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2024-08-12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共13篇)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1

一、活动名称:

手指点画“小蝌蚪”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法,初步表现出小蝌蚪的生动形象。

2.体验不同美术形式作画带来的乐趣。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手指点画的方法。

难点:给“小蝌蚪”添画尾巴。

四、活动准备:

黑板

1、白纸若干、黑色颜料及调色盘若干、手巾若干、桌垫若

干个以及黑色油画棒若干

五、活动过程:

1、演唱歌曲《小蝌蚪》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让幼儿说一说小蝌蚪长什么样?(师结:大脑袋、黑身子、细尾巴),老师今天教给你们一种新的绘画方法,你们来看一

看老师是怎么画出来的小蝌蚪。

2.出示范画

讲解手指点画方法、步骤:

教师示范小蝌蚪的点画方法及步骤讲解。教师用右手食指指肚

部分蘸取颜料,摁在画有水塘的位置上并用油画棒添画尾巴,教师伸出蘸取的食指给幼儿观看,了解点画的要领、步骤及注

意事项(手指要竖/斜起一点、蘸的颜料不能太多)

3、幼儿绘画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自己试一试?”,铺好桌垫,准备白纸

及其他材料,并做个别指导练习;

4、作品展示,讲评幼儿作品。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2

1.欣赏饼干,知道饼干有各种各样的造型。

2.尝试用捏、搓、压、印的方法,学做饼干。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卡通饼干若干。

2.刻印模型若干,餐盘、桌布、烤箱。

3.幼儿每人一份面团,干湿毛巾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欣赏饼干,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厨师)宝贝儿们,你们好! 我是“宝贝厨房”的厨师,欢迎来到“宝贝厨房”作客。

宝贝厨房有各种各样的饼干,看看都有些什么饼干?(幼儿边看边自由说。)

我从厨房里拿出了一些饼干,我们坐下来慢慢看吧。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饼干)

这些饼干的样子真有趣,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用面粉、搅拌、用水、用模型等)

二、借助儿歌,示范刻印饼干的技能

今天,厨师我想邀请你们当一回“小小厨师”,做好吃的饼干。

教师示范:

小毛巾,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放在我的旁边。

哇,这里面有好多宝贝呢,有小面团,有树的模型、人的模型,还有叮当猫的模型呢。

拿起一个小面团,捏一捏,捏一捏,软软的。

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放在小盘子上。

“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

想一想,做个什么样子的饼干呢?我要做一块叮当猫的饼干,就选叮当猫的模具在面饼上刻印,把有宽宽边的朝上,薄薄边的向下压。

“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一个叮当猫的头就出来拉,不漂亮的地方,我来帮助你,捏一捏,变成小汤圆,轻轻放在我的盘子里。怎样让我的小叮当变得更漂亮呢?拿起叮当猫的小印章,抓住小尾巴,拿着向下按,轻轻按,叮当猫饼干出来拉,(前后左右都要看到)放在我的烤盘里。盘子里还有面团哦,小厨师们可以做许多饼干,放进烤箱烤一烤。

三、幼儿操作,尝试制作各种造型的饼干

1.徒手练习做饼干的技能

刚才厨师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边说饼干儿歌边练习:揉一揉,揉一揉,软软的;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选模型,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有趣的饼干出来了!

把不漂亮的面团揉一揉,变成小汤圆放在我的盘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厨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3.幼儿做饼干,教师指导,老师及时把幼儿做好的饼干放烤箱

提醒幼儿尝试各种模具来制作,并且把面团压得大大的,做出来的饼干才好看。

四、快乐分享,和同伴、老师一起品尝饼干

饼干烤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3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民间游戏;手指游戏;指导策略

【作者单位】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 D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57-02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中心幼儿园(下文简称“我园”)开发了民间游戏这一园本课程,民间游戏材料的易取易得、游戏的趣味性和易推广等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幼教工作者,它已经成为我园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游戏种类“手指游戏”谈谈笔者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指导策略和方法。

一、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游戏时机

1. 将手指游戏贯穿幼儿一日活动的始终

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幼儿从三岁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这个时期幼儿要去适应集体生活,变化会比较大。常常他们会因为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此时如果新的集体生活丰富有趣,具有吸引力,幼儿就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分离焦虑的症状。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多组织游戏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多数手指游戏都配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和老师一起边游戏,边念儿歌,能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里来,使幼儿和老师在短时间内就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例如在餐前餐后的时间,手指游戏的运动量不是很大,同时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在活动区以及晨间接待的时候都可以选择手指游戏,晨间接待的时候幼儿三三两两地来,老师此时如果能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可以很快地稳定幼儿的情绪,从而为幼儿快乐的一天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利用亲子时光,玩手指游戏

亲子游戏在家庭中是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亲子之间的交往对于各代人都是需要的。良好的亲子交往有助于各代人之间的沟通,减少冲突。由于我园所选用的手指游戏内容是本地流传下来的,因此家长朋友们也对游戏的内容比较熟悉,例如手指游戏“金苹果、银苹果”,这个游戏不需要多大的空间,两个人面对面坐着,边念儿歌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做这种游戏,既动手又发展口语表达能力,有益于智力发展;两个游戏者坐得很近,增加了亲密感,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只有关系密切以后,孩子才会向长辈倾诉自己的内心话,愉快地“听家长的话”,而不是“俯首听命”。亲子游戏是在家庭中共同度过闲暇时间的一种交往手段,因为亲子游戏有利于加强亲子间的亲密性,通过亲子游戏,成人可以引导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培养交往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小班的家长在家里也和孩子玩手指游戏,这样既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同时由于在家和在园都玩同样的游戏,孩子会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确定适合的指导方法

学前期是儿童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责任。在指导小班孩子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稳定、观察能力较弱;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受到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3岁的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那种要求小班幼儿好好坐着唱歌、听故事的做法根本就没有尊重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接纳幼儿“边做边说”的行为,使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变得更愉快。而手指游戏大多是这种边做边说的模式,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那么幼儿在学习手指游戏的时候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1. 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是将游戏的玩法设计成相应的图示简单明了地表达出来,方便幼儿理解和学习。图示法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指导幼儿玩“手指歌”这个游戏的时候,根据儿歌的内容(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点点点,两根手指两根手指剪剪剪,三根手指三根手指叉叉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弯弯腰,五根手指五根手指开花花。)绘制图示,让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有直观的印象,当看到图示中食指伸直,其余四根手指弯曲,幼儿自然就会按照图示的样子模仿,在图示剪、剪、剪的部分除了绘制手指动作外还在旁边画上一把小剪刀;在图示叉叉叉的部分同样除了手指动作外加上叉子的图片,这些实物结合动作的图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幼儿游戏的兴趣。此时,先鼓励幼儿自由地模仿图片中的动作,再按照儿歌内容顺序逐个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幼儿就能很快地掌握这个游戏,并且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游戏兴趣。

2. 情景法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激发幼儿感性认识的形成。情境教学法使幼儿身临其境,通过给幼儿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即直接和间接形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情绪,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鲜艳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在手指游戏的组织过程中,我将游戏内容制作成PPT,播放给孩子们看,在组织“厨师乐”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我将幼儿园厨房的师傅们工作的情景播放给孩子们看,同时鼓励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担任厨师,尝试使用各种餐具进行烹饪制作,让幼儿对厨师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影响,在进行这个游戏时,让每一个孩子戴上厨师帽,在幻灯片中播放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场景,给幼儿具体的场景,让幼儿更好更快地学会这个游戏。

3. 角色扮演法

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喜欢模仿老师、家长和伙伴。他们常常是在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具有创造性,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幼儿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夸张性的表现,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他们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为如此,他们特别喜爱童话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

当老师说天要下雨了,他们马上就会双手抱头,好像真的马上就要下雨了。当老师说是谁家的小狗在叫,他会马上扮成小狗并发出“汪汪”的叫声。在指导幼儿进行“手指娃娃”这个游戏的时候,笔者鼓励幼儿扮演手指娃娃这个角色,当儿歌念到手指娃娃都睡着了的时候,全班的孩子都会特别安静的趴着假装睡着的样子,当老师念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的时候,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的做起床的样子,整个游戏的过程,幼儿都会沉浸在角色扮演中,并且乐此不疲。

手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手指小肌肉得到锻炼,同时由于大部分手指游戏都配有相应的儿歌,因此游戏的过程能够使孩子感统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手指游戏在小班的应用很广,这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合理需要,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点滴时间和空间,合理组织幼儿开展手指游戏,通过组织手指游戏训练孩子手指的灵活性,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组织手指游戏又能起到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前一个活动中吸引过来,为马上要开展的活动起到准备的作用。帮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相信只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留心观察,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游戏指导策略和方法,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许洁,缪志红,王红梅.图说民间儿童游戏[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小班美术手指点画开满桃花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的方式,初步体验用“点”的方法表现桃花。

2、养成认真绘画、保持画面整洁的操作习惯。

3、体验助人为乐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青青草原背景图一份、桃花的枝干每人一份、粉色颜料、抹布每组一份。

2、美羊羊的表情图:哭和笑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做客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呀,《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一位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看看是谁呀?(出示美羊羊的图片)我们来和她打个招呼吧!

2、师:咦!美羊羊怎么啦?她看上去很不开心,我们来听听看她怎么说?

请配班老师模仿美羊羊说:春天来了,青青草原上本来开满了好多漂亮的桃花,可是都被灰太狼摘下来送给红太狼了,现在青青草原一点也不漂亮了,我很伤心,请大家帮帮我想想办法,好吗?

3、师:那我们一起帮美羊羊想想办法吧!

二、学习手指作画的方法。

1、老师示范手指点画的方法。

教师边念儿歌:二胖子,点一点,再一点,共五点,变桃花。

用食指蘸粉红颜料,在盘子周围掭下再进行点画,注意点的时候要围着枝杆点出5片花瓣,或者只点一下,点出花苞。

2、幼儿徒手练习。

师:刚才我是怎么变出桃花的?你们也一起来变一变好吗?

3、探索桃花开放后和含苞的两种不同方法并请个别幼儿尝试。

师:“咦!这两朵桃花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4、请个别幼儿尝试手指点画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师:美羊羊在等着我们帮忙呢,大家行动起来吧!看谁的桃花树上开的桃花最多、最漂亮哦!(轻快的背景音乐)

四、展示作品,体验成功。

把幼儿的桃花贴到草原背景图上。

1、师:有了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呀,现在的青青草原上又开满了桃花,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桃花开得最漂亮?(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5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尝试画从左往右画短横线,添画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作画工具作画,并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勾线笔、课件。

2、在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重难点:

幼儿尝试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绿色家园里有哪些变化?

2、春天来了,老师也用相机拍到了一个好朋友。

观看flash小蝌蚪,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

3、提问:

1)它们在水里干什么?

2)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二、演示讨论--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1、教师示范:(手指压印),咦?它的尾巴应该在哪边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不同的方向,并尝试用曲线表示尾巴。)

2、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

假如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样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3、小蝌蚪很喜欢游水,我们在小蝌蚪的身边从左往右画一些清清的小河水(示范画短横线)。河里的水很多,所以要画许多许多的短横线。

4、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得真高兴。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创作表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四、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一起看看讲讲。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手指压印的方法,表现出葡萄的外形及一串葡萄的形状,要求圆与圆之间既有空隙,又相互连接。

2、通过感知和创作,培养幼儿发展细致的观察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活动准备:

1、每桌两只内盛紫色水粉颜料的调色盘,一块擦手湿毛巾。

2、示范用纸一张,画上葡萄藤、叶。

3、葡萄两串。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引出课题。出示一串葡萄。

师:小朋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好吃的水果?(葡萄)师:一颗颗葡萄都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着一颗颗圆圆的葡萄像什么呢?(葡萄圆圆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葡萄圆圆的,像一块块小玛瑙;像一颗颗珍珠;像小朋友大大的眼睛。)

师:看一看葡萄是怎样组成串的? 引导幼儿说出每串葡萄都是由许多颗圆圆的葡萄组成的,上部、中间多,尖端少。

3、讲解、示范。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手指画葡萄。先从藤稍开始画。右手食指蘸上颜料在纸上按一下就成一颗圆圆的葡萄。再稍稍离开画第二颗……上部和中间画得多,往下渐渐减少,尖端画一颗。这就成了一串葡萄。

(2)请一幼儿示范,适时引导幼儿。

(3)幼儿集体练习:提醒幼儿蘸色要适量,葡萄之间要留空隙,不要糊成一片。(播放歌曲《狐狸与葡萄》)(4)幼儿作画后把手放在湿毛巾上擦干净。

4、讲评,欣赏。

选出画得较圆,看起来又成串的作品让幼儿欣赏。教师并给予表扬。

5、品尝葡萄

把葡萄洗干净分给全班幼儿一起品尝,结束活动。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7

一、创造和谐环境, 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

幼儿美术教学需要创设良好和谐的环境, 让幼儿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 好的、美的作品, 能够给孩子美的享受和启迪。小班幼儿入园后, 首先, 带领他们参观美术活动室, 让幼儿观看和抚摸其他幼儿的美术作品, 能够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激发出来。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大班中参观, 让幼儿感受作品做出的过程, 激发其创作的积极性。这样幼儿就有了动手操作的欲望。最后在幼儿开始下笔作画时, 他们往往会信心不足, 不敢轻易落笔, 这时老师要及时进行鼓励以及引导, 可以夸幼儿画得漂亮, 并将幼儿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借由绘画, 让幼儿自由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儿童能够通过画笔比较直观的进行外界事物感知, 通过笔头, 教师可以了解幼儿活泼的思维, 感受纯洁的心灵。幼儿大都喜欢画画, 教师就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尽量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 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自觉自主地投入其中。通过练习, 幼儿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动手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三、引导幼儿参与手工活动,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一) 在折纸活动中促进幼儿动作灵活性的发展

折纸这项活动充满了智慧, 幼儿在折纸时, 为了做好某个图形, 便必须反复的实践、开动自己的脑筋, 并进行思考, 这样才可能让自己折的物体符合自己需要。每一次进行折纸都是尝试新的方法。尝试的过程中, 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作准确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二) 在剪纸活动中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剪纸可以锻炼幼儿多方面的能力:使幼儿安静下来, 专注地做一件事;使幼儿的双手变得更加灵活。基于这些好处,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手工活动中穿插剪纸的内容。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 在家中基本没有使用过剪刀, 在剪纸时无法掌握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小孩子都比较喜欢游戏, 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 在游戏中进行手工操作教学。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掌握正确使用见到的办法, 笔者还进行了顺口溜的编写。

(三) 在泥工活动中增强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园泥工活动是运用黏土、橡皮泥、面团、纸黏土等进行物体造型, 在幼儿手工操作活动中, 泥工深受幼儿喜爱。当他获得一块橡皮泥的时候, 他会很高兴地反复揉搓、捏弄着, 这时幼儿的手指和肌肉便参与了锻炼。色彩鲜艳的橡皮泥激发了幼儿操作的兴趣, 同时教师为幼儿选择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立体的物体形象, 幼儿在做做玩玩、认识感知中增强了手部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增强了幼儿双手动作的协调性的发展。

四、在美工区域游戏活动中, 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是需要反复尝试、锻炼、操作的活动, 而美工区域游戏活动给他们的动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于是在美工区域活动中我会结合主题, 或根据季节和教学主题的延伸, 尽可能地多投入一些能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材料, 比如:旧纽扣、大小不等的瓶盖、瓶子、纸盘、纸杯、纸盒等, 还投放了各种彩笔、白纸、油画棒等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操作材料, 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而推动幼儿精细动作向熟练性发展。

通过以上活动, 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较快, 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本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发展速度也较快。并且,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 能够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此外, 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个性也会比较的活泼和健康, 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摘要: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 在活动中, 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 使美术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而幼儿的绘画、折纸、剪纸、泥工、手编以及废旧物利用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都是在手协调下开展的。所以, 在幼儿园中, 美术教学的进行能够很好的培养幼儿本身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美术活动,小班,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饼干 篇8

1.欣赏饼干,知道饼干有各种各样的造型。

2.尝试用捏、搓、压、印的方法,学做饼干。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卡通饼干若干。

2.刻印模型若干,餐盘、桌布、烤箱。

3.幼儿每人一份面团,干湿毛巾各一块。

【活动过程】

一、欣赏饼干,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扮演厨师)宝贝儿们,你们好!我是“宝贝厨房”的厨师,欢迎来到“宝贝厨房”作客。

宝贝厨房有各种各样的饼干,看看都有些什么饼干?(幼儿边看边自由说。)

我从厨房里拿出了一些饼干,我们坐下来慢慢看吧。

(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饼干)

这些饼干的样子真有趣,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用面粉、搅拌、用水、用模型等)

二、借助儿歌,示范刻印饼干的技能

今天,厨师我想邀请你们当一回“小小厨师”,做好吃的饼干。

教师示范:

小毛巾,变变变,变成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放在我的旁边。

哇,这里面有好多宝贝呢,有小面团,有树的模型、人的模型,还有叮当猫的模型呢。

拿起一个小面团,捏一捏,捏一捏,软软的。

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放在小盘子上。

“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

想一想,做个什么样子的饼干呢?我要做一块叮当猫的饼干,就选叮当猫的模具在面饼上刻印,把有宽宽边的朝上,薄薄边的向下压。

“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一个叮当猫的头就出来拉,不漂亮的地方,我来帮助你,捏一捏,变成小汤圆,轻轻放在我的盘子里。怎样让我的小叮当变得更漂亮呢?拿起叮当猫的小印章,抓住小尾巴,拿着向下按,轻轻按,叮当猫饼干出来拉,(前后左右都要看到)放在我的烤盘里。盘子里还有面团哦,小厨师们可以做许多饼干,放进烤箱烤一烤。

三、幼儿操作,尝试制作各种造型的饼干

1.徒手练习做饼干的技能

刚才厨师我是怎么做饼干的?

边说饼干儿歌边练习:揉一揉,揉一揉,软软的;搓一搓,搓一搓,圆圆的;压一压,压一压,扁扁的;选模型,印一印,印一印,变、变、变,有趣的饼干出来了!

把不漂亮的面团揉一揉,变成小汤圆放在我的盘子里。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厨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3.幼儿做饼干,教师指导,老师及时把幼儿做好的饼干放烤箱

提醒幼儿尝试各种模具来制作,并且把面团压得大大的,做出来的饼干才好看。

四、快乐分享,和同伴、老师一起品尝饼干

饼干烤好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我做了一块叮当猫的饼干,送给我的好朋友。你可以把你的饼干和好朋友分享,也可以和后面的客人老师去分享。

参考文献:

王梅香.游戏活动中幼儿协作行为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3(15).

小班手指操活动总结 篇9

手指操作为我们班的特色活动,我选择的时分年龄段及由简入繁的教学课程,我负责了手指操教学的全部活动内容。每周我都按时制定周计划,及时进行备课并准备好所需教具。按小班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经过一年的手指操学习,现将教学工作反思并总结如下:

一、及时制定好活动计划

认真制定好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孩子们都能理解并操作完成,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注重手指操的常规教育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手指操,并学会认真做动作呢?文明不忘抓常规教育,在进行学习之前,我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关注,如:小手要变魔术----变小鸟、变兔子……以孩子们感兴趣的方式导入。

三、注重个别指导,培养孩子们的手指活动能力和手部小肌肉群的锻炼

在手指操的教学中,幼儿学会了区分各个手指的名称、练习了运用手指做出各种形象,学习轮指、分指、握拳等一系列具体动作。培养孩子们手、眼的协调能力、及活动的注意力,活动的效果也很明显。

四、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互动。

每次学了新的内容,我都会把儿歌抄在家园园地里,还拍下手指操的照片发布到家长邮箱里,让家长利用空余时间来陪孩子们进行复习巩固,这不仅让孩子们很好的复习了本周所学内容,还帮助家长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文明的手指操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五、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活动中,教师较少运用教具,可适当添加一些辅助图片和用具。

2、进行手指操教学时,教师的手指动作应规范。

手指大木桶小班游戏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手指游戏的兴趣及竞争意识。

2、初步训练手指的灵活度。

3、通过游戏,感受手指变化的乐趣。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说到哪句话做什么动作。

难点:中指和食指分开。

【活动方式】

集体和个别结合进行

【活动准备】

提前进行关于木桶的谈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带领幼儿复习游戏《酸溜溜》导入。

二、展开:

1、教师玩手指游戏《大木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学习手指游戏《大木桶》,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手部动作。

手上有个大木桶,(左手掌弯曲成桶状)

桶上有个盖,(右手平盖在桶上)

盖上有个孔,(食指和中指稍分开)

让我看看有什么,(用眼睛看孔)

原来躲着毛毛虫。(左手食指穿过孔,做蠕动状)

3、重点指导:盖上有个孔。(此动作需要幼儿迅速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以配合儿歌的进行。)

4、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5、幼儿分组进行大比拼,初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三、结束:讲评认真做的幼儿。

1、幼儿互相点评,给幼儿表述的.机会。

2、教师重点点评有进步的幼儿、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幼儿。

【活动反思】

小班美术活动:小老鼠的夜晚 篇11

幼儿喜欢游戏,是因为他们容易进入一个想象的情景,把假象的事情当做真实的事情,把自己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觉得任何物体都有生命,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伴。这次活动我就是通过边讲故事边作画的形式,把孩子带进故事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通过想象,把已了解的故事情节,用表演、模仿等形式,表现它们的形象,最后用画把它们表现出来。这样的练习,幼儿觉得生动有趣,容易接受。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故事讲述中自由作画,感知体验线条曲折、波浪、螺旋等的抽象效果。

2.愿意大胆想象,享受线条作画和手指涂色、点画的乐趣。

3.不害怕黑夜。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饰一个,黑色大纤画纸一张,录好的不同撞击的响声。

2.白色油画棒和黑色小纤画纸人手一份,各色水粉颜料抹布每组一份。

3.用体育教具搭成的小桥、山坡等障碍。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1.教师出示老鼠指偶。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动物,你们认识它吗?

2.教师手持老鼠指偶边讲故事边表演,导入主题。

教师:这只老鼠可喜欢吃奶油蛋糕了,有一天,小老鼠去了一家蛋糕厂,那里有白色的奶油和各种果酱,还有彩色的糖果,美味极了。小老鼠一钻进蛋糕厂就大吃起来。不知不觉,天黑了,整个蛋糕厂黑乎乎的,只剩下小老鼠一个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评析:小班孩子在绘画活动过程中,采用讲故事、游戏化等手段,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二、演示线条画的过程

1.教师提问:

小老鼠去了什么地方?

如果你一个人在黑黑的房子里,没有一点亮光,你会不会觉得害怕?

2.教师边讲边用白油画棒在黑卡纸上一笔作画,帮助幼儿理解“一笔作画”的含义。

教师:小老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走呀走呀,(播放撞击的录音)哎呀,老鼠怎么啦?可能是撞到什么?(如会撞到墙)

教师:撞到墙老鼠会怎样?(头晕,转圈等)请小朋友表演表演看。

3.老师顺着孩子表演的转圈画出圈圈的线条。

4.教师继续激发孩子想象并绘画。

教师提问:

(1)小老鼠继续在黑黑的屋子里走(播放另一种撞击的录音)哎呀又撞到什么了?(桌子的角)

(2)撞到尖尖的桌角老鼠会怎样?(会疼得叫,会抱着撞疼的地方跳脚等)

老师顺着孩子的发言画出尖齿状的线条。

(3)教师:小老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还可能会撞到什么?

(4)老师跟着孩子的思路,如会撞到椅子、柜子等,依次画出螺旋线状、呈绕线圈样、弯曲呈水波样等线条。

(评析:在游戏情境中笔和手的动作,被赋予了生命力和主观意愿,幼儿觉得有趣,描绘的线条不再单调,而是变得灵动有个性。)

5.启发幼儿想象,理解一笔作画。

教师:看看小老鼠走了这么多路,这些路线是一样的吗?它们都像什么?小朋友发挥想象。

教师:你知道我的画是几笔画成的吗?请你看看中间的路线有没有断开?

教师小结:我从头到尾一笔画成,没有断过,叫“一笔作画”。

三、边讲述边手指涂色,感受手指涂色块及点画形成的效果

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并进行手指涂色。

教师:小老鼠走了这么多路,有些累了,突然,黑暗中传来“喵……呜!”

原来是猫,小老鼠吓得拔腿就逃,在黑暗中乱闯。“啪嗒”什么东西打翻啦?哦,草莓酱撞翻了,教师顺着小老鼠撞翻果酱的颜色用颜料手指点色,香蕉酱撞翻了(黄色点画),西瓜酱撞翻了(红色点画),苹果酱撞翻了(绿色点画),一会儿又撞翻了彩色糖果(其他各种颜色点画),小老鼠东撞西撞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教师用手指点画,完成作品。

(评析:形象直观的语言幼儿容易理解,童话般的语言情景幼儿感兴趣。教师把技能要点的介绍融进幼儿喜欢的语言情境中,让幼儿随着介绍,如倾听故事般,理解绘画技巧。)

四、幼儿自由创编讲述,创作

1.教师再次强调“一笔作画”及涂色的要求。

教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找到回家的路呢?请你在黑纸上用一笔作画的方法画出来,注意是一笔作画,中间不能断开。画的时候你可以一边画一边说说小老鼠回家的经历,一边想象小老鼠撞翻了哪种果酱和糖果,你想把它点在什么地方,请你想好了再小心地点上去。

2.幼儿边创编讲述边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大胆按自己的想法表现,并提醒幼儿点色时,手指用抹布擦干净后再蘸上另一种颜料涂点。

(评析: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这次绘画活动孩子们各种线条画得很不错,各种颜料的点画运用得很棒。由此可见,一旦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并被给予了运用美术语言加以表现自己情感的机会,那么,不用过多地去教他们美术技能、技巧,他们也会对自己的美术创作变得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幼儿没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依然会充满着创造性和激情。)

五、展示、欣赏、讲述作品

教师:哇!小老鼠们各自找到了自己回家的路,我们来看看,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六、结束游戏

教师:小老鼠在黑黑的房子里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最后还是勇敢地找到了回家的路,我们也来做个勇敢的小朋友,走一走这些直直的小桥,像波浪一样的小山波,绕过小木桩,好啦,排好队我们出发啦。

(评析:画与话,做和说,看与讲的结合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途径,让孩子用画去说话,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活动反思:

这次小班美术活动《小老鼠的夜晚》,在材料的运用上有些特别。首先,小朋友采用白色的油画棒在黑卡纸上来画曲折、波浪、螺旋等具有抽象效果的线条,然后再用各种颜料来请小朋友手指点画,最后出来的效果比较突出,在视觉上有冲击力,适合小班幼儿的审美特点。

本次活动我以在故事讲述中自由地作画,感知不同线条的抽象效果,享受线条作画和手指涂色、点画的乐趣为学习重点的。整个活动从孩子们的作画效果来看,小朋友都画出了形态不同的线条,点画了五颜六色的果酱。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开头导入活动,可增加小老鼠吃蛋糕情节,为下面作好铺垫;教师的小结提升语言可以更有美感和艺术感;幼儿点画时有的颜料太多,老师在讲点画技巧的时候一带而过;展示作品评价的时候,有老师提出往黑板一贴稍显呆板,可以采用三组不同底色的KT板,展板折叠形状,有立体感,孩子的作品往上一挂、一摆,多了一种艺术的味道,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美的熏陶。老师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我力求在以后的活动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其实我觉得一个活动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多少的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12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以及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深入,不适合由人类承担的任务数量呈上升趋势,需要可代替人类执行任务的,具备较高灵活性的机器人。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仿生机器人的概念,仿生机器人是模仿自然界中生物的外部形状、运动原理和行为方式的系统,能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其控制算法和策略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在传统的电机控制、新兴的仿生控制等控制算法和策略中,通过人体信号控制仿生机器人被认为是控制柔性较高、动作仿生度较好、实现可行性较大的控制方法之一。同时,与脑电信号等人体信号相比,肌电( electromyography,EMG) 信号的提取较为容易,含杂度较低,特征区间较为明显,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人体信号。

s EMG信号是人体任意部位在发生动作变化时,伴随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它与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活动[1]。同时,s EMG信号的时域、频域等特征参数随着肌肉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的变化而改变,表现为一种复杂的非平稳时间序列[2]。因此,可以认为s EMG信号是一种典型的非平稳信号。再者,由于s EMG信号产生机理和采集方式,降噪和特征值提取成为影响其实际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降噪方面,从硬件电路的改进到多通道肌电信号的采集,进而采用模拟或数字滤波器、自适应滤波器和小波分析等软件方法,已发展成熟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3,4,5,6,7,8,9]。因此,不同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的肌电信号的特征值提取算法及其效果,直接影响着肌电信号的实际应用。但是,作为典型的非平稳信号,传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大都无法区分其不同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的特征值[10]。

近些年,研究者提出一种新的信号表示理论: 用称之为原子库的过完备冗余函数系统取代传统的基函数; 而原子库的选择应尽可能好的符合原始信号,其构成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原子库中的元素被称为原子。从原子库中找到具有最佳线性组合的m项原子来表示信号,被称作是信号的稀疏逼近( Sparse Approximation)[11]。稀疏分解思想在心电信号分析[12]、语音信号分析[13,14]、图像处理[15]等领域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它在非平稳信号,尤其是多维非平稳信号处理方面的优越性。

针对传统分析方法无法区分s EMG信号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将上述稀疏分解的思想引入到s EMG信号的特征重构与活动段检测中,在保证重构特征信号能有效地体现原始信号特征的前提下,重组重构特征信号便于连续控制,以利于信号的实际应用。

1基于OMP的信号稀疏分解

过完备信号稀疏表示方法始于20 世纪90 年代,1993 年,Mallat和Zhang[16]首次提出应用过完备冗余原子库对信号进行稀疏分解的思想,并引入匹配追踪算法( Marching Pursuit,MP) 。MP算法是一种贪婪算法,通过迭代,从过完备原子库( 为Hilbert空间的一个冗余子集) 中选出与信号或信号的残余量最为匹配的原子,然后将信号表示为这些最佳原子的线性组合。

假设原始信号为f,信号长度为N,则f ∈ H = RN,H = RN是N维Hilbert空间,D为过完备原子库。首先,从过完备原子库中选出与原始信号最为匹配的原子( 也称最佳原子) gγ0,满足以下条件:

式中: 〈f,gγ0〉— 信号f与原子gγ0的内积。从信号空间角度出发,满足式( 1) 意味着gγ0是信号所在的N维Hilbert空间中和f方向最靠近的过完备原子库中的单位向量,即意味着gγ0是信号所在的N维Hilbert空间中和f最为匹配的过完备原子库中的单位向量。

信号因此可以分解为在最佳原子gγ0上的分量和残余两部分,即为:

式中: 〈f,gγ0〉gγ0— 信号f在原子gγ0上的分量或投影;R1f— 用最佳原子对原始信号进行最佳匹配后的残余。

对最佳匹配后的残余可以不断进行上面同样的分解过程,即:

其中,gγk满足:

结合式( 1 ~ 4) ,经过M步分解后,原始信号被分解为:

式中: RMf— 原始信号分解为M个原子的线性组合后的残余信号,用其来表示原始信号所产生的误差,残余信号越大则误差越大,如残余信号为零,则说明经分解后得到的稀疏系数与原始信号完全匹配。

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 是在MP算法基础上的一种改进算法。该算法选取最佳原子的方法和MP算法一样,都是从过完备库中找出与原始信号或信号残差最为匹配的原子。不同的是,OMP算法需要将所选原子利用Gram - Schmidt正交化方法进行正交化处理。

文献[11]指出,在分解效果方面,OMP的收敛速度比MP算法更快; 在稀疏精度相同的情况下,OMP算法所用原子更少,即更为稀疏; 在稀疏性相同时,OMP算法得到的稀疏表示的精度更高。

2过完备原子库

过完备原子库的构造和选择是稀疏分解的核心,直接影响着稀疏分解计算的复杂度和最终的稀疏效果。过完备原子库的构造主要有两种途径: 基于先验知识,生成函数,通过平移、伸缩、调制等各种变换得到的固定原子库; 基于每次迭代后稀疏分解结果不断自我训练更新得到的自适应原子库。

构造固定的原子库需要大量可靠的先验知识,同时字典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且固定原子库的冗余度也十分高。以典型的Gabor原子库为例,它的原子个数为52( Nlog2N + N - 1) ,当信号长度N = 256 时,原子库中的原子个数为119 756。随着信号长度的增加,原子个数也成倍的增加,虽然研究者们通过减少参数维数等方法减少原子个数,但庞大的原子库仍然影响着稀疏分解算法的计算效率。

K-SVD算法是构造自适应原子库的训练算法,是Aharon、Elad和Bruckstein在2005 年提出的[17]。假设原始信号矩阵为F = { fi}iN-1,过完备原子库为D ∈Rn × K ( K < < D) ,稀疏系数为S = { si}iN-1,T0—si中非0 元素个数的上限。则K-SVD算法原子库训练的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K-SVD原子库训练是一个逐次迭代的过程,原子库的更新是逐列进行的。其训练过程如下式所示:

式中: sTk—S的第k行。

因此,基于K-SVD的稀疏分解算法可总结为以下几步:

( 1) 初始化原始信号F和原子库D;

( 2) 基于原子库D,通过OMP算法对原子库中与原始信号匹配度最高的原子进行正交化处理;

( 3) 根据正交化后的原子,对原始信号进行稀疏分解,得到稀疏系数集合S;

( 4) 基于K-SVD算法和稀疏系数集合S,以式( 7)为约束条件,更新原子库D;

( 5) 重复步骤( 2) 和( 3) ,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者满足目标误差。

3信号重构与活动段检测

3. 1 肌电信号采集试验

由文献[18]可知,手指的弯曲动作会牵动人体前臂不同的肌肉或肌肉群。文献[19]指出,患者前臂处的完整肌肉有能力产生与健康者基本无异的肌电信号。基于以上理论,试验以一名健康受试者前臂相应肌群为对象,采集其手指弯曲时产生的肌电信号。为了能最大程度上表征手指动作的信号特征,同时保证采集的无损性,本研究采用四通道表面电极的采集方式。因此,采集到的信号为表面肌电信号,其本质与肌电信号相同。

肌电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美国NORXON公司生产的Myotrace 400 表面肌电仪,MyoResearch XP肌电分析软件。该系统能实现多通道的肌电信号采集和预处理( 降噪) 功能。所采集的表面肌电信号为受试者右手食指做0° ~ 90° 弯曲时产生的信号,采集频率为1 000 Hz,整个动作阶段持续7 s,包括初始静止段、手指弯曲动作段和弯曲保持段3 个不同阶段。

采集试验如图1 所示。

表面肌电信号如图2 所示。

3. 2 信号重构

信号重构是指,在给定的条件和已知的部分数据已含有信号全部信息的前提下,对信号进行重组。如果实际情况能符合以上条件,研究人员就可以利用部分数据来重构整个信号的特征[20]。因此,笔者以3. 1节中所采集的四维表面肌电信号为原始信号,通过特定的重构算法,将其重组为一组包含原始信号信息的重构信号,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考虑到原始信号的数据长度对算法实际处理效果和计算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数据流分割法对原始信号进行预处理。数据流分割是针对连续肌电信号流的预处理方法,采用一个固定宽度为W的滑动分析窗口,以一定的滑动增量△W截取原始信号,得到一连串数据长度相等的信号样本块,并对样本块逐一分析,以反映原始信号的变化趋势。数据分割示意图如图3 所示。

以往表面肌电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当信号长度为200 ms - 300 ms时,算法的处理效果和计算效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21]。基于以上先验知识,取窗口宽度W = 256,滑动增量△W = 128,分割后得到的样本块1 如图4 所示,即原始信号( 图2) 采样点N∈[1,256]的信号段。

四通道表面电极的采集方式决定了某采样时刻,手指的动作状态特征由4 个不同肌肉部位产生的表面肌电信号表示。因此,信号重构的第一步: 把某采样时刻的4 个采样点所包含的动作信息分解( 或整合) 到若干个稀疏系数中,用稀疏系数来表示该时刻的手指动作状态。同时,用稀疏分解残余量的能量来衡量稀疏分解误差。

考虑到字典优化算法的迭代次数和最终稀疏系数个数对稀疏分解误差和程序运行时间的影响,取迭代次数I = 30,最终稀疏系数个数K = 10。此时稀疏分解误差E如图5 所示。

稀疏分解结果如图6 所示。

3. 3 活动段检测

活动段检测是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模式识别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在连续采集的多通道肌电信号数据流中提取出对应于动作执行时的信号,称为活动段[22]( Active Segments) 。

3. 3. 1 活动段分类

本研究将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分为3 个活动段:起始阶段、动作阶段和保持阶段,活动段示意图如图7所示。活动段检测以样本块为对象,以稀疏分解理论为基础,用一组稀疏系数表征样本块中四组采样点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对样本块稀疏系数的重组,反映不同活动段之间稀疏系数的特征差异; 同时,通过重组稀疏系数后得到的样本块特征值反映原始信号的变化趋势。

3. 3. 2 稀疏系数重组

为了使信号的稀疏表示更为简洁,同时便于表面肌电信号的实际控制,本研究提出用样本块特征值( 即重组后的稀疏系数) 来表征信号样本块。基于以上目的,对样本块的稀疏系数S作绝对平均化处理,即取其绝对值的平均值,重组后稀疏系数只包含一个值。而如图2 所示的包含7 000 个采样点的原始信号,经过稀疏分解、系数重组后,被重构为只包含53 个样本块特征值的重组信号。重组信号与原始信号其中一维的对比图如图8 所示。

其中,样本块M与采样点N的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由图8 的对比可知,重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活动段基本保持一致。因此,认为重组后的稀疏系数,即样本块特征值,可以表征信号不同活动段的特征。对于信号长度大于分析窗口宽度,即可以被分割成M( M > 1 ) 个样本块的原始信号,在保证信号特征的前提下,只包含样本块特征值的重组信号更利于实际控制: 只需根据重组信号中样本块特征值的变化趋势,设定合适的阈值,便可准确地确定信号活动段的起始位置。

3. 3. 3 连续动作的活动段检测

在表面肌电信号的实际应用中,除了单个动作的控制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连续动作的控制。图9 所示表面肌电信号的采集方式与4. 1 节所述相同,采集频率为1 000 Hz,整个动作阶段持续70 s。此段表面肌电信号表征的动作是: 右手食指连续弯曲7 次,最大弯曲角度为90°。

以图9 所示的连续动作表面肌电信号为原始信号,处理步骤如下:

( 1) 初始化原始矩阵和原子库;

( 2) 稀疏分解,同时基于分解结果更新原子库;

( 3) 重复( 2) ,直至满足误差要求,得到最终稀疏系数矩阵;

(4)稀疏系数重组,得到特征量矩阵。

处理结果如图10所示。

对比图9 和图10 可知,在处理对象为连续动作的表面肌电信号时,重组稀疏系数( 特征值V) 仍然能准确地反映原始信号的特征变化:

( 1) 原始信号的第二维与重组系数的对比图如图11 所示,从图11 中可以看出,原始信号的第5 个活动段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信号紊乱,可能是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受试者动作不稳定引起的; 而在重组系数图中,第5个活动段的系数波动,准确地反映出了原始信号的紊乱;

( 2) 原始信号的第四维与重组系数的对比图如图12 所示,从图12 中可以看出,原始信号的第6 个活动段的幅值出现了大幅度增加,其产生原因是在采样过程中,受试者的动作幅度过大; 而在重组系数图中,第6 个活动段的系数也明显增大。因此,可以认为,根据多维原始信号中任意一维的变化,特征值都可以准确地在其系数大小中反映出来。

4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将稀疏分解算法引入到多维表面肌电信号的分析处理中,并构造基于K - SVD算法的自适应过完备原子库。数据分析表明,原始信号经过稀疏分解后,其残余信号所包含的能量极低,即稀疏分解后的重构信号保留了原始信号绝大部分能量,其重构效果显著。

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画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手指游戏的兴趣及竞争意识。

2、初步训练手指的灵活度。

3、通过游戏,感受手指变化的乐趣。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难点分析】

重点:说到哪句话做什么动作。

难点:中指和食指分开。

【活动方式】

集体和个别结合进行

【活动准备】

提前进行关于木桶的谈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带领幼儿复习游戏《酸溜溜》导入。

二、展开:

1、教师玩手指游戏《大木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学习手指游戏《大木桶》,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手部动作。

手上有个大木桶,(左手掌弯曲成桶状)

桶上有个盖,(右手平盖在桶上)

盖上有个孔,(食指和中指稍分开)

让我看看有什么,(用眼睛看孔)

原来躲着毛毛虫。(左手食指穿过孔,做蠕动状)

3、重点指导:盖上有个孔。(此动作需要幼儿迅速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以配合儿歌的进行。)

4、幼儿自由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5、幼儿分组进行大比拼,初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三、结束:讲评认真做的幼儿。

1、幼儿互相点评,给幼儿表述的机会。

2、教师重点点评有进步的幼儿、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幼儿。

【教学反思】

首先从选材上说,我认为《大木桶》这个游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性较强,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快乐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再次,从儿歌的韵律上说较琅琅上口,约100%的幼儿都能够学会手指游戏《大木桶》。尤其对于我们班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是一个较好的学习机会,如马添羽小朋友平时学习时接受能力总是很慢,而学习这个手指游戏时她能够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共同快乐的学习、学会,看到她脸上因为能够与小朋友共同交流而幸福的笑容,作为老师也真得很幸福。

上一篇:《笑看风云》读后感下一篇:汽车销售成功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