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开放性学习总结报告

2024-05-30

毛概开放性学习总结报告(共10篇)

毛概开放性学习总结报告 篇1

专题一---------------------读《周恩来传》感受总理风采 专题二---------------------拍摄视频《亮剑》 专题三---------------------视频评比

专题四---------------------观《举起手来》有感 专题五---------------------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

专题六---------------------《回忆军事家邓小平》读书笔记 专题七---------------------时政热点——十八届六中全会 专题八---------------------时事热点之我见——美国大选 专题九---------------------专题学习总结

引言:

这次毛概的开放性学习主要分为九个专题,我们通过这九个专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了学习,收益颇丰,本文以报告的形式记录并总结了这次开放性学习。

专题一:读《周恩来传》感受总理风采

还记得第一次了解周总理,是小学课本,他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震撼了我当时年幼的心,并深深影响着我之后每一步求学之路。后来缅怀之情日益深沉,于是又读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让我对周总理更加钦佩。毛概 学习总结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来到大学,上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注意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后,又唤起了我对那个时代,对那些伟人的缅怀,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借阅了《周恩来传》。

我印象中的周恩来年轻时是热血的有志青年,但他更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其次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周总理不仅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还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身兼多职,鞠躬尽瘁,为中国的抗战和崛起倾尽一生。周总理真的是个全才!足谋多智,就好比诸葛孔明。同时,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他更是中国外交第一人,是将中国推向世界的第一人!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通过读《周恩来传》这部书,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周总理伟大而又高尚的人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的时代风云造就了周总理的精神品格。与此同时,周总理伟大的人格精神也影响、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前进,我会将这份情怀传承下去。专题二:拍摄视频《亮剑》

我们组成小组,怀着浓浓革命情怀,拍摄了《亮剑》中的经典剧情,得到了很好地效果。专题三:视频评比

全班同学认真观看了所有视频,并推选出了两部优秀视频,我们虽然没被选上,但还是觉得很值得。

专题四:观《举起手来》有感

一直很多人推荐这部爱国主义的战争喜剧电影,所以我饶有兴趣地认真观看了这部影片。

这部影片情节简单脉络清晰,讲述了中国农民和一队鬼子兵斗智斗勇、周旋战斗。最后敌人严重受挫,八路军和老百姓取得了圆满成功.保护国宝的过程中,适时的夸张还有阴错阳差使日本鬼子丑态百出,让所有观看此片的中国人都能大出一口胸中恶气。这部电影最深刻的便是其中夸张搞笑的鬼子,这种入木三分的夸张把敌人的愚蠢放大到了极点,放声大笑的同时更明白了是非美丑,让我更加 毛概 学习总结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正视战争,回归和平!

在片尾,一位幸存的日本兵蹒跚着走上山头,看着落日发呆不知在思索什么。突然,远处传来一句刚劲有力的话:“举起手来!”被吓呆了的日本兵缓缓地把手举了起来„„

这一幕,不正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人民举手投降了吗?侵华日军对中国的“三光政策”就此终结;对中国人民残暴的蹂躏和践踏就此终结;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抵制和抗争中就此结束!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感觉十分的畅快,也深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我要深爱并保卫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富强献身,我祈望和平,但我知道只有国家富强才不会再受人欺负。拿破仑一世说过“中国,那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让他睡吧,因为当他醒来时,他将震撼世界.”是啊,现在,21世纪,中国终于向世界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了!专题五: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

尽管老师体谅我们学习任务多,我还是听从了内心的召唤,特地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

从当我走进馆里的一刻开始,我就一直被深深地震撼着。中华民族,几经起起落落,历史变迁,物换星移,而当今,我们依然坚挺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路参观,让我领略了那些历史时刻,知晓了中国发展的一个个卓越历程,更加激发了在我心底那份作为中国人特有的骄傲。

从鸦片战争,侵略者打出第一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走出一步步探寻之路。而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并带领着中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如今,中国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日益富强,并有着美好的未来。

专题六:《回忆军事家邓小平》读书笔记

我是怀着缅怀和敬仰之情读完《回忆军事家邓小平》这本书的,有许多感谢。邓小平爷爷在我印象中是一个和善的老人,他虽然并不高大,但就是他,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浪,让新中国走上改革发展之路,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毛概 学习总结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这本书全面反映了邓小平的军事思想和实践,并饱含深厚的感情,回忆了邓小平的重要活动和做出重大决策的具体情节、过程和片段,内容丰富,情节细腻,生动感人。使我从中感受到了邓小平丰富的军事实践、超凡的胆识、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以及全局在胸、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和勇于挑战、敢于胜利的雄伟气魄,把握战机、开创局面的卓越才能。他真正做到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说过:“我是中**亲的儿子。”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一生,使祖国繁荣富强。

专题七:时政热点——十八届六中全会

不久前,10月24日召开了十八届六中全会,借此机会我认真了解了这次国家性会议。这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仔细分析,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会议中还着重指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其中专门提出了反腐倡廉,表现了习近平主席反腐的决心,以及中国共产党正在不断地自我净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因而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专题八:时事热点之我见——美国大选

美国大选在几天前才落下帷幕,毋庸置疑美国大选是最近几个月最热的时事热点,在大选期间我们宿舍页进行了各种交流和辩论。

首先,我和一名室友支持特朗普,另外两名室友支持希拉里,分歧就此展开。我们从政治主张出发:希拉里的政治主张基本沿袭奥巴马政府,而特朗普的政治主张则更具有变革性。支持希拉里的同学认为平稳发展才是当今国家发展的主旋律,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进行变革必将搅起全球经济政治不安,这对我们大学生是没有好处的;而我们认为特朗普主张的变革,是主张改善与中俄的关系,就这一 毛概 学习总结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点来说对中国绝对是有好处的;其次变革页代表着机遇,我们不应该害怕改变而应专注并抓住机会。对于两位候选人的互掐我们也闲谈了一些。最终美国大选以川普获胜告终,我们的讨论也到此为止,专注学习才能在新时代有能力抓住机会嘛。

专题九:专题学习总结

这次的开放式研究型专题学习的内容可谓十分丰富,九个专题,九种学习,让我学习和了解到了书本中学不到,平时看不到的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这次的学习让我更能静下心来,在聒噪的多媒体时代中宁静地阅读过去伟人的传记,品味那个时代的风采。这种学习模式也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我们宿舍一起拍摄视频,一起合作并快乐着,这些都将成为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

我现在更能注意到电影背后的思想和意义,而不是仅仅为场面精彩而看电影,那些藏在喜剧桥段下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博物馆中,我见我所未见,想我所未想,留下的不仅仅是震撼,更有情感和思想铭记于心。

毛概开放性学习总结报告 篇2

一、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学要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那如何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愿望呢?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出示一个已知输出数、输入数未知的计算盒,请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本领将输入数经过计算盒的变化过程表示出来。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状算图和算法流程图表示出输入数的变化过程;紧接着,又让学生动脑算算怎样求出输入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思考过程,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的讨论交流中去,求输入数的方法就迎刃而解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密切联系学过的知识,为得出输入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使学生主动学、主动探究,教师只是适时地进行点评,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二、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对象,以便进行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科学运用评价机制,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进行讨论,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充分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使学生处于思维 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

毛概学习总结及心得 篇3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首次提出是在党的七大,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落足点,这些事毛泽东思想的主体部分。然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6个方面组成: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它是毛泽东思想的基石);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具有很大的探索性和先导性);第三、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对我国的建设发展具有相当的意义);第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第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只有思想政治和文化得到了发展,国家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而发展);第六、党的建设理论(要形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首先来谈一下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提起,在之后的讲话、报告中健全,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念;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邓小平最重要的理论观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及中国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毫无疑问,从吃不饱穿不暖,贫困潦倒到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不正是摆明邓小平理论的成就了吗?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之后所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毛概课程学习自我总结 篇4

最先,郭老师带来了人们史无前例的教学方式,使我们从传统式枯燥乏味的学习中,变成了活跃性而积极主动的上学。郭老师更改了过去那类“一点必讲,考虑周全”的授课方式,使大家的讲课变成了随意灵便的学习培训。根据郭老师的解读,使大家觉得到书上的基础理论并不是毫无价值令人厌恶的批评;反而是待人接物成材发展趋势的务必聪慧,是恰当分析问题解决困难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和方式。与此同时,大家也了解到了该基础理论对自身成材和發展的关键实际意义。

郭老师一节课都是会使我们的同学们登台做新闻播报,这一个人行为不仅使我们在校园内这一小的日常生活圈中掌握到世界有多大,搞清楚当今的基本国情,便于未来作一个对我国和社会发展有价值的人;并且,也给了大家上演讲台的机遇,磨炼大家的胆略与沟通能力。每一次在学生们广播完新闻报道以后,郭老师还会继续对重大新闻开展评价和引导,使大家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郭老师每一次的评价都是会使我们获益匪浅,那不单单是对某事情的评价,反而是根据某一事情,延伸出社会发展、我国、大家的品德修养这些实质问题。好的使我们钦佩学习培训,不太好的使我们思索并引以为戒。

除开播报新闻以外,郭老师还机构大家开展授课。这类“老师学生互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成大家史无前例。她使大家清除了之前对思政课的低沉的印像。在我么来看这类教学方式具备许多优势。说白了三人行,则言必信行必果,每个人有他的优势和不够,让学生们上演讲台讲课,就是使我们共同进步,彼此之间提升道德情操,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有梦想、有社会道德、有专业知识、有组织纪律性四有新人。与此同时,每一个人的观念也是不一样的,必然有他的个人见解和优点,也是有他的不够,根据这类与大伙儿沟通交流的方法,教师可以给于大家纠正指导和夸奖,在改正自身短处的与此同时提高信心。

古有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上二种方法使我们拥有向别人学习培训的机遇,之后,郭老师又明确提出了设定辩论会的好玩方法。辩论会是一种很活泼的新项目,它不仅必须大家观念搜集许多相关资料,还必须大家可以在演讲台上把它有效的阐述出去。根据这类方法大家学习培训到了大量更加深入更广的专业知识,锻练了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台子上的同学们在白热化的争辩的与此同时,观众席的同学们也用心的思索着,并最后为其发帖子,教师也会对同学的思想观点观点开展评价和引导,这类互动交流的方法,彻底摆脱了过去毛概课低沉昏昏沉沉的情况。使大家对学习培训这门课拥有更高兴趣爱好。

自然最使我们喜欢的或是郭老师的讲课了。郭老师针对书里的杰出老前辈开展了各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并应用了许多多媒体系统文档,如照片,视频,短视频,歌曲等,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杰出老前辈们为祖国作出杰出奉献的影子。尤其是大家杰出的毛泽东主席,他的聪慧与才能,迫不得已使我们晚辈敬佩敬仰。也有许多名人,她们的观念和质量全是十分的祟高,非常值得人们学习培训的。在郭老师的解读下,大家好像重回了当初当年这些名人的身旁,亲眼看到着她们的精湛观念与个人行为,我觉得,这针对将要变成我国中坚力量的大家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思想道德修养。

毛概—改革开放 篇5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说,了解改革开放是了解中国最基本的途径;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说,这部书(指《邓小平时代》)能够告诉读者中国发展道路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帮助读者理解中国改革的昨天和今天。

整本书围绕邓小平的经历和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的反应,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在这场影响中国历史的变革中,邓小平以其开放的思想,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坚毅自信的性格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掌舵人。改革开放给中国、中国人民带来最大的改变无疑是经济的开放以及一个更加民主的中国,然而本书却描写了邓小平的经历以及邓小平面对整个环境的反应,远远超过了政治或经济的范畴,我相信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加理解邓小平当时所面对的环境,以及他是如何在各个方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

一、邓小平经历——锻造了一个更好的领袖

邓小平非常聪明,在家乡念书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惊人的记忆力,这就让我们不难相信他在此后的革命生活中几乎不用纸笔记下什么东西,以及在没有稿儿的情况下与外国领导人侃侃而谈却极有逻辑性。记忆力非常好还让邓小平在他16岁那年通过考试赴法留学,是84名四川学生中最年轻的一个,虽然在法国也未能完成他的学业,但是赴法留学却让邓小平人生中第一次认识到了西方,并在那儿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认识了周恩来。

邓小平回国后在上海地下组织时也在周恩来手下做事儿,使他能够在周恩来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江西领导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带领部队。邓小平是一名军人,这为他在1977年以后他复出在军队具有极高的威望和在军队进行改革,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邓小平的经历中,不得不说的是在文革中下方江西的事儿,在江西的那几年,邓小平没有像有的受到迫害的老干部一样意志消沉,相反,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沉稳,他是一个话不多的人,下方江西后更是如此。同时,在那段时间里,邓小平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中国今后应该何去何从,中国应该如何改革,该走向何方。我也认为正是这段岁月锻造了邓小平坚毅的性格,甚至在面对“****”的时候,他都表现出一种极其的坚毅和肯定,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1974—1975年毛泽东让邓小平复出,对支离破碎的国家进行恢复和整顿,这段时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手下,逐渐负责一些外交方面的事务,甚至代表中国在联大讲话;另一方面,邓小平在整顿期间更加谨慎地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等等方面的工作,他在发展经济、科技和毛泽东的控制之间进行着小心翼翼的平衡,因为他吸取了下方江西之前的教训,他深知中国要发展必须发展经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而不是靠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但是他又要避免惹怒毛泽东。在他艰难的努力下,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最终还是让毛泽东对他产生了怀疑而再次离开工作。

在1977年以前的种种经历,让邓小平了解中国也了解世界,他的性格更加自信而沉稳,理智而清醒,也让他能够在1977年复出后能够带领中国实现破乱反正,维护国家安全,艰难但坚定地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我们今天依然生活在这位伟大的领袖开创的政策下。

二、稳定的内外环境

邓小平深知,要想在中国安心地搞改革,搞对外开放,一定要有稳定的内外环境,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也让他在任期间,致力于对内对外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统一。而事实也证明,不管在外国领导人眼中,还是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方针,并成功用以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都显示了他的成功。

在台湾问题上,邓小平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但是与蒋经国政府的多次交涉无果后,邓小平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把这一艰巨的任务留给了他后来的继承者。但是,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在香港问题上,邓小平用他强大的外交能力,在与英方的谈判中,为中国重新收回香港的主权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谈判中展现了他一贯的自信、强硬的一面;在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之前,他在各种场合强调了香港的政策将在以后得到延续,努力地去打消香港人民的担忧;在面对主权问题上毫不含糊,在面对有官员在香港问题上说可以不驻兵时,他非常气愤,并公开明确表明必须要驻兵,既然主权是中国的,为什么不驻兵;他派许家屯到香港负责香港问题,为香港的回归做好准备„„邓小平经常说,他希望自己能活着看到香港的回归,但最终他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钱其琛外长描述:主权交接仪式的一整

天都在下雨,但是我相信普天下所有中国人都会觉得,这是为中国人洗刷耻辱的一场雨。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掌舵人肯定为他在收回香港的主权问题上感到自豪。

对外,邓小平在曾经在周恩来和毛泽东手下工作,学习到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在外交上,他常常展现出了他的自信、沉着、机智幽默、直截了当,很多与邓小平打过交道的外国人都表示邓小平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人能够在外交上,像邓小平那样表现出自信和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了。邓小平在80年代,在苏联遏制中国的时期,打开了与美国合作的大门,在80年代带领中国与美国建立了深厚的外交关系,并加强了军事技术方面的交流,同时,维持着中国外交上的自主。邓小平还与布什友好的关系,甚至在“****”后,布什还主张对中国实行较温和的制裁。此后,当布什在电视上被问到他遇到过的最伟大的领导人是谁时,他没有说哪个人特别伟大,但是他补充道,邓小平是个不同凡响的领导人。

邓小平在80年代,用他高超的外交技术,为中国与美国、日本建交并建立友好关系,遏制苏联,制止西藏独立的要求,收回香港,遏制台湾的独立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内外环境。

三、改革开放——中国走向现代化

对于中国的命运,邓小平一直清楚地知道,中国已经太落后于世界了,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科技,中国才能前进。然而,在刚刚结束毛泽东统治和文革一两年时,中国人民不会意识到这点,中国的绝大多数官员还抱着毛泽东的意识形态的陈旧观念,反对一切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他们随时都会嗅到走资派的味道。因此,邓小平派了大量的官员出国考察学习,中国的官员在西欧发达先进国家,看到工人不仅不像受到资产阶级压迫的艰难,反而生活水平非常高,西方发达国家发达的科学技术,高效的生产率也使他们幡然醒悟,中国已经落后世界太多了,中国的官员们也意识到中国该有所改革,向西方学习了。出国考察的官员还要求写报告。解决了官员们的意识问题,不久邓小平就开始着手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了,中国在科学技术上主要向美国学习,但是机器设备等大都来自日本,而日本部分商人、官员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帮助。

邓小平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大多数重大改革问题,不论经济上的还是政治上的,都会先进行试点,这已经成为了党和国家处理重大改革问题的要求。试点大概起源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先在广东和福建试点进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引进外资,鼓励人们发展工商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试点在当时有重大意义,邓小平在面对党内保守派的反对的情况下,先搞试点,如果试点取得重大成功,他可以以此向保守派证明,从而在全国推广;如果试点不成功,也不会给整个中国造成较大的破坏。在试点前,邓小平也让胡耀邦组织了大量的专家进行讨论和考察,其中包括东欧的一些专家,在经过考察研究后,达成一致意见,中国太大,各地区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不适合全面开放,逐步渐进的开放和改革是合理的,邓小平采纳了这种观点。

此后,广东和福建的试点带来了一系列腐败和通货膨胀的问题,一度成为遭到保守派的攻击,但是随后,在邓小平的主导下,开放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又增加了特区,此后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较为全面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中国的大发展带来了春天。

政治的改革相对经济开放而言是滞后的,直到1986年才将政治改革重新提上日程,在邓小平眼中,中国的政治体制存在问题,同时,他对中国的官员提出了最严厉的批评: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 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他希望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高效的政府。

四、教育、科技、军事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政治,而是涵盖中国的方方面面。

邓小平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他深知教育是阻碍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文革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处于一种完全停顿状态。在1977年与当时教育部长刘西尧谈论是否能再当年恢复高考,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邓小平当即决定于当年恢复高考,尽管开学被推迟,大学的录取率也极低,但是至少高考制度恢复了。刚恢复高考,学生们反映条件极差,教师教授的知识也非常陈旧,但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提供了一种选拔方式,不再是靠组织干部的推荐。

同时,在与美国外交关系正常化之后,邓小平就与当时的胡福政府提出要派留学生出国,在达成一致后,中国逐年增加向美国派出留学生学习交流,而且他从来不担心他们会留在美国不回来。

在邓小平进行整顿期间,当时胡耀邦提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被毛泽东看到后,遭到了严重的批评,而其实在邓小平认识到,中国发展需要先进科学技术,做一不管是在整顿期间,还是在1977年他再次恢复工作之后,邓小平都非常注重科技的发展,邓小平在与日本、美国外交中,积极促成与美国、日本的技术交流,中国得到了很多帮助。

在军事方面,邓小平对军队进行了改革和建立权威,他精简军队,并且为军队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总体上而言,中国的军队现代化是为经济发展让路了的,为此,面对军队官兵要求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发展时,为了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邓小平不得不向军队解释为什么要推迟军队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而伟大的领袖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作出并推进了这一伟大的变革,为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发展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尽管在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后期的经济发展的过急和1986—1987年的政治改革,导致了80年代后期很高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还有邓小平在“****”中可能限制了中国民主自由的进一步发展,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无法抹杀邓小平为中国带来的改变和发展机遇。

毛概开放性学习总结报告 篇6

作业一:制作模型,实出微观学习的实践性。

对于化学初学者来说,分子、原子等构成物质的微粒,由于其不可观测性,显得非常抽象,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借用教材中(或教师自画)的一些模型图、多媒体动画等增加直观性,帮学生构建有关分子的构成、原子的结构的基础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原子、分子模型。但要把抽象变具体,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除了用书面作业进行适当练习和强化外,还可布置学生自制一些分子、原子模型,在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业二:编写故事,提升微观学习的人文性。

由于微观知识的抽象性,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采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利用想象来丰富学生的微观认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课堂上利用宏观的事物类比微观,用科学而有趣的语言描述一些化学现象等。有了这样的引导和练习,在课堂以外,再可以布置一些以想象为主的开放性作业来进行巩固和提升,如以拟人化的方式写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科普小论文或是编写一些小故事,可充分挖掘他们想象的潜能,让他们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而且学生在做这类开放性作业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写的小论文或小故事是比较多的,可以从以下几种类型来挖掘。第一,以“某分子”、“某原子”或“某离子”为主题写自我介绍型的科普小论文,如“我是一个水分子”、“氧原子的自述”等;第二,以微观离子的身份来解释说明一些宏观的现象和变化,如氨分子扩散实验、氧化汞的受热分解等;第三,以一类微粒、一种规律(如电子得失规律)等为主题编写故事,如“微观王国”、“金属原子历险记”等。在布置这类作业之后,教师可做适当指导或提供上届学生的范例,并对需要写到的知识、现象、解释等做出相关要求,既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又具有科学性,且类比恰当。如在学完离子形成后,有同学写道:她住在钠村中,它们都嫌电子太多,于是有一天她走出村庄,想把电子送给别人,她先后到了钾村、钙村……都没有把电子送出去,后来在氯村中终于把电子送出去了。

作业三:建构导图,增强微观学习的综合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知识以理论和概念为主,而且各概念和理论间有许多内在联系,如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各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可对微观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内部联系,同时也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学完本单元知识后,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可布置给学生这类开放性作业。学生在完成时,首先需要把各概念弄清(达到了复习巩固的目的);然后要把各概念间的关系理清,形成知识链;最后把各链间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网络。这一过程的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

在建构“物质构成”思维导图时,由于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布置作业时要有层次性,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如用箭头和方框图(或大括号)表示出物质、元素、原子、分子、离子之间的关系,箭头短线上最好填上关键词,还可以扩充和举例(要求较高);用箭头和方框图表示出氧气、氧原子、氧分子、氧元素间的关系(要求较低)。如果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不熟悉,应事先给学生举例说明,如分子[构成分成]原子。由于这样的作业弹性大,学生的创造空间大,不但能内化微粒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篇7

年级09级四班

年月日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大

内容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所在的药王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改革开放,兴城,农民,电器,衣服。

一、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和中华国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全会并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教训,提出要按实际情况来发展经济,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的经济理论,洋跃进方针被否决,取代之的是的改造开放政策。邓小平指出,“经济民主,重点不只是政治,重点是经济民主。”“城市带农村,大城市带小城市。”[1]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公民经济的基本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三十多年来,为改变工农差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1.所有制改革。

2.价格改革。由政府定价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3.建立市场体系、商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4.宏观调控体系重建。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改革。

5.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

6.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7.对外开放。

[3]

二、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2]

(一)民以食为天

学者普遍认为,土地权属模糊是失业农民利益受损的重要根源。[4]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5]从1982~1986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央接连发了5 个“一号”文件,在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6]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加分配,把个人的有效贡献与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有效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普遍推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取消了农业生产指令性计划,实行合同定购制;鼓励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和非农业的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推进了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建设,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也有一定发展。可以说,经过改革,农村作为传统经济中自然经济色彩最浓、经济发展水平最薄弱的环节,其运行机制基本上已率先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村新经济体制的实行和政策的不断开放,使兴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人们摔开膀子图生产。渐渐地,随着改革开放实行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90年代初,粮食基本满足人们的需要。到了1993年、1994年,粮票基本没有用了,粮食在那里都能买到。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人们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改变了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的问题。

(二)“家用电器是手电筒”

看过春晚小品中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人都会记得白云大妈所说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的笑话,不过笑话不全是假的,那个时候的电器确实少的可怜。我妈妈说那时侯她嫁过来时只有一台缝纫机。记得小时侯,整个村里只有一台电视机,还是黑白的,到晚上全村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看得不亦乐乎。后来很多人家买了许多家用电器,像电饭锅、电风扇、彩电等。可见人民生活水平是大大地向前跨进一步。很快进入了九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电视机已经普及了,彩电的数量也已达到90%多。尤其是近几年,更是飞速发展。很多农村家庭都买得起电冰箱,洗衣机。每家都有了电话,很多人买了手机,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交流越来越广泛。很多家里都有了摩托车,三轮车。再也不是单一的自行车了。

(三)从穿暖到穿好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人们思想十分守旧,穿着单一,色彩和样式非常地单调,稍微贴身或外露的衣服都被认为是不正经。后来轻薄的“的确良”、“洋布”开始流行,再后来套装、五颜六色的轻薄短小的羽绒

服、牛仔服、西装、T恤、皮鞋、皮凉鞋等等也都在农村流行开来。以前只是过年时给孩子做新衣服,结婚时给新媳妇做新衣服,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买件新衣服,而现在,不仅年轻人日常就打扮得很漂亮,孩子们穿戴得鲜艳,婴幼儿的服装饰品细分化、品牌化也都越来越显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服装。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思想也从“穿暖”变成了“穿好”,人们纷纷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毛概 我看中国的改革开放 篇8

自1979年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多年年的历程。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中国改革攻坚任重道远。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改革攻坚的深层次矛盾的挑战。改革是探索和破旧立新的过程,由此引起的议论和争论在所难免。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把双刃剑。

一,经济层面

历经近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改革进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并不平稳,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终于走过这一切,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经济结构趋向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日益上升;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改革前夕,国际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打开,中国对外贸易几乎是立刻就取得了可观的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4亿人摆脱了贫困,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过去25年来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这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巨大贡献,也是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国正朝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不断前进。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问世,将使得中国社会和改革更加健康发展。

二,政治层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从执政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30年来,这一认识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得以实现。

1、执政理念上的变化,为执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2、执政方式实现了科学执政的转变要做到科学执政,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执政方式实现了民主执政的转变。

4、执政方式实现了依法执政的转变。

三,文化层面

1、文学艺术日益繁荣,文艺创新成绩斐然。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学艺术创作观念的可喜变化,创作活跃,成就斐然,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2、公共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3、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随着文化的商品属性、市场属性、产业属性日渐为社会所认识、接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式也逐渐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4、对外文化交流步伐加快,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提升。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出封闭,融入世界。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数量逐年增加。民间交流、文化贸易也从无到有,不断扩大。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和展览,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进入国际文化市场,深受欢迎。

四,重要成就

1、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提高

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10871亿元。三十年间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到2005年,我国GDP已经连超法国和英国,世界排名跃居第四,2011年我国GDP已经会超过日本而跃居世界第二。

经济实力的增强极大地激发了国人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奥运反恐、海地维和、索马里护航,中国军队向世人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相信中国军队也必将完成新时期“打得赢”、“不变质”的两大历史使命。此外,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一国两制”模式成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载人航天使太空第一次有了中国人的声音,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抗击地震灾害,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组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国际上,解决朝鲜半岛核争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等,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过去的五三十多年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五,弊端与问题

1,政治经济改革未能同步的问题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而愈发的暴露出来。某种程度上而言,政治改革的滞后性和不彻底性限制了经济改革的继续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保持。

2,经济需要转型。我国近年来赖以发展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已经达到一定的瓶颈,相邻的越南、印度也对我国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有一定冲击,因此我国继续深化经济改革的工作应注重谋转型。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 篇9

的确,语文的足迹遍布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看报纸杂志,听广播电视,读中外名著,赏名胜古迹……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书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有生活内容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才是有生命的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讲,单纯的语文是不存在的,它扎根于社会生活,生长并茂盛在社会实践之中。生活是语文的土壤,有社会生活丰富的养料才有语文的枝繁叶茂。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开放。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保证学生主体能够自主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具体地说,它包括:

一、内容的开放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念,逐步形成大语文意识。语文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多渠道开展大量言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多感官参与,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并且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或调查社会热点、或拓宽课文内容、或开发生活资源,力求丰富多彩,这样才能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多方面的需要,才能促进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和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八年级上册以“说不尽的桥”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将学生分在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又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联”“桥梁设计”等子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查阅收集资料,走访专家,游览参观,获益匪浅。

仅从教材中的这些综合性学习专题是不够的,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还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当前的时政要事,适当变通、增补,创造设计符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状况的综合性学习方案。“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中,而是建立在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完全可以对教科书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和完善。”比如:结合中央电视台评选“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就可以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有一种感动叫永恒》;结合世界重大的自然灾害,全人类都伸出援助的手,就可以进行《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二、过程的开放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要求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综合性学习重在关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学习活动,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础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它不仅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方式上,可以是自由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在实践手段上,可以让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讓学生走进网络虚拟世界,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

以社会实践为舞台,展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人文魅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开放的姿态把学生引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将课堂上的生活情景再现为实实在在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语文” 的无穷乐趣和价值。在组织“与广告亲密”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广告词,教师还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词的审美意蕴和其中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实地考察,然后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出发,为家乡武夷山旅游景点、特产写广告语,以增加其知名度。学生踊跃参与,其作品如“千峰竞秀武夷山,竹排争流九曲溪”“武夷茶文化,国宝大红袍”“要想活到九十九,就喝武夷留香酒”“美酒佳肴哪里找,武夷特色小吃好”等。这些广告语虽然稚气,但也能体现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创造性劳动。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也是将所涉及的学科知识统整的过程。选择学科之间的知识连接点作为主题内容,统一整合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将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放在同一平台上,最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直接影响了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对“茶的漫话”这个主题的探究就涉及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统整。学生依兴趣小组,如“茶艺茶道组”“茶的诗词组”“茶的历史组”“茶的功用组”“名茶组”等进行探究考察活动。这样,学生就将语文学科知识和历史、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中,整合知识和能力。

三、师生关系的开放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收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成果往往会给教师一个惊喜。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真正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意识的人,是一个个自由自主的人,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的鲜活的生命体,树立以生为本的育人观念;二是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转换机制,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2.有效地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时空的开放

由于新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同时语文学习资源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我们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时间不再限制于课内,可延伸到课外、假期。活动的地点也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而定,不再限于教室,可以是图书馆、街道、网络等。即使在教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尝试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五、结果的开放

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具体情况,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如“走上辩论台”可组织辩论赛;“说不尽的桥”可写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科海泛舟” “走进小说天地”可进行知识竞赛;“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古诗漫步”可进行探究成果展览;还可以进行情境表演、游戏、赏析等形式。

活动的结论也要具有多样性。既可以得出统一的认识,也可以保留多种意见;既可以形成完整的结论,也可以留有一片空白。所谓学无止境,要保留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其求知欲,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进取敞开方便之门。可能学生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重大的问题,或是提出创造性的观点,但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是比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收获。

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开放性的原则,它通过课堂内外、学科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个广阔的语文空间,真正实现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它如同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很狭窄,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过程当中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能从兴趣出发,把听说读写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融会其中,让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语文学科之外的方方面面,使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激情碰撞,使语文学习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参考资料:

1.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开放大学学习模式调查研究报告 篇10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

【摘 要】

对远程学习者特征的认知往往易停留在工学矛盾、以在职成人为主等一般性描述上,且据此开展的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也不多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发生变化,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高等学校,其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办学系统的全国覆盖、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目标以及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的理念,使得自身学习者的情况更加复杂、多样。本文在现有学籍管理系统和问卷、访谈的基础上,对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年龄跨度、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基本特征,以及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学习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认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结构复杂且分布广泛、学习动机多样且学习需求实际,据此提出需要政府对国家开放大学给予政策和经费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转变和具体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学习者研究;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建议;国家开放大学

一、背景与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等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明确了“国家开放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1]。“国家开放大学建设不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翻牌”[2],而是适应历史发展的战略转型,是由规模化办学向质量办学的转型。这种转型直观上看是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专业和课程建设、系统运行机制、考试考核模式、信息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或转变,而本质上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与创新,是以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价值取向的转型。

ISO9000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从用户的角度把质量定义为“产品适应用户需要的程度”。相应的,一所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学习者需要的程度也就成为衡量其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别是,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教育部关于同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复》要求国家开放大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学习者在年龄、地域、职业、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对不同类型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程度等方面的特征,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开放大学的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的开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以及考试考核、教学与管理的模式等。因此,国家开放大学要成功实现转型和升级改造,必须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对学习者有个清醒、准确的把握。

文献调研发现,尽管业内对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工学矛盾、以在职成人为主等,但是在年龄、地域、职业、学习需求、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高等学校,其教育对象的开放性、办学系统的全国覆盖、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的目标以及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的理念,使得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无论在年龄跨度、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基本特征方面,还是在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学习特征方面,都更加复杂、多样。同时,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也发生着变化,社会成员对职业技能和新知识技能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需要国家开放大学要对其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便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研究主要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工具,使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对国家开放大学现有学籍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掌握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基本状况,并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选取中东西部(湖南、广西、成都、太原、河北、沈阳、大连、无锡、浙江、南海、云南、广西、甘肃、西安、新疆兵团)15个省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覆盖本、专科78个专业,最终回收问卷8550份,其中有效问卷6721份,有效率78.61%。整个研究主要从学习者结构、学习动机、学习期待、知识与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查、访谈和分析,以期对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者有一个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

二、学习者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在校生总规模达367.63万人,占我国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的10.37%;招生总数(1,088,876人)占我国高等教育(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本专科在校学生(11,292,355人)的9.64%[3]。

1. 年龄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年龄跨度大,从18岁到80岁都有。其中,以18-25岁最为集中,占44.41%;其次为26-35岁,占38.69%。已婚学习者比例达61.66%。

2. 地域结构

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覆盖面广,学习者遍及大漠边陲(如在校生占比新疆2.78%、甘肃2.34%)、林海草原(如在校生占比内蒙古2.15 %、黑龙江1.70 %),少数民族地区(含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在校生占比6.35%(233,304人),西部地区(含山西、内蒙古、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等14省市自治区)在校生占比35.66%(1,308,621人)。

3. 从业结构

学习者以在职从业人员为主体,工作领域集中于第三产业。在校生中在职从业人员比例为76.81%(不含自由职业者),学习者职业领域分布集聚度较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规模的62.61%,其中,教育类比例最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以制造业(如纺织业、汽车制造业等)为主;传统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比为1.26%。

4. 区域结构

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服务群体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基层学生(地市级以下)占在校生总规模的67.10%。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居住和就业在城镇地区的占比为93.29%,但户籍仍在乡镇以下的为34.42%,居住地与户籍地分离现象显著。在校生中,“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占比5.45%(196,597人),士官学生占比2.83%(103,982人),残疾人学生占比0.2%(5,984人)。学习者当中,士官等特殊群体及农村等教育资源匮乏地域学生占比较高。

5. 岗位结构

学习者在工作岗位职级上,以普通工作人员为主。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从工作岗位级别角度看,普通职员的比例达75.00%,中层领导比例为13.35%,位于领导或决策层的占11.65%。

三、学习者学习动机

调查问卷中“学习动机”部分,共19个题目,包括19类学习需要,这些学习需要分属于动机的三个维度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完全符合”、“符合”、“说不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计分为5、4、3、2、1。分数越高表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越高、越强。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学习动机呈多样化的特点,以“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主要学习动机。

1. 学习动机普遍较强,多项学习需要得分较高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普遍较强,有8项学习需要得分均值在4.0及以上,这8项学习需要分别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文凭的需要、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充实生活的需要(按得分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而一些情感类动机如实现自尊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等得分较低(接近3分或低于3分),不是主要的学习动机。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动机倾向以内部动机为主,包括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增强个人竞争力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也比较强烈。

2.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动机强度不断减弱

20岁以下年龄段学习者学习动机均值为3.95,40岁以上学习者学习动机均值为3.68。不同年龄段学习者间的动机差异主要表现在增加收入的需要、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等方面。30岁以下的年轻人较为看重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改善家庭生活质量的需要,有着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主要表现为外部动机。

3. 来自不同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所差别

来自不同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所差别。来自第一产业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最强,学习动机均值为3.92;其次是第三产业,学习动机均值为3.87;最次是第二产业,均值为3.82。鉴于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学习者是学生的主体部分,对比这两类学习者在19类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按照从业领域分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做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结果发现不同从业领域学生在增加收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文凭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4. 来自不同区域的学习者学习动机各有侧重

国家开放大学是跨区域、跨行业、办学体系覆盖全国城乡的新型大学,主要由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组成,每一级办学机构分布的地域有所区别,面向的人群亦有不同。总体而言,“分部”主要设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学院”设在地市,“中心”设在县市、乡镇,不同层级的机构将面对不同区域的学习者。

来自不同区域(分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6类)的学习者在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服务社会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文凭的需要11项需求方面差异显著,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变化特点。

在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增加收入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文凭的需要6项学习需要方面,沿着直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顺序,学习动机呈强度下降趋势。在服务社会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实现自尊的需要、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业或改善就业的需要5项学习需要方面,沿着辖市、省会城市、地、市、县市、乡镇、农村顺序,学习动机强度呈上升趋势。来自城市的学习者更为看重提职或评职称的需要、改变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满足家长期望的需要;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学习者更为看重服务社会的需要和求知的需要。

四、学习者学习需求

调查问卷中“知识需求”部分,共7个题目,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大类,基础知识包括外国语知识、计算机相关知识、自然科学类知识和人文社科类知识;专业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法,选项分别为“非常需要”、“需要”、“说不准”、“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依次计分为5、4、3、2、1。“能力需求”部分,共有13个题目,能力分为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学习者按照能力需求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需求程度最高的排在前面,依次类推。“学习期待”部分,共有11个题目,主要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媒体形式、支持服务等方面的期待。

1. 希望学以致用,更加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1)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超过半数(60.66%)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符合实际工作需要,22.39%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扩展知识面,10.71%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培养动手操作技能,有6.23%的学习者希望课程内容能够更多地反映学科前沿。

(2)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尤其是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

调查结果分析显示,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强度整体高于对基础知识的需求强度,其中,学习者对于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强度最高(4.39),其次是计算机相关知识(4.30)、专业理论知识(4.30);学习者对于外国语知识的需求强度最低(3.58),其次是自然科学类知识(3.69)。专业技术知识包括专业方法、程序、实务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习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对实际工作最为重要,所以其需求强度最高。总之,学习者往往会根据每一类知识对实际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确定该类知识的需求强度。

(3)不同工作年限学习者的知识需求存在差异

在基础知识方面,工作年限长的学习者对外国语知识的需求偏低,而不同工作年限的学习者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专业知识方面,工作年限为0-6个月的学习者对于各类专业知识的需求强度最高,分别为专业技术知识(4.43)、专业理论知识(4.34)和专业前沿知识(4.18);工作年限越长的学习者,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强度越低。

上一篇:高一英语短文改错习题下一篇:六一儿童节话题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