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2024-08-1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选8篇)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篇1

施工前的工作,包括熟悉图纸,核对原始数据。检查和核实施工单位测量人员资质、上岗证,检查测量仪器设备的鉴定证书。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控制网交桩和精密控制测量技术文件交接,监理对现场交桩全过程进行旁站见证。接着督促施工单位及时上报控制网测量方案,并按测量技术要求开展复测,监理进行外业旁站见证,填写旁站监理记录表,必要的时候要对重点部位做换手测量,到最后审查施工单位的控制网复测成果,检查精度要求,保证可靠地数据资料。控制网复测内容包括:CPI基础平面控制网、CPII线路控制网、高程控制网。

对于那些特长隧道和特大桥要还要建立独立控制网。

上面这些工作,也就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桩的精度、限差进行一次复核,复核完成后,施工单位申请使用这些工程控制桩,监理复核、确认、同意使用的一个过程。

控制网复测完成后,是施工加密测量工作。施工单位要制定施工加密测量技术方案,设置加密控制桩,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方案的审核,测量过程的旁站、见证,检查内容与那个精测网复测一样,也就是检查数据的精度、限差,真实性,准确性,为以后的施工放样提供支持。施工单位申请使用,监理单位复核、确认、同意使用。1

下面就到施工中,施工放样测量阶段了,监理主要负责审核施工工区上报的施工放样测量技术方案,合格后,同意进行测量,监理检测施工测量放样记录表中测量数据,这个过程需要熟悉图纸,监理对放样点要进行检测,进行数据计算,合格了,同意使用,进行施工。检测方法是换手测量。这里面分桥涵、路基和隧道工程。其中涵洞工程主要检测涵洞基坑的开挖轴线,一般结构桥梁检测:

a.桥梁桩基(检测10%);

b.承台(模板顶面四角);

c.墩身(模板顶面四角);

d.垫石(中心2点,顶面标高四点);

e.架梁(墩台纵、横向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

有些特殊结构桥梁,像悬臂浇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要检测:零号块、零号块预压;各T构;边跨和中跨合拢段;加载和卸载的过程。框架桥要对预压、预压中和预压后的水准测量进行检测,其他的检测项目都一样。

路基施工放样测量包括:路堤、地基加固工程、桩板结构路基。监理主要对路基填筑宽度、填筑高度、及坡度比计算,进行极坐标放样检测。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检测。监理抽检按施工单位放样断面总数的10%~20%。

隧道施工放样测量包括:隧道中线,轨顶高程,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主要就这些。其他的像结构物厚度,台车尺寸的校核,这些都是质量控制测量工作,监理抽检按施工单位放样断面总数的10%。

施工中的最后一项就是沉降变形观测,监理要组织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的制定。组织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审核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符合要求后,进入方案实施,沉降变形观测由测量组负责统一组织实施。监理负责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沉降变形观测标的布设与埋置进行检查。负责对施工单位用于沉降变形观测的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的购置进行检查。负责对参与沉降观测的人员资格进行检查负责对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监理,并应进行平行观测。平行观测的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平行观测的数量,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总测数的20%。测量监理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负责做好监理过程的旁站记录(TB2表),并对施工单位的观测记录进行签认。按照观测频次完成观测后七天内,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签认后,由施工单位上报指挥部及设计单位。在我的理解,所有的沉降变形观测都是为指导性施工提供依据和支持的一项测量工作。

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个是水平位移观测,一个是垂直位移测量,主要是垂直位移测量。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在施工单位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委托咨询单位或专业队伍全过程对沉降变形进行平行观测。平行观测的数量,一般地段应不少于其沉降变形监测工作总量10%,对于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段,平行观测的数量不应少于20%,主要是为了确保线下工程沉降变形监测工作质量满足无砟轨道评估技术要求。

路基,桥涵和隧道 路基中包括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路基与桥梁或隧道过渡段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有: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过渡段沉降观测;

路基稳定性观测;

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桥涵中包括无砟轨道铺设前,对桥涵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是否符合技术标准要求,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测量的内容包括梁部的徐变变形,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框构、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沉降。

还有一个就是隧道,主要是围岩监控量测,工作主要包括:洞内、外观察(地质素描),拱顶下沉,净空变化,也就是收敛,还有一个

地表沉降,主要是隧道浅埋段(覆土厚度小于等于50m)。监理需要旁站、见证,取得监测数据后,进行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围岩稳定,正常施工,不稳定,采取加强支护,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就要停止施工,采取措施。预测变形发展是否趋向围岩及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要及时向总监汇报。

下来就是轨道控制网(CPIII)平面测量,监理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加密基桩的测设,对加密基桩的测量工作进行监控,并对测量资料进行审查。

最后一个是竣工测量,监理负责审核施工单位竣工测量技术方案,负责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测量成果资料及检查记录。负责组织专项测量组和监理测量组实施竣工测量,监理要全过程按设计图纸要求对完成的工程进行平行检测。负责组织专项测量组和监理测量组检查竣工测量的永久性控制桩、水准点设置和保护情况。

竣工测量的目的:一是为工程验收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二是为高铁工程交付运营后,竣工测量成果将作为运营维护管理的基础资料。其中有一个就是把设计中和施工中产生的断链进行消除,为运营提供一个准确地里程。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篇2

1 各设计院测量工程师的想法- 从经济、效率、和质量各方面考虑有如下困难

1.1 控制测量每提高一个等级, 其经费增长约40 %, 观测时间成倍增加。就目前情况来看, 多数工程项目给予勘测的工期都十分紧张。对于各设计院的测量, 有着许多方面的考虑因素, 也在不断地解决中, 首先, 经费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经费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经费的有效合理的利用和规划对于我们的工程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没有经费的支持, 我们的测量工程就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和顺利进行。

1.2 二、三等控制网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控制是保证我们的工程准确测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方面, 我们知道控制网是以对应十几至几十公里的长边为条件的, 其密度不能满足铁路测量需要, 当进一步用短边加密时, 其精度回落到一级导线的精度。

1.3 布设高等级控制网除精度要求高外还面临其他难题:如起算联测的一等控制点少, 平差、计算不同于低等级控制网, 更复杂, 要进行天文、重力测量需要更专业的部门来完成, 铁路设计院和工程局一般不具备施测能力。这些问题就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 我们必须明白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和解决措施,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这些问题控制在我们可以解决以及利用的范围内。

1.4 关于建立独立的高速铁路二、三等控制网, 不强制闭合到国家等级控制网上的设想因下列原因而不可取:

1.4.1 独立坐标系统一般用于区域性小范围地区, 地球面可近似当作平面, 不需做高斯投影, 长大铁路途经几省, 其球面特性不可忽略。

1.4.2 不具备进行高精度天文、重力测量的能力, 数百公里控制网呈狭窄线形, 其精度不易控制。 精度的控制是我们在工程测量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精度的控制也是我们可以切实实施的方面。

1.4.3 已有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及沿途经由的道路、江河、城市、机构等, 都是以国家统一大地坐标定位, 铁路另辟蹊径, 相关关系很难理顺。地形图的测量是以实际的情况来考虑的, 同时也是我们对于铁路工程测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必须保证, 我们对于铁路的测量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研究支撑。

2 关于新测量流程的建议

对于新测量的实施, 是我们解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 使得图纸上定线放样到实地后消除系统误差, 需要改变铁路测量流程如下。

2.1 一次布网把原航外控、加密四等控制点、初测导线、定测交点, 合并为3~5 km一对GPS点或边长500~1 000 m的导线, 做相对精度为1/115~1/2万的一次布网, 并对其作五等水准测量。除能消除地形图和实地同名点的系统差外, 还有以下主要作用:

2.1.1 简化测量程序, 减少测量工作量, 我们要将测量的程序尽量的简化, 将测量的工作量控制在我们可以掌握和控制的范围内, 同时也使得我们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更加有信心, 以及实施的措施更加的有效, 使得我们对于程序化的流程更加的了解。

2.1.2 勘测、设计、施工都只用一次布网的资料和控制桩, 资料简单清晰, 差错少。资料的支持是我们对于工程测量的基础保证, 同时也是我们对于工程测量设计的一个重要考虑方面, 资料的尽量简单化和对程序的简化是保证我们铁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 也是必要的解决方式。

2.2 从一次布网控制点直接测设中线, 则可改变铁路测量的模式, 铁路工程测量精度一直是一个倍受测量工程师关注的问题, 但铁路测量从未因精度问题对设计和施工产生过影响。问题都出在测量错误、测量资料处理错误等方面。理清各个测量环节之间的关系, 简化测量过程使其更简洁、明晰、规范, 以容易控制的内业逐步取代难以控制的外业测量。

2.3 坐标控制测设中线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3.1 直接从一次布网控制点测设中桩, 不用长距离, 连续转点, 避免了误差累积。一个工程的进行必定会伴随着工程误差的出现, 如何迅速有效的处理好误差, 是我们在工程测量过程中的必要步骤, 也是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的一步, 我们不能保证零误差, 但我们至少可以保证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的发生, 以及对于误差的解决方案。

2.3.2 可以任何里程切入测量, 只要不是改线都不会出现断链。这一特点使得中线测量能够不连续进行, 可以先测设桥、隧地段, 使地质、桥梁、隧道等专业能及早开展工作。提高航测精度后, 还可以只对重点地段测设中桩, 一般路基在航测模型上直接量测。

2.4 从航测模型量测横纵断面在航测模型上量测横纵断面, 国外多家机构进行过研究且已投入使用。

国外采用1 /3 000 ~1 /5 000 大比例尺摄影, 或初测做小比例尺摄影, 定测再做一次大比例尺摄影。国内有许多单位, 特别是铁道部属各设计院进行过研究, 但因精度达不到《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限差而未能进行下去。

3 结论

就如上面介绍的一样, 笔者对于铁路工程测量的过程中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总结和看法, 铁路工程的实施作为我们现代社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铁路工程的测量又作为铁路工程实施的重要方面, 这几点是息息相关的, 同时也是需要我们联合在一起考虑的内容, 只有做到了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同时做好了一定的预防措施和误差分析, 我们的铁路工程的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会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同时也会使得我国的铁路工程发展的越来越好, 我们的铁路工程测量开展的越来越顺利。

参考文献

[1]罗先林, 梁旺.改进铁路勘测流程和规范的探讨[J].铁道勘察, 2005, 31

高速铁路的“绿色工程” 篇3

列为头号污染的列车噪声

车轮与钢轨间频繁碰撞、列车高速移动等所产生的噪声造成了铁路周围环境污染。据报道,每小时250公里的高速列车运行时,距离轨道中心25米处所产生的噪声高达90分贝。这种高分贝值的噪声对铁路沿线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列车运行的噪声,科学家采用了各种防治措施。

首先,他们在机车、车辆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出外形、结构合理的机车、车辆,降低车辆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其次是改进线路设计,将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从原来的有道床式向平板式发展,增加力的横向传递作用,从而降低噪声和振动。除此之外,还可在高速铁路两旁建造防音壁,用来吸收噪声和阻隔噪声的传播,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据有关测试资料表明,2米高的防音壁,可以降低噪声25%左右。

独辟蹊径的降噪措施

英国铁路局正在实施一项“安静钢轨”的计划。旨在通过缩小钢轨尺寸来降低噪声,具体的做法是设计出一种高度仅为110毫米的特殊钢轨,比普通钢轨矮50毫米。实验证明,这种“安静钢轨”可以减少噪声辐射12分贝以上。英国铁路当局希望使用“安静钢轨”后的列车运行噪声至少能降低5分贝。与此同时,工程师们还计划用一种阻尼弹性材料衬垫在钢轨接头处,用来吸收振动能量。测试证明,此举消除高频噪声的效果特别显著。

英国铁路局的另一项研究课题是降低车轮产生的噪声。他们把车轮的外形设计成像一日扁平形的钟,其内外圈的轮辐则采用较薄的金属材料,且把车轮直径从1060毫米缩小到740毫米,这样可以抑止噪声的产生。

不容忽视的生态保护

最近,一家美国环保刊物撰文指出,如果人类继续无休止地掠夺环境,那末,等待我们子孙后代的只能是滚滚的荒漠和一望无际的波涛。

法国建造高速铁路从开始就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环保部门调查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建设对农业、畜牧业、林业、河流、湖泊、风景、古迹等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法国政府专门设立了铁路环境监察机构,并制订了环境保护政策。例如,在沿线多处设置专供野生动物行走的高架立体通道,通道宽12米,两旁种植供野生动物食用的各类作物和灌木丛,并在通道上设电子监测装置,以便观察野生动物的活动。又如,将湖泊里的鱼类、两栖动物,转移到专门建造的人工湖泊中去,加以饲养和保护。

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景观设计,也是高速铁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国家对高速铁路配套的高架线路、隧道、桥梁等大型建筑物,强调整体环境效应。例如,采用各种动态手法使它们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在法国巴黎南郊,铁路沿线居民住宅区的绿化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横断面呈阶梯状的绿化带全长为12公里,其主要特点是高速铁路被置于人工堆砌的隧道里,变成地下铁路,可以有效地控制噪声、振动等污染因素。在阶梯状的土堆上除了种植花草树木外,还设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供人们使用。

高速铁路对测量仪器的要求 篇4

1.GPS 在控制网测量过程中,主要使用GPS静态测量模式,根据规范要求,标称精度应达到:水平±5mm+0.5ppm RMS;垂直 ±5mm+1ppm RMS;仪器必须是双频,未来最好能达到三频,同时接收L1、L2和L5频率,以及具有低噪音和低多路径误差的特点。受施工环境的影响,最好仪器能够具有防水、防尘功能和在极度低温或者高温天气下工作的能力。考虑到CP0连续测量时间比较长,一般是24~48小时,仪器最好能够超长时间工作或者可以有外部电源输入。在施工放样过程中,还要用到GPS RTK功能。这要求仪器不仅要初始化时间短(例如10秒~30秒),而且仪器的实时动态精度也要高,例

如:

水平±10mm+1ppm RMS;

垂直 ±20mm+1ppm RMS;

同时仪器最好能接收双星(GPS和GLONASS),未来能够达到三星,即可以接收伽利略卫星。在施工放样过程中,还要用到GPS RTK功能。仪器除了能够防水、防尘之外,还应该能承受一定范围的震动影响。同时蓝牙无线通讯也是必不可少的。

2.全站仪

在CPⅡ导线测量和CPⅢ测量过程中,仪器的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2mm+2ppm。但是从工作效率来说,1″级的仪器测回数更少,速度更快一些。仪器应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考虑到在隧道内测量时的恶劣环境,仪器还应具备防水、防尘的功能。测量时应该

不受施工噪音和灰尘的影响。

3.水准仪

勘测阶段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等水准,仪器必须是DS1或DS05级,并配合铟瓦钢尺使用。CPⅢ的高程测量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略低于二等水准,但是仪器也必须是DS1或DS05级,并配合铟瓦钢尺使用。

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无碴轨道

设计速度:300km/h~350km/h

线间距 :5.0m 最小曲线半径: 7000m 最大设计坡度: 20‰

到发线有效长度: 700m 牵引种类: 电力

列车类型: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有碴轨道

设计速度:200km/h~250km/h

线间距 :5.0m 最小曲线半径: 5500m 最大设计坡度: 13‰

到发线有效长度: 700m 牵引种类: 电力

列车类型: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高速铁路对测量的要求

在我国目前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轨道的高平顺性是无碴轨道的最突出的特点,同时也是高速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轨道的高平顺性,线路必须具备非常准确的几何线性参数,测量误差必须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内,对测量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国外对轨道控制测量高度重视,均要求进行高精度的控制测量。

TB10054-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铁路规范大集合

我来发个铁路规范大集合,解压后261M,希望大家喜欢,申请加精![size=5][color=Red][font=楷体_GB2312][/font][/color][/size]

地铁规范大集合,所含规范如下: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 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1-2005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2.1-2005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3-2005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3-2005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11-98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10012-200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4-98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6-2002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TB10017-99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10018-2003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27-2001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35-200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10038-2001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41-2003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TB10042-95铁路工程地质膨胀土勘测规则 TB10044-98铁路工程CAD技术规范 TB10049-2004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52-97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

TB10054-9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10062-99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TB10063-99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82-2005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3-2005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10101-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1)TB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TB10109-95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TB10113-96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 TB10114-97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 TB10116-99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B10204-200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 TB10205-99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TB10206-99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TB10207-99铁路电力施工规范 TB10208-9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10209-2002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 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2-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TB10213-99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TB10218-99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302-96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402-2003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TB10413-200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铁路桥梁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200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5-9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6-2004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10501-98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10502-93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TB10503-2005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TBJ103-87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 TBJ105-88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TBJ106-91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 TBJ107-92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 TBJ211-86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 TBJ214-92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TBJ24-8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 TBJ37-93静力触探技术规则 TBT10058-98《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T10059-98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2331-2004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 京沪高速铁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技术条件.doc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doc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 [铁路施工安全规范]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TB10401.1-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2-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J403-87铁路桥涵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04-87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09-87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0-87铁路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1-87铁路临时工程附属辅助生产工程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TBJ412-87铁路行车线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现行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目录

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

序号 标 准 名 称 标准号 施行日期 单价 1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设计规范 GBJ12-87 1988.8.1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 GB50090-99 1999.7.1 32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99 1999.7.1 38 4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J111-87 1988.7.1 铁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216-94 1995.5.1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GB50226-95 1996.5.1 8 7 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50262-97 1997.10.1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2005 2005.4.25 15 9 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TB10002.1-2005 2005.6.14 35 10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2-2005 2005.6.14 16 铁路桥涵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 2005.6.14 28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2005.6.14 9 13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TB10002.5-2005 2005.6.14 35 14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2005.4.25 37 15 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4-98 1999.1.1 4.6 16 铁路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5-98 1999.1.1 9 17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 TB10006-2005 2005.4.25 9 18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TB10007-99 1999.6.1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TB10008-99 1999.6.1 18.4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05 2005.4.25 21 21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TB10010-98 1999.1.1 6.5 22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10011-98 1999.1.1 7.9 23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代替TBJ12-96)TB10012-2001 2001.12.1 18.8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代替TB10013-98)TB10013-2004 2004.4.1 10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 TB10014-98 1998.7.1 11.8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代替TBJ16-86)TB10016-2002 2002.7.1 5.7 27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10017-99 1999.9.1 24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代替:TBJ18-87、TBJ37-93、TB10046-96、TB10051-97)TB10018-2003 2003.6.1 22.5 29 铁路集装箱货场设计规则 TBJ19-88 1988.10.1 铁路内燃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21-2000 2000.8.1 6.4 31 铁路电力机车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22-2000 2000.8.1 5.3 32 电气化铁路电力设计规定 TBJ23-89 1990.5.1

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 TBJ24-89 1990.5.1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代替TBJ25-90)TB10025-2001 2001.12.0 11.7

铁路光(电)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TB10026-2000 2000.8.1 6.8 36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2001.12.1 20.7 37 铁路客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29-2002 2002.7.1 12.4 38 铁路货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31-2000 2001.4.1

铁路避难线设计规则 TBJ33-90 1991.3.1

铁路无人值守机房环境远程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TB/T10034-2005 2005.4.25 5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代替TBJ35-92)TB10035-2002 2002.7.1 14.7

铁路时分数字程控电话交换工程设计规范 TB10036-2000 2000.8.1 6.8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 2001.12.1

铁路备用柴油发电站设计规范 TB10039-93 1993.10.1 45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代替TB10041-95)TB10041-2003 2003.6.1 7.2

交流电气化铁路对有线广播线路干扰防护设计规范 TB/T10043-95 1995.9.1

铁路工程设计CAD技术规范 TB10044-98 1998.7.1 18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代替TB10049-96、TBJ15-96)TB10049-2004 2004.4.1 18

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 TB10050-97 1997.7.1 7.8 50 铁路柔性墩桥技术规范 TB10052-97 1997.7.1 5.9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10054-97 1997.7.1 52 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 TB10056-98 1999.1.1 6.4

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TB10057-98 1999.1.1 3.7 54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 TB/T10058-98 1998.7.1 15 55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 TB/T10059-98 1998.7.1 15 56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设计规范 TB10060-99 1999.6.1 5.3 57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TB10061-98 1999.1.1 4.5 58 铁路驼峰及调车场设计规范 TB10062-99 1999.9.1 12 59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63-99 2000.2.1 6.8

铁路电力远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TB10064-2000 2000.8.1 4.5 61 铁路电力变、配电所设计规范 TB10065-2000 2000.8.1 10.9 62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TB10066-2000 2001.4.1 9 63 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 TB10067-2000 2001.4.1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 TB10068-2000 2001.4.1 7.5 65 铁路驼峰信号设计规范 TB10069-2000 2001.4.1 4.9 66 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 TB10070-2000 2001.4.1 4.2 67 铁路信号站内联锁设计规范 TB10071-2000 2001.4.1 12.4 68 铁路通信电源设计规范 TB10072-2000 2001.4.1 4.2 69 铁路通信用户接入网设计规范 TB10073-2000 2001.4.1 5.7 70 铁路车站客运信息设计规范 TB10074-2000 2001.4.1 4.9 7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隧道内接触网设计规范 TB10075-2000 2001.4.1 4.2

铁路枢纽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76-2000 2001.4.1 3.8 73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077-2001 2001.12.1 5.3 74 铁路工业站、港湾站设计规范 TB10078-2001 2001.12.1 9 75 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TB10079-2002 2002.7.1 6

铁路电力牵引变电所所用电系统设计规范 TB10080-2002 2002.7.1 4.2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试行)TB10081-2002 2002.8.1 4.5 78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2-2005 2005.4.25 31

铁路旅客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10083-2005 2005.7.1 6.5 80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99 1999.6.1 33.4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代替TBJ102-96、TB/T10217-96)TB10102-2004 2004.4.1 40

铁路工程岩土化学分析方法 TBJ103-87 1988.9.1

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代替TBJ104-87)TB10104-2003 2003.6.1 19.5

既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 TBJ105-88 1989.7.185 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及验收规定 TBJ106-91 1991.8.1

铁路装配式小桥涵技术规则 TBJ107-92 1992.9.1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代替TBJ108-92)TB10108-2002 2002.7.1 10.9

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TB10109-95 1995.4.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自耦变压器方式技术规范 TB10111-94 1994.12.1

铁路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规范 TB10112-2005 2005.4.25 6 91 粉体喷搅法加固软弱土层技术规范 TB10113-96 1996.4.1 30 92 铁路房屋增层和纠倾技术规范 TB10114-97 1997.7.1 7.4 93 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TB10115-98 1998.7.1 15 94 铁路桥梁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 TB10116-99 1999.6.1 9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规范 TB10117-98 1999.1.1 6 96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TB10118-99 1999.3.1 7.5 97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 TB10119-2000 2001.4.1 9 98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 TB10120-2002 2002.7.1 10.2 99 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 TB10302-96 1996.8.1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代替TBJ202-96)TB10202-2002 2002.7.1 12.4 101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代替TBJ203-96)TB10203-2002 2002.7.1 35 10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代替TBJ204-96)TB10204-2002 2002.7.1 19.2 103 铁路通信施工规范 TB10205-99 1999.6.1 15.8 104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TB10206-99 1999.6.1 12 105 铁路电力施工规范 TB10207-99 1999.6.1 20.6 106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 TB10208-98 1999.1.1 21

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代替TBJ209-96)TB10209-2002 2002.7.1 11.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0-2001 2001.9.1 15 109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TB10212-98 1999.1.1 6.8 110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TB10213-99 1999.6.1 19.9

铁路钢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规定 TBJ214-92 1992.9.1

铁路光缆PDH通信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5-2000 2001.4.1 8.3 113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 TB10218-99 1999.6.1 5.3

铁路光缆通信同步数字系列(SDH)工程施工规范 TB10219-99 1999.6.1 12

铁路数字微波通信工程施工规范 TB10220-2000 2000.8.1 7.9 116 铁路驼峰信号施工规范 TB10221-2000 2001.4.1 7.2

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入网工程施工规范 TB10222-2002 2002.7.1 8.7

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 2004.4.1 5 119 铁路信号电缆地下热缩套管型接续技术规程 TB/T10301-94 1994.8.1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册)TB10401.1-2003 2003.6.1 14 121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下册)TB10401.2-2003 2003.6.1 8.7 122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TB10402-2003 2003.7.1 11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3-2003 2004.1.1 16.8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4-2003 2004.1.1 26.9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2004.1.1 26.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7-2003 2004.1.1 16.4

铁路运输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8-2003 2004.1.1 18.2

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9-2003 2004.1.1 13.8

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0-2003 2004.1.1 22.5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1-2003 2004.1.1 23.8

铁路给水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代替TB10422-98)TB10422-2003 2004.1.1 22.2

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3-2003 2004.1.1 15.5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03 2004.1.1 13.8

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TB10425-94 1995.4.1 5 135 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 TB10426-2004 2004.4.1 13 136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10501-98 1999.1.1 4.6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TB10502-93 1994.4.1

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TB10503-2005 2005.4.25 5 139 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册)铁建设[2004]157号 2004.12.30 50 140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铁建设[2004]8号 2004.1.30 20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4]8号 2004.1.30 30

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3]13号 2003.2.1 143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3]13号 2003.2.1 144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函[2005]285号 2005.4.25 32

新建铁路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40号 2005.8.11 45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铁建设[2005]157号 2005.10.1 10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 30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 27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 2005.9.22 46 150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发布 20

15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经规标准[2005]110号 2005.9.22发布 41

152 铁路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 铁建设函[2005]754号 2005109实施 18

153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34

154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5号 2005.9.17 42

155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35

156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18

15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5]160号 2005.9.17 25

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工程造价解析 篇5

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工程造价解析

结合当前已建成或在建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建设项目实际,依据铁路概(预)算编制办法的相关规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剖析铁路工程造价的组成及确定问题.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调整、计算了较为合理的综合工程造价指标和专业单项工程造价指标,从设计标准和工程措施的差异方面论证了指标的合理性,为设计、咨询和项目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 者:刘建成 Liu jiancheng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咨询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刊 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英文刊名:RAILWAY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年,卷(期):2010 25(3) 分类号:U212.33+3 F503.63 关键词:高速铁路   客运专线   工程造价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篇6

高速铁路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的重点

摘要:高速铁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施工阶段,工程环境监理对有效控制高速铁路施工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高速铁路的工程特点,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高速铁路施工期主体工程、大型临时工程和环境敏感区环境监理的重点.作 者:贺玉龙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期 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Journal: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年,卷(期):,35(2)分类号:X82关键词:高速铁路 工程环境监理 主体工程 大型临时工程 环境敏感区

高速铁路防风治沙工程建设的探讨 篇7

我国地大物博, 东西南北中经济发展不平衡, 其中铁路建设是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为此, 我国铁路近几年进行了五次大面积提速, 基本形成了快速铁路网络。有的省、自治区也根据实际情况, 先后建设了市际的高速铁路,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

高速铁路的建设给神州大地带来了新的变化:首先, 推动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人口多, 密度大, 物产丰富, 而且幅员辽阔, 发展贸易交往非常适合发展高速铁路, 它可以把城镇间串联成一个贯穿东部与中部的城市带, 缩短了区域及城市之间地理空间上的时间距离, 形成庞大的贸易商圈。其次, 促进旅游业发展。我国山奇水美, 各地文化积淀和民情风俗各不相同。高铁开通后, 沿线旅游业将出现“井喷”式发展。据调查资料显示, 陕西省2007年上半年旅游总收入445.87亿元, 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2%和30.3%。还有, 高铁建设可拓展国际市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开发建设, 将会引发全球高铁建设的热潮。我们的高铁企业可以角逐国际市场, 争取高铁项目, 树立中国的铁路新形象。现在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已经有了中国的铁路筑路大军。

二、高速铁路防风沙规划设计

高速铁路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多学科的高技术配套系统, 也涉及到环境系统的建设, 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阶段, 要综合考虑各种对线路的影响条件, 组织环境评价, 落实工程植被保护措施, 结合铁路工程搞好生态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工程和植物措施, 改善和保护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区域扩大现象的发生, 使铁路建设、运营与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相适应。

在高速铁路建设中, 风沙等自然因素不可不考虑, 它将影响铁路本身和列车行驶的安全。规划设计好、保护好铁路旁的水土, 将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降低全社会投入的成本, 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并将进一步加快我国铁路客运高速化的进程。在铁路工程建设诸多影响因素之一, 也是防范难题是风沙, 它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的风沙或级别大或多发性迁移会给铁路建筑工程和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灾难。因而又必要针对沙尘暴这个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 合理科学的规划铁路工程建设方案, 并在工程实施当中“有的放矢”。我们知道, 沙尘暴是在风力的作用下, 将地面表层沙粒和地表侵蚀干化的浮土吹起, 沙随风而动。风是原动力, 是形成风沙的基础, 而沙是参与物, 是主要危害物。风力越大, 风中沙含量越高, 危害性越大。我们的技术就应从预防风头的形成开始, 使之不能形成一定的风压, 从而减轻风沙的破坏作用。其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最好避开风沙地区, 若无法规避则尽可能的设计在少风、风速较小的地段。同时, 施工可分段集中在雨季节或在大风来临前配套完成。若当地风力较强或需在风季施工时, 应在施工过程当中对当日不能完工地段, 对坡面和路肩应加以覆盖, 以免风沙破坏路基。假如风沙地区路基线路两侧的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壳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在施工前应准备充分的防护材料。因施工作业不慎使两侧地表受损部分应按设计要求在新出露的沙面上及时填筑砾卵石土防护层。此外, 施工的路基应集中力量完成一段, 防护一段。

铁路路基是高速铁路工程的基础, 特别是经过风沙地区则显得尤为重要。对风沙地区的地基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沙的特性及水源分布等情况确定压实机械还是压实方法。对缺土、缺水, 压实确有困难的风积沙路基, 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 (编织布、编织袋) 对路基进行加固。其实, 长远的办法就是植物固沙, 也是防治沙害的根本措施, 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设计要求的树苗或灌木种类和设计规定的种植间隔尺寸及布置形式进行植物固沙。与此同时, 为了防止积沙, 还要在林带前缘应适当设置工程防沙设施。此外, 高速铁路防风沙亦可采取格状沙障办法, 即在草方格内播撒适于沙漠生长的植物种籽, 使方格内生长沙生植物。注意在埋设草方格沙障时, 在迎风侧应先设主带 (垂直主风向) , 后设副带 (平行主风向) ;在背风侧应先设副带, 后设主带。还有一种常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是粘性土封闭防护, 采用时, 要通过试验测定其塑性指数, 符合设计要求的方可使用。

总之, 建设绿色铁路则必须按照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地推进高速铁路建设。

三、中国高铁驶向未来

我国高铁在去年带给了人们一系列的速度震撼:2010年2月6日, 开通了首条在世界范围内未曾预见到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郑西高速铁路。2010年7月1日, 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是在深厚软土地区建成开通的。凭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我们有信心展望“十二五”的铁路建设与改革, 那将是“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现实社会。

参考文献

[1]薛战军:《展望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战略意义》,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1) 。

[2]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年。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篇8

徐金锋 男 籍贯:陕西省,出生1980.12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 讲师 工作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高速铁路测量、轨道维修、隧道施工

此论文来自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西铁院移动学习系统的《高速铁路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针对目前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作者利用西铁院移动学习系统对《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提出课程的结构设计和学习平台建设。

关键词: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移动学习;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U212.2-4

Abstract: Against the current dependence on the phone,author use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mobile learning system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course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arning platform are presented.

Key:High speed railway engineering survey; mobile learning; curriculum reform

0 引言

隨着云端计算的出现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移动学习(M-Learning) 也已渐渐流行。通过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无论校内与校外。移动学习的到来、普及将逐渐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形式,教师将能以更为创新和个性化的方式教学。

对于教学改革,我国已经进行多年,引进了很多新的理论,取得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改革总让教师感到一丝困惑,总觉得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还不够好,如果让课程改革应用于移动学习终端,将是一次学习的飞跃。

本文基于上述原因,选择互动性强、实践和动手多的《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将此课程与移动网络相结合进行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网络时间、空间上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传统教学存在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

现在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现场的需要,教材内容陈旧繁杂,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内容严重落后于测量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测量技术没能在教材中及时反映,教学标准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

(2)课程教学资源少

目前,关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相关的教学资源、课件、视频等比较少,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开发。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在大多数学校中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演示为主,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师采用单向灌输,授课虽然采用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授课内容是越来越多,学生消化吸收极少;学生的知识大部分依赖教材和老师传授得来,间接经验多,直接经验少;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

(4)缺乏移动互联教学

对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没有哪所学校与移动互联终端结合一起进行教学,大多数是在教室或者实验室进行学习。

2 移动学习系统平台搭建

(1)资源整合

在学习系统平台搭建中,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单元,采用情境教学,使用六部教学法贯穿于教学中,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去主动学、在学中练、练中学,主动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2)课程结构

在该平台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学校内网与学习系统进行交互学习。

1)授课计划

设计目录式授课计划和学习情境式授课计划,通过授课计划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授课内容、重难点、学习地点、使用仪器和下节课安排等。

2)教学单元

对每节课的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对于实训课采用教学音频、视频和设计引导文进行教学,对于学习中存在问题可以每个单元答疑解决。

3)课程通知

实时通知学生上课地点、课前准备、仪器设备、测验内容和考试,如果有问题,可以根据每个通知进行留言解答。

4)课后测验

学生可以学习本节课单元结束后,进行课后测验,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答疑。

3 结论

通过对课程学习平台搭建,构建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探索移动互联教学组件定制和课程资源编写,利用智能学习终端、移动课堂承载移动学习服务的核心内容,解决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使学生的教学授课、消化知识体系、完成作业练习、实施教学辅导和学习轨迹跟踪分析等交互活动更为高效简便,形成更加丰富多元、生动有趣和高效自主的新型长期学习模式,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充分发挥现代新型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共享与传播。

参考文献:

[1] 孙默.移动学习数字出版资源平台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7期

[2] 吴旻倩,万君,孙旻.浅谈移动学习形式在开放教育中的优势[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李行国.基于3G的移动学习在高校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上一篇:红色电影活动策划下一篇:白庙中学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