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随笔

2024-07-20

三代人的随笔(精选6篇)

三代人的随笔 篇1

母亲出生在1956年秋天,是哪个年代的独生女,说来哪个年代独生女是非常稀有的,母亲那一代人,农村的家庭一般都是七八个,最少都三四个,而母亲却独独的一个人,这也是母亲一生最遗憾的事情,没有亲姊妹,亲兄弟。说起母亲为何独生,那不得不去提一个人,就是母亲的母亲------我的外奶奶。

新中国成立的早些年,中国的农民还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温饱问题还是中国人民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我的外奶奶,原本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只可惜在那个时代,地主是不被看好且家道中落的时候。外奶奶虽然生在大户人家,却嫁给了贫下中农的外爷爷,那时候,嫁给这样的人却是光荣的,外奶奶身量不高,十几岁得了一场怪病,伤了脑子,成了言语有障碍的人。外奶奶虽然言语不通,半聋半哑,但是从小培养的女红和烹煮手艺却精湛的很。据说外奶奶绣出来的花放在远处似乎是活的,她会用布渣拼接做衣服和鞋子,做出来的鞋子往往能穿几年,轻巧但结实。还有就是天空中飞过的鸟儿蝴蝶,外奶奶用一张烟盒的纸片就能剪出来,剪出来的样子似乎会动起来。外奶奶的厨艺更不在话下,全村的人最喜欢在母亲家干活,虽然吃的是高粱、糜子面,但是在外奶奶的手中,这些粗粮面做出来的吃食却是色香味俱全。可惜这么一位绝才,只活了30多岁,就撒手人寰了。

外爷爷是个地道的贫农,家中贫穷,外奶奶嫁过去生下母亲,就得了不育症,就再也不能生养了,然而延续香火的封建思想却迫使外奶奶也需要一个儿子为她们二老养老送终。于是几经商量,将二外爷爷(外爷爷的二哥)家的唐舅过寄过来顶外爷爷的家的门户,唐舅三四岁才被领来,外奶奶对这个儿子是亲的不得了,将自己身上唯一的棉衣,扒拉下来,为唐舅做了一身翻新的棉衣,而自己穿着一件夹层的衣服过了一个冬天。然而更可悲的是,她的妯娌也就是唐舅的妈妈最终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子,连哄带骗的将唐舅领回家去了,从此再也没送回来。

外奶奶的期盼和希望懂因此受了重创,加上一个冬天的冷冻和艰苦岁月里的操磨,一病不起,过了一年多,全身肿胀裂口去世了。母亲因此成了一个没有娘的孩子,那时候她才刚刚十一岁。母亲回忆说,外奶奶活着的时候自己虽然缺少吃穿,还没有遭过大罪,但是没了娘,自己真的遭尽了这世上的苦。

母亲十来岁担起了家务,和外爷爷相依为命。十二岁开始在集体劳动挣工分,为外爷爷烧饭洗衣,衣服常常烂的没法穿,于是自己学着缝补。母亲的艰苦岁月在挨饿受冻中度过。唯一的就是母亲还有个舅舅家稍微能给予她平时没有的温暖。还有就是母亲的两个姨娘也对母亲视为亲生,以至于母亲在那些艰苦的.岁月也是养成了善良却要强的性子。有一年,青黄不接,集体分的粮食在麦子刚出穗的时候已经断了,外爷爷出远门干活去了,母亲一个人在集体劳动,家中没了吃的,只能在六月刚结了果实的豌豆地理度过了三天,哪个季节,豌豆角刚刚长大,能生吃,她一个人睡在豌豆地理,白天干活,晚上吃豆子充饥。有几个年长的老人看不下去,就拖人告诉了母亲的舅舅,舅爷爷才将母亲拉到了自己家,吃了几顿饱饭。那段艰苦的月,家家的口粮急缺,所以多一个人吃饭,都是负担,母亲明白,所以她要强的时候是不愿意给自己舅舅家人添麻烦。一直到外爷爷回来,才想办法换了一点吃的度过了难关。

后来母亲成人,就许了人家,那时候母亲不识字,却是个有主见的女人。因为勤劳善良却不服输的性格,这一段婚姻她自己做主还给推掉了。事情是这样的:母亲许的人家,男人的哥哥是个暴徒,打女人的时候非常狠,母亲有一次去玩,亲眼目睹了自己要嫁的男人的哥哥在暴打自己的女人,哪个场面简直能吓傻一大堆人。那时候在农村,男人是天的高贵地位,似的女人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男人打女人那是属于家法管理,但是那样的暴打几乎是罕见的。母亲回到家中,每每想起总心有余悸,经过再三思量,她觉得虽然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是毕竟是一奶同胞,有血亲,万一哪天那个男人那样对她,她可受不了。于是母亲坚决要退婚。为此保媒的大爷爷(外爷爷的兄长)大发雷霆,以老人的资格命令母亲不能退婚,但是母亲态度坚决,并且以死相拼,最后撩下一句话:进他家门,好,把我打死,拉进去可以!众人无力,外爷爷也是没了主意,最后同意退婚。那家人因为退婚,近乎把给的彩礼,连一串萝卜干也要了回去。母亲是高兴的,要就要了,总之是不用嫁了。

笔落此处,母亲的终身幸福当还得有另一个人出现才能完成,那就是父亲。父亲一家是村子里最穷的人家,但父亲从小心灵手巧,学了一身手艺,做木匠活、维修农具和开拖拉机,当时这些那都是“能人”干的活。父亲在那个时期也算是一个技术人员,张的也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只是因为从太爷爷辈就穷的缘故,家中也是十分困难。老大不小的他因为穷娶不上媳妇,甚至穿不起一双鞋子。父亲的形象很像路遥先生笔下的孙少安,虽然精明能干,但是在旧时代下,却穷苦的天天为一顿稀饭发愁。村上的人前后为他介绍了几个,但都因为穷,女方拒绝了。父亲心灰意冷,就再不愿意谈娶妻的事情了,一直到了26岁,算大龄青年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就在父亲在集体还有点影响力的时候,母亲家却意外遭窃,家中刚分的一袋子麦子和一个枕套中的麦子被偷了,父亲为了帮母亲讨回公道,竟然挨家挨户的搜,最终精明的父亲破获了案子,拿回了粮食。就在那时候父亲和母亲走在了一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是要父亲收留外爷爷,为他养老送终。

这样一个新家就建立起来了,母亲生育了我们姊妹四个。无独有偶,我奶奶虽然对母亲爱护有加,母亲也因从小失去了母爱,对奶奶也是尊敬孝顺,但是奶奶临死时,哀求将大哥哥送去伯伯家顶门户,因为伯伯家没有儿子…….母亲想起外奶奶因为重男轻女丧了命,就忍痛做了这样的事情。还好我们一家人都在一处,也没有离得太远。

我生下来,已经是改革开放五六年后了,改革开放的春风,慢慢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那时候虽然生活还不富裕,但是我不用在挨饿,相比我几个哥哥,我生活的比他们辛福,比起母亲我更是辛福的不得了了。因为家中就我一个女儿,父母亲对我疼惜有加。每年有新衣服,冬天有棉衣和暖鞋。

但是贫穷还是压在农民的身上,我们依然是早当家的孩子。我从小早早的学会了自立。7岁学会刷锅洗碗,和哥哥两个赶牲口在冬天往地里拖粪,秋天叶落时候和哥哥一起在去扫树叶。就这样和父母一道披星戴月为这个贫穷的家庭而努力。12岁我开始下地帮忙除草、收割粮食,相比80后的好多女孩子,我的生活也算是艰苦了很多。那时候农家的女孩不比漂亮,不比穿新衣收拾打扮,比的就是在屋里屋外的“能干”,因为这个思想的影响,我的童年、少年比灰姑娘还灰色,连唯一懂的男女差异时候的心动,因为贫穷的自卑,都深深的掐死在刚懵懂发芽的状态。但是艰苦依旧,生活依旧。

对于我们几个上学,母亲却是积极的很,在我们那个地方那时候上学,凭的的是天赋,我从小较一般女孩子领悟能力好些,在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我竞年年考第一。和我哥哥一样,学习的道路上我们有着别人家孩子没有的光环。农活也不耽误,别人家孩子干的我们也干。一直到哥哥上了初中,加上天旱灾荒,家中供我们三个人上学已经捉襟见肘,母亲为了我们几个能读书有出息,就出门打工去了。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在外面也没有一技之长,赚钱又少,加上父亲走了,母亲一个人干不动家里的农活,所以我们家的角色就调换了一下。这在村里引起了很多非议,但是母亲却说,为了你们别人的话也顾不得了。母亲出门,每年去两趟,一趟两三个月,母亲在外打工的岁月竟然持续了近十年,直到我上了大学。母亲不在家的日子,是我最难熬的时光,做饭洗衣服,下地劳动,我包揽了家中母亲留下的所有能干的活计,那时候我才十来岁,还是需要母亲陪伴的年龄,我常常想母亲想的晚上一个人哭,生怕她丢下我们或者有点意外。母亲每次回来,我都哭好久。上初中的时候,住在离学校附近的街上,每次同学的妈妈来看他们,我就只能偷偷的哭。后来我变得坚强了,有什么也不愿意说出来,该干啥就干啥,因为我突然觉得所有的悲伤改变不了什么。我看到人家女孩子不会因为生活困窘,也不会因为生活而自卑,但是我有那么多的不一样,唯一了不起的就是我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从那时候起,我决定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命运,这是我对父母辛勤劳动的回报。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小哥哥考上了重点大学,继我伯伯家的大哥哥后,我们家出了第二个大学生,全村的人登门道贺,父母亲脸上骄傲的神色,我至今难忘。我也考上了本省的大学,二哥哥求学虽然波折,但是也上了本地的专科学校。一家子一下子出了四个大学生。而且我是我们那个小村里出来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全村人的眼睛都红了。这份荣誉和骄傲属于我的双亲。虽然那些年我上学也很艰苦,但相对于母亲和外奶奶我已经是个辛运儿了,我常常感激上苍,有这么好的一个家,有这么一个好妈妈,好爸爸,有一个了不起的外奶奶。当地的一个农民作家写了一本关于我们村子的书叫《六盘山下的荀子沟》。记载了我们家的这一辉煌历史,只是他写的当地的民俗和说法,说我们之所以上大学是因为爷爷德行有功,埋葬之处风水好。其实我并不反对,因为积德和风水均也是有根可寻,只是我觉得我母亲的功劳最大,因为她的坚强和不认命使得我们度过了艰苦的岁月,坚持住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踏进了大学的校门,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我常常回忆母亲在那些年月忧愁的眉梢,也常常想象那个未曾谋面的外奶奶,她们这两代人之间的点点滴滴,生活的苦楚和艰辛,遭遇和磨难,也常常想念自己走过的路途,脑海总是翻滚着太多的画面,人世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途和命运,有自己的精彩和磨难,但是生活总是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有希望。

三代人的民宿 篇2

台东的都兰山是阿美族和卑南族的圣山,黄伯经营的椰林观海就在这片圣山里。开车沿着台11线行至150.3公里的交叉口处,路口有一块刻着“都兰山”的巨石,那是黄伯家最显眼的路标。

在我们到达之前,黄伯一直在整理他的椰林观海民宿,大项目是修理园区长势蓬勃的草木,小项目是打扫我们即将入住的六人独栋小别墅。这在我们初次听来,像是田园诗一样的生活,但黄伯的地界大过头了。

黄伯名叫黄春福,经营民宿已有十年,在这之前,他在台东开着一家小书店。因为母亲年老,他关掉书店,回家来照顾父亲的二十五甲土地,那个时候刚好诚品在台东开店,小书店也走到了头。地是父亲留下来的,但民宿是在黄伯手上开的头。黄伯的父亲在他口里是个乐观又大胆的人,精通日语也精通原住民的语言,十几岁时就在台湾少数民族的部落里跑来跑去做些小买卖,因为聪明勤快,干了几十年积攒下一笔可观的积蓄。但大概是因为经常跟台湾少数民族打交道的关系,黄伯的父亲有点不擅计划,于是由着自己喜欢一下子包下了这么一大块地。

黄伯对这块地的感情很难一下说清,这影响到他开民宿的初衷,不是因为看好环境想做民宿,而是通过开民宿保存住、利用好这片背山面海的地。

民宿名为“椰林观海”,不是形容,是陈述事实。在民宿山上的烤肉区里,由坡上往下看沿途种满了椰子树,前面就是茫茫太平洋的温暖海水,分不清的海天一色。黄伯和我们站在一起,看着眼前的景色几乎用羡慕的口气说,如果没有工作,在这里闲坐上一天那该多好啊!

这是从黄伯父亲开始营造出的绿色园区,他们将无法照顾到的土地,免费交给周边的邻人,随他们种植上椰子、芒果,既保护了山区,营造了景观,也为别人带来了一些经济价值。不过尽管如此,余下民宿所占的地界还是太大,达到八甲。黄伯专门雇佣了当地一名阿美族朋友,这位朋友从年初忙到年底,工作只有一项:修剪草坪和树枝,却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在台东的日头和雨水下,园区里的植物长势都十分凶猛、骇人,十天不弄就很难再开车上山了。

虽然累但黄伯拒绝将就。方方面面,黄伯都是个细致无比的人。他带我们去水果摊上挑水果,考虑了营养的均衡搭配和我们的口味,第二天一早在草坪上给我们准备了一顿鲜美的水果餐,这份早餐最早其实是在绿岛工作的黄伯的老婆想出来的。黄伯还掂记着提醒我们晚上在别墅的观星台上看看星空,晚上没有其他光源和声源的污染,旁边传来各种不知名的昆虫、动物的叫声,感觉就像是直接住进了原始森林。

开业了十年,民宿的设施看起来一点也不陈旧,这些都归功于黄伯的劳作。除了错落分开的独栋别墅外,民宿还配备了烤肉区、露营区,而且绝不是说着玩的,细致的黄伯在旁边修起了可以媲美大陆四星级农家乐的卫浴设施、充电设备,另外,观景台、观景凉亭、瑜伽凉亭,和周边会被人们误以为原本就那么美的草坪、椰林,其实都是出自黄伯一家的精心设计和打理。

不过,黄伯自己似乎并没有对这样的成绩满意,他不太会称赞自己家的民宿。黄伯说,之前做民宿投入了太多钱,有许多没有收回来,现在又到了更新换代的时代。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已经不够新了,但他在高雄上学的女儿愿意回家来继承民宿,这让做得已有些疲惫的黄伯又看到了希望。

语调缓慢的黄伯决定给自己放个一年的长假,走走大陆的山山水水。因为喜欢看风景,他还买了台尼康D70和一本据说是台湾王牌教典的摄影手册,他准备从今年的八九月间开始休息,每一天他都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并开始认真学习摄影教程,折好页码,准备一试身手。

初鹿牧场

初鹿牧场位于台东县卑南乡,溯其源头,这里曾经是卑南八社之一“Ulipulipuk”部落的所在地。发现初鹿之美的卑南人给了它两个很动听的名字,一个是Pasikao,山间背风处;又别称它为Pahaliwan,休憩的地方。初鹿牧场是全台最大的坡地牧场,以其新鲜香醇的鲜奶闻名全台,并以蓝天白云、青青牧场为优势修建起喷泉广场、许愿池、香草花园、牛奶店、景观餐厅等众多休闲设施,成为一处让人重归自然的慢活景点。牧场内设施一应俱全却不给人过于紧凑的感觉,多数的设施都有其实际用途,鲜少对自然加以干预。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滚草区除了居中生长的一棵大树外,只在边缘做了两三尊样子卖萌的奶牛雕塑。而与其相连的放牧区是最不可错过的景观,那里放养的黑白花色的荷兰奶牛也是初鹿鲜奶好喝的秘密所在。这些奶牛由加拿大引进,不仅在好山好水里生活得悠然自得,还每天享受顶级的盘固拉草,因此产出的纯鲜奶无需添加,味道本身就很好。由于初鹿乳品类商品为每日配送并有区域限制,所以在零售场所很难见到。在初鹿牧场的乳之家,新鲜、营养、香醇的初鹿鲜奶是其最经典的美味,除此之外,还有由初鹿鲜奶加工制成的调味乳、冰淇淋、冰棒、馒头,以及新开发的优酪乳、奶酪、鲜乳饼干、牛轧糖等,都是颇具台东特色并有品质保证的伴手礼。

初鹿牧场下坡处有一处初鹿山庄,与原生植物园相对,它坐落在台东的花东纵谷起点处,视野上有居高临下的天然优势,欧式风格的建筑赋予这里浪漫的情调。

地址: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28邻牧场2号。

门票:18-65岁成年人100台币,18岁(含)以下80台币,65岁(含)以上50台币。

原生应用植物园

与初鹿农场不到五分钟车程的原生应用植物园,集结了台东县药用植物发展学会及相关产、官、学界的共同力量,迎合台湾时下的健康养生之道,将台东的珍贵药草不仅变得好玩,更变得好吃起来。原生应用植物园占地五公顷,对于行程匆忙的游客来说,去过初鹿牧场之后在此吃一顿美味养生餐,既能节省时间、填饱肚子又可以多逛一处景点。原生应用植物园有牧场餐厅的自助植物养生汆烫锅和绿园餐厅的养生御膳餐两种选择,以选择汆烫锅的居多。汆烫锅,从锅底、甜品饮品、酱料、配料到主食、肉类、蔬菜通通经过经营者的一番精挑细选,并在每个座位上摆有一张配合说明食物不同功效的餐纸,会让那些想来顿普通火锅的人断了念想。原以为土人参、巴参菜、白凤菜、红凤菜、白马齿苋这些大陆不常吃的养生蔬菜会难以入口,但吃了之后才发现不仅没有草药味,配上餐厅味道一绝的沙茶酱反倒还十分可口。寻求更大胆的口味则可以试试梅醋刺葱酱、养生枸杞酱、泰式柠檬香茅酱等特别酱料。

nlc202309061749

餐前餐后是游览园区、享受美景的悠闲时光,餐前不妨就去主打养生牌的伴手馆走一走,餐后端上一杯白鹤灵芝茶或是鱼腥草茶,走到牧场餐厅外的露台上,在它的正下方便是园区以花草为颜料构围的3000坪天然画作,左手边有亲子牧场、木栈道等园区景观。

地址: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试验场8号。

门票:成人游园+用餐优惠价为418台币,儿童为275台币。

成功渔港

由三仙台驱车十五分钟,便到了成功镇。成功镇是东海岸最大的渔港,盛产新鲜海产和旗鱼、柴鱼,前往的路上,黄伯的语气由缓慢变得神秘,他要带我们吃一顿高品质的海鲜。成功镇在台东有着特别意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堪称台东最繁荣的地方,后来因为台东市区的急速扩张,加上自身港口的衰落,才在发展中败下势来,但成功的新港渔港依然是东海岸最大的渔港。黄伯推荐的店就叫做成功旗鱼店,在成功镇大同路的路边。店老板是成功有名的旗鱼达人林宝山,从1969年跟随父亲打渔,在挑选顶级渔获上备受客户信赖。我们去的当天下午,他刚刚打渔回来,在新港渔市忙着拍卖当天打捞回的鱼。之所以选择旗鱼店,是因为重达三四百斤的旗鱼是当地一大特色,而旗鱼实际上也是和新港渔港一起成长起来的。新港渔港1932由当时的日人修建,工程竣工后,同一年,来自日本千叶县的渔业移民引进了“镖旗鱼”技术,成为今日新港渔港最具特色的渔业技术。旗鱼店向客户推荐顶级的白旗鱼生鱼片,但不是只有旗鱼,黑鲔鱼、曼波鱼、署鱼,在这里同样能找到最好的品质。店里的装修简约、时尚,不像是吃海鲜反而有点吃日料的感觉,除此之外,二楼的餐厅还设置了一个吧台。台东旗鱼店善于捕捉顶级的海产,也善于烹饪。若是在店内吃得格外满足,还可以去一楼填写一张订购单,品质和重量皆有保证。

地址:台东县成功镇大同路65- 1号。

三仙台

位于成功镇北,台11线旁的三仙台是台湾东海岸高知名度的热门景点之一,景观丰富且景色富于变幻,晴天时色彩绚丽,而到了阴雨天,立刻变成灰蓝色的色调,满是怀旧氛围。这座3公顷的小岛离海岸80公尺,岛上矗立着三座巨石,民间传说形容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在此驻足。三仙台不能全然被称为小岛,这里原是一处岬角,后因海水侵蚀断了岬角的头部,现在每到退潮时刻,还可以踩着礁石涉水走到岛上。不过,自从台东县政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了一座八拱的跨海桥梁后,人们还是更多地选择绕过布满天然卵石的海滩,由桥上直接步行至三仙台。站在彩虹桥上,向下透过此地清澈的海水可看到黄褐色的暗礁,向远能够欣赏海天一色的美景,一路拍拍停停,要半小时才能走到桥尽头,有不少游客就是因此错过了三仙台的风景。三仙台建有环岛木栈道供游客游览,岛上遍布海蚀地形,有火山喷发、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所保留下来的各种岩块,被称为东海岸的地质教室。早年此处人迹罕至,据说在岛屿南端一带还存活有美丽的珊瑚礁和色彩鲜艳的热带鱼群,北端靠山处则有展示了史前巨石文化的白守莲遗址。

地址:台东县成功镇成功港区往北行,约3公里处。

三代人的春节作文 篇3

爷爷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平时很少有肉吃,大年三十公社会发四五斤猪肉、少量的萝卜和白菜。年夜饭要把肉留下来,过年招待客人,一碗肉端来端去,直到出元宵。爷爷的春节没有新衣服,只是在除夕,把平时穿的衣服洗干净,在火炉边烤干当作新衣服穿;没有电视看、没有鞭炮放,只是听听快板、或者烤上一堆火,家人围聚在一起,聊聊过去、现在和未来,守更待岁。

爸爸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每到过年,家家户户会打冻米糖,熏腊肉,买上两箱红富士苹果、备几样年货,队上再分几斤大草鱼,年味十足。孩子们最期盼的是大人带去买一套新衣服,玩品种多样、色彩斑斓的花炮。春节期间,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走亲访友,孩子们还能获得红包,是压岁钱,也是美好的祝福;还有舞龙、舞狮子,好不热闹呀!

我出生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生活条件更上了一层楼。春节过得非常幸福,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大鱼大肉、各种海鲜美味,应有尽有。人们会把新衣服穿得红红火火、到处都挂上红灯笼、贴上红对联,是为了驱赶传说中凶猛的怪兽年。现在手机、通信、网络非常发达,人们可以通过微信、短信、QQ瞬间联系、网络拜年,还能用来抢红包、扫五福等活动;人们还可以通过5G网络购买各种年货、打高清视频电话、联络春节联欢晚会的各个会场,连线海外的华侨传递新春的祝福,5G网络简直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三代人的小学作文 篇4

镜头一:爷爷的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爷爷才有机会上学。爷爷上的是镇上一所初级小学。学校只有五、六间旧民房,四个年级不足100人。只有两间教室,用长木板搭在两个砖墩上就算是课桌,凳子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一、三年级同在一个教室,分坐左右两边,叫做复式班。上课时 老师给一年级讲课,三年级就自习或做作业。然后给三年级讲课,一年级就自习或做作业。二、四年级也如此。三个老师都是多面手,四个年级什么课都能教,所谓“校长兼校工,教书、做饭又打钟。”学校根本没有操场,体育课就在教室门前空地上跳绳,拍皮球或做游戏。四年后,爷爷初小毕业考入镇中心小学读高小,中心小学条件好多了。

镜头二:爸爸的小学

正逢改革开放,百业振兴,爸爸上小学了。爸爸的学校是县实验小学,就是爷爷原来读高小的中心小学。经过20多年变化很大,一排排整齐的教室宽敞明亮,课桌、凳子都是学校统一订做的。有宽阔的运动场和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材。校园里有一个大花圃,里面有各种花草树木。一到春天,百花争艳,清香四溢。爸爸在这美丽的学校读了六年小学。

镜头三:我的小学

我是20xx年进入梅岭小学读书的。梅岭小学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扬州市有名的重点小学,是省级实验小学,曾荣获“省模范学校”和“省文明单位”称号。校园面积30多亩,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整齐地排列在美丽的校园里,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全校80多个班级,3000多人。有一支庞大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这是一所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学,是培养祖国有用人才的摇篮。

尾声

我家三代人的奋斗史 篇5

爷爷,汉族,山东省人,没有上过学只跟人家学过认字。爷爷有一个兄弟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后来姐妹陆续出嫁,给爷爷家带来不少帮助,那个时候闺女回娘家带的最好的礼物就是馒头了。爷爷的大姐出嫁了,由于家境不好,爷爷的大姐夫挣得吃的都拿回家给老婆孩子吃,最后由于劳累过度加上饥饿,早早就死了,爷爷说他是被饿死的。大姑奶奶从此就带着他的孩子外出要饭了,最终他的女儿长大出嫁落户于河南郑州市的一个县里了。后来爷爷家被划分为贫中农,还好没有像那些地主家什么的批斗。年轻时候爷爷出去给人家盖房子,勉强能吃上饭。爷爷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大家族长,封建思想非常严重,爷爷娶的第一个老婆,爷爷母亲看不上给撵回家了。也正是爷爷能挣钱后来才又娶了奶奶,奶奶是个典型的古代千金大小姐,只会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孩子,做的一手好女工。

祖父辈的那个时代已经临近解放,解放后,党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几年后,家里就新建了一幢土坯房。自1958起党中央提出开展“大跃进”运动,吃大锅饭,“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后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内忧外患,没多长时间粮食就吃光了。爷爷说过:“在最困难的时期想吃到现在猪吃的糠,也只是一种愿望,靠在干涸的水塘中挖野孛荠吃、削泼枣树的树皮吃而度命”。姥姥说那个时代根本不允许家里有冒烟的,就会被批斗成走资派。姥姥家就差很多了,姥姥说姥爷不顾家,姥爷是个党员,天天在公社的小卖部里,他一人吃饱不管老婆孩子。姥姥一人养育妈妈兄妹五人,常常吃了这顿没那顿。她领着妈妈出去要过饭,妈妈还差点被人拐走。有一次姥姥饿的实在不行就把身上的棉袄拿到集市上给卖了换了顿饭吃。还有一次饿的起不来床,是大舅偷偷跑到公社的地里偷了小萝卜还没有麦秸秆粗,用火盆煮熟了喂给她吃才活了过来。逢年过节也没有新衣服穿。姥姥说能活下来就是福,活着就是赚的。

祖父辈穿的是粗布衣,很多衣服都是穿好多年,穿补丁衣服就更是正常了;房子也都是土坯房,有好多房子经不起风雨的洗礼,在某个瞬间就会轰然倒塌;生病了也没有钱去看病,大多时候都是硬撑下来,就连生孩子都不去医院;但是他们的身体还是比现在人壮士老多,爷爷说他们种地的时候,没能喂养起牲口的人家,犁地都是人拉犁和耙。后来能吃上白面馒头,住上亮堂堂的新瓦房,生病了能去看看医生,看到机器收割和播种,真是天大的梦想!爷爷说他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成功的把孩子喂养大,远离了传统年代的贫苦与剥削,真是说不完的感慨呢。只盼望他的孩子都能衣食无忧,能好好上学,不求为国家做多大贡献,也别为国家添麻烦。

父辈生在社会制度确立之际,长在改革开放中国新发展之初

父亲,汉族,山东省人,父亲是家里第三个孩子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而且父亲1967年出生,对爷爷来说可以算是老来得子。父亲出生时爷爷已经四十多了,那个时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所以父亲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但也只是能吃上饭而已,吃的是窝窝头穿的是粗布衣。后来随着三姑和两个叔叔的到来,大姑二姑的出嫁,爷爷年龄也大了,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父亲身上。父亲是个大孝子,体谅爷爷的辛苦所以早早就不上学了。

那时候党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种地是没有拖拉机什么像现代一样的机器的,都是靠人工或者牲口,爷爷这时候会给牲口接生,在村里威望特别高。爸爸继承了爷爷年轻时候的本领,出去给人家盖房子,家里偶尔还能吃上白面馒头。后来到了爸爸婚娶的年龄,那个时候正像现在一样不易娶,爸爸说男的不管学习好坏都去上学,还老是旷课回家干活,只等定亲了马上就退学回家了。家里有很多地,拼命的干活,自己烧窑烧砖,盼着结婚的时候能住上新瓦房。爸爸说大年初一人家都出去玩,他还在家里烧砖呢。那时候天气比现在冷多了,真的是叫一个冰天雪地!

后来在爷爷的期盼下爸妈结婚了,爷爷想着早日抱孙子还请人大唱了一台戏。妈妈说他们那会结婚的,在我们那里能有这样的婚礼真是莫大的荣耀呢。婚后一年也就是1990年就有了我,妈妈说家里人口多,地里收入少,下一年就有了妹妹,我小时候没奶水也喝不上奶粉,别提多苦了。由于爷爷重男思想严重,爷爷一家人都不喜欢妹妹。两个叔叔也长大了,后来我们就和爷爷家分家了。分家后我们头两年过的还很幸福,父母一起披星戴月,精耕细作,勤扒苦做,农闲时爸爸还外出做建筑工挣钱。直到1994年有了弟弟,妈妈说要弟弟的时候她被抓到了公社里让去流产,妈妈是半夜从那里逃出来的。也亏了那时候的房子窗户上的玻璃能拿下来,才爬窗逃了出来。然后和爸爸一起躲到了山西,直到弟弟出生才回家来。爸妈是走了,结果计划生育的人员们是见村里谁家有东西都拿走,还把大姨抓到公社里关了半月。计划生育政策下,弟弟的到来使得我家外债累累,妈妈也患上了各种病。

爸妈外出要弟弟的那年,我家十几亩地都有叔叔和爷爷他们霸种,等爸妈回来不但不给我们家分点粮食还说我家连累他们吃苦了,还得赔偿他们东西。爸爸说那时候我家的房子也被公社的捣了个大窟窿,家里真的是一无所有,没电没井,用的还是洋油灯,吃水也是从邻居家抬。别人家都开始有电视机了,自行车,拖拉机等等。我们家还是种地靠天呢,旱的时候也只能盼着老天能下雨。每年地里收获的粮食除去吃的和交公粮的都用来还要弟弟的时候欠下的债了。那时候爸爸白天出去挣钱,晚上回家再干农活,爸爸不再出去给人盖房子了而是和村里人一起卖卖树。妈妈还得看病花钱,又得在家照顾我们姐弟三人。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顿肉,妈妈说那会过年最多的一次买了五斤肉。1995年我开始是幼儿园,家里根本给我交不起学费,小学几年的学费每次都是学校最后一个交的。那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能把欠下的债换上,一直到我升入初中家里因为弟弟欠下的债才还清。

我爸爸想着我们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天不遂人愿,我们家在一个收麦子的季节和爷爷家彻底分裂,爷爷把我们全家赶出了他所谓的给我们盖的房子里,无奈我爸爸向村支书说明情况,又要了宅基地重建家园。那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我家又一次变得一贫如洗。2002年,党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如马良神笔,绘出了新的风景,2004年,党中央又作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决策,先降税、后免税,我家的生活才逐渐好转。说来也是爸爸的生活总是那么坎坷,后来妈妈生了重大病,更使我们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至今我家还有外债。现在父母眼看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更增添了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希望我们长大后有所作为,将来能为党、为国家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吾辈沐浴在新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走向幸福的未来

我出生于1990年,虽然家里贫困,但是没有像祖父他们那样吃不上饭,也没有像爸妈他们那时候吃不上白面馒头。住的是新瓦房,出行是机车,虽然过了几年没电的日子,现在的生活比起他们可是好多了。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我们家由于母亲有病,家里地多重担都在爸爸一人身上,而我身为家中第一个孩子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天天放学了都去地里干活,给羊割草;也没有大堆的零食,那时候最大的梦想是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拿着一袋方便面在大街上跑着玩。爸爸说我们的苦是暂时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小学我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初中的时候每个星期生活费十元钱都花不完,那时候住校要交住宿费,我还为了省住宿费每天放学骑十几里的路程回家,高中月生活费也不到一百元。现在升入大学,学校里有勤工助学岗位,国家有资助政策,寒暑假我也可以外出打工挣取生活费。从大一至今我每年都获得奖学金,并一直担任班级团支书,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积极锻炼自己,希望走上社会能多做些贡献。我妹妹在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上学,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护士。我弟弟从小在武术学校上学,立志成为一名散打教练。

现在党大步推出了粮食补贴、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几十项惠民财政政策,中国农民因公共财政阳光的普照,脸上洋溢出几千年来最灿烂的笑容!爸爸说谁都没有种着穷,教吃教穿不能教的不干活,人要有大气度,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活好才是你们要做的。你们过上了好日子要学会感恩。

是党已把人民带入了一个没有战乱,衣食无忧,人人有自由、有生活和医疗保障、有尊严的新天地!纵观党史与家国往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不仅带领人民求翻身、得解放,还带领人民走出曲折和低谷,走进快速发展的阳光大道;不仅勇于创新,还勇于纠正那些阶段性的失误;不仅关注党的事业和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关注民生。我不得不对我们伟大党深情的感激与祝福!

三代人的夏天 篇6

父亲最怀念的是他小时的夏天,那时河水很清,一到夏天,河里都是人。从上午开始,到下午五六点钟,来游泳的人就跟下饺子似的。游完泳回家,依然酷热难耐,他们就在外面过夜。一家人,有的抱席子,有的手持竹棍,有的拎着蚊帐,在马路边、草地上或是球场上搭蚊帐,一个连着一个,场面十分壮观。父亲说:“当时汽车少,在马路上睡觉都不怕。躺在凉席上,望着天上的星星,凉爽惬意。”

我记忆中的夏天,比现在短得多,温度也没有这么高,最多也就三十几度。那时,大街小巷的两边都是参天大树,汇合起来,就在道路上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遮阳篷,走在路上,基本都晒不到太阳,也就用不着打伞了。而现在,城市道路总是在不停地改建中,当年那些参天大树现在都不知道去哪儿了,人走在马路上,到处都是飞扬的尘土、汽车的尾气、空调的热气,哪里还有“天然遮阳蓬”的影子啊!

我印象中最美的夏天是打水仗。那时只要一吃完午饭,我们就呼朋唤友地分成两拨出去打水仗,奔跑着、嬉闹着,好不快活,哪管得上烈日当空。下午,我会和别的孩子一起捉“知了猴儿”。捉回家,让母亲用油一炸,又香又脆,让人垂涎三尺。现在都记不起那时最热的天是什么样子了。在我的记忆中,夏天并没有“酷热”一词,能想起的都是些高兴事儿。现在的孩子,真是少了很多乐趣。

儿子现在正放暑假。他瞅着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天天窜过三十度,就躲在家里不出门了。儿子整天呆在空调房里,看看电视、上上网,只有晚上稍微凉快点才出去和同学聚聚。儿子小时,夏天里也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玩,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逛逛?儿子说:“现在这种天气,走在外面感觉地面就像是发烫的蒸炉一样,谁还敢出门?”

儿子还说,当年的那些玩伴现在过起夏天来都和他一样,个个都躲进了空调房里,足不出户。我想让儿子报个晚上的游泳班,在降温的同时也能锻炼锻炼身体。但在儿子看来,温度这么高,晚上也很热,来回路上满身汗,太痛苦,所以正犹豫呢。当年在大太阳下可以疯狂地嬉闹玩耍,现在却躲在空调房里足不出户,是因为当年的那些小孩子长大了?还是因为越来越热的天气?

上一篇:学生会成立大会主持词下一篇:二年级介绍家乡特产的作文优秀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