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2024-07-01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共10篇)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1

“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以下简称 “ 信息网 ”),是由山东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的公益性服务网站。它以“服务毕业生、方便用人单位”为宗旨,集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业务处理和毕业生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聘人才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信息网 ” 主要功能是:发布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布大、中专毕业生求职信息;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查询、检索;网上签订就业协议;举办毕业生就业网上招聘、远程面试;进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网上办公等。

为方便我院2011届毕业生各种就业手续的办理,现将“信息网”毕业生操作部分说明如下:

一、注册

登陆“信息网”(网址:http://),在页面左侧“用户登陆”界面底部打开“非师范类毕业生注册”,根据提示录入自己的生源信息资料、设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完成注册。

二、完善个人信息

毕业生注册成功后,重新登陆“信息网”,在用户登陆界面,选择身份为“毕业生”,输入注册过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验证码,登陆“信息网”进入个人用户专区。

登陆成功以后,根据信息网的提示说明,完善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建立自己的电子简历,并将简历激活设置成对外开放状态,然后才能进行搜索招聘信息、向单位投递简历、与用人单位进行签约、解约等操作。

三、录入就业信息

已经就业的毕业生登陆“信息网”,在“业务申请”栏目下,打开与自己的就业形式相对应的栏目(如:灵活就业信息录入、劳动合同信息录入、自主创业信息录入等),按照要求将信息填写完整,点击“发送”即可。

省外就业的学生,如果要与单位签约首先要向学校发送“省外就业申请”,方法是:打开“业务申请”下的“省外就业申请”,出现“省外就业申请”对话框,填写好申请原因,点击“发送申请”即可。

四、签约

“签约”就是毕业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的一种劳动约定,也称“就业协议”,一经“签约”双方都得遵守,不得擅自违约。签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简单地讲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签约”是一种用人合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以后,必须按照协议上的规定到本单位工作,单位也必须按照约定接收毕业生。“劳动合同”是一种劳动关系,是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约定。第二,适用的对象不同,“签约”只适用于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而劳动合同适用于一切劳动者。另外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约后必须为毕业生办理户口的迁移和档案的交接等手续。“签约”流程如下:

1.单位开户

省内用人单位登陆“信息网”,在用户登录界面底部打开“单位注册”,根据提示填写注册信息完成注册,并持有效证件到隶属市或区人事局的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开户手续,隶属就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审核通过信息发送到单位注册的有效邮箱),用人单位用注册时填写的组织机构代码作为登录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即可登录本系统。

2.发布招聘信息

用人单位登录专区后,在“招聘信息管理”栏目填写招聘需求信息,招聘需

求信息上报到隶属的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就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信息自动发布在首页(按照发布的先后顺序更新显示),毕业生登录后也能搜索到该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

3.毕业生投递简历

毕业生利用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信息网”,利用信息网提供的各种搜索功能,搜索到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打开应聘岗位,点击底部的“投递简历”即可。

4.发送“签约”邀请

用人单位登陆信息网收到毕业生投递的简历后,向毕业生发送签约邀请。

5.应约

毕业生登陆信息网,收到单位的“签约邀请”后“应约”,网上自动生成“就业协议书”并发送到当地的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就业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就业协议书”发送到毕业生所在的学校审核,学校审核通过并存档则“就业协议书”自动上传到山东省人事厅生源信息库,山东省人事厅根据协议书的内容打印报到证进行派遣。

五、解约

“就业协议”一经签订后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签约的双方都应自觉遵守,任何一方都不得随意违约。一方需要解约必须征得对方的同意,双方协商以后走网上操作流程:

1.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发送解约申请,毕业生登陆信息网点击“应约解约管理”栏目下的“解约”,看到单位发送的解约申请,毕业生可以选择“同意解约”和“不同意”解约,若选择“不同意”解约,则解约不成立;若选择“同意解约”,则系统生成解约函,解约成功。

2.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发送解约申请,等待单位的反馈。单位同意解约则解约成功,单位不同意则解约不成立。

六、提供“就业证明”

1.毕业生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须提供劳动合同复印件;

2.自主创业的,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

3.毕业生应征入伍的,须提供入伍通知书复印件;

4.申请出国学习的提供录取通知书复印件或录取学校出具证明,出国工作的由接收单位或劳务派遣公司出具证明;

5.灵活就业的,须填写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加盖单位公章、毕业生签字)。

上述材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毕业当年的6月份以前),送交学校就业部门审核。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2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至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已达到765万人。然而,由于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许多毕业生在离校前仍未找到合适的就业单位,从而成了本文所关注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未就业毕业生”)这一群体。毕业后,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档案,即由学校发往就业单位或相关人才服务机构,而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管理问题随之产生,做好这一群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意义重大。

二、潍坊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情况

潍坊是山东省所辖的一个地级市,作为一个生源大市,近几年年均输送专科以上学生6万人左右,从潍坊生源未就业毕业生数量来看,这一数据也一直居山东省首位。仅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潍坊市已累计接收潍坊市共接收未就业毕业生档案85875份,其中,2014年接收26831份,2015年接收33132份,2016年(截至7月)接收25912份,全年估计可接收30000份左右,目前,潍坊市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室现存档案已达123162份,数量多,管理任务繁重。

鉴于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潍坊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2010年依托潍坊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名,按照有关要求设立了标准的档案室,建立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自主开发了档案管理软件,购置了必需的硬件设备,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服务。自档案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待各类阅档人员8635人次,为升学、入伍、出国留学、各类考生等人员开具档案存放证明15000余人次,转出档案82549份,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广大未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赞誉,中心多次荣获档案系统先进单位,多人次获得相关部门表彰。

三、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生本人对档案不重视。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加上高等学校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逐步弱化等因素,导致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体现在未就业毕业生身上尤为明显,有些未就业毕业生甚至离校前不办理档案转递手续,更不关心自己档案的去向,档案任凭学校“发落”,离校后又对档案不理不睬,形成了人档分离、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不仅增加了学校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造成要使用档案时而找不到档案的情况,尤其是给工作后的转正、定级、缴纳保险、工资调整等问题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二)高等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不规范。

由于高等学校存在学生档案管理队伍薄弱、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普遍情况,从而致使高等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档案不负责任,让未就业毕业生自带档案离校,然而为了谨慎起见,很多档案管理机构拒绝接收个人自带的档案,这就给自带档案的未就业毕业生下一步顺利办理就业手续带来了隐患;二是各高等学校的档案袋信息标注内容多少不一,有的高等学校甚至只标注了毕业生的姓名,没有任何其他毕业生相关信息,为了保证后期档案查询的准确性,地方档案管理部门人员须开封档案获取相关信息,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三是有些高等学校档案转递方式存在不安全因素,2014年12月10日颁布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0号)明确要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严禁个人自带档案转递。”,但是有些高等学校贪图自己方便,依然通过邮局、快递等邮寄方式转递档案,这不仅会增加地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造成档案丢失。

(三)生源地档案管理存在弊端。

毕业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由学校转递回生源地,生源地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没有专门的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以山东省各地级市为例,只有潍坊市和青岛市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管理毕业生档案,其他地市则由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就业促进科、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等综合部门管理,一定程度上使毕业生档案的管理相对比较混乱;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既不专业对口也未经过系统档案管理培训,业务水平偏低,造成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薄弱,档案管理标准要求较低;三是档案管理不规范,《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对档案的管理做了标准化的规定,但是有些地方的档案管理条件、管理方法等都与标准相差甚远;四是地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了档案管理出现问题后无处追责、无法追责的尴尬局面。

四、做好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毕业生档案意识教育。

良好的档案意识,是做好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而毕业生档案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不断加强档案教育和宣传力度,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短期培训班等方式,让毕业生主动走近档案、认识档案,从主观上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让毕业生明确自己的档案里都有什么材料,这些材料的重要性有大多,建立起个人档案一旦丢失,会导致阻碍相关就业手续办理的隐患思维,同时,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档案意识,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档案,让档案助力自身发展。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1. 学生档案管理服务要精细化。

高等学校要建立专门机构承担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学生档案管理条件,探索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完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的人员吸纳进档案管理队伍,从而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专职档案管理队伍,使学生档案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

2. 未就业毕业生档案信息整理要标准化。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整理完成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后,为了更加方便档案的转递接收,应在档案袋上将毕业生的关键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如姓名、性别、毕业年度、所学专业、生源地等)进行清晰的标注,同时将相关信息整理成电子文件。2012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按照统一的格式制作标签粘贴到档案袋上,如图1所示。另外,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等电子标签帮助转递档案必会很快得以实现。

3. 毕业生档案转递形式要规范化。高等学校要自觉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通过机要交通或者专人送达的方式将未就业毕业生的档案转递到生源地档案管理机构。生源地档案管理机构也要坚决拒绝通过邮局、快递、物流等非规定渠道转递的档案,假以时日,更加规范化的档案转递体制自然就会形成。

(三)有针对性的提高地方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服务能力。

1. 建立健全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机制。

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作,需有专门部门来承担,可推广借鉴有关地市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建章立制,逐步建立健全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机制。按照有关要求建设标准档案室,购置相关设备,配齐软硬件。与有关部门、高校多联系、勤对接,利用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报到高峰期,广泛宣传档案业务及知识,摸清服务对象所想所需,建立起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

2. 建立高素质的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要尽量吸收专业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基本要求。同时,未就业毕业生档案来源都为高校,单位性质虽较为单一,但单位数量较多,面对的情况也较多。因此,地方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在建设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时,不仅要注重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专业对口,而且还要具备对外交往和协调能力,便于更针对性服务于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做好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和地方都应认真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完善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体系,努力推动未就业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向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规范山东省非师范类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档案转递程序的通知[Z].2012.

[2]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Z].2014.

[3]吕志东.贵州省黔南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集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

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篇3

摘 要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经济危机

自从1999年以来,随着高校扩大招生,高校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问题。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这对本来就不容乐观的高校学生就业形势又造成了新一轮的冲击。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意味着国家、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得不到有效的回报。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成为当前亟需解决。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截止到2008年底,山东省人口总量为9417万,仅次于广东省和河南省,位列全国第三名。2009年山东省省内大学生46.52万人,加上中专学校毕业生,全省预计接收省内院校大中专毕业生60万人,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劳动力市场求职的新成长失业青年中,应届高校毕业生所占比例不断增长。从渠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岗位有限、竞争激烈,社会就业主渠道的民营经济、基层单位吸纳作用不突出,整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重点院校就业易,普通高校就业难

从学校看,重点高校、211工程院校以及综合实力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正式就业率超过80%;而一般院校尤其是专升本院校,成人高校,单科性、缺乏特色的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大。

(二)研究生就业率下降,专科生就业率上升

从学历层次看,前几年,研究生、本科生就业率高,专科生就业困难。从2006年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滑,2008年就业率由2005年的90.5%下降到72.3%,特别是师范类研究生以每年13个百分点速度跌落。在研究生就业率下降的同时,专科就业率却在逐年上升,以非师范类毕业生为例,2008年一次就业率由2003年的51.6%上升到81.9%,上升了3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省专科(高职)院校教育正在走向以市场需求导向的转变,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日趋现实,岗位技能有所提高,也证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实现由盲目追求学历向重视能力技能的理性转变。

(三)应用学科“走俏”,文法专业“滞销”

从学科专业看,工程、材料、化工、机械、自动化等应用型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持续走俏,供需比例一般在1:5以上,2008年正式就业率最高的十个规模以上专业全部为工科应用型专业,正式就业率均在70%以上,说明我省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而文法、管理等文科毕业生则“销路不畅”,供需比例为4:1,有的甚至达到10:1。

(四)半岛人才聚集效应明显,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山东省属于沿海身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从而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有所不同,毕业生就业多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大量毕业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难以吸引毕业生。2008年,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市接收了全省63.3%的研究生和84.2%的本科生,菏泽、枣庄、德州、滨州、聊城5市只接收了6.9%的研究生和12.2%的本科生,东西差距十分明显。这种情况表明毕业生就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半岛城市群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就业容量大,人才聚集效应明显,而西部地区人才匮乏局面仍难以改变。

(五)先就业后择业成为新选择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信心和期望值在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的道路,通过灵活就业积累工作经验,等待机遇再行择业。2005年以来,灵活就业人数大幅增加,2007年达到50.4%,说明大学生就业质量还不高,就业形势仍不稳定。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制度原因导致的总量性困难

学者王诚在《当前经济增长中的失业及治理》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制度性失业”的概念,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大学生失业根本上是“制度性失业”。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赖德胜认为,目前高等教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大学没有成为一个自主的办学主体,专业设置、招生,大都由政府控制和审批”。一是办学理念偏离。在学校建设上,许多高校盲目追求“高大全”职专转学院,专科生本科,学院改大学,都争着往综合性大学发展。在这种办学理念驱使下,高校普遍不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创业素质的培养,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二是专业设置偏离。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张,在人才供求信息不清楚的情况下盲目上专业,紧缺专业严重不足和大众化专业明显过剩并存。三是人才培养模式偏离。多数院校仍沿用过去精英式的培养模式,重灌输轻实践,导致学用脱节,毕业生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有很大距离。

张连绪在《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一文中提到:大学生就业难,重要是量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供幅超过社会增幅,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社会就业的有效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句测算,山东省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创造6万—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之后20%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近年来,山东省经济连续保持14%左右的增长速度,每年最多能新增22万个大学生就业岗位,这显然满足不了需要。

(二)社会原因造成的结构性失业

1.就业观念不适应

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就业观念明显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很多人的认识仍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认为大学生必须当“白领”,只有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企业才算是正式就业,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高于现实。就业意识与社会需求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2.毕业生就业机制不适应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到来要求转变就业生就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就业生就业机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信息不畅,学生不能及时全面掌握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情况,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基本条件和意向要求,影响了双方的最佳选择。二是双方合作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一味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但又不愿意为毕业生最初的工作经验买单,很多应届毕业生就业就被挡在了“没有工作经验”的门槛。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地域行业之间社会保障差异,致使众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西部以及民营企业就业,更不敢自己创业。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对策与解决办法

(一)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健全体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职能。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公共服务,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衔接。一是建立协调统一、调控有力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高校招生计划制定审批与社会人才需求紧密衔接的宏观调控机制;三是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

深化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由学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就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培养目标。要适应这一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改革,从多方面促进学校工作由学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学科建设优势,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转变招生计划拟定和专业设置机制,建立及时准确反应市场需求的信息传导机制,以适应社会需、促进就业为中心的专业设置调控机制,促进高校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加大措施,引导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今后一个时期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战略方针。高校毕业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在自主创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把引导和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为大学生创业信息、创业服务和政策扶持。

(二)高校转变职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

适度发展高等教育,控制规模。由于盲目扩招,造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并不能一时解决,如果不顾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继续盲目扩招,无疑会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加重。推迟就业,也不是一个能够解决高校毕业生总量性过多的根本办法、为此,高校在进行招生时,有必要对今后几年的就业形势及市场需求做一个准确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决定招生规模与招生结构。

转换高等教育的身份。当前高等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为主要目标和任务,而忽略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定位,转变自身职能,把主要任务和目标转换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上来。

高校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大学生就业以在读学校为平台,所以高校就业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率。当前,各个高校虽然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是由于毕业生数目庞大,所以,仅仅由几个人组成的就业指导中心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应当切实把学生的就业摆在重要的位置,就业指导中心不仅仅局限在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上,还应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三)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自主学习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虽然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这里面也存在大学生自身的原因。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对自身期望过高,导致就业困难加剧。大学生应当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进行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规划,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主动学习,培养技能。尽管存在用人单位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的客观原因,但是目前一部分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并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校大学生有责任主动学习,锻炼能力。多读书,多参加社团工作,通过实习提高自身劳动能力,抓住每一个机会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成钢.失业属性与中国失业问题研究.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游均.2006-2007:中国就业报告.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曾湘泉.中国劳动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5]蒋世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8).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4

办理就业手续流程

从2006年开始,山东省毕业生就业手续全部在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以下简称信息网)上办理。具体程序如下:

一、开户

没有办理人事档案代理的民营企业应首先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办理档案代管开户手续。

用人单位登录信息网进行预注册,依次点击“单位注册—→省内单位—→接受”,进入省内单位注册界面,仔细阅读注意事项后,按照要求认真填写相关信息。其中,民营企业是基层单位,有上级主管部门,点击“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为本单位代理人事档案的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全称。

预注册完成后,按照提示,打印注册信息申请表,加盖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公章(民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为档案代理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持有关资料(机关: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单位申请开户介绍信;事业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原件及以上两证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单位申请开户介绍信;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和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以上两个证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单位申请开户介绍信)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办理开户手续。

二、维护基本信息

用人单位开户后,凭用户名和密码登陆,进入界面后点击注册信息维护,维护基本信息,为安全起见一定要修改密码。

三、与省内高校毕业生签约流程

1、发布招聘信息:依次点击“招聘信息管理—→发布招聘信息”,按照要求填写信息后,点击信息上报。如发现招聘信息没有及时审核,先电话通知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部门审核,之后联系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看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后投递电子简历。

2、检索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在已收简历中查找满意的毕业生电子简历,点击批量放入收藏夹,将毕业生简历置入人才储备库。

3、发送签约邀请:在人才储备库中,选中达成意向的毕业生,点击签约邀请。

4、上级主管或人事代理部门审核:毕业生应约后,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部门审核已签协议书。如发现没有及时审核,电话联系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部门。

5、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鉴证。审核后,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进行鉴证。如发现没有及时鉴证,电话联系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打印就业协议书:鉴证完成后,用人单位打印就业协议(一式三份),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后,用人单位、毕业生、学校各留存一份。

7、档案管理部门查收档案。

四、与省外高校毕业生签约流程

1、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纸制就业协议书;

2、用人单位登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依次点击就业协议书管理—→录入外省协议书,将协议书内容录入到信息网上;

3、持纸制就业协议书到上级主管部门或代理部门盖章,并在网上审核通过;

4、盖章审核后,持纸制就业协议书到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并在网上鉴证通过。

非师范生网上签约流程的详细说明

网站名称: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英文域名:http:// 山东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规定:山东省境内的所有用人单位从山东省境内所有大中专院校招收毕业生,必须通过本网站办理相应签约、派遣手续。

网上签约 系指毕业生同已在本网站注册的 用人单位签署的就业协议,主要是山东省境内的用人单位,外省用人单位也可以在本网站注册,在本网站注册的外省单位签约流程同省内单位,故统称网上签约; 省外签约 系指毕业生同山东省 境外 且未在本网站注册的用人单位签署的就业协议

省内、省外用人单位的划分依据为接收毕业生户口、档案的单位所在地,即毕业生毕业后,户口档案发往省内还是发往省外,与毕业生生源地无关。

经学校在本网站上审核、存档的网上协议书(含录入的省外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派遣的唯一依据,网上协议书同纸质协议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纸质协议书(含同省外单位签署的纸质就业协议书)不作为派遣依据,同省外用人单位签署的纸质就业协议书仅作为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凭证。

网上签约流程:山东省境内的用人单位必须按此流程签约,省外单位如果在本网站注册,也按此签约流程办理

省外签约流程:同山东省外用人单位签约流程 解约流程

一、网上签约流程

非师范生可在本网站上直接同用人单位签约。具体流程如下: 目前,未在本网站注册的用人单位暂时无法同毕业生签约。

1、注册:毕业生打开本网站()注册,注册过程中“选择毕业生类型”时,我校非师范类毕业生一律选“省内院校毕业生”,点击下一步直到注册界面,输入毕业生采集信息时所用的身份证号及姓名进行注册。

2、生成简历:(未生成简历的毕业生,在本网站不能进行省内签约操作)毕业生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本网站,点“新建简历”,填写所有五个模块的内容,并逐个模块保存后,点击“完成”按钮,简历生成。

3、求职:毕业生同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网上、网下)联系,达成签约意向。

4、投递简历:毕业生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本网站,从左边主菜单中“网上求职”中的各种搜索工具和搜索方式搜索用人单位,点击相应的工作岗位链接,在弹出的页面中,会有对该用人单位及该岗位的详细说明和用人要求,毕业生认为可以接受,就可以点击该页面最下部“投递简历”按钮,显示成功后即可。

注意:每位毕业生只能免费发送50次简历,50次以后则需升级为高级会员才能继续发送简历。每次发送,系统都有相应提示。

5、签约邀请:用人单位在本网站收到毕业生简历后,通过本网站向该毕业生发送签约邀请,发送时用人单位可设置该“邀请”的有效期限,毕业生要在此期限内登录本网站应约,过期后,此邀请自动作废,若毕业生还想同该公司签约,可跟单位联系重新发送签约邀请。

6、应约:毕业生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本网站,从左边主菜单中 “学生网上签约”->“应约”,毕业生会看到所有对自己有意向的用人单位所发来的签约邀请,毕业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点击“应约”按钮,协议书生成,等待相应人事部门鉴证。

注意: 协议书中有填写补充条款的功能,毕业生若同单位有补充说明,可由单位在发送签约邀请时将补充条款一同录入发送,毕业生应约时可点击相应单位的“查看内容”链接,查看补充条款,若同意则应约,生成网上协议书,如果不同意,可联系单位让其修改补充条款,修改完成学生查看同意后再应约,目前只有用人单位可以录入、修改补充条款,并且在毕业生点击“应约”按钮之前随时可以修改。

7、打印协议书:毕业生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本网站,从左边主菜单中 “学生网上签约”->“协议书管理”,毕业生会看到己应约的协议书及其当前状态和相应的处理部门,下部有三个按钮:打印、查看、返回。点击“打印”按钮,会弹出一个打印页面,如果不能正常显示协议书,则需从下载、安装一个插件,此页面上有此插件的下载链接,然后再点此页面上的“打印”按钮,即可打印。

系统生成的协议书需等待用人单位所在地人事局鉴证通过后才可以打印(如果用人单位还有上级主管部门,需先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由单位隶属的人事部门鉴证),协议双方(用人单位、毕业生)均可打印,协议书打印一式三份。

8、协议书盖章:毕业生持三份协议书到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签字。用人单位留存一份。所有网上签署的协议书不需要学校盖章,因为毕业生的信息已通过学校、山东省人事厅两级严格审核,如果毕业生不具备派遣资格不可能在本网站签约。

9、毕业生将就业协议书右上角用铅笔写明学院简称和网上学号,交学校辅导员老师一份存档,自己保留留一份。

毕业生省内签约完成。

毕业生可随时登录本网站查看自己的协议书处理情况,从左边主菜单中“应约解约管理”->“协议书管理”中,毕业生可以看到当前状态以及相应的处理部门。例如是“等待鉴证”状态,则处理部门一般为“××人事局”,毕业生可联系该人事局鉴证通过。只有人事局鉴证通过后,协议双方才可以打印协议书。注意:一定要请当地人事局在本网站上鉴证通过,否则协议书不能进入派遣方案库。

二、省外就业签约流程

由于山东省外用人单位一般不会在本网站注册(若省外用人单位在本网站注册,则签约流程同省内单位),所以网站上没有省外用人单位的信息,导致毕业生不能在本网站上直接同省外用人单位签约,为此,毕业生可在本网站提出“省外就业协议书申请”后,领取纸质协议书,用纸质协议书同用人单位签约。具体流程如下:

1、注册:毕业生打开本网站()注册,注册过程中“选择毕业生类型”时,我校非师范类毕业生一律选“省内院校毕业生”,输入毕业生采集信息时所用的身份证号及姓名进行注册。

2、生成简历:(此项不是必需的。未生成简历的毕业生,在本网站不能进行省内签约操作,但可以进行省外操作),毕业生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本网站,点“新建简历”,填写所有五个模块的内容,并逐个模块保存后,点击“完成”按钮,简历生成。

3、求职:毕业生通过各种方式同用人单位联系,达成签约意向。

4、省外就业申请:毕业生以自己的用户名登录本网站,从左边主菜单中 “业务申请”->“省外就业申请”,然后填写申请原因,一般为:“我已同××公司达成就业意向,要签约。”。提交后,系统提示“正等待审核”,毕业生不用等待,可直接持学生证或身份证找辅导员老师领取协议书。

5、领取协议书:毕业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或学生证),找辅导员老师审核通过自己提交的“省外就业申请”,同时由辅导员老师登记、发放省外就业协议书一式三份,毕业生填写毕业生基本信息后,可以由学校先行盖章,单位信息由用人单位自行填写,毕业生不要填写,以免填错。

6、签约:毕业生持三份协议书到用人单位签署就业协议,并由用人单位加盖单位行政章或人事部门的公章,单位其他部门的公章无效,毕业生本人签字。用人单位有上级主管部门的,例如签约单位是大型集团公司的二级法人企业,可能需要集团总部审核,并加盖其行政章或人事部门的公章,具体咨询用人单位人事部门;

7、鉴证:毕业生持三份协议书到签约单位所在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人事部门,一般是当地专门成立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或人事局、教育局下属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鉴证盖章(其作用主要是解决毕业生的户口、档案问题),中央直属企业等有自主人事权的单位可以不经当地人事部门鉴证,是否需要鉴证要咨询当地人事部门。

部分地市人事部门直接开具大中专毕业生接收函(目前所知开具接收函的地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厦门等)。

未经人事部门鉴证的协议书(即当地人事部门既没有在协议书上盖章也没有开具接收函)的,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i.无论签约单位是否具有独立人事权,毕业生咨询用人单位或当地人事部门后,相关单位承诺或毕业生保证能接收户口、档案的,必须要请毕业生本人在协议书第三页表格最下部空白处亲自手写:“已咨询单位和相关部门,可以接收本人户口、档案,请按协议书派遣。”字样,并签名、注明日期。

ii.户口未迁入我校的毕业生,因毕业派遣不涉及户口迁移问题,只要签约单位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就可以按省外协议书录到网上进行派遣。但必须要请毕业生本人在协议书第三页表格最下部空白处亲自手写:“本人户口未迁入学校,已咨询单位和相关部门,可以接收本人档案,请按协议书派遣。”字样,并签名、注明日期。

iii.户口、档案均不能落到单位所在地的,此协议书不能作为派遣依据,只能按《灵活就业证明》对待,并请毕业生参照相关说明按灵活就业录到网上。

8、纸质协议书存档:毕业生持三份协议书到学校就业信息科盖章后,其中一份连同人事部门接收函原件交辅导员老师审核、存档,一份毕业生留存,毕业生只留协议书,不留接收函,必要时可留存接收函复印件,最后一份寄回用人单位。

9、了解单位信息:毕业生全面了解用人单位信息,以便录入协议书,主要内容包括: a、用人单位的准确名称,必须与单位公章相同,b、单位性质:选择项(共17种选择):

a)机关;

b)科研设计单位;

c)高等教育单位; d)中初等教育单位; e)医疗卫生单位;

f)艰苦事业单位 g)其他事业单位;

h)国有企业;

i)三资企业; j)民办非企业;

k)艰苦行业企业;

l)其他;

m)部队;

n)国家基层项目;

o)地方基层项目; p)农村建制村;

q)城镇社区; c、单位经济类型,选择项(共30个选项):

a)国有经济;

b)国有企业;

c)国有联营企业; d)集体经济;

e)集体企业;

f)集体联营企业; g)私营经济;

h)私营独资企业;

i)私人合伙企业; j)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k)个体经济;

l)个体工商户;

m)个人合伙

n)联营经济;

o)国有与集体联营经济

p)国有与私人联营经济; q)集体与私人联营经济; r)国有、集体与私人联营经济; s)股份制经济;

t)股份有限公司;

u)有限责任公司; v)外商投资经济;

w)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x)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y)外资企业;

z)港、澳、台投资经济 aa)与大陆合资经营企业 ab)与大陆合作经营企业;ac)港、澳、台独资企业; ad)其他经济 d、上级主管部门,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可不填。e、用人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f、用人单位通信地址:要准确。

g、档案转寄地址 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由于有的单位可能要求将档案寄到总部,或单位将毕业生档案交人才交流中心托管,所以档案转寄地址可能跟单位通信地址不同。

h、档案转寄详细地址:要精确到档案接收部门,该项在网上将分三部分输入,输入后三个部分自动连接为一个字段作为毕业生的档案转寄详细地址,具体如下:

a)地址:指档案接收单位的地址,××省××市××区(县)××路××号 b)单位:指档案接收单位的准确名称。

c)部门:指该接收单位中具体接收、管理人事档案的部门,10、协议书录入:毕业生登录本网站,从左边主菜单中 “学生网上签约”->“录入外省就业协议书”,然后毕业生自行将上述了解的用人单位信息输入或选择填写进去,完成后,检查无误,点击“完成”按钮。

协议书录入注意事项:

1)录入过程中的所有非中文字符一律以英文半角字符录入。

2)协议书号:录入协议书封面左上角上的编号所有内容,如:0003908 3)单位名称:报到证上的派遣单位就取自这个字段,所以一定要与协议书上单位意见栏目中加盖的红色公章中的内容严格一致,不能用简称,否则因此造成的派遣错误有可能导致毕业生不能顺利落户。但如果加盖的是公司人事部门的公章,则部门名称不要填写,比如,公章为“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人才交流中心”则只需写:“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能简单写“淮北矿业”。

4)单位所在地将影响毕业生户口迁往地址,一般选到地市级即可。同公司总部签约而且分公司分在不同地市的,要问清单位,将来户口向哪里迁。

5)档案转寄地址:一定要准确,并精确到该单位的具体接收部门,录入过程中按协议书各栏目对应录入相应字段,录入后,系统将自动将此三部分合并为一个字段作为档案转寄详细地址。例: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档案接收地址为:安徽省淮北市孟山路1号 淮北矿业集团 人才服务中心,录入时为:

i.地址:安徽省淮北市孟山路1号。此栏一定要写明××省××市,以前有的同学填写的时候以为有上述b条单位名称,就只填写天津路××号,结果本来应该寄到日照的档案,被邮局发到天津了。ii.单位名称:淮北矿业集团(在保证收到邮件的前提下可用简称)尤其是人才市场最好写详细点,比方说××区人才市场或者是××市人才市场。

iii.部门:人才服务中心 档案室

用人单位没有在协议书上填写具体部门的,如果档案接收单位为公司,一般填人力资源部,如果是人才市场等人事代理单位的,一般写档案室。

省外签约完成。

学院辅导员老师会定期登录本网站审核通过毕业生录入的“省外就业协议书”,并存档通过,协议书进入派遣方案库。

毕业生也可以随时登录本网站,从主菜单“应约解约管理”->“协议书管理”中,可以查看自己的协议书当前所处状态,在学校审核通过之前,毕业生还可以根据纸质协议书修改相关内容。

三、解 约 流 程

省内解约流程:

1、协议双方(毕业生、用人单位)友好协商,同意解除协议。

2、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在相应网站向对方提出解约申请,3、对方同意,解约成功,原省内协议书自动删除,4、毕业生网上签约功能自动恢复。

解约完成 省外解约流程:

1、协议双方(毕业生、用人单位)友好协商,同意解除协议。

2、用人单位出具纸质解约函,并加盖单位公章,该公章要与协议书上加盖的公章一致,用人单位将解约函及原签署的协议书原件交毕业生本人带回学校;

3、毕业生在相应网站提交解约申请,4、毕业生将解约函原件及毕业生手中所有协议书原件交给辅导员老师存档,5、辅导员老师在网上审核通过其解约申请,原网上协议书自动删除。

6、毕业生网上签约功能自动恢复。

解约完成

解约函样本附后:单位可以不按此样本开具解约函,但要说明如下几点:

1、原协议书编号;

2、毕业生的毕业院校、专业、姓名等基本信息

3、同意同该毕业生解除就业协议。

解 除 毕 业 生 就 业 协 议 证 明

兹证明,×××××××公司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毕业生×××解除编号为×××××××的就业协议书。

特此证明。

单位签章

学生签字: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5

各位同学:

我院2012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已经山东省人事厅毕业生就业处审核通过并上传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各用人单位也已陆续在网上发布需求毕业生信息,为使我院毕业生及早选择理想的就业单位,请大家及时到“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注册,具体步骤如下:

一、注册:毕业生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http://)→在首页“用户登陆”部分,点击“非师范毕业生注册”→选择“省内院校”点击“下一步”→查看注册须知后点击“下一步”→查看服务声明后点击“接受”→进入注册帐户信息界面,选择毕业年份,毕业院校、身份证号码、姓名、现户籍所在地、现家庭地址、Email,自行设置用户名、登陆密码(正式登陆系统时使用)及验证码后点击“确定”完成注册。

注册用户名统一为个人姓名首字母+出生年月日的形式,例如wk19840930,请同学们自己记好各自的登陆用户名和密码。

二、登录信息网:毕业生注册成功后,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首页“用户登录”区选择“身份”为“毕业生”,输入注册时的用户名、密码以及验证码,点击“登陆”即进入毕业生个人专区。

三、完善“个人简历”:毕业生进入个人专区后首先要完成“个人简历”的完善工作。系统提供一份简历模版,毕业生选择“新建简历”铵钮按照简历向导一步步完善简历内容,最后生成一份完整的简历。完整的简历由个人信息、求职意向、教育培训、技能专长、社会实践等几部分组成。填写完整后,点击“完成”按钮完成整个简历的创建。在“简历维护”中点击“生成简历”按钮即生成简历,同时激活该份简历。简历生成后,毕业生可以通过“简历预览”按钮预览简历内容。通过“打印简历”按钮打印出电子简历(就业推荐表)。毕业生如果要对简历中的信息进行修改维护,可在“简历维护”中进行,修改后要点击“生成简历”按钮,才会重新生成简历。

四、网签就业协议方法步骤:毕业生完善“个人简历”后,可以使用网上提供的相关功能,检索用人单位发布的需求信息,并随时向意向单位投递“个人简历”,与用人单位在网上进行双向选择和签约。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毕业生进入个人专区点击“快速搜索” →输入单位名称→选择“招聘职位名称” →选择“投递简历”。

第二步:用人单位收到毕业生的简历后给毕业生发签约邀请函。

第三步:毕业生点击“应约管理” →选择“应约”。

第四步:单位所在地人事局签证(如果人事局不签证,则签约失败)。

第五步:用人单位打印出就业协议书三份,学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其中一份送回学校招生与就业处。

另外,毕业生可以补充个人基本信息。具体操作是:点击“个人信息维护”栏目下“基本信息维护”,即可进行个人信息维护。其中个人信息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必填信息和详细信息三部分内容。个人基本信息来源于学校上报的生源信息,禁止毕业生修改(灰色显示),必填信息和详细信息要求毕业生及时修改。

建工系招生就业科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6

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均须在http://(山东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注册信息,毕业生签约、解约、派遣、改派等手续全部在“信息网”上办理。

(一)省内就业程序

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

2、毕业生向拟签约单位落实,该单位是否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注册信息。如果没有,要及时提醒单位进行注册。用人单位在网上注册后,双方在网上签订就业协议。

3、毕业生通过就业信息网向用人单位发送个人简历,用人单位在网上收到简历后向该毕业生发送签约邀请。

4、毕业生在网上应约,网上签约成立。系统自动发送就业协议书至相应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鉴证。

5、签约单位打印就业协议书并盖章,毕业生签字后持就业协议书至学校就业工作中心审核。

6、学校审核通过,就业协议书信息转入就业方案数据库。

(二)省外就业程序

1、凡是已决定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首先在山东省就业信息网上提出省外就业申请(注意:一旦申请的省外就业,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网的省内就业权限将被取消)。

2、学校审核时将该毕业生的省内签约锁定,同时发给纸质就业协议书。

3、毕业生与外省非注册单位签订纸质就业协议,至于是否要到具体接收单位所在省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需毕业生向具体接收单位咨询清楚。如果具体接收单位提出需要到所在省的省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由具体接收单位负责办理;如果具体接收单位声明不需要到所在省的省级主管部门办理手续,具体接收单位签章后,由具体接收单位所在的地市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根据该省的规定,由教育局或人事局)盖章即可向山东省人事厅报送方案。

4、毕业生与外省非注册单位签订纸质就业协议后,首先需本人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录入签约单位信息,然后将就业协议书交学校就业工作中心审核,并留存一份。

5、对于生源地为外省籍的毕业生,如果在毕业派遣时仍未落实就业单位,需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本人在毕业前到学生工作处领取纸质就业协议书。

6、毕业生与省外注册单位签约,可参照省内签约程序办理。

三、补充说明

凡选择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就业的毕业生,须在签订就业协议的同时督促并配合用人单位向当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申报用人指标,在拿到当地就业主管部门的批复(形式一般为用人单位所在地人事局出具的毕业生就业接收函)后,就业计划才能成立。(说明:北京、上海、天津当地生源回本市就业无需批复。硕士以上研究生进天津就业无需批复)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 篇7

就业服务信息是就业指导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岗位招聘的信息,还包括国家就业政策、政府和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具体招聘活动中企事业单位发布的需求信息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搜集、处理和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地掌握了大量的就业信息,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一方面,就业服务信息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是毕业生就业的第一步。毕业生对自身学历、专业、综合素质等与社会岗位需求进行对比,制定就业的方向和计划需要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就业服务信息也是通向用人单位的桥梁,顺利就业的可靠保证。面对目前就业体制的改革现状,需要加强职业意识,疏通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就业信息渠道,从而为双方搭建畅通的桥梁。由此可见,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信息的形式出现的就业服务信息正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以主要依靠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招聘会发布的信息、实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等传统方式,转变为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然而,面对这一现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在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毕业生在利用就业服务信息时存在盲目的误区

网上搜寻就业服务信息已经成为高校大学毕业生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服务信息,而且信息往往通过E-MAIL、传真、微博等途径快速反馈,深受毕业生喜欢。但在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利用就业服务信息时,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的误区:一是漫无目的的四处搜集就业服务信息,认为信息越多越越好,从而忽视一些有效的就业信息。二是漫不经心的四处投简历,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网络上。有些毕业生对网站上发布的信息不进行筛选,看见后就准备上门应聘。这往往给毕业生造成时间和经历的浪费,甚者造成自信心的缺失等。

(二)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资源不丰富,存在利用率低的现象

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有的是在招生就业网站下开辟就业信息专栏,有的是专门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但在实际利用中发现,这些就业信息大多为校内的,数量不多,更新不快,对校外的信息整理也不详细。这就造成毕业生更多的浏览一些大型商业网站,使本校就业信息服务网站出现人气不旺的现象,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满意的人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息堵塞。高校毕业生所获得的招聘信息资源必然有限,缺乏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兼职过多,水平有限

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专门负责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信息。然而有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兼任,或者多为普通的行政人员担任,或者是高校的领导挂名担任等。他们由于精力有限,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就业信息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就业指导人员无法成为合格的就业信息提供者和管理者,影响到就业服务信息工作的效果。

三、高校就业服务信息利用的对策思考

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采集就业信息,而且要找到有效的信息加以利用,让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一)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服务信息利用的能力

为了避免高校毕业生产生盲目误区,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搜集和运用就业服务信息的能力。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要有选择的进入适合自己的正规、权威的网站。在权威网站搜集就业信息,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全面的筛选,从而调整个人求职的预期目标,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付诸实施。在分析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对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从而进行职业知识能力提升,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活动。最后,要及时的把就业服务信息变成供需双方交流的纽带。一旦获取符合自己条件的就业信息,就要及时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询问面试时间、地点和要求,建立双向有效的沟通渠道。

(二)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信息网站建设的平台

各大高校应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的平台。一方面在充分认识自身学校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面向企业需求的就业信息板块。全面展示学生信息,包括毕业生专业优势以及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材料,让企业能够从这个网站中找寻到自己满意的人才。同时可以提供优秀人才到企业实习或参观的信息,加强双方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专门人员从各大人才网站搜索信息建立一个面向学生的就业信息板块。这要求发布在这一板块的信息,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审查程序,使得发布的信息准确可靠。同时也力求全面完整的介绍企业或公司的招聘信息,可以打破校际间信息管制的限制,实现信息共享,让毕业生获取更多更有效的就业服务信息。

(三)提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

就业指导人员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信息的主要者人员,他们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就业的实效果。一方面,让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成员。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促进他们有效整合常规工作和就业网的建设与维护。另一方面要求就业指导人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从大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搜集和利用有效信息。如开展模拟职场、求职简历大赛、制作职业规划书等形式不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从业水平。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在就业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面对这种现象,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站以及就业指导人员三方分析对策,以期提高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效果,促进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喜刚,于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采集工作探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8):33.

[2]舒晓丽.获取有效就业信息,缓解就业压力.云梦学刊,2006.(1).

[3]胡纬华.论就业信息的处理策略.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3).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8

一、对就业服务信息的理解

就业服务信息从广义上来讲是跟就业服务有关的信息,包括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政府就业政策、就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社会职业素质要求等;狭义的就业服务信息是指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这也是对就业最具有直接,最有现实价值的信息。现阶段,由于高校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赋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多的职责,就业服务信息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展。以笔者所在的江门地区高校为例,学生就业服务栏目就包含了六大板块:就业指南信息,例如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热点分析、职场展望、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就业测评、名人名企、留学考研信息等;高校毕业生信息;工作岗位、用人单位资源信息;招聘会信息;创业指导信息;就业统计信息等。由此可知,就业服务信息是非常庞杂、零散的。随着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络的运用,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利用效率虽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散布在二、三线城市的地方高校,由于观念、经费、条件、手段等的限制,其收集、提供的信息量不足,出现信息闭塞,信息不对称,信息获取滞后等问题,难以为学生提供快速、有效的就业服务信息,阻碍了学校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

二、地方高校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高校间没有形成合力

地方高校由于多散步在二、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当地适合高校毕业生的企业资源较少。此外,中心城市高校较为集中,地方高校显得很零散。中心城市高校间的就业资源、企业招聘信息以及有效的方法、经验等容易形成相互交流、共享,而地方高校往往“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

2.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人员不足或不稳定

这将直接导致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够科学,或者交接不及时、不能充分利用。在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年级思想政治辅导员具体负责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现状。但是由于地方高校人员编制少,工作没有细化分工,行政人员还要从事教学、教务工作,工作繁杂。又或者由于某些人员工作岗位调动或离职后,工作没有很好地交接,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延续。

3.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不充分、不科学

由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不充分、不科学,导致用人单位在校园招聘中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或者跳槽的人数过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有些用人单位逐步减少甚至不在有类似问题的高校招收毕业生,而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人才市场招收毕业生。

三、针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采集与利用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就业服务信息的庞杂、零散,加之地方高校就业信息服务中的不足,使得规范化就业服务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存在很大困难。笔者拟结合自己就业服务工作上的一些具体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

1.充分利用地缘资源

地方高校较中心城市高校的資源少,但不是没有资源可以利用。如何充分开拓和用好自身的优质就业信息资源,是采集和利用好就业服务信息的必然前提。如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有大批旅居海外的侨胞,回国创业投资的侨胞人数非常之大。高校可以通过与五邑联谊会、五邑台资企业联合会、香港新会同乡会等侨胞组织联系,然后不定期召开“侨”味企业(每次约20—40个企业)参会的中型招聘会;还可以通过与五邑籍侨胞的联系,与美、加高校,港澳高校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这些高校来访,通过展示工作坊、心理测试、职业指导咨询座谈、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向我们介绍国内外先进就业指导理念和工作方法;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派院系书记、核心辅导员到这些高校访问、进修,加强本高校的就业工作队伍素质能力。

2.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

政府职能部门是就业政策实施的决策和执行部门,了解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信息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例如笔者所在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都有超过40%留在五邑地区就业,从事的职业包括公务员、企事业人员、教师、村官等。因此,学校可以联系政府或利用当地人脉关系,每年定期到江门市各级组织部、人事部门、教育局、重点镇(街道办)等深入了解公务员招录、村官招聘、教师招考、农村从教计划、创业扶持以及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政策与情况,同时邀请政府部门里的负责人或成功校友返校,开公务员讲座、校友论坛、职业生涯访谈、就业政策咨询等活动,向毕业生传达该年度的有效就业服务信息,下达政策导向,为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就业提供方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几率。

3.整合区域资源

加强与本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职业介绍中心以及兄弟院校的合作。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是劳动人事部门设立的,专门从事人事交流、职业介绍、毕业生报到派遣的服务机构,汇集了毕业所需的大量就业服务信息。而珠海、中山、江门的兄弟院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工作特色,以及向社会和企业推荐本校毕业生的途径。随着珠中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加强与地缘相近院校的就业工作交流,成为各校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的主要突破口。2009年,由江门高校倡导成立“珠海、中山、江门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由五邑大学担任第一届主席单位。在此期间,五邑大学建立“毕业生网络信息平台”,逐步实现三地高校间,人才市场与高校间以及高校与企业间的毕业生信息共享,建立三地“高校和人才中心(市场)合作平台”,共同组织大学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实现三地就业供需见面活动的对接,为就业创业联盟企业提供人才推荐、输送和其他支持服务。除此之外,该联盟还定期举办三地高校校际毕业生就业创业交流研讨会、三地大学生就业创业高端论坛等活动,还将建立创业项目库,将盟员企业已运作的项目纳入项目库,开展“创业孵化”活动。通过“珠海、中山、江门大学生就业创业联盟”这一平台,加强了三地间的合作交流,从而能把最有利的就业服务信息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收集与利用。

4.整合校内资源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和利用有多种渠道,其中校内资源是可供学生利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源,所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善于整合相关的校内资源。如高校图书馆有大批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有关就业服务信息的书籍、期刊和音频资料。如五邑大学通过与学校图书馆的沟通联系,在2009年3月成立了专门的就业信息专业阅览室,提供毕业生求职、面试、考证、创业、公务员考试、企业人才素质需求等有直接指导意义的图书材料供毕业生查阅。同时,该校就业指导中心还积极通过与学校离退处、关工委等部门联系,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建立就业咨询谈心亭,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就业、职业、人生观的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还积极发动各院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开展相关就业指导、招揽企业招聘等工作。总之,由于地方院校资源信息有限,在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时,必须利用好各方资源,特别是校内可利用的资源,方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工作。

5.把就业纳入到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中去

地方高校因处二三线城市,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相较中心城市少,加之要面对社会声誉较好的中心城市的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如何有效地把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跟毕业生的就业有机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五邑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地方院校,但已经与江门市很多大型企业如真美丽照明集团、鹤山雅图仕、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冶摩托车有限公司、新会中集集团、广东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等建立就业见习、社会实践合作关系。通过让学生参与这些“工作预签”的实习中去,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借此机会让这些单位进一步考察和评价毕业生,寻找他们所需的“潜在雇员”。该做法受到当地企业的一致好评,每年接收该校不少毕业生。由此可见,就业见习以及见习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实习机会,以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该校每年都会向校内各院系汇总相关就业见习信息,以及上年度的就业见习反馈,以便更好地做好下一年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

6.加强就业网站建设,完善在线服务和就业资源数据库

(1)完善就业网站和在线服务。地方院校比起中心城市的高校,存在人员编制、经费上的限制,信息接收也稍晚。要更好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必须有效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加强网站建设,做好更细化的分类。就业中心的网站主要针对毕业生需求,可细分为企业招聘、个人求职、就业动态、就业指导、专业介绍、择业测评、在线咨询、职业发展等板块。对于采集回来的就业服务信息,应及时分门别类地上传到网页上;同时,还要善于及时处理网上提供的在线咨询,为毕业生解答关于就业派遣、档案寄送、求职面试、企业素质需求等方面的咨询服务。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做好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人才中心、兄弟院系的网络链接,让毕业生及时了解有一定相关度的信息。

(2)建立和完善就业资源数据库。就业资源数据库是连通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储存功能。就业数据库是整个网络化服务的核心,里面可以存储学校历届毕业生的资料、招聘单位的资料等所有相关数据。第二,查询功能,通过后台数据库,企业可以查询到毕业生的各项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在校表现、实践经历、求职意向等;毕业生也可以查询到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要求及历年的聘用情况。第三,招聘和应聘功能。企业可以通过企业板块登记公司的相关信息以及招聘人员的信息,供学生浏览;而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数据库查询到企业和毕业生的信用等级,从而为自己的招聘和求职提供参考。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以上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及时更新工作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化的就业工作。

7.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

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主要是以学生就業为导向,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为核心,以服务为原则,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做好准备的新兴学生团体。为更好地向用人单位展示高校学生的良好形象和素质,宣传高校的教育理念,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该大力发展大学生职业发展社团。职业发展社团的工作内容包括:就业事务管理、就业资讯校园刊物的筹备和编发、就业咨询与指导、职场模拟大赛、就业信息交流、对外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内招聘会、组织校内讲座、就业调查研究、就业社会实践、就业网站、数据库管理等。通过有效地指导职业发展社团,高校可以更便利地对外进行沟通和交流,为全校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指导和服务,也可减轻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社团学生通过社团实践活动也提高了自身的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

总之,地方高校要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转变观念,探索前行。同时,因应自身情况,充分挖掘自身的就业服务资源,才能全面、充分地采集和利用好就业服务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注:本文为五邑大学“201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005121439431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9

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山东省济宁市近日决定,由财政提供补贴,为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据了解,济宁市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规定高校毕业生开展 “1+1”(毕业生在已有1个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通过技能培训再取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技能培训,所需资金财政按30%的比例给予补贴。

除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实行补贴外,济宁市还对多种就业培训提供补贴,以提高就业技能,促进全面就业。济宁市规定,根据全市当年招商引资2亿元以上且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培训,经费由用人单位与同级财政按7:3比例承担。首次参加初、中、高级技能培训经鉴定合格的,分别按200元、400元、600元标准给予补贴。停产、半停产企业未对在岗职工进行裁员,放假期间对职工进行培训经鉴定合格的.,按每人300元给予培训补贴,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财政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

“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毕业生操作说明 篇10

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申请操作办法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深府办„2013‟32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14〕37号)有关规定,制定本操作办法。

一、补贴项目

本办法涉及的补贴项目包括: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励、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补贴、见习单位录用奖励、免费职业介绍补贴等。

二、补贴标准和条件

(一)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

1.补贴对象和条件: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于毕业内在我市登记注册的中小微企业实现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已办理申请补贴备案手续并缴交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可申请一次性就业补贴。

2.补贴标准: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就业补贴。

(二)中小微企业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励。

1.补贴对象和条件:在我市登记注册的中小微企业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缴交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该企业可申请一次性奖励。

2.补贴标准:给予招用企业一次性奖励1000元。

(三)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保补贴。1.补贴对象和条件:在我市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招用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于毕业内)、或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已缴交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该企业可申请社保补贴。

2.补贴标准:按我市社会保险最低缴费标准对该企业为毕业生缴交社保部分给予1年期补贴。

(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1.补贴对象和条件:在我市登记注册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免费中介服务推荐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实际缴纳社会保险3个月以后,按实际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申请补贴。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获得公益性职业介绍经费,在公益性招聘活动中介绍毕业生就业的不得重复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2.补贴标准:每人5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

1.补贴对象和条件:经认定的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接收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以不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给付见习学员临时生活补贴,并为见习学员购买不低于每人每月13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之后,可申请见习岗位补贴、见习学员生活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

2.补贴标准:岗位补贴为每人每月300元,见习学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为每人每月13元,生活补贴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40%,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

(六)见习单位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奖励。

1.补贴对象和条件:见习单位吸收已登记的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后优先招用其就业,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实际缴交社会保险费6个月之后,可申请一次性奖励。

2.补贴标准:每录用1名见习学员给予500元奖励;

三、补贴申请原则

为确保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安全,避免故意骗取补贴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补贴申请应严格按照“先备案、后申请”的原则办理,备案期间受理机构应组织对岗位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四、备案流程

(一)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保补贴。

1.中小微企业的划型由企业自行核对、诚信申报。企业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所列的行业类型、人员规模、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条件自行核对确定自身的中小微企业性质,并提交上经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表、上一纳税证明。

2.用人单位招用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并签订劳动合同后,携带《劳动合同》原件、《深圳市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备案表》(招用单位盖章有效)和中小微企业划型材料前往企业注册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备案。

3.备案成功并自签订合同的当月起,连续缴交社会保险满6个月后,毕业生本人或用人单位可按照规定分别申请“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或“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社保补贴”。

4.备案成功后,所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再享受其它针对“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及补贴。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免费中介服务方式,推荐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携带《劳动合同》原件和《深圳市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备案表》(招用单位和中介机构同时盖章有效)前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注册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备案。

2.备案成功并自签订合同的当月起,连续缴交社会保险满3个月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按照规定申请“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3.备案成功后,所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再享受其它针对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

(三)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

1.见习单位接收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计划,携带《深圳市接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备案表》前往见习单位注册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2.见习计划完成后,见习单位可按照规定申请“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

3.见习计划进行期间,见习学员暂不能享受其它针对“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在此期间见习学员被所在见习单位录用并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见习单位可申请提前支付已发生时段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

(四)见习单位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奖励。

1.见习单位录用见习学员就业,携《劳动合同》原件和《深圳市用人单位招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备案表》(单位盖章有效)前往见习单位注册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

2.备案成功并自签订合同的当月起,连续缴交社会保险满6个月后,用人单位可按照规定申请“录用就业见习毕业生奖励”。

3.备案成功后,所录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再享受其它针对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政策。

五、补贴审批流程

(一)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补贴、中小微企业招用已登记的本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保补贴。

1.高校毕业生、招用单位到企业所在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补贴,申请时按所申请的补贴项目分别提交以下资料:

(1)《深圳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补贴申请表》、《深圳市用人单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审批表》及《深圳市用人单位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会保险补贴明细表》(招用单位盖章有效);

(2)中小微企业划型材料;

(3)用人单位银行账户。本市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实现就业的须提交毕业生个人银行账号。

2.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确认受理后的8个工作日内对企业登记信息、岗位的真实性以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缴交社会保险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3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和支付补贴。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

1.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注册地所在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职业介绍补贴,申请时提供以下资料:

(1)《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审批表》和《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职业介绍补贴明细表》(招用单位和中介机构同时盖章有效);

(2)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银行账户。

2.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确认受理后的8个工作日内对企业登记信息、岗位的真实性以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缴交社会保险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3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和支付补贴。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

1.见习期满后,见习单位向注册所在地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生活补贴、人身意外伤害险补贴及岗位补贴,申请时提交以下资料:

(1)《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审批表》及《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生活补贴明细表》、《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补贴明细表》、《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学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贴明细表》(见习单位盖章有效)。

(2)学员考勤、生活补贴发放、人身意外伤害险购买等凭证。

(3)见习单位银行账户。

2.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确认受理后的8个工作日内对见习单位登记信息、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以及学员考勤、生活补贴发放、人身意外伤害险购买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3天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和支付补贴。

(四)见习单位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奖励。

1.见习单位向注册所在地的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录用奖励,申请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深圳市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审批表》及《深圳市见习单位录用奖励明细表》(见习单位盖章有效);

(2)见习单位银行账户。

2.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确认受理后的8个工作日内对招用单位登记信息、岗位的真实性以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身份资格及缴交社会保险情况等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区就业服务机构复核。区就业服务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复核通过并经公示3日无异议的,报区人力资源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和支付补贴。

六、其它事项

(一)招用单位和见习单位可通过市人力资源保障局门户网站查询所招用人员的未就业登记记录。

(二)中小微企业的划型由招用单位自行核对、诚信申报。按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所列的行业类型、人员规模、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条件自行核对确定自身的中小微企业性质,并提交上经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表、上一纳税证明等。

(三)各补贴申请单位或个人应在申请条件满足后尽快办理申请手续,至每年年底前未提出补贴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受理该笔补贴申请;备案成功至当年底已不足补贴申请条件规定的时间要求的,顺延至下一办理。

(四)所招用人员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提前结束见习的,招用单位或见习单位应在补贴申请时如实向受理申请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报告并核减补贴人数。如发生恶意骗取补贴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上一篇:校本培训计划11-12第二学期下一篇:联保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