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024-05-23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共12篇)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1

2、看完下面的学习内容每位教师写心得体会

下面是两篇学习内容

以上的过完2013年10月8日交到教务处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

时间定于2013年.1月

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重新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应成为一个多面手。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还应有系统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教师广博的学识是培养教师威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拉近师生之间感情距离的桥梁。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从网络上随时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教师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将使学生对教师很失望,所以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多注意学习,多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动态。现在暑假的时间很长,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黄金时节提高业务素质。教师只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多方涉猎,积极探索,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二、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从观念陈旧、死板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学生的活动潜能和生命价值上来。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标准,提高对教材的驾驭能力,降低对教材的过分依赖,积极主动的拓展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疏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参与和平等的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传统权威变成“平等的首席”。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方法和技能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把创新教育的实施贯彻于各学科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各学科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造就出大批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具有:

① 前瞻性。② 全面性。③ 层次性。④ 创新性。

四、教师应运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教材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课程体系,要使新教材能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和教学更容易体现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的个性,合理利用教材的开放题或根据教材知识点创设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问题。

五、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确立主体性教学理念,摈弃那种既“便捷”又“高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创立以指导学生自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力压缩单纯“讲”的时间,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自主“学”的时间,实现从注入式教学模式到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当然,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法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他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新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教材,实质上是改造我们自身。每一位教师应主动的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使我国的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新形势下教师的定位》

时间定于2013年7月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类素质的重任。教师的工作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作为一名教师,在新形势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 高尚的品德

高尚的思想品德是教师工作的基础,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感、自信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则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教师必须时刻把尊严放在第一位,把振兴国家、民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群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如果在教学中偏离教学原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内外正确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用自己的实际教学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有榜样,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二、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方式,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新形势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和掌握,还要通晓其它学科知识;不仅要理解和领会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渊博的知识使人深刻、内敛、凝重而又充满活力,只有这样,“学高为师”才真正得以体现。

教师渊博的知识,精通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能使学生真正信其师,悟其道,从而更好的激励和鞭策学生,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终身学习理念在学生身上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精通业务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对所教专业要做到专心研究,唯有专心研究,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唯有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才不断开阔。教师要明确当今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是一专多能、多方向、多层次、能适应各项事务的全方位人才。教师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其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新形势下所需的优秀人才。因此新的教育形势迫切要求教师要具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学科知识,还要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教师不断学习,专心研究,精通业务,从而更好地教育培养学生。

四、注重形象

教师的形象是展示现代教育的一扇窗口,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着打扮要朴素自然、大方得体,坚决杜绝衣着时尚前卫,要一视同仁,坚决杜绝歧视或体罚学生的现象。教师要经常锻炼身体,强健体魂,塑造健康美丽、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方式。

五、兴趣广泛

教师在注重自身形象的同时,还要培养个人的良好兴趣,并且适当的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教学以外的才华,学生就会更加佩服教师,尊重教师,这样无形中就会教给学生在搞好学习的同时,注重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自觉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并逐步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方式,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强大动力,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2

1. 要求教师吃透《标准》内容, 领会其精神实质

普通高中《标准》以崭新的面貌为21世纪培养人才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它是一种指令性文件, 它为编写高中新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测试和评价提供了依据。因此, 能否吃透《标准》的内容, 是影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成果的关键因素, 是高中英语教学成功的前提。

2. 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构筑全新教学模式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依赖课本, 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 从而丧失了把握英语学习的机会, 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所以《标准》提出“要以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把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 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探索一种区别于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3. 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适应课改要求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而教师在其中又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样的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法不同, 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新课标的出台, 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们应该认真钻研, 不断探索和实践, 推陈出新, 使教育教学最优化。

4. 要求教师改进教法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是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 因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前提的, 近些年来教学方式经历了从“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到“师生问答对话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再到“教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的逐步演变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 课堂教学方式又发生了新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新课标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 对《标准》的精神实质理解存在偏差

《标准》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并配发了色彩图文并茂、栏目新奇的教材, 于是有些老师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让课堂变得轰轰烈烈, 不管我国实际情况, 把学生看作英语母语者来教, 重“交际”把英语场景搬到课堂, 滥用现代教辅手段, 有些公开课完全成了教师个人的表演秀, 看似“学生中心教学”实则“教师中心教学”, 在这种花拳绣腿, 浮华不实的课堂教学背后, 是有些教师对新课改内容的深深误解。

2. 教学观念并未彻底改变

应试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新课标要求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但是国家采取检验的方法仍是传统的应试方式;所以就会出现教师随意增加教学内容现象, 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 一下子就把教学内容拔到了高考层面, 其他教师纷纷效仿, 精心编写的教科书成了摆设;素质教育在这些课堂上显得毫无意义。

3. 教师本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当前新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 大多数英语教师能较快领悟到新教材的基本思路, 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然而, 仍有少数教师迟迟领会不到要领, 其中有的教师英语功底太弱, 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还有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讲明白”。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 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 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 情感得不到激励, 智力得不到开发, 听说训练只走过场, 对话、阅读成统一模式。因此要改变英语教师的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正确使用新教材, 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关键。

三、如何改进

1. 加强对《标准》的认识

《标准》强调了要指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思想,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 彻底杜绝那种“一言堂”教师表演秀的课堂, 把《标准》落到实处。

2. 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教育教学模式

要想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我个人认为得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 国家应该尽快地改革考试制度, 使之与《标准》所提倡的理念相配套, 改善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多地组织教育教学研讨会, 分享成功经验, 改进不足之处, 全体英语教师共同努力, 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教学的, 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大英语教师逐步转变观念。

3. 多方面提高教师素质

英语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以及学习过程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要研究“教法”, 更要研究“学法”, 做到教与学的最佳配合, 从而达到教是为不教的最高境界。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英语教师还应不断努力学习各种相关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 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具体客观条件, 主动地、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育教学人才。

4. 改变教学方法

现在课堂教学提倡赏识教学, 采用启发式、趣味式、疑问式等丰富的教学方法, 打破过去的灌输式、枯燥的记忆法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 发展学生的自信和自立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新知、探究真理的欲望, 从而使课堂给学生呈现出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施给我国英语教育带来了生机,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挑战, 作为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 我们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不断适应时代要求, 提高自身素质, 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不断学习与探索, 走进新课程, 迎接挑战。

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篇3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育观念;创新;课程资源

一、掌握新课程标准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观。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能驾驭和使用好新教材,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转变教育观念

1.明辨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

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条件。以往的英语教学以“应试教育”为核心,面向少数学生,重视知识传授,轻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培养,轻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等。其结果是学生兴趣缺乏,创造思维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团队合作精神缺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建立新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思维上下功夫。二是确立教学要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观念。为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三是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三、大胆创新

实施新课程,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构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课堂教学。首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主要内容,其余时间留给学生,教师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代之以“玩中学,乐中学”的学习。

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发展

实施新课程标准,发挥新教材功能,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创造性地把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标准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和标准确立的内容渗透到实际的教学行为中,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首先,要了解、熟悉自己所教学科的有关知识,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有一定的广度,还应有一定深度。这就要靠平时的学习、博览、精读,不断为自己充电,适应当今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其次,要提高教师上课的质量,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学习教育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实践,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因此,广大教师还应掌握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其他辅助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传统的教育过于依赖于教科书的作用,对教科书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更加广泛的课程资源。英语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开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渠道,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电视英语节目、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对我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文字材料仍然起着主要作用。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来说,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有明确规定。除了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以外,学生还应大量阅读课外材料。

总之,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广大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敢于创新,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常教常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桂月,金莺.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4

河南省渑池县天池镇笃忠小学 杨富民

邮政编码:472421 邮箱:***@163.com 联系电话:***

摘要:在新一轮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在小学数学课程有了哪些新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挑战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观强调民主、开放,强调要有教师参与开发。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教育内容和意义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从而对课程内容进行不断地变革和创新。因此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1]。新课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由以往重教书轻育人的学科本位的观念改变为以人的发展为本位。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不成熟的,成长中的人,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能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 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交往与合作能力

1、与学生的交往合作。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上课不是生命的耗费和牺牲,而是自我实现小学数学教师要与学生很好地交往与合作,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公正、公平与合作共处的意识;要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信任、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于自制,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善于向学生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与其他教师的交往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化,它需要教师之间更多的更紧密地合作,这样才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教师之间的综合。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同其它年级、同一年级其它班级数学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与其它学科教师交流与合作[2]。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一项数学课题,它要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其它多种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就需要与语文教师、科学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与其它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尊重其它教师的劳动,维护其它教师的教育威信.②小学数学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③与不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及其它学科的教师要密切配合,注意教育教学的统一性、连贯性,齐心协力培养好学生。④要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三、小学数学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不怕问题和困难的精神,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挖掘问题的意义,并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尽管不强调小学数学教师成为专业或专职研究者,但他们在教学中所开展的研究也必2 须遵循一定的科研规范。这样才能抓住自己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主要方面,并为最终解决问题提供保证;要提倡开展行动研究[3]。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四、小学数学教师具备一定课堂调度能力

教师要有营造良好学习气氛的智慧和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从以往完全由教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传统方法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师的责任主要就在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因此要求教师要尊重、热爱、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合作,灵活机智地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教师根本没有想到的,有的是教师一时没有办法回答的问题。课堂教学无法按照教师预定的程序进行,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以前从未出现过的情境。对这些课堂中突然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能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加以解决,决不能敷衍了事。同时,教师还要认真观察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组织自己的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很好的处理。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适应新课程,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自己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小学数学教师是关键。小学数学教师肩负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要使数学新课程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5

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

(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职业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对职业教育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对职业教育新形势的认识 用“五个历史之最”表示: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达到了历史之最、教育进展为职业教育提供的基础达到了历史之最、党和国家领导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历史之最、职业院校招收学历教育的学生数量达到了历史之最、中央财政经费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达到了历史之最。

(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1.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2001年,中职学校年招生不到400万人,在校生只有1164万人。到2008年,中职学校年招生达到810万人,在校生人数突破2000万人。2.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上: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改革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加强”。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一)教育部制定了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见 2000年的意见与2008年意见的比较 深化―进一步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

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方在首位。加

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专业技能课占2/3学时。建立工学结合、校企

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制度。使技能竞赛成为促进

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教育部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原则意见 对2000年的意见与2009年意

见的比较 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

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

本原则:由4条增加为5条,提出了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要求。

培养目标:提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 课程设置:文化基础课程

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课时比例:1/3:2/

3(三)教育部启动了新的课程改革工作 从2009年秋季起要进行新课

程改革,使用一些新大纲 教职成[[]2008]6号文件印发了中等职业

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意见 教职成[[]2008]7号 文件印发

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

与人生”等四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

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文件印发了新的文化课语文、数学、英

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化学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

教学大纲

三、中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一)要明确教师工作的任

1、明确教师工作的目标教师要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

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性支点,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有

成效。要确定工作的目标:生存型、享受型、发展型。

2、了

解教师对人才培养的责任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

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

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好的教师不是以僵硬的教条去限制学

生,以教师的权威去压抑课堂,而是把课堂看成是师生有限生命的重

要构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学生。

3、知道教

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

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

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校制度的参

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对中职学校教师的认识:人

才培养的多元性、教学工作的复杂性、育人工作的艰巨性、特别是工

作压力的多重性。一是学生的压力;二是学校生存压力;三是自我生

存和自我发展压力。

(二)要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

1、职

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各类教育

都有具体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型人才 职

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研究型人才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

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教师有哪些要求.2、技能型

人才的特点和要求 技能型人才:一般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有一定的综合能力有专业的知识和技

能 职业教育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

才要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检验者。

3、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最看重的几个方面:A、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 B、专业操作技能 C、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 D、相关专业知识 E、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 F、组织协调能力

4、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问题: 一是技能人才总量不足,据对全国113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人才供求状况统计,对技工人才呈供不应求局面;二是技能人才的构成结构失衡,其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以上的比例为39.5;37.9:22.6与发达国家30:40:30的结构有差距;三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表现在职业院校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重视不够,及技能人才培养公共资源不足;四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主要是技能要素占工资分配的比重过小。(2)发展趋势: 一是经济是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强,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产业调整与升级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是城镇化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是解决“三农问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职业教育提高其技能素质,提高其就业的能力。

5、职业教育对人培养的具体任务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职业学校教师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法和满足企业需要等要求,承担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

(三)要知道对职业学校教师的要求

1、热爱职业教育教学工作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对职业学校的认识和了解 对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对

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认识 职业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学习动力总体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较差、学习自信心缺乏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情况: 一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据多数地方的调查显示,来自农村家庭、工人家庭、个体工商业者家庭和无业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5[%],学生家庭年收入在7000元以下的占70[%]。二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多为中考的失利者,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受传统观念影响,进入职业学校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职业学校学生的几个主要特点: A、学习目的的多样性 B、学习基础的差异性 C、学习专业的模糊性 D、学习心态的自卑性 E、学习兴趣的选择性 F、学习需求的实用性

2、关爱和理解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最需要爱护 一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期待。二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使之觉得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三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用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幸福。做到:一副仪表风范、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具有“三心、三情”

3、学习

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新时期的人才培养需要新的教育思想支持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了解新时期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建立起职业教育新的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和质量观

4、坚持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职业人 职业人所具备的素质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文化素质、职业专业素质、职业身(心)素质、职业发展素质 在完成好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相关素质的培养

5、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与普通中学学生不同的特点。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所教课程的实效性与针对性。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要掌握教育学、心

理学的理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育实践的经验证明:教师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一般教育学的专业知识,才能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正确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地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不足影响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

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6

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已展开。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去。

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树立决心,充满信心,建立自信,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尽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就一定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为新课改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7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语文作为一门开放的学科, 与生活同在, 色彩斑斓, 生机盎然。按常理说, 学生应该十分喜爱。而事实上, 不少学生除了应付考试外, 大多感到语文索然无味, 少读少写, 甚至不读少写, 无求知的欲望, 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 悦耳的音响, 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而恰恰是这些陌生的信息, 能给学生以新异感。正是这种新异的刺激, 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课文的讲解中我就为学生展示了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 这一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产生了“这样一个人间炼狱为何要说没有什么新闻”的疑问。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以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切入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 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 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积极培养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 在《项羽之死》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项羽之死是天命还是人为”的探究性问题, 并给出了历史名人对项羽的评价作为参考, 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 畅所欲言。学生表现出了积极探索的创造性。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笔者在教学中常常会对学生说:“老师想听到不同的声音。”“谁有更新鲜的想法?”并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求异思维。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求异思维冲破习惯的思维定势, 沿着不同的思维方向去思考, 探索新的远景、途径、假设, 寻求多样性答案, 另辟蹊径, 得到“柳暗花明”。同时笔者认为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尽信书, 不如无书”, 让学生大胆质疑, 疑是学习的开始, 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而因势利导、巧妙置疑是求异思维的问路之石。

四、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 触发创新思维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学会人际交往, 优势互补, 触发创新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再是“一根粉笔, 一张嘴”的模式,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 减少对课堂的控制, 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 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 在交流与碰撞中触发创新思维。

总之, 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教会学生科学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 培育学生形成讨论的习惯, 更进一步触发创造性思维, 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创造性突破。

摘要: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教会学生科学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 培育学生形成讨论的习惯更进一步触发创造性思维, 从而真正实现创造性突破。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篇8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而言,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误解:一是认为学生对计算机本身就充满好奇与渴望,学生对学习具有天然兴趣,无需教师激发;二是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与信息技术教育本身就有很大的联系,只要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来把教学内容更形象地表达出来,就会让学生感兴趣。但是,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往往会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而热情下降,最终兴趣全无,尤其是讲理论知识时,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下面有的学生则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我想可以而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吃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啤酒吧、食人花、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金山画王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们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使我体会到"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和学习的功能。

二、要学会给孩子创设合作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今天的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差异是很大的,对于经常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显得非常简单,而对于从来没有碰过或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课并不容易,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学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权利,给予一些特殊的教育政策。为此,我们一方面从构建同质小组的角度进行思考,即在同质小组内进行培优补差。如把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以便让他们学得更多更深,在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补差小组,在组内进行加强基础知识讲解与基础技能的训练。当然这只是从尊重差异、分层要求、分层教学出发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另一方面,就是构建具有合作功能的异质小组,即把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班级学习小组,以"组内合作、组际竞赛、以优带差、以点促面"方式实施班级内部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例如,在练习Excel电子表格时,以往教学时,学生操作出现的问题非常多,求救声此起彼伏,教师一个人真是忙得不亦乐乎,照顾到这儿就照顾不到那儿,学生的上机秩序也就乱,而且问题不解决,堆积下来的话,则以后的学习困难就更大了。通过观察总结,所谓的问题大都是范围选择错误,公式编辑错误,一些工具菜单使用不熟等等,通过学习小组构建,让这些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通过组内讨论、相互启发,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知识,提高了上机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再如在教完powerpoint软件后,则要求学生按学习小组完成一件多媒体作品,要求学生自定主题,根据主题协作收集资料,合作完成作品,合作解决问题,充分自由发挥。在作品评点中,并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还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吗?哪些地方改一下效果会更好?由于同学们都溶入了作品的制作,发言踊跃,比如哪些地方有相应的素材,如何取得?过渡效果的修饰、图片的放置、文字的修饰、动画效果的设置、声音的设置等等,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改进,作品一步步成熟完善。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凡学生能动口阐述的,教师绝不替代。我们在平常的听课当中经常发现教师喜欢用教学广播软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控制,甚至时常中断学生的学习,"好心"的为全体学生示范如何操作。而其实过多的教师讲解和示范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任务教学法是最好的操作课教学方法,上机课上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全部控制,那么以任务促进学习、看书、练习是最好的选择。很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只想上机不想看书,可以用具体的任务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如:学习的文件基本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查找自己的文件或其他某同学的文件、复制、移动文件到自己建立的文件夹等;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总之,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促进学生的操作练习,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对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篇9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根本就谈不上学生的进步。而教师要有大的发展,就需要教师寻找自我发展的多元化途径,才能真正为新课改添砖加瓦,献上绵薄之力。

一、树立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

新课程的一大目标是让教育顺应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要求,如果处于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仍然固步自封,那是肯定无法适应新课程教育需要的,因此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的树立是极其重要的。自我发展意识是促使教师多元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实践,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实现敬业到精业的突破。

二、树立合作意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新课程改革面临新的理念、新的领域、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能力等,这些新的问题依靠一个教师不能够也不可能解决,需要教师们的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备课成为解决新的问题的有效途径。“集合众智,无往不利”。集体备课从宏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艺术等,从中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教学进度、考试试题等,从微观层面上讲,可以解决一课的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等等。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宽松,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有利于探讨各项工作。集体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三、好学不倦,提高知识更新能力。“一本备课本用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教师要有好学不倦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教师,获取信息的技能成为了一项基本素养。通过不断学习,理论上有所了解,视野上更加开阔,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起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的推动作用,实现课堂的厚积薄发。中国目前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大问题就是浮躁与急功近利。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所以读书是不易的,它需要平心静气,要耐得住寂寞,浮躁不得,它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要灵活安排时间。教师要让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培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感悟,提升专业素养,陶冶性情,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总之,教师要有鲜活的思维与认识,就得要好学不倦。

四、勤于总结,善于反思。

马克思说:“经常自己批判自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勤于总结,善于反思。通过总结反思,坚持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扬长避短,循序渐进,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不断成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有成果意识,把需要总结与反思的地方写出来形成文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以在教学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它有助于形成教师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否定、追求完美的优良职业品质。

五、吸收课堂,教学相长。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为教师知识的自我建构、发展与完善创设情景。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还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帮助者,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时空,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注重教师的因势利导,树立教师主导意识,调控驾驭,启发与引导学生。课堂是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教学中,课堂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些生成性想法或做法可能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不及时抓住,可能以后很难想起来,在课堂中,或者更多的是在下课后,及时地记载下来,包括一些思想、知识、方法、价值观等。还有就是多听同事们的课,以学习与批判的态度去听课,比较自己与同事课堂教学的异同,吸纳优点,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发现并改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六、善于积累,利于教学。

“磨刀不误砍材工”,教师要学会获取信息,勤于和善于保存读书资料。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它是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荀子·劝学》中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它也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注重收集资料,在暑假、寒假比较空闲的时间里进行整理完善,做成剪报贴片、复印胶片等,利用网络,从网上下载等方式积累各类资料,把它分为vcd片段中心、课件资料中心、课题研究中心、历史方法中心、历史教学资料中心、网页中心、试题中心等存在硬盘中,这将十分有利于教学工作,包括课堂资料的选择运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

七、参与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教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教师应该珍惜研究机会,使教育科研日益成为教师的内在要求与自觉行动,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平台,为自己的提高创造极大可能。只要参与了其中,始终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与研究能力。教师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意识,抓住机会,研究新课改,抓住其中的关键点作为突破口,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有所作为,与时俱进,实现教育创新,形成教学特色,从而实现创新教育与特色教学。

新课改对物理教师素养要求的反思 篇10

摘要:我省于2009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两年的实践、探索。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从迷茫、困惑到认同、赞许,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变革的初步尝试,在教学的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物理教师在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关键字:新课改 物理教师 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成败,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养。我省于2009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从困惑到认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变革的初步尝试。在实践中,广大的物理教师在教学素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物理教师在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和提高。

1.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增强职业道德素养

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讲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研究表明:教师人格的感召力,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态度的形

成以及兴趣的培养,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一个物理教师把生命和激情倾注到自己热爱的职业中时,就会让学生对其产生超乎寻常的向心力和信赖感,就会让学生在其灵魂深处生发一种高度自觉的内驱力和自策力,就会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和由衷敬佩。

在教学实践中, 却有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总是抱怨工作太辛苦,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缺乏应有的奉献精神和教育热情, 不愿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学生的问题不积极主动的解决,得过且过、能拖就拖。可以这样说,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会成为受学生爱戴的合格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师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因此,要更加富有爱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确立教师威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增强专业素养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 “不懂得这一学科或者对这一学科知道的不很好,那么他在教学上就不会有成绩”.当今时

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物理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物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学生不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是引导学生“找到水源”的关系。实践表明,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物理教师必须通过努力钻研不断地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2.1 物理教师必须增强实验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新课改倡导科学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新课改更加重视物理实验,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从实验形式上要进行更细的区分,如示范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做一做”小实验,另外还设计了以实验为背景的“问题与练习”、“课题研究”栏目。从实验内容上明显增多,有而且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完全安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确立了物理知识体系与实验的依赖关系,凸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广大的物理教师善于在实践中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

比如为了讲解重力按效果分解的两个分力的方向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

制小实验,准备一根细绳,一端套在一个手指头上,另一端系一个重物,再用圆珠笔一端顶在细绳的某一点上,另一端支在手心上,当你在绳的另一端挂上重物后,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圆珠笔对手心的挤压,手指头感到被绳拉伸。学生就明白了重力的作用效果分别是对绳的拉力和对杆的压力,对具体问题进行受力分析时也会按照自己的感受进行分解。上面这个小实验非常简单,但效果明显,说服力强,通过实验学生会很轻松的将力的分解这个难点突破。所以,增强物理教师的实验素养,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但在实际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时尚.但有些教师片面夸大了它的作用,能做的物理实验一律采用多媒体模拟技术代替,这样不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的情感交流,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了提高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绝佳机会。多媒体对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由于它的参与,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对学生而言,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但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把我们带进某些误区。

2.2物理教师必须增强理论素养

新课程十分重视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传统的物理教育理论重结果、轻过程的观点相比较,新课程强调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发展过程.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就难以自由而科学地设计和驾驭教育教学过程,更难以进行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必须承认,今天的许多物理教师对已有的教育思想的了解、挖掘是相当有限的,甚至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一片空白。一线的物理教师,大都整日忙于备大纲、教大纲,而没有与教育思想的对话,没有对教育的深刻体会与反思。所以,教师难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观念,难以在理性的指导下践行各种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上的积淀尚为不足,专业知识尚为欠缺。因此,作为教师在做好教学积累的同时还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需要前沿的教育信息的引领。这些不但要求物理教师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而且要向邀请的专家学习。让夸美纽斯、杜威、陶知行成为我们的老师,魏书生、李镇西成为我们的益友。只有两个方面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革除彼此隔离而造成的重实践轻理论,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病,从而改善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3 物理教师必须增强教研能力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目标、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科体系、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变化。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既定教学规则的执行者而是教育教学的决策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先进的教育理

论知识,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使自己既是教育工作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实践证明,教师要由“教书匠”要成长为“教育家”,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是一条基本途径,教师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投身教育科研也能给教师带来自我实现的快乐。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没有这种能力作支撑,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会处处感受到迷茫、困惑,从而影响其实际教学行为。3.摆正心态,团结合作,增强合作素养

美国学者亚历山大·阿斯廷认为:“人类所有重大成就都是合作的结果”。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课程超越了学科界限,注重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加强了物理与人文学科、数学等其他自然学科的有机联系,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在这种背景下,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因此,物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必须善于与人合作,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科学实践和研究。一方面,强化师生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强化教师之间的合作,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切磋,力争在物理学科内和物理与其他学科间建立密切的联系,齐心协力培育学生。此外,物理教师还要寻找机会,与物理(科

学)教育专家、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例如,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大多由物理教师承担,可是这些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学科门类多,需要多学科、多部门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育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推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 王海民.《物理素质教育中开展创造教育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2010.[5] 梁书权.《高中物理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考试.2010,09.[6]周微.《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开展》[J].吉林教育.2010,02期

高中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变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作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合作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向生活,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二、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管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处于被管制被奴役折境地,基本上丧失了作为独立自主个体的地位。这与新课程的核心思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违背。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要求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把许多原告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要营造一个接纳的、宽容的、支持性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联想与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因此,对教师来说,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比自身的常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三、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应试教育的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教学过程成了教师讲授过程和学生大量演练习题的过程。一般情況是:教师为解知识,并积极地呈现部分和整体知识;学生通过听讲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面对的只能是“书山”、“题海”,而且考试成了老师的唯一“法宝”,这种只注重应试教育,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订报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四、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课程作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是由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设计的,教材也是由国家统一编订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在教学之外。作为课程主角之一的教师只是消极和被动的课程执行者,教材往往被奉为教育的“圣经”,教师只能遵循教材的要求,照本宣科。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视教材为“圣经”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教师应迅速适应这个环境,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定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与教学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仅是的实施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五、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研究被认为是教育专家们的事。教师只有偶尔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只教不研”的存在很大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及其研究的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办法的窠臼里面不能自拔。

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在新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应付和解决的。因此,教师不能只等着被动地授受别人的研究成果,然后机械地移植教学中来,而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时代对每位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解决问题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可为下一步的实践提供参考。如此循环研究,一方面可以不断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逐渐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也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研结合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保证。

浅谈新课改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篇12

一、体育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

目前形势下,高考制度还不完善,学校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局限于“升学率”的高低。所以学校体育要发展,势必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或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深入,“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越来越被重视。而体育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的实施对学生意义重大,教师要解放思想,重视、关心、热爱本学科,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克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饱满的热情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改实践中。

二、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着重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本身的问题,是历次课程改革的一种延续,是课程完善过程的一个阶段。”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主要解决了以往体育课程中诸如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简单,教材的局限性等问题,同时又继承以往课程优秀经验。新课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三维健康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得到发展。所以,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课程观念、学生评价观念、职业道德观念都面临着革新、充实和提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

三、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更新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是根据一定教学思想,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学过程的规律,以及教学条件而设计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的教学程序。”传统教学中,课堂由教师设计主导,以教师为中心来完成课时的任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摹仿,教师命令学生练习……教师始终牵着学生走,仅仅是只管技术动作的“授业”活动,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感知、应用动作技术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运动参与兴趣。

1. 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同时,改变原有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引导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单一性练习变为多样性选择,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实践能力的提高。

2. 体育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谓“中规中矩”,有“军事化”的意味,教师认认真真讲解、示范,组织、指导、纠错、落实,学生机械的模仿和重复练习,教学过程面对全体学生就象在单兵教练,统一的要求与尺度,最后结果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缺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双边交流,教学气氛沉闷压抑,教法呆板单一,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改力求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重考核结果向重过程参与转变;重统一性向重视差异性教学转变。因而,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运用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使实生在实践中求趣,发展个性,缩小个体差异。

3. 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以学生运动成绩为主,具有片面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身发展结果;新课标强化了过程评价,建立了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可设置学生档案和成长记录,有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运动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充实专业素养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同的学生存在文化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所以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知识结构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规定体育健康专题为必修必学内容,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并能应用,其中包括学生根据对锻炼的认识,制订简单的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通过运动培养自己的体育能力,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膳食结构应用合理;能简易处理常见运动创伤等等。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各项运动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营养、运动医学、运动训练等基础知识了解和学习,达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不尽相同,其中包括一些新兴休闲项目的出现,诸如街舞、轮滑等;而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既渴望自己运动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又希望有合适的舞台展现和张扬自己的个性,对教师的期望也就更高,所以体育教师不但要有自己所擅长的专项运动技能之外,还要熟悉、熟练其它运动项目,做到“一专多能”,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练习,才有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五、新课改中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1. 教师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关心和激励,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新课改刚开始施行,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课改的实施和效果,尤其是象处在学校教育弱势的体育学科,更应该得到关心和支持,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信心。

2.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过程的驾驭问题

传统教学相对保守,以“教”为主,新课改要求学生百花齐“放”,全面发展。因为“守”的太死,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主体性;而若“放”的太开,又容易走向极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守”与“放”的尺度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解决。

3. 教师在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压力

教师对新课改的学习以及具体实施,主要是以接受理论指导和学习为主;实际操作过程时间相对较短,各种条件(学校重视程度、场地器械、学生、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专业素养等)又存在差异,所以教师面临思想、心理的挑战和考验,存在许多压力。

上一篇:学习周恩来精神征文下一篇:爸爸妈妈变小了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