就造成对于一体化的认识, 还停留在节约经费, 统一协调、管理、利用网络化的层次上。那么在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就表现出了短视性。管理者在管理工作过程中看重的是权力资本、金融资本, 而不是信息资本、知识资本。

2、专业人才匮乏,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实现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 需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队伍。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专业的信息学基础理论知识, 以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 还需要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检索技术和计算。

作为信息管理的专门人才, 他们还需要具备专门为广大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技能。然而, 现实中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和专业分工, 适应工作一体化需求的复合性人才很匮乏, 这就严重制约了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3、经费投入不足, 技术提升受到制约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 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需要在计算机设备、通讯设施等硬件上花费很多, 数据库建设及其他数字化开发上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外, 网络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的更新与维修、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等都需要强有力的经费的保障。在运用相关的技术制定工作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在新技术平台下信息的兼容性问题。同时还要能预见安全性策略, 是否有更新或修补机制, 也需要考虑。另外, 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 同时人们对数字化技术掌握得不充分、不深入, 设备也不齐全, 这些都影响了一体化的进程。

三、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的实践探析

1、树立一体化管理理念

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来看, 一体化管理应该通过为社会的贡献, 实现自身的价值, 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和公认。因此, 必须树立新的组织管理观念, 充分理解和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借鉴中国科学院、中国文献信息中心“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改革经验以及组织协调方式, 迅速地向着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为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目标展开工作。

2、形成一体化服务模式

(1) 分工合作, 中心协调。分工在于:图书馆领域以一、二次文献信息资源组织数字化资源为主要任务;情报领域以三次文献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为主要任务;档案领域以零次文献信息资源组织与数字化资源, 特别是事实性数据资源的组织为主要任务。在分工的基础上, 利用网络建立信息中心, 协调三方, 形成联合的文献信息系统, 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作用。加强三者之间的横向联系, 从整体出发, 兼顾各自的特殊性, 调动图书、情报、档案各机构人员的积极性, 使三者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 呈现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更高程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协调性。

(2) 网络兼容通用, 搭建共享平台。网络必须支持TCPIP协议及Z39.50标准, 使计算机能在同一或不同一的局域网上联网。网络必须支持广域网下的集成管理, 以便进行联机采访、联合编目和馆际互借。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运用E-mail、BBS、FTP、Newsgroup、Telnet等服务手段, 为图书馆、档案馆与情报机构信息资源提供整合共享平台以及集成式服务。

3、深化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的体制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 这就要求从管理体制和人事体制上深化改革, 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我国现行的图书馆管理体制是每个馆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 走的是大而全、小而全之路, 业务重叠, 构置重复, 不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可以打破主管部门限制实行重组。对于人事体制的改革, 可实行全员聘任制, 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 择优上岗, 签订聘任合同, 把竞争机制引入图书馆, 形成充满竞争活力的新局面。

由上可知, 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是社会高度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无论是对于实现资源共享还是提高信息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率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 对于一体化管理建设的实施, 理论探讨多于实践研究探讨, 实际运作中, 我国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一体化实践, 这就要求我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体化管理, 针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努力营造一个高效率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建中.中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十个热点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2) .[1]吴建中.中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十个热点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2) .

[2]卢子博.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几个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2) .[2]卢子博.关于中国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走向的几个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2) .

专业排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篇3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一级学科,许多高校采用大类培养的方式,在大二或者大三时进行专业分流,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

图书馆学是研究和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为各类图书馆、科研单位和情报机构培养具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图书资料与情报信息的收集、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

行业前景

现在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也跟随着时代进步。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这几个专业所学各有侧重,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理论性较强,情报学技术性要强一些,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

该学科主要为各类型图书馆、企事业情报(信息)部门和各级档案馆(局)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取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光明,基本上供不应求。

榜单解读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属于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不论师资还是基础设施都非常优秀。该院拥有国内该专业领域一流的实验中心,中心设有图书馆、情报、档案与出版技术集成基础实验室。还拥有国内藏书最丰富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室暨实验图书馆,内容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武大的名气以及该学科的实力对莘莘学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南京大学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在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中排名第二。其信息管理学院建有“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创新基地”“新闻出版总署南京大学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保密培训基地南京分基地”四个国家级基地,不论教育还是科研实力都不容置疑。

报考须知

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成为信息咨询员、图书出版编辑、图书馆员、档案管理员、信息主管等。情报学属于信息管理学科,其就业面较广,专业中既包括“信息”又涉及“管理”,都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就业前景不错。

治安情报信息报告制度 篇4

治安情报信息报告制度

1、校区内无杀人、强奸、纵火、爆炸、入室、盗窃等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公共秩序良好,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无法轮功练习者,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地下“六合彩”得到有效打击。

2、学生中无群斗、群殴现象。但学生中的帮派和小集团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整治,学生中少量存有管制刀具和对人体能造成伤害的工具,小偷小摸现象有待进一步排查,火害的防范意识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懂得火灾时的自救和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二实小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5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严格疫情登记制度,校医室要建立门诊日志,一旦发现甲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波及范围、采取措施等),并及时(甲类2小时、乙类6小时、丙类24小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

部门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三、严格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预防校医室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发生,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校方应在疾病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

四、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第二实验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学生、职工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校所有师生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198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少年中发病率很高,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生必须记住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例共35种。

甲例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例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等;

丙例传染病: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领导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例传染病乙例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以及疑似病人、6小时内报上级防疫部门。

2、发现乙例传染病和疑似病人12小时内上报卫生防疫部门。

3、发现丙例传染病应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以上三条班内发现有传染病迹象、尽快报告卫生管理员并去医院诊断。

4、凡患传染病的学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第二实验小学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晨检报告制度

为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市教委“关于试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意见”及市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确保我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确保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成立竞存小学预防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晨检报告制度:

学校每日清晨6:30——7:30,由护导值日老师在校门口检查学生是否发热、咳嗽,用手摸学生的额头感觉是否有发热、并询问有否咳嗽、不适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学,如果有病,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

学校每日在上第一节课之前,由班主任和办公室主任分别负责检查学生和教职工缺勤情况,一一询问缺勤原因,并登记因病缺勤师生名单,对患病的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电话追踪访问,了解其诊治情况。

如发现同一病例在同一班级发生三例以上的疑似甲、乙、丙三类传染病的情况,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县教育局作汇报,并填写“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表”交县教育局基教科。学校卫生保健老师把缺勤师生的名单、人数及其原因登记清楚以备查。

学校(传染病)晨检制度

根据闵行区卫疾控要求为了监测及了解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特制定我校晨检制度。

1、学校负责组织开展晨检工作,校卫生室负责指导工作,各班级具体实施;

2、配备必要的体检器械和用品,如体温表、消毒剂等(学校配置);

3、根据不同的疾病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晨检项目;

4、卫生室负责收集、整理、分析每天的晨检资料,中午12时前将结果报区疾控中心;

5、校报社区卫生院。

情报档案管理制度 篇6

(一)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且无法回避的概念。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在税收管理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国内收入局、英国国内收入局、日本国税系统等,都被法制化、制度化并职能化,也就是通过法律赋予税务机关充分的数据信息情报获取能力,形成比较完备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职能体系,建立比较系统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运行机制。为此,在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入一定发展阶段之后,必须研究如何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在税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税收数据是各种与税收管理相关的数字、符号、图表、影像等总称。税务机关对各种来源的税收数据进行分析、加工产生出的对税收管理具有某些指向性意义的数据产品是税收信息。在税收管理活动中,对解决特定税收管理问题具有决策支撑作用的数据信息是税收情报,具有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税收管理软件统一应用到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不再是购置硬件、开发软件。这一阶段的税收信息化管理工作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1、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开发与管理;

2、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质量管理;

3、不断提升全体国税干部信息系统操作能力;

4、不断提高系统的运维和安全维护能力。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管理和应用是信息化条件税收管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发挥信息化对税收管理支撑作用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充分认识数据信息情报在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数据信息情报是有效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应对处理等环节工作的前提条件,一定意义上看,税收风险管理主要依靠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没有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就没有风险管理。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才能不断深化税收风险管理。三是要充分认识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对税收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税收征管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税收征管机制的重要组成,特别是,在建立纳税人自主申报的制度体制下,数据信息情报管理专业化程度深刻地影响税收管理过程的专业化,决定着选择怎样的税收管理方式,决定着能否实现真正意义的税收管理集约化,可以说,没有数据信息情报就没有有效的税收管理。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才能不断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促进税收征管方式转型,推进税收征管专业化的不断深化。

二、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主要目标和重点环节 ——主要目标:建立与税收风险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岗责体系,形成以省市局为主导,各级各部门、税收管理各环节良性互动的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全省统一的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加工、情报交换应用的信息平台,强化广大国税干部数据信息情报意识,不断提高税收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加工和情报交换应用能力,为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提供保障。

——重点环节:挖掘税收数据源,拓展税收数据采集渠道;有序开展税收数据分析加工,促进税收数据向有效税收信息转变;深化数据信息分析应用,促进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化。

三、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关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国税机关内部要建立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联协会议制度和相应的工作机制(可以统一于税收风险管理的协调管理机制),承担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具体工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做好工作规划和年内主要工作目标,提出本地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年活动的工作规划,制定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制度。根据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工作的总体规划,细化本级数据采集工作,信息分析加工和情报交换应用的主要项目、主要渠道、主要方式、责任主体和相应的配套工作措施。

2、健全岗职、形成机制。按照税收管理专业化要求,通过明确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岗位职责,或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等形式,把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要求分配到各层级各有关部门,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各级各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同配合,上级机关负责本级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以及本区域范围内情报交换应用管理,负责回应下级机关情报交换申请、情报调查任务分配以及情报交换申请回复的监管工作;下级负责本级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以及本区域范围内情报交换应用管理,负责外部情报交换的申请和外部情报交换需求的回复等。各级税务机关风险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由征管部门扎口管理。在联协会议的框架内,建立起以统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应用为主要环节,专业分工明确,部门联动、层级互动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

3、搭建平台,提供支撑。整合现有数据应用平台的查询分析、第三方信息、知识管理等功能模块,加大网络开票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逐步搭建与数据采集、信息加工分析、情报交换应用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平台。整合外部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及其它部门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源,通过导入数据、转换格式、分类过滤等措施建立内外部数据交换平台。通过梳理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分类目录,编写分税种和分专业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使用手册,引导各级机关依托统一平台,不断提高数据信息情报的管理和应用能力。

4、外部协作,拓展渠道。依据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政府其它税收管理保障办法等文件精神,建立起政府主导的部门、行业协会、其它社会组织等之间的税收数据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实现部门间税收数据信息情报交换的常态化。

5、挖掘潜力,盘活存量。通过梳理纳税人各类申报报送数据、发票填开数据、管理员综合调查数据、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数据、稽查人员案件检查调查数据等,盘活税务机关内部税收数据存量;通过梳理监控决策系统以及本地数据处理平台的信息加工成果,盘活税收信息存量;通过理顺关联交易信息、上下游交易信息、部门间层级间以及税收管理主要环节间数据信息的关联关系,盘活税收情报存量,逐步探索数据信息情报的采集、加工分析和交换应用的运行规律;通过排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等工作中的信息情报“缺口”和可能来源渠道,探索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主要需求项目,逐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税收情报交换。

6、要适应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新要求,转变税收管理方式。把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贯穿税收服务和税收执法的全过程,过程。一是要要把税收服务和税收执法的过程作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采集的过程,特别是实地调查、调帐检查、案件调查等一定要将数据信息情报采集作为“规定动作”;二是要把纳税服务、税收执法的过程作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要做到“情报前置”,风险分析应对始于数据信息情报,做到无情报不分析、无情报不识别、无情报不选案,无情报不立案,无情报不查处。

7、培训交流、提升能力。组织广大国税干部开展专题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广泛的学习培训,提升全系统干部对税收情报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基层管理员,要着重培养其主动收集情报的意识和方法,对纳税评估、风险分析等岗位人员,要着重进行采集、情报分析应用能力的培训。通过召开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案例交流研讨会,总结各地深入开展税收数据信息情报活动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多层次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专题征文、情报日活动等形式,努力使广大国税干部深刻认识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必要性、紧迫性,逐步认知和掌握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的专门知识和应用技术,切实提升全体国税干部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应用能力。

8、规范管理,依法保密。税收数据信息情报涉及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在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中,要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程规范,要依法保护纳税人数据信息情报存储、处理、交换应用安全,除了法定情形之外,不得将纳税人数据信息情报移着它用,对违反规定的造成纳税人数据信息情报失密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机关的责任。关于加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问题的研究

(二)——发票管理与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遵从风险归根到底是控制虚假申报和滥用法律的风险,也就是,主要关于涉税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税收法律法规适用的准确性,因此,应对各种涉税风险不可逾越的,是否有申报不实的虚假交易,是否有滥用税收法律法规。发票是认识、揭示交易真实性的重要途径。真票和假票具有同样的控税功能:

——发票记录数据的财务核算价值并非税务机关控管发票的核心价值!——它作为记载纳税人交易活动的证据、情报载体是其关键的控税价值!风险纳税人主要是通过真票和假票来制造遵从风险的。风险应对措施为什么不首先关注交易真实性,为什么不首先关注纳税人接受的各种真票和假票呢?发票的情报意义对于提高风险提醒、纳税人纳税评估、税务审计、税务稽查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广阔的空间。

关于提高数据情报采集交换应用能力

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石,没有良好的数据信息情报管理,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税收风险应对处理等主要环节的专业化就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提高各级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能力是税源专业化管理能力建设的一个关键点。——要牢固树立税收数据信息情报意识。——要按照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建立与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管理工作机制。

——要挖掘、拓展税收数据源。在外部数据采集方面,通过实现与政府部门公共信息平台相互衔接;推广使用国地税数据交换平台,探索建立跨地区数据交换机制,扩大数据采集半径,拓展外部数据信息来源。在税务机关内部,要通过梳理纳税人各类报送信息和税收执法采集信息,盘活税务机关内部税收数据存量;通过梳理各类信息加工成果,盘活税收信息存量;通过梳理关联交易信息,上下游交易信息,地区间、部门间、层级间以及税收管理主要环节间数据信息的关联关系,盘活税收情报存量。通过排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等工作中的数据信息情报“缺口”和可能来源渠道,探索建立税收情报需求项目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税收数据信息共享和情报交换。

——要把税收服务和税收执法的过程作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采集的过程,特别是把实地核查、调帐检查、案件调查等税收执法活动作为数据信息情报采集的重要时机,逐步使数据信息情报采集作为执法活动的“规定动作”;要把税收服务和税收执法过程作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应用的过程,把数据信息情报应用作为开展执法管理活动的前置步骤,逐步改变数据信息情报管理与税收执法活动脱节的现象。

——通过广泛开展数据信息情报管理技能培训,增强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认知能力,提高税收数据采集、信息分析加工和情报交换应用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于税收数据管理的几点基本认识

税收数据在税收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对发挥信息化对税收管理的支撑能力,促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深化的关键点。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都将陷于困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数据信息情报管理专业化,制定严密的涉税信息法律制度,设置专门机构,设置首席情报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等。

税收数据管理具有其内在规律性。把握规律性,探索数据信息专业化管理路径,必须基于对税收数据管理基本点的把握,为此,提出以下一些基本认识: 税收征管数据是指由税务机关用于税收征管工作的各种数据、信息、情报以及知识等,包括:税务机关各项征管活动形成的内部数据,以及对加强税收征管工作有一定作用的外部数据。税收征管数据管理是税务机关依托信息技术,按照税收征管数据运行的内在规律,围绕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应用全过程,形成的管理体制、机制,运用的管理技术、方式、手段,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总和。

按照税收征管数据管理的不同阶段划分,税收征管数据管理包括:税收征管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税收征管信息分析、加工管理,税收征管数据信息的情报化及税收情报交换管理,税收数据信息应用成果的知识管理等。按照税收征管数据管理的不同层面划分,税收征管数据管理包括:税收征管数据的岗责管理、税收征管数据的质量管理、税收征管数据的口径及标准管理、税收征管数据的保密管理、税收数据应用的技术工具管理、税收征管数据的运维管理等。

情报档案管理制度 篇7

1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意义

1.1 实行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一体化能够为企业形成完整的信

息中心, 形成信息互补的优势, 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档案是记录企业发展历程的一种信息资料;情报则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料基础, 其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和相对应的外部环境, 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图书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因此, 将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实行统一管理, 能够增进各种信息之间的交流, 实现不同信息的优势互补, 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源。

1.2 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能够使企业管理者更好

的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脉搏, 并且为新信息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基础。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 通过对信息的推测来实现的。而信息的收集和预测过程, 不仅需要管理者自身的气魄和胆识, 更需要对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巧妙结合, 从而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

1.3 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能够增强相对应的管理

人员的参与意识, 使他们感觉到在企业中的地位, 使他们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 提高工作积极性, 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与相关的管理人员的有效合作, 有效地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也能够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4 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能够有效的节约企业的

人力、物力, 将以往的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 能够促进三者之间的优势互补, 将传统工作中收集、整理、提交等工作的时间极大的缩短,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 保证信息价值能够获得充分的利用。

2 基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化发展之路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够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有利于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 并且保证系统持续、稳定的运行。从当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来说, 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仍然需要不断的进行努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2.1 图书、情报、档案的内容和信息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正是这

种交叉性促进了三者之间的横向沟通, 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信息管理者根据不同的信息特征, 对其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和利用方法, 因此来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一方面要以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基准, 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并且利用相关的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其不断的完善;另一方面则要对信息的收集渠道和业务关系进行有效的疏通, 将各种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快速、方便的服务。

2.2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能够有效的促进信息量的快

速增加, 而且能够缩短信息有效利用时间, 促进相应部门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他们具有基本的管理知识,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处理, 并且编制各种信息档案, 为需要信息的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如今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 信息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 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与整理, 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在信息的查阅和使用方面,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而且网络技术的运用也解决了以往信息存储空间过小的问题, 将信息通过一定的数据格式存储在微电子介质中, 使以往信息存储量大、提取效率低的问题获得了有效的解决。另外, 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 将馆藏信息量大而导致的检索速度慢的问题得到缓解。总的来说,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对相关们的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进, 才能不断的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

2.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企业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

加, 而且逐渐由量的需求转变为质的需求, 这就促使信息管理者必须要改变以往信息收集和开发的形式,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对海量的信息进行提炼和管理, 从而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同时, 对信息的服务功能也要不断的改进, 将以往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将以往的等人上门, 转变为开展具有预见性的服务, 及时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所需的信息, 以此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近些年来, 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的增强, 因此对于企业提供的信息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延伸的范围直接关系到企业业务开展的范围, 因此, 必须要重视企业信息的质量, 并且不断的促进信息服务功能的发挥, 才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好评。

2.4 网络的发展将创造新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促使企业经济运

行更有效率。比如企业保存的图纸在几十年后就会逐渐老化, 传统方式是企业每隔几年就要把所有图纸重绘一次, 而微电子档案辅助管理系统的出现, 为企业图纸档案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 即图纸通过整编扫描进入数据库, 形成电子文件, 并刻入光盘保存, 为提供利用奠定基础。

3 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日益严峻, 对企业管理效率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重要的内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能够对图书、情报、档案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 并且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为现代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 建立与企业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相符合的信息化发展系统, 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信息交易成本, 有利于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的提升, 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并且在各个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而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也为我国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并且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就针对基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发展,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高瑛, 黄新苏.试论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J].兰台世界, 2008年第04期.[1]高瑛, 黄新苏.试论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J].兰台世界, 2008年第04期.

[2]游星雅.信息时代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02期.[2]游星雅.信息时代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建设[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02期.

[3]门迎浩.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研究[A].200“6竞争情报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C], 2006.[3]门迎浩.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研究[A].200“6竞争情报创新与发展”学术论坛[C], 2006.

[4]许芳.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J].档案时空 (业务版) , 2005年第02期.[4]许芳.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J].档案时空 (业务版) , 2005年第02期.

“私人中央情报局”的中国档案 篇8

美国奥斯汀市,拉瓦卡大街700号,一幢不起眼的办公楼。美国智库型战略情报机构斯特拉特福(Stratfor)就在这楼里,70余人,办公面积不大——情报作业尽量不引人注意,这是业内通用规则。一旦进入情报作业区,就立刻严加防范,也是通用规则。

斯特拉特福的来宾接待室不在办公区内。在接待前台旁所设的会客室里的客人,通常是不便让其进入办公区的。公司对自己的职员进出也有严格管理,比如,严格的登记制度、密碼制度、会客制度等。

进入办公区,里面其实也普通如常。尽管美国不缺空间,但斯特拉特福公司的办公面积还是显得有些拥挤。办公区走廊里,到处都挂着世界地图或区域地图,图上还标着许多值得密切观察的热点地区。地图多种多样,有经济类的,有军事类的,也有地缘政治类的。

市场化的情报机构

斯特拉特福就是靠地缘政治吃饭的,也是靠地缘政治起家的。其公开身份是一家战略预测公司,实质功能是美国智库型战略情报机构。与美国九大情报机构不同,它是市场化的,以盈利为目的,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在中国,现阶段尚未有这种情报作业模式。

Stratfor来自英文“战略”(strategy)与“预测”(forecast)两词的合写。美国一位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斯特拉特福是美国公认的“私人中央情报局”。美国《巴伦周刊》称其为“影子中央情报局”。美国媒体在报道斯特拉特福的业务时,都说它是通过公开信息来源搜集情报,这得益于因特网以及他们所运用的情报工具。

罗杰·贝克尔是该公司负责东亚事务的副总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去世界其他地方出差,贝克尔都保持低调,但是他对地缘政治问题的看法,却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贝克尔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斯特拉特福是一家私人情报公司,但独立运作,不受出资方、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影响。其核心工作框架就是地缘政治,运用情报工具,观察和分析世界,搜集和整理信息,并加工成情报,提供给客户。据悉,该公司提供的经济情报和公司情报居多。

斯特拉特福公司与美国情报界关系很深。现任首席执行官乔治•弗里德曼,情报渊源深厚,尽管其公开身份是政治学教授。《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该公司总部接触到的分析员或高级分析员,其背景包括来自中央情报局的反恐专家、军事情报局的东北亚问题专家、现役陆军军官、西点军校毕业生等。

在一次旅行途中,《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询问公司一名高级分析员的情报背景时,其他在场人员都三缄其口。情报界的规矩之一就是,同属的情报人员不得相互打听或泄漏对方底细。不过,该公司一位资深分析员意味深长地说,要知道对方究竟是不是搞情报出身的,其实很简单,老江湖们只要闻一闻对方身上的味道就知道了。在业内人眼里,弗里德曼、贝克尔都是老江湖。

中国档案

目前,中国已成为斯特拉特福公司在东亚地区的首要关注对象。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国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中国的领导人体系、中国国内热点问题、跟中国有关的国际热点问题,都是斯特拉特福全力关注的。

斯特拉特福做过很多有关中国的专题研究,其中一个专题就叫“中国档案”。

贝克尔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斯特拉特福研究中国的重点问题是,中国政府如何应对随经济增长而来的挑战。在这个大主题下包括了国内压力、财富分配、经济机会、国际供给线的脆弱性、中国海陆军发展等内容。同时,斯特拉特福还关注农民工管理、银行业改革、人民币政策、能源政策、中国在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东南亚)的活动等。

在中国周边“转战”

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官方的解释是使用过期地图导致误炸。

但斯特拉特福董事长弗里德曼在美国最先公开指出,美国不可能是误炸,而是有目的的攻击。而且,斯特拉特福比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所有其他媒体都提前确认美国巡航导弹所攻击的地点——中国大使馆。这算是斯特拉特福与中国的另类关系。

贝克尔2002年第一次访问中国。此后,他每年都会来中国几次,尽管至今不会说汉语。贝克尔去过中国东北很多地方,如丹东、延边、大连等地;他在日本、韩国和蒙古访问,也是为了东北亚事务。至于为何常去蒙古,他笑而不答,只是很隐晦地说,乌兰巴托汇集了世界上很多很有趣的人。

新疆、广西、山东,贝克尔也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贝克尔曾几次去青岛。据悉,贝克尔青岛之行主要与奥运会安保有关,特别是与美国代表团和美国在华企业的安全有关。据透露,2010年,贝克尔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上,他去东南亚旅行的机会要增多。

贝克尔还透露,未来几年,斯特拉特福关注中国的核心议题有:领导人换届、资源的获取、能源安全和使用效率、能源政策、与周边国家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南海政策、从“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进发的意图和能力、经济从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转变的能力与挑战、人口变化动向、军民空间计划、国际维和行动以及政治和社会问题的挑战等。

情报研究的手段与方法甚至比情报本身更重要、更保密。情报机构在搜集对手的情报时,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试图获取对手搜集情报的方法。至于斯特拉特福用什么方式研究中国的问题,贝克尔的回答只有一句外交辞令:“我们通过对中文媒体和中文研究的广泛阅读和监测、通过阅读其他有关中国的消息来源、通过与中国专家的接触、通过对中国的偶尔访问,来研究中国。”

贝克尔表示,中国自认为是个大陆国家,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其实是个岛国。中国北、西、南三面被其他国家包围,东边被大海包围,而大海又被美国包围。中国海上安全主要基于美国对中国的良好意愿,这也凸显出中国海上交通安全脆弱的一面。

最具价值的产品是战略预测

美国情报界的不少研究课题,不是中央情报局或其他八大情报机构自己做的,而是外包给了私人机构如研究所、基金会、大学和公司。

斯特拉特福的客户名单属于高度机密。贝克尔也一直口风很紧。但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该公司在圈内非常有名,从原副总统切尼所拥有的公司到军方情报机构,都经常阅读该公司的报告。另外,美国“财富500强”中不少大公司都是其客户。

斯特拉特福公司里还有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的大量订单。记者在美国期间接触过的采访对象中,就有人读过斯特拉特福给美国军方的报告。据说内容确实不错,路子不一般,很多东西是美国军方本身做不出来的。

另外,斯特拉特福不仅承担美国政府委托的课题,还承接世界其他国家政府或私人机构委托的课题,比如菲律宾、日本、韩国等都曾是客户。不过,这些国家多是美国的战略盟友。

斯特拉特福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未来事件和方向的预测。预测并不是简单提出几种可能性,而是努力确认影响未来的力量来源,以及未来最有可能的演变方向。因此,斯特拉特福最具核心价值的产品是战略预测。贝克尔说,斯特拉特福最大特点就是,只提供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即只提供情报,不提供结论。

据悉,斯特拉特福面临的主要挑战跟传统的情报机构差不多,问题都在于提供情报的准确性、多样性和即时性。情报准确才是生命。一旦预测分析不准确,生意就没有了。企业失误,损失可能是自己的生意,但国家机构失误,损失的可能是生命。

情报的多样性,来自多层面的、自由的交流,没有政治正确,只有最真实的事实。在斯特拉特福,实习生可挑战董事长,内部研讨非常动态,外行领导内行并不新鲜。情报的及时性则要求团队越小越灵活,能够及时报告、滚动报告。

最让斯特拉特福风光的预测是在1999年。它比美国情报机构提前获悉俄罗斯军队将抢占科索沃机场。当时,该公司在战场上的线人从不同渠道获悉了俄罗斯军队的动向。除此之外,外媒也曾报道该公司成功预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

斯特拉特福最大一次预测失误是,预测伊拉克战争打不起来。当时,公司内部有两派意见,争论非常激烈,董事长乔治•弗里德曼非常坚信伊拉克战争打不起来。由于弗里德曼一再坚持自己的立场,预测失败后,他自己承担了全部的责任。

情报档案管理制度 篇9

0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挑战来自“增长减速”和“结构调整”,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危机四伏。危机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严重危害到组织正常运作,并对组织的公众形象造成重大损害。面对危机,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有竞争观念,还要有危机观念;不仅要有危机管理意识,更要掌握危机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因此,企业有必要将危机公关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建立一个系统的、职能明确的、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的危机公关管理体系。而竞争情报(CompetitiveIntelligence,CI)恰恰是企业获得外部信息、了解外部环境、提供市场预警、分析竞争对手、辅助决策制定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基本理论

1.1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的概念与原则

目前,关于企业危机公关的理解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关系学中的概念,主要指当企业遇到信任、形象危机或者工作失误时,通过一系列的公关活动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谅解,进而挽回影响的一项工作。另一类是管理学中的概念,主要指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

结合企业危机公关与管理的概念,可将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理解为,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指,在企业危机发生前有效的预防、监控潜在的公关危机;在危机爆发后运用各种可能的公共事务与公关技巧解决突发的危机,实现企业目标,以提高企业危机处理能力的管理活动。

在危机发生前,企业要有效的预防、监控潜在的公关危机,建立健全的企业危机预警体系;在危机发生后,企业要遵循相应的危机公关管理原则,及时的用公共关系手段减少危机给组织与公众带来的影响,进而寻求公众对组织的谅解,以重新树立和维持组织形象。

1.2竞争情报与竞争情报系统

目前,有关竞争情报的概念阐述有很多,主要包括:美国竞争情报从业协会(SCIP)、国际情报学家约翰·普赖斯科特(JohnE.Prescott)、国内情报学家包昌火等的代表性研究阐述。综合以上阐述,可将竞争情报概念归纳为:竞争情报是企业关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的及时性、系统化的信息研究,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情报活动。它是用合法、道德的手段,通过长期系统地跟踪、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种信息,最终提炼出来的关键情报,具体表现出持续性、增值性、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和机密性等特征。

根据以上定义,竞争情报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帮助企业了解外部环境、提供市场预警、帮助企业分析竞争对手、辅助企业制定决策、帮助企业捍卫自身的信息安全等方面。然而,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要想很好的实现上述功能并非一件易事,零散的、非正规的竞争情报活动只能为企业带来有限的效果,而不能从本质上改进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状态、日渐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要求具有智能型、增值性、系统化和正规化的特性,而竞争情报系统就是这一要求的产物。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是提高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有效性的保证,可使竞争情报工作走向正规化。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整体模型的核心是竞争情报收集子系统、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和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而竞争情报工作的有效性高低取决于竞争情报系统内的三个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尤其是与各个阶段内的方法和技术选择密切相关。在竞争情报收集阶段,企业的情报分析专员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搜索引擎、专利检索工具、文本挖掘以及Blog、RSS、SNS、Wiki等新兴的Web2.0分析工具,尽可能多地收集隐蔽信息;在竞争情报分析阶段,企业的情报分析专员应根据需要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包括SWOT分析法、定标比超分析法、STEEP扫描和情景分析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在竞争情报服务阶段,企业情报分析专员要充分利用人、机结合的信息处理优势,利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和案例分析技术等,给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撑。

2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契合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契合是指他们之间的联系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契合;二是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与竞争情报系统的契合;三是竞争情报技术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中的应用契合。

2.1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契合

2.1.1关注企业环境

危机公关管理和竞争情报同样拥有环境是开放系统的观点,以便更好理解引起危机和促使危机发生的力量。它们都关注环境中由内到外的影响,如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威胁。

2.1.2站在整个组织的高度

竞争情报从一开始就关注从促进企业的目标实现来完善整个企业的管理,危机公关管理也试图将影响企业的内外部因素看成一个整体,将各种与危机公关管理相关的理论进行系统性的结合,管理对整个组织造成干扰的公关危机。两者都站在整个组织的高度,关注组织和相关利益者的生存和发展。

2.1.3存在动态性

竞争情报的收集分析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在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考虑时,会为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制定不同的竞争情报策略。企业遭遇的危机的种类多样化、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找到普遍适用的危机公关管理法则,为应对危机企业需要建立动态的危机公关管理体系。它们都以一种动态的、权变的管理方式解决各类突发事件。

由于对竞争情报的处理更接近于实际的方法,而危机管理更侧重于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宏观规划,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框架。因而,将竞争情报作为危机公关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危机公关管理过程中竞争情报的研究,对于企业更好地开展危机公关管理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2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与竞争情报系统的契合

2.2.1构建要素

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和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要素具有同一性,都来自于同一个组织,因此是可以互相参照使用的。构建要素主要由硬要素和软要素两部分组成。硬要素包括: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网络技术设施等;软要素包括组织网络,信息网络,人际网络,方法体系,各类数据库等。

2.2.2文化与理念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理念是一切管理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无论是企业危机公关管理工作还是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工作,都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系列被公众所认可的文化和理念。包括:共同奋斗的目标内化的理念与文化、共同协作的团结凝聚的理念与文化、防范于未然的防微杜渐的理念与文化等。

2.2.3运行模式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模式,主要可分为分散式、集中式、独立式等。具体采用何种模式,实行怎样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报需求和特点而定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参照并借助于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来建立,内嵌于其中。我们可以参照竞争情报系统的运行模式建立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模式(。

2.3竞争情报技术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中的应用契合

2.3.1功能原理

竞争情报技术是指人们为实现竞争情报工作的需要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手段、方法和技能的总和。竞争情报技术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指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最重要的工作是危机预警。竞争情报作为一种动态的环境监测和对手跟踪活动,能够成为做好危机发生前危机预警工作的重要工具。在企业危机公关管理的危机预警阶段,需要选择相应的.竞争情报技术来保证危机公关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3.2分析方法

动态的企业危机公关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信息进行监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尽可能的扩大信息监测来源,做好危机发生前的预警工作。竞争情报分析工具中最为有效的几种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STEEP扫描、情景分析、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数据挖掘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等。通过应用这几种分析方法,可以对企业的自身运行状况、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情况及行业的未来趋势做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以达到对企业危机及时预警的目的。

2.3.3应用环境

上一篇:二十三年弃置身下一篇:小学班级图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