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2024-09-11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通用8篇)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1

优质查律师、查企业、智能合同服务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及全球金融交易的迅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金融危机每隔一段时间就卷土重来,人们开始把焦点集中到金融机构风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上来。时至今日,各金融机构对风控体系的建设大都有所安排,或正在实施。然而,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而言,我们已经建立的风控体制还显得相当落后,建立有效的风控系统应对日益复杂金融风险,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应该奋起直追。

2004年出台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如果认真品味,人们就会发现它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风险进行量化的要求,强调借助现代金融工程的各种理论与技术对大量市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风险模型精确地确定各项风险指标,使得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朝着定量化、程序化、产品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来说,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一门科学。过去几十年来在风险管理领域中,运用先进数学和统计模型量化金融风险的工作获得的巨大进步,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尽管在现代金融理论、数理统计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现代风险计量技术迅速发展,但是风险管理还远没有成为纯粹的科学。许多风险因子涉及的相关基本面信息,如业务核心竞争力、管理层能力、盈利能力等,其获取与计算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无法做到工程般的精确。在实践中,艺术化的处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风险管理又应该是一门艺术,一门借助于科学方法的艺术。

风控体系构建四步曲

科学和经验艺术的结合是现代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的必然。在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中,完整的风控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风控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内容:

构建高效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还相当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由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但是,由于治理结构问题,中国金融机构

一切用数据说话

优质查律师、查企业、智能合同服务 的风险管理明显缺乏这种有效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的保障。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风险管理部、各业务部门、稽查等部门分别对风险负有明确的职责,清楚地界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被授予的风险限额和定义,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

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首先是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一个有效的不受干扰、能独立开展工作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极为重要的,它必须能够制定风险管理的方针大略。同时还是要建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另外,首席风险官(CRO)的设立是有必要的,但不应该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先上,没有条件的可以晚些上,否则,即使安了个CRO的头衔,没有履行CRO的职责,充其量还只是风险经理的作用。

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审计稽核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审计稽核部门,在董事会授权下工作。它可以独立于金融机构任何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审计稽核工作,掌握业务风险的第一手资料。另外,建立风险经理制度,风险经理有较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熟悉现代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掌握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线人物。

最后,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复杂程度很高的工作,需要有一批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与技术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使风险监控职能得以有效发挥。每一个人都需要经过系统培训,不仅熟悉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和相关的技术,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汇报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关键之一,是金融机构风控体系能否真正发挥控制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由多层面构成的严密的内控系统,以便为企业和员工设立一套完整的内在和外在行为约束机制,为各部门建立逐级监督机制和自控组织机制,并根据内部控制的管理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机构、职能设计,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控制系统。

目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缺乏严格的授权管理和集体决策程序,在对各分支机构及部门

一切用数据说话

优质查律师、查企业、智能合同服务 的管理上授权不清、责任不明,甚至出现滥用权力,滥授权现象,有些部门身兼数责;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职责不清,内部权责脱节,内部核查走形式,减少和预防差错的能力被消减。由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同时部门设置上交叉重叠,致使遇事互相推诿,无人负责,造成工作上的低效率,甚至形成内部的侵吞、挪用等时有发生。

因此,金融机构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岗位管理措施。这是金融机构微观运行的基础。金融机构的宏观经营目标,要靠各个岗位人员的共同努力来达到。因此,金融机构应当推行内部工作的目标管理,制订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并按照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要实施有效的、权威的内部稽核审计监督制度。这是金融机构所制定的各项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内部核查制度是指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的一种不间断的连续检查制度,即每一环节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也是对上一环节工作准确性的核查,它不同于独立的事后内部稽核。稽核部门必须要独立行使内部稽核审计职权,成为有执行权的权威监督部门。它们不仅有权检查、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而且有权对不遵守、不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罚,从而使各项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得以贯彻实施。

运用先进科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我们如何制定和完善各种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措施,计算机实时风险管理系统仍然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有效的风险监控不可缺少的高科技工具。否则,有效的风险管理将只是一句空话。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开放、高效的计算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数理统计风险计量模型和系统,针对金融机构在各个业务层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带来的不应当仅仅是全新的技术应用与用户体验,更可以带动风险管理理念的更新与理论的创新。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既能够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行业标准,计算大多数交易市场产品的最复杂的投资组合风险,又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国内的期货期权产品组合风险;既可以实现交易后的实时计算,又可以延伸到交易前的风险控制;既能够计算交易的一切用数据说话

优质查律师、查企业、智能合同服务

市场风险,又可以计算信用风险并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高素质人才与风险管理文化

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人是管理的关键。现代风险管理知识含量高、技术性强,它要求企业从事现代风险管理的人员熟悉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和技术,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且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并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建立一支现在的后备军、未来的主力军,是国内企业在将来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下有效防范风险,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风险管理文化也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我国风险管理起步较晚,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因此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风险管理机制受到疏忽和冷落,大量金融案件发生。这些案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而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和程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风控体系的完善与提升

有效的风控体系必须适应风险环境,并渗透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层次。目前我国部分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在具体执行以及风险文化建设等方面都较为薄弱。我们要意识到,风控体系的建立,仅仅是有效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完善与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一个严密而有效的风控系统,才可以做到平时无漏洞,关键时刻不出事。深入分析那些成为新闻明星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发现许多平常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漏洞。从中航油、巴林银行到兴业银行,我们看到了大多的相似之处。中航油曾经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骄傲。曾几何时,从辉煌的顶峰轰然倒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风险管理“人治”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中航油巨亏事件曝光后,人们在调查中发现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制度得不到执行。尽管设立了风控体系,但当公司的运行全掌控在总裁陈久霖一人手中,这套体系就形如虚设了。正如有人指出:中航油最大的风险就是“人治”,而这一状况在中国的企业里不是个别现象。所以高层领导必须纳入到以相互监督和权力制衡为原则的整个风控体系

一切用数据说话

优质查律师、查企业、智能合同服务

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否则,内控或风险管理机制将形同虚设,丧失应有的效用。

其次,要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表面上看,中航油内部的有着完善的内控制度,但问题是有制度,却没有很好地监督执行。由此可见,即使公司的风控体系以高标准建立起来,但倘若没有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和监督以促使其执行,那么内控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证风控体系的执行。

第三,风险管理系统要具有先进、适用、有效的特点,中航油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一门科学。过去几十年来在风险管理领域中,运用先进数学和统计模型量化金融风险的工作获得的巨大进步,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的董事长陈久霖曾经自豪地对外声称公司已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KiodexRiskWorkbench来管理风险,基于获得过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防住风险?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应当不但能够准确地对风险数值做出计算与预测,还应当能够实现多层次参与、主动参与、无空间时间限制、事前与事后相结合、预测与跟踪相结合、交易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分析与计算相结合。也就是说,在一个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必须充分发挥作用,所有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人员都应该根据不同权限参与,上至公司高层,下到普通风控人员,每个人都可以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影响,通过计算机设备随时联网了解掌握各种风险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有关风险信息被有关人员充分掌握,防止因少数人渎职而被忽视的潜在风险。

第四,应建立高效的应急措施,中航油总裁陈久霖事后称,如果事情发现之初立即决定斩仓,实际亏损可能不会超过1亿美元,内部控制系统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因为一个有效的内控是全过程的。事前控制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但内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在事前、事中得到有效控制。决策者和管理层识别风险能力的不同,对待风险态度的不同,回避风险魄力的不同,都可能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企业管理层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应急措施,全面考虑公司存在的潜在风险,能迅速对由于风控失败或决策失误做出反应并实施补救以尽可能降低损失。

最后,全员心态调整、风险意识与文化的培养也很重要,尽管我国已经改革开放多年,但长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思想、制度、文化还很根深蒂固,金融机构大都是国营和大型企业,面对一个全新的充满残酷竞争的金融交易世界,还是按照旧的一套游戏规则与思路去处理事情,依赖国家的保护或优惠政策,固守赚钱捞一把,出事国家买单自己不心疼的心态,将无益于以主人公的身份应对各种事件,将肯定会一败再败。因此,更新意识,调整心态、一切用数据说话

优质查律师、查企业、智能合同服务

更新文化,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时必须注意包括吸收适合中国企业的先进文化。

后记:面对风险,永远要有敬畏之心

本质上,风险管理就是将可控领域最大化,而把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结果和我们弄不清因果联系的领域最小化。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从最初的经验判断为主导的时代,逐渐过渡到科学方法和经验艺术并存的时代。现今,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借鉴现代风险量化方法,同时辅以与大环境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应急措施,现代风险量化技术与经验艺术相结合,构建与完善风控体系,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2

2004年出台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对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 如果认真品味, 人们就会发现它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风险进行量化的要求, 强调借助现代金融工程的各种理论与技术对大量市场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通过风险模型精确地确定各项风险指标, 使得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朝着定量化、程序化、产品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来说, 风险管理实际上是一门科学。过去几十年来在风险管理领域中, 运用先进数学和统计模型量化金融风险的工作获得的巨大进步, 正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构建高效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科学和经验艺术的结合是现代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实践中的必然。在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中, 完整的风控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 涵盖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还相当落后。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风险管理的组织制度上。由董事会及其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 以独立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心, 与各个业务部门紧密联系的风险内部管理系统是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但是, 由于治理结构问题, 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明显缺乏这种有效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的保障。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董事会、风险管理部、各业务部门、稽查等部门分别对风险负有明确的职责, 清楚地界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被授予的风险限额和定义, 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保持独立性和权威性。

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首先是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一个有效的不受干扰、能独立开展工作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是极为重要的, 它必须能够制定风险管理的方针大略。同时还是要建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

另外, 首席风险官 (CRO) 的设立是有必要的, 但不应该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先上, 没有条件的可以晚些上, 否则, 即使安了个CRO的头衔, 没有履行CRO的职责, 充其量还只是风险经理的作用。

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审计稽核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 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独立审计稽核部门, 在董事会授权下工作。它可以独立于金融机构任何部门,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审计稽核工作, 掌握业务风险的第一手资料。另外, 建立风险经理制度, 风险经理有较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 熟悉现代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掌握风险识别和控制技术, 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 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线人物。

最后, 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复杂程度很高的工作, 需要有一批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与技术人员。必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共同使风险监控职能得以有效发挥。每一个人都需要经过系统培训, 不仅熟悉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和相关的技术, 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汇报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关键之一, 是金融机构风控体系能否真正发挥控制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由多层面构成的严密的内控系统, 以便为企业和员工设立一套完整的内在和外在行为约束机制, 为各部门建立逐级监督机制和自控组织机制, 并根据内部控制的管理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机构、职能设计, 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控制系统。

目前, 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缺乏严格的授权管理和集体决策程序, 在对各分支机构及部门的管理上授权不清、责任不明, 甚至出现滥用权力, 滥授权现象, 有些部门身兼数责;部门内部各岗位之间职责不清, 内部权责脱节, 内部核查走形式, 减少和预防差错的能力被消减。由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 同时部门设置上交叉重叠, 致使遇事互相推诿, 无人负责, 造成工作上的低效率, 甚至形成内部的侵吞、挪用等时有发生。

因此, 金融机构必须优化组织结构, 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规范岗位管理措施。这是金融机构微观运行的基础。金融机构的宏观经营目标, 要靠各个岗位人员的共同努力来达到。因此, 金融机构应当推行内部工作的目标管理, 制订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工作标准;并按照不同的岗位, 明确工作任务, 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 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的工作关系。

要实施有效的、权威的内部稽核审计监督制度。这是金融机构所制定的各项制度得以贯彻落实的保证。内部核查制度是指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的一种不间断的连续检查制度, 即每一环节在完成自身业务的同时, 也是对上一环节工作准确性的核查, 它不同于独立的事后内部稽核。稽核部门必须要独立行使内部稽核审计职权, 成为有执行权的权威监督部门。它们不仅有权检查、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而且有权对不遵守、不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罚, 从而使各项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 得以贯彻实施。

运用先进科技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无论我们如何制定和完善各种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措施, 计算机实时风险管理系统仍然是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是实现有效的风险监控不可缺少的高科技工具。否则, 有效的风险管理将只是一句空话。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构建开放、高效的计算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 通过先进的数理统计风险计量模型和系统, 针对金融机构在各个业务层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进行全面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带来的不应当仅仅是全新的技术应用与用户体验, 更可以带动风险管理理念的更新与理论的创新。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既能够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行业标准, 计算大多数交易市场产品的最复杂的投资组合风险, 又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国内的期货期权产品组合风险;既可以实现交易后的实时计算, 又可以延伸到交易前的风险控制;既能够计算交易的市场风险, 又可以计算信用风险并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高素质人才与风险管理文化

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人是管理的关键。现代风险管理知识含量高、技术性强, 它要求企业从事现代风险管理的人员熟悉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和技术, 而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 且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因此, 加快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 并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 建立一支现在的后备军、未来的主力军, 是国内企业在将来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下有效防范风险, 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其次, 风险管理文化也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 我国风险管理起步较晚, 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因此不能适应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 风险管理机制受到疏忽和冷落, 大量金融案件发生。这些案件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 而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和程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后记:面对风险, 永远要有敬畏之心

本质上, 风险管理就是将可控领域最大化, 而把我们完全不能控制结果和我们弄不清因果联系的领域最小化。经过多年的发展,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从最初的经验判断为主导的时代, 逐渐过渡到科学方法和经验艺术并存的时代。现今, 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借鉴现代风险量化方法, 同时辅以与大环境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应急措施, 现代风险量化技术与经验艺术相结合, 构建与完善风控体系, 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3

关键词: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救援体系;体系构建

引言:电梯目前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电梯事故,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将电梯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我们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逐渐构建起来,但是目前的应急救援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论述这些不足的内容和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策略。

一、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普遍存在着“被动应急”的现象。应急救援体系应该在电梯事故出现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争取将电梯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但是,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普遍存在着“被动应急”的现象:首先,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只是在电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采取措施,没有提前建立电梯事故相关的处理方案,当电梯事故发生时,很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其次,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领导对于应急救援体系的认识不够科学,认为应急救援体系只是在电梯事故发生后才开始行动,没有提前处理的意识;最后,很多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工作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电梯事故的发生概率非常小,所以不予重视也忽视了日常的演练,当电梯事故真正发生时便无所是从。

(二)应急救援力量不足,救援工作不及时。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应急救援力量和及时的救援工作是降低电梯事故损失的重要保障。但是,在目前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救援力量不足,救援工作迟缓的现象出现:首先,很多地方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人手不充足,而且救援设备也比较落后,所以无法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工作效率;其次,由于很多地方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没有统一的指挥,所以导致应急指挥时的职能交叉,指挥过程比较混乱,应急救援人员无法更好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构建和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及时处理电梯故障,也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从而能够确保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一)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应急救援体系。随着目前电梯系统更加复杂化,解决电梯的故障往往需要很多部门进行参与。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需要构建多部门合作的应急救援体系:首先,建立电梯事故的应急指挥中心,当某个地方出现电梯故障时,应急指挥中心能够及时接到报警,从而及时指挥相关的救援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其次,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和管理工作,由于电梯故障的救援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参与,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须要对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挥,使其能够真正发挥自身的作用,及时处理好电梯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二)不断提高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水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能够对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构建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需要不断提高救援体系的技术水平:首先,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的救援体系中,能够帮助建立具有高新科技的救援体系,能够更好地提高电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其次,不断提高相关救援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掌握和熟练使用相关的先进的救援设备,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救援工作,进一步提高救援工作的效果;最后,保障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工作,从而能够满足电梯事故处理的需求。

(三)建立完善的电梯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运行机制。为了能够及时地响应电梯事故应急救援的请求,需要建立完善的救援工作运行机制,这样才能确保救援工作及时地开展,为降低电梯事故的损失提供保障。为了建立完善的救援工作运行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保障运行机制环节的完善,运行机制至少由响应机制、指挥机制、协调机制和上报机制等组成,这些机制缺一不可,在构建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全面的考虑;其次,确保各个机制的良好运行,运行机制的各个组成元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救援工作的运行机制,必须要确保各个元素的正常工作,才能组成可以正常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而能够更好地支持救援工作的开展。

小结:本文通过简要论述目前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相关策略,从而能够及时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信随着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更好地处理电梯安全事故,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顺利出行。

参考文献: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4

上海桐柏高级中学 佟智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怀生命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是指导学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根据“两纲”的要求,要紧密联系我校民办高中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两纲”精神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努力构建与完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一、注重学习,深刻领会“两纲”精神

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要认真学习“两纲”精神,要阅读、要多读“两纲”原本;要全面了解《纲要》的内容体系;要在了解掌握《纲要》精神、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更多地思考如何构建具有桐柏特色的以“两纲”教育为主旋律的德育体系。

通过学习,要树立五个理念:坚持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全方位德育的理念,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实践体验”的理念,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坚持“潜移默化”的理念,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的内涵,体现育人功能;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营造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在落实学校德育发展规划中突出“两纲”教育

学校制订的《创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中“德育改革行动方案”部分突出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

1、我校作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要“十进”:即进学校计划、进课程建设、进学科教学、进教学研究、进主题教育、进课外活动、进社会实践、进学校文化、进队伍建设、进德育品牌。

2、学校各处室、各学科工作计划都把推进“两纲”教育摆到突出的位置上来,以“两纲进课堂”的实践探索为主要标志的课内体系建设、以开展“懂得感恩、学会做人”的感恩教育为重要标志的课外体系建设都要有实质性的进展。

3、组织管理制度落实。

(1)组织落实。由校级班子成员、“两处三部”负责人、团委书记组成学校“两纲” 1

实施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两次的行政会议均划出一定时间讨论研究“两纲”教育的推进工作。

(2)制度落实。在推进“两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建立并完善“学习研讨”、“备

课、听课、评课考核评估”、“评优表彰”管理制度。

三、完善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课内、课外德育体系

课内、课外两大体系是实施“两纲”教育的主要载体。

1、研究先行,重在挖掘,构建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课内德育体系。

(1)研究学生感受好体验,讲究全方位德育。

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组工作计划把“两纲”教育课内体系建设工作摆到突出

位置上;

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组织学习“两纲”相关学科教学实施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

育的指导意见,由显性学科到隐性学科,以点带面,编拟“两纲进课堂”行动手册;

③教师对每节课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

要求设计,挖掘德育因素,列为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的内容。

(2)在基础型课程中渗透“两纲”教育与精品课建设。

①各年级备课组每学期期初研究“两纲进课堂”行动手册的编制、执行与进展情况;

②三年内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提供一份“两纲进课堂”的教案,评出一批优秀教案;

③组织开展校级层面的“两纲进课堂”的实践探索活动,适当时候拟面向全区开放,以期推进“两纲”精品课建设。

(3)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凸显“两纲”教育。

①坚持开设不断完善以民族优秀文化的“植根”教育为宗旨的《硬笔书法》、《名篇

诵读》两门课程,达成“写一手规范汉字、背一百首优秀诗句、读一批经典名篇”的课程目标;

②结合渗透“两纲”的教育要素,继续开设好“影视、体育、美术”多个门类的校

本课程,07年9月完成相关的校本教材编写任务;

③整理并继续开发研究型课程中“两纲”教育资源。

2、整合资源,注重实践,构建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课外德育体系。

课外活动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两大领域,是实施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校在课外德育体系建设工作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以行为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基础道德教育。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落实“两纲”教育。

(3)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中渗透“两纲”教育。

四、努力建设以“两纲”教育为主线的德育课程体系

我校将对现有德育课程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重点突破方向。建

设以感恩教育为特色的“两纲”教育活动。每学期结合“两纲”中国家意识的4个单元,文化认同的4个单元,公民人格的4个单元以及生命教育中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构建成全校性与分年级的德育课程体系。

五、致力创建“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学校德育品牌

从民办高中实际出发,我校开展“懂得感恩、学会做人”为主旨的感恩教育活动,依

托于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丰富内涵,努力创建的学校德育品牌。

我校创建德育品牌,是源自民办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在需求。多次调查分析我校学

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状况,我们感到我校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找到一个切入口,需要寻找一条比较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比较切合桐柏实际的实施途径。

“懂得感恩”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学会做人”是学生道德修养的目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与整个面上的“两纲”教育推进工作有机结合,着重体现在以下的“三个层次三件实事”上:

 三个层次

1、高一年级重培育。在入学之初,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活动,人手一册

《走进桐柏》。桐柏学子人人思考讨论三个问题:“父母怎样送我进桐柏?”“桐柏的教师怎样教我们?”“今天的学习与明天升学、与将来的就业成才和对社会的贡献有什么关系?”

2、高二年级重体验。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开展“做一日家长,做一天社工”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体味家长、社会对他们成长的扶持和帮助;结合学农社会实践,培育他们感恩之心;通过对“红色热土”的走访和参观,培养他们对党、对社会的热爱之心,同时从中发掘优秀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培养。

3、高三年级重延伸。以高三学生成人仪式为重点,引导高三学生走向成人走向高校

走向社会,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

得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 三件实事:

1、结对贫困地区学校,开展“情系灾区、爱心助学”活动。

2、筹建“桐柏中学感恩教育基金会”。

3、每学年评选“懂感恩、品行好、会实践”的“桐柏学子”。

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键在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德育队伍。因此,我校

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德育者的育德意识与育德能力。

1、提高师德水平,增强育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

具体措施是:

(1)用“学习研讨”、“备课、听课、评课考核评估”、“评优表彰”三个制度来规范

引导教师对“两纲”的学习、把握与实施;

(2)“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一个工作项目列入学校“十一五”师训

规划,做到有具体对象有操作计划有课程安排有学分评定;

(3)认真有效地提升学科教师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水平,将其纳入每学期学校精

神文明奖及师德标兵奖的评定;

(4)学习贯彻落实区德育工作会议上下发的普教办(2007)3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

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七、重视德育研究,把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德育研究是德育工作的先导,要关注学校德育工作的热点、难点,突破德育工作瓶颈。

注重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学科教学和课外实践领域开展攻坚研究。各学科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展发掘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研究;要深化教师的“两纲”理念,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要深入对民办高中学生品行特点和心理特点的研究,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要开展“两纲”教育的实践评价研究,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估;要研究推进“两纲”实施的制度与环境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的氛围等。发挥德育研究对学校德育工作前瞻性、导向性作用。

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格局,形成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相互联动,优化育人环境,才能发挥德育功能。为此,我校要采取如下措施:

1、梳理拓展我校与周边社区的社会实践基地工作。了解“社会实践认证管理工作”的情况,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形成包含参观考察类、见习服务类、共建展示类的三大类社会实践基地网络,强化学生体验感悟环节,构筑学生品德发展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2、加大人力、财力与物力的投入,办好三个年级的家长学校,健全家长委员会,把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5

一、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出将学校体育教育着眼于体育教育目标的三个领域,即“自觉体育”、“全面体育”、“终身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受益为出发点,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学校体育工作构建措施

1.更新课程结构,加快体育精品课程建设,将我校体育教学推向一个新高度。体育课程建设将继续本着“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快建立特色鲜明的体育课程体系,并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①现有课程内容精品化。围绕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坚持整体提高、分类发展、突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我校现有的7个大项体育课程,使其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②更新课程结构,引进新项目和新内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使一年级体育基础课改为选项课,同时进一步开发学生喜爱的具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如跆拳道、瑜伽、女子塑身、街舞等,不断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选择面,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

③实现网上选课,逐步实现“三自主”原则。与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科紧密配合,做好网上选课工作,使学生通过网络以自我为主体,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

④初步实现各项目俱乐部形式的运动团体。体育选项课各项目俱乐部形式运动团体的建立,有利于课内外的紧密结合和校内外的紧密联系,这是二十一世纪各类学科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2.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增强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课内外多种自主锻炼的教育教学方式,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风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根据体育课程发展目标,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提高学历层次,形成有效的教师培养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确定教学与学科方向,培养青年学术骨干,贯彻整体优化原则,发挥师资力量,组建良好教学主讲梯队和学科梯队。从而提高教职工整体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根据课程建设需要每年选派教师进修学习;继续加强与相关院校体育教学部的联系,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4.实现体育运动队目标管理,恢复高水平体育人才招生工作,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校运动队的建立与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环节,其水平高低代表着学校体育的综合实力。以运动队的发展带动体育教学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更是学校体育积极、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对我校以课余形式训练的运动队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在保证学生学业的基础上,探索长年训练制度、参赛制度、考核制度等,使训练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校运动队的训练培养骨干运动员,利用各种形式开发校内资源,开办短期培训班,举办各二级学院以及之间的体育赛事,带动群众性健身、健康活动,增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充分把体育融入教育,达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5.加大经费投入,健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管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最大效能。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标准》的一般要求,我校体育场馆设施缺口很大。因此,我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大力发展体育场馆建设,以适应我校体育课教学和师生课外锻炼。积极配合学校加强体育场馆基础建设,力争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投入,尽快建造标准体育馆,以改善校运动队的训练条件,保证学校体育发展之要求。优化场馆资源,制定管理制度,发挥场馆效益。按“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学校体育场馆应由目前“无偿内部使用”逐步转化为“有偿开放使用”。积极优化场馆资源,发挥场馆效应,为学生健身服务,逐步面向学生开放,所得收入主要用于设施的修缮,既可以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又能使学校体育设施服务于学生。加快成立体育场馆服务管理中心,以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体育场馆设施的合理使用、安全使用和充分使用,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最大效能。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6

关键词:东帝汶;东帝汶国立大学;教育;高等教育;国家建设

一、深化教育研究,加强教育科研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马丁斯副校长,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谈一谈此次来中国交流访问的情况。您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何感受和收获?

马丁斯:我此次来中国,是应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的邀请,参加6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东南亚教育研究网络”会议暨“中国-东南亚教育体系与改革指南”研讨会。这也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来北京,可以说收获很多。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当今全球化时代,我们迫切需要从国际经验中获取借鉴与灵感,特别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共同难题。比如,如何构建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深化教育研究,加强教育科研合作,对各国的教育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与政策是学习借鉴其经验的基础。然而,目前各国教育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通畅的联系渠道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各国教育体系与政策的研究也基本空白。因此,成立“中国-东南亚教育研究网络”,编制《中国-东南亚教育体系与改革指南》一书,很有意义。

“中国-东南亚教育研究网络”是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国-东盟中心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的项目,此次会议是本项目第一次工作研讨会。来自三家合作机构以及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东帝汶、新加坡等国的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研讨了筹建“中国-东南亚教育研究网络”与开发《中国-东南亚教育体系与改革指南》的相关问题,就研究网络的宗旨、目的、协调机制、下一步的工作,以及指南编写的目的、内容、撰写方式、工作时间表等达成了共识。另外,我们还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与北京市外事学校,切身感受了中国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两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优先发展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请您介绍一下东帝汶及其教育发展概况。在您看来,教育在贵国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马丁斯: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经过近500年的葡萄牙殖民统治,24年的印度尼西亚占领,以及2年的联合国托管,最终于2002年获得独立。东帝汶现有人口110多万,官方语言为德顿语和葡萄牙语,马来语和英语为工作语言。自独立以来,政府致力于经济重建和社会发展,其中包括重建教育体系。

作为一个年轻的“冲突后”国家,东帝汶十分重视教育在繁荣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也是构建包容、公正、文明社会的核心内容,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拥有受教育的机会。当然,和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相比,东帝汶的教育体系还很脆弱,我们直到2008年才颁布《国家教育法案》。但是,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框架和一系列保障教育实施的法律制度。我们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在东帝汶,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1~4年级为第一学段,5~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也称作初级中等教育)。义务教育之后是中等教育,分为职业中等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两条路径,然后是专科学院和大学。

2007年,东帝汶政府批准了未来五年的国家教育规划,承诺实现教育发展的相关目标,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东帝汶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达到92%。我们计划到2015年,将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到100%。总之,我们所有努力的目标都集中在为全体公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上,使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参与国家的发展进程。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如何提高教育的保有率和完成率,降低学生的辍学率;建立相应机制,缩小男孩和女孩之间、城市和偏远的农村地区之间等在受教育机会方面的差距,以及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目前,东帝汶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实施新的国家课程,提高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计算能力。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母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东帝汶政府制定了有关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的政策,推行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言教育方法。为确保社会和经济的包容性,我们积极推进职业和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并且重视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环境下的中等教育与培训以及中等后教育与培训。

东帝汶政府正在实施机构调整与改革,以保证相关政策在整个国家有效地贯彻执行。为了培养一大批国家急需的合格教师,我们制定了教师能力框架和全新的教师职业管理制度,为教师认真履行职责提供更好的激励机制,并且制定了全国性的教师培训和再培训计划。此外,高校还专门为教师定制了学士学位课程,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能力。

三、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

为国家发展提供专门的高层次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东帝汶国立大学是东帝汶唯一一所公立大学,请您介绍一下东帝汶国立大学的相关情况。贵校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马丁斯:东帝汶国立大学创办于2000年,目前在校学生达5000多人,是东帝汶规模最大的大学,拥有农学院、政治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科学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7个学院。东帝汶国立大学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思想自由,发展民主与文化,在建设人力资本、促进国家发展方面发挥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东帝汶国立大学是东帝汶唯一一所公立大学,政府通过立法确保大学拥有自主权,并且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大学有效地履行相关职能。东帝汶国立大学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教学与研究,为国家发展提供专门的高层次人才。例如,为了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服务能力,东帝汶国立大学于2011年4月和社会团结部签订协议,共同开发了一门硕士课程,为设计、实施和监督社会保障计划提供培训,并加强对分摊养老金、养老金基金以及分配制度的研究。为弱势群体、老人和退休人员持续提供充足的养老金是东帝汶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养老金一旦不能落实,将会带来不可持续的债务负担。因此,提高公务员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东帝汶国立大学和社会团结部之间的这种合作,为高校和政府机构在改善人力资源、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结合贵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谈谈东帝汶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此,贵国又采取了哪些战略措施?

马丁斯:东帝汶的高等教育分为高等技术教育和大学教育两种。2004年之前,东帝汶共有17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达1.3万多人。2011年初减少到11所,大约有2.7万名学生在校就读,其中9所高校可以颁发学术学位。2009年,我们完成了高等院校的外部评审工作,并为合格院校颁发了证书。此后,我们每年都会进行年度审查。2012年,我们又启动了高校专业评审,以保证各高校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

当前,东帝汶高等教育正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需要统筹考虑高等教育机构的监管框架和经费保障机制、国家资格框架、高等教育质量及评判标准、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理工学院建设等,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为此,东帝汶高等教育部门重点确定了以下两个目标。第一,中等后技术教育将提供一年或两年的专业应用课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类课程为文凭课程,将由理工院校或者与理工学院签约的教育机构提供。第二,大学教育的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和知识创造方面,为进一步学习研究或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奠定坚实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基础。这类课程为学位课程,将由大学、研究机构或其他高等院校提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三项措施。第一,实施强有力的质量保证与监管制度。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将所有资格认证纳入国家资格框架之中;进一步加强国家学术评估和质量认证局(National Agency for Academic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的建设,制定质量及评判标准,保证高等教育课程的质量。第二,研发有效的管理系统,协调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实施,制定优先发展目标和经费预算。第三,加强理工学院建设,提高高等技术教育水平。为每个战略性产业部门创办一所理工学院,包括石油工程技术学院、旅游服务学院、农业技术学院等。

四、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丰富教育内容

《世界教育信息》:一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许多领域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请您谈谈贵校的国际合作交流情况。您对加强贵国与中国教育交流有何看法?

马丁斯:我前面讲到,东帝汶建国只有10多年时间,百废待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各种形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支持。中国是第一个和东帝汶建交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orld Bank)、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等国际组织都和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例,仅2009-2013年,该组织就和东帝汶政府在教育、科技、文化、信息通讯等领域开展了13个合作项目,以支持东帝汶政府发展民主,减少贫困,增强社会凝聚力,巩固和平与稳定,实现政府优先发展目标,以及包括千年发展目标在内的国际发展目标。

东帝汶国立大学和巴西、葡萄牙、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有学生交换项目,并与以上国家的多所大学交换教学与研究人员。目前,我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200多位,他们通常在我校从事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和中国的大学开展这方面的合作,这也是我这次到北京来的一个目的,就是探讨开展合作的可能性。双方加强合作交流,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谊,感受和学习不同的文化,丰富双方教育的内容。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绩效管理,它包括着很多的内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今,电力体制的深入改革,促使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电力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水平,能够清楚的联系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1.电力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要点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自身考核的利益进行考虑,还需要将企业的整体效益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因为虽然指标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是也有独立的内容存在。同时,为了有完整的目标体系,就需要对业务流程重点关注。其次,要对评价体系的可控性产生足够的重视,绩效指标的可控性,包括绩效部门因素,也包括个人可控因素,这样指标方可以反映出有效的绩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对绩效评价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如今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没有重视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一直不被企事业单位所重视,这样部分员工对自己的岗位职责就不太清楚。主要是因为没有确定目标和职责,这样就无法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数量进行有效的评价,综合考评无法科学的开展。

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改善

一是对绩效指标恰当的设计:要想成功的实施绩效考核,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对绩效指标恰当的设计,这样方可以有战略目标分解体系形成。通过构建完整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方可以层层分解组织战略目标,分解组织目标,在具体的岗位和员工中落实,对绩效责任主体进行明确。通过确立绩效指标,可以促使员工对工作重点进行明确,对绩效产生足够的关注,这样工作的有效性方可以得到提升,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将管理重点给找出来,实现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绩效指标对绩效行为和结果进行了明确,对企业管理的导向进行了明确,以便对员工的绩效行为正确引导。

二是对能力考核产生足够的重视:一个人既有显性能力,又有隐性能力,要想产生绩效,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能力。在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开始日趋关注能力。因此,在员工考核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力。通过能力,可以对绩效水平进行有效的预测,借助于关键事件访谈,将个人需求量表以及个人行为量表等工具给充分利用起来,评定员工具备的各项能力,利用构建好的素质模型来对比评定的结果,可以对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进行判断。如果仅仅是工作结果考核,那么只能够将员工的绩效薄弱环节给找出来,无法将问题的根源给反映出来,而借助于能力考核,则可以对结果考核的弊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

三是职位的不同,需要设置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标准:我们需要了解,绩效评价,是为了让员工对自己更加清晰的认识,不同职位对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将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和方式给应用过来。人力资源经理需要结合员工的具体职业或者具体项目,来开展考核评价工作。比如,目标考核适用于销售人员,对于行政人员,则可以将素质考核给应用过来。

四是将绩效评价结果给合理利用起来:要想成功的实施绩效评价,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的结果,如果没有合理的运用,那么就无法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作用,无法改进员工的绩效,提升员工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可以有三种方法来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首先是调整薪资,如果员工没有良好的绩效,那么就可以对其工资进行降低,如果员工有着优良的绩效,那么就可以对其绩效工资适当提升,将激励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是对培训需求进行分配,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其他一些重要材料,对比员工的表现能力和职位要求,以便对其是否需要培训进行判断。最后是在人事调整中进行应用,如果员工有着连续不良的成绩,那么就需要给予辞退或者降级惩罚。

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模型,它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方法,保证能与内外部环境所适应。通常是将价值链作为基础,这样可以将企业价值产生的根源给找出来,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促使企业内部管理真正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利益。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对电力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产生足够的重视,采取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员工的整体水平,适应岗位的要求,推动电力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在如今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那么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2(7):123-125.

[2]吴云英,李成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及效用模型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2(10):99-101.

风控体系构建与完善之道 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一、我校国际金融专业构建人才培养体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对人才培养质理的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为实施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正确的点拨与引导,因此构建能够客观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合格人才,还关系到高职高专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地提高高职高专整体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校就国际金融专业如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

1、建立专业建设核心团队,按行业发展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国际金融专业自2008年以来成立了专兼结合的专业建设核心团队,该团队由5名专职教师,4名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核心团队。专业建设团队主要职责为(1)编制、修订及审核人才培养方案;(2)密切关注与正确把握金融行业、金融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变化趋势;(3)研究国际金融专业用人单位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群的变化,以及对应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变化趋势;(4)在分解岗位能力基础上得出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5)针对现行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专业改革的思路与对策等;(6)每两年根据调研结果形成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报告,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或调整建议等文件。

2、建立三级课程管理架构,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机制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载体,课程教学为专业人手培养服务。因此,课程的教学的前提是准确把握专业方向,不同专业开设的同一门课(名称相同)也应体现出不同的专业侧重,例如许多专业都有开设《财务分析》这门课,然而在国际金融专业该门课程应侧重于财务分析的投资决策上的作用。因此,国际金融专业为了保证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架构,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

(1)一级管理平台:以学院为主体,监督主体为教务处,主要职能为进行师资与教学资源管理。学院组建教学督导小组,检查教师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均接受督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系老师不定期听课,每学期末由学生、督导和同行打分得出最终量化评价。

(2)二级管理:专业课程管理,监督主体为专业建设团队,主要职责为制定课程标准,对课程专业性进行整体把握,进行教学全程检查、分析、协调与控制,使课程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3)三级管理:监督主体为课程组成员和受教学生,课程组在专业指导基础上准确把握专业方向,实施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知识技能传递效率监控,并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效果反馈和监督。

3、建立三种评价方式,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反馈机制

在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后,必须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以获取正确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信息。目前,国际金融专业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获取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信息。

(1)用人单位评价:国际金融专业建立了与用人单位定期沟通会晤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和发放问卷方式获取评价信息;(2)毕业生评价:国际金融专业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由专业老师与辅导员共同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三年晋升率、毕业生半年离职率等指标;(3)第三方机构评价:学校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已开展3年毕业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调研,国际金融专业以此为平台获取2013-2015届的毕业生调研,相关指标表现稳定,个别指标表现优异,比如就业率、起薪线、毕业生满意度等。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1、整合现有教学评价资源,服务于专业评价体系

目前,我校已形成对教学活动比较完善的常规评价制度,如毕业生跟踪、在校学生评价、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听课制度、师生座谈会等等,国际金融专业将对进一步现有校内评价渠道以专业评价的需求为口径对进行整合重构,使其服务于国际金融专业建设的自我诊断。

2、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的质量诊断与监控功能

国际金融专业将进一步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拓宽第三方评价主体的范围,如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家长和社会媒体的相关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功能,使其成为调整和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依据。

一是建立用人单位全程评价机制,包括跟岗实习评价、顶岗实习评价、毕业生跟踪评价三方面,通过对学生各阶段在企业的思想表现、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工作业绩等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并量化各项指标,建立人才质量预警机制,及时反馈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各阶段的成效与不足,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二是在评价体系中加入毕业生家长跟踪调查,这个评价渠道常常被忽略,实际上家长通过观察子女受教育后就业情况、生活满意程度、家庭收入情况等指标,从另一个角度地评估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是实施教师下企业跟踪毕业生调研制度,定期安排教师到用人单位挂职锻炼研究,以施教者的身份深入了解毕业生质量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是继续采用第三方专业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公司对本专业应届毕业生质量连续跟踪调查。认真研究《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用人单位需求测量与评价报告》,通过麦可思报告反映的问题,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指导调整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提升国际金融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专业评价常态化

当前评价信息收集绝大部分采用纸质调查问卷形式,在反馈时效上存在一定滞后性。因而,国际金融专业将在纸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收集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建立起“在校学生实习、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需求”三个模块的实时沟通平台,获取学习实习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提高专业的危机处理能力,同时,建立与用人单位的日常沟通机制,实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学校、学生、企业三方沟通的时效性与有效性,使用专业自我评价诊断常态化与日常化。

三、结语

我校国际金融专业构建了襄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与反馈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并提出相应措施,希望为同类院校进一步提升业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倩媚,基于专业建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7;

上一篇:我与小何同学的争执作文450字下一篇:服务工作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