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2024-08-03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共12篇)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1

会仪小学:万勇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课外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

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课外作业呢?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调查十字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

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且写出分析报告,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道路交通安全、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这些作业,涉及阅读、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学生可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放学的路上察蝴蝶、树叶等。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

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任何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1、“套餐”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

2、“多味”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些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

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六、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如: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家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2

一、生活化作业,实践性学习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作用于生活,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的时候,将生活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是数学作业的真谛。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体会数学知识,并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乐趣。“生活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例如在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和长方形相关周长和面积问题之后,就可以还原到生活中的情境,告诉学生,老师家要进行装潢设计,对家里的墙面进行粉刷,可以给他们设计以下作业:1计算出需要粉刷的墙面长和宽, 以及一共需要粉刷的面积。2根据房屋的特点以及墙漆的市场价格,选择合理的材料进行粉刷,并计算出所需资金。 这样便很好地将数学中的问题引入了生活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粉刷,并与父母进行讨论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透彻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选择,这样便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小学生最缺乏的便是自我约束能力,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养成的,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虽然转化的过程相对困难些,但是严格地要求却是转化的必备条件。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格地要求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方面的严格要求,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业本使用严格。作业严格之前,教师应当保证作业本的使用严格, 特别是书写格式方面,虽然有的学生会反对,因为他们觉得把题目做完整才是重要的,但是无论学生怎么想,教师仍然需要对此严格要求。在作业本上,必须要求学生将作业的日期、题号、作业出处都标清楚,最后还需要有家长的签名,并且必须都是左边写题号,右边写题目,题目之间的分割线也必须都采用直尺画出。这样保证了作业的美观,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找到自己的错误。好的书写和作业本的严格使用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书面作业严格。作业本的使用严格是一方面,在做书面作业的时候必须有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做作业的质量程度上也不一样,很多学生做的作业总不能够满足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严格的基础上采取分层作业的模式,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作业要求。比如对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讲,对他们的要求首先就是作业本的使用格式规范,其次要保证书写工整规范,最后就必须逐渐提高正确率。这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就能够分成几小步进行严格的要求,这些待优生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明确作业目标,兼顾全面与长远

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外作业,不仅要督促学生做完,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给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应当有其目标性,使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不仅仅能够做对一道题,还能够做懂一类题。课外作业对学生来讲,除了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了解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学校里购买文具,在一些铅笔、本子等简单文具的购买中能够对人民币以及其中的加减法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另外在学习了“平面图形”这一部分内容之后, 就可以根据内容目标,让学生画出平面图的一些相似物品。这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容易的。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定下学习的目标,一步一步来, 不能急于求成。中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有很强的估算能力,能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并且对最后的结果能够给出自己的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38-02

目前,农村小学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接触儿女的时间非常少,根本无法督促孩子完成课外作业。在如今的教学实践中,那种拼时间,拼消耗的死盯蛮干的原始粗放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唯有高擎有效教学及至高效教学的旗帜,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有效教学,强调的是“四有”,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用。笔者以为教学质量的好坏有60%在课堂,有40%在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课外作业是由教师设计,让学生在家完成的一个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有部分老师在作业布置,批改与讲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有些老师片面搞“题海战”,作业量大,使学生疲于应付,产生厌做作业的心理。同时,作业量过大必然导致批改马虎草率,难以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

第二,大部分老师留的作业都是一样的。可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要为那些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而机械重复,而后进生也要为他们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很难的作业。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第三,部分老师不善于根据具体学情精选作业题,造成作业题针对性不强,学生训练的效益不高。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作业布置应该体现以下几点:

1.课外作业题不能照搬资料,不能重量轻质,一定要加以精选,提高针对性。

2.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家庭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作业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解题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倡导做好错题建库的工作。学困生一般都要有一本错题集,把作业中易错的试题订正在一本特殊的作业本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二次练习。

4.题在精不在多,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精选习题就是让课外练习直接为本课的知识巩固服务,去掉机械重复操作,务求通过课外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扎实、深入、灵活,习题的练习要直接为巩固重点、化解难点服务。例如,在六年级“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它的重点是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一些分数乘法计算简便,在练习时,先让学生尝试练习:(67+i)x5/67,(36+i)x11/36,再让他们说说算法,使学生知道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然后出示例题68X5/67,37xll/36,提示他们在计算前先观察、判断、确定如何变形使计算简便等,学生在学会分析归纳后再动手计算,这样的练习,难点分明,难关不攻自破。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习题,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充分发挥练习的效能,比如应用题练习要以变换条件、改变问题为核心,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深入认识应用题的结构,灵活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实现思维训练的目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体验成功,在练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在练习中要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识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考虑难易度,要精心设计一些“花时少、容量大、质量高、训练实”的练习,使学生做一题有一题的收获,在练习中悟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特别对学困生来说,经常体验成功能保持学习兴趣,树立信心。我们在习题课的设计时应注重习题的趣味性,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习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性的习题,一定会使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增长知识与才干的乐趣,真正使学生达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的境界。我们在习题的设计时还可适当设置陷阱,不要以完成练习为目标,对一部分练习要故意设置适度的障碍,或将练习进一步深化、拓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并给予学生意志与情感的鼓励,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品尝“苦思的快乐”,激发出潜在的意志力量,这种受挫后的成功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更能鼓励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6.适度指导和正确评价,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习题课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适度指导和正确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检查,一方面教师及时在练习中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调整原来的教学进程: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习题课中教师要正确处理练习的评价,教师在练习指导时,要及时收集教学信息,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指导,重点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如我在执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出示尝试题“0.065÷0.05”,且进行解题方法的初步讨论后,指导学生“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能够计算的可以独立计算,觉得还不能计算的和教师一起研究”,结果大部分学生自己开始独立计算,有7位同学不能尝试计算,到讲台前和老师一起研究,我与7名学生一起从“豆奶5角一袋,一元5角可以买几袋?”这个简单问题出发研究,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最后再收集学生在尝试中的多种算法进行讨论指导,这样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都理解了算理,教师在练习评价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反馈方式,如在口头评价时,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语言,使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学习成功的情趣体验,逐步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4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5

无论是在课堂作业、预习作业,还是课后拓展等作业的设计,均是教师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做作业,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在作业设计上存在训练目标单

一、题型单调、题意狭窄、题量过多等现象,致使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对之,就如何设计作业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设计需教师精心设计

设计作业是做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曾几何时,教师不再或者说很少自己去设计作业,这项工作完全被教辅代替了。

或许你要说,有现成的教辅不是更好吗?市场上有的教辅质量我们姑且不论,单从作业设计过程来看,设计作业必须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结合难点、结合学情。重点、难点一方面来源于知识的本身,另一方面还来源于不同学情和单节课的实际效果,而教辅无法也不能预计个性化需求,在实际使用教辅中,许多老师动有这样的体验,在批改作业时发现,题目不是太难,就是过易,还有错题、超纲题等。

还有,长期指望教辅这根拐杖,不利于教师形成有效作业观,也就是对作业效率与效益的自觉意识和追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能使作业达到系统化的科学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渐入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同时,也能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也远不是教辅所能赋予的。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具有连锁性: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所以“做”是“学”的基础。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势必要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考虑好作业的范围、要求和时机,从题海中精选,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和系统性,在作业形式上还可以有创新。另外,还可以针对学生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分层,调空作业难度,注重知识层次,由浅入深、易到难,使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在这样设计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业务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由于是自己编排的题,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会格外亲切,尤其是对自己精心设计的得意“小陷阱”会分外期待,期待学生“上当受骗”或“识破骗局”,第二天的作业讲评也会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作业设计是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备课到上课再到作业是环环相扣的,现在有的教师“备课靠下载,上课靠模仿、作业靠教辅”,这种方式是培养不出有个性的教师的。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精心批阅,是形成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教师通过批改作业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答案给出激励性的答复,从而形成学生学习的新发展点。

二、特色作业需让孩子快乐翱翔知识的海洋

创造性的特色作业,更具亲和力、吸引力,能为每一位孩子提供表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科学实践平台;能给每一位孩子提供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广阔发展空间;能启迪孩子们的智慧,让孩子快乐翱翔知识的海洋。

1、开放式作业

开放式作业设计要富有创意,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彻底消除作业只靠写、靠死记硬背、靠题海战术的弊端。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使单调、枯燥、乏味的作业变的生动、活泼、有趣。采用听、说、读、写、研、辩、演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把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技能的培养、创新与智能的开发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作业更具吸引力。

2、选择式作业

选择式作业就是作业内容不搞“一刀切”,讲究一个 “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各异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出差异性和层次性,使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能根据自身的水平选出适合自己的作业,从而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个性化作业

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突出 “趣”。小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善于挖掘,他就是无尽的宝藏。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自我体验与个性张扬中来完成知识的内在生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作业,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改精神出发,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与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与布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在作业内容上,对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加强布置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避免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同时要注意作业的综合化,注意作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

2、在作业量上,要求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

3、在作业难度上,不留过难的题目,不出偏题怪题。

4、在作业形式上,作业要少而精,应选择适量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业,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但这部分作业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尽量避免重复和烦琐的运算。

引文:

1、《中国教育报》2009年

2、《教育文摘》2009年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6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正日益突出。作为农村老师如何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课外作业就显示得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还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有效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量大,随意性大,且单调乏味。作业内容仅局限于课本,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形式只注重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课外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意义。课外作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本课题的研究,将探索出作业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标准,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促进语文课外作业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从而确保作业的效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让鸽是、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但能巩固课堂传授的知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今后能完成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提供智力支持和品质保证。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从国外看,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就形式多样,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听力作业、表演作业、实践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等。

从国内看,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课外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本课题实施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小学语文课外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研究以我校的三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阶段对语文课外作业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态度以及后续效应。

2、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研究教材,让语文课外作业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效能性,使学生“听、说、读、写、创”的能力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充分发挥。

3、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影响作业有效性的因素,制定出设计合理、有效的语文课外作业的方法和策略,确保语文课外作业训练富有实效。

四、研究的步骤及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学生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10月)

1、制定具体的、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作业设计方案。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职务姓名分工安排

课题组长:刘红英负责课题的组织与策划

课题组副组长:李红霞负责本课题的实施与开题工作,撰写开题报告与结题报告

成员: 张慧 张冬梅 周贵平负责本课题的材料调查,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材料

成员: 黄桂颖 许成锋负责本课题的材料分析研究,与本组其他成员合作拟定相关 论文

六、研究的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段和方法,总结作业现状,为制定具体改革措施做准备。

2、实验研究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不断进行新的作业设计形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又能减轻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策略。

3、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不断修改,最终形成成果。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三--六年级的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

七、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

1、实验研究报告

小学科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篇7

小学科学课外作业的设计, 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有所选择, 可结合以下几种作业设计形式进行。

一、家庭实验类作业

家庭实验类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出发, 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观察、实验、记录,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或发现与科学有关的一些问题, 大胆提出猜想, 并对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 进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类实验作业学生可以在家中完成, 氛围宽松, 便于近距离观察, 能多方面反复地实验和观察, 对实验现象记忆深刻, 通过实验的过程, 学生能领略到科学的神奇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再学习、再创造的热情。如, 学习《我们先看到了根》一节中“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这一内容时, 对于“根是否能够吸收水分”在一堂课中是不可能明显地让学生感受到的。这个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去做, 但是如果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方法做, 虽然可以观察到效果, 却没有在创新意识上对学生加以培养,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根是否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记录本上, 再通过实验观察, 一周后在班级里交流。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如学生设计的对比实验有“两个相同的玻璃杯装同样多的水, 一个杯子里放有植物, 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植物”、“选择一株带根的植物, 找一个盛水的玻璃杯, 把植物的根浸在水里, 在玻璃杯外壁的水面处做一个记号, 为防止玻璃杯中的水因蒸发而减少, 在水面上滴一层油, 在容器口加盖, 把盖切成两半, 中间根据植物茎的粗细挖一槽沟, 把茎夹在中间, 再把实验装置放在向光处, 过一段时间, 进行观察、记录、测量”等, 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二、种植、养殖类作业

种植和养殖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 小学科学课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种植和养殖活动, 从中获得直接感知, 发展技能和乐趣。如, 种植各种植物, 养殖蚂蚁、金鱼、蜗牛、家蚕等。只有学生亲自去种植、养殖, 去观察、测量、记录,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然后记录下科学的事实、数据,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这才是学生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加深学生对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了解, 使他们更直接地感受到自然界的丰富和神奇, 获得直接经验, 还可以更好地体验生命的意义, 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培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三、小制作、小发明类作业

小学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小发明类作业, 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 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 可根据声音的高低变化制作小乐器和土电话;四年级下册《电》这一单元, 可运用学习过的电路知识制作一个“我的房间电路图”;五年级上册《运动与力》这一单元, 可充分考虑各种力的综合因素“设计制作小赛车、测力计”等。这类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要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或废旧物品进行, 引导学生用相同的材料制作不同的发明, 引领学生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使他们在动手实验操作中学会使用恰当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新实验, 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专题研究类作业

专题研究类作业的设计, 是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作业设计, 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类型。专题研究对小学生而言, 不管前人是否已经做了研究, 只要是他们不知道而又想要知道的科学问题, 都可以给他们提供研究机会。如, 蚕的一生、纸、凤仙花的生长等专题研究, 师生根据教材拟定一个专题, 提出一系列的子项目, 再由小组或个人去研究。如, 关于纸的研究, 可以分成以下的小项目:纸的发明和古代造纸术、纸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对不同纸的吸水性研究、自己造纸等;又如, 调查学校周围噪声污染的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调查居民用电并提出节约用电的措施;调查当地煤、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自行车中的科学问题;观察并研究身边的小动物等。这些专题,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研究, 指导学生将过程和研究结果写成自己的研究报告。

五、时空观测类作业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时空观测类作业, 如六年级下册《宇宙》这一单元的“月相变化”一课, 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月相, 还要求学生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如果平时疏于观察, 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 (如定点拍摄记录) , 通过一段时间 (1个月) 内的连续观察、测量、记录月圆缺变化, 来获得感性材料, 同时还要提醒学生, 观察时要注意时间上的连续性, 每天都要定时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样才能获得完整、可靠、准确的资料, 为揭示月相变化规律提供依据。像这一类型的作业, 虽然比较烦琐, 观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还会受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 学生在连续一个月的观测中, 学会了观测和记录的方法, 经历了科学家研究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 掌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文献研究类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因此, 教师以作业的方式,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信息、整理资料, 就显得非常重要。信息的搜集同样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进行, 如三年级下册《磁铁》这一单元,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关于磁铁性质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方法, 同时也应该注重科学发展史的教育。从最早发现的“磁石”到“司南”, 再到指南针直至现在的磁悬浮列车的发明和使用, 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渗透, 使学生了解中外科学家对于磁现象的不懈探索和取得的成就, 从小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搜集科学信息资料, 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确定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主题, 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 再用各种方式表达、汇报成果。

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8

一、现状

调查表明,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根本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大部分学生对待作业是敷衍了事,质量往往是不尽人意。如何使学生抛弃不好的旧习惯,使学生喜欢做家庭作业,去钻研家庭作业,已成了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数学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学习负担逐渐加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监督,有的学生用各种手段逃避课外作业,要么作业忘了拿,要么作业本丢了或不动脑筋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多的存在客观问题。

1、作业一致,没有区别对待。

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起码要一两个小时,盲目的搞“题海战术”,作业布置时,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学生没有选择,不会的也要去完成。作业没有层次性,造成差生完不成或抄袭作业,而优生不能满足的现象,导致学生学生作业效果降低,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2、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大多数数学老师课外作业布置以计算为主,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借助纸笔完成,多要求个人完成今天的作业明天交,而且机械重复的较多。这种毫无趣味、拘于书本的课外作业,使学生苦不堪言,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家庭的因素,更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3、脱离生活,应用意识淡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应用意识。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教师设计作业时,从书本出发,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是写就是算。学生做作业总感觉到的是负担,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我认为关键是老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策略:

1、课外作業布置乐中求知,体现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57-28=29,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57小28,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又如教学完“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我们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孩子与同伴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学生乐意完成这样的作业。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2、课外作业布置要尊重差异,体现出层次性。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在整齐划一,课外作业尤其为明显,作业内容、要求一样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否则,会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选完成。

(1)5.4×72+5.4×28 (1.25+2.5)×4 ;

(2)5.4×99+5.4 7.5×10.1;

(3)7.4×5.6+7.4×5.4-7.4 8.4×7.2+0.84×28

此作业题,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这样的设计既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每一位学生在自选作业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作业的个性化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课堂,努力打破时空,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生活。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后我做了一些尝试。在教学时,我感觉学生的实践经验悬殊很大。调查后发现有些同学从来没参加购物,甚至从来没接触过人民币。于是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操作性作业。(当然事先要与学生家人打招呼,希望多给孩子购物的机会。)先每人发一张购物记录卡, 然后让学生回家后带着记录卡到超市去买东西。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不知不觉增强了实践经验,对于人民币的知识也巩固得比较好了。

又如学完“认识图形”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学过的图形,并将这些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将图形拼贴成美丽的主题图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确层面上,要让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 篇9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七上八下(猜一分数)2.不三不四(猜一小数)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

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虾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小组操作)[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

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

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

[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小组汇报:

生1: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18×5=18(元),2×6=12(元)(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七、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篇10

上会中心小学 张秀良

一、学习、研究、反思,不断提高科研素质,推进课题研究。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教改现状,明确教改方向。

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多篇文章。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课题组还每半个月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2、对照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研究与常规课相结合。

研究之初,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常规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来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反思,不断积累。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让老师对照课堂、对照问题、对照案例进行反思、揣摩、比较,提高课堂作业设计能力。教师们定期围绕课题在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学前后的初衷、感悟、设想等进行反思和交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撰写教后记,为今后参与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成果。

1、优化练习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学习的准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拓展,都需要借助数学习题和组织数学练习来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不断对“练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定位。在教学中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无效和低效劳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⑴增强趣味因素。

趣味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它不单单指给学生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一道有趣的题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实际上,教师恰到好处的一句妙语,幽默的教态,风趣的评价,优美的板书等也都能体现出趣味性来,就拿我们练习中经常看到的填空、判断、选择、应用题等来说,如果给这些“老面孔”加以“美容”,把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改写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连线题改为“手拉手”或“最佳搭档”;应用题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加问题表述的亲和力,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⑵体现生活数学。

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要让他们在来自生活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当然,我们老师在寻找体现生活数学事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活化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千万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避免牵强附会,忽视生活化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宗旨。

⑶注重实践活动。

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

⑷设计开放情境。一提到“开放”,很多人认为就是设计一两道难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其实不然,它可以课前开放,让学生搜集数学信息,为准备性练习做好铺垫,也可以课中开放,针对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从条件不完整,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策略不统一等方面来设计。还可以课后开放,迁移拓展。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⑸点拨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它们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另一条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宜看明。在练习环节上,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并注意结合具体环节点拨学生领悟这些思想,那么他们的素质将会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普遍应用的思想方法有很多,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代入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等。

2、改革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他们完成作业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3、其他成果。

⑴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课题组所以成员的努力,每位教师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组内与大家交流分享,使全体课题组教师受益匪浅。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⑵通过一阶段的实验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课题研究将教师们引领到了教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中。通过学习实践,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数学教研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活动,教师们研究热情高涨。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下阶段研究方向。

1、提倡学生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之我见 篇11

一、课外作业设计应体现生活性

“生活教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数学课外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生活的角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感性材料,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他们自己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都密切相关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使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例如,学习苏教版一年级的《分一分》这节内容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如下课外作业:(1)在课后自主参观学校附近或自己家附近的商店,想一想商店里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小动物,想一想哪些小动物是地上走的,哪些小动物是水里游的,哪些小动物是天上飞的。(3)找一找生活中的交通工具,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和水里航行的不同的交通工具。这种贴近生活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对所学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外作业设计应体现层次性

以往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都存在一刀切的现状,忽视了学生主体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在新课改背景下,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适合不同基础的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内容和形式,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不断激发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发前进。

例如,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内容后,我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了如下几道应用题:(1)11棵树,每2棵一份,能分成多少份,还剩多少棵?(2)46个同学去春游,每辆车可坐8人,一共要用多少辆车?(3)矿泉水每瓶4元,33元能买几瓶,还剩几元?通过布置与书本上例题相类似的题型,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牢牢记住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我设计了如下的应用题:(1)同学们按照“三男二女”的顺序出发了,全班共42个同学,排在最后一个的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全班共有几个男同学?几个女同学?(2) 小红有56张卡片 ,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通过适当地变换题型,略微提高作业的难度,来拓展中等生的知识面。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又设计了更具难度的应用题,如:有一些糖,比20块多,比30块少,平均分给8个孩子,还余1块。想一想,每个孩子可能分得多少块?一共有多少块糖?通过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练习重点,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三、课外作业设计应体现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具有童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体现出趣味性,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不再觉得数学作业是枯燥而呆板的,从而渐渐喜欢上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二年级的《位置与方向》后,我就布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每位同学在自家所在的位置观察并描述一下周围各有什么,将观察结果整理成图表形式,具体描述周围事物的位置和方向。很多学生都清晰地设计了一张图表,上面记录了自己家周围的事物,并且描述了大致方位。下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设计好的图表,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向同学介绍自己家周围的环境建筑,并通过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图表表达能否再调整得更合理、更有意义一些。通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布置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课外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表示事物的方向和位置,并且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一些有关实际事物方向位置的简单描述,帮助学生建立起位置与方向观念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活动中愿意学、喜欢学。

四、课外作业设计应体现探究性

设计合理的、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完《分米和毫米》后,我让学生回去查阅有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又该如何转换,应注意什么,熟悉常用长度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再例如学习完《认识角》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其中这样一道课外作业题:生活中有哪些是角,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的课外作业,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框架,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多花心思,不断地优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幸福和快乐。

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12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不仅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还必须贯彻于作业训练等各项课外学习活动中.

与此相违背的是:多年来, 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但普遍忽略课外作业练习的研究和改革. 很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然形式单一、陈旧, 主要以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 课外作业过多过滥, 简单重复、机械训练, 缺乏针对性、缺乏开放性, 不利于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现状调查分析

(一) 调查样本

1.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80%的学生感到压 力挺大 , 其中有60%的学生认为作业太多, 30%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偏大. 2. 应教师、家 长要求而 做作业的 学生占绝大 部分 , 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3. 82%的学生不喜欢书面作业, 更喜欢实践操作的练习, 也有 5%的学生喜欢口头作业.

4. 55%的 学生 更 加 喜欢 激励 性 的 评 语 , 34%的 学生 则 喜 欢分数制评价和星级评价, 也有 11%的学生喜欢等级制评价.

(二)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座谈交流.

(三) 结果分析

1. 内容上:以本为本, 脱离生活

学生对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往往只从本身意志出发, 忽略学生的心理需求, 因此作业形式单调, 书面作业是其唯一的形式, 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 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 没有选择权. 而在这样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作业面前, 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 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

2. 形式上:纸质为本, 缺乏实践

学生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 拘泥于教材, 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 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 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 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削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泯灭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 效果上:加重负担, 甚至厌学

作业评价单调. 数学教育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 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 应试教育倾向还是比较严重, 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设计数学作业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 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 关注动手实践, 适度倡导开放, 突出作业内容范围的开放性、学生作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答案的探究性, 作业评价要注重过程与创新、注重个人内差性评价.

三、基于“适性”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策略

(一) 形式上走向多样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 设计富有童趣性与亲近性的数学作业, 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 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 生动有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1. 游戏类作业

游戏是低年级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学生在游戏中边玩边学, 学中有玩, 玩中有学. 游戏式作业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中, 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作业. 如教学“分一分”后, 让学生回家以后, 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 用课上学到的方法, 给它们分一分类, 看一看有几种分法, 并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这种作业方式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乐"中练, 熟练了知识, 提高了计算能力, 而且也利于沟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 使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 激发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与支持.

2. 设计类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针对这一特 点 , 结合教学 内容特点 , 设计一些 画图式作业 , 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 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自己学校的平面图, 并用学过的图形来设计一下他们喜欢的校园, 并涂上颜色.

3. 情境类作业

小学生好奇心强, 对单一的作业不感兴趣,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应做到“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 通过多种渠道, 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的情境之中,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 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学习“24时计时法”后, 布置给学生以下作业:晚上自己睡下时看一下时间, 到第二天起床时又看一下时间, 算一算自己总共睡了多长时间;上学前, 看一看钟表是几点, 下午回到家再看看是几点, 然后说一说自己离开家多长时间;寒暑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息时间表.

(二) 内容上走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在作业中 揭示出知 识的应用价值,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 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所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是很有必要.

1. 生活观察作业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 学生对买东西有生活的基础, 对重量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掂一掂一千克苹果等水果的重量, 对台秤学生也有认识, 秤面上的1就是1千克, 2就是2千克, 但5千克对准的却是0, 学生有疑惑, 不知是5千克, 还是0千克, 为了让学生对台秤有更深的了解, 我让学生课后去商店, 观察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 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用的台秤和书上介绍的台秤有所不同, 但当台秤指针转了一圈后就是5千克.

2. 生活调查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运用多种知识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的数感. 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 我就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 根据调查的结果, 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这些有趣而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索的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 促进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 生活实验作业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如教学了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 课后请同学们先自己设计一份实验方案, 然后动手称一称、数一数, 最后算一算一亿粒米到底有多重, 如果你需要什么工具, 可以向老师借用. (2) 实验完了, 再请你想一想, 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那么我们全国上下人口一天大约可以节约多少粮食, 一年呢? (3) 对以上实验结论, 你有什么感想或建议? 这样我们就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 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 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完成作业, 就不会把它当作负担, 而是一种感兴趣的活动, 一种享受.

4. 生活探究作业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经验进行探究, 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 体验乐趣, 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如在学习了第6册统计图表之后, 我选择“今年建德市4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的小课题. 然后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象的分析与研究结果的展示.

①今年建德市4月份天气变化情况统计表: (图表略)

②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现最鲜明具体?

③根据表中数据绘制统计图? (略)

④从统计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分析出哪些情况?

这些形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 巩固知识, 知道除教材外还有许多获取信息的渠道, 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 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 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 方式上走向践行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设计作业时, 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 对同一个作业有不同的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这样就能使每一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时刻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作业设计的类型主要有:1. 基础型作业:包括书上的例题、做一做等最基础的习题. 这是为学习吃力的学生设计的, 并只要求他们会做、理解就行. 2. 自选型作业:一般是略有难度的提高题和发展题, 也可能是操作实践题,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 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带有自主性和开放性. 3. 个性作业:是指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特点所布置的不同作业, 可以是根据学生的优势来设置, 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来进行.

案例:教学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进行一定的计算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是必要的, 但往往纯粹的计算练习会比较单调枯燥, 学生兴趣不高, 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 在作业设计上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关、我是会计师:进行计算练习.

第二关、我是小医生:诊断错误练习.

第三关、我是小博士:拓展强化练习.

这样的层次性作业, 使每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数学作业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自信心, 并且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民主. 它解放了孩子的头脑、眼睛、时间, 使他们能想、能看、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 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个性、特长, 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奠定了基础.

(四) 评价上走向个性

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 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 合理、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 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如, 在复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 我设计了“画一画、算一算”的操作计算开放题:画一个周长为18厘米的长方形, 在图上标出数据, 并计算出你所画图形的面积. 这一作业的设计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一个长方形提供了机会. 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大, 有的学生设计的长方形面积较小, 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长宽是倍数关系的长方形, 等等. 这样的一些充满个性色彩的、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作业, 同学们既没有觉得多而乏味, 又取得了全面复习, 不同的人各有其不同方面进步提高的好效果.

四、效果梳理与后续思考

1. 数学作业 的设计更 加多维 , 确立了贴近 生活、新颖 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 学生数学课外作业内容更精, 形式更活, 正确率更高, 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个性的数学课外作业体系, 实现研究的预期目标.

2. 与作业设计相对应 , 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训练兴趣日渐 浓厚, 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通过学生成绩对比发现, 优秀率从20%提高到了51%, 不合格率从9%降低到了4%, 并且优秀率与合格率均分别比平行组高10%和4%以上.

3.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 教学中得到 践行 , 教师教学 设计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 课外作业中两者预设与生成逐步走向和谐, 学生练得轻松, 教师教得轻松.

上一篇:走进艺术博物馆教案下一篇:鼓励为题的初三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