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07-13

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6篇)

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这次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是党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镇维护稳定,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等方面所面临的工作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严防安全事故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镇人民渡过一个安定、详和的节日,确保节日期间我镇的生产安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刚才,中文同志传达了县里有关文件精神,希望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全镇安全稳定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年初以来,按照市县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部署,我镇紧紧围绕全镇的中心工作,狠抓了安全稳定领导责任落实,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完善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长效机制,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我们狠抓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开展化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一些基层矛盾得到了妥善处理,社会治安形势较好,全镇社会和谐稳定。

应该说,我镇2005年安全稳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地讲,工作中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治安不乐观,不稳定因素较多,安全稳定工作绝无小事,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大局,关系到西集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和稳定,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搞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经济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全镇上下要充分认识搞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稳定至上”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切实担负起“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历史重任。

二、加大力度,强化落实,全力维护全镇社会稳定

稳定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进入年终岁尾,也是稳定问题的高发期,各单位、各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的落实,确保全镇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良好。

1、要进一步加大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政法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决控制年初岁尾刑事易反弹高发的态势,在春节前后加大工作力度,对犯罪分子形成强大的威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加大对反动敌对势力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法办功”、“门徒会”等反动活动邪教组织,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公安部门、司法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强城镇治安管控,内部单位的安全管控,农村地区的群防自控,确保治安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

2、要坚持超前排查化解矛盾。各级干部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维护稳定的重要任务,切实抓好。各村、各单位、各部门,要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苗头和倾向,进行一次全方位排查,对查出的问题,要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要配合,进行逐案会审,限期解决,确保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于无形。努力做到农村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村屯;企事业单位内部的问题,解决不出单位;部门内部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出系统。

3、要健全完善预警机制。维护稳定工作,必须未雨绸缪,建立健全预警预报机制。首先信息渠道要灵通。各职能单位要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切实做到信息通、情况明、反馈快。对可能出现的苗头要及时上报;对重大情报信息,必须在第一时间层层上报,绝不允许漏报、迟报、谎报。其次是协调配合要紧密。各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全力配合,绝不允许互相推诿,努力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第三是应急预案要完备。镇维稳中心、信访部门、公安、消防、综治等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强,具体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一旦发生问题,能果断处理,防止矛盾的升级和激化。

4、要切实做好信访工作。春节期间,往往是各类矛盾集中出现的时期,群众信访量较大。各村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妥善解决好群众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信访人员学法用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受理,群众信访,依法解决信访问题。同时加大信访督查督办力度,真正做到有访必查,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果断处置群体突发事件。春节期间一但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各单位,各单位要沉着应对。妥善处置。公安机关要切实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按县要求各村、各单位严格加强值班值宿工作。必须24小时有专人值班,并有领导同志在岗带班,确保联络畅通。

三、突出重点,细化措施、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按照县对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我镇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春节前要开展一次“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各村、各单位要立即组织力量,对本单位、本村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制定出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要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狠抓交通运输行业的专项整治。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大对道路运输安全整治力度,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春运”安全、有序。要严厉查处车辆带“病”运行、严重超载、农用车载客、酒后和疲劳驾驶等违章现象,制定出恶劣气候条件下通行和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措施防冻、防滑、防范事故。要严防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进站上车。确保节日期间交通运输安全。

二是加强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整顿。防止出现群死群伤事故。公安消防、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在节前组织力量,对商场、歌舞厅、饭店、车站、医院、网吧等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状况,全面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公安消防和主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消防隐患的彻底整改。节日期间各种集会、娱乐等大型活动,要坚持谁主办谁负责安全的原则,排除各种事故隐患,确保万无一失。

三是抓好重点行业的治理整顿。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和烟花爆竹等行业,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烟花爆竹生产、销售、储存方面的监管工作,派出所要依法取缔非法销售、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工商、供销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分别做好烟花市场的管理。环保要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防止危险化学品泄露和伤亡事故。要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评价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前的安全检查,防止发生生产事故。位和重点部位,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

四是加强节日期间的市场整顿。在春节期间城管部门要加强城市管理,维持正常市场秩序,所有商贩全部到年货大集经商,不允许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工商、卫生、公安、农业执法,防疫等部门要加强配合,深入开展打假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等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让消费者买到放心满意的商品。

五是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对中小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排除用电用火等安全隐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细化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值日值宿制度,坚决杜绝节日期间危害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的重大安全事故。

六是坚持信息报告值班值宿制度。节日期间,各村、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制度,安排专人昼夜值班,保证有一名领导同志在岗带班。值班人员一定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要严格报告制度,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随时报告,及时妥善处理好。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稳定工作措拖落到实处

安全稳定问题既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社会的稳定的关系,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放松对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第一,要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各单位要把维护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放在重要位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稳定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真正把安全稳定工作抓实、抓细,努力把影响安全稳定的苗头和事端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的监督检查。春节前,春节后政府要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以防火、防盗、防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稳定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化解各类矛盾,确保节日期间我镇不发生严重案件和重大事故。

第三,要切实加强部门间的工作配合。各相关执法、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参与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遇有突发事件,不论调动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必须坚决服从,听从调动,并积极开展工作,以尽快控制事态,维护稳定。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同志们,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事关西集的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我镇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春节期间的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政治责任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出发,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镇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在这里我强调一下党委、政府的一项决定。春节和元宵节即将到来,大家都知道这两个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了烘托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各企事业单位、农村各支部、学校及各村屯在节前都要搞一次清洁卫生。同时各单位要对本单位门面进行装饰点缀,镇内主街两侧个体私营门面都要装饰点缀。挂灯笼、接彩灯、帖对子,烘托节日气氛,展现西集风采,体现西集人的精神风貌,使我们的群众,干干净净过两节,热热闹闹过两节,平平安安过两节,欢欢喜喜过两节。这项工作党委、政府在安全稳定工作大检查时进行验收,希望大家努力做好。春节即将到来,在这里我代表党委、政府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工作顺利,合家幸福,万事如意。祝西集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各分管局长对相应的业务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说的很透, 大家要认真领会。大家都知道, 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批新的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以及昨天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 都对我省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 就是要围绕这些会议精神, 尤其是围绕韩长赋部长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扎实地做畜牧兽医工作, 确保产业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现代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大省建设进程,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在我就2009年的工作和2010年的形势任务讲三点意见。

一、迎挑战, 促发展, 2009年全省畜牧工作成效显著

2009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省畜牧业克服了金融危机和价格与效益较低以及畜产品安全事件等诸多不利因素, 积极应对产业波动, 逆势而上, 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畜产品质量与牧业产值稳步提升, 产业优势地位更加坚固, 动物防疫、畜产品及投入品安全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产业总体呈稳定发展态势。据行业内部统计, 到2009年末, 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为340万吨、112万吨和650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畜牧业产值达到870亿元, 比2008年增长9.2%;饲料工业实现产值175亿元, 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24亿元;畜牧业转化粮食140亿千克, 实现增值效益70亿元;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10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910元。2009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部实现。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为建设畜牧业大省、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食品工业大省进程, 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有7个标志。

1.“两个千万”工程推进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展

尽管一年来奶牛和生猪两大主导品种生产形势较为严峻, 但在国家和省里一系列及时有效措施的扶持和保护下, 围绕“两个千万”工程建设, 我省奶牛和生猪产业克服困难, 发展基础并未动摇, 且波动后发展势头迅猛, “南猪北养”、“北猪南运”已成为全国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养殖数量稳步提高。据行业内部统计, 到2009年末, 全省奶牛存栏248万头, 同比增长11.8%, 生猪出栏2 860万头, 同比增长22%, 明显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 奶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 商品猪大省影响逐渐扩大。二是养殖效益率先恢复。同全国一样, 上半年我省奶牛和生猪产业较为低迷, 奶牛养殖亏损面曾达70%左右, 生猪价格也一度跌至平衡点以下, 为此, 各级政府以及畜牧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及措施, 千方百计地稳定奶牛和生猪生产。通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 下半年我省两大主导品种生产在全国率先走出低谷, 目前牛奶价格已上升至2.51元/千克, 比7月份最低价高出0.54元/千克, 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平均可盈利2 000元左右;生猪价格也达到11.85元/千克, 比2月份最低价高出1.04元/千克, 出栏一头肥猪平均可盈利300元左右, 农户从业积极性很高, 产业发展形势看好。三是规模饲养比重不断增加。围绕“两个千万”工程, 2009年全省新建改 (扩) 建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03个, 新建改 (扩) 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114个, 奶牛和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已分别达到74%和77%。

2. 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产业已初步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全省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 424个, 拥有会员近14万人, 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失衡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二是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现代养殖场、养殖小区, 积极扶持养殖大户, 目前全省已发展各类专业户45.9万个, 养殖场5.4万个, 养殖小区3 692个, 规模化经营比重总体上达到了72%。三是标准化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奶牛、蛋鸡和生猪的良种率基本达到100%, 肉牛的良种率也已达到65%。与此同时, 大力普及各品种饲养、饲料标准, 重点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生猪人工授精等先进适用技术, 标准化养殖比例已达到65%左右。四是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目前全省有各类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家, 产能超前, 已经成为驱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 使我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粗放向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3. 重大疫病防控成效显著, 全省重大动物疫情稳定

针对当前国内外畜禽病种不断增加, 病原分布广泛, 周边区域疫情频发的严峻形势,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24字方针, 加大防疫工作力度, 创新防疫工作机制, 在全省畜牧系统内实行了区域督导责任制, 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印制下发了全省统一制式的动物免疫档案, 加强了野生动物和候鸟监测工作, 全面开展检疫净化工作, 扑杀“两病”牲畜5 189头 (只) , 有效防堵了奶牛A型口蹄疫的传入, 防范了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过50多年的努力, 于2009年7月份消灭了马传染性贫血病。加强了动物卫生执法监督, 在全部乡镇和部分中心村设立5 012余处报检点, 并向社会公布官方兽医姓名、报检电话、报检程序等事项, 保证了染疫畜禽不出产地, 全省统一制作了《屠宰检疫待宰记录》等五种登记记录册, 确保了病害畜禽病产品不流入市场, 开展了牲畜交易市场、活禽经营市场、养殖环节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等专项整治行动, 全年查处违法案件371起。加快了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目前全省奶牛、可繁母猪全部佩带了标识, 其他牲畜标识佩带率达70%以上。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有效规避了疫情发生的风险, 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省份之一, 连续6年保持了牲畜口蹄疫疫情稳定, 猪链球菌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无疫, 取得了重大动物疾病防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成效显著,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 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动物疫病“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人间不感染”的防控目标, 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得到强化, 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和牢固

一是草原建设稳步推进。《黑龙江省草原条例》颁布后, 我省草原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 全省治理“三化”草原240.4万亩, 草原禁牧2 850万亩, 种植青贮363万亩, 新购置青贮机械767台, 新建永久性青贮窖81.75万立方米。二是饲料企业纷纷在省内外建厂, 产业扩张步伐加快。2009年全省饲料产量达到630万吨, 同比增长5%, 实现产值175亿元。三是不断加强科技服务。继续开展“走村进户”活动, 先后深入到20个县 (市) 、近百个村屯, 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共培训2 000余人次, 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近千个, 发放各类资料万余份、专家联系卡5 000余张;畜牧通专家全年共接电话1 300多个, 服务近2 000分钟;多层次举办猪人工授精技术、奶牛阶段饲养与管理、全混日粮技术、TMR技术、青贮制备技术、饲料配方应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班,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四是产业政策日益完善。国家出台了良种、防疫、草原、保险、标准化小区建设等方方面面的政策, 畜产品收储和调控政策也逐渐发挥作用。保险方面, 2009年能繁母猪承保137.2万头, 奶牛承保6.5万头。省里除延续奶业和生猪规模场补贴、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奶业41号文等扶持政策外, 2009年还出台了肉牛良种补贴、乳品企业贷款贴息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等新的扶持政策。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扶持政策。如延寿、望奎出台了扶持肉鸡生产的优惠政策, 使得两县肉鸡产业发展迅猛;通河县对规模养殖给予一次性现金补贴;宾县对农户交售肉牛和冻配改良肉牛给予补贴;双城对规模场交售鲜奶给予补贴等。五是信贷体系逐步完善。这方面龙江等市县做的比较好。支撑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 为产业下一步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积极应对安全和突发事件,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维护了社会稳定

保障畜产品安全, 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是我们畜牧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能够认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是考验我们能力、水平和党性的标准。2009年, “三聚氰胺”、“亮蓝奶”和“瘦肉精”等事件的发生, 可以说考验了我们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尤其是“瘦肉精”事件, 影响面较大。事发后, 各级政府及畜牧部门十分重视,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成立领导小组, 连夜深入事发现场核实、督办、查处。第一时间封锁了现场, 控制了肉牛出栏出售, 深入追查药物来源, 对问题肉牛养殖场全部肉牛抽取尿样进行检测, 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执法整治行动。由于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有效应对, 搞清楚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从而澄清了我省畜产品安全优质的事实。通过有序、扎实、规范的工作, 有效控制了事件的发展态势, 做到了转“危”为“机”, 维护了龙江绿色、优质畜产品的美誉度, 维护了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向社会各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6. 强化执法监督力度, 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009年, 我省启动了畜产品及投入品安全整治执法年活动, 全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 798人次, 查处动物防疫违法案件371起, 罚款73.07万元, 没收销毁病害动物产品31吨;检查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8 420个, 立案查处饲料违法企业37个, 提出整改饲料企业58个, 没收非法饲料产品61吨;取缔违规兽药经营企业11家, 查获假劣兽药953千克;取缔非法兽医诊所9家, 限期整改11家, 收缴假兽医资质证明32张。与此同时, 各地普遍加强了草原执法工作, 共查处违法案件502起, 保护草原近10万亩, 恢复草原植被5 000余亩。2009年, 我们还配合省人大进行了《畜牧法》执法检查, 公布施行了《黑龙江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起草了《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 (小区) 备案程序管理办法》草案。检查验收省级种畜禽场35个, 审核从国外进口种马35匹、种鸡6万套、种公牛24头、种奶牛1.78万头、奶牛冷冻精液13.8万剂。此外, 认真贯彻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成立了全省上下贯通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 加快推进了奶站主体转换工作。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 2009年我省饲料、兽药和生鲜乳等投入品、畜产品抽检合格率较上年有明显提高, 特别是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7. 认真开展“纠风护民”工程, 全省产业行风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009年, 全省畜牧系统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把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七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加强政风行风、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为建立“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公务员队伍, 进一步开创全局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以解决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和群众利益的政风行风问题为重点,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 认真开展“纠风护民工程”, 抓机关、带系统, 认真扎实地抓好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和纠风工作, 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增强服务意识, 规范服务行为,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省畜牧兽医局全年参加了4次“行风热线”节目, 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问题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解答, 使群众满意。对“黑龙江纠风网”中群众向我局投诉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 并提出处理意见, 办结率达100%, 并在7月份的评比中并列第一。

二、认清形势, 把握机遇, 增强发展信心

2010年, 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跃上畜牧大省建设新台阶, 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的关键之年, 也是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复苏、政策扶持体系的不断健全、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都将成为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利好因素。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回暖。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保八的目标, GDP较上年增长8.7%, 据此态势, 2010年国民经济将会加快复苏进程。与此同时, 中央提出要加大扩内需保民生力度, 而畜产品是扩内需保民生的主要受益品种, 这些都将构成拉动产业快速增长的强劲力量。二是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 出台了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 确定对农产品及农业机械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 提高补贴额度, 启动新一轮良种工程规划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同时将加大对优势产区扶持力度;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确定, 将继续加大对“三农”及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 这都为产业乘势而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投入与不断工作, 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防疫、繁育等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保障产业环境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为产业下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随着国内外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 农畜产品市场价格将呈上扬趋势, 加之国家强化了对畜产品的进出口管理, 今年养殖业效益可望高于2009年。五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从业者经营素质的持续提高以及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这都为我省畜牧业做大做强创造了先决条件。

但是, 与此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国内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够牢固, 可谓上行与下行压力并存。从我们行业内部看, 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 畜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资金不足、市场波动、产业和产品安全隐患等多重挑战。其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够合理, 资源配置不够优化, 产业竞争力不强;金融服务体系仍然严重滞后, 投入瓶颈依然存在;国内外疫情仍较严峻,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足, 奶业整顿和振兴任务艰巨;相对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人员素质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根本要求还不适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统筹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问题;国内外市场变动对我省畜牧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养殖业比较效益低、波动大的问题仍很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既是工作的压力, 也是前进的动力, 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正视现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基础上, 找准突破点, 抓住关键环节, 坚定信心, 知难而上, 努力做好破解工作。

三、强基础, 保安全, 确保畜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与部署, 2010年的畜牧业工作, 重点就是要围绕“强基础、调结构、扩市场、提效益、惠民生、促统筹”这十八个字展开。强基础———就是针对基础薄弱、手段落后、环境欠佳、素质不高的不利因素, 通过改革创新、增加投入、科技注入、完善服务等办法, 夯实发展基础, 改善发展环境, 增强发展活力, 创新发展理念, 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调结构———就是要把结构调整做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总抓手, 针对现存的布局不合理、品种不优化、产品不叫响的实际, 把横向调结构、内部调品种、纵向调品质做为一项紧迫工作, 尽快调出质量、调出效益、调出竞争力。通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市场———就是依据全省产业规划与生产实际, 在有效增加肉蛋奶等省内市场必需品的平稳、充裕供应基础上, 通过积极研发优质、安全、绿色、特色、名牌产品, 大力开拓省外市场, 提高我省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变产业优势为市场优势, 推动畜牧经济持续、稳定、快速、高效发展。提效益———就是按照建设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要求, 在指导理念、工作摆布、投入与监管等各环节, 都把提高质量与效益放在核心位置, 切实提高各品种及全行业的比较效益, 让农牧民和经营者得到实惠, 保护其生产经营和投入积极性。惠民生———就是要从服务广大农民和消费者出发, 通过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城乡就业, 支持农民增收, 保证消费者利益, 让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安居乐业。促统筹———就是要通过产业链的延长、拓宽, 通过要素的高效配置, 在推进畜牧业的集约化、基地化与专业化的基础上, 发挥畜牧业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 支撑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发展。

据此, 确定我们今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 以确保提质增效、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确保农牧民增收为目标, 以结构调整和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两个千万”工程为抓手, 通过大力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组织化建设、强化科技培训与服务, 尽快提升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强化执法监管和制度建设, 确保全年动物疫情稳定, 确保畜产品营养安全;通过不断增加投入和加强宏观调控, 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进而通过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支持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 支撑食品工业大省建设,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2010年具体工作目标是:

奶牛存栏达到273万头, 同比增长10%;生猪出栏达到3 481万头, 同比增长21.7%;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80万吨、118万吨和745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5%;

畜牧业实现产值976亿元, 同比增长10%。

具体要抓好以下六大项工作:

1. 加快优化畜牧业内部的布局、品种、品质结构, 形成更强的综合生产能力

调结构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战线的一件硬任务, 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整, 把资源要素向优势产区、优势品种集中, 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一是要调整布局结构。总体上看, 松嫩平原畜牧业发展仍领先于全省, 但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近极限, 今后的产业发展应重点向三江平原及东部山区、北部农区倾斜, 以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 也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要围绕“两个千万”工程, 继续做大做强奶牛和生猪产业, 重点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比重, 加快建成一批新的百万头生猪、十万头奶牛大县;同时要研究制定并出台支持肉牛产业的优惠政策, 使肉牛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真正形成“两牛一猪”相对合理的品种与布局结构。在主产区巩固两牛一猪产业的同时, 要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龙、甘、泰等草原地区肉羊产业和水草资源富集地区的大鹅产业, 适度发展城郊肉蛋鸡产业, 同时推动大兴安岭、黑河、伊春等林区的毛皮动物及特种养殖业发展, 形成主导突出、因地制宜的产业格局。二是优化畜产品的品质结构。原字号、初加工、品牌不响仍是制约我省畜牧业发展和比较效益提高的拦路虎, 为此, 在横向调布局、内部调品种的同时, 必须注重纵向调品质问题, 这也是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目标。要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精加工率, 同时按市场导向、消费需求变化要求,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资源整合及媒体宣传等综合措施, 加快开发和生产绿色、优质、名牌畜产品步伐, 提高产品附加值, 提升龙江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争取把黑龙江建设成国内最大的名优绿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加快产业集群与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即通过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主导产业的带动, 加快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进而通过产业的快速聚集, 形成产加销一体、服务配套的新兴基地, 为推进全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2. 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 切实转变畜牧业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

2009年“两个千万”工程虽然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展, 但仍距希望有一定距离, 各地推进很不平衡, 富锦等县推进的都很好, 但有些县推进力度还不够。2010年“两个千万”目标, 尤其是生猪产业目标的实现仍有一定难度, 各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 加快推进规划进程。一是大力推广规模化养殖。推进贯彻《黑龙江省畜禽养殖场 (小区) 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 力争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经营比重, 实现畜牧业由粗放、分散饲养向现代、集约化的转变。按照“两个千万”规划, 2010年全省要新建改 (扩) 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387个, 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30个, 把规模养殖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努力提升标准化水平。通过各种方式, 贯彻、普及畜禽养殖技术标准, 实行“良种、良法、良料”配套, 不断提升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面, 提高养殖企业畜禽排泄物零排放、无害化、资源化水平, 做足统筹生产与生态关系这篇大文章。四是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合资、合作、联合办厂等形式, 吸引国内外知名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到优势区建厂创业。推进现有加工企业的联合重组, 争取利用几年的时间, 在省内打造几个销售收入百亿元的龙头企业, 通过产业集聚, 优化资源配置, 化解农牧民的生产经营风险。五是加快培育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各地都要参照杜蒙的经验, 建设一批示范社, 积极探索合作组织、饲料企业参股养殖场的模式, 吸引广大从业者积极入社、入股。在此基础上, 积极探索合作组织建设、运行、管理的创新模式, 扩大辐射面, 通过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其他互助合作组织建设, 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省畜牧业推上组织化建设新台阶, 通过组织化推动产业现代化。

3. 强化执法监督和组织制度建设, 确保产业和产品安全

首先, 必须尽快、全面完成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3年多, 此项工作难度较大, 各地也做了大量工作, 许多县市已完成了改革任务, 但现在仍有部分市县没有完成改革任务, 拖了全省和全国的后腿, 为此农业部和省局均专门下发了有关文件和督办函。现在, 各地市机构改革已相继展开, 省局要求尚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地市县, 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 抓紧工作, 克服一切困难, 力争在2010年6月末前完成改革任务, 这也是检验你们在本级党委、政府中是否有为有位, 以及主要领导者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主要尺子, 再出现问题省局将提出严厉批评。各地要把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省局报告, 我们将组织检查验收, 并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与先进单位评比体系之中。其次, 巩固以往防疫成果, 确保动物疫情稳定。对动物防疫工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 要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逐级落实防控督导责任制, 确保免疫覆盖率和注苗率两个100%, 外引牲畜要严格实施“双向检疫, 双向隔离”。第三, 切实抓好投入品、畜产品安全监管, 维护产业形象。要落实投入品安全责任, 严把投入品使用安全关和动物性产品市场准入关, 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档案、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尤其是可繁母猪耳标, 各市县一定要认真建档, 避免出现一猪多个耳标的事件。继续深入开展以动物源性饲料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品为重点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行动, 2010年争取企业抽检率达到100%。加大对兽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 继续强化对GMP兽药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 积极做好兽药GSP认证的启动工作, 加强对兽药使用环节的检查和指导。特别是进一步强化饲养环节违法使用违禁品、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管和查处力度, 确保产品质量和用药安全。要按照农业部部署, 加大对肉、蛋、奶产品的质量抽检力度, 一旦检出国家禁止的非法添加物, 坚决追根溯源, 一查到底, 严惩不贷。第四, 强化奶源质量与生鲜乳收购站监督, 推进规范化建设。出台《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 规定到2010年底实现生鲜乳收购站主体全部合格, 经营全部持证, 管理全部标准, 建设基本规范, 布局基本合理。

4. 夯实产业基础, 推进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建设

一是要继续加强草原保护和饲料产业建设。要进一步明确草原权属, 做好草原防火和鼠虫害防治工作。2010年计划改良草原250万亩, 完成人工种草95万亩, 拟购置青黄贮机械500台, 建青贮窑70万立方米, 新增青贮玉米20万亩, 力争实现松嫩草原全部禁牧。积极发展饲料工业, 力争2010年饲料产量达到650万吨。引导和支持饲料企业兼并和资产重组, 促进饲料行业整体跃升。通过推广优质、安全、高效的饲料产品和饲料添加剂, 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二是通过组织专家开展“走村进户”活动、举办培训班、“畜牧通”服务等方式, 大力推广奶牛性控、猪人工授精等主推技术, 支撑我省畜牧业整体效益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迅速提升;以制修订地方标准和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重点, 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三是要强化金融服务。协调金融信贷部门在现有基础上, 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比重, 扩大信贷规模, 适当延长还贷时间, 扶持设立贷款担保公司, 为农民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积极推广完善农户联保制度, 切实解决畜牧业贷款难问题。抓住国家增加农业中、长期贷款的机遇, 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信贷, 支撑畜牧业发展。四是要健全预警监测体系, 准确把握产业运行动态。按农业部要求, 必须通过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 尽快形成纵贯全省的监测体系, 从而对生产、经营、供需、效益等情况做到随时跟踪、实时监测, 这样既能增强政府决策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同时也能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产销信息, 帮助农民减少养殖的盲目性, 平抑市场与价格的过度波动, 促进产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

5. 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的政策与调控体系

2010年是“两个千万”规划实施的攻坚年, 也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的成绩和经验基础上, 着手制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发展基础、发展条件搞清;二是明确发展目标、发展布局与产业重点;三是制定与之配套的政策措施;四是注意做好与“两个千万”规划的衔接;五是要突出本地特色。各地都要拿出得力力量来抓好此项工作, 以便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充实和完善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稳定提高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水平。抓住国家和省继续加大对三农、对民生、对基础设施及产业和产品安全支持力度的机遇, 在积极争取国家扶持的同时, 多向同级财政做工作, 争取在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风险基金、保险与担保、退耕还草与草地生态建设等方面出台有突破性的政策, 通过稳定增加投入, 尽快解决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相对滞后的问题, 提高产业保障水平, 增强发展后劲。要在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奶牛和生猪两大品种的基础上, 研究制定扶持肉牛、蛋肉鸡产业发展的政策;参照生猪调控预案, 制订和出台奶业生产调控预案, 积极推进生猪期货贸易。尽快制定支持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政策措施, 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全力扶持。通过积极的规划指导和政策导向, 使我省畜牧业尽快步入现代产业的新阶段。

6. 转变作风, 进一步强化对畜牧业的组织领导与服务

再好的政策, 再好的思路, 再好的办法, 如无扎实的工作去落实, 都会成为空谈。为此, 各级畜牧部门要以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依靠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 依靠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 依靠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 努力推动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建设。要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 实施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 真正做到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部署, 严格的评比检查和认真兑现的奖惩制度, 使其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和每个人的具体行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多深入实际, 多做细致的调查研究, 多听基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 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 全力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推进。要及时掌握产业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组织制定各种应对方案, 研究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 以充分激发和保护广大农牧民投身产业的信心和热情。注重做好部门沟通工作, 多争取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减少工作阻力, 形成工作合力。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特别是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管, 坚决杜绝送礼送钱、收受礼金的不正之风, 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 虎年春节即将来临, 在这里, 我代表省畜牧兽医局给大家拜个早年, 衷心祝愿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在全镇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镇安全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有关精神要求,认真分析全镇安全工作形势,安排和部署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全镇安全工作任务,组织和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做好消防安全,生产安全,交通运输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等项工作。方才井洲书记通报的几起安全事故,应该说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昂贵的,应该充分引起我们在座各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各采石场今明两年遇上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我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管理,一旦发生事故不效益与我们擦肩而过而且将给他人造成巨大的痛苦。所以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要吸取沉痛的教训,举全镇之力做好今后的安全工作,坚决杜绝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以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安全工作,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年初以来,全镇各单位、各部门及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保证和促进镇域经济和社会事业顺利发展为目标,按照县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本着专项整治和常规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先后多次开展了涉及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安全防范等专项检查和整治,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工作责任,加大安全工作推进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对全镇采石场、生产经营企业、易燃易爆单位等进行了专项整治。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消除了一批生产安全隐患及火灾隐患,有效地遏制了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然而,从我镇的安全状况看,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个别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对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的不够彻底。二是各项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隐患整改迟缓。三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安全防范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反弹现象。四是通过李彦财采石场事故发现,我们在思想上还有误区,认为石场只有粉石机转动才算生产,而销售不算生产的错误认识,导致机器不转,放松了管理。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和隐患,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安全整治力度,尽早消除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有的单位安全管理薄弱,管理方法不当,管理不严,走过场,留死角;一些重点单位只顾效益,不顾安全,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要求上来,把消除隐患,确保安全作为创建“平安西集”的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强化措施,迅速行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马上进行整改

按照县安全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结合我镇安全工作的实际,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开展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由县安全办牵头,对我镇境内的采石场、生产经营性企业进行安全大检查,对野蛮开采,违规作业,存在安全隐患,各项软件不齐备,证照不全,无证上岗的单位和部门及个人,一律责令其停业,限期整改,消除隐患,整改合格后方可生产,如整改不到位,我行我素,拒不整改的企业,要坚决予以查封,永远不准开业生产。给各单位15天的自检自查整改的时间从9月15日开始全面的大检查。今后,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各单位要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将此项工作延伸到街道、村屯和学校。

二是排查安全隐患,深入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系统包干,责任到位,全面检查,不留隐患”的要求,开展自检自查,政府还要在安全办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联合大检查。也就是说,安全大检查要采取单位自查为主和各相关部门联查为辅的办法,加大对隐患的排查,对急需整改的隐患,要马上落实整改措施,对久拖不决的予以处罚。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对重点企业和部位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我镇的淀粉、烟花、啤酒、浸油四大企业和液化气站、石油库、加油站、采石场、木材加工等易燃易爆单位,以及商场、市场、旅店、网吧、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等重点人员密集场所是安全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全力加强对这些单位的安全管理,加大隐患的整改力度、对那些非法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手续不健全,设施器材不齐备、不完好、应取缔和限期后仍未整改的单位,必须依法停业整顿,并达到治理的要求。对那些整改不到位或顶着不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部门和个人,一定要从严惩处,决不姑息迁就。特别强调今秋各村要杜绝柴草垛进村屯关于项工作各村要提早动员宣传,做好提前量规划出柴草垛堆积的地点。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第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镇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彦国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李中文同志担任。成员由镇综治办刘继权、司法所常法权、武装部李宝华、派出所所长范庆民、电管站站长张建国、交警中队队长王兰生、卫生院院长霍汉国等同志组成。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各单位的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在安全工作上,要亲自挂帅,亲自落实,在自检自查时,查摆存在问题,细化工作措施,推进工作落实。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自身的工作职责,各行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全镇的安全工作。

第二、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促进隐患的整改。镇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生产经营企业,采石场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活动,重点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各项安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特别是要着重检查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整改、监控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各相关执法部门要互相配合,对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停产的停产、该查封的查封,该关闭的关闭。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长期不进行认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企业和个人以及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且后果严重的,必须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三、切实抓好重大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正逢国庆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我们既要营造良好的节日气氛,又要确保节日的安全,所以各单位、各部门要特别加强对节日期间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安全防范的管理,对出现重大火灾隐患和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整改,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带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排、落实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值宿工作,坚决防止漏岗、断岗、空岗等现象的发生。

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既是一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也是一动员会和任务分解会,充分体现了镇党委、政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深切关注。下面我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争强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

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度被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各村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大力支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一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很多的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没有参加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对社保认识不到位,为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宣传,二、为什么要大力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于自愿选择的商业养老保险,它是按国家法律规定强制实施的一项保险制度,凡在实施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年老时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使之老有所养。我国的养老保险对象,原来只限于国有、集体企业职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使职工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频繁流动变得十分普遍。为解除城镇劳动者在择业时的后顾之忧,优化配置劳动资源,为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服务。同时,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趋向老龄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家庭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国家要求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及其帮工、城镇自由职业者及广大农民也必须参加统一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同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首先,从大道理讲,抓企业养老保险就是抓发展、抓稳定。企业养老保险是稳定器、安全网,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凡是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发展的步伐就比较快,改革的推进就比较顺利,经营的环境就比较平稳。反之,如果养老保险工作做不好,就会给发展

带来很大的阻力。

第二、从依法的角度来讲,抓企业养老保险就是认真学习《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的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社会保险法的内容在原基础上作了很大调整,企业如不依法办事,不依法用工就有可能被职工依法维权,企业吃上官司,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到最后企业都是输了官司又赔钱,还失去了名誉。

第三,从企业角度讲,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能够拴住人心,留住人才。凡是真正的企业家、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很重视养老保险工作,现在明显的问题是企业招工难,要想用好工人,最起码要为职工参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第四、从维护职工利益角度讲,我们有抓养老保险这个责任,企业有缴养老保险这个义务,职工更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迫切愿望。这是关系到职工一辈子生活问题的一件大事,解决不好就会留下后遗症,形成社会问题。

第五、从维护农民养老角度讲,子女越来越少,子女的负担越来越重。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哪个层面讲,都必须重视抓好企业养老保险工作。

三、明确各自职责,全力推进扩面工作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六大提出的明确任务,也是我们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社会保障涉及千家万户利

在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安全和稳定会议精神,安排和部署当前和春节期间安全和稳定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确保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刚才,、、副书记传达了全县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副镇长对当前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社区、学校和卫生院等单位签订了安全和稳定工作责任状。希望各村、社区和各个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措施,按照责任状的要求,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

下面,就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稳定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紧迫感。

安全和稳定工作事关发展的大局,事关实现“项目富县,产业富民”战略的发展环境,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一年来,各村、社区和各相关部门在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矛盾纠纷排查,应急事故处理,信访案件解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镇安全工作形势继续保持总体平稳,信访案件基本得到解决,信访案件数量呈下滑趋势,这样的形势来之不易,应当予以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镇安全、稳定的形势还很严峻,还存在人的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问题。

从安全形势看,即将过去的一年,虽然我们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很少,但是,最近也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安全事故,这就是警钟,我们必须警醒,这也是此时召开这次会议的重点。以往各村、各部门汇报安全头头是道,嘴上重视,行动偏差极大,落实和执行安全制度跑皮,走面,对隐患视而不见,走马观花,一把手不重视,下属随帮唱影,致使安全隐患屡见不鲜。

镇党委、政府多次检查、督促,下发文件,可以说,现在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缺的不是安排部署,缺的更不是经验教训,缺的是对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的认识不足,缺的是抓工作“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如果我们认识稍有松懈,心存侥幸,安全隐患将肆虐重生。因此,各村、社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扎实的作风、完善的措施、严格的标准,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

从信访形势看,近年来我镇信访形势总体较好,连续两年在全县信访目标考核中排名靠前,切实解决了一批历史积案,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农村土地、房屋拆拆、涉法涉诉以及上访老户处理难、稳控难等予盾问题依然突出。2011年,全镇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0件次,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到县访11件次。目前,仍有信访问题没有结案,信访形势不容忽视,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果,维护好社会稳定刻不容缓。

从当前所处的时期看,元旦迫近,春节即近来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逢重大节日,都是上访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我镇地处县城中心,人多,面广,情况复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全镇党员干部,要更加绷紧一根弦,把安全和稳定工作当做为当前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抓好落实。对于特殊时期,我们就要特殊对待,要比以往倍加重视安全和稳定工作,倍加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倍加关心那些过年有难度,生活无保障,安全有隐患的群众,要让群众切实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让群众过上一个安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深入排查,了解掌握实情。排查是做好安全和稳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对待,搞好安排部署。要进行系统排查。从现在起,各村、各社区要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保证做到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全方位、全地域覆盖。对排查出的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安全、食品安全等隐患要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及时上报政府;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造册,逐一落实责任,逐一跟踪督办。要实行重点排查。在安全工作上,要把排查送子车,锅炉房,弱势群体和柴草垛连片作为重点,派出所,电业所要紧密配合,对那些不及时改正的要给与严肃处理;在稳定上,各村、各社区要重点对存在的信访突出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对已经处理但还没有息诉罢访的重点人员,特别是有可能引发越级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不间断的滚动式摸排,切实做到问题清、情况明,把矛盾和问题解决镇基层。要针对典型排查。各村、各社区要在认真摸排的基础上,对非正常上访违法人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认真落实稳控措施和教育工作,确保上访人员不进省、不进京,不发生非正常访。

二要多措并举,有效处理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一是抓好安全隐患处理。冬季是各类事故的高发期,特别是春节将至,安全生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集中开展对重点部位、重点行业的安全整治,做到不漏环节、不漏部位、不漏问题,务求深入。

要突出抓好消防的安全整治。各村、社区要组织开展好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整顿活动。严厉整治那些柴草垛不出门,占用防火通道,用电混乱,私接乱改的住户,要加强宣传教育,对拒不执行规定的派出所要严肃处理,直至改正;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的关心的扶持,引导他们增强安全意识,帮助他们解决安全隐患问题;要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从目前看,我们绝大部分村、社区、学校基本上都没有灭火器,各单位在这一点上必须高度重视,没有的下午就要补齐。再有森林防火工具也要一应俱全,对各村居民不能柴草垛出屯的,村里要出资移除。派出所要加强对饭店、旅店、商店的整治,对防火制度不落实、消防设施不齐全、设备老化失灵、人员疏散通道不畅通的,要坚决停产、停业、整改和关闭,尽快消除安全隐患。要突出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整治。春节即将来临,烟花爆竹经营开始进入旺季。公安、安监、工商、交通、质监等部门要强化监管职责,分口把关,严格执法,坚决杜绝烟花爆竹诱发事故的发生。要加强节日期间市场监督检查,严防零售点连片经营、超量储存和违法违规经营,严防不合格产品和违法产品流入市场。根据季节特点,要重点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安全监管,严防事故发生。

要突出抓好学校的安全整治。教育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校园、教室、宿舍、食堂、礼堂、实验室等场所的监督检查,及时排除隐患,落实好学生上学、放学和集体活动时的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坚决杜绝送子车、食物中毒、挤压踩踏等事故的发生。尤其要加强学生上学、返家和集体活动乘车出行的安全管理,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中小学生安全。

要充分发挥十户联防队伍职能。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十户联防队伍的作用,从现在起,各村要组织村民实行巡逻制,以屯组为单位,每组三至四人在夜间进行村屯巡逻,主要应对防火、防盗隐患。农民一年的收成就指望现在,很多农民的粮食还没有出售,火烧当日穷,这句话有着刻骨铭心的教训。那些都是我们的相亲,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组建这个队伍,我相信,百姓会支持的,会理解的。

二是抓好矛盾纠纷的处理。控源治本的办法就是“事要解决”。对于能够解决的,要依法予以解决;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解释,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透,逐步加以解决;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或出于一时气愤而出现的信访案件,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理顺情绪,使矛盾及时得到化解;对于不能解决的,要向信访人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稳定信访人情绪,不激化矛盾; 对于一些生活确有困难或偏执的信访人员,要组织干部与其“结对子”、“交朋友”,通过节日慰问等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做到息诉罢访;对于一些要求过高或提出无理要求的,可以通过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支书、老村长等人帮助处理,达到稳定的目的。

三要关口前移,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重在基层,重在干部作风的转变。安全隐患发生于疏忽,没有天灾极少,人祸居多,信访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因此这两项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责任心的问题,人的作风问题,人的政治敏感度的问题。为此,要求各村、各社区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重心下移,力争做到“三个不出”,即屯里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村里;村里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乡镇;县城居民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社区。这几项要求,是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信访工作原则的具体化,各村和各社区要认真落实,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三、加强领导,突出重点,保证安全稳定工作不出问题 各村、各社区要把信访稳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位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大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各村、各社区主要领导是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包村、社区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对本村、本社区安全稳定工作要了如指掌。要敢于面对矛盾,对信访稳定问题不能怕、不能躲、不能拖,更不能捂。对安全隐患要有招法,有观点,有态度,不能等,不能推,不能怨天尤人,要亲自抓,随时掌握安全稳定动态,定期分析本村、本社区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重点隐患、矛盾纠纷,领导要亲自包扶,敢于担当。对重点隐患和重点信访案件要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最满意的结果抓紧处理,坚决避免出现“按下葫芦又浮起瓢”的现象。对因决策失误或问题解决不到位、不及时,稳控不力,而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影响的,要逐级追查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依纪进行责任追究。

这两项工作是我们新班子组建后安排的第一项重点工作,这是党委政府考验大家的工作,也是展现工作作风的时刻,更是检验你能力的工作,要求大家做的,要无条件抓好落实。在落实工作上,要学习好的,向往向上的,不要只会说,不会做,没事应酬,有事应付,遇事就找组织,我们不需要通讯员和解说员,我们需要的是指挥员和战斗员。

二要强化督查督办抓落实。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稳定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抓好领导责任制的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人管。要进一步抓好责任制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稳定工作中的重点案件,相关部门要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定期向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包案领导报告处理进展情况。对久拖不决的信访问题,要责成有关村、社区限期办结。对信访苗头排查不认真、不细致,信访问题跟踪处理不及时、不按规定期限办结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要强化协调配合抓落实。安全、稳定工作不只是村、社区和领导的事,是全镇各部门齐抓共管,紧密协调的大事,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安全稳定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各村、各社区、各站所、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妥善地解决安全稳定问题,避免隐患丛生,矛盾积累。在解决具体问题上,需要哪个职能站所参与,哪个站所必须按要求及时参与;需要哪个站所办的,哪个站所必须不折不扣的办好。特别是在重大信访问题的处理上,哪个站所因为不负责任、不主动配合出了事,要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同志们,安全稳定的责任重于泰山。抓好安全稳定工作是全镇上下的共同责任,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从讲政治、保发展、促稳定的高度,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以更加严肃的态度,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完善的措施,全面抓好安全稳定的各项工作,为我镇早实现“项目富镇,产业富民”的宏伟目标创优发展环境而加倍努力!最后,在元旦和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祝在座的各位,事业有成,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全镇社会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了财政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明确指出:要总结经验做法, 把握工作重点, 继续探索创新。要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作用, 加大财政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要把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实施增收减支相关政策时都应让群众在就业、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方面受益。要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 规范完善预算制度。

一、去年财政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受到冲击最严重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形势, 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坚决贯彻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 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 克服困难, 抢抓机遇, 开拓进取, 狠抓落实, 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在此基础上, 各级财税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大力推动自身改革与发展, 切实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积极组织收入, 努力争取中央支持, 不断优化支出结构, 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全面实现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 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完成

2009年, 各级财税部门协调配合, 强化执行分析, 落实征管责任, 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监控, 推进依法治税, 加大稽查力度, 优化纳税服务, 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 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 保证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86.7亿元, 完成汇总预算的111%, 同比增长20.9%。其中省级收入109.3亿元, 完成预算的105.7%, 同比增长23.3%;市县收入177.4亿元, 完成预算的114.4%, 增长21.3%。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04亿元, 完成计划的108.2%, 增长36.6%。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支出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加快预算下达, 加强资金调度, 及时拨付资金,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全省财政支出实现1245.6亿元, 比上年增支280亿元, 增长29%, 其中省级支出269.9亿元, 增长27.7%;市县支出975.7亿元, 增长29.4%。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等支出增幅分别达到47.3%、24.2%、49.2%、30%、75.2%。累计下达资金236.5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灾后重建工作。12件27项实事顺利推进, 省级共下达资金61.5亿元, 比年初预算增加13.3亿元。

(二) 争取中央支持成效明显

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取向, 积极汇报, 主动对接, 努力争取支持。当年, 中央下达我省各类补助达到885亿元, 增长24%。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司法经费保障、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政策起步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列入国家试点范围。白银、玉门两个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加大了补助力度。继宕昌、夏河、岷县等23个县之后, 又有一批县有望进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扶持范围。《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正式批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 省上当年下达市县补助799亿元, 增长25%, 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 保证了工资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重点支出需要, 提高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支持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 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落实

着力加大政府公共投资。及时拨付中央扩大内需投资116亿元, 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5亿元, 募集中期票据资金100亿元、地震灾区农户重建住房贷款32亿元, 积极落实配套资金, 加大对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 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 保证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争取国外贷款项目11个, 资金6.7亿美元, 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安排资金2.1亿元, 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创新服务计划等项目。下达奖补资金4.6亿元, 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 支持城镇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资金12.4亿元,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检测和防治。筹措资金6.5亿元, 支持兰州通用机器厂、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等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拨付资金2.5亿元, 促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办理退税7亿元, 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出口。补助资金1亿元, 支持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落实扩大消费政策。落实增值税转型、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取消或停征收费项目等税费减免政策, 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28亿元。下达资金3.3亿元, 完善操作办法, 保证了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府补贴的及时兑付。下拨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1.2亿元, 有效降低了石油价格变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四) “三农”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级财政用于农林水事务、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道路建设等方面支出212.9亿元, 比上年增加40.5亿元, 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位资金25.7亿元, 提高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补助标准, 扩大了补贴品种和范围。下达资金24.6亿元, 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扶持政策。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 筹集资金5亿多元, 支持旱作农业、草食畜、马铃薯、中药材、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到5.5亿元, 加大对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力度。投入资金8.3亿元, 解决了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10.9亿元, 新建农村沼气用户40.2万户。到位资金28.6亿元, 支持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资金19.6亿元, 加强整村推进、劳动力输转培训等扶贫项目建设, 努力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拨付资金10.1亿元, 支持自然灾害救助、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动物防疫和防汛抗旱工作。拨付资金1.1亿元, 实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下达资金2.1亿元, 着力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试点, 在7个县试点基础上, 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拨付资金17.8亿元, 建设农村公路5500多公里。

(五)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9.7亿元, 比上年增加46亿元。拨付资金38亿元, 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 保障人数达到353万人, 实现了应保尽保。拨付资金27.3亿元, 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拨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亿元, 帮助解决特困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补助资金10.5亿元, 有效落实公共就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等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安排资金2亿元, 解决3838名纯农牧户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 招录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卫生院力量。落实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等措施,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稳定就业形势。城市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22.8亿元, 11.8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政府廉租房租赁补贴, 1.2万困难户直接入住了新建廉租住房。省级安排资金41亿元, 支持推进灾后农民住房重建、农村危旧房以及国有林区棚户区、贫困残疾人危旧房改造工程。拨付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6亿元, 帮助20万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下达资金1.1亿元, 提高街道办事处、社区经费补助标准, 实施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在10个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积极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省医疗卫生支出87亿元, 比上年增加28.7亿元。落实新农合补助资金14.8亿元, 提高报销比例, 参合农民达到1907万人。拨付资金6.1亿元, 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达到3.3亿元, 扩大了覆盖面, 提高了报销比例。筹集资金0.5亿元, 切实保障甲型H1N1流感防控所需资金, 积极支持疫情应急处置。安排资金0.5亿元, 基本完成了50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实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提高省直机关离休人员住院定额结算标准, 规范离休人员医疗费管理。将未参保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当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

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省教育支出205.2亿元, 增加37.2亿元。拨付资金9.8亿元, 实施农村寄宿制初中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增加寄宿生14.1万人。下达资金5.3亿元, 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顺利推进。安排资金26.6亿元, 继续巩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累计下达资金19.6亿元, 其中当年4.4亿元, 基本完成了农村“普九”债务化解工作。下达资金1.8亿元,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部分减免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新生学费, 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实行公用经费以奖代补政策。安排资金1.8亿元, 支持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博士点以及学科实验室等项目建设。

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文体传媒支出24.2亿元, 比上年增加4.8亿元。安排资金3.1亿元, 推进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等农村重点文化工程, 继续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范围。拨付资金11亿元, 支持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

同时, 司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平稳实施, 分类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公共安全支出57.4亿元, 比上年增加12.1亿元。

(六)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税收制度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顺利推行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建立了以税收筹集公路发展资金、调控能源消费的新机制。调整完善了省对市州及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稳步推进, 直管县数达到41个。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改革, 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补贴发放方式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向县级推进, 综合预算编制不断强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市州及省管县深入实施, 在省级垂管系统全面推进。公务卡应用范围继续扩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稳步展开。政府采购规模达到50亿元, 增长45.3%。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管理及资产处置办法出台, 管理机制得到加强。财政投资评审职能有效发挥, 省级完成评审核查项目667项, 评审投资额达到15.8亿元。

“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查出“小金库”584个, 涉及金额9431万元, 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组织开展了扩大内需政策落实、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化解“普九”债务等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履行会计监管职能, 对1470户企事业单位、6家事务所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政务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党建工作、人事管理、干部培训、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会计资格评价、注册会计师管理、老干部、工青妇、财政科研、新闻宣传、后勤服务等工作, 也取得了新进展。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各市州、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是广大财税、财务干部职工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厅党组, 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各市州、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 表示衷心感谢!向奋斗在全省财政、财务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 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投入需求不断增加, 各级财政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加大。二是受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影响, 税收收入增长的基础很不稳固, 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 政策性、一次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大。三是财政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管理不够科学精细, 支出的时效性、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历史欠账多, 政府性债务不断积累, 总额已达到1300多亿元, 潜在的财政风险加大。五是部分市县和部门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 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财政监督的深度、广度、力度不够。六是干部队伍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财政工作的要求, 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 逐步加以解决。

二、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更加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准确把握形势, 科学谋划, 统筹安排, 为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一) 今年的经济财政形势

科学判断形势, 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充分认清今年的经济财政形势, 对于积极稳妥安排好预算, 扎实有效做好各项财政财务工作意义重大。从国内看, 2010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 以内需增长弥补外需不足还有一定空间。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化, 自主创新积极推进, 经济发展的活力继续增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较好基础。另一方面, 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弱, 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政策效应可能减弱,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然滞后;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固;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从省内看, 全球经济初步回暖和国内经济整体向好, 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基本稳定, 为我省扩大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为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大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力度, 为我省加快改善民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稳固。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省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省情决定了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滞后。工业“两高一资”重型化结构对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强, 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产品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的制约短期内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中央投资预期过大, 地方配套能力弱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

从财政看, 预计2010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收入方面, 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拉动内需, 扩大投入, 将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我省目前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也为今年经济财政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 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仍将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去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新增大口径财政收入93亿元, 加大了收入基数, 增加了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难度。同时, 由于今年中央收入预算增幅只安排了6%, 预计对地方的财力性补助增幅不会太大。支出方面, 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基数大、刚性强, 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大“三农”投入, 落实为民办实事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支持灾后恢复重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司法经费保障等改革, 都需要财政增加大量投入。

总体看, 我省经济财政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 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 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我们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 进一步增强信心;又要充分估计各种困难和挑战, 绝不可盲目乐观, 不能把经济的“回升向好”看作是“根本好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保增长的同时, 更加注重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加注重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努力保证收支预算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 今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继续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 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积极推进绩效考评,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 今年财政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的同时, 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要抓手, 多渠道筹措资金, 大力支持推进结构调整, 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基础上。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委会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 依托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 支持形成以兰州白银为中心、陇东和河西为两翼的三大区域增长极, 进一步扩展经济发展空间, 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二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切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继续支持扩大出口的同时, 把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完善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统筹财力配置, 集中财力办大事, 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同时, 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 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 重在加强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四是着力深化财税改革, 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财税宏观调控政策,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同时, 把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注重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引导民间投资, 调动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五是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切实提高理财水平。把深化财税改革与强化财政管理结合起来, 树立公共财政理念, 认真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 注重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财政建设, 推动财政管理上台阶上水平, 保障财政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促进财政持续健康发展。

(三) 今年的预算安排

全省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基本思路是:收入预算安排充分考虑税收政策和非税收入因素, 实事求是、积极稳妥, 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指标相适应;支出预算安排处理好保障运转、改善民生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统筹兼顾、保证重点。

根据上述思路, 今年收入按增长12%安排, 全省地方收入代编预算为321亿元, 大口径财政收入任务暂定为6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加上预计中央财力性补助等收入, 全省财力可达到796亿元, 再加上预计中央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 财政支出预算将达到1400亿元。

今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确定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10%, 财政收入增幅为12%, 这是在认真分析经济形势, 充分考虑国家财税政策和物价变化基础上做出的安排。今年我省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 特别是围绕6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陇东煤电化工、嘉峪关钢铁生产、金昌镍铜钴生产等大型工业基地加快建设, 以铁路、公路、机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紧实施, 今年固定资产增幅将达到30%, 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正在培育壮大, 这些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从近年执行情况来看, 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7年地方收入、大口径收入增幅分别达到35.2%和32.9%, 2008年达到38.8%和20.2%, 去年也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因此, 12%的增长目标是符合实际的, 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2010年预算收入增幅安排虽然较高, 但是支出压力依然很大, 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从省级预算安排情况看, 基本做到了人员经费足额安排, 公用经费根据中央和省上要求分项目、按比例做了压减, 为民办实事资金全面落实, 改革政策等重点支出尽力保障, 农林水、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支出增幅分别达到18.8%、23.3%、16.6%、27.4%和60.7%;企业改革、循环经济、中小企业、六大产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等专项安排9亿多元, 增长80%以上;基本建设资金及重点项目前期费安排7.6亿元, 增长36%。这样安排后, 财力缺口达20多亿元, 铁路、公路、机场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 还要通过争取中央补助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安排。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16件29项为民办实事事项, 省级共安排资金42亿元, 其中当年新增21亿元。市县在确定办实事事项时, 也要量力而行, 与省上政策相衔接, 优先安排省上确定办实事项目的配套资金, 要确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重点支出的需要, 不能把基本支出甩在预算盘子之外。

三、2010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 关键是要抓落实, 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 发挥职能, 增加投入, 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支持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努力改善我省基础设施条件, 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全面贯彻“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 支持实施工业强省和6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促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电子信息和轻纺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效应, 采取税收优惠、资金投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加快推进重点财源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 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扶持力度, 支持重点企业、税源大户、骨干企业加快发展。落实结构性减税和税收优惠政策, 巩固增值税转型以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成果, 认真清理收费项目, 坚决取缔乱收费, 切实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扩大补贴范围, 增加补贴品种, 提高补贴标准, 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工作。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支持“农超对接”, 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繁荣和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同时, 继续落实企业分离办社会各项政策, 争取完成省属及省属下划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生产, 扩大出口。有效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筹措资金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投入。

(二) 强化征管, 厉行节约, 确保完成收支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 做到应收尽收、不征过头税, 坚决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支持税务部门加强对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跟踪调研, 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情况, 密切关注税源变化, 提高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加大税务稽查和税收专项检查力度, 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认真执行《甘肃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努力做好非税收入监缴工作。加大对国有股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两权”价款收入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让收入监缴力度, 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 要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应实行专户管理的, 也要纳入部门预算, 确保应收尽收。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切实将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依法收缴入库,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改革, 理顺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关系。

进一步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落实部门支出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 确保各类专项及时下达, 财政支出及时实现, 提高支出时效性、均衡性。这次会后, 省上将按照支出时效性考核办法, 对支出管理工作做得好的部门进行通报奖励。对市县的考核奖励将在年度决算时兑现。各地也要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要优化支出结构, 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 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 提高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科学性。强化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 探索建立部门消化结余资金的激励约束机制。

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 行政单位公用经费分项目按比例压减, 出国 (境) 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支出, 不得超过2009年压缩三项经费后的规模。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 推进机关节能减排, 切实降低行政成本。牢记“两个务必”,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严肃财经纪律, 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

(三) 把握机遇, 协作配合, 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和资金支持

今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总体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特别是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这些方面正是我省的薄弱环节, 也是争取支持、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我们要增强全局意识, 加强配合协作, 支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在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灾后重建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加强与中央政策对接, 支持做好黄河水源补给区、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环境治理、引洮供水一期、黑河二期治理、敦煌生态保护等重大规划的启动实施工作。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争取中央增加补助因素、提高补助系数, 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争取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和银行优惠贷款支持, 弥补重点建设资金缺口。

(四) 完善政策, 狠抓落实, 切实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加大投入力度, 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政府公共投资、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等要向农业农村倾斜, 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规模效益。支持加快土地整治工程实施, 新修134万亩梯田, 扩大全膜双垄沟播、高效节水和脱毒种薯面积, 促进粮食增产。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建设。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支持林业重点工程和草原生态建设, 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完善以奖代补方式, 推进支农资金整合。

促进增加农民收入。支持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计划, 推进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制种、苹果、酿酒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健全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 改进管理办法, 规范补贴程序, 突出补贴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推进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完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措施, 促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整合资金, 支持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 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等工程。支持做好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项目, 新增10万户农村沼气用户, 建成12个县通县二级及以上公路和2000公里通乡油路。加快改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文化设施条件, 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抓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奖补制度试点, 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村办公经费补助标准, 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力度, 支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五) 优化结构, 突出重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健全投入机制, 改善办学条件, 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认真落实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 支持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积极筹措资金,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助学体系, 支持实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 大力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支持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减免学费政策。探索建立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水平, 实施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 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继续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 扶持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支持做好农民工、被征地农民以及困难群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研究解决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将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支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公立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继续做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支持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工作。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抗震安居房工程, 支持农村危旧房、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以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矿山塌陷区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建设。落实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建设廉租房100万㎡, 对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0㎡的10万户困难群众发放租赁补贴, 着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今年是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最后一年, 我们要多方筹措资金, 突出重点, 靠实责任, 加大重建工作力度, 加快城镇居民住房、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水利、交通、医院、学校等项目建设进度, 力争圆满完成重建任务。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重点文化项目。巩固和完善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成果, 争取扩大免费开放的范围。落实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增加公共安全投入。落实司法经费保障制度改革政策, 完善资金分配和管理制度, 加强基层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切实维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加大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六) 深化改革, 完善机制,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认真总结完善, 切实落实政策措施, 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积极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加强乡镇财政建设, 充实乡镇财政职能, 充分发挥县乡基层财政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完善“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办法, 确保涉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完善转移支付办法, 探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为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提供财力保障。

强化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内容, 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推进县级部门预算改革, 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从今年起向人大报告政府性基金预算。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 促进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面,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推进公务卡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提高政府采购的规模和效率。继续做好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评审工作, 探索投资评审为部门预算编制服务的有效途径。积极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报表制度,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监督等关键环节, 提升信息化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能力。全力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信息安全, 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明确偿债责任主体, 合理控制新增债务, 建立债务预警机制, 保证按期还本付息, 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研究制定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对不同举债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和引导, 凡是政府举借债务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并明确偿还办法。

同时, 进一步加强财政科研和新闻宣传, 提高《财会研究》编辑出版质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着手做好“十一五”财政规划执行情况总结和编制“十二五”财政规划的各项工作。

(七) 夯实基础, 强化监督, 切实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认真贯彻《监督法》, 严格执行《甘肃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 及时向人大及其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草案、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等情况,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高度重视审计、监察和社会监督, 认真抓好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巩固治理“小金库”成果, 积极推进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 研究建立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推进财政“大监督”建设, 加强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扩大内需、灾后重建、保障民生等重点资金的监督检查, 建立跟踪问效和信息反馈机制。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切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不断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 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和问责机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切实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格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行业管理, 加强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

(八) 转变作风, 提升素质, 不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上一篇:爷爷学讲普通话-小学生作文500字下一篇:“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获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