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角落作文1000字

2024-08-10

遗忘的角落作文1000字(精选6篇)

遗忘的角落作文1000字 篇1

总是在夜半冰凉的被窝无法自制的呢喃着一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又遥远得不能再遥远的名字;

总是在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提醒自己:

为什么还是忘不了?……总是,总是被思念紧紧缠绕。

学习着承受分离,却学不会承载思念。

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道路,一天一天地观望,我站在路边上,双手插在风衣的兜里看到无数的人群从我身边面无表情地走过,偶尔有人停下来对我微笑,灿若桃花。我知道这些停留下来的人终究会成为我生命中的温暖,看到他们,我会想起不离不弃。

城市一片漆黑,谁都不能看见谁。

空洞充满着神秘,让人无法抗拒,无法摆脱,再多的拥抱和依偎也依然孤独。

没有方向感,只能在黑暗中把自己撞的头破血流,伤口与其说是别人给予的,不如说是自己坚持的。

很想忘记过去,忘记一切的怨和哀,可是无奈自己总有很好的记性。每当我把思绪深埋在心里,祈祷着不要再出现的时候,结果发现都是徒劳。

总想把自己荒芜的内心使其充满色彩,想尽了一切办法,无论是强迫自己坚强或是用玩乐来遗忘,但这些只是暂时麻木的一种手段,仅此而已。

装作满不在乎,其实是比谁都在乎,对每个人微笑,是因为泪都在心里没有释放。回首过往的点滴,这段感情。就像一个沙漏,哪怕自己已,投入的再多,付出的再多。那沙子还是会一点点的流走,到最后握在手里的只是一缕清风。和自己早已被风吹干的泪痕!只有深爱的人才会让你笑的最甜,却也让你痛的最真!回忆固然伤感亦美好,不如把这点唯

作文评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篇2

作文评语,实际上就是作文评价问题。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我们来看看语文教师是怎样评价学生的作文的:或是“本文取材新颖,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视角独特,立意深刻,语言优美,文笔老道”,或是“本文结构不够清晰,内容不充实”,“取材过于陈旧,主题不够突出”,“详略不得当,语言不够简洁”。类似评语比比皆是。然而语文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这些评语,有多少学生能认真的看一看,仔细的想一想呢?几乎没有。这些评语又有多少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呢?几乎不能。问题在学生身上吗?不在。笔者认为,问题恰恰在那些教师辛辛苦苦写下的评语上。

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种评语实际上都是对学生的写作技能的评价,是一种工具性评语、技能鉴定型评语。语文教师作这样的评语,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掌握写作这个工具。然而写作仅仅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表明,写作已经超越了工具这样一个形式上的意义了,它更多地包含了个体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的个性化的看法,是个体内心世界的真诚袒露,是心灵交流的情感需要。总之,写作的人文内涵大大超过了它的工具意义,它是一种生命活动。因而,语文教师所作的作文评语也必须揭下工具性那副冰冷的面具而充满人情味和人文关怀。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作文评语从工具性评语变为人文性评语呢?笔者不避浅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语文教师应明确作文训练的意义及作文评语的意义。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能写出文从字顺的文字,从而在考场上获得高分(不可否认这确是我们的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考试这个功利环境之外能毫无障碍地书面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因而,教师的评语就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关注学生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如果说作文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那么作文评语就是教师对这种真诚的回应。因此可以说,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心灵的一座桥梁。我们强调作文评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强调它的人文性,并不是要否定教师对学生写作技能评价的必要,而是认为技能鉴定并不是评语的主要任务。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结构……选材……语言……”等有关写作技能的评语,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放在写前指导中。教师在指导中应该尽可能详细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因此在评语中就不必再重复这一环节,否则就是教师智力资源和教育时间的浪费。

2.作文评语应少点指责,多点赞赏。许多教师都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学生根本就不看,白白浪费心血。难道学生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老师给自己的评语吗?事实上学生是很在乎的,作文本一发下来首先看的就是分数和评语。但老师给的评语都是千篇一律的冰冷面孔,总是写些结构怎样、语言怎样。一次两次还无所谓,次次都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烦了。更何况评语里大多都是“结构不合理、语言不简洁、主题不突出”之类的话。看了自己成果被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就大受打击,时间长了也就懒得理这样的评语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评价的各种功能都不能忽视,但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作文评价同样也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我们不能要求学生个个都是写作高手,事实上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写作能力是不可能都很强的,在作文中出现那样这样的缺点是在所难免的。语文教师要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的不足,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再差的作文也会有它可取的地方,例如没有错别字、某个词用得好、某段描写较精彩等等。教师要及时对这些闪光点进行表扬。如果教师每一次都能发现学生的一个闪光点并表扬,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每次作文都有一个进步,从而他们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不断增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整天口干舌燥地讲那些写作的条条框框、写那些冰冷的评语,还不如另辟蹊径,多给些赞赏,激发他的写作兴趣。一旦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直都处于高涨状态,他的写作能力也就会逐步提高。

3.作文评语应少些定性的语气,而多些商量的口吻。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人格平等的主体,因而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提倡师生之间积极的对话和交往,其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教学的民主气氛,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中,教师常常因为师生之间知识的不平等,而漠视师生人格的平等,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学的民主意识淡薄。表现在作文评语中就是常对学生作文的优劣下结论、定性。例如“本文结构安排不合理,某个部分显得多余”等等。这样的直接结论式评语缺少对话与交流的真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因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而产生离群索居的焦虑感,被人抛弃的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一旦与写作产生条件反射,那即使你作文练得再多,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反之,如果教师在评语中多用些商量的口吻,例如“构思挺用心的。你看如果……这样安排是不是更好一点呢?试着这样写一写,看看哪个效果好。”这样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他的作文被老师认可了,并且老师还真诚地给自己建议,自己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这种被认同感一旦与写作活动建立起条件反射,就会提高他写作的积极性并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也就促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正所谓“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不知不觉中写作能力就提高了。

4.作文评语要善于求同存异,保护学生敢说敢写和创造性创作的冲动。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生活中的收获和疑惑,他们总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冲动,因此他们就在作文中大胆吐露出来了。但由于社会阅历不够丰富,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观点未必都是正确的、积极的,而且由于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很大,他们的思想中常被一种强烈的消极情绪浸染着。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写些“思想不够积极”之类的评语,那无疑雪上加霜,只会压抑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欲望与冲动,让学生更加消极。因此,我们的评语必须对那些“奇谈怪论”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释放成长中的冲动。同时,我们也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一种开放性的让人感到温暖的接受方式来聆听他们的倾诉,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疑惑。

5.作文评语要优雅些,多些文学的味道。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作文的语言要优美,要多点文学气质。而老师自己呢?评语永远是那样干巴巴冷冰冰的。学生长期看到这样的评语,就会失去对语文教师的崇拜感,对语文教师的水平产生质疑。试问,学生对你的水平产生怀疑,你又怎么能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呢?因此,语文教师要让评语多点文学味道,可以用散文的笔调写几句感性的美句,也可以是一首小诗。这样新鲜的形式会让学生对评语产生一种惊喜感、期待感,从而关注评语,从关注评语形式到关注评语内容,进而思考自己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肤浅体会,仅做抛砖引玉之用。写作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还需所有一线教师和理论研究者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

被遗忘的角落作文400字 篇3

冷落只是被忽视,被冷却,被人给晾在一边,不给予理睬不给予关怀。而遗忘却是着实的被人给抛到九宵云外,忘记它的存在,忽略它的感受,无视它的一切。遗忘比冷落更惨痛一些! 一个人无论他外表多么的坚强但人总是怕孤独怕寂寞的,一个人的世界是那么的苍白,失去了活力。人活着就不希望被遗忘被抛弃,谁都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找寻自身的重要性,谁都不愿被忽略。当两个很要好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告诉对方“你在我心里是多么的重要”,“你是我 的唯一”,“我会想你的,不会把你忘记”… 但当忙乎起来的时候总把对方冷落甚至遗忘,等对方责问起来的时候只会丢那么句“我很忙,没时间!”或是一句“对不起!”

其实你知道吗,对方要的东西很简单,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给予他很多的温暖,至少他会觉得你心里有他的存在。我的一位室友曾跟我说过“之所以觉得冷,是因为曾经温暖过…”既然给予过温暖就别让温度流失,减退,继续给予他光和热吧!别把温暖的感觉遗忘,重回到那冰冷的世界。要知道当“心”一但变凉变冷就很难再热乎起来了!别吝啬于你的语言,给予他关心吧,告诉他你没把他遗忘,你依然惦记着他。但如果你做不到就别告诉他你还记着他!

被遗忘的角落作文500字 篇4

春天来了,晚风吹过,又是一个花开的季节。这一天,妈妈带回来一盆春花。我惊喜地问妈妈:“这花是从哪里来的?”“朋友送的。”我妈一边说“去把花放在阳台上”,一边把花给了我我把花放在阳台上,仔细看了看樱草花:阳光下,花原来的黄色花瓣是黄色和橙色的,橙色是红色的,难以形容。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提醒妈妈给它浇水,但没过几天,花瓣枯萎了,叶子枯萎了,变成了一朵枯萎的花,失去了原来的光泽。我和我妈以为他死了,就不管了,然后就忘在角落里了。

第二天,我妈从外面带了几盆花来,都比原来的樱草花好看。因为忙,原来的樱草没有处理掉,静静的呆在原来的角落里。

几天后,他们带来的花相继凋零。所以,我们把一切都放在那个角落里。

突然有一天,我去阳台,发现上面有红灯。进去一看,原来的樱草花又活了!看起来比以前好多了!阳光照射在上面,整个阳台都变红了。这株报春花让我想起了那些在路边打扫街道的清洁工。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他们?它们就像这个被遗忘的角落里的春花一样默默无闻,绽放着生命的光辉。

被遗忘的角落优秀作文800字 篇5

傍晚的时候,走在北京路上,前面全是人,来来往往地在眼前穿过。路的两边,都是一些商场、餐饮店还有影院。我也融入到了人群之中。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地面变成了透明的玻璃,玻璃下面,还是路面。只是那些地面,不是水泥做的,而是由石头砖瓦拼接而成,上面布满了青绿色的苔藓,旁边竖着一块牌子“清代路面”。再往前走,清代的路面消失了,

映入眼帘的是“明代路面”。相比于清代,明代的路面挖得更加深,同时也更加老旧,布满了裂缝。

再往后就到了“宋代路面”。宋代的路面,已经不能用路来形容,由于长年积压在地下,早已严重变形,不成“人样”了。这些展览品摆在路的正中间,没有人低头去欣赏它们。人们拎着大包小包从上面匆匆走过,而这些千百年前的“老路”,就被他们踩在脚下却浑然不知。快到了北京路的尽头,绚丽的灯光变得黯淡,许多人折返回去,但我仍然一直走了下去。

到了拐弯处,我看到街边有一个小博物馆,于是走了进去。里面很小,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展览室,跟之前看到的“路面”一样介绍了南越王统治下的老广州,以及广州的文化特色、民族风情。其实,北京路原来只是用来展示这些东西的,经过十几年发展后,旁边的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这个给人们观察城市文化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购物娱乐的天堂。在这窄小的屋子里,我竟有种空荡荡的感觉。此时,外面的喧闹已经远去,我正好感受这座城市的往日气息。

还有遗忘的角落 篇6

和《小姐集》一样,《太太集》仍旨在钩沉。王羽初选,我补充了几位作家的若干作品,并就全稿斟酌筛选,便成了现在这本书。所选范围还是限于40年代上海女作家的小说,唯雷妍是个例外,她那时活跃在北平。既然有钩沉的意思,那么藉此给雷妍搭个便车,她实在也是不该遗忘的作家,却被遗忘至今。雷妍是梅娘的朋友,创作成绩或可与她的朋友媲美。至于苏青,本来她继张爱玲后已经广为读者熟知,这些年出她的书不少,并有一部力求编尽她作品的《苏青文集》问世。原没有把苏青列入遴选范围,临时破例,选了近年发现的她几篇佚作,同样是出于钩沉的考虑。那时在上海创作小说的女作家远不止这十几位,名声或显或隐的陆晶清、凤子、梅志、吴峤、李宗善、方培茵、赵顾乃明,都曾涉足此道,谢冰莹、关露则是再试身手了,连从不写小说的陆小曼也有一篇《皇家饭店》。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作品水准稍欠,一些作家就不便入选了;作品倾向不同,罗洪、赵清阁她们也不选;作品篇幅过长,如林淑华的《生死恋》就不得不割爱;主要成就不在小说方面,杨绛的几篇也只好放弃;另有一时见不到作品文本的,如吴婴之、史美钧两位,或许因此遗漏。即使入选的作品,是否足以代表作家的成就和特色,编者也不敢太过自信。

“小姐”、“太太”用于书名,免不了促销嫌疑,但毕竟不是与内容完全不搭界。名为《太太集》,固然是它的作者年龄较大,当了太太或当过太太,但不是没有年轻的。《太太集》的风貌与《小姐集》大体相仿,多舛的婚恋是她们共同感兴趣的主要题材,而且都从伦理、情操方面切入,无关时事风云。尽管“太太”们比“小姐”年长十来岁,识见却未见深刻多少,乃是她们阅历并未如何丰富的缘故,由此视《太太集》为《小姐集》的续集倒也无妨。至于“小姐作家”的说法,无非偶尔见之当时的一篇文章,还谈不上形成文坛共识。不过整体而言,“太太”们终究比“小姐”要过问些柴米油盐或支票细软,稍靠近些日常生活,这一集里自然多了几篇民生疾苦的故事。再是,细细辨析,大概可隐约看出作者年岁的印痕。非得找出两“集”大同中的小异,或许就在这里。

“太太”之中,搭车的雷妍和今日走红的苏青不论,可刮目相看的应数曾庆嘉。她兼擅都市和乡村两类题材,不论对生活的体会,还是予人物以神气,以及具有冲击力的情节,富于张力的语言,皆在她人之上。即以一些留名现代文学史的女作家对照,曾庆嘉亦未必逊色多少。可是她一直湮没到现在,不只湮没于岁月,更湮没于共和国新的时代新的观念。曾庆嘉以下,多数“太太”们诚然算不上多么优秀,我们可以批评她们作品不够深度,形象尚欠丰满,描写失之琐屑等等,但执着于正义和道德的作品仍不失其感人魅力。如果不只是着眼作者各自个人成就,而是对她们作一群体考察,她们的努力创作可谓上海一道不应忽视的文学风景。“太太”与“小姐”叙述的故事,取了与主流作家不同的视角,留下那个年头她们眼中的生活剪影。同时,也为作者留下她们自己精神的剪影。大概文学史家把她们看成“另类”,历来的现代文学史著总将她们拒之史外。某三大卷150万言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列述众多作家,巨细无遗,甚至花两千余字篇幅阐释杂文家唐锼的两篇小说成绩,证明“文学史是不应忘记这一点的”,但却忘记了张爱玲外的一群。二十年前张爱玲的忽然被发现,似乎横空出世。其实林妹妹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张爱玲之脱颖当然不是孤立的文学现象。“太太”作者和张爱玲或可粗粗归为同一大类,那么,张爱玲便是她们当中出色的代表,知张爱玲也需知“太太”、“小姐”作者。知张爱玲又不能不知“太太”、“小姐”们,她们是张爱玲的基座,也是一个映衬,不然,恐怕不易认识到张爱玲的非凡优秀。

曾经有学者断言,现代作家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个沈从文。此话说得为时尚早。上世纪50年代初设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框架,是革命的进步的作家成就史,很多作家遭到排斥。虽然观念几经改变,书写不断有所突破,接纳了钱锺书、张爱玲、梅娘、徐訏等一批作家,但是仍不好说如今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已经完全摆脱了上世纪的褊狭观念的制肘。在此观念左右下,许多被摒弃的史料还没有全部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要全面完整地描述那段文学历史,除观念的改变,还需要发掘、整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的作品。《太太集》的出版,或许能引起学界对40年代上海“另类”女性作家们的关注。

上一篇:从《边城》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