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学科体会

2024-05-17

摄影学科体会(精选9篇)

摄影学科体会 篇1

学号:

班级 : 姓名: 指导老师:杨春明

学科体会

短短的十几节课程就快要结束了,竟有些不舍,起初选这门课时并不是对摄影方面很感兴趣,只是想混个学分,又想到摄影这种活动是比较有技术性的,还得要求各种配套设备,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这些东西,对于这样一个陌生的课程,只是抱着一个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感觉竟在几节课之后发生了转变„„

原来老师讲的不是生涩难懂的摄影技术方面的东西,而是拿生动的图片展示给我们,我们讲解这些图片的故事和由来,后来我发现,老师展示的每一张图片不仅仅是张简单图片而已,每个背后都还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催人泪下,或激人上进,或发人深省„„而故事总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淡化,甚至慢慢逝去,如若想留住这片刻的画面须我们去记载,文字是一种办法,这种办法却略显苍白,文字留给观赏人更多的是遐想,观者也不免会强加自己的理解于故事,给原来的故事蒙上一层面纱,使真实的场景难以重现。此时,相比文字,图片却成了这一故事扩展和传承的更好办法,图片鲜明直接,更具有表达力,观者能直接明其意,读到故事的真实情况,假若配以文字,那将是更好的组合。

照片也不仅仅是一种纪实,纪实的照片完全沦落为新闻图片,除此之外,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照片是富有美感的,例如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些的景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如此美景,肯定会让人陶醉其中,假如此刻我们眼前有这样的景色,我们肯定会流连忘返的,摄影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留下美景的机会。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来,这样我们就有永久保存这美景的机会了,后日里翻出来看一眼,重新感受这美好景色的同时,也记录了自己曾经的足迹,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迷恋摄影的原因。因为爱记录生活和美,所以爱摄影,而因为摄影记录了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它,发现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而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培养了美的性情,陶冶了个人的情操。

摄影学科体会 篇2

关键词:摄影,学科竞赛,教改

1992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掀起了国内学科的竞赛高潮。目前我国学科竞赛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竞赛学科种类繁多, 几乎覆盖了高校所有学科;竞赛层次也很丰富, 有校内院级, 也有省级区域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每年参与的学生数高达数百万之众。学科竞赛对于提高高校的学风建设、教学质量, 以及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校也十分重视学科竞赛,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以笔者所授摄影课程为例,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 摄影竞赛在近年来有了飞跃式发展, 摄影课程从原来的一门普通人文学科渐渐向专业化综合化发展, 众多艺术学科中对摄影的要求日渐提高。因此, 在教授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基础上, 还需应时代之需, 以竞赛的要求补充人文思想知识以及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继承改革与创新现有教学体系, 建立符合本校特点的摄影课程教学体系。

一、“以赛促学”与摄影课程的关系

以赛促学, 指的是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型的竞赛,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与经济发展需要, 同时也对指导老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竞赛作品需要具备前沿的思想性、表现的艺术性技术性、艺术与思想的创新性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归纳起来就是具备人文思想与艺术技术表现, 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摄影学科竞赛属于开放型竞赛, 选题也相对宽泛。既可以是对某一品牌产品或者概念进行实际演练的拍摄, 也可以是包括公益宣传方面的拍摄及制作, 如摄影创意的发散联想、图片后期处理等。对于学生来说, 发挥空间非常大。因此,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点发挥能力, 解构社会热点, 考验其对摄影技能、题材诠释、图片后期处理等各项能力。通过参赛, 学生就像在设计公司完成项目, 是一次真正的实战。从选题的确定到构思创意, 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图片处理, 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 而且开拓了视野。而这一切能力的获得, 其基础依然还是来源于扎实的摄影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对摄影器材与技巧的熟练掌握。因此, 通过“以赛促学, 以学促赛”的教学理念,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参与竞赛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竞赛, 并结合课程教学, 在一次短时间、高强度、针对性很强的创作活动后,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并极大提高学院的办学美誉度, 而这不是传统单一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

二、现有摄影教学体制的改革

(一) 调整教学内容分配

因竞赛类摄影, 除了课堂教学的风光摄影与商业广告摄影, 还可以有很多题材的表现, 有些题材具有公益性、人文社会性,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思想性。为免掉入“轻文化, 重技术”的误区, 摄影课的讲授过程中强调学好摄影必须要有对艺术、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综合知识的积累。为此, 在课堂教学之余需要给学生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并在教学中安排适当课时, 有意识地去强化艺术情怀、人文关怀, 培养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的敏感度、关注度, 以及不盲信权威、不以获奖论英雄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等。在平时作业的设计上, 也有意识地让同学们注意摄影与美术、摄影与当下的关系, 让他们初步树立正确的传统观和价值观。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着“轻人文素养”的弊端,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参赛是极为不利的, 尤其在竞赛中, 如果其作品不具人文内涵与时代精神, 哪怕其技法再熟练, 画面再唯美, 也很难得到认可。当然, 这是中国当代教育和摄影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这不是通过一门摄影课的教学就能扭转过来的。而人文教学的过程是滴水穿石的教学过程, 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能够在理念和实践上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行动, 也会对他们日后的摄影学习有所帮助。通过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基础专业课程中贯穿的人文教育, 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教学内容的重新分配, 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 是对具参赛作品是否具有思想性的保证。因此, 应大力提倡大学阶段艺术类课程要始终渗透人文教育的理念。

(二) 采用“竞赛项目制”教学方式

一次竞赛, 就是一个项目。当拿到竞赛通知的第一天, 就等于所有处于该赛程中的摄影课时成了项目时间, 全体同学也即时转入竞赛状态, 教学也转变成了“项目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具有很高实践性的项目交由学生去承接, 从项目素材的收集、创作的构思、拍摄实施及后期处理, 都由学生自己来掌控。在这个过程中,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整个竞赛项目的过程与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这就是“竞赛项目制”教学。其优点是:周期短, 见效快, 成果可评价, 是师生共同创作, 共同进步的优秀教学方式。

如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比赛, 其主题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当下社会宣传的热点, 作品需要在思想上深入挖掘内涵, 而非浮于表面的创作。同时, 依据参赛要求, 允许成立相应团队。同学们可以根据喜好, 自由组合或单独参赛。团队化协作, 可以考验和提高同学们相互沟通配合、分工合作的能力, 培养积极主动, 勇于挑战, 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从而使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 改革现有考试评价体系

摄影竞赛考察的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 是超出课本范围的一种特殊的考试。通过竞赛, 一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可以检查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竞赛这个平台, 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学生“同台竞技”, 可以在关注赛事的过程中, 在获奖作品的展览交流中开阔眼界, 发现自己的优势, 找出自身的差距。

这就要求我们改革原有考试评价体系:1.由注重考核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教育向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创造能力转变;2.培养模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发展转变, 注重因材施教;3.改革试卷, 向多元化、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转变。

三、建立“以赛促学”的保障机制

(一) 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针对学科竞赛, 需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只有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配备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才能使“以赛促学”工作有效展开。例如摄影实训室的管理, 就应从竞赛特点出发, 大幅增加开放时间,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管理需要, 消极保安全。

(二)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针对摄影教学条件建设来说, 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是实训室和摄影器材的建设, 这对摄影教学改革实施、赛前培训是重要的保障。实训室是学生展开实践的场所, 是学科竞赛提供设施的硬件环境。众所周知, 摄影是科技的产物, 面对数字化革命的挑战, 出现了众多新兴数字化影像课程。而新型数字化课程的开设, 必须要有相关教学设备来作保证。以大画幅摄影为例, 几乎占据了专业广告摄影领域的半壁江山, 在行业中广为运用。有些拍摄应用如体育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对器材性能仍有硬性需求。因此, 及时购买或更新相关设备, 才能保证摄影竞赛教学的需要。

(三) 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参与摄影竞赛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参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指导教师是竞赛质量的保障。因此, 需要建立一支研究能力强、业务水平高, 同时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

教学指导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又共同发展的过程。竞赛指导教师首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思维能力, 其次应具有深度的知识储备, 又能关注社会与现实并联系实际, 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交流才能深度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 可能的话还可以为学生的进步提供社会支持等。竞赛指导教师应该做到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辅导, 灵活使用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 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能力挖掘, 才能使学生发挥潜力, 以最佳状态去参赛。

与时俱进的竞赛不但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娴熟的教学操作技巧, 更需要每位教师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 建立竞赛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 设立专项经费。合理的经费投入是保障摄影学科竞赛活动顺利展开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是保证竞赛活动质量与水平的基本条件。

融合了竞赛教学的摄影课程教学,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摄影, 争取参赛得奖, 更注重于让学生在摄影的学习与竞赛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通过对竞赛主题的剖析, 在收集资料、集体讨论的过程中, 反复实践反复论证去体验自己所理解的知识, 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寻找要领并最终解决问题。让摄影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体察现实, 而这在平时课堂是学不到的。作为学校与教师方面, 则应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不断总结经验, 理清思路,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以赛促学”摄影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摄影学科体会 篇3

关键词:学科交叉;数码时代广告摄影;导师工作室

本人从事广告摄影实践教学多年,基于本校学科架构的特征,我把部分相关联的学科以导师工作室为平台,进行了尝试性的融合实践教学,把广告专业摄影方向、人物造型专业、模特表演专业等进行交叉结合教学。

广告摄影教学是一门建立在摄影教学基础上、专业化方向的一种教学,它需要学生掌握基础影像形成、拍摄技术、后期出片等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与广告相结合。广告摄影教学必须注重两方面,一方面是影像的品质性;另一方面是立足于广告主诉求点的创意性。在数码时代,这两方面较传统时代的广告摄影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码时代给广告摄影带来了空前的迅速发展,使广告摄影在时间上、成本上、视觉效果上都产生了很大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摄影变的简单、便捷、大众化,但也在摄影专业教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科技进步使摄影技术门槛降低,一方面降低了学生对摄影技术的依靠,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摄影技术的重视。学生因为不能足够的重视摄影技术学习,基本功不扎实,使得他们真正的技术水平并没有提高,技术上反而没有传统时代娴熟。而技术上不扎实导致学生对拍摄作品有同样的随意性,不注重细节,最终导致拍不出好作品。针对如何解决数码时代广告摄影教学的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其中以导师工作室为平台、多学科交叉进行的广告摄影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导师工作室的模式对广告摄影教学的影响

导师工作室的模式目前在一些高校教学中已经在应用,特别是设计型、应用型的学科,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告摄影教学依托广告行业而发展,而广告行业的更新是非常快的,导师工作室引进实际的项目可以大大提学生的实战能力,让学生熟知行业的需求,并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导师工作室为平台,各专业的融合使广告摄影教学更加的流畅,使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协助能产生很好的团队协作,从而促进多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

人像摄影与服装表演、人物造型专业融合教学

作为人像广告摄影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人像拍摄课程上,如果还是普通的人物用光指导、人物的基本拍摄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引入现在学生喜欢的时尚人像和潮流元素,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很好的调动起来。时尚人像呈现效果的好坏除要求学生具备摄影的基本技术外,还取决于模特、化妆与造型等因素。这一要求把摄影、服装表演、人物造型三个专业以工作室为平台进行交叉融合,各自发挥专业长处,解决了缺乏其中某一因素而导致呈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同时各个专业之间也增进了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作品的成功率;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由于本校的摄影课程是依托在广告专业下的摄影方向,有其特殊性。广告方面的课程基础如策划课程、广告文案、广告设计等让学生会对广告的拍摄有了扎实的前期铺垫,他们会从市场、从消费者、从广告主去分析,拍摄时会有明确的诉求,这样对整个广告摄影作品的最后呈现是非常的重要的,也是作为一个摄影师必须具备的一些统筹能力。

高校摄影教学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必须与市场结合。所有广告摄影不能脱离市场,不能搞纯研究性的教学,需要跟广告行业市场现状结合。因此,实践教学很重要,需要跟摄影公司、广告公司进行产学研的结合。学校需要引进工作在一线的广告摄影师给讲课,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到广告或摄影公司去实习,并鼓励学生进行摄影创业项目。在电商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电商产业给摄影创业创造了很多的机遇。数码时代的广告摄影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因资源施教、因市场施教,多重模式的教学探索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需求。

参考文献:

张一斌 数码时代高校商业摄影教学的改革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科技与艺术学院)

摄影心得体会 篇4

(2008-04-17 20:10:12)

提升纪实摄影功力的9个建议 的领域涵盖甚广,包括了街拍或新闻摄影,甚至不侷限于此,生活中任何你关注的大小事物都算在这个范畴里。至于该如何提升纪实摄影的功力呢?身为摄影师兼作家的Ibarionex Perello,经由与多位摄影师的采访经验中,归纳出以下九点建议,告诉大家如何用一系列照片去说故事。

一、观摩大师的作品

多拍多看一直都是学习摄影的不二法门,针对自己有兴趣的题材,去找该类型的摄影师观摩他们的作品,除了借此吸收经验及养分,有时候也会获得不同的启发。以纪实摄影来说,可以去探究那些摄影师如何运用多张照片说故事,观察照片编排顺序的逻辑。看摄影集是很推荐的方式,Ibarionex Perello在文章中也推荐了几位摄影师做为大家学习的对象,例如?W.Eugene Smith、?Mary Ellen Mark和Bruce Davidson,若以台湾来说的话,像张照堂、张干琦和沈昭良等前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二、列出必拍清单

要用影像说故事,拍摄前应该都已经先有既定的架构了,为了让整个系列作品完整呈现,有一些画面是关键而且不可或缺的。不过实际拍摄时往往很难照计画走,而是如同花蜜引蝶,凭著本能和直觉记录眼前不断发生的画面,会有很多突发状况需要随机应变。因此Ibarionex Perello建议列出必拍清单随时检视,以确保最后呈现的完成度。

▲图片来源:The Phoblographer

三、变化你的构图和取景视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拍摄习惯,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第一次的人像外拍所有照片的构图和取景视角都十分相似,因此整体看起来就会很单调。纪实摄影也是同样的道理,要用多张照片去诠释一个主题,为了增加视觉变化的丰富性,Ibarionex Perello建议要多改变你的拍摄视角,不要过分依赖变焦镜,勤于走动才有机会看到更多不同画面。

▲图片来源:The Phoblographer ——

四、用35mm或更广的镜头拍摄

Robert Capa的名言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用广角镜拍摄不只是使你必须尽量靠近你的被摄主体,同时并迫使你必须将整个环境纳入构图之中,这可以帮助你传递更多关于被摄者的影像讯息。

▲图片来源:The Phoblographer

五、不要一直看刚刚拍了什么

原文是Don’t Chimp,chimp这个单字源自于chimpanzee,是黑猩猩的意思,用在摄影术语上则延伸为「低头看相机萤幕」的这个动作。Ibarionex Perello要告诉我们的是,专注于记录眼前的画面而不是一直看刚刚拍了些什么,事情的变化瞬息万变,当你在看照片的时候可能就错过了下一个更精采的镜头。

六、寻找其他可以说故事的画面

除了专注于你的被摄主体,有时候会需要一些其它画面点缀其中,借此提供更多关于被摄主体的影像讯息,同时也让整辑作品更有故事性。以婚礼记录来说,在作品中常会看到除了新人和亲朋好友的互动外,还有一些像礼服、胸花、高跟鞋甚至婚宴场地的空景穿插其中,这些画面都不是最重要的,但有了它们会让整辑作品增色不少。

▲图片来源:The Phoblographer

七、多拍几次才有好照片

纪实摄影往往需要耐心而且长时间的酝酿,追踪记录一个主题要花上数年的时间也是有可能的。因此Ibarionex Perello建议要常去拜访你的拍摄对象,毕竟要详实记录一个主题不可能只拍这么几次而已,无功而返也是家常便饭,要拍到好照片这是必要的过程。另外,他也建议可以选在不同的时间点前往拍摄,这将会为你的影像提供不同的变化,使你有机会拍到一些特别的瞬间。

八、审视自己的照片

曾经看过一段话很有道理:「摄影人应该花1/3的时间学习、1/3的时间拍摄、1/3的时间整理照片。」审视自己拍回来的影像相当重要,而且不要只单看一张照片表现,Ibarionex Perello指出要思考系列作品整体的架构,从中可以发现缺少了那部分的影像,下次有机会拍的时候再把它补回来。

九、严谨的编排挑选

最后要发表呈现时,Ibarionex Perello建议选出15到20张照片为系列作品,编排挑选上要剃除重复性质的照片,并像我们写文章会有起承转合一样,照片排列会有它的逻辑和思维,看看你的影像故事从开头、承接到结尾是否流畅。

▲图片来源:The Phoblographer

大学摄影心得体会 篇5

如果摄影仅停留于那里,那么摄影的美就变得无从谈起,我一直相信这么一句话,其实很多同类事物中只有百万分之一不同,而就在那百万分之一中就有美丑的绝对分化。在我得到照片给我的精神慰藉之后,我还想拥有摄影给我带来的满足感和美感。

在上大学之前,我们经过了大量诗歌阅读训练,每读一首诗其实就是在再现诗人当时的脑中画面,当那幅画面和自己的经历相符时,常常会感到欢欣不已,共鸣之意不过如此罢了。诗人的创作,又往往被文人比拟于画家的创作,画家总想通过色线的调配来再现自己在心中早已勾勒好的图景,画作欣赏者通过眼前的图画来试图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若能得到其中要义,欣赏者也会手舞足蹈,得到莫大的满足感,类此,书法,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莫不如此,作品的每一细微处都经创作者的斧凿细作,每一细微处都有创作者的表达意图,当作品被欣赏者了解之后,于欣赏者,于创作者都是莫大的幸福。

我想艺术就是如此,在这个简单的规则下演绎缤纷的精彩。有种说法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起源于实用,又高于生活,不拘囿于实用。按此定义,摄影便是一种大有前途的艺术形式。

学习摄影于我,不仅仅是为了让摄影的实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要让我的艺术才华通过摄影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上是我对摄影的理性分析与论证,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在摄影实践中的各种心得认知。

摄影创作体会和认识 篇6

主要谈三个方面的话题

一、摄影与摄影创作的关系

二、摄影创作的体会和感受

三、摄影创作的表现方法

第一个话题,摄影与摄影创作的关系

1.摄影是借助照相器材记录现实影像的一门专业技术,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技法,就能够从事商业摄影、新闻摄影等专业职业。

在过去的胶片时代,对摄影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为在按下快门之前,需要预测现场光线,然后根据光的强弱,手动调整适当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控制胶片感光量;其次是要目测照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然后手动调准镜头焦距。这是胶片时代摄影者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不然就无法拍出一张曝光准确、影像清晰的照片。

进入数码时代,摄影成了一件人人都能操作、非常省力省心的事情。只要拍摄者按下快门,所有以前那些专业性很强的摄影技术完全由照相机自动处理,拍摄者要做的仅仅只是把镜头对准被摄物体就能够拍出清晰度、影调、成像十分完美的照片。所以有人说,数码时代人人都是摄影家。

2.摄影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它是摄影者借助照相器材料,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摄影创作最终的结果就是摄影艺术作品。通俗的说法就是,摄影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摄影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因此说:

摄影创作重要的不是照相器材如何先进,不是摄影技术如果精戡,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眼睛。

然而在现实中,却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没有正确认识摄影与摄影创作的关系。比如有些人对摄影器材研究得十分透彻,他们对不同型号的各种照相机性能和镜头参数如数家珍,烂熟于心。他们经常在拍片时不断更换各种焦段的镜头、使用多种多样的器材配件,而对拍摄时最重要的诸如用光、选景、构图、主题表达却漫不经心。

其实,对于摄影创作来说,摄影器材只是画家手中的画笔、雕刻手中的刻刀,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才是摄影创作的关键。3.怎样区别一张普通照片和摄影艺术作品

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拍了一张田里的稻子和稗子的照片,不管曝光怎样准确,不管影像如何清晰,它都只能算是一张记录现实影像的普通照片。但是,如果把稻子和稗子这二种自然植物进行巧妙取舍、构图,拍成一张漂亮的照片,就成为一张给欣赏者以审美愉悦和启迪的艺术作品。比如八十年李英杰拍摄的一张很有名的摄影作品《稗子和稻子》,(示图)

这幅作品,作者为表现无知者骄傲、博学者谦虚这一主题,仅仅选择了稗子和稻子这两种既形象又含蓄的植物,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性格,概括地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复杂问题,通过稗子和稻子这两种简单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出来,使得作品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超过了作品本身的形象。

再说第二个话题,摄影创作的体会和感受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非山看水非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几句看似颇有禅意的话,是说从前有个出家修行的人,在离开家乡时看到的山水和修行后回来时看到的山水,然后经历再次离家修行后回来看到山水时三个不同阶段的心境。我觉得这与摄影创作所经历的感受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摄影创作一般也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

手上有机心中无机(初学入门阶段)手上无机心中有机(探索提高阶段)手上有机心中有机(融入思想阶段)先说第一阶段,初学入门

初学摄影创作时会觉得摄影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这时候会觉得拍什么都兴奋、新鲜、有成就感。因为只要多按几下快门,一张自己认为漂亮的照片就完成了。但渐渐会感到失落、沮丧,慢慢会对自己拍的照片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往往在现实中看到的那些十分壮美的景色或场景,却在自己拍出的照片中并没有得到原本所期望的那种审美愉悦和冲击力。这时候,会觉得什么都不值得拍,觉得按快门是件很无聊而且徒劳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这时候很多人会对摄影创作没有了激情、失去了信 2 心,最后选择了放弃。事实上,如果这个时候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问题的症结在那里,然后潜心学习,不断实践,并持之以恒,那么就会突然有一天,一张有份量的摄影处女作品就会诞生。而这时候你的摄影创作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了一个台阶,从而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你会逐渐清楚自己要拍什么和怎样去拍。

第二个阶段,探索提高

事实上,不论你以前对摄影一窍不通,还是已经有所造诣,无论提高摄影技术的目的只是做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还是做一名专业摄影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眼力”,也就是要学会观察。在摄影创作实践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应当追求什么。在日积月累地吸收了关于照片中应当追求什么东西之后,就会开始对如何观察、摄取周围现实中美丽景物或物景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这种发现客观现实中美的景物或场景的能力和技巧,就是所谓的“摄影者的眼力”。

锻炼这种“摄影者的眼力”需要不断学习加勤奋,离开了这二点,摄影创作将寸步难行。为了在摄影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有新的意境、新的角度、新的构图,不仅要走别人走过的路,就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要不断去探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正是摄影创作的最高追求。因为读书是思考,行路也是思考,读书是从文化艺术修养上来充实、提高自己;而行路是原发性创作的思考。事实上,许多优秀作品,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靠在现实中“跳出一亩三分地”四处奔波,探索发现,靠双脚走出来的。

第三个阶段,融入思想

作为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摄影创作者,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用何种手段,无论是什么形式和内容,都不可能不留下时代的烙印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当我们举起照相机,面对的都是客观存在的形状、线条和结构,我们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将它们取舍后摄入镜头,实际上也就表达了我们自己的某种思想认识、感受和审美趣味。因此在摄影创作实践中,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迷信大师

摄影创作不仅仅是客观真实地记录下事物的存在和情景,也不仅仅是电子、数字化功能的体现。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便主要的是摄影创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影像图式语言。摄影大师如此,摄影爱好者亦如此。

(2)不要刻意模仿

客观世界万物本身纷繁万千、丰富多彩,摄影创作者抓住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此时此 3 刻对这一情景的某一种理解、想法和特别感受的反映,正是在对这种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特定场景的选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表达和自己的思想认识。每一幅照片,都寄托着摄影创作者的情感,都是摄影创作者心声的真切反映,根本没必要去刻意照搬、模仿别人的东西。

(3)钓鱼不在吃鱼

我很敬佩爱好钓鱼的人,他们不仅要饱尝日晒雨淋、长时间等候,还要把自己千辛万苦钓上来的鱼支付比市场价高得多的价钱,最后还送了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不图回报、不计得失的忘我精神,他们享受的只是钓鱼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种精神实在值得搞摄影人的尊敬。

摄影创作是一件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我们付出的所有努力其结果并不一定总是能够有成功的回报。如果摄影创作带有太重的功利心,那就失去了摄影创作的原始乐趣和意义。当然,自己付出努力创作的摄影作品能够获奖,那是赢得社会承认的一种重要途径,但衡量一幅摄影作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有获奖这一条阳光道。请记得,在我们身边还有一条独木桥,你也可以试着去走一走,说不定比阳光道走得更有趣味、更有意义。如果要说到是不是被社会所承认,那么十八世纪荷兰画家凡·高一生穷困潦倒,甚至被送进了疯人院。他的作品,只有一幅题为《红色的葡萄园》是他在世时出售的唯一作品外,根本就无人问津,更不要说获奖了。然而,凡·高的艺术成就却在后来的欧洲绘画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这种现象又当怎样去解释呢!所以我认为,摄影创作就像人生一样,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第三个话题,摄影创作的表现方法

(一)技术层面 1.光的运用

摄影是通过光和影来纪录物体,抒发情感的,光起着造型作用,也起着取舍作用和透视作用,同时光也可以起到美化作用,摄影的本质就是要善于驾驭各种光线,变幻出各种不同的画面,抒发各种不同的情感。(图例)

2.色彩运用

在摄影创作中,色彩是重要的艺术语言。摄影创作中,可以通过构图、角度、光线、特技以及后期加工等手段来控制色彩,在画面中建立起良好的色彩秩序,色彩的美感并不在于单一的色彩,而在于色彩的互相组合,互相映衬和对比。(图例)

3.构图决定一切

构图是表现摄影作品内容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让构成画面内容的内部结构得到适当的表现。可以说,要想拍出好照片,就需要掌握构图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应用。

摄影构图是将照片构成所涉及的一切因素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处理,它包含全部造型因素和拍摄手段。具体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同一幅画面中以获得最佳布局。在形式上表现点、线、形态、质感、用光、明暗、影调、色彩等配合,以表现某个主题思想和审美情感。具体需要把握四点:

(1)运用黄金分割法

也叫三分法构图。即把影像画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平均划分出九份,然后将关注点放在切线上或交叉点上。三分法是最有保障性的构图方法,能够突出主题,产生较好的视觉美感。(画图示例)

(2)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寓情与景,借景抒情”、有“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的创作技法。所以国画中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所以摄影作品常常需要根据不同题材运用大量留白。所谓“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这是中国画中表现高远意境的有效手法。留白是突出主题的需要,空白有助于创造画面的意境。(图例)

(3)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

画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在画布上一点点加上景物元素,而摄影创作是要把已经存在的客观景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到保留最基本的能够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影像元素。

(4)拍摄中需要避免一般性错误 ① 地平线横穿画面中心 ② 有分散主体的干扰物体 ③ 画面散乱、主体不突出 4.掌握后期处理

(1)尽量用RAW模式拍摄

RAW格式不是图像文件,而是一个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不经过相机内的影像生成器的转换,除曝光之外,一切都可以在后期改变。比如,使用RAW格式可以在后期任意地调整白平衡,在后期无论设定什么样的色温对画质都没有影响。RAW格式可以使图像处理游刃有余。这种模式是没有压缩拍摄的储存模式,其特点是拍摄后处理的空间很大,也 5 就是宽容度大,曝光可以找回两档,色彩、色温任意调整。

(2)必备的Photoshop处理技巧

画家需要经过数十年的训练才能够掌握绘画这门技能,他们通过笔和纸的演绎描绘自己抽象的思维,表现自己对艺术、美的理解。而Photoshop软件可以让一幅同样环境和焦距光圈下拍摄的照片,调整出不可思义的效果。虽然PS处理方法很多,但大部分照片的基本处理方法只需要4步:

⑴ 色阶调整 ⑵ 曲线调整 ⑶ 锐度调整 ⑷ 色相饱和度调整

(二)艺术层面

怎样尽快提高摄影创作水平

对于艺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个主题 + 一个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主体 + 简洁明了,只要注意这三点原则,不久就能够用一种新的眼光去观看、分析和评价一幅美丽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你将会开始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用新的目光来拍照片了。

(1)学习提高摄影技术法则和艺术法则

技术手段的掌握与艺术技术的运用,前者容易,后者难;搞摄影创作需要掌握摄影技术法则和艺术法则,二者缺一不可。前者靠学习,后者靠积累和培养。平时多学习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东西,一个好的摄影师就是在千百人司空见惯的视觉中去发现美。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当是看时吸引人,过后有韵味。

(2)重视作品鉴赏

一幅水彩画,大山间的小溪水中有一群蝌蚪,标题是《千里闻蛙声》,作者没有表现千里之外的蛙,但观赏者能从画面上听到蛙声,这就是可视艺术想象延伸。当我们看到一张很美的照片的时候,能不能说出它为什么美?能不能说出作者是怎样制作这些照片的?

我对摄影兴趣的体会 篇7

关键词:摄影兴趣,培养,作用

只有做你喜欢的事情时, 才会高效率, 而且不觉得辛苦。有情趣相伴, 摄影的学习就不会感到辛苦, 有兴趣相随, 对摄影的追求就不会感到寂寞。情趣成就了多少摄影名人的事业, 兴趣又实现了多少摄影名家的梦想。陈景润情钟于解方程, 而成就数学探究事业, 李四光趣浓于山川岩石, 而达成了地质科研梦想。情趣是明灯, 它能引领你前进;情趣是知己, 它能鼓舞你不屈不挠的追寻梦想;情趣是伙伴, 它能陪伴你在前行的路上如痴如醉、乐不知疲。激发自身的学习情趣, 让摄影技术在浓浓的情趣里学习进步, 在盎盎的兴致里历练成长, 才是学习摄影的首要问题。1

一、用理想去激励摄影兴趣的培养

要想学好摄影, 首先要对摄影发生兴趣。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 兴趣越浓厚, 学习摄影的动力会越强。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才会相应地提高。凡是有成就者, 无不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成才的必由之路。任何一件事只要获得成功都能产生满足感, 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 继而更有信心从事这一事物。我对摄影的兴趣就是从对前途的选择需求开始的, 希望到大自然中去, 到广阔天地中去欣赏壮美山河, 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千变万化的人间美景。摄影活动正是通过这种形式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那时候我的理想是学会摄影可以在比赛中获奖, 赢得别人的尊敬或者升学的优势, 学好了还可以专门从事摄影工作。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 我开始留意周围的摄影作品, 虽然还不能拥有自己的相机, 但这阻止不了我对摄影的关注, 报纸上、杂志上还有专门的摄影作品展都成了我留意的对象, 在这些作品中, 我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美的素材, 都是我平时没有留意过的, 也从没有发现的, 还没有正式学习摄影, 我就感受到了摄影的妙处:发现并展示生活中的美, 也明白了摄影并不仅仅是拍照片那么简单, 于是我对摄影的兴趣又浓了几分。

二、在失败中激发兴趣的培养

第一次接触摄影, 对我来说是件新鲜事, 那是在同学的家里我看到了一架相机, 于是我们偷偷地跑到野外, 清风送爽, 阳光和煦, 不拍照我们已经幸福得不得了。何况我们手里还有一架能摄下自然之魂的机器呢, 我们把山啊、树啊、水啊、花啊疯狂地拍了个够, 回去以后啊。我们兴致勃勃地把底片送去照相馆, 结果不知操作过程中谁把胶卷曝光了, 什么都没有留下, 结果是失败的, 可摄影过程中的快乐却铭刻在心, 那段记忆终生难忘, 为以后的摄影先积累了经验。

有了自己的相机之后, 我的摄影技术也有了提高, 懂得了照片从题材选择到布局、构图、用光都是有讲究的。一张好的照片, 背后一定有着作者独到的眼光和对人生的思考。在我看过的作品中, 给我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大眼睛》和《父亲》, 是这两幅作品让我明白一位好的摄影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摄影技术, 更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对摄影的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因为摄影的内涵在不知不觉地吸引着我。2

三、使摄影兴趣持续的方法

人的兴趣一般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 觉得摄影有趣只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 掌握摄影技巧, 才是由“有趣”进入”“乐趣”的关键, .时刻鼓励自己, 建立起信心, 把“乐趣”上升为“志趣”。才是摄影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

1、在工作中保持兴趣

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 但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 收获就会有大不同。任何一个工作岗位, 无论是复杂工作, 还是简单工作, 都是对人的一种考验。越是简单、平凡的工作岗位, 愈能考验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品德。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事与自己的兴趣相合的工作。重要的是, 我们要善于从工作中发现兴趣。兴趣能够激发热情, 能够让我们沉迷到自己的工作中。摄影工作让人快乐、富有创造性, 但是也很辛苦, 只有感兴趣的工作才会让人不知疲倦, 兴趣是工作最好的推进剂。所以在摄影工作中, 我常常激励自己保持旺盛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才能从中获得快乐。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竭尽全力地去把工作做好。

2、在自我激励中保持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期望和满足。在摄影工作中获得成功, 会使人觉得喜悦和鼓舞, 直接导致所以兴趣的增强, 形成稳定的志趣, 彻底爱上摄影。所以我不放过参加国际国内一些摄影大赛的机会, 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登或者获奖的时候, 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有了回报, 成功的喜悦会激发我更大的创作欲望, 即使都喜欢摄影, 但不同的人兴趣点也不相同, 有的喜欢拍风光, 有的喜欢拍人物, 有的喜欢拍花卉, 有的喜欢拍新闻, 有的对色彩造型异常敏锐, 有的对光影效果情有独钟。要抓住自己的兴趣点, 在自我激励中保持对摄影的兴趣。3

我听过只有一个故事, 说的是三个砌砖工人的工作。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位工人回答:“砌砖!”第二位工人回答:“我在做每天赚十美元的工作。”第三位工人则回答:“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三位工人的回答让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第三位工人说的话说明了他对工作的看重和热爱, 他能从简单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乐趣, 显示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在以后的岁月里, 前两位工人仍在砌砖, 而第三位工人则成为一个伟大的建筑师!4

积极地面对生活, 静心工作, 全心全意地热爱着你所从事的事业, 你就会觉得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珍惜和喜欢自己手头上的这份工作, 那么, 每一项工作都有它自己的魅力, 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摄影这门艺术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对摄影的兴趣就在蕴藏在摄影工作本身之中, 只要你以激情和努力的工作去接触她、寻找她、挖掘她, 你就会从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5

参考文献

[1]朱玉平, 谢鑫.无敌女生——第六集兴趣小组[J].第二课堂 (小学) , 2008, (09)

[2]施晰明.兴趣小组给课外体育活动带来生机[J].中国学校体育, 1994, (01)

[3]洋洋.杨柳树下[J].三月风, 2002, (02)

[4]乔清彬.搞好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方法谈[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2)

摄影学科体会 篇8

朋友给我试用的科摩仕3501拉杆摄影包让我感到惊喜:给摄影包安装轮子,就解放了摄影人的肩膀,使他们可以像拉行李箱一样拉着摄影器材赶路。

摄影器材毕竟不是普通行李,需要格外呵护。当摄影器材被背在肩膀上时,它们可以享受“人体减震系统”的保护;一旦装进拉杆摄影包,减震保护就需要摄影包来提供。科摩仕3501拉杆摄影包的轮子运行顺畅平稳,在混凝土路面上自不用说,即便是在北京街头的人行便道上,经过凹凸纹路的路面,摄影包受到的震动也不大,能很好地保护“娇气”的器材。

科摩仕3501拉杆摄影包也很有“肚量”。亲身试验,可以装下2台尼康专业单反机身,70-200mm、24-70mm、14-24mm和1.4倍增距镜等4只镜头,2支 闪光灯、1台笔记本电脑或者iPad,以及相应的充电器、电池等附件;侧兜可以容纳手机、钱包、采访证、钢笔、采访本、镜头笔、气吹子等零碎物品。装包完毕后,外观规整,没有鼓鼓囊囊的臃肿感。另外独脚架也可以附绑在摄影包上。

这款摄影包非常适用于摄影记者在城市里采访。城市的硬化路面更能发挥它的优势。偶然遇到路面坑洼,或者在采访现场需要争抢拍摄机位,摄影记者可以把摄影包的拉杆收起来,取出背带,就瞬间从拉杆箱变成了双肩包。

用拉杆摄影包另一个好处是可以穿上正装去采访。6月,我去八宝山公墓采访摄影前辈杜修贤遗体告别仪式时,为了表达对前辈的敬意,特意穿上正装。多亏了科摩仕3501拉杆摄影包,我才能体面地进行采访,否则,穿正装,背双肩背或者单肩背,折磨摧残衣服不说,也难免“斯文扫地”。

摄影是个体力活儿,许多摄影师对着装的要求就是抗造、随意,但越来越多的正式采访场合,要求摄影师需穿着正装。在耶路撒冷做驻外记者时,我亲眼见到德国总统的官方摄影师全部着正装干活儿。回到北京参加两会,我也亲眼看到在人民大会堂里,接近主席台的摄影记者也都是身着正装,这已经是延续多年的传统。

肩膀在重压之下,头脑也难以灵感迸发。1913年,轻便的徕卡相机问世,将摄影师从摄影器材重压之下解救出来,释放了空前的摄影灵感,造就了历史上摄影的黄金年代。希望拉杆摄影包的普及,也能带来类似的摄影盛世。

摄影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摄影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摄影教学心得体会1

春之娇娆,人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沐浴阳光,此时正是我们摄迷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为家人、朋友、还有你身边的MM。我们要努力创造更好的效果来显示我们玩儿的是摄影,不是日常生活照,所以就要掌握更多的方法进行户外人像摄影。户外自然光下人像摄影有别于影棚,光线不能随意控制,但仍有方法解决。今天我就整理一下学习笔记,供大家参考。以下内容整理自,在用光上颇有建树的摄影大师托尼科贝尔谈用光之道的译文,为了让大家更易理解掌握,我又将译文加工整理翻译成白话文,编个顺口溜。虽然话有点俗,但如果俗话更易记忆,我认为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基本控制

1、拍摄的不是被摄体,而是落在被摄体上的光,而阳光又不易控制。

2、采用“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来控制现场的自然光

<解释>

1、拍摄的不是被摄体,而是落在被摄体上面的光,而阳光又不易控制。

拍摄的是光感,光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变化多端的东西。好的自然光比影室里仿制的强,但是不好找、不好用、不好控,即使是好天好景,但光的强度又是难题。当然有日出后和日落前的绝佳光线,但每天不能都等到那拍摄的瞬间。

2、采用“相对补光”方式,进行光的转变,来控制现场的自然光

即使在强烈的日光下,也可通过“相对补光”进行光的转变,营造最好光线,控制现场的自然光,延长拍摄时间,而不必等一天中那段完美时刻。

1、背景亮,闪光灯

2、主体明,挡板用

3、反光板,位置清

4、光束少,塑料顶

<解释>

1、背景亮,闪光灯

加:背景过于明亮而主体过暗时,使用闪光作补偿,闪光灯照亮主体,就要相应地提高快门速度,而在闪光灯照明范围以外的所有区域就自然而言被压暗。快门速度越高,背景中能被相机感应器感应的光越少,因此背景就有效地压暗,从而产生一幅整体曝光平衡的作品。

重点:为有效加光,一是不要让衬托人物的景物看起来太亮,二是要使用正确的曝光参数。

2、主体明,挡板用

减:背景较暗,主体日光直照较亮,你就可让别人用黑板或不透明的伞什么的在主体头上挡光,提亮背景。但有人说那不是在阴影中吗?只要调整光圈和速度就会得到来自被压暗的主体更多的光,同时就自然而然地提亮背景,如果身边没有工具,可以让主体站到门廊下,树下或能遮挡直射光的物体下方。

重点:这一技术是用来提亮主体和背景在内的整个场景,简单调整曝光量,就能使画面明亮。

3、反光板,位置清

乘:如果你希望通过反光板把自然光反射到构图中较暗的区域,反光板的位置是离主体不远的地面阴影处,在这里补主体背光,光的方向最合适。如果给脸部补光。要使用白色的织物,白色的T恤衫也是很好的选择;而给头发或胳膊边缘补光用银色金属类。

重点:不想用闪光灯时,掌握利用反光采光的方向和材料

4、光束少,塑料顶

除:通过半透明的材料过滤照在主体上的阳光,改变光的质量(强度和色彩)。如你拍摄的画面很完美就有一束光躲不过去,你就可用半透明的挡光板或伞甚至塑料布改变光束强度。

重点:如果你用长焦拍肖像,用这个方法在一天中不用愁了。

二、具体控制

1、数码相机拍摄时,让画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强。

2、不要认为没有好景遗憾,不要让背景束缚,背景不能喧宾夺主。

<解释>

1、数码相机拍摄时,要让画面光比小些,反差不要太强。

如果曝光过度,相机传感器会认为画面很多区域没有图像信息,这样用PS也P不回来,争取得到画面光照范围均匀的照片。

2、不要花大把时间去寻找完美的拍摄点,不要让背景束缚,背景不能喧宾夺主。

通过使用长焦稍微改变手段,你家房后可能就是绝妙的地点,只要把它虚化掉,处处都是形形色色不可言的背景。在某些场景拍摄时不要不舍得扔掉一些背景,应清楚拍摄的主体是什么。

1、光照脸,再选景

2、交界光,见佳境

3、反射区,影鲜明

4、曝光准,光干净

5、寻机会,稳操控

6、光线佳,转选景

7、轮廓清,方向正

<解释>

1、光照脸,再选景

首先应选光能照到脸的地方,让人看上去容光焕发,光彩照人,美化脸部,然后再选周围的景是否能达到你拍出好照片的要求。,2、交界光,见佳境

学会使用阳光和阴影之间的“边界光”能拍出精彩的照片。原因一是虽然在纯阴影中拍摄不会遇到顶着光的问题,但阴影中的光阴冷平淡,没有方向感,不能照亮人物的眼睛而无法表现个性。二是在阳光阴影交界出容易得到照亮人物的头发和轮廓光,有景深加大的感觉,使人物更有立体感,更有活力。

3、反射区,影鲜明

户外人像摄影时,寻找有反光的区域如墙壁反射的阳光作主光源,能给被摄者提供漂亮的光。获得反射光的方法:一是白天到被照射的建筑物周围去找,那里是巨大的柔光箱,反射光有鲜明的属性:非常饱满、醇厚。二是一条真理,所有物体都反光,就看自己能否发挥创意。

4、曝光准,光干净

要严谨用光,杂乱光线不可用,确保脸部用光的干净,正确曝光,控制脸部的同一色温

5、寻机会,稳操控

不是仅仅寻找用光地点,更重要的是寻找用光机会。不反对到窗户边、树枝下、屋檐下,或一天中自然光线最可人的时段,我们也要到更多的地方用光机会去拍摄。这些不同的地点将会扩展你户外摄影的范围。如停车场地面反光可照到脸上你就在那拍,马路对面的大楼能反射很棒的光,你就可以立即创作。

6、光线佳,转选景

如果你正处在一天最好的光线中时,原地旋转360度,寻找周围最合适的拍人像的位置,然后再下手。这样拍出来的人像才能多种多样。

7、轮廓清,方向正

寻找拍摄地点时,除了有光能照到人物的脸部之外,最好能有光照到人物的头发、背景和画面的边缘,不要只满足人物脸部的不错的光感。要找到一个能为你被摄主体提供优美的轮廓光、背光的.地方,让这道光为你的PP漂亮的绘上一笔。

同时,自然光线下人像摄影最易犯的错误是所用光方向不对。如看到树干周围的光很美,你就立即在对面架起相机拍人像。但你要知道包围树干的光也包围被摄者的脸,有可能从他的后脑勺照过来,这就是用错了光的方向

如果此翻译真的对你有所裨益,不用言谢,因整理胡编的过程也是我加深学习的过程。

越俗越好记。再整几句,喜欢哪个看哪个。

基本控制:

1、加:背景明亮主体暗,使用闪光作补偿

2、减:主体明亮背景暗,找个东西挡住光

3、乘:反光板要巧使用,摆放位置要妥当

4、除:光束单一照脸上,塑料口袋派用场

具体控制:

1、先寻光照后选景,脸部美化最为重

2、阳光阴影交汇处,边界光中见佳境

3、反射区域要常用,光感漂亮影鲜明

4、光照不能只顾脸,头发背景轮廓清

5、杂乱光线不可用,脸部光照要干净

6、采光地点虽重要,用光机会需掌控

7、所处最佳光线中,原地转圈选美景

8、错误出现你未觉,光线方向没选正

摄影教学心得体会2

对于摄影,我小时候挺陌生的,但是还是挺喜欢的,我没有相机的我觉得每一个瞬间都是美丽的,我知道摄影能把美好的记忆留下,使我对摄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以前对摄影的了解也很少,仅仅觉得就是简单的拍照而已,以为只要一按下快门,可以随便拍出一张相片,也就是摄影的全部内容了,没想到学过才知道,才发现,从中竟然隐藏了这么多的知识、技巧、要领。

经过漫漫长假中的摄影拍摄练习,我明白了很多,生活中很多优美、生动的形象,只要是通过丰富的光影、引人的情调,就可以从平凡的物体中揭示出一种隐含着静中似动、栩栩如生、意味深长的情景,使人看后兴奋、愉悦、联想,享受到一种别样的乐趣。

在正常的自然光下拍的照片非常好,当天气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发现快门速度及照片的效果就不是很好,问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当出现快门不够快的时候,就要看一下现在的光线是否强,如果不够强请调下你的ISO感光度,越高快门速度越快,当然也有他的弊端,那是什么了,这也就意味着图片的噪点越多,所以并不是什么都是最高的就好,根据你的需求来调节,天色有些暗用400左右,如果太黑就用800-1600,不过这样的照片就要后期降噪处下。

第二,光圈,这个时候很多朋友肯定知道光圈这东西,但是如何来合理使用,这个并不难,这样来理解,大光圈进光量多,快门速度快,虚化的背景漂亮,多用与人物特写,小光圈进光量少,快门速度慢,拍摄时间长,适合夜间拍摄风景照片,一定要用三角架,如果你感觉你能拿着相机一分钟站在那不会动的话,可以不用,这样就意味着照片特别清楚,没有虚化的背景效果,色彩饱满,这样你就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光圈大小,根据你想要的效果来调节。

第三,我还深刻体会到,不论拍摄什么题材,你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喜欢和尊重你的拍摄对象,使你的整个身心能与拍摄题材进行感情交融,做到“用心”拍摄;其次,要大胆打破构图法则,用更多的精力去把握作品的内涵和内在的生命力,除了追求唯美的感觉和真实的自然以及努力提高作品的视觉诉说力以外,还要学会用“情”拍摄。也就是通过镜头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去提升文化内涵,而且更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历史感,那就是对环境建设的觉醒、保护和经营。

对于我这一个拍摄者来说,在以后的摄影生活中,是需要培养耐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拍摄出来的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让我在以后的拍摄生活中给予我提供了许多的基础知识,不像以前那么的盲目拍摄,至少我知道了自己拍摄这个东西是出于什么目的。这已经是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并且可以让我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还可以提高我的摄影水平、提高摄影的基本功,还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每幅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开拓视野,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创造力,转眼间这个假期即将过去了,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拍到好的作品,同时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摄影教学心得体会3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我佩服一名摄影师会有洞察事物实质的观察能力,纯属的技巧与不断累积的经验等。所以我想向这个一位摄影师的能力靠近,上完这个摄影基础选修的时候,学到的并只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等名称及意义,学到不只是操作相机的技巧、经典构图方法,而是学习培养一颗习惯观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机,用静止的眼光留意这个大千世界的美丽,宏观、微观。

从选修课中了解到相机的发展历史,过去摄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只有贵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魅力,初期摄影更多的只是担当纪实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画需要更久的曝光时间等都使它的艺术功能得以削弱。再后来光学胶卷相机便携性大大增强,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到现在数码相机时代,技术发展,相机越做越小,相机随处都是,如果手机都属于相机的话,那么基本每人都会有一部,每个人都有记录有趣事物的能力,单反相机配合长焦镜头能把很远的风光、人像都摄进储存卡内,一切都变得简单而方便。科技以人为本,技术使我们按下快门的成本下降,其实我们拿起手中设备的时候更应该把握摄影的本质,用更精良的设备去捕捉感动人、美丽的瞬间,而不只是照相。我们有了更多练习的机会,照下可以马上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可以围绕想拍的东西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例如: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记录各组曝光组合数据,积累经验,使以后更得心应手。

在课上欣赏各大师的作品,一边了解作品里的精妙之处,一边模仿学习。在解决了曝光、清晰度等问题后,这个时候,构思更多的不仅仅限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达。摄影构思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构思、即时构思和后期构思。前期构思是在拍摄摄影作品前,构思观察,思考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及其表现手段来表现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么光线、什么色彩,如何定标题、如何构图等;即时构思是在拍摄一幅作品的之时即运用摄影语言及表现手法来表现摄影作品意境的整个思维过程。摄影艺术的瞬间性决定了即时构思成为摄影构思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而后期构思则是在拍摄后的暗室后期进行制作完成,并通过电脑进行修复,也是摄影构思的最后环节。一张照片看似简单看似按下快门几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后需要很长准备时间,有时等待一个场景,一个机会,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独的坚持与不断的自我交流。

上一篇:《乘风破浪》观后感800字下一篇:奶茶行业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