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2024-05-04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精选8篇)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篇1

1、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好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确保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到落实(此条建议列为组织工作总体建设);二是扎实抓好全市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力推进星级党建示范点创建工程,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党员、农村能人培养教育、村干部职业化、村财乡管村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为全市创建党建模范区奠定基础;三是抓好全市第七届村(居)换届工作,严把选人用人关,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为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组织保障;四是组织实施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按照xx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的要求,探索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建立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度》、《党内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联系沟通制度》、《代表定期述职制度》等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基本制度,为常任制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明确代表的任期、权利和义务,多种形式开展代表视察调研活动,抓好试点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

2、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在培训方式上,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引入体验式、研究式等现代培训方式开展教学,增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培训内容上,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四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开展培训,同时关注干部心理素质,增强干部政治理论和综合业务素质。三是在培训对象上,扩大调训范围,让区市县科级干部有更多机会参加上一级的培训。四是在培训管理上,对干部参加培训情况进行量化统计管理,加强干部培训规范化建设工作。

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是在干部考核中,引进“情景模拟”方式。结合工作实际,设置情景模拟测评内容,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组织与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抗应急能力,学习能力倾向,对考核对象的气质、性格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较为直观的进行了解。二是加大干部选拔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干部选拔视野,推行干部全市公开选拔机制,让更多符合条件、有能力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行列。三是将“三查”内容纳入干部考察中,即查终端、查效率、查作风。进一步彰显干部考察的实效性。

4、远程教育工作: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在干部教育中的作用,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经验,切实提高我市远程教育工作的效益和质量,今后将主动组织远程教育工作到其他区(县)进行交流与学习,相互借鉴成功经验,改变目前每个区(县)的远教工作人员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

5、人才工作:一是制定出台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认定的相关政策文件。二是将人才资源开发与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环境保护特别是“两湖”保护,调整人才引进布局,支持和关心县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发展。三是加大科研扶持基金和科学奖励基金的投入,鼓励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

6、公务员管理工作:一是创新公务员考核考评奖惩制度。采取半年评议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服务对象、单位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对机关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进行逐项评定、打分,对评定为优秀的一般干部,由本单位(部门)给予表彰、奖励,评定为优秀的领导干部由市委组织部进行表彰;对评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一般干部,由单位主要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教育,是领导干部的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进行诫勉谈话;对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干部,给予待岗一年处理,是领导干部的给予试用一年处理;连续两次被评定不称职(不合格)的干部,按照有关程序予以调整、撤换、降职、辞退等组织处理。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评选活动,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表彰10名“人民满意公务员”。二是以“提升公务员素质、加强公务员管理”为目标,按照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从“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教育管理”三方面,以提高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为方向,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培训教育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廉洁、勤政、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三是在乡镇公务员空编较多的情况下,建议采取引进的方式补充公务员。引进的公务员通过组织人事部门考察、考试合格后,报市委、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即可办理调入手续。四是进一步完善考试录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员资格条件,打破身份、地域限制,杜绝“量身定做”现象,不断提高考录工作的透明度,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对近年来选招到基层村居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要研究加强培养和使用的工作意见,积极畅通选拔渠道,加大培养使用力度。五是积极探索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增强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注意总结和借鉴其它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使考核结果与奖惩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篇2

一、2010年协会主要工作

(一) 积极完成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

1. 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编写《“十二五”规划》 (草稿) 。

根据省经信委的要求, 省建材行业协会负责起草了《江苏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草稿) 中的水泥部分。协会凭借熟知行业的优势, 对全省水泥工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根据“十一五”江苏水泥工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资源分布、管理水平、生产总量、市场需求以及周边省市水泥工业发展状况和国家“十二五”水泥工业的发展思路, 对全省水泥工业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配套措施。为编写好《规划》 (草稿) , 充分反映我省建材工业的现状和“十二五”发展思路, 协会分别召开了重点水泥企业、重点建材机械制造企业、重点玻璃制造和深加工企业、玻璃纤维生产科研企业、水泥管桩及管材生产企业座谈会, 听取企业意见, 把企业的意见反映到《规划》 (草稿) 中, 以促进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由大变强、靠新出强”。

2. 积极配合落实省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精神。

8月初,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关于实施节能预警调控意见的通知》, 在实施中由于限电时间、方式、限量等给水泥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一些地区企业出现了设备安全事故、重点工程因水泥供应不足停工等问题。协会根据各市协会和企业的反映, 及时与省经信委等有关部门沟通, 同时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召开企业座谈会, 听取因不当限电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深入调研和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8月26日, 以《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行业实施节能预警调控的建议》致函省经信委和有关领导, 反映情况并对限电时间及方式、兼顾周边省限电对我省水泥市场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的建议。在省经信委的支持和协调以及各市协会、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全省限电与水泥生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3.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行业发展工作。

一是协会先后派员参加了水泥生产许可证产业政策核准、省经信委产业政策专家人员推荐、国家发改委重点节能技术项目推荐, 参加了省经信委经济与信息工作会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审议会, 参加了省经信委组织的节能专项引导资金项目评审、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参加了南京审计署组织的水泥工业节能调查。二是积极参与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推荐评定等工作, 有20多个产品被推荐为“江苏省建材行业名牌产品”。三是做好水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换发工作, 2010年有20家水泥企业申请换领化验室合格证, 现已完成16家企业现场审查和发证, 2009年以来共有277家水泥企业换发了化验室合格证。四是开展水泥对比检验工作。依据国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对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提出的要求, 协会委托省建材产品质检站开展此项工作, 11月30日召开了省水泥企业2010年度水泥质量对比工作总结表彰会议, 会上对2010年水泥质量对比工作进行了总结, 并对大对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进行了表彰。五是召开了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为了让全省水泥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水泥产业政策, 1月25~26日, 协会在南京召开了江苏省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会, 会上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作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修订背景和我国水泥工业形势分析报告, 协会理事长聂长兰介绍并分析了全省水泥工业现状, 提出了我省水泥企业如何适应新的产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为江苏水泥企业确定和调整发展方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有260多人参加了会议。

4. 发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2010年年初, 水泥混凝土管桩企业在生产和使用上遇到了难题并找到了协会, 协会通过调查研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递送相关材料并建议抓紧制定管桩使用相关技术规程, 通过研究设计、生产、应用等领域的专家多次讨论、协商, 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通过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对此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满意, 反映较好。

(二) 积极组织开展行业培训

一是开展水泥企业化验室主任、检验员培训。2010年共有81名化验室主任、检验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证。二是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为提高企业纳税管理水平, 引导企业合理避税, 增强市场竞争力, 11月上旬, 协会组织了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研讨会, 有80多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采用主讲和答疑相结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生动、活跃、精彩, 深受与会者的欢迎,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学习收获较大, 对实际工作和企业合理有效规避财税风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 积极开展行业自律工作

2010年协会在水泥市场和水泥质量自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多次组织骨干企业召开自律协调会议, 分析水泥市场行情, 商量与协调水泥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12月29日与中国水泥协会联合召开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高峰研讨会, 本次论坛以“低碳、责任、合作”为主题, 从行业结构调整, 低碳经济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 稳定供求关系的角度进行研讨, 众多企业在节能减排、加强合作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 为全省及周边地区水泥市场的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10月份, 协会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全省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 对280家水泥企业进行了检查, 从检查的情况看, 总体情况良好, 但也有个别企业化验室存在检验仪器、设备陈旧, 人员配备不全, 质量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2010年度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与以往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较大的调整, 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 并将化验室合格证的监督与质量自律检查结合起来进行, 在检查内容、检查组确定、检查时间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统一协调, 各市协会积极配合, 组织和协调本地区水泥企业的检查工作。2010年水泥企业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二是企业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三是反映出来的问题较为充分和实际。持续开展的全省水泥质量检查, 对进一步加强全省水泥企业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间的交流, 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 开展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

“十一五”期间, 我省水泥企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新型干法水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粉磨站企业数量和产能增长较快。为贯彻实施水泥行业兼并重组产业政策, 促进我省水泥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协会开展了全省水泥行业排名活动。为科学合理评价企业的综合能力, 协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从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经济技术指标及效益、产品质量等四个方面制定了《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选办法》和《江苏省水泥行业排名评分标准》。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 经评选组评选产生了候选名单, 候选名单将在协会网站 (中国建材建筑网www.zgjcjz.com) 上公示后正式确定。

(五) 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

根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申报和推荐2010年度“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项目的通知》精神, 协会联合省机冶石化工会在全省建材行业开展“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选活动。在企业申报和市协会推荐的基础上, 经省协会评审组评审, 评选出3个项目参加中国建材联合会组织的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建材联合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 我省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的《陶瓷瓦生产用水循环利用技术改造》获技术改造类三等奖、江苏科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KDMC粉尘分离气相脉冲袋除尘器》获技术开发类三等奖。此外,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池窑纱玻璃纤维覆膜滤料的研制》、《大容量高强玻璃熔制技术》、《针刺毡边料综合利用》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一等奖、二等奖和技艺工法类二等奖。常熟仕名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的《LPC20D22双转子锤式破碎机》、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兆瓦级叶片全尺寸结构试验技术》、《大口径环氧玻璃钢管》、分别获技术开发类二等奖、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销发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地脚螺栓加工工艺改进》分别获技术开发类、技艺工法类三等奖。

(六) 加强行业联系与信息交流

加强与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联系, 积极参加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在各地举行的各类有关会议和活动, 了解行业走势和信息, 并及时将有关内容传递给相关会员单位。按时出版发行《江苏建材》杂志, 采用文章、信息等80余万字。刊载了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建材工业、节能减排质量标准等综合类文章和行业信息, 宣传国家政策法规, 研讨行业发展对策, 传递建材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信息。为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快捷、开放、方便、互动、实效等优势, 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 及时宣传国家和地方行业产业政策, 促进协会、会员、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间的交流, 协会对原注册的《中国建材建筑网》进行改版升级, 着力打造成我省建材行业的门户网站, 新的《中国建材建筑网》对版面和栏目进行了全新设计, 设立了协会动态、会员动态、政策法规、运行分析、在线咨询、图片新闻等7个主栏目和12个子栏目。目前已在试运行, 试运行以来已上传各类信息200余条, 读者点击已近10000次。

(七)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1. 积极参加省经信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

为加强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 提高行业协会社会公信力, 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省经信委在全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开展2010年度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协会根据省经信委《关于开展2010年度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工作的通知》 (苏经信办[2010]748号) 要求, 对照《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行业协会绩效考核及星级认定评估评分细则》, 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行业自律、联系政府、对外交流、行业培训、行业统计、行业维权、信息沟通、发展改革等方面认真总结, 同时发函并深入会员企业征求意见, 帮助协会查找存在问题, 形成综合书面材料报省经信委考核领导小组, 通过评审考核, 被评为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领域五星级行业协会。

2. 进一步完善协会各项规章制度。

在原有规章制度和执行情况的基础上, 完善了人事劳资管理、财务管理、外事工作纪律、文件管理、会议管理、档案印章管理、办公用品及设施管理等规章制度。

3. 考察充实协会领导成员。

经考察并征求有关方面和会员企业的意见, 在4月26日召开的省协会常务理事 (扩大) 会议上, 经表决通过, 增补了4名副理事长、13名常务理事、14名理事。会议根据原副理事长李章国因违纪违法和3月3日协会理事长办公会议提议, 决定免除其副理事长的职务。

4. 完成了机械分会的换届工作。

第二届机械分会成立于2002年, 已到换届期限。在做好会员登记、调查研究、召开会议协商等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于5月22日在海安召开机械分会第三届会员大会, 选举产生了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安为会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

5.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2010年协会领导先后到溧水天山、江苏金峰、徐州中联、江苏久久、徐州诚意、徐州金霸王、徐州龙山、江苏磊达、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江苏建华管桩等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听取企业对协会工作的意见。为协助有关部门编写好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协会分别召开了水泥、机械、玻璃及深加工、管桩及管材企业主要负责人4次座谈会, 广泛听取意见。反映很好, 受到企业的欢迎。

2010年, 协会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协会作为社会团体, 没有正常调控手段措施, 在“维权、自律、协调、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深层次活动方面开展活动不够, 在为企业服务方面仍存在不到位的问题,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加以克服。

二、2011年协会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全省建材行业和企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 大力推进建材行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继续协助省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协助制定好我省“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并根据国家和省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3.组织宣贯水泥工业产业政策。组织召开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宣贯会, 贯彻落实国家新出台的《水泥工业发展规划》、《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4.做好专业培训和资证发放工作。结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宣贯, 做好化验室主任、检验员、中央控制工等有关人员专业培训和资质证发放工作。做好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的组织协调工作, 促进对比检验健康有序发展。

5.开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调研。配合政府主管部门组织《江苏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管理规范》执行情况的调查, 通过调查提出修改意见。

6.开展低碳经济调研。围绕发展低碳经济开展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调研工作, 根据调研结果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我省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城市污泥和生活垃圾的意见。

7.继续做好全省水泥质量自律检查工作。进一步扩大省内跨市交叉检查的范围, 结合新出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修改质量自律检查评分标准。配合省水泥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做好全省水泥市场自律工作, 发挥其在市场自律过程中的监督作用, 促进全省水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8.组织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展示活动。为落实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目标,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 拟组织水泥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研讨或展示会, 促进全省建材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9.组织境外学习考察活动。积极引导建材企业逐步向相关产业延伸, 拟组织我省大型建材企业到相关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考察。

10.继续搞好信息服务。按时出版《江苏建材》杂志, 为宣传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 推进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新贡献。进一步完善《中国建材建筑网》的建设, 使其成为协会与会员、企业交流平台,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1.继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积极做好第二届水泥分会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 适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选举产生新的一届领导班子。筹备成立省建材行业协会石材分会和混凝土管桩分会。筹备建材行业协会换届工作。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篇3

2003年成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法规司后,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7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专门的法规处;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省区发展改革委也充实了法制机构的力量。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信访、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认真做好各项法制工作,努力使发展改革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初步考虑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搞好五个结合,着力抓好六项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搞好五个结合,就是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前后结合、左右结合、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系统法制工作。一要搞好虚实结合。既要围绕发展改革大局需要,开阔思路,拓展领域,从战略高度上研究思考如何把实践中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一些有利于我们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实事,使工作有“抓手”,有依托。二要搞好远近结合。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认识法制工作的规律,考虑法制工作的特点,从长计议,作好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使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有序推进。三要搞好事前事后结合。既要推进立法,也要加强执法;既要抓好立法时的审核把关,又要搞好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的备案审查;既要重视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又要建立事后监督机制,执行好行政复议制度,以案说法,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四要搞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本委,找准定位,加强与业务司局、处室之间的配合,将法规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注重与各级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其他部门和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搞好上下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履行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的工作职能,又要增强重视发挥全系统的积极性,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提高全系统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合作。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2013年个人工作思路及打算 篇4

反思,过去的一年或几年里,总有那些梦想在汲汲追求却没有实现的,总有那些想做却未能坚持到底的,总有那些感动沉淀内心却没有珍惜的,总有那些挫折、逆境没有当成正能量的,总有那些暂时的顺利、安逸失去斗志的……这些都需要自己在新年开始时有个反思。而平静,安慰我们的内心将是最大的问题。内心不平静,就不会幸福,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是最大的奢侈品。选择反思与平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也是内心真实的表达。

坚持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2013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写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此,坚持阅读xxx等报刊杂志,每两周读完一本近期出版的新书、撰写一篇随笔或读后感,发表xx篇文章,获得几个奖项,以省报、市报为平台,不断拓宽和延伸发表文章的阵地,力争国家级报刊杂志崭露头角。

开心工作,不断充实自己的现实世界。考入xx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公司实现蜕变的机遇期和挑战期,对于我来说,要以更加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敬业奉献的主动作为,力争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自己的付出也为公司的发展敬献绵薄之力。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也来之不易,唯有勤勉和干练、珍惜和回报。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篇5

一、加强宣传,切实加强党性教育。

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认真回顾、总结我院党支部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业绩,宣传我院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院内氛围和内外部环境。我们一是:通过定期举办各类学习班、定期召开月会,全面落实区卫生局、海城街道党工委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加强全体党员和职工的思想、组织、医德医风等党性教育,努力开创我院党务工作的新局面;二是:继续巩固和扩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建设;三是:充分发挥院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入党、不断壮大支部队伍;四是:保持先进性教育成果,保证能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机制,把扩大职工的工作进一步凝聚到全心全意为医院卫生院的再发展工作中去。

二、审时度势,注重新形势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根据中共中央提出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确定医疗行业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有关管理办法,同时由于我院加大力度让利群众,严格执行有关收费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直接的经济效益的收入。压缩了医疗的利润空间,为了保持优势,树立品牌,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院党支部要审时度势、把好利益关,引导医疗工作的正常、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政府的补偿机制还未到位之前,面对经营困境,我们将在保证集体不亏本的宗旨下,调整各个科室的分配比例,使广大职工的个人合理的基本收入不受太大的影响,不断提高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保证人才队伍的稳定;同时增收节支、控制经营成本,“以服务、树口碑”,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三、文明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文明单位坚持文明服务”,为了进一步加强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我们院党支部要积极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引导医院做好重点科室的形象建设,公开服务内容、端正服务态度。我们一是:向患者提供“五声”服务,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不明白有解释声、不满意有道歉声;二是:根据《医院服务用语及行为规范》,对在岗人员的言行规范作系列规定,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出现;三是:定期聘请礼仪老师为医务人员进行规范服务和礼仪培训;四是:把好行风建设关,成立行风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小组,严把药品准入关;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2011年内,我们打算更新200max光机、彩色b超机各一台;六是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进一步完善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网络,杜绝医疗事故发生,及时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差错问题。

四、树立典型、增强职工使命感。

时代呼唤英才,时代造就英才。过去的一年,我们医院涌现了很多典型先进代表,有先进工作者、先进护士、优秀党员、优秀团员等,他们各自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海城中心卫生院新一代职工的优秀品质。新的一年,我院党支部将把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新风尚,展现新风貌等作为院党支部的一项长期的、持久的、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并把表彰工作和入党、入股、升职、加薪工作相衔接,使该项工作能长期化、规范化、权威化,以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全院职工,争做先进、努力工作,同时也使受表彰的同志能珍惜自己的荣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以自己的实践行动来影响全体职工,为实现我院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多做贡献。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篇6

一年来,在中心的正确领导和科室全体同志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学习意识,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一年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党委和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廉政谈话等形式,与支部党员共同探讨、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中心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达到了“以认识促进行动”的目的,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不断收集和学习钻研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关注新出台的政策和新理论知识,能够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了“以理论矫正实际”的目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四项监督制度,收听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报告,落实廉政风险防范各项措施,自觉遵守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和腐败行为,廉洁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让服务对象受到有尊严服务”及中心的优质高效服务理念,对前来咨询,办理登记的企业和个人能做到文明用语,微笑服务,一双手传递资料,一站立热情相送;对办事者提出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积极、稳妥的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向上级如实反映,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今年来共答复咨询800余次。

三、强化创新意识,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积极推动土地登记网上审批工作。参加了网上审批培训班,认真研究了网上审批系统的功能,编制了图文结合的网上审批流程,先后六次到分局调试网络、演示系统、指导具体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后,多次协调处理网络突发问题,确保所有问题第一时间妥善解决,为网上审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审批效率。

二是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工作。按照领导要求,将今年来的所有档案重新分类、归档、制作查询目录、建立科学索引。共录入土地使用权转让登记90宗,建立索引90项;录入土地监测系统市场交易转让信息39项;整理归档中心下发文件28份,建立索引28项,整理归档省厅、市局下发文件198份,建立索引198项。

三是认真做好窗口的宣传报道工作。坚持每月向中心、市局投稿,报道窗口最新工作状态。今年来,向中心《工作情况简报》投稿6篇,发表2篇;向市局网站投稿3篇,发布3篇;向《威海国土资源信息》投稿6篇,发表5篇。

四是协助完成土地调查工作,整理三市四区调查数据,组织上报材料,确保各项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五是认真执行AB角制度,确保在岗人员休假、外出时,岗位工作顺利衔接。

四、强化自律意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

一年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言行,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做到不利于中心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中心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中心良好形象。

一年来,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尽职尽责,力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11年组织工作思路及工作规划打算 篇7

今年以来,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努力克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影响, 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 不断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全区工业经济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 工业增长缓中企稳, 平稳运行

1-11月份,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8%, 总量居全国第13位, 同比增长14.5%, 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11月份,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 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

1.12个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增长态势,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呼和浩特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8月份由下降转为增长, 1-11月份增长8%, 其余11个盟市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 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盟市有10个, 依次是:兴安盟增长24.5%、呼伦贝尔市增长22%、赤峰市增长20.8%、通辽市增长19.5%、锡林郭勒盟增长17%、阿拉善盟增长16.1%、乌海市增长15.8%、包头市增长15.5%、巴彦淖尔市增长14.5%、乌兰察布市增长14.2%。

70%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1-11月份, 自治区统计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有21种 (增幅在10%以上的有10种) , 占72.4%。其中, 原煤9.98亿吨, 增长14.3%;发电量3054.6亿千瓦时, 增长5.7%;粗钢1609.8万吨, 增长7.3%;钢材1529.3万吨, 增长15.5%;电解铝163.7万吨, 增长7.1%;铝材65.3万吨, 增长33%;精甲醇505.7万吨, 增长52.7%;PVC179.4万吨, 增长13.5%;化肥113.6万吨, 增长43.6%;合成氨124.7万吨, 增长1倍;焦炭2354.6万吨, 增长24.6%;卷烟57.4万大箱, 增长6%;彩色电视机350.9万部, 增长51.9%。

2. 企业盈利艰难, 工业利润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

今年以来, 受全国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 我区主要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 企业盈利十分艰难。1-10月份, 全区42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62.9亿元, 居全国第10位。其中, 能源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5.7亿元,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5%, 同比增长6.6% (煤炭行业实现利润698.7亿元, 占全区的51.3, 增长5.7%) ;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45.6亿元, 增长53.4%;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7.7亿元, 增长29.1%;冶金建材工业实现利润217.5亿元, 下降20.6%;化学工业实现利润48.5亿元, 下降30.3%。

3. 煤电油运生产要素供应正常,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好

煤炭产销基本平衡, 产销量继续居全国第一位。1-11月份, 全区销售原煤9.97亿吨, 增长14%。其中销往区外煤炭6.1亿吨, 占原煤销售总量的61%。

全区用电负荷基本稳定, 工业用电缓中企稳。按照自治区稳增长的要求, 对全区459户企业实施了用电补贴政策;在原有18个大用户享受电力多边交易政策的基础上, 今年新增了31个多边交易大用户 (涉及企业99户) ;同时, 会同地方政府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 启动了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停产、半停产负荷。通过上述措施刺激了一批重点企业的生产, 扭转了电力需求急剧下滑的局面, 确保了电网用电负荷的稳定。1-11月份, 全区全社会用电1857.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8%, 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 工业用电1644.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5%, 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外送电量1210.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4%。

成品油销量基本平稳。1-8月份, 中石油和中石化内蒙古销售公司共销售成品油575.5万吨, 同比增长3.5%。1-9月份, 共销售成品油658万吨, 同比下降1.4%。1-10月份, 共销售成品油732.7万吨, 同比下降1.9%。1-11月份, 共销售成品油792.2万吨, 同比下降3.1%。

铁路货物发送量小幅增长, 公路货运量增长较快。1-11月份, 全区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6.3亿吨, 同比增长0.4%。其中, 煤炭运量5.5亿吨, 增长1.4%。呼和浩特铁路局 (含集通公司) 完成货物发送量1.8亿吨, 下降5.7%;沈阳铁路局我区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1.2亿吨, 同比持平;哈尔滨铁路局我区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0.8亿吨, 增长9.9%。全区营业性公路运输量完成11.5亿吨, 增长21.2%。

煤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今年以来, 加大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检查工作力度, 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加快推进煤田 (矿) 火灾治理进度。1-11月份, 全区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32人, 比去年同期减少11起、1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32,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全区三年煤田 (矿) 灭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 全区238处煤田 (矿) 明火全部熄灭, 完成了煤田 (矿) 灭火回填工程量的85%, 完成了复垦绿化工程量的62%, 抢救煤炭资源3亿多吨, 解放压占资源10亿多吨。

(二)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 各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 部分工业项目备案权限的下放, 各盟市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 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43.7亿元, 同比增长29.6%, 比去年同期加快13.4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

1. 工业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较高

1-11月份, 在150个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中, 7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66个, 开工率达88%;7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 高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自治区重点调度的投资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 已有呼和浩特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改扩建项目、包头北奔5万台重卡总装项目、鄂尔多斯新兴重工天然气储运设备和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IDC (互联网数据中心) 项目等234项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140.5亿元, 占全区工业完成投资额的49.5%。

2. 西部盟市投资增长快于全区

1-11月份, 西部七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53.3亿元, 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 同比增长32.3%,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东部五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90.4亿元, 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37.7%, 同比增长25.2%。

3. 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 各盟市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三省”等地区, 相继开展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 重点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小五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领域, 积极承接有利于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非资源型项目, 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调整结构的新亮点, 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1-9月份, 全区承接投资亿元以上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234个, 协议投资3780.7亿元, 其中落地项目86个, 计划投资1058.2亿元。

(三) 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工业转型升级进展较快

今年以来, 全区工业系统紧紧抓住工业增长放缓, 为结构调整腾出空间这一有利时机,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战略, 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 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力布局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能耗结构调整力度, 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1. 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强劲, 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近几年建设的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产能逐步释放, 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1-11月份, 机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 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左右;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 高于全区6个百分点左右;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高于全区5个百分点左右。煤制油62.8万吨, 煤制烯烃33.7万吨;煤制乙二醇5.5万吨, 增长1.3倍;多晶硅4688.3吨, 增长36.2%;单晶硅5524.8吨, 增长85.4%。

2.“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有序推进, 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 进一步健全了工业开发区 (园区) 运行监测体系, 加大了对工业开发区 (园区) 发展的指导力度, 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1-11月份, 全区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区 (园区) 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万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其中55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开发区 (园区) 完成工业总产值9738.5亿元, 增长15.4%。22个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 (园区) 完成工业总产值6706.8亿元, 占西部地区园区的81.7%, 增长12.6%。列入今年超百亿元培育计划的6个开发区 (园区) 实现营业收入581.9亿元, 增长67.9%;今年预计新增7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 累计达到38个, 对全区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7%左右。1-10月份, 列入今年超百亿元培育计划的10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6.4亿元;今年预计新增1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 累计达到46个, 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3%左右。

在“双百亿工程”的带动下, 在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倾斜支持下, 东部盟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1-11月份, 东部五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 兴安盟增长24.5%、居全区第1位, 呼伦贝尔市增长22%、居全区第2位, 赤峰市增长20.8%、居全区第3位, 通辽市增长19.5%、居全区第4位, 锡林郭勒盟增长17%、居全区第5位。

3. 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积极引导, 加大机械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 取得了明显成效。1-11月份, 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639.1亿元, 同比增长5.5%;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106.1亿元, 增长60.3%, 高于全区平均30.7个百分点;冶金工业完成投资1171亿元 (有色金属工业占54.9%) , 增长44.3%, 高于全区平均14.7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27.3亿元, 增长36.8%, 高于全区平均7.2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482.4亿元, 增长28.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19.7亿元, 增长26.2%。

4. 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 中小企业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 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 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年”主题活动, 全面实施了中小企业“3610行动计划”, 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 组织110家 (次) 金融机构到40个旗县区与571个企业进行了银企对接, 达成意向贷款金额425.8亿元, 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综合施策, 推动中小企业稳步发展。1-11月份, 全区4187个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4%,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4%。

5. 节能降耗措施不断强化, 主要耗能行业产值能耗降幅明显

今年以来, 继续将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纳入节能监管体系, 在679户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将115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户万家企业, 各盟市与万家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状;开展了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专项监察, 对主要工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行了对标;组织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 全区共实施了56个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项目总投资13.97亿元, 年可节约25万吨标准煤;继续将节能评估作为项目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启动了以“节能低碳,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 举办了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培训班。通过综合施策, 工业节能取得较好效果。1-9月份,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同比下降8%, 降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主要耗能行业万元产值能耗降幅明显。建材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3%, 有色冶金行业下降13%, 化工行业下降8%, 电力行业下降6%。

(四) “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 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今年以来, 加快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 建立了运行维护体系, 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骨干传输网络全覆盖。全区公务员网站开始试运行。在加快呼-包-鄂-乌 (海) “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的基础上, 积极推动民爆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制定了自治区基础性、公共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政务云运用服务规划已完成初稿。制定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模式、标准和规范以及建设的重点,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 开展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项目建设, 推动卫生、教育领域信息化。在全区开展了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 组织开展了自治区和盟市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自查, 组织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等7个厅局45个业务系统接入了自治区电子政务灾备中心。

IDC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中兴能源公司IDC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 正在购进安装设备。呼和浩特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DC项目土建工程加快推进, 中国电信的4座机房楼已封顶;包头曙光公司IDC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提高“两化”深度融合支撑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光伏产业、整机制造及元器件制造企业在困境中发展, 软件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 全区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

1-9月份, 全区信息产业 (通信业、软件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实现销售收入275.5亿元, 同比增长19%。全区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25万户。其中, 固定电话用户375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2650万户, 电话普及率121.8%。互联网用户普及率76.5%。

(五) 军民融合式发展势头较好, 军民结合产业实力增强

今年以来, 采取政府扶持、部委和自治区共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建、单位自建等多种形式, 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军转民步伐, 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1-9月份, 全区实现民品产值132.8亿元。其中, 核工业民品产值增长1.1倍。

1. 军民结合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势头强劲

按照自治区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去年签订的合作协议, 今年一机集团10万辆重卡车架、5万辆总装、车辆减震橡胶3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一机集团铸造、锻造基地已经被国家国防科工局批准立项, 工程建设已经启动, 标志着一机集团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开始, 为军民结合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

2. 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

一机集团坦克装甲车辆研发平台拓展方案已被国家批准立项, 为实现研发模式由传统经验设计转向数字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重工集团公司精密锻造机正式投产;北重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电渣重熔过程中节能系统研究”、一机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高硬度、高强度钢淬火过程变形规律及原因研究”等成果已成功运用于生产, 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高新技术配套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研发的“稀土永磁大扭矩力矩电机”, 成为国内航空航天转台的首选配套产品。一机集团北方实业公司研发的轮式战车制动器总成配套体系已经确定, 成功完成了试验车的装配。

总之, 今年工业经济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 当前欧债危机情势复杂, 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困难重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几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预示着全球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我国今年出口贸易乏力已成定局。国家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足, 我区工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以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 以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要支撑, 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为主要推动力, 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和生产要素保障、投资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产业多元发展和延伸升级、自主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双百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 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 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切实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1.加强产业建设, 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按照“多元发展、延伸升级”的总体产业建设思路,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 推动制造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2.努力扩大投资总量, 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从源头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原则, 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政策的导向作用, 优化投资结构, 扩大有效投资, 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态势。

3.积极推进“双百亿工程”, 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基础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 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 (2011-2013年) 》 (内党发[2011]9号) 精神, 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 全面完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和园区培育任务。

4.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 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创新,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5.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以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年主题活动为主线,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 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 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6.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式发展, 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实力

加快推进以“高新三期工程”为代表的军工核心能力建设项目, 切实提高国防工业的整体地位和实力。认真落实国发[2010]37号文件精神, 着力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军工行业监管, 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7.抓好生产要素协调供给和安全生产工作, 保障工业平稳运行

2008年贵州老龄工作新思路 篇8

会上,郭猛厅长总结了2007年老龄工作情况,对2008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陈如昌副厅长传达了全国老龄办会议的主要精神;铜仁地区老龄办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对2007年度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和各市州地老龄工作目标考核情况以及省老龄委成员单位优秀联络员进行了通报和表彰。

2008年,贵州省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弘扬抗雪凝精神,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树立“情系老龄、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工作理念,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加大维权力度。

围绕上述思路,今年全省老龄工作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老龄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 各级老龄办和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贯彻省老龄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精神,按照会议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没有召开第二次老龄工作会议的市(州、地),年内要积极筹备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二、推动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针对老年群体,尤其是城乡贫困、高龄、病残、空巢、失地等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为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

三、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维权工作 各级老龄办要切实将老年人维权工作落到实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增设维权机构;要加强培训,提高维权工作者的素质和工作水平。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需求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多开展涉老法律法规专题讲座。认真做好老年人信访工作。

四、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 各市(州、地)要普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首先在城市进行,各地要选择、至2个条件比较好的区、街道、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全国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领导。同时,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安排部署,在贵阳市先行试点,建设一所“爱心护理院”。积极探索解决城市高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和照料难的问题。

五、切实加强老龄宣传工作 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进一步抓好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的宣传,大力宣传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和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事迹,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认真指导老龄报刊征订发行工作,积极组织稿件,精心策划宣传,努力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今年,全国老龄办将举办首届“中国老年文化艺术节”,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老年人健身舞蹈大赛,为构建和谐贵州做出积极贡献。

六、开展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在总结第一轮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按照广泛、深入、持久、规范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

七、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各地要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高度关注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问题。省老龄办今年将重点开展对我省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深入基层摸清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批准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八、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要求,积极培育和发展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要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在反映老年人诉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协助村(居)委会做好老年人工作、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促进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九、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省老龄办将分期分批组织市(州、地)老龄工作干部和成员单位联络员培训班,开展省内省外相结合的学习交流。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协调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和组织指导工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机关建设。

此外,继续开展敬老助老主题教育。继续开展“银龄健康助老服务”,深入街道、社区、乡(镇)为老年人办实事。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老龄统计工作。继续组织开展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和各地老龄办业务目标考核工作。

上一篇:经济法律关系论文下一篇:医保基金审计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