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06

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5篇)

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全省民政工作,部署2010年主要任务,以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刚才,传达了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暨民政法制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表彰了民政业务

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交流了5个地市的工作经验。因这次会议是与全省优秀退伍军人表彰大会套着开的,所以也请各地市主管领导一并参加。在此,我代表省民政厅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地市主管领导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会儿永波副省长还要对民政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希望大家贯彻落实好。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9年全省民政工作回顾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民政干部围绕大局,突出重点,戮力同心,奋发进取,推进了各项民政工作实现了新发展,全省民政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突出提标扩面这一重点,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提高城乡低保标准。2009年10月起提高后的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每人每月221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1200元。2009年共争取国家补助我省城乡低保资金29.59亿元,省级资金2.2亿元,保障了全省275万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二是探索低收入家庭救助。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管理办法》和《关于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扩大了社会救助范围,完善了全省社会救助体系。三是推进城乡医疗救助。2009年全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在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和救助方式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共争取国家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35亿元,省级2.65亿元,救助202万人次。同时,五保供养、救助的规范化管理等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

(二)突出基础建设这一重点,城乡社区建设实现新拓展。一是召开了肇东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推进全省社区建设向农村纵深发展。二是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投入4450万元,全省各地共投入资金5.2亿元,扶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231个。三是全面启动了“难点村”的治理工作,使全省255个“难点村”中的65个得到有效治理。同时深入推进和谐社区示范活动,加强了对社区干部培训,提高了社区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三)突出机制建设这一重点,救灾救济工作迈出新步伐。一是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使用管理情况,增加了慈善捐赠工作的公信度,民政在支援灾区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出台了灾情会商管理办法等,从制度层面了提升了灾害救助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突出重点实施应急救助,特别是针对森林火灾、地震以及全省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涝等灾害,深入一线,核查灾情,应急处置,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肯定与表扬。四是积极争取资金支持,2009年全省共争取国家支持各项救灾资金2.62亿元,省里支持倒危房改造资金2000万元,外省市给我省捐赠款400万元,全部下拨灾区,有效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五是开展了减灾进社区创建活动,2009年全省有1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同时还组织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等救助行动,加强了慈善项目的引进和落实。

(四)突出“一站式”服务这一重点,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得到新推进。一是省政府出台了《××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于当年8月1日正式实施。省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优抚工作的意见》,使优抚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发展的轨道。二是推广佳木斯优抚对象医疗“一站式”服务的经验,全省各地市和90%的县市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有效解决了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三是推进退役士兵市场化安置步伐,基本完成了接收安置任务。2009年共接收城镇退役士兵11545人,安置率达96%,其中自谋职业率达到75%。平稳顺利接收安置了113名伤病残退役军人。同时,还多次组织对参加军演、支援地方建设、参加灭火等部队的慰问活动和军供保障服务,积极做复员退伍军人维稳工作。

(五)突出强化服务这一重点,社会福利事业拓宽新领域。2009年福彩发行达23.3亿元,募集福彩公益金达7.7亿元,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一是出台了《××省加快发展民办福利机构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活动实施方案》。2009年投入1300万元福彩公益金扶持26个市县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召开了齐齐哈尔现场居家养老现场会,促进了全省养老事业特别是居家养老工作的发展。二是推进了儿童福利事业的进步,通过“蓝天计划”,加大了各地儿童福利院的搬迁、新建和扩建的进度。针对特殊贫困儿童实施的“明天计划”、“重生行动”等手术项目顺利进行。三是2009年大庆、哈尔滨两市进行了高龄老人津贴试点。同时,龙江爱心助残工程、精神卫生管理和服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试点都在稳步推进。

(六)突出依法规范这一重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体现新作为。一是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新社会组织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新社会组织在党的建设、规范化管理和作用发挥方面有了明显加强。同时建立了不同类别的观测点,创新了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推进了民办非

企业单位自律和诚信建设,积极协调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优惠政策的落实。二是围绕地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度调整了部分地区的行政区划,组织开展了平安边界的创建活动。全省县乡政府驻地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基本完成。三是加强了清明节期间祭祀的管理,实现了“文明祭祀、安全有序”的目标。深入开展了公墓清理工作。同时,我省婚姻登记的规范化建设日臻完善,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成效更加显现。

(七)突出提升素质这一重点,民政自身建设取得新实效。一是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省厅及各级民政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成效,树立了民政为民、服务大局的理念,激发了干事创业、积极向上的热情。二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2009年省厅机关深入开展了整治“懒、散、慢、粗、低、贪”的“六治”活动,也带动了全省民政系统形成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工作机制。三是推进省厅机构改革。去年省厅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民政工作职能,增强了工作力量,优化了省厅机关处级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各地市县即将开始的机构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强化了干部培训。省厅分期分批实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对厅机关和地市县新任局长的培训,使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党风廉政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各级民政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在重大问题和事项上集体研究、集体决策,有效防止了个人说了算、暗箱操作和办事不公开透明等问题。各级民政领导干部带头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确保工作落实。大力开展行风建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政策规定全部得到了妥善处理。还开展了民政系统的“小金库”清理整顿等专项纠风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五是加强基层工作力量。2009年,经争取批准在乡镇成立了公共服务中心,把基层民政工作的所有内容都纳入其中。这一机构的设立,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带动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我省民政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对全国也产生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2009年,全省民政宣传工作成效明显,为扩大民政工作影响、树立民政形象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政信访做到了积极工作、态势平稳,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民政信息化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提升了民政工作的科技含量。同时庆祝建国60年演出及图片展、慈善事业、老干部管理、安全防火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为全省民政事业整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2009年的民政工作,可概括为是应对危机、负重奋进的一年,是改革创新、富有成效的一年,是全面发展、整体进步的一年。在工作中我们感到,只有坚持围绕大局,积极发挥民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保障作用才能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赢得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管理体制、工作运行机制才能确保民政工作灵活高效运转,展现出民政工作更大的作为;只有坚持主动协调,善于调动各方面对民政部门支持与配合的热情才能为民政工作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而体现更大的成效;只有坚持突出重点,确定好富有前瞻性的民政工作思路,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民政工作的均衡发展;只有坚持典型引路,挖掘和总结基层单位的好经验、好作法并适机推广才能发挥出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样板作用,提升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只有坚持提高素质,强化民政干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才能实现民政工作的高标准起步,使全省民政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民政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围绕大局确定发展思路的主动性、创造性还不够强,特别是长远发展谋划还不够;二是社会动员机制还不够灵活,特别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工作的思路和招法太少、太单一,协调相关部门配合的主动性不够,全社会合力推进民政事业大发展的氛围有待加强;三是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执行力不强,特别是个别民政干部执行法规政策的随意性和弹性大,致使许多工作成效不理想或流于形式;四是一些民政干部的思想观念、业务能力、服务意识还不能适应现代和谐民政发展的要求,创新意识不强,很多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民政的一些思路和方法上,深层次的谋划略显不足;五是基层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不够规范,个别事业单位自身管理比较松散,特别是财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主要任务

××省2010年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全国民政工作暨民政法制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创新、惠民、务实、育人的角度,突出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努力抓好救助政策制度建设、民政基础项目建设、城乡社区建设、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制建设、减灾能力建设、民政法制建设和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民政部门的新贡献。

在具体工作上,要善于从发展、创新、惠民、务实、育人的角度来研究、谋划、引领、推进和落实民政各项工作任务:

立足发展就是强化发展理念,树立发展意识,深入研究和谋划怎样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有所作为,切实发挥民政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立足创新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以建设“现代民政、为民民政、效率民政、和谐民政”来指导工作,使民政工作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立足惠民就是关注百姓、关注民生,把民政为民作为民政工作第一主旨,围绕惠民这一核心,突出保障好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益;

立足务实就是要打牢基础、严格管理、规范化建设,特别是要依法管理,规范民政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民政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立足育人就是在干好事业的同时,要努力打造一支讲政治、善研究、懂经营、会管理、敢开拓、重实干的创新型、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的民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勃勃生机,不断推进现代和谐民政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重点任务就是深入抓好八项建设:

(一)以构筑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加强救助政策制度建设。2010年,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与其他救助制度的衔接:

一是制定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要继续巩固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成果,完善分类施保办法、行业收入核实办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建立起与物价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城市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取暖专项救助政策并重点推动落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强化城乡低保的规范化管理。要强化各项救助政策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指导各地在审批程序化、管理动态化、救助资金发放社会化、建档规范化、手段信息化和责任明确化方面出台实施细则。基层民政力量建设仍做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在组建机构、配齐人员、明确职责的同时,要对负责低保工作的人员和社区干部加强管理和教育,在工作中做到公正、透明,防止偏亲向友甚至不给钱不办事以及贪渎现象的发生。

三是推进低收入和临时救助制度。省厅要加快制定低收入家庭认定救助工作的配套细则,制定临时救助范围、救助方式、救助标准,确保低收入和临时救助工作规范运行,要协调解决好救助资金问题,尤其是要督促地方政府落实配套资金,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特殊群体的救助水平。

(二)以落实民政发展规划为目标,加强民政基础项目建设。民政项目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特别是现阶段,民政项目建设对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更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要推进民政自身项目建设。2010年要把握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加强资金争取,抓好民政项目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会福利项目建设、社区建设、烈士陵园改造等建设,切实为民生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保障。各地要确定好自身建设项目,使民政服务群众的实力和能力有明显增强。省厅也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支持。

二是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深入研究和推进以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会服务等为核心内容的新的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点,探索实行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特别是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办养老福利院为依托,把服务功能逐步向社会延伸,整合各项养老资源,使之成为新兴产业。同时,还要研究探索和实施福利彩票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模式。

三是推进“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在做好“十一五”规划的收尾工作的同时,认真研究“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需求,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好全省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把民政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同时还要研究和细化民政业务的专项规划,提高民政业务工作的科学性、规划性和严谨性。

(三)以打造社会管理和服务平台为目标,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现阶段,社区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平台,社区建设也日益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

一要抓好社区基础建设。2010年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省级以奖代补资金,引导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资金和各种社会资金向社区建设倾斜。要结合今年城乡“三棚一草”改造之机,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之中,不断加大对社区项目建设支持的力度,逐步实现城乡社区建设全面覆盖,整体推进。

二要完善社区服务功能。2010年要不断完善社区准入制,合理引导公共服务向城乡社区延伸。要在全省开展“百项服务进社区,打造特色型社区”主题活动,启动我省“百万空巢老人关爱志愿服务行动”。要探索发展社区服务与低保人员救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结合的有效形式,为解决失业问题尽显民政之力,也为低收入群众增加收入,缓解生活困难创造更多的机会。

三要配强社区工作力量。2010年我省将进行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省3000余个城市社区将参与换届。各级民政部门要超前谋划、精心部署、严密组织,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同时,还要借此机会,结合大学生就业对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并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四要加快农村社区建设。2010年在全省开展以“打造新社区、构筑新家园、共享新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社区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序发展,力争今年全省有50%的农村启动农村社区建设,并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工作。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抓好“两公开”及“难点村”治理工作,确保全省70%的“难点村”得到治理,实现转化。

五要探索特色社区模式。要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经常性地开展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普法教育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等,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要推进和谐型社区建设,出台我省《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力争全省50%的城市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要推进减灾型社区建设,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要推进廉政型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党建,把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向群众公开。

(四)以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民政工作在承担保障民生、发展民主职能的同时,还负有推进行政事务管理、服务社会的职能。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通过积极拓展民政公共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是拓展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要巩固第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加强对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在承担政府下放职能、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探索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设置形式和管理机制,提升自律性和公信力,推行管理层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二是完善支持民办福利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抓好养老机构建设。当前,要协调落实民办福利机构建设的补助政策,探索创新“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有效模式,特别是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兴办福利事业。要加强民办福利机构的行业管理,实行养老机构准入制度。

三是落实孤儿养育标准和高龄老人补助津贴。要拓展为老服务领域和内容,总结推广大庆、哈尔滨两市试点经验,研究制定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标准及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在全省推开。同时要推进孤儿养育新标准的落实,使孤儿和高龄老人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四是推进行政区划和地名公共服务。要积极做好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要适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要求,来研究探索区划调整和建立省直管县(市)体制等工作。要抓好我省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推进地名规范、地名设标、地名规划、数字地名等工作。同时还要做好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设等工作。

五是探索对贫困群体殡葬救助服务。在抓好殡葬事业发展的同时,要探索和推广对弱势群体给予不同程度的殡葬救助形式。针对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以及低收入群体开展殡葬救助,在尸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务环节给予费用减免,切实解决弱势群体丧葬困难的现实问题。同时还要开展好婚姻法颁布60周年的纪念活动和推进婚姻信息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婚姻服务功能。

六是强化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发展。省慈善总会要完成换届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慈善组织。要结合引进大型慈善项目,拓展募集渠道,适时开展“一日捐”,抓好慈善资金的募集工作。要建立面向全省的专项救助资金,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救助项目。要加大社会宣传,进一步普及慈善文化,培育慈善理念,扩大慈善知名度,提高慈善公信力。

(五)以解决优抚对象“三难”为目标,加强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制建设。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是民政部门最传统的工作之一,但优抚对象“三难”问题一直困扰各级民政部门,退役士兵安置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国家大的政策没有出台前,要积极落实现有的各项政策,确保优抚对象、退役士兵的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稳定。

一是组织开展双拥模范城区的检查评比活动。2010年要出台我省双拥模范城县(区)考评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考核。在“八一”前夕召开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议。要广泛开展深入持久、形式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在增强服务军队建设实效的同时,组织和协调好部队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

二是推进优抚政策和基础保障的有效落实。2010年要结合双拥模范城县考评,切实把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自然增长。要加强对优抚专项资金的检查,全面推进优抚对象医疗

“一站式”服务的落实。要结合城乡“三棚一草”改造力争两到三年时间使农村重点优抚对象的茅草房全部改造完毕。同时要着力提高优抚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服务水平。

三是探索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实现方式。2010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技能培训和就业的中介服务上,使自谋职业率达到75%以上,使培训率达到95%以上。要在做好伤病残退役军人安置工作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军休和军供工作,努力做好复退军人的稳定工作。

(六)以强化灾害救济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加强减灾能力建设。2010年,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和体系建设,强化综合减灾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工作研究,做好减灾防灾和应急救灾工作,确保救灾工作实效。

一要加强灾害的预测性研究。要加强灾害的预测性研究,探索各种灾害发生的规律性,着力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要发挥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指导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要加强减灾宣传,广泛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城乡居民灾害应对能力。

二要加强救灾物资仓储建设。要大力推进各级救灾物资仓储建设,特别是要启动省国家救灾物资仓储中心重建项目,并将7个省级储备库建设纳入全省经济和国民发展“十二五”规划之中。要加强救灾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不能出现破损、遗失等问题。

三要加强救灾规范规程建设。要制订和完善全省救灾款物拨付规程、救灾应急联动规程、灾情报送工作规程、救灾捐赠工作规程。要加大监管力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救灾款物公开、透明、公平发放,取信于民。

(七)以落实依法行政方略为目标,加强民政法制建设。贯彻落实全省民政法制工作会议精神,要突出做好以下三点:

一要提高对民政法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像注重业务工作那样注重法制建设,像规划部署业务工作那样规划部署法制工作,像考核评价业务工作那样考核评价法制工作,真正把民政法制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省厅已经成立了政策法规处,并解决了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等问题。各地市民政部门也要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比照省厅的作法,协调编制等部门争取设立法制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民政法制工作。

二要发挥民政法制机构的服务保障作用。民政法制机构是综合部门,也是各项业务工作牵总的部门,可以说法制机构对民政事业发展起到服务、保障和引领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发挥法制机构作用,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要有法制机构参与,重要文件要由法制机构审核把关,重点执法环节要由法制机构实施监督。民政法制机构和民政业务部门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民政法制工作。

三是加强对民政法制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各级民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既通晓法律法规、又熟悉民政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放到法制工作岗位,把政治强、业务精、干劲足、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放到法制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使用,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提升学历层次的学习机会,切实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加快全省民政法制建设步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八)以提高民政工作层次为目标,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省厅党组决定将2010年确定为“全省民政干部能力提高年”。为此,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学习,加强团结,搞好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切实为新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学习能力建设。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人的终身事业,也应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特别是在现阶段,民政工作面临着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城乡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责任更加突出;立足服务社会、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更加显现等新形势,为此更要加强学习。省厅将继续组织对全省各级民政干部的培训工作,焕发民政干部的学习热情,主动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以良好的政治修养、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来服务于民政工作。

二是强化工作作风建设。省厅党组要求全省各级民政干部养成六个好习惯:要养成好学的习惯,增加知识储量,提高思维层次;要养成敬业的习惯,勤勉敬业,以敬畏和尊敬之心对待自己的职业;要养成务实的习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解决问题;要养成热情的习惯,做到优质服务、周到服务、热情服务;要养成团结的习惯,合力攻坚,为各项工作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养成守纪的习惯,严格自律,做人民群众放心的信得过的民政干部。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加强政务公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公开才能公平,才显公正。要把各项工作依据、程序、时限、结果向来办事的人公开、向社会公开。对于每一项资金的分配都要集体研究讨论,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中要做到依法规范,优质服务,对群众求助的事情不要张口先说不行,要首先看怎样才能行。真正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树立起民政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省厅从今年起,将对地市民政部门实行工作目标考核,以推进各项民政工作有效落实。其次要加强预防机制和制度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以党性党纪党风教育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推进民政系统行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对《省民政厅行政审批(审核)行为规范》的督导落实力度,防止不作为和乱作为。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核心,建立起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有效预防腐败,确保民政干部廉洁自律,政治安全。第三要加大民政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大的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要建立招标制、备案制、评估制、督查制、奖惩制,纪检部门要全程跟踪,发现问题一查到底,绝不手软。要建立财务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分配程序,切实从机制上确保资金监管到位,确保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一是加快民政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编制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养老服务、康复辅具等专项业务标准化规划,调动部直属机关和地方政府、社会专家学者和一线实务工作者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制定养老服务、救助服务、康复辅具、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争取在几年内快速增加民政标准的有效供给。

二是创新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在标准的制定修订上,通过招投标、定向委托、购买服务等竞争性方式,加快制定修订工作。在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建设上,推动在民政各业务领域成立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在标准化工作手段上,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优化标准立项和审批程序,缩短标准制定修订周期,建立标准文本信息共享机制,不断增强民政标准化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是推动完善多元主体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格局。充分发挥各级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参与民政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民政部门、单位制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并在国标委的支持和关心下,将在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转化为民政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四是推进民政标准的贯彻实施。加大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优先保障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强制性标准得到严格执行,努力推动推荐性标准在最大范围内得到贯彻落实。在实施民政各类标准的同时,严格实施消防、卫生、建设等各类通用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标准贯彻实施。

五是协助做好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一方面积极协助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出台团体标准制定程序和评价准则等政策文件。另一方面结合民政部社团管理工作,加强对相关社团的管理,对不按照团体标准指导意见要求,违规从事标准化活动的社团进行纠正。

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经济处于止滑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继续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省长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全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判断,对做好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

财政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在服务全局中注重实效,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影响,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方针,为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和推进全省“两个加快”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先于全国触底,好于年初预期,呈现积极向好的势头。在此基础上,财政收入止滑回升,财政支出大幅增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95.41亿元,为预算的56.7%,同比增长10.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4.34亿元,为预算的55.4%,增长12.8%;非税收入完成151.07亿元,为预算的60.7%,同比增长3.9%。全省上划中央“两税”完成235.19亿元,为计划的55.5%,增长8.7%;上划中央所得税完成126.76亿元,为计划的57.4%,增长4.9%。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实现1326.13亿元,为预算的42.5%,增长54.7%。

从收入执行看,主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积极向好的态势初步确立。全省财政收入一季度止滑回升,二季度稳定增长,上半年完成全年预算的56.7%,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二是收入质量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省税收收入增长12.8%,高于非税收收入增幅8.9个百分点,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6%,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在一般预算收入增量56.04亿元中,税收收入增加50.54亿元,收入增长贡献率达90.2%。三是市(州)收入实现全面增长。全省年初13个市(州)收入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市(州)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25.65亿元,比一季度提高2.14个百分点,21个市(州)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6个重灾市(州)均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其中绵阳、广元两市增长达26.9%和56.4%。

从支出执行看,主要表现三大特点:一是支出规模创历史新高。全省一般预算支出超过1300亿元,增幅创近十年同期新高,支出规模居全国前列。二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上半年,全省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环保等重点支出完成595.03亿元,增长35.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6.6%,教育支出增长15.5%,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6%,科技、环保支出增长32.9%,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5.5%。三是支出结构更加优化。上半年,全省民生保障和产业发展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5%、9.2%,较上年提高1和0.3个百分点;行政成本性支出所占比重为15.8%,下降1.3个百分点。民生、发展支出增长快于运转支出增长,三大板块呈现“两升一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各级共同努力下,“普九”债务化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截至7月底,全省化解‘普九’债务77.88亿元,占2005年锁定余额的96.2%,140个县(市、区)将2005年锁定“普九”债务化解完毕,104个县(市、区)将系统内外“普九”债务全部化解完毕。

(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灾后重建。按照中央“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策部署,狠抓资金统筹平衡,严格资金管理。截至6月底,省财政累计下达中央及省级重建基金1200亿元(含2008年下达资金),分别占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的90%和95.4%;已落实2009年中央重建基金658.27亿元,占我省今年包干指标的73.36%。积极开展与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谈判,加快灾后重建12亿美元外债项目的签约进度。截至目前,全省没有任何地方因为财政资金不落实影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

二是促进经济止滑提速。截止6月底,全省累计下达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132.57亿元(含2008年48.69亿元),占中央下达预算的99.8%。通过积极汇报争取中央支持,圆满完成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目前,债券资金已全部分配拨付到位,各地各部门正在抓紧项目实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有效引导了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增强了地方的资金配套能力,缓解了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资金压力。认真落实家电下

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截至7月底,全省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金额46.1亿元,名列全国第一,有力推动了农村消费市场。与此同时,认真落实金融激励、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出口奖励政策,促进经济提速发展。

三是大力扶持产业升级。在中央重建基金分配中,安排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30亿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安排灾后重建产业

投资基金3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重建。省级财政安排园区发展资金5亿元,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投融资担保体系、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技术研发、重大项目技改、重大装备制造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各级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围绕生猪、玉米、马铃薯三大产业,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全力保障民生政策落实。

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富民安康工程”实施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机制,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兑现到位。针对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新增政策的启动,针对促进就业再就业、新农合提标、城乡低保提标等原有政策的完善,各级主动谋划,研究制定政策,准确测算需求,确保政策制定科学、执行有效。上半年,全省累计拨付“八项民生工程”资金399.75亿元,占预算的55%;下达和调度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资金9.13亿元,占预算的75%以上。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政策,上半年中央和省级应负担资金已全部到位。与此同时,农民工培训、扶贫解困、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四)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扩权强县财政体制改革,新增扩权县32个。研究制定了调整财政管理体制的政策制度,建立了对试点县“分类考核、差异扶持、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各项对接工作有序进行。认真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积极开展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前期工作,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二是优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预算调控能力。通过加强结余资金管理,清理注销2008年省级部门结余资金近3.9亿元,统筹用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整合中央和省级支农资金4.56亿元,引导带动市县及社会投入28.55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创新政策执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和新型合作医疗同步结算的“一站式”工作机制,帮助群众及时便捷领取医疗补助;探索建立了全省政法系统装备管理、灾后重建及扩大内需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实时在线管理。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深化部门预算管理。省厅成立了预算编审中心,集中归并了省级部门基本支出预算草案编制和预算调整审核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得到加强。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各级财政与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协同开展财政资金全程监督检查。与此同时,各级通过深入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小金库”清理检查等专项工作,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基础。

以上情况表明,面对灾后重建任务繁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财政减收增支的巨大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平衡面临挑战。增值税转型改革、重建税费优惠等政策性减收效应仍在继续释放,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增支压力突出,自然灾害频发对相关地区收支平衡影响严重。二是重建基金预算执行进度偏慢。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重建支出514.6亿元,占已下达预算的49.58%,其中城镇建设、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精神家园等项目进度明显滞后。三是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四是区域间财力水平差异较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在推进发展中系统谋划,注意把握当前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运行带来了积极成效。为继续巩固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中央已经明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控工作不放松,调控重点将更加突出。从财政工作角度,需要我们从更深层面、更大范围理解好政策、把握好政策、落实好政策。

(一)坚持公共财政基本取向。

近年来,随着财政保障能力的逐步提高,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方面实施了许多好的政策,始终贯穿着公共财政的基本取向。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积极财政政策同样必须在公共财政职能框架内运行,既要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更要纠正政府缺位,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央扩大内需专项资金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所占比重达86.5%,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取向。

各级要利用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大规模增支的机遇,下决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大经济提速提质关键领域的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要增加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向市场无法发挥作用的领域倾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同时,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壮大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挥公共财政调整利益关系的职能,扩大财政补贴规模,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

(二)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政府性开支、实施结构性减税,增加全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因此,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用好财政政策工具。要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扩大项目融资方面,要认真落实金融激励、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发展促进政策,充分利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地方金融机构贷款,多方筹集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发展。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要用好用活技术改造、园区发展、外贸出口等补贴政策,研究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措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在引导个人消费方面,要认真落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补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惠民政策,促进扩大居民消费。

二是搭好政府融资平台。近年来,各级积极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财政资金放大效应,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投融资平台总数已经达到300余家。投融资平台的良性运作,首先是做实资本金,绝不能让平台成为“空壳”;其次是筑牢财政与平台间的风险防火墙,杜绝政府给平台公司提供担保;三是控制平台自身的运作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实现平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搞好资金运作管理。从本质上讲,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赤字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把以后的支出提前到现在进行安排。因此,在债券资金和通过融资平台筹集资金的安排使用上,要搞好运作管理。具体讲:一是要注意划清政府债务和公司债务的界限;二是政府债务资金要尽可能安排那些以后预算有来源、还款有保证的项目。

(三)努力实现财政稳健运行。

近年来,各级支出需求急剧扩大,支出预期还在增长。解决当前收支矛盾,实现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夯实财源基础。从长远看,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夯实财源基础,通过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税收贡献率,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当前,在加快发展过程中,要防止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牺牲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计成本招商引资等问题发生。在这个问题上,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把财政政策研究好,把投入产出账测算好,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提高收入质量。客观上,财政收入质量取决于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各级收入大幅增长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密不可分。但从质量看,近年全省一般预算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了近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比全国水平低近8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在省内一些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这说明,财政收入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客观存在。这个问题的存在有其不少的客观原因,但也存在一定的人为操作。对此,各级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进行清理,充分利用经济调整缓冲的有利时机,在确保完成年初预算的基础上,挤干人为水分,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三是确保收支平衡。当前,我省财政减收增支矛盾十分突出,平衡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各级必须加强增收节支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强结余资金管理,增强预算调控能力;必须围绕经济调整的特殊需要,强化公共保障职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竭尽全力确保平衡,防止一些地方寄希望于摆赤字、靠调度来维系运转的做法。

省厅将继续健全完善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财政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厅党组决定在今年底开展对市县实施《**财政五年发展规划》的考核,重点对“三大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公共财政建设的迅速推进,财政支出规模在扩大,保障范围在拓展,保障对象在增加,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对财政管理的要求。2008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接近3000亿元。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分解到市县动辄上数亿元,是几年前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而机构人员没有大的变化。管好这些资金靠什么?只能靠管理,靠制度机制,靠技术支持。二是服务对象增加对财政管理的要求。近年来涉及民生领域的政策高密度、高强度出台,财政部门的服务对象由过去主要面向部门和企业,扩展到面向全社会,面向千家万户;由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扩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服务的对象和层级在增加,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第三,资金安全高效对管理提出的要求。需要通过管理流程和制度机制的优化设计,实现资金分配和拨付的过程控制,降低管理运行的成本支出,落实相关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厅(局)长座谈会上,财政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工作部署,为我们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所谓科学化管理,就是要善于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增强财政管理的实效。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运用信息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技术,完善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推进绩效评价。科学化与精细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重在制度机制层面,后者重在技术方法层面。希望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在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大胆创新、谋求突破。

三、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

做好下半年工作,需要全省上下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按照“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方针,落实省委“三个坚定不移”的要求,坚持厅党组“三、四、五”工作思路不改变,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坚持年初预算目标不动摇。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外部环境并不乐观;全省经济出现良好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但随着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下半年全省经济增速有望高于上半年。据此,我们对全省财政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各级共同努力,预计能够完成年初确定的收入目标任务,并有望实现一定数额的超收。各级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决把增收节支的政策执行好,把收支平衡的要求落实好。

要狠抓收入征管。增收条件较好、受灾程度较轻的地方要力争实现较大超收,年初预算较低的地方要调整收入预算,力争多增收,为确保完成全省收入任务多做贡献。要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坚决纠正违反税收政策的行为,堵塞收入流失,确保应收尽收。要完善支出执行管理,落实预算部门和执行单位的主体责任,强化结余资金管理,提高支出的时效性。要坚决贯彻落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行政成本。总之,要通过增收节支,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二)坚持支持发展力度不减弱。

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继续把支持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要加快推进灾后重建。认真按照“三年重建任务,力争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针对重建资金执行进度偏慢的问题,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要进一步明确市、县政府的主体责任,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关于重建基金使用的管理办法,由各地在分类控制数内作出实事求是的调整。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加快规划执行的中期评估和优化调整工作。要对重建项目进行梳理排查、倒排工期、分类推进,在继续抓好民生项目的同时,同步推进其他项目实施。

要确保各项政策到位。要全面落实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加快投资预算执行,确保项目需要。要认真实施金融激励、贷款贴息、农业担保、外贸出口等发展促进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增加发展投入。要加快拨付园区经济、工业发展、现代农业等各类专项资金,促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发展。

(三)坚持落实民生政策不打折。

继续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切实搞好资金平衡保障,统筹推进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等重点工程实施。省厅将加强资金动态监督,确保各级责任落实。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今年1月1日起对义务教育学校正式工作人员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省政府于6月中旬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门部署。为确保政策落实,省级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下帮扶,对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按财力分类分档给予补助,补助资金总量达中央补助额的3.4倍。市(州)除落实本级经费外,要加大对下帮扶力度,督促县(市、区)足额落实资金。县级要扎实做好津补贴清理规范,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政策及时到位。

第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国务院明确了近三年需要实施的五项重点改革,提出了2009年推进改革工作的10项任务。目前,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人群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这三项工作已经实质性启动。省上正在研究制定资金筹措的具体方案,希望各级抓紧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待政策明确后抓紧组织实施。

第三,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最近,财政部召开专门会议,对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进行安排部署。中央明确,从今年开始,对现行政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实施改革,实行“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体制,建立“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分类保障机制。按照中央要求,各级政法机关所需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施改革后,市(州)对县级的政法转移支付继续按现行体制执行;市、县预算安排的经常性政法支出不得低于改革前水平,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予以增加;不得以中央和省级安排的经费抵顶本级应安排支出。目前,我们正抓紧研究实施意见,力争尽快出台。各级要调整预算安排,多方筹措资金,提前做好准备。

此外,在年初预算之外,目前已经明确和即将出台的增支政策还很多,比如,提高村社干部误工补贴及村办公经费补助,新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维稳救灾等。各级都要做好保障预案,统筹安排资金,全力予以确保。

(四)坚持管理改革方向不改变。

财政部党组作出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安排部署,要求各级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确立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针对我省实际,厅党组按照“分类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原则,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第一,需要坚持完善的工作。对我省正在实施、走在前面的管理改革工作,主要是优化完善、继续坚持。一是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及人大审批制度,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完善收入预算编制,建立收入预测模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善支出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建立部门责任制度,完善人员支出标准、公用经费定额、项目支出管理“三大体系”,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加强收入管理,严格执行税法,建立税收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建立财政与部门预算执行协同工作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三是严格财政监督管理。健全完善监督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加强事前核查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与事后重点检查;扩大向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需要积极推进的工作。对已经破题、开始实施的管理改革工作,主要是加大力度、深入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建立适合国有资本经营特点的预算管理体系,省本级今年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12年全省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二是推进建立基本支出预算编审机构,健全机构职能,强化预算编审管理。三是推进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完善促进扩权县(市)加快发展的政策机制,规范各级财政关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四是积极推进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基层政府的保障能力。五是推进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加快构建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考评结果公开和应用机制。六是加强部门结余资金管理,凸显财政统筹调控职能,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性。七是推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构建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政府举债风险。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底前必须全部化解“普九”债务。希望尚未彻底化解的县(市、区)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第三,需要创造条件组织实施的工作。对尚未破题、方向明确、工作需要的管理改革工作,主要是创造条件、加快推进。一是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二是试编社保基金预算,全省从2009年开始试编2010年保险基金预算,条件成熟时逐步过渡到社会保障预算。三是研究制定行政事业资产配置、更新和报废标准,建立分层次配置标准体系,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四是积极扩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集中支付范围,力争在3至5年内将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五是加快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大监控力度,扩大监控范围,2012年全面建立覆盖全省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六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要通过建设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各级要按照财政信息化建设“五统一”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大平台建设工作。目前,在省级和眉山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对全省所有市(州)和使用原综合业务的140个县(市、区)的培训工作已经结束。省厅要求,对已经开展培训、具备条件、准备充分的市县,今年内全面启动运行;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市县,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2010年初全面启动;对尚未开展培训、不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加快进度,确保2010 年底前全面启动。七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预算单位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逐步引入预算编制属性管理,实现三农、民生、行政成本等支出项目的自动统计。

(五)坚持抓好自身建设不放松。

财政系统的作风建设、职能建设和队伍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财政工作也才能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作风建设,继续倡导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作风。要加强职能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在履行职能中优化管理,在推进发展中强化职能。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广大干部自觉遵守廉洁从政规定,做到警钟长鸣、拒腐防变,坚决制止个别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陷入非法利益格局问题发生。

同志们,今年的工作时间已经过半,下半年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不动摇,坚持灾后重建、民生优先的工作重点不改变,坚持爬坡上行、超常努力的工作力度不减弱,进一步创新举措、找准关键、狠抓落实,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回顾“十一五”,总结2010年全市民政工作;展望“十二五”,安排2011年工作任务。局党组对今天的会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敲定目标,制定措施。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总结会,又是动员会;既是鼓劲会,又是誓师会。通过今天的会议,进一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凝心聚力,确保全市民政工作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再谱新篇。

一、“十一五”成绩显著,2010收官完美,民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十一五”民政工作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民政工作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履行职能,强化服务,项目带动,创新工作,服务了大局,惠及了民生,发展了自身。

(一)突出项目带动,民生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民生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制约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十一五”收官之年,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把积极开展“跑部进厅”、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改善民生设施作为2010年和“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长远谋划,提前运作,为“十二五”时期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加大民生项目投入的有利契机,结合上级有关政策精神和我市社会发展需求,先后向上申报了老年城、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院等一系列民生项目。2010年,全面完成了总投资36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投资260万元,我市配套105万元)的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并接受了上级检查验收。投资150万元的(中央预算投资65万元,安阳市投资85万元)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已开工建设。投资100万元的儿童福利院项目已获批准,今年将开工建设。设计投资1.5亿元的老年城建设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库,该项目设计床位2000张,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二)坚持为民解困,民生保障工作全面落实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城乡低保对象达到了46868人,发放低保金14053.4万元,下拨救灾款819万元,救助灾民15.8万人次,帮助灾民重建倒房810间,发放五保供养金1503.6万元,投资1000余万元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844.9万元,为3100人次提供住院医疗救助,资助15.1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1万人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累计发放优待金2625万元,抚恤补助资金7278.4万元,共接收安臵退役士兵1808人。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我市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

2010年,我市继续把保障民生工作放在突出位臵,常抓不懈。一是加大了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加强了对城乡低保工作的管理,与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开展了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工作,建立了“制度健全、对象准确、管理有序、操作规范、服务优良、群众满意”的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低保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截至2010年底,城市低保共保障4315户、8450人,占全市非农人口的5﹪,人均月补差达到了145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445万元。农村低保共保障24960户,38418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4.5﹪,人均月补差达到了60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269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基本生活补贴153万元,年终一次性生活补贴502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每人每年1600元提高到2000元,分散供养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1200元,全年共发放五保供养金308.3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标施保”。集中供养率稳步提升,全市1976名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的有89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了45%。敬老院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姚村敬老院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敬老院”,是安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敬老院。进一步加强了自然灾害的调查和救济工作,2010年,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0万元,救灾棉被1465条,棉衣485套。发放因灾倒房重建资金11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建房127户。同时,积极组织了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赠活动,共接收捐款72.7672万元。积极改善贫困群众医疗卫生条件,2010年,共办理城乡医疗救助918户,发放救助金347.2万元。在全市推广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是落实了优抚安臵对象待遇。优抚方面,2010年,为5901名优抚对象发放优待金525万元,为6431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补助款2531.3万元,发放门诊补助款109万元。深入开展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结算“一站式”服务,为364名重点优抚对象报销住院医疗补助76.5万元,有效落实了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待遇。投入资金11万余元,对35户农村困难优抚对象的危房进行了改造。认真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慰问活动,共走访抗日老战士、抗日烈属101人,发放慰问金28.3万元。积极开展了双拥进社区、非公组织拥军等双拥共建活动,成立非公组织双拥共建单位5对,社区双拥共建单位3对。退役士兵安臵方面,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市2008、2009两年近200名安臵对象未及时得到安臵,致使2010年的安臵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如此严峻的安臵形势,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同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要求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克服一切困难,尽快予以安臵。经过多方努力,已分别在去年的9月份和12月份全部安臵到位,共有50人择优安排到了事业单位,13人办理了双向选择,120余人办理了自谋职业,发放自谋职业金220.7万元,圆满完成了安臵任务,排除了一个巨大的信访隐患,维护了全市的社会稳定。

三是提高了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水平。2010年,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9名,社会弃婴19名,为我市150名失学儿童发放救助金15.2万元,为下肢残疾人发放轮椅360辆。全市29家社会福利企业共安排务工1620人,其中残疾职工852人,四险参保率均达到100%,有效的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成立了林州市慈善总会,积极开展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动,共接收社会捐款3117.82万元,先后开展了救助尿毒症患者、救助修建红旗渠伤残民工等15次救助活动,向困难对象发放救助金及物资869.1万元,受益人数达70314人。

四是深入开展民生调研活动。2010年,局党组把了解民情、访贫问苦、为民解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次组织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偏远山区开展“访贫问苦解民忧”民生调研活动,重点检查五保、低保资金是否到位,优抚对象待遇是否落实,督导受灾群众倒房重建工作等。活动期间,共走访边远山区村76个,走访群众600余户,发放亲民、爱民、助民联系卡2000余张。在双节期间,我局又结合全市“千人访万户,节日送温暖”活动,开展了“进千户门暖万人心”慰问千户特困群众活动,共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210.72万元,食用油1860斤,大米24.43万斤,慰问礼品708份,棉衣被1650套,慰问困难群众6400余户。两项活动开展以来,民政干部的亲民、爱民、忧民意识明显增强,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与群众的感情,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提高服务水平,社会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较好地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市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村务公开率达到了97%以上;城市社区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全市37个居委会调整为29个社区居委会。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民间组织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得到大力发展。殡葬改革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五年共火化遗体25000余具,火化率达到97%。婚姻和收养登记服务规范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共办理结婚登记38362对,收养登记109例,登记合格率达到100%,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单位”。依法加强行政区划与地名、边界线的管理,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老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开展了老年人养老清欠活动,出台了高龄老人津贴补助制度,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

2010年,各项社会建设工作发展迅速,管理更加规范。在基层政权和城乡社区建设方面:深入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安阳市下达的32个试点村社区建设工作任务,真正实现了农村社区“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并顺利通过了安阳市的考核验收。加强了城市社区建设,大力开展了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开元街道开元社区、振林街道向阳社区被评为“河南省和谐社区示范社区”。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做好了登记和年检工作,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40个,其中社会团体7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67个。积极组织社会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被表彰为“河南省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先进单位”。在婚姻和收养登记方面: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1108对,离婚登记489对,办理收养登记6例,登记合格率均达100%。婚姻登记处着力加强行风建设,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行风示范单位”。在殡葬改革方面:顺应形势发展,出台了殡葬惠民政策,对优抚对象、五保对象、城乡低保户、高龄老人等特定人群亡故火化的,免除火化基本服务项目费用,政策实施以来,共为群众减免费用22.8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在行政区划、界线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务方面: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安林线联检工作,做好了城区街巷地名清理规范工作,加强了地名标志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有效服务了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在老龄工作方面:大力推行以老年人互相帮助为主体,以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模式,广泛推进了“三级养老”工作,“老人节”敬老月活动有效开展,老年人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扎实推行,2010年,市乡镇村三级共发放养老补贴、福利性款物1600余万元。

(四)立足改革创新,各项制度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是民政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制度创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了“一切以制度办,一切按规矩来”的民政工作运行新机制,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加强管理,成效初显。

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我们对35周岁以下青年干部定期开展命题写作,公开点评,进一步提高了民政干部政治理论素养和文字写作水平,为干好民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为规范强化财务管理,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根据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结合民政工作实际,认真讨论修改了民政局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日常财务手续,明确了支出审批程序,强化了财务监督。大力提倡厉行节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控制住宿、餐饮接待标准,避免重形式、比规格、讲排场等铺张浪费现象,行政成本明显降低。

为畅通联系沟通渠道,让群众对民政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便于更好的接受群众的监督,指导民政工作,加强民政宣传,树立民政形象,2010年,我们开办了“林州民政网”,专人管理,图文并茂,随时更新,有力宣传了民政各项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反响,各界对民政网给予了高度评价。“林州民政网”的开通,使群众对民政政策更知情,联系更广泛,群众冷暖更能得到及时解决,不出家门就可以了解民政业务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规定,掌握受理条件和办事方式,反映问题,民政工作的舞台更加开阔了。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民政基层党建、老干部管理、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民政信访、平安建设等被安阳市表彰为先进单位。

总的来讲,“十一五”期间全市民政工作成效突出,2010年成绩斐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得之艰辛。得益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得益于民政局党组的团结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倾力相助。在此,我谨代表局党组向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为民政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界社会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地方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跟不上民生发展需求,社会救助标准较低,保障覆盖面还不能涵盖所有困难群体,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让更多的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二是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民政事业发展。特别是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如养老院、老年人活动设施、城市社区办公用房等未列入城市发展规划,没有对所需土地进行储备,对民生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急需政府出台政策,将民生设施建设用地列入规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利用好社会闲散资金,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中介机构管理的模式,改善民生设施建设落后现状,促进经济和民生协调发展。三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顺。基层民政承担着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可以说政府在群众中的直接感受就是民政,可见基层民政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乡镇、街道都只配备了1名民政工作人员,力量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承担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严重影响了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部分民政干部职工思想解放不够,开拓进取精神不足,工作能力差,群众观念淡薄,与民政工作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的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换的勤,个别民政所长没有树立勤政为民的意识,更有甚者,极个别所长不是为民办事,而是以权谋私,胡作非为,社会反映很坏,严重败坏了民政形象。一些机关工作的同志进取思想差,优越意识强,“官老爷”作风严重。上述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宏图大展,信心百倍,力创民政工作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十二五”时期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臵,而且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为了民生。我市确立的“精神立市、工业强市、和谐兴市”的战略方针,也需要民生改善来支撑。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保障民生的职能部门,在落实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实现市委“和谐兴市”的战略目标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理应担大责,当先锋,作表率。“十二五”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黄金期,是民政事业充满期待、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任务,以民生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为实现“再造新林州,努力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目标提供坚强保证。为此,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的基础上,局党组制定了《林州市民政工作“十二五”规划》,这是指导做好“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创造性的抓好落实。“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以民生项目建设为龙头,促进民政事业大发展。

——要规划建设投资1.5亿元,设计床位2000张,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集养老、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标准老年服务中心。

——要规划建设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涵盖城乡低保、军休服务、婚姻登记、慈善救助、赈灾物资储备等服务内容的多功能民政综合服务中心。

——要投资300万元,建设包括未成年人保护、孤残儿童安臵、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服务内容的社会福利中心。——要规划建设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要创建精品社区5个,特色社区13个,城市社区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

——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争取公共财政对民政发展的支持力度,用较少的公共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民政发展资金,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惠泽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十二五”民政工作规划,既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既体现了服务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顺应了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期盼。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决战决胜的信心,确保“十二五”民政工作规划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2011激昂斗志,奋力拼搏,开局之年谱新篇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做好2011年民政工作对于基本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对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实现市委提出的“攻坚十二五,再造新林州,建设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落实,至关重要。

2011年民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民生调研活动为引领,以民生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加强民政队伍建设为保障,全力打造“项目民政、服务民政、创新民政”三个民政,促进民政事业的大发展,为实现和谐兴市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民生保障。

按照这一基本思路,2011年要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活动承载使命,把知民情、访民苦、解民忧贯穿于民政工作始终

民政之要在于为民。知民情、访民苦、解民忧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惠民、济民、助民是党和政府赋予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把为民服务,为民解困作为一切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正确的方向从哪里来?二是不竭的动力从哪里来?正确的方向要从基层来,解决棘手问题的方法要从基层来,创新的灵感要从基层来,正确的思路要从基层来。什么时候方向迷失了,就是下基层少了,联系群众少了;什么时候脱离了群众,什么时候就会感到迷茫、徘徊、心中无底,无所适从,就会失去工作的动力。只有沉下去,走向基层,走向田间,走向服务对象,走向正在饱受磨难的群众,才能方向明,决心大,信心足;才能有措施,有方法,有动力;才能打开局面,取得成效。不竭的动力要从群众中来,只有深入群众,知民情,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真实情况,才会同情群众,怜悯群众,才会心想群众,产生工作的冲动、创新的冲动。因此,2011年,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访贫问苦”民生大调研活动,这项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知民情、访民苦、解民忧的有效载体,要以这项活动引领民政各项工作,承载民政工作的神圣使命,把活动贯穿于2011年民政工作之中,以活动促工作,用工作的成效检验活动的成果。

1、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任务,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保障民生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民政工作最基本、最基础的要求和职能。因此,我们要从与群众生活最密切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做起,为困难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与问题,确保困难群众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孤有所助。

一是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的救助体系。要扩大城乡低保保障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切实加大动态管理力度,全年力争新增低保对象1万人,继续为急需政府关怀的重病、重残、主要劳动力伤亡等特殊弱势群体开通低保绿色通道,优化低保申办程序,做到随时保障、及时保障。继续坚持低保举报电话制度,让群众参与到低保工作的监督之中,确保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要创新救灾款物发放机制,加大特别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争取全年走访慰问不少于1万名特困户。要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应急机制,加快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全面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建立自然灾害损失核查综合评估机制,继续探索和推进农村住房自然灾害保险制度。要深入推进五保供养规范化管理,加强敬老院改扩建,同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实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要进一步完善敬老院星级评比制度,加强敬老院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城乡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推广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要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以乡镇为救助点,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社会弃婴安臵。要抓好福利生产工作,落实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落实优抚安臵政策。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优待标准的调整工作,认真做好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审核审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保障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要进一步巩固双拥创建工作成果,深入开展双拥进社区、非公组织拥军及“双节”、“八一”走访慰问活动。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做好双拥政策落实,双拥标牌、标志设臵工作,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迎接“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臵工作,不断拓宽安臵渠道,确保完成退伍安臵任务,做好退役士兵稳控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当前,退伍安臵工作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过去安臵就业逐渐转变为推向市场,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也相应的转变为抓好培训。我们要迅速适应这一变化,及早谋划,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机制,多渠道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慈善事业。要树立慈善就是民政,民政就是慈善的大民政观念,把慈善事业作为民政工作的重要补充。要切实抓好扶贫济困暨“慈善救助一日捐”活动,积极开展各类募捐活动,拓宽慈善资金募集渠道,以成立林州市慈善总会山西太原分会为切入点,动员更多的在外人员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积极开展安老、抚孤、济困、助医、助教五大工程,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以规范管理为标准,进一步提升社会建设能力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方面:要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全力做好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把宣传贯彻新修订的《村委会组织法》同换届选举结合起来,贯穿始终,通过换届选举使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规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要进一步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社会组织管理方面:要搞好社会组织的登记和年检工作,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要认真做好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执法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殡葬改革方面:要强化殡葬管理,坚持把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作为殡葬改革的主攻方向,努力提高火化率;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式,着力推行绿色殡葬,促进生态文明;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和救助保障制度,落实好殡葬惠民政策,逐步扩大受益面,切实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凸显殡葬事业公益性,推进殡葬改革健康发展。

婚姻和收养登记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水平,以争创“全国婚姻登记优质服务窗口单位”为目标,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做好收养登记工作,全面提高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确保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行政区划、边界线管理和地名公共服务方面:要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规范完善的行政区划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林州地名网,编绘出版《林州市区图》,出台《林州市门牌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要深入开展开展好平安边界建设,认真做好界桩管护工作,着力维护好边界地区社会稳定。

老龄工作方面:要坚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契机,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适合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深入推进居家养老和“三级养老”,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好老年人补贴发放工作,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3、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加强民政行风建设 行风建设事关民政事业发展,事关民政干部形象。我们要以民政行风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服务意识,更加严明工作纪律,全面落实各项制度,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彻底扭转“门难进,脸难看”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作风,踏踏实实的为群众解忧解难。民政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民政所是展示民政形象的“窗口”,必须全面加强行风建设。

乡镇(街道)民政干部工作在最基层,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广,可以讲,基层民政干部形象代表市委、市政府的形象,代表全民政系统干部形象。去年,姚村镇民政所、城郊乡民政所被安阳市纠风办表彰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为我市民政系统争了光,添了彩。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所建设,着力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大力推广姚村、城郊民政所管理经验,推进乡镇(街道)民政所规范化建设工作,树立一大批像姚村、城郊、临淇民政所一样,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人民群众拥护,党委政府信任的基层民政所。广大基层民政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要以加强内部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民政事业单位建设,着重在“服务质量”上做文章,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烈士陵园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光荣院(老年公寓)要狠抓内部管理和行风建设,为住院老人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着力提升服务对象满意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军干所要认真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为军休老干部解决生活、医疗等方面问题,组织军休人员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同时,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军休服务中心项目运作,努力为军休干部打造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军休之家”。农保处要确保农保基金安全运营、保值增值,同时要强化政策宣传,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殡仪馆要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活动,转变服务理念,增设服务内容,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求发展。

要切实加强机关管理,节约经费开支,搞好机关学习,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节约型机关建设。要高度重视信访稳定,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全系统安全稳定。要做好民政党建、宣传、计财、法制、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老干、文明单位创建等其他综合性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

(二)项目带动民生,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民生项目建设是民政工作的基石,是民政部门为社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也是带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是“和谐兴市”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因此,在2011年民政工作中,我们要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民生项目促进民政事业大发展。结合我市实际,2011年要突出抓好“四大民生项目”工程。

一是实施“老年城”建设工程,使老年人老有所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截止去年底,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而且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长,同时,由于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大部分劳动力外出,造成相当一部分老人独守空巢,无人照料。随着“421”家庭规模越来越大,家庭承载的养老压力与日俱增,养老问题还会更加突出,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将会受到很大冲击。大力发展我市社会化养老福利事业,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群众民心所向,建设“老年城”已迫在眉捷。因此,要抓住该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库的有利条件,继续巩固“跑部进厅”成果,加大力度,攻难克坚,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入资金早日到位,早日开工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该项目的有效运作形式,确保项目平稳健康推进。

二是实施“社会救助”工程,提高救助群体福利水平。我市地处三省交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任务极为繁重,而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救助管理机构,救助工作仅依靠老年公寓来开展。我市目前还有孤儿475人,孤儿救助工作主要依托安阳市儿童福利院来开展。社会救助设施匮乏,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提升,影响了社会和谐进步。2011年,我们要重点抓好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建设,积极向上筹措资金,把安阳市匹配的85万元资金争取到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年底前按期完工,并接受上级验收。同时,要加快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的运作,确保在6月底前完成立项,及早开工建设。

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程,让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阳光。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整合农村资源,完善服务功能,实现乡风文明具有很好的意义。今年,要在巩固去年32个农村社区建设及试点村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扩大战果,争取2011年150余个村全面推开农村社区建设,每个村都建成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

四是实施“民政综合服务保障”工程,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国家对涉及民生项目投入的日益加大,为我市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这些设施如果全部分开建设,不仅占地需求较大,而且不利于群众办事需要,因此,在综合考量各方面情况之后,决定将我市现有的民政基础设施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且充分利用国家对有关项目的投资,建设一处建设面积12000平方米的多功能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把婚姻登记、低保等为民服务单位,统一集中到一起,为群众提供集中、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大民生项目”工程事关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今年我市民政工作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和攻坚点。我们要集中精力,攻难克坚,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四大民生项目”建设。要成立四个民生项目建设指挥部,局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包项目建设,靠前指挥,一线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全面推进四个民生项目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社会,面向市场,建立健全一套操作规范、运行协调的体制机制。要严格“四大民生项目”建设质量,切实规范各个环节的运行,加大关键环节的执行力度,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和专业的服务水平赢得民政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使民生项目工程成为展示民政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窗口”。

(三)建设一流队伍,把民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正确路线的落实必须靠建设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来作保障,否则,一切是空谈。可以讲,队伍建设决定工作方向,决定工作成效。因此,我们要把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总体上看,民政干部队伍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但随着民政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凸显,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民政干部与承载的重大使命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水平不高,人员结构复杂导致知识层次、个人素养、个人技能明显偏低,不能适应日益繁重的民政工作需要。二是非主流思想时有蔓延,突出表现在:工作浮飘在上,接触群众少;呆在机关多,深入基层少;考虑私利多,谋划工作少;养尊处优,碌碌无为。思想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怕苦怕累,挑轻捡重等。三是部分干部缺乏基层锻炼,没有实践经验,对一些棘手问题束手无策,不能独挡一面。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用亲民、爱民、为民的理念武装干部队伍,用勤政、务实、高效的作风锤炼干部队伍。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加强学习。要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向学习要正气,向学习要成效。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我们要学习政策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政治理论修养。要学习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树立争先意识,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工作氛围。要学习群众,掌握基层工作方法。要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要走出去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加快发展。要熟悉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依托“林州民政网”平台,加强信息交流,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要勇于实践。实践是增长才干、提升素质的必要途径。实践就是要求我们民政干部要勇于开拓,勇于承担,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敢于知难而进,敢于克服困难,敢想敢干敢冲。勇于干事,勇于一马当先。不空谈,唯实干;不务虚,唯务实。实践就是要求我们民政干部要勇于吃苦,勇于沉下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群众当作自己的父母,把群众的冷暖当作自己的冷暖,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实践中检阅自己,提高自己。

省民政厅厅长在2010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一、全省勘察设计行业沿着正确的轨道持续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近年来,经省建设厅历任分管领导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全行业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各勘察设计单位共同努力,为我省勘察设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总体要求,按照省建设厅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上次全省勘察设计工作会议做出的工作部署,全省勘察设计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加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

(一)勘察设计行业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我省建设事业的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一年来,全省勘察设计行业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勘察设计体制、经营模式、运作机制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单位实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明显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省将完成施工图设计投资额866.3亿元,完成建筑面积7522万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15%。全省工程勘察设计合同额将完成87.5亿元,企业营业收入达81.9亿元,比2003年增长35%。全行业资产合计85.6亿元。

(二)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全省勘察设计市场正朝着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方向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勘察设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勘察设计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针对目前勘察设计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去的一年重点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性工作,收到较好效果。一是加强行业尤其是勘察设计单位的诚信建设,全行业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新的提高。我省目前有勘察设计单位1100多个,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省勘察设计单位进入山东市场越来越多,庞大的设计队伍和有限的建设项目供需矛盾突出,残酷的市场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因“信用缺失”导致的 “阴阳合同”、压价竞争、代审代签、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等违纪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制约了勘察设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加强法制建设和诚信建设,提升全行业职业道德水平,十分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了《山东省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图审查机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对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三方主体进行不良行为的量化管理,在勘察设计行业建立起有力的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激励机制,有效遏制了上述问题的蔓延。二是严格资质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勘察设计资质的设立和审批是勘察设计市场准入的主要形式,勘察设计资质审批是建立公开公正、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在“资质申报的收审分离”、“严格审批程序,明确审查责任”、“坚持独立、回避和保密专家审查三原则”以及“审查结果上网公示,审批过程公开透明”等几个方面对资质审批工作进行了改革和尝试。今年,按照建设部新的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年检办法,完成了全行业资质年检工作。共有1149家单位参加了2003资质年检工作,经过专家审查、媒体公示和复议后,基本合格单位84个,不合格单位l1个,未参加单位l1个。并有济南太航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126家单位由于技术人员重名被予以不良行为记录。完成了全省土工试验室资质年检、新批工作。并将审查意见在山东勘察设计信息网上进行了公示。经过初审和复议,有105家单位合格,21家基本合格,3家不合格。26家试验室取得了相应资质。组织了2004的资质审批申报工作。我省今年资质审查工作共收到210家的236项资质申请,涉及18个行业和专业。经审查,共有191个资质予以通过,通过率为79.6%。其中省批资质116个(其中新批资质78个),部批资质75个(其中新批资质24个)。49个资质未能通过,淘汰率20.4%。通过上述措施,使我省勘察设计资质审批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进一步规范了市场、优化了队伍结构。

(三)搞好设计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为全面展开设计保险工作打好基础。山东省是建设部推行工程设计保险的试点省份之一。根据建设部建质[2003]218号文件精神,过去的一年,我省加大宣传力度,召开了全省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工作宣贯会议,举办了省直勘察设计单位设计责任保险务实培训班,通过宣传和培训,增强了人们对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工作的认识,对推进该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目前,已有300余家勘察设计单位参加了勘察设计责任保险。

(四)施工图审查制度初显成效,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全面提高。施工图审查,是把好设计质量关的重要措施。今年8月5日至15日,省建设厅组织了六个调研组,分赴全省17个市,通过听取各市建委及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现场查看施工图审查机构办公场所和复查工程项目施工图图纸,对审查质量、违法违规情况、基础管理工作情况及审查机构是否独立、技术力量及人员到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省开展施工图审查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调研我们看到,各市建设主管部门对施工图审查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各审查单位技术人员基本都已取得审查资格,没有违规违法情况,基础管理比较扎实。近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施工图审查覆盖率有了较大提高。约有33.8%的市(县)施工图审查覆盖率能够达到100%,全省平均能够达到90%左右;实施施工图审查制度,勘察设计合同、资质、设计程序、招投标等阶段的不良现象均得到规范和纠正,勘察设计市场由无序竞争开始向质量、服务、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勘察设计质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今年,我们加强了施工图审查的法规建设,出台了《关于贯彻执行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建设部第134号令有了详细的贯彻实施意见,各市应当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加强了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监督管理,在2003施工图审查机构年检中,有50家审查机构年检结果为合格,2家审查机构年检结果为基本合格。通过年检,各审查机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提高施工图审查和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督勘察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促进施工图审查工作的良性发展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今年,全省共审查建筑工程10426项,审查总建筑面积5688万平方米,审查机构的总收入为8683万元。通过施工图审查,共发现勘察设计中违反强制性条文次,及时消除了大量的工程质量隐患。

(四)大力推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勘察设计产品质量。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比较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勘察设计产品质量提供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经过近几年的贯标认证工作,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深入人心。全省已有家勘察设计单位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二是开展了全省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评评选活动。为促进全省勘察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组织开展了本全省工程建设(勘察设计)优秀QC小组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QC小组一等奖12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20个,并召开了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通过此项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的自觉性。通过施工图审查、贯标认证、全面质量管理等有效措施,全省勘察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较大的质量事故,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五)主动协调工作关系,积极搞好初设审查工作。初步设计审查,是从工程建设源头上事先介入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建设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历史原因,建设主管部门与投资计划管理部门在此项工作中存在职责重叠问题,对搞好初步设计审查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协调各方面关系,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复工作,重点与省计委等部门协调工作关系,加强了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今年共审查威海市海悦国际工程等工程项目21项,审查投资额约17亿元,经优化设计方案,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工作中与有关部门相互理解,共同本着对建设事业负责的态度,工作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理顺。

(六)加强标准设计管理,推动标准设计工作健康发展。加强标准设计管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提高标准设计水平,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促进我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对我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工作的领导,经研究决定,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并成立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机构成员调整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山东省建设工程标准设计管理规定》;批准了《2004山东省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并按此计划完成了《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详图》(L04SJ113)等标准设计10余项。上半年,在济南召开了全省第九次标准设计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标准设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上述工作对推动我省标准设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七)大力繁荣建筑创作,积极培养壮大人才队伍,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繁荣建筑艺术作品创作,提高全行业技术进步是我们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多年来各级建设主管部门都给以高度重视,为搞好这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需要,今年,我们把繁荣建筑艺术创作、培养专家型人才队伍、加快技术进步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作了以下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省建设厅会同威海市政府,成功地举办了威海国际人居节。会议期间,成功地组织了首届人居建筑设计大奖赛和著名建筑师作品展暨专题讲座。经过评委们的严格评审,2件作品获得金奖、6件获银奖、10件获铜奖、21件获得优秀奖。通过人居建筑设计大奖赛,对繁荣建筑创作,提高建筑水平,提供适合人类居住、创业的优良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为提高我省建筑师的理论水平,及时了解和学习国内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技术和方法,于4月29日组织了建设部部优、省优建筑设计精品点评报告会。国家设计大师柴裴义教授等专家点评了2003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项目、全省优秀建筑设计项目,对启发创作、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起到积极作用。举办此类会议,对搞好建筑创作做了有益的探索。勘察设计行业是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人才,最大的市场竞争实力也是拥有具有核心技术的人才队伍。积极推进人才战略,逐步培养一支专家型的人才队伍,是提升全行业整体技术实力的重要工作步骤和措施。为繁荣建筑创作,培养人才、优化队伍、提高素质,我省与天津大学联合举办了山东省首届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班。山东省首批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班的学员和全省建筑设计人员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开学典礼。通过举办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班这种形式,对学习国内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技术和方法,开拓视野,繁荣创作,进一步提高我省的建筑设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与名牌大学联合办学,利用名牌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搞好我省人才培养,做了有益探索。再是举办了全省土工试验工作人员培训班。158名土工试验工作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和考试,并取得了由我厅统一颁发的上岗证书。培训班上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勘察大师来省就岩土工程现状、发展趋向、报优评优、技术质量管理等进行了学术讲座。通过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全行业技术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形成了初步繁荣的创作新局面。建设部公布的2003部级优秀设计评选结果中,我省10个项目榜上有名。我们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勘察设计单位的计算机应用由普及向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延伸,计算机这种先进工具已经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发式,网络安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勘察设计单位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等都关系着勘察设计单位核心技术机密,因此,网络安全成为勘察设计单位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引起各单位高度重视。针对这一现实需要和网略安全存在的实际问题,今年组织了山东省勘察设计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网络安全专题研讨会。今年8月还组织专家对兄弟省市关于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应用“十五”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八)加强了抗震防灾工作,完善灾害应急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第111号令和〈〈山东省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组织专家对德州市新城综合楼、淄博鸿泰嘉园住宅楼等工程进行了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保证了工程质量;对东营市抗震设防区划编制工作进行了督导。并且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省社会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向省政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陪同省政协及有关部门就建立灾害应急系统进行了调研。

(九)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行业管理创新。《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不仅是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而且对整个政府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广泛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贯彻《行政许可法》重点作了以下工作,一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理清职责关系,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健全自律机制,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运作和行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和协调、管理作用,以利于行政主管部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各级公务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二、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尽管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整个行业的实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山东经济大省、建设经济强省地位和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勘察设计市场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出现的新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精品少,有一定文化内涵,能够传世的标志性建筑作品更是凤毛麟角。工业项目搬抄图纸现象比较突出。在商品经济时代,如何处理好既能满足发展商要求,又能给创作者留出一定的创作想象空间,解决好业主与设计单位、设计师之间的关系等等方面的问题,减少平庸之作,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建筑精品,需要各方面加以研究解决。

2、队伍庞大,但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勘察设计单位还不多,有独创精神的勘察设计单位则更少。几乎多数勘察设计单位功能相近、水平相差不多,于是市场竞争中出现压价竞争,一味迁就用户不合理工期要求等现象。而一旦项目到手,拖期、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接踵而至,签合同之前的承诺无法兑现,给建设单位造成投资损失;建设单位不满意,造成大量设计款拖欠,有的成了死帐。严重影响了勘察设计单位的信誉、营业收入。使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双方利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3、在投资比较热的工业项目领域,个别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受利益诱惑,挂靠单位,私拉队伍搞设计,既严重扰乱了设计市场,又给工程建设质量埋下许多隐患。这种情况尽管比较少,但应引起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4、个别项目或个别单位,招标过程中仅注意价格,忽视技术、质量、工期、服务等其他要素,没有起到招标应有的作用,使招标流于形式。合同不细、责任不明,有的甚至不签合同就开工建设,一旦出现纠纷,双方利益得不到法律保护。上述问题,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以改革的精神加以研究解决。

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争取更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004年,山东经济建设为明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5年山东将进一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既给我们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也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更大成绩。2005年全省勘察设计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省建设厅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积极培育和发展勘察设计单位整体竞争实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确保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深化勘察设计体制改革,调整行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勘察设计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活力。几年来,我省勘察设计行业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成就辉煌,但是改革形势的发展还很不均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期,不久即将结束,将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竞争对勘察设计行业整体实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加快改革步伐,勘察设计行业便没有生机与活力,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要败下阵来。我们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有限的时间,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提升整体实力。我们都清楚,我们勘察设计单位的整体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同行业之间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与国际惯例还很不适应。我们的行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旦国内市场国际化以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残酷。从大处讲,不改革,事关整个行业的兴衰成败大局问题;从小处讲,事关每个单位的生死存亡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国办发[1999]101号文件实施以来,国家对勘察设计单位改革给了充分的优惠政策,有强烈发展愿望的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已经完成体制性改革,取得较大的发展,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吸纳人才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成绩,新的经营机制,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调研,也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单位职工对改革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知道早改主动,晚改被动,因为市场是发展的,早一天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能力就会早一天提高。市场不可能停下来等您改革后再发展。你不发展,别人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领导因为个人或其他原因,积极性反倒不如职工的改革愿望强烈,成了改革的阻力。希望各单位领导,千万不要等人才跳槽走光了再改,没有了人才,你这个企业怎么生存?千万不要等企业问题积重难反,完全失去市场时再改。希望各勘察设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振奋精神,敢于迎击挑战,敢于发展,不甘落后。要对企业负责,要对职工负责,要对事业负责!促进勘察设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抓好行业结构调整,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重点抓好以下结构调整:一是抓好行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勘察设计咨询业所有制形式要根据资源配置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变化进行调整,要符合勘察设计咨询业是知识、智力密集型行业的特点。除涉及国家机密和特殊行业外,国有资产应全部或部分退出,让民营企业唱主角,使勘察设计咨询单位真正成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具体所有制形式可以是股份制、有限责任制、股份合作制或具有无限责任的合伙制,通过调整,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的勘察设计咨询业所有制结构。二是抓好市场结构的调整。建立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的市场体系,逐步实现工程设计咨询市场和技术劳务市场、工程总承包市场、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的分离,引导企业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功能的市场发展。要适量培育代表行业水平的主导企业,鼓励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走“高、专、新、特、精”的专业化服务的路子,解决市场体系单

一、集中度低、有效竞争不足等问题。三是抓好企业类型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类型应符合市场结构,应是多样化,功能互补,具有技术特色的多种企业类型结构。当前我省勘察设计咨询企业类型主要是综合性设计公司(院)、专业设计所等,今后要按照市场的需要,发展工程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工程承包公司、技术咨询公司、技术劳务公司等多种类型结构的勘察设计咨询企业。

(二)打造诚信行业,培育公开公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准入与清除制度、资质年检制度、勘察设计招投标制度、注册执业制度、不良行为记录制度等各项制度,逐步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山东省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单位,除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外,要定期在媒体上进行公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从而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要打造诚信行业,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落实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开展“精心勘察设计,争当诚信先锋”的创建活动,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增强全行业的信用意识,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勘察设计新行业。要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彻查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全省勘察设计市场执法大检查,严厉查处假招标、压价竞争、无证挂靠、越级设计和无证设计、私下拉人搞设计等严重扰乱市场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进一步开放市场,着力营建公开公正、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加快企业自律制度建设,落实企业内部质量责任制度。继续抓好勘察设计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和贯标工作。要大力抓好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第134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充分利用施工图审查专家委员会的职能,对审查过的设计文件进行定期抽查,对审查质量差的机构进行曝光和处罚。还应尽快建立并应用管理软件系统,用科技手段推动审查管理工作的进步。我们还要加强各专业的学习和讨论,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对审查工程师进行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查队伍,从而提高全面提高施工图审查水平。建设部第134号令颁布之后,施工图审查市场保护的坚冰将随之消融,代之而起的是市场竞争,而这种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应只是价格,而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质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各审查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内部建设,从审查质量、服务意识和自身管理上下功夫,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施工图审查走向良性市场竞争。要继续巩固勘察质量专项治理成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施工图审查阶段对勘察的前置性审查的研究,建立适合工程勘察工作特点的勘察报告审查办法。强化勘察质量监督,完善勘察过程的管理,逐步建立钻探人员、野外记录人员及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大力抓好标准设计和设计标准的管理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四)全面推行设计保险制度,规避工程建设投资风险。建立工程设计保险制度是深化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与国外勘察设计市场管理惯例接轨的需要;是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建立社会质量监督体系的有效措施;是强化执业人员法律责任,转移设计单位和执业人员风险的有效办法;是促进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的客观要求。1999年,建设部决定在深圳、上海、北京开展设计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01年,我省开始调研准备工作,编写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制度调研报告》,并在全省勘察设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讨论。2002年6月,我省向建设部申请开展工程设计保险试点工作,并获得批准。批准后,我省于2002年6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的通知”,制定了“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实施细则”。对保险对象、保险范围、保险种类、赔偿处理等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12月,省建设厅下发了“关于建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制度的通知”。决定2004年1月1日起全面开展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工作。建设部建质[2003]218号文“关于积极推进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2004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工程设计责任保险制度。我省作为第二批试点省份,经过几年的准备、试点工作,可以说,在我省全面开展这项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希望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各勘察设计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行勘察设计保险工作的重要性,总结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推进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繁荣创作市场,推进技术创新和设计创优。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各勘察设计单位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加大科技投入,推进技术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创效益基本工作思路,加快勘察设计单位技术进步,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抓好“四新”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勘察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繁荣创作市场,建立激励机制,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办好在职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班。搞好优秀设计成果评选。

上一篇:常用急救技术论文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立案信访窗口”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