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2024-06-02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共8篇)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1

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意见

为贯彻《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委发[2012]1号)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到今年底,力争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163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目标增长12%。

1、加快自主创新,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能力。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

2、强化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水平。增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基本完成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实行“百名专家定点联系到县、乡”。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服务组织,建立1-2个省级农业“五新”集成推广示范基地。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实施基层

紧缺人才补充计划。广泛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加大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4、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完善4个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等项目,建设20个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强113个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规划总投资2195万元,计划争取中央投资1256万元,提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二、重点活动

1、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进行动。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依托现有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安排基层农业实用人才参加国家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对1000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等知识更新培训。继续实施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每年招聘一批大中专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

2、实施“五新”技术推进行动。一是推进种业科企合作。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筹建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举办良种良法高产技术培训班。建设一批品种改良分中心、县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二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建立10个千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整乡整县制高产创建试点,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优质品率,全年推广超级稻20万亩以上,优质稻50万亩以上。三是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一批化肥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肥料经销商等对接直供配方肥,带动全市实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5万亩,免费为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以****两个国家有机质提升县项目为示范,推进全市土壤有机质提升。四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重点扶持病虫害防治骨干组织,在****先试点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病虫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五是普及推广新机具。重点围绕相关产业和关键生产环节,示范推广水稻插秧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50万亩、农机装备5000台(套),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10万亩。

3、实施先进技术引进创新与示范基地建设行动。一是抓好2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依托12个国家级、12个省级、24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提升**市农业整体标准化水平。二是引进高新农业技术、种质资源、管理经验和专家,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农作物新品种,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步伐。引导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广台湾良种、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两岸农业产业深度对接。加强两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现代农业、碳汇农业、食品加工、精准园艺、文化创意农业等基地建设。三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发挥4个全国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和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优势,形成2-3个院士工作站和一批专家工作站,形成一批服务产业的科研团队,争创杰出人才。鼓励企业

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有科技含金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促进成果转换。年内评选一批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带头人(先进个人),引导农业企业向科技要效益。

4、创建特色产业标准园行动。发挥**区域特色园艺作物优势,开展标准园创建,建立一批标准化示范区,将标准园成熟的技术模式、管理经验辐射到整个区域,实现标准园由“园”到“区”拓展,带动提质增效、增产增收。推进生态(花)茶园建设,发展名优茶生产,推广制茶新工艺、新设备,对新植茉莉花的每亩由市里补贴1000元;加快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橄榄、福桔等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引导食用菌专业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珍稀品种,建立食用菌物联网技术应用、新代用料开发和菌渣高效利用技术示范基地,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要加强茉莉花、橄榄、福桔、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遗传资源保护,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核心技术。科技要服务优势产业,对茉莉花(茶)、食用菌等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要联合攻关,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新建设施农业钢架大棚6000亩,示范带动1万亩,进一步推动已建和在建设施农业装备结构升级。引进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大棚专用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优良品种并大力推广;实施设施蔬菜的集约化育苗和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提升大棚蔬菜生产种植水平。

5、实施防灾减灾技术推进行动。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深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制定应对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服务指导。根据国家“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要重点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和南方早稻集中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等关键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关键技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6、实施畜牧兽医科技推广行动。一是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广一批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模式。二是强化生鲜乳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三是贯彻实施饲料新条例,加强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等技术研发,努力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四是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认证工作,提高兽药质量生产经营水平。五是分层次分类型开展兽医科技推广行动,针对重点动物疫病,试点开展种畜禽场疫病控制净化技术推广工作。六是针对常见疾病诊断、用药及治疗技术等,开展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培训和认证,提高基层兽医工作水平,推进乡镇防控机构建设。

7、加强农村实用技术推广行动。一是紧扣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实地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对各环节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能。二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要挂钩基地、农户,通过示范带动农村实用技术推广。三是利用12316农业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

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市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

8、开展农产品加工科技行动。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在2-3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重点县“以奖代补”形式推广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和烘干设施。开展水果、蔬菜采后贮藏保鲜与商品化处理技术推广。针对橄榄、李、梅产业加工较为粗放的问题,举办科企技术对接活动,推动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技术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强扶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政银企合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争创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上市。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建设茉莉花茶、李梅橄榄2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提升工程。

9、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科技指导行动。结合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农技推广人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推进农业”三品”认证,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实施,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0、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示范行动。推进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努力提升产品科技

含量;启动实施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试点,逐步推广应用信息科技,提升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和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载体地位和基础作用。

三、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2月—3月中旬,全面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制订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结合春耕备耕,现场启动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召开农业科教工作会议,系统总结近年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动员与部署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

第二阶段:2012年3月下旬—11月,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重点活动;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报送相关情况。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总结表彰阶段。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协调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办公室、科教处、计财处、种植业处、畜牧处、农机处、农产品质监处、对外对台处、农技站、经作站、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畜牧站、动物疫控中心、执法队、绿办、食用菌办、经管站、农广校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政策资金落实和督导检查。协调组日常工作由科技教育处牵头落实。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列为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2、强化督查。各相关处站所要明确职责,把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作为当年重点来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监察部门要建立督查机制,对相关工作的绩效进行考评。

3、创新机制。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到社、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4、加大投入。为保证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开展,县(市)区农业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位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要依托现有项目,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做好科技促进年各项工作。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9]1号) ,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 提出了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为我们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 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 把工作思路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 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 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 结合我省实际, 2009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把农业农村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这个核心要求, 落实惠农政策, 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 着力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 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1. 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

全面落实国家增加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各项政策, 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改进直补资金发放办法, 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新增部分用于奖励产粮大县和种粮大户, 不再按承包地面积平均发放。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继续向粮食生产大县和种粮农民倾斜, 确保粮食生产大县得到合理利益补偿, 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效益, 进一步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2. 加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力度。

加大良种补贴力度, 提高补贴标准, 实现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全覆盖, 启动油菜良种补贴, 增加马铃薯良种补贴资金。大力支持脱毒种薯扩繁。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 覆盖所有农牧业县 (场) , 将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具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认真落实国家农资综合补贴有关政策, 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 及时增加补贴。

3. 完善农业补贴办法。

在全省范围内, 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办法, 提高资金发放效率, 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对财政补贴政策的知情权, 防止资金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问题发生。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 切实加大对各项补贴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 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 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坚持把“三农”作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重点。较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 新增国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 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支持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2009年起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5. 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中小型银行。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网点,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积极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依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大型农业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等权利质押贷款。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扩大试点范围, 增加险种。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着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6. 积极实施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稳定面积, 优化结构, 主攻单产, 增加总产, 把粮食增产的基点放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上, 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加。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粮食生产, 加快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粮食产业体系,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实施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年在旱作农业区41个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

7. 加快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

重点支持培育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油橄榄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片和产业带。中东部干旱地区和祁连山冷凉灌区, 着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沿黄灌区、内陆河及泾渭洮流域、徽成盆地, 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高原夏菜和加工出口蔬菜;平凉、庆阳、天水和陇南等地加快发展苹果产业带和经济林建设;定西、陇南等地加快中药材和花卉基地建设;河西等地着力做大做强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产业。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 支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

8. 加快培育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骨干龙头企业。

落实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 不断增强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与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与终端市场相连接、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精深加工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 注重通过与银行共同筛选项目和贴息的办法, 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和批有品牌、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的精深加工企业, 参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骨干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9. 加快畜禽良种扩繁和规模化健康养殖。

加大畜禽良种工程实施力度, 对推广畜禽良种实行财政补贴。加快建设一批畜禽良种繁育基地。继续落实生猪良种和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良种和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 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 对奶牛生产大县实施奖励政策。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 确保奶源质量。整合资金, 大力支持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 对标准化养殖小区 (场) 和养殖大户进行奖励, 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助。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支持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 对规模养殖用地降低或减免土地占用费。加快优质牧草基地建设, 大力推广饲草料加工技术, 对青贮窖建设和购置饲草加工设备给予补贴。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强制免疫, 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

1 0. 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管理民主、权利平等的要求, 加大扶持力度, 强化示范引导,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仓储、营销、培训等服务, 引导合作社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按产业、产品发展专业合作社, 从登记注册、人员培训、税费减免、贷款贴息、风险担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政府资助的涉及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等项目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1 1.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配套规章制度, 健全部门分工合作的监管工作机制, 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扩大农产品和食品例行监测范围, 逐步清理并降低强制性检验检疫费用。健全饲料安全监管体系, 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强化企业质量安全责任, 对上市产品实行批批自检。建立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质量安全征信体系。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 坚决制止违法使用农药、兽 (渔) 药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继续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培育名牌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1 2. 加强农产品销售。

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整合各部门信息网络资源, 定期发布市场信息, 为农民搭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服务平台, 促进产销衔接。积极培育从事农产品营销的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 拓宽营销渠道。支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贸易节会等营销媒介开展农产品推介活动。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 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积极利用国际市场, 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长期实行并逐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 免收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扩大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 加强大型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 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保护价收购, 鼓励企业增加商业储备。

三、着眼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 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3. 加强高产稳产农田建设。

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 加大补助力度, 提高补助标准。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 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加快“沃土工程”建设步伐,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 鼓励农民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 减少污水灌溉, 不断改良土壤。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 提高土地肥力和耕地质量。

1 4.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继续抓好引洮供水等水资源配置保障工程建设, 加快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 启动高扬程提水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实施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加快工程进度, 确保建设质量。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入, 依据规划整合投资, 推进大中型灌区田间工程和小型灌区节水改造,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投资机制, 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形式, 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抗旱水源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干旱地区旱作节水技术和灌区高效节水示范。加强对已建成水利设施的管护, 积极探索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财政补贴机制, 启动减轻农业用水负担综合改革试点。巩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果, 推进农村水权制度改革。

1 5. 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抓好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大力度支持重点产区和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 着力建设跨区域的大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 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落实停止收取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政策。

16.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着力解决河东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加大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中小河流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力度, 加强甘南黄河上游湿地保护建设和森林、冰川保护。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 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 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建设。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多渠道筹措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

17.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 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安全、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攻关,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集成配套, 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

18.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中央和地方科研资源, 以马铃薯、玉米、草食畜、果蔬、油橄榄等优势农产品为单元, 组建省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并在主产区建立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围绕产业发展需要, 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示范、推广, 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 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新技术研发和仪器设备购置补助。

19.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进粮油高产创建活动, 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加快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的应用, 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 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 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集成装配、推广与应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整体效益。

20.大规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着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扩大培训规模, 提高补助标准, 对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 整合培训资源, 增加经费投入, 扶贫资金的10%和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加快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 促进培训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21.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启动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 重点加强示范基地、机耕道建设, 提高农机推广服务和安全监理能力。着力提升小麦、玉米、马铃薯等重点粮食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积极推进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生产急需尤其是适宜旱作农业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实行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鼓励和支持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大中型农机具, 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完善农用燃油供应保障机制, 建立高耗能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

22.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将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力争3年内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明确职责, 健全队伍, 完善机制, 保障经费, 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考评、分配制度,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试点。

2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积极推进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培育农业循环产业链。大力推广以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为重点的节约型农业生产模式,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着力培育辐射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 形成种养加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积极发展农业生物质产业, 推进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实施乡村清洁和村镇绿化工程,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实行“以奖促治”, 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提高利用率,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深化农村改革, 增添发展活力

24.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将权属落实到法定行使所有权的集体组织;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 把权属证书落实到农户, 严禁借机调整土地承包关系。坚决禁止和纠正违法收回农民承包土地的行为。

25.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抓紧制定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细则,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服务,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制度,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6.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基本农田必须落实到地块、标注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让, 并设立统一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严禁擅自调整规划改变基本农田区位。严格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从规划、标准、市场配置、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建立和落实节约用地制度。抓紧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 科学合理安排村庄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耕地实行先补后占。规范征地行为, 建立和实行土地征用与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相配套的制度。

27.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 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7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要按照《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 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为全省全面推进积累经验、探索路子。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28.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按照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 加快乡镇机构改革, 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 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着力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投资投劳办法, 探索建立财政奖补制度。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到2010年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

29.推进农垦企业改革。着眼于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聚集和释放生产力, 推进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注重把深化改革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农垦事业平稳较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创新机制、减轻负担、发挥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目标, 增强农垦企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 垦区道路、水利、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地方发展规划。

六、发展公共事业, 改善农村民生

30.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 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排查、加固和改造。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 开展门诊统筹试点,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进一步加大投入, 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食品药品供应和监管网络建设。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利益导向力度,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加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 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

3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 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 把农村学校、国有农 (林) 场纳入建设范围, 2009年解决15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 全面落实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加强公路养护, 建立农村客运政策性补贴制度, 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省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力度, 建设户用沼气30万户。启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进度, 积极推进国有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工程, 力争年内建成40万套抗震安居房。

32.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完善扶贫政策体系, 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实行新的扶贫标准, 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大力推进“少生快富”项目扶贫工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有机结合的路子, 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把贫困面大的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加大扶持力度, 实行重点突破。加大以工代赈易地搬迁扶贫投入力度, 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 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特殊类型的贫困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完善扶贫工作机制, 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七、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工作

33.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推进一体化发展。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和市州所在地的一些区, 以及有条件的市县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县, 要从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 探索加快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率先推进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其他地方要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入手, 逐步推进一体化发展。

34.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 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 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 (市)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县域流动。重点支持成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 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做大做强。抓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快小城镇发展, 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 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和基础条件, 引导企业向小城镇聚集, 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的能力,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35.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大项目来对待, 着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按照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转移的原则, 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 提高培训质量, 增强转移就业的能力。把农村基础教育的“两后生”同农村职业教育对接, 下工夫提高素质,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 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 妥善解决劳资纠纷。省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 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 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

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品消费网络。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符合农民要求、经济适用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 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全面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加强农资产销调控, 扶持化肥生产, 增加淡季储备, 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农村发展农资连锁经营, 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 保证农民用上质优价廉、安全放心的商品。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37.建立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 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 县 (市) 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组建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调整、充实和加强市县农村工作综合部门。

38.着力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和干部配备上体现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谋大事、办大事, 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着力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矛盾, 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抓贯彻、抓落实, 紧密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 抓紧细化实化政策措施,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真正把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39.着力提高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扎实开展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双培双带”工程,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着力构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创新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机制, 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乡务工人员中选拔村干部,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鼓励机关干部到村帮助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增长机制和养老保险机制。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坚决查处和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3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棉油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巩固高产创建成果,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辐射带动,促进平衡增产,全面提升粮棉油综合生产能力。

在全省粮棉油优势产区,建设678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粮食作物600个(小麦350,玉米250,水稻50),油料作物44个(油菜18,花生26),棉花34个。小麦万亩集中连片亩产600千克以上;玉米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千克以上;水稻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千克以上;大豆示范县亩产较上年增5%以上;马铃薯万亩集中连片亩产2000~3000千克;油菜、花生示范县亩产较上年增5%以上;棉花万亩集中连片亩产100~150千克。

二、实施内容

(一)科学确定高产创建示范区。各地要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了解示范区基本情况,按照农田水利基本条件好、交通便利、农民种田水平高等要求,科学选择示范区。示范区要规范管理,实行专人负责。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田水电网配套实施,整合项目资金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切实加大示范区建设投入。要加强核心示范区建设,切实把核心示范区建设成为各级领导的指挥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和农民科学种田的样板田。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提高大户规模生产水平。开展农户高产竞赛活动,调动农民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二)推广优良品种。根据粮食高产创建目标要求,结合各创建县(市)万亩示范片特点与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确保优良品种在万亩示范点、高产创建县适宜种植区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使万亩示范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集成高产技术。根据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小麦主推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节水栽培等技术;水稻积极推进“一密五推”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玉米重点推进“一密四改”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及时监测示范片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科学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生产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目标的需肥规律,分别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示范区(县、市、区)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早谋划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高产创建措施落实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措施、有督察、有奖惩,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各示范区整合良种补贴、科技人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新型农民培训、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具补贴等项目,重点向粮棉油高产示范点倾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投入,重点支持开展良种示范、技术培训、协作攻关、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组织宣传等工作。积极争取设立高产创建奖励基金,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三)加强工作督导和宣传引导。各地要成立粮棉油高产创建专家小组和督导组,在省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高产创建顺利进行,确保高产创建目标任务的完成。适时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工作,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高产创建实施成效,形成行政领导、科技人员、企业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氛围。

(四)加强绩效考核。组织制定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考核指标体系,把高产创建作为评估各地粮食生产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重大粮食项目和全年粮食表彰的重要依据,加强动态检查考核,兑现表彰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开展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链接

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召开明确2010四项重点任务

12月29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总结种植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研充部署2010年种植业工作重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长赋强调,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基础中的基础。各地各级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正确把握粮食生产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大力度,毫不松懈抓粮食,千方百计夺丰收,确保目标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放松,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形势,要进一步强化落实责任,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为各级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责任重大,非主产区也责无旁贷。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抓好政幕落实和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思路任务,将增产目标落实到主产区域,落实到主要作物,落实到具体措施。进一步务实发展基础,重点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力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总结完善近年粮食增产经验,探索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形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强大合

力。

危朝安指出,2010年种植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十分繁重。要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两个千方百计”、“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因创建,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保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会议明确了2010种植业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单产恢复到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力争有所增加。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大技术、关键农时,突出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二是合理引导结构调整,棉花面积恢复到8500万亩左右,油料2亿亩以上,糖料恢复到2850万亩,园艺作物保持面积稳定,重点抓好质量,提高效益。三是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四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节水农业、推进科学施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走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会议要求,明年要突出抓好八项工作。一是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在全国建设7500个粮棉油糖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示范片规模必须在1万亩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到到3万-5万亩,鼓励县乡整建制推进。要开展现场观摩,展示集成新技术,辐射更大范围。强化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渠道、规模化生产的新路子、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强化督促检查,确保示范片落实到乡到村,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户到田,确保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二是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明年要在优势产区大规模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安排1601)个标准园,水果、茶叶、露地蔬菜标准园至少要在1000亩以上。设施蔬菜标准园200亩以上;要集成标准化技术、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培育知名品牌、扶持经营主体,确保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有力度、有声势、有成效。三是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800个产粮大县(场)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粮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渠系,大规模实施土地平整。鼓励和引导农民还田秸秆,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和建设。四是积极推进品种优化,大力发展重要紧缺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扩大水稻尤其是优质粳稻面积,大力发展花生生产,积极推进西北东北盐碱地油婆种植。努力扩大南方间套种大豆,恢复棉花耱料生产。五是扎实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保障农业用种安全。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严格种子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品种管理、确保品种种植安全。加大执法力度,退出一批不适宜生产的品种。清理一批不合格种子企业许可证,处罚一批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企业,净化种子市场,维护农民利益。加大种子供需调度,加强种子调剂调运,满足生产用种需要。六是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升植保工作水平。加大对防治药剂、施药机械和技术培训等环节的支持,在全国启动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100个示范县,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一批专业技术队伍,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在粮棉油主产区的快速推进。继续打好“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击战、重大疫情阻截战”三大战役,把病虫害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七是大力推进科学施肥安全用药,促进节本增效和环境改善。全面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1200个巩固项目县要引导企业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做好配方施肥的示范和指导:1298个续建项目县要重点做好采样测土和配方制定等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和施肥指导为全面推进按方施肥打牢基础。深入推进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规范生产经营主体行为、强化产品质量抽检。八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努力减轻灾害损失。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对每个重要时节、每次重大天气变化要高度关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出有效应对措施。要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实行分类指导,推进科学抗灾。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4

2号)作者:实践办 文章来源:教育局 点击数: 125 更新时间:2009-3-19 10:48:51

乐教字〔2009〕22号

局各股室(单位)、各有关学校:

根据《乐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抓落实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我局开展“抓落实年”活动实施意见。

一、开展“抓落实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开展“抓落实年”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以推进工作落实为抓手,以全面提升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全局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落实效果,确保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促进全市教育大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和谐新乐昌。

通过开展“抓落实年”活动,达到以下六个目的:

(一)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局机关各股室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观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充分体现把心操够、把劲使足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敢于担当重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增强抓工作落实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能力素质显著提升。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理论武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有效提高全局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要在抓工作落实中,善于观察教育形势变化,科学作出决策,破解发展难题,提出符合乐昌教育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增强工作纪律性,做到服务态度热情周到,服务意识和质量明显提高。严格控制会议、文件的数量、规格和规模,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好工作落实。

(四)工作成效明显提高。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师德师风明显改善,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

(五)制度基础更加完善。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各股室的工作责任,强化各位干部的岗位责任,消除权大责小、有权无责、责任不清、责任死角的现象。进一步健全责任监督体系,增强监督效力,落实奖优罚劣的组织措施,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领导评价、奖罚机制。

(六)社会氛围更加良好。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思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更高,抓落实的主动性更强,使抓落实成为自觉行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大兴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的务实之风,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聚精会神办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群策群力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和完善推动工作落实十大机制

(一)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局机关已对全市2009年教育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立项,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具体股室,明确了任务目标、强化了责任主体。各责任领导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要做抓落实的表率。各股室是抓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必须抓细抓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由局领导班子明确领导和牵头股室履行“抓总”职责,参与股室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防止责任不清、推诿扯皮和推卸责任现象,确保工作抓落实。

(二)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各股室要根据全局的工作部署,围绕工作重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计划,明确进度。对重点工作,要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切合实际的进展要求。对落实有力、工作实绩突出的股室和个人,要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工作不落实,甚至失职渎职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根据责任轻重,分别追究责任。

(三)完善工作报告机制。局领导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经常了解分管和联系的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向局主要领导报告。各股室对局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以及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局领导报告。对时效性较强和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工作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并报告。建立向局务会议专题报告工作制度,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报告落实结果的应及时报告原因和进展情况。对办而未果、逾期不回复或敷衍塞责、拖着不办、回复材料与事实不符的,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股室负责人的责任。

(四)落实工作通报机制。对全局所部署重点工作实施进展情况、本股室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展情况、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进展情况等进行通报,以便及时掌握各项目标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凡是对重点工作跟踪、落实不到位的,要向局领导班子作出书面说明,并予以通报。

(五)建立形势分析机制。各股室要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教育发展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全市教育发展态势,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阶段的工作开展提出明确的对策意见,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全市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六)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各股室对群众来信来访或通过其它形式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受理、及时答复。对要求合理、符合政策、有条件解决的,要快速解决,绝不允许一拖再拖。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的,要及时说明原因,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要严格实行维稳信访领导包案制,包案领导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全程跟踪,限时解决。对本级解决不了、需要上级协调解决的,要及时逐级向上报告。要完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机制,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启动预案,及时处置并报告情况,责任领导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快速介入,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稳定情绪,化解矛盾。对突发性事件反应不敏感、处置不当引起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七)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局领导班子成员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根据时间、任务要求搞好督促检查,要做抓落实的表率。局主要领导对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要搞好协调督办。对重要工作各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并对落实全过程实施跟踪督办,形成领导督查、督查领导的格局。各股室要根据集体研究的意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规定时间内抓好工作落实。

(八)形成全面监督机制。充分运用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形式,加强对各股室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局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好民主集中制,查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觉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全方位促进各股室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

(九)健全科学用人机制。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和使用干部,真正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同志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对那些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的学校领导,予以支持和保护;对在工作过程中有失误的学校领导,要分清原因,实事求是地对待,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工作长期没有起色的学校领导,要果断予以调整。要大力培植一批坚持原则、勤奋敬业、勇于创新、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让实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的追求和风尚。

(十)严肃责任查究机制。要抓工作落实中的正反面典型,加大督办通报和典型曝光力度。凡受通报批评的股室除向局领导班子说明原因外,要拿出整改措施,举一反三,迎头赶上。一年内凡被通报批评一次以上的,股室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个人。一年内连续被通报批评两次的,股室负责人要向局领导班子写出书面检查,局领导班子要对主要负责人提出诫勉。一年内连续被通报批评三次以上的,股室负责人应引咎辞职。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抓落实提供可靠保证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机关成立“抓落实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合署办公,具体负责“抓落实年”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以及日常工作。活动办公室要根据本《方

案》的要求进一步对有关规定措施进行细化,并负责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舆论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板报、教育区域网等媒体,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报道开展“抓落实年”活动的重要意义、做法、经验和成效,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树立正、反两方面典型,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负面典型的警示、震慑作用。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股室要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和沟通,决不能推诿扯皮,贻误工作。凡是涉及抓落实工作的人和事,各股室要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提供的情况和资料要准确、及时。对因工作不配合,造成不良影响的,将追究当事人责任;造成严重影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各股室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努力形成抓好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

附:乐昌市教育局班子成员抓落实“重点”工作一览表和乐昌市教育局股室负责人抓落实“重点”工作一览表

乐昌市教育局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5

关于推进2010年农业生产及产业发展的

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县“五高五增”发展战略的实施,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巩固提升绿色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2010年农业生产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10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我县“五高五增”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抓好园区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建设,不断提升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蔬菜、肉牛繁育等绿色产业效益,扩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狠抓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推动我县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与重点

2010年农业生产和产业化发展目标是:全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500万公斤以上,力争比2009年有所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 达到6070元,增长12%。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粮经比例达到6:4,脱毒马铃薯、中药材、油料、谷子、小杂粮、蔬菜等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力争达到10万亩以上,肉牛存栏达到5万头,生猪存栏达到3万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 2.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5.3亿元。

2010年农业生产及产业发展重点是:抓好“三大建设”,拓展“四大基地”,建设“六大园区”,壮大六大龙头企业,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上水平。

(一)抓好三大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生态庄园经济建设 依托我县山庄窝铺多、土地和林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山经济、沟经济、林经济、草经济、水经济。2010年重点扶持发展庄园农场、庄园牧场、庄园林场300个。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使荒山、荒坡、荒滩和弃耕地达到有效治理与开发利用,在全市乃至全省建设规模一流的生态农业大县。

二是突出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立足“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建设,在规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2010年新发展200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100个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种养加与营销型农户公司和合作社。

三是突出抓好设施农业建设 围绕特色农产品规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立足我县独特的气候、土地和水源等优势,2010年设施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在沁河镇、法中乡、中峪乡、郭道镇、交口乡等地新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个,“生贵式”大棚300个;在灵空山镇五龙川和韩洪乡鱼儿泉建设越夏沿秋反季节蔬菜基地1000亩;在沁河镇、交口乡、郭道镇等乡镇新发展食用菌大棚200座。

(二)拓展四大基地

一是脱毒马铃薯基地。以北部乡(镇)规模种植高淀粉晚熟专用薯,南部乡(镇)种植中早熟菜用薯为重点,建设鱼儿泉、五龙川2个千亩脱毒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赤石桥、庄儿上、王陶、花坡、王凤5个500亩以上脱毒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积极争取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县项目,使全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6500万公斤。二是无公害小杂粮基地。年内发展莜麦、荞麦、黍类、豆类等小杂粮种植面积3万亩。重点建设韩洪、王陶2个500亩小杂粮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王凤、第一川、柏木3个300亩示范区。力争小杂粮产量达到450万公斤。三是地道中药材基地。依托沁源独特的野生中药材资源,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荒山荒坡、小流域拍卖治理,开发连翘、山桃、山杏等野生地道中药材资源;在郭道、交口、中峪、沁河、法中等地大力发展柴胡、黄芩、生地、党参、丹参、板兰根等,年内发展GAP标准化中药材种植面积1.5万亩。四是健康畜牧养殖基地。依托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大户,加快发展养牛、养猪、养鸡、养兔基地建设,稳定羊饲养量,搞好健康养殖。年内新发展1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500个,50头以上的规模 养猪场100个,1000只以上的养鸡场200个,300只以上的舍饲圈养羊养殖农户达到100个。

(三)建设六大农业园区

一要建设沁河镇现代农业产业化园区。投资8000余万元,在沁河镇河东区建成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和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确保高效蔬菜种植和标准化健康养殖形成规模。二要建设郭道镇明苑生态示范园区。投资250万元,新增50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大棚,新建1000平方米蔬菜无菌洗选包装加工车间和1000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及沼气生产循环农业产业项目。三要建设王和镇8村千头肉牛育肥健康养殖示范园区。投资1500万元引进种牛400头,购买架子牛600头,配套建设饲草加工、卫生防疫、人工授精、集中育肥等设施,实现年出栏肉牛1000头的生产规模。四要建设灵空山镇2村千亩矮化核桃树和5村500亩越夏沿秋蔬菜示范园区。新办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努力壮大核桃和蔬菜特色产业。五要建设李元镇500亩水果经济林和千头微生物发酵养猪示范园区。投资100万元,在下庄村建设500亩高效水果经济林种植园区;在李城村投资100万元扩建千头微生物发酵技术健康养猪场,年出栏生猪2000头。六要建设中峪乡千亩黄花菜、蔬菜种植示范园区和中峪万头现代化养殖场。努力形成东、西王勇、中峪、渣滩等地黄花菜、蔬菜种植示范方和生猪生产重点区。

(四)壮大六大龙头企业 一是裕源牧工商有限公司。年内实现屠宰1万头肉牛,加工2000吨红烧牛肉系列产品规模。二是灵空山绿色食品公司。年内新建加工销售莜面、荞面等小杂粮和松菇、金针等土特产品100吨规模的项目,新上非油炸方便面生产线,产量达到2000吨。三是艾拉维特饮液有限公司。年内实现投产,生产加工氨基酸、野生果品系列饮料1万吨。四是太岳食用菌公司。年生产食用菌袋料120万个,生产、加工食用菌50万公斤。五是青龙山公司。年加工销售土特产品1万吨。六是脱毒马铃薯公司。年内建设三级种薯繁育基地3000亩,形成年生产优质种薯500万公斤、无明矾粉丝20万公斤的生产规模。

三、扶持办法和政策机制

农业兴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建设现代农业,壮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实行以工促农、以煤补农,建立健全农民投资投劳、政府支助扶持、煤焦企业注资建设、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和以煤补农机制,创新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规范企业、基地、中介组织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关系,促进科学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立,整体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建立县级农业补贴制度,强化对优势农产品生产财政支持力度。在全面落实种粮直补政策和省市优势农产品补助政策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县级财政支助农业产业化、扶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园区建设的补贴机制。2010年县财政要优先对园区农业、设施农业、庄园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示范区和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中药材、脱毒马铃薯、黄花菜、食用菌、小杂粮等特色经济作物以及标准化规模养牛、养猪、舍施圈养羊给予直接补贴和以奖代助补贴。同时县政府将协调金融企业给予发放小额贷款。规模种植和标准化养殖的具体补贴标准是:

1、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中早熟菜用薯、黄花菜、小杂粮、蔬菜50亩以上每亩补助50元,100亩以上每亩补助100元。

2、集中连片发展日光温室和移动式大棚10座以上每座分别补助4000元和1500元;20座以上每座分别补助5000元和2000元;集中连片发展食用菌生产大棚20座以上每座补助3000元,30座以上每座补助3500元。

3、对养猪年存栏100头以上,出栏200头以上的养殖场补助10万元;年存栏500头以上,出栏1000头以上的补助20万元;对养牛场年存栏50头以上的补助10万元,100头以上的补助15万元,达到500头以上的补助30万元。为鼓励养牛户多向裕源公司出售肉牛和裕源公司主动收购本县肉牛的积极性,县财政对养殖户每交售裕源公司一头肉牛另补助200元,并要对裕源公司增补100元的收购补贴。

(二)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的支持机制,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要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2010年县财政要增加500万元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以农业担保基金的形式支助成立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担保难、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县财政要优先扶持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扶持农业园区规模发展和配套建设服务设施;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基地建设,开展新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等产业化提升行动。对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按照 订单数和兑现情况实施补助。鼓励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农民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尽快培育壮大裕源公司、灵空山绿色食品公司、太岳食用菌公司、艾拉维特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项目带、资金扶、领导包等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力争打造3—5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开拓市场,增加销售额,提升我县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三)健全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一是要开展特色农业基地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活动,采取定村定人,进村办班的培训形式,围绕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努力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二是要投资20万元建设县级农产品安全检测站,保证我县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重点依法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销售市场的农产品检测。三是投资100万元扶持农村经纪人和农产品营销合作社;扶持供销社建立农资连锁店和农产品销售网。四是加强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投资50万元建立县乡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网络,完善县级综合检测化验室和配方设计的技术服务功能,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投资10万元建立农村沼气综合服务站。要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机制创新,壮大农技队伍,增强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功能。

(四)建立完善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和督查机制,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县农业局要会同林业、畜牧等部门围绕基地建设规划、园区布局发展和设施农业建设的安排,将各项种植、养殖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各乡(镇)政府要按规划落实 到村,重点保证园区和四大农业基地发展指标的全面落实。要根据农业各项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发展要求、补助标准制定严格细致,便于考核的实施细则。要组建综合性的工作督查组,分阶段组织督导检查,推动任务的落实。要完善各项指标、任务的考核办法,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通过考核推进工作。年终要对各乡(镇)和龙头企业进行排队亮相,奖优罚劣,并将表彰、处罚情况通报。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6

关于开展“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

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法治建设的灵魂,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内在动力。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法治文化提升工作现场会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推动区域法治建设,率先建成“全国法治乡”,决定在全乡开展“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特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实力雄厚、城乡协调、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市区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为主题,坚持法治与文化互动融合,把法治文化作为区域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全乡“四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

二、目标任务

实施法治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把法治文化纳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大文化当中,渗透到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等文化建设当中,融入到社会生活、娱乐、休闲、旅游当中,优化配置各种社会资源,实行产业化运作,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在全乡打造和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和法治文化品牌,有效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法治文化,为**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前列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活动内容

1、法治文化机关。加强机关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公平、正义”为主题,与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相结合,广泛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在部门、行业和系统搭建机关法治文化建设平台,打造富有机关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法治文化。

2、法治文化村。加强村文化建设,要建立完善法治文化宣传栏、法制阅览室、法律援助(服务)室、法制学校、村民法治广场等传播阵地,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员、村志愿者以及社团组织作用,以“法律进村”为载体,开展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努力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生动局面。

3、法治文化企业。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要以市场经济发展为根本动力,与企业依法自治、诚信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相融合,通过设立律师事务部、法律顾问以及配备法制宣传专职干事、法制宣传员等举措,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企业”活动,激发企业法治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4、校园法治文化。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夏令营、法制小故事讲演、法制漫画创作比赛、法制影视观摩、模拟法庭等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载体,增强互动效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5、法治文化街区。建设法治文化街区,要在企业集中街区或商业街,因势利导地利用电子显示屏、广告灯箱、公交候车亭、警务幕墙、宣传画廊、宣传横幅等开展法治文化的宣传,通过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等活动,形成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逐步建立起法治文化一条街。

6、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法治文化广场,要以法治文化广场为依托,以群众性文化活动为载体,定期举办法制展板巡展、法治文艺演出,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发放法治文化宣传品、依法维权等集中服务活动,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教育。

7、法治文化长廊。建设法治文化长廊,要结合城市建设,在城乡街道、城镇休闲广场、社区市民广场、城乡中小学校、机关院落、城市建设工地等公益场所,通过法律雕塑、法制漫画、法制图片展等形式,建设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法治文化长廊,形成城乡独特的法治文化。

8、法治主题公园。建设法治主题公园,要借助市民公园原有设施,大量注入法治元素和文化特色,以古今法治人物石刻,法治名言警句、诚信格言壁刻、地雕,法治对联,法治书画展等形式,开辟法治文化景观路,搭建“法治文化大舞台”,形成集休闲、健身、学习、游憩于一体的娱乐场所。

9、法治文艺宣传。开展法治文艺宣传,要整合区域文化艺术团体、街道文化站等资源,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作用,大力创作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并以“和谐**大舞台”、法治文艺下乡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法治文艺调演、巡回演出等活动,使之成为市民接受法律熏陶的主要渠道。

10、法治网络宣传。开展法治网络宣传,要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要积极建设法治网站,将网站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适时链接,并借助部门政务网,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区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四、具体措施

1、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着力强化法治意识。坚持法治文化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融入到普法教育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之中,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法律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浓烈氛围,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行,与社会进步同步。要健全完善各类人员学法用法长效机制,在全民普法的同时,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要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域,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形式,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2、有效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各村和各单位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环境文化等有机结合,与开展的各种主题教育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和传播手段,将法律与文化相融合,从过去的说教式、灌输式、被动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的形式转化,借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开辟更为广阔的法治新天地。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文艺调演活动,努力把教育活动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参与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的法律熏陶。

3、切实加强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法治氛围。各村和各单位要选择百姓关注、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有影响的事件,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要加强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增加法治文化的内容。要加强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运用法制宣传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法制宣传橱窗和手机短信等传播法治信息。要发挥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在法

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节目、栏目的覆盖面。要加强法治网站以及其他政务网站有关法治专栏建设,丰富法治文化内容,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

4、不断丰富法治实践,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法治文化渗入到创建“全国法治区”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水平,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渗透到村、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之中,建立和规范基层经济发展、利益协调、矛盾处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机制,引导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公共管理,巩固和发展法治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村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认识到法治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是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实际行动,要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2、整体联动,合力推进。各村和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党委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文化等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加强统筹、积极配合,强化舆论引导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3、创新创优,打造特色。各村和各单位要围绕“五五”普法规划和创建“全国法治区”目标任务,立足于培育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在深化内容、丰富载体、扩大阵地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形成本地本部门的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全乡将组织开展“法治文化示范点”等创新创优活动,全方位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4、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各村和各单位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深化文明乡镇建设相结合,与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相结合,着力提升法治文化的引导力、渗透力和创造力,为创建“全国法治乡”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中共东海县**乡委员会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7

一、充分认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 要应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 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亟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 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 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 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 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 适合我国基本国情, 符合农业生产特点, 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 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意义, 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

二、把握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现阶段, 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是农民或其他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 主要依靠家庭成员而不是依靠雇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家庭农场专门从事农业, 主要进行种养业专业化生产, 经营者大都接受过农业教育或技能培训, 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示范带动能力较强, 具有商品农产品生产能力。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适度, 种养规模与家庭成员的劳动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相适应, 符合当地确定的规模经营标准, 收入水平能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当, 实现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各地要正确把握家庭农场特征, 从实际出发, 根据产业特点和家庭农场发展进程, 引导其健康发展。

三、明确工作指导要求。在我国, 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事物, 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当前主要是鼓励发展、支持发展, 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规范。发展家庭农场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来开展, 要重点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基础上, 结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完善服务, 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 在相当长时期内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 在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 不能忽视普通农户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到, 不断发展起来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 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经营主体, 都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 发展家庭农场不排斥其它农业经营形式和经营主体, 不只追求一种模式、一个标准。要充分认识到, 家庭农场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 要靠农民自主选择, 防止脱离当地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 人为归大堆、垒大户。

四、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为增强扶持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 县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家庭农场档案, 县以上农业部门可从当地实际出发, 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对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等提出相应要求。各地要积极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 建立和发布示范家庭农场名录, 引导和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依照自愿原则, 家庭农场可自主决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 以取得相应市场主体资格。

五、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等便捷服务。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 稳定土地流转关系, 形成适度的土地经营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土地确权登记、互换并地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 建设连片成方、旱涝保收的农田, 引导流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六、落实对家庭农场的相关扶持政策。各级农业部门要将家庭农场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 并予以倾斜, 重点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经营管理等。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帮助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七、强化面向家庭农场的社会化服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 有效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农资供应和市场营销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担任农业科技示范户, 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面向家庭农场的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贮藏保鲜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

八、完善家庭农场人才支撑政策。各地要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 确立培训目标、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 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将家庭农场经营者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阳光工程”等培育计划。完善农业职业教育制度, 鼓励家庭农场经营者通过多种形式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层次,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农民技术职称。

九、引导家庭农场加强联合与合作。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家庭农场通过组建协会等方式, 加强相互交流与联合。鼓励家庭农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 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发展。鼓励工商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示范基地等方式, 与家庭农场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 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研究制定本地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与发改、财政、工商、国土、金融、保险等部门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 共同推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家庭农场财务管理和经营指导, 做好家庭农场统计调查工作。及时总结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农业局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 篇8

一是进一步扩大补贴机具种类范围。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扩大补贴种类,由2009年的12大类38个小类128个品目扩大到12大类45个小类180个品目,把牧业、林业、抗旱节水及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机具纳入了补贴范围。

二是进一步突出补贴重点。适当提高部分高性能、大马力农机具的单机补贴最高限额标准,将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大型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到20万元。

三是进一步细化资金分配办法。综合考虑耕地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装备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需要,以及促进奶业生产机械化、血防疫区“以机代牛”工程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产能力恢复要求,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开展情况,合理确定分省区市年度补贴资金规模。

四是进一步扩大地方自主权和农民选择权。各省区市可在全国统一补贴的180个品目之外,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要,自选20个其他品目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

五是进一步完善补贴目录的形成方式。各农机生产企业根据各省区市确定的补贴机具范围,提出补贴产品机型,省级农机化主管部门汇总并进行分类分档,确定具体补贴额,形成补贴产品目录向社会发布并报农业部备案。

六是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管理。启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操作信息管理网络数据库,进一步提高效率,规范操作,方便农民和企业,便于随时抽查和远程监管。

七是进一步强调纪律要求。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八个不得”、“四个严禁收费”等纪律。

上一篇:吾家之狗作文1000字下一篇:民生新闻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