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调查表

2024-05-27

农村党建调查表(精选8篇)

农村党建调查表 篇1

联系人:肖云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法学硕士、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邮箱:709262369@qq.comxyunlin@sohu.com

农村党的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一、填表人基本信息

填表人:出生年月:学历:职务:担任现职时间:担任村干部年限:调查时间:2010年月日

二、所在村概况

村名:省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办事处)村

主导产业:村民户数:共组户

村民人数:人(男:人;女:人)

主要荣誉:

三、党员基本信息

党员人数:人(男:人;女:人)

党员中高中及以下:人;中专学历: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

四、党的活动经费

2009年:元

(党费留存元;上级拨款元;其它:元)。2010年:元

(党费留存元;上级拨款元;其它:元)。

五、党员发展

2009年:人(两委干部人、组干部人、村学校人)2010年:人(两委干部人、组干部人、村学校人)主要标准:

六、村党支部的主要工作

①②③④-1-

七、你认为当前农村工作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①②③

八、村两委一年的可用资金

约元(其中:元;元;元)。

九、你认为村党支部开展工作主要的困难是

①②③

十、你认为你所在的村开展党的建设哪些方面有特色

①②③

十一、你所在的村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做法

①②③

十二、你所在村的干部有哪些主要的期待?

①②③

十三、你认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①②③

十四、总体评价你所在的村党的建设

①很有效②一般③缺乏实际效果

十五、总体评价党支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①很好,致富带头人②一般,可有可无③很差

您的联络方式:

农村党建调查表 篇2

“低保”制度把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乡居民纳入到稳定的保障政策之中, 不再作非经济因素的区别, 肯定了所有贫困者平等的公民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中国政府承担了在社会居民在遭遇生活困顿时提供“低保”的经济责任, 这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也是对“底线公平”的维护。在具体实践中, “低保”制度的实施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 如何确保农村低保申请人家庭收入核算的准确性, 完善低保政策的最低生活保障瞄准机制, 提高低保系统的瞄准效率, 降低人为裁定因素, 从制度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确保“低保”政策的公正性等。在低保制度的目标定位过程中, 准家计调查方法对提高制度目标定位效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1 准家计调查模型及应用

准家计 (PMT) 调查主要通过代理变量预测住户的收支情况, 同时又辅之以直接向住户询问其收支情况。相关代理变量包括:家庭结构、人口特征;人口规模;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 (文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住房条件 (住房结构与建筑材质、卫生间、厨房等) ;基本生活条件 (自来水等) ;资产拥有情况 (耐用消费品等) ;职业;产权状况等。其他直接询问的变量包括:收入状况;食品、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情况等。

准家计调查模型是一个节约成本的瞄准工具, 能有效预测福利水平, 并且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实施。它包含了多维度的贫困概念, 并采取标准化方式进行处理。多项前期研究结果显示, 如实施合理, 这项瞄准工具的瞄准效果良好, 且能提高透明度。通过准家计调查方式, 将福利资源的使用定位于最需要的人群身上, 并对其受益资格做出详细的规定, 体现出目标定位的选择性, 其本质即只向符合既定条件的申请人提供救济金或援助服务, 并确定救济金额。

2 受访低保户基本数据分析

2.1 家庭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115户低保户当中, 同时接受其他社会救助的有21户, 占低保户总户数的18.26%;低保户常住人口共228人, 户均约2人;教育程度为文盲者占42.69%;患病者占33.31%;残疾人士占24% (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占17%) 。可以看出, 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程度低 (42.69%) 、患病 (33.31%) 、残疾 (24%) 。100%的受访低保户反映, 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政府的救济标准偏低, “低保补贴不能满足家中的基本需要”。

2.2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新潮、时尚的耐用消费品走进越来越多的平常农家, 参照农村一般农户的情况, 低保户拥有的耐用消费品数量明显偏低。在115户低保户中, 2户拥有洗衣机, 占全部低保户1.74%;12户拥有电冰箱, 占全部低保户10.43%;2户拥有摩托车, 占全部低保户1.74%;32户拥有移动电话, 占全部低保户27.83%;44户拥有彩色电视机, 占全部低保户38.26%。其他新潮时尚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基本为零。而一般农户中每百户调查户洗衣机拥有量为26台;电冰箱为58台;摩托车为80台;移动电话为193台;彩色电视机为88台。其中移动电话的普及率最高, 其次为彩色电视机和摩托车, 每百户调查户拥有的微波炉为18台;生活用汽车为3台;家庭计算机为10台;中高档乐器为4件。 (参见表1) 。

2.3 家庭住房情况

近年来, 广东省大部分地方特别是粤西各市实行了“告别泥砖房工程”, 掀起了泥砖房改造的热潮, 农民住房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据统计, 一般农户户均住房面积约为95平方米, 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比重为70.4%, 砖木结构占29.6%, 新建住房中绝大部分是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而低保户新建住房为0, 户均住房面积63.68平方米, 其中砖木结构的住房面积占57%, 远低于当地户均住房面积水平和结构水平。

2.4 家庭居住条件

(1) 卫生设备使用情况。一般农户使用水冲式厕所的比例为62.5%, 使用旱厕的比例为7.5%, 简易或无厕所的比例为30%。由于经济条件限制, 低保户多使用旱厕或无厕所, 比例达到78.5%。

(2) 调查表明, 柴草仍是大部分农村家庭炊事使用的能源。一般农户使用柴草的农户所占比例为76.3%;使用液化气的农户占17.2%;以电为炊事主要能源的农户占4.8%;以煤炭为炊事主要能源的农户占1.7%。而89.62%的低保户使用柴草作为主要炊事能源。

(3) 由于自来水的普及, 大部分农村居民家庭已经饮用安全卫生用水, 一般农户使用自来水的农户比例为94.6%。而已经使用自来水的低保户也达到78.1%。

3 主要发现及政策建议

3.1 调查发现

3.1.1 农村生活水平普遍上升而相对差距加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 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对那些没有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保障基本生活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此次调查发现,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 肇庆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农户住房条件普遍改观, 村级交通更加便利, 现代通讯设施得到普及,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化家庭用品普及率大大上升。在保证生产和基本生活的前提下, 购买各种中高档家用电器成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但是, 也要看到, 在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以后, 肇庆当地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增大, 而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在此次调研的农户中, 年收入高的农户已突破百万元,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部分低保户家庭平均每天食品现金支出不到10元, 只能勉强度日。

3.1.2 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呈现多样化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 当前农村贫困群体致贫、返贫的原因呈现多样化趋势,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与教育水平, 自身劳动素质低下, 不能有效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 不能通过劳动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而致贫的人群;第二, 由于个人条件局限而致贫的人群, 包括由于生理上的年老病残而丧失劳动力, 难以获取基本劳动收入而致贫的人群;第三, 由于意外灾害和突发事件同时又缺乏制度性、政策性保障而致贫、返贫的人群;第四, 由于慢性病、重大疾病同时又缺乏制度性、政策性保障或者保障水平低下而致贫、返贫的人群。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多元化, 应按照“分类施救”、“分类施保”的原则, 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对因医疗、教育、孤老、残疾等特困状况应给予特殊救助, 以及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等意外原因造成临时困难, 难以维持生计的贫困人群也要及时做好救助工作。

3.1.3 农村贫困人口主体正在从温饱需求型转变成基本生活需求型

在过去, 人们将贫困的标准定义为“温饱”, 而现在, 如果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都可以归于贫困, 比如子女教育、医疗保障问题等。所以, “教育致贫”、“疾病致贫”是指在有限的可支配收入范围内, 教育支出、医疗支出等导致了家庭在经济上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样一种状况。贫困标准的变化导致农村贫困人口主体变化。从此次调查涉及的贫困农户的基本构成、致贫原因、现有扶贫政策及落实情况、亟需解决的问题来看, 农村贫困人口主体正在从温饱需求型转变成基本生活需求型, 主要体现在:

第一, 医疗需求。贫困人群中, 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十分普遍。尽管农村普遍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但是这一制度本身的“广覆盖、低水平”特征决定了农户的受益程度有限;特别是“先垫资、后报销”的支付方式也制约了农户使用新农合的积极性。调查发现, 农户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慢性病或大病病人, 医疗费用就可能使很多非贫困家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且由此很难在短期内摆脱贫困。

第二, 教育需求。大多数受访农户家庭总的可支配收入偏少, 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 教育支出依然是贫困农户的主要负担:进城务工农户子女需要交纳高昂的学位赞助费;在农村就读的农户子弟虽然享受9年制义务教育, 免除了基本学费, 但是杂费支出也成为了贫困家庭的主要负担。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据了较大比例, 一些中等收入的农户家庭也可能因支付一个子女上大学而致贫。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许多农户家庭选择让子女初中毕业后即进入劳动力市场, 成为家庭的收入来源。少数家庭甚至选择让未满16岁、初中未毕业的子女外出打工, 使得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可能出现代际传递。

第三, 农业生产的保障需求。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使农户的生产经营承受了极高的风险。农业生产周期长,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这使农业产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农产品供求弹性小又使农业面临相当大的市场风险, 加大了投资农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周期长、低收益等主要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脆弱性。在受访农户中, 果园因灾害天气失收、鱼塘养殖、山林种植等出现意外导致经营失败等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缺乏政策性保险赔偿, 农户因灾亏损、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依然存在。

第四, 保障水平与保障种类的需求。目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水平较低, 政策设置的低保救助条件比较严格, 加上低保保障水平较低, 使得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员并未申请低保救助。同时, 政府迫于财政压力, 往往不能满足所有符合救助资格的贫困人口的需求。同时, 对于未达到低保标准的贫困人群, 尤其是处于低保临界线附近的贫困人群, 以及遭遇突发性事件而产生的阶段性、暂时性贫困的人群, 不能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救助和帮扶。

3.2 政策建议

第一, 瞄准农村分类扶贫对象。民政部门需要根据新的扶贫标准, 深入基层农户, 依靠群众识别农村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 建立健全到户到人的贫困人口信息数据库, 因户制宜, 因户施策, 为实现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奠定基础。鉴于农村贫困人群致贫原因的多样性和动态性, 建议推行农村贫困人口分类扶持政策, 通过扶贫开发和保障制度“双轮驱动”, 全面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 通过扶贫开发项目扶持, 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脱贫致富;对没有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持久性贫困人口, 通过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 实行应保尽保;对于对突发性、阶段性、暂时性贫困人群实行应急救助, 帮助他们解决眼前困难。在此基础上, 加快衔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其他单项救助工作。在社会救济过程中, 注意多种社会保障制度结合, 合理解决贫困问题。

第二, 落实农村贫困人口教育资助政策。提高贫困人口基本素质, 需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 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继续巩固“普九”成果, 确保每个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子女都能完整地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实国家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中以上全日制教育的资助政策, 完善贷款助学方式。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实行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的政策。实行农科教结合,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 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

第三, 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构建市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举措, 对于加速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加强信用社会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政府应通过有关法律法规, 以符合地方实际的传统农险和特色农险为重点, 将参与农业保险与其他农业优惠政策相联系, 为农民的广泛参与提供利益诱导机制, 从而使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具有某种强制性。同时, 通过宣传和试点, 增强农民群众特别是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保险意识, 锁定农业生产风险, 促使种养大户和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土地流转和产出, 从而加速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第四, 动态调整保障标准。由于贫困标准低, 致使相当部分本应享受政府和社会关爱帮助的“穷人”被排除在帮扶对象之外, 人为地阻碍了这部分人生活福利的改善。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标准还会继续提高。2011年,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约合355.6美元)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相较于2009年的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的标准, 新标准提高了92%。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即便对于大幅提高后的扶贫新标准, 受访低保户认为, “还是不够”、“还是偏低”、“不能满足家中的基本需要” (占受访低保户的100%) 。政府在确定农村贫困线的基础上, 逐年根据物价指数对其微调, 同时, 多管齐下, 多渠道扶贫, 落实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惠政策,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努力提高“参合率”,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大病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 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大病救助制度。

第五, 提升贫困群体的脱贫能力。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 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及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点工作。增强农村家庭支付能力,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改变政府原有的输血式扶贫模式, 通过经费和制度保障, 开展知识、技能培训, 促进农业、农民的现代化, 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坚持直接到户与间接到户相结合, 提高能力、增加收入, 对于能够直接到户的扶持项目和资金, 要坚持直接到户, 提高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暂不能直接到户的扶持项目和资金, 要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确保贫困人口优先覆盖、优先受益。提升贫困群体的脱贫能力对于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转变劳动力结构、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准家计 (PMT) 调查主要通过代理变量预测住户的收支情况, 同时又辅之以直接向住户询问其收支情况。在具体实践中, 准家计调查方法可以提高低保系统的瞄准效率, 降低人为裁定因素, 从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确保“低保”政策的公正性。文章基于肇庆农村部分地区的准家计调查结果, 将低保户与一般农户的家计情况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肇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 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准家计,农村低保户,一般农户,肇庆市

参考文献

[1]王卫群.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J].老区建设, 2009 (21) .

[2]卫松.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4) .

[3]张爱萍.把促进农民就业与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途径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08) .

[4]赵福昌.农村低保制度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7 (15) .

[5]韩震, 袁飞.当前农村低保制度缺陷及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 2011 (20) .

[6]王先菊, 司建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学, 2007 (06) .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 篇3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乡流动;留守儿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南北之间、内陆与沿海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这就致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而走进城市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少年时代是人类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可是留守儿童在这一时期由于大多数是祖辈照顾父母无法履行监护角色,农村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生活等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成长的重要时期缺少了父母亲的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是非常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失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些也许还会走上青少年犯罪的道路。

因此,2012年暑假,外国语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一行人来到了陕西周至县对当地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期间我们与当地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水平,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再者就是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范围内挨家挨户走访,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当地留守儿童家庭面对面交谈,以周至县为例调查研究当今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很少有时间同他们沟通交流,父母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要求,并且占比例较大的隔代教育往往都不尽如人意,从而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学习生活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在留守儿童身上都有一定的集中体现。留守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他们外出打工,虽然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监管,但肯定同父母的监管有一定的不同,这就使留守儿童遇到麻烦时会感到柔弱无助,在心理上就会使他们内心封闭,性格柔弱内向。大多数儿童都具有攀比的心理,父母不在身边会使他们觉得自己好像缺少额坚强的后盾,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比较的话就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在学习上也因为缺少了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导致他们荒废学业,上网成瘾,学习成绩较差,更有的留守儿童甚至无法正常完成义务教育的学业就开始流落社会了。同时,父母不在身边,也会使留守儿童独自在农村时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产生寂寞无聊心理。更为严重的是有一定数量的孩子很难理解父母的行为,认为父母没有能力导致家里贫穷从而产生怨恨情绪,产生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缺失同样也会影响到父母的工作状态,孩子无法理解父母的艰辛造成父母无法专心工作,影响工作效率。这也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从调研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问题涉及社会各界各个方面,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一起想办法解决留守儿童这个现阶段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

通过调研我认为,社会各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应该对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创造一些优惠便利的条件。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是流入地政府的责任。明确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责任,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同时也应该打破户籍制度,实行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无条件接受义务教育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城乡人口特别是人才的跨区流动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义务教育体制相应的得到一定的调整,建立健全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的解决,为其解决提供可能的便利条件。具体来讲就是流人地城市教育部门应该将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流入地城市义务教育管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应由专人负责。再者,各级教育部门应与有关部门为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提供一定的优待。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之内,为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提供可能的便利,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其次,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关心。工作挣钱养家虽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子女的成长发展。在外打工虽然艰难,但也要尽量定期同子女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毕竟,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亲戚与父母相比对孩子的影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期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村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4

——汉中地区情况

尊敬的同志,您好!

我们是陕西理工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的学生,为了完成我们本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做此次调查。在此承诺:此次调查属于学科调查活动,所有信息和数据只用于研究之用,对您的个人信息绝对保密。感谢您的配合!

1.您家有几个孩子?()A一个或以下 B两个 C三个 D四个或以上

2.您对计划生育有何看法?()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3.您家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如何?()A小学及以下 B初中 C高中 D大学及以上

4.您如何看待女孩的受教育问题?()A有必要 B没必要 C无所谓

5.您家每年的平均收入大约为多少元?()A1000-5000B5000-10000C10000以上

6.您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A种地B打工C政府救助D个体经营

7.您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支出途径是?()A子女教育B家人基本生活C治病就医D其他

8.减免税收及义务教育费用对您的家庭生活影响?()A很大B一般C没影响

9.家庭主要交通工具()A、自行车 B、公交车C、地铁D、私人轿车

10.家庭成员是否经常一同旅游()A、是B、否

11.您有医疗保险吗?()A有B没有

12.您会定期去医院体检吗?()A会B生病了才去C根本不去

13.您在生病时常采取哪些措施?()A去大医院B去村卫生所C凭经验自己治疗D靠占卜

14.对那些自称的“仙姑”“大师”您有什么看法?()A十分相信B不太相信C一点不信

15.您有哪些业余生活?()A打扑克、打麻将B看电视C闲谈D其他

16.请问您家庭用今年医疗花费是多少()A、500元以下B、500-2000元C、2000元以

17.您对退耕还林有何看法?()A同意B不同意C无所谓D其他

18.您村村委会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吗?()A是B不是

19.您知道国家新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吗?()A知道B不太清楚C根本不知道

20.您知道的国家政策都是从哪些渠道得来的 ?()A电视上B报纸上C村委会D其他问卷

完毕,我们将信守承诺并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谢谢!

农村婚庆市场需求现状调查表 篇5

尊敬的先生/女生:

您好!我是杭州瑞雅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的成员,目前正在开展农村婚庆市场的调研实践工作,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帮我填写以下问卷,我将不胜感激!问卷调查结果对我们公司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婚庆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继续进行研究的资料基础,衷心感谢你的支持。调查表不会要求填写您的个人信息,不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任何不便,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请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用红色标记,谢谢!

您的性别

您的年龄

1.您结婚了吗:

□已婚□未婚

2.您觉得您婚礼办的好坏对您影响大吗:

□大□还好□无所谓

3.您愿意在婚礼现场布置及形式上花钱吗:

□愿意□视情况而定□不愿意

4.您觉得办一场好的婚礼麻烦吗:

□ 麻烦□不麻烦

5.在您结婚时是否愿意请婚庆公司帮忙:

□愿意□看情况而定□不愿意

6在您了解范围内,您觉得目前婚庆公司的收费你们能否接受 :

□偏高□一般□可以接受□不能接受

7.您愿意尝试与传统不一样的婚礼吗:

□愿意 □ 不愿意

8.您想拥有与众不同的婚礼吗:(可多选)

□想□不想

9.您愿意在婚礼当天现场布置,舞台搭建,婚礼演出花钱吗:(可多选)□愿意□不愿意

10.:根据第9题,你愿意花费多少提高你的婚礼档次

□1000到5000□5000到10000□10000到20000□20000以上

11.现在有一个专门做农村婚庆的婚庆公司,愿意给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婚礼,且收费比目前婚庆公司的一半,你愿意尝试吗:

□愿意□不愿意□可以尝试

12.为了更好的为农村婚庆服务,您认为该我们婚庆公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知识问卷调查表 篇6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为充分了解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深入传播和普及农村环境卫生知识,更好推进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进我镇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本问卷调查表,请您认真填写,谢谢!

一、基本信息

所在村:,所在组:。家庭总人口:。

二、相关政策(可多选)

1、2012年,中央()提出了“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完善以奖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乡同治”。

A、1号文件B、2号文件C、3号文件D、4号文件

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是()。

A、一化三基 B、三比三看 C、四清三基二统一化D、四抓三创二提一争

3、“四清”是指()。

A、清洁家园B、清洁水源C、清洁田园D、清洁水源

4、“三基”是指()。

A、农村基本不见垃圾B、基本消除马路市场

C、农村基本完成“四改”D、农户基本卫生

5、“二统”是指()。

A、农村垃圾统一处理B、集镇污水统一处理

C、保洁员统一聘请D、垃圾统一焚烧

6、“一化”是指()。

A、绿化B、美化C、亮化D、集约化

7、农村基本完成“四改”中的“四改”是指()。

A、改水B、改厨C、改厕D、改圈

8、“三边”绿化中的“三边”是指()。

A、路边B、屋边C、水边D、田边

9、我县计划用()年时间,全面实现“四清三基二统一化”工作目标。

A、1年B、2年C、3年D、4年

10、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就是要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让广大群众(),使广大农民拥有文明、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A、喝上干净的水B、呼吸新鲜的空气C、吃上放心的食品D、住上舒适的房子

三、环卫知识(可多选)

1、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A、很有必要B、可有可无C、没必要

2、你对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C、不知道

3、你本人是否会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A、会B、看情况C、不会

4、你是否愿意缴纳垃圾处理费或卫生保洁费?()

A、愿意B、不愿意C、不知道

5、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A、很有必要B、可分可不分C、没必要

6、下列垃圾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属于有害垃圾的是(),属于厨房垃圾的是(),属于其它垃圾的是()。

A、废纸、塑料、玻璃瓶子、金属和布料等.B、废电池、废灯管灯泡、农药瓶、过期药品等

C、剩饭剩菜、煤灰、菜根菜叶、果皮等

D、除以上三种以外的生活垃圾和砖瓦、陶瓷、渣土等建设垃圾

7、在垃圾收集和处理方式上,可回收垃圾应该(),有害垃圾应该(),厨房垃圾应该(),其它垃圾应该()。

A、单独收集,存放在家中,由农户自行卖出或保洁员上门收集

B、投放到村、组专用有害垃圾桶内,由镇、村统一送县无害化垃圾场处理

C、存放在家中厨房垃圾桶内,由农户自行沤肥,还田还土

D、投放到家中不可回收垃圾桶内,由村、组集中处理或自行填坑、填埋

8、清洁家园工程要求农户和个人做到(),确保农户庭院清洁卫生。

A、杂物不乱放B、垃圾不乱丢C、污水不乱泼D、墙面不乱贴E、车辆不乱停

9、清洁田园工程要求农户和个人做到(),确保田间清洁干净。

A、无化肥、农药包装袋和农膜废弃物B、推广秸杆还田,严禁焚烧秸杆

C、严禁使用高效剧毒农药D、铲除田间外来入侵生物(革命草、水浮莲、福寿螺等)

10、浣溪镇以“四个挂钩”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是指()。

A、对月排名连续两次后三名与“一事一议”挂钩。

B、对年度内三次排名倒数第一与“使用干部”挂钩。

C、对年度内考核总排名倒数第一与“评先评优”挂钩。

D、与镇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

四、您对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可另附页):

家长签名:

参考答案

二、相关政策(可多选)

1、A2、C3、ABCD4、ABC5、AB6、A7、ABCD8、ABC9、C10、ABCD

三、卫生知识(可多选)

农村党建调查表 篇7

姓名:_______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

文化程度:_______职业:_______电话:_______

单位:_______通讯地址 (含邮编) :_______

1.对本期封面设计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不好 (建议)

2.对本期内文版式设计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不好 (建议)

3.对本期栏目设置的评价:□很好□较好□一般□不好 (建议)

4.您最关注的栏目是:理由:

5.您认为本刊栏目哪些需要调整 (删减或增加) ?

6.您希望本刊增加哪些方面的内容?

7.您拿到杂志后的阅读情况如何?□全部阅读□大部分阅读□少量阅读

8.您对杂志的整体满意程度如何?□满意□一般□不满意

9.您是否将订阅本杂志?□邮局订阅□编辑部订阅□不订阅

10.您认为本刊还有哪些不足, 您对本刊有何建议?

农村老人自杀现象调查 篇8

“他很久以前就开始计划自杀了。”刘燕舞后来听说。待人们发现时,林木文已经没有了呼吸。在这个距湖北武汉不到100公里的村庄里,村民猜测老人自杀的原因是与儿媳妇失和。“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一名村民对刘燕舞说,“这样死,还‘体面’些。”

那是2008年,刘燕舞所在的研究团队在湖北省京山县进行田野调查。当问到村庄里有没有老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时,得到最多的回答竟然是:“我们这里就没有老年人正常死亡的。”

这也成为刘燕舞研究农村老人自杀现象的开端。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他发现,林木文的悲剧不是个案,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他用驻村400多天的调查数据,画出了一条“农村老年人自杀率”的曲线: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不久前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跌至世界最低行列”,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中国的自杀率总体上是在下降的。”劉燕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然后换了一种沉重的语气说,“但是,农村老人却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

比起亲儿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更可靠

林木文的死,并没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激起多少波澜。甚至,老人曾当过村支部书记的儿子,也没有像刘燕舞以为的那样责怪妻子,而是“很坦然”:“人总是要与活人过的,难道还与死人过日子不成?”

刘燕舞说,自杀在当地被视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村民们觉得犯不着议论并得罪他的儿子,“死了的也就死了”。

不仅是普通村民,乡村医生对待自杀的态度往往和村民一样,“将其看作正常化的死亡”。特别是当老人得了疾病又“磨不过”,选择自杀,乡村医生“都不觉得这是自杀”。

这让刘燕舞一行人震惊不已。“越是平静,越是让人不寒而栗。”刘燕舞的师兄杨华说,他们刚开始访谈老人自杀案例时,往往气愤得不行。一次访谈一个老太太,3天后老太太和媳妇吵架自杀身亡。学生们参加了老人的葬礼,眼睛死死盯着谈笑风生的老人的家人。

倒是老人比这群年轻人看得开。“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一个柴姓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满是疑惑的刘燕舞,“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实际上,老柴还有两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大儿子在镇上工作,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在镇上有楼房,一个在村里盖了楼房。但是7年来,老柴一直和腿脚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倾斜得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

与刘燕舞一起调研的,还有另外40来个师生,他们分成10个小队,驻扎在湖北京山县10个不同的村子里。他们都是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老师和博士生。

在京山调查的半个月里,有村子又发生3起老人自杀事件。经统计,各村去世的老人中,死于自杀的比率高得惊人,“至少30%,还是保守估计”。

刘燕舞慢慢发现,林木文的死,并不算严重或者惨烈。在过去6年的调研里,他听到的故事“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不少老人,因为行动困难,拿不到药水瓶也站不上板凳悬梁,便在不及人高的窗户上,搭起一根绳,挎住头,蜷起腿活活吊死。有两位山西的老人,儿子不给饭吃,还屡遭媳妇打骂,头朝下扎进家里的水窖中。“这些都是有必死的决心的。”刘燕舞分析道。他还记得有人跟他介绍说,一位老人要自杀,但怕子女不埋他,便自己挖了个坑,躺在里面边喝药边扒土。

这样的案例接触多了,刘燕舞不禁叹息:“很多故事村民嘻嘻哈哈跟你讲,但都悲惨到难以想象。”这个脸被晒黑的青年学者说,“有时候会有股想逃离的感觉,就觉得这个世界不属于我。”

在农村老人寻死的故事里发现“他杀”的影子

更让刘燕舞等人震撼的,是在农村老人寻死的故事里,发现“他杀”的影子。

杨华了解到,有一对老年夫妇,同时喝农药自尽。老太太当场死亡,老爷子没死,但家属并不送到医院。第二天家里人给老太太办丧事,就让老头躺在床上看。第三天,老头命毙,就着为老太太办丧事的灵棚,立马又为老头办了丧事。

还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现代性讲究市场理性,讲究竞争,看重核心家庭的利益最大化。”刘燕舞解释道,当农民之间,甚至一家子父子、兄弟间都开始按市场的思维方式处理关系,人们开始算账。

不少人跟刘燕舞讲过给老人治病的账:假如花3万元治好病,老人能活10年,一年做农活收入3000元,那治病就是划算的;要是活个七八年,就也不太亏本;但要是治好病也活不了几年,就不值得去治。

在不少老人心里,这笔账的算法也是成立的。“农村自杀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带有‘利他’性质。”杨华将农村自杀老人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利他型”的老人最多,他们倾向于为子女着想。

“这些老人不想变成子女的累赘。”杨华说,“自杀的后果也将给子女带来收益。”甚至,他们即便自杀还处处为子女着想。他们有的不会在家里自杀,而是选择荒坡、河沟,帮子女避嫌;或者与子女争吵后不自杀,待到关系平静后才自杀;还有两个老人都想自杀,也不会选择同一天或同一屋自杀,而要错开时间,以免对子女家庭产生不好影响。

nlc202309040103

刘燕舞认为,如果不到万不得己,老人都不会轻易选择自杀。“一些老人说,宁在世上挨,不往土里埋。所谓‘利他’的表象背后,实质上更多的是绝望。”

刘燕舞的老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将这种己然形成的“自杀秩序”归因为“代际剥削”:自杀的老人们年轻时“死奔”(干活干到死),给孩子盖房、娶媳妇、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务”,丧失劳动能力,无论是物质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馈却少得可怜。

“被榨干所有价值后,老人就变得好像一无是处,只能等死。”贺雪峰说。

在“代际剥削”大行其道的地区,与之伴随的,是农村老年人自杀潮的出现。特别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突出明显。

刘燕舞将这种自杀潮的出现称为病态。“2000年以后,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升高特别快,且水平极高。”刘燕舞不无忧虑地说,“用‘极为严峻’来判断这一形势并不为过。”

刘燕舞认为,在病态的自杀潮背后,更多的是经济高度分化后,给中年人带来的集体焦虑,那就是他们如何在市场社会中轻装上阵,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并胜出,无疑,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我自己负担都这么重,我哪能顾得了老的?”一些访谈农民直白地告诉刘燕舞。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每年,刘燕舞有3个月在农民家中做田野调查。据贺雪峰介绍,整个中心每年的调研时间有4000天,“平均每天有10个人在乡村做访谈”。

“我在全国跑的感觉是,随着现代性的侵入,传统性的没落,各地农村都在向京山的方向靠拢,只是严重程度不同。”刘燕舞说。

与他们的调查一同跑步前进的,还有中国的老龄化水平。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新聞发布会上透露,截至去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己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去年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

这意味着中国仅老年人口数,就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去年己达到2300万人。而且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而据刘燕舞介绍,在农村自杀的老年人中,有六成多集中在70岁以上年龄段。“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京山的今天可能是很多地方的明天”。

许多尚未踏入老年的中年农民,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明天做筹算。他们在完成“人生任务”的同时,不再指望养儿防老,而是留着部分积蓄购买商业保险。在法治意识较强的东部地区,有的老人向法院起诉子女应尽赡养义务。

据刘燕舞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换句话说,要减少老年人非正常死亡,就要解决三个问题: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

刘燕舞建议,缓解当前矛盾,可以建立一种“新集体主义”,通过半市场化、半国家化的居家养老,来缓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和医疗矛盾。“要治本,还是要给农村和乡土文化存在的合法性”。

国家推行的新农保每月只有55元,却让不少老人有了盼头。“那就先不自杀了,再挺两年。”不少老人对刘燕舞说,“终于有人管我们了。”

另一方面,贺雪峰在湖北洪湖、荆门等地,陆续发起、成立了4个老年人协会。协会由老人们自发推选会长和理事,村里有老人过80大寿,协会去送块长寿匾,有老人病了,协会去看望,有老人过世,协会去送花圈……据当地老人说,有了协会,村里“挂面条”(上吊)的老人少了。

研究了6年农村老人自杀,刘燕舞最大的希望是这一问题能引起关注。“老人们应该活得舒服些,能从容幸福地面对死亡,能走得有尊严点,而不是采用非常规的手段,那太悲凉了。”刘燕舞说,“人都会老。”

“事实上,多数自杀身亡的老年人,其实是不想死的。”刘燕舞还记得2011年冬天去应城农村做访谈的情景。在他去的头一年,离他住处不远的一户人家,照料着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那年年底,子女们商量,给老人断水、断粮,希望他在年前死掉,“免得过年家里来客人,屋里臭烘烘的”。

这是个倔强的老人,“拼了命地活下去”。他躺在床上嗷嗷大骂,抓起粪便在屋里到处乱扔。一直坚持到大年初一,老人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上一篇:虚词教案下一篇:澳大利亚考察邀请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