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一回事吗?

2024-07-01

教学设计和教案是一回事吗?(共3篇)

“丞相”和“宰相”是一回事吗? 篇1

“丞相”一词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秦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改称为相。

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明初,中书省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力极大。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并下令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至此,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被废除。

“宰相”则并不是我们历史上存在的官名,它是泛指最高的行政长官,通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西汉的丞相陈平说:“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所以它的官名随着朝代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司徒、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可见,“丞相”是具体的官职名,“宰相”则是指最高的行政长官。但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丞相”和“宰相”区别并不大,以至于经常被混用。

——《国学常识全知道》

眼压与血压是一回事吗? 篇2

山西 邱和平

邱和平读者:

眼压和血压是两回事。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常以上肢肱动脉测得的血压为代表。动脉血压由心室收缩和周围动力所形成,与动脉壁弹性、循环血流量和血液黏稠度有关。动脉血压在心室收缩时最高,称收缩压,在心室舒张时最低,称舒张压。两者之差称脉压差。正常人血压一般不超过140/90毫米汞柱。收缩压可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日常生活中,血压可有微小波动。测血压是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之一。保持良好心态,营养平衡、适当锻炼有助于减少血液中胆固醇沉积、延缓动脉硬化,使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

眼压则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其中晶状体和玻璃体的体积较恒定,产生的压力也较稳定。房水則由眼睫状肌上皮细胞不断产生,通过眼内房水循环系统由虹膜吸收,因此房水的压力有波动。正常的眼压主要取决于眼球内房水的生成和流出的动态平衡。正常眼压有10~21毫米汞柱。眼压大于24或小于8毫米汞柱均为异常,分别称高眼压与低眼压。还有,眼睛昼夜中的最高和最低眼压值相差8毫米汞柱,或双眼眼压之差超过5毫米汞柱,称为病理性眼压。病理性眼压是引起视神经、视野损害的重要因素。

眼压或高或低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眼内组织和视觉功能,其中尤以眼内过高为甚。我们平常所说的青光眼就是由于某种原因使房水产生过多或排出减少,引起眼压过高所致。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有一定遗传倾向,对视力有相当大的影响,严重者可致盲,需药物和手术治疗。医生建议你定期复查是正确的。

脚气病与脚气是一回事吗 篇3

半个月前,我在公共浴池洗澡时使用了公用的拖鞋。数日后,我出现了脚趾间皮肤剧痒、糜烂、有恶臭味等症状。有人说我是患了脚气,并让我外用龙胆紫或脚气粉等药物进行治疗,也有人说我患的是脚气病,除了局部用药,还要口服维生素B1进行治疗。请问,脚气与脚气病是一回事吗,应如何治疗?

陕西 刘文达

刘文达读者:

人们经常将脚气病和脚气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一、脚气病也叫维生素B1缺乏病。我国在隋唐时期已经有“久食白米可发生脚气病”的记载。维生素B1也叫盐酸硫胺,是糖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对神经传导也有直接作用。该物质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1,在早期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便秘、烦躁、易疲劳、睡眠障碍、体重减轻等症状。该病患者的病情若进一步发展,还可发生感觉过敏或迟钝、痛触觉减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行走困难、肢体远端肌肉萎缩、垂足、垂腕、蹲坐后起立困难等症状,并可发生脚气病性心脏病和脑型脚气病。人们在患了脚气病后除了应改善饮食结构(如多吃一些燕麦、花生、蔬菜、牛奶等食物)、保持日常饮食的多样化以外,还应口服维生素B1(每次服10毫克,每日服3次),并可加服酵母片及其他B族维生素。病情严重的脚气病患者,应肌肉注射维生素B1,每日注射100毫克,可连续注射7~10日。

二、脚气也叫足癣,是一种足趾间皮肤的真菌感染。该病可分为3种类型:①糜烂型脚气:糜烂型脚气好发于足趾间。此型脚气患者的足趾间可有潮湿、皮肤发白或起小水疱等症状,剥去患处皮屑后可见到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患处有奇痒。患者可因反复搔抓患处而继发细菌性感染。②水疱型脚气:水疱型脚气好发于足缘部。此型脚气患者的足部可出现一些壁厚饱满的小水疱(也可融合成大水疱),其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患处有奇痒。患者在搔抓患处后可继发细菌性感染。③角化型脚气: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部。此型脚气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粗糙、干燥、角化脱屑、易发生皲裂。角化型脚气一般不会出现水疱及化脓,其病程缓慢,常可多年不愈。

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不但可使患者继发手癣和甲癣,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那么,人们在患了脚气后应如何治疗呢?

1.糜烂型脚气:此型脚气患者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1%的雷佛奴尔溶液浸泡患处,再外涂龙胆紫或脚气粉,每日用药2次。待患处潮湿糜烂的症状减轻后,可改为外搽脚气灵或脚癣药膏进行治疗,每日搽2次。

2.水疱型脚气:此型脚气患者可每日用热水泡脚,再外搽克霉唑癣药水或复方水杨酸酊剂,每日用药1次。待患处潮湿的症状减轻后,可改为外搽脚气灵或脚癣药膏进行治疗,每日搽2次。

3.角化型脚气:此型脚气患者的用药应以膏剂为主。可外搽复方苯甲酸膏(或与复方水杨酸酊剂交替使用)进行治疗,应每日早晚各搽药1次。患者在涂药后可将患足用塑料薄膜包扎一段时间,以便使药物浸入厚皮,促使厚皮剥脱。

上一篇:新学期作文550字下一篇:xx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