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2024-08-11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共8篇)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篇1

疼痛护理临床实践与进展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肿瘤科 沈峰平

个人简历:

沈峰平,女,32岁,本科。主管护师,肿瘤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4年,专长:急救及肿瘤护理。现任上海市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海医院静脉输液委员会委员,PICC专职护士。肿瘤科作为长海医院的疼痛规范治疗及护理示范病区。将WHO三阶梯止痛原则贯穿与工作中,使更多的癌痛患者享受无痛的权利。参与

编写《疼痛宣教册》。

本文介绍了癌症疼痛及控制现状;癌痛治疗的WHO三阶梯止痛原则;癌症疼痛的评估原则和评估工具;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癌痛治疗的常见误区。内容全面,对癌痛的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

一、癌症疼痛及控制现状

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

Dame Cicely Saunder首次提出总疼痛概念CAPC手册完整定义:总疼痛是包括各

种对身体有害刺激因素所引起的疼痛总称,如躯体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及经济的诸多因素。

总疼痛的来源:

(1)因衰弱的症状、治疗副作用、非癌症疾病、癌症等躯体来源。

(2)因失去社会地位、失去工作(威信、收入)、家庭中的地位、慢性疲劳和失眠、身体变形而引起的压抑、愤怒。

(3)因官僚作风造成失误、朋友不探视、推迟诊断、庸医、治疗失效而引起的愤怒。

(4)因医院及家庭护理、担心家庭、担心死亡、精神不安和内疚、担心疼痛、家庭经济、身体失控、不搞定的未来而引起的忧虑。

癌痛是慢性疼痛,癌症患者常伴有疼痛并且严重干扰生活质量;晚期癌痛常表现为总疼痛,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除躯体因素外,与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相关。

癌痛的原因:

(1)躯体因素: 肿瘤直接侵犯引起的疼痛约占70-80%;与癌症相关的疼痛,约占10%左右;治疗和检查引起的疼痛,约占10%-20%;与肿瘤及治疗无关的疼痛,约占10%。

(2)社会-心理因素,恐惧、焦虑、抑郁、愤怒、孤独。

癌痛的现状: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患者1000余万,死亡600万以上;据WHO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疼痛的折磨;新诊断的癌症患者约25%出现疼痛;接受治疗的50%出现疼痛;70%的晚期癌症患者认为癌痛是主要的症状;30%具有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癌痛对患者的影响:癌痛对患者及其家属是一种折磨;癌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影响睡眠,使患者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加速肿瘤的发展。慢性剧烈疼痛得不到缓解,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癌痛,成为一种疾病;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疼痛控制日益受到重视:

2001.2第二届亚太地区疼痛控制会议上学者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 的基本人权。

2002年第十届国际疼痛大会上达成共识将疼痛列入第五大生命体征。

二、WHO三阶梯止痛原则

三阶梯止痛原则:按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

(1)按阶梯给药:选择镇痛药应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高;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相对应阶梯的药物。其中第一阶梯代表药为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第二阶梯代表药为可待因;第三阶梯代表药为吗啡。第一、二阶梯用药有“天花板效应”,第三阶梯药物无“天花板效应”。

(2)口服给药:是主要的、首选给药途径。其优势体现在使用简单,方便且经济;药物吸收规律,医生易于控制剂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易于剂量调整 ;患者依从性高,利于长期服药。

癌痛患者口服止痛药注意事项有:

    控/缓释制剂整片吞服,不宜嚼碎;按时给控释制剂,如出现爆发痛给即释制剂,要足量;首次使用阿片类药物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如果弱阿片类药物常规用量无效时,应该用效果肯定的强阿片类药物.不要从弱阿片类药物跳到另一种弱阿片类药物.;

 如果疼痛缓解在4级以上,或疼痛缓解时间缩短,或疼痛总是在下次常规用药前出现应考虑增加药物剂量.(3)按时给药: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不是按需给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3)个体化给药: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有标准用量,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就是最佳效果

(4)注意具体细节:对用止痛药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其目的:患者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副作用最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癌症疼痛的评估原则

相信患者的主诉,收集全面、详细的疼痛病史,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仔细的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并要定期、全面、动态评估疼痛程度。

评估内容包括:疼痛部位及范围、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发作的相关因素,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疼痛治疗史。

四、癌痛评估工具

(1)0-10数字疼痛评估标尺的使用(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剧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数字。此表便于患者理解,但此表尺度难以掌握,个体随意性较大。目测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

(2)疼痛影响面容量表(Wong-baker faces scale)适合于儿童或认知障碍成年人。

(3)长海痛尺:长海医院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体会,归纳总结了长海痛尺。解决了单一的0-10痛尺评估时的困难和随意性过大这一突出的问题解决了单用0-5痛尺评估时的精度不够的问题。(4)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中、重度,此方法容易被患者接受。

0级 无疼痛。

1级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级 中度疼痛: 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止痛药片,睡眠受干扰。

3级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止痛剂,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或被动体位。

五、药物治疗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控制疼痛的标准-3-3标准:

    数字评估的疼痛强度<3或达到0; 24小时疼痛危象次数<3; 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物次数<3;

阿片类剂量滴定时间最好在2-3天完成。

(1)止痛药分类:

非阿片类即非甾体抗炎药物:作用机理:减少感觉伤害性刺激(疼痛刺激)向神经传递,达到止痛效果。是癌痛治疗基础用药。有解热、止痛及抗炎作用,无耐药性和依赖性,有剂量极限性,如到限量疗效不佳,改用或合用阿片类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物不良反应有:

◇ 血液系统:COX-1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引起血小板聚集及使凝集的血小板解聚的作用。临床可致出血。◇ 胃肠道反应:前列腺素受抑制后,胃酸增高可致溃疡,胃出血。

◇ 肾脏的影响:前列腺素可调节肾血流、水、钠平衡等作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可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血流下降,肾滤过下降。

◇ 肝功能的影响:长期使用可使血药浓度增加,超过其代谢能力可致肝脏中毒性改变。COX-2抑制剂可致肾功能损害及心肌缺血。

阿片类药物:作用机理:于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P物质的释放,阻断疼痛感觉传入大脑,达到止痛效果。

辅助药物的使用:适用于三阶梯治疗的任何一阶梯,可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药量及不良反应,改善终末期癌症患者其他症状。

辅助药物类型有:

   皮质类固醇:抗炎镇痛、增加食欲、减轻脑水肿; 抗惊厥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

抗抑郁药:对灼痛、麻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改善睡眠。

(2)特殊类型癌痛的治疗

o 骨转移疼痛: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阿片类止痛药、非甾体类的消炎药、双磷酸盐类、辅助性药、放射核素、固定术、化疗术等。

o 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难治性疼痛。临床表现特点:痛觉过敏及异常。可为灼痛、点击样痛、轻轻触摸痛、麻木样痛、刀割样痛、坠胀感等。治疗上除用阿片类药外,合理使用辅助用药。

o 突发性疼痛:按时用药的同时,备用速效或短效止痛药

六、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常见于用药初期和用药过量时,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积极预防性治疗可减轻或避免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防治不良反应是止痛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1)便秘

最常见,一般不形成耐受。预防: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的活动、预防性的给予缓泻剂。治疗: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根据便秘程度选择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2)恶心、呕吐

原因:兴奋呕吐中枢所致,但排除其它原因如便秘、脑转移、化疗、放疗、高钙血症。一般在用药初期,大多在4-7天内缓解,以后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预防及治疗:初次使用,第一周内,最好同时使用止吐药物预防。常用胃复安, 每日三次,餐前半小时服用。症状持续一周以上,排除其他原因,则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或换药,或改用其他途径给药。

(3)镇静

原因:长期疼痛导致失眠,疼痛理想控制后的表现。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初期,明显增加药物剂量时。预防:

初次使用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50%的幅度逐渐增加。老年人尤其要慎重滴定用药剂量。

(4)尿潴留

发生率低于5%。原因:合并使用镇静剂,腰麻后,合并前列腺增生症;腰麻后,应用阿片类药物,尿潴留的危险增至30%。预防:避免同时使用镇静剂,定时排尿(如4小时排尿一次)处理方法:诱导自行排尿:流水诱导、会阴部灌冲热水、膀胱区轻按摩。一次性导尿:后嘱定期排尿。

(5)呼吸抑制

一般口服阿片药很少发生。采用口服给药,必要时可洗胃。使用拮抗剂纳络酮。应用指征:呼吸次数降至:≤8次/分。用法:纳络酮0.4mg+NS10ml每分钟用药0.5ml。

七、疼痛治疗的常见误区

(1)误区一:使用非阿片类药更安全。

对于慢性癌痛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的病人,使用阿片药更安全 因为长期用药无肝、肾等器官等毒性作用。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病人,随用药时间延长,出现胃肠、肝、肾、血小板毒性反应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对于非甾体抗炎药剂量达到限量时,如果疼痛仍不能满意控制,应当选用阿片类药镇痛

(2)误区二:疼痛剧烈时才用止痛药。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而且需要的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长期得不到有效止痛治疗的癌痛导致的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发展为难治性疼痛。

(3)误区三:止痛治疗能使疼痛部分缓解即可。

止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止痛治疗的最低要求是无痛睡眠。止痛治疗更高要求是:让病人达到无痛休息和无痛活动,以真正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4)误区四:用阿片药出现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阿片药。

除便秘副作用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难受的。阿片药的呕吐、镇静不良反应,一般出现在用药最初几天,数目后症状多自行消失。对阿片药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性治疗,多可减轻或避免发生。(5)误区五:使用盐酸哌替啶是最安全有效的止痛药。

WHO已将盐酸哌替啶列为癌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

(6)误区六:终末期癌症人才能用最大耐受剂量阿片类止痛药。

阿片类止痛药的用药剂量个体差异较大;阿片类药无封顶效应,如果病情恶化及疼痛加剧,可通过增加剂量提高止痛效果。对任何重度疼痛病人,无论肿瘤临床分别及预计生存时间长短,只要止痛治疗需要,都可以使用最大耐受阿片药,以达理想疼痛缓解。

(7)误区七: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

癌症疼痛病人长期用阿片类止痛药治疗,尤其是口服及其它长效制剂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精神依赖性)的危险性较小。国外Porter报告,用阿片类药发生精神依赖性的危险低于4/10000(4/11882例)。

(8)误区八:阿片类药物如果广泛使用,必然造成滥用。

积极推行WHO癌症三阶段止痛治疗原则,合理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不仅使广大癌痛病人得到理想止痛治疗,也可避免或减少阿片类滥用的危险。

(9)误区九:一旦使用阿片类药,就可能终身需要用药。

加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癌痛消失后,随时可安全停用阿片类止痛药。吗啡日用量在30-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长期大剂量用药,应逐渐减量停药:在最初两天内减量25%-50%,继后2天减量25%,直至日用量减至30-60mg时停药。减量时,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即:尤物腹泻等激动症状,如果疼痛评分>3-4,或有戒断症状时,应缓慢减量。

(10)误区十:用阿片类药止痛治疗就是给予安乐死。

根据癌痛病情使用阿片类止痛药,不仅能有效控制疼痛,且能降低因剧痛导致死亡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研究人员认为:癌症病人主诉的身体广泛疼痛与癌症死亡密切相关。全身广泛性疼痛持续一天就可能因为疼痛使癌症死亡至少增加20%。积极进行止痛治疗,可减少因疼痛而致死的危险性,起到间接演延长生命的作用。

(11)误区十一:肺癌病人不能用阿片类药物。

肺癌疼痛病人可以安全有效地使用阿片类止痛药。阿片镇痛药对呼吸抑制的副作用,一般仅发生在过量用药,尤其是血药峰值浓度快速上升情况下(静脉剂量给药),或药物蓄积中毒(如肾功能不全)。癌痛病人合理用阿片药很少出现呼吸抑制的原因是:疼痛是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的天然拮抗剂;癌痛病人长期用阿片药,很快会对药物的呼吸抑制副反应产生耐受。

八、多瑞吉粘贴步骤—3P   Peel –沿边缘撕开,取出贴片,撕去透明保护膜,避免接触粘性成分。Prepare—选择前胸、后背、上臂平坦、干燥、无毛、无破损部位。将贴片平整地贴上。粘贴前局部用清水清洗干净,不能用酒精等溶剂;避免在红肿、烧伤或放疗后的皮肤上使用;换贴时要改换粘贴位置。

 Press –以手掌轻按贴片30秒钟,并用手指沿贴片边缘再按一次,确保粘贴牢固。

多瑞吉用药注意事项:

用于疼痛相对稳定病人的维持用药,一次用药维持作用时间可达72小时,便秘的发生率低。初次用药后6~12h内达血浆峰浓度,12~24h达稳定血药浓度,前24小时可能需要PRN给药。体温增高3℃,血药浓度峰值可增高25% ,局部不能加温,如热水袋、电热毯或暖气等;72小时及时更换,不宜拖延,以免出现爆发痛;换贴时,将废贴粘性部分对折,放回原包装袋,交回药房。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篇2

癌症疼痛的治疗需要医生、护士、病人、家属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共同关心协作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护士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癌症病人的疼痛大多是通过护士之手得以解除的。目前, 很多护理专家认为, 妨碍有效止痛的主要问题不仅是护士对麻醉药理作用知识的缺乏, 对人的生命及护理工作性质本身认识上的不足, 还有在止痛问题上的“四不愿综合因素”的影响, 即医生不愿开足量的止痛药;药房不愿发足量的药;病人不愿接受足量的止痛药等。由此可见, 在有效地治疗疼痛的一系列环节中, 护士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在临床综合护理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心理护理

癌症疼痛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护理中, 首先要掌握其病情及心理改变, 搞好护患关系, 应用有关技术和心理学知识以及技巧来帮助患者克服疼痛, 如采取舒适的体位以减轻肌肉紧张, 家人与朋友的探望, 轻松的音乐都能分散注意力, 并给予精神安慰。此外允许更长时间的睡眠。有计划护理和改善环境, 减少噪音, 也会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 谈话中要避免一切不利的语言刺激, 思想放松能促进药物止痛, 有助于患者关闭疼痛冲动的“闸门”, 并增加内啡肽。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了希望和信心, 才能有生活的勇气。

2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 实行三级阶梯止痛治疗

首先要确实掌握一些有效的、主要的控制疼痛的药物剂量及适用范围, 掌握疼痛程度评分法;其次, 掌握止痛药物的给药途径, 首先选用口服药, 其次是直肠用药, 最后选择注射用药, 熟练掌握药物半衰期按时用药。一般在前次给药有效消失前1小时用药, 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增加用药剂量。

3帮助病人及家属改变对药物成瘾性、副作用及耐受性的错误认识, 帮助病人了解疼痛产生的原因及服药的作用和时间, 告诉病人按时服药的意义及药物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和防治。

4帮助病人正确用药, 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 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如盐酸二氢埃托啡片 (Dihydroetorphine HCL又名双氢埃托啡) 。为舌下含化吸收, 吞服影响止痛效果, 此药舌下含化10~15分钟即生效, 3~4小时药效基本消失, 为确保疗效每4小时给药1次, 夜间可加用安定5~10mg, 增加止痛效果及维持时间。

5加强病房巡视, 严密观察止痛药效果, 及时向医师汇报, 并根据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方案。

6熟悉药物副作用的防治, 非麻醉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能刺激胃黏膜屏障引起胃出血, 注意饭后服用;服可待因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使用超声雾化吸入, 保证痰液排出, 应用有效抗生素等;应用阿片类制剂, 全部病人表现为便秘, 其程度与用药剂量有关, 可服番泻叶或通便灵, 并配合食粗纤维的食物以刺激肠蠕动;含化盐酸二氢埃托啡最大用量可增至每次100ug, 此时要严密观察药物的急性中毒症状, 如呼吸停止或昏迷。一旦出现呼吸系统或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可肌注或静注对抗剂盐酸纳络酮0.4mg, 有呼吸减慢时, 给高浓度吸氧。

7评估

7.1评估患者的心理特征, 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 患者的心理是随病情的发展而变化的过程, 因此, 心理评估要随时进行针对不同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别给予耐心、连续的心理护理。

7.2否认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患癌症后, 采取回避的态度, 我们的责任是给予患者同情和帮助, 使之接受事实, 认真对待, 敢于面对。

7.3悲伤期

此期患者及家属都极度悲伤, 不希望有亲朋好友的特别关心。护士要经常跟病人交谈, 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进展, 介绍成功病例,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4接受期

由于治疗会产生不良反应, 自身病情的变化, 放、化疗的反应, 病情恶化等而使病人再度悲观和绝望。此时, 护士仍要做好解释工作, 使之保持平和心态, 冷静地对待疾病的发展, 从而鼓励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到底。

8满足患者的认知要求

要做好卫生宣教, 改变生活态度、生活习惯、调整自身心理因素。护士要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提高技术操作技能, 以实际行动, 让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从而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 使治疗过程愉快地渡过。同时, 要取得家属的支持, 使与患者共同战胜疾病。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篇3

2004年9月~2006年9月,我科用盐酸吗啡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56例,服药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便秘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23~72岁,中位年龄52岁;肺癌8例,肺癌伴脑转移2例,肝癌8例,食管癌12例,胃癌6例,直肠癌3例,其他癌痛患者3例。

方法: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给予不同剂量的盐酸吗啡控释片10~20mg/次,每日2次。发药到口,温开水送服。

结 果

42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便秘,用WHO分级法,将其进行分级。Ⅰ度便秘21例,占50%;Ⅱ度便秘17例,占40.48%;Ⅲ度便秘3例,占7.38%;Ⅳ度便秘1例,占2.14%。

护 理

疼痛评估:患者应用盐酸吗啡控释片过程中,用数字分级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一般6小时1次(6点,12点),并将疼痛评估的结果绘制在自制的《疼痛评估表》中给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可靠的用药指导,既可有效止痛,又能将便秘等不良反应降至最低程度。

健康教育:应用盐酸吗啡控释片前,要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该药的名称、用法、作用、便秘等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等,做好饮食指导,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活动,经常行腹部按摩、提肛等,促进肠蠕动,让其能充分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用药过程中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根据个人习惯制定排便计划,早餐或晚餐后定时蹲便,无论有无便意,都应用力做排便动作,每次10~20分钟。

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和果蔬等,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进食糙米、豆类等食物,以增加肠蠕动。适当进食,有润肠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1],鼓励其适量饮水。

便秘的观察及护理:每日下午4时定时询问患者24小时内大便的次数、量、形等,详细记录,并进行评估。发现便秘时要及时汇报医生,必要时做出相應的处理。①轻度便秘,可通过调节饮食,增加饮水量,服用蜂蜜等进行调节。②大便干结、成形,每周在3次以下,腹胀、有直肠充盈感,可触及硬便,有排便不尽感或排便疼痛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要给番泻叶、便乃通、20%甘露醇等治疗,必要时配合开塞露、石蜡油或直肠栓剂等。③大便嵌塞时,要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行油类保留灌肠。因胃管直径小、刺激性小,可插入深度长,灌入的液体不直接刺激直肠壁内感受器[2],不至于立即形成便意,利于油剂在直肠内保留,便于大便排出,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

心理护理:经常巡视病房,与其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睡眠、大便情况,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烦躁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范怡.便秘的治疗与发展.护理研究,2004,18(7):148-150.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篇4

摘要 目的:探讨舒缓疗护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缓疗护。结果:参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舒缓疗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痛苦,而且对生命质量的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活质量;疼痛舒缓;晚期癌症;舒缓疗护

晚期癌症是临床公认的不治之症,一旦确诊则意味着患者要“等待”死亡,而在这一期间,因大多数患者都有求生意识,当患者得知生存时间不长时,很容易出现害怕等心理,加之受疼痛影响,很容易扩大患者的负性心态,缩短患者生存时间。基于此,为使患者在生命最后时段能安然、舒适度过,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舒缓疗护属于全面照顾型护理手段,通过防止、预测及对痛苦的处理,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予以优化。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经给予舒缓疗护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82例,依照均等、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42~76岁,平均(67.4±2.5)岁;病程l~3年,平均(1.2±0.4)年。参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43~77岁,平均(68.3±2.6)岁;病程l~3年,平均(1.3±0.3)年。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向患者的简单介绍晚期癌症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面对患者时,护理人员可通过改变态度、言语及行为等方式,拉近和患者间的距离,使其能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常规安抚、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转移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②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舒缓疗护,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监视,治疗过程中,需依照无菌操作要求严格执行,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还要对症状缓解和身心照护的治疗予以加强,对患者的癌痛感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叮嘱患者家属要时常给予患者照护及关心,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与患者沟通时,告知其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它是不可抗拒的。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晚期癌症,则意味着“等死”,因大多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很容易出现焦躁等心态,对此,护理人员需最大程度安抚、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如患者出现疼痛难忍情况,需即刻采取止痛药治疗,并对用药后患者的机体情况进行详细观察。

评价标准:实施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理机能与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显著。选择VRS(数字疼痛评分法)评定患者干预后的疼痛情况,其中涵盖11点数字评分,剧痛为10分,无痛为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X2检验进行计数数据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后,两组精神健康与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与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情况相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l。

讨论

晚期癌症是临床无法治愈的疾病,伴随患者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的不断恶化,以及机体各项系统功能的降低,患者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一旦患者得知自身生命所剩时日不多,且受疼痛影响,则易使心态进一步恶化。对此,相应护理干预的应用非常重要。有报告显示,对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医治的同时予以护理支持,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对癌痛情况能有效抑制,使患者的精神和躯体压力得到最大程度降低,让患者安详度过最后时光。舒缓疗护属于特殊型护理,它集合了多?N方式,即心理、护理及医疗等,通过给予患者全方面照护,将人文关怀理念有效凸显出来,这样可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缓解患者病症疼痛。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晚期癌症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结果中可知,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舒缓疗护的应用能使患者疼痛感减轻,生活质量提升。

围手术期、麻醉及疼痛护理 篇5

基本知识问答

1.试述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意义。

手术前的准备,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使病人接近生理状态,以便更好地耐受手术。手术后的护理,是要求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2.手术前准备主要应做哪两方面的工作?

(1)心理准备:对病人做好解说工作,使之自愿接受手术,并能很好的配合治疗。

(2)提高手术耐受力:应对病人全身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并对手术耐受力作出充分的估计。特别要注意各重要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营养和代谢状况,内分泌、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等。3.胃肠道手术应做哪些手术前准备?

手术前1~2天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和泻剂,术前清理肠道,具体做法为:术前口服链霉索0.5g,每天4次,共3天。或口服新霉素lg,每天4次,共2天。服用或注射维生素Kl,2~3天。术前口服蓖麻油lOmL,每天1次,共2天。手术前晚清洁灌肠,排空肠道,减少肠腔内细菌的数量,预防手术后感染 4.心脏病病人手术前准备应注意哪些问题?

(l)长期使用低盐和利尿药物的病人,手术前应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2)贫血病人的氧合能力差,对心肌供氧有影响,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纠正。

(3)心律失常病人,应根据不同原因区别对待。对偶发的审,陀别外收缩,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心房纤颤,如伴有心室率增快,每分钟在l00次以上者,用毛花苷C0.4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静脉缓慢推注,或口服普萘洛尔lOmg,每天3次,将心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冠心病病人如出现心动过缓,心室率每分钟在50次以下者,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5-lmg.以增快心率。

(4)对有心力衰竭病史、心脏扩大、心电图显示心肌劳损的病人,手术前可考虑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一般口服地高辛0.25mg,每天1~2次。

5.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手术前准备应注意什么?

(1)停止吸烟2周,鼓励多练习深呼吸和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和改善引流。

(2)应用麻黄碱、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药及异丙基肾上腺索雾化吸入等,对阻塞性肺功能不全有较好作用,可增加肺活量。痰液稠厚的病人,采用蒸气吸入,口服氯化铵或碘化钾,使痰液稀薄。经常咯脓痰者,术前3~5天应使用抗生素,并做体位引流,促使脓性分泌物排出。

(3)经常友作哮喘的病人,可予口服地塞米松0.75mg,每天3次,以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4)麻醉前给药量要少,以免呼吸抑制和咳痰困难。使用哌替啶比吗啡好,因其具有支气管解痉作用。阿托品要适量,以免增加痰的粘稠度。6.试述肝脏病病人手术前注意事项。

术前应作各项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损害者,手术耐受力削弱,须经较长时间严格准备,方可施行择期手术。肝功能有严重损害,表现有明显营养不良、腹水、黄疸者,一般不宜施行任何手术。急性肝炎病人,除急症抢救外,多不宜施行手术。对肝病病人,术前应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全身情况,增加肝糖原储备,小量

多次输新鲜血液纠正贫血及增加凝血因素,尚应给予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等。7.试述腹部手术后病人的饮食护理。

一般术后禁食1~2天。肛门排气后,可进少量流质饮食,逐渐增加到全流量流质,第5~6天进半流质,一般在第7~9天可恢复普通饮食。手术后饮食护理的注意事项如下:①禁食期间,应用静脉输液来供给水、电解质和营养。大手术后,如禁食时间长,还需静脉提供高价营养液。②)开始进食时,水分和热量往往不够,仍应从静脉途径做适当补充。8.试述手术切口缝线拆除的时间和切口分类及愈合分级。

(1)拆线时间:应根据切口部位、局部血液供应情况、病人年龄以及有无感染等来确定。一般头、面、颈部切口在术后4~5天拆线;下腹、会阴部6-7天;胸、上腹、背、臀部7~9天;四肢10~12天;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天。有时可采用间隔拆线,青少年可适当缩短拆线时间,年老或营养不良者可延迟些。

(2)切口分类:①清洁切口用“I”代表,指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②可能污染切口,用“Ⅱ”代表,指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分切除术。皮肤不易彻底灭菌部位,6小时内的伤口经清创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③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指邻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阑尾穿孔的切除术。

(3)切口愈合分级:①甲级愈合用“甲”字代表,指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②乙级愈合用“乙”字代表,指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但未化脓。③丙级愈合用“丙”字代表,指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

(4)切口愈合记录: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愈合优良,则记以“I-甲”,胃大部切除术后切口发生血肿,则记以“Ⅱ一乙”,余类推。

9.试述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

(1)切口裂开原因:①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低。②术后腹压增高,如腹胀、剧烈咳嗽。③缝合腹壁的技术有缺点,如打结不紧,缝合时腹膜有撕裂等。

(2)预防:应根据可能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术前提高营养状况,强调在腹壁松弛状态下,精工缝合技术。对估计容易发生此类并发症的病人,可采取取:①术时用减张缝线,即在依层缝合腹壁的基础上,加用全层腹壁缝合②及时处理腹胀。③咳嗽时,最好平卧以减轻咳嗽时横膈突然大幅度下降所骤然增加的腹内压力。④用腹带做腹部包扎。⑤预防感染。

(3)处理措施:腹壁切口完全或部分裂开,都应立即送手术室,在无菌条件下,用粗丝线或合金线作腹壁全层间断缝合。因常有腹胀肠麻痹,故应采用胃肠减压。10.预防手术后肺不张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手术后肺不张的措施包括:①手术前练习深呼吸。腹部手术前须练习胸式深呼吸,胸部手术前练习腹式深呼吸,以增进吸气功能。②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如有吸烟习惯,术前两周应停止吸烟,并注意口腔卫生。③手术后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④协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物。如鼓励咳嗽,体位引流等。⑤防止手术后呕吐物的吸入。11.简述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

(1)术后出血:出血可发生在手术切口、空腔器官及体腔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止血不彻底和凝血机制障碍。(2)术后发热:可分为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术后早期38℃以下的发热多为非感染性发热,39。C’以上的发热则需考虑感染性发热。

(3)术后低体温:人工低体温手术、术中输入大量的冷液体、手术创面扩大等均可造成术后低体温。(4)术后感染:常见的有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腔脓肿、尿路感染和真菌感染等。

(5)切口裂开:组织愈合能力差、切口缝合缺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等是切口裂开的常见原因。12.试述现代麻醉学的范畴。

现代麻醉学包括临床麻醉学、复苏学、重症监测治疗学及疼痛治疗学等,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复苏及危重医学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其中临床麻醉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而且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准备、治疗与护理,以维持病人的生理功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提供保障。急救复苏是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基础医学知识,采取恢复和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一切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重症监测治疗病室又称ICU,在危重病人的监护治疗和一些麻醉并发症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疼痛治疗主要针对临床各种急慢性疼痛,包括分娩痛、癌性疼痛等。疼痛治疗除运用镇痛药物和常用的针灸、理疗等方法外,还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技术,进行综合治疗。13.试述麻醉前的一般准备与护理内容。

(1)精神状态的准备:麻醉与手术不免使病人产生顾虑或紧张恐惧心理.因此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关心、安慰和鼓励病人,对病人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对于十分紧张的病人,术前晚可用适量镇静安定药。

(2)改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可降低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术前应经口或其他途径补充营养,提高耐受力。(3)进行适应术中和术后需要的训练:有关术中体位、语言问答等的配合与术后饮食、体位、大小便、切口疼痛、长时间输液、吸氧、留置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等,应让病人了解,争取配合。对于术后咳嗽、咯痰、排尿方法等.在术前进行训练。术前2周应停止吸烟。

(4)胃肠道准备:择期手术成人一般麻醉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小儿术前至少禁食8小时。禁食、禁饮的目的在于防止麻醉中和术后反流、呕吐,避免误吸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意外,其重要性应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

(5)膀胱的准备:病人人手术室前应嘱其排空膀胱,防止术中尿潴留。对于危重病人或大手术,术前留置导尿管,以利麻醉中观察尿量。

(6)口腔准备:麻醉前应清洁口腔,有活动义齿的病人进手术室前应将活动义齿摘下,以防麻醉时脱落误吸、误吞。

(7)中等以上手术,麻醉前应检查血型和交叉合血,准备足量全血或血液成分。皮肤准备方面,如行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前应剃除腋毛。

(8)麻醉前应称病人体重,因为全身麻醉大多根据千克体重给药。

(9)手术前晚应巡视病人,发现病人感冒、发热、妇女月经来潮等情况时,除非急症,应推迟麻醉手术。14.试述麻醉前用药及其目的。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①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状态。②抑制唾液及气管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③对抗某些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和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④提高痛阈;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2)常用的麻醉前用药:①安定镇静药,如地西泮、咪唑西泮、异丙嗪等。②催眠药,如苯巴比妥钠等。③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④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多种腺体分泌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抑制迷走神经反射,对于心动过速、高热、甲亢病人,不用阿托品而改用东莨菪碱。术前药用法:成人苯巴比妥钠0.1g加阿托品0.5mg,麻醉前30分钟肌内注射。15.试述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主要分为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局部麻醉三大类。全身麻醉又分为吸人麻醉、静脉麻醉和肌内注射麻醉、直肠麻醉等。全身麻醉是可控和可逆的,病人恢复清醒后不留下任何后遗症。椎管内麻醉又分为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局部麻醉是指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丛阻 滞、节阻滞和神经阻滞。

16·试述手术体位安置的原则和要点及体位安置不当的并发症。

手术体位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生理功能为原则。其要点为①安置体位的操作务必轻柔缓慢,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②已安置的体位是否能保持固定不移位。③对呼吸和循环是否产生不良影响。④禁忌将病人任意安置在超过忍受限度的强迫体位上,否则易发生意外。

手术体位不当可引起生理和解剖两类并发症。生理并发症可有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发症,如肺通气不足、上呼吸道阻塞、血压下降、产妇仰卧低血压综合征、肢体动脉搏动消失、头面部充血水肿等。解剖并发症主要是受压旋转、牵拉等引起,如周围神经损伤、肢体坏死、颈髓损伤、眼部损伤、皮肤等浅表组织损伤、腰背痛等。

17.什么叫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

(1)表面麻醉:将穿透力强的局部麻醉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神经末梢,使粘膜产生麻醉现象,称为表面麻醉。如跟、鼻、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和内镜检查常用此法。根据情况采用滴人法或喷雾法等。常用药物为1%~2%丁卡因溶液或2%~4%利多卡因溶液。眼部组织柔嫩,滴眼需用0.5%~1%丁卡因,尿道用0.1%~0.5%丁卡因,成人丁卡因1次限量为40~60mg。

(2)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逐层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通过阻滞神经末梢达到麻醉作用。最常用的药物是0.5%普鲁卡因,用量大时可改用0.25%的溶液,1次最大剂量为14mg/kg体重。其次,也可用0.25%~0.5%的利多卡因,1次最大剂量为7mg/kg体重。局都麻醉药液中一般内含1:40 万的肾上腺素,也就是40mL局部麻醉药液中加0.Img肾上腺素。18.试述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少量血管收缩药的目的及应用注意点。

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少量血管收缩药(如肾上腺素)的目的:①减少局部麻醉药中毒的发生。②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时效。③减少创面出血。应用注意点:①肾上腺素要现用现加。打开安瓿后,搁置太久或色泽变美的不能用。②肾上腺素的用量要确切,应用小注射器抽吸后点滴加入。③肾1 7腺素用量须严格限制,一次用量应小于0.25mg。④对末梢动脉部位,如手指、足趾及阴茎等处,局部麻醉药中不应加肾上腺素,以防引起组织坏死。对甲亢、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病人,是否加肾上腺素应作慎重考虑。19.试述局部麻醉药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1)主要临床表现:轻度毒性反应时,常有嗜睡、寒战、多言和血压升高等表现,进而可发生头昏头痛、烦躁不安甚至丧失和四肢肌肉震颤等,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和惊厥,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致死。(2)预防措施:①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②使用最低有效浓度。③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避免误入血管。④根据用药部位和病人情况酌情减量。⑤如无禁忌,药液中加入少量肾上腺素。⑥麻醉前可适量使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⑦严格执行麻醉药物管理制度和查对制度,药名、浓度的标签字迹要清楚,配制要准确。

20.试述麻醉后苏醒期间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未苏醒的病人应置于侧卧或去枕仰设法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置入口咽导气管,密切观察呼吸道的通畅度、呼吸幅度和呼吸频率。

(2)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监测循环系统的变化,如观察血压、脉搏、尿量、皮肤颜色、静脉输液速度及心电图等。

(3)疼痛的处理:可给予麻醉性镇痛药,手术后可应用神经阻滞或硬膜外腔注射镇痛药物及病人自控镇痛。(4)体温的观察:术后应注意病人体温变化,夏天尤应注意防止高热,冬天注意保温。

(5)一般处理:长时间未醒或苏醒后病人自己不能翻身者,应定时帮助病人翮身,注意膀胱充盈情况,设法使病人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应予导尿。21.试述有关小儿麻醉的护理内容。

(1)应了解不同年龄小儿麻醉手术前的心理,最好是在有家长在场时看小儿,刘年K儿做仔细的解释,对年幼儿则要亲切,使他感到放心。

(2)应向父母强调术前禁食的重要性,并争取小儿的理解与合作。小儿禁食时问一般为8小时,乳幼儿4小时前可喂1次蔗糖水。

(3)小儿体重是麻醉给药、术中输液的重要依据,术前称体重要准确,最好在晨起、空腹和排尿后测量,再减去所穿衣服的重量。

(4)1岁以下小儿术前用药仅用阿托品,剂量为0.02mg/kg。1岁以上可加用镇静药。(5)应待麻酵诱导准备完善后方让小儿人手术室,不要使小儿在手术室内长时间等待。(6)妥当安置小儿手术体位,并加以固定。注意不要影响循环呼吸及使肢体压伤。

(7)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通常可选手背、踝内侧、足外侧、头皮静脉(婴儿)、腕外侧(年长儿)等处的静脉。估计术中出血多时,应留置静脉套管针输液输血。(8)术中应认真计数血纱布,估计出血量。

(9)麻醉期间手术室温度是决定小儿体温的重要因素。应保持手术间温度在24℃~26℃,病儿常能保持正常体温。如环境温度过高,身体覆盖物过厚,手术灯光照射等均可使体温升高。

(10)加强术后护理,病儿清醒前应有专人看护,监测呼吸循环等情况,防止呕吐误吸及躁动而发生意外。未完全清醒前,不要给小儿喂食。22.使用过的麻醉器械应如何进行消毒? 常川麻醉器械消毒方法有:

(1)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不致透热损坏的麻醉器械,如硬膜外穿刺包等。(2)2%戊二醛浸泡消毒:如硬膜外导管、各种塑料导管、一通接头,穿刺针等。(3)10%甲醛溶液浸泡消毒:适用于硬膜外导管等。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篇6

症在多数国家中是引起病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恶性肿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所以心理护理相当重要,心理护理在某种意义上有时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医院护理人员和患者亲属都应该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配合化疗进行,是癌症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

一、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病人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认为癌症是绝症导致恐惧心理的产生。病人确诊前会怀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症,产生紧张情绪,到处求医,要求做各种特殊检查等。确诊癌症后,病人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表现为失望多于期待,心情不安,等待死亡,迟疑寡断,很少去考虑现实疾病的治疗和处置。病人的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一旦得知病人患了癌症常会抱着永别的心情去探视病人,病人在这种反常环境里,会认为疾病严重,使悲观情绪加重,甚至促发绝望心理。病人经过一定治疗过程后,承认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较平静,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各种治疗上,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单纯追求用量,较少考虑营养与精神疗法和身体的整体免疫状况,结果产生严重的合并症。有的病人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等,导

致病人情绪低落,丧失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二、加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 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要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预见病人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并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争取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

2.2 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癌症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生存的信心会降低,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①对病人适度保密,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知情的病人,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和鼓励,使能正确对待疾病;②要及时把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尽量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激发病人战胜急病的信心;③亲人情感态度的变化,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因此,要动员病人周围的人关心体贴病人;④护士要态度和蔼,耐心,细心,言辞得当,要在治疗和精神上给予病人支持,争取病人的配合;⑤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病人休息,增强病人心理治疗效果,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⑥当病人出现全身衰竭、失眠、疼痛、不能进食等多种症状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改善全身状况的同时,应给病人良好的心理支持,激发病人的求生欲望;⑦在病人进行手术、放疗或化疗前,要向病人宣讲治疗的必要性,也要向病人讲明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主动克服困难,配合治疗。

癌症疼痛的治疗及护理 篇7

关键词:癌症,疼痛,评估,护理

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 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癌症疼痛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甚至有些病人因为无法忍受疼痛, 而选择了自杀。目前, 癌症疼痛产生的机制还未完全明确, 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止痛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中医中药、认知心理治疗等[1]。本科对80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调查, 分析癌症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以及相应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80例住院病人, 男52例, 女28例;年龄22岁~70岁;其中肺癌22例, 胃癌20例, 食管癌18例, 肝癌10例, 直肠癌8例, 胰腺癌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科证实无误, 均有远处转移, 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均使用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1.2 疼痛的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和数字分析法 (NRS) 相结合的方法[2]。在评估之前, 向病人详细解释评估的方法。在用药前及用药后均让病人指出一个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疼痛程度分级法的相互关系为:0~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2 结果

本组内80例疼痛病人中, 47.5% (38例) 的病人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其中轻度疼痛有18例, 中度疼痛有12例, 重度疼痛有8例。

3 疼痛控制不佳的原因

3.1 与护士有关的因素

我科护士对各种癌症病人的评估存在差异, 对癌症疼痛知识掌握不够, 对镇痛工作重视不够, 对各种镇痛药物及辅助用药的知识不够, 不能够详细向病人说明镇痛药物的规范使用, 导致病人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用药, 从而镇痛效果不明显。另外, 护士对病人的类比心理往往容易导致主观偏差[3]。认为同一种疾病, 接受相似治疗病人的疼痛应该是相似的, 而忽略了病人的个体差异, 对癌症疼痛可以完全控制认识不足, 从而影响了疼痛的正确评估和治疗, 影响了疼痛治疗的疗效。

3.2 与病人有关的因素

①病人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药物的镇痛效果[4], 病人一旦出现心理障碍, 药物的镇痛效果将明显下降, 加重心理的负向深度, 从而建立心理→疼痛→病理→心理的恶性循环机制[5]。②病人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用药, 只在疼痛时才使用止痛药, 同时害怕服用镇痛药会成瘾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能忍受疼痛, 尽量不用止痛药, 从而不利于监测疼痛病情变化及镇痛治疗效果, 不利于调整镇痛药的用药剂量, 以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③如果按照三阶梯止痛方案, 虽然药物能控制大部分癌症疼痛病人的疼痛, 但有些病人需要结合其他一些治疗方法来共同控制癌症疼痛, 如放疗、化疗、激素、神经阻滞等, 病人认为自身病情已到晚期, 不愿再接受治疗, 从而影响镇痛效果。

4 护理对策

由于护士与晚期癌症病人首先接触, 护士应积极接受培训, 加强对癌症疼痛知识的学习, 熟练掌握癌症疼痛的护理, 重视癌症病人疼痛的镇痛工作, 仔细正确的评估每一位癌症疼痛病人, 全面了解疼痛的病史、发病时间、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或间断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及治疗过程, 指导病人在镇痛过程中严格按照三阶梯止痛方案。同时, 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副反应及不良反应, 以便及时的处理。 在癌症疼痛病人的药物镇痛治疗过程中, 护士应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 尽量倾听病人的诉说, 理解病人对疼痛的感受, 鼓励病人从精神上摆脱焦虑、恐惧感, 进而减轻由负性心理带来的疼痛[6]。同时, 护士应该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病房环境, 使病人感到轻松, 鼓励病人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如下棋、听音乐等, 以放松心态, 转移对癌症疼痛的注意力, 护士更应该劝说病人家属多鼓励病人, 积极治疗疼痛, 以提高生活质量[7,8,9]。 药物仍是治疗癌症疼痛的主要方法, 多数癌症疼痛病人经三阶梯治疗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但是, 临床上仍有癌症疼痛病人止痛效果不满意,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癌痛, 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 鼓励病人积极治疗, 不要轻易放弃, 从而提高镇痛效果[10,11]。

癌症疼痛护理的探讨 篇8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评估 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既是生理的,病理的,而又是心理的一种复杂体验。疼痛是癌症患者最主要的护理问题之一。有人报道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占70%~91%[1]。

加强疼痛护理教育,提高护士癌症疼痛的护理水平:有关专家认为,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疼痛教育应列入护士的继续教育项目,使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疼痛管理的有关知识、技能。同时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使她们在疼痛护理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以提高专科护理水平。①改变对疼痛护理的观念:迅速有效的减轻疼痛是疼痛护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护士的基本责任。免于疼痛是患者的权利,患者应随时向护理人员反映疼痛症状。而医务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积极评估,治疗疼痛。护理人员必须明白,对忍受疼痛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治疗是必须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在临床工作中,应把疼痛评估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疼痛协会已建议将疼痛分级作为第五生命体征[3]。②更新麻醉止痛药物的认识: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要克服这种障碍,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物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用麻醉药止痛可能会使患者产生成瘾、依赖和耐药。但住院患者的成瘾却极少发生。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2000例用过麻醉药的住院患者中,仅有4例成瘾。多数患者疼痛控制后即停药,即使出现成瘾也可以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治疗原则中,止痛是首位的。③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全面的疼痛评估应从患者的主诉、生理、行为方面综合评估。因为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缓解方法等资料主要从患者的主诉获取。所以要认真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描述,相信患者,并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别。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形体表现,如面部表情,肢体姿态,被迫体位等。对不能或不会表述疼痛的患者,要尽量采用客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测试,只有具有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科学、准确地评估。护士只有掌握评估技能,才能采取正确合适的控制措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

给药护理: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基本原理和麻醉止痛的理论知识,掌握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①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顺序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②按时给药: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一种止痛药必须先经观察能够控制患者疼痛再给予,下一剂量的给予应在前一剂量药效完全消失之前,这样才能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③口服用药:是最方便的给药途径,在患者不能口服时,可选择直肠或进一步考虑肌肉、皮下、静脉给药或者椎管内,PCA等镇痛途径。④个体化给药:患者对麻醉药物的敏感度个体差异很大,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就是正确的剂量。⑤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对应用止痛药物的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既要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疗效,又要使药物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总之,用药应根据病情和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注意效果,改变传统上以让患者耐受为主,延长给药间隔,减少药量,以防止药物成瘾的错误观念。

应按时给药,使疼痛在尚未开始或者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控制癌症疼痛的一个重要方面。临床研究认为,癌症患者大多数伴有恐惧、焦虑、怀疑、绝望等负性心理,这样会对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支持极为重要。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必须以高度的同情心经常深入病房,耐心听取病人的每一个诉说,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与配合、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忧郁和痛苦,进行针对性心理安慰,鼓励,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摆脱疼痛意境或淡化疼痛意念。②强调良好的心态在治疗中的作用。保持病人的自尊心,尽量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介绍当前医学进展情况及医疗设备的先进,以及医护人员高超的医疗技术,并例举被治愈的病例,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病人的求生欲望积极配合治疗。③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对止痛、止痛药物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建立疼痛宣教手册,使宣教工作更加有效。④争取家属的配合。家属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患者的态度、行为及治疗效果,家属的态度是稳定病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重视家属在癌痛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其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改善癌症疼痛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⑤注意力转移。任何内外环境的刺激,只要能吸引机体的注意,便可使同时出现的其他刺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对早期持续性疼痛,可采用听音乐、下棋、打扑克、看电视等。此外,催眠术、体育锻炼、气功、按摩、热敷、皮肤电刺激等方法,均可引起转移和分解反馈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空气新鲜,并注意各项护理操作轻柔敏捷,减少环境噪音的刺激,以创造良好的治疗与修养环境,使疼痛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大量文献已证实,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具有明显作用,且对家庭也有益。

缓解癌痛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课题。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癌症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对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燕.影响癌症疼痛的障碍及其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12(10):32

2 姜晓丽,朱京慈.临床护理专家能力测评研究发展趋势.护理管理杂志,2003,3(5):22-24

上一篇:多措并举抓教育教学质量下一篇:“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主题教育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