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2024-09-12

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精选9篇)

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篇1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教育科学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次重大创新和变革,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规律。随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愈显得不堪重负,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物理学的教学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进行着积极的创新和改革,创设物理课堂教学良好的情境,为学生寻求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探求物理现象的本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创新教学模式的好处有:

1、创新实验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受兴趣和需要支配的。有位教育家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变抽象的知识学习为形象的、生动的知识获取,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过程的专门技术,而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若从学生身边的物理事实和现象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很容易产生探

究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知所要进行的学习是很有意义及有用的。如果在课堂授课中,利用自制课件,模拟展示通常无法看到的宏现、微观世界中的物理过程,将转瞬即逝或非常缓慢的物理过程以放大或缩小的速度呈现出来。在展示物体的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仔细观察和分析,从而掌握现象的本质,这样就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事实说明,通过团体成员之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过程不尽相同,在同一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学习方法也互不相同。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搞好自主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学生在交流和总结学习过程中,能取长补短,优化学习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下面介绍两种本人教学中正在学习和摸索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

“自主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达到九年义务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构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实践活动过程。同时,作为“自主型”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一定的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虽然“自主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从静态而言是教学结构,但从动态角度看则

为教学程序。它来源于教学实际,又指导于日常教学实践。在遵循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前提下,经过教师引导、调控、矫正努力达到物理教学整体共性模式与物理教学规律自身个性的统一。为此,本人结合初中物理新教材特点以及在本校的教学实际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发展需要,尝试学习了自主学习型的“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此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是教学程序,它来源于物理教学实际,指导于日常物理教学实践。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确定了学生主体参与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及主动进行知识重组和意义构建,把“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变式训练为主线,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始终,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补充,同时强调学法与教法并重,它是一个教法与学法相统一且两者结合相对较为科学、有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则应牢固确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着力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着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向智力因素转化,此教学法的核心是“导学”、“导教”。导学,就是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导教,就是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关键是两者有机的结合。而反馈矫正则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的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结果,教师及时知道教学效果,提高了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效性。把“以目标导学为中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达标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于新授课物理教学的始终。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是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最好方法,传统的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把规律的结论告诉给学生,然后反复在应用结论上下功夫,新课程却要求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并在获取过程中使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熏陶。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任何科学规律或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科学探究。作为培养人的科学素养的物理学决不能离开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师,首先必须掌握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然后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并达成一定的教学效果。

俗话说:“耳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亲历”,意思是说:亲身经历的过程,印象尤为深刻。与传统教材相比,现在的教材较多地设置了对知识的探究活动,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新教材中都设置了这样一些小栏目,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些小栏目往往把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小栏目,对于重要概念、规律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学生能够感知和理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去交流、去体验、去产生情感、去获取知识。我的体会是:探究活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了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

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能够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决不能由教师来包办。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对学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对教师的素质却是极大的考验,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探究式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树立真正的教育观念外,还应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探究式教学有效的实施。

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篇2

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 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自主发展极为重要。过去人们习惯于“讲—学—练”的教学思路, 而自主学习则要大力强化“学—讲—练”和“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教学思路, 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要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和课堂操作作为教学的主线, 要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 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关于如何让学生科学地学习, 前人提出不少优秀的理论。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物理学又是一门精密的理论科学, 具有高度的抽象思维性和严格的数学量化性;物理更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其广泛联系着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实际。笔者认为学习物理过程不能完全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 也不宜仅出示现成的知识让学生去“掌握”, 它应当是一项丰富立体的主体活动, 应把上述几种学习理论融合起来。一切学生主动地学习、探求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都是有益的“自主学习”活动。笔者在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中, 以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为主线, 展开课堂教学, 以课外自主学习实践为有力的补充, 相辅相成, 具体讲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 加强课堂内的自主学习实践。

物理教学既有物理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 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教材特点, 结合课堂学习目标,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 教师要在设计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笔者常采用下列几种教学方式:

(1) 引导探究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模拟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 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学习, 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 从中找出规律。此模式较适用于利用实验手段观察研究的课题, 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多于集体活动。

(2) 问题讨论式。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 以学生自觉、主动地讨论、质疑、辨析为主, 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 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此模式较适用于综合运用知识的新课、练习课和复习课。

(3) 自学指导式。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 大胆质疑, 提出问题, 再进一步引导思考、讨论、实验释疑, 达到透彻理解。通过“主体”与“主导”、“主体”与“主体”的多向交往, 发展学生的交互学习能力。

2. 加强课外自主学习与实践。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指导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针对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与之有机地联系起来, 可很好地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 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笔者在课外活动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 物理小制作。安排在初三年级寒假和初二暑假, 其原因是学生已学的物理知识较为丰富, 学习有了一定能力和知识宽度, 易于进行物理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动手小制作、小发明, 形式多样, 能发挥学生想象力, 本活动要求既可以改装课本实验器材, 也可以补充与课有关课外实验, 还可以把课本实验成本低值化。总之, 需要附有实验器具改造或制作使用说明书或原理图, 我在暑假中制作了诸如“惯性”, “电磁铁”“大气压强”等几十件小制作, 此次活动学生十分踊跃, 并在班级举办了展览, 并评选出了一批优秀作品, 在年级学生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活动效果很好。

(2) 物理课外摄影:一般安排在初二寒假中进行1~3次物理摄影讲座及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以光学为主。初二第二学期暑假可以再安排1至2次活动, 不要过多, 活动形式一般以三人为一小组, 本活动的培养目标是强化学生学会协作学习, 学会如何交流, 学会如何消费, 进一步深化和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 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我们开展的物理摄影内容包括光、电、力、热、机械等现象,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3) 开展物理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其知识内容包括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外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我们以初中物理课本为知识基础, 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与科学史的讲授, 以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 开展类似科学研究的专题研究活动。如“自行车上的力学问题”, “城市的噪音污染成因和防治方法研究”, “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的深度关系”, “运动中的力学问题研究”以及以“生活用电”为主题, 开展“家庭电路”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活动, 该活动学生参与性强, 学习兴趣高,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摘要:笔者采用“学—讲—练”教学策略, 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特点, 对“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谈 篇3

一、创新实验式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而,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会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总结出实验结论,能为学生日后独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让学生利用家中现有的废弃物自制学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学到新知识。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定律”之前,让学生预习这一节后回家自制学具,第二天拿到学校来做实验。结果第二天同学们自制的学具千奇百怪,除了模仿书上器材制作外,都有所创新。课堂上,同学们很轻松地得出了结论。为了把自制学具的热情推向高潮,新课讲完后我还要求学生评比一下谁制作的教具取材容易,效果好。结果大家一致推荐这样一件学具:把废矿泉水瓶锯成两部分,在瓶底部分的两边钻小孔,穿上细线制成小桶,瓶口用中间插有细玻璃管的软木塞封住,制成溢水杯。使用时,把溢水杯固定在铁架台上,水从溢水杯中间的细玻璃管溢出,流入下面的小桶中。我又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制作的溢水杯效果好的原因:避免了水沿杯壁流出而造成的损耗,不会使小桶中接住的水的质量变小而影响实验效果。这样的学生自制的优秀实验器材已存放到学校实验器材室柜子里,以备后用。这样,让学生在书中图示实验器材的提示下经过自己动手动脑制作出新学具,学生动手的热情高涨,也喜爱上物理课了!

二、类比式教学

物理知识点多而杂,而且好些知识点如果不认真区分的话,很易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于这些易混淆的知识,可采用类比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找出异同点,从而顺利地掌握这些知识,而且长时间不忘。如在讲“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时,我在上课前设计好表格,要求学生将该实验与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作比较(主要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电路图、步骤以及两个实验都要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什么等方面让学生加以区分)。上课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填表,再引导学生进行区分,特别对不同点多强调,并要求学生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概括出来。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测三次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而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测三次的目的是观察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不同并比较灯泡发光的亮度。通过类比式教学,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很易接受,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体验式教学

物理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日常生活,只要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物理学习中就能游刃有余。新课标非常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若能多创设发生在我们身边、学生熟悉的物理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我就从这样的例子开始引入:周日你在河边玩耍,看见两位体重差不多的女士散步经过你身边的沙地,她们中一位穿着高跟鞋,另一位穿着平底鞋。提问:你发现穿高跟鞋的女士与穿平底鞋的女士,哪一位女士的鞋在沙地的压痕深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体会会说是高跟鞋。接着让学生比较高跟鞋与平底鞋的区别,学生说,它们与地的接触面积大小不同。最后推想出:在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之后再具体讲解就容易得多。像这样根据平时一些司空见惯的例子来教学的实例还有很多,又如,讲授“平面镜成像”时,可通过家中梳妆时用的镜子引入,讲授“摩擦起电”时,以在干燥漆黑的夜晚脱毛衣时发出“嗞嗞”响声并有火光出现,以及在夏天天气很热时用热水洗澡更感凉爽一些等为例,不一而足。通过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养成多注意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一切事物的习惯,又能使学生在无形中多思考问题,学到知识。我常常鼓励学生: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像瓦特发明蒸汽机,伽利略发明望远镜一样,成为一名大发明家,为人类的进步贡献你的一份力量!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4

从上学期学校对新授课的备课、讲评及改进过程,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研讨,用了“三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科都采用。我的物理课也试着用,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诸方面的关系。

一、“三步、五环节”简介

三个阶段:

1.预习生疑阶段: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达到的学习要求,按自学提纲要求进行学习。

2.课中达标阶段:是学习目标的形成阶段。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成果检验阶段:是目标达成检验阶段。通过对基础分层训练,反馈目标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五个环节:

1.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简洁、有效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2.预习反馈,引导自学:教师设计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自学,点拨质疑。

3.分组合作,探究解疑: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解决学生自学尚未解决的问题。

4.展示分享,点评升华: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讨论结果,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5.当堂检测,达标评价: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达标情况,弥补缺欠。这个环节可以和第四个环节结合使用,可以每学一个知识点结合题进行因材施教分层训练检测。

二、五环节教学的主要优点

1.真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导与主体得到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环节教学通过教师出示的“思考问题”,讨论中的答疑解难,实验中的指导,练习中的评析以及贯彻在整个课堂中画龙点睛的讲解来组织、调控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启发、鼓励、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讲得不多,但创设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感知教材、观察与实验、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解答疑难、深入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五环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不同学习感受和不同学习见解的机会,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心力和所获得的收获也远比被动地听讲大得多。由于五环节教学的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一环套一环,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得到有机结合,协调而同步。

2.五环节教学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把教学过程有机地划分成若干环节,并辅之以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学、讨论、实验、练习,去独立思考和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拾级攀登,又有教师的点拨引导,及时调控,通过师生、生生多边的信息交流,不断地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还训练和培养了探索精神、协作精神、自学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科学交流思想的能力、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物理课堂“微课”教学模式探讨 篇5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时间短、主题目标明确、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它强调的是某一知识的深度,而不是知识的广度。微课有效地运用到高校教学中将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信息欢迎用方式。学生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开通微课,主要是考虑到满足学生和老师自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微课 视频 时间短 个性 教学效果

引言:对于中学物理这门课程,结合它自身的特点,比如某些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让部分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教授,能够让知识从抽象的变成具体的,同时令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与记忆物理知识。另外,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概念和规律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实验教学是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渠道。然而,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正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实验器材和教学实验水平有限,有的实验可见度小,实验难于观察,有的实验难于操作等。在实验课上,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代替物理实物实验,虽然它没有实物实验那么真实、形象、生动,但是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适当用多媒体模拟,也是会收到不错的效果的。通过微课,可以给学生和老师更多的自由,是学生对物理课堂更活跃,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大增加了教学的效果,因此,开通微课对于物理课堂很有必要。

1、“微课”的主要特点

1.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9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堂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1.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1.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几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的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U盘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1.4资源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和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篇6

摘要

由历届大学入学考试,物理科成绩总是不尽理想可知:高中自然组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仍有许多待突破的瓶颈。因此本研究以改善物理学习状况为目的,采质性研究的方式,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探查自然组学生之物理学习问题;第二阶段为提出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6E教学模式」;第三阶段则运用「6E教学模式」实际教学,并以「光的干涉」单元为例呈现教学情形。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透过「6E教学模式」的确能引导学生逐渐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关键词:高中物理、6E教学模式、自我导向

壹.前言

由历年大学入学考试,物理科成绩总是不尽理想来看,对大部份高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门令人颇费心力的科目,虽然很想学好物理,往往因为不知要如何学习,而事倍功半。「学习如何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学术能力(张世忠,2003),在教学中要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国内学者洪振方(1996)认为启迪学生心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重新走过一次心智发展的足迹。但碍于上课时间和升学制度,不可能让学生漫无目标地摸索,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执行便显得很重要。

如何让学生既学会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又能学会「如何学习」呢?本研究从反思教学与学习的角度着手,探查研究者任教之高中生的物理学习问题,进而为学生搭建解决学习问题的鹰架,帮助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

根据上述目的,本研究欲探讨的问题为:

1.高中自然组学生的物理学习问题为何?

2.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为何?

3.运用模式实施教学的情形为何?

貳.文献探讨

一、物理概念学习之相关研究

如何获得高分是学生们最关切的问题,许多研究指出专家比生手们具备较多的概念性知识,也有更深入的概念阶层,生手们所呈现的问题表征大部分是表面层次,而专家则不然,例如生手对题目的分类是以图形上的相似性为依据,专家则以相同的解题原则做为分类。Larkin(1981)的研究发现,专家和生手在面对属于概念层次的物理学相关问题时,物理学解题专家的表现,如同一般人在面对熟悉问题似地使用「顺向运作」(working forward)的路径;而物理学解题生手,则如同一般人在面对新问题般,使用「反向运作」(working backward)的策略去搜寻所需的定理,所以生手使用的第一个定理,常是专家所使用的最后一个定理。例如:想要找出斜面上的木块,滑到底部的速度(v)为何?Larkin, McDermott, Simon & Simon(1980b)的研究结果发现:专家所实行的每一个步骤,对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都有所帮助;生手则是先由订定目标(v)开始,接着找出一个含(v)的公式,再试图以反向运作的方式来尝试求解,即生手应用那些原理的次序几乎与专家所用的次序相反(引自岳修平译,1998)。

此与Chi、Feltovich and Glaser(1981)等人的研究一致,专家们对于相似的问题,可能会具有属于该类问题的问题基模(Problemschemas),而生手对于类似的问题则缺乏可应用的相关概念基模。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组织成概念性基模,并建构概念层次和问题基模,将有助于概念的提取。

二、5E教学模式

美国BSCS(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课程研究计划提出含有建构取向的5E教学模式(Bybee & Landesi,1988;Boddy, Watson & Aubusson,2003),其教学阶段依序为参与(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化(Elaboration)、评鉴(Evaluation)。5E教学模式改编自生物学的科学研究课程,并且编入探求学生迷思概念的研究方法(引自张世忠,2003)。特别是Posner, Stride, Hewsonc and Gertzog(1982)借着此模式详细地说明需要改变的概念,且透过学习环(Learning cycle)实践概念学习的基本步骤,学习者经由直接与观念目标的交互作用,建构自己的心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则可以依照教材的性质,运用「诘问法」,透过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也在操作中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參.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质性研究的方式,先探讨高中自然组学生有哪些学习物理的问题,再从理论上寻求改善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并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共分三阶段进行,研究流程如图一所示,并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阶段:归纳学习问题的类别】

本阶段根据陈章正(2004)的研究,持续以访谈和书写的方式,搜集有关高中生物理学习状况的相关资料,包括:以半结构式问卷访谈物理教师(GT)、专家教师(EX)和校友(GS)的记录;学生以书写的方式反省自己物理学习状况的记录;研究者与学生在课余时的对话札

记和研究者的教学日志。

编码的型式均是用访谈对象的英文代号,后面加上姓氏、日期和姓别,例如:GTL920912M代表于92年9月12日访谈本校林姓男老师;在校学生则以「类别、班级、座号、性别」表示,例如:221102M代表访谈第二类组二年十一班二号男同学。

搜集到的资料采扎根理论(Strauss & Corbin,1998)进行分析,先归纳为认知、情意和学习方法三部分,再用持续性比较与对照的方法,将类似观点放在一起,并用晤谈数据做辅助,以确认分类的可靠性,甚至可以发现学生在书写问卷时没有表达的观点,这样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

【第二阶段:发展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

由上述实征研究所得的学习问题,其实彼此都是相关的,但归根究柢,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自然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所以再请学生写出「我喜欢的物理课上课方式为何?」,归纳此问卷所得的资料及待解决的学习问题,依据建构主义的理念,参考相关文献,发展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诘问法」引导学生思考,透过一学期的教学反省与修正,而得「6E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应用教学模式实际教学】

本阶段呈现运用「6E教学模式」于本校高三第三类组(学生共31人,以下简称为A班,每周四节物理课)「光的干涉」单元的教学,A班从高二就由研究者担任物理教学,每次月考及格人数总不多,所以学生对物理普遍缺乏信心,即使程度不错的学生,也是停在某个水平无法突破。

有鉴于此,研究者于A班高二下学期时,开始进行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研究,A班除了月考成绩明显进步外,研究者还想知道运用此模式教学,学生的感受为何,因此以半结构式问卷且不计名的方式,请学生写下「自己比较喜欢高二或高三的物理课?为什么?」 肆.研究结果

针对本研究欲探讨的问题,根据研究流程三个阶段的分析结果如下:

一、高中自然组学生的物理学习问题为何?

整合具同构型的问卷和访谈数据,归纳出高中自然组学生物理学习问题的种类(陈章正,2004),简述如下:

(一)认知方面

传统的物理考试,通常以解题为主,能否成功解题与概念的理解情形相关,由研究中发现概念理解部分的问题包括:对探究历程的困惑、概念太抽象不易想象、符号和公式太多;解题部分的问题包括:不懂题意、不清楚概念和题型的关系、数学运算技巧不熟练。

(二)学习方法方面

学生常会问要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如果能有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改善认知方面的学习问题,将有很大的帮助。然而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形,发现仍有许多待改善的空间,例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练习、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三)情意方面

对高中生而言,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学科的学习憧憬,往往比物质奖赏更具吸引力,但是屡次考试的失败,则令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甚至产生反感。例如学生表示:我们现在都是为了准备升学,可是我觉得学习科学,应该是要学科学家的创意,像马盖先就很厉害,但他不一定会算题目,为什么我们都要不断解题(221102M)?

(四)讨论

在研究中发现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具有想突破的企图心,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学习问题,会在意学习过程,而不是只关心分数的高低;但大部分学生则与上述特质相反,也缺乏可以将新旧概念做有效联结的模式,当然谈不上学习成效,连带影响了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运用能增加师生互动机会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展和精炼个人建构的理论,才能确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学习。

二、解决物理学习问题的教学模式为何?

从学习理论可知:成功的学习必须是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愿意敞开心胸参与学习呢?归纳学生对「我喜欢的物理课上课方式为何?」所表达的意见,包括:希望学习内容能和生活经验相关、上课时能多做实验、能详细说明公式的来源和功能、不要赶课、能多一些师生互动、考试前能统整重点、能多讲解一些题目和即使没有时间也一定要考公式。针对学生们的物理学习问题,以及对物理课的期望,觉察到必须要有能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从文献中发现「5E教学模式」(张世忠,2003;Bybee & Landesi,1988;Boddy,Watson & Aubusson,2003),颇符合教学上解决学习问题的需求,但是5E教学模式并未强调如何让陌生的学习概念与生活经验相连结,因此本研究主张:将生活中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事件」(Event),加上原有的5E成为6E,教学时以此6E做为「教学阶段」,又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无法维持很久,也不见得会主动发问,为了避免沦为盲目的学习行动,所以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订出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和期望达到的「学习成效」,建构成「6E教学模式」(图二)。

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篇7

一、物理实验课在农村严重的缺失

在农村学校,由于物理实验课严重缺失,致使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失去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而造成实验课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虽然国家在这次的改革项目中配备了一定的硬件设施,但对于广大的农村而言,这只是微乎其微的,在广大偏僻的农村,既缺少学生做实验的专业化实验室,又缺乏实验用的专业化实验器材,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这些设施,实验根本无法进行。

2. 专业化师资严重不足。

曾几何时,我非常欣赏我们的农村老师,往往在大学里专修一门专业课,可参加工作回到学校后,既要给学生教物理,又要教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课程,这些课程本应该由专业化的老师去教,但是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本来就很短缺,很少有专业老师愿意来这里教这些不参加县局统考的专业课的学生。所以老师们也只能硬着头皮身兼多职。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学好吗?

二、教师化身为“情报搜集员”

为了应付全县的统考,老师们只有整天在网络上下载题,化身为“情报搜集员”,让学生做完网上所有的题目,这样,老师心里才会踏实一些,认为学生做过一遍所有的试题,就一定会考出优异的成绩。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疲于应付考试,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结果就是教师和学生身心俱疲,而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更不用说去创造性地工作了。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1.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教师教,学生被教;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订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惟命是从;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

2. 在现实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绝对遵从和对于教师的一贯服从,把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圣经”和金科玉律,当做颠扑不灭的绝对真理,他们极少怀疑知识的正确性和教师的权威性。造成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缺乏批判性地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教师眼中的学习佼佼者,往往并没有成为栋梁之材。

3.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是以同一标准来塑造、培养学生。

统一的培养目标、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时间、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成了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创造力的“元凶”,致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命活力和生机。

4. 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由于中考选拔方式以及升学率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应试教学为特点。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以强行灌输为特征,以教师讲解、题海战术为主要形式,力图将应试内容深深烙在学生脑中。教学就是为了中考,这似乎成了传统物理课堂教学的信条。从教学内容上看,只要是考试要考的或有可能要考的,教师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并配以大量习题以巩固,而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则被视为无用,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并直言这些考试不考。这样一来,学生的眼中也只剩下考试这一目标,学习内容单一、僵化。教学评价上,考试似乎永远是最主要的标准,教师教的怎样,学生学的如何,全凭一纸成绩,这使得传统课堂显得很苍白无力。

四、思考整合

对于一个在光大偏僻的农村,教书这么多年,面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课改带来的新模式,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去根据农村本地学生的实际,开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培养,这就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适当加大知识运用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适当的课题学习,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综合培养学生的设计、操作、分析、评价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思维能力。教师只有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引下,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就是对教学模式的认识。在对物理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说对新课程的教学根本不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改进和变迁,使它适应物理新课程的需要。同时,对新出现的教学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摹仿,必须正确地选择适合于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模式,确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配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特点,借助多媒体快速形象、活动优越功能,设计和编制各种课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物理愉快教学模式 篇8

一、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有意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迫切学习的心态。

例如:在上“探究——不同物资的导电性能”一节课时,学生感觉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继续探究的兴趣,因此我提问:“谁能告诉我,酒精、苹果、玻璃都是导体吗?用实际经验说也行,自己亲手做实验也行。”我提前准备了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材料。这时,一个同学自告奋勇说:“老师,酒精和苹果是导体,玻璃是绝缘体。”我马上问:“何以见得?”他说:“做心电图身上要抹上酒精,就是为了导电;苹果是酸的,说明呈酸性,酸溶液可以导电,苹果当然可以导电;玻璃若是导体,那么玻璃做的灯泡岂不是很危险吗?”我还未来得及回答,马上又有学生提出意见:“你说陶瓷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普通的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然而纳米陶瓷却是很好的导体,玻璃条件变化了也可以成为导体。”他的话刚说完。这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要求做实验解释这个问题,他的实验验证了第一个同学的预测。这时,第二个同学抢着站了起来,总结了那两个同学的实验结论及实验条件,冲上讲台要演示玻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导体的实验。通过三个同学的争论,学习任务在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和互动中完成了,他们的一举一动连同他们的思想观点、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给自己更给其他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富于启发性、层次性,提问的时机把握恰当,点拨引导恰如其分,学生就能在思维方法,学习策略方面大受其益,体验知识被发现的过程。

二、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探究假设是对探究结果的预期,探究结果是对探究假设的验证(这里所指的探究结果是指实验结果,并非对实验结论的陈述)若结果与假设吻合,则假设被证实;若结果与假设冲突,则假设被推翻;若结果与假设基本吻合,但存在差异,从原则上说,该差异必然是受到另一种规律支配的结果。关注这种差异,实际上就是关注引起这种差异的规律,这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奏,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

三、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促使学生主动发现

层层设疑,制造矛盾,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是促进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的一把金钥匙。因此,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通过巧设矛盾冲突,制造悬念,可以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知道的迫切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以后,摆在学生面前需探究的问题是如何应用这个规律来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际应用,即探究电动机原理。首先,探究的是如何使电动机转动起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过仔细的观察,发觉线圈每转动一圈,电路被接通一次,获得一次使线圈沿相同方向转动的力,这是线圈之所以能维持转动的原因,但这同时又是线圈对电源的利用率不高和线圈转动不平稳的原因。这是探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矛盾,是新发现的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个矛盾,“电动机”的实用价值将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这一矛盾的揭示,标志着对电动机换向器研究的开始。

从上例中我们看到,通过对研究的评估,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将可能导致更有意义的新一轮探究过程的展开,促使学生主动发现。

四、亲身参与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要提供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或者思维的不足,并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讲容易出错的概念时,我往往故意给学生挖一个陷阱,等学生都陷进后,我再搭桥铺路,让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自己的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更正头脑中原有的错误認识。比如,学生对于“压力”并不陌生,很多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压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并且这一片面性很顽固,影响学生正确概念的建立。为了使学生自行完善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举了许多由于重力产生压力的例子,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上述结论。这时我大大表扬这些同学,正在他们高兴的时候,我话锋一转:难道压力的产生都是重力产生的吗?接着我让每个同学在周围生活中找反例,看谁找的反例多。我设计了以下三步:

(1)学生自己实践,找压力。尽管学生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但在具体情况下也能找到压力。因此教师设计的实践就要扬长补短,避免有重力产生的情况。(2)启发学生寻找这些压力的共同点。(作用点、作用方向、作用力的大小)(3)请学生给压力下定义。

在这几步中,我尤其看重(2)(3)步,在通常的教学中,这两步极易被教师所代替,教师把已归纳完善的定义强加给学生,学生是被动式的接受,没有用“心”去参与,不会认识到物理概念不完善的地方,该怎样错还是怎样错。但在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压力概念时,就会发现压力的方向不都是向下的,而是四面八方的,这与前物理概念不相符,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压力的方向。教师此时的引导就好比及时雨,促使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与此同时,学生对压力的作用点、大小经过认真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学生悟出来,不是教师强加的,是学生自我超越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条件和教学情境,变学习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阎金铎.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修订的内容介绍[J].学科教育,2001(04).

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9

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冯海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相信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从而不再把学生的头脑看成“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为前提,改革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问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目的的先进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

一、模式成因

(一)时代的需要

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世界各国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教育革新,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思想和以“新三艺”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西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思想等,都说明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素质要提高,必须认真抓好教育创新。现阶段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也正是为了迎接历史大变革时代的一场教育战略大转移。因此,学校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向传统陈规挑战,努力构建适应创新时代需求的先进教学模式。

(二)新课改的呼唤

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如何在信息社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素养,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主三结合”的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一主”就是以物理课堂为主渠道,把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三结合”就是学与思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生存发展的综合水平。在实施探究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创造力是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普遍具有的才能。高尔基曾断言: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同时又是一切奇迹的创造者。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认为,每一个人,即便是作出辉煌创造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大脑的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既然人的创造之潜能如此巨大,作为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抓住了这个开发智力的时机,利用了这大量的时光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回答是否定的。多年来课堂教学大多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众所周知,中国的中小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最多的要学习如何对付教师没完没了的提问,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练”的现象中解脱出来,以本学科课堂教学为阵地,研究探究式教学的战略战术。逐步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模式操作程序

在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必须贯穿“一体一线”,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思考、总结、反馈、训练为主线。突出两个字,即“导”:教师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巧设提问,引导发现;“探”: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大胆想象,敢于求异。体现“三个性”,探索性:创设探索情景,提出探索问题;动态性:充分运用“变式”,克服消极定势;个体性:坚持因材施教,体现个性特色。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四尽量”,即能让学生参与的尽量让学生参加,能让学生展示的尽量让学生表现,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体验,能让学生评价的.尽量让学生评价。初步形成以下模式:检查与反馈――情景引入一自主学习――探究点拨―一协同释疑―一精讲深化―一总结练习。具体地讲,在实施策略方面,首先让学生通过导学,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其次在预习自学中,找到自己现有水平和目标任务的差距,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把学习差距变成一个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是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个别与集体,小组与全班等多种学习形式.把思维引向求新、求异、求深的最佳答案之中。为了鼓励学生更充分地参与,也可请学生轮流担主讲、评委、小老师等角色,使“协同释疑”活动成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极好机会;第四,在精讲深化阶段中,必须体现教师的善导作用,通过“导”、“学”双边活动,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解决好关键性的问题;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处理反馈信息,正面强化新知识,并掌握知识点,完成规定的作业练习。

三、模式特点

(一)目标方向性

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的要求作为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向,与此同时还切实依据本学科应实现的教学目标,认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本学科应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关系和谐性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教师繁讲多问等阻碍学生发展的活动大幅度的减下来,把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较多的时间里尝试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必须以自己扎实、广博、精深的专业基础知识,高水平的教学方法及宽容理解的心态为学生服务。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知识让学生掌握,努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三)实践探索性

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大胆探索,即做到不断尝试,又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悉心观察、广集信息,善于分析。对教学过程中发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多角度分析解决,对实行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研究,并经过教学实践检验完善优化这种模式。同时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也兼容教师个性特点。

(四)过程合理性

教学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任务容量适当,确保了学生尝试探究学习的时间,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情绪高、兴趣浓,师生合作交流、配合默契,关系融恰,教学信息反馈及时,处理得当。

四、注意的问题

首先,所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激情。其次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合作探究的时间分配。第三,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探究学习实效性的基础。第四,注意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评价。 五、模式评价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发展,对教学评价提出新的要求,评价要改变过去单一评价的老办法,重新建立一种多角度、多角色、多方位的综合型评价方案。 (一)评价要点: 培养方向: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从多侧面渗透和体现素质教育。

教师作用:导学艺术、训练法、效果法。

知识学习:旧知识联系,新知识建立。

技能训练:教具学具,现代化、科学化。

(二)参评对象。

学生评价(自评、他评),教师评价(自评、他评),管理者评价(评生、评师)。

(三)评价方案。

上一篇:高中材料作文汇总下一篇:班级元旦晚会文艺汇演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