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教师培训

2024-05-29

十二五教师培训(通用9篇)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1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及县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特制定上坪寨乡中心学校2013年校本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我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省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

三、任务及内容

培训以《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为重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6、培训以打造骨干,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我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7.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通过省、地、县三级集中培训,为我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8.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在普及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9.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四、培训方法及措施

我校“校本培训”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短训为主的培训方法,在培训班中面向全体教师,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突出骨干。主要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为:

1、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场所,在培训活动中校长是主要领导者、组织者,要亲自带头,以身示范。

2、教师要制定个人达标计划,坚持自学自练。

3、培训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训练,做到学用一致。

4、在培训中要依靠骨干,充分发挥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作用和骨干教师的辅导作用。

5、定期组织面授,讲解理论基础知识,突破重难点。

6、以“校本培训”为主要运行机制,采取“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

五、培训过程强调规范。

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做到管理规范化,培训过程化,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自主性、主动性,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培训工作,确保教育的质量。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2

近年来, 农业部将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作为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每年年初均下发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要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以农机手为重点, 切实加强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培训。为加强农机化培训工作, 农业部每年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农机管理人员、科技推广人员示范培训, 引导各地推进农机化培训工作。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切实将大行动纳入重要日程, 加强领导, 积极与当地农业、科教等部门配合, 争取政府支持, 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充分利用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 不断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 大力推进农机化培训大行动。

农业部还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农机化示范培训。结合农机作业季节性特点, 以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为重点, 每年组织相关单位举办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全国“三秋”农机化技术培训班、全国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班等, 重点培训来自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机化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推广等方面的农机人员, 每年培训300名左右。培训内容包括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操作要领、农机化政策法规等知识, 既开拓了视野, 又提高了业务素质。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3

为了全面了解中小学学校领导的培训需求,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领导培训工作。2012年上半年瓦房店市进修学校干训部,分组对全市16所市内小学,6所市内初中,及18所农村初中学校领导通过调查问卷和择校走访的形式,进行了“十二五”干部培训需求调查。

其中本人负责中小学校的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培训工作,基于培训所需,现对24名中学教学副校长的角色特点,培训需求,及培训对策做以下分析。

中学教学副校长的角色特点

我市的24位中学教学副校长,都是从本校优秀的一线主科教师中选拔而出的,其中有21位教学副校长还依然担任学科教学工作,而这21位教学副校长当中又有8位还肩负着班主任的工作。因此,其有着独特的角色特点:他们既扮演着校级领导、学校的管理者的角色,又承担着教学实践者的角色。

首先,教学副校长处于领导层位,既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又是行政工作的参与者。在教学方面,监督和指导课堂教学,组织和引领校本教研,领导全体教师提高教科研的水平和质量;在行政方面,服从校长的领导,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为校长的工作提供服务,为学校的建设献计献策。

其次,教学副校长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一方面与其他教师相比,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上而下推行的教学政策和学科资源,加之自身较高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提高上更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受领导工作所困,较之普通教师,用于课程教学和研究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一些。

我市24位教学副校长对“十二五”培训的需求回馈及分析

1.对培训强烈的需求与繁重的学校管理、教学事务之间存在矛盾

通过回访和问卷,近半数教学副校长的对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渴望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但由于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承担着学校常规性的管理工作,同时还是学校教学骨干——担任主要课程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长时间的脱产学习,以及培训时间相对固定往往与自身事务相冲突,对他们而言保证培训的时间和质量往往变得十分困难。

2.培训内容倾向实践与前沿与培训内容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

问卷显示,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绝大多数的领导倾向于实践性知识,希望更多地掌握和了解教育前沿信息,渴望通过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学习,转变管理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在培训需求调查中,对于哪门课程更适合本人需要上领导的要求各不相同,有4位领导选择学校管理课程,5位领导选择教育科研理论课程,7位领导选择了课改理论课程,9位领导选择了实践能力课程。首先,由于受到省、市级各主管单位的制约,培训必须保证规定的必修课程教材的学习;其次,受到培训时间的制约,在有限的时间内,来系统而透彻地进行学习和培训更成为难题;再次,由于我市属于县级城市,信息相对闭锁,很难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教育前沿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即便获得也很少能够完整而真实地传达给学员。

3.培训方式倾向多元化与培训资源有限之间存在矛盾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19位领导选择了专家论坛与外出考察相结合,希望通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和专家的引领,以及通过走出去到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特色学校参观学习的方式提高业务水平,自身素养,提升学校品质,增加学校特色;就交流研讨形式而言,16位领导选择了以中心发言人为主的交流,还有9位领导选择了以个性需求,自由选择学校,自由选择主题,面对面交流。但受本市经济条件制约,开展校长培训经费总体不足,异地学习交流无法成为常态;同时受本市人本资源制约,高水平、有特点的院校和研究人员总量有限,无法满足校长的多层次、多方位培训要求。

4.期望培训结果高效与期望考核方式倾向宽松之间的矛盾

问卷显示24位校长都期望培训能够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以此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协调能力,但又期望培训的考核方式更加宽松、简单,这两者之间明显存在着矛盾。考核方式是约束学员的有效手段,考核方式的缺失必将影响培训的效果,不注重跟踪培训与考核,培训的约束机制就不健全,对接收培训的校领导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就会使培训事倍功半。

“十二五”教学副校长培训对策的思考

开发灵活、开放的培训模式,建立导师制培训模式

力求转变以往以班级制為依托的培训模式,由封闭的培训方式向灵活、开放的培训方式转变。在培训模式上变以往的大班集体接受一名教师的课堂授课的班级授课制为一名导师指导多名受培训校领导的导师制授课。

导师制授课方式是一名教师、专家(或一线优秀校级领导)带领多名受培训校级领导,自由选择授课的时间,以及授课的内容。导师通过设计主题的方式,组织受培训校领导讨论,并指导其撰写论文或专著。导师与受培训校领导之间实行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方式,导师与受培训校领导之间可以自由、开放的进行交流互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时间的灵活性,确保了培受培训校领导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2.努力构建以开放式培训、学习、交流为主体的网络平台

以网络政务平台为支撑,以动态开放为培训目标,以模块加专题为培训课程,以学员自主学习为手段,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拓宽培训途径。

充分利用手中“政务平台”这一资源,建立网络培训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培训类别将必修科目的学习资料上传,供受培训的校级领导分享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业要求;同时,各个领导在实践中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经验,受培训的校级领导还可以在互动平台中交流个人经验,进行合作式学习,促进自身发展;受培训的校级领导还可以在应答平台上,专家与学员都可参与回答,从而迅速、高效地解决疑问。

建章立制,跟踪考核,提高培训实效性

强化培训管理制度,明确提出校长必须履行参加培训的义务,设置学分奖励制度,奖励学分达到一定分值,校长可减免一定的选修课程,从而激励校长的学习积极性。

实行实时跟踪、随访机制,在培训前、培训中以及培训后都对受培训的校级领导进行网络和现实中的前调查、中跟踪、后随访的方式,实现培训的延展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夏芳等.区域校长培训对策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9)

[2]吴海峰.欠发达地区小学校长培训中的困境和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5)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4

赢得满堂精彩

——南部县“十二五”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第一轮集训圆满完成

【按】为打造一支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创新意识浓、社会满意度高的县级骨干教师队伍,进而辐射和带动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县教师进修校组织了全县1000余名“十二五”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集训。此次集训规模大、亮点多、反响好,迈出了我县“十二五”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工作坚实的“第一步”。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有序

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罗维同志,分管副局长徐世龙同志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教育局于4月11日专门召开了各中学校长、教育督导组组长会议,安排布置培训工作。培训期间,局长罗维同志、分管副局长徐世龙同志多次亲临两个培训点视察培训情况,看望参训教师,给老师们带去了局领导的关怀。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杨盛林、副股长程学然同志全程参与、督查本次集训。各校统一报名、统一食宿、统一乘车参加培训。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教育督导组组长亲自带队并随队参加集中培训,做到了“跟踪培训、跟踪管理、跟踪服务”。其中,楠木中学刘文联、南隆教育督导组王松柏、河东教育督导组邱文志、楠木教育督导组刘平、黄金教育督导组敬尚浩、伏虎教育督导组马永生、大桥教育督导组梅红星、三清小学张

俸成、群龙小学杨明等,全程参与了本次集训工作。

二、模块设置科学,培训内容精彩

本着“整合培训资源、创新教学理念、推动互动交流”的培训原则,县教师进修校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筛选,做到了前沿与现实相结合、创新与传统相比较、精彩与实用相并重。

一是关注课程改革,把握教学“风向”。教育部基础教育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培训主持人刘永康教授在《尽快走出课改的种种误区——对课改十年的反思》专题讲座中,从课程目标、教学关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讲解,激发了参训教师“在吸取过去经验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活力。

二是关注师生沟通,构建和谐“课堂”。四川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子项目负责人刘大春老师在《课堂管理系列之一:师生交往中的言语沟通策略》专题讲座中,分别从言语沟通中的表达策略、言语沟通中的倾听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析,使参训人员轻松、自然地学习和借鉴到师生言语沟通的艺术与技巧,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三是关注骨干带动,明确工作“取向”。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专家和“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主讲专家李德树教授就骨干教师的有效教学、幸福生活、幸福成长等三个方面的“热

点”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生动讲解,引导参训教师争当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践行有效教学理论的高手,使有效教学、幸福生活成为全县骨干教师的职责追求和工作取向。

四是关注教师心理,描抹心灵“彩虹”。教育部灾后国家级心理健康骨干培训专家组成员、科技部“863”灾区科研项目首席专家何平老师在《做幸福的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专题讲座中,为参训教师诠释了如何做健康的人,如何处理好一生中的各方面关系,如何维护心理的健康等等,为全县骨干教师放手工作、放松心情和心理减压、高效教学送上了一份心灵的“鸡汤”。

五是关注教师发展,唤醒成长“动力”。培训邀请省级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卿平海校长,作了题为《骨干教师发展的自主策略》专题讲座,他以“斯芬克斯之谜”、“魏书生的书香人生”、“阿伦的教育奇迹与骄傲”等23个经典案例,从专业发展轨迹、专业成长影响因素、专业成长的类型以及趋势等方面,详细阐释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策略,极大地唤醒了骨干教师专业再发展的“内动力”。

三、强化考核管理,培训效果明显

为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质量,县教师进修校在采取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同时,突出抓好培训的考核管理工作。

一是实行严格的考勤制度。培训期间,随班班主任每节课均对

照座次表逐座逐人考勤,每半天通报一次。这样,有效杜绝和减少了学员无故缺课和“中途溜号”现象,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纪律良好、秩序井然。

二是实行检查听课笔记和作业制度。培训期间,随班班主任每半天对参训人员的听课笔记和作业进行检查,并对评选出来的“好笔记”进行公开传阅和相互借鉴交流。此举既防止了学员代写听课笔记,也促使参训人员认真听讲,提高了培训质量。

三是实行学分和学时管理制度。培训期间,凡迟到、早退、缺课、违反课堂纪律、笔记不认真,作业未完成,均按规定扣减学分和学时。同时规定,三年集训和自主研修均实行学分和学时管理制度,未达到规定学分和学时的,认定为培训提高不达标,不予颁发骨干教师证书,并在全县通报。

小学十二五期间教师培训规划 篇5

为适应月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国家、江西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7号《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实施意见的通知》(赣教发〔201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江西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坚持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建立起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我区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从我校教师队伍实际出发,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分层培训”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总体目标

以“国培计划”为引领,“省培计划”为拓展,市、区培训为主体,校本研训为基础,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为主要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校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城乡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扎实开展桥东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全员培训是面向所有教师的培训,是教师培训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培训项目。“十二五”期间,凡是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须参加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将师德师风、新课程、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等作为全员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形式以校本培训为主,区内集中培训和区外培训为辅,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主要安排在教学期间和暑假期间,由学校组织;校本研训要适应各类、各岗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明确研训目标,建构研训内容,采取有效研训形式与方法开展研训活动。要加强校本研训的专业引领,加强教师自我研训的引导,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参与研训的自觉性。区内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暑假期间;区外培训按省厅、市局要求组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

(二)切实加强校长培训

校长需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每五年在职校长必须接受国家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校长外出培训,促使校长创新管理,特色办学,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争做骨干校长。

(三)切实加强中层干部培训

认真组织校中层干部参加省、市组织的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加快骨干中层干部培养,遴选责任心强、办学理念先进、工作成绩显著、社会影响好的中层干部外出培训。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中层干部外出培训,促使中层干部创新管理,特色办学,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努力培养一批骨干中层干部。

(四)大力加强班主任培训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根据新时期对班主任工作的新要求,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班级管理能力。

(五)精心组织骨干教师成长培训

骨干教师培训分三个层次。一是培训校级骨干教师。学校以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专业发展研修、同伴互助、网络平台等培训形式,定向培养学校学科骨干教师,每年每校每学科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1-2人。二是培训区级骨干教师。通过专家指导、校际合作、区外集中培训等培训形式对学校培养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和指导,培养区级骨干教师。三是组织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在区级骨干教师中,遴选师德高尚、专业功底扎实、科研能力突出、教学风格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围绕政治素质、专业水平、科研引领等方面,通过选送到省内外重点高校集中学习、知名中小学校跟班锻炼等形式进行骨干教师提高培训。

(六)切实加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

加强英语薄弱学科教师在岗自修,提高专业水平。在校本研修中强化英语学科教师培训,使英语学科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根据实际需要,完成好上级安排的英语学科教师外出培训。

(七)加大桥东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

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初级培训、中级培训、高级培训)。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水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八)开展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

每年对新录用的教师在上岗前和上岗一年内进行适应性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了解现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分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素质特点,改进新教师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加强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时间不少于150学时,其中校本研训30学时。新任教师参加适应性培训后,还须参加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岗位培训。

(九)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重点帮助教师熟悉《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应对学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的方法。促进桥东小学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十)进一步抓好学历提高教育

鼓励在职教师,特别是男55岁以下,女50岁以下的教师通过在职学习、函授、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重点加强教师的学历培训。到2015年,力争全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力争我校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

四、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1.完善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电子证书》登记制度,规范教师培训证书管理。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2.建立严格的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在五年周期内,需修满规定学分(学时)的培训课程,并建立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的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培训领导机构。学校成立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规划的执行和落实。由校长任组长,具体牵头负责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二)明确培训工作职责。明确教师培训工作职责,确保教师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培养档案,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和选派教师参加培训,确保顺利完成培训任务。

(三)加强培训过程管理。要健全培训的考勤制、考核制、跟踪管理制、激励约束制、检查评估制等规章制度,确保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序运行。注重培训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授课教师水平,注重培训过程,严格教学管理,强化培训考核,使培训取得实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实行跟踪管理,随时掌握培训培养工作动态,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参培教师的后续管理,教师培训后,要将所学知识综合提炼,应用于自己教学实践,并扎实开展校本培训。

(四)加强培训登记和信息化管理。严格各级各类培训学时和成绩考核办法,按权限分在《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电子证书》上进行登记,作为教师年终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定聘任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凡未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对其年终绩效考核应降档次,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将暂缓其职称评定或聘任,待参训考核合格后再予办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再注册后,凡未参加培训完成规定学时者不得再注册教师资格,对参与相应培训取得优异成绩,且示范引领效果好的教师,予以优先推荐和评定。对培训考核存在不合格记录的教师,暂停申报评选省、市、县三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待补训合格后,再按规定条件申报评选。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6

继续教育培训五年规划

根据镇宁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下发的《镇宁县“十二五”(2011-2015 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镇教科通字[2011]42号)文件要求,结合红旗小学教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省、市、县“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会议精神,完成“十二五”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目标,真正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结合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工作布署,坚持注重实效、联系实际的原则,营造有利教师终生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造就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全、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努力造就一支富有教育家精神、具有终身大学习的观念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配置均衡、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结合“十二五”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我校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镇宁红旗小学全体教师。

四、“十二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任务及内容

(一)师德教育(2011年)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教育教学工作中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普遍具有

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

健全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营造学校人人都是德育教师、处处都是德育环境、课课渗透品德教育的“三维德育环境”。继续开展“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评选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形成师德建设工作合力。学校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城关中心校党总支的指导下,由校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及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选拔要突出师德和教书育人的实绩,考核重点是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

(二)新理念(2012年)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三)新知识(2013年)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新方法(2014年)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新技能(2015年)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领学生课堂上听、思考、提问、交流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镇宁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历提升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到2015年,确保专科达标率100%,并努力提高本科生学历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七)骨干教师培训

加强我校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科研带动作用。希望通过对他们给任务、压担子、搭台子,使他们得到锻炼,同时通过各级骨干的带动作用,促进更多的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水平的,加入到骨干的行列。结合县十二五规划努力打造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的奋斗目标,努力培养和推荐我校各科县、镇级骨干教师,五年内力争每个学科至少都有一名县、镇级骨干,争取做到每个学科都有带头人。

(八)班主任远程培训

通过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所有班主任进行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选派班主任参加各级骨干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九)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

在普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达80%。

(十)完成国培远程培训工作

“十二五”期间国培远程培训将是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如远程班主任培训、远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等。我校将根据上级的安排,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十一)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实际,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岗位设置,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发挥学校在用人方面的主体作用;将教师的创新实践和成效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绩效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

五、“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具体措施

1、积极组织教师按月进行网上电子备课

要求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每个教师都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为使教师们有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学校在每个办公室安装电脑,开通网络,为老师们搭建学习和勾通的平台。老师们在网站上,不仅可以下载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管理平台,是复一日,管理平台上的资源就会更加丰富,为下一步学校真正意义上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以把作品传到镇宁县红旗小学的网络红页网站上,一方面建设的本校网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教师进一步学习教学设计、PPT、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

2、组织一年一次的教学技能比赛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它即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反复练习或由于模仿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也包括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因多次练习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即教学技巧。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我校教学技能大赛由教导处牵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设计奖项,在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评定中加分。在评优晋级中优先考虑。

3、参加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级各类培训,包括“国培计划”、各种暑寒假期培训等。

4、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五期间,学校努力实施“数字教育全覆盖”工程,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能力为目标,围绕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教育资源整合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拓展教师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渠道,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十二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加强统筹管理,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政策导向,完善监督保障体系,为全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规划的实施推进、政策制定、研究指导、学时登记、资源整合和评估监控,分析和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要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二)经费保障

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机制,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行动计划配套经费落实到位。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公用经费的5 %用于教师培训,并做到教师人均培训经费逐年增长;多渠道筹措教师奖励经费,用于对各类优秀教师的奖励;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资助优秀教师参加省内外高层次培训进修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三)政策保障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教师五年内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

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学校要根据教科局的要求,负责对教师各种学习按规定要求参加,折合学时,按照继续教育工作评查方案要求,做好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考勤、学习、资料、成果等情况的检查、记载,认真做好审核工作,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实现每一位教师专业得到提升。

镇宁自治县城关镇红旗小学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7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2004年12月25日, 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2005年4月, 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标准, 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 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需求, 使“十二五”时期教师培训工作更有实效性, 笔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挑战, 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确定大多数教师喜欢的培训模式以及可接受的培训时间;分析调查结果, 掌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 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为全区七地市、拉萨中学、西格办中学专任教师, 包括小学学科教师和中学学科教师。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第二部分是调查题目部分, 包括培训情况和本地市培训开展情况及对今后培训的建议。

问卷发放、回收与统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521份, 回收率为94.7%, 其中有效问卷501, 有效率为96.2%。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 参加调查教师的基本信息情况

通过对50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女教师比男教师略多, 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2%和48%;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调查人数比例基本为1:1, 教师的最高学历小学教师以大专为主, 占小学教师总人数的90%, 中学教师以本科为主, 占中学教师总人数的88%, 教师年龄处于22~40岁之间和教龄处于3~20年之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89%和88%, 表明当前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以教龄为10年左右的中青年教师为主。

从参加培训教师所任教学科方面来看, 语文、数学所占比例较高为30%左右, 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为15%左右, 有些学科教师没有参加过培训。

(二) 参加调查教师的培训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10个选择题对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10个题目分别为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挑战、教师的需求、参加培训的动机、培训和学习途径及方式、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

1.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中, 30%的教师认为缺乏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缺乏对电脑信息技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40%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学、心理学背景知识的支持;少数教师认为自己知识面比较窄、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提高教学意识及方法。

2.在教师培训需求调查中发现, 30%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技术, 20%的教师认为应该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50%的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补充研究性学习知识, 40%的教师认为自己最需要补充教育学原理。

3.在教师培训动机调查中发现, 70%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50%的教师认为是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40%的教师认为是更新学科知识, 20%的教师认为是为了提高学历。

4.在培训和学习途径及方式调查中发现, 教师认为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主要途径, 50%的教师认为是通过自主阅读有关教育理论的书报资料和同行之间交流讨论, 40%的教师认为通过脱产进修交流, 30%的教师认为通过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培训, 20%的教师认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自主反思;30%教师认为通过讲座、研讨会、异地考察观摩和自主学习及反思的培训和学习方式最有效, 50%的教师认为听优质课是最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式, 20%的教师认为短期培训是最有效的培训和方式;从方便教师学习的角度分析, 70%的教师喜欢自主学习, 有组织的校本培训与学习, 30%的教师喜欢远程培训, 20%的教师喜欢脱产校外培训、半脱产校外培训和跟班学习;从时间角度分析, 60%的教师喜欢短期集中培训, 40%的教师喜欢中长期脱产培训。

5.在阻碍教师参加培训活动的主要困难中调查发现, 60%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信管理任务比较繁重及培训内容和个人需求不对口, 40%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不符合教师工作需要, 30%教师认为培训师资不符合继续教育需要, 10%教师认为培训形式不符合继续教育需要。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对当前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状况作如下总体评价:教师已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对培训内容需求十分丰富;在培训动机上存在着片面性和功利性;在培训和学习途径及方式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极端性。

六、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需求的建议

(一) 不同学科教师参训人数不均衡性较明显

通过调查, 发现参训教师多为语文、数学主要科目学科的教师, 而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很少, 对于藏语来说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 所以我区藏语文老师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藏语培训。由此可见, 主科资源比较多, 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也比较多, 甚至出现了重复培训, 而其它学科教学资料比较少, 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相对也比较少, 出现了各学科教师参训人数的不均衡性较明显。因此, 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强农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课程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只有这样, 才能使整体教师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 才能有效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二)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培训前忽略了对教师学习内容需求、学习动机和现有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调查, 导致培训内容、形式不符合教师实际需求, 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培训效果也不理想。在今后的培训中应提前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 这样才能使培训具有针对性, 才能激发教师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自主学习能力, 使教师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

(三) 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有待创新

调查发现, 不同的教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培训模式有不同的需求。只有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不断优化培训内容, 努力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才能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由此可见, 要想使教师培训取得预期效果, 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十二五教师培训 篇8

《规划》内容显示,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其中,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在产业化方向上,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并推动产业振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造就大量龙头企业,其中包括造就3-4家中央国有大型出版集团。按照这一思路,国家将加强新闻出版业的整合力度。具体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降至5000家以下;全国印刷复制行业小容量低端产能将淘汰40%-50%。同时,蒋建国表示,伴随中国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传媒品牌。

蒋建国指出,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明确提出了关键时期的具体要求: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划》提出的关于“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计划完成七大重点任务,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三是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六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规划》制定了八大措施来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这八大措施从产业指导思想、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科技、人才、产业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相信能够确保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范卫平司长说,在规划主要措施上,突出了政策支持与引导,为规划的科学实施与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规划》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的同时,国家版权局还发布了《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版权规划》)。《版权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编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版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5年的版权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此次发布的《版权规划》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版权工作的5年规划,制定《版权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近五年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教师 篇9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它是根据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成果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而制定的,它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其为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很大一部分涉及到了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历来是我国任何时期规划的重点,它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围绕着人民平常生活而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规划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未来我过五年发展的基础和方向,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生活水平滞后,或许会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十二五规划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也可以大概归纳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速度。

通过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首先了解了‚十一五‛期间中国取得的成绩,以及‚十二五‛开始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十二五规划尤其提到了农村建设,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因为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然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国富‛到‚民富‛的转变,让中国的富民之路又见曙光。

民生方面,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进展都是以民生为关注点,这会让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实际的好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中。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兼顾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未来五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为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和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所面临的最重大的任务。我们知道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一些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大幅提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高度重视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取得了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胜利。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完成这个目标,目前已经‘赛程过半’,‘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通过学习,使我深受鼓舞,感受颇深。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们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国家制定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未来十二五教育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行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要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是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就

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各级各类的就业改革与发展做出专题性规划。五是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规划纲要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学习体会:

一、把育人为本做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做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我做为一名普通普通教育工作者,更加坚了做好为教学服务的决心和信心,为学院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把改革创新做为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改革、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基础薄弱校大胆试验,加快改革步伐。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

三、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为重中之重。

上一篇:过三山寺,过三山寺唐彦谦,过三山寺的意思,过三山寺赏析下一篇:第十六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许吉如演讲视频